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创新范文

时间:2023-05-17 11:04:24

智能技术创新

智能技术创新范文第1篇

在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农业部专项课题等项目资金的支持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河北省农业信息中心组成的研究团队,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许世卫研究员的带领下,开展了“农业信息智能服务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荣获201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该项目从农业信息服务需求分析入手,围绕农业信息规范化采集、智能化处理和精准化服务,开展了十多年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具体如下:

(1)成果创建了三维模型农情信息标准体系的构建方法;提取农情信息数据元素782个,形成农业部《农情调度月历》;创建了全国农情信息采集技术平台,实现了全国粮食、油料等7大类作物农情信息的规范化县域直采,建立农情数据库51个,数据总量达6.57TB,成为我国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管理决策和农业形势研判的最权威数据源。

(2)成果建立了具有自学习能力的作物生产测报智能建模方法,提高了测报的准确率;提出了具有自组织能力的作物生长过程数据智能处理方法和调控技术,实现了农田环境数据自更新式处理和自进化式决策,已大面积用于农田智能水肥管理;并实现了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生长协同模拟和基于Agent的作物生产管理竞争决策,提高了大田复杂系统下的生产精准管理能力。

(3)项目研发了主动性推送信息服务系统、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价格信息预测分析系统等软件产品;同时,研制了基层信息员和农村用户适用的田园信息专用手机、乡村可寻址广播文本语音转换装置等硬件产品,探索建立了多级网络型、普适终端自助型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基层信息个性化、协同式精准服务。

该项目现已获软件著作权登记29个、专利1项,制定标准3部,65篇,出版专著5部。项目形成的技术(产品)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已经为农业科研单位、大学和管理部门提供了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智能技术创新范文第2篇

关键词:楼宇智能;控制系统;技术创新;节能降耗

中图分类号:TM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051-02

建筑行业一直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同时也给建筑的智能化带来了巨大考验,智能化建筑也已成为现阶段信息化技术改造的直接体现形式。而从能耗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大部分建筑能耗逐年增加,楼宇的智能化与节能化技术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为此,在今后的建筑建设过程中,应从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后期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强化智能技能控制系统技术创新,彻底转变现阶段楼宇高能耗问题。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应从设备配置及控制的节能策略、建筑设备的调试以及楼宇智能化技术的调试、优化等工作入手,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来提升楼宇能耗管理水平。

一、楼宇智能技能控制系统技术应用现状与强化技术创新的意义

我国建筑智能技术在楼宇自动化控制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受到智能建筑行业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小、技术粗糙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楼宇智能化设备控制系统缺乏相应的设备运行策略,由于智能化节能使用策略的实施也就无从谈起。甚至对于部分楼宇智能化节能控制系统而言,处于半自动运行或不正常运行状态,严重影响了智能化节能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这无疑造成了对能源的巨大浪费。

对楼宇智能化节能系统技术的创新不仅能有效提升物业安全管理,还能有效确保楼宇内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楼宇智能化节能控制系统而言,是对各类能耗报警信号做出快速反应的智能化中枢系统,同时也是以计算机为主的控制管理中心。为此,应根据楼宇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包括材料节能、电力节能、中央空调节能、结构、监管节能等为一体的智能控制系统,以便在降低楼宇能耗的同时,对楼宇内能耗状况进行实时监督,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有效改善居室内决定环境质量的能源消耗。同时,对于现阶段的建筑智能化节能系统而言,还应充分体现出建筑与节能、健康以及环保的和谐,从规划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置入手,从楼宇周边环境、楼宇结构布局、气候影响以及人的行为因素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以在实现高效节能的同时,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二、强化楼宇智能技能控制系统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建筑材料创新,利用节能材料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建筑而言,建筑能耗已成为社会总能耗的重要组成成分。一方面,我国能源紧缺,能源形势严峻;另一方面,建筑在规划、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能源浪费,在材料的应用过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为此,在今后的楼宇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耐冲击、高保温、抗折压能力强的新型节能材料,以有效提升墙体的保温效果。

墙体保温材料种类较多,分有无机类、有机类与其他种类的材料,有机类。对于目前的应用而言,发泡塑料板材、颗粒类、岩棉等材料应用仍然占有较大比重,而玻璃发泡材料、水泥发泡材料、墙体字保温材料、保温装饰材料以及相变材料等材料的应用仍然较少,这些材料均是新型的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同时,还应加强如膨胀珍珠岩、聚苯板、岩棉、炉灰、炉渣、粉煤灰等传统保温材料的应用,这些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既节能,又经济环保,能有效满足楼宇建设可持续发展需求。

(二)建立只能照明控制系统,有效节约能源

为有效解决能源,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楼宇照明智能化控制系统,在符合总线标准的前提下,选择以弱电总线通讯的方式来控制强电末端设备,以强化对灯光设备、安全防范、设备、AV设备及HVAC设备控制的开光控制、分散集中控制、调光控制开关控制、延时控制、远程控制、红外线控制以及与其他设备系统的联动控制,控制方式方面灵活、易于维修与维护且自动化程度高。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新型楼宇建筑必须安装更为先进的智能技能照明控制系统,以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于智能使用与管理需求,为楼宇建设者、用户等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强化技术创新,实现门窗节能

对于楼宇建筑能耗而言,门窗是最为薄弱的部位,在总楼宇能耗中占有较大比重。其中,冷风渗透约占门窗总能耗的三分子一左右,传热损失占到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因此,在对门窗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一问题,强化技术创新,在确保采光、管径以及通风等要求的同时,尽可能提升外门窗的气密性,从而优化其自身的保温性能。在此过程中,还应尽可能地降低楼宇住宅外门窗洞口面积,降低冷风渗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门窗自身的传热损失。同时,除了应采取提升外门窗的气密性等常规的节能措施外,还应对住宅窗墙比,降低冷空气渗透,并充分借助建筑智能化控制技术,实现门窗的自动开启,以降低由认为因素所造成的热损耗与冷渗透。

