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数学范文

时间:2023-05-24 11:28:49

智慧课堂数学

智慧课堂数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情境创设;有效提问;图表相依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统计”,是建立在学生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一些物体简单分类的经验之上的。本课教学目标一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使其初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在三次磨课中,我探索、思考着合适的教学方法。现摘录教学活动《统计》中的部分磨课环节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第一次打磨:

【片段回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张非常好看的图片,你们想看吗?(出示蛋糕图)

生:(齐答)想看!

师: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呀?

生1:可以收到很多礼物。

生2:有生日蛋糕吃。

……

师:今天是森林王国中大象的生日,它家来了很多客人,祝贺大象生日快乐,它们都带着生日礼物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分析与思考】

优点:以情境导入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情感的共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跃跃欲试。

缺点:问题繁多不精练,随意性较强,目的不明确。

第二次打磨:

【片段回放】

师:小朋友们,你们每年都要过生日吧?

生:(齐答)是。

师:今天可是个特别的日子,森林里的大象要过生日了,它邀请了很多动物朋友去做客,也邀请了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去。你们愿意接受大象的邀请吗?

生:(齐答)愿意。

【分析与思考】

调整后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情绪高涨,有效控制了导入部分的时间,问题减少,指向性更明确。

【设计意图】

对低年级学生来讲,一个精彩而简短的导入无疑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看,即使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故事,也能让他们在课堂上引起共鸣。我利用多媒体,设定好故事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我简短的故事导入中,配合形象的动画,引出例题情境图,为例题的教学营造氛围。当我最后问到:“你们愿意接受大象的邀请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出:“愿意!”就是这最后一个“问号”,激发了他们学下去的兴致。

二、精心设疑,智慧闪现

第一次打磨:

【片段回放】

(师出示场景图,学生观察。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把它们理一理。)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来了?

生:有小狗、小猴、小猪。

师:来了这么多小动物,它们各有几只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狗有几只?

生:4只。

师:小猪又有几只呢?

生:3只。

师:小猴子呢?

生:5只。

师:我们用数一数的方法知道了每种小动物的只数。那如果我们不这样一只一只点住数的话,可以一下子看出有几只小动物吗?

生:(齐答)可以。

师:可以吗?我觉得说不定会数错呢?因为客人们都站乱了,我们该怎么办才能一眼看清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呢?快开动小脑筋,把办法轻声说给同桌听。(学生思考,想出办法。)

【分析与思考】

优点:问题细化,指向性明确,便于学生思考和回答。

缺点:问题的设计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由老师牵着一步一步往前走,没有起到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而学生的回答又十分正确,没有出现老师设计好的“失误”,使最后的“想办法”完全由老师在自导自演,而不是由学生因错设疑,由疑想法。

第二次打磨:

【片段回放】

师:看,客人们都来了,你能说说来了哪些客人吗?

生:小狗、小猪、小猴。

师:它们各有几只呢?

生:小猪有3只,小狗有4只,小猴有5只。

师:能请你给我们上来数一数吗?(学生上台数)

师:你真有眼力,刚才你数的时候,连我一不小心都把狗妈妈口袋里的那只小狗给数漏了。看来,用数一数的办法有时候还是会出错啊!你们有什么办法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每种动物有几只呢?同桌小朋友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设计意图】

看似简单的设计,其实每个问题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学生“数”的能力毋庸置疑,但如何能让学生在“对”中找失误呢?这时只有老师融入学生,降低自己的位置,将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失误”由自己表现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由老师自身引出失误,借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找出解决办法。正如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所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数学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下思考、探索、交流,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体性。

三、吃透教材,以图建表

在前两次磨课中,以相同模式教学例题。第三次打磨中增加了以下环节:

教学例题后指出:我们可以把统计出来的结果填写在一张表格里。(出示统计表)这就是一张统计表。请小朋友们快速地把结果填写好。这样我们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统计结果了。

【设计意图】

由统计图引出统计表,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前两次教学中,我只是很随意地出示了统计表,并没有向学生特意介绍,这就忽视了统计表的重要性。面对学生实际,我设计了由“图”过渡到“表”的环节。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体会到“表”比“图”更清晰、更简洁。每一环紧紧相扣,增强了数学课堂的严密性,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纵观磨课过程,发现自己的课堂总是有意无意地在模仿着他人的教学模式。由于一些名师效应,青年教师容易有意识地参照或模仿,束缚了自己的思想,忽视了自身对课堂的思考。其中最有感触的就是课前一定要吃透教材,对课堂进行充分的预设,把握好教学总体方向,避免“教师唱主角的课”,不把完成认知性任务当成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课堂要围绕学生来上,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课堂要让学生参与,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有效提问,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课堂中的问题必须具备足够的驱动力,让学生进行一番思索和努力品尝到解决问题的喜悦。问题要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都能解决,并且让那些学习基础或能力暂时较差的学生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引导下也能够不同层次地解决问题。只有多方面结合,才能上出有质量的课!

智慧课堂数学范文第2篇

一、敢于示弱,蹲下身子造氛围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胜心,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要以“知识拥有者”的身份自居,如果教师刻意展示和自我表露,学生有时就会感到教师的强大光环,引起防卫心理,拉大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因此,教师必须学会示弱,“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让他们在心理上有安全感。

如在教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低年级学生很容易用错数量单位,如果仅让学生填单位,学生做多了便会缺乏兴趣。于是我主动示弱,故意设置错例,让学生读一读教师小时候写的一篇日记。日记中写道:“星期一早上,我从3平方厘米的床上起来,取出长15米的牙刷,在1平方米的大门牙上刷牙。然后,端起底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碗,举起2米长的筷子吃早饭。吃完饭,来到学校参加升旗仪式,我看到4平方分米的五星红旗在旗杆上飘扬,心里真高兴呀!最后,我来到地面面积约56平方厘米的教室,打开了封面约3平方米的数学课本开始学习。”学生看后捧腹大笑,教师故作惊讶:“老师写错了吗?错在哪里啊?你们帮老师改改行吗?”

