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范文

时间:2023-03-18 00:25:26

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慧医疗;数据挖掘;信息管理;合理用药

从IBM的广告词说起:IBM在中国2012年前的智慧地球广告中大致提到:"我们让新加坡机场几千万行李准确无误地发放,我们来自IBM,我们共建智慧的地球"。这句广告词很容易让人误解为智慧的系统就是准确无误地处理信息。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现在的医院都已经是所谓的"智慧医院"了,因为大部分医院的药房也借助我们的HIS系统准确无误地发放数以万计的药品药剂。

在2012年以后,IBM的智慧地球广告词才有了调整,改用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等作为"智慧地球"理念的支持。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各种软件系统甚至是硬件产品都使用"智慧"、"智能",到底何为"智慧医疗"?什么才可以称为是"智慧"和"智能"的系统?

1我们需要区分几个概念:数据、信息、知识。

数据是未整理未处理的事实,:数据是一系列的有关社会活动事实记录,对于医院就是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中产生的事实记录。如:"6"、"患者姓名"、"诊断"。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时性为医院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尽管海量的数据为业务操作人员提供很好的帮助,但并不能为管理人员提供对医院现状的判断依据,不能提供管理行为的指导,它没有告诉管理人员我们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信息是有意义的数据:信息的英文是Information, 它的词根是Inform解释为"To Give Shape to"。信息就是将数据通过一种模型和方式展现成人能够理解的形态。信息就是通过对数据按照一定规律或规则汇总,把它变成有意义的事实。例如:医院的成本核算报表为医院的管理者提供了详细的成本信息。与数据不同,信息是为某种目的而组织的,是有意义有关联的。医院需要对HIS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清洗(纠正错误数据、填补空缺数据)重新加载,并进行综合分析后,将其得到的信息添加在报告中。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先进的HIS系统和先进的IT技术是否可以提供出有效的、高质量的信息? 据我调查,我们国内的HIS系统除了满足基本的业务需求外,很难提供有效的信息。尽管很多医院已经积累了10年以上的数据,但可以用来分析的价值很低。总结其原因在于,我们单单有信息技术和业务系统去记录数据,并没有好的管理制度作为依据和智慧系统作为手段去监管数据质量。这样只注重IT技术投入的方式只会导致大量资金浪费。

知识是以人为载体的经验与洞察力,是可执行的信息:知识是人类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先用大量的实践积累知识完成了各种形状的石器。到近代,发明机器、实现登月计划。知识是人的意识中更为抽象的概念。它比数据和信息更为广泛、丰富、难以定义。Dixon把知识定义为:信息和信息在特定情况下的应用,在人的意识中的有意义的链接(Dixon 2000)。Applehans把知识定义为:人把数据和信息转化为有效行动的能力(Applehans 1999)。我们谈的知识也就是智慧的核心。

2到底何为"智慧医疗"

IBM的广告中"智慧地球"的概念应该是通过智慧的系统平台辅助,使管理及统计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环境事实的变化规律,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可以采取的行动。所以才有了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的提法。

我们可以说传统的仅以数据库技术为核心的业务管理系统(HIS,LIS,PACS)在三甲医院中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然而中国绝大多数医院只停留在对数据简单整理,执着于大数据量的整合。我认为中国医院的信息化发展应该是与统计方法论和医院管理制度相结合,以智慧医疗平台系统为辅助,用现有数据建立统计模型从而完善管理制度。 在医院与时俱进地产生管理制度的机制就是我们医院的"知识"和"智慧",而这种机制的核心是我们团队的懂统计技术、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人员。所以"智慧"的系统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软件硬件,而是以医院的管理人员为核心,"智慧"系统平台为技术辅助手段,以PDCA质量监管流程为指导的管理方法。

药费比监控应用实例:我们利用聚纳式数据挖掘及OLAP钻取方式从两个方面入手解决医院药品费用过高问题。

2.1合理用药及诊断 实例说明,瑞德智慧医疗平台界面,见图1。

根据图1,左侧为全院的疾病诊断排名,瑞德智慧医疗平台支持用户通过点击诊断控制右侧所有图表,展示出针对此诊断的全院药费比和收入趋势。同时通过OLAP的钻取,我们管理人员可以方便的从图表上得到具体的药品名称、医生姓名、患者姓名和药品厂家等约32项度量信息。这样根据医疗知识我们可以从总体上判断针对每一种诊断的用药是否合理,是否可以进行总体结构性调整。

2.2医生综合分析层面 瑞德智慧医疗平台通过聚纳式点图分析: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医生,他们的坐标XY轴分别代表:门诊量和药费比%,点的大小是代表门诊收入的大小。一种颜色代表一个科室。这样医生的位置越靠上代表药费比越高,位置越靠右侧代表门诊量越大。我们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只要控制好第一象限中右上侧的约10名医生的药费比例(并非药费比前10名),就可以很快的降低全院的药费比例。

同时瑞德智慧医疗平台允许我们在医生点上进行数据钻取,使我们能够进一步发现这10名医生药费比居高的根本原因。

以上仅仅是通过智慧医疗平台展现的上亿图表中的两个切入点,我们的医院管理人员需要利用智慧平台工具接合统计与管理知识在数以亿计的图表中发掘出有效地信息,并提出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Dixon, Nancy M Common Knowledge.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12-13,17-32.

[2]Applehans Wayne, Globe, Alden and Laugero, Graig. Managing Knowledge Boston. MA: Addison Wesley, 1999.

智慧医疗范文第2篇

总想找个机会好好说说智慧医疗这件事。但是众所周知,智慧医疗是件大事,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面十分广泛,从哪个角度切入确实需要好好斟酌一番。

中国有句老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在详细了解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温附一医)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探索,以及创业公司北京联想智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想智慧医疗)的创业经历后,记者的思路豁然开朗。

终于等到了智慧医疗这个风口

联想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在医疗行业的战略布局。众所周知,联想的核心业务一直是PC,之后又涉足移动业务、企业级产品和解决方案等。其实,联想在初涉企业级业务时已经意识到,不仅企业级整体解决方案是一个机会,而且行业市场也潜力很大,只缺一个时机和突破口。

在中国,金融、电信、政府等这些大行业的信息化市场格局基本成熟,玩家相对固定,机会难觅。反观信息化比较发达的美国,从规模上看,医疗行业是第一大行业,这给了联想一个启示。医疗行业关系着国计民生,而目前国内医疗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与金融、电信等领先行业相比又远远落后,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行业变革势在必行。

联想智慧医疗首席执行官林林分析说:“中国的医院大部分是公立医院,由国家提供补贴,医院没有太多经营上的压力。这也导致医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客户服务意识不强,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问题,包括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资源不均衡,患者体验不好等。”

2013年,一直关注医疗行业的联想终于等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从2010年开始加大在信息化方面投入的温附一医,到2012年其信息化水平已经在国内医院中名列前茅。温州人口密集,而且是一个商业意识、创新服务意识非常浓厚的城市。作为一家大型三甲医院,温附一医如何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人就诊,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并在全国脱颖而出呢?信息化是一个一举多得的突破口。

如果能通过信息化建设,理顺医院的业务和管理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减少排队和等待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对患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从经济方面考虑,温附一医也算了一笔账,给医院带来最多收入的其实并不是疑难杂症的治疗,而是一些常见病的治疗。也就是说,通过信息化和医院业务的大胆变革,大大缩短常见病的治疗时间成本就可以改善患者体验,从而吸引看病人群。与此同时,医院的服务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收入也大幅增长。正是沿着这一思路,看病不用排队的温附一医不仅在温州当地声誉鹊起,甚至还吸引了大量温州以外地区的患者前来就诊。

如今,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于一体的温附一医,担负着浙南闽东北地区近三千万人口的医疗保健和危重疑难病症救治任务。医院重视管理,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新途径,全面开展预约、预存诊疗服务,并自主开发多功能自助服务机,积极改进流程便民、惠民,同时引进先进的医疗管理模式,创建质量监管信息实时监控平台,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温附一医业务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就是医院信息化建设。温附一医拥有一支60多人的信息化团队,其中40多人专注在软件开发,团队针对医院服务于客户的再造流程进行应用软件开发,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2013年,虽然依靠独特的信息化建设思路,温附一医已经在国内小有名气,但是远没到一个爆发点。同时,温附一医也在思考,40多人研发的软件平台如果只用于一家医院,成本高,不能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与此同时,随着医院业务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人员的缺口也非常大。那么,能否借助一个有影响力的专业厂商,一方面共同投入研发资源,加速医院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将软件产品化,为改变中国医院的信息化做点贡献呢?

