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安置范文

时间:2023-03-20 21:56:17

职工安置

职工安置范文第1篇

一、主要做法

(一)周密安排部署

明确了企业在稳定问题上的主体责任,将解决职工分流安置问题作为关停半山钢铁基地的前提和基础,确立了“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平稳有序”的处置原则,“思想领先,分级负责,分别对待,分类处理”的处置方法,同时提出了“四步走”的工作步骤,即2015年9月份,努力使干部职工的期望值回归到理性、务实的状态;10月份,化解19个历史遗留问题和清退劳务派遣工;11月份,出台正式职工分流安置政策,12月下旬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12月底前完成半山钢铁基地全部关停。从2015年8月24日集团新班子调整到位并启动分流工作,到2016年1月22日安置结束的150天中,集团领导层强化工作统筹,使每个时间节点有专项动员和部署,每项工作切块落实到各分管领导和二级单位,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二)科学制定政策

着力抓重点、抓难点、抓苗头,灵活运用领导示范法、典型引路法、案例释疑法、算账对比法、正面引导法、耐心开导法、真诚关心法、一对一交友法、问题化解法、重点突破法等10种方法,化解矛盾和问题。坚持“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平衡各方、有序推进”工作方针,明确“尽可能货币化、市场化走人,尽可能让职工有岗位,尽可能错开时间峰值”的指导思想,制订了平衡各方、各年龄段职工都有合适选项的十余条分流安置渠道,包括集团内安置、省市属国有企业安置、服务输出、自主创业、内部退养、退出工作岗位、有期限放假、待岗等。

(三)强化优势发力

召开构建和谐企业推进转型升级动员大会,全体干部面向党旗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强化责任落实,推出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的举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政治优势的作用。在职工分流安置期间,集团总部搬到生产厂区的供应处设立指挥部,统一指挥、集中办公。在各二级单位工作过的集团机关部门领导和职工成立相应应急工作组,果断处置各类重大安全隐患、突发性事件和苗头性问题,及时有效控制各类事态的蔓延。设立二级单位办,变职工上访为领导下访。建立宣传队伍,利用内部报刊、微信公众号、座谈会等方式,统一权威信息,引导职工依法理性反映诉求。针对一些微信群发表的负面信息,予以正确引导。

二、主要经验

职工安置范文第2篇

一、本意见的适用范围是:列入市转企改制的文化事业单位,其转企改制方案批准之日登记在册的在职在编职工。

二、文化事业单位中的艺术表演院(团)转企改制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转企改制前符合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和条件且已经办理离退休手续的职工,其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事业单位的工资福利制度核定的离退休待遇标准不变,继续执行,以后其离退休待遇的调整仍按事业单位的规定执行,享受相关待遇。

在职期间的工资报酬按企业支付的有关规定执行;其档案工资调整由人事机构按照事业单位的工资政策办理,退休时作为计发退休费的依据,按事业单位标准核发退休费;转企改制前已实行人事并与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的在职职工,在转制后单位工作至退休时,其退休后享受事业单位职工的同等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国家实行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按照其规定执行。

转企改制方案批准日之后新进企业的职工权益可按企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职工转企改制后,可按《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理处、市人才交流中心关于人才交流机构人事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意见》(汴社险〔2004〕23号)的规定,实行人事后,可继续参加事业单位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统筹,也可参加城镇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转企后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单位的提前退休职工,提前1年及其以上退休的,在按本意见第二条规定的计发退休费的基数上,增加一级薪级工资,并按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规定核定退休费标准,由市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足额发放;以后其退休待遇的调整按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增发办法执行。

四、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时已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并符合退休条件的在职在编职工,依照有关规定办理正常退休手续。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其工作年限满2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或工作年限满30年及其以上的,本人自愿申请,经批准可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提前退休的年限可与实际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计发退休费的比例年限。其中,转企改制方案批准时间为当年7月份(含7月份)以后的,提前退休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结果为“合格”及其以上等次的,增加一级薪级工资后,办理退休手续。提前退休待遇从转企改制方案批准之下月起执行。

五、现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时,应与原在职在编职工(含在职职工,下同)解除聘用合同,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2002〕35号)规定计算经济补偿金。到新组建企业工作的职工,其经济补偿金转入新企业,如其未到法定退休年龄与新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按转制时解除聘用合同核定的经济补偿金标准支付给解除合同的职工,其在新转制企业工作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按《劳动合同法》的支付规定执行;如其在新企业工作至法定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的,不再支付经济补偿金。

六、转制后新组建的企业原则上应全部接收安置原单位在职在编职工,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新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不低于原签订的聘用合同未履行的期限;按政策规定计划安置的干部、退役军人及其他人员,在原事业单位首次就业、改制后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转企后单位应当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七、转企改制时不愿到新企业工作、自愿与改制前事业单位解除聘用合同或辞职的职工,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标准按职工本人上年月平均实发工资计算,以解除聘用合同或辞职的职工在该单位每工作1年(含按政策规定可以计算的连续工作年限),支付其本人1个月的上年月平均工资,工作年限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月平均工资高于我市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我市的月平均工资3倍计算;平均工资低于其档案工资中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国家规定的津补贴之和的,按其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国家规定的津补贴之和计发经济补偿金。

八、转企改制前文化事业单位按国家、省和市现行的工资福利政策规定拖欠职工的工资、未聘人员生活费、因公致残人员护理费、遗属生活补助费、丧葬费、抚恤金等其他福利费用,应在转企改制前予以清偿;转企改制前已参加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统筹、转企改制后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的,应按规定及时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欠缴的养老保险费用应当补缴,一次性补缴困难的,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市转企改制领导小组同意,可以缓缴;市社会保险机构接收转企改制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关系后,从改制单位转企改制方案批准日之下月起支付相关待遇。

九、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原职工的社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事宜,按照国家、省和市的有关规定执行,由转企改制后单位负责办理其参保手续。

十、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时的在职在编职工,改制后在新组建企业工作的,遇到市直事业单位统一招聘工作人员时,可参照转企改制前同类型事业单位职工招聘的规定,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

