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1 17:14:04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一、调查范围

县境内符合《省湿地保护条例》规定的各类湿地,包括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盐沼湿地、人工湿地以及河流、水库、塘坝、灌渠湿地等。

二、调查内容

1、湿地的类型、面积和分布,以及土地权属、隶属关系。

2、自然环境状况,包括位置、坐标、海拔高度、地形、土壤、气候、水文。

3、野生动植物情况,包括重要陆生和水生湿地脊椎动物的种类、分布及生境状况,植物种类、分布面积、分布和生境状况以及植被状况。调点为国家一、二级或省级保护动物、湿地特有野生动植物、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环境指示种或生态关键种。

4、湿地受破坏或威胁的现状及主要威胁因子,受威胁的预测。

5、湿地功能效益、周边乡镇社会经济情况,以及湿地资源在农业、交通、水务、旅游、工业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情况。

6、湿地保护和管理现状。

7、加强与完善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三、调查时点

调查时点以2011年12月20日零时为准,年度资料以调查时期全年数据为准。

四、调查层次

1、宏观调查。主要调查湿地类型、面积和分布情况,通过数据汇总获取相关数据。进而获得全县湿地资源信息。采用以遥感为主的3S技术,分析湿地现状,判断湿地类型,并采用GPS实施辅助定位。

2、典型调查。鉴于我县湿地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比重较小,分布零散,因此采用典型抽样方法进行调查,旨在掌握各个湿地的保护、开发、受威胁和管理情况。具体方法包括湿地的踏勘和典型数据的收集等。此次调查,除类型、面积和分布等宏观因子外,其他内容均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进行。

五、实施步骤

1、调查准备阶段(2012年1月10日——2012年2月20日)

成立机构,制定方案,聘请专家,培训调查人员,收集相关资料。

2、调查实施阶段(2012年2月21日——2012年3月20日)

判断卫星遥感数据、实地检查验证、湿地面积统计,自然因子调查、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湿地保护、开发、受威胁和管理状况调查。

3、数据汇总阶段(2012年3月21日——2012年4月20日)

汇总处理调查数据,编制《县湿地资源调查报告》,绘制县湿地资源分布图。

4、结果运用阶段(2012年4月21日——2012年6月30日)

根据省市要求和调查结果,印发《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决定》;明确职责、抓好落实;同时根据保护和开发需要,提出全县新的湿地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小区名录,编制保护规划,抓好建设管理。

5、总结检查阶段(2012年7月1日——2012年7月15日)

由县湿地资源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对县级相关部门此次调查和结果运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召开总结会议,通报任务完成情况,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

六、组织机构与职能分工

1、组织机构。为保证此次全县湿地资源调查工作的顺利完成,成立县湿地资源调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县长

副组长:县林业局局长

成员:县环保局局长

县统计局局长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县水务局局长

县城乡规划局局长

县文物旅游局局长

县气象局局长

黄河河务局局长

城关镇镇长

秦东镇镇长

成员:县林业局、环保局、统计局、国土资源局、水务局、城乡规划局、文物旅游局、气象局、黄河河务局、城关镇、秦东镇。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同志担任。

2、职能分工。

各乡、镇政府:负责调查区域内湿地资源及保护、开发利用情况。

县经发局:负责调查湿地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和建设项目占用湿地情况。

县林业局:负责牵头组织实施整个调查活动。负责判断卫星遥感数据,调查沼泽湿地、盐沼湿地、湖泊湿地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汇总调查资料,起草湿地资源调查报告,绘制湿地资源分布图。

县环保局:负责调查湿地受威胁情况以及污染破坏原因分析。

县统计局:负责调查湿地周边乡镇经济社会状况,配合林业局起草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提供县1:5万地形图、全县卫星遥感数据资料。

县水务局:负责调查河流、水库、塘渠道湿地和水产养殖湿地的管理、保护、开发利用情况。

县农业局:负责调查种植业相关湿地的保护、开发利用情况。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将湿地保护规划纳入全县相关功能规划。

县文物旅游局:负责调查各旅游景区内湿地的保护、开发利用情况。

县气象局:负责提供相关气象资料。

黄河河务局:负责调查所辖范围内湿地资源及保护、开发利用情况。

七、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进行湿地资源调查的重要意义,尽快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抽调精兵强将,明确工作重点,迅速开展工作,确保调查任务圆满完成。

2、扎实工作,确保质量。参与湿地调查的工作人员要深入一线,科学判断,认真审核,及时汇总上报相关数据资料,确保调查成果真是、可靠、准确,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湿地资源调查;保护措施分析

如何加强湿地管理,提升湿地保护措施是湿地管理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大理市湿地面积、分布情况及目前湿地保护政策情况进行了调查,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对湿地保护工作进行了分析,查找湿地管理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地区湿地保护工作的对策。

1 大理市湿地资源基本情况

1.1 大理市基本情况

大理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东经99°58′~10°27′,北纬25°25′~26°02′,南北长约75km,东西宽约30 km,东与宾川、祥云毗邻,南接弥渡、巍山,北与洱源、鹤庆接壤,隶属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大理州政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市行政区划为8个镇1个乡,1个省级经旅游度假区、1个创新工业园区,据2008年大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调查成果显示,全市国土面积176343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为104099.7hm2,占总面积的59%,森林覆盖率38.32%,林木绿化率54.99%,活立木蓄积量为258.066万m3。

1.2 湿地分布现状

经调查,全市湿地面积26720.47hm2(不含4hm2以下湿地),其中国家重要湿地25043.47hm2(含洱海24948.13hm2、洱海周边5个草本沼泽湿地95.33hm2)、一般湿地1677hm2,分布在全市各乡镇。

1.3 湿地分类

按照《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的湿地分类标准,大理市湿地可划分为4类9型,分别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个湿地类,包含永久性河流、季节性间歇性河流、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沼泽化草甸、库塘、输水河、水产养殖场、水田9个湿地型,生态系统完整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

1.3.1 河流湿地:分为永久性河流和季节性间歇性河流2个类型,面积810.6hm2,其中永久性河流湿地有弥苴河、永安江、波罗江、苍山十八溪等79条,面积798.93hm2;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有磨刀沟、蝴蝶泉沟2条,面积11.67hm2。

1.3.2 湖泊湿地:湖泊湿地均为永久性淡水湖湿地型,主要有洱海、干海子、黄龙潭等5个湖泊,面积25005.4hm2,其中洱海面积24948.13hm2。

1.3.3 沼泽湿地:包含草本沼泽、沼泽化草甸2个湿地型,面积199.4hm2,其中洱海周边草本沼泽面积160.13hm2、苍山花甸坝沼泽化草甸面积39.27hm2。

1.3.4 人工湿地:包括库塘、输水河、水产养殖场3个湿地型,面积705.07hm2。其中:三哨水库、三锅桩水库、大成水库等库塘湿地型面积205.6hm2,大营沟、土官沟等输水河面积435.33hm2、沙村鱼塘群等水产养殖场面积64.13hm2。

2 大理市湿地管理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理市湿地管理保护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湿地保护工作宣传不够;(2)生物资源过度利用;(3)河道硬化使河流生态功能遭到破坏;(4)面源污染防治难度大;(5)在湿地保护上需要有更大的提升;(6)湿地资源保护体系不够健全;(7)政府投入支持力度不够。

3 大理市湿地资源管理保护对策建议

3.1 加大湿地保护的宣传工作和执法力度

加大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湿地保护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让市民对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有新的认识,在社会上营造全民共同关心保护湿地资源的良好氛围,从而积极参与到湿地管理保护工作中来,并由林业、洱海管理、环保、水务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定期开展湿地资源动态巡查,严厉打击侵占湿地、倾倒堆置废弃物、破坏林木、挖沙取土、过渡放牧、排放污水、猎捕毒害野生动物、挖掘采集野生植物、破坏湿地保护管理设施等违法行为。

3.2 理顺部门管理

目前,大理市重要湿地――洱海由大理市洱海管理局管理,其余湿地未明确管理保护主体,建议按照《条例》规定,理顺林业、洱海管理、环保、水利等各部门职能职责,由林业部门负责湿地保护的宣传、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由洱海管理局依据《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对国家重要湿地洱海进行专门管理;由苍山保护管理局依据《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条例》对有重要价值的苍山花甸坝等湿地进行专门管理;由水务部门对库塘、河流、沟渠等湿地依法进行管理。

3.3 建立生态资源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湿地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出台湿地资源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参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做法,对集体所有的湿地资源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切实提高群众保护管理湿地资源的积极性。

3.4 实施湿地综合治理措施

3.4.1 对洱海等湿地继续加强原有保护措施。重要湿地实施新一轮“三退三还”(退田还湖、退塘还湖、退房还湖),加强全湖半年休渔制度,开展流域“三禁”(禁白、禁磷、禁止放山羊)工作力度。

