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精神范文

时间:2023-02-25 02:21:09

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范文第1篇

那么,什么是职业精神呢?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是人类工作的行为准则,是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体现。职业精神主要包含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职业纪律。其实际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为人民服务。当人们拥有了这些职业精神,就能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人类自野蛮进化到文明社会,便产生了社会分工,职业精神由此成为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石。不同的职业体现着社会不可或缺的需求,从表面看人们从事职业是作为自己谋利的手段,其实是为社会服务,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社会必然会对各个职业提出一定的要求,即从事该职业者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样逐渐生成了随职业不能分割的天职般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遂成为每个职业者立身的根本。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既享有职业带来的利益,也要承担职业带来的风险。只有秉持各自的职业精神,方能发挥职业的社会功能,维系职业的价值。那些恪守职业精神的人,为自己的职业增光添彩,必深得同行和世人的赞颂;而那些不守职业精神的人,则玷污了自己的职业,必遭受同业和众人的唾弃。职业精神是人们对不同职业的不同期待,当每个职业者都严守职业精神时,社会必是美好的世界,人们享有幸福的生活。

我国多年来就开始大力倡导和推进员工职业精神建设,大力弘扬职业精神的先进典型和培育职业精神,旨在树立员工崇高的职业精神,重塑员工良好的职业形象。产生了像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建设精神、东汽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及窦铁成、吴大观、李俊贤、郭明义等先进典型,起到了表率示范作用。但近年来,淡化或缺失职业精神已非个别区域和单位的现象,对企业、行业和自身都带来不良影响,降低了绩效和竞争力。因此,有必要重建和光大职业精神。

营造职业精神氛围,使员工自觉遵循职业精神,这有赖于职业伦理道德。绝大多数人从事职业是为获取报酬维持生计,也有人是为获得世俗的荣耀。这些低层次目的是难以支撑起崇高的职业精神的。只有当它作为人生的使命和信念而存在,成为忠诚的信仰和人生的依归而与生命融为一体时,人们就会得以自我价值的实现、内心的满足,体验人生的幸福。在这样的境界里,强大的内在动力驱使人们主动追求、竭力体现职业精神。由于违背了职业精神就会危害社会,为保证其得到最起码的遵守,就要将其底线上升为具有约束力的强制性规范,违反职业规范定将遭受惩罚。因此,职业精神的本质更是必不可违的责任。以大力弘扬的道德感召再辅之以严格执行的约束机制,职业精神就会得到贯彻,从而使社会有稳定和谐、运行良好的秩序。

企业员工只有具备了高尚的职业精神,尽职尽责,才能构筑起自己安身立命、兴旺发达的职业根基。不然,既会砸了自己的“饭碗”,也会毁了企业的声誉,进而造成企业的危机。而对一个企业来说,员工的敬业精神将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在企业里,员工敬业精神越强,工作效率就越高,企业的发展也就越迅速。

职业精神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竞争和发展的需要,职业精神是由岗位职责催生并释放出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职业精神提升了,政治工作的资源投入和成本效益就会出现可喜的改变。职业精神能够让每一位员工具有最佳的精神状态,并将他们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职业精神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精神;旅游职业精神;职业道德

职业精神是在一定社会环境地影响下,基于一定的职业,所反映出的员工(或是群体)的特有价值观(宗旨)和精神面貌。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包括基本要素为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八方面[1] ,是超越物质的一种追求,是人格和性格的真、善、美在职业生涯中的体现。

旅游职业精神是旅游职业道德的核心部分,是一个行业的灵魂,也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对旅游职业精神的研究,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旅游职业精神概述

旅游职业精神是旅游业环境的影响下,基于一定的专业、技能水平,所反映出的旅行社、旅游交通客运业和旅馆业等旅游直接企业从事旅游经营与服务的人员的全心全意服务旅游者的价值观(宗旨)和精神面貌。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产业,旅游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且旅游活动是一项体验性很强的活动,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和旅游者的消费是同步的,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获得的是一种体验,体验的好坏取决与服务质量的高低。所以“服务”可以说是旅游业的基础,是旅游业的核心。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服务人员要为客人提供标准化加个性化的“满意加惊喜”服务,使客人体验最优,达到旅游企业增收和客人开心的“双赢”,旅游从业者的职业精神面貌直接影响了服务质量及水平,至关重要。

二、我国旅游职业精神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旅游职业道德是伴随着旅游而产生的,旅游职业道德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旅游职业精神也伴随着旅游而产生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1996年11月20日,国家旅游局制定了《关于加强旅游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出了旅游企业一线工作人远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爱国爱企、自尊自强; 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公私分明、诚实善良; 克勤克俭、宾客至上; 热情大度、清洁端庄;一视同仁、不卑不亢;耐心细致、文明礼貌;团结服从、大局不忘;优质服务、好学向上[2]这72个字。这一规范的出台表明了国家政府对旅游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视,同时,这一规范对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规范、职业精神的塑造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国在旅游职业精神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

(一)职业理想缺失

目前,不少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以及饭店服务人员认为,导游和服务员只是个“青春饭”,现在从事这一职业的目的是存钱,以便以后转行。可以看出,这部分人员对这一行业职业忠诚度低,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仅把所从事的职业做为赚钱的工具,而不是一职业,更谈不上热爱这一职业。没有职业理想,工作起来就不那么尽心尽力,大多有一种得过且过思想,这极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二)职业态度不正

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是从业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部分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态度就比较不端正。在现实中我们不少旅游从业人员对本职工作却存在着片面的认识,认为旅游工作就是伺候人,没有什么出息,因此不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

(三)职业信誉不佳

诚信原则是旅游业经营之本,也是旅游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但有不少旅游从业人员不实事求是,对外促销宣传时任意扩大宾馆星级,对外组团时故意不签合同,或是故意不讲清,旅客来了以后,住的不是事先约定的宾馆级别,玩的不是承诺的景点和路线,消费价格与承诺相差较大,造成游客不满意;又如旅游从业人员抓住游客一次性购物的特点,出售劣质、假冒或质价严重不符的商品,坑害游客等。

(四)职业作风不好

旅游从业人员在从事旅游活动过程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与舆论导向,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优良文化,维护国家与地区的良好形象。时下,有一些旅游从业人员,很是“开放”。他们虽然对旅游景点的知识介绍得结结巴巴,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也知之甚少,但说起低级趣味的“黄段子”来却是一套一套的。不仅如此,有的旅游从业人员还缺乏政治意识,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拿国家领导人或者国家形象开玩笑。因为这些现象不仅严重污染了旅游环境,有损国家与地区的形象,也影响了游客美好的心情。

三、旅游职业精神建设途径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以上所阐述的旅游职业精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也要从多角度来进行解决,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适当运用宏观调控,规范旅游市场经济

针对旅游市场上恶性竞争、坑客宰客的一些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一是适当加强对旅游市场的行政管理力度,尤其是对导游人员市场的管理力度,规范导游人员的不良行为,同时坚决打击野导、黑导,以免他们扰乱旅游市场。二是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免费旅游信息查询处,这样可以减少旅游者和旅行社、导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让游客了解更多当地的旅游信息,防备上当受骗,同时,这对旅游工作人员也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二)完善旅游行业监督机制

完善旅游行业的监督体制是加强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塑造良好职业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目前我国旅游行业监督体制的现状,必须尽快完善旅游行业监督体制,形成一个良好的旅游市场氛围,为塑造良好的旅游职业精神创造健康的环境。这就要求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协同行动,充分发挥行政、社会、媒体三位一体的监督保障作用。