温附一医的想法与迫切希望进入行业市场的联想碰撞出了火花,林林当时亲自带队去温附一医考察,与院方进行了深入沟通,很快双方合作的第一个成果――智慧医疗研究院成立,联想立刻投入40人的软件开发团队,与医院的信息化团队一起,加速医院信息化建设,同时尝试将原有的软件进行产品化,走出温州,走向全国。

坚定地走上医疗信息化之路

联想走了一条行业发展的捷径。医疗是一个进入门槛较高的行业,与温附一医合作,联想大大缩短了学习过程,降低了学习成本,将一个已经比较成熟的软件进行产品化,从在医疗行业“一穷二白”一下跃升到行业领先,抢占了有利的竞争位置。

2016年,联想智慧医疗正式成立。从2013年到2016年,联想做了哪些准备?林林介绍说:“首先,建立团队,也就是成立智慧研究院,将原来温附一医自主开发的软件系统,从基础的软件架构、整体功能等角度出发重新分析和定位,将它变成定制软件产品,然后找了3家医院进行试点,反复验证和优化。同时,在行业中对温附一医的成功模式进行宣传和推广。”2015年,温附一医在媒体上频频曝光,并且上了央视的对话栏目。“联想智慧医疗温州模式”(以下简称温州模式)雏形初显。

如今,医院信息化的“温州模式”已成为一个行业标杆。据联想统计,仅2015年一年,国内由各医院的院长带队去温附一医参观信息化建设,总共6500人次。因为参观的人数太多,医院接待能力有限,现在这个参观已经变成了一个收费项目,即使这样参观的业内人士仍旧络绎不绝。

经历了“温州模式”的探索和建立,联想不仅成功进入医疗行业,而且摸准了中医疗信息化发展的脉搏。正是看到这个行业大有可为,所以2016年联想智慧医疗才应运而生。

联想智慧医疗的成立是一道分水岭。以前,联想在医疗领域只是在试水、摸索和积累经验,现在则要全力以赴大干一场。联想智慧医疗其实是从联想集团内部孵化出的一个项目,林林出任联想智慧医疗的首席执行官,相当于在联想集团内部创业,用创业的方式孵化新业务这是一种目前比较流行的方式。联想集团提供资本支持,并给予新业务团队一部分股权激励,创业团队自身也要拿出真金白银。“基于我们对医疗行业信息化的理解和系统开发的经验,再加上灵活运用云计算等新的技术,我们致力于用最新的云计算开发体系重构整个医院的管理系统,提供一整套医院核心系统,进而推动中国医院管理信息化的变革。”林林表示。

虽然在医疗信息化领域有许多行业先行者,比如东软、卫宁软件等,从市场份额上看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没有一个厂商能够占据市场统治地位,而大多数厂商的应用架构是十几年前的老架构,这对联想智慧医疗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在2013年到2016年的3年间,林林和他的团队拜访了大量医院,很多医院对于信息化建设开始有了全面的规划和创新的思路。越来越多的医院院长们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打一场新一代医院的信息化之仗。这说明医院已经感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冲击,而拥抱互联网,走全面云化的道路,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医疗行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我们坚定地要走医疗信息化这条路的是主要原因。”林林表示。

医疗信息化领域的“X因子”

联想智慧医疗是一家纯粹的软件厂商,不做系统集成的事,主要为医院提供自主开发的云HIS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等。不过,联想智慧医疗的销售方式与一般软件公司有些不同,就是从为医院做整体的管理咨询开始,帮助医院一起建立信息化的团队,然后才是提供相关的软件产品。

经过3年在这个领域的摸爬滚打和研究实践,联想智慧医疗已经摸清了医院最核心的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路数,基于云的架构开发一套全新的HIS系统的思路已经明确:向上在数据库层用PaaS进行封装,更好地支持多种应用;向下对硬件是透明的,不依赖于某种硬件,可以非常容易地M行切换。“我们的开发理念是以病人的健康管理、病人的诊疗服务为核心,用一套架构实现互联互通和数据的共享,同时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林林介绍说。

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联想智慧医疗目前主要提供两款产品:一款是针对大型医院的基于云的核心业务系统;另一款专门用来实现“互联网+”改造,比如医院已经有了一套系统,不想轻易舍弃,那么可以借助联想智慧医疗的产品进行扩展,支持移动应用,实现大数据同步,改善医院现有的业务流程,也可以实现通过互联网挂号、看病、问诊等应用。联想智慧医疗希望在不断打磨产品的基础上,树立更多智慧医疗的新标杆。

与那些老资格的医疗行业软件公司相比,联想智慧医疗有哪些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呢?

首先,“温州模式”是行业的一个标杆,过去三四年中有数千人付费参观和学习,利用口碑营销,迅速赢得了目标客户的信任。其次,联想智慧医疗在理念上创新,起到了行业引领作用。再次,云HIS的推出和应用推广为医院的全面云化提供了落地的支撑。最后,虽然以前没有根基,但是联想智慧医疗敢于啃硬骨头,先从最难做的HIS和大型三甲医院入手,在树立了成功的行业样板客户后,迅速铺开业务,自上而下,扩展到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医院和诊所,形成星火燎原之势。联想智慧医疗未来计划以其核心医院管理系统为平台,不断增加新的接口,与医保、药物、健康等细分业务进行对接,丰富平台应用,满足用户各种各样的需求。

“医疗行业是一个万亿元级的大市场。信息化与医疗服务的智能结合是一个新的趋势,比如,可穿戴式设备与医疗服务的结合。联想研究院即将一款智能心脏监护运动背心,它使用联想的专利技术,通过衣服内嵌的智能传感技术收集心脏的数据,并预置大数据服务功能,进行健康监测,如果发现问题,可以远端连接医疗专家系统。这就是一项典型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林林表示,“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很可能在需要多年积累的行业,只因为一个‘X因子’的出现而实现颠覆性的变革,打破行业壁垒。我们希望成为医院信息化领域的那个‘X因子’,迅速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改变这个行业。”

并不急于扩张

目前,国家正在稳步推进医疗改革,医保报销、分级诊疗等,都要依靠信息化的手段来推动实施。通过密切接触,林林发现,目前大部分医院的院长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先建立信息化的医院业务支撑平台,然后进一步提升医院整体的技术水平,只有把信息化平台做得足够好,才能在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

这意味着,医院要先拥有一个信息化的平台,这也正是联想智慧医疗当前正在做的事情。林林预测,未来一两年中,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市场会出现一个爆发点,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将经历一次更新换代的热潮。

