中班诗歌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5 07:33:39

中班诗歌教案

中班诗歌教案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

0123-02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可能完全依赖教育专家的帮助和指导,幼儿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获取的教育新理念、教育新方法又不可能完全照搬使用。因此,幼儿园应当立足本园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建立问题本位、教师本位的多元化教研模式,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有很多,如即时教研、专题教研等。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将教研活动常态化,建立了教研奖励机制,主要开展了问题式教研、听评课式教研、主题式教研、集体备课式教研、专题式教研等教研活动。从实施效果来看,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问题式教研

问题式教研是指教师从幼儿园实际情况出发,对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观察,同时针对在观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式教研的基本流程是:发现幼儿一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现场提出问题―教师发表个人看法―共同讨论并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达成共识,实施应用。

例如,在检查班级半日活动中,研究人员发现,各班在开展室内垫上操活动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幼儿年龄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教师要分楼层观摩各班幼儿的早操情况,并将各楼层、各班幼儿做室内垫上操的情形拍摄成视频,然后教师集体观看视频,分析在不同的环境中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幼儿开展室内垫上操活动,开展室内垫上操活动应当做好哪些准备,如何组织幼儿拿垫子,幼儿脱下的鞋子如何摆放,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等问题。教师在观看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大班幼儿在做室内垫操操视频时,要针对每一个活动环节进行研讨。在研讨中,教师们要总结教学经验,比如:组织幼儿将垫子分颜色归类并摆放整齐;不同楼层的活动场地的桌子的摆放也应当不同,在不同的教室,幼儿的排队、站位也不同。在解决了不同楼层、不同班级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之后,教师再按照给出的解决方案重新设计教学,再次组织幼儿开展室内垫上操活动。

南方的夏季比较长,而开展户外活动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那么,教师如何依据南方气候的特点指导幼儿开展户外活动呢?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根据所在班级的地理方位确定早上9:40―10:40这个时间段能够开展户外活动的场地,由一位教师对能够开展户外活动的场地进行拍照和汇总。在集中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先看相片,然后进行交流、讨论,把自己对本楼层能够开展户外活动的场地进行汇总,由一位教师代表发言。根据讨论结果,教研组要求每一位教师设计3个适合所带班级开展户外活动的方案,可以从幼儿的走、跑、跳、平衡、钻爬、攀登等方面进行考虑。教研组将教师们设计的方案进行汇总后共同分享,并由一位教师进行体育器械的统筹安排及户外活动场地的安排。通过开展这样的教研活动,教师们解决了幼儿园如何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开展户外活动这一难题。

二、主题式教研

主题式教研是指针对幼儿园在实施主题教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的一种活动。其基本操作是:明确主题教学活动―提出问题―共同研讨―实践操作。

以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为例,幼儿园正在开展主题教学活动“班级区域环境建设”。由于教师对本班教室墙面的布置、区角材料的投放、班级物品的摆放等都有自己的做法,而教师们也为此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教师们就“环境布置”进行专题研讨,提出存在的问题:①班级环境创设的要点是什么?(你是根据什么来创设班级墙面环境的)。你是如何考虑墙面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除了主题墙饰,你所带的班级还布置了那些非主题墙饰?为什么?②教室环境创设图片分享: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材料,操作材料要具有一定的标识。③教室的墙面设计和区角材料投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幼儿较少参与教室墙面的布置活动;材料的投放不方便幼儿的操作;没有从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考虑材料的投放,如大班仅仅是水果的展示,局限于幼儿认识水果,不注重投放材料的多样性;投放的材料过多,摆放过于密集;角色区域材料投放凌乱。针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教师们共同研讨,提出改进建议。比如:在区角材料摆放方面,小班要注重生活版块材料的投放,如扣扣子、拉拉链、肌肉动作发展材料的投放、角色区域材料的投放,还要注意班级固定材料的摆放,区分最底层、上层、中间层,材料投放不宜过多,如在认知区域放4―6样材料为宜,并在一段时间内有针对性地投放角色区域的材料。此外,教师们还对下一阶段教室墙面创设、区角材料投放等进行设计,比如: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根据主题活动内容来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要有阶段性,便于幼儿参与活动。通过围绕主题进行教研,教师们对区域材料的投放更有针对性,对主题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有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三、集体备课式教研

集体备课式教研是指针对教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其基本流程是:对上一阶段的教研情况进行总结―提出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集体备课,共同研讨―组织实施。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开展的课题研究主题是《语言领域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小班、中班、大班选择的研究内容各有不同。教师们通过绘本、故事、诗歌等学习活动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口,探索出了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教学活动零碎且缺乏系统性的情况,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行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在备课时间,教师们集中在一起,教研组长首先总结一段时间内课题研究开展的情况,然后由教师分别提出在开展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需要研讨的重点问题,同时传阅教师们设计的教案,指出教案设计是否合理,针对教案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经集体讨论后确定教学方案,并应用于教学或游戏活动中。比如,在大班,教师们针对“如何提高故事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这一问题进行研讨,一位教师首先对教案中的“如何设计问题”这一问题发表看法,如针对故事的要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讲述故事的顺序等进行提问。在分析教案的过程中,教师们围绕这位教师提出“如何设计问题”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对该教师的教案设计进行点评,给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有利于教师在开展故事教学活动时明确提问的针对性,使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专题式教研

专题式教研是指针对幼儿在园生活中集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研讨的一种活动。具体做法是:确定研讨的专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给出对策―实施应用。

例如,每年新生入园,幼儿会出现“分离焦虑”等一系列问题,而此时教师和家长在沟通方面容易出现问题,有的家长在网上了大量对幼儿园不利的帖子,对幼儿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经过调查研究,教师们分析了幼儿入园时出现分离焦虑症状的原因,为了让新生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围绕“教师如何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这一问题展开研讨。教师们以“击鼓传球”的方式回答了以下问题,比如,什么是分离焦虑症?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症的原因是什么?家长出现分离焦虑症会有哪些行为表现?缓解分离焦虑症状的策略有哪些?教师在给出上述问题的答案的同时还例举了相应的案例予以说明。此外,教师们还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如在实际工作中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具体做法,与新生家长进行沟通的技巧,开学初给新生家长的建议等。在教研活动结束后,教师们要设计详细的接待新生入园的方案,给出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具体办法,并运用到实践当中。

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教师们要善于观察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找出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寻找贴近教师工作实际的研究主题,营造宽松自由的研讨氛围,采取多样化的教研方式,促进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

中班诗歌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 教学 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332-02

幼儿时期正处于生长学习的起始阶段,注意力往往都不太集中,所以在安排活动的时候,怎样才能抓住这有限的时间来提高活动效果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做好活动前准备,精心备课

要做到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做好活动前反思,即备课的过程多从幼儿的角度思考:怎样设计教案更能引发幼儿的兴趣,更容易被幼儿接受?活动过程中幼儿会出现哪些状况?教师怎样应对幼儿的表现?做到心中有幼儿,心中有教案。

二、重视选材,关注兴趣

一个活动内容能否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选材。幼儿园教学首先要考虑幼儿对活动是否感兴趣,如教师选择的教材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并且是否是幼儿兴趣的,那么幼儿学起来就比较轻松,学的过程中能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接着考虑所蕴含的价值,即有助于幼儿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为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另外,操作材料的选择,还要考虑简便有效,尽可能地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一个活动解决一个问题来确定学习材料。最后活动的展开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

三、教师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要有激情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情绪,如果一位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富有激情、生动活泼,那么孩子就会被感染因而积极向上。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调节好情绪,信心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用自己那铿锵有力、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感染每一个幼儿,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氛围好了,幼儿才能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关注教学中的提问

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应该思的是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否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就像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不合理的提问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简单地认为集体教学动中的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但是仔细地进行琢磨、思考,就会发现有许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问,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回答出来,简单的集体应,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动。因此,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内容、备问题,要备幼儿。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

小班的提问应具体明确,问题一个个地问,不可以提几个连续性的问题;大班不能提出简单的问题,要提一些具有一点难度、概括的、多样性的问题;中班则适中即可。当然,在同一龄段中,不同层次的幼儿也应设计难易不同层次的问。难度、灵活性较大的,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所创造答案的问题,要问能力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思维;中等能力的幼儿,可提一些基础性、综合性的问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只要经过认真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帮助他们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五、教师要掌握好语言技巧

语言是师生信息沟通的重要手段,是联系师生情感的重要纽带。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语言表达仅仅做到准确、清晰、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实现语言的“儿童化”,才可能吸引幼儿。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用儿童化语言上课,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易于幼儿接受。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用语。作为幼儿教师,首先应具备的便是用甜美的语调给幼儿上课。幼儿有一种本能心态,即期望得到教师的“”。如果教师用寡淡冷漠的语言给幼儿上课,幼儿会很敏感地觉察到,他们同样会以冷淡的态度回应教师,教学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慈母般温柔的表情、声调,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内心体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教师要焕发童心,进入角色,用亲切、自然的表情和语言让幼儿感受天真烂漫之情;语调上要注意舒缓有致,语气上要注意柔和;巧妙地处理好轻重、停顿、儿化、变调,做到抑扬顿挫,以求达到娓娓动听的效果;选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施展绘声绘色的描述技巧,来刺激幼儿,激发起他们对新事物的再造想象力。其次,幼儿教师应该能掌握的语言技巧便是灵活,教学活动中灵活地运用一些自然、亲切、看似家常絮语、亲朋叙旧的“插入语”,可以起到调节幼儿听课情绪,使他们注意力集中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一般对表现好的孩子会多表扬,对调皮捣蛋的孩子会毫不客气地批评,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好,让他知道不好好听课是不对的,但是收效甚微。有人在指出人性的弱点时曾说:没有人不喜欢听恭维的话,学生也是如此。所以,不要吝惜您的表扬,要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进步,让他们重拾自信,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六、运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语言活动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故事、诗歌、讲述、谈话、语言游戏等。其中故事主要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科幻故事、笑话等;诗歌主要包括儿歌、古诗、谜语、绕口令等;谈话教学主要包括主题谈话、讨论、辩论、漫谈等;语言游戏主要包括语音游戏、词汇游戏、表达游戏、识字游戏等。在诸多的教学内容中,教师要因时、因地、因环境而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总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只有老师把教学活动组织的井然有序,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开展常识教育和创新教育,努力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能让幼儿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活动效率。而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参与者,只有幼儿积极主动滴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从中得到提高和进步,才能达到教师与幼儿珠联璧合的效果。所以只有师生共同努力,互相配合,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潘莉玉. 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效率的策略探索[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08:99.

