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问题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4 18:44:16

质量问题报告

质量问题报告范文第1篇

一、干部考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考察内容不够具体完善。内容过于笼统抽象,缺乏具体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注重以基本原则为标准,如德才兼备、群众公认、任人唯贤等概念化的东西突出;另一方面是过分突出量化的评价标准,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都使用同一考察内容和标准,造成量化使用上的泛化。

第二,考察方法不够规范和健全。目前考察方法较为单一,除个别谈话和民意测验之外,其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没有被广泛采用。民意测验也存在参与范围偏小,测评指标过于笼统,测评环境不良等问题,使参评人员难以真实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第三,考察范围不够丰富全面。目前干部考察的范围往往局限于工作单位,对干部的日常表现了解掌握很少,缺少对干部一贯表现的评价。加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接受访谈对象较狭窄,以考察对象所在单位主要领导、中层干部为主,向熟知考察对象生活的群众了解不够,使得一些干部生活作风和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难以发现。

第四,考察结论不够客观准确。有时只反映干部现实表现、工作政绩、能力素质、发展潜力、群众公认程度等表面关系,缺乏深层次的分析判断,考察结论往往与事实有距离或不准确,易造成以点概面,以偏概全。

第五,考察主体素质存在局限。表现为: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深入。有的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和业务技能,工作不深不细,对获得的各种信息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考察结果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失真失实的问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干部考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第一,考察要求精确性与考察标准笼统性的矛盾。由于缺乏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标准作为参照物,考察者只能凭自己的认识和价值取向来进行分析评价,因此常常产生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容易导致考察工作中出现失真失实的问题。

第二,考察要求全面性与考察范围局限性的矛盾。新的社会条件下,干部活动范围的扩展对其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干部日常行为表现以及“八小时以外”的活动更能反映其思想道德品质和廉洁自律情况。这就要求必须扩大考察领域,全面了解干部的真实情况。

第三,考察要求客观性与参评人员心态主观性的矛盾。个别参评人员往往从与自己的利害关系角度作出评判,而不愿客观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所以常常出现违背事实真相。还有些参评人员认为考察只不过是走形式,工作积极性不高,敷衍了事。这就使得考察人员难以了解真实情况,对考察对象难以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第四,考察主体主导性与主体素质差异性的矛盾。在考察工作中,给考察主体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无论是访谈对象的选拔、考察活动的组织、考察过程的把握,还是对考察情况的取舍分析,都是由考察主体来操作和决定的。由于考察者素质参差不齐,资历阅历、兴趣爱好、专业知识、思维方式不同,在对考察对象的评价上有时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

三、改进干部考察工作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第一,改进干部考察方式,完善干部考察机制。一是要变平面考察为立体考察。考察干部不能只停留在某一平面上,而应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考察。要了解其工作范围的上级、平级、下级对考察对象的评价,同时,要考察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的情况。二是要变静态考察为动态考察。如采取实地考察法、跟踪考察法、找访考察法等。考察人员深入基层和有关单位,明查暗访,与有关知情人促膝交谈,让其在轻松活跃的气氛里说出心里话,把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三是变突击考察为期限考察。组织部门根据考察对象的职务、岗位等不同情况,规定相应的考察期限。在考察期限内,考察人员有权独立调查了解考察对象的情况,全面收集有关材料,不受其他人的限制和干扰。

第二,细化考察内容,量化考察标准。细化考察内容,就是要将党政领导干部的任用标准,按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一步细化、分解为若干具体项目。量化考察标准,就是要对能够量化的考察指标尽可能进行量化,如将思想政治素质等按优劣、强弱程度,划分为若干明确的定性程度级;将工作实绩等相应地进行数值量化,确定不同的分数。同时,要确立并执行考察干部统一的客观尺度,抓紧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党政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规范,以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责任制。

第三,扩大考察民主,增加干部考察工作透明度。要扩大参与范围。根据《条例》规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干部群众的参与面。如考察对象担任部门领导职务的,应延伸到上级主管部门和下级对口部门听取意见;对窗口部门的领导干部,还可外延到部分服务对象和普通群众中听取意见;考察对象在现单位(岗位)工作时间不长的,还要到原单位进行考察。要健全参与机制,推行差额考察制,探索考察结果反馈制,加强群众对考察工作的监督。

第四,拓宽考察视野,强化日常考察。要变以定期考察为主为定期考察与平时考察相结合。目前,组织部门考察干部一般都实行定期考察或年度考察。其弊端是容易让群众误解为定期或年度考察不能真实反映干部素质的全貌,而且在很短时间内也不易考察出干部的诸多情况,了解更多的问题。实行平时考察,即各级组织部门对所管理的干部有计划地进行定期考察,并将考察情况建立档案,作为今后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实行平时考察,可以消除群众误会,排除心理障碍,向考察人员反映真实情况;同时,还可以掌握干部的一贯表现,避免因一时一事的假象用错干部,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平时考察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进行。可以结合定期考察,或在重大事件和关键时刻进行考察,还可以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随机考察。

第五,更新考察手段,丰富考察内容。现有干部考察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手工操作加感官判断的阶段,具体表现为:个别谈话由手工记录,民意测验、民主评议结果用人工统计,考察结论以书面语言形式表达,考察结果因受考察人本身的经验积累、知识底蕴、情感取向等因素影响较大。为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应大力推广和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如依据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和拟任职位特点,设计出用于干部考察工作的指标体系,明确考核测评内容的评分标准和权重比例,开发可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通力合作,研制和开发具有干部考察结果的对比等多方面功能的应用软件,用于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需要进行淘汰的考察任务中。还可以充分运用录音、录像、摄影等技术,对被考察对象进行心理测评认识。总之,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全方位、多侧面、快速准确地反映考察结果,并借助现代的科学手段,推动考察成果最大限度地向工作成果的转化,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因素对考察结果的影响。

