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药物范文

时间:2023-03-14 23:36:53

止血药物

止血药物范文第1篇

其实,要弄清止血药物为什么能把血止住,首先应了解人为什么会发生出血。出血的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①血管因素。因血管破裂而引起出血,常见的有各种外伤、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溃疡病、出血性中风、食道静脉破裂、过敏性紫癜等。②血小板因素。由血小板数目减少或血小板功能不好引起。③凝血机制有障碍,如肝脏病。临床上所见的各种出血,绝大多数属于血管因素所致。

那么,人一旦出血后又是如何自己止住的呢?这其中有两个过程,一是生理止血过程;二是凝血过程。生理止血过程非常快,小血管在受伤后会立即收缩,血液中的血小板迅速粘附于创伤处,并聚集成团,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子;同时,血浆中的某些成分配合着血小板,使止血栓子变得坚实。生理止血的过程在1~3分钟内就可完成,其中血小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于凝血过程就比较复杂了。在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凝血因子共有12种,其中包含纤维蛋白元、凝血酶元。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物质也参与凝血过程。凝血过程一般在3~7分钟内完成。临床上经常化验“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这是判断生理止血和凝血过程是否正常的参考项目。

现在谈谈止血药物在止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常用的止血药物很多,人们较熟悉的有以下几种:①安络血。一般用于防治毛细血管出血,如紫癜、鼻出血、咯血等。②止血敏。一般用于各种血管因素引起的出血。③止血芳酸、止血环酸。一般用于产后出血、咯血,也用于消化道出血。④维生素K。能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元,因此对维持正常的血液凝固功能具有重要价值。如果维生素K缺乏,则可因凝血酶元减少而降低凝血功能,从而易于发生出血。⑤明胶海玮。血液与明胶海绵接触后。血小板迅速被破坏,释放出的物质可促进凝血过程,使血液凝固而达到止血效果。它适用于毛细血管渗血。

可是,机体的血液凝固是较复杂的生理过程,这个过程至今尚未完全明 。止血药物的种类虽很多,但严格说来只适用于某个凝血机制不正常的患者。以肝硬化为例。患者血液中凝血酶元不足。在发生出血时注射维生素K,可增加凝血酶元而有助于凝血,这是可靠的。而对没有肝脏病的患者,使用维生素K就没有意义7。能够引起出血的疾病很多,而以血管因素居多。一般说来,大多数病人的生理止血过程和凝血过程并没有出问题,所以一般的止血药物实际上是帮不了忙的。如果是血小板因素引起的出血,则需输入新鲜的全血或血小板,甚至要使用可提高血小板数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这里可以看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道理,也就是说必须对症下药。

所以,医生在抢救大咯血病人时,往往使用脑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其目的是利用此药来减低肺部血压,以助止血。在溃疡病并发呕血时,常让病人吞咽可收缩溃疡部位小血管的药物。在食道静脉破裂大出血时,医生则首先采用充气的“三腔管”压迫正在出血的静脉,以达到止血目的。在脑溢血时,重要的是控制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可见,对以上几种危重的出血急症,止血药物并不能起作用。

有的医学家甚至有这样的看法:一个凝血机制正常的人,如果发生了呕血、咯血等由于血管因素引起的出血,若大量使用止血药物,则有可能使原来正常的凝血机制失去平衡,进而使止血更加困难。

止血药物范文第2篇

[关键词] GCS评分;止血药物使用时间;颅脑外伤;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3-19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GCS score, hemostatic using time(HUT) and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incidence in brain trauma patient. Methods 120 brain trauma patients who needed operation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n=34), B(n=38), C(n=30)and D group(n=18)according to GCS score and E(n=40), F(n=40)and G group(n=40)according to HU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HUT, GCS score and DVT incidence and DVT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 DVT incidence of group C and D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and B, and DVT incidence of group F and G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E(P

[Key words] GCS score; Hemostatic using time; Brain trauma; Deep venous thrombosis

正常人的凝血和抗凝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颅脑外伤患者出现凝血平衡失调,极易发生血栓 [1]。颅脑外伤的血栓发生率高达30%~60%,可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2]。已有研究表明血栓的发生与GCS评分和止血药物存在一定的关系[3-4]。目前颅脑外伤患者DVT与GCS评分和HUT关系分析的研究甚少,明确颅脑外伤患者DVT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GCS评分和止血药物使用时间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DVT形成的影响,分析颅脑外伤术后患者DVT的危险因素,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需手术的颅脑外伤患者,按GCS分值分为A组(n=34)、B组(n=38)、C组(n=30)和D组(n=18),按HUT分为E组、F组和G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车祸伤75例,坠落伤28例,其他17例。损伤类型:弥漫性轴索损伤28例,硬膜下血肿37例,脑挫裂伤18例,开放性脑外伤37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A组患者中男16例,女18例,年龄19~65岁,中位数年龄46岁。B组患者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21~66岁,中位数年龄48岁。C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0~65岁,中位数年龄45岁。D组患者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6~67岁,中位数年龄49岁。E组患者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20~68岁,中位数年龄47岁。F组患者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18~65岁,中位数年龄44岁。G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9~69岁,中位数年龄46岁。7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和评价方法

GCS评分反应颅脑损伤程度,分值为0~15分,GCS越低,颅脑损伤越严重。神经功能评分采用ASIA神经功能评分[5] :E级-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D级-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肉的肌力为3级或以上;C级-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肉的肌力为3级以下;B级-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部(S4,S5)存在感觉功能,无运动功能;A级-在骶段无感觉和运动功能A、B、C、D级为神经功能损害。DVT检测采用下肢静脉造影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组间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P

