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育笔记范文

时间:2023-03-09 09:48:00

中班教育笔记

中班教育笔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生;学风状况;职业规划

随着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护理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护理本科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被市场化的就业环境考验着。提高综合竞争力是专业教育的方向,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并在实践中提升个人职业素养,是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所在。因此,本文的目的是了解不同层次护理本科生的学风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整心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辽宁医学院护理学院2012级护理本科生175人,参加调查的高中升本、中职升本学生占调查学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5%、45%。

2、调查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风状况、心理情感状况和理想的实习地三个方面。采取不记名方式调查和收集资料,当场发放,说明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学生填写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75份,回收有效问卷17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二、调查结果

1、学风状况

(1)课堂学习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存在上课精力不集中现象,“经常”的占20%,“偶尔”占73%,“几乎从不”的占7%。在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课的原因问题上,多数同学选择了对该课程不感兴趣、老师讲的不好和被其他事情吸引(如玩手机),分别占总人数的37%、13%和27%,中职班的同学更倾向于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占总人数的37%)及老师讲的不好(占总人数的21%),高中班的同学更倾向于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占总人数的37%)及被其他事情吸引(如玩手机)(占总人数的30%)。

在出勤方面,偶尔旷课的同学占总人数的22%,几乎从不旷课的占78%,并且高中班较中职班的出勤状况好。高中班的几乎从不旷课人数比例为88%,中职班为67%。而旷课的原因则是高中班与中职班既有相似又有不同,相同的是高中班与中职班在旷课原因上都在对课程不感兴趣、厌学选项上占大部分比例,不同点是高中班因参加社团活动或工作而旷课所占比例非常高(占总人数的51%),见图1。

(2)学习成绩方面。影响自身成绩的个人原因主要是集中在专业兴趣、刻苦程度、学习基础和学习方法四个选项上,其中学生们认为学习方法很重要的占学生总数的27%,见图2。

在影响学习成绩的学校因素方面,学生们有32%都认为学习氛围对自身成绩影响最大,尤其是高中班的学生,有35%都是这样认为的,高出中职班7个百分点,如图3。

学生中的大多数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却缺少持之以恒的毅力,大都不能完成自定的学习目标和规划。在课余时间利用方面,用来学习的占28%,上网的占38%、逛街的占18%、恋爱的占6%、闲聊的占14%、打工的占5%、看课外书的占17%、文学创作的占1%、其他的占2%。可以看出在课余时间同学们花在学习的时间还不是很多,多数同学存在课余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学生们在评价自身所具有的学习能力时有39%学生认为自己有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39%学生认为自己有课堂笔记记录的习惯,17%学生认为自己能够较好地分配各科目学习时间,仅有5%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以上能力,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对自己的能力持肯定意见,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要求还不是很高。

(3)学习动力方面。在学习动力来源方面,有44%学生是为了工作而有学习动力,但中职班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较比高中班学生分散,高中班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主要集中在为了工作(占总人数的55%),而中职班则在为了实现理想、为了本科毕业证、为了工作三方面,分别占总人数的26%、29%、28%。见图4。

(4)期末复习安排方面。调查显示,55%同学选择在期末考试前一个月复习,以教材和笔记为主;15%学生采用短期突击,只看练习册,采取押题的方式;28%同学会注重平时积累,全面复习,中职班和高中班的情况大体相同,只是高中班学生在期末考试前短期突击的情况更明显一些,占总人数的21%,而中职班则仅有7%,见图5。

(5)未来学习规划方面。学生们对未来大都有自己的规划和想法,在对大学毕业后的计划,学生们有41%选择从事护理专业,高中班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选择读研,占高中班总人数的29%,而中职班的学生读研的则比较少,仅占8%,见图6。

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学生们大都有自己的未来规划,但有规划且执行较好的仅有12%,有规划但执行不够占66%,其余同学是没有规划的,可见学生对职业规划的确有深刻认识,但却没有毅力一直坚持。见图7。

2、未来理想的实习地

有13%同学选择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12%同学选择了大连市中心医院,有11%同学选择了其他(包括辽宁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阳市中心医院、安阳市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山西省中心医院,金华市人民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华西医院、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春吉大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市中心医院、河北承德附属医院、湘雅医院、重庆三峡医院、盘锦市兴隆台区中心医院、正大附属、贵阳医院)。由以上调查可知,学生们对自己职业生涯和未来都有各自的考量和规划,但还欠缺足够的毅力来完成规划,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学习方面,学生们没有严格的要求自己,一部分同学眼高手低,过于高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认为偶尔旷课没有什么严重的;在学习成绩方面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不能按时完成,最终导致空有计划却没有得到实质的进步。

3、心理情感状况

在心理情感方面,有26%学生恋爱了,74%学生没有恋爱,有2%学生认为恋爱对学习的影响非常大,有5%学生认为恋爱对学习的影响很大,有22%学生认为恋爱对学习的影响一般,有20%学生认为恋爱对学习的影响很小,有51%学生认为恋爱对学习的影响几乎没有,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恋爱对学习的影响几乎没有或很小。在交友方面,95%的学生都认为应该在现实中交友,仅有5%的学生赞同网络交友。

在压力方面,8%学生感觉自己心理压力非常大,32%学生感觉自己心理压力很大,50%学生感觉自己心理压力一般,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处于有心理压力的状态,但并不是很大,是可以调节的;而压力的主要来源方面,36%的学生都选择学业作为主要的压力源,见图8。

三、讨论与分析

1、学生自身因素导致的学风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职业生涯规划”[1],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分析和总结主客观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对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倾向,确定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2]。学生在对自己职业生涯做规划时,仅有一个模糊的想法,调查显示部分同学没有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没有切合实际的制定目标,只是一味的追求最好的、理想的目标。而规划恰恰是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只有真真正正的脚踏实地实现目标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在高目标难以实现的情况下,积极性和信心都会受到重创。以班级为单位或以班团的形式,让每位同学阐述制定的规划目标,并一一记录,在其优秀时予以相应的奖励,这样可以促进竞争,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