帮教师改错,学生十分乐意,积极学习的情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这样,我主动示弱,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不仅感觉到自己“有用武之地”,而且通过训练准确地运用数量单位解决问题。

二、假装不解,激发欲望急探究

心中有解,假装不解。教学中,如果教师醉心于以自我表露呈现问题正确的答案,就会淡化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的“好意告诉”便会遮蔽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有时要假装不解,为学生搭建一个参与互动的平台,学生就会觉得自己聪明,产生急于探究的心理。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探究后汇报。

师:你们想到了什么好办法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我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图形剪开,将左边的三角形拼到右边去,正好是个长方形。它的长是7厘米,宽是4厘米,所以面积是28平方厘米。

生:我是利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将它拉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没变,它的长是7厘米,宽是5厘米,所以面积是35平方厘米。

师(故作糊涂状):老师觉得两种算法都挺有道理的,可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会有两个不同的答案呢?

一位学生走上讲台,拿着平行四边形木框架边演示边说理由,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另一些学生不服,嚷着:“面积变了!面积变了!”

师(疑惑不解):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没变,它的面积怎么变了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变化呢?

教师的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借助学具反复操作,终于发现由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发生了变化,面积也跟着变化。我不怕学生出错而刻意回避学生的思维,而是以假装不解凸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探究意犹未尽,参与欲望很强。

三、善于偷懒,发挥潜能促思考

“懒”是一种教育智慧。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偷懒,大胆放手,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进行数学思考。

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偷懒”的问题。

出示问题:我校近日要组织学生看电影,我校有学生950人,教师27人,影剧院售票处写着:成人票每张8元,学生票每张4元,团体票(30人或30人以上)每张6元,请你帮老师设计一种最佳购票方案,算出购票一共需要多少元?

师:这样老师晚上不用加班了。

学生发现可以帮教师解决问题,一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对难题进行了仔细揣摩,得出了两种答案。

生:950×4+27×8=4016(元)。

生:(950-3)×4+(27+3)×6=3968(元)。

师:老师认为两种方法都不错,帮老师选一选哪一种是最佳购票方案?

生:就是用钱最少的那一种。

师: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教师有27人离购团体票还差3人,如多买3张,购买团体票要用3968元,这样用钱最少还可以余出三张票送给其他人。

师:你帮老师考虑得真周到,老师谢谢你了!

这样,教师“偷懒”,学生大胆参与,大胆发言,学得轻松,学得有成就感。

四、故作糊涂,放低姿态做学生

难得糊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可以适时、适度地故作糊涂,放低姿态做学生的“学生”,让学生来教你,满足学生求知探新的成功欲望,让学生理清思路,讲清方法。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课时,学生通过探究总结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为此,我把性质背诵一遍给学生听。在背诵过程中,我故意把“零除外”这几个字漏掉,然后询问学生:“老师背得怎样?”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漏掉了‘零除外’这几个字。”我趁机追问:“那为什么要加上‘零除外’这几个字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发现如果没这几个字,这个性质就不成立了。这样,教师的“糊涂”,成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策略,同时体现了教师大智若愚的教学智慧。

外愚内智,数学课堂中的别样智慧,这体现了教师驾驭数学课堂的高超技艺。我们的数学课堂在洋溢机智的同时,要做一个外愚内智的教师,真正提高教学实效。

智慧课堂数学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理念;以学定教;合作探究

智慧课堂是一个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为此,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展开论述,以资借鉴。

一、智慧课堂的内涵

智慧课堂是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完善他们的人格成长,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为目标的理想课堂。构建智慧课堂,教师需要从教学理念层面和教学手段层面来理解和把握它的内涵。

(一)教学理念层面的智慧课堂

新课程改革指出,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还应当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也是生成教学智慧的过程。打造智慧课堂,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以生本教育理念为引领,不管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教学情境的创设,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实践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其次,教师要打破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多关注课堂生成,将教学目的由培养“知识人”转变为培养“智慧者”,进而使知识课堂逐渐走向智慧课堂。

(二)教学手段层面的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需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当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了教学中,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先进教学手段的实施和应用,使课堂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整合,体现了学生作为探索者、发现者、实践者的主体地位,而且他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获得了知识,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规律,有了更好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智慧课堂的生成。

二、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梳理先进的教学理念,并且在多层面上保障智慧课堂的实施手段,利用多媒体实现智慧课堂。

(一)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1. 以学生为数学学习的主体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只有一个主体,就是学生。但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了中心地位,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陈旧的教学理念的误区。智慧课堂则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需要得以绝对保障的。教师只有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智慧课堂教学理念,才能据此展开有效教学。

2. 教学要从知识型走向智慧型

长久以来,国内教育者都过于注重知识的教育,因此课程教学不免形成“满堂灌”的局面。其实,教育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知识领域。知识是无限的,我们只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掌握一定的智慧,成长为有一定学习能力,在今后具备获取知识能力的人。为此,教师应该树立智慧教育的理念,使教学从知识型走向智慧型。

①以学定教。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应该是遵循以学定教原则的课堂,因为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状态和学情,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最有效的提升。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并没有直接进行教学,而是给了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将对圆具有的已有认知进行梳理,然后询问学生对于圆都有什么理解。根据学生给出的回答,教师再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再进行新内容的教学,会更有重点,有方向,课堂也会更充满智慧。

②合作探究。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合作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更是不能欠缺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为此,教师应该树立合作的意识,在合适的机会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与智慧的飞跃。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不同的圆柱和圆锥,有的是圆柱和圆锥等底不等高,有的是圆柱和圆锥等高不等底,有的是小组内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也有的是不等底不等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圆柱体与圆锥的体积有何关联。由于学生持有不同的圆柱和圆锥,所以他们都投入了合作操作中。在合作中,学生将圆锥中的水倒入圆柱中,再将圆柱中的水倒入圆锥中,仔细地观察着,热烈地讨论着,并且详细地记录着。在这样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大大激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最后,三个小组的学生发现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没有关联,但是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发现圆柱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个结论使得学生十分好奇。教师要求这个小组的学生代表上台进行实验汇报。汇报完,学生恍然大悟: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体积是圆锥的三倍。如此,具有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课堂更具智慧性、艺术性。