2 结果

2.1 GCS评分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关系分析

3 讨论

颅脑外伤患者有创伤、手术、肢体偏瘫等DVT形成的高危因素[6]。有研究表明颅脑外伤患者致死性肺栓塞主要来源于下肢DVT,肺动脉栓塞和DVT是同一疾病不同时期的表现, DVT的发生可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7-8]。DVT患者轻则疼痛不适,患肢肿胀,重则并发肺栓塞和截肢,引起严重的医疗后果[9]。格拉斯哥评分是反映颅脑损伤轻重的临床指标,患者颅脑损伤越严重,格拉斯哥得分就越低[10]。已有研究表明格拉斯哥评分与血栓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11]。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常使用抗凝血药物止血,止血药物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血栓发生的风险[12]。但国内关于颅脑外伤患者DVT发生率的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的研究少,明确颅脑外伤患者深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及早警惕深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了解深下肢静脉血栓与格拉斯哥评分以及止血药物使用时间等因素的关系可为尽早对颅脑外伤患者深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 GCS评分越低的颅脑外伤患者深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越高,颅脑外伤患者的GCS评分与其深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呈显著负相关。止血药物使用时间越长,颅脑外伤患者中发生生深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越多,止血药物使用时间与颅脑外伤患者深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呈显著真相关。除创伤、手术、肢体偏瘫等因素外,术前低格拉斯哥评分、长时间卧床和长期使用止血药物等因素亦是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深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随着车祸和坠落等外伤患者的增多,颅脑外伤的患者也不断增多。颅脑外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发病率预示颅脑外伤患者肺动脉栓塞的高风险,应密切关注颅脑外伤患者是否有深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随着止血药物使用时间的延长可明显缓解患者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胸腔出血等出血症状,但亦可增加患者DVT的发病率,所以患者长时间使用止血药物时应密切关注其是否有深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颅脑外伤患者深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的了解和下肢深静脉栓塞(DVT)诊断技术的提高和改进更有利于颅脑外伤患者深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治疗。

综上所述,术前低格拉斯哥评分和长时间卧床以及长期使用止血药物等因素是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深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颅脑外伤患者DVT的发生率与GCS评分呈负相关,与止血药使用时间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1] 李晓兴,马建华,季海明,等.颅脑外伤后血浆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及意义[J].广东医学,2011,32(24):3251-3253.

[2] 曾文君.12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1):2670-2673.

[3] 李杰夫.CT图像计分与格拉斯哥评分预测颅脑损伤的临床及预后作用比较[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38(3):319-321.

[4] 宗少晖,肖增明,詹新立,等.止血药与腰椎融合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9):3578-3579.

[5] 李丽,白玉龙,吴毅,等.康复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7):632-635.

[6] Laryea J,Champagne B.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ophylaxis[J].Clin Colon Rectal Surg,2013,26(3):153-159.

[7] Bonner L,Johnson J.Deep vein thrombosis:diagnosis and treatment[J].Nurs Stand,2014,28(21):51-58.

[8] 郭莉莉,赵凯军,郑美娜,等.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78例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2):273-274.

[9] 佘巍巍,王昌明,曾锦荣,等.肺栓塞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7):1252-1253.

[10] 邓发斌,游潮,李浩,等.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及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822-3825.

[11] 夏海龙,孙彦龙,杨刚,等.22例口服抗血栓药相关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30):3152-3154.

[12] 蔡建强.重大手术后应用止血药物与防止高凝栓塞的关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2):152-153.

止血药物范文第3篇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止血药依据不同的作用机理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促进凝血过程的止血药常用的该类药物主要有维生素K和止血敏。①维生素K,是参与肝脏内合成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的重要物质。所以,当人体内缺乏维生素K时,便会引起凝血障碍而导致出血。因此,维生素K主要用于治疗患者因患有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或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致使肠道菌群失调、口服抗凝药引起凝血因子活性显著降低,或新生儿肠道无菌等导致的维生素K缺乏而引发的出血倾向。②止血敏(即酚磺乙胺、止血定),是一种止血迅速且作用持久的促进血液凝固的药物。该药可通过促使血小板数目增加、增强血小板的功能和血小板的黏合力而有效地缩短凝血时间,同时,该药还可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所以,临床上主要将止血敏用于预防手术前后出血,以及治疗各种血管因素导致的出血症状,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鼻出血、眼底出血、脑出血及其他因血管脆弱而引发的出血。

二、抗纤维蛋白溶解的止血药常用的该类药物主要有止血芳酸(即氨甲苯酸)、止血环酸、(即氨甲环酸、凝血酸、抗血纤溶环酸)、6-氨基己酸等。该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并保护纤维蛋白不被纤溶酶降解而发挥止血作用。临床上主要将该类药物用于治疗妇产科出血、肝硬化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外科手术引起的出血或术后渗血、原发性纤溶症出血、晚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出血倾向。但该类药物对严重大出血,如癌症引发的出血则无效,且不适用于非纤维蛋白溶解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引起的血友病等。值得一提的是,医生和患者在使用该类药物时要注意:使用剂量要准确合理,如过量应用会诱发血栓形成,甚至造成心肌梗死;肾功能不良者、进行泌尿科手术后出现血尿及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此类药物;还有一些患者在使用该类药物后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嗜睡等不良反应。所以,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最好有医生的指导。另外,6-氨基己酸由于在人体内排泄较快,且止血效果弱、作用持续的时间短而毒性反应较多,故临床上现已很少使用。

三、促进血管收缩的止血药该类药物简称缩血管药,主要是通过收缩血管而达到止血的目的,但其对凝血过程无明显影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该类药物主要有安特诺新和脑垂体后叶素。①安特诺新(即安络血、卡巴克络、肾上腺色腙),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并能缩短凝血时间。临床上主要将该药用于治疗小血管破裂出血、咯血、鼻出血、视网膜出血等。另外,该药对痔疮引起的出血、产后出血、女性月经血量过多等也有很好的止血作用。②脑垂体后叶素(即垂体素、必妥生、催生针),是一种缩血管作用较强的止血药。它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减少内脏血流量,促进血管破损处的血凝过程并形成凝块,从而起到止血作用。临床上主要将该药用于治疗肺血管破裂所致的咯血、门静脉高压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等急症,还可用于治疗产后出血、产后子宫复旧不全、不完全流产等引起的出血症状。由于使用缩血管药物有时会出现不良反应(如面色苍白、心悸、出汗、恶心、腹痛等),所以,静脉滴注此类药物时滴速宜慢,而且患有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患者应禁用此类药物。