(2)“一帮一”活动。一些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底子薄。在老师讲授内容时似懂非懂,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自制性差,不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且学习兴趣不足,大部分同学仅仅是为了以后工作而读书。所以,要深入落实“一帮一”活动,使学生们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这样学生们会互相监督保证出勤及学习效率,端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

(3)以评选促优秀。期末复习时,有部分同学是在考前一个月才开始复习,更有甚者在期末考试前短期突击,背练习册,押题,不注重平时积累和学习笔记的重要性。所以,应每学期组织开展两次评选优秀学习笔记活动,重点考量内容及形式,对内容完整,丰富,有自己想法和思考的,予以适当奖励,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学习笔记的重要性,重视学习笔记。

(4)专业态度教育。护理专业态度是护士对护理专业的知识、情感以及决定自己专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3]。肯定的、积极的专业态度是推动人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内在动力,有无良好的专业思想不仅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还关系到学生未来就业的素质基础和事业的成败[4]。调查结果显示,从事护理专业的人数比例不超过一半,这与护理行业的社会地位和劳动强度有关,因此,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学业、就业观,注重榜样的引导作用,组织开展护理专业的专题讲座,经常性的学业交流,可从思想和情感上逐步端正专业态度,强化专业思想和职业认同感。

2、环境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1)改变授课形式。调查显示,同学们更容易被老师幽默诙谐授课方式所吸引,在轻松有序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应以独到的授课方式传授晦涩的医学知识,使学生产生更大的乐趣去学习。

(2)增强学习氛围。调查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氛围非常重要,必须完善和落实管理制度。要加强学生的早操制度、自习制度、课堂考勤制度、学生课余学习制度等一系列的学生约束机制,营造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可以开展以寝室为单位的学习经验交流会,相互交流,使知识融会贯通,促进寝室文化形成,深化学习意识。

3、学生心理对学习的影响

要注重多层次心理辅导。调查显示,就恋爱观、交友观来说,学生的基本认识是正确的,但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应在每学期召开一次心理主题年级大会,心理辅导员老师为学生们指导什么是正确的恋爱观交友观。

针对大部分同学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可以班级为单位由心理委员组织主题为倾诉或排压的班会,帮助学生们释放压力,并告诉学生们什么是正确的解压方式。

【参考文献】

[1] 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公务员,2003(05).

[2] 张裕荣等.出国与就业[J].2011(1)101.

[3] 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护理学情感教学评价工具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1)58-60.

中班教育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榜样激励;物质激励;荣誉激励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83-01

德育教育工作是初中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为提高德育教育工作质量,很多初中班主任煞费苦心,但取得的成效却并不显著。细究我们发现,造成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成效低下的原因之一便是,很多学生并未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基于此种情况,为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配合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初中班主任需针对学生有效实施如下激励策略。

一、榜样激励

当前每个家庭的孩子均较少,因此父母往往会给予孩子更多宠爱。这种情况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初中生逐渐失去荣辱感。为提高德育教育工作质量,初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进行榜样激励。

例如,在一次班会课上,班主任说道:“同学们,隔壁班在本次学校卫生大评比中又获得了第一名,而我班的名次却位居倒数。对此你们有何感想呢?”听到班主任这样说,学生们个个群情激昂,表示在下次学校卫生评比中一定会更加努力。看到学生们的表现,班主任不置可否,而是说道:“事实上,搞好班级卫生是班里每一位同学的职责。我们不仅要重视学校卫生评比,更要注重班里平时的卫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实现自律,不要在教室内乱扔垃圾。对于乱扔垃圾的现象,大家也要相互监督,争取将我班的卫生搞好。我相信这不仅是某一个人的荣誉,而是大家的共同荣誉。”

榜样激励是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对学生实施激励的重要方式。运用榜样激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荣辱感,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配合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榜样的选择应该是真实存在的,切勿盲目树立榜样。只有真实存在的榜样,学生熟知的榜样,方能真正起到理想激励的作用。

二、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相对于榜样激励而言,似乎更为真实,更能有效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可适时运用物质激励,以引导更多学生积极配合德育教育工作。

为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初中班主任可制定这样一个规则:班级内的学生每做一件好事,都会得到一朵小红花,并贴在个人荣誉栏中。待学期末时,班主任会根据大家所得小红花数量的多少,为大家颁发奖品。奖品分别设置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奖品则由班主任自掏腰包购买。通过这样的物质奖励可有效实现对学生的激励,使更多学生争做好人好事。为更好地发挥物质激励成效,对于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有突出思想品德表现的学生,初中班主任应及时予以物质奖励。例如,某班有一位学生,在周末时勇救落水儿童,此事在学校很快得到关注。针对此种情况,班主任亦及时给予奖励,奖励其一本精美的笔记本。这样的做法立即引来其他学生的艳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都积极争做好事。

在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为更好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激励,可适当采用物质激励的方式。物质激励所用奖品无需特别贵重。虽然并不贵重,但这对学生而言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三、荣誉激励

荣誉激励与物质激励不同,不以奖品的形式发放。但只要能科学合理运用荣誉激励,同样可达到理想激励效果。

例如,初中班主任在具体德育教育工作中,若发现班里有好人好事,应积极对其进行表扬,并要求相关学生向大家讲述自身做好事的过程。诸如,某班一位学生放学过马路时,搀扶一位老人过马路。这一幕被很多学生看见,并深受感动。班主任得知情况后,立刻在班会上对其进行表扬,并要求这位学生讲述整个事件过程。这名学生说道:“其实事件大致是这样的。昨天放学时,我发现这位老人的眼睛不太好,好几次差点被路边的石头绊倒。看到此种情况,为帮助他安全过马路,我便搀扶着他过了马路。其实,这只是一件小事,并没有什么。”听到这位学生简单的事件陈述,大家立即给予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班主任也为这位学生颁发荣誉奖状:“好人好事奖”。