(四)充分合理利用能源,强化地热能源利用

为了提升楼宇能源利用率,还应加强对地热能源的利用。在冬季可“取”出地热中的热量,给楼宇室内供暖;在夏季,将楼宇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能中去。在现阶段的楼宇智能技能控制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加强智能化地热供暖和供热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提升地热清洁能源的利用率,满足对于能源利用的生态化需求。

(五)合理利用智能建筑自控系统,设置机电设备的启停控制时间

在智能化建筑控制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于智能化启停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完善,通过对机电设备最佳启停之间的计算最佳启停时间的计算,缩短不必要的设备启停时间,以此来实现楼宇建筑节能的目标。对于实行阶梯电价的部分地区而言,应充分利用智能楼宇建筑自控系统,在用电高峰期选择投入应急发电设备,在用电高峰时,自动卸除不必要的设备。通过对这些措施的实施,能有效实现避峰运行,降低用电高峰期用电负荷,从而减低楼宇用电设备运行费用

(六)构建中央空调智能化节能控制系统,降低能源损耗

在对楼宇中央空调的设计过程中,泵型号的选择是由最大负荷所决定的,而泵的定功率往往要大于设计的最大功率,这就造成了中央空调设备选型的能源浪费。同时,受到内外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系统的实际负荷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多数时间内都处于部分负荷状态。为此,应强化技术创新,在楼宇中央空调中加装“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对冷冻水泵、冷水机组以及冷却水泵的工作状态、楼宇室内外温度、冷冻、冷却水供回水温度、冷冻水压差以及主机设备功率消耗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以提升设备运行的智能化运行。与此同时,还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对整个楼宇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动态监控,以有效提升楼宇管理人员对用电设备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实现了楼宇空调系统的远程操作控制功能。

与此同时,还应加强智能化照明能效管理系统、供排水电效管理系统等楼宇各项功能系统的建立,以达到集中管理与分散控制的目的。智能化能效管理系统的建立还可实现对整套楼宇节能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并对各个子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在系统出现异常运行状况时,进行异常信息自动报警,根据设备运行状况的动态记录数据与所显示的多种实时参数来提升楼宇智能化能效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与运行成本。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楼宇智能技能控制系统技术创新工作,对提升楼宇能效管理水平,实现楼宇运行管理的集约化、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在今后的楼宇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新设备、新技术的完善与创新,顺应时代需求,强化对于楼宇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以在实现降低楼宇能耗的同时,满足人们的日常居住需求。

参考文献:

[1]梁斌.基于智能楼宇系统节能控制策略的研究[J].大科技,2012,(3):365-366.

智能技术创新范文第3篇

无线传输技术进步快速

以前,传统的智能家居采用有线通讯方式传播,需要破坏墙体结构,凿壁布置线路,而且在墙外有密密麻麻的线头,有碍美观,需要专施工人员进行操作,施工周期较长,成本高;尤其不能让人容忍的是,消费者看到有新的智能设备,想要更新升级,比较困难,需要重新破墙布线,而需要售后维修时,难度更大,由于线路埋入墙壁,不能及时准确地检测出故障和修复,颇让人头疼。

相比较而言,随着物联网技术进步,无线智能家居则表现出明显的技术优势。配备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家居,主人只要拿着手机就能进行远程控制家居设备,就能过上懒人生活。让人满意的是,它不需要扒开墙壁,布置纷繁复杂的线路,外观简洁大方,只要具备初中以上学历,就可自行组合安装;自动组网,设备扩展性强;成本低,功耗低,符合现代家庭绿色生活理念;维修方便,保养得力,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故障和维修,让客户满意。可以说对两者来说,是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我们对智能家居的要求提高,无形中就推动了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而无线技术的发展,其效果则在智能家居运行的过程中显现出来。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ZigBee是一种低成本、低复杂度、低功耗、高安全、近距离传输的双向无线通讯技术,最大的特色是自动组网,具备扩展性强特点,能够嵌入各种家居设备,这是蓝牙、WIFI等所不能比拟的。

物联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随着先进科技不断崛起,智能家居正朝着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功能不断强大,而且使用简单,操作顺手,极大地方便人们使用。伴随着智能家居行业标准的制定,预计在不久就能出台,有望进一步摊薄研发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从而推动普及速度,预计未来3~5年,智能家居将迎来发展高峰。

微信让智能生活更健康

今后,只要你的微信与智能冰箱绑定后,在微信的冰箱账号中输入“我的冰箱”,你冰箱中的各种食物信息就会马上显示到你的手机上,包括还有多少鸡蛋、多少肉、多少啤酒、它们的保质期都是多少,需不需要补充、如何购买等等,都会让你一目了然,完全不用再去登陆相关的网站查看。除了查看以外,微信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当你冰箱中的某种食物即将过期或者所剩无几时,微信就会不定期提示你是否继续购买。可想而知,这个功能对于生活节奏快的都市白领来说是急人所急。当然,微信定时提醒的功能不只是用在智能冰箱上,像油烟机的定时清洗、水电煤气表的阀值设定等等都可以通过这个功能来实现。

不论如何,健康都是永恒的话题。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市面上各种以健康为主题的小家电产品开始逐渐风靡了起来。不过,在未来的某一天,微信不仅将真正主宰你家中那些健康小家电产品,而且微信还能作为你的私人医生常伴左右。如果你在健身房,完全可以通过微信定制科学的健身计划,帮你进行减肥、增肌等训练,达到一个规律、科学的健身效果。而如果你没有时间去健身房怎么办呢?可以通过微信精准的位置服务,实时来给你定制一个短期,哪怕只有几分钟的健身计划。例如,当你正在路边等车,就可以利用位置服务告诉健身账号你的位置,这时健身账号就会发来与你位置相适合的几套“五分钟”健身计划,也许这些健身计划只是扭扭腰、转转手腕、站站脚尖而已,但这无疑也是对碎片时间最好的利用。