[2]张嵩. 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导入环节的功能与组织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中班诗歌教案范文第3篇

幼儿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一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地快,实习工作圆满结束了,回顾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感慨颇多: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后面的应付自如,从刚开始的困惑到后面的豁然开朗, 从刚开始的辛苦到后面的轻松,从刚开始的厌烦到后面的不舍,可以说我在不断的历练,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熟

供需见面会上大家都积极地面试、找工作,只有我在哪里转来转去。本来自己是不想参加的,因为家里面给自己在家乡的中心幼儿园找到了实习的工作,看了很多之后还是选择回家这边。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不想离家里太近了,二是觉得自己从这里出去学了知识之后还是想回来传授知识。抱着这两个信念,过完年之后就直接去上班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本次实习最大的感触。为师范生,在校学习了二年多的教育理论,缺很少实践。在学习的时候也经常想要是有机会让我去幼儿园让我带班多好啊!那样我就可以知道我到底还需要怎么努力了。虽然在校期间也在外面兼职做过家教,当多教练,在培训班担任英语老师一段时间,去年11月份也在嘉禾县小太阳幼儿园实习过,但是在幼儿园真正的带班当班主任还是第一次。这次顶岗实习终于给我提供了躬行的宝贵机会,也让我明白了平日所学时多么肤浅。书到用时方知少啊!

实习期间,我被分到了小甲班,担任了班主任工作。使我深刻地了解到了一个幼儿教师的工作,一个班级班主任的工作;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了小班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在保教工作方面与大班、中班幼儿的区别;同时也认识到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除了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外,如何做好与保育员、其他教师及家长的合作、协调工作也同样的重要。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讲,他们自理的能力比较的差,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我总是鼓励幼儿,让他们自己学会穿鞋,学会上厕所。然而,就算是小班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是第一位的,但既然是来上学,我们还是要教会孩子们知识。因为在班上担任班主任的工作, 心里面压力挺大的。犹豫自己经验不足第一天的时候真的很茫然,在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与家长沟通,在配班老师和园长的帮忙和鼓励之下我才慢慢的适应过来。虽然以前自己也实习过, 但是面对自己这么大的班级(40个小朋友)自己

又是班主任,心里真的说不出的感觉,刚开始做的最多的就是认识小朋友,等自己对他们有一定的熟悉和了解之后再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组织教学活动。

在这里实习的期间我认识到了农村幼儿教育和城市幼儿园教育的差别。虽然现在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不断的加强, 办园条件有了改善,农村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但是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保姆化比较严重。普遍的家长对幼儿教育知识知之甚少,不懂的幼儿教育规律是农村教育小学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园里的很多孩子回到家时,家长最先关心的就是:今天认识了什么字?背了几首诗?算了几道题我们小班还好, 由于年纪比较小,加上很多家长都是年轻人思想比较开阔。我们园里的大班和中班的家长就要求学生现在开始要学习写字, 要布置作业等等。在和家长交流的时候, 也有很多家长问我怎么我们的桌子不摆好,让小孩子做在桌子上写字呢?当时我听到的时候就非常震惊,才三岁的小孩子,有一些孩子走路都还不怎么走的稳,坐也坐不好, 手这些都还没有发育好, 这个时候要他们整天坐着来写字一点都不符合他们的规律。于是我很耐心的和家长解释了很久, 家长才慢慢的接受了我的观点。我认为改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十分有必要, 要是家长一天不改变自己的态度,幼儿园就一天不能摆脱小学化教育,由此可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十分的重要,老师要充分发挥作用,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处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所以在平时的家园联系中我非常注意与家长沟通幼儿的教育问题, 希望能够转变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同时也想家长多多学习一些教育幼儿的好方法。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是幼儿最天然、最有效的学习。游戏是早期教育的最好方式。游戏刚好能够激起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情绪高兴,充分发扬幼儿积极自动性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由于游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紧张愉速、具有丰硕刺激的、能勉励自己学习的良好环境,使他们取得安全感、自尊和自负,获得对学习的耐久热忱,从而末身受害。一些家长和教师力图让幼儿提早进入读、写、算的学迷信习,其结因可能事与愿违。因此,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片面发展的重要手法,应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感受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在平时组织教学的活动的时候我非常注重游戏的作用,尽量以丰富的游戏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

游戏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每一次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的时候仿佛自己也回到了他们一般大小一样。

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只有多听课才能逐渐积累经验。所以,每一次我们配班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我在会在下面听,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 积极吸取四周其他老师一些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实习期间学校也组织了很多次教研活动,通过听其他老师的课程、上公开课、评课等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我在学会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学到了如何使幼儿安静下来,学到了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学到了上课的时候如何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我的教学任务,认真写好教案,准备好每一次上课的教具,虚心接受指导老师给我指出的问题,将好的意见吸收消化,把不足的地方,在下次带班的时候纠正过来。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活泼开朗的小朋友总是那几个,看着几个年纪较小的孩子,上下课总是那么安静,会让我有必要让他们融入整个小集体。所以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我总是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长处,让孩子们自由的去说他们想说的,给孩子们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让沉默寡言的孩子都能大胆的站起来说出他们心中所想。在保育工作中,我积极和保育员老师搭配,贯彻了教中有保,保中有教的理念;户外活动时,孩子热了,我会马上给孩子垫毛巾,适当的增减衣物;回到教室里,督促孩子入厕,洗手,保证孩子们在走廊上不退不挤,洗手后不乱甩小水珠;喝水的时候,提醒孩子要排队,接水时温度要适中,喝水期间不要说话,培养孩子安静喝水的好习惯。

在这次实习中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如:1、上课的语言不够精炼,不够喜迎小朋友,因为自己没有放开,表情、动作不够夸张。2、组织活动的时候,没有照顾到每个孩子,总是关注那几个自己比较喜欢的孩子。我觉得这是我当前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你要抱孩子,就要抱所有的孩子这是我第一次去长沙市教育局实习的时候园长对我们短暂培训是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我现在一直记在心里。可是很多时候,自己就是做不到。总是对于那些比较可爱的孩子关心会多一点,作为一个老师,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不过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会努力地改进的。

回顾这些日子,有心酸,也有甜蜜。实习带给我的东西真的太多太多,虽然每天都很忙,但是工作着并快乐着。一滴汗水,一级台阶;一分耕耘,一成秋色。在这里的日子是我整个大学生活中最忙碌的日子, 也是收获最多的日子。通过这次实习, 我明白了能让学生喜欢听你的课,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也明白了时刻想着学生、了解他们的需要, 尊重他们,与他们成为好朋友,在沟通的过程中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爱每一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身正为师,行正为范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 因此全面严格要求自己也尤为重要,良好的表率作用是幼儿教育的关键。

每经历过一次,收获就多一些,成长也就又迈进一步。岁饿按这次实习的时间不长但却使我终生受益。今后我要不断的努力,是自己不断的进步,日渐完善,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幼儿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二

一、基本情况介绍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四个月的实习生涯即将结束。这次实习我被分配到了长沙开福区莱恩幼稚园(河东园),在这所幼儿园实习的四个月里,我学到了很多,也发现自己身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不过总体来说,我对自己在本次实习中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

下面我将把自己在这四个月的实习生活中,自己是怎样做的及自己的收获和感触,如实的进行总结。

(一)见习阶段:我认真、仔细、勤学好问,能随时时做好观察笔记,并主动接近幼儿和幼儿园的老师,从而很顺利的开始了自己的实习生活。

入园的第一天,我被分在了大二班,这是一个比较闹的班,班上一共有29个幼儿,有三个老师。我在大二班见习了一天,在这一天里,我一边看主教老师上课,一边帮助保育老师打扫卫生。虽然觉得有点累,但是我并没有任何怨言,因为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经验。

由于大二班的主教老师和助教老师都是这个学期才接手的这个班,小孩子的常规不是很好,总是需要老师大声的说话,小朋友才安静下来。在与助教老师的交流和自己的观察中,我认识到了:一个班级的常规管理是很重要的;并且认识到:幼儿的常规管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从要从幼儿入园的那天起就要认真对待的。

保育老师在幼儿入园后要清理幼儿的书包,看幼儿是否带了药或者危险的玩具等;然后在幼儿活动后清理活动地点,组织幼儿喝水、如厕等;在幼儿将离远的时候,帮幼儿整理好衣服,让幼儿干干净净、穿得整整齐齐地回家,以此可以告诉家长,幼儿在幼儿园很好,家长可以放心的将孩子送到我们手上。

在见习的这一天里,我对莱恩幼稚园的工作时间安排及幼儿的一日生活安排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主教老师及保育老师的职责,对于保育的内容、要求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实习阶段:我做到了保教相结合,能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在来幼儿园的第二天,园长顶一天主教老师的班。带的是小班,班上有二十几个幼儿。当时我心里的压力蛮大的,因为自己从来没带过班,而且自己对于幼儿园的情况和小班幼儿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后来想了想,对自己说:现在你要以一个幼儿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不要总以自己是实习生的借口而错失锻炼自己的机会,所以我也就很乐意的到了小班,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第一次上课还是有点小紧张,总是有各种突发状况出现,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不过,幸好这节课到最后还是算比较完整地上完了。

实习的第二个星期,由于宝宝班保育老师生病请了一个月的病假,所以我就在宝宝班待了一个星期。在宝宝班做完保育工作之后,我也会帮班上的主教和助教老师带一下班,简单来说就是给小朋友们讲讲故事。在实习的第二个月,由于幼儿园做饭的厨师扭伤了脚,短时间还不能回来上班,所以幼儿园决定每个班的保育老师轮流去厨房帮厨。被分到这所幼儿园的实习生除了被分到大二班的我,还有被分到中二班的涂涂老师,以及被分到小二班的顾老师,但是由于中二班的

助教老师怀孕了,涂涂老师顶了她的班就不能被调出来,而小二班的小朋友是刚入园不久的,所以顾老师也没办法调出来。这样一来,就只有我一个人穿梭于幼儿园的各个班级中做保育工作。刚开始心里还有点忐忑不安,因为会接触到不认识的老师、不认识的小朋友,但慢慢地开始享受每天与每个孩子的相处,无论这个孩子是否是认识的。

从实习的第三个月开始,我就陆陆续续地在班上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之前,我都会认真准备好活动教案,就算是按照教师用书上的教案上课,我也会很认真的看教案是站在谁的角度写的,活动过程设计是否合理等;当然在活动中我都会将游戏贯穿其中,这也是幼儿很乐意接受的学习方式。

二、实习中主要收获

在此次实习中,我收获颇丰。在幼儿园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比较成功的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了实践中,顺利的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并且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并深刻了解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该面对的生活是怎样的、该具备的心态是怎么样的、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该怎样要求自己及自己又该向怎样的一个层次迈进,等等。在此次实习过程中,我在本所幼儿园的大大班、大班、中班、小班、宝宝班都呆过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认识了更多的小朋友,也有许多小朋友认识了我,同时也与幼儿园其他的老师相互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我在这所幼儿园最大的收获。

在实习的这四个月里,我觉得自己做得很好的地方有几点:

1、实习态度很认真,并且切实的做到了保教相结合,关注了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发自内心的疼爱、照顾幼儿。

冬天的天气越来越冷,我会帮幼儿盖好被子,提醒幼儿多喝水,让幼儿喝温水;偶尔也会带幼儿做热身运动,告诉幼儿关于感冒的知识,帮助幼儿建立防寒保暖的意识。

2、将游戏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幼儿的学习生活充满快乐。在课余时间,我会带幼儿玩手指游戏,带幼儿唱歌。在活动中,我则重点运用借助情境支架帮助幼儿理解活动的内容。比如,在语言活动《父与子》中,我就请了玩偶父亲与玩偶儿子参加我们的活动,让幼儿置身于父与子的情境中参加活动,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了故事的内容。

3、对于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活动的组织尽心尽力,积极参与。

4、与家长的交流很密切、与幼儿园的老师的关系处理得很好。每两周我都会认真协助主教和助教两位老师写好家园联系手册,把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详细的告诉家长,也经常在幼儿入园时与家长聊天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每天我都主动向幼儿园的老师问好,热情帮助老师、虚心向她们请教,与老师相处得很融洽。

当然,自己在实习中,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比如说

三、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同时,在实习期间我也发现了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没有主见,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做事细致但动作较慢,开展某些教学活动时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不能随机应变。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班级的常规管理,我们班的常规一直不是很好,这也是自己一直在探究的问题。我经常向幼儿园的老师请教这类问题,并在不断尝试和探索适合大班常规管理方法,希望以后自己在常规管理方面会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正如我们班的助教老师所说的那样,在幼儿园的工作是琐碎、细小的,然而它又是十分重要的。幼儿是初升的太阳、祖国的希望,保证幼儿的安全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往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以安全为第一重心开展保教工作。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也许每天的生活时间是一成不变的,或许没有像其他职业生活那样有波澜起伏,但对于幼儿来说,每一天都是新的成长,每一天都是十分期待着认识新的事物,所以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每一天都要用激情澎湃的一面面对生活,面对幼儿。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我想,虽然我就要离开学校了,但是以后我一定要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拓宽自己视野,使自己在幼教事业里获得更好的成绩!

