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核心能力范文

时间:2023-03-10 08:35:07

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职业院校学生

信息社会的到来,使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职业生存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当今社会,社会产业结构不断变化,职业岗位变动日益增加,知识技术周期逐渐减短,终身学习要求明显增强,过去只学一个专业、拿到一张文凭,一张技能等级证书就可吃老本一辈子的生存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学会学习”成为人的第一能力,成为一个人竞争致胜的法宝,终身学习将成为人们自由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职业人才的规格内涵、职业教育的目标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一、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分为职业方法能力(如“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和职业社会能力(“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等)类型。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特别注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英国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特别注重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能力培训认证体系的开发,逐渐形成完善的培训认证体系。

二、如何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学校示范校建设阶段,我与我的同事做了大量的社会需求调查,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需加强的是: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或理论系统的教学,其教学目标不在于掌握核心能力的知识和理论系统,而在于培养具备核心能力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学生要学会认知,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沟通、合作、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日臻完善,掌握自身的命运,人格健全,生活多彩,思想活跃,表达方式丰富。我认为,要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当力求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教师而言,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内容,开发新的教学案例,有针对性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停留在“教书匠”的位置上进行照本宣科。对学生而言,要通过现代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积极主动的投身教学过程,摆脱“排排座,听听课”的被动局面,通过小组学习法、项目工作法等来体验学习,进入积极思考和大胆实践的状态。

(二)课程开发的内容和形式、教学方式方面下功夫

(1)重视课程开发环节,提高广大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2)实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可以采取渗透性的教学方式,即在各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在专业的教学过程之中;同时,在第二课堂、在学生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把它作为隐性的课程,以实现其养成的教育。例如,我校近年来加大了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开设第二课堂,开设了言语表达、音乐欣赏、书法、z影、健美操、形体训练等课程,还有团委开展的各项文体及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效果很好,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3)实施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也可以采取专题性的培训,即开设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通过必修或选修,集中培训,系统点拨和启发;还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或者在就业前集中一段时间专题强化培训,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增强就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三)要将重视专门技能转变为重视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敬业精神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等。近年来,国际上对劳动者的各种能力在职业生活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劳动者的核心能力或关键能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里,让青年人学习专门技能、为某一特定行业做准备是不够的;他们现在必须掌握核心能力,准备好在一生中进行多次工作变换。

(四)要重视传递知识、技能转变为重视发展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职业学校必须大力推行产教结合,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开发联系生产实际的教学项目,把教学活动与生产活动,与开展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的环境和条件。

(五)要将传统教学媒体的运用转变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信息和通信新技术正在推动着教育教学的革命,基于技术的学习方式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和采用,职业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职业学校就是要不适时机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创造性。我认为,一个优秀的职校毕业生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有团队合作精神和亲和力,性格开朗、谦和、乐意与人交往;②有责任心和事业心,敬业爱岗、积极肯干;③适应能力强、能承受一定工作压力、能吃苦耐劳,不怕受挫折;④正直、诚信、为人踏实、忠诚;⑤勇于挑战,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乐观向上;⑥组织纪律性强等。

三、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将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大大提高我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生产、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因此,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是为就业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为劳动者终身教育、全面发展服务。在这个新型终身教育学习体系中,每个学生都可以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职业核心能力范文第2篇

1加强认识、引起重视

由于受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及“就业导向”职业教育指导思想等影响,目前高职院校普遍认为职业核心能力就是岗位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这显然是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认识误区,“其实职业核心能力是构成职业能力中最基础的能力,是对应岗位的迁移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与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更多的是强调一个人的综合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即使是劳动者的职业或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化,他也能依靠这种能力胜任新的岗位,并且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新的技能”。对此,“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革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由此可见,专业技能培养只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对于当前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教育中存在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问题,必须要有以下清晰的认识,引起高度重视,才能充分应对行业新形势的发展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1.1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广告设计专业教育的成败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高职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不仅是决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好与坏的关键因素,而且事关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和发展及整个高职教育的成败。由于受教育理念落后和认识不够等原因的影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教育就如何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方面仍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是没有确立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二是甚至对职业核心能力与专业能力的概念认识模糊不清,混为一谈。普遍以为广告设计专业教育最终目的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技能。因而,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始终以提高学生在广告设计与制作岗位上实际操作能力为终极目标,基本忽视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这明显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宗旨相违背的。现代广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已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不仅仅要熟练掌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操作技能,且更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洞察能力、创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等。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能否胜任岗位工作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准关键是于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所以高职院校要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在正确定位自身的办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设计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培训,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这无疑是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事关自身生存发展和高职教育的成败。

1.2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教育是属于专科层次艺术教育,直接为广告行业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是广告行专业人才培养主力军。当今广告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根据市场对广告设计人才需求进行准确的培养定位,切实加强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广告设计专业人才。鉴于中国广告行业呈现出“多元化、细分化、专业化、品牌化、数字化等发展趋势,迫切需要“沟通能力+洞察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合作+专业技能”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沟通能力、洞察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正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一个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考察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看重毕业生否是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岗位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角色转换能力等等。因此,从事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育者只有清楚地认识这一点,转变教育观念,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强的广告设计专业人才。

1.3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完善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及科技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走向细分化、专业化。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是社会生产正常运转的有力保证。而合理的社会人才结构的构建则需要通过社会教育体系的层次化来实现,也就是说,教育体系应当是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梯度性,并且是应当根据社会、行业的需求情况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这必然要求普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应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并且教育规模需按照社会人才需求情况保持合理的比例。一般来说,普通高等教育应当是致力于高层次理论研究的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事理论研究、高新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工作;而高职教育则主要是承担着行业一线专业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事行业一线生产、服务等工作。由此可见,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是针对社会对人才的不同层次需求而设的,二者应有各自明确的培养目标定位,决不能错位或相互取代,这样才能保证高等教育体系的完整性。然而,“从中国当前高等教育的办学思路来看,却存在着两个误区:一个误区突出地表现为高等教育规模的盲目扩大,片面追求大而全,忽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另一个误区则体现为高等职业教育兴起的一股盲目“转型升格”之风”。各方面向普通高等院校看齐,这样无疑会打破了高等教育体系的合理性。一方面会导致理论研究型人才的过剩;另一方面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才严重匮乏;从近几年一些行业出现的“用工荒”可以明显看出问题所在。对此高职院校认应该识到自身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功能诉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本位、市场需求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教育结构体系的要求。