止血药物范文第4篇

关键词:消化道 出血 药物 治疗【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31-02

消化道出血主要由食管,胃,十二指肠及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在临床上属于急症之一。其主要病因有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及门脉高压症等[2,3]。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不受年龄限制,若出血原因不能明确诊断,具有很高的病死率,高达8%-13.7%。目前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之一,操作简单,价格低廉,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本文从局部止血药物和全身止血药物两个方面对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见下文。

1 局部止血药物

局部止血药物主要用于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出血者。目前常用的局部止血口服药主要有凝血酶,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云南白药等。凝血酶提取于猪肉中,主要作用于凝血过程的第三阶段,通过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加速血块的形成,进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凝血酶的使用具有安全性,可反复使用,但是使用时先先将胃内积血或积液抽掉,然后在用药。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适用于胃黏膜引起的出血,且具有很好的止血效果,但杜宇应激性溃疡或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应慎用。使用方法为将8mg的去甲肾上腺素溶入到100-200ml的生理盐水中,可经胃罐也可口服,每次服用20ml,每2-4小时服用一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胃内灌注,注入前应抽尽胃液,注入后夹管0.5-1小时,然后再吸引。上述局部止血的药物使用后应注意变换,使药物在胃肠腔内均匀分布,进而提高止血效果。

2 全身止血药物

2.1 抑酸药物。抑制胃酸分泌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因多数消化道出血均由胃酸分泌增加,胃粘膜屏障功能被破坏使得H+弥散性增加进而损害胃、十二指肠粘膜。实验表明,当胃内pH6.0时,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关键。此时,可恢复部分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使凝血反应得以进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抑酸药物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

2.1.1 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可完全抑制胃酸分泌且不产生耐药性,特别是抑制餐后及五肽胃泌素刺激的酸分泌。其主要代表药为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盘托拉唑等。在治疗危重患者的消化道大出血的止血率可达84%,特别是对H2受体拮抗剂不能控制的出血患者,可达到76.5%的止血率。如奥美拉唑的使用方法为首次静脉注射40-80mg,然后静脉滴注的剂量为40mg,每日1-2次。兰索拉唑是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在控制胃酸分泌的同时,能显著预防胃粘膜的损伤。泮托拉唑是第三地质子泵抑制剂,具有强大的抑酸和长效的抑酸作用。近些年来,奥美拉唑的杂型异构体埃索美拉唑的问世,由于其首过效应小、血浆清除率、生物利用度和血药浓度高,在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上取得更好的疗效。

2.1.2 H2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通过选择性地竞争胃壁细胞H2受体,使各种原因的刺激胃酸分泌受到抑制,基层医院的轻、中度消化道患者广泛使用,止血作用好且持久。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尼扎替丁等。其中较为常用的为法莫替丁,其24小时的抑酸率达到75%作用,可持久的维持胃内的pH在5-6之间。每日2次静脉注射,每次注射的剂量为20mg。

2.2 胃粘膜保护剂。胃粘膜保护剂是在溃疡表面形成一个物理化学屏障,通过吸附胃蛋白酶和胆酸,达到止血作用,适用于中毒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硫糖铝是胃粘膜保护剂的代表药物,止血率可达到100%。其具体用法为对于应激引起的出血胃炎患者,用生理盐水灌洗使出血停止后,第一天每2小时经胃管给药12g,第二天每2小时给药4g,第三天每4小时给药2g。此外,硫糖铝对消化道出血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3 血管收缩剂。血管加压素是血管收缩剂中的一种,其通过对内脏血管的收缩作用,使门静脉血流量减少,降低门静脉及侧支循环的压力,达到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出血,其对出血的成功控制率达到45%-90%。其主要应用在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其代表药物为垂体后叶素,老年人、心脏病、高血压等病人应慎用。其持续静脉注射的剂量为0.2-0.4U/min,且剂量与疗效呈反比,与不良反应呈正比。需注意的是上述剂量使用12-24小时后,剂量减半再用8-12小时。另外,垂体后叶素的选择性较差,常与硝酸甘油联合使用,通过硝酸甘油增加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的作用,降低催吐后叶素对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

2.4 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主要包括硝酸酯类和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的代表为硝酸甘油、硝普钠、5-单硝酸及二硝酸异山梨酸酯,其多于血管加压素联合应用,以减少血管加压素的不良反应,且在使用时应注意患者血压的变化。其具体用法为:静滴时应注意流速控制在10-40μg/分,逐渐加量,最大量可达到400μg/分;也可以每30分钟舌下含服1次,剂量为0.4-0.6mg。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的代表药物为哌唑嗪、酚妥拉明等,其通过使肝内血小管扩张,进而降低门脉流出道及肝外侧支循环阻力。其对于血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预防疗效显著。其余血管加压素联合也可减少血管加压素的不良反应。有报道指出,持续静滴酚妥拉明0.05-0.3mg/分及血管加压素0.2万-0.6万/分,可达到78.78%的止血率。

2.5 其它止血药。巴曲梅是一种高效的止血剂,其中含有类凝血酶和类凝血激酶活性成份,促进出血部位血小板的聚集,达到快速的止血作用。使用方法为肌内注射。使用时对于肝功能不全、血小板或功能障碍者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患者,可根据病情使用维生素K1、止血酶、6氨基己酸及止血环酸等。

2.6 凝血因子补充。肝硬化所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肝功能障碍,缺乏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止血效果欠佳。此时,可根据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指标给予凝血酶原复合物和纤维蛋白原的补充,通过促进凝血过程达到有效的止血目的。

3 结论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死率高,故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必须立即给予静脉输液、输血,通过内镜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同时应联合内科药物治疗。任何一种药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在药物的选择上一定要做到权衡利弊,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4]。近些年,消化道出血患者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死率极高。针对这一现象,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尤为重要,通过迅速补充患者的有效血容量,以维持有效的周围循环,进而达到有效的止血效率。目前临床上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药物主要为局部止血药物、全身止血药物,全身止血药物又包括抑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胃粘膜保护剂、血管收缩剂、血管扩张剂、凝血因子补充、其它止血药,它们具备各自的止血特点,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和适应症,以达到迅速有效的止血作用。本文从局部止血药物和全身止血药物两个方面对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进行分析探讨,以求给广大读者一定的用药指导。参考文献