质量问题报告范文第2篇

一、知识管理与ERP融合的难点

例如,某企业期望建立一个知识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各阶段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进行管理,为以后产品质量的分析、处理、改进提供知识支撑。按理而言,系统的范围与目标定义清晰,应用的效果可以预见。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往往是在ERP中发现问题,待问题解决后,再将问题描述、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录入到知识管理系统;而且质量问题既可能发生在采购、生产环节,又可能发生在销售、服务等环节,但这种处理方式就使得知识的搜集、整理与业务脱节:一方面使知识积累困难,另一方面使在业务过程中(例如售后服务)查询、借鉴以往的知识不易。

对问题描述与解决的知识载体有各种形式,例如视频、图片、WORD、PDF、HTML文件,甚至URL(网页地址)等。一般而言,ERP不擅长于管理非结构化的数据,但是脱离开这些载体的知识形不成完整的知识。因此,知识管理必须融入ERP的业务过程:问题的提出直接源于业务记录(例如销售订单、生产订单和服务订单等),问题的分析与处理伴随业务的开展,问题的解决措施保证在业务中得到贯彻。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基于业务的知识积累,且知识复用于后续业务,从而形成知识与业务的良性互动。

二、知识管理在ERP中的实现

ERP中知识管理的基本思路是:以业务为源头,首先将业务中产生的问题、积累的经验形成案例报告(case report),继而按管理流程对案例进行分析、处理和跟踪,在此流程中能够将产生的描述文本、文档、文件和网页地址(URL)等加入到知识库中,最后确认业务处理的结果,关闭案例。知识日积月累,对业务的指导性越来越强,因此在业务过程中,能够根据业务类型、案例描述和知识类别等,随时检索到相关经验和方法,从而借鉴历史经验,高效地解决问题。知识管理在ERP中实现的基本逻辑如图1所示。

从基本逻辑图上可以看出,知识管理完整地融合到了ERP业务过程,知识与业务构成了ERP的整体。从应用的角度而言,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以下阐述具体的实现过程。

1.案例管理

案例管理由问题报告、案例分析、案例处理、案例跟踪和案例关闭组成,其流程依据企业性质与业务类型灵活制定。例如对于不合格的品控制程序,企业可根据质量体系文件,将不合格品报告、不合格品审理、不合格品处置、质量跟踪和记录归档等在ERP案例管理中定义为一类流程。这样在业务执行中(例如销售、采购、生产和售后服务中),如果发现了不合格品,即可创建问题报告,提交后续处理。

(1)案例创建:例如在售后服务过程中发现了产品质量问题,那么查找到原始的销售订单,追溯原始的发货信息,即可直接创建案例报告,系统自动记录客户、销售订单编号和报告人等。在创建案例之前,预先定义案例类别,例如销售、技术、生产和采购等,以此对案例实现分类管理,便于问题的分析与查询(图2)。

(2)案例控制:案例控制的流程一般包括问题识别、案例处理和问题跟踪,每个环节均可细分为多个活动。例如“案例处理”节点,可以分解为任务指派、解决措施和解决确认,在每个活动节点能够设置活动的编号、目标、活动起止时间、责任人和责任分工等。

在不同的情况下,例如随着问题类型、等级、严重度的不同,问题分析、处理的程序各不一样。例如,根据质量问题的不同级别,军工企业不合格的审理一般分为三级。是否走完所有级别,这是在问题分析、问题处理过程中灵活设定的,因此,案例控制的流程与一般的工作流管理不尽相同,其随机性、复杂性更高。

作为活动节点的负责人,将接收到指派的任务,继而根据问题来源与报告,分析或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随时参考案例与知识库,将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添加到活动中,并登记任务进展。

最后,当问题处理后,指定专人对问题的解决效果进行审核、确认,并且将最终状态反馈给客户、供应商或者研发部门等,以实现案例的闭环管理。

2.知识库管理

知识的载体丰富多样,例如文本、文档、文件或网页地址(URL)等。文件可存储在服务器中,通过权限保证知识的安全性。在知识库管理中,首先依据文章(资源)的类型建立分类层次结构,这样利于归类与查询。

在增加知识文章时,要指定文章的名称,添加物理文件,程序自动将物理文件存储到服务器。如果知识来源于Internet,那么加入URL,即可访问web资源(图3)。

在案例管理中,系统能够将知识文章与特定案例关联起来,浏览文件或访问资源。同样,对于在问题报告、问题解决中产生的文档、应用的知识,都可以添加到知识库中(图4)。

这样,案例与知识库相互关联,随着案例的积累,知识库越来越丰富,为知识的沉淀、共享提供了有益的平台。

3.知识复用

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复用,ERP系统提供多种知识检索的方式,以快速定位案例/知识,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捷径。

以下是常用的知识复用场景。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能够根据问题的类型、关键描述,在案例库中查询是否有类似问题。如果有,那么就可通过参考该问题的解决办法、关联的知识库、问题解决之后的反馈,加快新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管理是持续改善的,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知识积累后,通过知识文章的引用数量,就能够分析常见问题频率,重点评估有价值的处理方法,从而为管理改进提供有效的帮助。

由于知识库是动态更新的,因此,在员工培训和技能培养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员工跨部门的知识积累与共享提供持久的支撑。

三、ERP对知识管理的价值

质量问题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能量计量;数据质量;管理;研究;应用

一、电能量计量数据质量管理问题研究

(一)增强电能量计量数据质量

第一,数据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检查。其中,检查的主要内容涉及到了电量是否超出最大值;电量是否小于零检查;计量点表码数据;计量点旁路换标电量的计算等等。

第二,数据的完备性检查。在检查工作中,需要针对电能量计量的费率数据、电能总和分费率是否相等、上层结算的应用数据、计量业务参数以及各个功率类型的计量数据和计量点电量等问题展开检查[1]。