1.4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今社会高职学生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将自我专业技能的提升放在十分重要位置,而恰恰将沟通、学习、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基本忽视了。从而导致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职业核心能力欠缺的问题,这样首先是不利于学生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其次是不利于学生应对因职业和岗位快速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再次是更不利于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交流沟通能力欠佳、有较强的提升需求;信息处理和判断能力欠佳;自我学习和适应能力较弱;独立解决问题和应变能力不强;有创新热情,但缺乏创新信心和勇气,创新能力不强等情况”。这些是导致高职学生就业困难、岗位信任和应变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不仅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岗位适应能力的需要,而且是实现人的全面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可见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业人员适应工作岗位必备的重要素质、是立足之本,是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求。尤其是我们正处在一个人类社会处处面临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设计肩负重大的历史使命,甚至可以说,设计的胜负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经济的发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高职广告设计教育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未来广告专业人才,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动力。

2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模块式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广告计与制作专业不仅与市场需求联系比较密切,发展变化快,而且实践性相当强,学生要想实现顺利就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既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需具备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

2.1科学定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当前广告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应确立广告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进取精神、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具备广告创意、组织策划、文案书写、设计制作以及广告管理、市场营销、信息传播能力,并能在实际岗位上发挥所学知识、技能,胜任工作岗位需求,具有较强职业岗位应变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

2.2立足市场、构建模块式的专业课程培养体系

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市场需求,关键是要具备合理的能力结构,而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将高职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构建、整合为4个模块:

(1)政治思想理论课程模块,重点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精神品格,树立服务意识,增强事业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

(2)人文素质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东西方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以及东西方艺术与科学、演讲与口才、大学英语等,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和艺术审美素养及英语应用能力等。

(3)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设计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原理、构成艺术、符号学、字体设计、设计概论、设计与技术思想理论、设计史、相关设计软件等课程,以及与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其它学科课程。如广告设计要求掌握传播学、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网络学等。

(4)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模块,主要是指与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密切相关的学科课程,如广告策划、CI策划、平面广告设计、版式设计、图形创意等,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干课程,旨在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及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能力等。

3革新教学模式,采用“工作室制”等教学模式

3.1革新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六个“转化”

传统的广告设计教育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相当注重知识的传授,并通过反复训练方式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属于“技能型”教育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课程教学对所有学习者基本上是采用统一模式、同一思路来进行,基本忽略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层次,及因具有不同潜能所构成的艺术个体差异性。这显然跟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很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必须革新传统教学模式。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必须构建以人为本的“专业技能+职业核心能力”教育培养模式。要实现六个转化:从以“教师为中心型”向以“学生为主体型”转化;从“灌输传授型”向“对话讨论型”转化;从“统一型”向“个性型”的转化;从“单干型”向“合作型”的转化;从“被动接受型”向“主动体验型”转化;从“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化。

3.2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从当前情形来看,“工作室制”是实现上述“六个转化”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也非常符合广告设计专业教育特点。“工作室制”跟传统的教学模式比有着明显的优势。由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通过“工作场景模拟”,“项目驱动”,“分工合作”等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增强职场体验;有利于打造创新型的“双师”教师团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实现校企对接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在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它的教学优势,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首先要加强校企合作,让工作室有广泛的项目来源,保证工作室的正常运转;其次是“针对广告设计专业就业岗位能力构成要求为切入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专业课程内容重构为“策略——创意——设计——执行”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和职业核心能力的项目课程体系,并有效地运行“理论—实训—设计”的教学方式”;再次是聘请广告行业一线专家、设计师担任工作室的兼职教师,分析广告创意、策划等与市场需求衔接关系,让工作室师生能够真正了解掌握行业需求动态信息;通过选取典型设计项目,以职业体验活动为中心,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工作过程中,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4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方法,是保证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搭建教学平台,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确保教育质量。

4.1整合优质资源,构建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平台

广告设计专业是一门交叉性强的综合类专业,它不仅与传播、营销、媒体、心理、艺术等专业领域关系密切;而且还跨越了市场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在教学实施工程中需要整合行业与其他学科的优质资源,搭建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视录像、数字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设施,以实践环节教学为重点,致力于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通过综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既能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好广告设计专业基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充分了解广告行业市场动态与信息、国内外行业与专业前沿资讯;二方面是要不断地补充、拓展与更新教学资源,以便更准确地掌握行业市场的信息与需求变化。“广告设计专业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优秀的设计案例、成功的教学案例、精品课程、微课、专业竞赛资讯等,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与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将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

“好的教学方法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能够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能促进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因此,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教学方法要根据自身课程内容特点、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改革与完善。实践表明,只有通过采用切入学生心灵、唤起学生探究欲、激发学生创造灵感的教学方法,诸如“精讲善练法”、“示范演示法”、“模拟操作法”、“讨论探究法”、“情境体验法”、“启发互动法”、“观察分析法”、“尝试总结法”、“项目驱动法”、“专题讲座法”等等,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5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广告行业必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高职广告设计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此,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育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坚持“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进行专业培养目标准确定位;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模块式专业课程体系;采用以“工作室制”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断地改革完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广告设计专业人才,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职业核心能力范文第3篇

近几年中国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国内旅游市场已然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旅游市场之一。但是与发展相携而来的是,中国旅游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竞争也将更愈演愈烈。而竞争的核心是人的竞争,“旅游业的灵魂”——导游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大学中培养具有国际职业能力的导游,组成优秀导游队伍服务社会,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我国导游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1.旅游行业的新兴与发展,导致导游需求量直线上升,成为社会热门职业之一

2006年9月实际从业人员32万人,2008年全国导游员数量47.4万,2014年实际从业并按照规定年审的人数约在90万左右。8年增加了近60万人,即扩大了近3倍之多,自主职业导游或景点景区导游、景区讲解导游增长的数量更多,导游已然成为社会最热门的职业之一。

2.导游人员的学历阅历偏低,整体素质不高

导游欺客、购物回扣、辱骂游客的现象频有发生,暴露了我国导游队伍导游素质不高、导游行业混乱的现状。导游也呈现出年轻化、平均学历偏低、职业素质不高、职业核心能力不强的状况。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初级水平导游市场占有率高达97%,严重缺乏高级与专家型导游。我国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匹配旅游业快速发展,不适应与建设旅游强国的发展目标,需继续提升导游员的服务能力。

3.外语导游严重不足,语种结构需完善

虽然导游需求量急剧扩张,但我国外语导游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一是蒙古语、泰语、日语等周边旅游国家语种导游少,二是韩语、意大利语、德语等潜力股国家市场导游少。外语导游市场占有率低,语种结构不合理,制约了我国新兴境外客源市场发展,降低了我国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力。

4.导游管理体制滞后,阻碍了导游市场发展

旅游法的颁布,促进了导游行业正规化发展,但现阶段我国导游管理体制和机制明显还存在明显缺陷。一方面,兼职导游比例越来越高,杂牌军太多,致使导游服务水准严重下降。另一方面,现今导游劳动保障机制存在缺陷,导游队伍职业稳定性下降,并导致个别导游通过降低服务水平、强制顾客购物等“特别”手段,获取收入。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我国导游队伍的正规化与整体化发展。