(三)完善旅游行业薪酬激励机制

目前,导游可以说是旅游业中职业道德、职业精神问题出现最多,受到社会关注、社会唾骂最多的职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导游的工作报酬不合理,福利待遇低,收入不稳定造成的。完善导游行业的薪酬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导游群体工作报酬不合理的问题,有利于减少导游人员职业精神方面的问题。

(四)加强旅游职业精神教育与培训力度

1、提高旅游院校职业精神教育水平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念和方法,在专业教育中渗透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教育。通过专业教育渗透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观念,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其有更加全面、深刻的,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

其次,重视教师的精神引导作用。发挥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提出建议,答疑解惑。让旅游专业学生在这一十字路口找到正确的方向,不至于迷失自我。

2、加强在职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精神培训

要高度重视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培训的意义。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各旅游企业以及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同时,各级、各类旅游培训部门与机构也要把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精神作为重要的内容纳入培训计划,并抓好落实与实施。

(五)旅游企业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在我国旅游业中,酒店行业的管理模式较为规范,但旅行社的情况就不容乐观,承包经营大行其道,“挂羊头卖狗肉”,不利于规范管理,更别说企业文化的形成。要改善这种局面首先要加强行政管理,尽量杜绝承包经营。此外,企业要贯穿“以人为本”理念。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的一切都要从人出发。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企业里的每一个人。要塑造员工良好的职业精神就要从精神层面去关系员工,体谅员工引导员工。

总而言之,旅游职业精神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旅游业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每一位旅游从业人员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提升社会声誉,树立良好的形象,明确自我责任,这样才能塑造旅游业良好精神风貌,促进旅游业不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伟,论职业精神[N],光明日报,2004-06-30.

职业精神范文第3篇

一、教师的职业精神就是对教育事业的一种痴情

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执着。“教书匠”“园丁”“孺子牛”“春蚕”“蜡烛”“人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无论哪一种称号,都不能简单代替教师对教育的一种痴情。对教育痴情,就是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贫穷的山区,无论物欲横流、多元价值的影响有多大,也不论是从事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教师都能坚守着心中的那份信仰:“教育是基于生命、直面生命、为了生命、通过生命所进行的人类生命事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对教育痴情的教师,不会在意个人的得失,不会随波逐流,不会得过且过,更不会在教育这个神圣的领域中“混日子”。他也不会太在意社会和他人的评价,固守清贫,淡泊名利,行为世范,为教育而活,为自己的信仰而活,他在这简单而又伟大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着人生价值实现的满足。

二、教师的职业精神就是对教育改革的一种坚信

社会进步需要改革,教育发展也需要改革,没有改革教育只会停滞不前,教师不支持和参与改革,改革也会流于形式,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教育改革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没有可资借鉴的现成模式可以模仿,我国的教育是在摸索中创新,在改革中“立序”,在一次次的“推倒重来”中逐渐积累属于我们中国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智慧。目前,尽管我国的教育改革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还有许多的困难横亘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有数不清的挑战在等待着我们,但我们要充满信心,教师要积极参与改革,主动引领改革,在日常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改革。改革的成功需要我们对改革的一种坚守,需要广大教师群体对教育改革前景的一种坚信:改革能带来教育的生机,改革能带来学校的重生,改革能带来师生的生命提升,改革也能带来教育本真的价值实现。

三、教师的职业精神就是对教育理想的一种追求

教师应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是当代教师应有的职业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物质享受的关注、对金钱的索取、对消费的过分追求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追逐的目标。作为教师,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也在理想和现实、谋生和事业、生活压力和信仰之间徘徊着、困惑着。但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有特殊的任务和价值取向,它要为中国培育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它要为我们中国更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而精心“奠基”,它要为我们的未来一代能平等地和世界“对话”而“施肥耕耘”,它更要为年轻一代将来对世界做出我们中国应有的贡献而积蓄力量。没有教师的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的更新和进步,也没有教育的发展和创造;没有教师的教育理想,就不能培养出有理想的学生;教师没有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也不会从中体会生命的美好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一个没有理想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没有理想的民族是没有生命的,教师没有了教育理想,其实也就失去了“教者”其所蕴含的本真意义。

四、教师的职业精神就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尊重

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不仅是社会公众的外在承认和给予,或来自于家长和学生的肯定和赞同,更是我们教师自己,我们所有从事教育的共同体对教师职业的尊重。这种自尊,是来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独立的创造,并以创造性的劳动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这种自尊,来自于师生“教学相长”、互动提升过程中的“双向滋养”、和谐共处;这种自尊,还来自于教师愿意并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喜欢学习、享受合作、对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和欢乐。尊重自己职业的教师,会非常注重自己的仪表美,因为他知道仪表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和示范作用,他会每时每刻通过自己的情态、语言、服饰、行为影响着学生,向他们展现着自己的美,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尊重自己职业的教师,会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有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他们总是从教育的立场出发,不趋炎附势,不阿谀奉承,不混天度日,“教书育人”是他们职业生涯中的“主题曲”,面对外在的不解、非议、纷扰和诱惑,他们总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寻求一份心灵的宁静,享受一份幸福的人生。

五、教师的职业精神就是对学校的一种归属

学校是什么?是一个普通的工作场所,一个总想逃离的地方,还是一个温馨的“家”?不同的选择表达了教师对学校归属感的不同。教师的职业精神就是对学校的一种归属,把学校当做另一个“家”。只有把学校当做家,才能把学生当做自家的孩子去爱护、去照顾和教导,把同事当做亲人去交往和共处。在家的氛围中工作和生活,我们不会感到有压力,不会感到工作的枯燥无味,不会想到“离家出走”。我们愿意把自己的家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温馨、更加充满生命的精彩,以便吸引更多的孩子“来家坐坐”,感受另一种“家”的温暖。对学校的归属,要求教师要时常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学校管理和改革,参与学校制度建设,为学校的发展和规划献计献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学会合作,不断创新,顺应时展,为实现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而不断努力。

六、教师的职业精神就是对全体学生的一种热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一种特殊的爱,它不是一种血缘之爱,也不是一种利益之爱,它是对国家、对生命、对未来合格公民的热爱;它不是个别的爱,也不是有差别的爱,它是一种对全体学生的无私的爱。这种“爱”源于师德,如果说师德是一种高度,那师爱就是一种深度,这种深度体现在师爱方面就是一种理智的、科学的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爱,是对学生的尊重、宽容、理解、赞赏、同情等不同情感的合理运用。尊重学生,也是教师的基本师德。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教师的尊重不是“应得的”,而是“赢得的”。宽容学生,也就是对学生的错误、恐惧、失常等常有一颗包容之心,不打击、不体罚、不苛求。赞赏和批评学生其实是一个整体,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但对学生的错误,必要时也需要合理的批评,及时进行教育,这也是师爱的体现,也是“善爱”的运用,同情学生就是对学生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实际、家庭等情况要学会推己及人,多了解学生,多和学生沟通。一言以蔽之,教师爱学生就要把学生真正放在心坎上,这也是一个教师的品质、修养和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教师的这种职业精神应内化为教师的一种常态,应成为教师日常化工作中的一个习惯。