3.4.2 实施湿地保护相关项目工程。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湿及荒山造林、天然林资源管护、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环村林建设等工程,促进生态景观、水源涵养保护及水土流失治理,构建大理市湿地生态安全屏障。

(1)按照洱海保护“2333”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积极开展环洱海湿地建设。投资建设上关镇片区生态湿地,投资建设环洱海万亩湿地;继续实施苍山灵泉溪环境保护清水产流入湖示范工程,罗时江水污染综合治理与清水产流机制修复等流域湿地恢复与低污染水处理工程。

(2)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对季节性湿地(水田)推广测土配方、控氮减磷、优化平衡施肥,强化了面源污染治理力度。

(3)建设污水处理体系。建设城市、集镇、村落、农户以及湿地五级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建成环洱海截污干渠、区雨污分流管网、沿湖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农户污水处理设施。

(4)进行垃圾处理。开展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工作,建成大风坝垃圾填埋厂、海东垃圾焚烧发电厂等环保设施,为湿地污染治理提供保障。

3.4.3 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开展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疫源疫病监测及野生植物的保护培育工作,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3.4.4 加强综合治理。加大对苍山十八溪、弥苴河、波罗江、三哨水库、干海子水库等河流、湖泊、库塘湿地的综合治理。

3.5 加大科研项目及经费投入力度

加强与科研单位的联系,积极争取上级湿地管理保护科研项目,加大湿地管理保护工作经费的投入,积极开展湿地管理保护工程项目的建设,最终实现湿地事业由保护到修复生态环境的大升级。

3.6 合理利用湿地景观资源,发展湿地生态旅游

在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公园等多种景观,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发挥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7 建立湿地基础信息

在完成大理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湿地植物多样性名录,并建立大理市湿地资源数据库,进一步查清大理市湿地资源现状,掌握湿地资源的动态消长规律,为大理市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提供统一完整、及时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收稿:2015-01-08)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林业规划设计院大理分院.云南省大理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R].2008,5.

[2]大理市林业局.大理州大理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R].2013,3.

[3]贺跃云.对大理州湿地立法保护必要性的思考[J].云南人大,2011(6):34-36.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对策

1 泸水县丰富的生物资源

泸水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处于东经98°34′~99°09′,北纬25°33′~26°32′之间。北接福贡,南接保山,东与云龙、兰坪2县相连,西与缅甸毗邻。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气候土壤资源,导致了生物资源的多样性。

2 泸水县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保护意识相对落后

泸水县是一个多民族山区县,大部份山区农民抱守传统观念,有些村民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环境的恶化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什么后果。所以,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已成为不容勿视的问题。

2.2 对生物资源的粗放、不合理开发

泸水县解放初期至今,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经历了粗放型、掠夺型和破坏型3 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开发利用,对泸水县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3 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形成规模

过去对泸水境内生物资源开发一直采取只采不种、越采越穷的掠夺型生产方式,造成资源的不断丧失和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调。泸水境内的生物资源走进了“大资源、小产业、低收入”的怪圈,部分生物资源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农民守着金山过穷日子。

2.4 依法保护意识不足、森林资源管护责任脱节

理顺关系,提高职能部门的法律地位,坚持依法治林是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2.5 对生物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的后果

特殊的自然地貌,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之人们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历史上的乱砍滥伐、毁林垦荒、刀耕火种,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对自然环境进行掠夺性的经营,导致泸水县水土流失形势严峻。

3 泸水县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对策

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顺利实施给泸水县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县委、政府结合本县实际,提出把解放思想、调整结构、开发农业、发展经济,作为泸水县今后发展经济新的工作思路。

3.1 加大宣传、依法治林

3.1.1 提高保护意识。必须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和监督,把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的高度上来。在全县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使生态环境建设成为群众性的社会工程。

3.1.2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职能。为林业行政执法壮胆,摆脱人情关、领导关对执法的干预。要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及其它林业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基层执法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的执法力度和执法监督工作。

3.1.3 加快生物防治。在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前提下,与天然林保护工程相结合,实施人工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等措施。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减轻和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农村燃料不足、缓解饲料和肥料缺乏问题,促进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发展。发展以林果为主导的商品经济,提供农村工副业原料, 促进经济发展。

3.2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含量

做好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的统筹规划;变粗放式开发利用为深层次的精加工利用;完善森林资源监测和监察体系;利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利用。

3.3 文明开发、合理利用

3.3.1 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建立高山药用植物园。改变过去只采不种,越采越穷的掠夺型生产方式。能有效解决既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又能利用药用植物资源优势脱贫致富,发展国家药材生产的矛盾。要依靠泸水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建立一定数量,规模不一的高山药用植物园,根据市产供需情况,进行引种栽培。

3.3.2 以市场为前景发展经济林木。要从“大资源、小产业、低收入”的怪圈中解放出来,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走“公司+农户+基地+产业”的发展道路,实现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经营。以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连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建立强大的支柱产业,使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3.3.3 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植物。膏桐是一种民用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化工的原料植物,近年来,膏桐被认定为有较高开发价值“能源植物”。泸水县境内的膏桐经济价值到目前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因此,在抓住机遇大力推广、种植膏桐的同时,相关部门应尽快落实好加工企业并和农户实行定单种植,这样即能保证原料的数量和质量,又能让农户吃下定心丸,将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民致富步伐 。

3.3.4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硬约束。

4 结语

正确处理好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是泸水县发展经济的要求,有利于泸水县生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形成良性循环和协调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泸水县林业资源调查报告和区划报告[M].云南省怒江州新闻出版社,1995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野生动物 资源现状 立法完善 舆论宣传

[中图分类号] S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111-0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野生动物对我们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日益剧增,尤其在科研、药用、观赏、文化、美学和生态、文明等方面影响最大。但是,由于高额获利诱惑、喜欢食用野生动物肉等种种原因,造成一些不法分子的乱捕滥猎,对野生动物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野生动物越来越少,少数野生动物物种濒临或者已经灭绝。如何正确认识、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多年在柞水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的工作经验,以本地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现状为出发点,浅谈一下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建议。

一、柞水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柞水县位于秦岭腹地,境内秦岭南麓牛背梁号称中草药库,与宁陕县大熊猫、金丝猴、朱3大国宝自然保护区毗邻,在不久的将来这3大国宝就能自然的迁移到柞水县境内了。通过全省第二次森林资源二调普查数据统计,柞水县森林和植被分别提高到67%和79%,野生动物种类有4纲22目54科167种,其中列于国家珍惜珍贵保护动物有羚牛、金钱豹、林麝、鬃羚、斑羚、黑熊、大鲵、雕、、雉、锦鸡等20多个品种。

二、柞水县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基本做法

柞水县在1998年7月正式成立了柞水县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该站成立后,始终坚持以保护野生动物工作为中心,认真做好每年的4月11日“爱鸟节”及“爱鸟周”和9月的“动物保护法宣传月”活动,积极参与“科技之春”下乡;组织执法队伍不定时的长期巡罗执法检查,培养耳目、掌握信息,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违犯行为,震慑犯罪;常年在全县各地及中小学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政策的普法宣传,县政府多次出台保护野生动植物管理通告;大力发展特种养殖,累计救治放生野生动物千余条、头、只;对全县保护野生动物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1.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非常猖獗,屡禁不止,打击力不从心

据统计,2006年破坏野生动物犯罪的重特大案件比2005年上升36.4%。在2012年的10月份,中央新闻连续报道了南方的广东、广西等地一些不法分子,明目张胆的在市场买卖国家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通过看到报道后,省市县主管部门很重视,安排各地迅速掀起了破坏野生动物严打行动,在市森林公安局的指导帮助下,柞水查出了一个野生动物贩运窝藏网点与近20来人都有联系供货,查出窝点有重点保护动物和一般保护动物达5000多斤。据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至今,森林公安机关共破获盗猎藏羚羊的案件120余起,收缴藏羚羊皮20000余张、藏羚羊绒1100余公斤、各种枪支400余支、子弹19万发、各种车辆171辆,抓获盗猎藏羚羊的犯罪嫌疑人近3000人。

2.保护野生动物重要性认识不足,口号叫的响,措施跟不上

我国60年代约有野生麝250万万头,现在仅存10余万头,并以每年10%的速度递减。依此情况,再过5至10年,野生麝将在我国境内基本消失。另外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干预使执法工作困难重重。据有关部门透露,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案件因此迟迟无法查处,甚至于在个别地方的执法机关也存在着“人命重于兽命”的观念,涉及到野生动物案件时往往手下留情,得过且过。