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实践当中,应学会利用荣誉激励激发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这种做法并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初中班主任更好现德育教育的有力抓手。

中班教育笔记范文第3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管理问题;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教育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班级管理工作质量提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头羊,在班级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应当善于挖掘学生们身上的亮点,让其他学生和教师都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同时在更加便捷的沟通过程中,有效把握每一名学生的特点,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挖掘个性亮点,五育并举

在部分高中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为班级教师不能够有效地挖掘所有学生身上的亮点。对此,高中班级管理应当有所改变,即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亮点,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五育并举,注重学生们学习成绩提升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班级内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课堂不捣乱、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但是成绩就是提不上来,在班级内的存在感几乎为零。久而久之,班主任也常常忽略了他们。但这并不是正确的做法,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找到这些学生身上的优点,给予他们相应的肯定,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展示他们身上的亮点。小李就是班内的这样一名学生。我发现班级内的小李虽然成绩平平,但他的笔记做的十分规整,也十分完整,可见他在课堂听讲中十分认真。于是我就给小李安排了一个任务,让他做每一次会议的会议笔记,并在会议完成之后,画出会议重点,再向我汇报。自然,小李把这项任务完成得十分优秀。时间久了,小李的课堂笔记也逐渐的有了变化,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学习成绩自然就提升了。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需要的就是教师能够有效地挖掘和引导。通过挖掘每一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仅可以使得学生们认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而且对于学生们信心的确立和班级活动参与度的提升都十分有利。

二、建立弹性制度,张弛有度

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中,班主任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应当完成自己承担科目的教学工作,还应当准确把握班级动态,制定和维护班级制度,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八个小时。针对这种现象,班主任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内的实际情况,建立弹性的工作制度,给自身预留一些自由时间用于备课或者制定班级计划,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使得班级管理做到张弛有度。比如,班主任可以充分调动班级内其他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班级管理参与度,让大家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就拿晚自习来说,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都是由班主任负责的,包括习题的讲解以及班级事务处理等内容,这就无形中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量。而若班主任根据其他任课教师的时间安排,制定晚自习值班表,让各科任课老师都参与到晚自习管理当中,并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进行相关科目习题的讲解,或者与学生们加强沟通,有助于后续科目教学。而部分早自习也可以由学生代表负责组织开展,给予每一名学生锻炼自己的机会。建立弹性的制度,不仅可以使得高中班级管理张弛有度,让班主任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班级成绩提升、管理质量提升的过程中。而且,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够使得各科的教师以及学生们产生班级荣誉感、归属感,也有助于加强各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对于各个科目后续的教学有一定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社团活动,重在创新

班级管理的过程,还涉及课余时间的安排。在这一方面,班主任可以集思广益,开展一些创新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比如,在某一学期中,我发现学生们的学习压力都很大,课余生活十分沉闷。于是,我准备给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就提问学生喜欢参与什么样的社团活动,有的学生说喜欢团队游戏,也有的学生说喜欢运动。结合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和现有教学资源,我进行了整合和创新,在班级内组成了一个羽毛球趣味社团,鼓励学生们都参与到这一社团中。这一社团不同于以往的羽毛球社团,不仅仅注重羽毛球技巧,而且更注重团队协作能力。学生们参与到羽毛球趣味社团中后,能够自发地组成团队,自己制定趣味活动规则,并制定战术进行练习和比赛,取得的效果十分突出。这样,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地参与到这一社团当中,能够在社团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十分有效。

四、搭建网络平台,家校沟通

高中阶段的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都不完善,需要教师、家长、学生三线沟通,最大程度上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关注。因此,及时地把每个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反应给家长并得到学生家庭生活的反馈几乎是不可能,这就需要我们搭建起班级网站平台全方位地了解学生。比如,班级内常常有一些同学的成绩忽上忽下、不按时完成作业,出现这些情况时任课教师往往只会一味地批评学生,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班主任就要充分运用好班级网站,及时地与家长沟通使得各科教师能够了解到学生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并针对这些情况与原因想出正确的解决办法。同时,班主任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起属于他个人的成长资料袋,从考试成绩、爱好兴趣、个人荣誉、生活点滴等入手记录下学生们学习生活的真实表现,使家长能够了解学校生活、教师能够了解家庭生活,实现真正意义上家校沟通。通过搭建班级网站平台,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校、家长、学生对学生本人的管理与纠正,使得任课教师、家长的教育效果达到了最大值。同时,班级网站的建立,也极大的方便了班级管理,使得家校沟通变得便利化。

参考文献:

[1]李端云.高中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教育管理,2016(11).

[2]赵潇潇.班级管理工作问题探讨[J].高中教育,2015(21).

中班教育笔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学困生;转化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13-02

我们常说的学困生,一般是指在知识、品格、体质、智慧等方面存在偏差,自身的发展潜能没有得到正常的开发和利用,达不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进行矫治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不善言辞,常常回避困难,思维上有一定的懒惰性和迟钝性。学困生的转化一直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否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与教学任务的完成,为此,认真研究学困生的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学困生是必然存在的,要认清事实

教师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面对的所有的学生层次不可能完全相同,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肯定有所差别,另外,由于每个学生在智力因素、个人特征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学生的成绩总是有好有坏。而且,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评判标准也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相比较而言,学困生是现代教育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

二、班主任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能否到位关系到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教育。新课标实施以来,重点强调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做好对学困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以人为本的一项重要举措。而且,能否落实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衡量教育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班主任应该协调其他任课教师,积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公平的对待和发展,积极落实“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学困生虽然在班级内占据少部分,但是对他们做好教育工作,对我们的班级管理,乃至对今后走进社会都有积极的作用,转化学困生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落实新课标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说,学困生的转化是学生自己、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需要,需要广大人群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学和生活中的资源,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健康发展。