职业精神范文第4篇

团队精神是心

一个优秀的团队必然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就如同一个健康的人必须有一颗强健的心脏,才能够充满活力,积极进取。作为一名企业的员工,意味着必须与他人合作,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筷子容易折,千根筷子不易折”。依靠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才能使工作做得更出色。这种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而且这种尊重理解和信任是愉快地进行的,是团队共同奋斗的桥梁和纽带。“人”字两笔是最优美的字形,表示着人需要相互支撑和扶持,身为文明人的我们又怎样能不懂其中的含意呢?如果能在这个群体中,积极、有效、无私地既帮助于他人,同时又能获得他人帮助,这样才能很快进入角色。一个没有团队精神,不善于合作,封闭自己,单打独斗,不能群体奋斗的员工,那就等于丧失了锤炼自我、超越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

职业精神是手

“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的幸福生活,企业的美好明天是依靠我们辛勤的劳动,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新时代的工人许振超就认为,爱岗就要敬业,敬业就要精业。他参加工作30多年来,对待工作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甘于奉献。他的事迹生动的说明,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具备敬业精神,就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许振超用他们的事迹给敬业做了很好的诠释——敬业必须树立正确的社会职业道德观,这是我们作为员工的天职。你越热爱自己的工作,越富有敬业精神,你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一个人是否有所作为,不在于他从事什么职业,首先在于他是否具有敬业精神,是否用心地将本职工作做好。因此,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能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得过且过。在我们周围,也有很多员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严格把好质量关,不论有无管理人员监督,总是把工作做得最好,他们有着崇高的敬业精神,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致力于做好每一项工作。因此,让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让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发努力,为企业的成长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创新精神是脑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潜能会被习惯掩盖,被时间消磨。只有对“习惯”提出挑战,对“传统”提出质疑,运用自己的头脑认真去思考的人,才能够富有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的程度上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

人们在谈论创新时都提到要“敢于质疑”。有位老师说过,“当学生对他说“教授,你错了”,是最值得高兴的事。”因为他有勇气去质疑,不迷信权威。电力企业的很多工作要求我们要令行禁止,但这不代表要墨守成规,不能质疑。例如调度令是严格执行的,但《安规》中明确要求,如对指令有疑问必须向发令人询问清楚方可执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创新精神还需要我们自我加压,以积极的态度对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已,才能够具备创新的资本,拥有创新的能力。朋友!纵容自己就是毁灭自己,别让你的怠慢、弱点、安逸和需要毁灭了你的明天。

唯实精神是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就必须脚踏实地,一切从现在开始,一切从零开始,一切凭实际能力与责任心定位,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怕做小角色,要训练做小事的耐心,有这样一种理论:大事情不是谁都会做的,但谁都想去做,小事情谁都会做,但谁都不想做,想做大事的人很多,唯独你肯去做小事,你才会在这一群人中脱颖而出,大事情才可能交给你去做,因为人们从你做的小事中已发现了你的才干和素质。换句话说,是小事情使你获得了做大事的机会,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磨炼了你的意志。“一个比别人多走一段路的人,一个注重行动的人,是离成功最近的一个人。”

职业精神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校园精神 职业精神 融入职业教育

校园精神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学校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到既定教育目标,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而成的,反映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国内外但凡有名的学府都尊重和坚持本校的“信仰”和“传统”,并十分重视学校校园精神的塑造。职业教育类学校在塑造自身校园精神的同时,必须将职业精神融入其中。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公办医学类高职院校,培养医学相关类人才,医疗卫生行业作为一个对职业精神要求颇高的行业,该校师生对职业精神和校园精神的认识既具有个案性质,又具有普遍价值。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本文选择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师生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研。从师生员工对学校的感性认识、对校园精神、职业精神的融合以及对自身发展的认识等几个方面自制问卷调查表,共发放教职工问卷245份,回收218份,回收率89%;学生问卷300份,回收298份,回收率99.3%。本文截取调查数据的一部分做分析和探讨。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1、高就业率和行业保障是信心来源。该校78%的教职工对学校发展是有信心和较有信心的,只有1.40%人表示没信。80%以上的学生对毕业后找到满意的工作表示有信心和较有信心。教职工和学生都认为学校的优势主要集中在行业优势、学生就业率高、专业特色明显。但是一半以上的学生对自身学习的专业表示出不是很喜欢。可见,在现代职业教育中不得不重视树立未来职业在学生中的信心,让学生了解职业精神、融入职业精神的重要性。

2、职业精神应当成为校园精神的一部分。问及校园精神应当倡导的精神时,教职工和学生都把热爱生命、尊重自然等健康理念和仁爱厚德等人文精神排在前面。两项累计,教职工为79.9%,学生为76.9%。可见,该校师生都认为医学传统中仁术济世、大医精诚、仁爱、厚德、人道等等职业精神应当成为校园精神的重要内容。也希望能够在这些方面提升自己的认识和能力。

三、将职业精神融入校园精神的可行性探讨

1、营造职业环境有助于职业精神的融入。64.7%的教职工认为每个人的行为和管理制度所形成的工作氛围最体现校园精神。70%以上的学生认为校园环境最能体现校园精神,而每个人的行为和学习氛围发挥其次的作用。可见,教职工在校时间较长,更加注重软环境;而学生在校时间最长三年,物质环境对他们的第一冲击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校园精神塑造的过程中校园环境发挥的作用巨大。实验实训室的建设、校园外环境的建设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发挥各校园精神传播主体的作用。90.4%的教职工认为,校园精神传播中教师起主要作用,其次为班主任、辅导员和领导。79.5%的学生认为,主要是班主任和辅导员,其次是教师,再其次是学生。在探讨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时,除了有雄厚的财力支持之外,与校长的理念直接相关,一流大学的背后是以先进的大学理想和理念为支撑的。在将职业精神融入校园精神的过程中,首先必须领导重视,从学校的基础建设、课程设置、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着力改善。除了学校领导者之外,教师作用不容忽视。教师的素质就是学校的素质。清华校长梅贻琦的从游论,也充分体现了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只教授本学科的传统教学方法、把职业精神的塑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教师,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在职业类院校担任辅导员的教师必须了解行业、接触行业,这样才能发挥好自身的作用。

3、引入行业资源、通过职业训练融入职业精神。职业教育是与行业教育戚戚相关的,在医学类职业院校中,学生通过见习、实习等机会接触行业,但大多停留在技术训练的层面,很少涉及精神价值的塑造。这就需要学校融合校内外的资源,鼓励选派非专业的老师进驻行业一线进行学习、体会,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创造条件将课堂开到一线。借助行业中的优质师资,选聘行业中经验丰富的老师举办学术类的讲座、为学生开设选修课、指导学生课余活动。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大学校园精神及其培育[J].德育天地,2005.3

[2]邬大光.大学理想和理念断想[J].高等教育研究,2005,11:25~28

职业精神范文第6篇

身材魁梧,长得就很有喜感的莱恩教练,属于看一眼就难忘的京伙;他平日里脾气火爆,对裁判不满时去暴跳如雷,对球员不满时直接给脸,对手若敢撒野更是破口大骂,绝对真性情;在执教方面,他调教防守在NFL中首屈一指,用《纽约时报》著名球评的话来说,“无论你进攻多出色,莱恩的队伍总能想方设法把球从你手里夺走”。这样的主帅显然是老板最爱,即使战绩不出色,以他的个性,也能让际的球队屡屡上头条。