三、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

随着导游行业的蓬勃发展,游客个性化服务的出现,行业对导游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要迅速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导游方法和社会条件,适应现代导游岗位各项技能。包括热情的服务态度、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应急能力、才艺水平等。并且职业能力教育应根据学生现状和导游行业需求,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大力提高导游职业核心能力。

四、当代导游应该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

1.职业核心能力的概念目前职业核心能力的概念很多,最终归结起来其实质内涵为:它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也即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并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导游具体工作来看,既包括在导游服务中直接体现出来的职业能力,例如语言表达,服务水平、认真负责等显性能力。也包括诚信、敬业、创新、合作等隐形能力。

2.新时代导游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

(1)作为一名旅游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下所有导游员应该具备最正确的价值观。平心而论导游职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理解。假如我们的游客在选择出行线路时候更加自主成熟,假如旅游企业对导游员的待遇福利水平更加重视,我相信所有导游员会是最真诚的人、最可爱的人。价值观其实很简单,认认真真做好每一次的导游服务,尽职尽责、诚心诚意地干好每一件导游任务。那么,无数个平凡就铸成了伟大,无数个普通就铸成了非常。我们的导游员整体素质就会得到很大提升,人人都是优秀导游员。

(2)作为一名新旅游人,我觉得旅游行业需要树立创智文明

中国是礼仪之邦,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刻体现国家形象,因此创建文明旅游环境与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要改善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需要较长时间。但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不乱写乱画,不大声喧哗,不计较个人利益,做一个文明守法的旅游者。因此,导游是游客文明出行的领路人,首先出团前,要制定游客文明出游手册和行前教育规范,并履行告知制度,其次旅游过程中对游客文明行为进行提示,并把文明旅游纳入旅游合同,制定奖惩条例。

(3)作为一个旅游人,我觉得旅游行业需要“我为人人,人文为我”的理念

一个优秀的导游,往往会给旅途增色不少。希望每一名导游员,掌握好导游技能,并树立真诚服务的理念,为推广行业企业文化,树立旅游企业品牌做贡献。导游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旅游团队客人的服务方面,而更重要的在于对游客的教育,你真心付出,也会有相应的收获,因此“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还是从游客、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4)作为一个旅游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

怎样才能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最重要的就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旅游的需求。只有全行业都把质量作为旅游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才会更加满意。此外,紧抓服务质量也是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产业素质,才能保证旅游发展的质量。每个人都应该正确看待自己所投身的旅游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工作业绩,用无数个平凡成就伟大,这就是工作的意义。

(5)作为一个旅游人,要做一个智慧的行业者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要适应时代潮流,就要成为一名智慧行业者。在网络+的时代,智慧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从而让游客及时了解,并根据工作情况安排相应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微博,到微信的快速应用,微生活成为如今的生活方式,因此相对应的微旅游也成为最新的旅游模式,时间短,随性,随心,因此随着旅游者不断变化和细化的需求,在旅游发展的各个方面,运用智慧的头脑,凝聚智慧的团队,采用智慧的手段,达到低成本,高效率,个性化服务的结果。

五、如何培养导游员的职业核心能力

1.在职业活动导向教学中培养核心能力

活动学习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原理——智慧生成活动学习培养职业能力——智慧生成原理活动学习的教学环节与核心能力培养

2.加强和改善导游培养和在岗培训

我们的导游人才培养应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一张讲台,一个电脑板,一张嘴”的授课方式,在行业发展迅猛的前提下,要做到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实践教学、校企联合模式,开启学生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反馈学习的循环模式。把在岗培训贯穿于在校教育与具体实践中;并抓好对各语种导游、景区点导游、文博科教场馆讲解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导游技能和专业知识,努力形成导游队伍开放型的发展结构。

职业核心能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英语职业能力 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应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称之为“关键能力(key ability)”;在我国大陆及台湾地区,也有部分人称它为“关键能力”;在美国称为“基本能力(basic ability)”;在我国香港称之为“基础能力、共同能力(common ability)”。

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包括外语应用能力、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等。

既然“外语应用能力”是职业核心能力之一,那么我们在技工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就要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加强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变单一的基础英语课程模式为基础英语加专业英语课程模式。

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履行岗位职责,承担本职工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能力,由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组成。技工院校英语教学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一方面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以培养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专业课程,开设专业英语课,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一、英语职业能力的构成

关于职业能力及其构成,西方职教界主要有两种看法:德国企业家与职教界认为职业能力由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组成;英国职教界大多把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作为职业资格标准。受西方教育界的影响,我国对职业能力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差异,姜大源先生率先提出职业能力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组成。无论何种职业观,职业能力都可分为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非专业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交活动能力、社会责任能力等。由此可见,与技工院校学生英语相关的职业能力主要有英语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英语能

力等。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英语交际能力就是指人们之间运用这一工具进行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交流的能力。而技工院校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运用它来进行国际间科学文化技术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吸收其他各民族的文化和科技精华。因此,技工院校的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同时它也是对技工院校学生非专业能力的最基本要求。

但是,技工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对于文化基础课的英语所能安排的教学时间、教学内容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爱学、会学、主动学、创造性地学,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是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适应岗位、终身学习、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提供保证。

专业英语,即专门用途的英语,它强调以专业需求出发,探求一种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有学者提出了专门用途英语的四个特征:首先是在需求上能满足特定的学习者;其次是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再次是词汇、句法和语篇放在特定专业、职业相关活动的语言运用上;最后是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技工院校常见的专业英语如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旅游英语、计算机英语、汽车英语、物流英语、机械类英语等。学生学习这些英语的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在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及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为发展、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服务,它是技工院校学生基本的专业

能力。

二、培养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技工院校英语的培养方式和内容要让学生和企业用人单位满意,就得从学生就业需求出发,以就业为导向,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职业能力。笔者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就培养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尝试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采取分级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

技工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因此英语口语教学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笔者在教学中运用此原则就是在口语的具体教学实践中采用分级教学。

第一级为初级阶段。在此阶段,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习语言的环境,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来接触英语环境与运用英语。教学内容要具体,不要太抽象,最好采用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相关的小故事与对话的内容,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又能熟悉外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及应答方式。这些内容可包括天气、饮食起居、节假日、交友、做客、信件、电影、购物、旅游等。除此之外,在初级阶段的学习中,教师重点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英语最基本的句型和习语、惯用语,通过反复练习,使大部分学生熟练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第二级为中级阶段。此阶段的训练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连贯表达的能力。教学内容可包括校园生活、兴趣爱好、友谊、体育运动、学习方法等。教学方式则采取复述短文、概述大意、描述图片、回答问题、观点讨论、角色扮演,或把故事编成对话,把对话编成故事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培养他们连续表达的能力,养成用外语连惯表达的思维习惯。