(二)多层面保障智慧课堂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

1. 利用翻转课堂保障智慧课堂

翻转课堂具有四大优势:用视频再造教育;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将“最合适的教学过程”安排在“最合适的时间”;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因此翻转课堂能够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智慧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智慧课堂的保障。为此,教师应该利用翻转课堂来确保智慧课堂的构建。例如,教学《平移与旋转》的过程中,榱吮U现腔劭翁茫教师引导学生课外观看相关的微课视频,了解与感知平移和旋转。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对平移和旋转有了初步认识,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通过多次观看也大致了解了这节内容。这样一来,就为《平移与旋转》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在新课开始的时候,学生对新知已有掌握,教师所做的,就是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根据学生课外观看微课视频提出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解答。如此,课程变得更有效率,学生学习更有重点和方向,教师教学也能更有针对性。这是智慧课堂的基本保障。

2. 利用微课保障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应当是高效的、互动的、快乐的、开放的、信息化的。微课是一种新的现代化教学的产物,是通过微视频的方式来呈现学习内容,其特点是短小精悍、生动有趣、图文并茂,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主动思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完成解惑过程。它的出现和运用,使“教与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使教学活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也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思考和探究。因此,利用微课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够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教学手段方面的保障。例如,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于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他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微课可以将生活化的场景、语言、物品运用到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更快速准确地记忆和理解知识点。如教学完“认识时分秒” 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微课“认识钟面”,视频中首先介绍钟表的历史,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制作钟面?接着边操作边讲解制作过程,使学生掌握操作步骤。最后教师让学生在课下动手制作钟面。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拓展了课堂教学,促进了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智慧课堂是新课程改革下每位教师都应追求的课堂局面。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为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任敏. 聚焦智慧课堂感受数学魅力――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艺术[J]. 新课程(小学),2013(4).

[2] 梁兆秀. 巧设智慧环节生成智慧课堂――创设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实践体悟[J]. 教师,2013(4).

[3] 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钟绍春,王伟.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5(7).

智慧课堂数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电子书包;电子黑板

一、引言

智慧课堂,是一种以云计算技术、无线互联技术、智能传感技术等为基础,构建而成的现代化智能型课堂。2014年,在浙江宁波召开的智慧教育现场会议上,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曾经说过:“智慧课堂以技术手段为依托,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大力推广智慧课堂模式,无疑是一种教学创举,对于丰富数学课程教学形式,提升教学的先进性意义非凡。那么,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践中,应该从那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组织设计呢?本文将略谈一二。

二、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分析

(一)硬件构建

在智慧课堂的构建中,硬件是基础。具体来说,需要实验学校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选择若干间教室,采购智慧课堂构建所必须的硬件设备,进行布局施工,本文所研究的数学智慧课堂硬件设施主要包含电子书包、电子黑板、无线网络、录播设备四个方面。首先,电子书包和电子黑板选用山东烟台麦特有限公司研发的产品,其中,电子黑板具有电子绘图、图元编辑、数学教学资源调用、屏幕录像回放等功能,电子书包则具有智能c名、智能考试等功能。其次,无线网络选用电信50M移动宽带。最后,录播设备选用深圳力沃科技研发的高清全自动录播系统,该系统能够适时录制下教师上课的全部过程,并自动编辑成1080P的高清视频,保存在系统数据库上以供调用。

(二)软件构建

智慧课堂的软件部分,主要包含两大模块,分别为:智慧教学资源体系,以及智慧评价体系。首先,智慧教学资源体系,主要是支撑小学数学课堂智慧教学的资源,例如,PPT课件资源、教学视频资源、教学工具资源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登录智慧教学系统,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资源开展教学。其次,智慧评价体系,主要是用于评价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量化指标体系,例如,学生互评指标、教师自评指标等,在每堂课完成后,教师可通过教室内的移动网络,将评价问卷发放到学生的电子书包上,展开互动评价,评价完成后,学生将问卷反馈回智慧课堂系统主机端,系统可自动生成课堂教学质量报告,并进行S-P分析,编辑成教学质量图表。

三、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一)师生培训

在搭建完智慧教室的硬件环境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邀请专业的智慧教室设备技术人员入校,对一线数学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首先,针对教师群体的培训内容应包含:电子黑板、电子书包、录播设备、教学资源等使用的理论介绍,同时,引导教师操作智慧教室中的相关设备,深入了解其功能。其次,针对学生群体的培训内容则包含:电子书包学生端的使用方法。最后,安排一个统一的时间,选派教师和学生代表,与智慧教室硬件供应商代表进行交互答疑,共同探讨智慧教室硬件设备使用的细节问题。

(二)教学组织

当师生都熟练掌握智慧教室硬件设备使用方法后,学校的数学教研组可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展开教学应用。具体的应用策略多种多样,在设备引进初期推荐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即:在学校各年级中选取若干个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学生采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班学生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模式组织教学,通过为期1~2个学期的教学后,进行效果比较。以人教版小学数学5年级课文《长方体》的讲授为例,在智慧课堂模式下教学组织流程为:

1.利用电子黑板微课资源导入教学情境。在该环节中,教师利用电子黑白内置的《长方体》微课教学资源,为学生导入长方体的认知视频、动画、图片资源,帮助学生初步认知长方体。在此基础上,利用电子黑板的遮罩功能,展示一个与长方体有关的生活化问题,为学生讲解长方体体积、面积、周长的计算方法。