幼儿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三

xx级幼师班学生的实习,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实习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在辅导老师的认真辅导下,在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的态度认真,成绩良好,现总结如下:

一、组织到位。

我们为这次实习做了精心的安排。在实习以前,我们已经上了一年多的专业课,专业基础打的比较扎实。在实习前夕,我们认真组织了实习前的专业测评,每个同学都要求专业过关。并且我们在实习出发以前,进行了认真的实习动员。班主任在班里开了专题的实习动员主题班会,校长又专门开了这些实习班级的会议。对于实习的意义和要求做了进一步强调。这样,学生从思想上,到专业准备上,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认真实习。

(一)认真安排带队老师。我们幼师实习,学生多,任务重,并且毕竟从理论到实践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找带队老师非常重要。这一点上,领导做了认真的组织和安排。找业务素质高的,思想水平好的老师带队。这在我们的人员组织上保证了实习的顺利进行。

(二)实习单位也做了认真的安排。他们热情接待,并且对我们的实习老师做了恰当的分组,也认真地安排了实习指导老师。把业务素质高的,工作能力强的安排给我们做指导老师。这些老师态度很认真,对我们的实习生很热情并且要求也很严格。他们在我们实习之初,先给我们上示范课,详细讲了他们上课要求,和注意事项。然后让我们的学生讲课带班。在每一次课后,我们都一起讨论每个人优点和不足,讨论每堂课应该怎样上,如何对待每一个孩子。

(三)学生态度很认真。每一个学生都严格遵守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没有迟到早退现象。尤其像张园园,离家远,又是通宿生,身体还比较弱。但还是早来晚走,克服困难来完成实习任务。尤其是她的实习指导老师病了,她独自带课,并且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受到幼儿园老师和领导的好评,并且也得到了幼儿家长的夸奖。

(四)实习学生专业基础扎实。我们这一级实习生,专业基础都很扎实。李萍、杨雪的舞蹈,杜娟王雪的绘画,宋雪的诗歌朗诵水平都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和肯定。并且他们表示,如果我们的学生毕业了,愿意接受这些学生。

(五)我们在实习单位认真组织了实习成果展。我们的实习老师在班里排的舞蹈,指导的诗歌朗诵,辅导的孩子的绘画,都受到孩子家长和实习单位的肯定和好评。

三、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这次实习,我们在组织上非常到位,学生的专业基础准备的很扎实,并且带队老师和实习指导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这次实习的成功起了很大的作用。当然,这其中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也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

中班诗歌教案范文第4篇

童谣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因此也就具有其音韵美和建筑美、文字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从古至今都有着童谣这一文学形式,它扎根于民间、洋溢着最原生态的乡土的气息。在我国,即使是个一字不识的老妇,她在面对幼小的孙辈时,也能将诸如“城门高”、“过门墩”等童谣娓娓道来。这一现象正显示了童谣的两个特点:(1)浅显、简短、便于记忆;(2)可吟可诵,节奏韵律感强;

“老鼠画猫”的这个童谣的选材和内容显然是符合第一个特点的。而观之现代的童谣教学,很讲求对作品思想感情的挖掘和剖析,对于作品的诵读则放到了相对弱化的位置。这其实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缺失和遗憾。遥想当年,多少的文人墨客曾击箸吟诗,又有哪一些古人诗作是不可吟唱的呢?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的教学重点就落在了 “诵读”上,我希望通过活动让孩子充分地读、有节奏地读、在吟诵朗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母语的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孩子们在诵读中加深对童谣的理解认识,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该如何引导孩子快乐、自然地接触到童谣并进行童谣的诵读呢?从这次的童谣执教中,我也逐渐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注重趣味性引导

在我所设计的本次童谣教学活动里,老鼠画猫的故事贯穿始终,这极大地引起了孩子们的参与兴趣,也像一根丝线串起了各个环节,使得整个过程更加完整。当我讲到小老鼠遇见猫的时候,孩子们紧张;当我出示老鼠画的没有攻击能力的猫时,孩子们恍然大悟,乐不可支;当孩子们和聪明的小老鼠一起诵读表演时,他们劲头十足;总之,童年是快乐的,我们的童谣教学也应该是快乐的,通过奇妙的故事的牵引,我们可以把孩子从填鸭式的机械学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活动中保留好奇纯真的心,走入瑰丽的童话世界。我觉得,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教学环节,我们都应该记住:童谣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更是为了让孩子快乐。

二、借鉴音乐活动中的节奏模式

孩子们的天性原本就爱说爱唱爱动,而童谣因其先天优势就表现出极强的节奏感。所以说:“所有的童谣都是能唱起来的。”“谣”者,歌也。因此,在教童谣时就需要教师不但要有语文方面的教学智慧,也要有音乐方面的教学智慧,要懂得恰到好处地将两者合二为一。更何况对于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来说,学习活动中如果没有给他们提供充分“动”的机会,一味在“静”中教学,那他们的注意力肯定难以集中,会产生心理倦怠。

在本次的童谣教学活动中,当整首童谣通过小老鼠的口出现,孩子对童谣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我随即启发孩子们拍手说唱,变静为动。一步一步,环环相扣。到后来孩子们干脆加入自己的想象,任意地拍身体的各个部位说唱(甚至有的幼儿还拍起了自己的“小屁屁”)。这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当孩子们发现童谣可以如此充满活力地来表现时,他们顿时也活跃了起来。开始以一种新鲜的眼光和心理感受来做动作、来说唱。无形中,他们对这首童谣的语言领悟和韵律领悟都加深了。孩子们的思维更活跃了,我们的教学现场也充溢了跳跃的韵律之美。这样的学习当然是轻松愉快的。

三、重视图画和字卡的配合介入

提到我们的母语,既离不开语言也离不开文字。在现在的幼儿园教学中,为了避免被指责是“拔苗助长”,很多幼儿园都从以前的标榜识字教学,变化为现今的“偃旗息鼓”,干脆在教学中一个汉字也不出现。其实,这只不过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于“老鼠画猫”这节中班童谣教学活动来说,我不刻意让孩子去识字,但是也不回避应该出现的少量汉字。

在起初的故事情境中,我出示了两幅猫的对比图画,直观、快捷又有着孩子们喜爱的趣味性。但是,随着故事的深入和对图画的剖析。我一步步出示了有简笔画标识的字卡。正是这些字卡,在孩子们进行韵律性游戏和对歌活动时,给了他们很大的提示。使得孩子们从被动地欣赏画面,转化为了一个主动的阅读者。我觉得,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没有一个一个生硬地去教孩子知道这是什么字,但是孩子从有简笔画标识的字卡上很自然地开始了他主动阅读的旅程。恰当字卡的出现使他们对我国的文字又亲近了几分,这对于孩子们将来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大有裨益。

四、渗透方言和乡土文化教育

现代社会,讲求多元的融合交流,偌大的地球也成为了我们口中的“地球村”。为了便于交流,我们的普通话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孩子中却出现了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说方言的现象。如果说,旅居海外的华人教他们的子女学中文是为了寻根,牢记中华文化的话;我们生长在中国土地上的中华儿女,我们寻求的文化之根就不该忽略和丢弃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方言和乡土文化。毕竟,它是祖祖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从童谣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就更应在教学中体现和渗透方言和乡土文化教育。因为,童谣原本诞生于乡土文化之中,体现着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它原本就诵读于芸芸众生之口。在本次的童谣教学中,由于幼儿园的孩子们习惯了一直以来使用的普通话交流,起初谁都不好意思开口用方言来进行诵读。当他们惊奇地听到我用方言诵读的时候,个个又惊讶又兴奋。可以说,方言诵读的导入为这些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他们第一次发现,原来童谣是可以用自己身边耳熟能详的语言来讲述的。这使得他们对这首童谣、对存在于自己周围的方言又有了新的认识。就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孩子们从腼腆害羞到主动地运用方言来诵读,正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高潮。在当时的教学现场,不需我的调动和引领,所有的孩子都在发自内心的吟诵、体验。他们对本童谣的认识也自然地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记得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的梅子涵教授曾说:“童年多阅读一些属于自已的文学书,这是种植童话。” 我想,我们所进行的童谣教学尝试,也该有异曲同工之妙吧?愿我们也能将一切美好、善良和正直的品质植入孩子的心田;愿我们的孩子能永远保留那份纯真的童心、愿我们的孩子留住中华文化的“根”!

(附教案)

中班教学活动:

老鼠画猫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本童谣,使幼儿对童谣产生了解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 通过多样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自然地诵读童谣,体会童谣所具有的音韵美。

二、教具准备

磁性卡通猫2只、磁性字卡7幅、教鞭1支、黑板1块;

三、知识准备

1.幼儿已会若干童谣;

2.幼儿对猫的身体部位的功用有基本认识。

(一)经典童谣的复习与展示

1. 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学过的童谣。“宝宝们,老师知道你们学过许多的童谣,能说一说吗?”

2 引导幼儿进行诵读表演。

(二)学习新童谣

(1)看图理解童谣内容,熟悉童谣语句。

1、 讲故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大意为一只老鼠出去玩,路上遇见一只猫,老鼠吓得溜回家)这只小老鼠回到家里,想想怎么也不服气,于是它就画了一只猫。”教师出示两幅猫咪图。

(2)提问、比较:“小老鼠画的猫是什么样子?两幅图上的猫有什么不同?”

(根据幼儿的发现,教师贴对应特征的图卡,并用童谣中的语句加以复述。)

(3)教师完整指读:“让我们看看老鼠究竟把猫画成了什么样子。”

(4)带领幼儿齐读。

(5)鼓励幼儿思考与讨论:“老鼠为什么要这样画猫?”