除了健身应用以外,你还可以用微信直接绑定你的体检中心,当每次体检后将详细的体检报告发到你的健身中心里面时,微信就会根据你的身体状况定制一个合理的膳食计划。而如果你想要吃的食物超出定制计划时,只需要扫一下食物,微信就会告诉你能不能吃,吃多少,应该搭配什么来吃最适合你的身体状况,从而达到健康饮食的目的。

智能家居的入口争夺战

从2013年智能产品的情况来看,当互联网大企业围绕智能路由器打得不可开交的同时,智能家居的中小型创业公司却把更多的研发精力放在智能插座、智能控制器上。诸如博联、Cubiter、赫马智能等企业,它们以智能插座(控制器)这样小而美的产品来建立一整套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以此控制传统家电,形成家居产品升级再利用的良性智能生态圈。

在这些方面,互联网大企业完全看好智能路由器。首先,在通讯协议上。WiFi日渐成为手机标配,路由器作为网络接口,有着天然优势。其次,展望智能家居的发展前景,信息的存储和传输是大问题。智能路由器既可以成为本地的家庭服务器,又可以利用WiFi将信息传输到云端,形成交互。再次,互联网企业的眼光和战略更大。互联网企业更感兴趣的是为用户提供一篮子智能家居产品,以WiFi作为网络中枢,连接各个智能家居设备。

智能技术创新范文第4篇

【关键字】: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技术创新

1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存在的问题

1.1参与企业众多,品牌杂乱

现如今,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参与企业有很多,例如在PDA、PDN等信息接受产品移动终端和联通通讯终端等等,不仅仅是通讯企业的参与很多家电企业也纷纷挤入智能交通产业,比方说TCL、创维、康佳、步步高等企业,数码企业也积极地参与智能交通产业比方说爱国者、纽曼等等企业,从GPs导航产品上来说,其主要的产地在于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以及珠江三角洲等地,据之前统计,我国的车载应用的数量其中广东卫星导航产业的比重高达一半以上,其中对于卫星导航产品有百分之六十之多来自于广东,就目前来说,仅对导航产品来看其品牌就有上百种,知名企业以及小企业都有。众多的品牌导致消费者在选择智能产品的时候处于茫然的状态,不知道选择哪一个品牌。

1.2.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

在众多的智能交通企业之中很多导航产品的生产企业都是在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各企业的竞争力都比较薄弱,根据统计众多的智能交通产业的员工人数在100以下,营业额在500至3000万不等,而且在车载导航系统上很多品牌都走得是贴牌代工的经营模式。

2 制约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2.1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掌握核心科技是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中心所在,现如今我国的智能交通产业之中众多的核心科技还是掌握在国外企业中,很多设备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不论是智能交通产业的管理还是智能导航产业,其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了国内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在我国智能导航之中,很多国外的产品占到了80%之多,尤其是专业测量接收机以及测向接收机等高端产品,就接收机来说,现如今国外的产品在我国之中占比高达三分之二,尤其是航空导航接收机,国外产品甚至可以说是垄断了整个中国市场,而且很多国内的产品的芯片都是采用外国进口。

2.2技术的标准化问题

由于产品没有标准化,市场准入缺乏适当标准和门槛,任何投资商都可以自由进入,导致产品质量缺乏保障,降低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和信任度。例如,目前我国大部分GPS生产商都没有标准的生产线和相应的模拟环境检测线以及品控GPS运营商为了节省投入,程序,不买正版软件和电子地图而使用供应商提供的盗版软件和自行拼凑的电子地图,从而导致不同公司的GPS产品及运营系统难以兼容通用、软件无法正常升级、系统经常瘫痪、地图信息过时误导用户,部分监控中心甚至是多系统并存,操作使用不灵,维护复杂困难,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还存在隐患风险,使庞大的汽车消费群体不能完全成为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

2.3产业链整合问题

具备专业的生产程度的智能交通企业在我国很低,仍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之后,尚未形成大量的GPS载波,以减少整个产业链。在我国,成本,节约投资,集研究与开发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开发终端功能于一体,同时对硬件和软件的生产、销售和运营。因为它在任何专业生产不足,导致其终端产品有严重的质量问题,产品维修率高,最终导致该行业的竞争力。

2.4市场培育问题

目前,即使在一些国家智能交通示范城市之中,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市场形式还仅仅是一部分,对于大多数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不了解。如PDA包括SMS、WAP交通信息服务,MMS,和车载患产后抑郁症的单位等交通导航信息服务方式的理解和理解不深,更不用说应用程序。需求不足的智能交通公司无法实现规模经济,而且还严重影响工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速度。

结语

为我国智能交通产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应当在合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同时,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一般来说,在中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充分结合我国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经济的基本国情,选择性的关键技术研究和系统;其次,在发展模式的选择方面,不应该盲目地复制自顶向下的模型和欧盟的政治和模式,应当走出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智能交通产业发展道理。

参考文献

[ 1] Ran B,Lee K Y K,Dong H. Cost - benefit Analysis on Deployment of Automated Highway Systems [J] . Transporta1997 , 1588 : 137 - 144. tion Research Record,

[ 2] Lee D B Jr. Benefit - cost Evaluation of Traveller Information: Seattle's 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website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2000 , 1739 : 25 - 34.

[ 3] Bristow L,Pearman A,Shires J. An Assessment of AdJ] . Transvanced Transport Telematics Evaluation Procedures[ port Reviews, 1997 , 17 ( 3 ) : 177 - 205.