2.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交互体验。学生利用电子书包的云端书柜,下载长方体的三维展开图,并利用画图工具进行各面的标注,将标注好的视图通过教室内的WIFI网络上传到电子书包的教师端,教师对学生上传的图形进行汇总检查。之后设计一个问题“请现场拍摄一张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上传给我”,学生则利用电子书包内的网络搜索功能,查找相对应的资源,并上传给老师审阅,实现教学中的网络交互。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学场景,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学习。

3.利用录播设备记录教学过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智慧课堂内的录播设备,记录下学生学习的过程,当教学结束后,将录播完成的视频转化为1080P的高清视频保存在智慧教室设备的服务器上,以供下一课时中的总结评价之用。此外,教师利用电子书包发放当堂课的学习体验评价问卷,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进行评价,并回传给教师。

(三)反馈评价

在完成课内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始进行“家校互联,智慧评价”的反馈活动。该种教学反馈过程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返回家后,利用电子书包下载教师上传的课内教学录制视频,播放给家长观看,家长在观看后,写下针对智慧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上传至教师的电子书包服务器端。第二阶段,学生重新返回课堂后,教师结合学生体验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学自评三方面内容,汇总成一个量化评价分值,并将教学资料通过校内网上传给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由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终评,最后反馈一个针对该节课教学的总体评价分值,以及相关的教学完善建议。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智慧教学,能够大大提升教学的先进性。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还应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应不断提升自我的信息化素养,在平时多学习智慧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知识,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探索新的教学形式,丰富数学智慧课堂的教学多样性。其次,多与学生、学校教管部门进行沟通,及时搜集智慧课堂教学中凸显出的问题,总结成败得失,以使教学过程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黄荣怀,胡永斌,杨俊锋,肖广德.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12(02).

智慧课堂数学范文第5篇

一、在智慧中巧引入――引导学

课堂教学机智的引入来自智慧的设计,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设计富有魅力又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活动,认真地思考比较,选择实践。如教学“亿以内数的写法”我这样导入:

师:今天早读,同学们在我们学校校园里阅读了学校简介,谁能跟同学们汇报一下:我们学校现有学生多少人?校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生:在校生两千零八十二人,校园面积四千二百三十七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八千五百六十平方米。

师:你们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教师同时巡视指导,2082人;4237平方米;8560平方米。

师:谁能说说这些数你们是怎样写的吗?

生: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教师板书)。

教师激情的话语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充满智慧的设计点燃了学生的激情。数学模型的建构中学生以情促智,以智促情,学生乐学,想学,学得投入高效。

二、在智慧里巧传授――引导想

教师在能力传授时,必须机智巧妙,力戒空讲,要智慧地传授,诸法皆备,运用自如。减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用,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生成知识,只有学生浸润着自己血脉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例如,教学《亿以上数的写法》例2:

师:同学们对亿以上的数已经知道怎么读了,那又怎样写呢?课件出示例2:七亿三十一亿七千万五千零六亿零三十万

师:你们都很优秀,请同学们按读数时的小组,我们再来试一试,把这三个数写出来好吗?(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

师:请同学们独立写一写,写完之后在组内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写的?(给学生充足时间去写去交流,教师巡视发现情况。)

师:第三小组交流的很好,能告诉大家你们是怎么写的吗?

组3:先写亿级,再写万级和个级,哪一位没有数就用0补齐。

师:现在请小组之间总价交流一下,亿以上数的写法。

师强调(课件出示):亿以上数的写法和亿以内数的写法相同,从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和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补齐。

师课件出示“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互相评价。

在这充足的时间、宽松的空间里,学生凝神深思,默默地想着,用心徜徉在数学模型的建构中,犹如一只只勤劳的小蜜蜂,在百花丛中酝酿心灵中的“蜜”。

三、在智慧间巧点拨――引导说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智慧课堂如何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细心观察,摸清脉搏,捕捉时机,给予点拨和鼓励,让学生有敢问的勇气,有会问的方法,有巧的智慧,陶行知说过“智者问的巧”。例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1.生成问题。课件出示例1:有80面彩旗,每班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1:用除法计算,80÷20

2.探究方法。师:怎样算80÷20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互相说一说口算方法。

3.展示汇报。生1:80÷20=4。因为4个20是80,所以80÷20=4。

生2:因为8÷2=4,所以80÷20=4。

生3-80是8个十,20是2个十,8个十除以2个十就是4个一,所以80÷20=4。

4.演示算理。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让我们一起来检查结果好吗?(课件出示结果)

5.拓展练习。师:估算:64÷30=80÷19=103÷20=

通过“说”提升了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在“说”中培养了数学表达能力。

四、在智慧点巧转化――引导做

教师要智慧地利用现代化手段,调动一切智力储备,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找准问题突破口,用数学眼光看世界,懂得数学的价值。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时敢于打破常规,寻求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锐意创新,使学生在多变、多解、多思中把握问题的本质,生成数学模型。如学习《角的分类》一课,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1.动手折一折。我们已经学习了角,你还知道角的那些知识?谁能利用手中的纸片分别折出这几种角呢?(找1名学生演示,边演示边说出所折的是什么角。)

2.折出直角。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折一折?请你们利用手中的长方形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请把折出的直角打开,出现了几个直角?这2个直角组成了一个什么角?师演示两个直角组成一个平角的过程。同桌互相做一做。

3.折出周角。请同学们用另一张纸片,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再打开,看一看,折出了几个直角?这几个直角有什么关系?教师演示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组成的周角的过程。

师:当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两条射线重合时,所组成的角叫作周角。同桌互相演示,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演示。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平角和周角吗?4.合作探究。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角,同学们观察下面这些角各是什么角?课件出示:

分组探究,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

师:那个小组汇报一下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在“做”中体验感知,建立概念表象。

五、在智慧地巧应变――引导用

“学”是为“用”服务的。未来社会是数字化社会,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我们教师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让生活数学化,让数学生活化,让数学主题化,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数学模型。如教学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师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李叔叔四天的行程计划,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整理信息:李叔叔第一天骑行115千米,第二天骑行132千米,第三天骑行118千米,第四天骑行85千米。李叔叔四天一共要骑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列式,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算式。根据学习过的加法运算定律,你怎么计算?