虽然遇到了发展的好时候,但是林林好像并不急于扩张。“我们不希望一开始就将业务摊子铺得很大,而是秉承合作一家就做到极致的原则,形成快速而有效的产品迭代,让产品变得更加成熟、完善。”林林表示,“我们将与几家有魄力、有决心、有实力的医院合作,在一些业务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再造几个‘温州模式’出来。”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把手”工程,必须由上而下推动,只有发挥全院的力量,而不只是医院信息科的力量,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联想智慧医疗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院长与云南省卫计委的相关领导,以及全院的中层干部都参加了系统上线前的动员会,这种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也只有像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这样全员动员、全员充分参与,才能让信息化真正成为助医院业务起飞的翅膀。林林再次重申:“扩张并不是当前公司最迫切的需求。我们希望在未来一到两年里,每年打造2~3个智慧医院的样板,让所有人看到一个完整的智慧医院是什么样子。如果能够先达到这一‘小目标’,那么以后业务的成长是自然而然的事。”

真正深入医疗行业后,你才会发现,这个行业其实并不缺少客户。温附一医的年收入已经突破了40亿元,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年收入也有20亿元左右,而信息化的投入只占医院收入很小的比例。推动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并不是资金方面的问题,而是意识的问题,即医院的领导是否充分认识到了信息化对医院业务和管理的重要作用。

还是那句话,医疗行业是一个门槛非常高的行业,要想全面了解医院的业务,没有5年时间很难办到。举例来说,银行业务系统的内在逻辑性很强,而医院的业务系统,仅社保这一块,国内有多少个省,就需要多少个接口,而且每个接口都包含几十项内容,涉及的相关设备接口不计其数。联想智慧医疗通过温州模式的探索和建立,实现了弯道超车的快速发展,其成功模式很难复制。

保持创业的激情和热忱

成立刚刚一年的联想智慧医疗目前已经发展到了100人左右,其中大部分是软件研发人员。联想智慧医疗目前最大的短板并不是客户资源,因为很多客户都是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合作的。“研发和项目实施资源瓶颈是我们目前亟待改善的地方。将一套全新的基于云的HIS架构完善起来并投入使用,并不断推出新的业务亮点,这是我们需要突破的地方。”林林表示。

作为联想智慧医疗的操盘手,几年的创业经历让林林深有感触:“如果还像原来那样在联想集团内部的一个部门工作,对我来说是比较轻松的一件事。现在,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周六周日经常加班。既然出来创业,我总希望找到一条最佳途径,能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和更好的体验。”

作为联想集团孵化的一个项目,联想智慧医疗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联想集团提供的平台资源和基础架构资源,这是一般创业企业所不具备的;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创业的团队,联想智慧医疗还要具有独立而清醒的意识,全身心投入,以创业者的激情和热忱专心致志做好医疗信息化这件事。

在业务有了快速发展之后,联想智慧医疗也开始了资本市场的运作,希望引入更多战略投资者。目前,联想智慧医疗正在启动A轮融资,并得到了很多战略投资人的积极反馈。

智慧医疗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

医院建设一套核心业务系统,项目的投入是千万元级别的,同时还会带动相关软硬件设备的采购,比如医疗影像系统、绩效考核系统等,整体投入非常可观。IDC曾预测,2013年到2017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14.5%。当前,我国约47%的医院已经制定了全面信息化规划。智慧医疗的前景如何?看看那些跨界而来的新厂商,也许可以从中一窥端倪。

万达集团早已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个地产商了,它的触角已经延伸至娱乐、体育等多个领域,当然还有医疗。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经公开表示,他们正在考虑做连锁医院,这也被外界看作是万达集团全面进军医疗健康领域打响的“第一枪”。2016年初,万达集团与英国国际医院集团签署合作协议,万达集团计划投资150亿元,在上海、成都、青岛建设三座综合性国际医院,由英国国际医院集团负责运营管理。另外,像万科、恒大集团等地产商也都在医疗健康领域进行了投资。

中文财经网站金融界在2016年初曾经做过一项粗略统计,自2015年开始,涉足大健康领域的上市公司超过百家,来自商贸、公用事业、房地产、农林牧渔、机械设备、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其中既有通过资产重组实现彻底转型的,也有借助跨界形式实现主业延伸或双主业运营的。继影视文化、移动互联网、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之后,大健康产业成了A股上市公司跨界投资和并购的“香饽饽”。

4月27日,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筹备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该公司以国有资本为主体,成员单位包括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浪潮集团、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易联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荣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行业领军企业和投融资平台。

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个平台公司,将与此前筹备成立的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一起,根据国家要求,集聚优势资源,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联合创新、共建共赢”的原则,共同推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发展。

除了投资热潮以外,智慧医疗领域的另一大看点就是先进技术的引入将颠覆传统的医疗模式,给医生、患者带来更好的体验。比如,底纸】狄搅破教将供应链、财务运营、人才管理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不仅能够让患者更快速地完成健康检查,还能获得更精准的诊断建议与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建议,同时对分级诊疗和远程诊疗也起到了支撑作用,真正做到医疗资源下沉。另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还可以辅助诊断,提高诊断质量。上海市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秘书长张礼立指出,当前,智能医疗还处于萌芽阶段,“AI+医疗影像”才刚刚开始,相信随着人工智能和医学影像大数据在医学领域的逐渐普及和应用,“AI+医疗”的未来就在不远处。人工智能将成为提高医疗服务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共同制定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以保障全体人民健康为出发点,规范和推动政府健康医疗信息系统和公众健康医疗数据互联融合、开放共享,到2020年,建立国家医疗卫生信息分级开放应用平台,依托现有资源建成100个区域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每位居民拥有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适应国情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模式基本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智慧医疗范文第3篇

各种医疗保健的利益攸关者和决策者都迫切需要让成本得到控制。但是,他们还必须应对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支出、不断变化的期望、新的竞争、立法改革、降低赔偿费用以及资金减少等所带来的挑战。因此,需要有一个更为个性化的办法,它以患者为中心,能够减少医疗保健方面的经济负担,同时提供优质结果。

那么,未来的智慧医疗到底可能会呈现怎样一种状态?或者说,未来智慧医疗的愿景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愿景?有哪些相关的技术?智慧医疗的趋势如何?本文将对此一一给出答案。

未来智慧医疗的愿景

当前的医疗保健关注的是反应性,它以疾病为焦点,以临床为中心,而在未来,智慧医疗中的医疗保健关注的将是积极性、预防性、生活质量和健康,它是分布式的,并且以患者为中心。或者说,未来的医疗保健将具有4P的特点,即预测(prediction)、预防(prevention)、个性化(personalization)和参与(participation)。届时,我们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基于我们自身的风险因素,并结合健康促进和早期干预的完整的生命健康计划。针对这份计划,健康教练会做出指导,并将支持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做健康的选择,同时充分利用医疗保健服务。世界在不断变化,人们对医疗保健系统的期望也在不断变化(见图1),比如人们期望得到的答案迅速简单,希望系统能够了解患者,希望有无缝交互等。更具体来说,被赋予权力的消费者希望医疗机构能够“了解我”,并通过利用多种信息源,收集个人喜好,理解和预测行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互动,尊重个人私隐权以及保护个人数据的安全来做出响应;希望医疗机构能够“让我参与”,并通过参与优先对话,保持相关(“正确的信息”),在不同的触点之间保持一致,以及展示诚意(“你在乎”)来做出响应;希望医疗机构能够“授权给我”,并通过与透明信息相连,形成社区,以及简化控制和访问来做出响应。

