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范文

时间:2023-03-11 06:46:05

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范文第1篇

职业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教师要针对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在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培养职业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笔者在《企业财务会计》探究性教学中进行了模拟职业情境教学的尝试,下面以“预付账款”这节课为例,与同行们进行交流。

案例生成描述:

第一,情境创设,提出任务。首先,播放温州红星机械厂财务室的图片,意在让学生感知工作场景,培养职业自豪感。然后,创设职业场景:在温州红星机械厂财务室,采购员李林向会计王何递交一份采购合同,申请支付采购圆钢的定金。接着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会计王何,你会怎么做?由此将学生角色定位,并且提出本课的中心任务:预付账款业务处理。

第二,分析任务、储备知识。首先从合同入手,让学生熟悉课前下发的购销合同,从合同的第六条付款期限和方法中,请学生依据现在的基础知识思考合同条款中阐述“预付定金”所涉及的账户,从而导出预付账款的概念。接着从合同中了解预付账款的业务流程。预付―购货―结清货款。在认识合同的基础上再把业务具体化。

业务一,这笔分录不难,学生基本能自行解决。在基础会计中他们已熟悉预付账款的账户性质。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说出账户结构,并板演。

业务二,借方的科目学生都能正确写出,贷方的账户及入账金额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难点,首先组织学生讨论,针对学生讨论的不同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然后展示这三种情况,再请学生比较和判断,最后重点指出:贷方应该采用预付账款账户并全额入账的方法,因为这样处理便于下一步余额的结算及与供应商的账户核对。

业务三,以T形账户引导学生如何结清余款。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完整的预付账款业务核算流程,并做好笔记。

第三,角色体验,合作演练。首先,布置实训任务:请学生依据任务书,按课前分工每4人为一组,合作完成预付账款实训业务。

接着,在学生演练前,将职业规范以温馨提示的形式让学生引起注意,由于原始凭证的解读在平时的课堂中已多次训练,所以在本节课的实训中便不再做全班性指导而是让学生从原始凭证的审核开始进行记账凭证的登记最后登记预付账款明细账,通过明细账的登记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预付账款账户的深刻理解及其运用

第四,实训反馈,总结提升

1、学生反馈。请2组学生代表用实务投影仪展示业务处理情况,及在这个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教师进行适当点拨。

实训结束后,请1组学生发言人描述本课任务及谈实训体会。这一环节,可以全面了解实训情况,便于指导;同时这也是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总结学习经验的一环节,并且通过口头表述,提高学生较欠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2、教师总结。接着依据板书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指出重难点。在总结中提到在预付账款业务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置“预付账款”账户,而直接通过“应付账款”账户核算。

最后指出: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学随感: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课教学是向学生传授今后从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品质、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即职业能力。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课教学存在着不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诸多不足有:

1、由于学科课程强调学科的系统性,“职业技能”体现不明显;2、课堂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过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由于学科课程强调各学科的独立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教师忽视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培养的直接联系;5、针对性不强,未能与社会需要相Y合

职业能力的培养方式探讨:

1、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模式。从问题出发,全面重构职教课程理论与实践模式,以养成企业界所需的职业能力为宗旨;以从事现实职业活动所需的任务要求为内容;以现实职业活动进程为组织教学活动的线索;以工作项目为单位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划分课程门类的主要依据;以实践过程和实践知识的掌握为课程结构展开的起点,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按实践能力形成的需要来选择,其中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准;以实践过程而不是书本学习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以工作样本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2、围绕典型的职业任务组织教学内容。专业课教学应根据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工作岗位之间的直接联系,使专业理论服务于工作实践。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始终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相对应,专业理论不再抽象。教学过程以学生对工作任务的完成为目标,学生不再是知识与能力的被动接受体,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有关问题。

3、创设模拟的职业情境。职业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情境。通过模拟职业情境可以使学生形成明确的职业意识,培养合作与共事能力,并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所要求的主要的知识、技巧、态度和关键能力。如预付账款核算,教师创设模拟的职业情境,课堂上组织学生以财务人员的角色进行实训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从事会计核算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的获得,即职业能力的获得,如: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语言表达能力、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等。

4、参与真实的职业活动。模拟的职业情境和真实的职业活动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真实的职业活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较为复杂的情况,而且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与模拟环境有较大改变。因此,真正的职业能力的形成,必须是在工作现场真实的职业活动中,通过实践才能形成的。所以定期到现场实习、实训是必须的。

职业能力范文第2篇

一、职业教育中的能力测评

能力测评是以建立在教育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标准化能力模型和测评模型为基础,确定相应的测试题目,利用这些题目对评价对象在特定职业领域的认知能力特征进行考查,看其是否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一种评价方式。COMET能力测评方法采用了大规模标准化的能力诊断方法,其能力模型和测评模型的理论基础是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行动导向教学、发展性任务、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和工作过程知识等职业教育理论。这些理论在国际职业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认同。

二、能力测评的结构

能力测评包括两部分,即测试题目和背景问卷。背景问卷是针对被试者的背景特征以及职业学校状况的调查,目的是识别影响职业能力发展的因素,并了解相关因素对能力发展的作用方式,认识测试对象的职业认同感及职业承诺,从而为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相关建议。职业能力测评最关键的是测试题目,测试题目一般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被试者可以获得任务情境描述和任务(项目)要求。情境描述是对一个具体情境的介绍,通过真实完整的情境建立与职业行动背景之间的联系,确定具体职业行动目标。任务(项目)要求简单陈述被试者的角色及任务,并明确被试者不仅要设计任务解决的方案,还要说明理由。按照职业能力的指标要求,每一个任务都要设计相应的问题解决空间,这些解题空间涵盖了职业能力的方方面面。