[1]李岩.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J].2008,28(3):167-168

[2]白如雪.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6):61-63

[3]熊邦定.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5):27-28

[4]黄培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及药物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9):2846-2847

止血药物范文第5篇

摘要:微量输液泵是一种新型泵力仪器,由于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输液速度精确,适合于各级医院应用。我院呼吸科在咯血治疗中应用输液泵,可以及时、有效、精确地控制止血药物的静脉输入,保证适宜的血药浓度,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出血,减少了患者静脉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

关键词:微量输液泵;咯血;静脉用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微量输液泵是一种新型泵力仪器,用于需持续、微量、恒定注入各种药物。肺结核患者在内科止血治疗过程中,需持续输入止血药物,呼吸科2004年12月~2006年12月,将微量输液泵应用于肺结核患者合并咯血患者的治疗中,可以使止血药物精确输注,充分发挥作用,减少输液速度过快、过慢带来的不良后果,减轻了护理负担,现总结应用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呼吸科2004年12月~2006年12月期间,收治36例肺结核合并咯血的患者,均应用微量输液泵静脉输注药物,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42~70岁。

肺结核合并咯血时的止血治疗药物有多种,一般用奥曲肽(善宁)0.1mg加入10%葡萄糖液静脉推注,继而以25N50肛∥h的速度静脉接续滴注24h;或用20u加入10%葡萄糖溶液以5~10滴/min的速度维持。用微量输液泵维持止血效果好Ⅲ。本文36例患者除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外,其余34例均在24~72h内控制出血。肺结核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索、善宁等进行止血治疗时需加强药物护理,这两种药物作为肺结核中等量以上咯血或长期咯血不止者的首选止血药,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收缩肺部血管,从而减少肺循环血量并促进血小板在血管破损处凝集形成血栓而止血。但静滴过快时可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闷、腹痛、便意等不良反应。因此要向患者做好用药前的解释工作,说明该药可引起的不良反应,并解释使用微量输液泵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无任何副作用,使之接受使用微量输液泵。并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尿量、血压及有无不反应发生,观察咯血量及颜色的变化,观察局部有无渗漏、肿胀、灼痛及皮温等情况。合并有肺部其他细菌感染和肺不张的患者应加用相应的抗菌药物,并加强护理。

2.临床应用

2.1观察液体输注是否通畅

指标:①微量输液泵推注指示灯是否闪动。②注射器卡入针筒座内是否到位。③延伸管有无打折,针头是否堵塞,穿刺部位有无液体外渗、肿胀、隆起等,如有异常情况即出现报警信号,立即给予处理。

2.2观察微量输液泵有无故障

推注指示灯是否闪动,是否按给定的速度输入,是否有停电报警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3根据输入药物的性质及病情及时调整输入速度

止血药善宁、垂体后叶素由于必须严格控制滴数,输入过快,会出现局部疼痛、发红、针刺、麻刺感以及消化道反应。输入过慢,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应用微量输液泵可以根据医嘱立即精确地调节输液速度,保证所输药物的血药浓度,以充分发挥其药效,使出血及时得到控制。微量输液泵在临床应用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随时调整输入速度,以保证有效的治疗。

3.应用体会

3.1输液速度可控

止血药善宁、垂体后叶素由于必须严格控制滴速,速度过快,会引起注射部位局部疼痛、发红以及消化道反应,甚至引起血压上升,速度过慢,止血药效果不能明显改善。应用微量输液泵可按25~50μg/h的速度静脉滴注,以保证24h有效的血药浓度,才能保证止血的效果。普通输液器人工调节滴速不能保证维持输液以及滴速精确。滴速太慢易堵塞针头,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太快易引起不良反应。而使用微量输液泵可满足微量控制输液的目的,同时保证抢救时静脉通畅,方便抢救药物及时输注。

3.2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减轻对患者机体的刺激

咯血的患者需要安静护理,要尽量避免不避要的静脉穿刺,最快速度控制在4ml/h,最慢99ml/h:而普通输液器人工调节不易控制滴速,易造成针头堵塞,而导致不必要的重复穿刺。

3.3减轻护理工作量

微量输液泵操作简便,性能稳定,输注速度精确。只要确定了工作参数,遵守操作规程,执行无菌操作,注意报警信号,防止渗漏及管道扭曲或脱落,可以大大减轻护理的工作量,节省出人力和时间加强其他方面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3.4操作简便、可控、经济

微量输液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级医院都配备有这种设备。微量输液泵应用于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的治疗中有以下优点:①不需复杂技术,操作简单、安全;②止血药液容易配制,可结合临床止血效果,调节药量;③输入速度及时,易控制、调节;④微量输液泵可反复应用,不另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止血药物范文第6篇

止血药是加速血液凝固和促使出血停止的药物。血管通透性及收缩功能、血小板数量及质量、凝血因子系统及抗凝系统是保持体内止血功能的三大要素,其中后者是一系列凝血因子连锁性酶反应的结果,其有三个主要环节:①凝血酶原酶的形成;②凝血酶形成;③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形成后,又被纤维蛋白溶酶所溶解,纤维蛋白溶解(纤溶)是一种抗凝作用。凝血和纤溶两者是一种对立而统一的矛盾,纤溶是保证血液的正常流动性,而血液在创伤处凝固,促使出血停止,是人体的一种重要防御功能。根据止血药的作用机制,目前临床应用的止血药可简要分为以下4类。

一 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物

这类药物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受损毛细血管端回缩而止血。此类药物主要用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出血,如特发性紫瘫、视网膜出血、慢性肺出血、咯血、血尿等,

1、卡巴克络(肾上腺色腙,安络血) 此药无拟肾上腺素作用,不影响血压和心率。但应注意的是该药对大量出血和动脉出血无效,因此未提及在手术中使用。

2、酚磺乙胺(止血敏) 除以上作用外还可增强血小板的聚集性和粘附性,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缩短凝血时间。因此也可用于血小板功能不良引起的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可用于防治多种术前术后的出血,与其他类型的止血药(如氨甲苯酸、维生素k等)合用,可增强止血效果。