“老鼠还怕这样的猫吗?”

“它的心情会怎么样?”

“我们学学。”(引导幼儿模仿老鼠得意的动作、神态)

(6)教师继续讲故事:“小老鼠心里挺得意,就一边走一边摇头摆尾的唱了起来。”(教师边做动作,边将整个童谣诵读出来;念完后贴表示最后一句童谣的图卡。)

2. 采用韵律性游戏引导幼儿进行童谣诵读。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读童谣:“这些图画讲的是一首《老鼠画猫》的童谣。(贴题目图卡),我们来读一读。”

(2)师生拍手读:“我们拍拍手和小老鼠一起来念。”

(3)拓展方式读:“刚才我们是拍手念的,你们还想拍身体的哪些地方?”

(选取和采用幼儿想出来的三种方式,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诵读。)

(三)童谣对歌活动

1. 幼儿自由分两半进行对歌:“老师知道宝宝们会用许多的方法来念童谣,我们就用对歌的方法来念这首童谣吧!”(交换活动两次。)

2.和客人老师对歌:“宝宝们,今天还来了许多的客人老师。我们和他们来对歌吧。”

(四)方言诵读

1.教师用方言诵读童谣:“宝宝们,刚才,你们都是用普通话念这首童谣的。听听我怎么念。”

2.请幼儿尝试用方言诵读童谣中的句子。:“好玩吗?我也想听你们用方言来念一念。谁愿意?”

3.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用方言完整诵读童谣。

中班诗歌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 教学目标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96

幼儿园教学目标是幼儿园教育活动最具体化的体现,但许多教师对“如何科学叙写目标”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实际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随着《纲要》《指南》的贯彻落实,当今幼儿教育十分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目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及各类教育形式中的渗透、有效落实。因此,教学目标的叙写就显得尤为重要。

每个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面对如何科学叙写教学目标这一实际问题,教师们是否能有效地、科学地将教育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呢?教师们虽知道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但不知道怎样才算好的教学目标,因此就造成了叙写目标、落实目标过程中诸多问题。

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学活动存在着无效和低效现象。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教学规范问题,在教学活动目标意识不强,处于自在阶段。教学过程没有围绕目标展开,大都出现脱离现象。围绕目标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提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是自然而然生发的,是有意识创建的,紧紧围绕目标开展活动,让教师们可以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努力打造出相对有效的教学活动来。

一、目前幼儿园教学目标制定的现状:

每个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面临如何制定教学目标这一实际问题,教师们是否能有效地、科学地将教育目标贯彻到具体的教学目标之中呢?教师们虽知道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但不知道怎样才算好的教学目标,因此就造成了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诸多问题。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很多都会用“培养……”、“激发……”这样一些很宽泛的词,在不同的活动中似乎都可以通用,但这样的目标又怎么能统领教学整个过程呢?在我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存在如下问题:

(一)目标不够全面

比如:中班语言活动《小螃蟹找工作》的活动目标:1、通过讨论使幼儿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根据自己条件,并发挥自己的特长。2、运用词合适,并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自己的见解。目标1有方法与要达到的目标,但目标2就很笼统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成人都不能明白要表达什么见解,另外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也没有体现。

目标的内容需要全面,需要能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发展。一般的目标内容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要充分挖掘其多方面的教育价值。

(二)活动目标不具体

目标无法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地贯彻与落实,其他教师看后不能清楚地了解授课老师的教育思路。如中班语言活动《小鸡 小鸭》:1、激发幼儿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3、教育幼儿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目标1对任何语言课都适合,是万能而没有实际意义的;目标2也太笼统,运用的方法和要学习的知识技能都没有体现;目标3没有说明要通过什么方法来对幼儿进行教育。

(三)主语不够统一

在目标中同时出现教育目标与幼儿发展目标,提法较乱。如中班儿歌《七星瓢虫》活动目的:1.在认识瓢虫以后学会儿歌,巩固所学知识。2.进一步知道瓢虫的特征,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了解瓢虫与农作物的关系。3.发展幼儿的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目标1、2和目标3的主语不统一。

(四)幼儿能力发展目标较模糊

不能就具体的活动,清晰而明确地陈述幼儿应获得的某方面、某层面认知策略及能力的发展。如大班语言活动《春天》活动目标:1、体验春天大自然的美和诗歌的语言美。2、能使用一些优美的词句进行创编。又如教师在绘画活动中提出能力目标为“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发展想象力。”

(五)幼儿个性、社会性教育目标较笼统

虽然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在许多目标中有所体现,但陈述的较为宽泛,多为“培养兴趣”“萌感”等等。如小班语言教案《宝宝的一天》活动目标:1、尝试用较完整的语言说说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体验在幼儿园与老师同伴相处的快乐。2、萌发幼儿热爱幼儿园的情感。

(六)先有活动,再制定目标,丧失了目标在活动过程中的指导

本末倒置,觉得该活动可以实现哪些目标,就写上哪个,而不是活动围绕目标来进行。

(七)目标定位太低。在一些观摩活动中,我们时常会碰到一些看似过程顺畅,形式新颖、师幼对答如流的“完美”活动

但透过现象看内涵,我们不免会反思:活动的知识点在哪里?活动中幼儿获得了什么?究其实质,教学目标制定未能准确定位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忽略了挑战性。

综上所述,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非易事,一个适宜有效的教学目标不仅反映了该教师对知识的分析解构能力,还反映了其教学经验、对幼儿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教学目标功能的理解是否准确等综合素养。

二、对于幼儿园教学目标制定研究

“目标是起点,也是归宿”。在幼儿教育中,我们从目标体系划分,一般可分为教育总目标一一各年龄阶段目标――教学活动目标三个逐级转化的层级教育目标。其中,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最具体化的体现,它是基础之基础,决定着整个教育总目标的落实与达成度。布卢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由此可见,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教学活动的运作,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对保证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决定因素。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我们以语言领域为例: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

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活动分类目标

A.谈话活动目标

谈话活动是培养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目标主要有:1.帮助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谈话,逐步掌握几种倾听技能;2.帮助幼儿学习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充分表达个人见解,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3.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基本规则,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水平。

B.讲述活动目标

讲述活动是以幼儿语言表述行为为主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目标主要有:1.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 2.培养幼儿独立构思与清楚完整表述的能力;3.帮助幼儿掌握语言交流的情绪度、调节技能。

C.听说游戏目标

听说游戏是采用游戏的方式开展的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主要有:1.帮助幼儿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口语表达练习;2.提高幼儿积极倾听的水平;3.培养在语言交往中的机智性和灵活性,锻炼幼儿迅速领悟语言规则的能力,迅速调动个人已有的语言经验编码的能力,以及迅速以符合规则要求方式表达的能力。

D.早期阅读活动目标

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是帮助幼儿接近书面语言的教育过程,目标主要有:1.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2.帮助幼儿初步认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懂得书面语言学习的重要性;3.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的技能。

E.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目标

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来学习语言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目标主要有:1.要求幼儿积极参加文学活动,乐意欣赏文学作品,知道文学作品有童话故事、诗歌和散文等体裁;2.帮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培养他们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3.要求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学习用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个文学作品的理解。4.要求幼儿根据文学作品所提供的线索,进行创造性想象,并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想象。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认真汲取《纲要》、《指南》理念,遵循“统一+自主”的原则,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多维度架构教学目标,进而探寻教学的有效策略、方法,使教学活动目标真正能落实于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充分体现幼儿教育整体观,从而更好地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成长。

三、在制定目标时可遵循以下几点:

1.体现幼儿年龄特点。目标制定要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只有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发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因此教师要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现状及内在需要,使教学活动目标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促进幼儿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水平过渡。

2.体现语言学科特点。要关注本领域的核心价值,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在于倾听、感受、理解、表达,不同的语言教学形式,侧重点有所不同;科学领域的核心价值,倾向于孩子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多种感官多通道对事物的感知,对事物探究的兴趣的激发等等;而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更倾向于对美的感受与表达。

3.活动目标要具体细化。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指引,是评价教学效度的标尺。所以,只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目标,才能够为教学过程导航,才能够给检测学习达成度以标尺。所以我们在制定教学活动目标时要具体,要对教材和幼儿学习能力分析透彻。如当我们面对一个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审视其中蕴涵哪些知识和技能点,还要推敲在何种程度上操作,才能够对所教幼儿产生真正教育意义上的价值;其次,要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获得知识技能的方法;在相关的学习中,还需要分析所蕴涵哪些情感、社会性价值。而且,每个活动内容都会有不同的目标侧重点。

语言领域教学活动目标所期望的结果应基本上是可以观察到或测量到的,必须具有可测性,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评价功能。因此,要求目标陈述精确、标准、具体、规范。从表述的方式上说,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标通常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来表述。行为目标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它指向教学过程后幼儿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常以“学习……”“知道……”“理解……”“区分……”“体验……”等方式的表述。活动目标也是教师心中预期的达成方向,也不妨可以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使用诸如“培养……””“促进……””“鼓励……””等字眼。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述目标的时候,不论采用教师还是幼儿的视点,笔者认为前后必须统一,以体现对目标的整体思考为宜。如:中班语言《娃娃》活动目标:1.指导幼儿用描述性的语言,完整、连贯地讲述“娃娃”。2.启发幼儿通过有趣的“猜猜谁不见了”的“改错”游戏,对“娃娃”进行由特殊到一般的有序感知、讲述。3.帮助幼儿形成“听清楚了再回答”的倾听表述习惯。

四、制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注意事项

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为了使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能够起到龙头作用,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

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二是目标的制订应将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落实到学前儿童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二)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相一致

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学前儿童身上。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学前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

(三)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

第一,目标要涉及到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得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第二;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第三,能力的训练,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采用特定的术语

教育活动目标通常可以用儿童学习行为变化进行表述。一个恰当的目标应能成功地向别人表达教师的教育意图,应便于观察者在活动后通过学前儿童的行为变化加以评价。

中班诗歌教案范文第6篇

一。 按照瑞吉欧教育的要求  为幼儿创造最佳的活动环境

新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也是瑞吉欧教育所倡导的。班级环境是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我们也深知环境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学习其他幼儿园的经验,精读理论专著之后,创设了开放性的游戏环境,我们注重两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开放性的物理环境,既游戏空间、时间及玩具材料对幼儿来说是开放的。二是开放的心理环境。在瑞吉欧的教育理念中,非常强调各种关系的维护,活动中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开放的,其中也包含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环境的创设注意以幼儿为主,把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放在第一位,并鼓励幼儿动口、动手、动脑参与环境创设。如:我班走廊"我是全勤好宝宝"、"每天进步一点点,从小养成好习惯"两个栏目,就是由家长和幼儿参与的,激励孩子进步的,且深受家长、孩子喜爱的"会说话的墙".