虽然技术本身并不能解决医疗保健所面临的挑战,但技术日益增加的能力和降低的成本,无疑将有助于应对挑战。众包、云网络和更快的数据处理将能实时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驱动研究模式远离传统的小样本、有限时间的随机控制,转向大规模和持续评估,让药物设计更有效。而我们的家庭、工作场所和休闲场所将成为这一相互关联的监控网络的一部分,取代传统的要依靠个人去医疗机构进行筛查和监测的模式。例如,家里的镜子将可能会检测出体形和皮肤状况的变化,提醒我们注意早期预警信号,如潜在的癌症等。其他一些技术,例如基因组测序,将会实现基于个人风险进行早期干预。

技术的发展也将使得医院数量减少。由于减少了浪费,并且有更具针对性的治疗,医疗成本将会随之降低。医院将会向更加专注于向病情最严重的患者提供优秀的治疗。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大部分的护理工作将会在家中或其他地点通过远程医疗来实现,这不仅降低了医疗成本,同时也能让人们在自己所选择的环境中生活得更充实。医疗保健将会从仅有专业组织提供变成是我们每个人的业务。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化预防计划,阻止或减缓恶化的快速干预措施,以及来自健康教练和远程医疗的集成服务,将帮助我们在家中生活得更久。当有必要移至医疗中心的时候,当地社区就会有相当的设施,从而这我们能够与朋友和家人一直保持联系,并利用全方位的休闲和学习资源。

智慧医疗将生活方式选择、社会选择和临床选择带到了一起(如图2)。在未来智慧医疗的愿景中,医疗保健应该做到可预防的伤害零发生,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提供无缝交付和公平使用。这样,医疗保健将会更安全、更智慧、更以人为本,它将支持我们每个人获得最大的健康与安宁。

安全和可持续医疗保健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未来的愿景是要有安全和可持续的医疗保健,为此,现在的医疗保健系统需要应对多方面的挑战。首先,就是要负担日益增加的物理慢性疾病。不论是在低收入、中等收入还是高收入国家,慢性病都是日益严重的问题。以2008年为例,全球有3600万人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当年全球总死亡人数的63%。而到2030年,预计这类疾病将会威胁5200万人的生命。慢性病患者需要进行长期治疗,要有连续监测、监督和早期干预,以防止进一步恶化。在医疗支出中,患有控制不良的慢性疾病的人占了相当大的份额。例如在英国,有报道显示,患有慢性病的2%~3%的患者使用了高达30%的计划外住院,以及80%的全科医生咨询;而在美国,每年有超过20%的医疗支出用在了不到1%的人口身上。事实上,导致身体慢性疾病及让其进一步恶化的情况(比如缺乏活动,饮食中脂肪、盐和糖的含量过高,吸烟、酗酒,以及药物的滥用等)是可以改变的。但不幸的是,今天的医疗保健系统主要集中于应对严重的或急性疾病,而不是进行早期干预以改变人们的行为。世界卫生组织称,大多数国家没有政策框架、质量体系或基本的初级保健服务来有效应对慢性疾病的挑战。专注于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需求向现有的文化和思维模式提出了挑战,因而增加了对新的工作方式的需求,这些工作方式关注决定健康的社会和心理因素。

其次,老年痴呆症的负担越来越大。到2050年,预计全球痴呆症的患者将达到1.15亿人,而其中71%会生活在现在的中低收入国家中。这无疑向医疗服务提出了双重挑战,因为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将长期患有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疾病。

再次,是老龄化人口的需求变化。世界人口正在向老龄化发展,从1950年到2000年,全球60岁以上的人的数量增加了两倍,而到2050年,还会再增加两倍。这不仅是因为世界人口的整体增长,也是因为人更长寿了。长寿人口迅速增长从几方面向医疗保健提出了挑战。首先,由于人口分布转向由老年人主导,而他们都在寻求退休,因此社会中支付医疗保健费用的经济活跃人口变得更少,医疗保健的收入将会减少,这将导致成本压力的增加。其次,由于预期寿命增加,因此长期有身心健康问题的人数会增加,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会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下活得更长。为此,医疗保健必须要发生改变,从侧重于急性病,转向关注满足长期有身体、社会和心理健康三方面组合问题的人的需求。在这种压力下,医疗保健将必须与社会和民间服务相结合,以高成本效益的方式满足老龄化人口的持续需求。

无法支撑的成本也一直是医疗保健系统面临的重大挑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医疗开支一直稳步增加。为此,医疗保健必须做出调整,采取措施来控制开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慢性病的增多和人口老龄化)。更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将有潜力改进成本效益。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不平等的使用权一直存在。34个经合组织国家占世界人口的18%,但却占了世界医疗支出的84%,这直接表现在对医疗保健的使用权上。例如,在高收入国家,每1万个公民有56张病床,而在中低收入国家,仅分别有49和21张。不仅可用的资源有限,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国家面临着疾病的三重负担。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因素在增加,同时,他们还要努力减少由传染性疾病和营养不良造成的死亡,并减少新传染病出现。由于基于性别而造成的教育、收入、就业和使用权的不平等,使得妇女和女童尤其更难获得高质量的医疗保健。医疗保健尚未解决有限资源和不平等使用权的问题。要改善全球健康,这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同时应该注意到的是,不安全的医疗状况并未显著改善。无论是在低、中或高收入国家,医疗保健都仍然很危险。在全球每年4.21亿住院人口中,估计有4270万人在一定程度上与不良事件有关,这使得不安全的医疗成为第14大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因素,相当于肺结核或疟疾造成的负担。

另外,气候变化对健康和医疗服务也构成了重大威胁。地球表面温度、海平面和降雨量的变化,以及极端天气事件,会威胁数十亿人的健康,从而对医疗保健的准备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挑战。

最后,医疗保健还要应对新服务模式的需求。医疗保健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期望健康服务能仿效其他服务部门,即人们想要参与医疗,并向医疗服务提供者进行咨询。与前几代人相比,现在更多的人能更好地了解情况,因而也更有可能挑战专业医疗人员。

学习型健康系统

学习型健康系统是由美国医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在价值与科学驱动的健康保健(Value & Science-Driven Health Care)圆桌会议上发展出来的议程,其愿景是让医疗保健系统向每位患者提供最适当的护理,强调预防和健康推广,提供最大价值,并在提供护理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增加学习,最终改善整个国家的健康状况。虽然这一愿景声明的是在美国的行动,但实际在国际社会上都有相似的目标。学习型健康系统的目标是要让临床决策能够得到准确、及时和最新的信息的支持,而这些信息反映了现有的最佳证据。

健康信息技术(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HIT)就是要让医疗保健系统发展成为学习型的健康系统(Learning Health System,LHS),而有两个具体领域能够说明基于健康信息技术的学习机会。首先,提供者、患者、研究人员和公共卫生之间的健康信息交换使得提供者的数据可供学习;其次,移动健康可以通过监测生活方式,收集新类型的个人数据。

健康信息技术中涉及健康信息交换(Health Information Exchange,HIE),它通常是指为让个体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护理,在不同当事人之间进行的健康数据交换。而作为名词,它指的是一个促进系统,该系统通常通过设置提供者之间安全和标准的通信,充当交换的基础设施。