职工安置范文第3篇

做好职工住房拆迁安置工作的调研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市企业改制工作正进入攻坚阶段,市委市政府已初步形成了以改制企业土地“打捆融资”进行职工身份置换的总体思路,这一举措的实施,将不仅有效解决改制企业职工身份置换的资金“瓶颈”,而且可以避免因单个企业改制在土地出让时容易出现的城市规划刚性约束力受到侵害(把规划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或公益事业的用地改为经营性用地出让)、城市建设品质降低(片面追求土地增值而提高规划条件)、城市土地整合效益下降(在某区块土地同时盘整尚不具备条件的情况单独出让其中的改制企业土地时产生的)、城市国有资产流失(在土地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因急于筹措改制资金而不得不“贱卖”土地)等不利结果。然而,“打捆融资”只是解决企业改制资金的“搭桥”问题,融资后的还本付息以及解决改制企业的其它困难最终还是有待于打捆的土地进入土地供应市场,通过市场变现来实现其价值。要进入土地供应市场,就必须使改制企业的土地形成“净地”。那么,妥善处理好改制企业土地上现有的职工宿舍拆迁安置问题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仅“打捆融资”难以顺利进行(金融机构会因为考虑用于抵押的改制企业土地市场变现的程度和时间的风险而对抵押土地的预估值降低),而且也可能形成即使融得了资金而无法分配下去(改制企业职工因对职工宿舍拆迁安置政策的担心而在职代会表决改制方案时不“举手”,使得改制方案不能顺利通过,置换身份也就不能实现),还可能因改制企业职工在不明晰其职工宿舍拆迁安置政策时阻挠企业土地打捆,致使“打捆融资”一开始操作就搁浅。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过程中,我带着这个问题,与有关同志一道,深入到市属国有企业一建公司进行调研,希望与同志们一道能共同破解这道难题。

二、市一建公司基本情况

市一建公司成立于1952年,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等多种工程施工资质,是一家大型国有建筑企业,职工总数2909人,其中,在职职工1698人,离退休职工1211人,拥有土地197亩,职工宿舍面积79000m2,住户1600户,其中房改宿舍30000m2,448户,未房改宿舍49000m2,1150户。建造年代分别为60年代以前建的约46000m2,占58.2%;70年代建的约3000m2,占3.8%;80年代以后建的约30000m2,占38%。户型面积分别为:30~40m2,占25%;41~50m2,占31%;51~60m2,占22%,61m2以上的占22%。这其中,在前进东路有2万m2,属典型的棚户区,居住条件极其恶劣,职工盼求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十分强烈,前几年多次要求集资建房,但未获市政府批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政策出台后,一部分人符合廉租房条件的职工因受到中签比例的限制,难以及时享受到廉租房的实物配租,还有一部分符合经济适用房条件的因自身经济状况的限制,又无力申购经济适用房。因此,解决好这部分职工的住房问题,是争取他们支持企业改制的前提条件,必须切实解决好。

三、改制企业职工住房拆迁安置方案

根据市委书记关于把保障性住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城建项目拆迁以及改制企业职工宿舍拆迁安置统盘考虑的指示精神,要解决好改制企业职工宿舍拆迁安置问题,必须首先考虑争取纳入纳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范畴,其次是要充分注意到已享有公房租赁权的职工的既得利益,还要努力降低安置成本,保障改制企业土地的净收益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置换身份的资金需求。为此,提出如下方案:

1、对于拥有100%产权的房改房职工,按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进行安置,按市场比较法对房屋进行评估,采取产权调换(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任选其一的办法,这与现行的拆迁安置政策一致。

2、对于租赁未房改的企业公房职工,如房屋拆除后,符合廉租房条件的直接在廉租房中安置。

3、对于租赁未房改的企业公房职工,如房屋拆除后其符合经济适用房条件的,允许其直接购买经济适用房,但考虑其原来租赁公房这一既得利益,向其一次性支付解除公房租赁权补偿金。

4、对于租赁未房改的企业公房职工,如房屋拆除后,既不符合廉租房条件的,又不符合经济适用房条件的,只一次性支付解除公房租赁权补偿金。

四、提出解除公房租赁权补偿金的背景

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未出台前,对城市公房拆迁主要是三种方式,一种是先房改,再还房或货币补偿,另一种方式是先还房、再房改,还有一种方式是按被拆迁公房的评估价的90%补偿给租赁直管公房的住户,如继续采取这种方式,一是不能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接轨(按保障性住房的政策规定,享受过房改政策的不能再享受保障性住房),大量的实物安置房建设会冲击房地产 市场,二是增加了改制企业土地收储的成本,不利于最大限度地把改制企业土地出让净收益用来充分保障职工置换身份的资金需求。

但是,完全忽视职工已租赁企业公房这一事实,只按拆除后职工是否符合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条件,仅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渠道来解决拆迁安置问题,又会造成一部分由于有多处住房而不具备申请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职工因无任何补偿而不愿搬迁,还有可能使部分符合经济适用房条件的职工因经济困难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也不愿搬迁,面对这两部分企业职工的阻力,职工拆迁安置工作可能将陷入困境。

五、解除公房租赁补偿金的标准应如何设定为宜

1、根据现行住房租赁市场测算。

目前,直管公房的一类地段的租金标准为1.5元/m2·月左右,而同类地段私房租金平均在7.5元/m2·月,差价为6元/m2·月,这就是租赁公房使用权的收益,建议解除公房租赁权的补偿金标准设定为一次性补偿的收益,即720元/m2。

2、适当考虑职工的接受程度。

前几年,已批准的企业集资建房,集资款大约在800~900元/m2,如果租赁公房职工宿舍拆除后得到720元/m2的解除公房租赁权补偿金后,再筹集800~900元/m2,就可以购买一套价值在1600元/m2左右的经济适用房。经与企业干部和职工座谈,职工心理是可以接受的,至于部分不符合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申购条件的人员,或由于住房状况较好,或由于经济收入较好,况且也得到了适当的补偿,经过做工作,也可以慢慢接受。

六、改制企业职工申请保障性住房的程序

关于保障性住房的申购(租赁)程序,我市规定了“五道程序”、“四道把关”、“三榜公示”制度,针对改制企业职工住房的特殊情况,建议改制企业职工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和租赁廉租房的,可以采取由职工个人申请、车间评议推荐、企业受理初审、主管局复审、市保障性住房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的五道程序,车间把好评议关,企业把好初审关,主管局把好复审关,市保障性住房领导小组办公室把好审定关的“四道把关”,车间公示、企业公示、市里统一公示的“三榜公示”制度,保证其公开、公平、公正性,接受企业职工及社会监督。

七、改制企业职工住房拆迁安置建设模式

虽然改制企业土地上职工宿舍拆迁后有按拆迁还房安置的(比如房改房),有按经济适用房安置的,还有按廉租房安置的,但是,可以在一个小区内建设,对外是一个住宅小区整体,可以统一进行物业管理,对内根据住房性质区别产权关系。尤其是一个企业的职工安置尽可能在一起,不仅可以不打破现有企业职工相邻而居的情结,有利于企业改制后职工的互帮互助,而且可以使企业改制后党团组织通过社区这个纽带继续发挥作用,这对于构建和谐社区是大有裨益的。在调研时,市一建公司就很希望按市里的统一规划,在一个小区内分类集中安置,无疑对统一职工思想,推进企业改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职工安置范文第4篇