第三级为高级阶段,亦可称为创造性阶段。通过初级、中级阶段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强烈欲望,掌握了基本的英语口头交际的技巧,又具备了连贯说话的能力,这就为学生自由运用语言以及创造性使用语言打下了基础。高级阶段的教学内容可扩展到对各种问题及现象的讨论与辩论,比如学生的理想、青年人的就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对老板的态度、工作的意义、对钱的态度、对时间的看法等等,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辩论、演讲、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等。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就能逐渐地做到运用英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见观点了,也就具备了比较强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适应工作岗位具备了良好的英语交际的职业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语言的学习相对来说比较枯燥,而专业英语词汇量又大,对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学生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用在记忆和理解上,这就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数控、模具专业班的英语教学中,笔者采用结合他们专业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欲望。那么如何结合呢?教师可以根据学院的现有资源来实现,如在课前带领学生参观学校从奥地利引进的数控车床、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等,要求学生给老师做现场介绍和讲解这些机床的名称,各个部件的叫法,及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由于设备从国外进口,全部是英文标识,学生就会碰到不认识、不会读的实际情况。这样,学生会产生迫于了解,急于认识这些国外机器的心态,然后积极地请教老师,学习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另外,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利用数控机床的说明书及其他材料,与学生一起探讨数控专业的学习内容,或播放与课题有关的口语视频来导入所学英语课程。课后教师也可通过开展一系列适合广大学生参与的校园英语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如:开展英语歌曲大赛、英语广播站、校园英语角,及近期将进行的英语演讲比赛等等,这些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有效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实施基础英语加专业英语的课程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技工院校英语教学应使职业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使课程体系形成职业特色,使课程设置围绕职业教育进行。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使自己所学的专业锦上添花,要达到这一效果,就必须让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换句话说,学生学习的英语更加实用,与他们的专业知识相配套。学科之间的整合是双方面的。笔者在让学生学习基础英语的同时,也有意识地把专业英语逐步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只有这样,双方紧密结合就能达到最佳效果,从而达到与专业衔接的目的。例如,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第20单元Job Interview and Work一节,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掌握本课题的词汇、句型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模拟职场的面试现场,进行面试求职的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中面试官会根据其数控或模具专业问一些专业的问题,这时学生就得用英文来回答有关专业的问题,这时教师就把数控专业的知识展示出来,在不知不觉中把专业知识渗透到本课题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乐在其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亦出色完成。把基础英语教学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融入专业学习中,学生就有了学习英语的持久动力,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就可在日后不断提高。

技工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创新,都要突出职业核心能力,要高度重视实用性,突出应用性的原则,加强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比较自然流畅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专业英语的说译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技工院校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并使技工院校的英语教学独具特色。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能力的内涵[J].职业技术教育,2008(4).

[2]Stevens P.ESP after twenty years: are-appraisal [C]//in M.Tickoo(ed) ESP:State of the Art.Singapore:Seameo Reqional Language Center,1998:1~13.

[3]刘黛林.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 [J].中国外语,2009(6).

职业核心能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职业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根据《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调研报告》显示,到2009年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15所,招生数达313.4万人,与本科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在校生964.8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工作模式的不断变革,人们的职业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已成为顺应时展的现实要求及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称为“关键能力”,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也有人称它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为“基本能力”,在全美测评协会的技能测评体系中称为“软技能”;香港称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等。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从其内涵和特点分,职业核心能力可分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大类。

方法能力是指主要基于个人的,一般有具体和明确的方式、手段的能力。它主要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方法能力是劳动者的基本发展能力,是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知识、信息和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职业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

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社会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能力。

三、旅游职业院校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职业教育正不断从传统的“工具性”的谋生型教育,向着“发展性”的适应性教育转变。现代的职业教育既要培养就业者岗位的胜任能力,也要培养就业者的职业适应能力;既要培养就业者上岗的基本专业技能,也要培养就业者具备适应科技迅速进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的精神力量。

职业核心能力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其影响辐射到整个活动领域,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极其深远。立足职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现实要求。

(二)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消费水平逐年提高,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中国加市场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中国旅游业也将从产业化向国际化发展。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国际旅游客源地和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那时,中国的旅游产业规模将是现在的六倍,如此富足的旅游客源,无疑给中国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机遇。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已逐步走向成熟。旅行社业由于外资与合资旅行社的跨进,客源结构由单一入境游变为入境、出境、国内游三大业务板块;饭店业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和与世界接轨的管理模式;旅游的主题也从单纯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转变为涵盖各个行业、各个年龄层次和各种文化背景人群的旅游主题。这些发展变化决定了在人才需求层次方面需要大批掌握一技之长、有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较高的职业核心能力、从事旅游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旅游业的大量人才缺口也正在于此,人才需求的变化给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三)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重申了一个原则:教育应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感受能力、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竞争能力、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让每一个职业人能够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单纯培养岗位的动手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科学院和美国耶鲁大学合作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体能、技能、智能的获得,社会需要支付的成本分别为1:3:9,而人的体能、技能和智能对社会财富的贡献则分别是1:10:100。相对于技能而言,这里的“智能”更多表现为“智慧”、表现为“核心能力”的范畴。智能(职业核心能力)的获取正是人们获得自由和发展的基础,是获得成功的钥匙,是人们在经济生活中获取财富的关键。没有职业核心能力,不可能在急速发展变化的经济生活中获取应有的财富,就不可能有人的全面发展;因而不可能获取“满意”的职业和拥有“幸福”的感觉来源。同时,个人职业核心能力的发展也是实现社会发展的根本手段。

四、旅游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策略

(一)由重视专门技能向重视职业核心能力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重视专门技能向重视职业核心能力转变。由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承担的山东省人文社科项目“旅游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组以100家涉外旅游企业(国际品牌酒店60家,国外酒店20家,国际旅行社20家)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旅游企业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能力需求的重视程度。通过调查发现,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关注度,突出表现在“良好的职业素养、语言交际能力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

(二)重视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

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科技进步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过多地依赖教材,不重视课程开发,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为此,更加重视课程开发环节,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改变传统的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开发教学案例,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上。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法、项目工作法等来体验学习,提高学习兴趣,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知行合一,教、学、用一体化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强调校内外实训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形成了以“需求导向的专业课程、双师双证的师资队伍、工学结合的教学情境、校企合一的实训基地、供需一体的订单培养”等为主的教学体系,把专业课程实训、校内生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紧密衔接,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院建设有四星级标准的酒店和具有全资质的国际旅行社,可提供学生校内实境教学,在国内外建设有近百家实践教学基地,涵盖了80%的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基本实现了我院教学与实训零距离、实习与就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特色。