第三,数据的自洽性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了汇总对象和分配电量的匹配程度、汇总对象电量完整性及计算公式的合理性等等。

第四,数据过程质量提高。电能量计量系统间的接口都是规范且统一的,同时,在接口规范方面,具有完善校验规则。与此同时,下级系统的数据修改可以及时地上传至上级系统当中,以保证上下级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对于系统数据的存储,主要采用的是双机冗余模式的设计形式,选择最佳数据备份方案来执行,有效地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二)电能量计量数据的质量流程化管理

首先,需要积极创建机构。其中,需要设立专业组织部门,对电能量计量系统进行全面管理,与此同时,需要针对电能数据的质量予以有效处理。

其次,确定具体流程。应综合考量电能量计量系统具体状况,合理地制定出系统管理规范,划分出主体与数据质量问题的处理过程。

最后,开展闭环管理。在处理数据问题的过程中,具体流程需要根据问题单管理模式,自动生成问题的处理单。在此背景下,系统的维护工作人员只需要登录到系统当中,查看所上传的数据问题单,就可以按照具体内容的描述来及时处理。实际的处理结果可以随时进行查询,并且针对最终处理结果予以全面统计与报告,进而对数据问题展开闭环管理。

二、电能量计量系统中数据质量管理的实际应用

以下将某电网电能量计量数据平台作为研究案例展开研究,阐述了数据质量管理的具体应用,以保证全面提升平台数据质量。

(一)技术方面的应用

图一 电量计量平台的数据质量管理功能

该平台数据质量管理工作的内容就是针对数据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并且在技术方面具备了计量数据问题单的产生、处理及统计报告等多方面功能[2]。图一是电量计量平台数据质量管理的具体功能。

在系统实际运用过程中,电厂关口电量数据不超过0,或者是某省市系统中的上传系统不及时等多种问题,都是计量数据本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所以,在数据质量管理过程中,应当积极落实计量数据的合理性检查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数据错误进行详细地记录。针对电厂上网电量同比相差比例较大以及厂站线路有代路发生而总电量当中不存在旁路电量等问题,主要是计量数据自洽性存在缺陷。针对这一问题,应当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全面开展计量数据的自洽性检查,针对其中存在的错误予以详细地记录。另外,在云南送广东总电量和分项电量不匹配问题方面,需要进行完备检查且及时记录。当记录错误以后,会自动生成数据质量问题报告,进而通过问题单的方式,向各个维护单位提交相关报告,以保证及时处理。

(二)管理方面的应用

第一,积极创建企业级的电能量计量管理中心,对电能量计量系统的管理机制及质量考核机制进行严格地制定,与此同时,针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组织部门进行相应的处理,为电能量计量设备及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第二,通过对技术手段的合理运用,能够全面汇总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数据质量问题,进而通过问题单形式发送到各个基层单位。另外,需要对数据质量问题的处理结果进行分类,并完成统计报告[3]。在平台系统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电能量计量管理中心属于主要的管理部门,所以,必须要合理制定管理规范与具体流程,充分发挥系统管理的功能,最终自动生成数据质量的问题报告单,及时提示问题的处理建议。而维护单位需要运用技术系统,对报告进行查看,进而根据相应的规范与流程对数据质量问题进行处理。基于此,系统管理工作人员应当针对数据质量问题单的处理结果进行整合,以保证对结果信息的有效处理,对维护单位的数据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监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中针对电能量计量数据质量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且将某电网电能量计量平台系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数据质量管理的具体应用,希望为电能量计量数据的|量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郑龙,张明明.电能量计量数据质量管理研究与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12,34(19):31-35.

[2] 刘正.电网关口电能量数据异动智能监测解决方案[J].陕西电力,2014,42(1):72-74,82.

质量问题报告范文第4篇

针对不同地区对路桥建设的需求,政府在招标过程中会相应的质量标准,作为工程团队的施工作业的依据。这也是工程监理在工作中的硬性规定。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在采购过程中虽然达到了规定强度,但在搅拌过程中错误的搭配比例会导致最终混凝土浆料强度低于预期目标。为避免此类问题出现,监理人员要在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严格把关,促使每一项建设都达到质量规定。

2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原则

工程建设的过程不可能是完美的,总会伴随着各种技术和质量上的问题,解决这些困扰因素,路桥建设才可以顺利收尾投入使用。监理工作责任重大,要做到公正严谨。不仅是在技术上严格把关,还要求从业人员熟知国家出台的工程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以此为基准,遵从业主方的设计原则,先对工程图纸进行查阅,确保科学可行。出现质量不达标的结构要及时指出,同时在解决方案中也要考虑对造价的影响。将多个解决方案进行对比优化,选择最合理可行的一种。施工过程中对监督团队按照合同和标准程序进行施工,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保证质量同时将损失降到最低。

3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对策

3.1检查核实。处理问题的同时要明确出现的原因,才能避免同样问题再次发生。如一项建筑结构在质量上没有达到标准,需要先对技术人员的修筑方法进行考察,分析问题是人为因素促使还是设备故障导致。广泛的征求意见,不能只听取片面之词,避免发生为逃避责任而蒙蔽管理人员的现象。对结构浇筑的材料进行取样调查,监理人员对事故原因的判断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不可根据经验盲目判断。可结合以往出现的问题将起因范围缩小,提高工作效率。

3.2抽样实验。抽样实验是检查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这种检验方法。这种检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施工现场检验,二是在室内检验。这样的检验主要是通过随机的抽查,让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的建设质量给出一个评价,也为其评价提供相关的数据依据。

3.3实地测量。在施工质量的检查中,监理工程师会对建筑的高度、角度等相关的因素进行实地测量,然后再与施工图纸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要求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图纸和合同的相关数据,对施工中间的偏差进行修正。测量工作是整个的监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监理工程师对质量进行评判的依据,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质量问题并进行及时的修正,对于工程的合格验收起着关键作用。