(一)解除劳动关系的程序

1、国有企业改制前,应当就改制费用、劳动关系处理等问题明确相关责任和处理方式,并制定职工安置方案。职工安置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大会审议通过,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方可实施。

2、职工安置方案内容包括:企业的人员状况及分流安置意见;职工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及重新签订办法;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支付办法;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拖欠职工的债务及欠缴的社会保险的处理办法;分流安置所需资金和资金筹措渠道等。

3、改制企业在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将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直接送达劳动者本人签收;本人不在的,交共同居住的具有独立承担责任的成年直系亲属签收,直接或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采取公告送达。

用人单位依法与劳动者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不因其本人拒绝签字而失去效力,用人单位在办理解除手续时应以书面说明存入档案。

4、改制企业应将失业人员名单自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7日内报失业人员户口所在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用人单位不按规定为失业人员及时办理失业保险手续,影响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用人单位应当赔偿由此给失业人员造成的损失。

失业人员应当在解除劳动关系后60日内,本人持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户口本、身份证、养老保险手册到户口所在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失业保险金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逾期不办理的,视为自动放弃失业保险待遇。

(二)经济补偿金计发办法

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企业应根据职工在岗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本人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以现金形式支付。

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前本人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职工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计发;职工月平均工资超过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不高于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标准计发。企业月平均工资高于本市职工平均工资2倍的,按不高于2倍的标准确定。

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正常,本人或企业平均工资无法确定的,其经济补偿金工资计算标准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发。

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高于职工本人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或企业人均缴费工资额的,按同期职工个人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或企业人均缴费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发标准。

3、职工有下列情况可计算为在岗工作年限:

(1)政策性安置人员,在安置前连续工龄与首次签订劳动合同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

(2)原固定职工转为劳动合同制职工时,其转制前的连续工龄与首次签订劳动合同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

(3)职工因企业合并、兼并、合资、企业改变性质、法人单位变更名称等原因改变工作单位,原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其在原单位工作年限可以计算为本单位工作年限。

(4)职工因组织决定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调入企业且没有领取经济补偿金的,其在原单位的连续工龄与首次签订劳动合同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

(5)其他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的工作年限。

4、职工有下列情况,不计算为在岗工作年限:

(1)停薪留职期间。

(2)协议保留劳动关系期间。

(3)因本人原因离开企业期间。

(4)挂名、挂靠劳动关系人员(档案内无工资审批表、财务部门无工资单)。

5、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内,企业依据规定一次性结清剩余待遇。

6、女工怀孕、产期、哺乳期内,可一次性支付本人剩余待遇至期满(与生育保险重复计发部分扣除)。

(三)改制企业人员安置办法

1、企业改制后应当接收原企业职工总数的70%以上,并在工商部门更名登记后30日内,对留用的原企业职工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不得少于3年。

2、企业改制后为国有控股企业的,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或工龄满30年人员,均实行内部退养(不含特殊工种等符合提前退休退职条件人员)。内部退养人员生活费预留标准由企业根据有关规定确定,最高不超过按本市计算正常退休养老金的办法核定的数额,最低不得低于本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内部退养人员继续由改制企业管理,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待达到退休年龄时按规定正式办理退休手续。

改制为非国有控股企业的,不实行内部退养政策。

3、符合办理正常退休(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特殊工种退休、病退、退职条件的人员,可按规定办理其手续。

4、妥善处理国有企业混岗职工。凡被国有企业招用并与其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原集体企业职工或调入国有企业并与其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原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均在国有企业的,应认定为国有企业混岗职工。集体企业职工被派遣到国有企业工作,不视为国有企业混岗职工。

国有企业混岗职工在企业改制时,参照国有企业职工的分流安置政策办理。

5、国有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的安置办法。国有企业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是指在劳动保障部门下达的劳动工资计划之内,履行招工手续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企业改制中,与农民合同制工人解除劳动关系时,应按照《全民所有制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的规定》(国务院87号令)支付经济补偿金。

6、离、退休人员由企业将档案移交社会保险经办部门,按规定缴纳社会化管理费,移交社区管理。

7、企业应将离、退休人员平均寿命内统筹外费用按原企业标准一次性缴纳到同级财政,委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涉及退休人员独生子女补助费的由企业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四)改制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企业原则上要一次性偿还拖欠职工的各项债务。一次性偿还有困难的,可由企业与原职工协商签订分期偿还协议,但最长不得超过3年。

(五)离、退休人员的取暖费是企业行为,改制后企业有能力的,可按如下标准计算到平均寿命并缴纳到同级财政。离休干部按行政级别应享受的住房面积标准核算,并按行政级别应享受的住房建筑面积标准报销,不足的按实际面积报销。退休人员住楼房的取暖费核算标准最高为1000元;取暖费报销最高为1000元,不足1000元的按实际额报销,居住平房的退休人员每人每年发取暖费120元。报销取暖费以男方为主,以企业缴纳取暖费人员名单为依据,个人先垫付,凭收据核销,具体由社会保险经办部门办理。

二、社会保险关系处理

(一)养老保险关系

企业改制前欠缴的养老保险费由改制企业和职工按规定比例分别予以补缴。企业对欠缴的养老保险费一次性补缴有困难的,经同级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政府批准,可采取以有效资产抵押限期予以缓缴,如在限期内未能缴纳,可将抵押资产评估变现后予以补缴;也可在企业缴费划入个人账户部分和职工个人缴费按规定足额缴纳的前提下,由改制企业制定缴费计划,采取缓缴的方式解决。

企业改制后,新企业须在工商部门更名登记后30日内,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登记,接续养老保险关系。

失业人员须在年度内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接续养老保险,逾年度缴费的,须加收滞纳金或扣除缴费年限。

(二)医疗保险关系

1、新企业须在工商部门更名登记后30日内,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变更手续,并核定缴费。

2、解除劳动关系的失业人员须在解除劳动关系后,持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失业证、养老保险手册、身份证及复印件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医疗保险接续手续。具体时限规定是:

(1)原企业已经参加医疗保险并连续缴费1年以上的参保人员,解除劳动关系后3个月内办理接续医疗保险手续的,无医疗等待期。

(2)原企业已经参加医疗保险但连续缴费不足1年和原企业未参加医疗保险其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在3个月内办理医疗保险接续手续的,或原企业已参加医疗保险并连续缴费1年以上的参保人员解除劳动关系3个月后,6个月内办理医疗保险手续的,医疗等待期为6个月。

(3)原企业未参加医疗保险,其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超过3个月或原企业已经参加医疗保险其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超过6个月,办理医疗保险接续手续的,医疗等待期为2年。