四、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对策探讨

1.执法体系有待完善

加强保护野生动物机构的队伍建设。执法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执法者根本没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和长期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树立起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及群众乐意接受的集中设立宣传点、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制定宣传手册等形式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国家政策、法规进行重点宣传,并适时向群众通报打击犯罪案例,达到震慑犯罪,教育群众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日常宣传,可以通过查办案件、村组干部大会、下乡出差的机会对群众进行宣传,手把手的教会群众处理猎杀野生动物案件线索的基本常识。做好野生动物宣传工作,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和为打击破坏野生动物保护资源提供线索意识。

3.制定政策,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要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有必要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成立以专家学者为主的、独立的环境影响评估机构;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真审视政府的各项资源开发、区域开发和流域开发建设规划及相关的经济政策;对各种开发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确保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 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同时,建立政府领导环保责任制度, 把当地生态质量纳入各级政府领导政绩考核的内容。

总之,野生动物保护迫在眉睫,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任务,而是每一位中国公民应尽的职责与义务。希望更多的人都能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来保护我们那已为数不多,甚至濒危的“野生朋友”!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柞水县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2009年8月),《陕西省柞水县二类资源调查报告》.(2011年9月)。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贵州雷公山部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资源;物种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Q95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2.047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1982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部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于1985年~1989年进行了首次科学考察,2005年~2007年进行了第二次科学考察,2008年~2016年保护区的物种新记录有零星的报道,主要涉及鸟类和两栖类。为了解保护区30多年来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情况,为保护区管理、决策及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系在上述考察的基础上,综合整理成文报道如下。

1自然概况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位于雷山、台江、榕江、剑河4县之间,总面积473平方公里,跨东经108°5′~108°24′,北纬26°15′~26°32′;保护区最低海拔为榕江县平阳乡小丹江村,海拔650米,最高峰雷公山顶,海拔2178.8米。雷公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4℃~18.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300~1600毫米之间。区内植被垂直分带明显,水平分异较小,海拔1350米以下为低中山地带性常绿阔叶林;1350~2100米为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100米以上出现山顶苔藓矮林(周正贤等,1989)。

2调查方法

2.1 鸟类资源调查

主要采用路线调查法进行。根据调查区域的环境情况和不同生境分布的连续性状况设置调查路线,使调查路线尽量覆盖不同生境,工作时沿调查路线以1.5~2公里/小时的速度步行穿越,目视和用10×42双筒望远镜观察计数沿线鸟类,记录所见鸟类的种类及其个体数,对部分已熟知其鸣叫声的种类,也根据听见的叫声进行记录。参考《贵州鸟类志》(吴至康等,1986)进行种类鉴定。

2.2 兽类资源调查

主要采用样线法、痕迹鉴定法和访问法进行调查。利用现有的小路,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布设。在沿样线调查穿越不同植被生境时,详细记录所见到兽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足迹、采食残迹、卧(窝)迹、粪便、毛发等,进行兽类种类的痕迹鉴定。访问法主要深入村寨进行调查访问,重点访问当地的老猎手和护林员等,还深入到集市,了解和调查商贩对皮张收购的情况及种类。种类鉴定依据《贵州兽类志》(罗蓉等,1993)。

2.3 鱼类资源调查

采集方式包括鱼网(撒网和拦河网)和垂钓采集、集市收购等。种类鉴定依《贵州鱼类志》(伍律,1989)。

2.4 两栖动物资源调查

主要采用样线法或样法,重点调查水塘、溪流和河谷附近,以及进入村寨找熟悉情况的村民进行访问了解。在样线调查时,还要根据地形、植被、河流走向等情况,在布设的样线外也进行扩展调查。种类鉴定依据《贵州两栖志》(伍律等,1987)。

2.5 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根据保护区的地形和植被分布情况,利用现有的小路和公路,从低海拔向高海拔扩展。并到村寨进行访问调查和深入田边地角采集鉴定种类。标本鉴定依照《贵州爬行类志》(伍律等,1985)进行。

3结果

3.1鸟类物种多样性变化情况

第一次科考记录鸟类13目28科121种(周正贤等,1989),第二次科考记录鸟类14目31科154种(张华海等,2007),鸟类零星报道有1种(李筑眉等,2008)。增加了34种,即:海南虎斑Z Gorsachius magnificus、普通\ Buteo buteo japonicus、秃鹫 Aegypius monachus、白尾鹞 Circus cyaneus cyaneus、鹌鹑 Coturnix japonica、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鹰鹃 Cuculus sparverioides sparverioides、大杜鹃 Cuculus canorus fallax、中杜鹃Cuculus saturatus saturatus、小杜鹃Cuculus poliocephalus poliocephalus、普通夜鹰Caprimulgus indicus jotaka、冠鱼狗Ceryle lugubris guttulata、白胸翡翠Halcyon smyrnensis perpulchra、黑眉拟啄木鸟Megalaima oorti faber、小云雀Alauda gulgula coelivox、长尾山椒鸟Pericrocotus ethologus ethologus、赤红山椒鸟Pericrocotus flammeus fohkiensis、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 cyanurus、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 auroreus、白腹短翅鸲Hodgsonius phoenicuroides ichangensis、紫啸鸫Myiophoneus caeruleus caeruleus、长尾地鸫Zoothera dixoni、小鳞胸鹪鹛Pnoepyga pusilla pusilla、矛纹草鹛 Babax lanceolatus latouchei、画眉 Garrulax canorus canorus、金胸雀鹛Alcippe chrysotis swinhoii、白腹凤鹛Yuhina zantholeuca griseiloris、强脚树莺Cettia fortipes davidiana、黄腹树莺Cettia acanthizoides acanthizoides、山鹪莺Prinia criniger parumstriata、橙胸姬lFicedula strophiata strophiata、铜蓝lMuscicapa thalassina、三道眉草cEmberiza cioides castaneiceps、白眉cEmberiza tristrami。经统计记录鸟类14目31科155种,见表1。

3.2兽类物种多样性变化情况

二次科考分别记录到兽类52种(周正贤等,1989)和79种(陈继军等,2008)。第二次科考比第一次科考增加了27种,即:华南缺齿鼹 Mogera insularis、长吻鼹 Euroscaptor longirostris、大臭 Suncus murinus、华南中麝 Crocidura rapax、灰麝 Crocidura attenuata、小菊头蝠 Rhinolophus pusillus、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ensis、大马蹄蝠 Hipposideros armiger、扁颅蝠 Tylonycteris pachypus、亚洲长翼蝠 Miniopterus fuliginosus、狼Canis lupus、豺 Cuon alpinus、纹鼬Mustela strigidorsa、云豹 Neofelis nebulosa、金钱豹Panthera pardus、川西斑羚 Naemorhedus griseus、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毛耳飞鼠 Belomys pearsonii、灰头小鼯鼠Petaurista canieps、海南小飞鼠 Hylopetes phayrei、滇绒鼠Eothenomys eleusis、东方田鼠 Microtus fortis、东亚屋顶鼠Rattus brunneusculus、黄毛鼠Rattus loswa、白腹巨鼠 Leopoldamys edwardsi、锡金小家鼠 Mus pahari、中华竹鼠 Rhizomys sinensis。本次记录兽类有8目23科79种,见表2。

3.3鱼类物种多样性变化情况

雷公山保护区第一次科考记录鱼类有4目10科29种(周正贤等,1989),第二次科考记录鱼类有4目10科35种(陈继军等,2009)。增加了6种,即:桂林薄鳅 Leptobotia guilinensis、草鱼 Ctenopharyngodon steindachner、刺 Spinibarbus hollandi、犁头鳅 Lepturichthys fimbriata、瓦氏黄颡鱼 Pelteobagrus vachelli、中国少鳞Z Coreoperca whiteheadi。现记录鱼类有4目10科35种,见表3。

3.4两栖类物种多样性变化情况

两次科考记录两栖类种数都是36种(周正贤等,1989;陈继军等,2007),两栖类零星报道有3种(陈继军等,2014;潘成坤等,2016;姚伦贵等,2016),为镇海林蛙,无声囊树蛙,仙琴蛙为保护区的新记录。现保护区两栖类有2目8科39种,见表4。

3.5爬行类物种多样性变化情况

第一次科考记录爬行类有3目8科56种(周正贤等,1989),第二次科考记录爬行类有3目10科60种(陈继军等,2008)。第二次调查比第一次调查新增物种为4种,分别是多疣壁虎 Gekko japonicus、紫棕小头蛇 O.swinhons 、眼镜王蛇 Ophiophagus Hannah、白头蝰 Azemiops feae Boulenger。现在有3目10科60种,见表5。

4保护管理建议

4.1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重点向社区群众宣传野生动物在农、林业生产上的益处,尤其在控制农、林害虫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让社区群众充分认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要性,从而扭转“要我保护”转为“我要保护”的自觉行为上来,并严厉打击非法捕捉和不法收购行为,严格执行国家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使这宝贵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4.2 加大保护区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雷公山物种多样性极其丰富,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大力开展科研,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把雷公山作为其科研及教学基地。

4.3 继续开展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工作

实施和做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大造林绿化进程,提高森林覆盖率,使野生动物栖息地面积得到扩大,有效保护物种多样性。

4.4 加大野生动物资源的监测工作

重点监测种群密度、物种组成、生境要求、受威胁情况等,从而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综合资料。

4.5 建立繁育基地,提高经济利用价值

雷公山野生动物资源丰富,许多种类都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例如,乌梢蛇、尖吻蝮等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棘胸蛙、棘腹蛙、鳖、蛇类味美,营养丰富,蛋白质高,有强壮滋补作用;王锦蛇、乌梢蛇、尖吻蝮等这些种类市场需求比较大。可以建立人工繁育中心,组织人员进行技术公关,对它们进行人工饲养,或进行由野外到家养的驯养繁殖,使其增殖繁衍,提供给市场。

参考文献

[1]周政贤,等.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3-19,393-400,380-391,425-427,401-412,413-

424.