我们实验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用艺术解读、释放幼儿思维、情感。而且我们班幼儿对绘画、做手工的兴趣也很大,为此,我们为孩子们制订了绘本、开辟出自由墙、展示墙,让孩子们在活动后还能欣赏自己和伙伴们的作品,这一做法不但孩子们喜欢,家长更认可。

我们班最重要的环境创设,就属创设与项目课程相适应的环境了。本学期我们共进行了两个项目课程――"秋叶"和"高高兴兴过新年".为给孩子们创设好的教育环境,我们几位老师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从墙壁到窗台再到房顶空间,都做到了与主题相适应,孩子们身在其中非常快乐,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二。 稳定孩子  抓班级常规

虽然有了园领导和我们班老师共同创造的良好的育人环境,但是没有好的常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我们班是一个新中班,孩子大都是没入过幼儿园的,而且大都是在家中溺爱成性的。开始的时候,我们老师每天的嗓子是哑的、腰是酸的,等孩子们认可了我们,不哭了,却一个个都变成了小老虎,厉害的了不得,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做,都显现出了较强自我意识,每天班里被弄的都像刚打过仗的一样,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知道这是我们该抓常规教育的时候了。我们通过言传身教,专栏、故事、音乐等各种手段对孩子进行教育、熏陶,一段时间下来,我们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井井有条了,听到什么音乐就知道做什么事情了,已经能够做到在生活、学习中,遵守一定的秩序,懂得了自我保护和关爱他人。我们由衷的感到欣慰。

三。 搞好教育教学活动

1.良好的工作态度

我们在做每一个项目课程时都抱以认真的态度,从环境创设到组织活动再到远足参访,我们几位老师都履行先开会商量,请示领导、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之后才去实施。一旦确立了目标几位老师就不记时间、忘我的工作,直到工作完成。例如10月14日黄英霞老师中午值班,下午加班弄"我是全勤好宝宝" 专栏,直到弄完才下班;10月24日王芹老师中午值班,下午打印孩子的生日照片,直到晚上和其他老师一起下班;10月28日中午刘老师和我,抽孩子中午午休时间装饰活动室房顶,等等等等,很多个日日夜夜,我们很晚才回家,周末加班弄资料,深夜起床找图片。总之,班里换环境、换栏目、运动会、弄绘本,只要有活动,我们都可以不回家、或晚回家,因为我们彼此都明白,只有自己多做一点,其他老师就会多休息一会,班级工作才会更好一点,孩子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原则上有分工,但遇到大事活动,对外开放,我们从不分你我,都是为了孩子们,同是为了幼儿园、班集体。运动会我们共同出谋划策;开放日我们同心协力;黄老师、刘老师公开课比赛,我和王老师为他们指导教案,倾听她们的讲课,为她们提出忠肯的建议。而黄老师和刘老师也全力发挥她们大学生运用计算机的强势,每月按时出版我们的月刊《小脚丫》,刊物深受家长的喜爱和领导的好评。

2.务实的工作作风

我们积极配合幼儿园各项工作,运动会上我班的《我来学姚明》、元旦联欢会的舞蹈《去郊游》,以及对家长的半日开放活动,都受到了家长的好评。本学期我们还为庞xx、王xx两位小朋友开了生日会,从会场的布置、活动的环节以及具体小活动在什么时间、地点进行,我们都进行了认真计划,并把制定的计划书,提供给家长,最后确定执行方案。此外,我们为每位幼儿制作了一本书――《诗情叶意》,书中通过诗歌、照片及树叶标本,记录了孩子在进行项目课程"秋叶"过程中的新奇和快乐。

在活上,我们细心关照每一个幼儿,给幼儿介绍许多生活小知识,让幼儿学习自我保护,培养自我服务的能力。为此,我们班把每周五下午定为自理能力活动时间,适时开展一些扣子、系鞋带一类的活动,孩子们都兴趣盎然,同时也提高了能力。

另外,我们很注重幼儿的个性培养,孩子们每一点的进步是我们高兴的事情。刘静如是一个每天哭哭啼啼的小姑娘,来园时不能参加幼儿园任何活动,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小可可不但做到正常参加活动,而且能和小朋友主动交往、游戏,还能帮老师收拾桌椅呢,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为此,我们写了一篇个案《可可的愿望》,发表在山东学前教育网上,为可可的成长做了一段真实的记录。

四。 注重家长工作

幼儿在幼儿园的进步和发展不只是我们老师的心血,与家长支持配合密不可分。最初我们通过《家园联系册》进行交流的较多,后来,和家长熟悉了,就采用早、晚间的简短谈话进行交流,为此,我们制定了《家园交流表》,每天和两位家长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就孩子的发展进行交流。我们非常珍惜这个时间,有时会在前一天就计划好,第二天要和哪位家长聊一聊孩子的什么问题。有些家长因工作忙,不能与我们见面,我们就主动在晚上给家长打电话,做到家园互通。这些做法也同样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好评。而我们每进行一个活动,也会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如圣诞节,丁丁的妈妈买来一棵一米八的圣诞树;浩浩的妈妈买了二十多顶圣诞帽,所有的家长都买来了圣诞礼物,挂在了我们的圣诞树上,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美好、难忘的圣诞节。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五。 确定今后努力方向

在未来工作中,我将和我班几位老师一起做好以下工作:

1. 继续加强班级常规培养,要经常分析幼儿――特别是调皮的孩子,能力弱的孩子,多进行个别辅导。

2. 培养孩子阅读、倾听、交往、谦让等好习惯,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3. 加强户外体育活动锻炼,发展幼儿的动作,增强幼儿体质。

中班诗歌教案范文第7篇

笃信“想大问题,做小事情”的全国知名教育学者凌宗伟,2013年2月6日应邀开专栏时,说自己“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因此,深知唯有通过读书与行走方能自我救赎”。

这是凌宗伟行读教育三十余年的真实写照。凌宗伟三十多年如一日,秉持谦诚之心,进取之意,处处时时“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主张,进而改善自己的行走方式,并在行读之中涵养人生应然之气”。

心存“叛逆”站立真我

凌宗伟认同莱特兄弟,他们尽管不善言辞却让人类实现了飞翔的梦想,而鹦鹉会说话却飞不高。他们“学舌”的能力也不可谓不强,但往往风靡了一阵之后,就偃旗息鼓,终化作一团烟云而散。他以为,教育之中,求“真”最为重要,除了说实话,办真事,走正路之外,这个“真”还应指教育者的“本真”,即在教育界乱花迷眼、似是而非的“色相”中,不失掉“自己”。有个人的底线和原则,有独特的教育理解和运用,要学会“做自己的教育”,即使在别人的眼里变成了“叛逆”也不为所动。

工作之初,他被分配到全县最红火的通州石南小学初中班任教。第一个星期日,数学老师说不休息,要补课。他说星期日就是休息的,于是将教室门锁上并带着钥匙回家了。

身为教师,为了闯出一块自己的天地来,他“叛逆”地给自己定下了规矩:凡文言文教材都要背诵,做到进教室不带教材、不带教案。上课的时候,也常不按照套路出牌,而是从当地的风土人情着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诠释知识。那时他最“叛逆”的事情,就是开始在课堂、在教参上找“瑕疵”,慢慢地这种习惯一直延续下来。在2011年哈尔滨举行的“慢课堂・慢教育”的教研活动上,毫不留情的对“一面五星红旗”的公开课提出了与施教者截然不同的看法,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凌宗伟说他的这种“叛逆”个性的延续,也深深得益于自己的师父江苏省特级教师陈有明的“鼓励”。一次,在南通市“钱梦龙教学艺术研究会年会”上,县里推荐他上一节汇报课。师父告诫他:“学钱梦龙,不在于学其形,而在于学其神,万不能丧失个性,成为钱梦龙的翻版。”师父的告诫虽寥寥数语却让他很是受用。汇报课后,钱梦龙先生用“功底深厚、备课精细”八个字对他的课给予了高度概括和评价。

凌宗伟的“叛逆”个性,在他的一段与记者朱蒙就课堂模式的对话记录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朱蒙:好教师的课堂有没有一个可以效仿的模式呢?

凌宗伟: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个“法”只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基本的教学环节。我始终认为,教学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因为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段,以及即时的课堂状态是不一样的。如果用一个统一的“模式”去教,就会很机械、很教条,就容易被这个“模式”牵着鼻子走,与我提倡的“课堂生成”啊、师生互动啊、生本互动啊、生生互动啊,就形成一种冲突,不利于达成我们提倡的“生命化课堂”。

朱蒙:你认为教师如何才能摆脱“模式”的诱惑呢?

凌宗伟:好教师应当根据自己固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特长,来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强调的“风格”是好教师身上固有的特征,这是一种更宏观的,高屋建瓴的专业追求。而现在盛行的建构“模式”之风,往往是微观的。微观到什么程度?微观到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的过渡,连用什么词都有明确的要求。这样的教育、这样的课堂是可怕的,这样的教师是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教师。

一堂课、一篇课文带给人的感受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多姿多彩的,它的魅力就在于能给人一个驰骋想象的自由空间。好教师应该追求“得意忘形”的境界,努力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成为一种美妙的享受。这里的“得意”包括三个维度:一是要“得教材之意”,也就是说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主旨、特点和编写者的意图;二是要“得学生之意”,也就是说要了解学生的需要,适时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之渐入佳境;三是要“得课堂之意”,即充分认识到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不是一套不变的、机械的程序。而“忘形”是指,一个好教师,一是得忘掉自己的教师之形,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层面,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要时刻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二是要忘掉教材之形,即不拘泥于教材和教案,也不拘泥于某一种程式,而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机智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案,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教育教学情况;三是要忘掉课堂之形,努力将课堂视为一个小社会和师生互动合作的舞台。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与学生的合作、沟通中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只有这样“得意忘形”才是最大化的成全学生的健康和全面的成长,才能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叱咤风云的豪杰才俊。

身为教师,要紧的是不在乎其技艺如何,不在乎其资历多深,而关键的关键,是他有没有为理想而动,为信念而生?有没有不为世俗而随波逐流,不唯权位而惟命是从?简而言之,他有没有活出一个“真我”来?贝多芬曾经宣言:“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贝多芬却只有一个!”每一个老师都应自豪地说出:“老师有千万个,而‘我’只有一个!”

