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工作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6 00:59:00

执行工作报告

执行工作报告范文第1篇

一、按照联合国儿基会对远程教育项目县的工作要求,认真抓好县项目工作

县的简况是,该县是一个民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7149.8平方公里。居住着藏、汉、土、回、蒙等16个民族22.8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37%。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93所,其中完全中学4所,独立初中13所,九年制学校5所,完全小学143所,初小及村学123所,中等师范学校1所,职业中学2所,厂矿学校2所。共有中小学生40927人,中小学教师2724人。借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新周期远程教育项目,结合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天祝县近几年来先后共举办或组织参加了数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业务培训。一是根据中央电教馆教电馆()号通知精神,我省由省、县两级共同配合,先后举办了省、县级2期培训班。先是由项目县县经过认真细致的准备,从年月日开始,举办有50名教师参加的前期培训。培训所用教材除中央馆统一配发的之外,全部系该县组织人员编写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98基本操作、OFFICE2000办公自动化软件、因特网和卫星网络基础等实用教材。前期培训安排了3天时间,省电教中心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开学典礼,检查培训班准备情况,并举办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认识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和重要意义的讲座。二是省级培训经过认真细致的准备,在年初组办了13名县学员参加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省级培训安排6天时间。按中央馆要求制定了培训计划,并和项目县协商确定了13名培训人员。培训教材除中央馆统一配发的外,另选定了西北师范大学编写的已用于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培训的《现代远程教育原理》一书。培训场地选用了我中心当时新落成的拥有48台微机的培训中心。主讲教师全部由高级职称人员担任。三是县组织学员参加了由中央电教馆主办我中心承办的年月间“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县骨干教师培训”,计有24名小学语文数学教师参加了培训班学习。四是组织项目县天祝县12名教师参加了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市举办的远程教育项目小学科学培训包使用培训班。五是我中心和县教育局共同组织参加了由联合国儿基会和中央电教馆主办,省电教馆承办的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县学生POWERPOINT作品评选活动,上报的22件作品中,有21件获奖。

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从年月份实施以来,县在实践中充分调动了远程教育项目的卫星接收和计算机设备的资源优势,和儿基会配发的教学软件相互使用,做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以点带面,各取所长,科学组合,加强项目之间的整合,相互促进了项目的发展。在网络上构建了县、乡、校三级网络体系。在资源建设上采取了六整合模式,即各项目设备与各项目资源的整合、‘天地’网络资源与地方开发资源的整合、常规培训与项目培训的整合、集中培训与远程合作学习培训的整合、师资培训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农牧民培训与三农服务的整合。在资源应用上确定了“用于各科教学、用于资源收集与传播、用于师资培训、用于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用于基层党的建设、用于经济建设”的‘六用’方式。如该县小学建成的乡级资源中心。

根据中央馆的安排和布置,由项目县确定了镇一小、小学等学校参加了“合作学习”项目,师范学校参与“合作学习”项目。受中央电教馆委托,我中心于年底承办了有广西、青海、甘肃等省项目学校教师参加的培训班,中央电教馆国际合作处处长一行亲临培训班指导工作。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中。

同样,根据中央馆的安排和布置,我中心承担了为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编写中小学教师参与式培训教材的组织工作。为此,我中心认真负责的开展了工作。聘请了省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参与编写工作,召集有关人员多次开会研究,进行安排布置。目前,这项工作也正在进行中。近期,我中心还同天祝县一道组织了儿基会远教项目小学语文、数学优秀课评选活动,选定了项目校摄制的7节课参加终评。

二、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硬件设备为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县共有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一、二期学校80所。该县在考虑项目学校布点时,有计划的将一部分项目校安排在儿基会项目学校。依托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硬件设备的优势,同联合国儿基会新周期远程教育项目软件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使各项目相互促进,从而促进了项目的健康发展。以该县小学为例。小学作为儿基会项目学校,整合了项目资源,开展了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培训。学校充分调动乡级资源中心的硬软件资源,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本乡和本校教师培训。已完成了每位教师每学年最少60小时的培训任务。已接收培训的教师,其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得到很大改变和提高。其教学行为已经走出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情感等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关注。二是为教学服务。该学校定专人按时准确的接收教育信息,中青年教师都能积极主动利用教学资源到教学。由于有效地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更加充实了教学内容,增大了教学中的信息量,也改变了课堂的组织形式和教与学的行为。所以,项目的实施,支持了新课改的推进。三是为社区服务。通过建立信息栏,组织学校周边农牧民群众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等。

三、承办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县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省电教中心受中央电教馆领导、联合国儿基会的委托,于年月日至月日承办了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县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接受本次培训活动的六个省、区有新疆、青海、内蒙、宁夏、陕西省和甘肃省。8个项目县、旗、区是内蒙古库伦旗、甘肃天祝县、新疆木垒县、宁夏同心县、宁夏固原市原州区、青海循化县、陕西商洛市商州区、陕西安康市宁陕县。8个项目县按规定派出10名数学教师、10名语文教师及相关教研员、项目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省级电教馆项目主任和电教馆领导应邀参加培训活动。在培训中,中央电教馆副馆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官员安雅娜女士、中央电教馆国际处处长一行专程来检查指导培训班工作。由于培训各方的齐心协力、积极合作,使培训工作得以达到预期效果,顺利完成了任务。培训工作情况是:

培训的前期准备

年月中旬,我中心接到中央电教馆国际合作处通知,为促进贫困地区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推动信息技术在项目学校中的应用,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央电教馆负责执行的“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将于年月在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培训分别以项目制作的多媒体“小学数学”和“小学语文”教学包为基础,通过培训,使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改革,并具有对项目学校教师开展培训的能力。根据上述要求,我中心随即开始积极筹备活动。首先,选定培训场馆。由于参加培训人员包括省、自治区,县、旗、区的项目管理教研人员和教师要200人以上,人数较多。且有为数不少的来自民族地区的回、撒拉等民族教师,必须尊重他们的饮食习俗。故经反复比较,确定了能满足不同民族饮食需求,集食宿、教学等各种功能为一处,且条件较好的军区预备役宾馆。其次,制定培训计划,报中央电教馆审定。三是按培训要求确定和聘请授课教师。当时,“非典”疫情在全国尚未完全控制,给我们的筹备工作带来不少困难。

认真做好培训的各项组织工作,确保培训任务的完成。

经过我中心认真、细致的准备,使培训活动得以如期进行。整个培训班时间安排是,月日各省、区学员报到。月日至月日开展培训工作。具体安排是:月日,上午简短的开幕式后,请有关专家讲解数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包的使用。下午,讲解数学、语文课程改革理论和使用培训包开展校本培训的管理。月日,上午数学、语文课程改革实践经验。下午,参观二所数学、语文课程改革小学市小学和小学。月日,数学和语文班分别听取创造性学习及民族地区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与方法、参与式师资培训的教授讲课。下午,专程赶赴检查指导培训工作的中央电教馆副馆长、联合国儿基会项目官员安雅娜女士、中央馆国际合作处处长等一行听取了、、三位教授的讲课,并同专家、教师座谈、交流,征求对培训班工作意见。月日,培训班举行仪式,由中央电教馆、甘肃省教育厅领导、儿基会项目官员向六省、区8个项目县教师赠送儿基会小学语文、数学多媒体教学包。会后,组织参加培训的全体老师讨论,谈收获和提交下一步培训计划。每一位老师都能非常认真思考,提出了个人的工作计划。