[2]吴至康,等.贵州鸟类志[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3]罗蓉,等.贵州兽类志[M].贵州科技出版社,1993.

[4]伍律.贵州鱼类志[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5]伍律,董谦,须润华.贵州两栖志[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6]伍律,李德俊,等.贵州爬行类志[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

[7]张华海,张旋.雷公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266-279

[8]李筑眉,王子明,等.雷公山发现海南虎斑Z [J].动物学杂志,2008,43(04):139.

[9]陈继军,谢镇国,等.贵州雷公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兽类调查[J].凯里学院学报,2008,26(06):92-95.

[10]陈继军,张旋,等.贵州雷公山部级自然保护区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资源保护[J].动物学杂志,2009,44(03):57-62.

[11]陈继军,张旋,等.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报告[J].四川动物,2007,26(04):826-830.

[12]陈继军,李仕泽,等.贵州雷公山部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新记录镇海林蛙[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8):9797-

9820.

[13]姚伦贵,潘成坤,陈继军,等.贵州雷公山部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新记录仙琴蛙[J].贵州林业科技,2016,41(01):51-

53.

[14]潘成坤,王英,陈继军,等.贵州雷公山部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一新记录无声囊泛树蛙[J].贵州林业科技,2016,41(01):

54-64.

[15]陈继军,张旋,等.雷公山保护区爬行动物调查报告[J].贵州林业科技,2008,36(02):25-30.

作者简介:古定毫, 本科学历,贵州雷公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管理。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调查;3S技术;技术应用

引言: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保障,也是关系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事业,对于社会的整体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森林资源是林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能够为我国国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森林资源调查则是我国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开发了很多应用与森林资源调查的新技术,尤其是以“3S”为典型的森林资源调查手段,把传统的森林资源调查管理方法进行了改革,加速了森林资源管理的不断发展。本研究分析阐述了3S技术的具体实施和应用,为今后的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参考依据。

1.3S技术的概况

1.1 3S技术中的RS技术

遥感(Remote Sensing,缩写 RS)是从地面以上一定距离的高空或外层空间的人造卫星、飞机、气球等运载工具,即遥感平台上,利用光学、电子和电子光学的电磁波探测仪或传感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不直接接触目标物,从远距离接收从物体辐射、反射和散射的电磁波信号,以图像胶片和数据磁带记录下来,并以一定的方式传输到遥感地面接收站,经地面接收站的处理制成不同形式的产品提供给用户使用的一种现代技术。它具有观测范围广、多波段成像、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性重复和综合性、约束少、成本低等特点。随着传感器技术、航空和航天平台技术、数据通讯技术的发展,现代遥感正由定性向定量、静态向动态方向发展,拥有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在已经将这种遥感技术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中,使森林资源调查更加现代化、综合化、信息化,作为地球上的陆地主要资源,森林资源的生产周期相对最长,分布也很广泛,因此,准确时效地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三北防护林就是利用遥感技术调查在两年时间查清了占全国60%面积的三北地区森林、土地、草场等再生资源的数量,并对三北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再如:常规方法难以调查的自治区的森林资源调查也是利用RS技术来完成的。

1.2 3S技术中的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缩写 GIS)是一种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录入编辑、存储、查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它还可以用于地理信息的动态描述,通过时空构模,分析地理系统的发展变化和演变过程。GIS 是与人类的生存、发展、进步密切关联的一门信息科技。GIS在林业中的应用主要是建立各种管理系统,例如:以森林植物群落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海拔高度、边界划分、面积、土壤类型、植物名称等建立森林植物群落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进行综合性、系统性分析。

1.3 3S技术中的GP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缩写GPS)是全球性的卫星定位和导航的三维测量系统,能提供连续、实时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具有观察方便、定位精度高和费用低等优点而被许多行业广泛地应用。GPS 以其全球性、全天候、准确、快速的定位功能在测绘,环境,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在森林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主要是被用于林区测量控制网的建立、林区道路的勘测,现在多被用来与RS技术联用,进行森林资源的统计、病虫害监测等,也常与GIS技术联用,建立了森林资源的管理系统。

2.3S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2.1关于3S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的应用

根据对森林资源进行动态监测的不同应用范围和目的,研究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源作为基础数据源,依据它们各自不同的光谱观测波段和分辨率,采用最合适的遥感数据源结合地面抽样技术,并利用 GPS 对样地进行空间定位,最后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种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建立起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体系。绿色植被具有显著的、独特的光谱特征,不同的植被及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的光谱特征不同。遥感作为森林植被调查的信息源,可通过植物的反射光谱来实现。GPS 可不依赖地面控制点直接对遥感图像定位,通过 GIS 的综合分析可对大区域的森林植被类型、植物季相节律、植被演化等进行实时监测分析。

2.2 关于3S技术在森林火灾监测的应用

3S 技术在林火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它的实时监测与灾后评估上。林火实时监测的主要信息源是卫星影像,起火点的定位依靠 GPS 完成,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强、蔓延迅速的特点,利用 3S 技术不但可以对森林火灾进行实时监控,还可以对灾后的损失进行评估。从观测频率上来讲,气象卫星AVHRR 影像是可以满足需要的。而从分辨率及掌握火区概况、火势发展趋向上来看,TM 卫星影像有较大的优势。所以在林火实时监测时,通常采用两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配合的方法,使其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2.3关于3S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的应用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会对森林植物自身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破坏,甚至是失去生命。因此,根据不同时相卫星植被指数的变化可监测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由于植物的反射光谱受季节、树种、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不同时相的遥感图像对比,可以及时发现林木病虫害的动态变化。3S 集成技术的应用,使森林虫害监测与防治工作更趋现代化,其中GIS与RS结合可在宏观上对森林害虫进行有效监测,GIS与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相结合可建立森林害虫治理决策模型和支持系统。最成功的例子是研究工作者以1989-1990年夏季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毛虫大发生为背景,探索了利用气象卫星AVHRR资料进行大范围森林虫害监测的原理及方法。

2.4关于3S技术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应用

珍稀野生动物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珍稀野生动物数量少,生存环境复杂,人工实地调查难度大,效率低。利用GPS实时导航、准确定位功能寻找样带的起点,并根据输入的样带终点座标引导调查人员实地调查,保证样带的准确性。利用遥感图像进行景观类型的划分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监测,确定与野生动物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态因子,利用GIS还可以方便地将野生动物数量、分布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与其栖息地保护管理的状况关联起来,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并将结果以图形或数据形式表示出来,形成各种调查报告及图面材料,为管理决策提供具有位置准确性的直观的信息。

3.结语

森林资源是国家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建设的基础,森林资源调查是森林资源保护的基础,是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先决条件。3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几种重要技术的联用为森林资源的调查、监测和规划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方法。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森林资源监测和调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赵谷泉.3S技术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08,8:157-158.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关于农村新合作医疗体制建设探索与实践》、《区域性氟斑牙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安国中药材价格的调查报告》等一大批优秀的调查报告脱颖而出,鼓励学生进行探讨和研究,促进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受到了广泛欢迎,参与学生人数逐年增长,课题质量日益提高。药学专业专家、博士带领学生考察黑崖沟村药用植物资源和中草药的生长情况,设计出“木本与草本藤木药材结合种植”的致富之路。药学生开展中药栽培技术指导示范、成果转化推广、信息咨询传播等系列服务,开展野生中药资源调查、天然药用植物标本制作,寓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于社会实践中,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专业科研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实践形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用知识回报社会主动性和积极性。临床医学专业社会实践小分队深入全国食管癌高发区邯郸磁县,从饮水、饮食习惯、家庭经济状况、防癌意识等方面进行走访、调查,撰写出食管癌高发原因的社会调查报告,并提出对策。将专业知识、德育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三结合,利用医药院校专家、技术和信息优势,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革命传统教育相辅相成,为百姓送温暖解忧急的同时,让同学受锻炼长才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创新外延扩充———深入社区,探索建立医学、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模式