3.4施工质量问题的修补与加固。路桥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原因不同,质量问题出现的位置不同,在处理的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也不同。首先,在修固工程质量问题产生的位置时,施工单位要征求承包商的意见,同时对工程的修固工作也要按照承包商的意见进行;然后将承包商的意见提交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批,通过后即可进行修补。其次,在修补的过程中还要向业主征求意见,对于修补的原因进行说明,由业主提出修补方案,然后进行修补。在进行工程的修补中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不得改变工程的相关参数,不得影响工程的验收。在工程竣工后,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在业主同意并且无安全隐患的前提下,可以不进行修补加固,这时承包商可以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减少工程款。

3.5处理工程中的质量事故。质量事故主要是指工程在施工中或责任期限内出现的裂缝、倾斜等问题。监理工程师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首先要命令施工队停止施工,进行安全隐患的排除,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以书面的形式将工程的质量问题报告给业主,其中对于质量问题的分析要求有详细的数据、原因调查,完整的解决措施。同时,监理工程师要对质量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对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审批、修改,做好恢复施工的准备工作。最后,要对工程的质量问题作出客观的评价,对于责任要作出明确的划分,并按照合同中的相关条款进行一定比例的赔偿。路桥工程施工监理中,监理工程师要认真履行监理职责,对工程问题的形成原因、处理过程、处理措施作好记录。路桥监理中施工质量的处理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在监理工作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形成完整的监理体系,为路桥监理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质量问题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政工程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市政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市政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市政工程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它与其他建筑工程有很多的不同点,这就加大了工程施工的难度。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市政建筑施工过程别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因此城市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就是保证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

1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1.1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内容

我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维护和管理在市政工程技术中就有很大的体现,其中主要包括道路的维护,建筑工程测量、计价,废水污水的处理等。因此市政工程技术被称为现代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的领路人。

1.2在地基施工技术方面

根据土壤情况的差异,对地基处理技术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尤其是一些软土地基,要对其进行一些特殊的科学处理,因此不难看出地基施工在市政工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要科学合理的把不同的地基处理技术运用到施工过程中。稳固性极低的情况特别容易出现在软土地基施工完成后,原因在于它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因此,在地基处理技术过程中针对地基变形这种情况我们要把概率降到最低,确保地基施工可以顺利进行。

1.3在钢筋施工技术方面

针对钢筋的绑扎有两种方法:第一,在钢筋的尺寸、数量与间距方面要满足施工要求,施工方式要确保一致,而且需要用梯子筋把间距拉开,这样才能确保两片钢筋网之间的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接着要错开钢筋接头的位置,并沿着高度的方向进行通长设置。第二,在支放马凳时对马凳的高度要控制好,放置铁钢筋的位置要准确,选用现场整体的绑扎法确定梁同顶板;

1.4在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

在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有时混凝土会出现收缩裂痕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混凝土中的浇筑块,浇筑块控制不好,裂痕情况就会频繁发生。总体来说,有关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第—种是先用固定泵进行混凝土的搅拌,紧接着水平管或者垂直,再利用楼层布料机进行浇筑点的浇筑,所以布置好输送管对于上述这种方法非常重要,对于水平输送需要固定泵弯道才能向上输送,而且需要每隔一个位置就要放置一个预埋铁件,这样才可以把垂直输送管更好的固定在井筒上;第二种是用现场搅拌站的塔吊进行高速井架水平来垂直运输,再用人力小车进行浇筑点。

2市政工程施工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2.1建设单位方面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些市政工程建设单位滥用自己的权利,不去执行相应的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等。一些市政工程单位没有办理相应的施工及规划许可证,还有一些市政工程单位没有签订施工合同就开工。

2.2监理单位方面的问题

如此一来,市政工程施工就会出现各种安全隐患,比如施工质量方面的隐患、功能不全以及其他缺陷,进而施工质量问题也会层出不穷的出现。监理单位方面的问题假如监理单位的资质存在有问题,对一个工程的监理制度执行不严格、监理不到位。在监理过程中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监理单位就会因为缺乏相应的监理措施,不知道如何处理。

2.3检测单位方面的问题

一些施工企业违背公正的原则不出具真实合理的实验报告,而是出具一些虚假不真实的实验报告。

2.4施工单位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有的施工企业质量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那就是内部承包制,在这种承包制下就容易造成施工质量劣质,对施工质量的控制方面也会相对减弱。在一些新兴企业中往往存在质量控制上的薄弱环节,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这些分包企业也在逐步的成长。

2.5技术标准方面的问题

制约我国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水平的原因是,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比,我国的施工标准存在着不足和落后的现象,这样就容易引起先天不足。

2.6设计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市政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实际科技发展水平相比还需要提高。对于一些新开发的项目,我们的设计人员往往缺乏相应的设计经验,另外专业知识方面也不够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就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而经济方面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2.7施工图审查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市政工程在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施工图时往往难以操作,原因在于没有审查管理的办法,仅仅只有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办法。另外一个问题是,从业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从业资质,审查机构也没有相关的审查资质。这就是我国施工图审查批准制度很难得到贯彻实施的原因所在。

3市政工程中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严格控制施工工序

形成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严格控制施工工序,为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提高工程质量,就必须要加强控制施工工序。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来做好事前控制:一是要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二是要遵守工艺流程;三是为了使工序处于更好的受控状态,以便分段进行强化管理,就要设置质量控制点;四是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前提,比如材料、施工环境和施工方法等。

3.2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做好建筑工程的前提是拥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这样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才能稳步前进。其中对施工单位施工质量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一个质量计划,想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对投资人的投资项目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其次要起草一份合理的计划书,而且还要对施工项目质量进行规划,最后要把工作人员安排到各自的工作中;其次还要对投资者的项目进行全面的检查,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合理的采取应对措施,对质量问题进行处理,最后还要将问题报告给上级,便于上级了解;在将问题报告给上级时,要将问题的原因、时间、地点和解决措施写清楚,这样才能够起到预防解决的作用。想要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必须要有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3.3加强施工现场材料和设备的控制