(4)解除劳动关系超过1年以上仍未办理医疗保险手续的,视为自动弃保。

失业人员核定医疗保险缴费基数时,必须补缴前期欠费并加收滞纳金,欠费期间的医疗费不予支付。失业人员的缴费按年核定,缴费时限为每年3月底前,超过缴费时限按日加收2‰滞纳金。

失业人员参保及续保缴费后,按照本市灵活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政策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3、改制企业须为已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一次性缴纳医疗保险费和超限额补充医疗保险费后,退休人员可终身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一次性缴纳医疗保险费的标准是:本市退休人员上年度人均支付医疗费×退休人员距平均寿命年限(73岁-当年年龄)×医疗费年递增率(年递增率10%)。已经参保并建立个人账户的改制企业另须一次性缴纳退休人员个人账户部分医疗费,具体标准是:退休人员上年度退休金×个人账户划入比例×退休人员距平均寿命年限,以退休人员退休金为基数按年划入其个人账户至终生。对距平均寿命不足5年或已超过平均寿命的退休人员,须按退休人员缴费和账户划入标准缴足5年的医疗保险费。一次性缴纳超限额补充医疗保险费的标准是:退休人员平均寿命年限×改制当年缴费标准,对距平均寿命不足5年或已超过平均寿命的退休人员,须缴足5年。

4、改制企业须为离休人员一次性缴纳医疗费,离休人员终身享受医疗待遇。具体缴费标准:以改制当年离休人员缴费标准为基数,按每年10%递增率计算,一次性缴足5年。

(三)工伤保险关系

改制企业1-4级工伤人员移交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管理;5-6级工伤人员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自愿选择是否解除劳动关系。7-10级工伤人员中在职人员终止工伤保险关系,已经办理内退或退休人员移交社会管理。

1、1-4级工伤人员的处理:改制企业一次性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缴纳下列费用后,其工伤保险待遇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支付。

(1)伤残补助金:1997年12月31日前发生工伤的,按本人现享受工残补助金的标准,一次性计算到平均寿命。1998年1月1日以后发生工伤的,按规定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已支付待遇的不再重复享受,未支付待遇的由企业按规定一次性支付本人。

(2)伤残津贴(原伤残抚恤金):以本人现享受伤残津贴为标准计算到退休年龄,每年按5%递增。待遇调整时间和方法按相关规定执行。

(3)工伤医疗费:按上年本市工伤职工平均医疗费标准一次性缴满20年。

(4)护理费:按本人现享受护理费标准,一次性计算到平均寿命,每年按5%递增。

2、5-6级工伤人员的处理:

(1)选择终止劳动关系人员的处理:5-6级工伤人员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时,应当按照规定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医疗补助金和就业补助金,终止工伤保险关系。1997年12月31日前发生工伤事故人员的伤残补助金,由企业按标准一次性支付本人。1998年1月1日以后发生工伤的,按规定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已支付待遇的不再重复享受,未支付待遇的由企业按规定一次性支付本人。

(2)选择不解除劳动关系的工伤人员的处理:由改制企业一次性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缴纳下列费用后,其工伤保险待遇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支付。

①伤残补助金:1997年12月31日前发生工伤的,按已享受工残补助金的标准,一次性计算到平均寿命。1998年1月1日以后发生工伤的,按规定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已支付待遇的不再重复享受,未支付待遇的由企业按规定一次性支付本人。

②伤残津贴(原伤残抚恤金):以本人现享受伤残津贴为标准计算到退休年龄,每年按5%递增。

③工伤医疗费:按上年本市工伤职工平均医疗费标准一次性缴满20年。

3、7-10级工伤人员的处理:

(1)7-10级的工伤在职人员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时,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一次性支付伤残补助金、医疗补助金和就业补助金,同时终止工伤保险关系。1997年12月31日前发生工伤事故人员的伤残补助金,由企业按标准一次性支付本人。1998年1月1日以后发生工伤的,按规定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已支付待遇的不再重复享受,未支付待遇的由企业按规定一次性支付本人。

(2)7-10级工伤人员已经办理内退或退休人员由改制企业一次性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缴纳下列费用后,其工伤保险待遇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支付:

①伤残补助金:1997年12月31日前发生工伤的,按本人现享受工残补助金的标准,一次性计算到平均寿命。

②工伤医疗费:按上年本市工伤职工平均医疗费标准一次性缴满20年。

4、工亡遗属人员处理:

由企业将所需费用一次性缴纳,委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子女计算到18周岁或年满18周岁但仍继续在全日制院校(本科及以下)就读,父母、配偶计算到平均寿命。遗属年龄超过平均寿命的,按5年标准计算。

5、其他费用处理:

凡涉及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工伤人员,原应由企业支付的工伤治疗的交通费、伙食补助、住宿费和住院陪护费等由改制企业按工伤人员一次性缴纳费用总额的3%一次性缴足,由经办机构如实支付。

(四)失业保险关系

1、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并已实现再就业的人员,其再就业期间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原累计缴费时间予以保留,继续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再次失业后,前后缴费时间可以合并计算,并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2、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且未实现再就业的人员,凡所在单位和本人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费的,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3、改制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应由企业和本人足额补缴欠缴的失业保险费。一次性补缴确有困难的欠费企业,经劳动保障部门核定,须由企业和本人足额补缴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颁布后欠缴的失业保险费,对《失业保险条例》颁布前欠缴的失业保险费,经市级政府批准,由用人单位与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补缴协议,按期补缴。由于企业欠缴失业保险而缩短职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限的,所差待遇由原企业负责解决。

三、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档案管理

1、改制企业与原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由劳动行政部门在职工档案中的录用表上加盖解除劳动关系专用章。

职工安置范文第5篇

一、职工基本状况及安置原则

我场现有在册职工446人(不含退休职工),其中副科级以上干部3人,管理人员44人,自动离职23人,上述人员,符合改革条件需置换身份的420人,我场对上述人员的安置原则是:符合改革条件的,全部置换身份。改革后的林场根据工作需要,重新聘用上岗44人,其余的376人进行分流。

二、工龄计算

工龄计算以在本场工作的年限为主要计算依据,即自在我场参加工作之日起,计算至2011年12月31日的年限,即为该职工的工龄。经劳动人事部门调入我场的,其调入我场之前未参加原单位改制,未领取安置费的工龄可合并计算。

工龄不足8年的按8年计算,超过30年的按30年计算

三、职工安置办法

(一)在册职工的基本安置办法:

1、聘用上岗:林场改革后,根据工作需要,返聘现有管理岗位人员44人,签定《职工身份置换及安置补偿协议》,实行全员合同制管理,返聘人员不发安置补偿金。如因岗位需要,需增、减管理岗位须经林场场务会研究决定调整岗位和人员。