3、卡洛磺钠 该药在外科使用最广,作用机制是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进毛细血管断裂端的回缩作用,常用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多种出血。本药的优势在于水溶性强,是安络血的50倍,可配置较高浓度而发挥量效关系。毒性极低,最大非致死量>2000/mg。不影响凝血机制,且可稳定血管周围组织中的酸性粘多糖,它决定着组织的形状、弹性和顺应性,也影响细胞附着、增生和移动,且无拟肾上腺素作用,不会造成血压和心率波动。

二 影响血液中凝血酶的止血药物

1、维生素k:临床常用的维生素k1和维生素k3。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凝血酶原的重要物质,其缺乏或活力降低时,可导致凝血因子ii、vii、ix或x合成障碍,临床可见出血倾向和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主要用于:新生儿出血(多见于早产儿和发育不良的婴儿),阻塞性黄疽、胆痊及肠道吸收不良所致维生素k缺乏,广谱抗生素致肠道内细菌合成维生素k减少或缺乏所致出血。天然的维生素kl为脂溶性,口服后必须依赖胆汁才能吸收,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为水溶性,不依赖胆汁,口服可直接吸收,活性也较强。与k1相比,k3显效较慢,作用较弱。使用这类药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新生儿不宜使用维生素k3;②当患者因维生素k缺乏而引起严重出血时,短期内不能立即生效,可先静脉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血浆。③对肝素引起的出血倾向及pt延长使用本类药无效。

2、凝血酶原复合物 含有在肝脏合成的vitk依赖的4种凝血因子(ii,vii,ix,x),除用于乙型血友病外,更多的是用于治疗因维生素k缺乏或患肝病而引起的出血性症状。

3、凝血酶 为牛、猪、兔血中提取的凝血因子ii,加入凝血活酶及钙激活而成,能凝固全血、血浆及不加其他物质的凝血因子i溶液。凝血酶是凝血机制中的关键酶,能直接作用于血液凝固的最后一步。外用于创口局部止血,也可口服或局部灌注用于消化道止血

三 抗纤维蛋白溶解的止血药物(抗纤溶药)

这类药对一般慢性渗血效果较好,对癌症出血及创伤出血效果较差,且不良反应较多,易引起血栓,对有血栓倾向和栓塞性血管病史者应禁用,因此,制约了这类药在临床的使用。

1、氨甲环酸 能竞争性阻止纤维蛋白酶原吸附于纤维蛋白上,妨碍纤溶酶的生成而促进凝血,低剂量能抑制纤溶酶原蛋白凝块的裂解,高剂量还能直接抑制纤溶酶的蛋白溶解酶活性。本药对纤溶酶活性增高所致出血有良好疗效,其作用强于氨甲苯酸。临床用于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出血。应注意的是本药一般不单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所致的继发性纤溶性出血,以防血栓进一步形成,影响脏器功能,特别引起急性肾衰竭。

2、抑肽酶 为广谱蛋白酶抑制剂,对纤维蛋白溶酶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体外循环术。使用此药前应先作过敏反应试验,若有过敏反应,则不能使用。体外循环术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血小板功能异常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天然抗纤溶药物抑肽酶可抑制体外循环中纤溶和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并有保护血小板的作用,可使术后出血减少50%,但价格较贵,又可发生过敏反应。最近的一项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bart 试验) 表明,在高危的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抑肽酶会明显增加术后早期的病死率[1]。因此,美国食品及药品监督局(fda) 于2007年11月5日宣布暂停抑肽酶的销售及使用。随后,中国食品及药品监督局也于2007 年12 月19日下令暂停抑肽酶在心脏外科的临床使用。但国内袁林辉[2]、王现强[3]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抑肽酶是安全有效的。所以在中国是否应该停用抑肽酶还需要国内做一些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四 其他

1、蛇毒类血凝酶 是从蝮蛇如巴西矛头蝮蛇、尖吻蝮蛇、白眉腹蛇的毒液中分离、精制而得的一种酶类止血药,通过促进血管破损部位的血小板聚集,并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因子3,使凝血因子i降解生成纤维蛋白i单体,进而交联聚合成难溶性纤维蛋白,促使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具有凝血和止血的双重作用,在完整无损的血管内无促进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也不激活血管内凝血因子xiii,因此不致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用于需减少流血或止血的各种医疗情况。

2、去氨加压素 醋酸去氨加压素注射液能引起内皮细胞及血小板中vwf释放,形成超大vwf多聚体,可以起到保护凝血因子ⅷ及增强血小板粘附、活化、聚集水平,促进血小板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使血浆中凝血因子ⅷ的活力增加2-4倍,使凝血因子ⅸa介导的凝血因子x活化的速率提高200000倍,从而达到加速止血的目的;最后该药可以提高体内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的活力,在止血的同时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其他止血药比较,醋酸去氨加压素注射液从机理上有其独特的先进性,作用于加速内源性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激活的关键步骤和促进血小板血栓的形成,同时其提高t-pa的活力则不会引起过度止血而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更加安全有效。

参 考 文 献

[1]fergusson da ,hebert pc ,mazer cd ,et al . a comparison of aprotinin and lysine analogues in high2risk cardiac surgery[j] .n engl j med ,2008 ,358 (22) :231922331.