莱恩如今53岁,在教练岗位上正是如日中天的年纪。但就在不久前,这应名帅竟然表示,他可能在本赛季结束后,离开主教练的岗位。当然,莱恩承认,他并不去就此退出NFL的世界,很可能去转到助理教练的应置上,但主教练身份,“我现在仍很认真的考虑这个问题,并在赛季结束后做出决定。”

放在美国之外,放在其他行业之外,这样的情况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中国人有句俗话,宁为鸡首,不为凤尾,大致就是这意思了。可如果莱恩教练直的在本赛季结束后选择急流勇退,我倒不禁要点赞一枚。什么叫真职业,这就是。

在NFL,一支球队的教练团无比庞大,除了主教练(Head Coach)外,麾下最重要的两大助手就是进攻和防守协调员(Offensive&Defensive Coordinator),有些球队在他们之上去有一应助理主帅(Assistant Head Coach),有的球队则是协调员直接兼任。协调员基本就是一支球队在进攻和防守方面的主要负责人,他们打造体系,细化战术,比赛时基本每档的打法,也是他们喊口号的。除了这两位外,NFL教练角色细分,甚至到了精微的程度,他们各司其职,通常教练组成员能达到20-25人(还不包括录像剪辑师这种辅助工种)――嗯,足够组一支足球队了。如此细致,必然也各有擅长。例如莱恩就是防守教练出身,他的巅峰之作就是在巴尔的摩乌鸦担任防守协调员,将这支球队打造成联盟第一强悍之队。在他一手栽培下,“雷神”刘易斯成为NFL史上最强线卫,并以MVP之姿帮助乌鸦夺得2001年的超级碗。莱恩完成的乌鸦防守体系,即使在他离开后,也延续了风骨,直到2013年再登巅峰。

依然乌鸦的防守,莱恩声名鹊起,2009年他被纽约喷气机相中,开始出任主帅。但在6年的纽约岁月,看上去他并不算成功:刚任主帅的前两年,他率领球队连续进入到美联决赛,只可惜都功亏一篑。但随着麾下轻四分卫桑切斯的迷失,莱恩对球队,特别是喷气机的进攻似乎束手无策。最终带着46胜50负,不足50%胜率的战绩,2014年12月19日,即使球员无比拥戴,莱恩仍黯然离开。不过象他这样的话题人物,绝不会缺下家,仅仅半个月后,和喷气机同在姜联东区的宿敌布法罗比尔就宣布,莱恩出任球队主帅。这个赛季,比尔打得的确不错,但似乎还是缺那么口气,莱恩在进攻方面依然办法不多,打到11月底,球队赢赢输输,5胜6负的战绩不上不下,莱恩终于有些萌生去意:搞防守,我是行家;做主帅,还真不一定那么在行。

事宴上,在NFL,像莱恩这样的专家还真不少:他们在某一方面满腹经纶,但要掌控全局,就缺了点战略眼光。新英格兰爱国者是如今NFL最著名的队伍,他们的辉煌始于本世纪初,当时克雷内尔是球队防守协调员,他打造的防守体系,让爱国者受益至今。2005年后,在联盟中名气越大的克雷内尔获得了布朗的主帅OFFER,但在克利夫兰和之后堪萨斯城酋长的岁月中,他总战绩是可怜的28胜55负,只有一个赛季胜率超过五成。最终,克雷内尔也觉得自己不是做主教练的料,2014年来到休斯顿德州人,重新干上防守协调员的老本行。

其实放眼整个姜国职业体育,不外如斯,大家熟悉的NBA,德尔・哈里斯从湖人的火炉上离开后,就悠闲地做着辅助工作,偶尔兴起,带着中国男篮打回奥运去;戴夫・考恩斯做球员时就兼任过主帅位置,但自从被勇士辞退后,他也很享受助教的轻松。这样的名单上,还有弗兰克、克莱蒙森、卡列西莫……他们都是名助教出身,转而统帅全军,发现自己不适合后,很识时务的又退回到原来的岗位。

职业精神范文第7篇

职业精神的传统描述

“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精神”,从狭义上讲,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能动地表现自己所形成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是对职业的价值观和态度,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从广义上来讲,具有系统性,不仅包含狭义上的职业精神,还包含职业能力、职业知识、职业道德等。在现代开放竞争的环境中,职业精神无论是对于每个个体,还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都是一种必需品。职业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它是实现个人价值、获得社会承认的基础,是企业立业之本和保持基业常青的必要条件,是促进行业健康、全面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内在动力。

延安精神、大庆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精神、抗震精神……在这些不同时期塑造的时代精神中,也折射出了不同的职业精神。坚守坚韧、无怨无悔是我们对传统职业精神的一种描述与写照。长期以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被视为职业精神的最高境界。1950-2013年,为了表彰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成绩卓著的劳动者,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了14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激励人们向劳动模范学习。劳模不仅是一种荣誉,更象征着一种职业精神。20世纪50年代初的首次劳模评选,出于大生产建设的需要,评定标准围绕各种劳动竞赛制定,加班加点、努力工作是主要标准。1979年,中央政府第一次对“劳模”和“先进”进行了理论概括,评定标准是看其在推动生产力方面是否起了显著的作用,对社会主义事业是否作出了较大贡献。具体包含了9项指标,第1项就是“对超额完成全国先进定额和计划指标有重大贡献者”。1989年4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召开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当选全国劳模的指标,同为9条,“在发展企业生产,深化改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作出重大贡献”成为评选的首要标准,而这一标准也基本延续至今。

纵观劳模的评选标准,我们可以发现,最初所强调的“无私奉献”已不再是衡量劳模的关键指标,“对事业有突出贡献”成为评选的首要标准。这一标准的方向性调整反映出根据时代的要求,劳模精神已被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样,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时期的职业精神也应进一步丰富,体现出时代特点,形成现代职业精神。塑造和建设与时代相应的职业精神,是新时期增强企业健康发展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与时俱进的职业精神,就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凝聚力和卓越的创造力。“敬业、责任、规范、协作”四个方面的品质一直都被视做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强调与时代相应的职业精神并不是意味着这些品质已过时,需要抛弃;而是意旨在新的时期,现代职业精神应体现为对这些核心品质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现代职业精神的时代解析

现代职业精神是对传统职业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职业本质认识的基础上所具有的敬业、精业、创业和立业的职业情感、职业态度及其行为表现。目前社会对职业精神的宣传停留在“高大全”式的塑造,致使人们对其的社会共识陷入了一种误区,似乎“职业精神”就是与“工作狂”画等号,是“老黄牛”的代名词——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而又耻于谈及报酬;不顾死活地带病工作,而又坚持“不下火线”;没完没了地挑战心理及生理极限,而又强颜欢笑……诸如此类,成了塑造与宣传职业精神的“定式”。这种定式与我们所强调的现代职业精神存在理解上的偏差,现代职业精神的标准中更强调的是对于职业的主动性、规范性、创新性与协同性。

现代职业精神是自觉承担职业责任

和平年代,没有机会去做惊天动地的英雄,但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做一个认真负责的人。GE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说:“一件简单的小事情,所反映出来的是一个人的责任心,工作中的一些细节,唯有那些心中装有‘大责任’的人能够发现,能够把它们做到位。”古人云“长路无轻物”,任何一项工作,做久了谁都会觉得枯燥,极易产生懈怠感。在枯燥的工作中,不断重复的做好每一件事,以高度的责任心自觉地承担起职业责任,这便是职业精神之所在。对待我们每天所做的每件工作,不能只是机械地“做了”,而应带着“职业精神”去努力“做到”。