随着医学向生物医学—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具有扎实知识、精湛医术、高尚医德、严谨医风”的高等医药人才成为了高等医药院校的重任。美国的医学院校让学生走进医院为病人提供基本护理,开展“关爱生命”义工活动,培养医学生的道德情感[2]。我们积极探索医学、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模式,不局限于开展义诊、健康宣传等传统医学活动,将其拓宽到社会医学领域,引导学生把专业知识内化为关怀人生、尊重生命的内在动力。我们在全省各地的社区建立了多个稳定的社会服务实践基地,与办事处、居委会开放合作、优势互补,长期有效地开展活动。扁鹊医学社赴安国社会实践小分队“、奥运北京”社会实践服务团、爱心医疗服务队、扶老助残小分队、义务导诊小分队、农村医务人员培训服务团等小分队各有特色,从医学、心理、社会多角度增进人民健康。医学生们与孤老、军属等长期结对,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进行学业辅导和心理疏导。爱心小分队成员每周六日去看望市福利院的孩子,组织他们课外拓展学习,通过游戏讲授生活、文化知识,用线串成“心”形的纸鹤抚慰了孤残儿童的心灵。研究表明,人一生中所用到的知识只有20%是在学校里获得的,其余80%是在社会适应中取得的。内科小组讨论了一名冠心病患者显示频繁的早搏的心电图,儿科小组发现了一名患蛔虫病的儿童,头发稀黄,智力体力发育缓慢……让学生早期接触病人、接触社会,既让当地群众得到了良好的医疗建议,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的机会。

医药院校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的意义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一、政府加快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一)认真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农业部及省农业厅有关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会议及文件精神,按照农业部《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从5月22日至6月20日,我州在8县全面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完成了调查表的统计并形成调查评价报告。这为制定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和秸秆利用项目评估提供了依据。据调查评价数据显示,根据20*年至20*年主要农作物产量的估算,全州播种面积约405.6千公顷,每年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为164吨,可收集资源量约为132吨。现有的秸秆利用方式主要是用作饲料(稻草、麦秸),另有部分用作燃料(烟杆),一部份废弃及焚烧。扣除上述竞争性用途,全州秸秆可利用资源量约86.2吨。通过预测,未来5-15年,全州每年约有88吨可利用秸秆资源量。

(二)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圆满结束。

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精神,污染源数据是重要的基础环境数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的重要手段。农业污染源包括种植业源、水产养殖业源和畜禽养殖业源。通过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从20*年12月至20*年4月,我州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圆满结束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按照省普查办的要求,州污染源普查办农业组在认真复核每个普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普查数据分析,形成了技术总结及分析报告,并通过了省级部门的验收。本次全州农业污染源普查对象共6738个,其中,种植业源5693个,水产养殖业源450个,畜禽养殖业595个,覆盖全州8个县102个乡镇1个万亩农场。通过数据分析,三个污染源共同特征为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铜和锌5个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其次是种植业源的农药、农膜和秸杆的流失给农业环境造成污染。

(三)继续做好外来入侵生物调查及防控工作

1、开展外来入侵生物调查。

根据省农环站《关于开展20*年外来入侵生物调查的通知》和《20*年*省外来入侵生物调查实施方案》要求,为全面摸清和掌握我州外来入侵生物的分布情况和生长环境,以便更好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外来入侵生物的扩散和蔓延,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站结合*州实际,今年承担了薇甘菊、马缨丹、肿柄菊、水葫芦、水花生、三裂叶蟛蜞菊等6种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的调查任务,在全州8县全面展开调查工作。从8月30日至10月10日止历时两个月,圆满完成了调查任务并形成图文表俱全的调查报告及总结。本次调查的6种生物中,在我州共发现有马缨丹、水葫芦、水花生、肿柄菊这4种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发生并造成不同程度危害,危害面积22.474333万公顷,其中耕地发生面积3.2986万公顷,林地发生面积6.52万公顷,草场发生面积3.4118万公顷,其他生境发生面积9.243933万公顷。

2、抓好边三县的薇甘菊预警监测工作。

为有效防止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入侵和危害,按照去年省农业厅在我州*、*、*三个边境县设置30个薇甘菊预警监测点的工作安排,结合今年开展的外来入侵生物调查工作,我站积极开展薇甘菊入侵危害调查、监测点布设、预警监测等工作。共在*、*、*3县19个乡镇布设薇甘菊预警监测点30个,共建立监测点点位档案30份。同时,坚持每月上报薇甘菊监测汇总表,截止11月底,各监测点共计开展监测及记录上报数据11次。通过深入三个边疆县边境、出境区域的重点村委会和村小组作详细的查访,分析各监测点上报的监测数据,目前在我州范围内暂未发现薇甘菊分布及危害。

(四)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保护工作

按照省农环站《关于开展20*年*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通知》和《20*年*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实施方案》要求,为全面掌握奶桑、滇桑、川桑、*大百合、*枸杞等5种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在*州的种群分布和濒危形势,建立完善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数据库,维持生物多样性,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我站结合*州实际认真研究并制定了调查方案,从8月30日至10月10日,按照方案对全州8县境内的5种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开展认真调查,并形成了图文表俱全的调查报告及总结。通过调查,这5种农业野生植物目前在我州均有发现,分布较为分散,海拔在220-2263米之间。由于乱砍滥伐严重,种群数量不多,面积不大,处于渐危状况。来源于:

二、加强监管力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长期坚持开展果蔬农药残留检测。

为进一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为农产品市场管理提供依据,为消费者采购提供指南,确保全州人民吃上“放心农产品”,州和县农环站长期坚持使用农残检测仪器和速测灵药剂开展每月两次及节前对城区附近蔬菜生产地、水果市场、农贸市场内上市销售的部分时鲜水果、蔬菜进行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残留速测工作。从今年1月份至11月份止,全州共开展329期检测,共抽检6*8个果蔬样品,其中蔬莱5374个,合格5123个,合格率为95.3%;水果689个,合格674个,合格率为97.8%;水稻15个,合格15个,合格率为100%。抽检的蔬菜品种有菠菜、豌豆尖、蕹菜、莴笋、芹菜、大白菜、青菜、小白菜、辣椒、茄子、番茄、结球甘蓝、花椰菜、南瓜、苦瓜、四季豆、豇豆、豌豆、蒜苗、韭菜、葱等,水果品种有青枣、苹果、梨、葡萄、人生果等。其中,据抽检样品的来源地进行分析,生产地抽检292个样品,合格285个样,合格率97.6%;批发市场抽检576个样品,合格548个样,合格率95.1%;农贸市场抽检4669个样品,合格4470个,合格率95.7%。从检测数据可见,生产地抽检的样品合格率较高,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抽检的样品合格率较低,主要由于市场内蔬菜来源较广泛,各地区农户施药水平不同。

(二)继续配合开展蔬菜质量安全例行检测

按照《20*年*省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实施方案》规定,我站积极配合省农环站分别于4月、8月在我州*县和*县开展了今年的两次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样、制样和送省检测工作。抽样地点涉及*县文新农贸市场、河滨农贸市场、*县开化镇的里布嘎村、小沟绞村、牛头寨及*县的锦屏镇等地。共计出动质检人员16人次,共抽取并向省农环站制送青菜、大白菜、结球甘蓝、青花菜、南瓜、黄瓜、四季豆、番茄共8个品种38个蔬菜样品。

(三)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及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1、实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省农业厅从20*年始在全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即对县域农业生产环境进行整体评价,凡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条件的产地,整体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继20*年我州*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116万亩获取产地认定证书以来,通过努力,今年我州又有*县和*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项目188万亩获取产地认定证书,*县和*县被列为全省第三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项目县,目前我站已完成我州*、*两县共491个土壤样品的风干、研磨、重金属前处理等工作。

通过该项目在八县实施完后,将使全州农牧渔无公害产地达到700万亩以上,为全州的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奠定基础。截止今年10月底,*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累计达304万亩。