三、能力测评试题的开发

试卷题目的命题水平直接影响着测试的质量,能力测评的关键在于试题的开发。高水平的职业能力测评,不但对其试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等技术指标提出了很高要求,而且要求其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试题内容设计不但要符合培养目标对学生的要求,而且要有实用性;既符合企业实践需要,又要有可操作性,也就是具有在实际考试环境下操作的可行性。

在能力测评任务的开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专业的差异性,还要考虑教学规律以及测量技术。即使是同一个项目(任务),针对不同阶段的被试者,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测评任务的开发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开发的任务具有以下特点:

1.任务是开放性的,不能用简单的“是”或“否”回答。

2.任务必须是职业或企业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某个问题。

3.任务的解决方案有较大的设计空间,允许有不同深度和广度的解决方案。

4.任务解决方案中,除了考查基本的专业工具性能力之外,还要考虑其他方面的要求,如经济性、使用价值和环保性等。

5.任务主要侧重于方案设计层

面,要求记录解题的过程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6.任务描述要便于理解,有一定的情境描述,包括任务背景情况(要尽可能贴近现实,可以配图或照片),要避免暗示或提示;

7.不仅要利用草图、文字描述、表格和清单来说明任务的解决方案,还必须给出理由。

8.任务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即答题者从获取任务信息开始,要经过分析、计划、决策、实施、记录、展示和评价等工作环节才能完成整个过程。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需要有一个任务(项目)成果(产品)的体现。例如“点钞”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而“汽车发动机维修”就是一个完整的任务。为完成“汽车发动机维修”任务,学生需要评估技术资料,确定技术参数,计划和确定工作流程,分配材料和工具;选择加工方法;应用事故预防条例,遵守环保法规;评估生产设备的安全性;选择和应用检测的方法和设备,确认检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对结果进行记录和评估;记录和阐述任务的实施,形成技术资料和检测记录报告。

四、职业能力测评依据

COMET职业能力测评中对学生“任务完成方案”的评价依据是一个全面专业的评价表。评价表由直观性、功能性、使用价值、经济性、工作过程和企业流程、社会接受度、环保性、创新性8个评分指标组成,每个指标各有5个评分点,共包含40个评分点。在评价过程中,评分者根据答题者的答案,对其方案是否符合这8个指标、40个评分点,以及符合的程度进行评分。这40个评价点包含了职业能力的方方面面,在实际的测评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减或增加。

五、COMET职业能力测评的特点

1.跨区域的可比性。由于教育体制的不同以及课程内容和教材的不同,传统的考试很难进行国与国甚至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比较。COMET能力测评方法打破了区域间不可比性的僵局,在一个跨职业和跨职业领域的能力模型基础上,利用标准化的测试程序认知职业能力的发展情况,从而实现不同专业间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比较,以及在不同类型教育体制中对职业教育的个体、学校以及教育机构之间进行比较。

2.关注职业效度。在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实践中,多数院校课程考核采用笔试方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考试要求与工作实践脱节,考试结果反映的更多是课程的效度,而不是职业的效度,很难客观反映学生满足工作要求的能力。职业能力测评不仅对工作结果,而且还对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进行评价,不仅考察“做出了什么”,还考察“怎样做的”和“为什么这样做”,关注成本意识、事故预防和环保措施,关心的不仅仅是习惯的固化结果,更重要的是反思和迁移的能力与过程。

3.以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考题。职业能力只能在工作情境中通过实践获得,因此职业能力考核也必须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实践进行。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完成综合性的实际工作任务,这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而且可以考察学生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经验,落实到考生知识技能运用的“输出”上。考生对专业问题进行独立分析和判断以及其实践能力,是最重要的考察内容。

六、COMET职业能力测评对学习评价的启示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通过各种考试考核,定期对学习成果和学习的进展情况进行监控,检测是否实现了预定的课程或学习目标,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目标。考试考核的标准是课程标准或教学计划,在理想状态下,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诊断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和学的过程进行评价。但是对于职业教育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而言,这种方法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COMET能力测评关注的重点是一个职业的工作以及工作所包含的各种能力,是对各种能力的测评。在网络技术条件下运作的现代企业中,特别是面对制造2025(工业4.0)的挑战,技术工人必须具备足够的工作过程知识,它是完成综合性和复杂工作任务的基础。是否具备职业能力,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是学习评价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考试或者测验是教师用来考核其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工具,这种学习评价的对象是教学内容和要求,反映的是课程效度,是对知识的检测,显然不能满足职业能力检测的需求。除此之外,能力测评通过收集被测试者的背景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对被测试者的职业认同感发展及职业承诺进行评价,从而对职业学习的效度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利用能力测评方法评价能力,已经超出了传统的专业知识的范畴,这是传统的考试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的。

能力测评以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考题,为项目教学中项目的选择和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项目教学中的项目不应该是单一的任务,而应该是完整的、综合的工作任务。在项目教学中,对项目的设计也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同样一个学习项目,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按照COMET职业能力模型,可以将学习任务划分为3种类型,即针对初学者的小任务,针对提高者的综合性任务,针对能手的项目任务。针对初学者的是把项目分解出来的6个小任务,但是6个小任务也必须保证其各自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不能只是完成项目的一部分工作任务流程,6个小任务的任务要求很明确,提示的内容和材料都非常丰富和全面;针对提高者而言,项目中的6个小任务没有提示内容和材料;能手的工作过程需要自己设计。即便是同一个项目,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可以从中学习到相应的工作过程知识。

职业能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研究;文献综述

前言:随着国内教改的深入,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等一系列教学改革任务不断落实,其核心目标是为了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要想从根本上确保高效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合社会发展所需,就需要实现对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培养,而要想落实这一教育目标,就需要实现对“职业能力”的全方位了解。当前,关于职业能力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多,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落实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职业能力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当前,随着职业能力重要性的呈现促使相关领域研究成果颇丰,本文基于知网期刊论文数据库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检索,共获得了近3500篇资料,包括博硕士论文以及学术期刊。从相关资料的年份上看,近年来,相关领研究内容不断得到丰富,且研究数量也不断上升,这就为本文相关文献的总结与分析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中外语言文字,但是成果性的研究理论较少,这就说明关于职业能力研究上需要得到其他领域的重视,并要在理论上实现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职业能力的概念与内涵简述