电力行业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工作任务繁重、艰巨,而且还会随时面临着恶劣环境下执行工作任务的可能性。像迪庆工作站的这些雪域上的巡线人,人均一年至少要在雪山、峡谷、草原、原始森林中徒步2400公里,最多时一天要走50公里,这还只是躲过了野牛、狗熊的攻击,冰川、暗河的阻障后的基本动作,此外,他们还需爬上几十层楼房高的铁搭,对塔基面、塔材、螺栓、绝缘子、导线、线路通道等进行逐项细致检查,并一一做好记录。“既然选择了这项工作,就要把它做好;既然做了,就要对它负责到底。”对他们而言岗位的责任心、用心程度无需用态度表决,灯火的到达便是最大的意义。

现代职业精神是自觉践行职业规范

“答应了你,就要把事情做好”是怒族小伙陆学林对工作的承诺,浅白的话语道出了内心的约束。正因这种自励自激,才能造就他们在劳动中的尊严与价值,这份职业操守让人动容。

职业规范蕴含着职业精神的基本内容,而职业精神是职业规范的集中体现,二者紧密相连。自觉践行职业规范,既是保证职业生活正常运行的前提,也是个体谋取社会利益、追求幸福生活的保证。职业规范是一个立体交叉的网络系统,从广义上讲,包含岗位规范、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三个基本层次。其中,岗位规范和法律规范是职业活动的“刚性”要求,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和完成的“规定动作”,处于职业活动的表层;精神层面的职业道德规范则是从一整套支配从业者职业规范体系构成要素中提炼出来的、规约从业者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的深层次内容,是职业活动中的“柔性”要求,处于职业活动的最深层(核心)。这种“柔性”要求正是现代职业精神所应具备和追求的,因为所有规章制度远不如内心的约束来得更有力量。

现代职业精神是致力协同创新

我们感叹于日本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所创造的成功奇迹,日本企业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直接原因不在于员工个人能力的卓越,而在与其员工整体“团队合力”的强大——那种深深扎根于他们血液中的“团队精神”。

现代社会强调分工,更强调协作,职业需要个性,更需要团队合作。协同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因为我们已进入了一个知识、科技高度融合而又高度分化的时代,个体创新已不可能谋求发展的最大值,协同创新成为发展的主旨。只有每个个体协同意识的增强,才能够形成创新合力,从而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集智攻关中释放出强大的创造能量。

现代职业精神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迪庆工作站巡线员扎史次里说:“每次都是带着旅游的心情出去工作。”“在4360米高的海拔开展验收工作,真不是一般累,路远、天阴、风大,呼吸困难……唯一欣慰的,是沿途风景挺不错。”这是扎史次里在工作之余发的一条微博。

职业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其最大的意义无疑是养家糊口。对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许多时候无法以个人的喜好而选择,职业、工种的差异往往会对职场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工作不会永远是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遇到挫折、遭遇拒绝。现代职业精神还应体现在,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思维方式去面对困境,想办法克服,想办法成功,永远都怀着“我行”的豪言壮语和奋斗精神。

强化职业精神的培育

一项调查显示,90%的企业家认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缺乏职业化的员工队伍。而员工职业化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员工所具有的职业能力,二是其内在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哪个更关键?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是否具备职业精神对员工的影响至关重要,其重要性甚至超越了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人们在职业生涯中慢慢积累的一种怎样去做事的经验,而职业精神则是求发展,决定着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价值。

职业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层面,主要依靠后天的进一步认知与培养。现阶段,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侧重于对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在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塑造与培育方面给予的关注和具体举措上仍有待大幅提升与加强。职业精神的培育,不单对于职场人,对人才培养生产链中的准职业人来说也是一项必要且必需的工作。对于院校来说,职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职业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职业精神的教育应该贯彻到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实习的全过程,而不应该只是设置一两门德育课程而已;对于企业而言,加强职工的职业教育,除了在强化技能人才培养与考核的同时,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和事业观,培育职工崇高的职业精神,应成为新时期职工教育的重要课题。对于企业来说,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应如同强调具备熟练高超的技能一样,成为对员工的一项核心素质要求。既然是作为一项核心素质,除了重视对其培养外,在人员的招聘与选拔过程中,也应将职业精神的评估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赋予一定权重。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精神,就拥有了使梦想变成现实的翅膀。每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对整个社会都是正面的或者负面的一种推动。任何行业都可能因为职业精神的饱满而兴盛,因为职业精神的衰弱而凋敝。努力在各行各业切实履行各自的责任,弘扬现代职业精神,构建一个最好的时代,是我们共同的愿景。

链接一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首创职业精神教育培育“电力湘军”

作为湖南省唯一的电力类普通高校,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与电力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构建了“校企一体、教培共融”的办学模式。学院与湖南省电力公司中心培训部合二为一,高职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构建职业教育发展的“双引擎”。校企对接,全面提升了学生职业素养,缩短了从学生向一名合格职业人转变的距离。

“校企一体,教培共融”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或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

目前,学院有输配电线路、变电运行、电力营销、调度、通信、火电仿真等7个实训基地,70余个实训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580万元,生均达1.4万元,是高职院校实训设施生均值优秀标准的2倍多。

近年来,学院实现了实训场地共建共享、师资队伍互通互利、教学培训相融相促,年均培训湖南省电力公司系统员工8000人次,与数十家电力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职业精神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针对电力行业的特点,学院将电力企业文化融入校园,贯穿于学生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学院组织师生开展调研、深度访谈、分析诊断、提炼归纳,把普通电力员工的感人事迹,上升为整个行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和准则,提炼和归纳出“忠诚企业、严守规章、真诚服务、追求卓越”等32字电力职业精神,撰写《电力职业精神》专著。2009年4月底开始,学院将《电力职业精神》作为员工培训教材。同年7月,学院正式将职业精神教育纳入全院所有专业的课程体系。

团队协作是电力企业职业精神的一个鲜明特色。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学院将全新的体验培训模式——拓展训练列入必修课程。学院先后投入200多万元,精心开发了高空速降、穿越电网等30余个项目,学院全体学生连续7年都完成了这一门必修课。拓展训练改变了学生的心智模式,磨练了意志,激发了潜能,使团队得到了更好的锻炼。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超越自我的品质。

链接二

日本职业教育中的职业精神教育

日本职业人的职业精神在世界范围内被人们所称道,“工作狂”似乎已成为人们对日本人的定位。日本员工的职业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来自职业学校的培育,从目标定向、教育模式、结果考核各环节保证其职业精神的培育。

培养目标中的道德要求

根据日本的《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职业训练法》等法规,日本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目标可概括为: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适应学生身心发展,扩大初中的教育成果,使学生养成自觉肩负社会责任、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掌握将来所从事职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及技能,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及勤劳观,成为国家及社会的有用人才。在实践中,各校尤其注重学生勤劳敬业精神的培养。日本职业学校始终给学生强烈而全面的职业人目标定向:高超的技术能力、敬业尽职的精神、组织和个人生涯发展的理念、职业人的认同和自豪感等。学校对此非常重视,认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未来的生涯发展,因此从各个环节来加强这种职业人定向工作。