(四)注重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在课堂外与人交流、沟通的不可或缺的平台,已经成为学生展示才艺、才华的舞台,对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校期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专题素质教育讲座,从分发挥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等作用,指导开展与专业活动相关的实践活动,更好的将专业技能与才艺相融合,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体现行业色彩,开展职业素养教育

旅游行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和窗口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敬业、爱岗、服务大众的职业精神。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坚持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促进学生精神成人,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高尚品格的合格公民的基础上,塑造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的具有国际视野与终身学习能力的现代旅游服务精英人才,提炼出“我们是绅士淑女,我们服务绅士淑女”的核心办学理念。学院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倡导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形成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与品牌文化五大系统彼此呼应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把校园打造成为“没有客人的宾馆”,使学生在这样的校园氛围中逐渐养成旅游业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

五、结束语

职业核心能力范文第6篇

【论文摘 要】职业核心能力是适用于各种职业、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基础能力。在知识经济社会,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是我国能力建设的重要内涵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归宿。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职业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加大,职业核心能力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通过专业调研、校企合作、以及招聘调查等活动,我们发现企业单位越来越注重员工的各项职业核心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用人的基本要求。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更应具有较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它主要应包括个体具备的学会学习的能力、交流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五种职业核心能力。

(一)学会学习的能力

学会学习的能力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职业核心能力,它应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为了使劳动者适应组织结构的变革、技术创新和工作过程的持续变化的要求,劳动者必需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往的职业教育过于关注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对学会学习的能力关注不够,这种倾向必需及时有效地加以改变。

学会学习的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学会学习意味着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为了获得更广泛的职业核心能力,必须增强学习者的独立学习能力,教育者应促进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其次,学会学习意味着批判性学习能力的发展,即学生拥有反思能力。对实践和学习进行反思的能力是具有范围广泛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具体体现。

(二)交流能力

交流能力是当今社会劳动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人们需具备运用现代语言和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包括提供口头陈述的能力,比如交谈、演讲、接听电话等方面;提供书面陈述的能力,比如起草公函、提交报告等方面;收集和提供信息的能力,提供建议的能力,建立公共关系的能力,谈判能力,与不同层次的人建立联系和持续地保持联系的能力等等。

(三)团队合作能力

与人合作技能是从所有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普遍适应性和迁移性的一种核心技能;是指根据工作活动的需要,协商合作目标、相互配合工作、并调整合作方式不断改善合作关系的能力;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社会能力。

(四)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一种参与能力,它是指个体做出决定,并为承担职责作好准备的能力。它包括理解业务的过程和组织机构的能力、理解组织的财政情况的能力、理解组织的行政管理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事务的能力、理解并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能力、监管的能力、传授和培训的能力。

(五)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是指确定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检查其实际效果的能力。面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要求学生能够冷静、沉着地思考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方案,然后付诸实施,正确地进行处理。

二、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发生着变化,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重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人才的规格、内涵不断变化,日益丰富,“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和外语应用”等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进取与创新、团队协作和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态度及其作为内核的价值观,成为现代企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对职业人才来说,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和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综合素质是在职业生涯中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和晋职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职业价值观为内核的综合素质是求职竞争的重要条件

求职就业是职业人才进入社会或者进入工作岗位的第一步,社会需要什么人,用人单位重什么?是职业人才就业竞争的关键。2005年3月19日、20日,深圳市举行毕业生春季双向选择大会,600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了6000个用人岗位,对招聘对象提出了聘用的规格条件。从135家企业招聘条件的分项统计看,除了学历和专业等硬件条件外,其他素质要求的条件按每提出一次算一项,总共有5500多个数据,并按基本性质归并为“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两大类。

在“职业核心能力”大类中,依照用人单位提出要求次数多少,其顺序分别为:(1)沟通表达;(2)外语;(3)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4) 分析和解决问题;(5) 组织协调;(6) 创新;(7) 学习领悟能力等等。在“职业道德与态度”类别中,其顺序依次为:(1)团队合作精神、亲和力、性格随和、开朗,谦和、乐意与人交往;(2) 责任心、事业心、敬业负责、积极主动、细心肯干、认真细致;(3) 适应能力强、承受一定工作压力、吃苦耐劳;(4) 正直、诚信、为人踏实、忠诚;(5) 不断超越、勇于挑战、追求卓越、进取心、自信心、乐观向上;(6) 工作谨慎、自律、组织纪律等。有一些招聘方没有在招聘条件中列明综合素质的要求,它们依据什么标准最后确定入选者呢?深圳达实公司(软件企业)的总裁招人有三关:第一关,人力资源部长,主要看学历与专业;第二关,部门经理,不看学历,只考察应聘者的能力,不问学过什么,只看应聘者适应岗位的能力条件;第三关,总裁,不看学历,也不看能力,他要考察的是应聘者的道德水平、价值观。实质上,十里挑一,就业竞争,最终、最主要的竞争是职业核心能力和作为职业道德目标导向、作为职业态度内驱源泉的价值观的竞争。

(二)职业核心能力和价值观是入职发展的基本动因和依托

个人进入职场的头3个月或半年是入职的关键期,是用人单位考察录用者实际工作能力和人品的重要时段。2005年4月,有一本让当今“社会骄子”警醒,叫“执教育的人”深思的书《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出版,该书实录了11位老板、ceo、人事干部所叙述的辞退应届毕业生的缘由,表达了这些老总们“恨铁不成钢”的懊丧和无奈的感叹。这些被用人单位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内辞退的大学生,没有一个专业能力不达标,恰恰是“怀揣高贵文凭”,“技术层面上固然是一流”,而其根本原因却是:“根本不了解工作的意义,更别提对工作、对他人、对社会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常常心浮气躁,把‘踏实、努力、谦虚、耐心’这些最基本的素质忘诸脑后”的工作态度;“没有创新精神和主动性,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协调性弱,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有时不单单是人际关系极差,在工作中也必将缺乏必要的世俗热情,不能融于社会”;“对单位的选择、职业的适应性以及求职于该单位的目的、动机等问题茫然不晓”等等。2006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第6期《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一文中,作者也同样举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事例:重庆理念科技产业有限公司2004年7月招聘了21名大学生,在随后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该公司陆续开除了其中的20名,仅留下了一名谦虚学习、踏实干事的大专生。“据公司反映,这些大学生被开除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不高”。这些事例比较典型,反映了我们的职业人才专业对路,但不少毕业生核心能力弱,价值观错位,职业起步就遭受失败。它从反面也印证出:职业发展,价值观是动力,是根本,职业核心能力是基本依托;职业的核心能力和价值观在工作场所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三)职业核心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是晋职成功的内核所在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依靠什么才能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曾是比尔·盖茨七个高层智囊之一,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提供了自己很好的答案。2005年,他写了一本在大学生和职场人士中十分抢手的书:《做最好的自己》,这位让中国大学生着实崇拜的“科技骄子”,以自己人生经历和事业成功的事实,介绍了追寻多元化成功,做“最好的自己”的认识和经验。他认为,人生成功在于六种最基本的行为方式:发现兴趣、追寻理想、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这六种行为方式来源于六种最重要的人生态度:勇气、自信、自省、积极、同情心和胸怀;而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又来源于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他认为,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环环相连,构成了一个以诚信价值观为核心的“成功同心圆”。