组办本次培训班的收获及体会。

我中心承办的本次区域性培训班,在时间紧、任务重、接待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仍能圆满完成中央电教馆和联合国儿基会交办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了几点:1、中心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本次培训工作,多次开会专门研究。决心要不遗余力办好本次培训班。并确定专人负责,组成精干的工作机构。同时,加强了同中央馆的构通联系,勤请示汇报。2、按中央馆的通知要求,邀请了著名的学科专家、教授讲课,从而保证了培训质量。3、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通力协作。担任本次培训接待工作的预备役宾馆领导,对我们工作给予大力支持,表示要创造良好条件,提供优质服务,支持我们办好培训班。在办班过程中,对我们提出的各项要求,总是想方设法予以安排。兰州市电教中心领导、两所参观学校领导。自觉放弃了假期休息,认真做好参观接待工作,并由学校领导亲自介绍课程改革作法和经验。4、六省、区参加培训班学习的老师,全身心投入学习,保证了本次培训班成功组办。

对培训班以后的工作,各省区老师纷纷拿出计划。如县吴对于校本部培训工作作出以下安排:一、采取相对集中的形式,开展再培训工作。二、提前做好再培训工作的准备,培训教师精心设计安排。三、结合本辅导区课改的情况,着重渗透新的理念。四、利用已有的培训资源,与其他教师达到资源共享。县、、对今后工作的打算是:一、转变观念是前提。二、改进方法是关键。三、积极探究,持之以恒是保障。县写道:通过这次学习,对我来说收获很大。我们以前的教学是以讲授为主。学生是端坐、背手、看黑板。只有老师提问的时候才可以说话,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像孩子们玩的游戏中是这样说的“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现在想起来太可怕了。我们夺取了他(她)们的自由,绑住了他们的手脚,关闭了他们的思想,不能使孩子们自由的发展、想象、创造。这样的学生即使他(她)学了很多知识,他(她)没有创新、想象的能力,可悲。学生身上有他(她)们独特的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让他(她)们尽情发挥。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多鼓励,少批评。特别是差生,给予他(她)们的要比其他学生多。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和学生站在同一位置。同孩子常交流,走进他(她)们的世界。孩子的心灵世界是美妙的,他(她)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我们不能比的。我们要给他(她)们一个空间,尽情想象、尽情创造。这样,他(她)们的童年时代将会很快乐。县在题目为《唤醒与拯救》的文稿中这样说:通过本次参加的参与式培训活动,使我似在泥土中沉睡了多年的种子,猛然间苏醒。我感到自己仿佛是一个罪人一样,抹杀了很多孩子的童年。在我返回故乡之后,我会深深的反思,细心的推敲,刻苦的钻研,积极的行动。让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参与式,进入我的课堂,让我成为班级中最差的一名学生。让学生成为我脑海中最灵活的七星飘云,让他们在知识的海空尽情地飞翔。当然,我更不想做孩子们心目中的教主。我希望我以后是他(她)们的母亲、是朋友、是知心人。此外,回去以后,借助教学包的辅助作用,我将采取参与式的教师培训方法,把我此次学习的深刻体会和主题讲给大家听。然后,我将主动做多次示范性的教学。接着,我将组织大家做参与式的讨论活动,让大家通过讨论能拿出一套真正适合我校的教学方法。总之,通过本次承办联合国儿基会培训班,使我们增长了知识,锻炼了队伍。

执行工作报告范文第2篇

2015年,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紧紧围绕“五个率先”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按照“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大力组织收入,保障重点支出,严控“三公”开支,强化财政监管,圆满完成了全年收入目标任务,确保了财政预算平衡运行,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财力保障。

(一)财政收入和支出完成情况

2015年全县累计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8776万元,比上年增加2839万元,增长4.64%。其中,国税部门完成7083万元,比上年增加1086万元,增长18.11%;地税部门完成30941万元,比上年增加591万元,增长1.95%;财政部门完成20752万元,比上年增加1162万元,增长5.93%。全年争取上级各项转移支付资金27.46亿元,加上上年结转收入2.05亿元,各项收入总计35.38亿元。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计完成33.73亿元,结转下年支出1.65亿元。主要支出项目的执行情况,待决算正式编制后,再向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二)2015年财政主要工作

1、克服压力,保收入平稳增长。做大做强收入蛋糕,切实做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是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今年,受国际国内经济下行、政策性减收因素增多等影响,税源严重不足。面对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及时将收入任务调整为“双保4”,即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实现增长4%。为圆满完成任务,县委县政府多次召集征管部门分析形势,出台应对措施,挖掘收入潜力,我县实现了4.64%的收入增幅,是全市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县市,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在全市均排名第一。为弥补本级财力不足,我们坚持向内挖潜与向上争取并行,用好用活各项扶持政策,全力争取上级资金。2015年争取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8.6亿元,同比上年净增810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本级财政支出压力。特别是在2015年9月份,我县通过积极争取,成功申报了全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并获得特色制造业第一名,为双峰争取到3年共1.8亿元特色产业资金支持。

2、突出重点,保民生持续改善。我们坚持推动社会发展与改善民生并重,科学安排财力,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问题,倾力打造民生财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认真落实惠农政策。所有惠农补贴全部实行“一卡通”发放,做到公开透明、安全及时。2015年共发放各种涉农补贴58项,发放金额达1.9亿元。全年安排2100多万元用于水稻、油菜、玉米等农业保险,着力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减少农户因灾损失。加快推进社保体系建设。全年社会保障经费支出达4.9亿元,同比2013年增加1200多万元,其中用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资金达9600多万元,全县13.8万多城乡居民享受到养老保险政策。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全年安排医疗卫生支出4.6亿元,其中新增投入3600万元,用于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个人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人·年。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年累计投入1.9亿多元,用于廉租房建设、公共租赁住房补贴和棚户区改造。安排农村危房改造资金1380万元,改造危房1200多户,有效改善了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居住条件。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全年教育支出达5.5亿元,其中安排5000多万元进行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新建、改造校舍50所,创建合格学校28所、合格公办幼儿园3所,全县教学环境和学习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切实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全年共安排村级组织运转经费5400多万元,着力提高村级组织运转水平和村干部经济待遇,为基层农村稳定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3、统筹兼顾,保城乡和谐发展。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是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2015年,县财政先后投入2亿多元用于体育中心、一中新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投入1.2亿元用于国藩路、和森路和归朴街的改造。在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后,继续投入2000多万元,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活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持续提升。积极整合调度资金,全力支持重大活动,为我县成功举办第十二届省运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后勤保障,树立了和谐文明的双峰形象。在大力改善城区面貌的同时,统筹乡村发展,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县本级投入1500多万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00公里、危桥改造14座。完成水利投资3.5亿元,治理病险水库12座,治理中小河道20公里。加快实施“五小”水利工程,解决8.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以来,2015年继续争取到项目资金2800多万元,全县共实施一事一议项目500个,重点覆盖乡村公路、水利设施和村级亮化工程等建设领域,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执行工作报告范文第3篇