2、抓好“三品”申报认证

20*年我州提出申报“三品”认证14家企业37个产品。分别为:*马塘冯家粮油食品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绿洲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盘龙山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县达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县绿色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省*县云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县海盈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云盛生态草果厂、*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云岭白花茶油有限公司、*县丰汇生态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西畴县青龙山茶厂、西畴县阳程农产品生产专业协会、*剥隘驮娘江醋厂。其中,今年通过“三品”认证的有3家企业3个产品,分别为:*县丰林花生油厂和*盘龙山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申报材料上报农业部待批的有4家企业23个产品:*马塘冯家粮油食品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县达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县海盈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3、严格“三品”监管

为确保我州获证“三品”的有效性,加大对认证后产品的监管力度,我站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组织认真开展了年检、复查和续展,要求从事“三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组织严格按照执行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今年共组织对*县八宝贡米业有限公司、*县凯鑫生态茶业开发有限公司、*万道香茶业有限公司、*农垦集团堂上农场、*县羊洞塘生态园艺场5家绿色食品企业进行了年检。

4、加强“三品”用标市场督查

我站结合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的部署精神,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20*年“三品”产品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精神,以及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关于开展“三品”标志使用专项市场整治活动的通知》等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我州“三品”企业用标,维护“三品”公信力,在州农业局的重视和部署下,我州及时成立了检查小组,全面启动“三品”标志使用专项市场整治活动。全州共抽查了5个超市,“三品”产品3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25个,中绿华夏认证的有机食品1个。通过开展“三品”用标市场督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将推动“三品”持续健康地发展。

5、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培训工作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总体要求,在省农业厅、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州农业局组织,州农环站承办,于20*年1月15日在州农业局举办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暨“三品”培训会议。来自全州八县农业局分管“三品”认证工作的副局长、“三品”认证承办机构负责人、业务骨干及申报“三品”认证的企业负责人等近40名人员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使参会人员进一步提高了对“三品”生产、加工质量标准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对我州的“三品”认证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6、启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工作。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为做好我州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工作,将我州的名、特、优农产品登记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做大做强传统地域品牌农产品产业,州农业局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机构,设立办公室于我站,今年开始在全州启动该项工作,*八宝米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今年5月获准农业部登记,成为我州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第一个产品。截止今年10月底,西畴阳荷、*他披梨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材料已上报待批,*辣椒、*草果、*小粒花生、*八角4个产品的登记申请材料已整理完毕,即将上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来源于:

三、继续抓紧实施好20*年的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

一年来,我站克服人力不足,工作经费严重短缺等困难,认真按照国家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标准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狠抓落实,积极开展工作。今年*州在建的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任务共有35994口,服务网点建设39个,其中,完成实施并投入使用15847口。分别为:

(一)20*年第一批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

20*年第一批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按照农业部农计函20*267号文件批复在*、*、西畴、*、*建设国债沼气配套“一池三改”9800口,中央补助金额980万元。截止今年10月26日,已完成9124口沼气建设任务,占计划数的93.1%。其中,*、*两县的建池任务已100%完成。

(二)20*年新增农村户用沼气建设

随着农村户用国债沼气建设项目的扩大实施,按照发改投资20*3152号文件下达20*年新增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8213口(*、*、*、*、*),中央补助金额1231.95万元。到20*年2月29日止,8213口沼气池已按照省农业厅的要求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三)20*年新增农村户用沼气建设

20*年新增农村沼气项目由发改投资20*605号文件下达投资计划,在我州的*、*、*、*、*、*、*七县建设国债沼气“一池三改”17981户,中央补助金额2697.15万元,截止今年11月12日,全州仅完成3492户(口),占计划的19.4%。各县完成进度分别是:*85.1%;*30.2%;*56.2%;*36.5%;*43.8%;*9.1%;*7.6%。

20*年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全州涉及6个县39个点,到目前为止,选点完成了100%,正在进行物资采购,。

(四)积极开展农村沼气生产工培训工作

为了进一步充实我州农村沼气技术工队伍,保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推动我州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今年各项目县全面开展了农村沼气生产技术工培训工作。截止11月,全州共计开展农村沼气生产技术工培训5期24天,参加培训的总人数483人次。参训人员均通过了农村沼气初级工专业技术资格鉴定考核,合格者将获得国家颁发的“农村沼气初级工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四、其他工作

(一)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项目储备工作

为有效利用农村资源,开展农业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农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农业部《全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规划(2010-2015年)》(草案)精神,以及省农业厅有关农村清洁工程项目编报的通知要求,2010-2015年中央拟投资43.99亿元在*5300个自然村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项目建设。为做好我州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项目的储备工作,我站依据建设内容认真调查研究并积极组织各县编报,今年8县已按要求做好2010年64个村的项目编报工作。

(二)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州农业局党委的统一部署,我站作为我州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单位,自3月31日学习实践活动正式启动以来,在局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我站紧密联系农环工作实际扎实开展工作。经过6个月的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地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六个环节的各项工作任务,活动期间,共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集中学习16次,组织听取了专题辅导讲座1期,撰写心得体会6篇,编发《活动简报》16期,报送信息26篇,报送周报表21期。共征集群众意见14条,领导班子成员撰写调研报告3篇,运用案例1件,查找出3个方面影响和制约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落实措施7条。收到了良好效果,有力地促进了我站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

五、存在问题一年来,全州农环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全州从事农环工作的人员只有66名,工作中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

(二)工作经费紧缺,特别是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的实施力度加大后,工作量增大过猛,而各级财政又无力解决所需的工作经费,使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几乎到了难予承受的境地。

(三)工作条件差,开展送样、取样、监控布点等没有工作所需的交通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进度、效率和质量。

(四)检测设备配制低,如州农环站检测设备大多为常规分析仪器,只能定性而非定量,与我州农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生态因素和乔木层结构对金佛山方竹林质量的影响张喜,张佐玉,任朝晖,令狐克胜,傅文举,张弘