生1:115+132+118+85生2:115+132+118+85

=247+118+85=f115+85)+(132+118)

=365+85=200+250

=450(千米)=450(千米)

师:观察上面的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那种算法更简便?

生:把85和115结合,132和118结合,就凑成整十数和整百数了,这样简便。

归纳:运用加法结合律,把能够凑成整十数、整百数或整千数的数给结合起来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智慧课堂数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理念创新 小学数学 智慧课堂

一、俯下身子,对话学生――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的基础

小学生因其年龄、生理的现实特点,易于接受生动形象、好玩有趣的教学语言,要求具有成熟思维的教师俯下身子,对话学生,与学生、课本深入融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引导学生接受并喜爱数学学习。

1.精心设计课堂导语,适当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是一节课拉开序幕的重要环节,相当于一场舞台戏的“开幕式”,好的课堂导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根据学生特点,鼓励学生思考,实现对话教学。教师在执教课堂教学与学生对话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接受领悟能力、个人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对话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释疑解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构建师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对话教学有利于智慧数学课堂构建。实现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让学生释放学习和心理压力,更好地与同学沟通和交流,进一步解决学习问题。在生生对话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放松心理戒备,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思考、敢于质疑,通过不断沟通和思维碰撞,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数学教学的理解程度,发散学生的思维[1]。

(2)多元融合,多维度对话: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与学生对话,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要与书本对话,总结章节主要教学内容和目的,从泛泛的书本中提取学生学习的重点知识,学生通过不断与教师、书本对话学习知识,因此学生、教师、书本是三位一体的融合关系,不可分开,在小学数学中更好地促进三者融合对话[2]。拓宽小学数学课堂的“深度”和“延伸度”,由此进入学生自主乐学的境地。

二、开发资源,乐学不倦――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具体应用

1.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的小学数学教学。现在的阅读基本属于碎片化和读图化,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如视频影像、PPT动态图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吸引其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图形的展示有利于直观教学,便于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数学思维,由此形成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数学智慧课堂。

2.运用游戏进行有趣的小学数学教学。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充分挖掘与教学内容切合的小游戏,并运用到具体授课过程之中,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改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之间互动,形成“教学合力”,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知识。如学习《长度单位》这节课时,老师可以适当进行改进,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物品等出发作为教学切入点,充分利用距离长短、学生身高、桌子宽度、旗杆高度等单位进行简单的配对游戏,加深学生的课堂记忆。

三、关注生活,解决问题――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终极追求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应用于生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独立思考,求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或者提出新问题,都是数学意义所在。以往,我们割裂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学习了数学之后,觉得跟自己的生活相距甚远,只不过是为了学几个算术知识,只不过是为了考个高分,仅此而已。针对此,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积极策划组织相关教学活动,使学生切身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更快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1.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符号和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具体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实物或挂图创设生活化的情境[3]。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出示自行车挂图、一元钱硬币等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和认识自行车的轮子和一元硬币的形状。这样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现象做到留心观察。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掌握知识后有针对性地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以致用[4]。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如下观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以致用,在获取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及创造力。其次,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要加强实践操作,使学生勤动手、多动脑,提高实践能力。如非常经典的“烙饼问题”,既和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因为要考虑怎样才能尽快吃到饼,解决肚子饿的问题,又可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亲自实践,解决动手能力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数学是一门美的学科:对称之美、思维之美、曲线之美、构造之美,无不蕴含其中,数学本身就很有智慧、艺术性。要求数学教师,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立足学科本身特点,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特点,在课堂上构建出智慧的数学思维之花,为学生以后人生道路提供缜密独立的思考和美妙有趣的体验。

参考文献:

[1]章红霞,徐金凤.“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特点及方法探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院学报,2013(12):102-103.

[2]任秀兰,何文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析―――对话教学模式的应用[J].甘肃高师学院学报,2014(06):114,122.

[3]刘景标.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2).

智慧课堂数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智慧课堂;诗意畅想

数学是一个基础性科目,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经常用到,学好数学的关键就是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而态度的养成要依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和方法。好奇心强、爱幻想是他们这个年龄的特点,我们要针对这些特点来开展教学。

一、重拾童心――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基础

当老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和已有的教学经验给学生滔滔不绝地讲课,有没有想过重拾童心?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解决他们的困惑,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一步步攀登到数学的高峰上,不再望而却步了。在课堂上不要害怕学生捣乱和难以控制,小孩子就是这个样子的,正是有童心才会不受固有思维模式的控制,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学生就不再谨小慎微。在放松的环境中,没有了对老师的害怕,可以对老师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得到老师的尊重,有的是老师重拾童心后吸引学生智慧的碰撞。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灵感被激发,学习就更有兴趣了。

二、让课堂动起来――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关键

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简单的被传输知识,变成渴求知识。数学课堂是学生的娱乐场,让学生动起来,开动学生们的小脑筋,学习才会灵活和有乐趣。例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上,教材是用圆规画圆,老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体育老师想画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形操场上,用圆规可以吗。学生们意识到这种方法不行,就会想要用木棍或者树枝,还要有绳子。这时老师就要问了,要用多长的绳子呀,有的学生会说是5米,也有的说5米不够,要比5米长,绳子会有消耗的,这就是一个“动”的状态,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开始独立地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这堂课不是怎样教会学生画一个圆,而是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添加实验部分――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培养

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就是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在教学中,可以将这两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而实验的趣味性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在讲容积容量时,老师课前让学生准备好一个量杯、一桶水、一个盛水的圆盘和一些小石头,让学生讨论测量出石头的体积,学生通过讨论就会得出不同的方法:①把量杯装好水,记录水的体积,然后放入石头再记录水和小石头共同的体积,两两相减就是石头的体积;②先把水和石头一起放入量杯中,记录下体积,再把石头拿出来,记录水的体积,两两相减就是石头的体积;③装满水的量杯,把小石头放入量杯中当水溢出时,溢出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学生的思维是极其活跃的,这时学生就会想测量好多的东西,这才体会数学的魅力。