一、基本情况

几年来,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我们坚持了“政府领导、部门组织、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有效保证了全县食品卫生安全。目前,全县共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170户,其中生产加工单位73户,副食批发零售单位548户,饭店549户,从业人员2890名。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率达到100%,从业人员体检率达到98%,各类地产食品监测率达到100%,餐具卫生监测率达到100%。

(一)广泛宣传,强化法制观念,不断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

几年来,我们组织开展力所能及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县电视台、乡镇广播站、标语、公告、过街横幅等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宣传《食品卫生法》。通过集贸市场集中宣传,平时检查逐户宣传,重要节日设立咨询台讲解宣传,向食品生产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重点宣传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意义,让广大群众了解食品卫生常识,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广大食品从业者和消费者,对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提高了公众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同时,增加了食品生产经营者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广大消费者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几年来,共发放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资料6000多册,印发宣传单12000份,电视专题节目3期,新闻30多条。

(二)加强检查,强化监督管理,不断提高食品卫生安全质量

第一,成立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检查领导组织

为保证食品安全质量,成立了全县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县长为组长,卫生、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牧业、农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食品源头组、生产加工组、流通消费组,具体负责全县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各个相关部门都建立了安全责任制,明确了分管领导,设立了办事机构,确立了专门科室,落实专门人员抓此项工作。

第二,强化食品卫生安全社会舆论监督

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开进行曝光,协助监管执法部门揭露丑恶,警示违规。同时,也注意表扬和报道好的典型。我们还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担任食品卫生义务监督员,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把平时检查与全民监督结合起来,设立举报投诉电话、意见箱,对食品卫生安全实施全方位的社会监督。

第三,加大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检查力度

一是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检查协调机制。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都能按照职责分工,发挥各自职能作用,通过整合监管资源,将分散的监管力量集中起来,具体监管内容统一起来,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形成协调、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二是严格审查和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凡是生产经营食品的单位,都要按照要求取得卫生许可证,生产经营条件要符合卫生要求,生产经营的食品也要符合卫生要求。无论是在公文易文秘资源网-前置审批还是在监督检查中,都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的标准进行检查,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的程序办理,手续齐全后,核发给卫生许可证。在工作中重点抽查已经获得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要吊销或收回卫生许可证。卫生许可证有效期满后,重新进行复核,符合卫生条件的,给予换发新证,不符合卫生条件的,不得继续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三是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基础上,重点检查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证,坚持月查季检、年度审核,保证食品从业人员身体状况符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如果发现未取得健康证或身体状况不适宜从事食品卫生工作的,要坚决予以解雇,保证食品卫生的安全,保证消费者的安全。

四是开展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每年县政府都集中时间对全县食品卫生安全进行专项整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整治工作重点,针对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全面开展整治工作。今年以来,卫生、工商、牧业、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都能按照专项整治方案的部署,以奶粉为重点,对外埠食品进行了检查,重点核验产地卫生许可证和卫生检验结果报告单,彻底整治全县食品卫生市场。

(三)严格执法,强化依法行政,不断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法治水平

各相关部门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清正廉洁,秉公办事,坚决制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重审批、轻监管的行为。在监督监测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严格执行食品行业的卫生标准,提高食品卫生安全质量。对检查中发现的腐败变质、假冒伪劣以及“三无”食品,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规定依法从严从重查处。今年以来,共警告限期改进220户食品单位,依法取缔3户,吊销卫生许可证1户,没收并销毁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800千克。

二、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我们在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于食品卫生经费不足,食品监测设备陈旧,取证工具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卫生监管工作开展。二是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经营管理比较落后,食品卫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三是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将假劣食品销往农村集贸市场和小卖店,农民容易买到假冒伪劣食品,农村食品卫生监管难度较大,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相对薄弱。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要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法》和月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宣传力度。由县政府牵头,在城区主要街路和农村各集市,通过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搞好宣传活动,深入学习宣传《食品卫生法》和《决定》精神,了解食品卫生安全常识,提高食品卫生从业人员和广大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形成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要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对食品生产经营等各环节进行经常性检查,对卫生状况进行监测检验,严格执行国家卫生标准,依法打击无证生产经营和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的违法行为,规范食品卫生市场秩序,提高食品卫生安全质量,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三要提高设备检测技术水平。采取多种渠道,搞好现有人员的培训再教育,不断提高依法管理水平,提高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质量。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千方百计创造条件,逐步改善食品卫生检测设备,增加设备科技含量,为全县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提供优质、科学服务。

执行工作报告范文第4篇

一、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

围绕关系全省改革发展稳定、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安排听取和审议11个专项工作报告。

(一)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水污染防治情况的报告。重点听取和审议全省主要江河流域水质状况,饮用水源地保护,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工程规划及实施,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水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和运行等方面的情况。工作报告拟安排在3月份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有关准备工作由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与省政府相关部门联系。

(二)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重点听取和审议民营经济总体情况,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情况,省政府制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相关优惠政策情况及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工作报告拟安排在5月份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有关准备工作由财政经济委员会与省政府相关部门联系。

(三)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就业情况的报告。重点听取和审议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情况,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城镇退役军人就业情况,政府在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方面工作情况,建立和完善就业援助制度情况。工作报告拟安排在5月份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有关准备工作由财政经济委员会与省政府相关部门联系。

(四)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报告。重点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指导、扶持和服务,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措施,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权益保障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成员的服务功能等方面的情况。工作报告拟安排在5月份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有关准备工作由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与省政府相关部门联系。

(五)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全省检察机关查办和预防贪污贿赂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重点听取和审议查办和预防贪污贿赂犯罪工作的基本情况,完善查办和预防贪污贿赂犯罪工作机制和加强自侦队伍建设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查办和预防贪污贿赂犯罪工作的基本思路。工作报告拟安排在5月份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有关准备工作由内务司法委员会与省人民检察院联系。

(六)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的报告。重点听取和审议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现状。工作报告拟安排在7月份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有关准备工作由财政经济委员会与省政府相关部门联系。

(七)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重点听取和审议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工作报告拟安排在7月份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有关准备工作由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与省政府相关部门联系。

(八)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公安机关打击经济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重点听取和审议打击经济犯罪工作的基本情况,当前经济犯罪的突出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深入开展打击经济犯罪的工作思路等情况。工作报告拟安排在7月份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有关准备工作由内务司法委员会与省政府相关部门联系。