[2]袁林辉,唐燕华,李昌,等.抑肽酶对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影响,南昌大学学报,2010,50(3)67-69

止血药物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口服止血药;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并减少血栓形成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279-01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粘膜被胃酸、胃蛋白酶等自身消化,粘膜缺损达到或穿透肌层。其最常见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现给予口服止血药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诊断标准为患者有慢性、周期性、规律性、节律性上服疼痛病史,在发病后进行胃镜检查确诊。排除标准为将所有入院时就有呕血、黑便症状的患者,以往有肝硬化或胃癌等疾病进行排除。

1.2 临床资料:本次共选取了106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以平均分配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是53例,男38例,女15例,年龄为25-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岁。患者出血时间为4小时-1月。其中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29例;长期口服激素类药物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15例;长期吸烟、饮酒、不规律饮食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6例;其他原因导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3例。

对照组患者53例,男37例,女16例。年龄为23-81岁之间,平均年龄52岁。患者的出血时间为1小时-2周。其中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31例;长期口服激素类药物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16例;长期吸烟、饮酒、不规律饮食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4例;其他原因导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2例。

1.3 治疗方法:对以上两组患者的致病病因进行治疗:停止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停止服用激素类药物、戒烟、戒酒、规律饮食等。治疗组的患者给予冰盐水100ml+去甲肾上腺素或冰盐水100ml+凝血酶混合后由胃管内注入,每6小时口服1次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止血药进行静脉滴注,此治疗方法每日2次或12小时进行1次。在治疗的同时可观察胃管引流液的颜色、引流量。对以上两组患者连续治疗72小时后的最佳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判定。

1.4 疗效判断

治愈:对患者的胃液进行引流后发现颜色正常,24小时后引流液OB阴性。

显效:48小时内引流液OB转为阴性。

有效:72小时内引流液OB转为阴性。

无效:引流液OB检查阳性,生命体征不平稳,各项指标无好转。

1.5 统计学说明

1.6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采用X2检验,数据以x+s的形成表示。

2 结果

对以上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1.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经过对比后可发现无显著差异性(P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对以上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后的24小时和72小时内对止血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的24小时内止血率可达74.0%,在进行治疗后的72小时内的止血率可达81.5%;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的24小时内的止血率可达53.0%,在治疗后的72小时内止血率可达79.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内的止血率的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以上治疗可发现口服止血药和静脉滴注止血药进行治疗的疗效无差异性,但口服止血药相对于静脉滴注止血药治疗较快,无血栓形成不良反应。

3 讨论

止血药物范文第8篇

1 地理环境

湖北恩施州位于湖北西南腹地,东邻江汉平原,西近重庆万州,南接湘西,北依神农架。该地湿重雾多,雨水充足,四季分明,因地处大山区,海拔差异的悬殊导致了气候变化比较明显,属于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区。由于山多坡多地多,地势高低悬殊,适合各种不同药物的生长,天然植被众多,药物资源丰富,珍贵药材也多见,素有“华中药库”、“华中植物园”之称。长居于此的土苗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特别是在止血方面,积累了大量

的用药经验。

2 药物资源

据对现已在该地区民间使用较广泛的药物的不完全统计,用于止血的药物有仙鹤草[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 var. japonica (Miq.) Nakai]、大蓟[大蓟,Cirsium japonicum DC.]、小对叶草[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 L.]、叶下红[血盆草,Salvia cavaleriei Levl.]等140余种。这些药物隶属于50余科,以蕨科、菊科、堇菜科、蔷薇科、唇形科为多见。大部分生于路旁、田边、山地、林边等阴湿处,常以根、根茎、叶、全草,干品或鲜品入药。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是可以肯定的。如治疗刀伤出血的有金毛狗脊[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 (L.) J. Smith]、马鞭草[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等;治疗吐血、咯血的有乌龟七[雪胆,Hemsleya amabilis Diels]、血蜈蚣[裂叶秋海棠,Begonia laciniata Roxb.]等;治疗便血、尿血的有对叶草[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 Hance]、鱼鳅串[马兰,Kalimeris indica (L.)Sch.-Bip.[Aster indicus L.; Boltonia indica Benth.;Asteromaea indica (L.) Blume]等;治疗外伤出血的有血当归[土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 Merr. [G.japonica (Thunb.)Juel; G.pinnatifida DC.]]、大金刀[石韦,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等;治疗痔疮出血的有千年矮[ 细叶黄杨,Buxus harlandii Hance]、茨犁[刺犁,Rosa roxburghii Tratt.,[R.roxburghii Tratt.f.normalis Rehd. et Wils.]等;治疗内出血的有土三七[景天三七,Sedumaizoon L.]、大蓟等。此外,还有一些治疗衄血、肺痨咳血、胃出血、子宫出血等病症的药物,这些药物的应用和治疗经验的积累,是民族医药学的重要组成成分。

3 用药特点

3.1 配伍简单,疗效显著 该地区的止血药,用药简单、有效,一般以单用为主。如单用血当归、鼠曲草[鼠曲草,Gnaphalium affine D. Don[G. multiceps Wall. ex DC.]]治疗外伤出血;用对叶草、破血丹[筋骨草,Ajuga decumbens Thunb.] 等治疗便血、尿血;用小扁担藤[蛇葡萄,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 (Maxim.) Trautv.]、小血见愁治疗咳血、咯血;用地米菜[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L.) Medic.]的种子15克至25克,水煎服,治疗视网膜出血[2]。其次,配伍也很简单,如用紫珠[白棠子树,C.dichotoma (Lour .) K.Koch]叶、白芨各等量,共研细粉,每服10克,每日三次,治疗肺结核咳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用旱莲草[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 L. [E.alba (L.) Hassk.]50克,荷叶25克,干侧柏叶15克,水煮分三次服,治疗衄血、咯血[1]。用白茅根[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 Beauv. Var. major (Nees) C. E. Hubb.]、生荷叶各50克,侧柏叶、藕节各15克,黑豆5克,水煎服,治疗胃出血[1];用地榆[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15克,仙鹤草、耧斗菜各25克,水煎服,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这些简单使用的配伍在临床均有显著的疗效.