凌宗伟有今天的成就,他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我是老师,“我”只有一个。

不弃“扒皮”成就精彩

熟悉凌宗伟的人都知道他在网上有个绰号教“凌扒皮”,凌宗伟说,自从“凌扒皮”的名声被渐渐传开,他所在的学校引来了教育界越来越多志同道合者的关注、研究和仿效。大家在对“扒皮现象”的热议中,逐渐接受了他对生命化教育的理解和感受,更多的思想和智慧开始源源不断地往这里汇集,也使他更加坚定了“扒皮”的信心。

几十年沉沉浮浮教育人生路,凌宗伟以“扒皮”自谓,一路跋山兼涉水,永远为它忧心萦怀,为它倾注心力。

凌宗伟的老家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的石港镇,这是一个历史积淀颇为深厚的藏龙卧虎之地。当地的戏剧、诗歌、书法等都堪称一绝,幼时的他每天浸泡在宽松、有趣,颇有“儒雅之风”的环境中,再得些淳朴民风、温厚民情的滋养。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就开始在简陋的物质生活和日益充盈的精神世界中,努力“扒皮”,构建属于他自己的“教育学”,以实现自我的价值。

工作后,由于离家较远,加上身挑班主任和一周28节课的教学重担,他索性寄宿在学校,将所有精力投入到研读文本、设计教案中。得地利之便,他天天到有经验的教师课堂上去听课“扒皮”。他还给自己立了“凡欲达人者,必先自达之”的规定。“宝剑锋从磨砺出”,七年之后,他在学校里打开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凌宗伟的“扒皮”,可谓是“三箭齐发”。

其一是“扒专家之皮”。他坚持研读最先进的理论知识,渐渐地,他熟悉了陶行知、朱光潜、叶圣陶、夸美纽斯、苏霍姆林斯基等一大批国内外的古今教育专家、学者;刚开始他研究钱梦龙、林炜彤、魏书生,尽可能多地听课、评课、议课,将自己的想法拿出来与人讨论,请人点评。摸索,衍生出他自己的教学形态和教学风格。教育学者肖川说他的课“细处摄神,机趣灵活,旷达潇洒”。

担任南通二甲中学校长期间,孙绍振、张文质、成尚荣、刘铁芳、刘良华、陶继新、许锡良、陈大伟等一大批专家学者,都被他请进校门言传身教。其中,张文质先生先后十多次来校与学校的管理者、师生、家长对话交流,共同探讨文化发展学校的战略和策略、生命化课堂建设的思路、家校协作的途径。2010年7月,学校承办了“全国生命化教育研讨会”,2011年7月,承办“全国首届文化发展学校”高端论坛,吸引了众多海内外顶尖学者来校切磋。

其二是“扒教师之皮”,就是不断地给教师们催发新的动力,振奋他们的斗志。他在“1+1”教育博客上坚持转贴“每天一个小故事”,从2009年4月22日开始后就从未间断,他做这一系列的初衷仅仅是希望学校师生不被世俗的、繁杂的、平庸的生活所打倒,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想不到后来竟然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共鸣。当贴满600个故事时,福建省永定一中的校党总支副书记廖旺华老师特地写了《故事,润泽我们的心灵!》。

扒教师之皮,让二甲中学真正跻身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协会”,建立了“教育行者QQ群”、“心智家园”、“三人行班主任在线”博客圈,创办了《今天第二》校刊……

其三是“自我扒皮”。凌宗伟说,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虽以“扒皮”自居,但这校长的位置可不好坐。有时为了平衡心理,“自我扒皮”成了他的缓冲剂―――大概有点“自虐”的味道―――每天早上5点他就开始给自己找事情干:向学校师生露一下脸,给网友们喊起床、“挠痒痒”。大家看他如此“自虐”,以及其他同仁被“扒皮”后安之若素的样子,也就在潜意识中消除了对他这个“扒皮”的担忧,久之还聚拢了不少铁杆粉丝。

2010年11月30日,《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编辑张以瑾,做他的“影子”,蹲守学校两天。听从张以瑾的建议,他开始了《日出日落》系列的写作,就是用简练的笔触写下当天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关于教育的大事小情,到他卸任时已经写成近800篇。

凌宗伟认为,“扒皮”现象就是一种对话创生思想的主张,一种思维碰撞的实践。在教育依然禁锢的今天,需要有更多的人能勇敢地面对、思考和改良我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有更多的教育人积极地去探索和认真对待、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正是这样的共识者还不够多,作为提供思想、情感和学识渠道促成交流、共享和启迪的“扒皮”,他才有不竭的动力和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力。

面对当下的教育现状,凌宗伟常以此自励:坚持做匍匐于大地上的普通教育人,以一腔悲悯情怀,深切呼唤教育新春天的到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坚持“扒人”与“扒己”,无怨无悔。

特立独行叫响二甲

凌宗伟对于教学研究特立独行,对于学校的管理也不例外。

2008年,他来到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做校长。那个时间段,正是“二甲中学要被三余中学兼并”,办成一所“甲鱼中学”的谣言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那些不明真相的乡间百姓在茶余饭后争先预测着二甲中学生死存亡的最后时刻。

以舆论对舆论那是“空对空”的毫末之技,终究治标不治本。如何赢得生存的尊严?凌宗伟认为需由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来决定。于是立足当下,审时度势,提出了“人文关怀、文化立校、效益优先、质量第一”的管理理念和“办有灵气的教育,育有个性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并且大力提倡教师的“个性化”成长。

在当下“小富即安”的社会文化浸染下二甲中学也不例外。如何才能破除这些阻滞学校发展的羁绊呢?正当他在为下一步的发展寻找具体落脚点的时候,区教育局一个关于“创建特色学校”的文件给了他启发。他提出了“理念改变・行为改变”的“行为文化建设”路线,并作为学校“特色创建”的具体抓手。对内为注入新的因素以打破原有的平衡寻求新的发展,对外为让二甲中学在“拆并之谣”的风声中找到一个出路。为此,他展开了一系列指向“理念”的行动。首先,建立博客圈,如包含教职工及省内外专家226人在内的“教育行者”办公群、由学校青年才俊和国内名媒名师55人组成的“今天第二”成长群等,通过网络进行集体大讨论,像对杜郎口现象的反思、对课堂“学教案”的梳理、对刘百川、杜威教育思想的解读。其次,给教师发书,倡导读书,《教育是慢的艺术》、《活着就是幸福》、《民主主义与教育》、《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地改变众人;还有外出参观取经,国内如沪宁浙,国外如澳洲。通过这些慢慢地扭转改变了领导班子和教师的理念,进而转变了他们的行为。

“行为文化建设”可以说是他对学校建设大问题的一种求解之道,其实,在很多方面它都包含着一些细小的方面。凌宗伟认为,我们只要沿着困难的方向再往前一点点,或许我们就站在了解决困难的拐角处了。比如,他主张“管理从厕所开始”,用星级宾馆的标准来改造和管理学校厕所,如今二甲中学的厕所已经是学校的一张名片了;办“阳光体育器材超市”,变“堵”为“疏”,满足了学生“随时”的需要,也成为二甲中学的一个醒目亮点。

大自然是最伟大的哲学家。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如果我们观察动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会发现有的生活在高处,有的栖息在低处。同样,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也有着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维度的需求。所以,学校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引导他们往更高的层面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满足各个不同层面教师或学生的需求,让所有的人都能找到自己“诗意栖居”的精神归属。

为了掌握教师的“垂直分布”情况,凌宗伟一面潜沉下来调查了解,一面采取主动测试的方法来进行判断。由于他一直重视读写,所以他“探矿”的第一步便是寻找会写文章的“民间高手”。因为担心可能存在走访对象故意“推荐”或“排挤”的情形,也有可能沧海遗珠,他再次选择了博客实施“测试”。每天早上,他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到博客圈中查看更新,并判断孰优孰劣―――朱建是在“走访”中被多人提到的,邱磊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季勇则更具戏剧性,是在与他的“隔空叫阵”中大显不俗的。在他的引导下,朱建获得了南通市首届教育博客大赛一等奖并成为《班主任之友》杂志的封面人物。邱磊受惠于读杜威活动而在《中国教育报》、《教师月刊》等刊物上写发了不少有质量的读书笔记,成为《教师月刊》杂志的2012年度人物。

倡导写博,但无论他怎么样鼓励和推动,积极回应的永远只有那么几个人,许多教师或是敷衍了事,或是无动于衷。于是,凌宗伟觉得必须为“他们”也寻找到“增长点”。这一次他想起了课堂。他认为,不是每个人每一天都在写文章,但他们“每一天”都要上课,他采取“尖端人物”自主报名、成立“志愿小组”,邀请大学教师和课程专家来听课诊断的方式吸引教师参与。部分年轻语数外老师得到定点指导,进步尤其迅速。

生物组的周林聪老师是个善于动脑钻研的人,他把二甲地区盛产葡萄和生物教材中“果酒果醋制作”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带领学生开展了葡萄酒酿制的实验,并得到了南通市教研室的认可,成立了一个特殊的实验室―――传统发酵实验室,还自编了校本教材。

南通市二甲中学出名之后,凌宗伟校长陆陆续续接待过不少省内外的参观者,大家问得最多的是:这里怎么没有星罗棋布的标语?怎么没有统一的课间操?孩子们怎么不用穿校服?其实,凌宗伟的主张就是人不可被某个模子套死,需要尊重其精神独立性。标语不是用来灌输意志的,课间操不是用来打军体拳的,校服也不是用来供人“规范管理”和“迎接检查”的。每个教师、学生本就是独一无二和不可复制的,教育哪里有亦步亦趋的“精确”拷贝?哪里有包治百病的标语口号?曾经有记者问他:“你理想中的好学校标准是什么?”他说:“就是当学生离开学校,别人一见他的言行举止就赞叹地说‘这一定是某某学校的学生’。”

凌宗伟的“特立独行”,实现了江苏省南通二甲中学迅速成为全国的“草根名校”。

中班诗歌教案范文第8篇

一、教学目标

1、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接受圣贤智慧的教育。《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是一把构建幸福和谐人生的钥匙。诵读《弟子规》可以使社区居民在思想和行为上都得到教育,有助于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从而有助于和谐社区的构建。

2、弘扬传统文化,让弟子规深入社区。使社区居民、老师、家长和孩子能初步了解弟子规,培养他们的感恩心和恭敬心,并能依据弟子规在日常生活中初步落实待人接物的礼仪;使居民们对弟子规中的七事113则(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能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对照弟子规初步力行。

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

全书内容共分成八个部分,拟用八次课时完成。每次课时重点讲解每个主题中的几件事,并初步落实到每位学员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孝:(24则)

2、弟:(13则)

3、谨:(24则)

4、信:(15则)

5、泛爱众:(21则)

6、亲仁:(4则)

7、学文:(12则)

8、结劝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繹《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引导大家对照《弟子规》去力行。

四、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配合生动的动画故事以及教学碟片,通过诵读,讲解和分享活动,引导大家去做,循序渐进地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五、教学过程

1、向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像行礼;

2、大家一起读诵弟子规10分钟左右;

3、学习弟子规礼仪,每次一个内容10分钟;

4、播放《弟子规》学习光碟节选,每次一段30分钟;

5、老师们与家长互动分享弟子规学习心得30分钟;

6、布置《弟子规》力行表2分钟;

7、教唱爱心歌曲一首8分钟

教学计划书(二)

本幼儿园贯彻执行“安全第一”的办学原则,听从上级领导的指示和大体工作安排。实行国家规定的双休日及节假日的制度。我园将实行以汉语普通话为主体,英语口语为辅的双语教学基本原则,本园的幼儿教师必须用普通话教学,并且会简易的英语口语,要求每个幼儿学生都会简易的儿童英语。

现将本学期教学计划安排如下:

一、本学期主要开设的班级:

大班、中班、小班,年龄在3周岁——7周岁

二、本学期开设的科目:

1、语文(包括汉语拼音、诗歌、读书、写字、礼仪教育)

2、英语(包括26个英语字母、国际音标48个幼儿英语会话、简易的英语单词)

3、算术(包括手指算法1—100之内的加和减)

4、简笔画(包括简易的喜、怒、哀、乐、坐、站、跑、跳及简易的物体)