马尾松纸浆林造林密度对木材性质的影响夏玉芳

马尾松芽苗移栽根菌根化育苗试验柴忠金,李晓红,罗明忠,吴跃开,何可权,黄理仁

天河潭风景区石山风景林营建技术初探黄书屏

大叶新木姜育苗试验研究龙秀琴,方小平

贵州省长防林体系生态经济效益计量与评价张晓珊,巫启新,刘延惠

杜仲林不同混农林经营模式对土壤的影响及效益评价贵州林业科技 安和平,周家维,徐联英

贵州红豆杉属植物资源与保护利用初探周洪英,张家琼,金平

望谟县兰科植物资料(一)黄江华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对策初探余永富,袁继熙

贵州珍稀药用植物银杏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胡蕖,张佐玉

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理论基础与管理李宁,徐红

龙岩市林业生态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郭厚祥

辣椒深加工产品中辣素含量的测定邱建生,张彦雄,刘铁柱,胡成一

板栗山地早实丰产技术研究黄河,潘溥渊,赵之瑞,张志跃,李崇荣

藏柏、墨西哥柏引种造林试验张承芬,汪萍珍

雷竹引种栽培初报罗兴惠,聂飞,文华溥

华山松测交系设计后代遗传分析耿继斌

稀土对梨树生长及产量影响试验谭林

贵州省林业学校树木园植物引种及组成研究龙启德,张华海,陈通旋,王琼

贵州麻阳河黑叶猴家域及影响因素初探陈正仁,罗阳,汪双喜

贵州省遵义市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规划简介张嵘嵘

秃杉断面积、蓄积量标准表的编制陶国祥

对我省林木种苗现状、形势及对策的思考尹晓阳

浅谈黔南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苟惠荣

贵州省林业生态建设相关扶持政策初步探讨周红,蒲新

对当前森林采伐与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和思考王志清

赤水桫椤幸存原因浅析张家贤,张志

贵州亚热带地区野生15种观赏植物引种观察代正福

促进银杏嫁接幼树早花早果的综合技术措施李忠洪

白蚁肠细菌B99菌株降解纤维素酶的初步研究余金勇,吴跃开,普照

贵州观赏蕨类植物及其引种驯化初报夏万由

贵州森林旅游与民俗龙启德,崔根源

麻江示范区森林健康现状及健康经营探讨孙建昌,王进,徐联英,邹荣福,潘海光,罗兴会

非洲樱药用树皮的采收技术李勇民

台江县苦丁茶资源调查报告徐有志,王安文,杨礼旦

贵州省气候特点与植被分布规律简介王孜昌,王宏艳

装修市场上部分常用木材识别与市场应用趋势丁治国

美国森林健康经营与管理介绍罗兴惠

对贵州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构想杨从明

贵州亚热带地区的野生香花类观赏植物资源代正福,雷朝云

茂兰喀斯特森林蝴蝶种类(Ⅰ)李晓红,程绍传,熊志斌,吴跃开,普照,丁治国

美国蓝浆果引种试验初报聂飞,罗兴会,陈丽红

金叶含笑繁殖技术和生态特性的研究张明刚

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药用种子植物研究欧辉,龙启德

贵州喀斯特地区农林复合系统的分类周家维,安和平

耕牛放养对保护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对策余永富

贵州省森林防火计算机信息网络方案设想蒲新,谢中,王磊昭

贵州省马尾松种子的区域调拨曾宪志

龙里县紫花苜蓿的利用效益初探许杰

茂兰保护区森林资源动态及变化原因与对策谭成江,陈正仁

贵州竹类资源开发前景初探邓伦秀

贵州森林旅游发展战略探讨柴忠金

银杏种质资源调查及优良单株选择欧定坤,廖立新HtTp://

块菌的感染接种与块菌林营建技术初报陈波涛,ChengBotao

水分胁迫对日本柳杉种子萌芽的影响贵州林业科技 代莉,谢双喜,杨荣和,DaiLi,XieShuangxi,YangRonghe

兔眼蓝浆果组织培养研究初报朱忠荣,聂飞,ZhuZhongrong,NieFei

粗壮女贞繁殖与栽培技术研究杨成华,姚立,杨礼旦,王安文,潘成武

盘县恶性杂草紫茎泽兰调查报告李彦福,陈素娇,黄明尧,吴定能

萧氏松茎象在贵州的分布、危害及治理策略兰星平,宋盛英,李崇荣,LanXingping,SongShengying,LiChongrong

微红梢斑螟危害枝梢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初报宋强,何劲忠,SongQiang,HeJingzhong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系统及监测站点的布局研究贵州省退耕还林效益监测课题组,TheprojectteamofeffectsmonitoringforProgram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阶段性评价研究周红,缪杰,ZhouHong,MiaoJie

截干植苗在南酸枣人工造林上的应用赵久金,欣,田华林,张季

美国蓝浆果的造林与生产管理技术廖优江,张友利,石江红,陈恒彬

锦屏县森林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初探龙建桥

我国实施森林分类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原立峰,YUANLi-feng

浅谈贵阳市白云区现有林地的管护问题罗蔚

人工植被的土壤水分状况与水分动态研究李艳梅,王克勤,LiYanmei,WangKeqin

经济藤本植物冷饭团的初步研究陶光林,欧建

极早熟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夏黑及其栽培技术徐卫东,XuWeidong

贵州兴义市万峰林生物多样性调查邓朝义,聂建平,钟海,墙忠元

应用麦冬、吉祥草在风景林下建植草坪的试验初报黄书屏,王定忠,唐永洁,HuangShuping,MaoDingzhong,TaoYongjie

9种木兰科种子的场圃发芽率试验杨成华,孔志红,Yangchenghua,KongZhihong

贵阳市黔灵公园的野生观赏植物简介孔志红,陈劲松,KongZhihong,ChengJinsong

贵州茂兰部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冉景丞,陈会明,熊志斌,RanJingcheng,ChenHueiming,XiongZhibing

美味牛肝菌研究王茂胜,连宾,WangMaoShing,LianBin

林地和林木评价宁晓波,NingXiaobo

贵州森林旅游多媒体系统开发及制作技术陶灵,袁海滨,龙启德

贵州产马尾松人工林纤维形态和纤丝角的研究姬宁,潘彪,徐永吉

黄樟的生物学特性及大苗培植技术王应君

应用草甘膦防除铁芒箕技术研究夏昌新,翟鸣

浅谈流域管理方法在生态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潘乐明,殷建强,徐海

浅谈贵州省石漠化治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聂朝俊,罗扬

毛白杨抗虫、感虫无性系树皮内酶活性的初步研究代莉,李淑玲,孙红召,DAIli,LiShulin,SUNHongzhao

侧柏容器育苗关键技术研究王恩余,WangEnyu

贵州不同海拔高度与不同林龄对杜仲质量的影响任朝辉,秦军,胡蕖

红阳猕猴桃引种栽培试验初报贵州林业科技 杨亚琴,李民和,周行

优良的园林树种紫花含笑杨成华,陈劲松,方小平,杨礼旦

贵州省毕节市园林树种调查及评价邓赞,DenZan

吸水剂在造林中的应用效果试验张明刚,罗惠宁,袁海滨

贵州森林旅游交通线路及旅游线路的组织与规划探讨龙启德,LiongQide

林业技术措施对剪枝象鼻虫发生危害影响的调查梁修山,陶红军,徐光余,张业

构桔茄麦蛾生物学特性研究惠彦文,HuiYanwei

乡土植物在贵州城市园林中的地位刘茜

对南方发展欧亚种葡萄的建议徐卫东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草)与生态系统功能调控彭珂珊

对贵州发展经济林的建议周红

浅谈以生态为基础的森林植物栽培陈登

浅议毕节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徐显芬

贵州省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草)模式研究赵华,刘济民,周红,ZhaoHua,LiuJiming,ZhouHong

块菌研究及我省开发利用块菌资源前景展望胡炳福,HuBingfu

几种常见喀斯特森林树种种子发芽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刘伟玲,谢双喜,喻理飞,LiuWeilin,XieShuangxi,YuLifen

贵州省森林资源遥感调查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分析宁晓波,NingXiaobo

人工摘除云南松毛虫虫茧指标的确定夏昌新,薜敏,Xiachangxin,XUEMin

龙里县优良牧草复合试验示范初报贵州林业科技 刘茜,许杰,LiuQian,XuJie

珊瑚朴一年生播种苗生长规律及育苗技术研究韦小丽,张家琼,WeiXiaoli,ZhangJiaqong

贵州中部喀斯特小生境月月青植物种群生态学特征的调查与分析徐军,XuJun

贵州马尾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姬宁,潘彪,徐永吉,JiNing,PanBiao,XuYongjie

关于加强营造林工程管理全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思考殷建强,YinJianqiang

石漠化治理的基本思路及模式初探林风华

贵州喀斯特地区混农林经营模式及效益分析--以黔西南州为例秦代菊,安和平,代正福

实施天保工程对现阶段我省国有林场经济发展影响及对策杨松,陈颖

贵州省花椒发展前景初探罗亚红

浅谈德国森林经营的特点及启示艾启芳

林草结合可持续复合经营技术研究贵州林业科技 孙建昌

顶坛喀斯特峰丛干热河谷山地林草建植技术孙建昌,韦继波,周家维

贵州喀斯特地区林间皇竹草栽培利用技术张雪尽

林间种草火鸡饲养实用技术肖云武

林草畜结合肉牛育肥综合技术何光中

林间牧草栽培技术邓蓉

林下种草放牧养鸡实用技术陶宇航

林下种草养鹅的实用技术张麟,李洪曙,潘红,蒋秀全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鱼类;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嘉陵江

中图分类号:S932.4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2.014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Status of Fish Resources in Jialing River

ZENG Yu 1, 2, 3, CHEN Yong-bo1, LI Zhong-jie2

(1.China Three Gorges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38,China; 2.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2,China; 3.College of Life Scienc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9,China)

Abstract: The Jialing River is the largest tributary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terms of its catchment area. There are rich in aquatic resources, especially fishery resource. A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16 cascade hydropower projects have been built in the Jialing River, which have more adverse effects on fishery resource. In our study, the status of fish resourc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years of investigation results and related records. Related strategies for fish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were also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development of fish resources in the Jialing River.

Key words: fish;resources protection;utilization status;Jialing River

嘉陵江,地处北纬29°40′~34°30′,东经102°30′~109°00′,古称阆水、渝水,系长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流域面积约有16万km2。嘉陵江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南麓,由北向南流经陕西、甘肃、四川和重庆3省1市,其干流分东西两源,东源起自陕西省凤县以北的秦岭镇,西源起自甘肃省天水平南川,习惯上称东源为正源,称西源为西汉水。东源向南流经甘肃省徽县境,于陕西略阳与西源西汉水汇合,经阳平关入川,然后向南流经广元、昭化、苍溪、阆中、南部、蓬安、南充、武胜等2市6县,在合川入渝,在重庆汇入长江,全长1 119 km。依据流域内不同河段的地形、地势等因素,嘉陵江干流在昭化以上为上游,昭化至合川段为中游,合川至重庆为下游。嘉陵江干流大小支流众多,共同组成广大而复杂的树形水系,其中较大的支流有白龙江、东河、西河、渠江、涪江等[1]。