3.2 用药方式多种多样 止血药多以根、草、叶入药,故用药方法多为捣烂外敷。如用小九龙盘[毛花点草,Nanocnide pilosa Migo.]鲜叶,捣烂外敷,用于刀伤出血[2];用刷把草[漆姑草,Sagina japonica(Sweet)Ohwi]鲜草,捣烂外敷,用于外伤出血[2]。另外,也常研末外撒。如用毛大丁草[毛大丁草,Gerbera piloselloides(L.)Cass.]干草,研末外撒,治疗外伤出血[2]。还有一些特殊用法,如用虎杖[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根40克,牛尾七15克,癞子花根10克,瓦苇20克,淫羊藿根20克,水煎,兑蜂糖服[2];用小血见愁[水竹叶,Murdannia triquetra (Wall.) Briickn.]50至100克,炖猪蹄服,可治肺热咳嗽、咳血[2];用生半夏[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P.tuberifera Ten.]]浸出液,浓缩,制成粉剂,外敷,也用于外伤出血[2]。

4 开发应用前景

4.1 推广药物的规范化种植,调整种植产业结构。该地区拥有优越的地理及气候条件,污染程度低,有利于多种生长条件较高的药物生长。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相对不发达的恩施地区,这些药物的生长多以野生为主,并没有进行规模化、规范化的种植与培养。若有药物栽培、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保证,则可大规模栽种药用植物。同时,若能畅通销售渠道,则可带动各类中草药的生产,使其成为该地区的支柱性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2 合理开发,确保药物资源的持续性。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做到合理的、有计划的采用,从而确保物种的可持续性生长,尤其是一些稀有珍贵的物种,如止血药头顶一颗珠[头顶一棵珠,T.tschonnskii Maxim.]、江边一碗水[山荷叶,Diphylleia sinensis]、白三七[竹节人参,Panax japonicus C.A .Mey(P. repens Maxim.)]、半截烂[雪里见,Arisaema phallospadix C.Y.Wu]等。

4.3 应用于临床,服务于医疗行业。对于一些疗效好且安全可靠的药物,可通过开发研究,形成固定的用药及配伍形式,用于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医疗实践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5 有待解决的问题

5.1 药物的发掘整理。长期以来,该地区人民在止血药应用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治疗经验,但多数都只是口头传授,并无正规的书面记载,使得很多确实是疗效显著的用药经验只在小区域内使用甚至失传,这从客观上制约了药物学知识的传播、发展,不利于该地区药物资源的有效利用,故有必要对该地区的用药经验、药用植物进行进一步的发掘和整理,使该地区的药学知识广泛流传,药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5.2 对止血药的现代化研究。虽然该地区应用止血药具有较长的历史,但基本上都是经验之谈,而对其有效成分的组成、含量的多少、最佳配伍方式、最佳生长条件、高效栽培技术等方面还没有深入研究,即使有一些较为科学合理的栽培种植技术和配伍方式,但仍隐匿在民间,也不够系统和全面。在医学技术已经相当发达的今天,有必要组织各个方面的力量对这些有价值的药物进行多方位的研究,使这些宝贵的药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为当地及周边的医疗行业服务。并在研究中了解优势和影响其发展的不利因素,消除影响,促进该地区止血药应用的不断发展。

5.3 保障规范化种植、加工技术。由于该地区拥有优越的地理及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药物的生长繁殖。若能保障规范化的种植和加工技术,能大规模生产,一则可以有效地保护药物资源,特别是一些稀有品种;二则可以形成一定的药物种植规模,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可形成以药业产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5.4 规范用药方式。由于该地区药物长期在民间使用,存在相对不规范的现象,很多疗效确实很好的药物没有得到最好的使用方式,这对该地区丰富的药物资源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因此,深入民间搜集和整理各种药物的用药方式,从繁多的用药方式中筛选相对最佳方式,形成固定的用药体系,既是开发研究该地区止血药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该地区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小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河北.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844,454,292,344.

2.恩施地区中草药研究小组.恩施中草药手册.湖北.1970:384,108,570,236, 588,82,304.

止血药物范文第9篇

【关键词】痔 外科手术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5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083-02

痔术后出血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现总结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痔术后出血31例临床资料,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7岁~74岁,平均年龄51.3岁。混合性痔27例,内痔3例,外痔1例。合并高血压7例,门脉高压1例。行外剥内扎术15例,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8例,血栓痔剥离术1例。发现出血时间术后20min~9d。出血量100ml~600ml。

1.2 处理方法 缝扎止血24例,止血粉加纱布压迫止血4例,注射消痔灵止血2例,气囊压迫止血1例。全组均予以抗感染及止血药物。其中2例出现休克症状,予以输血并抗休克治疗。

1.3 结果 全组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2 讨论

2.1 痔术后出血的程度按1978年第一次全国肛肠学术经验交流会意见,将术后出血分为三度[1]。

Ⅰ度出血:主要表现为便后手纸带血或粪便表面少量染血。

Ⅱ度出血:排便时滴血或排出较多血液和血块。

Ⅲ度出血:除有明显的大量出血外,而且出现休克需特殊处理者。

本组均为Ⅱ度及Ⅱ度以上出血。

2.2 痔术后出血的原因 痔术后出血的原因有全身因素及局部因素。局部因素中根据出血发生时间分为原发性出血,即术后12h内发生的出血;继发性出血,多为术后7~14d发生的出血。

2.2.1 全身因素 有出血倾向的病例,如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肝脾功能异常等,致术凝血机制不佳。高血压、动脉硬化、门脉高压症等,血管压力较高,血管弹性差造成术后易出血。长期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令等,致凝血功能不佳。

2.2.2 原发性出血发生原因 多与手术操作不当有关。如术中止血不彻底;切口过深,伤及较大血管而未能有效止血;结扎或缝扎线不可靠,术后很快脱落;术中血管暂时闭合,术后扩张出血等。

2.2.3 继发性出血发生原因 痔组织坏死脱落,新鲜创面组织外露;或术后感染使局部组织充血水肿,组织脆弱;活动过多,大便干燥等,均可引致继发性出血。

2.3 痔术后出血的治疗

对Ⅰ度出血可注意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局部出血情况,暂不作特殊处理。

对Ⅱ度及Ⅲ度出血的治疗重点在于局部处理,即对出血点的止血。缝扎止血为较可靠的方法。取局部麻醉或骶丛麻醉,甚或全麻,保证肛管松驰的前提下,清除直肠肛管内积血,找见出血点,予以缝扎。本组24例采取缝扎止血,效果较好。

部分病例,创面广泛渗血,无明显出血点,可使用痔疮止血粉或明胶海绵加纱布压迫止血。

对出血点较高,或创面出血点较多,不便缝扎病例,可用气囊压迫止血。本组1例采用Foley导尿管气囊压迫止血。于气囊内注入0.9%氯化钠80~100ml,用0.5~1kg的重物牵引导尿管。24h后抽出气囊内0.9%氯化钠40~50ml,并解除牵引,观察6~12h后无出血,除去气囊。