三、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具体措施

1.一般来说,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优等生的优点是很明显的,对于学困生则要积极挖掘他们的优点,要用与对待其他同学同样的态度对待他们,相信学困生每天都在一点点进步,也要坚信学困生的明天会比今天更好,促使学困生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2.班主任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了解学困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受教育情况不仅取决于社会环境,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年龄特征也对自身教育有明显的影响。另外,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形成当中,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了解仅仅是直观性和逻辑性的,为此,班主任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共同促使学困生的人格与心理健康发展。

3.引导学困生养成积极动脑的好习惯。我们常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的大脑也是一样的道理,只会越用越灵活。为此,班主任要协同所有的认可老师培养学困生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创造积极动脑的机会,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层层启发。

4.培养学困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历史的学习离不开记忆,尤其是上了高中,科目众多,学生压力较大,知识量较大,学生记忆起来不容易。对于学困生,教师要指导他们认真做好笔记,凭着本身的记忆和文字记录可以在复习的时候很容易掌握,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逐渐积累,长此以往地坚持,肯定会有所长进。

5.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首先,班主任要以公平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和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降低学困生的学习要求,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记录,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成就感,及时地表扬他们,让他们从中能够重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从生活上多关心他们,不要让学困生有被遗忘的错觉。

6.班主任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感。作为班主任老师,班级的升学率与自身的利益是密切相关的,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了完成高考指标,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困生的消极思想日益增长。所以,班主任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秉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想法,积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树立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的观点,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融洽师生关系,使得学困生有安全感,从而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创造性地发挥自身的潜能。转化和提高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带领任课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相信教育的明天会更加良好。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牵动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学校的教育工作和家庭情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带着一颗爱心,认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的人才,我们要尽自己所能,联合社会和家长的帮助,将每个学困生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彬.爱心、耐心、信心化解学生冰封的心灵――谈谈学困生的转化[J].时代教育,2007,(23).

[2]黄代传.对学困生施行“精神疗法”浅探[J].新课程(教研版),2008,(04).

[3]高中班主任经验交流:厚爱中差生[DB/OL].道客巴巴:.

[4]高中班主任如何管理班上的差生[DB/OL]..

中班教育笔记范文第5篇

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前提、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教学研究,大致需要经历“原经验——新设计——新行为”几个步骤,其中每一步都要经历“活动设计——实践——研讨——反思——调整”的过程。

课例研究是以团队形式开展的研究,特别强调团队成员的共同发展:第一,课例研究团队成员都是研究主体,既是研究者、观察者、评议者,也是被研究者、被观察者、被评议者。第二,课例研究团队的所有成员要全程参与。第三,课例研究团队成员间要相互协作、支持,以获得共同发展。

我们的改变

自2008年至今,我园已经开展了四轮课例研究,从中我们主要实现了两个转化。

从理念到行为 课例研究的落脚点是促进所有幼儿的发展,为了将这一理念落实到实践中,我们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开始,我们在小班开展有关“促进小班幼儿对图形认识的有效策略”的课例研究,比较关注教师制定的教学活动目标以及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宜等问题,而没有关注幼儿的发展。后来,经过专家指点,我们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接着,我们在中班开展了有关“帮助中班幼儿建构数量守恒概念的教学策略”的课例研究,经过几轮的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我们看到活动中幼儿很有兴趣地操作着材料,以为教师的教学水平大有进步,但是专家却认为幼儿的操作是毫无意义的。虽然幼儿手里都有材料,也都在“高兴地”“操作”着,可是幼儿只是按教师事先设定的步骤和方法在操作,并没有与操作材料积极互动。这样的操作是不可能促进幼儿发展的。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地关注幼儿,掌握观察、了解幼儿的方法。因此,我们随后在大班进行了有关“大班幼儿学习测量的有效策略”的课例研究,有意识地探索了观察、了解幼儿的方法,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经过几轮课例研究,教师们终于树立了一切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的观念,并能将它落实到行为中。正如教师们在笔记中写的:“通过课例研究,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思考‘这个活动涉及哪些内容’,而会思考‘孩子将从这些活动中学到什么’。”“幼儿操作的真正意义是与材料积极互动,之前教师带着幼儿按教师的方式操作,幼儿自愿表达的机会少,也就是说材料限制了幼儿思考,教师语言限制了幼儿思考,操作方式限制了幼儿思考。整个活动中,虽然表面看上去幼儿理解了,但那不是幼儿的理解,而是教师的理解,所以没有达到促进幼儿成长的目的,没有体现幼儿的主动学习。”

从模仿到创新 我们最初是在专家帮助下研究的,主要研究教师的教学策略和行为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幼儿园教育对象和教育情境的特殊性,应用在中小学的“课堂观察技术”不太适用于幼儿园的活动观察。由此引发了我们的第三轮课例研究,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记录”。课例研究小组成员自主设计了观察记录表,一起分析这些观察记录表的优势和不足,再据此进行数次调整,设计出了幼儿园活动观察记录套表,其中包括“了解活动中幼儿的具体情况的记录表(幼儿使用)”“师幼互动情况记录表(开放式记录表)”“幼儿操作观察记录表(半开放式记录表)”“活动后的统计表(封闭式记录表)”等。教师可以利用记录表中的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对幼儿实际状况作出判断,以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的经验

经过反思和总结,我们认为在开展课例研究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统一思想认识 课例研究要求教师围绕课例进行合作探究,一起讨论怎样设计、组织好教学活动,展开平等“对话”,人人有话说,有问题谈,并从中吸取好的意见和创意。只有思想认识上统一,才能带来行动上的一致。

找准问题 找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课例研究的起点和取得实效的基础。首先,问题决定了对课例的选择,决定了研究思路,决定了研究中的评价活动。正如一位教师在笔记中所写的那样:“课例研究不要虚构,不要想当然,不要空谈大道理,而要切实解决教学中真实而具体的问题,要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