材料和设备在施工质量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想要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质量,就必须要加强施工现场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控制。而加强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在提高施工现场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挑选有责任心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采购人员,而且该采购人员还要有自己独特的眼光,以便更好地采购材料,选择购买质量好且符合相关要求的高品质材料。其次还要做好现场的验收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对于特殊材料发现设备质量存在问题的要进行加倍的抽样检查,并且要附有相关的说明书和检验报告。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政工程对施工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人们也越来越关心这个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每个施工步骤,使市政工程能有一个较好的质量保证。文章在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探讨,而且还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我相信,如果在实操中充分利用这些措施,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能够更大程度化的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作者:谢行高 单位:福建省恒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志永.对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探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2(9):26-29.

[2]杨丽娟,胡文强.浅析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手段[J].山西科技,2010(2):71-75.

质量问题报告范文第6篇

一、市场经济的特征与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新特点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及与其相适应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主要特点有:

(一)经济关系市场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切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但公有制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分。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就要积极做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市场监督体系和服务体系。

(二)企业行为自主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企业都具有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所应拥有的全部权力,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从而能够自觉地面向市场,自主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行为自主化的前提是转变政府职能。在机构改革后,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职能交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的事项有两项:一是工业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二是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和检定方式。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重点及对策

笔者认为,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县级质量监督工作的侧重点应当放在规范市场、打假治劣上,应当通过对产品的监督检查,发现并惩处那些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努力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消费者创造一个满意放心的购物环境;同时,还要通过质量监督,对那些质量意识差、忽视质量管理、产品不具备符合性的企业提出警告批评,督促其提高产品质量。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质量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则应放在扶优扶强、引导消费、服务企业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帮助、督促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上,通过帮助企业增强产品的适应性,即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落实和创新从源头抓产品质量

为落实国务院领导做出关于“质监系统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职能调整的决策上来,集中精力从源头抓产品质量,把好产品质量市场准入关”的批示精神,国家质检总局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从源头抓产品质量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系统进一步提高从源头抓好产品质量的认识和工作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当前要根据《通知》进一步完善从源头抓产品质量、从源头抓打假的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实现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新发展。

第一,要突出重点,取信于民。尤其要突出食品、农资、建材等性质恶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产品质量问题,组织专项整治;对区域性制假售假问题,要及时组织联合行动,坚决解决一批假冒伪劣“没完没了”问题,以实际行动和扎扎实实的成绩取信于民。

第二,要改变方式,创新机制。在地方政府落实“打假第一责任人”责任的同时,将行政辖区分成若干个责任区,把打假的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责任到人,层层负责,层层落实,采取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地发生的生产、加工、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活动,做到早发现、早打击、早控制,将假冒伪劣消灭在生产加工行为发生地,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在执法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暗访检查取证和现场快速取证的新方法。三是加强联合执法、协调办案。要充分发挥本地政府打假办的协调职能,建立向本地政府报告的工作机制,完善与其他行政执法部门间案件移送、接收的程序规定。

(二)以优化市场环境为重点,深入开展打假治劣

1、突出抓好五个专项整治。一是非食品原料生产企业实行全面监管;二是假冒伪劣农资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农民反映强烈的农药、化肥产品质量问题,继续严厉打击生产、销售非法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的违法行为;三是“地条钢”专项整治,加强“黑名单”的有效监管,严防反弹势头,探索从源头控制“地条钢”生产原料的措施;四是“黑心棉”专项整治,继续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开展执法检查,控制反弹苗头;五是加油站专项整治,提高加油机安检合格率和计量检定率

2、建立和完善打假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完善工作责任制以及重要案件、区域性质量问题报告制度和督查督办制度。二是建立预警监控机制。通过对群众举报、质量申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价格变化等综合信息的分析,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区域性、趋势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打击、早控制。三是建立快速反映机制。坚持值班报告制度,保证信息指挥畅通,合理配制执法力量,保障技术和后勤支持,建立与公安等部门的联合行动、案件移送制度。四是落实打假举报奖励制度。按照打假举报奖励办法,做好兑现对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工作,取信于民。五是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步伐,对质量失信行为形成惩戒机制。

三是建立长效和动态的管理机制,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营。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目标管理责任制,重点抓好 “设备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事故结案率”安全监察工作;坚持不懈抓好土锅炉、土压力容器、土起重机械的专项整治,堵住源头,消除隐患。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在诚信建设方面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引导企业自律。企业是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主体。做为政府质量管理部门,要把推动和引导企业加强质量诚信建设作为提高企业质量信誉水平、树立企业形象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质量、标准化、计量等方面的职能和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大服务力度,引导企业完善质量、标准化、计量体系,实现规范经营,提高自律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加大违法失信惩戒力度。加大执法监督,做好质量投诉的调处,打击、惩戒违法、失信行为。通过监督、查处、完善制度建设,在质量监督中推动整个社会诚信程度的提升,营造以人为本、充满关爱、相互信任的良好的消费环境和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质量振兴纲要》

质量问题报告范文第7篇

(一)建立质量文档管理平台

有效管理GJB9001质量体系文件和各种质量记录,保证质量文件和记录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二)建立质量工作流程管理平台

全面有效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所有质量活动,包括质量评审、质量检查、质量审核、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等。工作流管理实现快速、有效的流程控制、调整管理能力,能够覆盖飞机研制过程中各种质量活动流程管理的要求,实现质量活动的可追溯性。