另外,健康信息技术发展中,移动健康(mHealth)也不容忽视。移动健康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使用特定类型设备上的移动传感器来监测医疗保健和健康情况,采取行动,改善健康。一方面,移动健康设备(如手机中的计步器)可以协助测量,从而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移动植入物(广义上也被归入移动健康设备)收集健康中至关重要的数据,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对驱动进行干预。例如,当植入式除颤器检测到心脏急症时,会进行电击。

智慧医疗的趋势――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医疗

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今天,医疗保健领域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要向老年人提供充足有效的医疗保健。在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是人口增长最快的部分,预计到2030年,美国将有400万85岁以上的老年人,而研究表明,这些老年人更喜欢独立的生活方式。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要维持独立生活,用智慧、有成本效益的家庭医疗保健技术来代替现有的家庭医护者将变得非常关键。技术拥有巨大的潜力改进智能化环境中的医疗保健领域,让家庭成为主动式的医疗保健中心。家庭中的智慧医疗保健系统恰恰可以提供此类解决方案。技术辅助的智慧医疗保健系统将能让老年人远离医院,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独立生活,同时也避免了使用昂贵的医疗人员。因此,新一代为医疗保健建立的智慧家庭系统将能让人们生活得更健康。智慧医疗的一个趋势就是要让今天的医疗走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医疗(Patient Centered Medical Home,PCMH),如图3所示。

目前,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医疗,已经在美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马里兰州,通过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医疗,使得该地区平均住院天数减少11%,再住院减少8%;在纽约乡村,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医疗的实施让患者的医疗费用从334美元降至266美元;在密歇根州布鲁斯以病人为中心的家庭医疗护理计划显示了全州范围内的医疗转变,包括成年患者急诊就诊率降低9.9%,易受伤害的成年住院患者的日间护理率降低27.5%,易受伤害的成年急诊患者的初级护理率降低11.8%,成年患者的高科技放射使用率降低8.7%%,儿童急诊就诊率降低14.9%,以及易受伤害的儿童急诊患者的初级护理率降低21.3%等;而在宾西法尼亚州,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医疗使得医院费用减少44%,整体医疗成本减少21%,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目减少45%。由以上这些案例,可以看出,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医疗实践大大降低了高风险患者的成本和对医院的利用,特别是住院治疗。

智慧医疗范文第4篇

随着“互联网+”在众多行业内实践的深化,医疗服务中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也在不断加深,而市场和用户对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需求也在不停演变。针对中国医疗市场的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增长率为44.7%,56.1%的用户认为移动医疗有助于搭建在线医患交流平台,目前用户在医疗行业的需求也扩散到康复管理、在线医患交流、预约挂号等应用范围。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针对“互联网+”下行业格局的变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未来的医疗生态是手艺与人工智能的‘竞争’,在线上运用‘互联网+’形成O2O闭环,智能化越来越高,越来越准确。当它准确到一定水平时,目前的医院运行模式一定受到影响,医生的就业模式也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此可见,用户对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终端和可穿戴领域内端到端创新解决方案的需求与日俱增。个性化服务、协作型医疗、远程医疗、网络化保健正从传统医疗机构中破茧而出,走向常态化。

从全球范围来看,医疗服务正在向移动医疗、互联网服务模式和个性化医疗悄然转型。谈及这一发展趋势,英特尔澳大利亚/新西兰健康与生命科学总监George Margelis指出,“未来医疗的趋势是个体化差异,包括诊断、治疗方案在内的治疗决策都需要针对个体进行分别对待;医疗服务也应该随时随地持续进行,优化流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整个治疗过程中专家的协同是保证效率和速度的根本。”为实现这一愿景,技术创新不可或缺。George Margelis表示,“从前端应用来看,基于英特尔架构的PC、平板和可穿戴设备为移动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在后端数据中心平台的构建上,数据分析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得医疗服务更加精准化、个性化。英特尔期待帮助用户突破传统医疗模式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速智慧医疗转型。”

作为技术创新和倡导者,英特尔长期支持中国医疗信息化发展,协助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英特尔中国区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总经理柯道远表示:“中国的医疗信息化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完善,我们看到了在‘互联网+’战略指导下的广阔市场机遇,以及运用大数据技术推进协同医疗服务模式转变所面临的挑战。这需要产业各方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构建重构医疗服务的途径。在此过程中,英特尔紧密携手本土合作伙伴,在提供先进技术支持的同时搭造协作和交流的平台,推动解决方案的落地。”

如果说技术创新和产业协作是加速医疗转型的动力,那病患诊疗体验和质量的提升则是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首要目标。上海金仕达卫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春华坦言,“金仕达卫宁始终与英特尔保持紧密的协作,推动以病患为主体的个性化医疗发展。基于英特尔的技术,我们开发了一系列应用于移动医疗、医疗大数据等领域的解决方案,促进了医院信息化进程,引导传统医疗走向个性化医疗服务模式。”山东蓝创移动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礼杰表示,“医疗信息化发展的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以移动医疗的发展为例,移动终端的部署在优化就诊流程的同时,提高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目前,蓝创与英特尔之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致力于打通医疗服务到病患的‘最后一米’”。

智慧医疗范文第5篇

目前,众多关于智慧医疗的评论侧重于分析纷繁多样的智慧医疗技术和设备。本文则试图从行业颠覆、个人体验、社会价值和采纳决策这四个视角,来解析智慧医疗所带来的深层变革。

在2013年8月29日视察东软集团时,针对远程医疗系统深刻地指出:“用信息化系统提高医疗水平叫‘如虎添翼’。要利用好这套系统,更好为群众服务。”这种增添的“飞翼”使得医疗过程与地理疆界被打破,也使医生、患者甚至医疗管理者从医院的围墙中彻底解放了出来。

医疗过程从分割离散走向网络集成,再到实现“云医疗”。医生可以跨部门机构、甚至从“云”中全面获取患者信息,患者则可以随时随地从“云”中获取医疗反馈。从地理范围看,医疗活动已经没有疆界。更为前沿的是,如果能打破患者、医疗机构、甚至区域之间的数据疆界,循证医学基础上的大数据辅助医疗决策将得到极大的发展。这将使医疗行业,尤其是医院的业务模式发生前所未有的颠覆。

当前,个人健康感知终端和个人健康管理是智慧医疗的主攻领域之一。然而,这必然会导致一种医疗方式的变革,即从医生中心向患者中心的变革,个人医疗体验将得到很大改善。患者将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检查,随时随地得到不特定医生(甚至机器学习决策)的意见。以患者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整合医疗服务设计,也将成为未来临床医学工作的巨大挑战。未来医生的传统工作可能被重塑,医生将更像一个需要进行协作的服务提供者,而不是医疗决策和行动的唯一核心。

智慧医疗是当前行业信息化的热点,存在巨大的市场机遇毋庸置疑。然而,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智慧医疗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引导前沿,也在于利用智慧医疗解决低收入和偏远地区民众医疗的迫切需要,不断改善民生。中国当前医疗存在巨大的资源配置不平衡现象,众多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一、二线城市。通过智慧医疗服务的推出,个人可以在较偏远地区接入优质医疗服务,向大医院传输个人医疗信息。

同时,乡镇和社区医疗机构由于被规模实力雄厚的医疗服务平台整合和监控,也将得到低收入患者的青睐,从而缓解大城市大医院的医疗活动压力。部分中小城市网民,也可以通过网上医疗服务平台与当地中小医疗机构的合作,来获得高质量医疗服务。智慧医疗也能为患者选择医院、医生提供较为优化的建议,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保健数据共享与个人医疗终端接入,也有利于医保的转移与提高急救反应等惠民举措。智慧医疗的推广,还有利于促进医疗相关的信息消费。医疗机会和资源均等化,也将在智慧医疗服务平台上得以体现。