[ 4] Ahuja G. Collaboration Networks,Structural Holes and J] . Administrative Science Innovation: A longitudinal Study [ Quarterly, 2000 , 45 ( 3 ) : 425 - 453.

智能技术创新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技术创新;实施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量需求越来越大,为了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服务质量,国家电网在探寻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规划与制度建设。智能变电站技术创新和实施,作为保证智能电网发展目标,实现电力服务质量提升的基础,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智能变电站技术创新的内容和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

2 智能变电站技术创新与实施

智能变电站应实现的技术创新的内容包括:变电系统设备状态监控技术的创新、信息技术与故障诊断创新、变电站防误技术的创新、变电站智能告警技术创新、变电站智能操作技术创新等。

2.1 智能变电站设备状态监测的技术

在智能变电站管理和技术创新的实施后,对于提升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变电站设备状态监测工作,对于有效地获取电网运行时各项状态的适时数据、获得智能电子装置的故障状态、降低信息采集的盲区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从当前 我国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发展状况分析,并没有很好的实现对智能遍地安装设备全线监测的能力。当前在智能变电站内主要一次设备,使用的是针对性较强的在线监测技术。对于主变、变电站避雷器等设备进行在线的监测,在线监测的参数包括:主变油色谱、局部放电、避雷器泄漏时产生的电流等等。

信息融合技术的创新作为数据融合工作的有效实施路径,指的是在智能变电站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对变电站多种信息的获取、信息的表示、各种内在联系的综合处理技术等等。在多信息融合技术处理的过程中,从变电站信息处理的视角做出有效的综合与处理,获得变电站信息处理的内在规律,去除一些没有用和错误的信息,最终获得信息的优化提升。信息融合技术提升了信息处理的创新程度和效果。

2.2 智能变电站防误功能扩展与实施

在智能变电站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下面一些防误闭锁的技术:与传统的变电站防误闭锁技术相比较,智能变电站防误闭锁有效的提升了变电站监控中心电脑监控系统的防误闭锁逻辑性能。变电站顺序控制操作方式的创新,指的是借助变电站监控中心电脑监控系统下达的具体操作指令,通过计算机系统独立地、有顺序的进行操作任务的实施。智能变电站全站所有的隔离开关、变电站接地开关防误操作方式是创新技术实施的节点。在这个过程中逻辑防误借助GOOSE传输机制来实现对跨间隔操作的闭锁。

2.3 智能变电站告警及事故信息分析

智能变电站告警与事故信息综合分析系统作为保证变电站正常运行的系统之一,在系统上安装智能告警与事故信息分析体系,就变电站信号做出分类显示与处理,在此基础上提升故障报警信息的处理效果。按照智能变电站逻辑与推理模型的要求,实现对智能变电站告警信息的分类与综合过滤,就变电站的运行状态做出适时的分析与推理。智能告警与事故信息综合分析技术的创新,为智能变电站更好的进行智能告警,提升智能变电站决策信息的有效性发挥了更好的作用。

2.4 智能变电站操作票系统与应用

智能操作票系统作为智能变电站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方面,这个系统包括了顺序控制软件等功能。智能变电站操作票系统能够全面的使用平台的各种功能,来保证智能变电站功能的发挥。变电站智能操作票系统共享实时SCADA模型与图形,同时实现对智能变电站实时态与模拟态的有效隔离,实现了全过程的实时、安全与可靠性。变电站智能操作票系统的推理,变电站业务表单的自由定制等为变电站智能操作提供了全面的保障。智能变电站操作票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与技术创新,可以使用彻底的图票一体化技术于实际的生产和管理中,以此来提升操作票系统运转的可视性与直观性。

2.5 智能变电站电压无功自动分析与应用

在智能变电站管理工作中,电压无功控制分析系统,通过计算机登记书将区域子系统电源控制进行第二级的控制,通过将子系统电压的合格、经济性作为目标,完成子系统内各个变电站间智能控制的效果,更好的发挥子系统内各个变电站协调工作的效果。智能变电站无功电压自动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第一步从对自动化系统采集数据以后,传输给电压分析模块、无功分析模块,在此基础上做出综合的分析,进而完成对变电所主变分接头的调节指令。

3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变电站生产与管理的过程中,有效的技术创新与实施,一方面能够提升智能变电站安全生产和运转的效果,另一方面对智能变电站生产效益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智能变电站技术创新与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智能变电站工作人员的责任与创新意识,在现有技术应用与经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升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力度,保障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陆居周.智能变电站技术特点的研究[J].广东科技.2011(02).

[2]陈文升,钱唯克,楼晓东.智能变电站实现方式研究及展望[J].华东电力. 2010(10).

[3]吴忆,连经斌,李晨.智能变电站的体系结构及原理研究[J].华中电力.2011(03) .

智能技术创新范文第6篇

来自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的业界领袖、中国工程院院士、技术大咖、开发者与创客约500人汇聚惠州,掀起智能终端技术创新的头脑风暴。

此次技术大会,分为主题论坛、智能终端产品技术创新论坛、智能终端应用技术创新论坛等三个部分,同时举办圆桌论坛。大会内容涵盖手机研发策略、平台与芯片技术显示技术、电源管理计划、边框设计与整机配置、操作系统及交互技术、UI创新、生物识别技术、语音智能、安全技术、位置技术创新以及终端技术趋势等。产业链领导企业华为、中兴、联芯、恩智浦、阿里巴巴、TCL、龙旗、德赛君正等做主题报告,君正、映趣、爱佩仪、硅展、元心、中科创达、云狐等一大批创新企业在大会上亮相了崭新的智能终端领域创新与创意。大会还特别邀请了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领域资深资本与投资人分析创新技术投融资热点。