2、林场分流安置:①为妥善分流安置,林场以现有职工承包的农田,油茶林安置部分农工和林工。直至退休之日起调出其所承包的农田或油茶林,林场不另行发放安置补偿金。②林场在杨前岗分场划出部分油茶林,建立油茶股份制公司。股份制公司所经营的利润,用于支付股份制公司股东的单位应缴部分养老保险。符合置换身份的干部职工可采取个人自愿,以安置补偿金入股,直至退休之日自行退股,不再另行补发安置补偿金,退股后不再享受股份制公司的任何待遇。

3、由职工自行安置:鼓励有能力,市场经济意识强的干部职工,特别是那些已停薪留职、自谋职业的干部职工自行安置,签定《职工身份置换及安置补偿协议》。

4、货币补偿安置:对自愿放弃由林场安置,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与林场完全脱钩的置换身份的干部职工,林场按500元/工龄年发给置换身份补偿金。

(二)距退休不足5年人员安置

原林场内退人员,仍按林场原来方式执行。不在岗距退休不足5年的其它人员,林场不另给以安置补偿金,退休前的个人养老保险部分由本人缴纳,其余部分单位负担。

(三)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职工安置

林场鼓励职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并积极与政府、社保部门擀旋,争取降低参保门槛,鼓励广大未参保职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对补缴了社会养老保险置换身份的职工可参照本实施方案在册职工的基本安置办法第2条执行,对无力参保置换身份的职工,按工龄年发放安置补偿金,对拒不参保又不领取安置补偿金的置换身份职工,将其个人档案移交人才交流中心,与林场完全脱钩。

(四)自动离职职工安置

自动离职职工原则上林场不给予安置,不另行发放安置补偿金,如上级政策到位,可参照上级政策精神执行。

(五)退休人员安置

1、退休职工养老金仍由社保部门发放。

2、退休职工的医疗保险移交给城镇医疗保险部门管理

3、退休职工的其他管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移交给退休职工户口所在地的乡(镇、街办)或村(居)民委员会管理。

(六)职工遗属安置

根据改革相关要求,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对职工遗属(指林场现有实发遗属费人员)进行一次性安置补助。如无上级政策资金,则按林场《经营管理方案》执行。

四、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接续

(一)返聘上岗职工的接续

个人应缴部分由个人缴纳,单位应缴部分由林场缴纳。

(二)未返聘上岗职工的接续

改革后,未返聘到管理岗位的干部职工,但属于股份公司股东的,其20%的养老保险费由油茶股份制公司在经营收入中承担,8%的个人应缴部分由个人缴纳;领取安置补偿金置换身份的干部职工,与林场完全脱勾,从二一二年元月一日起,其社会养老保险费全部由干部职工本人负担。以农田、油茶林置换身份的干部职工,其20%的养老保险费由林场负担,8%的个人应缴部分由个人缴纳。

(三)距法定退休不足5年职工的接续

职工安置范文第6篇

一、原则

已改制企业职工安置中工龄、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的计算,退休、退养、等退职工的认定,以企业改制基准日为界定时间。已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范围是指在改制时职工劳动关系调整未到位,至今仍与改制后企业保持劳动关系的职工。职工安置费用计算、使用原则是:费用分段计算,合并使用,企业统一支付。分段计算是指:以企业改制基准日为界,改制基准日前(含改制基准日)费用部分经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从国有资产中或按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支付给已改制企业,由企业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与职工结算;改制基准日以后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由已改制企业按《劳动法》或《劳动合同法》执行。

二、固定工安置

以改制基准日上年**市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倍为标准并体现工龄差别,计算和发放职工安置费。固定工应领取安置费,也可自愿选择按照合同制工人领取经济补偿金的办法领取经济补偿金。职工应领取的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由职工签字领取或经职代会同意量化到职工个人后,实现国有企业职工劳动关系调整。

三、合同制职工安置

以改制基准日前企业正常生产时12个月的本人月平均标准工资(本人档案有记载且实际执行的月工资)为基数,按工龄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的标准工资,计算和发放经济补偿金,工龄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本人工资低于本企业平均工资的按照改制基准日前12个月本企业平均工资执行;低于**市当时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市当时最低工资标准执行。职工应领取的经济补偿金由职工签字领取或经职代会同意量化到职工个人后,实现国有企业职工劳动关系调整。

四、退养和等退职工安置

改制基准日时已达到等退或退养条件的职工,在等退或退养期间已领取了工资或生活费的,不再发给生活补助费;既未领取工资又未领取生活补助费的,参照邢政〔2007〕18号文件规定享受相应待遇,其费用经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从国有资产中或按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支付。

五、退休人员安置

改制基准日前的退休人员医疗保险费经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从国有资产中或按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支付,改制基准日以后退休人员医疗保险由已改制企业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六、企业拖欠费用的处理

已改制企业改制前拖欠工资、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等费用,改制时未处理的,经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从国有资产中或按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支付,改制后拖欠的上述费用由已改制企业负担。

七、本意见适用范围

1.企业适用范围:已改制企业是指在《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邢发〔**〕17号)出台前已完成企业改制且改制时国有资本退出控股地位,职工劳动关系未调整到位的,经企业申请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原市属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可参照本意见执行。

职工安置范文第7篇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国有和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

第三条 安置企业富余职工,应当遵循企业自行安置为主,社会帮助安置为辅,在发展生产中创造就业岗位,保障富余职工基本生活的原则。

第四条 企业安置富余职工的主要途径是:

(一)开发新产品,开办新项目,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二)压缩清退不合理使用的外来劳动力,空出岗位安置富余职工;

(三)在任务指标、职工收入不减少和生产成本不增加的前提下,缩短劳动时间,为富余职工提供上岗机会;

(四)组织富余职工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劳务输出;

(五)组织转岗培训,提高富余职工竞争上岗的能力;

(六)鼓励职工到街居、乡镇和私营企业去工作,对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私营企业的,给予积极支持和帮助;

(七)对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到五年的,经本人申请,企业批准可以实行厂内退养。

第五条 企业主管部门应当发挥行业管理的优势,把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优化资本结构、盘活企业资产与优化劳动力配置、开发新的生产经营领域结合起来,在企业安置的基础上,拓宽安置富余职工的渠道。其主要途径:

(一)在全系统范围内组织劳动力办余缺调剂;

(二)合理控制本系统企业使用外来劳动力的数量,对各企业的富余职工进行统一调剂安置;

(三)向系统内、外组织多种形式的劳务输出;

(四)结合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组织富余职工进行转业、转岗培训;

(五)建立本系统的生产自救基地,兴办各类经济实体;所需资金可以按照有偿安置的原则,从输出富余职工的企业按每人1.5万元的标准筹集;企业资金困难的,可以提供部分厂房、设备、场地等;

第六条 对为安置富余职工而兴办的经济实体,劳动、财政、税务、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扶持,并按国家规定给予照顾:

(一)为安置富余职工而兴办的独立核算的第三产业,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减免征企业所得税;

(二)安置的城镇失业人员和富余职工人数达到60%以上的劳动服务企业,可以按照国家、省规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三)企业为安置富余职工而兴办的经济实体,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原企业的工资总额基数不变,节余的工资总额由企业自主使用。

第七条 为安置富余职工而兴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和生产自救基地,资金确有困难的,在取得经济担保后,可以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给予一定数额的借款扶持。借款实行专款专用,定期收回,并按每月不高于5‰的标准收取资金占用费。濒临破产在法定经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的企业,组织富余职工进行转岗、转业培训,经费确有困难的,可以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给予适当补助。

第八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大力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机制,促使富余职工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九条 为安置富余职工而兴办的各类经济实体,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或招标承包、租赁经营。

第十条 企业富余职工在培训和厂内待业期间,应当按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的标准发给生活费。

企业因产品滞销、减产或转产而产生的富余职工,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并报企业主管部门备案,可实行有限期的放假。放假期间不超过1年。放假期间由企业按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的标准发给生活费。

孕期或哺乳期的女职工,经本人申请,企业可以给予2年的假期。假期内由企业按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的标准发给生活费。假期内含产假的,产假期间按照国家规定发给工资和各项工资性补贴。

上述生活费标准随职工工资水平提高、物价变动及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调整。

第十一条 企业因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变化,必须裁减职工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但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职工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后,在6个月内又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转到社会的失业人员,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十二条 属下列情形之一的富余职工,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一)男满45同岁、女满40周岁的,或者工龄满20年的原企业固定职工;

(二)经医务劳动鉴定机构确认患有职业病或因工负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经医务劳动鉴定机构确认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再就业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五)职工因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第十三条 企业富余职工到街居、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工作,凡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可连续计算工龄和缴费年限,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实行厂内退养的职工,由企业按本人实际工作年限参照退休待遇计发生活费。企业和职工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期间视为工龄,与其以前的工龄合并计算。待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时,按照规定办理退休手续,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四条 依照本办法兴办的独立核算企业安置的职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纳入新办企业的职工人数和经济指标统计范围。

第十五条 本办法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职工安置范文第8篇

福建中美律师事务所

黄若辉

近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紧加快,在依法处置无行业发展前景且效益极差的国有企业资产及妥善安置这些国企职工的工作中与当地政府政策性支持是分不开的。但是在笔者处理国企改制的有关纠纷中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即有些因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国有企业,因受到破产法的限制无法正常进入破产程序而是按“关门走人”的方式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清盘或者清产核资后实施转让,对国有企业职工实施给钱走人的方法分流安置,而在这一过程中为达到分流安置职工的目的,却采取名为自愿实为强制的方式要求企业职工自愿申请与企业订立解除劳动关系协议,并以当地政府决定的 “职工分流安置基准日”作为解除劳动关系的时点及作为解除劳动关系的计付经济补偿金终止日的依据。对此,笔者认为,由政府来确定企业职工分流安置基准日的作法与我国现在法律规定不符,且易发生劳动争议及可能引发行政纠纷。

首先,就企业法人经营自而言,对无发展前景及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企业,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程序及企业法规定企业依法享有申请注销权或停止经营权。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其生存或发展应当由经济市场运作规律来决定,这是不以任何人或哪个政府的意志所支配的。其次,就企业法人的用人自而言,根据《劳动法》及劳动法相关配套法规,企业法人依法享有人员的裁减权。劳动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由此可证,依法裁员是企业法人的法定权力,这种权力的行使无需借助于国家行政权的支持及批准。再次,就劳动关系的当事人而言,企业法人与企业职工是劳动关系的当事人,而在企业法人处于法定的裁员情形下,企业法人对企业职工依法享有行使解除劳动关系的解除权,这应当是企业法人的自主行为,而不应当由政府行政命令来替代,也无需政府的文件来批准确定。再其次,就劳动关系内容设定原则而言,有关劳动权益与劳动义务的内容约定是由劳动关系当事人依法设定的,劳动关系的建立与解除也基于劳动关系当事人依法定情形而发生的,同样不得由其他主体的替代。

本文中所称“企业职工分流安置基准日”实质上就是由政府来确定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而该“基准日”一旦确定就终止了劳动关系,这明显不符劳动合同基本原则与企业法人人格独立性原则,而现实中由政府来确定的这种“基准日”的做法,实质上是政府超权行为,政府的这种“关心”与“爱心”,在某种情况下还成了引发劳动争议的因素之一。笔者有例为证:二OO三年十二月,某国企数十名职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申诉请求是补发二OO一年至今的生活费及补缴社保金。事因是由该国企于二OO三年十一月张贴的一张公告通知书引起的。该公告通知书上称:根据某届某政府某次会议纪要精神,经研究,决定于二OO三年十一月十八日之前,我厂将近两年来陆续申请签订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名单,向某政府有关部门呈报,并申请领取一次性安置费。为了对职工负责,我厂再一次通告,尚未签订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若愿意解除劳动关系,请于二OO三年十一月十八日之前到厂劳工科办理相关手续,以便统一上报。随后并提供一份打印好的解除劳动关系基准日定为二OO一年三月份的《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而职工认为尽管此前企业曾要求职工订立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但与此次公告通知书一样是以“若愿意解除劳动关系”为前提的,而当年职工就已经以自己的实际行为证明了不“愿意”,因此,职工利用此次公告通知机会将企业告上了劳动仲裁庭。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却以某政府纪要及通知为据,认为企业与职工在某政府纪要及通知确定的“职工分流安置基准日”即二OO三年三月不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及领取经济补偿金无理,驳回了职工的全部诉请(现本案尚在法院一审期间)。但职工认为,解除劳动关系既然是基于自愿为原则,二OO一年职工有权选择不解除劳动关系,且企业现在仍然存在,而根据《工资支付暂行办法》规定“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据此,职工认为尽管有关部门确定了“职工分流安置基准日”,但职工个人未与企业订立解除劳动关系协议,职工与企业仍存劳动关系,且现公告的通知书上仍然白纸黑字地写着“若愿意解除劳动关系”,这证明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至今仍存在着,不因为政府定了“基准日”而终止(职工当时也并不明知有这个基准日的决定)。现要求企业支付二OO一年至今的生活费及社保金并非无理。由于“基准日 ”与企业工商注销登记日及与职工实际领取经济补偿金日(劳动关系解除日)存在着时间差,“基准日”往往早于实际解除劳动关系日,职工在基准日与劳动关系解除日期间常常要求企业发给生活费,但又因为企业经济困难无力支付而引发争吵。从本案发生的争议中可以看出,政府就是出于安定稳定社会及妥善安置国企职工之良好愿望主动介入确定“职工分流安置基准日”,也并不因此能够让劳动者确信该行为的合法性与权威性,并不能平息与化解当事人之间的业已紧张的劳动关系。同样因政府纪要与通知既不是行政规章,更不是法律,因此,在将来诉讼程序中存在被法院不予采纳的风险。