(九)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旅游工作情况的报告。重点听取和审议旅游产业规划、旅游产品综合开发和推介宣传、旅游精品品牌打造等情况。工作报告拟安排在9月份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有关准备工作由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与省政府相关部门联系。

(十)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安全生产情况的报告。重点听取和审议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吉林省安全生产条例》情况,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强管理情况。工作报告拟安排在11月份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有关准备工作由财政经济委员会与省政府相关部门联系。

(十一)听取和审议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省法院执行工作情况的报告。重点听取和审议全省法院案件执行工作开展情况,完善执行工作机制和加强执行队伍建设情况,执行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的基本思路。工作报告拟安排在11月份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有关准备工作由内务司法委员会与省高级人民法院联系。

二、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根据监督法的规定,安排听取和审议四个工作报告。

(一)在7月份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2008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二)在9月份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吉林省2008年决算的报告,审查批准省本级决算。

(三)在9月份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吉林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8月份执行情况的报告。

(四)在9月份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吉林省2009年预算1-8月份执行情况的报告。

听取和审议以上工作报告的有关准备工作由预算工作委员会与省政府相关部门联系。

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

2009年常委会主要对三项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一)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吉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动“一法一例”在我省的贯彻实施,重点检查省政府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长久不变,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等方面的情况。执法检查报告拟提请3月份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有关工作由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负责组织和落实。

(二)检查《吉林省促进科技企业发展条例》贯彻实施情况。为促进我省科技企业发展,重点检查鼓励和扶持规定的落实情况,维护科技企业合法权益情况。执法检查报告拟提请5月份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有关工作由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负责组织和落实。

(三)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吉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条例》及《吉林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为开发利用保护好矿产资源,保护建设好矿山环境,重点检查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以及紧缺和优势的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利用和保护情况,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恢复建设情况。执法检查报告拟提请9月份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有关工作由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负责组织和落实。

四、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

按照监督法有关规定,完善工作机制,认真做好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

执行工作报告范文第5篇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王少南接受了记者的访问,就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为我们进行了解读。

他表示“法治”对司法功能的定义,就是在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谨慎地调整着距离。通过《法院工作报告》可以看出,法院在维护和谐、化解矛盾、惩罚犯罪、保障人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中国法治的进步。尽管当下距法治的理想状态还有距离,但缩小距离需要耐心和时间。毕竟,从中国有所谓法治至今,才不过三十年。

他指出今年的《报告》较往年明显短了一些,体例也有些不同。但《报告》总体反映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主题。

四大特点充分展现《报告》风格

王少南指出,今年的报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直奔主题,所谓直奔主题就是让大家知道,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通过审判活动来为党和国家的大局、为民生搞好服务,为社会稳定搞好服务,所以这个报告突出地反映了人民法院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主题。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篇幅是近几年最短的,谋篇布局上也有所调整。《报告》从十个方面全面总结了人民法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客观分析了目前人民法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2012年全国法院工作作出五项部署。《报告》简明务实,在谋篇布局上体现了这么四个特点:

一是通篇贯穿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比如,在报告商事审判时,重点介绍了人民法院为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维护市场交易秩序提供司法保障的情况;在报告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时,重点介绍了人民法院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司法服务,依法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情况;在报告立案和审判监督工作时,着重介绍了人民法院强化群众观念,建立长效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合法诉求的情况;在部署今年工作时,特别强调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要努力让司法改革成果切实惠及人民群众等。

二是紧紧围绕法院的各项职能作用谋篇布局。《报告》从全面反映人民法院职能作用入手,对刑事审判、民事审判、商事审判、知识产权审判、行政审判和国家赔偿工作、执行工作、立案和审判监督工作、司法改革、队伍建设、基层基础建设等人民法院各项工作均作了专题阐述,从十个方面系统回顾了人民法院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便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全面了解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工作。

第三,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确实在篇幅上作了较大的精简,去年最高人民法院报告在11000字,今年压缩到8000字,虽然字数有所减少,但是内容更加精炼,用8000字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和地方法院工作作了全面的阐述,更加体现了精炼、精简。

四是语言风格朴素平实。《报告》坚持朴素平实的语言风格,文字简明扼要,避免空泛议论,尽量使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报告工作,注意回避一些日常较少使用、生僻晦涩的法言法语,对于必须使用的专业术语,在附件中作出解释说明,以便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审议、讨论《报告》。

十大亮点系统回顾2011年工作

高法报告年年作,可是对于普通百姓可能更多的还是关心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的具体工作情况,以及法院工作对他们的生活的实际影响。

对此,王少南表示,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在党的坚强领导和人大有力监督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决议,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的新要求,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认真开展创先争优和主题教育实践“两项活动”,推动队伍素质、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三个提升”,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概括地说,有以下十大亮点:一是依法惩处刑事犯罪,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二是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商事审判工作,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四是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深入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五是努力提高行政审判和国家赔偿工作水平,依法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六是深入开展执行专项活动,进一步推动解决执行难问题。七是着力加强立案工作,努力解决群众合法诉求。八是扎实推进司法改革,提升司法公信。九是切实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司法公正高效。十是狠抓基层基础建设,开创基层工作新局面。

针对群众关注的刑事案件,王少南指出,去年一年来,全国各级法院准确把握刑事审判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刑事审判工作,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去年各级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80多万件,判处罪犯105万人,比去年同期都有上升。这说明对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在不断加大。

他说,“像黑社会犯罪,在我们国家不是非常突出的问题,但是在有些地方,由于一些地方官员充当保护伞,使他们不断做大。另外,黑社会还有产业支撑,不像过去社会的小混混,所以要严厉打击。

处理民商事案件时注重发挥调解的作用

在处理民商事案件时,王少南指出,绝大部分老百姓打官司可能还是家庭邻里、生意纠纷等等普通的案件,这类纠纷一般属于民商事案件。民商事审判在明辨是非、化解矛盾、保障民生,调解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民事审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关于当前形势下加强民事审判切实保障民生若干问题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和司法解释,监督指导各级法院妥善审理房地产纠纷、民间借贷、劳动争议、涉农案件、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婚姻家庭、消费者权益纠纷等案件,努力维护人民权益。

人民法院处理民商事案件,非常注重发挥调解方式的作用。特别是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强化“调解优先”理念,拓宽调解工作范围,把调解贯穿于一审、二审、再审、申诉、全过程,有的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司法调解工作,取得了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

在商事审判方面,王少南表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工作,妥善化解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纠纷,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是认真研判经济发展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围绕经济工作主要任务,最高人民法院加强调查研究,认真研判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引发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文件,积极回应经济发展需求。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人民法院为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和司法解释,及时指导各级法院妥善审理相关案件。二是妥善化解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依法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经济领域各类矛盾纠纷易发多发,案件处理难度越来越大。