(一)职业能力概念简述

当前,国内外对于职业能力的重要性都达成了一致的认识,但是,在职业能力的概念上至今尚未形成统一共识,进而也使得职业能力的内涵存在着多种释义。依照当前国外现有相关文献,国际上给出的定义为:职业能力是个人获得和保持工作的一种能力,并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能够具备应对生活以及工作变化的能力。德国研究领域给出的定义为:职业能力指的是从事社会职业时所具备的相应本领,具体包括了工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个人的责任感以及对工作的热情度。美国给出的定义为:职业能力指的是获得工作并保持工作的一种能力,也就是能够通过劳动市场获得就业机会,并通过这一就业机会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以及个人的奋斗目标。中国研究领域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结论为:曹书亮(2012)将职业能力定义为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个体从事社会职业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实现自身职业目标的基础,包括了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关的综合素质能力;甘应(2013)将职业能力定义为:人在求职中所应必备的能力,包括了交流能力以及技术能力等。

(二)职业能力内涵简述

基于当前研究资料所分布领域的不同,对于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也就存在着差异性,大体上可以将职业能力的内涵阐述为如下内容:集合了知识、方法以及技能为一体的能力,同时也包括了社会适应能力、情感能力、职业态度等。

三、职业能力分类界定研究

关于职业能力分类界定上,当前的研究领域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任务职业能力主要由两种能力构成,即基本职业能力与综合职业能力。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为:蒋乃平(2011)认为职业能力主要由职业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构成,其中的综合职业能力又包括了专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第二,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三大块,代表的文献为徐友华(2009),基于高职院校教师技能对职业能力进行了划分,包括职业基本素质、核心能力以及拓展能力。第三,任务职业能力包括了如下四项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个性能力以及社会能力。

四、职业能力形成、培养模式以及评价研究

(一)职业能力形成与培养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培养所涉及的面比较广,当前,关于这一能力的形成在相关研究领域初步达成了一致的认同:从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出发,能力的形成是知识、技能等综合能力素质迁移与整合的结果。关于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与实践都集中在高职等职业类学校上,这些院校结合专业的特点,对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策略等进行实践,进而根据不同社会行业对于职业能力的需求与要求对职业能力的结构进行了划分。此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借鉴了国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并结合了国内的实际对职业能力的具体实践进行了构建。

(二)职业能力评价方式研究

当前国内在职业能力评价上主要采用如下两种方式:测试以及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体系。而在测试上,我国一般都是由高校负责,通过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来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估。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关于职业能力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能够真正作用于实践的理论性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这样才能在拓展职业能力研究深度与广度的同时,为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评价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奠定基础。因此,这就要求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要将职业能力这一研究延伸到社会的各行业中,以从根本上实现对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进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甘英,梁芷铭.职业能力拓展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3(01):45-46

[2]曹叔亮.论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与职业环境及其辩证关系[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04):67-68

职业能力范文第4篇

一、教师素质的提高

职业教育的师资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师资,有自己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在中职教学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思想,高素质的教师能够言传身教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目前中职学校我们仍提倡具有理论和技能双项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在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育理念下,“双师型”的要求是既要有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学能力,又要有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和方法能力为课程目标的条件下,需要教师除了具有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对该专业岗位的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非常了解,教师如果没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就不能合理地设计课程项目和行为的过程,无法适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我们可以借鉴先进国家职教教师“教一门专业、会两门专业、学第三门专业”的做法,教师只有处于高瞻远瞩的地位,才能设计出好的课程实施方案,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要重视对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教育,要把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教育同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具体地结合起来,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自己今后将要从事的职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在主观上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一个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课程方面的思考

职业教育主要应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职业教学的理论学习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不求过深、过精的理论讲授,而是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来确定。因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基本素质,参照不同专业应该达到的基本理论水准来确定,做到因材施教。目前,我们中职学校的课程基本上按学科划分,采用学科系统化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的教材往往具有难度深、知识全、内容专的特点。中职学生与其同龄人相比,大多是学业上的失败者,是应试教育的牺牲者,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在注重逻辑思维的教学环境中存在着比较强烈的畏学、厌学情绪,但形象思维不错,这就要求我们的课程思想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基础和兴趣的基础上,把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生产活动过程中的规律所表现出的形象思维为特征,按照工作过程的循序,贴近实际生产需要,精选学习材料,把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绝不讲空洞的抽象的而与实际操作没有关系的理论知识。也要求课程方案的描述直观、生动和有趣,打破学科体系,开发直观形象的教材为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减少“文本知识对学生拷贝”的诱发条件,促使教师多考虑如何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方法。中职教育的课程应以人的能力为本,并与终身学习的思想相结合,提高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终身发展的社会人。以完善个体人格、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标,认真落实“宽基础”和“必需和够用”的原则,根据培养要求,降低知识深度,拓宽知识广度。增强职教课程的实用性,摆脱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存在不足的卑端,培养学生职业综合技能的能力。

三、以能力为本位

良好的职业能力能使学生在工作生活中终生受益,他体现了职业教学的整体质量,也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观念。目前,中职教育现普遍存在着以知识为本位(口头上高呼以能力为本位),而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考虑,教师在教学时追求最大限度地将知识传递出去,衡量老师讲课好差的重要标准就是灌输了多少知识,学生接受了多少知识,认为教学就是智育,认为教学就是让学生取得一份知识行囊,而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教师追求在一节课内让学生在能力方面尽量提高,并不局限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所以如何将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转化,是我们中职教学必做而且要做好的课题。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要求我们的教学重点放在具体的行动上,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和眼睛,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学的立足点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营造友好、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和争鸣,让学生通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人相处,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同一回事,都是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和学生的“做人”与“做事”培养,只有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才能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