事实上,在我国《劳动法》及原劳动部《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的有关法律法规中早已就如何指导用人单位依法正确行使裁减人员权利已经在法律上做了设计。根据劳动法及上述规定用人单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确需裁减人员的,可以裁员。这就是在法律上已经明确裁员是企业的权利。同时法律对此类裁员在程序上也作为规范如要求用人单位应按下列程序进行:(一)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二)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内容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时间及实施步骤,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经济补偿办法;(三)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四)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五)由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按照有关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本人支付经济补偿金,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笔者认为,裁减人员是企业的单方法律行为,但本案中为何企业却要职工“自愿”地与企业签订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呢?这不得不让人生疑该国企是真倒闲还是假倒闲了。笔者还认为,政府若能责成职能部门认真有效地监督企业严格依照劳动法的规定实施裁员,“基准日”就会变成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认同的安宁日。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将精力更多地用在审查企业资产的处置上,防止个别人利用国企的“受难日”,大发“国”难财,远比无法律依据地介入讨论研究诸如什么“基准日”、“关门日”、“走人日”等,更有价值,也更能为社会弱势群体劳动者或准失业人员争取到更多的应得的利益。

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不再承担社会资源配置的主要职责,而要把精力集中到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精心规划社会发展方向等方面,实现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市场经济是规则经济,规则是人们制定的但更需要人们的主动并自觉遵守。市场经济需要的是一个有限政府、有效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但政府不是法院,政府也不是市场经营活动的当事人,更不是劳动关系当事人,政府不宜充当市场化的企业经营活动的任何角色,否则,可能会因“爱心”却成了行政法庭上的被告。

职工安置范文第9篇

为加快我市三类企业整体分流安置职工和依法退出市场工作进度,完善三类企业整体分流安置职工相关政策,结合退出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就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关于预留退休人员集中供热采暖补助费的问题

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中供热采暖补助费发放工作事项的通知》(津政办发[20*]126号)的规定,20*年起企业退休人员的185元集中供热采暖补助费由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今后审批的三类退出企业不再预留退休人员集中供热采暖补助费。此前审批的三类企业已预留的退休人员集中供热采暖补助费,在整体分流安置职工方案后期审计中一并结算。

二、关于鼓励未退出企业通过改组改制方式走出困境的问题

鼓励尚未退出企业通过股权结构重组、改组改制措施走出困境。这类企业在偿还职工债务的基础上,退休人员可以进入托管中心,并停止享受原困难企业的相关政策。市再就业资金按照全部职工人均2000元的标准给予资金支持,支持资金拨付主管部门用于其系统内退出企业分流安置职工。

三、关于偿还职工债务的问题

各主管部门和退出企业应积极变现资产,根据资产变现进度做好偿还企业职工债务工作。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企业变现资金和市再就业资金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的经济补偿金和安置职工费用等补贴,可优先偿还解除和终止劳动关系职工的工资、经济补偿金、医药费等债务。

四、关于专项资金支持问题

对于2009年底前完成分流安置职工工作并关闭社会保险帐户的三类企业,分流安置职工资金缺口较大的,市再就业资金给予主管部门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

五、关于进入托管中心人员未缴纳个人承担养老保险费的问题

进入托管中心的4050人员和工龄满30年人员,应当按照托管协议按时足额缴纳个人承担的养老保险费,凡不能按时足额缴纳的按照中断缴费处理。中断缴费人员可以按照《关于城镇企业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津劳社局发[20*]85号)第四条的规定缴纳中断期间未缴的养老保险费,全部费用由中断缴费人员个人承担。经托管中心申请,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审核,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救助标准的中断缴费人员可以缴纳年度内的养老保险费,当季缴纳的,只承担个人缴费部分;跨季缴纳的,除缴纳个人缴费部分外,还应当垫付企业缴费部分,垫付部分由市再就业资金拨付托管中心后支付本人。中断缴费期间,再就业资金给予医疗保险补贴,享受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待遇。中断缴费前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人员,恢复缴费后可继续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并应当连续足额缴纳医疗保险费。

六、关于进入托管中心人员相关费用、补助的问题

对履行托管协议且不欠缴社会保险费的4050人员、工龄满30年人员和丧失劳动能力人员,其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可以按照市政府《批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五部门关于建立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及工资保险福利待遇正常调整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津政发[20*]17号)第三条第一款第(六)、(七)项的规定,给予丧葬费和救济费,其供养直系亲属死亡的给予丧葬补助费。上述人员发生符合原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实施〈*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津劳局[2005]238号)规定的计划生育手术费的,可以按照生育保险支付标准予以补助,所需补助费由托管中心先行垫付,市再就业资金每年结算。

七、关于明确托管中心工作人员设置的问题

托管中心应当按照每托管100名在册职工或400名退休人员,设置1名工作人员的比例安排工作人员。对托管中心工作人员符合公益性岗位安置条件的,市再就业资金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八、关于对进入托管中心的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的问题

积极稳妥地推进托管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对进入托管中心且居住地在市内六区的退休人员,率先移交居住地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管理,其他区县托管中心退休人员逐步移交。托管中心移交退休人员的,应当结清退休人员全部债务,预留费用一次性支付本人,医疗保险费实行刷卡结算,档案材料完整规范。财政部门对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承接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具体移交办法另行制定。

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

职工安置范文第10篇

关闭破产前企业名称,××年××月××日经×××以××号文件(附后)批准关闭破产。

(一)制定职工安置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其中原则部分应明确关闭破产的基准日。

(二)政策依据。主要有:《劳动法》、《破产法》、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源枯竭矿山关闭破产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00〕11号)、《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及下放的煤炭、有色金属企业关闭破产实施办法〉的通知》(全国领导小组〔2000〕32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源枯竭矿山关闭破产工作的通知〉有关问题的意见》(全国领导小组〔2000〕33号)、《研究辽宁部分有色金属和煤矿企业关闭破产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国务院国阅字〔1999〕33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解决国有困难企业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基本生活问题若干意见的通知》(〔2003〕2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3〕16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广东省养老保险条例》、《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广东省失业保险条例》、《广东省劳动合同管理规定》(粤府〔1995〕22号)、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我省国有企业改制或退出市场后离休干部安置管理工作的通知》(粤委办〔2003〕36号)、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印发〈参加省直社会保险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有关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粤劳社函〔2003〕396号)、《关于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移交工作的通知》(粤劳社函〔2006〕560号)、××市政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号)等。