全国各级法院充分发挥商事审判职能作用,妥善审理金融纠纷、投资合同纠纷、企业间借贷纠纷等商事案件,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特别是针对一些中小及微型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指导各级法院依法审理民间借贷纠纷,加大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调解力度,充分借助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形成化解民间借贷纠纷的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依法、公正、高效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准则

王少南表示,民告官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2011年,全国各级法院认真研判行政审判和国家赔偿工作发展趋势,坚持依法、公正、高效审理行政案件和国家赔偿案件,促进依法行政,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司法解释,就案件受理范围、举证责任及合法性审查标准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指导各级法院正确审理相关行政案件。

各级法院依法加大行政诉权保护力度,既促进依法行政,充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支持行政部门履行职权,一年来共审结一审行政案件13万多件,同比上升5%以上。完善行政纠纷协调和解机制,统筹兼顾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与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积极促进行政案件和解,特别是对涉及土地征收、企业改制、社会保障等社会广泛关注的行政案件,积极争取当地党委、人大支持和行政机关配合,在确保当事人依法获得合理、公平补偿的情况下,努力通过协调和解方式化解矛盾。去年,各级法院一审行政案件中和解撤诉的6万多件,约占一半。

对于执行难的问题,去年,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来解决执行难问题。

一是扎实开展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有效遏制被执行人规避执行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部署开展了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各级法院对此项活动高度重视、准备充分、行动迅速、措施得力,有关职能部门积极联动配合,社会舆论广泛支持,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继续推进创建“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和清理委托执行积案活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截至2011年底,各地法院经最高人民法院备案审核后被命名“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的已达984家。同时,为加强委托执行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派出4个工作组分赴8省法院,对委托执行工作进行了检查。各地法院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了委托执行案件专项清理活动的扫尾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原定的目标任务。

三是加强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执行工作长效机制。特别是推动执行联动机制建设。与有关成员单位沟通协调,研究实施细则,确保执行联动机制的要求落到实处,目前已与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成员单位形成了一定合作方案,推动了相关工作的落实。

最高人民法院还主动与中国人民银行协商,积极参与征信管理工作,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执行失信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力争实现对被执行人在融资、投资、经营、置产、消费及出境等方面形成有效制约,更好地解决执行难问题。

人民陪审员增加到8.3万人

王少南表示,对于人民陪审员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历来高度重视,特别是在过去的2011年,进一步采取了诸多措施。目前,人民陪审员队伍已经增加到8.3万人,一审普通程序案件的人民陪审员参审率,达到了46.5%,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支持司法的作用。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进一步根据新的形势任务要求,特别是要适应一些新类型案件、专业性较强的案件的需要,适当增加人民陪审员尤其是专业陪审员的数量。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工作措施,保障人民陪审员依法参与案件的陪审。

五项措施全面部署2012年人民法院工作

在法院文化建设方面,王少南指出,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加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把人民法院的文化建设大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比如理念形态方面的文化,即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制度形态方面的文化,即构建符合审判规律和法院工作特点的制度体系。行为形态方面的文化,即规范法官的行为。物质形态方面的文化,即把法律文化、司法文化、法院文化进行物态固化,潜移默化地影响、昭示、熏陶干警。最高人民法院还专门成立了文化研究协会等专门组织,命名了一批法院文化建设的示范单位,对推动全国法院的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人民法院文化建设力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总结经验,完善提高,使其成为法院队伍建设的强大思想动力。应该说,2011年从最高法院到地方法院,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着力提升队伍素质、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努力,是成果丰硕的一年。展望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将有哪些工作打算呢?2012年,我们党将迎来举世瞩目的十,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人民法院责任重大。

执行工作报告范文第6篇

30年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评议、司法评议、述职评议、“个案监督”等多种形式,开展监督司法工作,先后组织了3项执法检查,听取了49个工作报告,开展了5次评议(对省“两院”的司法评议、省公安厅的执法评议各1次;对省司法厅厅长的书面述职评议2次)。

执法检查:督查法律法规实施情况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自设立以来,常委会及有关专门委员会相继就宪法、法律的普及实施、劳改、劳教单位和看守所、收容所执法情况、禁毒、禁赌执法情况、刑诉法及看守所条例执行情况、《浙江省法律援助条例》执行情况、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工作情况、《浙江省禁毒条例》执行情况等,开展了执法检查。

多年来,监督司法领域的执法检查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从推进宪法、法律的普及实施,到关注司法工作中程序上的具体问题;由推进司法工作,到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监督司法工作的领域和内容不断得到开拓和深化。

同时,检查方式日趋灵活。由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在全省范围开展声势浩大的检查,转为与专委会实施的有所侧重的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在现行刑法、三大诉讼法实施之初,我们国家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普及法律,司法机关的主要任务是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而这之后,随着法律的普及、社会秩序的稳定,人们开始关注人权保障、文明执法和司法公正。为了顺应这种变化,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在开展执法检查工作中,也进行了调整、规范和完善。

此外,从监督议题的选择、工作部署到组织实施,执法检查活动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逐步规范和完善,组织更加严密。由只提出建议和意见,到听取司法机关自查报告,审议执法检查报告,提出意见并跟踪督促落实,提高了监督实效。

执法检查在监督司法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1994年劳改、劳教单位和看守所、收容所执法检查中,针对监舍超员关押,经费、编制不足等实际困难,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意见,浙江省政府拨出3500万元专款,解决监舍拥挤问题。省财政、人事、劳动、粮食及公安等部门还联合发文,要求市、县解决场所、经费、编制等困难,改善了执法条件。

在2004年刑事诉讼法及看守所条例实施情况检查中,一些超期羁押案件得到及时纠正,一些看守所硬件和软件建设有所改善。在2005年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工作的执法检查中,一些不符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被及时收监,部分中级人民法院对减刑、假释与执行罚金的财产刑相挂钩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

听取审议报告: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1980年2月24日,浙江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高文泉关于实施刑法、刑事诉讼法情况的汇报。这是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听取和审议司法工作方面的报告。从此,听取和审议司法机关工作报告成为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司法工作最常用的形式,工作制度、程序亦逐步规范完善。

从1980年到2009年9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共听取和审议司法机关(专项)工作报告49个,其中,听取省高级人民法院11个,省人民检察院15个,省公安厅17个,省司法厅6个。

围绕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开展监督,听取和审议司法机关(专项)工作报告。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治安情况不容乐观,刑事犯罪和重大经济犯罪多发,因此,省五届、六届、七届人大常委会多次听取和审议省公安厅有关工作报告,督促公安机关认真履行职责。随着社会治安情况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呼声越来越高,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时度势,从八届开始,一直到现在,每一届都要听取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公正司法、省人民检察院关于法律监督的工作报告。

同时,在监督过程中,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抓住监督重点,并在相当长时期内给予关注,督促司法机关查找问题,落实整改。如1980年至1983年,连续4次听取和审议了浙江省公安厅有关社会治安方面的报告;1985年至1987年,连续听取了省检察院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和执法监督情况的报告。浙江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及内司委对看守所余刑一年以上违规留所服刑,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依法文明办案,审判机关减刑、假释与执行罚金的财产刑挂钩等问题,也进行了持续的跟踪监督。