2005年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排名第二位的苏商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做客中央电视台,在回答大学生提问“如何取得人生成功”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他认为,人生成功有三步:第一步:做事;第二步:做事、做人;第三步:做人。“小成靠才,大成靠德”,这是所有成大事者的基本经验。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人,让每一个职业人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能幸福地生活。那么,对职业人才规格要有准确的把握,要交给学生“干粮”(专业技能),也要交给学生“猎枪”(核心能力),更要交给学生“指南针”(价值观)。没有干粮,无法上路;没有猎枪,难乎为继;没有指南针,就会方向错位,可能寸步难行。因此,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c].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郑喜群等.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34)

职业核心能力范文第7篇

关键词: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企业需求

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所在,从企业的发展角度来看,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积极引进企业所最需要的人才无疑是保证企业发展的基础。在企业的人才引进中,对于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是多方面的,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对于人才的核心能力需求也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来看,在当前的企业人才需求中,对于人才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团队精神、进取精神、专业素养以及学习能力等七种最为核心的能力需求是普遍的。

一、企业对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需求分析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对于人才职业能力需求方面的侧重。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特别是在2010年之后,这种严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突出。在这种就业形势下,企业对于毕业生的整体需求是呈下降状态的,但是对于具有较高职业能力的毕业生则有着很大的需求,企业在选择毕业生时,不再仅限于毕业生的学历和学习成绩,更加侧重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在当前而言,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需求主要体现在7个核心职业能力上,这7个核心职业能力分别是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团队精神、进取精神、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从企业的发展角度来看,人才对于企业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而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人才的职业能力相较于其学历和学习成绩更能反映出人才在企业中的价值,这一点在当前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普遍性认可。

二、企业积极引进所需人才的必要性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人才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虽然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我国企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的发展不再需要人才,相反的,为了走出当前的企业发展困境,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有足够的人才支撑。作为企业,应当充分地认识到积极引进所需人才的必要性,特别是对于毕业生招聘来说,积极地进行人才引进有助于做好企业的人才储备,以为企业培养出能够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关键性人才。这也就要求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有所转变,改变传统的人才选择标准,不再过分重视毕业生的学历和学习成绩,应当主要侧重于人才的职业能力。可以说,企业所需的人才是能够给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才,特别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获得突围和发展,就必须要提高创新力,而人才是企业创新力的源泉所在。

三、当前企业毕业生招聘中存在的问题

1.对毕业生的能力不够重视

在我国的企业毕业生引进中,传统的人才选择观念深重,企业对于毕业生的选择标准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学历选择的水平上,例如众多企业的“211”“985”“重点大学”等选择标准便是这种人才选择观念的直观体现。而在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方面则不够重视,这一现象在我国的企业毕业生招聘中是普遍存在的,很多企业在毕业生招聘中,过分重视其学历和学习成绩,甚至很多企业把学历高低定位毕业生的入选门槛,导致很多学历不好却拥有较好综合能力的毕业生无法获得就业机会。这种现象虽然近年来有所改观,但是却依然是普遍性存在的,这对于企业的人才引进和毕业生的个人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这种现象整体而言便是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够重视,这固然是由于职业能力无法像学历以及学习成绩可以量化造成的,但是主要原因也在于企业的人才引进观念依旧传统,不重视毕业生的个人能力,因而也就给企业的人才引进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2.人才选择标准有所偏差

很多的企I在进行毕业生招聘的过程中,所依赖的人才选择标准存在很大的偏差,也很难适应当前的企业发展需求,这种选择标准的偏差不但体现出了企业的人才引进观念存在偏差,也反映出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够完善。在人才选择标准方面存在偏差会给企业的毕业生招聘工作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具体来说,在毕业生的招聘流程中,无法使得人才真正地表现出其具有的职业能力,而且一些企业也会设立一些不合理的门槛标准,如学历标准、证书标准、户籍标准等等。企业在设立人才选择标准的过程中,固然是出于企业的具体需要,但是更应该重视人才的职业能力体现,但是也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人才职业能力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的企业中,对于人才的选择标准一直以来就存在很大的偏差,这种偏差主要体现在对于人才选择的门槛设定上,一些企业过分重视毕业生的学历,例如“只要重点大学毕业生”“只要211工程大学毕业生”“只要985工程大学毕业生”等等,这些现象都是企业在人才选择标准方面存在偏差的直观体现。而事实上,拥有较高学历的毕业生未必拥有很好的个人职业能力,也未必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特别是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很多毕业生的学历和其个人职业能力是呈反比的,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中尤为普遍。

3.人才引进投入力度不够

在我国的企业毕业生招聘过程中,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也是一个普遍性存在的问题,这也是由于很多企业不重视人才的重要作用造成的。固然,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加大投入会增高企业的经营成本,但是从企业的发展角度而言,人才给企业的创造的巨大价值是远远高于这种投入的,特别是一些拥有高素质、高职业能力的优秀人才,更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出关键性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我国的企业同国外优秀企业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外企业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要明显高于我国企业,在福利待遇水平上也就比我国企业高出一个层次,这也是很多优秀毕业生选择外企进行就业的重要原因。因而,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就会导致企业在毕业生招聘过程中,很难提高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从而不利于为企业引进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4.缺乏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

在我国的企业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不重视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在企业管理中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完全缺失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这也就给企业的毕业生招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企业在进行毕业生招聘的过程中,需要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作为支撑基础,包括招聘计划的制订、招聘工作的进行以及人才招聘后的培养和利用,这些都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参与,同时也需要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作为保障。由于我国的企业不够重视人才引进机制的建设,导致很多企业的毕业生招聘工作都不够规范,对于人才的选择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无法充分了解毕业生的核心职业能力,这对于保障企业的人才储备以及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四、针对7种职业核心能力需求的人才引进培养策略

1.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在人才的培养中,应当正确认识到加强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对于企业用人来说,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没有较高的道德水平作为支撑,很难保障人才在企业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人才的业务水平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很难在工作中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事实上在当前的企业人才需求中,对于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一直都在提高。在企业中一些关键岗位,如财务管理等,如果没有一个较好的职业道德,会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也会造成一定的风险。