5、自然(包括天、地、太阳、月亮、闪电、打雷、下雨、刮风、下雪、山、水、江、河、大海等)

6、安全常识(包括儿童应注意哪些安全,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

7、体育游戏(包括室内、室外体育活动)

8、唱歌(主要有儿童儿歌,及简单的英语歌)

三、本学期各班的大体安排:

1、大班(6——7周岁)

(1)在本学期必须完成所学课本的所有内容。

(2)必须学会26个英语字母和48个国际音标及简易的英语会话。

(3)必须学会56个汉语拼音,并会拼读每个注音的汉字,并学会查词典。

(4)必须学会1——100之内的加减。

(5)必须懂得基本的安全常识。

2、中班(4——5周岁)

(1)学会汉语拼音,基础的韵母和声母,并会拼读简易的注音汉字。

(2)学会26个英语字母和一些基础的元音和辅音及简单的儿童英语会话。

(3)学会1—20的加减,或1—50的加减。

(4)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

3小班(3——4周岁)

(1)教会一些易懂的儿歌。

(2)教会一些基本的汉语拼音的韵母和声母。

如:ɑ、o、e、i、u、ü

如:b、p、m、f、d、t、n、l

(3)教会26个英语字母歌,及一些简易的儿童英语。

(4)教会口头1—100的自然数(也就是数1—100)

(5)懂得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

教学计划书(三)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的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总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共有4课,“和电脑交朋友”主要是介绍信息技术在生活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主要是计算机的简单介绍;接着教材在“与电脑来个亲密接触”一课中向学生介绍正确开机、关机的方法,以及认识电脑桌面,在“可爱的鼠标”一课中向学生介绍了鼠标的各种操作方法,使学生能熟练控制鼠标,还介绍了计算器的应用和键盘。本单元是学生接触信息技术课的第一个单元,教材用4课的内容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学习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方法——使用鼠标和键盘。在此基础上,小游戏的作用,既让学生熟练了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又使学生对计算机在生活、娱乐、学习上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学用“画图”软件画图,共7课,通过利用画图软件掌握绘图的方法,进而完成一幅比较完整的作品,在完成作品、展示作品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爱护我们美丽的校园,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通过绘图,让学生熟练鼠标的操作,掌握保存文件的方法,理解复制、粘贴操作,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

第三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会使用金山画王画画,共有4课,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大都将“画画”作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第一个主要软件,可见“画画”对小学生计算机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学生通过这4课的学习,不但能掌握用金山画王画画的方法,画出一幅比较完整的作品。而且在完成作品、展示作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大部分学生家中配备了计算机,对计算机并不陌生,但操作并不规范,但用以玩游戏居多,所以要可以进行深一层次的辅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计算机的用处,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学会开机和关机;认识鼠标,知道鼠标的左右两键;学会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操作;能通过“关闭”按钮,关闭一个窗口;能打开和关闭画图与金山画王,认识画图和金山画王的界面;了解不同的绘图工具,能用不同的绘图工具绘图;学会修改画图的方法;能用“撤销”来更正错误;能清除选定的区域;能在档案管理中找到自己的画;熟悉不同风格的背景图库;使用倒色工具添颜色,用底纹填色;会使用角色图库,调整角色图库中图片的大小、位置等;学会使用仙女袋工具;学画几何图形;认识变形工具,并能使用它来修改图片;认识暗房,并能调整颜色;认识图库中的动画;学会选取工具;学用操纵器;能复制、粘贴图形。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计算机的用处,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操作。

3、能通过关闭按钮关闭窗口。

4、通过游戏,使学生有兴趣地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5、画图工具的使用。

6、前景色、背景色的使用。

7、用不同绘图工具绘画。

8、文字工具的使用。

9、选定、填充工具的使用。

10、复制、粘贴的使用方法。

11、利用图库中的贴图进行创作。

12、认识图库中的动画并修改。

13、几何图形使用。

五、提优补差措施

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在课堂上有意识给学生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可以充分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或两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携着“爱心、信心、细心和耐心”去做将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生,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扎实基础,协助教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信息素养。

具体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差教案,努力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2、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对班级的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了解。

4、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5、坚持辅潜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

6、对自己班级的优等生与后进生的确定要谨慎,特别是潜力较大的学生,应安排重点辅导。

7、认真确定辅导对象,坚持每周至少2次的辅导,辅导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对每次辅导的内容要做好记录。

8、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9、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

10、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11、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

中班诗歌教案范文第9篇

我园领导紧跟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步伐,于2009年08月为每班教师配置了电脑、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安装了电视机、DVD和多媒体有源音箱,实现了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化、多媒体化、数字化。现在全园教师和幼儿都能主动学习和使用多媒体,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活动中。

一、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助推幼儿全面发展

3—6岁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的形式必须多样化、趣味性、游戏化。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和各班实际情况完成教学目的同时,我们如何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和运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创设生动有趣、愉快乐学的软环境呢?这是几年来我园全体教师一直在学习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1、运用信息技术的魔力,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信息技术直接为教学目标服务,让多媒体帮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并成熟起来的关键。大班的张玲老师在《数学——生活中的数字》一课的教学准备中,用数码相机记录了幼儿平时学习和探索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的几组照片并放在电脑上,用“美图秀秀”和“光影魔术手”等软件制作成了幻灯片,在多媒体教室播放。课堂上,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影像出现在屏幕上时那种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油然而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出来。整个教学过程中活动氛围都相当浓烈,幼儿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魅力,给幼儿带来更多的学习乐趣。

小班的廖武珍老师执教《音乐游戏——小老鼠和啤酒桶》时,幼儿点击屏幕上的物品就会出现相应的对错判断奖励,对了就“叮”的一声出现一朵“小红花”或是一个竖起的“大拇指”,孩子们看到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时可高兴了!错了就“哦”的一声“要加油哟!”多媒体课件展现了可纠错、可重复利用,方便师幼互动等多项功能。课后廖老师也反思自己在这个环节时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中班的占小惠老师执教的《故事——米皮皮和悄悄长》也有类似的操作,她让幼儿用起立和蹲下的身体动作使屏幕中的米皮皮也跟着长大和缩小,形象可生动了!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新型教学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乐趣,也很好地体现了“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应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威力。

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环节主要有:入园、晨区活动、早操、早点、集中教育、午餐、午睡、户外活动、午点、游戏活动、离园等。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需要教师付出高度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近年来,我园教师也逐渐摸索出一些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如:

(1)实行“安全刷卡入园制度”是家长和幼儿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第一个内容。我们认真执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幼儿出勤情况,把好校园安全第一关。

(2)午餐活动时我们播放音乐,轻快舒缓的乐曲声中孩子们安静、愉快地独立用餐, “小皇帝”派头不见了,不掉饭粒不剩菜;先吃完的小朋友可以自主观看各种动画片;

(3)我园游乐场、操场等户外场地都安装有监控器,各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的户外活动情况“尽收眼底”,为及时发现问题、排除安全隐患提供了有力的凭证。

从技术层面上说,这不仅大大减轻了教师看护幼儿安全的压力,还能帮助幼儿和广大家长养成遵守常规的自觉性和规范性。不过我们也要避免产生误区,如幼儿进入多媒体教室时经常关闭窗帘、熄灭电灯,这时要注意控制好时长,避免造成幼儿眼睛疲劳。

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推波助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决定了它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园教师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远程教育、素质提升、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等,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1、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实现教学有效性,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无纸化办公,不仅改善了过去浪费纸张的现象,而且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从繁重的体力、智力劳动中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去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精彩纷呈。洪淑青老师执教的《数学——先给谁吃好呢》利用了多媒体的图画功能,锻炼幼儿主动思考的思维品质和实践操作能力,从小动物的体型大小、体重轻重、饭量多少进行排序训练,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步步推进、方便师幼互动的神奇功效让大家耳目一新。

赵美华老师执教的《故事——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则是利用了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巧妙地解决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如厕习惯——这个看似平常却难以在课堂上生动演绎的难题。

邹小贞老师执教的《诗歌——小鱼吹泡泡》不仅利用了多媒体的动画功能,还有色彩变化多端、诗歌意境创设富有梦幻感等优势,让幼儿在活动中如身临其境般意犹未尽!

这些课程都选择了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教材、制作精美的课件,集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多感官体验,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实现经验共享,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2008年以来,我园多次派郑晓华、罗雪花、赵美华、苏淑器等老师参加省级、市级各种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在她们的带动下,现在我园教师都能熟练地使用电脑、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摄像机等多种设备。全园教师各种活动计划、教案、教育随笔、工作总结等文字材料都用电脑存档,共享到“网上邻居”。与传统模式相比较,它便于材料的保存,避免了重复内容的反复抄写,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经验共享,也便于各级主管部门随时进行检查。

当然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更要注重树立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的先进理念,注重培养自身的技能技巧,避免出现为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的教学行为。如:

(1)如果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不是自己制作,而是借用他人或从网上下载的,使用前应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适当修改,保证课件质量,从而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

(2)有些教师为了省事,忽视了幼儿人手一份的练习,减少了学生动手的机会,把课堂由“人灌”演化成了“电灌”。

(3)有些教师过分依赖课件的使用,放弃了板书、亲身示范等手段和环节,不注重提升技能技巧方面的能力,削弱了教师自身的作用和人格魅力的熏陶,从而也失去了整合的意义,是不可取的。

我园校园网站的建设在各项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园长的英明决策、精心组织,得益于我园信息工作组全体成员特别是分管领导郑晓华书记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赵美华老师的不懈努力以及她们锲而不舍的摸索精神,经历了从一无所知到成功建立并优质获奖的艰辛。特别是“校园动态”这一宣传窗口的建设,更是群策群力,集中体现了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和团队精神。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也得到了市级、县级“优秀信息先进单位”、“信息先进单位”, “优秀信息员”等多项荣誉称号和表彰。

我们精心编辑、制作的《华安二幼园本文化建设》、《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工作简要》、《安全工作报告》、《研本土音乐素材 促师幼共同成长——华安二幼课题研究工作结题报告》等宣传册、宣传光盘、简报令广大家长、幼教同行、领导专家赞不绝口。

中班诗歌教案范文第10篇

摘要: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学习是学前儿童了解、学习文化最直接、最正规的途径。同时,课程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具备了文化的主要属性。在现代教育实践中,由于对“科技理性”的工具性崇拜、社会主流文化的霸权话语、儿童消极接受社会文化的现实,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文化反思与构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文化透视