四、联系生活――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培养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是为了应用,数学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的学习不能脱离实际的生活,数学的很多东西都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只能是对生活的一种提升和升华。我们要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就要热爱数学,这是我们生活的必备工具。例如:学校春游,有165个同学准备参加,大车坐45人,小车坐30人,每种车各用几辆比较合适?你能说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小组讨论。

解法一:可以坐1辆大车45人,剩下120人,全部坐小车,一共需要4辆小车。列成算式是:45×1+30×4=165(人)。正好是全部有座位;

解法二:可以坐3辆大车,45×3=135人,剩下30人,就正好坐1辆小车,算式是:45×3+30×1=165(人)。

解法三:可以坐的宽松一点,还有不同的方法:都坐大车,165人需要4辆大车。算式是:45×4=180(人)。还剩下15个座位。

学生会各抒己见地说出自己方法的优点,课堂气氛异常热烈。这时老师为了深化问题,提高数学的实用性,可以提问:“如果一辆大车的价格是350元,一辆小车的价格是250元,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便宜呢?”学生的兴趣又会被调动起来。

解法一:用1辆大车和4辆小车,一共要用350+4×250=1350(元)。

解法二:用了3辆大车和1辆小车,一共用了350×3+250=1300(元)。

解法三:用4辆大车。就是4×350=1400(元)。

师:假如你是春游的组织者,选择哪个方案呢?

生:选择第2种!因为它经济实用!只花费了1300元,没有空余座位。剩下的几种都要贵。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比较,学习到了如何经济合理地花钱,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他们还学会了,要用数学眼光来观察生活,用数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就是师生心灵和心灵的对话,是师生对话的一个平台,如果说课堂是一棵榕树,学生就是榕树上一只小鸟。没有一个轻松的环境小鸟就不愿意呆在这棵榕树上。而数学就是这枝叶,我们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只是一味地教和学,用一种填鸭的方式教学,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去学,这样不但减轻了老师的课堂压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主动学习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数学学习的精髓,因为数学学习悟性是很关键的。

智慧课堂数学范文第8篇

在我们以往的“知识数学”的课堂中,常常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1.“旁观”现象。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往往有部分学生漫不经心地看着别人实验操作,听着别人意见,自己却不参与到活动中去,像一个旁观者。有数据显示:一堂课中旁观率最低为17.2%,最高达37.8%。

2.学生交流只指向老师。老师尽管注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注重并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但还是没有彻底转变观念,在教学中还带着权威性、指导性,并未成为学生学习交流的参与者、指导者。他还成了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加工厂、转变站,这就使得原汁原味的交流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3.中等生和学困生与优生相比,缺少交流机会。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在许多交流中,优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交流,是交流的主角;中等生观望、附和、随大流;而某些学困生干脆不交流,仅做观众和听众。这是,有的教师就把目光投向优生,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做出积极的反应,帮助他们完善答案。

针对上述问题,我采取了以下三种方法,也是现今“智慧数学”课堂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课堂中的有效交流。通过交流达到是激发每个学生的智慧、让小智慧变成大智慧的目的。

一、丰富交流的“物质”基础,因为需要所以主动

片段一:

师:我们分成两个组来进行拍球比赛,好不好?

生:好!

师:给自己队起个名。

生经过讨论,分别给自己队取名“火箭队”和“湖人队”。

师:怎么比?

生:一分钟计时。

师:选几个代表。

生:选4个代表。

师:尊重大家意见,一组选4个代表,时间为10秒钟。(代表上台排球)火箭队拍了72下,湖人队拍了78下。

师:胜利的是湖人队。

湖人队一阵欢呼。

师:有一个要求,我申请加入火箭队。

老师拍了10秒钟,共拍了20下,火箭队总数一下子变成92下。

师:老师宣布,现在火箭队胜利。

湖人队的学生很着急,有意见,认为对方人数多,自己人数少,人数不等,不公平。

师:怎么能看出谁赢了呢?

生1:人数不相等,让其中一个再拍10秒。

生2:应该求出平均每人拍几下。

……

生3:我们应该求出每个队的平均数,从而引出平均数。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了有趣的拍皮球比赛,学生能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带着极大的热情去解决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火箭队5人拍了92下,湖人队4人拍了78下。当老师宣布:火箭队胜利,可湖人队不服气。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无法比较,怎么办?围绕这个主题,学生各抒己见,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学生的智慧被激发了出来,主动地与别人交流,交流就有了丰富的内容,个人的智慧集合了大家的智慧,旁观的学生少了,学生在智慧数学的课堂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因为平等,所以互动

片段二:电脑显示一幅画面,严重缺水的地区干涸的已经裂开的地面。

字幕显示:严重缺水的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3千克。老师拿出一袋重3千克的水,让学生揣摩3千克水有多少。

再出示另一幅画面:小明家每季度的用水量。

小明家每季度的用水量

问题1: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A:(16+24+35+21)÷4

B:(16+24+35+21)÷12

C:(16+24+35+21)÷365

问题2:计算小明家每人每天的用水量是多少吨?

计算后,电脑出示两幅画面的对照图。一幅是裂开的地面,每人每天3千克的用水量;一幅是小明一家,每人每天近90千克的用水量。

师:看了这两幅画面后,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互相交流。

生1:看了他们只能用那么少的水,我们要节约用水。

生2:我们要想办法缺水地区进行人工降雨。

生3:地球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

生4:可不可以把我们的水给他们送去一点,支援他们。

师:为了改善严重缺水地区的缺水情况,我们国家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这道题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数学课的范畴,给学生上了一节环保课,也给我们在数学课中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做了很好的示范,这也是我们智慧数学的另一个体现。在交流中,学生的智慧相撞击,并能认识到保护水资源、不能随便浪费一滴水的道理。

三、关注每一位学生,因为安全,所以自信

在学习了平均数概念之后,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均数,然后教师也出示了一些信息。其中一例如下:

十一期间扬州双博馆售出门票统计

师:你能估计十一期间扬州双博物馆平均每天的游客人数吗?