听取和审议司法机关(专项)工作报告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2007年听取和审议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三项承诺”落实情况的专项报告工作中,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针对群众关心的立案难、执行难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要求审判机关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诉讼便利、审判公正和有效执行。在2006年、2007年、2008年听取和审议检察机关(专项)工作报告中,浙江省人大常委会要求检察机关进一步端正执法理念,依法文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自觉接受外部监督,严格执行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实行审录分离。司法机关高度重视监督意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改,规范了执法工作。

司法评议:有益的尝试

工作评议包括对司法工作的评议(司法评议)、对执法工作的评议(执法评议)、对任命干部的述职评议(书面、口头述职评议)。这一监督方式的引入和采用,对加大审议力度、提高审议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1993年,浙江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组织人大代表,对全省县级公安、司法机关和县以下基层单位(法庭、派出所、司法办公室)进行评议。1994年,浙江省八届人大常委会向省委提交了《关于开展省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述职评议试点和组织人民代表评议行政执法机关工作的报告》,经省委批转实施。该报告进一步规范了评议工作,从此,评议工作在全省推开。

1995年,浙江省八届人大法制委员会受常委会委托,对省司法厅厅长进行了书面述职评议。1998年、1999年、2000年,浙江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组织省人大代表分别对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的司法工作、省公安厅的执法工作开展了评议;2001年,对省司法厅厅长开展了书面述职评议。

浙江省九届人大常委会把司法评议作为常委会的重点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通过实践,强化了人大监督司法工作,推动了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队伍建设,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工作方法和制度,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通过司法评议,一方面解决了一些司法机关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了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另一方面,督促纠正了一批有差错的案件,促进了司法办案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增强了司法机关宗旨意识、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拓宽了人大监督司法工作的途径,丰富了人大代表监督国家机关工作的形式。

“个案监督”:增强司法监督针对性

“个案监督”是人大对司法机关办理的具体案件的监督。实践中,个案监督绝大多数针对的是人民法院审理的具体案件。从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实践及《浙江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司法工作条例》的规定看,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个案监督主要是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常委会组成人员交办的以及群众申诉的影响较大的案件,由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交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000年《浙江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司法工作条例》的修订,对个案监督工作作出了规范,依法监督、事后监督、程序监督、不直接处理案件等原则逐步确立。九届人大以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及内司委积极探索,在司法评议、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中,结合司法具体案件开展监督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监督法出台前,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和浙江省人大内司委对单独开展个案监督持非常谨慎的态度。监督法出台后,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严格依法办事,对群众申诉案件均按涉法涉诉类案件处理。

省人大常委会及有关专门(工作)委员会通过对司法具体案件的转办,督促司法机关纠正了一批案件,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将司法具体案件与评议、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监督形式相结合,从个案入手,以案说法,由点到面,举一反三,通过对典型案件的分析,找出司法工作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了监督的力度,提高了监督的实效。

执行工作报告范文第7篇

为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全面贯彻实施监督法,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着力提高人大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监督法对经常性监督工作的要求,制定县人大常委会20__年监督工作计划。

一、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

围绕关系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常委会计划听取并审议“一府两院”九个专项工作报告。

(一)听取并审议县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二)听取并审议县政府关于我县交通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三)听取并审议农村特困户、五保户供养和城市居民低保情况的报告;

(四)听取并审议县政府关于公安局“三基”工作情况的报告;

(五)听取并审议县政府关于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情况的报告;

(六)听取并审议县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情况的报告;

(七)听取并审议县人民检察院关于反贪工作情况的报告;

(八)听取并审议县政府关于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九)听取并审议县政府关于四年工业突破计划实施情况的报告。

此外,常委会主任会议还计划听取县政府关于环境保护工作、安全生产工作、社会治安管理工作、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二、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及审计工作的报告

(一)听取并审议县政府关于20__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报告;

(二)听取并审议县政府关于20__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__年县本级决算草案的报告,并作出相应的决议;

(三)听取并审议县政府关于对20__年县本级财政决算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

(四)听取并审议县政府关于“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

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

(一)开展《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

(二)开展《民办教育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

(二)开展《土地管理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

四、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执行工作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民事执行 检察监督 监督方式

法律的生命在于判决,而法律的威力则在于执行。民事执行是民事诉讼的最后阶段,是生效法律文书得以实现的保证,是国家法律得以具体贯彻和执行的保障,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

一、民事执行工作的现状

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民事执行工作有关调查显示:十年来,全国法院的平均执结率为85.39%,而占比重最大的民事案件平均实际到位率为42.97%,相差近43个百分点。其中,2002年执结率与执行实际到位率相差最大,相差59个百分点。执结案件中,当事人自动履行、和解或经法院强制执行结案的只占65.50%,而34.50%的案件因各种原因裁定不予执行、中止执行或终结执行,形成执结率高、执行标的到位率偏低的现象,致使当事人的权益没有得到完全实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2009年提出“高度重视破解执行难难题”,2010年指出“执行难仍然是长期困扰人民法院开展工作的突出问题之一”,2011年提出了“努力破解执行难问题”,2012年提出“进一步破解执行难题”。这表明:“执行难”问题依然存在,人民法院仍然没能“破解”。

二、民事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造成民事“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被执行人法律意识淡薄拒不执行、规避生效判决裁定义务或者有协助执行义务的单位不予协助的因素,也有执行人员职业道德低下、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监督不力。

(一)民事执行的内部监督不给力。

民事执行的内部监督包括法院自身各部门之间的监督以及上下级法院之间的监督。法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监督,因无法摆脱“自己监督自己”的弊端,监督效果的不理想。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执行监督不给力,因为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执行情况的信息掌握不多且不及时,难以监督。

(二)民事执行的外部监督不到位。

我国民事执行外部监督主体极为广泛,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党政机关的监督、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监督、舆论监督以及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等。国家权力机关遵循集体监督的原则,以此来应对成千上万的执行案件,并不现实。党政机关监督,是一种非程序化的监督手段,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舆论监督,在一些个案中发挥了作用,但容易导致监督的异化,监督空间有限。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监督,主要是向法院提出异议、申诉等,仍然回到法院自己去纠正的路子,难以见成效。可见,在民事执行活动中,检察监督之外的监督的作用有限。

三、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执行监督的方式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完善接受检察机关诉讼监督机制,依法审理抗诉案件,认真听取检察建议,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权威。”的工作任务。 检察机关作为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民事执行监督。

(一)执行中实体裁定错误的,依法提出抗诉。

抗诉是现阶段民事检察监督的最主要手段,检察机关发现人民法院在民事执行程序中作出的具有实体意义的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等生效裁定确有错误的,检察机关应当通过抗诉程序予以纠正。