把握智能终端产业发展机会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指出,中国智能终端产业正在面临新的发展机会,业界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核心能力;注重趋势研判,前瞻产业未来,开展产业协同,构建良性生态。智能终端产业正在置身一个丰富并不断创新的产业生态环境中,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只有产业链上各环节紧密协作,开放共赢,才能创造产业以及每个企业更大的成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会上做了题为《发展自主可控的移动操作系统》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领域,我国被别人卡了脖子,应当发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发挥我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尽快予以解决。

倪光南解释说,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具有高度垄断性,也是信息领域生态系统的核心,在《国家安全法》所强调的“战略高新技术和重要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中具有重要地位,必须尽快实现安全可控,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和发展利益”。所以,现在我们应当发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倾举国之力发展一个系统,而不是分散力量搞多个系统,要使中国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成为世界上继苹果、谷歌和微软后的第四家系统。

投资热点层出不穷

随着4G网络的全面部署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澎湃喷涌,智能终端已经处在高带宽、多应用的良好市场环境中。良好的市场环境,催生智能终端创新的高潮。与此同时,伴随芯片技术、显示技术、电源技术、制造工艺、配套技术的提升和手机软件与应用开发的创新,中国智能终端正在进入技术创新的快车道。在技术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中国智能终端正面临转型升级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相关的创业与投资仍然充满机会。

IDC终端产品高级分析师闫占孟表示,智能手机技术创新将在八个层面展开。第一,Chipset效能和IoT融合:手机处理器发展方向是CPU的优化能力和综合效能,不是频率和核心数。其次是Chipsetd的IoT互联和融合。第二,性能更高,功耗更低的新型存储LPDDR4。第三,未来屏幕的创新趋势在外形的变化:弯曲、柔性、OLED。第四,新识别技术将成一个很大的细分市场,指纹识别会有更高的普及度,眼纹识别将是过渡技术,虹膜识别将有很大发展空间。第五,操作系统层面竞争难度非常大,终端企业创新须兼容Android APP,避开直接竞争或者通过强应用捆绑。第六,用户界面UI技术发展趋势在两个层面,一个是方便生活服务类,另一个是智能家居与IOT类。第七,未来交互技术的趋势是基于多种识别的综合交互。第八,摄像头的急速对焦以及与识别技术和认知技术的融合是创新趋势。

中兴合创董事总经理唐祖佳以投资人的视角分享了智能终端的投资热点。他表示,目前,全产业链上都是存在投资机会的,只不过创新变得很难,到了攻坚的阶段。更低成本、更小功耗、更小尺寸、更安全、更强供电、射频提升、更多人机交互方式等仍存在机会。

唐祖佳还给创业者送上了“金玉良言”:用户体验永远放第一位;不要轻视能降低成本的创新;核心技术上一定要有差异化的门槛;切入点很重要,投资人要明天也要今天。

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多样化发展、移动应用生命周期持续缩短。

2015年,众多信号表明,过去被市场所熟知的移动市场正在震荡,把握时展需求的难度开始增加。在创新工场投资总监孙志超看来,移动互联网遇到瓶颈,正是整个行业进入发展深水区的标志。

他认为,未来,去库存类、互联网改造类、在线教育类三大类移动互联网项目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未来,基于这三类项目的创新将层出不穷。

炫酷黑科技登场

作为一场智能终端技术大会,自然少不了炫酷的创新技术。来自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企业展示了虹膜识别、光学防抖、人工大脑等黑科技。

爱佩仪光学技术公司推出的“移轴式”光学防抖马达可以实现光学镜头组向相反方向运动,来抵抗在手机拍摄时引起的抖动,形成运动补偿,达到稳定图像的作用。

灵聚人工大脑是如何改变智能手机思维的。灵聚人工大脑,把手机变成助理机器人,无屏化智能交互,打电话、收发短信、提醒和备忘都不再需要用手和眼了;同时,为APP驾车模式、行车记录仪、车载电脑、视障手机等拓展新的应用场景设计。

思源科安带来的虹膜识别技术,用户只需要对着手机屏幕眨一下眼睛便可以解锁手机,并可以完成支付功能。

目前,惠州旨在打造世界手机之都。经过多年发展,惠州已形成从研发设计、触摸屏、主板、天线等零部件生产到整机制造的移动通信产业链,是全国主要的手机生产基地。

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在会上致辞时表示,惠州市手机产业基础扎实,2014年手机产量为2.63亿部,约占全国产量的1/6。

智能技术创新范文第7篇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发展;创新模式

1、引言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IT技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更是成为了一个企业立足和发展的命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提高企业产品中的技术含量,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早已确立,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得到巩固,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这对于我国的企业,尤其是高技术含量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与国外的大型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技术型企业在技术、资金等方面都处于劣势,而且缺乏核心的企业竞争力。根据对我国传统企业的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的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缺乏足够的重视,往往都是采取简单的仿造进行产品的研发,然而,这种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我国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2、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在针对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研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其次是企业发展对于技术创新的发作用,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1)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技术创新不仅决定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同时对于企业的命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否能够正确的贯彻企业的技术发展路线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最为典型的当属日本企业,其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模式是十分值得学习的,在与欧美企业的竞争过程中,日本企业选择将技术创新的思路主要集中于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的产品方面,即通常所说的技术融合的创新思路,其在对欧美技术产品进行模仿的过程中,同时加入了本国的元素,使得其产品具有更好的性能,这些技术创新思路都为日本企业的快速崛起起到了推动作用。以目前的智能手机研发为例,智能机的快速崛起和发展给手机企业带来了巨大机遇,然而,在智能机的研发过程中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现象,那就是智能机的更新换代速度十分快,而且对于外观和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技术创新的模式在智能机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对目前智能手机市场的研究发展,虽然我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巨大,但是其在整体性能和技术创新层面与国外大品牌还有着较大的差距,针对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还不够完善。因此,要想使得我国的智能机在整个国际化竞争中获取优势,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技术创新的模式建设,要加大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并且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做好产品的技术发展路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获得长远发展。