生1:平均每天游客人数大约是1000人。

生2:大约900人。

生3:大约1100人。

生4:大约2000人。

……

这时候我没有做任何评论,而是引导:

师:你们估计得准吗?请计算一下。

学生计算回答平均每天游客人数是1000人。

师:刚才谁估计了2000人?

我让估计2000人的学生去采访估计准确的同学。

学生采访估计准确的同学:你刚才估计了多少人?你为什么能估计得这么准?

正确的学生都很自豪、很高兴地介绍了他们的想法。

学生采访结束后,问生4。

师:通过采访,你发现了什么?

生4:我明白了估计的平均数应该在最大与最小之间。

当这些学生说完后,我表扬了虚心求教的学生:“这位同学虽然错了,但是他能从同伴的学习中得到启发,不但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而且学到了很好的学习方法,相信他以后的学习进步会很大的。”

师又问:从统计图中我们看出,5月2日以后,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少,你作为馆长,有什么好的方法?

老师作为记者采访“学生馆长”,学生劲头十足地讲解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要提高服务意识。有的说要降低门票价格,有的话要更新展览内容,有的说在里面增加一些娱乐项目,有的说要加大广告力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明确平均数的范围,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智慧数学的教学中,教师时刻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捕捉学生“创造”出来的宝贵教学资源,收集的信息不仅是正确的,即使是错误的也可以巧妙利用,让所有学生都觉得自己被老师所重视、尊重。学生在这种安全环境下不断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得到的进步与成就感。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下,个人的小智慧与集体的大智慧相融合,在数学殿堂中得到升华。教师真诚地帮助所有学生建立自信,为所有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得到了和谐的发展。走进“智慧数学”的教学课堂,我们发现了一大特点,学生有效的交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碰撞中交融,这或许就是“智慧数学”教学中智慧所在的原因之一吧。

智慧课堂数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数学内容;学习方法;习题设计;数学智慧

数学无论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还是在涉及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数学研究与数学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数学素质,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教师,我想抓住每一节数学课,在课堂上开启学生的数学智慧,并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快乐,应该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现将个人的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一、恰当的数学内容是开启数学智慧的载体

教材内容的整合、取舍与教师的眼光、学养及其对学科的理解和把握密切相关,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现在教材中的例题之前缺少为学习例题做好准备的复习题,那么教师在讲授之前就要准备相应的复习题,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做好热身;在例题学习之后,同类型的练习题数量有限,无法达到扎实巩固的效果,教师就要补充练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例题类型;课后练习题有的是独立的题型,教学时就要像例题一样引导学生探究。因此,我在教学时就做了适当的铺垫,让学生为学习例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灵活的学习方法是开启数学智慧的保障

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尽管如此,数学课堂不能忽略教师的讲授。事实上,“讲授”和“探究”并不矛盾,任何高明的“讲授”必然含有引导学生“探究”的成分,而科学的“探究”也离不开教师的讲授。因此,我们要根据学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一个新的数学定义时,就需要教师的讲授;在探讨一个数学形体的特征时,就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进行自主探索;而对于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总之,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能够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想。

三、有层次的习题设计是提升数学智慧的平台

习题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开展技能训练与形成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教学目标要求,更要在题型的设计上突出有效性。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过程,有利于数学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努力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新型习题。

总之,要以愉悦、满意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宽容、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的差错,以兴奋、满意的情绪激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让学生在自尊、自信、自强中自主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开启学生的数学智慧。

参考文献:

王林.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调整情况.江苏教育,1994(10).

智慧课堂数学范文第10篇

一、巧妙选择提问的角度

教师在课堂上的智慧有时就体现在巧妙选择提问的角度上,能够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而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而有疑”之间(罗增儒语),找准一个好的切入点,就能轻易启动学生灵感的大门,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学生的好奇心是对新事物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是积极思维的内部动力,当这种好奇心转化为对未知的欲望时,学生就可以产生创造思维,教师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素材创设问题,能够使学生把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上来。

比如,在教游戏的公平性时,教师首先可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特别好赌,他每天上朝前都要抛金币,如果金币正面朝上,他这一天就上朝;如果正面朝下,他就在皇宫睡大觉,有一次,有一位忠臣打了败仗,国王要杀他,可是许多大臣都跪在地上求情,这时,有一个奸臣站出来说:国王陛下,我有一个办法,它能使您感到不为难,也就是让他抽生死签,我们写一个“生”字、一个“死”字,放在箱子里,如果他摸中“生”字,您就饶恕他;如果他摸中“死”字,那就只能怪他自己倒霉,国王一听,说:“妙计!好!这件事就交给你办吧,”这个奸臣早就想害这个人了,这不,机会来了,故事讲到这里,学生的胃口已经被吊了起来,完全沉浸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这时,教师问道:你们猜猜,奸臣使用了一个什么样的毒计?这个大臣为什么必死无疑?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兴奋点马上从精彩的故事情节转移到这位大臣有无活下来的可能性上,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创设,把一个等可能性问题与饶有趣味的故事相联系,学生体会到故事里的数学味,学习兴趣就产生了。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切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激发出来,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比如,在教按比例分配时,可设计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徐老师、王叔叔、李叔叔三家共同在莲花三村租了一套房子。共有三房一厅,基本情况如下表:

接着,教师便提问题:花园管理处每月要收210元管理费,你认为这三家应每月各交多少管理费?学生的思维立即被激活,原本平静的课堂一下热闹起来,因为这样的问题就是从一部分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来,讨论这样的问题就像讨论他们的家事一样来劲,这边的学生说要按照人口数来分摊,因为人口多的家庭使用公共设施多,产生的垃圾也多,那边的学生不同意:应该按照住房面积来分摊,因为深圳市有这样的规定……每一种想法无不闪烁着他们智慧的火花,按比例分配的理解和运用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

有智慧的教师总是在最该提问的时候提问,能准确把握提问的最佳时机,所谓提问的最佳时机,就是指使学生的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发之时,教师课堂提问必须捕捉最佳时机。才能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彰显教师的提问智慧,取得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学生疑难处设问,学生有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自知有疑,另一种是学生自觉无疑而实则未知之处,对学生自觉无疑而实则未知之处,教师就要精心设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如一位教师在教百分数的应用――打折问题时,首先出示问题情境:在深圳繁华的华强北商业街,老师在“国美”和“顺电”看中了同一款手机,两家商场却打着不同的广告招牌:

国美的招牌:八折大酬宾。

顺电的广告:九折优惠。

这时,教师提出问题:请你们帮老师参考参考,上哪家商场买便宜?为什么?

生(异口同声地):国美!教师追问一句:确定吗?

部分学生经老师这么一问,似有所悟,在下面小声议论,过了一会儿,学生明白:购物不能光看折扣率的高低,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根据平时学生容易出错的疑难点巧设问题陷阱,让学生去做一做,诱其上当,当他们落入问题陷阱却还陶醉在“成功”的喜悦时,教师再适当点拨,使学生猛醒过来,高度的情感反差,自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学生争辩点设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个体认知的分叉口进行巧妙设问,以问题激发矛盾,引导学生进行争辩争辩犹如剥笋一般,能层层剥落问题的非本质属性,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知识的内涵。

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在教24时计时法时。先出示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8:00、9:30、14:00、18:30、19:00、22:00,又出示了12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早上8:00、上午9:30、下午2:00、晚上6:30、晚上z7:00、晚上10:00,老师问:上面两种计时法你觉得哪一种好?你也许会纳闷:这两种计时法根本没有优劣之分,老师怎么提了一个这么蹩脚的问题呢?但就是这么一个蹩脚的问题,让课堂热闹起来了,学生开始了激烈的争辩。

生1:我认为12时计时法好,因为这种计时法我一看就知道是上午还是下午。

生2:我认为24时计时法好,因为它非常简洁,只需要几个数字就表达清楚了,而12时计时法还要写那么多汉字。

生3:我认为24时计时法好,如果你用12时计时法来预告电视节目,外国人不认得“早上、下午、晚上”几个字,他不就看不懂了吗?

生4:我不同意你们的意见,如果我约一个朋友明天去看球,我肯定说,明天下午4点一起去看球,而不是说:明天16时去看球。

通过争辩,学生终于领悟到:其实,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没有优劣之分,只不过它们适用于不同的环境而已,老师的睿智之处,就在于此时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点燃引线”作用,巧妙地引发了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辩论,使一节原本平淡的课焕发出智慧的光芒。

在课堂生成处追问,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根究底地问,它是课堂教学师生对话的一个重要策略,通常具有偶然性,在什么时候追问?如何追问?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提问智慧,才能把握好课堂追问的火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个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思想参与师生双边活动,必然会生成许多事先没有预设到的情况,教师应该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生成资源,善于捕捉、判断、重组从师生互动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把有价值的信息纳入临场

的设问之中,使之成为教学活动的亮点。

一位教师在教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时,先出示了例题15-8,经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快就算出结果并进行汇报。

生1:15-8,我把15分成10和5,10-8=2,2+5=7

生2:因为7+8=15,所以15-8=7

生3:15-8,把8分成5和3,15-5=10,10-3=7

这些算法都是教师预料之中的,教师一一给予肯定,这时,一个调皮的学生高高地把手举了起来:“老师,我还有不同的算法!”教师示意让他陈述。

生:15-8,我用5-8,不够减,那就先用8-5=3,再用10-3=7,所以15-8=7

话声刚落,立即有学生说:“不行的!不能倒过来减!”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已经捕捉到了学生思维的亮点,教师微笑着追问:“刚才你的算法很特别啊,能说说你的理由吗?”那位学生兴奋地说:“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我拿着15块钱去买钢笔,我先拿5块钱给营业员,营业员告诉我,钢笔要8块,5+3=8,我已经给了5块,还差3块,那再从10块钱里拿出3块钱来,10-3=7,买完钢笔,我就只剩下7块钱了,”多么合理的逻辑!这样的课堂,学生因为与众不同的想法而闪亮,教师因为及时的追问而智慧!

在探究活动前设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可以看到学生有大量的探究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探究活动前的问题预设,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活动中,让活动的过程成为一个思考的过程。内化的过程,这样的探究活动才会散发出浓郁的数学味道,才具有数学价值,否则,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实则思维含量低,活动实效性差。

在教游戏的公平性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活动:箱子里放了4个黄球、4个白球,全班男女生分为两组进行摸球比赛,游戏即将开始,这个时候,学生的思想最集中,思维最活跃,个个跃跃欲试,教师可抓住时机抛出一个问题:这次游戏,共摸20次,请你们猜猜,可能是几比几?为什么?学生纷纷猜测,有人说:10:10,因为黄球和白球各4个,它们可能性相等,所以摸出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有人说:11:9,因为尽管可能性相等,但结果不一定相等;也有人说:19:1,因为我们运气比较好……这样的设问,能够让学生带着想法和悬念参加活动,学生对等可能性和随机性的理解也就深刻了,实现了情感层面和知识层面的共赢。

在知识的发散处设问,在知识的发散处设计开放性问题。能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启发学生积极独立去钻研,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一堂数学课,教师如果能从知识的发散处人手,设计几个精彩的开放性问题,课堂就会变得生机勃勃,学生的智慧和灵性就能得到释放。

上一篇:贸易数字化范文 下一篇:科技经济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