(二)执行不当的,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检察建议是指检察机关针对个案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向人民法院提出意见或建议,督促其采取相应措施改正工作失误或弥补瑕疵。通过检察建议的方式对执行活动实施监督,既可以简化监督程序,又可以节约诉讼资源。

(三)怠于执行或拒绝执行的,要求说明不予执行理由。

人民法院司法信用的丧失,与民事执行中执行人员与当事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关。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发出要求说明不予执行理由通知书,强制要求披露执行信息,这既是一种权力对权力的制约,更是实现、救济当事人权利的一项诉讼民主内容。

(四)社会影响较大的,参与现场监督。

对于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社会影响较大的民事执行案件,检察机关参与民事执行的现场监督,及时发现、制止、纠正在执行现场可能出现的违法或违规情形。

(五)影响公正执行的,建议更换办案人。

对于执行人员确有渎职违法行为,但情节较轻,尚未构成犯罪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移送有关机关处理,对被调查人继续承办案件将严重影响正在进行的执行活动的公正性的,建议法院更换办案人。

(六)违法执行的,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

纠正违法通知书是指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中较严重的违法行为提出书面纠正意见,并通知法院予以纠正的一种监督方式。纠正违法通知书主要适用于违法程度较为严重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接受并按照法定程序处理,或者采取相应措施自行纠正违法行为,以确保其严肃性。

(七)执行人员有贪腐行为的,依法查处。

检察机关通过依法受理对法院执行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举报并予以查处,这是履行查办职务犯罪、打击腐败的神圣职责,也是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王鸿翼,杨明刚.民事行政裁判执行的检察监督[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8月

执行工作报告范文第9篇

回顾2010年我国的司法改革,或许可以选择将“司法效果”或者“维稳”作为关键词。我们的司法机关更加强调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把司法的社会效果、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的统一,作为审判工作的绝对重要的考量因素,尤其是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其实,三种效果的统一这个提法的本身,已经暗含了不能完全、单纯地追求法律效果的深意。

在2010年“两会”工作报告中,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特别阐释了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即最高人民法院要围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要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在此思想指导下,实现法院工作的新发展。由此可自然推导出,是否能够切实化解社会矛盾,将成为衡量、评介审判工作、乃至法院一切工作绩效的最为重要的、也最具有指标意义的标准。

2010年中国司法改革“路线图”

今年“两会”期间,在王胜俊院长代表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工作报告中,除了阐明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指导思想,也已经透露出我国司法高层有关2010年司法改革的主要意图和路线,其基本内容是:

首先,与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相衔接,明确提出要依法妥善审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件,诸如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征地拆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劳动争议等。这个提法不仅显示出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审判机构直接参与突出的社会矛盾的化解工作。而且,从要把民生问题作为今年审判工作的重点中可以看出,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层所强调的社会矛盾,专指群众中的矛盾,特别是群众与政府之间产生的可能引起进而导致社会不稳定的礼会矛盾,而不是泛指一切社会矛盾。这里“妥善审理”一词显示出,法院对审理此类案件所持的谨慎态度,也可以理解为希望审理工作不要加剧社会矛盾。

其次,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相衔接,强调要进一步落实“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完善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近几年,法院系统尤其强调“案结事了”,因此,重新开始强调调解工作,将建立健全科学的调解工作考评机制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将调解案件的自动履行率、申诉率纳入考评体系,将案结事了作为重要考核标准。从“案结事了”出发,又延伸出推进司法公开、司法民主机制、审判管理机制、执行工作机制、涉诉工作机制建设问题,要求进一步发挥人民陪审员作用,加强民意沟通,做到审判工作透明公开、阳光司法。而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司法民主机制、审判管理机制、执行工作机制、涉诉工作机制这五大被最高人民法院所看重的机制建设问题,几乎都与人民满意不满意这个问题联系在一起。

再次,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相衔接,强调还要特别加强与有关部门、机构的合作,提出了“共同维护司法公正”的新观点。很明显,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下,最高人民法院开始寻求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合作,试图通过密切合作的方式,提高公众对审判工作的满意度,或者分解来自社会的压力,缓解民意机关和监督机构对法院工作的意见。

最后,与公正廉洁执法相衔接,着力司法体制内部的改革与队伍、基层建设。在司法体制改革方面,明显加强了行政化的管理手段。例如要求完善审判管理机制,细化工作标准,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司法水平;要求加强和改进审判监督工作,切实纠正错误裁判,维护司法公正;要求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2009年民事执行工作专项报告的审议意见,完善执行工作机制,建立执行分权制约与责任追究等制度,提高执行水平;要求完善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完善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上级法院带案下访、巡回接访等制度,切实解决群众中反映的问题。

在队伍建设方面,则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化“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重点抓好教育、监督、预防、查处等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五个严禁”。深化司法作风和法院文化建设,树立人民法官公正、廉洁、为民的核心价值观。还特别提出要着力加强最高人民法院自身建设,为地方各级法院做表率。

在基层建设方面,则要加强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法院的监督指导。紧紧依靠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支持,进一步解决好基层法院经费保障问题,改进人员招录办法,缓解一些地方案多人少矛盾。继续改善边远地区基层法院的司法条件。加强信息技术在基层审判、执行等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司法水平。

司法改革的“纠结处”

2010年中国的司法改革,延续近几年的改革思路,一直强调解决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问题,这个考虑当然是正确的。事实上,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司法改革才从法律人圈子转化为一个大众话题。

在我国的法治国家建设中,司法改革的重要性是逐渐凸现出来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立法推动型法治国家建设。尽管学界早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就已经展开法律社会学研究,强调重视法律的实施问题;90年代以来最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就是司法改革;而且,最高人民法院甚至还曾经推动了带给人们无限期待的庭审方式、审执分离、法律职业化等重大改革,特别是国家司法考试的建立,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司法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但是,司法改革真正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现在看来,还是近年来的事情。人们从未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过司法与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根本上说,司法改革的重要性当然来自于社会发展的司法需要。但从直接原因看,还是应归功为以“司法为民”为主题的一系列改革尝试。如果说,改革的生命力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那么,群众是否关注,或许就是关系司法改革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了。

不过,在密切群众与司法的关系、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满意度的同时,今年的改革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有些甚至是根本性的。

首先,司法改革是否可以把“司法效果”作为根本目标?结论显然是否定的。法律实施的效果问题,是个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性问题,判决可能引发当事人的不满,这是一个高概率的现象。如果片面强调这一点,要求法官必须承担维护稳定的重要任务,这是他力所不能及的。目前,有些地方实行法官“包案制”,即要求每位法官对自己所承办的案件中每一位上访的当事人,务必做到使其书面承诺不再上访。或许这将来会成为世界司法史上的一个笑柄。衡量司法工作,必须也只能依照法律。法官只要在自己的法定职权范同内,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法官只能为司法过程负责。如果法官必须为自己判决的后果负责,他还能为法律负责吗?所以,改进