职业能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审计;职业判断力;培养;加强;提升

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的行为所作的估计、判断或选择。审计职业判断是一种思维形式,受主观影响比较大。因此审计人员必备两个方面的素质:一是基本素质,即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二是综合素质,即职业判断能力,它是审计人员学识、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如果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应通过不断的业务理论学习和审计实践,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一、培养正确的审计职业判断意识

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制定,审计证据收集、评价和整理,抽样审计,分析性复核等具体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要面对实际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的经济事项,依据有关规定,做出专业判断,并对这种事项进行记录和反映,而且还要向决策者提供决策的备选方案。因此,审计人员在主观上树立职业判断意识,是提升职业判断能力并能够真正运用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条件。审计人员必须要从过去只需要根据审计制度的明确规定作简单的是非判断向职业判断迈进,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从更广泛和开放的视角思考审计环境。

二、注重学习与实践,提升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经验是从审计实践中获得的,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在不断训练、长期实践中积累形成的,优秀的职业判断能力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而且还要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和较强的洞察力,因此,审计人员更要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判断、总结,积累经验,对审计中不断出现的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经济业务以及各种影响因素,能够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审计职业判断的基础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审计人员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即审计理论、审计准则、会计原理、经济管理、计算机操作及数据库、网络技术等知识,这是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途径上第一、加强学习,学习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层次,更新知识内容的基本方法。所以,要努力加强学习,坚持向书本学,向身边的同志学,向榜样学,学习和领悟他人审计判断的技巧,以及形成审计结论的逻辑思维过程和判断过程,把握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做到勤学、慎思,明辨、笃行。第二、努力实践。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经常探讨出现的新问题,做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锻炼思维能力,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淡定从容。第三,增强敬业精神,爱岗敬业。才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审计工作,把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丰硕的审计成果;才能在审计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深化提高,使自身素质跟上审计工作发展的步伐。

三、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

只有诚信的审计人员才能客观、真实地进行审计工作,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提倡和监督审计人员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是提高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诚信教育,强化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才能夯实审计职业判断的精神基础,促进审计职业判断的健康发展。只有明确审计责任,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完成工作。

制定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廉洁自律的制度,对个人的廉政行为做出具体规定,做到严之有据。对审计人员在接受任务时和在完成任务时应分别做出廉政承诺,将报告执行廉政纪律情况进行规范,做到严之有方。将审计人员应遵守的纪律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并请他们予以配合。加强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廉政制度的宣传与普及,让审计人员像熟记财经法律法规和行业财务制度那样,熟记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廉政制度规定。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努力营造出审计人员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廉洁自律的浓厚氛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环境和审计对象日益复杂,审计人员应在严守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做出职业判断,不断提升职业判断能力。这样,审计人员才能做到从原则上把握问题,从实质上认识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职业能力范文第6篇

【关键词】能力标准;双师型;专业教师;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4-0081-04

研究背景

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整职业学校教师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做优中等职业教育,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要求教师首先应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其次要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双师型”教师是社会生产对所需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者――教师的时代需求。职业学校的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内容源于生产岗位需求,职业教育者特别是专业教师能从事生产岗位技术人员或熟练技术员所负责的工作。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必须满足教师职业资格与生产岗位职业资格双认证。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国家职业资格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初级技能(五级),中级技能(四级),高级技能(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因工种繁多,有的行业根据所从事的岗位要求不同,对劳动者有各自的考核方案,经过考核颁发行业内的认证资格。这些都为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大量从事职业教育的研究者和教师积极探索,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其中“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丰富,非常适合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建设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为目标,从能力本位出发,制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统一。“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职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三方面,它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种综合能力,泛指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或者说是超出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的特征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种能力依然存在,它使劳动者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很快地重新获得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知识。

要培养出具有职业能力的学生,教师不但自身应该具备这种职业能力,更应该具备指导学生使之具有相应职业能力的能力。所以,本文以此入手,针对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制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专业教师分类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中,按照对生产岗位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把专业教师分为三类:一般专业教师、骨干专业教师与专业带头人。这三类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逐级上升,具体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三类标准呈递进关系。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逻辑关系图

基于职业能力的专业教师能力构造

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职业能力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能力要素,如下表所示。

对基于职业能力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能力要素具体描述如下。

1. 专业能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专业能力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教师应能充分、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相关工作及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一般专业教师应具备正确理解行动导向教学思维的实质以及初步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六步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能力;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确定“行动内容”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初步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工作的初步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共处的初步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初步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技能的初步能力。骨干专业教师应具有熟练地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六步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能力。学科带头人则应具有指导其他教师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六步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能力,并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设计教学目标能力包括明确本专业人才类型特点、专业培养目标、职业道德目标以及课程知识技能和态度目标的能力。

(3)设计教学计划能力包括解读能力标准与教学计划相关性的能力、明确教学计划结构及组织形式的能力以及依据教学目标能力标准设计教学计划的能力。

(4)在设计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具有了解学情(个性特点学习状态)的能力;解读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的能力;依据教学大纲设计实训实习教学内容的能力;结合企业生产设备、工艺等丰富课程内容的能力;结合科研成果丰富课程内容的能力。

(5)设计教学方法能力包括教师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及其根据课程特点选择合适教学方法的能力、借鉴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

(6)设计教学材料能力包括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教案)的能力和选择、组织适合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教学的教学材料的能力;依据本专业特点编写校本教材或专业教材的能力。

(7)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应具有创设符合职业真实环境的教学情境的能力和利用教学情境评价学生的能力。

(8)设计教学媒体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运用,教师应具有全面熟练地选择媒体设计工具的能力;与时俱进地掌握媒体设计方法的能力;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的能力。