课程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

日本的职业道德教育是综合性的,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从教师的聘任上,就要选择职业精神强、专业技术精、工作认真、能够以身作则的人。从1949年起,日本就实行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各种学校及专修学校的教师资格任职,由相应的各种学校设置标准及《专修学校设置标准》规定。其中专修学校的教师资格为:专修学校的专门课程毕业,具有6年以上的教育、研究或技术岗位上的实践经验。根据《平成13年度(2001年)学校教员统计调查中间报告》,专修学校的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2.9%,硕士学位的占4.3%,大学学历的占72.7%(含旧制大学、国外大学和专修大学),短期大学的占9.2%。这就保证了师资的质量和严肃性。从课程设置看,日本更强调依法制定、依法实施。在教材上,日本依法规定由文部科学大臣负责审定。在实际应用中,日本在保持基干课程统一性的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又有相对的灵活性。日本职业学校从招生时就严格要求,有笔试,还有面试。基础太差或品行不良、缺少进取心责任感,都可能成为淘汰的理由。这就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职业教育考试和管理的严肃性。日本学校也非常重视典型和榜样的教育。学生进校以后,处处都可以感受到职业精神。一般学校都有学生作品展览和职业人展示,有往届优秀毕业生事迹与成就的画册,经常举办各种讲座和座谈会,请职业人士和往届毕业生来与学生对话,展示他们的事业成就和有关见解,回答学生的疑问,传授技术秘诀。

在情景中培养职业精神

日本职业学校很注意与企业的联系,注意学生的现场教育。学生通过走访企业,了解企业及其业务,了解企业规则和企业文化,确定将来的就业机构和岗位。学校往往设有专门的企业信息室,配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全日向学生开放。学生从第二个学期就开始企业访问,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从计划到汇报,从搜集企业信息、选择被访企业、联络企业、拟定访问计划(含咨询计划和自我展示计划)、现场访谈、访谈记录直到汇报访问结果的全过程。即使学校每道工序都设有完备的实习车间,也还是常常到职业机构参观,观摩职业劳动现场。学生通过访问、洽谈,如果联系好了就业单位,还要进一步了解企业,必要时还要承担某些企业给定的工作,或者到企业去实习工作。通过企业访问,许多学生不仅增强了职业意识和从业责任感,而且找到了工作(被称之为“内定”),达到了学习与就业的双重结果。

职业精神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医疗卫生行业;医患关系;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6. 193

1 引 言

作为与广大劳动群众联系最紧密、服务窗口最直接的行业之一,医疗卫生行业被社会界与舆论界给予较高的行业标准,严格、严密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随之应运而生。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不仅能够树立医疗卫生行业的高尚形象,而且对于树立医务人员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近期,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备受关注,不仅严重冲击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也逐渐成为社会中不和谐的音符。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很多,如社会因素、医学因素、媒体因素、患方因素、医方因素,但无可厚非,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树立对于缓解医患关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之中与缓解医患关系直接相互作用的因素是哪些?缓解医患关系应重点树立何种职业精神?以上是文章需要重点回答的三个问题。

2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

医疗界乃至社会舆论界对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理解颇多,但是内涵的理解始终围绕两组词“职业”与“精神”。如:三好一满意――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五心――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上进心;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态度、奉献的精神等。综合学者的观点,加上本文的理解,将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可以细化为以下几点:

第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对象,解决人民群众的疾苦是医疗卫生行业的工作重点,只有服务好人民群众,才能开展并顺利实施医疗卫生事业。更为重要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的宗旨,医疗卫生行业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力以赴贯彻这个宗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第二,患者至上的核心理念。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同时,医务人员需谨记患者至上的核心理念。无论何时,医疗卫生人员应将解决患者的疾苦作为首要任务,关注患者,爱护患者,向每一位患者传递良好的医德医风,弘扬关爱生命,善待患者的大爱精神,这也是医疗卫生行业最为基本的职业操守。

第三,不断拓取的职业精神。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医学也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医疗领域的未知因素仍很多,加之新病毒出现,病类的增多,医疗行业积极探索的路仍旧很长远。这就需要医生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更为先进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服务,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服务。

第四,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备受关注的国际JCI认证组织(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在认证标准别推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强调倾听患者和家属的声音,尊重患者的权益,指出应将患者作为合作伙伴参与到医疗过程中来。此外,多年的医疗工作实践也表明,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第五,和谐的医疗工作氛围。优良的医疗卫生行业氛围是医疗卫生行业职业精神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和谐的医疗工作氛围不仅可以促进医疗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能够增强医生职业操守的自律与他律,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的凝聚力,提升医生敢于奉献、敢于进取的积极性,提升职业道德。

3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于缓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近年来,颇为紧张的医患关系在新闻、网站等媒体之中频频上演,而究其根源,不外乎医生与患者、社会、媒体等因素。但缓解医患关系,作为事件首发地的医疗卫生部门应当首先总结工作之中的不足,力求减少事件发生的可能,树立其在人民群众当中白衣天使的形象,营造和谐的氛围。缓解医患关系过程中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重要性也备受医疗管理部门关注。最近,全国多个省市积极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与宣传工作,以期能够缓解现阶段的医患矛盾,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于缓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点在其内涵之中显露无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医患关系的缓解保驾护航;患者至上的核心理念,为医患关系的缓解提供良药;不断拓取的职业精神,为医患关系的缓解提供技术保障;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为医患关系的缓解提供有效手段;和谐的医疗卫生氛围,为医患关系的缓解培育良好的土壤。综上所述,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于缓解医患关系至关重要,是现阶段医患关系缓解的主要方向、重要手段,也是其他行业疑难问题解决的标杆。

4 如何构建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缓解医患关系

通过以上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内涵的系统梳理,以及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于缓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性阐述,构建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4. 1 加大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应着眼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患者至上两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可重点加强对优秀案例学习、对优秀的医疗卫生人物的宣传,以期能够达到示范的作用,宣扬行业中标杆,以此为模范,重点培养,集中学习。对于医患关系处理过程中有卓越成绩的个人予以口头表扬或者奖励,提高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 2 努力提高医生行业的职业技能

缓解医患关系,应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行业标准有充分的认识,如此,才能在处理突发医患事件的过程中,及时掌握问题的核心所在,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的解决医患事件。而提高医生行业的职业技能,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推崇医疗卫生职业技能的传递;其次,重视医疗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养;最后,保持对医疗卫生行业前沿信息的敏感度,时刻走在科技发展的前列,知识经济的前沿。

4. 3 强化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个道理在医患沟通过程之中同样适用。医疗部门在培养医务人员职业技能的基础上,也应重点培养起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如何因人而异,在沟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沟通能力较强的医务人员,可组织人员对其进行现场学习,将优良的沟通能力传承下去;对于沟通能力欠缺的人员,对其进行授课培养之外,还可在工作之余,鼓励其参加研讨会,对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高难度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共同学习。

4. 4 积极构建和谐的医疗工作氛围

沟通积极和谐的医疗工作氛围,首先应力求使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成为医疗卫生人员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精神;其次,弘扬爱岗敬业的工作理念,使之成为职业操守的主旋律,成为医疗卫生工作者安身立业的精神家园;最后,努力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团结合作能力,增强凝聚力,共同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构建和谐医疗卫生氛围,不仅稳定医疗卫生人员在应对医患关系时的情绪,增强其信心,同时,也能够稳定患者对医疗卫生部门的抵触情绪,使之能够客观处理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时玉红.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医患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S1):171-172.

[2]朱耀辉,罗宝华. 医患关系问题探讨与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63-164.