(三)按照质量管理体系中对不符合项归零管理的要求

建立不符合项归零与数据管理系统。管理不符合项的提出、归零和验证全过程,并分类管理各类不符合项及其归零、验证数据,以便随时查询和再利用。

二、需求分析

(一)功能需求分析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应涵盖飞机研制质量管理的主要业务,覆盖飞机研制过程中的全部活动(包括:质量体系建设与运行过程,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协作单位质量管理、上报机关质量信息等),涉及全员、贯穿全过程(论证阶段、方案阶段、设计阶段、试制阶段和生产使用阶段),是一个多层次的管理系统。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功能示意见图1:应用功能层面,综合“质量体系建设”和“飞机研制质量控制”业务,覆盖各种质量活动流程管理的要求,设定“质量文档管理、质量基础管理、质量审核、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生产过程质量管理、顾客信息管理、质量信息管理、问题归零管理、质量师系统管理”等九项功能实现。基础功能层面,设定“系统管理、协同管理”两项功能,系统管理是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通过系统管理实现系统运行的各项参数的配置、用户权限的管理、业务流程规则的制订等。协同管理是系统各个模块和各个用户协调有序开展工作的共同工作环境,提供质量公告信息的显示、用户待办事宜列表、系统内消息的收发功能,方便质量公告和通知等信息的、待办事宜的上传下达、内部消息的即时沟通。设定综合监控分析模块,作为系统的主界面,对各个模块中,需要监控的各种计划、措施、流程、任务等运行状况进行动态监控和显示。

(二)流程设计

质量管理活动中的各项业务,按照质量管理“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模式形成各项具体业务工作流。

三、实施与应用

(一)系统概况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管理单位内外部业务中与质量管理相关的文档、流程,并对质量问题的处理情况进行监控,使用人员包括单位领导层、质量部门、研发部门及其他职能机关人员。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包含11个模块:包括两个基础模块,分别为系统管理和协同管理;九个应用模块,分别为质量文档管理、质量审核管理、质量基础管理、设计过程质量管理、质量师系统管理、生产过程质量管理、顾客信息管理、质量问题信息管理、质量问题归零监控。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主要业务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

1.质量文档管理:质量文档的管理是建立、保持质量体系运作的基础工作。质量文档管理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模板、各类作业文件的编制、审批、会签、批准,以及更改管理、作废管理和版本管理等内容。

2.质量体系内审、二方审核、三方审核及质量体系管理评审的流程和文档管理,以及各类审核的不符合项的统计分析。

3.质量师系统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质量师系统文件管理、计划及总结管理、质量信息管理、质量活动管理、大事记及成员单位基本信息管理。

4.设计过程质量文件管理、质量复查管理、试验前检查以及设计质量评审的管理。

5.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实现对飞机配套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要质量记录(拒收单、军检记录、合格证发放记录)汇总结果进行编辑、查询管理。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管理,直观了解单位内部飞机配套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情况,促进配套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改进。

6.顾客基本信息管理、顾客满意度调查及满意度统计信息查询管理。

7.质量目标与计划管理、质量培训管理、QC小组管理、质量检查整顿活动管理及上报信息管理等质量基础工作的管理。

8.质量问题报告与处理、外部反馈质量问题管理、拉条挂账问题及其他质量问题等质量问题信息的管理。

9.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内各种质量问题处理及归零的监控。根据要求的完成日期,对于即将到期的内容进行提醒,对于已经超期的内容进行警示。

(二)主要特点

1.将各模块所产生的质量活动,以任务为触发机制,设定不同的工作流程,任务自动流转,权限动态分配,过程及时监控。

2.各功能模块与“问题归零监控”模块相关联,可分类管理和监控各类问题/不符合项的归零过程。具有问题处理警示及问题统计、分析和利用功能,以宏观和可视化的报表展示,提供及时、准确飞机研制质量状况。五、结束语基于工作流的网络化、集成化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必将改进飞机研制单位质量管理手段和模式,加强飞机研制过程及各类质量数据的管理,提高质量管理工作效率,实现质量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升飞机研制综合质量管理水平。

质量问题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业主单位;质量管理;控制

1. 水利工程施工中业主单位质量管理控制的基本内容

水利工程质量是实现投资效益的根本保证。为了使工程质量达标,我们要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做好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水利工程施工中业主单位可以对以下基本内容进行合理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1)预测水利工程建造期以及使用期间,可能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充分、有效的落实好建设项目的整体规划。

(2)选择资质等级较高、经验丰富、信誉较好的设计、监理以及施工单位。在水利工程施工前,各方要合理的签订合同,在合同中必须涉及质量条款,明确质量责任。

(3)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重大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业主单位要充分做好设计的审定工作,以保证工程方略的科学性、高效性。

(4)在水利工程的正式实施阶段,业主要做好一些重要的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比如: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施工设备、材料、机械供应等质量管理控制工作。

(5)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业主单位要落实好工程质量的各类重要信息反馈工作,信息的及时、有效反馈可以把握工程的进度、工程质量以及审查工程设计方法是否科学意义重大。业主单位要通过组织与协调等方法,对水利工程实施工程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工作。

2.水利工程施工中业主单位质量管理控制的主要任务

我国现代管理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变化之后业主逐渐成为了工程施工的组织者、领导者。业主单位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加深对工程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适应工程管理中新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处理好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相关单位之间的关系。水利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三方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三方的工作做得是否到位。作为业主,其主要任务就是要以质量控制为纽带,协调设计、监理以及施工单位三者关系,要充分的行使业主的管理职能,加强对设计、监理、施工的质量控制,调动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创建优质工程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工程预期的质量目标。

3.业主单位对设计、监理、施工的质量控制

一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从开始决策规划到最后工程的验收、交付和使用,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1)工程立项阶段(2)设计阶段(3)施工阶段(4)工程验收阶段。这四个阶段涉及的重要纽带之一就是质量,水利工程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设计质量、监理质量以及施工三大方面。在各个阶段,业主单位要针对不同施工阶段的工程特点进行不同方向的侧重,采取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来实现对整个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控制,达到预期的工程标准和质量目标。