(9)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具备设置教学设备的能力;要能够把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和教学节奏,还要具有安排教学进程的能力、实践示范及指导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主动全面的学习的能力。

(10)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具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和创设和谐教学气氛、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的能力。

(11)教学应变能力是指教师把握教学对象和条件变化的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变更教学程序的能力;灵活改变教学方法的能力以及对课堂突况的处理能力。

(12)解读评价方案方面,教师要具有解读评价目标、定位评价主体和解读评价标准的能力。

(13)实施教学评价时,教师应该具有确认实施评价的现有条件、设计评价程序、选择评价工具以及评价分析的能力。

(14)在岗位安全教育方面,教师应具有在教学中渗透相关安全生产规程教育、自我保护与职业病预防教育的能力。

(15)职业规化教育能力包括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范的能力和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的能力。

(16)企业实践能力包括到企业实践的能力并具有根据企业实践写出调研报告的能力;协助其他教师开展行业技术咨询服务的能力;具有为学生联系实习岗位的能力;完成校内、外行业培训教学辅助工作的能力。

(17)双师资格是指,一般专业教师具有从事所教授专业对应的国家从业资格中级技能四级(或行业、企业中与所教课程相对应岗位操作员级别)证书,有进入企业岗位从事教授专业对应岗位操作员工作的实践能力;骨干教师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取得所教授专业国家从业资格高级技能三级(或行业、企业中与所教课程相对应岗位技术员级别)证书,有进入企业岗位从事教授专业对应岗位技术员工作的实践能力;学科带头人应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取得所教授专业国家从业资格技师二级(或行业、企业中与所教课程相对应岗位技术负责人级别)证书,有进入企业岗位从事教授专业对应岗位技术负责人工作的实践能力。

(18)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一般专业教师应有能力参加县区教研机构组织的优质课或教学能手竞赛或专业技能竞赛;骨干专业教师应在参加市教研机构组织的优质课或教学能手竞赛或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市级二等奖;学科带头人应在参加省教研机构组织的优质课或教学能手竞赛或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市级二等奖。

(19)在教学示范能力方面,骨干教师应能参加市级以上部门组织的公开示范教学,展示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学能力;学科带头人应能参加省级以上部门组织的公开示范教学,展示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学能力,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0)精品课程建设能力方面,骨干教师能把握课程理念和课程建设标准;明确课程建设操作流程;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学科带头人具有指导其他老师搞精品课程建设;带头搞适合于本校或本地区的精品专业课程开发。

(21)在科研能力方面,一般专业教师具有参与科研的能力;骨干教师能参与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或科研成果;发表有独到见解的论文;学科带头人能承担或参与省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或科研成果;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有独到见解的论文。

(22)在指导竞赛活动时,骨干教师要具备指导学生设计竞赛方案的和指导学生参加省市竞赛的能力;学科带头人应能指导其他老师如何设计竞赛方案;指导其他老师参加省市竞赛。

2. 社会能力

(1)遵守法规。教师应具有遵法、守法、学法的能力,特别是熟知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

(2)教师还应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始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保持工作热情,乐于奉献,全身心投入。

(3)在自我约束方面,教师要能服从院校的工作安排,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4)在与人沟通时,教师要保持思路清晰,具有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沟通的能力,具体体现在具有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领导、企业行业人员进行沟通的能力。

(5)在教育团队里,教师要具有平等友善、谦虚谨慎,具有善于交流、化解矛盾、接受批评的能力;同时要有创造能力。

除上所述,教师还应具有教育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能力,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律常规教育、安全教育、公民道德规范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3. 方法能力

(1)教师应该具有以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指导自己教学工作实践的能力。

(2)教师要能够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教师要能够将个人的专业发展与所教授专业相结,确定专业发展目标,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并付诸行动。

(4)教师应该具备根据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教学实际需求,主动开展专业技术学习(包括技能操作、新技术等)的能力以及参加继续教育的能力。

(5)在专业引领方面,骨干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具有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在团队中起到骨干作用。专业带头人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带领其他老师共同学习的能力,在团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能够带领团队深入研究行动导向教学法,并能通过示范课等方式引领其他老师正确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很强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与人相处沟通能力、团队领导能力,并在团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6)在解决学科问题方面,骨干教师应具备解决学科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学科带头人应能指导其他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解决本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小 结

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的制定,不但为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方向和标准,也为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同时也为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政策的院校提供考核专业教师的标准依据。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以建设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为目标制定,依据此标准建设的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必然会全面推动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保障《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职业能力范文第7篇

认识能力优势

能力优势是指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通过学习逐渐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倾向。有的同学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空间想象能力强,有的人际沟通能力强,有的逻辑推理能力强,运动知觉能力强,这就表现出各自的能力优势。

能力优势的形成与遗传、环境、教育、社会等因素都有关系。一个人能力优势对其心理特点、行为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效率等也有重要影响。

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能力优势对其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有较大影响,不同能力优势的个体适合学习的专业和未来从事的职业有所区别。比如,空间能力强的人适合从事机械制造、工程设计、建筑等理工科的技术类专业,以及与这些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言语能力强的人适合学习语言文学、文字编辑、翻译、文艺创作等方面的专业和从事相应的职业。此外,在能力优势对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有影响时,不仅要考虑某方面的能力优势,而且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估,从而选择适合自己能力优势发展的大学专业和未来职业。

能力优势与专业选择

根据相关专家对中学生能力测量结果以及大学专业分类情况的分析,将中学生的能力分为九个方面:一般学习能力、言语能力、数学逻辑能力、空间判断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形态知觉能力、处理资料能力、艺术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1.一般学习能力。一般学习能力是掌握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能力。职业要求或专业发展水平越高,对一般学习能力的要求就越高。比如,当一名外科医生,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以解决实现问题,但在医院传达室工作的人员就不需要那么高的一般学习能力。