(2)企业发展发作用于技术创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需要对其他企业的率先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和借鉴,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的技术创新模式有所不同,导致了企业的研发侧重点也存在差异,因此可以说,无论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选择哪一种创新模式,对其技术能力研发能力都有着很大程度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具有独立开发能力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持。在进行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合理评估,要根据企业的研发能力选择较为适宜的技术创新模式,这主要是由于技术创新模式对于企业的研发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企业研发能力判断不准确往往会导致企业选择错误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第二,要根据企业的资金能力进行选择。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的高科技企业在进行技术研发时,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然而这部分资金投入对于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此,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资金投入能力选择恰当的技术创新模式;第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发展进程对于技术创新同样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讲,在小型企业中容易产生一些技术层面的新思路和构想,然而在一些大型的企业,由于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技术创新能力被无情剥夺,对于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3、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根据对我国目前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发展,其技术创新模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即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以及合作创新。

(1)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即企业进行率先的技术创新,在一种缺乏技术引导的情况下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其主要依靠的是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组织相关的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攻关和研讨,并且最终完成技术成果的商业化生产的过程。自主创新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泄密风险,然而资金和技术实力是自主创新面临的重要难题,这主要是由于自主创新不仅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还需要企业具备进行自主创新的技术实力,还包括后期的拓展市场等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门槛。

(2)模仿创新。模仿创新主要是指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但是与自主创新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采取的是对自主创新技术成果进行技术跟踪和,然后企业通过引进整套的技术设备,并且在此基础上组织本企业内的相关技术人员技术进一步的技术创新,结合实际的需要进行技术的完善和再次创新。通常情况下,模仿创新对于中小型企业较为适合,这主要是由于其较低的技术创新危险和成本决定的,然而,模仿技术创新模式的一个很大弊端就是企业需要被动的接受技术先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我国,目前模仿创新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许多大型的技术创新性企业迫切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更好的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3)合作创新。合作创新主要是企业通过与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合作的方式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主要的经济学原理是通过合作的方式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采用合作创新的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的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实力,推动企业技术研发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采取合作创新的模式还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开发成本和风险,而且还可以有效缩短企业技术创新的周期。

4、结束语

技术创新能力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做好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各个方面的实力,以更好的提高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技术开发风险。

参考文献

[1]杨永红.中小企业技术合作创新模式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7年10月

[2]张世君.论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关系及技术创新模式[J].特区经济,2007年01月

作者简介

智能技术创新范文第8篇

未来的技术进化,将向延伸拓展人类智能的方向发展,将告别单纯向自然索取的发展策略,将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将呈现出技术群体突破协同进化的态势,技术进化和转移、传播的速度将继续加快,与经济、社会、教育、科学、文化的关系日益紧密,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将更加广泛。

技术将向拓展人类智能的方向进化。信息科技、计算机科技、脑与认知科学、智能传感技术、复杂系统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将创造出智能网络与计算、智能机器与运载工具、智能制造、过程控制与管理、智能医疗诊断、治疗与监护、智能军事与安全技术、智能生态环境保护与灾害预测、预警、减灾、防灾等。智能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结合将使传统技术更走向个性化、柔性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益、生活质量和实现环境友好。

技术将告别单纯向自然索取的发展策略。人类将进一步认知社会、自然协同进化的规律,选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社会与生态文明,将以知识和智力投入代替资本与物质资源的投入,将更加注重对人的投入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将不仅为人类社会积累更多的知识与物质财富,并真正实现人类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

技术的进化将更加注重人类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人口增长、能源资源的短缺、社会的文明进步决定了未来技术进化的方向,人类将更加重视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优先发展节能技术,研发利用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安全的核能,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使技术进化到可持续资源能源系统的新时代。人类将更加重视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更加重视公共卫生、公众保健与医疗,促进人类文明成果的共创和公正公平分享。

技术将呈现出群体突破协同进化的态势。起核心作用的已不只是一两门技术,信息技术(IT)、生物技术(BT)、智能技术(ST)、纳米技术(NT)、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空天技术、海洋技术、新能源与环保技术等将构成未来优先发展的高技术群落,技术将进入群体突破、协同进化时代,学科之间相互融合、作用和转化更加迅速,形成更加交叉、综合、协调的科学技术体系。

技术进化和转移、传播的速度将继续加快。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科学与技术的界限渐趋于模糊,并相互促进。有些基础研究成果在研究阶段就申请了专利,并快速转化为技术与产品,原始科学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在技术进化中的作用愈加突出,高新技术改造和替代传统技术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技术进化、转移和产业化速度将继续加快,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官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全球竞争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基础动力。

技术与经济、社会、教育、科学、文化的关系日益紧密。技术进化将会面对诸如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防治、能源资源环境、艾滋病、乙肝等新流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与治疗、反恐与公共安全等全球性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综合运用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和人文社会科学协同研究和应用来解决。技术的进化也会更多地关注有可能引发的新社会生态伦理与道德问题,需要保持技术发展与人们的价值理念、道德伦理、文化与社会的和谐协调,遵循对于客观规律的科学认知,合理开发技术、应用技术,推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融合,更新人类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发展观。技术进化必须更自觉遵守人类社会和生态的基本伦理:必须珍惜与尊重生命和自然;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平等权利;保护生态环境,尊重人与自然和谐、协同进化;防止因技术被滥用可能带来的安全、公平、生态环境、生命健康等问题,乃至对人类持续文明的威胁和破坏。