(一)课程内容中隐形文化和多元文化缺失西方学者爱德华•泰勒认为:“文化是一种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格以及人作为社会成长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1〕这说明,文化有客观的文化,也有主观的文化。在《文化与个人》一书中,古莱德•克鲁克洪提出了一种文化类型,即隐形文化。他认为,隐形文化是被视为本身的属性并且竭力保持不变的东西,只有在文化的最为精妙的自我意识之外,人们才能从文化的承载者那里寻找、关注隐形文化及其奥妙。主观性、内在性是课程文化的根本特征。幼儿园课程内容中折射出的隐形文化往往最容易被教师忽视,这种文化犹如海上的冰山隐藏在水下的部分,使得行船人(教师)难以直觉它的存在,因而潜在着更大的危险。例如,故事《多嘴的八哥鸟》要求幼儿做一个“别人说话认真听、不插嘴、不多事并遵守游戏规则”的好孩子;《小猫钓鱼》教育幼儿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小猴子下山》教育幼儿不要因顾此失彼而最终一无所有,故事隐含着“守住所有的,不要冒险”……这些故事都是以成人的单一价值观对孩子进行道德教化。为什么对八哥鸟的“热心”视而不见?为什么一定要泯灭小猫“爱玩”的天性?为什么一定要扭曲小猴子如儿童般“顽皮”的本性以及充满冒险、敢于选择的精神?“这些儿童语言故事注重道德教化及单一价值的传授,忽视多元选择、生活事实及儿童的亲在性,体现了对成人的崇拜及对权威的认同。”〔2〕中国传统教育具有明显的“前喻型”文化倾向,强调稳定,贬抑变化,忽视反思和创新。由于对文化传统的过度依赖和因袭,造成了幼儿园课程内容隐形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缺失。

(二)课程内容剥离了幼儿的“生活世界”,造成儿童文化的缺失儿童文化是指儿童所特有的和共有的思想方法、心理特点、情感特征、行为方式等,是儿童自己决定其标准和价值观的文化。儿童文化诠释了儿童的生命价值和活动方式。儿童的生命成长是基于儿童的生活世界。然而,现实教育中为了追求幼儿适应未来生活必须具备的科学知识,幼儿园课程往往指向知识世界,剥离了幼儿的生长家园——论文格式—“生活世界”。鲁迅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对此表现出深恶痛绝:“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国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枯燥死了,只好偷偷翻开第一页,看那‘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斗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3〕直到现在,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依然是被纯化过的以知识世界为核心的,我们的教育是让孩子去适应教育,让孩子去适应教材。幼儿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心体验被严重地分离了。黑板上挂着两幅图,一幅是稻穗,一幅是棉花。老师指着稻穗问小朋友:“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小朋友有的说是狗尾草,有的沉默着答不上来。老师说:“这是稻穗,跟我说:稻穗。”然后指着问:“这是什么?”有的孩子说是玫瑰花,有的说是水仙花。老师说:“这是棉花,跟我说:棉花。”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选择的内容与现代城市幼儿的生活相距甚远,不能与幼儿现实生活建立起内在的关联,因而这样的课程内容难以让幼儿获得认知的发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有的幼儿园课程内容对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所忽视,使课程内容难以让幼儿接受。课程内容的儿童文化缺失的另一个表现是游戏精神的缺失。儿童的童话、涂鸦、梦想、好奇、夸张、顽皮、科学探索、泛灵主义、天马行空的发问,甚至一言一行,都蕴含和洋溢着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化的灵魂与内核。当课程内容仍然以社会为指向、以知识为中心、专注于人的理性发展的时候,游戏精神缺失,儿童的童年就消逝了。当孩子们忙碌于经文的背诵、识字、算术、背英语,疲于学钢琴、学画画、学舞蹈的奔波时,儿童的文化已经慢慢消失了。

(三)缺乏对儿童文化的认同,忽视生成的课程内容生成课程内容一般是指“师幼互动中教师根据对儿童的需要、兴趣的观察及所做的价值判断不断生成课程活动、不断调整课程计划,以及师幼共同建构课程的内容”。〔4〕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具有主体性。在活动的过程中,儿童不断地表现出其创造性,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文化内容,这些内容常常是出乎成人意料的。而教师往往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更多地关注预先选择的课程内容,缺乏对儿童文化的认同,忽视生成的课程内容。例如,中班语言诗歌创编活动“风和云彩”,老师让小朋友观看多媒体演示后,问:“为什么云会动?”一个幼儿说:“因为我在动。”老师说:“还有不同的回答吗?”幼儿说:“我动,云也动。”很多幼儿动了起来,似乎在验证那个幼儿的说法,纷纷议论是风在动还是“我”在动。老师叫幼儿坐好,终于有个幼儿说:“是风吹动的。”老师欣喜地说:“我同意这个小朋友的说法,是风吹得云在动。”从活动来看,幼儿在活动中生成的内容是孩子感兴趣的而且非常有价值的,教师完全可以调整课程计划和活动过程,建构新的课程内容。然而,幼儿园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然只重视“教案”、“计划”,关注“预成内容”,忽视“生成内容”;不把儿童看作是发现者,而看作是灌输对象。在这样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在塑造幼儿标准化的行为和反应,无法实现幼儿潜在的发展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的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锐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教师是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所以教师要善于对课程实施中生成的内容进行及时的关注和价值判断、选择。

(四)综合课程内容如“文化拼盘”综合课程是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以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的,旨在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儿童养成整体意识和运用知识信息综合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种课程类型。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的课程类型。由于儿童对世界的感知是整体的、总体的,所以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经验的“整合”。现代幼儿园教育中,越来越重视课程内容的综合,如《纲要》中的五大领域实际上就是某种程度的综合。综合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是紧密的,它所反映的文化绝对不是“拼盘”式的简单相加。然而,由于综合的形式与教师以学科为本的理念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使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为综合而综合”。有些教师简单地把不同学科的活动拼凑成综合教育活动,而丝毫不考虑这些不同内容、形式和手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课程俨然成了“文化拼盘”。例如,一个“风筝”的主题,就是由和风筝有关的各科活动综合而成的:认识风筝、学做风筝、唱风筝的歌、放风筝……而在每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仍能看到分科教学的“影子”。甚至在一个教学活动中,也要想方设法体现学科的综合。例如,在短短不到半个小时的“认识树叶”活动中,不仅要让孩子观察树叶、说树叶的特征,还要数树叶、画树叶……在热热闹闹、走马观花的形式的繁华背后,一些本应落实的学科目标却再也看不见了。难道综合仅仅是一种形式吗?它不仅仅是一种活动形式,更应是一种教育理念。活动综合的依据不是其他,正是活动所反映的文化本身所应具有的整体性。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文化构建

(一)关注幼儿园课程内容中蕴涵的儿童文化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的时候,应该考虑课程内容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和信仰。目前,幼儿园的许多童话、故事、儿歌都是从成人的立场和视角看待世界和问题,缺乏对儿童文化和儿童精神世界的研究和思考。儿童的“缺席”和成人的“在场”使得这些课程内容只是充当教化的工具,背离了儿童文学作品的功能。这必然带来对儿童灵性的扼杀,造成童趣的湮没和道德的虚伪。课程内容应该包含着多种价值选择,而不是单纯地把成人的“传统的”价值标准灌输给儿童。这些内容应该是充满童趣的、优美的、充满对生命的关怀和人文的,而不是暴力的、残忍的、无视生命价值的、粗俗的。这些内容应体现着儿童的文化,是诗性的、热情的、充满了想象和创造的、不可预期的、体现了游戏精神的;而不是被化压制和剥夺,只剩下理性、冷静、重复、功利性。教师要关注、尊重、理解、接纳儿童文化,走进儿童的精神世界。“儿童是成人之父。”对成人来说,应该向儿童学习,用儿童的方式思考问题。福禄贝尔说过:“孩子就是我的老师,他们纯洁、天真、无所做作……我就像一个诚惶诚恐的学生一样向他们学习。”斯霞老师说得多好:“我所有成功的秘诀是童心和爱心。”观照和呵护儿童的游戏精神,架构免遭成人逻辑与理性标准过分侵扰的文化屏障,确保幼儿园课程内容蕴涵着儿童文化,应是现代幼儿教育的时代使命。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要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正如胡塞尔所言:“生活世界始终是在先被给予的,始终是在先存在着而有效的,但不是出于某种意图、某个课题,不是根据某个普遍的目的有效的。”〔5〕生活世界以一种无意识的自然的方式对人产生影响,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儿童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直观、创造、可体验的世界。儿童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只有那些能够实现的、适当的以幼儿的活动和经验过程加以呈现的文化,才能进入幼儿的生活世界。因此,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课程内容具有生活性、对话性、形象性、活动性、生成性。《纲要》指出幼儿园课程内容具有如下特征:“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其次,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兴趣是幼论文格式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幼儿对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积极主动、效果好。杜威的观点告诉我们,幼儿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孩子天生爱探究,许许多多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本身就包含着我们所要的教育价值和教育目标;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生成教学活动。杜威指出:“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或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社会给予他的一切努力和一切成就的不自觉的统一性和背景。”〔6〕注重与幼儿生活联系的幼儿园课程内容应关注幼儿以往的经验,幼儿园课程内容必须有幼儿经验的参与才能进入幼儿个体内在的精神世界中去。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遇到的问题产生的疑问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这是幼儿调动原有的经验和认识的过程,它为幼儿认知的主动建构提出了可能。

(三)课程内容的预设与生成要有机融合只重视预设忽视生成的活动沉闷、封闭、机械、程式化,幼儿几乎没有自主性,更谈不上激发创意。真实的教学活动并非预设不变,不一定按照教师设计的“轨道”前进。叶澜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活动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幼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幼儿作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活动,他们是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是文化的创造者。当活动中幼儿的个性思维如潮水般喷涌而出时,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必须尊重生成。所以教师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能厚此薄彼。首先,活动方案的设计宜粗不宜细。教师只需要设计大致的探索活动框架,设计主要问题,给予一定的弹性,给幼儿留有广阔的生成空间。其次,巧用动态资源,运用教学智慧。教学活动中的任何动态资源,如果没有恰当使用,没有匠心独运,最终还是会付之东流,丧失其价值。在活动中,信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丰富多彩,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处理完这些信息,显然不现实,而且这些信息本身存在着重要与次要、有用与无用之分。这就需要教师在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网中通过比较、判断、鉴别,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

(四)关注不同领域课程内容的文化整合儿童是以“完整人”的形象出现的。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应是综合的,应尽可能使不同的课程内容产生联系,以促进学习迁移。一方面,幼儿园应围绕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直接接触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综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与表现等,并关注内容的动态生成性。另一方面,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应是全面的、启蒙性的,身体的、认知的、社会的、艺术的等方面的内容应纵横有序地交织在一起,以保证提供给儿童的各方面经验是平衡的。各领域的内容应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综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课程内容涉及范围的全面完整性,也就是说课程内容要兼顾幼儿园学科的各个领域;二是指课程内容各部分间的融合,也就是说课程内容之间兼容性要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各领域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为了防止幼儿园课程内容综合似“拼盘”,教师在课程内容的抉择上要有理性的思考,不可“一刀切”。如不同课程内容之间需要整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恢复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一些固有联系,将某些内容还原成整体的、联系的状态,并尽可能发现和挖掘领域间新的、更多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庄锡昌.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334

〔2〕郑三元.幼儿园班级制度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3

〔3〕鲁迅.朝花夕拾.鲁迅文集.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254

〔4〕冯晓霞.生成课程与预成课程.早期教育,2001(8)

〔5〕项贤明.“生活世界”的教育与“科学世界”的教育.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4)

上一篇:小班识字教案范文 下一篇:幼儿篮球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