2.言语能力。言语能力是指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编辑和处理资料、表达自己思想感情与观点的能力。不同职业对人的言语能力要求是不同的。如果一个同学未来的职业选择是教师、管理者、市场营销员、营业员、护士、咨询人员等职业,那就必须具备较强的言语能力;而一个同学若想做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科学研究者,则不一定需要很强的语言能力。

3.数学逻辑能力。数学逻辑能力是指个体运用数学思维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解决逻辑、推理和数学、物理、机械工程等问题的基本能力。大部分职业都对数学逻辑能力有所要求,但程度不同。比如,对于数学家、哲学家、统计师、精算师、建筑师、化学家、电脑程序员来说,必须具有较强的数学逻辑能力;对于法官、律师、历史学家、文艺工作者而言,具备中等水平的数学逻辑能力即可;而对于演员、话务员、厨师、营养师、服装设计师、化装师来说,数学逻辑能力要求就较低。

4.空间判断能力。空间判断能力指对空间事物的空间关系的感知觉能力,是处理空间信息和工程技术、几何、美术及各种设计问题必备基本能力。如果你在中学爱好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且成绩较好,一般来说,你的空间判断能力较强。与图纸、工程、建筑等打交道的工作,以及牙科医生、内外科医生等职业,对空间判断能力要求很高;对于裁缝、电工、木工、无线电修理工、机床工来说,也需中等的空间判断能力才能胜任;而对于公证人、哲学经济学研究者、翻译人员而言,其空间判断能力要求较低。

5.形态知觉能力。形态知觉能力是对事物的视觉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颜色、明暗、结构等)的观察、比较和辨别的能力。对于生物学家、建筑师、测量员、制图员、医生、药剂师、画家、造型师、雕塑师来说,需要较强的形态知觉能力;对于法官、哲学家、教师、演员、营养师需要中等以上的形态知觉;而对于文学编辑、社会学家、办公室职员来说,对此能力要求则不高。因此,形态知觉能力强的学生适合选择理学类、医学类、美术专业,如化学、生物科学、测绘学、生态学、建筑学、医学影像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美术学等专业。

6.资料处理能力。资料处理能力也称为文秘能力,是处理日常工作(包括文字编辑、各种资料整理等事务性工作)必备的能力。统计员、经济学家、会计、出纳员、办公室职员、打字员等工作,都要求具备一定的资料处理能力。如果你此项能力高,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可选择图书档案学类、金融财务类、社会工作类等方面,如图书馆学、档案学、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统计学、社会工作、外语等专业。

7.运动协调能力。运动协调能力高的人在身体运动与协调方面灵活自如,眼手协调能力较强,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一些复杂的、高难度的动作或操作。对于驾驶员、飞行员、牙科医生、外科医生、雕刻家、运动员、舞蹈家来说,这些能力尤为重要。

8.艺术创作能力。艺术创作能力高的人一般具有较高的音乐、绘画、舞蹈、艺术设计等艺术方面的能力,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具有潜在的艺术发展潜能。对于音乐家、书画家、演员、作家、舞美以及从事艺术设计的人来说,必须具备较强的艺术能力;其他职业对艺术的能力要求不高。具备较强的艺术创作能力的同学,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可选择艺术类专业,如音乐、绘画、雕塑、艺术设计、表演、导演、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

9.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高的人一般比较善于交际,与周围人的接触广泛,对与人打交道的事感兴趣,具有很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大部分职业都要求工作者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如对于营销人员、市场经理、导游、律师、咨询顾问、培训师、记者、社会工作者等职业对此项能力要求较高。具有较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同学,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更适合选择社会类、管理类专业,当然也不排除先选理工农医类,后选管理、社会类专业。如宗教学、国际政治、外交学、应用心理学、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

职业能力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水利专业;职业能力

由于现如今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不是非常乐观,因此对于职业院校来说,需要从自身方面找原因。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教师要寻求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教育目标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进而展现水利专业学生的优势,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1 职业能力的确定要以行业特点为依据

所谓的职业能力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应用能力;一是素质能力。对于水利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应用能力主要包含施工技术、测量以及招标能力在内的诸多方面,而素质能力主要是在道德、意识等方面优秀,能够符合工作的需要。在职业教学中,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操作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使其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更快地适应工作。

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展不仅要满足学科的要求,同时要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职业教育课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来进行相应的变动,也就是跟随行业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对于职业院校的水利专业来说,要定期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而且需要做到重实践、轻理论。要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行业的发展特点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加强与社会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根据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改善培养模式和力度,使得课程内容满足社会需求。另外,要让学生们接触到最前沿的东西,包括水利建设方式、工艺以及新技术等等。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教学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尤其是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自身素质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世界观等形成较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加强对教师队伍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师德、实践能力、基础理论等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对于不同的教师要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对于高校来说,教师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最常见的就是让教师亲身到企业中进行锻炼,在实践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这样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对已有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加强重视,通过对其进行培养,可以将相关的知识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高校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能力。另外,为了提高本校教师的教育能力,完善师资队伍。可以定期聘请操作能力丰富的水利专家进行专题的讲座。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这些专家对水利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培训和实训。除此之外,在进行教师的培养工作中,要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创新意识。因为学生最终要走入社会,发挥自身的价值。因此,要对所学专业的内涵进行深入了解。而且培养复合型人才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育的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应付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因此,要求每位教师都具有自我创新能力,不仅是在教育教学方面,也要在进行学生的职业培训方面加以体现。

3 不断长信考核评价方法

进行考核评价是职业院校的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境,这种评价方法也是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水平的测试。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为重点。进行考核的方式相对较为丰富,可以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行业的特点等进行。考核的范围也相对较广,包括课堂活动、创新思维、现场操作、文献综述、实验报告、市场调研等内容进行综合的考核。