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当代技术竞争是全球的竞争。发展国际科技合作是技术创新发展自身的要求,也是解决资源、环境、健康、安全等全球问题的需要。经济科技全球化是大趋势,由于现代信息网络的发展与应用,促进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时代,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合作也将愈加广泛与深入。技术创新能力不仅已经成为国家地区之间核心竞争力,也成为决定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基础。

关键核心先进技术是不可能引进的。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并不意味可以忽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否则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进一步扩大技术鸿沟,甚至被边缘化。

中国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中赢得主动地位,才能通过自主、平等、互利、共赢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吸纳全球创新资源,加快提升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共同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智能技术创新范文第9篇

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创新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农业信息技术集成系统的开发建设及实施阶段;现代农业信息化阶段。其中,现代农业信息化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成为比土地、生产资料等更重要的要素,信息对于农业生产附加值的影响更大[4]。目前,我国多数省份农业信息化总体处于农业信息技术集成系统开发建设及实施阶段,农业信息技术的重点是进行资源整合、硬件集成应用及多元化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应用同样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科学计算;第二阶段是70~80年代的数据处理和知识处理;第三阶段是进入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当前,农业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5,6]。发达国家积极推广的农业信息技术有:农业信息处理和获取、农业系统模拟、农业生产管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信息实时处理等[6]。如美国的精准农业信息化技术;德国强大的涉农数据库系统;法国集成信息、通信卫星及专家系统服务于现代农业;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全程信息化及农产品安全追溯;韩国建立的农场信息技术系统、土壤环境信息系统、农产品出口产品管理系统等。

2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创新

2.1发展特征及趋势

现代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的主要特征有:①以高科技为依托,具有高投入性;②相互渗透,具有开放性;③促进规模经营,具有高效性;④需求与要求矛盾多,极具差异性;⑤引进竞争机制,具有挑战性[7]。同时,智能化、移动互联特征鲜明,农业信息化呈现出集成化、专业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综合化、全程化。当前,全国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趋势:①从注重基础建设向注重资源整合转变;②终端开发应用开始由传统终端向高效便捷的智能化终端转变;③产业信息化开始由单一环节的信息化科技创新向全产业链信息化科技创新转变;④由单一信息化技术创新向集成技术创新转变;⑤农业信息服务科技手段开始由传统单一方式向协同化、精准化、个性化、可视化、智能化方向转变;⑥创新机制开始由高校科研机构为主体、国家无偿投入为主,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国家有偿投入转变。

2.2发展策略

依据前述发展阶段,在发展策略上,第一阶段为政府主导型,农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研究、开发,实验的人力、物力主要由政府投入;第二阶段是双轨协调型。即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设由政府、科研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第三阶段为市场主导型。政府主要承担发展战略制订和政策环境构建,引导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受技术创新利益驱动,企业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8]。“十三五”期间,我国大部分省份应该采取第二阶段战略,即双轨协调型,政府做好规划,引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地位的作用。

3现代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

从信息利用过程来看,农业信息化技术创新的重点任务可归纳为:①信息自动获取技术,主要包括传感、遥测、遥感及摄像扫描技术;②信息传输技术,包括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激光等;③信息利用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模拟与仿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9];④信息控制技术,包括生产自动化技术,如农业生产领域的自动灌溉、自动施肥、温度自动调节等技术。同时,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农业信息监测与速报系统、虚拟农业和精确农业等已成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其中,农业数据库产业是信息部门重点开发的领域,农业应用软件开发将成为农业信息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0]。在农业信息智能分析方面,需要突破智能化数据采集与挖掘、海量数据管理、生产风险因子早期识别、农产品市场价格短期预测等关键技术[11]。其中,精准农业、数字农业、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技术集成、低成本便捷性农业软件和终端技术等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研究的重点。

4现代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创新

4.1精准农业:农业生产过程信息化

针对农业生产环节精细化程度不高、农业污染、资源浪费大等突出问题,面向良种繁育、作物栽培、畜禽饲养等农业生产,以精准农业“3S”等关键技术集成开发与应用为代表,研究农田水、土、肥、气、温度等生长信息的智能感知与快速获取技术;研究土壤养分与墒情变化、耕地质量动态、气候变化等监测与处理技术;研发农田精准作业导航与变量作业控制、精准作业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决策等管理系统;建设动植物防病治病、病虫草鼠害发生、重大疫情快速反应与预警体系。整合建设北斗导航、全球定位系统GPS、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业专家系统、网络化管理系统等,构建省级主要作物精准作业体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系统产品,提升省级以精准农业为代表的农业精细化生产水平。

4.2数字农业:农产品加工储运领域信息化

针对农产品加工储运领域自动化控制水平不高、管理薄弱等问题,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运信息科技创新,重点开展农产品加工智能化装备、生产自动化控制、农产品储藏环境远程监控、鲜活农产品冷链运输控制、农产品物流管控等信息技术研发。攻克农业信息智能处理与知识发现技术,探索农业信息大数据应用建设。构建农产品加工数字模型和虚拟加工储运技术平台。研究农产品加工过程模拟模型,开发便捷性生产加工管理系统。利用工业化数字控制技术已有研究和应用成果,改造、改良传统农业产品加工领域的技术和设备,实现农产品加工储运优先向数字化迈进。

4.3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交易信息化

针对农产品信息流通、交易不畅等问题,顺应电子商务发展趋势,通过引进与开发,依靠信息科技创新,形成易用、好用的生态地理标志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及系统,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提高科技信息服务含量,提升农产品交易的快捷性和便捷性。建设新型农产品交易平台、大型农产品数据库;加强支付、认证、配送等环节创新信息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生产、流通、交易、竞价、网上超市等体验式服务。引导电信运营商、电信增值业务服务商、内容服务提供商和金融服务机构相互协作,开发电视、手机、电脑、公共服务等多种接入终端,建设并创新完善移动农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研发信用积分管理系统,加强交易双方的信用管理。积极研发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配送物流配套体系,完善农业电子商务创新体系。