那么怎样才能找准问题呢?在开展小班幼儿“认识正方形”的课例研究时,我们最初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活动设计得生动有趣,帮助幼儿感受并了解正方形的特点。但是第一次实施活动后,专家向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在操作环节,有多少幼儿操作对了?有多少幼儿操作错了?都是谁?第一次操作错误的幼儿在第二次操作时是否正确?幼儿在小组观察、辨别环节中是否说了他们拿错的原因?在后面的再区分环节中,教师是否继续关注了这些幼儿?他们是否已学会区分了呢?”专家的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确实,只有真正关注和了解全体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际表现,才能解决促进幼儿发展的问题。由此我们把要解决的问题调整为“如何实现对活动中每个幼儿学习实效性的关注和检测”。

团队合作、共同成长 拿我们在中班开展的“数量守恒”课例研究来说,虽然是由一位教师来执教,但整个过程是大家一起参与的。担任该课例研究的执行教师是位年轻教师,她在研究之初曾在反思中写道:“不知道如何入手,脑袋里有些混乱。”经过一次次的研讨和实践,大家帮助她渐渐理清了思路,解除了困惑,比如计划如何写得有条理,数量守恒教学的切入点是什么,教学语言如何简洁、有效等。所有教师都是在“假如我来组织这个活动,我会如何进行”的思想指导下积极投入研究的,因此受益的是全体教师。有的教师在笔记中这样写道:“以往的教研活动中执教的教师是整个活动的主体,其他教师都是辅的,但是课例研究不一样,它依靠的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中凝聚了集体的智慧。”“课例研究不是执教老师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研究小组的事,不是促进一个人的成长,而是推动一个集体的成长。”“课例研究一是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二是提高了我们的研究能力。”

中班教育笔记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考;班主任;半职业化;心理

班主任是有教育机构以来,经过数百年的累计、实践而建立起来的职位,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军人物,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整个班集体的精神风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而,找出近年来班主任半职业化的原因所在,从而采用有效切实的解决方案,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重整教师风气以及树立良好的社会教育新风起到了关键作用。

1.影响高中班主任实现“半职业化”的负面因素

高中班主任相继出现“半职业化”,是有一定原因的,其中包括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以及主管部门原因。

1.1社会原因

据网络调查显示,在中国一线城市的高中班主任收入一般处于每月4000元左右,相当于一个IT行业的普通白领。而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所承受的来自学生、学生家长、学校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压力是一个IT行业的普通白领的三倍还要多,这其中以班主任居首位。很多人把老师比喻成辛勤的园丁,的确,我们的教育界确实存在着很多真正的园丁。他们有责任心,有志向,有师德,可是他们中大多数人认为,所获得的收入与所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高中教师的幸福指数逐渐走向低迷状态,因而出现了教师的“半职业化”,很多教师抱有“兼而顾之”的心态,从主职工作中走出来,去迎接一个所得与所劳成“正比”的个人工作环境。

1.2个人原因

一些高中教师本着“挣自己的钱,老师学生都受益”的原则,在主职工作的基础上“兼修”,身为班主任,主职工作更是为兼职提供了大批的生源。近期,教育部大力提倡的“高中生减负减压”政策,推行的高中学校“三个不”,使得“兼职热”更加升温。在这种上下连锁的“推波助澜”下,很多班主任退而求其次,逐渐出现了对主职工作的“怠慢心理”。而在半职业化的环境中生存,让很多忠于主职的教师逐渐产生了“跟随心理”,导致半职业化的严重性。

1.3主管部门原因

主管部门对于教师工作的视察主要停留在工作笔记与公开课试听,而这两项从本质上无法体现教师的工作成果与工作态度,更趋向于主职工作的“花边”。一些教师为了评到职称、提高工资,把精力都放在如何做好公开课与如何写好工作总结上,而工作总结中的“官样文章”层出不穷,无法体现在教育过程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与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一些公开课则更加趋向于作秀。

2.高中班主任“半职业化”对主职工作的影响

班主任的这种“半职业化”,虽然其情可悯,但势必会对主职工作产生很多不利影响。

班主任“半职业化”的首要受害人是学生。学生作为受教育群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势必会对其产生一些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基本成熟,能够明辨是非,但仍然处于进化阶段,一些负面消息进入,仍会影响其成长畸形。班主任身为一班之长,是学生的榜样,也是学生所尊敬的对象。班主任如果是非分明、言出必行,其学生做事基本也会正直、不拖沓。因此,班主任的“半职业化”,只会让学生对教育工作者产生矛盾的、不清晰的心理。而正因为班主任的“兼修”,退而求其次的状态,让学生逐渐失去对正式课堂的兴趣,而过分依赖于“兼修课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下降,导致其上了大学以后的不健全学习方法。这不仅仅对其学习会产生影响,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其人格的恶劣发展。班主任的“半职业化”,造成社会教育界的混乱。很多情况下,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意欲整顿却难于下手,想查却苦于无从查起,最终导致不管不问的结果。

3.可以做到哪些来避免班主任的“半职业化”

找到问题的根源,了解了问题的严重性,解决问题就成了重中之重。那么,教师以及社会各界可以做哪些事情来避免班主任的“半职业化”问题呢?

3.1班主任

班主任应切实履行班主任义务,认真授课,勤恳工作,把精力与心思放到主职工作上,用事实来教会学生如何做好一份工作。认真做好总结与班主任政务反思,避免“兼修”。

3.2学校主管部门

学校主管部门主管人员应做到“三多”:多看真实的课堂,多听真实的声音,多做真实的事情。既要看到真实的课堂,可抽查教师授课,避免花哨的公开课,

看真实的学生,避免作秀的学生;听真实的声音,听听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做真实的事情,对于主职工作认真负责任的班主任,要给予鼓励。

3.3家长

家长要适当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榜样,聆听孩子的声音,而不是过分依赖于课外兼修。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课堂才是最主要的。

结语:通过对高中班主任“半职业化”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对问题的本质有了深刻的认识,更加有利于社会有关各界对教育工作的完善与规划。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以身作则,切实的为被教育群体做出表率。提高工作效率,端正对主职工作的态度,使社会各界对高中的教育更加信任。

参考文献:

[1] 赵军.浅谈高中班主任“半职业化”问题的研究[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9):37.