为了规范水利专业各相关科目课程的教学过程及效果,提高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与就业零距离对接的目的,激发和调动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积极性,有效缩短教与学之间的差距,对教学过程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并应进行严格考核。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依据标准,进行相关课程效果的考查,并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及时记录;实践技能操作通常占50%左右,对于实践技能较强的课程,实践技能所占比例可更大一些。通过强化实践教学,为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夯实基础。

不同的课程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技能标准,如在讲授测量学课程时,除严格要求学生掌握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外,着重进行严格的测量技能训练和考核,建立了一套较为适合的仪器使用操作考核体系,使学生的实践技能有较大提高。测量仪器的分次考试,代之综合考试成绩的考试改革,始终使我们的学生在该项技能中保持较好的状态。

通过综合训练,可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全面掌握有关节水灌溉设备、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及工程概预算的综合知识,是水利工程专业职业高专毕业生所必备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4 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

面对水利行业复杂的技术要求,水利职业能力的培训一方面需要通过校内仿真环境来实现,另一方面又需要到院外企业真实环境中去进行。几年来水利主管部门为教学提供充分的组织保障,在行业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每一个环节和岗位上为水利类教师和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多个实践和锻炼机会,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使“产、学、研合作”成为专业发展的模式,并在同行学校中脱颖而出。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水利行业有更深的感性认识,实训基地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了解水利职业特点和工作内容,学生通过深入企业实习实训,有机会进入生产实际领域,学生在实训中获得了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也提高了其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质量意识、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素质,并为学生“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

五、总结

总之,职业教育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关注行业发展,加强同行业的横向联合,提高教师综合职业能力,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教学全过程不断探索及实践,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培养,为水利行业培养和造就一批懂水利、爱水利、实干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方崇,张春乐.职业水利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

[2]郝尉君,李慧.浅谈职业院校水利专业人才培养途径[J].内蒙古水利,2009(05).

职业能力范文第9篇

现代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物流管理职业更加细分化,很多新型物流职业岗位不断出现。这些要求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应当具备更高的物流专业管理素质和职业能力。我国当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增加速度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2014年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未来十年我国物流业每年的增幅将会达到25%以上,未来会出现数百万物流管理人才的缺口。同时现有物流专业管理人才自身职业素养也不适应现代物流的需要。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当前物流管理人才中具备物流专业学历的人员占比不足45%,尤其是在新型物流岗位中季度缺乏高素质的物流专业管理人才。因此,未来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对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进一步细化,同时做好相关物流人才职业能力的引进和培养。明晰物流岗位,提高物流管理人才的职业能力,是把我国物流产业继续做强做大的重要工作。

1.我国当前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设置与职业能力情况分析

我国当前物流专业管理岗位主要分为运输、仓储、配送、采购、营销和信息管理等六大类几十个细节岗位设置。运输岗位需要物流管理人员对货物运方式、运输调度和运输成本管理等具体的职责十分了解,需要物流管理人才具备物流运输专业知识素养。仓储岗位主要承担货物入库、储存、盘点、出库和装卸等工作,需要相关人才具备出入库填单技术、装卸设备调度和仓储商品保养等能力。配送岗位主要进行配送作业、流通加工、配送组织、配送调度和配送单据填写等常规工作,需要相关人员具备配送技巧、单据管理和财务管理等能力。采购岗位主要工作有制定采购计划、联系供应商、制定采购方案、供应商管理和采购成本控制等工作,需要相关人员具备市场管理能力和相关财务技巧等。营销岗位主要进行物流市场调研、营销方案制定、营销客户开发与管理和营销成本管理等工作,这需要相关物流人员具备市场开拓能力、客户管理能力和物流成本财务管理能力等。信息管理岗位主要指对物流环节的信息化控制、物流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备案、物流信息网络的维护等工作,这需要相关物流人才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管理和信息处理能力。

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细分岗位也呈现逐年增加趋势。除了常规的运输、仓储、配送等业务岗位之外,加强物流产品营销和物流信息管理成为当前和未来我国物流产业岗位改革的方向。尤其过去十年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从小到大,发展十分迅速。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五年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方式带来的电商物流每年增加幅度在50%以上。为了迎合新兴电商物流产业的发展,这需要现代物流企业成立专门的电商物流管理平台,需要我国物流管理人才具备更多新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能力。未来网络虚拟消费还将会持续火爆,这需要物流企业设立全新的物流管理岗位,也需要物流管理人才具备更强的信息技术、物流网络维护能力。

2.我国当前物流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很多新型物流职业岗位的出现,给我国以往传统的物流专业人才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产业人才职业能力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如下:

2.1物流人才人数相对不足,尤其是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十分短缺

物流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需要大量相关物流管理从业人员的支持。但是我国当前物流产业人才不足问题比较凸显。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出现了很多以往没有的新的特点,如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具备更高的信息网络技术等,这造成当前我国物流产业高素质人才更是非常短缺。以我国着名的物流公司圆通速递为例,该企业当前借助物流行业发展的时代潮流,处于快速扩张时期。但是当前该企业物流人才每年短缺数千名。正是由于物流管理人才的相对不足,造成该企业进一步开拓新型物流市场受到很大负面影响。未解决当前物流产业高素质人才短缺的现状,很多物流企业制定了较为优厚的人才引进福利待遇,但是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造成未来十年之内我国物流产业高素质管理人才仍将会处于紧缺状态。

2.2高校物流专业课程设置、教学人员配置等与现代物流市场发展之间存在明显落差

我国当前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借助于各地高校物流专业开展。高校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为物流产业的快速成长壮大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随着新型现代物流产业的出现,这对物流产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而高校现有物流专业课程设置、教学人员配置等都与当前物流市场的发展出现明显的落差。从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看,传统物流专业课程还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而面向新型电子商务物流产业的新型课程占比较小。加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很多课程内容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教学课程的设置不足,造成现代物流产业培养高素质物流产业人才明显受到不利影响。从教学人员配置看,高校物流专业教学人员本就不足,加上部分教学人员缺乏现代物流产业理论的再教育,这造成当前我国物流产业教学处于低端的重复建设状态。