可是,智慧医疗的采纳仍存在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如何保证高可靠和稳定性。医疗数据往往需要可靠和稳定传输、存储,在系统、设备实现互联互通的情况下,一个节点的错误有可能会造成严重事故;二是针对智慧医疗出台标准化政策。对智慧医疗的可靠性需要用技术标准来规范,同时多种医疗设备与网络的通信、数据存储等也需要标准来保障。

智慧医疗范文第6篇

有两点不足:其一是只做数字医院,把其他构成部分扔掉了;其二是把自己当成了建筑公司,把智慧医疗等同于工程项目施工,缺乏持续地提供“一揽子”解决问题服务的安排。

把准“智慧医疗”基本要求

之所以产生上述偏差,原因之一是对“智慧医疗”的内涵缺乏正确的理解,对“智慧医疗”建设的基本要求缺乏全面的把握。

――以方便病人看病为核心。在高端医疗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如何应用现代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提高效率、方便病人看病?要做到不仅仅是网络挂号,更重要的是取消挂号,直接进行网络约诊,使候诊的时间大大缩短。现在大医院里挂号要排队,等医生诊疗要排队,医生开了医疗检查单后去检查仍要排队,开了处方后配药、付费还是要排队。看一次病,排队、候诊的时间要花一两个小时。这种状况必须也能够改变,可通过网络预约诊疗、手机预约检查、网络付费等方式大量减少候诊时间,实现便民服务。这也可以通过逐步改善的方法一步一步来实现,如果大医院一个病人平均一次就诊等候时间要两个小时的话,第一步争取减少半个小时,第二步再争取减少半个小时,最后争取每位患者诊疗时间(不包括手术时间)平均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

――为病人提供更便利的护理服务。除了需要在医院监护的病人外,其他病人可以自由选择护理方式,比如住在家里,在社区卫生室打针护理。这样,一方面可减少大医院的压力,方便为更多的病人看病;另一方面也可减轻病人与其家属照顾的负担。同时,通过智慧医疗的网络服务,可建立大医院的主治医生与负责社区护理医生挂钩的团队型医护服务制度,为患者提供从开始诊疗到痊愈的全程服务保障,提高医护的满意率。

――减少病人的过度检查。目前一些医院的过度检查还比较严重,这家医院不看、也不认可前一家医院检查的报告。出差刚在外地一家医院做过检查,回到家乡的医院血常规、尿常规、核磁共振等又得重新做一遍,这样对老百姓来说很不合适,既增加了费用支出,又增加了检查时间与麻烦。医生的望、闻、问、切,其中的“问诊”,同样也适合于西医。疾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一个逐步累积演变的发展过程。因此,医生看病应该问病史,甚至问家族病史,应该看历年的检查报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诊断的精准水平。“智慧医疗”设有云服务平台,所有病人每次检查的影像数据、生化检查数据都传到这个平台存储使用,各个医疗机构医生均可依照法定和制度规定的权限调用,再加上相应的制度完善,完全可以避免重复检查、过度检查,同时提高诊疗质量。

――为病人的准确治疗提供保障。包括卫生部门的住院床位安排等医疗资源的配置,包括远程医疗服务,还包括对滥用抗生素的监管预防,包括对开错药、用错药、开错刀等等,进行实时查对、提醒、预防工作。

――方便病人的付费。智慧医疗要将个人电子病历医疗卡、个人支付卡与医保卡“三卡”合一,实行网络付费、网络依规结算,方便病人,方便医疗机构,同样也方便医保管理机构的管理。

社保和卫生部门要共同推动智慧医疗的建设。可以制定智慧医疗对各医疗机构的覆盖推进计划,设定覆盖的期限,给予相应的过渡时间。对超过期限的,不再作为医保定点医院,原来已经定点的亦可以取消。这样,就可以把一个城市所有医保人员的个人电子病历与远程的诊疗系统、医院的管理系统,以及社区卫生系统对接起来,有利于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城乡医疗水平的均衡性、便利性。智慧医疗还要注意云服务外包的规模效益。一个地级市一般有两百万到三百万以上人口,如果没有这个规模,规模效益达不到,对“智慧医疗”的云服务公司、医保对象、医保与卫生部门都会增加成本支付。

带动医疗装备发展

一是要通过“智慧医疗”的总承包,来集聚医疗装备制造企业共同发展。要真正做到一个城市的“智慧医疗”的交钥匙工程的总承包,就要扶持能提供智慧医疗云服务工程总承包的企业。有了这样总承包的企业,就能带着“智慧医疗”的装备企业去开拓市场,就能吸引医疗装备制造业企业集聚到智慧医疗云服务工程公司周围来发展,这就是台湾地区的“关系企业”的模式,就能促进医疗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与智慧医疗云服务工程产业基地的联动发展。

二是要通过协同创新,来带动“智慧医疗”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新一代“智慧医疗”装备的开发,要以减少医生和护士的工作量为目标。建设“智慧医疗”,除了为病人提供便利之外,还不能给医生和护士增加工作量。现在所谓的“智慧医疗”,由于缺乏即检即传的检查装备、即疗即传的手术装备、即检即传的护理装备,大大增加了医生与护士的工作量。医生和护士要重复做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是纸质的病历诊疗记录,另一个是个人电子病历的录入。“智慧医疗”要加强三部分建设:一是云服务平台;二是医疗装备的专用物联网;三是智能医疗终端装备。检查装备、治疗装备和护理装备都要作为“智慧医疗”的智慧终端来开发,并且与智慧医疗实行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接入、统一的管理软件。我们要按照“智慧医疗”的云计算、医联网、智慧终端统一发展的要求,开展协同创新,打造统一的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三是要通过开放合作、协同制造,来发展“智慧医疗”装备制造业。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医疗装备的大企业、大集团到浙江来投资创业;要按照“智慧医疗”的统一运营服务的技术标准要求,适应区域或城市“智慧医疗”物联网统一开发的要求,开展统一标准的协同创新、协同制造、合作发展。一般零部件可以在外地通过网络进行协同制造,核心关键部件与集成生产可以在智慧医疗的产业基地进行。

智慧医疗范文第7篇

触摸医疗 智慧健康

现如今,“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公共医疗水平还远未满足人们的期望。医疗行业需要迎接三大挑战:效率较低的医疗体系、质量欠佳的医疗服务、看病难看病贵的就医现状,而这些挑战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够均匀。

新医改政策出台后,从跨国IT巨头IBM、微软、英特尔、惠普、戴尔到本土方案商华为、曙光、东软、用友、金蝶、神州数码等,纷纷强势挺进医疗市场,与以天健科技、西安华海、浙江联众、广州怡捷、中域海量等为代表的专业医疗信息化方案商,纷纷争抢新医改带来的商机。GE通用、西门子、飞利浦等跨国医疗巨头也纷纷进驻中国基层医疗机构。

IBM推出了一系列智慧医疗解决方案,面向区域医疗卫生和大型综合性医院集团,包括区域医疗信息网络、CHAS临床科研信息整合平台、医疗协同平台、基于云计算网络环境的智慧医疗等,旨在以信息化推进医患资源的优化流动,助力新医改扎实启程,从而构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智慧医疗体系。

华为智慧医疗通过打造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联动协同;同时有效的实现患者、医生、医院,以及医疗设备之间的沟通。在中国新医改的背景之下,华为智慧健康解决方案努力实现让智慧医疗走入寻常百姓家。