[2] 傅建湘.对中学班主任“半职业化”的思考[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9.

中班教育笔记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班主任 管理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195-01

新课改强调义务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潜能,初中班主任要结合实际与学情,努力提升管理能力来就应付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笔者结合自身经历,从提升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及规划能力三方面,来论述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能力提升的探索。

一、结合学情转变观念,提升初中班主任沟通能力。

初中作为学生青春期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生的心理在这一阶段具有鲜明的特点。作为初中班主任,要对学生这一阶段心理有清醒的认识,通过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理解,转变管理观念加强对学生青春期的心理加以干预和引导,才能找到自己较好的定位,才能做初中生的“知心大朋友”。而与学生的良好相处,就必须提升初中班主任的沟通能力,通过沟通把对学生的管理转化为倾听、鼓励与开导。

笔者有多年初中班主任的经历,对提升沟通能力也很深的体会。笔者曾发现班上有个学生从初一到初二成绩直接下降,并且发现他与社会青年有联系。起初笔者对他进行苦口婆心的劝导,并通过与家长联系两方面入手来改变这一情况。但不久之后,事与愿违该生居然在期末考试中多门科目交白卷。为此,笔者通过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分析,要新的一个学期改变策略,决定从学生身上来下功夫。起初,笔者只是跟他聊电影,聊“古惑仔”……慢慢地经过两个星期引导其聊家庭聊父母,并跟他约定聊天内容仅限我们两个人知道。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心,该生很主动跟笔者认错,告诉笔者他之所以交白卷,就是为了报复笔者向他父母“告密”的事情,并且解释了他跟社会青年来往的真正原因――他为了保护班上女生不受骚扰,才与之同流合污。笔者郑重地向学生道歉,并接手处理女生受骚扰的事情。最后该生成绩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又回到了班上前列。由此可见,沟通能力是初中班主任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其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二、营造班级民主氛围,提升初中班主任协调能力。

初中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一方面初中生由小学生向小大人的身份转变,开始渴望有独立自主的机会,因而充满了叛逆情绪;另一方面初中生由于阅历、能力、认识等原因,其很多想法与思想都相对单纯,并不完全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初中班主任要借助学生的心理来营造班级管理的民主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既减轻了班主任管理工作强度,又能培养学生管理能力。而要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初中班主任就要提升协调能力,居中协调学生民主参与。

笔者在组织班上学生参加校运会的经历,就充分发挥了民主参与的作用。首先笔者发表了一番激情的演讲,把班集体荣誉与个人贡献梳理清晰,然后让学生自觉报名参加各项目。经过学生自荐与其他同学推荐,运动员名单产生了,笔者就再向学生提问:“参与比赛仅仅是运动员的事情吗?”学生又热烈地讨论起后勤、医疗保障等环节,而体育委员又自告奋勇地提出与其他运动员一起拟定训练计划。最终,在笔者的鼓励下,一个涵盖训练、训练保障、比赛、后勤与医疗保障的校运会计划出台了。甚至为了使班级取得更好地成绩,有学生发动家长对训练与比赛进行捐资赞助,这不仅使学生有了更强的动力参加比赛,而且还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友情。通过这次运动会,不仅班级管理民主氛围更浓厚,而且也提升了笔者在学生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协调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提升初中班主任规划能力。

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向全面发展方向努力,既是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也是为学生未来学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作为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最根本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与规划,努力分配好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来全面提高自己。因此,规划能力的提升是初中班主任管理能力的另一重要方面。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微博、微信已经成为了学生重要的交际工具。笔者所教学校地处珠三角发达地区,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学生生活中的必备工具,尽管学校严禁学生带手机进入课堂,但在课后很多学生通过智能手机的微博、微信进行沟通。笔者也利用微信建群,不仅分享各学科教师的笔记与资料,也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而且也利用这一平台传播正能量。如笔者平时将最新初中教育资讯发送到平台,引导学生在这些资讯中进行自我管理与规划,把成功的经验分享出来。针对某些学生的实际情况,甚至在群里讨论同一类型学生规划方案。如此一来,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也能结合自己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并积极向笔者咨询自我管理与规划的建议。

总之,在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能力的提升,不仅包括了平时在学校的各方面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结合学情来转变观念、营造民主氛围、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与规划能力,这就必然要求初中班主任要提升沟通、协调与规划能力。

参考文献:

[1]聂家成.关于提升初中班主任管理效率的措施分析[J].新课程(中).2016(05)

中班教育笔记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考;班主任;半职业化;心理

班主任是有教育机构以来,经过数百年的累计、实践而建立起来的职位,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军人物,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整个班集体的精神风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而,找出近年来班主任半职业化的原因所在,从而采用有效切实的解决方案,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重整教师风气以及树立良好的社会教育新风起到了关键作用。

1.影响高中班主任实现“半职业化”的负面因素。高中班主任相继出现“半职业化”,是有一定原因的,其中包括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以及主管部门原因。

1.1社会原因。据网络调查显示,在中国一线城市的高中班主任收入一般处于每月4000元左右,相当于一个IT行业的普通白领。而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所承受的来自学生、学生家长、学校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压力是一个IT行业的普通白领的三倍还要多,这其中以班主任居首位。很多人把老师比喻成辛勤的园丁,的确,我们的教育界确实存在着很多真正的园丁。他们有责任心,有志向、师德,可是他们中大多数人认为,所获得的收入与所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

1.2个人原因。一些高中教师本着“挣自己的钱,老师学生都受益”的原则,在主职工作的基础上“兼修”,身为班主任,主职工作更是为兼职提供了大批的生源。近期,教育部大力提倡的“高中生减负减压”政策,推行的高中学校“三个不”,使得“兼职热”更加升温。在这种上下连锁的“推波助澜”下,很多班主任退而求其次,逐渐出现了对主职工作的“怠慢心理”。而在半职业化的环境中生存,让很多忠于主职的教师逐渐产生了“跟随心理”,导致半职业化的严重性。