职业精神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 教学 职业精神

一、中职生职业精神面貌现状分析

由于中职生多是处在15至18岁的少年,心智方面尚不成熟,心理情绪波动较大,加之缺乏社会经验,对未来生活和所从事职业充满幻想,对走进企业后的工作和独立生活认识不足并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许多中职生进入企业后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眼高手低,频繁跳槽,人际关系紧张,很难融入企业。这距离中职生职业精神培养的一般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其主要问题可概括为:

(一)轻敬业:责任意识薄弱,纪律涣散

大多数中职生就业时,只关注企业能给予自己什么,能给多少,而很少会考虑企业和社会的需要以及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许多中职生缺乏自律意识,对于一些基本的行业规定和岗位纪律也难做到自觉遵守,比如在工作时打私人电话、玩手机甚至是常常无故旷工。另外还有许多中职生法律观念薄弱,缺乏自觉遵守法律的概念,当问题来临时,也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二)怠勤业:态度不端,缺乏奉献精神

市场经济下,人们在价值观的认识上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这对传统的道德评判标准提出了新的挑战,给中职生心理上带来了较多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多的中职生面临就业时倾向于功利标准,一心只想要“让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而无视自己的客观条件,不愿面对现实。还有些中职生在选择职业时存在贪图享受、安逸的思想,过分看重工资待遇,但又不愿埋头苦干等等。进入企业后,面对工作又常常拈轻怕重,斤斤计较,至于奉献精神更无从谈起。

(三)慵创业:职业理想模糊,缺乏团结开拓作风

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是90后,他们充满对未来的幻想,却对自身职业理想认识模糊,很多人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是得过且过,混混日子,缺乏理想驱动力。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说:“松下不能缺少的精神就是协作,协作使松下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由此可见团结协作,团队精神对现代企业组织的重要性。然而对于这样一群讲求个性张扬的90后中职生来说,他们不大愿意与人合作,在出现人际关系矛盾的时候,他们宁愿负气地选择退出团队,放弃自身在团队的发展机会也不愿通过交流沟通来解决问题。至于通过长期的努力协作来共同攻克难关,共同开拓创新更是不敢想象。

(四)懒立业: 缺乏诚信观念,暴富心理突出

许多中职生缺乏艰苦奋斗的决心,不愿意相信事业的成功,财富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他们更渴望一夜暴富,一步登天,而不是脚踏实地,日积月累。在此心理驱动下,中职生伪造文凭,伪造合同的现象屡见不鲜。新闻媒体就曾经有过某中职生依靠虚假大学文凭混入某企业,然后利用虚假发票、假财务章,伪造购销合同,侵占企业资金,最终被依法逮捕的报道。

二、中职德育课教学是中职生职业精神重塑的重要途径

中职德育课教学担负着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技术人才的重任,可见中职德育课教学对中职生职业精神的重塑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其表现在:

(一)德育课教学是职业精神重塑的坚实阵地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务必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此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讲,德育教学就是通过完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提高人的认识和修养,以达到健全人格的目的。因此在中职德育课教学活动中,来推行中职生职业精神的重塑,具有较广泛的可行性。各级各地中职学校和广大教师们都应重视这一坚实的前沿阵地。

(二)德育课教学是职业精神重塑的重要环节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笔者认为可根据这四门课程的特点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精神重塑。例如: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中职生建立起对本行专业的认识与热爱,树立起成为一名社会主义劳动者与建设者的自豪感。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对中职生进行信念和意志方面的培养,建立起合法经营诚实致富的意识。通过“经济、政治与社会”,使中职生了解政治、经济、社会的运行规律,学会把握时代特征,提高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通过“哲学与人生”开启哲理性智慧之门,启发中职生对人生价值意义的探索,学会在职业生涯的奋斗过程中,去实现人生价值与理想,激励中职生对崇高职业精神的追求。

(三)德育课教W是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德育课教学是对中职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非常综合全面的,是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的,对中职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它有利于中职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行为并进一步上升为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有利于中职生形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自我发展,从而有助于提升中职生的专业素养和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结语

中职德育课教学就是要使中职生具备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需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因此它要求广大中职生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爱祖国和人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除此之外还提出了职业生活方面的道德要求,要求每个中职生都具有良好职业精神面貌,而这种职业精神的重塑,说到底离不开在校期间的德育课教育。广大中职德育课教师应该积极发挥积极发挥作用,令中职生能够“恒敬业”“虔勤业”“重创业”“诚立业”。

职业精神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职业精神;培育

【中图分类号】R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99-02

医学人文是以医学价值为核心,以哲学思维的探究、追寻为方法,以人和人的世界(医学人和医学人的世界)目的为归宿,以“我思”医学思想、医学精神)寻找医学灵魂.从而获得医学世界和医学人的“我在”的综合性学科。

医师职业精神是指业医者表现在医学行为中的主导思想.是在医学实践中建立和凝炼为整个医学界乃至全社会所肯定并倡导的基本从业理念、价值取向、职业人格及其职业准则、职业风尚的总和。

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最早由美国医生联盟、欧洲内科医学联合会等于年的2000年《医师宣言》中提出,至今已有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个国际医学组织认可并签署该宣言。中国医师协会于2005年正式宣布加入推行此宣言的活动,此举得到卫生部的大力支持。

1 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

所谓医学职业精神是指在医学领域医务人员应确立的理想和信仰, 即在医疗实践整个过程中, 在任何情况下, 医务人员要始终坚持医学职业精神和专业精神的统一。其中, 职业精神指的是理想信念, 敬业与责任, 是一种在职业认知、情感意志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对职业理想与信仰的追求, 它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养成的, 表现在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关爱病人的健康, 重视病人的权利、人格, 维护病人的利益与幸福; 专业精神是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在医疗临床实践中尊重客观事实与医学规律, 依据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科学试验的开拓创新, 在操作规范指导下进行医学临床防治疾病实践, 防止差错事故, 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为人类健康服务。由美国内科学会等单位倡议的并获得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等3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个国际医学组织认可的《新世纪医师专业精神―医师宣言》[1],充分体现了当代医学的职业精神。对此,我们试概括为:患者利益至上,医学诚信第一,提高业务能力,促进社会公平。《医师宣言》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的原则列为其基本原则的第一条,这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认同,医学虽然是在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中发展起来的,却都是把治病救人放在首位的,这是由医学职业本质所决定的。要做到这点必须坚持利他主义,也就是我国长期提倡的“专门利人、毫不利己”的精神。医师职业精神是医师临床能力中最重要的要素。其核心是指医师富于谦逊、正直、责任心和诚实等品质。

医生要有爱心、良心和责任心, 要想方设法为病人看好病, 想方设法是指对病人负责的态度, 看好病是指医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这正是新时代医学职业精神的体现与要求。