2.努力提高敬业精神

对于任何的企业来说,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都会注重员工是否具备一种较好的敬业精神,这种敬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会反映出人才在工作过程中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工作责任。作为应聘企业的毕业生,对于敬业精神的重要性应当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在平常的学习、工作实习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把这种敬业精神带入到以后的工作中,这对于毕业生的自身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3.提高沟通能力

在现代企业中,对于人才的沟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能够快速融入到新环境的一个重要基础,这种沟通能力也是毕业生应当具备的一个基本能力。作为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工作后,应当积极地同企业同事、上级领导进行沟通,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和业务情况,这种沟通能力的提高对于毕业生来说,也是工作技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在企业选择人才的过程中,也应当重视毕业生的沟通能力,在招聘毕业生的过程中,提高对于毕业生沟通能力的重视。同时,对于毕业生而言,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毕业生的一个重要优势,在招聘过程中也应当积极地对这种沟通能力进行展现,特别是在面试阶段。

4.加强团队精神建设

在当前的企业发展中,完成一项工作或者项目已经很难通过一个人的能力来完成,在现代企业工作中对于团队工作这种方式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并且从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团队工作形式也是企业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员工的团队精神建设也是企业所要采取的必然措施,对于毕业生来说,较好的团队意识也是其个人职业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加强企业的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的团队工作意识,在保证企业业务开展以及长远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企业招聘毕业生的角度来讲,对于毕业生的团队意识加强重视,积极引进有着较高团队意识的人才,也是加强企业团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5.提高人才的进取精神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自身的发展史也就是品牌进取的奋斗史,在企业的这种拼搏进取中,主要是体现在企业员工的进取精神之上的。从企业的发展角度而言,需要进行充足的人才保障,在企业招聘毕业生的过程中,对于毕业生的进取精神要求也是基于企业发展需要的。在提高人才的进取精神中,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o员工树立良好的发展愿景,制定出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以及能够给人才带来的个人收益。并且也应当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在一种较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对于提高员工的进取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6.加强人才的专业素养培训

人才在进入企业后所发挥的首要作用便体现在其专业素养上,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岗位需求,会在毕业生招聘的过程中对于其专业有着一定的要求,这种要求也正是基于人才的专业素养考量。在企业招聘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加强专业素养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企业的业务经营和发展来说,毕业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未必适用于企业。为了提高人才的专业素养,使之更快适应本职工作,就应当加强对其的专业素养培训,丰富其实践经验,使其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真正应用在工作中,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7.提高人才的学习能力

当毕业生走出校园,进入到企业工作之后,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能力更多,这就对毕业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这一点上来讲,企业在选择人才的过程中,对于其学习能力的重视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一些企业选择高学历毕业生的重要原因。但是作为企业也应当认识到,高学历的毕业生并不意味着其拥有较高的学习能力,所以在人才的选择考量标准上应当更加科学化,避免主观臆断。在企业的人才培养中,也应当加强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贾剑方.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及地位的重新审视[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2]罗文军.企业如何做好高级人才的引进[J].人力资源管理,2012(08)

[3]桂婷.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有效性评价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2.

作者简介:

职业核心能力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职;职业核心能力

一、研究背景

现阶段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引发职业结构上的巨大变化,这使职场对人才要求的变化成为必然,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重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人才的内涵不断变化。当职业变更或者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掌握好核心能力,可帮助学生适应就业的需求,尽快在工作中调整自我,处理难题,并很好地与他人相处。经调查,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和外语应用等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进取与创新、团队协作和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态度等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标准。而中职学校中个别学校对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十分短视,只注重技能培养而轻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忽视职业精神和价值观的培育。所以通过多年的就业指导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推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

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职业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数量最少,但适用性最强的基本能力,是每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甚至日常生活中必备的重要能力,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开展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不仅是本地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岗位变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更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为此,笔者试图探索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从学生的就业需求与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力求找到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具体途径,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就业实力,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改善中职学生“技能唯一论”的学业观,并为今后其他专业的逐步推广奠定基础。

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为659.0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636.40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6.56%。调查显示,57.36%的就业学生起薪低于1500元,其中9.78%的学生起薪低于1000元;享有劳动保险人数占77.14%。以上结果说明中职生起薪比较低。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企业单位的主要考核因素。经调查,56%的企业认为现阶段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比培养专业能力更重要。(一位主管说,只要给我们3~4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将一个只懂皮毛的员工训练成专职人员,而一个人的诚信、与人合作、交流、信息处理整合等素质不要说三四个月,恐怕三四年也训练不出来,而且成本和潜在的风险很大。)而职业学校的工作重心仍然在于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问卷分析,最初有83.1%的学生从来不知道职业核心能力是什么。在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均呈现出劣势,这与企业需求差异明显,尤其在解决问题方面,企业和个人的认同度标准差达到了6.26497%,说明企业认为现在毕业生最缺失的能力和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出入很大。

2.中职学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一般。调查显示:一些中小企业对职业专业水平要求低,对毕业生的职业转换能力要求达到100%,而超过60%的企业和在校学生认为学校现阶段有关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一般,关注度不够,与企业的愿景相去甚远。这也是造成中职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低、起薪低的主要原因。

3.企业和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培训途径的要求基本一致。据调查,45.3%的学生更愿意在学校接受系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训,以便毕业时有更广的就业选择。被调查企业中,36.9%的人员更倾向于采取系统培训为主,自学辅导为辅的培养方式,二者的共同愿景是都愿意接受学校或专业培训机构对职业核心能力进行系统培训。针对调查分析的结果,笔者认为在正常授课制下,采用多途径并行推进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目前的文化课、技能实训课、学校常规“七节”、心理辅导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与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作为实践的基本途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在专门课程中集中培养;在其他教学中结合培养;在实习实训中注入培养;在课外活动中引导培养;在心理辅导中促进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核心能力 培养 金融专业

前言:所谓的职业核心能力,就本质而言是职业生涯中除了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所有基本能力,其并不单纯的强调某个特定岗位或者工作所具有的能力,而是一种可以适用于各种职业和岗位的能力,亦可以伴随人终生,是一种极为关键的个人能力之一,对于个人未来的发展和前景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有时甚至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1]。

一、职业核心能力相关概念阐述

(一)核心能力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对于人才的认识发生了极大地改变,摆脱了原有对于单纯技能的重视,而是更为重视人的价值观、职业道德和个人能力,要求其可以完成和他人妥善交流的目的,具有团队精神,并且具有创新精神和一定得外语应用能力等。唯有如此,才能适应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活动,最终为企业的现代化和未来的发展提供动力,从而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大趋势[2]。