1.3主管部门原因。主管部门对于教师工作的视察主要停留在工作笔记与公开课试听,而这两项从本质上无法体现教师的工作成果与工作态度,更趋向于主职工作的“花边”。一些教师为了评到职称、提高工资,把精力都放在如何做好公开课与如何写好工作总结上,而工作总结中的“官样文章”层出不穷,无法体现在教育过程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与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一些公开课则更加趋向于作秀。

2.高中班主任“半职业化”对主职工作的影响。班主任的这种“半职业化”,虽然其情可悯,但势必会对主职工作产生很多不利影响。下面就这些影响浅谈一二。

2.1对学生的影响。班主任“半职业化”的首要受害人是学生。学生作为受教育群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势必会对其产生一些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基本成熟,能够明辨是非,但仍然处于进化阶段,一些负面消息进入,仍会影响其成长畸形。班主任身为一班之长,是学生的榜样,也是学生所尊敬的对象。班主任如果是非分明、言出必行,其学生做事基本也会正直、不拖沓。因此,班主任的“半职业化”,只会让学生对教育工作者产生矛盾的、不清晰的心理。而正因为班主任的“兼修”,退而求其次的状态,让学生逐渐失去对正式课堂的兴趣,而过分依赖于“兼修课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下降,导致其上了大学以后的不健全学习方法。这不仅仅对其学习会产生影响,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其人格的恶劣发展。

2.2对学生家长的影响。班主任“半职业化”的受害人之一便是学生家长。很多家长因工作繁忙,或者学历有限,将子女完全的托付给学校,而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在家长看来是最正确,最能反映孩子现状的风向标。班主任的半职业化,也导致很多家长的盲目跟从心理,把校外的学习看作是教师对子女的重视,过分的依赖、支持,这对学生、对家长本身以及社会的教育模式势必会造成不良影响。

2.3对社会的影响。班主任的“半职业化”,造成社会教育界的混乱。很多情况下,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意欲整顿却难于下手,想查却苦于无从查起,最终导致不管不问的结果。其一是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总结,此总结的目的是为了深化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切实反映教育的相关问题。而“半职业化”导致班主任不能够以全身心的精神去对本职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往往是一传十而十传百,总结与反思成了负担,于是就出现了班主任的“应试心理”,写完交差,上级部门的“阅览心理”,而真实存在的教育问题却得不到解决。

3.可以做到哪些来避免班主任的“半职业化”。找到问题的根源,了解了问题的严重性,解决问题就成了重中之重。那么,教师以及社会各界可以做哪些事情来避免班主任的“半职业化”问题呢?

3.1班主任。班主任应切实履行班主任义务,认真授课,勤恳工作,把精力与心思放到主职工作上,用事实来教会学生如何做好一份工作。认真做好总结与班主任政务反思,避免“兼修”。

3.2学校主管部门。学校主管部门主管人员应做到“三多”:多看真实的课堂,多听真实的声音,多做真实的事情。既要看到真实的课堂,可抽查教师授课,避免花哨的公开课,看真实的学生;听真实的声音,听听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做真实的事情,对主职工作认真负责任的班主任,要给予鼓励。

3.3家长

家长要适当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榜样,聆听孩子的声音,而不是过分依赖于课外兼修。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课堂才是最主要的。

中班教育笔记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班幼儿;美术活动;示范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艺术教育的目标为: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由此可见,艺术是张扬个性、发展幼儿创造性的一个领域。美术活动属于艺术领域的一部分,自然也应该成为幼儿表现自我的一个天地。可是,在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中,却存在着幼儿机械模仿或不知道如何表达的情况。

幼儿在有教师示范的情况下,大部分会比较机械的模仿教师作画;幼儿在没有教师示范作画后常常会不知道如何下笔,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教师引导方法问题?幼儿能力问题?材料的使用问题?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同时又能使幼儿获得一定绘画技巧?

笔者主要采用半开放式访谈,将自己所想要研究的问题记录下来,找不同的幼儿教师,采用闲聊的方法向她们提问有关于美术活动中示范画的问题,不会限制访谈的问题数量和问题的类型,只要话题是围绕研究的主题即可,这样可以给受访者自由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每次访谈结束后,笔者都会将访谈时写下的笔记进行及时整理,以方便最后分析。

一、提供丰富的表象经验

中班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幼儿对某一概念的了解都是基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依赖于对某一事物的了解。而且美术活动是一门视觉艺术,幼儿对事物“形”的了解本身也需要幼儿观察、触摸,而幼儿通过触摸、观察对某一物体进行了解正是幼儿发挥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表达的源泉。但是中班的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对贫乏,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幼儿创造运用多种感官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并且教师要教幼儿如何对一个事物进行观察,这样,幼儿会不知不觉间自己累积丰富的表象。这样在进行美术活动时,幼儿在画某一物体时,心中会自然浮现这一物体的具体形象。每个幼儿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创作呈现的成品自然也不雷同。例如在小蝌蚪这一主题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比如春游时在小溪边观察、触摸小蝌蚪的外形,也可以在动物角养一些小蝌蚪使得幼儿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习性,幼儿在心中会自然形成对蝌蚪的印象,在作画时,幼儿会有自己想法。

二、示范方式灵活化

教师示范――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不要单一呆板的出示完整范画,教师可以出示局部的范画,例如我们先出示小鸡的示范,再出示小树、花等的局部示范,避免出示完整的示范画,影响幼儿构图创作,在出示完局部的示范画之后要及时收回,避免幼儿作画时机械模仿。

在面对一些新的作画材料、作画技能时,教师需要进行现场演示,以便幼儿能正确的学到绘画技巧和方法。例如在使用水粉颜料作画时,教师要交给幼儿如何调色、如何正确使用颜料笔的方法。