司法效果是必要的,但过于强调这一点,也会导致严重后果。例如诱发更多的缠讼、上访事件,影响基层人民法院的权威等。

其次,司法改革是否可以把“案结事了”作为考核司法工作的根本标准?结论依然是不可以。所有法官或许都希望案结事了,但是,案结事不了,原因大部分的时候都不在法官身上。例如,一方当事人败诉后,故意隐匿财产,导致无法执行,另一当事人不满意,即所谓执行难。这个事情可以怪法官吗?似乎没有道理。因为执行难的原因很多,例如我们长期对恶意逃债者的法律惩罚措施不明确、不强硬,再如有关国家机关对司法机关的工作不配合,很难说是法院一家的事情,更不是法官个人的事情。如果我们一定要把案结事了作为衡量法院、法官工作的标准,势必催生出诸如调解等措施,把当事人拖死拖垮。迫使其同意调解。这种做法表面上缓解了矛盾,实际上并没有解决矛盾。当然,国外也存在着调解,但人家是自愿的,而我们多数情况下是由法院施加压力的结果。有的地方的法院甚至提出民事案件要100%调解,这就太过分了。正确的做法是当调则调,当判则判。可以创造条件让当事人调解结案,但千万不能下指标,强行完成调解任务。法院最美好的期望就是案结事了,提高法官的说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过分强调,就会事与愿违。

司法改革是为了“让人民满意”?

第三,司法改革是否可以以“让人民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结论是要慎重。因为法律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从这个意义上说,司法改革最终一定要依据是否让人民满意作为判断标准。但是问题在于,能不能离开法律讲人民满意不满意?或许有时候还不能这么说。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让人民通过国家的体制,选举自己的代表,把自己的意见通过代表上升为法律,然后由司法机关忠实地执行。实践中,有的地方忌惮于网络“民意”,不敢忠实执行法律;有的地方确实加强了与人民代表的联系,但是,却变成了让人民代表满意。更有的地方,法院为了让人民代表满意,邀请人民代表参与处理案件,例如参与调解。这些做法,往往是为了争取人大代表给自己投支持票,提高法院工作报告的通过率,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这种做法还有一个潜在的负面作用,就是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参与到案件处理中从而无法公正监督,使国家体制被破坏。

最后,司法改革是否可以采取加大行政管理措施的方式得以实现?结论或许是弊大于利。从一时一事来看,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上级法院带案下访、巡回接访等制度能够体现法院领导深入群众,抓好教育、监督、预防、查处等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五个严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使队伍焕然一新,但是从长远看,司法工作本质上是个专业工作,要求法官排除各种干扰,独立判断案情。法官的行政网络越是强大,法官越是不敢履行职责。目前,法官们很普遍地感觉到自己的社会评价在降低,这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了。最近,有的地方法院正在推进审判长责任制,我觉得就其注重加强责任制建设的内容看,这项改革还是很鼓舞人的。一种职业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的独立;如果任何人都能够从事审判,司法也就可有可无了,更遑论改革。

执行工作报告范文第10篇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同志在2014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这些论述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法谚云“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能否及时执行生效法律文书,将直接关系到胜诉人权益的兑现、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和司法权威的彰显。

破解执行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人大支持、监督法院工作的重点之一。多年来,通过人大监督、法院努力、各方支持,执行难问题已得到较大改进。尤其是2011年9月市人大作出加强法院民事执行工作决议后,全市法院开展了“清积案、反规避、护民生”专项活动,2013年1-11月全市法院执结率同比上升2.86%,案件平均执行天数同比减少1.72天。然而,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影响,生效法律文书难以变现的情况仍不同程度存在。中共上海市委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中,明确要求开展“执行难”专项整治。如何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监督并支持法院持续推进解决执行难?笔者结合在某基层法院执行局挂职经历,尝试作些粗浅思考。

通过参与一系列执行实践,笔者感到,“执行难”是由主、客观多种复杂因素形成的,至少可分为“执行不力”与“执行不能”两种情况。“执行不力”是造成“执行难”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多年来,法院从自身角度分析和破解“执行难”,取得了很大成效,对此社会评价是充分肯定的。但正如上海法院系统在“五查”专项整治活动中自查所述,极少数干警还存在责任心不强、作风不实、消极执行等问题,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执行不能”是造成“执行难”最直接、最主要的客观原因,除了被执行人确无财产执行以外,还有许多社会因素。如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地方保护主义影响、诚信体系不够健全、社会组织协助执行配合不力,以及法律法规授予法院强制措施有限等,导致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的拒执成本较低。因“执行不能”造成的“执行难”绝不可一概归结于人民法院,人大对此宜实事求是地评价,可建议法院加强对当事人的风险责任宣传教育,待条件具备后再重启执行程序;对涉民生、且因被执行人生活确实困难暂无法执行到位的案件,可建议通过司法救助和民政救助机制予以解决。

对于上述问题,建议人大进一步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在监督和支持司法体制改革时,将破解“执行难”作为重要内容予以关注。一是完善立法“顶层设计”与细化相关规定相结合。适时建议国家层面通过刑法修正案、司法解释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拒执罪的相关犯罪构成要件,如明确“犯罪主体”、“判决或裁定”、“有能力执行”、“拒不执行”和“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健全公检法之间拒执罪案件办理的配套机制等,并加快强制执行立法调研。积极开展相关地方立法研究,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决议》为基础,借鉴深圳等地经验,以地方立法形式对被执行人财产申报、信息曝光、拒执认定和惩戒、执行信用征信系统、执行联动、救济和监督机制等作具体规范。二是支持法院发挥主体作用与整合各方资源相结合。各级法院应进一步树立执行工作主体的理念,竭尽所能、依法履职。然而执行并非法院一家的事,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人大应进一步为法院提供支持,根据《监督法》等相关法律规定,通过听取有关部门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调研、视察等加大监督力度,了解协助执行联动中的难点并提出对策,使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检察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密切配合,主动协助法院执行,并督促上级法院加强对基层法院执行工作的指导。同时,充分发挥本市860余名市人大代表、13000余名区县和乡镇人大代表的监督和宣传作用,共同营造崇尚法治和诚信的大环境。三是推动完善执行威慑机制与自动履行激励机制相结合。如果对有能力却恶意不履行等行为一味迁就,将使执行难难上加难。人大应支持法院加强与公安和检察机关的协调,制裁严重拒执行为,提升裁判公信力。比如虹口法院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拒执罪的刑事打击力度,对被执行人恶意逃避执行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承担了最高法院拒执罪课题调研。另一方面,可建议法院通过完善执行工作信息化建设、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公布机制等方式,限制失信被执行人高消费、出国境、经营等行为,促使其自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在强制执行无法取得较好效果的情况下,法院可适当引导,依法促成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同时,进一步完善执行工作机制,如立审执兼顾衔接、执行措施穷尽的标准及实行、执行流程规范、执行信息公开和法官安全保障等。

上一篇:纪委换届工作报告范文 下一篇:政工师业务工作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