技术为基 完善医疗

智慧医疗的实现需要生命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其关键技术分布于物联网体系中,涉及到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在感知层,涉及到射频标识(RFID)技术、定位技术、体征感知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等。智慧医疗的数据主要从医院和用户处传出信息的传感器获得,并实现检测对象数据的准确采集、检测、识别、控制和定位。在网络层通过信息互通类技术实现检测数据的上传工作,实现用户和医疗机构、服务机构之间健康信息网络写作的数据沟通渠道,并及时给用户提供必要的响应。在应用层,通过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信息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为监测数据的开放提供做好准备。

智慧医疗一直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医疗作为IBM沃森最早进入的应用领域,2011年8月开始,沃森就开始在美国的一些医疗机构“实习”了。沃森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可以直接阅读医学文献和各种医疗文档。除此之外,沃森还具备学习能力,它可以从医生看病的活动记录中学到相应的经验。由于具备了主动学习知识和获取经验的方式,沃森的准确性要远远高于过去的医学专家系统。

医疗行业的数据量大而且类型复杂,其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信息价值,如果能够有效地对其存储、处理、查询和分析,就可以辅助医生做出更加科学、准确的诊断和用药决策,甚至帮助相关研究机构实现医疗方法和药物的革新。英特尔公司的开放架构大数据平台是英特尔针对医疗行业用户开发的。它由双路至强处理器和英特尔Apache Hadoop发行版软件组成。英特尔双路至强处理器能够实现对存储子系统的优化,可用于打造存储服务器,支持横向可扩展存储方案。英特尔Apache Hadoop发行版软件是专门为大数据存储、管理、处理和查询需求开发,且针对英特尔至强平台进行了充分优化。

关注民生 智慧未来

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医疗改革和资金投入。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综合应用医疗物联网、数据融合传输交换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等,跨越医疗体系原有的时空限制,实现医疗服务的最优化。建立一整套智慧的医疗信息网络平台体系,使患者用较短的等疗时间、支付基本的医疗费用,就可以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

智慧医疗范文第8篇

实时医保结算全覆盖

“开通医保功能是微信医疗的重要一步,意味着微信医疗服务实现了就诊人群的全覆盖,”广东省妇幼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新开通的医保付费流程操作简易。用户在广东省妇幼的微信公众号上绑定个人医保卡后,需缴纳金额将自动划分为医保记账和自费金额,用户直接通过微信支付缴纳自费部分即可,医保记账部分则由系统自动扣除,医保缴纳部分明细也将第一时间推送给用户。

支付流程短、无需额外支付医保部分、医院无需额外增加对账量……微信医保结算的接入,解决了广东省妇幼内外管理的诸多难点。

早前,广东省妇幼通过接入微信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已解决了传统医疗“难、烦、迷、疑、挤、急”的六大痛点:全流程微信支付,减少排队等候;查询排队序号,到号微信提醒;药单、检查单电子化,随时查看,让“去医院”真正与“看病”划上等号。

从今年6月至今,通过“把医院开在微信上”,广东省妇幼的微信公众号已有12000多位用户通过微信支付结算了6000多笔订单,交易总额超过21万。

全流程解决方案直击痛点

过去,就诊过程中看病缴费来回跑、各科室路线不熟悉、病情后续咨询跟进体验差,是激化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利用微信改进就诊流程后,微信智慧医疗解决方案提供的全流程向导式服务让医患矛盾大幅“降温”。

精准的服务通知模板消息,让患者不再迷茫地徘徊。通过广东省妇幼的微信在线咨询平台,患者可与专家在线咨询,系统还将自动关联患者电话,帮助医生跟进了解后续病情发展,实现医嘱就在身边。

就医给好评也成为提升就医质量的新途径。据悉,广东省妇幼将推出“就医五星级评价”制度,患者去医院看病可像网购一样给好评。微信智慧医疗囊括的医疗增值服务还有很多。未来有望通过微信对有需要的病患进行疾病监护。

微信智慧医疗加速布局

今年,微信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加速布局,全国已有近四十家医院在推进微信全流程体验。

粤北人民医院、武汉口腔医院已完成了微信“智慧医疗”在全科门诊和专科门诊中的渗透;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让患者通过微信无需挂号直达诊室,所有诊疗完成后一并结算费用。改进一小步便节约就诊时间15分钟。

连续3年位居全国地级城市中医院综合竞争力第一名,以中医骨伤科闻名国内外的佛山中医院,也已通过微信实现了移动预约、分时就诊,到微信支付、智能提醒、报告查看的全流程移动化就诊服务。剥离了排队挂号、排队缴费、等待取报告三个耗时最长的传统就诊环节。患者看病就诊平均时间由过往的2-3个小时缩减至1小时。上线不到2个月,微信公众号粉丝迅速超过3万,医院就诊卡绑定量超过1.8万,高达60%,目前每天通过微信平台的交易近1000笔。

智慧医疗范文第9篇

“智慧医疗”是最近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它是从智能医疗出发,将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高科技医疗设备、云平台等优势资源整合,实现精准、高度、有效的医护服务和管理。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医疗领域的应用拓展必将会有广阔的空间。而“智慧医疗”正是顺应这一发展方向进行的有益尝试。就在前不久举行的“2015健康中国与中医药发展高峰论坛”上,“智慧医疗”模式被行业大鳄提及,专家们表示,在“互联网+”的实践中,有关“智慧医疗”模式的诸多尝试,是我国医药行业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它不仅改变了传统就医保健的方式,而且也节省了医疗资源,能有效解决国内医疗管理系统不完善、医疗成本高、覆盖面低等问题。

不过,尽管目前市面上各种“智慧医疗”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但实际的普及率依然很低,而且缺乏有效率的医学检测和问诊。如此看来,未来蕴藏着巨大发展空间的“智慧医疗”还需多方发力“迈大步”。

医疗器械智能化改变传统医疗

“你好,我叫大白,是你的私人健康助手,在你嗷地叫一声的时候,我会察觉出你需要医疗护理。”这是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里大白出现的场景。这个腿很短、软绵绵、喜欢抱抱的充气医护机器人,不仅憨态可掬,萌值爆表,更有不少酷炫技能,电影一上映就俘获了众多影迷的心。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好莱坞的票房黑马,而从另外的角度看,他们无疑切中了“互联网+”时代的两个热点:机器人和医疗健康领域。

其实,电影中大白的灵感就源自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医疗机器实验室。近日,该大学的公司Medrobotics Corp发表声明,称其公司生产的一款医疗机器人系统已经得到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放行,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这款机器人的内窥镜系统能够让外科医生看到并到达非常难到达的解剖区域,并且能使用微创手术疗法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未来的最终方向一定是智能化,而医疗机器人正是医疗器械智能化的最终目标。 医用机器人是专用于医院、诊所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机器人,按其功能可分为诊断机器人、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医用教学机器人等类型。其发展不仅将改变传统医疗模式,而且也能够给医患带来诸多益处。它们比传统医疗更加精准、更稳定,在手术等治疗过程中导致患者感染的概率也较低。与此同时,它们也将极大地减轻医生的工作。

医疗器械智能化是集医学、信息学、机械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交叉研究领域,它更离不开云计算、互联网、智能硬件、实时数据采集等技术的支撑。正因如此,医疗器械智能化无疑也是“智慧医疗”的重要代表,同时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也彰显出“智慧医疗”未来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不过,在享受医疗器械智能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存在的问题,比如智能化医疗器械价格昂贵、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等。