3.1 业主单位对设计的质量控制

设计工作是水利工程项目整个工程的基础,及时、准确的对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科学的设计图纸并对工程建设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处理,对与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业主单位对设计的质量要求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实现科学、经济、安全的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业主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对设计质量进行控制。

(1)业主单位可以要求设计单位合理的根据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求,综合相关批文、资料,编制出设计大纲或方案的竞争文件。业主单位可进行组织设计招标或方案竞争的方法,科学、合理的评定设计方案的优劣,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2)业主单位要细致审查设计方案,审查工程项目的设计是否符合设计大纲要求,符合国家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条款,是否能充分发挥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3)业主单位要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设计图纸的审核。设计图纸是工程项目施工的依据,直接关系到最终工程的质量高低。因此,在设计阶段,业主单位要把质量控制的重点放到设计图纸的审查上。此外,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业主单位也要对施工图设计进行分析和审查工作,施工图是指导施工的直接依据,对审查其使用功能是否满足质量目标和水平意义重大。

3.2 业主单位对监理的质量控制

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执行工程监理制后,现行工程建设市场逐渐走向规范化管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监理的重点任务就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业主单位要科学、有效的对监理工作的质量进行控制,使监理工作内容具体化,细致化。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正确实施,保证监理单位有效地对实施工程进行控制。监理单位要重点做好以下内容:

(1)监理单位要确保承建单位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并监督其有效实施。

(2)检查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使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并进行有效的测试和监控。

(3)监理单位要监督承建单位按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规范化施工,控制好工程质量。

(4)监理单位要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抽查,对一些重点工程进行复验签证,并且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工作。

(5) 监理单位要要合理的组织工程阶段验收、竣工验收的预验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工程施工质量评估的意见。

3.3 业主单位对施工的质量控制

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之前,业主应公开招标,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具体任务,选择合适的承包商,而后严格的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业主单位一般委托监理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控制。监理依据工程项目业主与承包商的承包合同,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规范、有效的监理,监理单位负责整个工程的质量监督。但是,在实际工程施工中,有些问题不是监理和施工单位就能解决的,还需要业主进行相关的处理和协调。业主单位在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主单位要确定工程质量控制流程中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的工作,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控制。业主单位可增加一些质量管理部门,直接负责监督监理和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并协调二者在施工过程中的关系。

(2)业主单位要完善质量检测组织,加强检测审查工作。质量检验方法包括:操作者的自检、各工序间的交接检以及质检员的巡检等。业主单位的质检工作对于及时发现问题,保证工程质量意义重大。

(3)业主单位要做好对不同类型的分部工程及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由于不同类型的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不同,工程内容不一,业主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合理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

(4)业主单位要审查质量问题报告,参与相关的质量监理会议。当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时,业主单位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业主单位要组织专人对监理、施工单位填写的工程问题报告单进行细致分析、合理审查,调查其中的原因及特点,处理好工程质量问题。

水利工程项目是否达标直接取决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的好坏。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为了做好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业主单位不仅要委托监管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管理,而且业主单位自身也要积极的参与到工程管理中,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参考文献】

[1]张志国,张西臣,武慧.浅谈业主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山东水利,2005.

[2]赵连锐,王路芬.浅析价值工程在水电建设工程业主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3]赖志斌.如何做好建设工程中的业主管理[J].广东科技,2011.

质量问题报告范文第9篇

笔者认为,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县级质量监督工作的侧重点应当放在规范市场、打假治劣上,应当通过对产品的监督检查,发现并惩处那些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努力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消费者创造一个满意放心的购物环境;同时,还要通过质量监督,对那些质量意识差、忽视质量管理、产品不具备符合性的企业提出警告批评,督促其提高产品质量。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质量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则应放在扶优扶强、引导消费、服务企业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帮助、督促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上,通过帮助企业增强产品的适应性,即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落实和创新从源头抓产品质量

为落实国务院领导做出关于“质监系统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职能调整的决策上来,集中精力从源头抓产品质量,把好产品质量市场准入关”的批示精神,国家质检总局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从源头抓产品质量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系统进一步提高从源头抓好产品质量的认识和工作的有效性。

第一,要突出重点,取信于民。要集中力量严厉打击本地生产、加工、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尤其要突出食品、农资、建材等性质恶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产品质量问题,组织专项整治;对区域性制假售假问题,要及时组织联合行动,坚决解决一批假冒伪劣“没完没了”问题,以实际行动和扎扎实实的成绩取信于民。

第二,要改变方式,创新机制。要落实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在地方政府落实“打假第一责任人”责任的同时,将行政辖区分成若干个责任区,把打假的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责任到人,层层负责,层层落实,采取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地发生的生产、加工、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活动,做到早发现、早打击、早控制,将假冒伪劣消灭在生产加工行为发生地,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三,要综合管理,全面履职。按照国务院确定的职能,在法律法规授权范围内,对生产领域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量检定、认证认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认真组织实施综合管理和执法监督;要按照专项监督打假、执法检查、综合治理等任务要求,全面履行工作职责,并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应的行政执法工作。

二、以优化市场环境为重点,深入开展打假治劣

1.突出抓好六个专项整治。一是非食品原料生产企业实行全面监管;二是假冒伪劣农资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农民反映强烈的农药、化肥产品质量问题,继续严厉打击生产、销售非法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的违法行为;三是“地条钢”专项整治,加强“黑名单”的有效监管,严防反弹势头,探索从源头控制“地条钢”生产原料的措施;四是“黑心棉”专项整治,继续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开展执法检查,控制反弹苗头;五是加油站专项整治,提高加油机安检合格率和计量检定率;六是燃气充装站专项整治,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建立和完善打假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完善工作责任制以及重要案件、区域性质量问题报告制度和督查督办制度。二是建立预警监控机制。通过对群众举报、质量申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价格变化等综合信息的分析,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区域性、趋势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打击、早控制。三是建立快速反映机制。坚持值班报告制度,保证信息指挥畅通,合理配制执法力量,保障技术和后勤支持,建立与公安等部门的联合行动、案件移送制度。四是落实打假举报奖励制度。按照打假举报奖励办法,做好兑现对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工作,取信于民。五是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步伐,对质量失信行为形成惩戒机制。