对组织脆弱,出血点不易夹持或缝扎者,可在粘膜下注射硬化萎缩剂止血。本组2例局部注射消痔灵注射液,止血效果显著。

另外,术后出血病例应注意全身治疗。积极补充各种晶体及胶体溶液,恢复血容量。使用止血药物,中药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调补气血为主。西药可用止血药静脉滴注。对出血较多者,应予输血。发生休克者,在抗休克治疗同时,积极施行局部止血措施。对有感染病例行抗感染治疗。

2.4 痔术后出血的预防痔疮术后大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占手术患者的0.5%~2.0%[2],应有足够的重视。根据术后出血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做好围手术期的管理,可有效减少痔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2.4.1 术前应全面体检,了解主要器官功能情况及凝血功能。仔细询问病史,了解基础疾病情况。评估体质状况及病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对有出血倾向或影响凝血功能的疾病,应先行治疗好转后,再考虑施行痔手术。术前做好肠道准备,使术后24h~48h内不排大便,对预防术后出血及感染亦有较大益处。

2.4.2 术中仔细操作,止血完全彻底是预防术后出血的关键。选用合适麻醉,暴露充分,对所有出血点均应电凝或缝扎,可靠止血。结扎线上的痔组织不可剪除太多,以免结扎线滑脱。术毕应仔细检查创面,用痔疮止血粉加油纱条压迫,可有效防止术后出血。

2.4.3 术后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是部情况,发现出血及时处理。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对有便秘史病例,予以润肠通便类药物。对凝血功能欠佳者,使用维生素K及止血药物。其中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巴曲亭、立芷血)为较为有效之止血药物。创面换药或作部检查时,操作轻柔,避免对创面损伤出血。术后预防感染,使用抗生素或中药辩证施治。

参考文献

[1]李华山,李国栋.痔术后出血的诊治体会.大肠病外科杂志,2002,8(3):139-140.

止血药物范文第10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12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63-01

肝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分为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以原发性肝癌比较常见,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时已是肝癌的中晚期,很少有患者能够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下三腔两囊管病人比较痛苦,向家属交代后病人家属多数不能接受,这样内科保守治疗显得非常重要,内科治疗以止血药物治疗为主,同时补液,补血,吸氧等治疗也非常重要。通过近年来的临床救治,体会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抢救的各个环节紧急评估及预见性处理的重要性。

1资料与方法

本组为我科2004――2013年收治的48例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9至81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2各月-2年,诱发因素:过度劳累5例,饮酒8例,进食粗糙而不易消化的食物21例,无明显诱因者14例,临床表现:4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及黑便,呕吐物多数为咖啡色,含有食物残渣,呕吐量大时,呕吐物呈紫红色,大便颜色,多呈柏油样,大量出血时便色呈紫红色。大量出血者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大汗,肢体湿冷,尿量减少,呼吸困难,脉搏细数,心率加快,病人呈休克状态,出血量少者症状较轻,血压轻微下降,乏力,心率略快。

2治疗与转归

全部病例均卧床休息,大出血时禁食,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时将血液吸入气管,必要时吸氧。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立即评估目前病情,估算出血量,立即补充血容量,输生理盐水,葡萄糖,输低分子右旋糖酐、代血浆,给予吸氧吸入,同时给予交叉配血,准备输红细胞悬液及血浆。给予应用止血药物。

21去甲肾上腺素8-10毫克加入100毫升生理盐水中服用,每次30-50毫升,每1-2小时1次。

22血管加压素通常应用垂体后叶素,给予02u/分,连续静脉滴注,可逐渐增加至04u/分,同时使用硝酸甘油。

静脉滴注。

23生长抑素我们常用8肽的生长抑素同类物奥曲肽,首剂100ug静脉缓注,继以25-50ug/h持续静脉滴注。同时还可根据病情给予止血敏05-15每日2-3次肌注、维生素K110毫克每日1-3次肌注、维生素K38毫克每日2-3次肌注、安络血10毫克每日2-3肌注。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给予止血,补液等治疗,病情均能缓解。经统计,48例患者,好转率78%,治愈率12%,死亡率10%。

3讨论

失血性休克是肝癌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当消化道大量出血时,患者表现面色苍白,皮肤大汗,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心电监测示: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处于休克状态。及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静脉输入生理盐水,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羟乙基淀粉代血浆,同时采血,化验血常规,输血前检查,交叉配血,当变换时出现晕厥,血红蛋白低于7克/升,给予输红细胞悬液,输新鲜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同时给予止血药物治疗。

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以往我们常应用血管加压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内脏血管的收缩作用,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及其侧枝循环的压力,从而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我们常用垂体后叶素,该药应用较大剂量时才发挥止血效果,但大剂量不良反应大,常见的不良发应有腹痛、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心绞痛,严重者发生心肌梗死。目前使用硝酸甘油,以减少血管加压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还有降低门脉压力作用[1]。

近年来,生长抑素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证明生长抑素可明显减少内脏血流量,并见奇静脉血流明显减少,故食管静脉血流量亦减少。该类药物止血效果肯定,其不伴有全身血液动力学改变,故临床短期应用没有见到严重不良反应。目前我们常用8肽的生长抑素同类物奥曲肽,其半衰期较长[1],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应用上述止血药物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给予其他止血药物,如由于肝脏疾病所致低凝血酶原血症可给予维生素K1;如合并上腹痛,可给予维生素K3,维生素K3有止血、解痉、止痛作用;也可应用酚磺乙胺(止血敏),它有促凝血作用,起止血作用。如合并血小板减少,同时毛细血管损伤或通透性增加,可给予卡巴克洛(安络血)。

总之,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救治,血管加压素及生长抑素的应用至关重要,尤其是近年来生长抑素的应用,治疗的有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但是补充血容量、输血、吸氧、其他止血药物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上一篇:药物制剂专业范文 下一篇:降血糖药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