在线医疗APP优化医患沟通

“智慧医疗”能够更好地符合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和健康生活的理念,而在线医疗正是“智慧医疗”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广泛推行的在线医疗APP(移动应用程序)是借助手机、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工具为用户和医生搭建线上沟通桥梁,国内已有2000多款这类的APP,主要提供寻医问诊、预约挂号、购买医药产品以及查询专业信息等服务,比较热门的应用有:春雨医生、好大夫、丁香园、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等。

这些在线医疗APP的核心功能基本都是人工智能的问题查询和医生线上的健康咨询。尽管它们解决了问诊的地域限制、医生资源的不对称等问题,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事实上,几乎所有医生在解答之后,都会附加一句“建议到医院做详细检查”。因为线上咨询中对病情的描述仅限于语言,并没有给到医生准确数据做判断,仍需要病人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医生也要面对面才能进行诊断和开处方。

智能硬件实时采集健康数据

“智慧医疗”的另一类医疗产品代表属于智能硬件。得益于小体积和高性能的传感器、移动处理器逐渐普及,加上无线传输技术和手机APP交互界面,使得现有医疗检测设备的便携性和智能化成为可能,如智能血压计、智能血糖仪、智能手环等。以智能血压计为例,用户可通过臂式和腕式的袖带内压力感应检测到舒张压、收缩压后,生成历史血压值记录变化轨迹,有的可以通过蓝牙发送到手机端。

这类产品核心技术在于快速简洁地检测出血压数据,用户需要根据《成人血压指导标准》进行对照自行判断是否在正常值。表面上看来,智能硬件貌似解决了数据采集的问题,但由于方案不同测量的结果参差不齐(准确率最高不到90%),医生并不认可。另外,单一时间点或某一检测值(如血压)也很难诊断病情,无法给出健康隐患的指导。

打造“智慧医疗”平台仍需多方努力

随时随地获取身体多项数据,不去医院就可以得到专家级初诊,并给出处方意见・・・・・・若要达到如此理想状态,不是用互联网思维将患者和医生汇集到线上平台,也不是将简单测量的数据呈现出来。核心的突破点在于如何将专家的诊断经验数字化,并根据算法要求定制校对能够准确测量数据的传感器,两者缺一不可。

智慧医疗范文第10篇

智慧医疗以人为中心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人民幸福指数最直接的体现。医疗体系的方方面面无不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然而我们也正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对昂贵的医疗卫生体系的价值期望越来越高、全球范围内医疗质量以及患者安全问题、市民对医疗保健可选择性需求的不断增长、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用于改进医疗保健事业的新途径所带来的挑战等。

智慧医疗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智慧医疗是一个新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医疗领域的信息化。高效、高质量和可负担的智慧医疗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更可以有效地阻止医疗费用的攀升。

目前,全球有1亿多人每年的个人医疗支出处在贫困线以下,21世纪的医疗保障体系必须以病人为中心组织服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病人提供帮助,使病人有能力为自己负责。第一,向病人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第二,让病人参与医疗卫生服务的计划和管理;第三,建立信息服务体系,让病人能够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得到所需要的信息;第四,根据病人的就医经历,评价和运转医疗卫生服务;第五,帮助医生提高支持服务能力。要做到这些方面,智慧医疗在其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

智慧医疗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智慧的医疗体系可以建立协同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并有效地预测和预防疾病,同时,还能让每个人作出更明智的选择。智慧医疗是为转型的临床举措建立更有效的IT基础,通过自动追踪和记录患者、医疗设备和资产的状态,帮助医生定位患者,并确定医疗活动的优先级;通过优化对临床信息的管理而实现儿科研究中基因的潜在优势;能够通过单个可靠的视图访问患者全面的医疗历史记录;主动地推动组织内的技术、流程和人员整合。

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的主线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应用深度整合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城市,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重要表现。

智慧城市是人的智慧与信息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具有透彻感知、泛在互联、高效协同、精准管控、创新应用等主要特征。智慧城市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最终构建城市发展的智能环境。伴随着智慧城市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智慧医疗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渐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智慧医疗首先要解决区域卫生问题,把区域内的医院、卫生机构、卫生管理单位、社区医院、妇幼医院等与卫生相关的机构,它们的信息系统、数据、流程要整合起来。

智慧医疗在我国刚刚起步,上海电信和第五医院联手推出的远程诊断“智慧医疗”; 浙江富阳“智慧医疗”:通州首批健康“一卡通”发放,已经率先开启了“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的成果即是医疗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的满意度均得到提升,每个人将享受到一个协同、协调的医疗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目前,国内的CHAS临床与科研信息整合平台(简称CHAS)可以帮助医院内部以及医院集团各个分院之间实现复杂临床信息的整合,提高临床信息的再利用能力。 此解决方案的核心是标准化的临床信息模型和IBM医疗集成框架,能在医院的各个系统之间实现紧密的信息共享,最终将与医院外部的其他医疗机构实现信息共享。

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的建议

推动智慧医疗发展的机遇无处不在。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这一著名的学院医疗中心表示,8年来智慧医疗降低了3000万美元的资金和运营成本,使他们能够实现锐意进取的临床计划。位于宾夕凡尼亚州的这个领先的、完全集成的提供商通过先进的HER系统,利用其10年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一个全面的临床信息仓库,帮助医生提供最佳实践病人护理,并支持医疗研究;SES部署了一个地理区域集成的医疗系统,可以管理所有的医疗记录,使该地区的任意一家医疗中心都能够访问超过100万人的记录。该系统完全实施完成时,将有超过5000名医生能够可以同时使用。

而我国的医疗卫生信息化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比较落后,智慧医疗建设起步较晚。基于这一现状,现阶段我国的智慧医疗建设应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建设已有成果和资源。纵观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历程,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滞后,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在智慧医疗建设过程中应汲取教训,加强标准和规范领域的法制建设。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出台相关的法规和配套政策。建议成立智慧医疗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地负责总体规划、协调相关部门的职能、统筹建设资金的使用等,牵头制定《智医疗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建设规划、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计划。

确保信息安全。在智慧医疗建设的过程中,一是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二是要做到技术防范和制度防范并重。三是要重视数据安全,保证数据的原始性和完整性。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智慧医疗建设是医疗卫生领域全局性的规划和管理问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智慧医疗,但是智慧医疗只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方面,要想实现真正的智慧城市,需要实现城市信息一体化,共享城市的各个方面信息,整合城市内各种资源。

相关链接

智慧医疗缓解温州市民就医难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率先在国内推出“智慧医疗”手机门诊系统,温州公众实现了复诊病人“足不出户、在家看病”的就医新模式,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目前,温州“智慧医疗”由“智慧医疗・客户端医生版”、“智慧医疗・客户端大众版”、“智慧医疗・手机门诊热线”这三部分组成,能为医生看病、市民就医同时提供极大的方便。

现在,市民只需登录“智慧医疗”大众版,就能在手机上进行预约挂号、取报告单、智能分诊、医院导航等;符合一定条件的病人(具体条件见本文最下面),还能拨打手机门诊热线15988711580,在电话里就可以请医生开出化验单、特检单。

另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通过登录“智慧医疗”医生版,在手机上就能给病人开诊断单、化验特检、复诊挂号,非常智能和便捷。

如此方便快捷的医疗体系,不仅让温州市民足不出户,即可通过手机轻松享受预约挂号、取报告单、开特检化验等服务,缓解漫长的排队流程。同时也为解决目前备受社会关注的“就医难、挂号难、健康养生”等热点的医疗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一篇:医疗事故范文 下一篇:医疗美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