三、以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抓发展,加大扶优扶强力度

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实施。质监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名牌发展计划,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帮助指导企业争创名牌;在做好工业品、农产品的名牌评价工作的同时,组织开展对软件产品的省名牌评价工作;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指导企业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做好免检制度的宣传工作,指导帮助企业积极申报产品免检,扶持一批龙头和骨干企业。

四、以质量为切入点,促进诚信建设为灵魂,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诚信保障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

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对社会诚信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质量技术监督局,我们要认识到质量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质量既有技术的、品质的内涵,更有道德的、责任的意识,质量本身就代表着诚信。因此,提高质量水平,就是促进诚信建设的重要工作。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在诚信建设方面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构建质量诚信体系。推进质量诚信建设,首先要在建立、完善企业质量档案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质量状况的动态监管。

2.引导企业自律。企业是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主体。作为政府质量管理部门,要把推动和引导企业加强质量诚信建设作为提高企业质量信誉水平、树立企业形象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质量、标准化、计量等方面的职能和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大服务力度,引导企业完善质量、标准化、计量体系,实现规范经营,提高自律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名牌战略的实施,推动诚信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和发展环境。

4.加大违法失信惩戒力度。加大执法监督,做好质量投诉的调处,打击、惩戒违法、失信行为。

五、以人为本,加强质量技术监督队伍建设

质量问题报告范文第10篇

“品质是公司的生命”这句话,毋庸置疑已经成为所有商品和媒体的共识。关于对品质的理解,在钟表界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这个表很准,质量好”,其实这句话说得比较含糊,其中包含了两层意思:

首先,手表的走时精度有技术标准。比如,机械手表的日误差有60秒、30秒、还有仅仅几秒的高精度表。当然我们可以认为:精度越高的手表,“品质”就越好。这里所说的品质有高低好坏之分,与本文所说的“品质”不是一回事,本文的“品质”指的是产品是否实现了说明书上承诺的技术标准。也就是说,生产者是否实现了自己制定的产品要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批量生产产品的品质”,而不是技术标准的高低问题。

手表的品质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功能品质,提供功能品质保证的是手表里面的驱动装置――机心,所以必须正确使用值得信赖的机心。此外还要考虑使用配套的表盘以及表针。另外一个则是外观品质:这是成表生产商(并非机心商)最最关心的问题。如能认真组装、认真检查、自始至终认真贯彻的话,不会造成外观件的品质问题。手表生产很大程度依赖于现场的操作人员,批量生产要做到品质保证,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在于能否做好现场人员的管理工作。

品质管理实例――对“停表”问题的处理

这里举一个实例。有一天,手表厂家接到了“停表”报告,但原因不明。该问题发现在销售点上,也就是说在成表出厂以后。在此前后在不同地区的销售网点上也有类似的“停表”报告,并且出现的件数越来越多,两周后居然达到了30件。所有问题报告的共同点就是出厂期几乎一致。

作为厂家,每天会收到各个网点来的各种各样情况的报告,也有专门人员处理这些报告。所以他们只有整理好与“停表”有关的所有报告才能发现出一些现象背后的共通点。这一次,发生问题的手表款式虽然各异,但最后能够确认使用的都是同一款薄型机心。于是,厂家向机心生产商提出了抗议,然后立刻取出问题手表里的机心寄回机心生产商,并要求测试分析。

但是测试结果马上就出来了,“机心是正常的!”手表厂家的处理人当然不会满意这样的结果,机心是好的,但是使用同样机心的手表有同样的品质问题,怎么可能?机心厂家和手表厂家各持己见花费了好几天。一个月后,不良品质报告达到了60件,处理人不得不从各个销售网点回收出现过质量问题的所有款式手表。

在上述过程中,手表厂家的负责人在决断上犯了一些错误,其原因是对批量生产产品的品质理解不够。

首先,错误出现在初期的对应上。如果针对品质问题的报告进行分类管理周到的话,一旦收到相同类型的复数不良报告,马上就能采取紧急对应措施。譬如,某天出厂的薄性款式同时出现2个不良报告,立刻确认不良品质记录,在一周以内回收不良品质手表并进行检查。这时,可以找出2个结论,第一,问题是否也出现在其它个体上。第二是否立刻停止有关款式的销售以及生产。这个判断会影响厂家的经营,应该由最高管理层出面做出尽快的决定。

第二,在面临问题时,不能感情用事。无论对内对外,任何感情用事的言行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即使是机心的原因,“停表”也是机心与周边零件(包括表盘和表针)共同影响而发生的,所以不用拆表,而是把发生问题的成表本身交给机心生产商,由他们来分析解决。另外,手表厂家也可以自己尝试,换个表针,换个表壳,找找原因。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尝试再现问题现象,这样才能得出正确判断。不能再现的问题就无法解决。

另外,一个月以后才全数回收手表,这一步迈得太迟了。在不良问题可能影响到批量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同时,就应该做出回收产品和暂停销售的决定。同时停止内部的生产。采取迅速和圆满的行动来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害。

最后要说明的是引起此次产品停走问题的原因是安装在手表机心和表壳之间的起缓冲作用的塑料圈的精度不良。手表厂家使用了其它款式不同类型的塑料圈,强行安装而造成的问题。

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出批量生产产品的品质,首先要考虑不能扩大问题,最大限度地控制受害程度。

上一篇:问题报告范文 下一篇:诊所整改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