二、企业人员状况

(一)公司现有在职职工××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原固定职工××人、合同制职工××人、混岗集体工××人、移交社会职能人员××人、特殊工种人员××人、工伤职工及职业病人员××人等。

(二)离休人员××人,退休人员××人。

(三)抚恤人员××人。

(四)集体企业职工××人。

三、职工安置

(一)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前参加工作的全民所有制职工,不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可从以下两种安置办法中任选一种,并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

1.一次性发给相当于企业所在地上年平均工资3倍的安置费,不再享受失业保险,自谋职业。安置费每人平均不足2万元的,可按2万元计发标准安排,具体发放时应体现工龄差别。

对于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前参加工作,从事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种,且距提前退休年龄5年(含)以内的全民所有制职工,实行一次性安置,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但不将安置费一次性支付给本人,而由社区管理机构比照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发放基本生活费,并代缴社会保险费,待其达到提前退休年龄时办理退休手续。

拟领取一次性安置费××人,企业所在地上年平均工资××元,所需费用:人数*所在地上年平均工资*3=××万元。

2.按每满1年工龄发1个月本人工资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并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享受失业保险期满仍未就业的,按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职工月平均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拟领取经济补偿金××人,总工龄××年,所需经济补偿金××万元。

(二)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后参加工作的合同制职工,按每满1年工龄发1个月本人工资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并解除劳动关系,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直至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属于城市居民的混岗集体工,比照合同制职工的政策安置;属于农村居民的混岗集体工,只发给经济补偿金。计发经济补偿金的工资标准按照企业破产前上年职工本人月平均工资计算,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企业有合同制职工××人,总工龄为××年,经济补偿金平均月工资为××元,经济补偿金总额为×××万元。

2.企业有混岗集体工××人,总工龄为××年,经济补偿金平均月工资为××元,经济补偿金总额为×××万元。

(三)关闭破产矿山所办的学校、医院、公安、消防、供水、供电等生活和公用服务单位,其设施和职工成建制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所需费用按关闭破产矿山上年实际支付费用水平,由中央财政给予3年的补助。

拟移交地方管理的社会职能人员××人,所需年费用××万元,3年共××万元。

(四)进入关闭破产程序后,矿山可安排少量职工骨干组成专门机构,负责矿区离退休等人员社会保险资金的发放和管理,破产终结后转由地方社区管理机构发放和管理,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负担。被安置的职工不再作为破产企业职工安置。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人员数量按关闭破产矿山离退休人数6‰的比例核定,但一般不少于5人。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所需工资和日常支出费用,由中央财政按3年的费用安排。

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构拟安排人员××人,所需年费用××万元,3年共××万元。

(五)拟移交地方管理的离休人员××人,退休人员××人,提前退休××人,共××人。

(六)利用破产企业有效资产重组拟安置人员××人。

(七)改制前××名职工在××医保经办机构参加了医疗保险。按照××市《××××》(××〔××〕××号)第××条的规定(具体文件附后),对距退休年龄10年(或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年限)内且解除劳动关系的××名职工缴纳过渡性基本医疗保险金××万元,及其他医疗保险费用××万元。

四、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及社会保险费有关情况

(一)离退休人员管理和服务办法。

关闭破产矿山的全民所有制职工(含劳动合同制职工)执行提前5年(男55周岁,女干部50周岁,女工人45周岁)退休的政策。其中,从事经原劳动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的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和其它有害健康的特殊工种职工可提前10年(男50周岁,女40周岁)退休。具体条件为: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作累计满10年以上;从事井下、高温工作累计满9年以上;从事其他有害健康工作累计满8年以上。

退休人员××人,提前退休人员××人,共××人。拟按《关于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移交工作的通知》(粤劳社函〔2006〕560号)要求,移交××市××县(区)退管机构管理。附《中央省属驻穗企业退休人员移交街道管理服务工作方案》和《中央、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街道管理服务备案表》。

离休人员××人,经×××老干局同意,移交×××老干局管理。

(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内费用按有关规定核定并实行社会化发放。

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内的基金,原则上由中央财政拨付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用于发放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此项费用按企业在职职工年工资总额的25%计算10年,再折半计算,即企业在职职工年工资总额*25%*10年*50%=××万元。

(三)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外费用(省级人民政府规定项目补贴待遇处理方法。

(四)退休人员移交××市××县(区)退管机构的移交费用的项目、依据及金额,共××元。

(五)离休人员移交老干局费用的项目、依据、标准、金额,共××元(具体与当地老干局联系)。

(六)医疗保险基金原则上,由中央财政拨付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用于发放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此项费用按企业在职职工年工资总额的6%计算10年,即企业在职职工年工资总额*6%*10年=××万元。

退休人员医疗保险计划及所需费用:按照××市《××××》(××〔××〕××号)第××条的规定(具体文件附后),××名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并缴纳各类费用的计算办法、金额(详细费用附表)。

(七)离休人员医疗保障计划及所需费用××万元,其中各项费用的依据、标准、金额(详细费用附表)。

五、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有关情况

(一)在××社保局(或社保中心)参加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缴纳各项社保费情况(附《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表》)。企业关闭破产时为职工办理停保及申请有关待遇手续,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欠缴社保费××万元,欠缴的原因。

(三)欠缴社保费的清偿及解决办法等。

六、工伤(职业病)职工及抚恤人员保障计划

(一)1-6级工伤职工××人(附花名册)、安置办法、年费用的依据及金额。

(二)7-10级工伤职工人数(附花名册)、安置办法、所需费用。

(三)支付经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伤工残人员和职业病患者的伤残补助费、生活费、医疗费等经常性费用以及因工死亡职工家属的抚恤金等。抚恤人员××人,年费用××万元。

七、职工相关权益保障计划

(一)拖欠职工工资×××万元,解决办法。

(二)拖欠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万元,解决办法。

(三)拖欠职工基本养老金××万元,解决办法。

(四)拖欠职工医药费××万元,解决办法。

(五)拖欠工伤职工××万元,拖欠抚恤人员费用××万元,解决办法。

八、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审议

职工安置方案经××年××月××日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审议通过,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决议(可参考《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参考样本》)及相关资料附后。

九、有关事项

方案中有关条款如与国家、省有关政策规定相违背的,以国家、省的有关政策规定为准。本方案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查批准后方能实施。

备注:企业或其主管部门应提交的材料:

1.企业主管部门请求劳动保障部门对职工安置方案进行审核的公函,没有主管部门的由企业直接出具公函;

2.职工安置方案(含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服务实施方案及退休人员移交街道管理服务备案表);

3.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资料,包括企业职代会或职工大会的签到表、会议记录以及投票结果、会议决议;

4.其他对职工安置有关情况进行补充、说明的资料;

上一篇:畜牧法范文 下一篇:职工社会保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