(二)核心能力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

专业知识并不是职业核心能力所关注的重点,其出发点也不是以改造个人的学习过程为主要组成,其重点学生提高自我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也是“以人为本”这一教育发展观念的转变,更对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极大地推动。正因如此,在我国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对于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社会对于职业人才的要求、认识及其规格内涵和根本性目的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在当今,单纯的掌握一项专业技能已经远远不能保证在社会中谋得立足之地,更无法适应当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这些大环境的变化也必然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在教育中加强对于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具体到金融专业而言,这个学科设立的目的和根本价值便是在于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其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绝大多数都不会从事有关金融理论的研究工作,而是在社会各个金融机构就业,比如服务、管理、风险控制等。正因如此,这就必然要求这些学生在掌握一定得理论知识的前提之下,拥有着娴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从而在根本上体现自身的竞争力和存在价值,不仅对个人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还会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3]。

二、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训中心存在的问题

通常来讲,实习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最为重要的方法,但是由于金融机构及其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在实习期间很难真正的进行业务的操作,更多时候处于“走马观花”的状态之中,更不可能实现岗位轮转,无法真正的了解到金融业务的核心要求和工作流程,使得所谓的实习活动流于形式,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此外,有的学校单纯的注重课堂教育和考试等教育方法,对于学生灌输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在根本上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核心产生了误解,即忽视了对于学生的“职业化”培养,而向“理论化”教育发生转变,这无疑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本质背道而驰[4]。

在学校这种错误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高等职业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生也对学习产生了错误的理解,单纯的将考试通过作为学习的唯一目标,陷入了死记硬背这一落后的学习模式中,自觉、自主、自动的对于自身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这种情况使得他们在未来走向社会后无法适应自己的岗位,刚无法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最终影响其自身在未来的发展。

三、培养高等职业学校金融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路径初探

针对当前高等职业学校金融专业学生的现状,笔者应当在教育中加强综合业务实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不仅要以岗位所需要的岗位能力作为主要依据,而且要严格的遵照工作过程这一基本要求,将其作为核心内容,以此来对于学生的理论、应用、工作过程、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培训,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保障学生在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应的核心能力。此外,对于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沟通的能力也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培养,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5]。

学生在进行实习期间,不能仅仅局限于走马观花一般的参观,而应当认真学习各种实际工作中可以得到应用的知识,比如点钞、扎钞、捆钞、伪钞鉴别、汉字录入等基本职能,并且熟悉储蓄、会计、出纳、手工账务处理等各个业务环节,并且对于现金业务、内部转账业务、提入提出业务、贷款业务、销户业务、代收代付业务等业务进行在最为基本的掌握,此外,还应该对于电脑、网络、银行会计、出纳、软件使用等办公手段有着熟练的掌握。

结语: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不仅局限于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而是要求具有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技能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林茵.高职金融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初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12

[2]吴丽萍; 解仁美; 席光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视阈下的高职基础课程改革初探 [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12,03

[3]李卫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04

[4]范烨.论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J].改革与开放,2010,12

职业核心能力范文第10篇

一、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概念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界定核心职业能力最早是1974年由德国人提出的,在国际职业教育领域有很高的认可度和关注度。我国从1986年开始重视职业教育,开始对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研究内容大致如下:(1)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行业的初、中级管理人才,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行业中、高级管理人才;(2)行业专家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即较强的团队意识和服从意识,有高度的责任心,能担当一个部门的主要管理人员,还有懂礼貌,是一个受人欢迎的员工,这几项是调查过程中排在前面的内容。同时,对于毕业生的外语水平的关注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外语表达交流能力影响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快速的进入岗位,当一名合格的酒店工作人员,即学生和员工的转化“零距离”;(3)酒店工作过程中,每天遇到新的客人,出现新的问题,对于毕业生来说,灵活的、巧妙的处理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调查表明,与人沟通,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核心职业能力的范畴。在研究核心职业能力中,需要关注员工个体差异,个人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校期间,教师要将内在素养和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将素质教育的无形的、宏观上要求进行具体化,变无形的素质为有形的可以量化考核的项目,将宏观的要求进行具体的分解。通过观察学生行为的变化进行教育,一个人内涵修养是通过行为外显的,行为的改变过程中发现素养的提升,核心职业能力得到培养。本文对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职业能力的概念界定为:核心职业能力是一种通用能力,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备能力,是学生终生受用的能力,是酒店行业发展对员工的必然要求。核心职业能力的研究对象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研究目的使学生适应酒店行业需要、成为行业精英。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职业能力构成

从深度合作酒店、专业教师、优秀毕业生问卷调查中,可以得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为: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3]。这3种核心职业能力,是酒店管理学生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是酒店管理专业所有岗位都要求具备的,可以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伴随学生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可以把这3种核心职业能力再细分为:基础核心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拓展核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三、主要结论

1.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可以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有67%来源于学院自主招生,招收中职院校相关学生或者是高中学习较差的学生,生源质量较差,其它33%来源于高考招生,文理兼收,一志愿报考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比例不到23%,专业调剂学生多,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感和行业的了解少,实施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后学生对于专业认同感提到了35%,对于行业的了解迅速提高了90%,学习愿望也随之提高;2013-2014年各项技能证书通过率为95.6%,生均4.5个专业技能证书,为学生的就业开拓的了广阔局面,提升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学生在毕业时挑选自己心仪的单位。实践证明,核心职业能力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行业欢迎的员工。

2.核心职业能力实现的途径是通过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课堂称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课堂,以学生参与课堂,教师作为领路人的一种课堂。这种课堂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强调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在参与中培养学生的与人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达到教学目标。通过“第二课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核心职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组织了学生社团,参与了社会活动,帮助学生在校提升综合素养。“第一课堂”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教授式传授知识、技能,“第二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提供核心职业能力,成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可靠的现实途径,同时体现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在活动中提高内涵,在活动中内化知识。

3.引进行为导向教学法,培养核心职业能力早在1998年,我国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课题中就提出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合适于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方法,并且设计了OTPAE五步(Object目标,Task任务,Prepare准备,Action行动,Evaluate评估)来组织教学和进行能力训练。研究实践中借鉴了行为导向教学法与五步训练法,并结合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完善。实践表明,“五步法”遵循了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养成规律,融“教、学、做”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导性、参与性、协作性、创造性,是培养核心职业能力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法。

4.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建立在教学体系的保障机制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该建立在教学体系的保障上,形成教学体系的一部分,保障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的实现。核心职业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体系,不能只依赖校内的课题研究和自发实践活动,应该依靠高职院校全员参与,共同努力,完成目标。近年来,教育部要求和鼓励职业院校把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写入教学体系中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计划等得以体现。通过制度层面的保障,确保完成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系统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强化教师教学质量意识出发,构建一套包括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管理、考核评价、教学反馈等在内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管理应该主要抓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三个关键环节。建立以政府法律法规保障和以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作为学校工作重心的保障机制。

5.建立以确立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包括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目标和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校内实训室和网络化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专兼结合的职业核心能力教学团队,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实践指导意义。

上一篇:国际商务英语论文范文 下一篇:酒店管理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