幼儿示范――中班幼儿对事物已经有一定的经验,教师可以请幼儿进行示范画,在和幼儿一起了解今天作画的主题后,请个别幼儿来画一画,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比如今天是画小鸡,先请幼儿画画你知道的小鸡,在幼儿示范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小鸡的主要特征,但在同时教师可以引г谧拿资毙〖Φ耐犯没在哪里,望着天空时头该画在哪里等等,这样幼儿创作时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作画。

示范要因材施教――不同年龄段幼儿适合的示范方式不同,在面对小班幼儿时,考虑到的年龄段问题,教师可以先完整出示范画,再逐步讲解其中的每一个小布局,使幼儿掌握一些绘画技巧,在面对中、大班幼儿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幼儿示范画或者通过语言讲解后让幼儿直接发挥想象,自由作画。

针对教学过程中一些较难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进行重难点示范讲解,如动态的人,或者重叠时该怎么画。例如运动的人该怎么画,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动起来的人的手、脚该怎么画会有难度,那么这时候教师就应该着重在这几个部分进行讲解,而对于情景的创设等方面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这样重点讲解既教给了孩子绘画技巧,同时又不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示范途径多样化

图片示范――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时可多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丰富幼儿的经验,使幼儿从视觉上有更多直观的感受。比如说在画马路上的汽车时,教师可以尽可能多的出示不同类型的汽车图片,让幼儿了解有不同类型的汽车,在作画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

实物示范――在美术活动开展时,根据主题需要,教师可以将实物展示给幼儿看。比如画蔬菜水果时,可以出示这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个幼儿观察角度不同、关注的点不同,那么他们在自己创作时会有自己的想法。

视频示范――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视频增加幼儿对一些事物的形象素材的积累。比如在春天这个主题美术活动中,可以为幼儿播放一些春天的视频,那么幼儿自然而然会在视频中吸收一些形象素材,为作品创作提供便利。

现场示范――在美术活动中,在一些较难的绘画技巧上,教师需要现场演示,以便幼儿直观的了解一些绘画技巧和方法。

四、材料类型尽量丰富

在美术手工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利用生活中的材料,避免出现单一材料的情况出现,并且要多利用一些半成品,幼儿有空间发挥想象的材料。例如在制作快乐的印第安人中,教师可以提供各色彩纸、水瓶、餐巾纸芯、卷起来的卡纸、毛线、橡皮泥、扭扭棒等等。避免出现只有两三种材料,如果材料太单一,那么幼儿最后的成品就会和示范品雷同。

五、教师及时评价

教师在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时避免问“像不像”的问题,幼儿只要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就要及时鼓励、肯定,如果一味的引导幼儿寻求像的结果就是幼儿的成品都是一个模子里的。

总之,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恰当师范,引导幼儿自由想象,相信幼儿会在美术这一天地中闪闪发光。

参考文献:

[1]吴双.试论美术教育与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J].艺术科技,2015,(01):236-238.

中班教育笔记范文第10篇

【关键字】初中 班级管理 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整个班级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班级管理和学生自身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主要针对初中学生的一些特点,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实践,就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几点建议。

一、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初中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往往比较差,很容易对外界的一些事情产生沉迷。如一些学生喜欢电脑游戏,往往就会沉迷游戏而不能自拔,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学生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所导致的。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在进行班级管理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控制能力就显得非常必要。作为老师应该尽可能地在日常管理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同时还要将养成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注重学生自我约束力和班级集体约束力的教育,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

现在学生受到的外界影响比较多,很多诱惑很容易让学生误入歧途。学生对于外界的抵抗能力比较差,这些归根结底是学生自身的思想素质问题。试想一个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能分清学生阶段的主要任务,这些外界的诱惑对于他来讲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老师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在班级树立学习榜样和道德标兵,并使其发挥积极引导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具体实践中,老师可以利用开班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反面的举例,让学生明白不良习惯可能会带来的种种危害,然后在班级开展广泛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讨论中来,最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出5条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影响大家进步的不良习惯,然后针对这些不良习惯又有哪些比较好的应对措施。

老师同时还要监督不良习惯的纠正情况,在班级设置“红黑榜”,对那些能够约束自己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登记在红榜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表彰,而对于不能够约束自己的学生则要登记在黑榜上督促他们改正,这样使用集体的力量就能逐步地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使他们回到良好习惯的主流中来,逐步地铲除滋生不良习惯的土壤,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班级展示出自己的风采,寻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产生归属感。

三、开展积极向上的班级活动

分析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学生的一些共性会发现,这些学生往往性格较为内向并且不愿意参与班级的活动,大多活在自己的小圈子或者自己的世界,不愿意打开心扉和其他人进行交流,学习上也往往缺乏动力。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耐心辅导,但最为重要的是对学生不放弃不抛弃,持之以恒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参与班级活动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融入到集体中来,与其他同学更多地进行交流,能够促进学生阳光心态的养成,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团队精神的塑造。因此在课余时间,老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和其他兄弟班级之间的篮球比赛或者足球比赛之类的带有一定集体竞技性的游戏等。组织这些活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触到自己在班级中的重要性,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赞誉,另一方面通过协作配合,能够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些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让学生远离不良习惯的影响。

四、学校和家庭共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是从小时候就开始形成的,在初中阶段如果仅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因此老师应该和家长多沟通,适时进行家访,和家长一起共同协商对学生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关的配合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改掉学生的不良习惯。

五、小结

初中生思维活跃,且自控能力比较差,分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很容易被不良习惯所左右,容易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还会对学生后期更高阶段的学生生活和工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初中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又是十分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老师进行扎实细致的工作,从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行为养成教育应成为中学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任务[J]. 凯里学院学报. 2007(04).

[2]刘相全.家庭教育在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 2007(05).

上一篇:童年读书笔记范文 下一篇:骆驼祥子读书笔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