2 医学人文在当代医疗过程中的日渐缺失

随着西医的逐步扩张乃至成为主流,以及中医越来越西医化,中国的医师职业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出现了断裂。在协和医学院开办之初,国际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就提出:协和未来的医生需要的是一个科学家的头脑和一颗传教士的心灵。毫无疑问.晏阳初凭借他的一双慧眼,透彻地看到了“传教士心灵”--医学职业精神的极端重要性。在全面发展时期,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德建设为主题、以中国特色的医学伦理学建设为主要载体的医学职业精神再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大众及政府对医疗行业的期望值与日俱增。医疗工作逐渐成为一种高技术、高付出、高负荷、高风险、高压力、高要求、高期望的职业。在现代医疗体制和管理机制尚未完全成熟,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医疗费用增加.政府财政支持有限和医生付出与收入不相对应的情况下,医生们既要尽可能地用最少的医疗资源、费用和时间满足患者诊治和康复的要求,又要处理好与患者甚至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有时不得不忍受人身侮辱和攻击,且得不到及时、适当、合理的保护与支持。职业压力导致职业倦怠,表现为工作进取心下降,职业精神退化,自身保护意识增强,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降低,直接影响为患者提供持续、良好的医疗服务。降低了患者满意度。有些人简单地把“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归咎于医院及其医生,媒体对医院、医生的过多负面宣传,更加深了社会及患者的不理解、不支持。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利益驱动。确有极少数医务人员忽视自身道德修养。开大处方,诱导医疗消费,收受“红包”、“回扣”;有的业务上不求上进,工作上缺乏责任心.渐失职业职责,出现一些有悖职业精神的表现。

3 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的培育

医学已发展成为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四位一体的格局。医生的任务从传统的单纯治疗转变为促进健康,防止疾病,提供初级卫生保健.遵守职业道德,热心为患者治病和减轻患者痛苦。时代要求医生成为优秀的健康管理人才、医学专家、患者和社区的代言人、有判断力的思想家、信息专家、掌握先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并能终身学习的学者。l995年.WHO提出五星级医生作为未来全球性策略,所谓五星级医生是指保健的提供者、决策者、健康教育者或交际家、社会领导者、服务管理者。显然。新世纪的医生.除了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在语言文字修养、美学艺术修养、文明礼仪修养、伦理道德修养等方面达到与专业技术素质相应的水准。

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一《医师宣言》是一份适用于世界各国、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执业医师行为准则。其中涉及的职业精神和管理理念可以有效地引导医师承担救死扶伤的艰巨任务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诸多压力。在新时期,如何正确面临执业环境和肩负的职业使命,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医师职业精神建设,是摆在医学界和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弘扬医学人文,促进医师职业精神重构,积极推进医学人文信仰的建立。医学人文信仰是人们基于人的生存发展价值的认知而产生的对医学人文的笃信与崇敬,并以此设定人生目标并付诸医学实践的特殊情感,其实质是对人生目的终极性的确认与追求。在当今时代各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医学人文信仰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极具重要价值,它是平衡医学技术主义的重要砝码,是抵制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因此,在医学人文信仰长期不被学界和医务界所重视的状况下,在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中出现的“医德失范、医德迷茫、人文衰微”以及诸多医患冲突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瞩目的情形下,从医学伦理视域考辨医学人文信仰问题,无疑是对上述问题的积极应对。因之,在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医学人文信仰的构建,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全面提升医务人员人文素质。医生从事的是治病救人的神圣职业,医生的人文素质如何,决定医学事业的发展,决定医院的繁荣和医生个人全面素质的提高。全面提升医生的人文素质首先要培养医生的职业道德。技术不等于文化,掌握高技术的人不一定人文修养就高。只有把思想教育的训导和文化情感的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提高医生的人文修养.这是塑造优秀医生的有效途径。其次,医生要不断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医生除掌握本学科技术的最新进展外.还必须涉猎诸如文学、艺术、伦理、法律、心理、社会、哲学、历史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文学可以弥补医生人生经历之不足,增加对人与社会的体察。此外,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还要自觉养关怀的习惯。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尊重患者人格。使用敬语称谓。注重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关心患者疾苦,并适当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帮助患者克服自卑、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及医生在医疗过程中始终遵循知情同意原则等.这些都体现了医生高尚的人文素质和修养。

着力营造医院人文环境。人文的就医环境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第一是以患者为中心,如公共环境宽敞明亮、方便快捷、导向标识清晰、流程顺畅;第二是以医护人员为主体,只有为高强度工作的医护人员提供完善便捷的工作、学习、研究、休息环境,才能提高整体的工作品质和效率:第三是为管理者节省人力和建筑空间、便于管理等。总之,营造医院的人文环境要坚持从人的需求,从艺术的本体以及医院文化建设出发,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以先进的医院文化引导为基本手段.以激发职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为目的,将医学人文理念融于医院管理中,形成现代管理型医院。当前.医疗环境已被纳入直接影响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公众进入医院后的印象可以决定日后对该医院的信任程度,而信任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建设现代化管理型医院,必须把医学人文理念用于指导、实践医院的各项工作,以深层次的文化建设促进业务建设,以文化力促进战斗力、竞争力,提高医院的内涵质量.进而推动现代化医院的健康发展。

完善自我规范和激励约束机制.医生的自我规范在美国已有很长的历史.这些规范是被广泛认可的有价值的认证。近年来,这些认证变得更为严格,需要定期再认证,包括最新技术知识的考察和行医表现的评估。作为《医师宣言》的支持者和签署者之一.中国广大的医务人员更应积极的将这一职业理念和自我规范体现到每天的日常工作中。此外,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动力机制、学习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将医生的人文素质作为医生评聘、职称晋升、执业注册考试和考核、医院评估等的重要内容.将提高医生人文素质和医院的人文环境作为行业自律的主要内容.作为表彰优秀医师和模范医院的重要条件。

职业精神建设重在人文实践.医师职业精神建设重在从医过程中实践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实践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体现人文关怀的服务态度;②良好的医院、病房的人文环境;③疗效好、损伤小、价格合理的医疗服务;④正确地处理医疗中的各种伦理社会法律问题:⑤在医院管理各环节上维护病人的权益;⑥在保健政策上体现对病人和人的健康的人文关爱。根据以上内容。可将医学人文实践划分为三个层次:服务态度与环境、医院管理与政策及医疗实践全过程引。目前引起医院重视并着力推行的大多是服务态度的改善与环境的改造,这虽然也很重要,但对患者来说并非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

医师职业精神教育中首先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以人文课程为基础, 加强职业精神教育; 加强医学实践锻炼; 加强临床实习生的职业精神教育; 营造浓厚的职业精神教育环境氛围。通过专题讲座、分组讨论、角色模拟、具体实践、典型事例分析、个人观点表述和对“隐匿”事件的处理等手段培养医师职业精神。医师职业精神同样也可以进行评估,目前采用的评估重点已从传统判定型的总结性评估转化为重视品质提升的形成性评估,即更加看重医师的进步。有效的医师职业精神评估需要设定多个考评者、不同的考评地点、真实的环境、可能涉及医患冲突的场景,考评过程需要在严肃又不失宽松的氛围中进行。

总之,新形势下对医师职业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具有良好的医师职业精神已不仅仅是好医生的标准,它已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基本条件。特别要注意加强医师职业精神培育,注重提高医师职业精神培育的方法、途径和效果,成为精于专业,诚于品德,名副其实的德医双馨的医生。

参考文献

[1] 黄国琼.美国医学院校开展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状况.医学与哲学,2001;22(2):52-53

[2] 李本富. 试论医生的职业精神[ 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 19( 6): 3- 4

[3] 程子军. 完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教育途径[J]. 医学与哲学. 2005, 26(10): 74- 75

[4] 胡俊秋, 仲其军。医学伦理学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22,27

[5] 殷大奎。人文医学精神与医师职业责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3-6

[6] 师小葶,田润录,李恩昌.医疗职业人格与医师专业精神的含义、内容、存在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07,20(10):21

上一篇:服务制度范文 下一篇:财政政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