嘉陵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流域内气候差异大,上游属大巴山区,海拔高程为1.8~4.8 km,河谷深切,多呈“V”形,比降陡峻、谷穿峡深、滩多流急,植被较好,水面宽约为50~200 m;中游河道迂回,浅滩与深槽交错,水流较平缓,水面宽度一般在200~500 m之间;下游为峡谷江段,湾沱交错,河床开阔,漫滩多,水流分散,河床质多为砂卵石,水面宽一般在300~800 m。从上游到下游,形成了河谷地貌、河床、底质、水文等极不相同的江段水域环境,为多种水生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复杂环境。嘉陵江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特别是鱼类资源,有156种,隶属于7目18科85属,以鲤形目鱼类最多,有116种,占全流域物种数的74.36%[2-5]。其中属于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有40种,更有少数种类为嘉陵江特有种(如嘉陵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kialingensis),因此,嘉陵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鱼类重要的种质资源库,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2, 6-9]。

嘉陵江渔业历史悠久,渔业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渔业生产基地之一。嘉陵江流域专业渔民人数多,每年渔获物数量大,以南充市为例,现有捕捞人数2 155人,渔船总数为1 809艘,其中机动渔船965艘,非机动渔船844艘,全市渔业总产量115 918 t。目前嘉陵江流域主要捕捞对象按重量计依次为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鲫(Carassius auratus)、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方氏鲴(Xenocypris fangi)、鲇(Silurus asotus)、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mongolic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这10种鱼类占渔获物重量百分比的85.78%[10]。与20世纪70年代的调查结果比较,鱼类群落无论从区系组成上,还是物种数量上均有较大变化[1-2, 10]。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类对水能能源需求日益增长,航电工程也得到了较大发展,特别是西部地区,已进入充分利用其丰富水能资源的阶段。根据四川省1999年批复的《嘉陵江渠化开发规划报告》,嘉陵江渠化段起于四川省广元市,止于重庆,全长682.20 km,目前已开建和建成的航电工程多达16级。项目建成后,1 000 t级船队可以从广元直达重庆,改善1 000 km航道,电站装机近300万kW,年发电150亿kW·h,同时具有防洪、旅游、生态、水产、灌溉等综合效益,对流域经济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嘉陵江水能资源开发,是国家“十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是交通部西部开发内河航道发展规划的重点流域,也是四川省水陆衔接、通江达海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支点。

生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战略资源。水生生物资源是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和稳定受水利工程建设影响较大。嘉陵江梯级航电工程开发虽然对流域经济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必然也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特别是鱼类资源带来较大的影响[8, 11]。

1 梯级航电工程对鱼类种类组成的影响

从20世纪80年代后,嘉陵江上相继建立多座航电工程,不仅阻隔了鱼类的回游通道,同时对嘉陵江原有的水生生态条件造成较大改变。笔者通过近3年的嘉陵江鱼类资源调查,共收集到鱼类32种,仅占原有鱼类总数的24.81%[10]。比较鱼类组成变化可知,所减少的主要鱼类有3种类型,其一就是产漂流性鱼卵的鱼类,因大坝阻隔,它们已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完成其生活史,将逐渐消失,如草鱼(C. idellus)、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宽体沙鳅(B. reevesae)、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红唇薄鳅(L. rubrilabris)等;其二是大部分适应急流生境的鱼类,因河流库区化,它们将退缩至嘉陵江支流和嘉陵江的上游区域,如四川白甲鱼(Onychostoma angustistomata)、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等种群数量下降严重,其中圆口铜鱼(C. guichenoti)已经多年未见;其三是一些大型经济鱼类,由于各航电工程枢纽间库区水面积增加,适合机动船只作业,它们的被捕机率增加,如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鳡(Elopichthys bambusa)、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等。

另外,库区水面增加,一些适宜静水、缓流生境生活的鱼类将得到发展,如鲤(C. carpio)、鲫(C. auratus),以及鲌亚科的一些鱼类将成为优势群体。

2 梯级航电工程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

梯级航电工程枢纽建成后,库区面积增加,水生生态环境将发生重大改变,原来激流河段会变成静水或缓流环境。一些激流性水域生活的鱼类所受影响将会较大,如鳅类、鮡类等,库区的静水环境将不再适合它们生存,部分鱼类可能会在库尾或支流生存,但因栖息地面积锐减,其资源量将会显著下降。另外,一些产漂流性卵的鱼类,如圆口铜鱼(C. guichenoti)、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长薄鳅(L. elongata)、犁头鳅(Lepturichthys fimbriata)和金沙鳅类(Jinshaia spp.),因静水环境难以满足这些鱼类繁殖和完成生活史所需的条件,这些鱼类将会逐渐消失[10]。

3 梯级航电工程对鱼类洄游和基因交流的影响

梯级航电工程在汛期开闸放水,河道又成为天然流态,其中2010年达60余d,河道并非完全阻断[10]。同时,嘉陵江流域没有典型的洄游性、半洄游性鱼类,因此对大多数鱼类而言,各枢纽工程产生的阻隔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于圆口铜鱼(C. guichenoti)、长薄鳅(L. elongata)等少数种类完成生活史所需范围很大的种类还是有相当的影响。另外,各梯级枢纽工程间还生活着大量产粘沉性卵的鱼类,如鲤(C. carpio)、鲫(C. aura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鲶(Silurus asotu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等,大坝的阻隔作用(妨碍这些鱼类群体间的遗传交流)和原有激流环境的改变,从而导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下降,有些种类甚至难以长期维持种群的存在。

4 梯级航电工程对坝下江段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梯级航电工程建成后,库区面积变大,流速减缓,大部分滩、沱消失,这样将会直接减少鱼类所适合的“三场”数量。依据历史资料可知,嘉陵江中游苍溪至北碚段较大越冬场40余处,鲶(S. asotus)、鲤(C. carpio)、铜鱼(C. heterodon)等产卵场50个。梯级航电工程建成后,导致区域内鱼类“三场”数目减少较为明显,据本次初步调查和访问的结果可知,嘉陵江四川段梯级航电工程影响区域内,总共有产卵场11处,索饵场3处,越冬场13处。此外,下泄流量和水温的变化也会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带来重大影响[7, 10]。

5 梯级航电工程对库区渔业的影响

如上所述,梯级航电工程建成后及工程蓄水后库区鱼类组成和资源量均会发生变化。但另一方面,由于梯级航电工程区水体近10倍增加,库区水面面积增加近4倍,水体初级生产力增加,大大增加了库区渔业增产的潜力。一些适应静水生活的鱼类,如鲌亚科的鱼类、鲤(C. carpio)和鲫(C. auratus)等,因库区浮游生物量的增加,将有可能成为优势种。一些库区江段的渔业总产量将会有较大提高,库区捕捞值可能会有较大增加。

6 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对策

在嘉陵“全面渠化,梯级开发”综合水利工程开发背景下,如何有效保护多样性的基因、物种和水生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水生生物资源潜力,促进嘉陵江流域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3]。针对目前嘉陵江鱼类资源受到威胁的现状,应积极主动地制定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如加强嘉陵江上游、中游和主要支流的生境保护,建立水生生物保护区和重点保护栖息地;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的监测管理,及时掌握水生生物资源变动特点,建立渔业资源补偿机制;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技术的研究,适时适度地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和养殖;强化渔业管理,加强立法与宣传教育等[3, 12-13]。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嘉陵江水系鱼类资源调查组. 嘉陵江水系鱼类资源调查报告[M]. 成都: 四川省嘉陵江水系鱼类资源调查组, 1980.

[2] 曾燏, 周小云. 嘉陵江流域鱼类区系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1(4): 374-379.

[3] 曾燏. 嘉陵江干流鱼类群落生态结构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7): 850-857.

[4] 曾燏. 嘉陵江干流鱼类物种分类多样性研究[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3(3): 246-250.

[5] 蒋国福, 何学福. 嘉陵江下游鱼类资源现状调查[J]. 淡水渔业, 2008, 38(2): 3-7.

[6] 施白南, 邓其祥. 嘉陵江鱼类名录及其调查史略[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0(2): 34-44.

[7] 何学福, 邓其祥. 嘉陵江主要经济鱼类越冬场、产卵场、幼鱼索饵场调查及保护利用[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9(2): 27-41.

[8] 邓其祥, 杜培荣, 阳坤琦. 嘉陵江水工建筑对鱼类资源影响的预测及建议[J]. 四川师范学院院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0(4): 337-343.

[9] Park Y S, Chang J B, Lek S, et al.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for endemic fish species threatened by the Three Gorges Dam[J]. Conservation Biology, 2003, 17(6): 1 748-1 758.

[10] 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嘉陵江沙溪-桐子豪江段梯级航电工程影响水域鱼类保护和补救措施专题报告[M]. 南充: 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2011.

[11] 马永红, 曾燏, 任丽萍, 等. 嘉陵江四川段藻类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23(9): 2 573-2 579.

[12] 曾燏, 马永红, 陈建武. 勿角自然保护区及邻近水域鱼类区系特征和资源现状[J]. 淡水渔业, 2012, 42(3): 84-87.

上一篇:水源污染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土地资源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