4.4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信息化

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重点研究及应用农产品电子标识以及物流网络构建技术。研发质量监控、追溯技术及设备,推广便携式快速检验终端。通过农产品信息采集、质量检测监控、质量安全追溯信息读取等新型信息技术研发,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保证质量。重点综合应用推广农产品电子标签及条码标识、信息采集与传输、无线移动数据采集与可靠传输技术,降低RFID设备和标签的成本,提高RFID技术普及率。针对猪肉、牛肉、鸡肉、蔬菜、水产品以及茶叶等农产品开展质量安全监管与质量追溯信息化示范,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其安全水平。

4.5共性关键技术:创新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共性关键技术

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和经济组织急需的共性关键技术,主要进行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开发个性化信息服务软件和设备,探索农业信息资源挖掘与便捷传送技术,通过大型智能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硬件云平台化、软件超市化,形成农业信息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体系。面向大田作物、设施蔬菜、集约化畜禽与水产等生产经营全产业链,集成数字农业、精准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关键技术,推进农业物联网信息融合与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开发性能可靠、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现代农业软硬件技术产品和系统,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12]。面向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中小经济组织,进行移动互联网设备及软件的研发与创新,开发特色软件,提高软件稳定性,满足特定用户的使用体验,解决农业人口普遍存在的文化程度总体相对偏低问题,提升信息化水平。

5现代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创新保障

信息服务业作为新兴行业,需要依靠政府大力推动,这是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13]。为实现我国现代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政府需通过重大专项的形式支持农业企业等相关经济组织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农业信息化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引导农业信息化创新,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实施(见图1)。

5.1关键技术创新思路

根据农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结合农村信息化“十二五”发展情况,针对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农业信息服务共性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的具体问题,保障现代农业在信息采集、加工处理、信息传播、信息接收利用等环节的畅通,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实现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协调发展。

5.2关键技术创新布局

(1)农业信息体系创新布局。重点完善以科研院所、重点企业为主体的关键技术集成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以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信息服务资源整合、信息传输以建设及信息服务终端研发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形成以试验、示范为主要手段的推广应用体系。

(2)应用示范布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园区激发区域发展内生动力,建设精准农业、数字农业、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技术集成、低成本便捷性农业软件和终端技术等信息服务创新试验区、示范区。通过示范应用,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

(3)项目引导设置布局。设置农业信息化省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特色产业大数据库资源挖掘等关键技术集成开发应用示范类基础服务项目;设置高附加值农产品精准生产、农产品集约化生产物联网管控、地理标志农产品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农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低成本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移动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便捷终端、中小型农业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开发应用与示范类产业应用项目。通过科技信息战略布局做好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和应用示范工作,以重大专项为引导,促进农业产业化生产关键环节的重点技术应用获得突破,实现现代农业科技信息化创新的总体目标。

智能技术创新范文第10篇

二、鼓励智能电网企业技术创新与进步

(五)对列入省级以上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的首台(套)产品,经国家、省有关部门认定,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属于国内首家自主研发或国产化制造的并形成产业化的产品,按照首台(套)产品研发费用的5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奖励。

(六)鼓励智能电网企业加速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投资200万元以上(其中设备投入在85%以上)项目竣工投产后,按投资总额的3%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给予项目补助。

(七)智能电网企业年度研发(R&D经费投入占其当年销售收入比重达5%以上且研发经费达300万元以上的按当年实际研发投入经费给予2%奖励,最高奖励额度不超过100万元。

三、支持智能电网产学研合作与载体平台建设

(十二)鼓励企业从高校、科研院所引进科研成果或开展技术难题攻关,合作项目经认定后,可按照所支付引进费用的20%给予资金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

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区内智能电网企业,围绕智能电网产业共性技术,牵头成立技术创新联盟并有效运作的给予牵头单位30万元的奖励;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区建立智能电网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孵化平台、技术转移中心的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经批准组建并正常运行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院士工作站给予15万元建站补助。

(十三)对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的单位,项目通过验收,其核心技术成果在区转化,按国家财政资助额50%比例配套奖励,单项成果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十四)对开发园区、街道建设的智能电网产业科技创新“园中园”被国家部委授予专业化产业园区或产业基地的一次性给予开发园区、街道100万元奖励;被授予省级新兴产业专业化园区或产业基地的给予50万元奖励。

(十五)对引进的符合智能电网产业布局规划的世界级、部级、省级产品认证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分别给予1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补助。

四、加大智能电网服务体系建设

十六) 支持和鼓励智能电网企业加大市场宣传、开拓力度,企业参加区政府组织的国际、国内展览会、推介会等,给予企业参展费用的50%补贴,单次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同一企业每年度补贴不超过两次。对组织我区智能电网宣传、推介、招商、年会等活动的部门,给予主办、承办活动的部门组织活动费用全额补贴。

(十七) 推进智能电网企业在区内建立应用和示范项目,促进江宁智能电网应用示范中心建设,对列入区智能电网产品应用示范的项目,一次性给予50万元的奖励。

鼓励企业建立符合智能电网产业发展方向的产品展示展览中心,视其规模、示范作用,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奖励。

(十九) 对政府主导的为智能电网企业、留学归国人员围绕智能电网领域创新创业等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予以年累计担保额1%的补贴,单个担保机构年补贴不超过50万元。

(二十)对智能电网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而发生的银行贷款,按照贷款利息的50%给予贴息,单个企业年度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上一篇:课堂教学法范文 下一篇:楼宇经济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