2.3物流人才自身缺乏职业能力自我培训的理念

物流企业自身从业人员由于工作压力大等客观因素,造成他们用于个人职业能力培养的机会和时间相对不足。很多物流人才已进入工作岗位,就很少有精力进行自我职业能力的再次学习和提升。即便是部分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有着强烈的自我提升愿望,但是苦于无法获得培训机会,缺乏专业培训指导人员,造成他们也不能够进行持续有效的自我职业能力“充电”。网络数据统计显示,当前我国物流产业人员用于自我培训教育的时间每天不超过0.5小时。而现代新型物流岗位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具备更高的物流产业从业技能,甚至全新的职业素养。如此短暂的自我培训时间根本不可能从根本上帮助物流管理人员快速提升自己,以满足新型工作岗位的需要。国外一些大型物流企业从业人员每年用于个人自我职业能力培训的时间一般在一个月以上,

职业能力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测评,高职教育

能力,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它除了包括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该个体具有的潜力和可能性。而职业能力普遍认为是从业者能成功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表现的各方面能力,以及从事该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稳定的、综合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根据一个人在能力诸要素上表现的高低、优劣不同,形成不同的能力结构,本文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三部分,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职业能力测评是通过专业测试来预测某人的职业定位以及适合的职业类型还有职业性格等。职业能力测评是职业测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就业定位的重要工具和有效手段,各种职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而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也很大,因此,如果学生能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做出恰当甚至准确的评价,再结合自己的职业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才能充分发挥和施展自己的才华和优势,利用职业能力测评的结果,学生还可以利用在校期间对自己较为欠缺的方面进行补充,这对于学生的整体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都会得到极大的帮助。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职业能力是衡量高职院校学生质量高低的核心标准。但针对“职业本位”的要求,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很多学生在就业时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导致出现频繁跳槽的现象出现。

《职业能力测评系统》主要包括的有:IQ测评、 EQ情商测评、事业心测评、 沟通交流能力测评 、职业技能测评、配置性职业能力测评、创造力测评、处理问题能力测评 、领导能力测评 、 创业潜力测评 、成功倾向测评、职业选择测评 、 工作压力测评、 工作态度测评 、职业满意度测评 、人际关系测评等。

根据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三个层面,我们将选取相对应的职业能力测评工具和方法进行测评,以保证得到准确的测评结果,并使该结果能够用于改善高职学生目前的职业能力。

第一,一般职业能力即智力或称为智慧技能,是能够顺利完成各种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等。对于一般职业能力测评主要采取智力测验,测量工具为智力量表,针对高职学生适用的成人智力量表,可以选择的智力量表主要包括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1.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经过湖南医学院龚耀先主持修订出版了WAIS中国修订版,主要由常识、理解、算数、类同、数字广度和词汇6种分测验构成的言语量表和数字符号、填图、积木图案、图片排列和拼图5种分测验构成的操作量表所组成,建立了农村和城市两个常模,适用于16至65岁及以上共分为八个年龄组,测验结果以离差智商分数报告,根据测验结果了解被测试人员在其常模团队中的位置。

2.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是非文字型的图形测验,适用于5.5岁以上智力正常发展的人群,它的设计内容能够较好的反映高职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注意力和空间知觉能力等。

第二,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某一具体专业所对应的职位群要求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应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技巧。作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即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应以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专业知识的测量和考核可以通过在校的各种考察方式进行,而专业技能主要是从事某向职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包括了心理运动能力、机械操作能力、音乐能力、文书能力、美术能力,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背景,应根据专业类别来选择相应的测评工具对其进行测评。

1.心理运动能力测验主要包括感知觉测验和运动能力测验。主要是测评个体的视觉、听觉运动的速度与准确性,以及其他受感觉运动能力影响的个体技能。主要目的用于测量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肢体协调性和精细运动能力等。

2.机械能力测验主要用来测试机械类专业或学习机械技能的基本素质,如手工领面度、空间感知力等机械才能。可以采取的方法如明尼苏达操作能力测验、明尼苏达空间关系测验以及明尼苏达书面形状能力测验。

3.音乐能力测验是测试各种感觉辨别力、对音乐题材中较复杂的音乐关系的理解以及艺术判断能力。针对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应主要偏向于艺术判断和知觉测验、艺术能力操作测验和音乐能力倾向测验。

4.文书能力测评是为文职类岗位相关的专业学生所服务,包括了一般文书能力测验、计算机编程和操作能力测评。特别是近年来各高职院校文科类专业的学生激增,使得社科类专业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同时一般的写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也已经成为高职毕业生必备的基础素质。

5.美术能力测验主要包括了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测验。主要可针对艺术类学生开设,通过梅耶美术判断能力测验、洪恩艺术能力倾向测验以及格雷福斯图案判断测验来考查学生的审美观、想象力,布局技能和美学知觉等能力。

第三,综合能力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考察方面,它主要包括跨专业的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个人能力。结合职业能力测评,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情商、事业心、 沟通交流能力 、创造力、处理问题能力 、领导能力 、 创业潜力 、成功倾向 、 工作压力、 工作态度 、职业满意度 、人际关系等与职业素质和个人素质相关的测评。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更为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企业提供生产一线和工作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但随着社科类专业在高职的扩展,使得艺术、文职类工作的培养力度越来越大,因此,在专业能力测评维度中我们采取了适用于文理类学生均适用的测评方法和测评工具。其次,由于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学生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从业素质和个人素质,甚至学生在职业活动种所需的各种品质和人格。综上所述,我们在职业测评工作中除了帮助学生检验其应具备的一般能力和专业相关知识能力外,还应通过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人格等多方面的测评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韩大伟。高校人才测评的功能分析。价值工程。2011年09期。

上一篇:专业技能范文 下一篇:拼音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