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05:57:19

职称评审工作经验总结

职称评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了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充分调动卫生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卫生技术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学术水平和履行相应职责的能力,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根据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文件精神,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章卫生技术职务

第二条卫生技术职务是以医药卫生技术应用为主要职责,根据医药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置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卫生技术职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履行相应职责必须具备的任职基本条件,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有合理结构比例。

第三条卫生技术职务分为医、药、护、技4类:

1.医疗、预防、保健人员: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主管)医师医师医士

2.中药、西药人员:

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药士

3.护理人员:

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

4.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护士

第四条主任医(药、护、技)师、副主任医(药、护、技)师为高级技术职务;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力中级技术职务;医(药、护、技)师、医(药、护、技)士为初级技术职务。

第三章岗位职责

第五条各类各级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暂按卫生部(82)卫医字第10号、(83)卫防字第61号、(81)卫药字第10号、(79)卫药字第983号等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任职基本条件

第六条卫生技术人员必须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遵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第七条医(药、护、技)士

1.了解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

2.在上级卫生技术人员指导下,能胜任本专业一般技术工作;

3.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

第八条医(药、护、技)师

1.熟悉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

2.能独立处理本专业常见病或常用专业技术问题;

3.借助工具书,能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4.中专毕业,从事医(药、护、技)士工作五年以上,经考核证明能胜任医(药、护、技)师职务;大学专科毕业,见习1年期满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见习1年期满;研究生班结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者。

第九条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

1.熟悉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本专业知识,掌握国内本专业先进技术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2.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处理较复杂的专业技术,能对下一级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3.在临床或技术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或具有一定水平的科学论文或经验总结。能比较顺利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4.大学毕业或取得学上学位,从事医药(护、技)师工作4年以上;研究生班结业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医(药、护、技)师工作3年左右;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医(药、护、技)师工作2年左右;取得博士学位者。

第十条副主任医(药、护、技)师

1.具有本专业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吸取最新科研成就并应用于实际工作;

2.工作成绩突出,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或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论文或经验总结。能顺利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3.具有指导和组织本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指导和培养下一级技术人员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4.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含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5年以上;取得博士学位,从事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2年以上。

第十一条主任医(药、护、技)师

1.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能根据国家需要和专业发展确定本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方向;

2.工作成绩突出,具有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复杂疑难的重大技术问题或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专著、论文或经验总结。能熟练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3.做为本专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善牛指导和组织本专业的全面业务技术工作,具有培养专门人才的能力;

4.从事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工作5年以上。

第十二条各级卫生技术职务,必须由行政领导在经过评审委员会怦审的、符合相应条件的卫生技术人员中,按照限额进行聘任或任命。

对未经评审委员会评审或评审认定不符合任职条件者,任何单位或任何人不得聘任或任命其担任卫生技术职务。

第五章评审委员会的组建

第十三条各级卫生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分别由高级、中级、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

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一般由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也可授权确实具备评审条件的下属单位直接组建,并报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

中级、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的组建权限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第六章附则

第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是地方卫生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的业务主管部门,在地方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细则”(报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卫生部备案),并会同当地科技干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职称评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一、个人业务工作报告的作用和地位

个人业务工作报告,是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必备材料之一,不仅是个人业务工作情况的总结,也是业务水平、能力、成果的展示,更是评审委员会了解与评价申报人业务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报告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专家对申报人的评价结果,所以写好个人业务工作报告很重要。

二、总体要求

业务工作报告要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个人任现职以来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工作成绩及履行职责情况等。

业务工作报告一般可分为五个部分:一是个人自然情况、简历及专业工作经历;二是思想品德及职业道德;三是专业工作能力、主要工作业绩成果及所取得的效益、奖励情况;四是、论著、研究报告等学术水平情况;五是继续教育情况。

三、业务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个人简历应按工作岗位、职务的变动分别、分段填写。专业工作经历主要指任现职以来所从事的代表个人能力与水平的专业工作,同时应注明个人所起作用(主持、参加、独立承担等)。

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主要指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方面,包括个人任现职以来所获的荣誉。

专业工作能力、主要工作业绩成果及所取得的效益奖励情况,是业务工作报告的主要部分,内容要详实。要求提供反映出水平、能力的主要专业工作总结,特别是要把所取得的成果、效益及在促进集团公司发展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在报告中体现出来。即:主持哪些课题,课题进展情况,有哪些创新,取得哪些突破,通过哪类鉴定,获得什么奖励,专家对此评价等。

论文、论著、研究报告及工作经验总结,这一部分主要反映了申报人本专业理论知识、学术水平,应在业务工作报告中反映出来。报告中除了概括论文、论著、研究报告及工作经验的主要内容及学术水平、价值外,还要注明的刊物名称及时间,以及个人承担情况(独立、合著等)。

继续教育主要指任现职以来参加的本专业业务学习与培训,也包括学历教育。报告中要写明反映继续教育学习的课程、(政工专业继续教育内容,根据政工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实际和需要确定,每年上半年为和省委要求的当年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内容,下半年为政工干部专业知识学习)。形式、时间等,(根据文件规定,中高级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72学时,初级人员不少于40学时),特别要总结出学习后的收获和提高以及对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四、其它要求

1、业务工作报告是个人任现职以来本职业务工作的高度概括,不要把任现职前的工作再总结进来,也不能写成流水账。

2、业务工作报告所反映的水平、能力、效益、成果应客观、真实,要与所提供的证明材料相符,属集体创造的成果应注明个人部分的作用。

3、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工作能力、业绩成果等方面的总结,要对应所申报级别的资格条件要求去写。

4、申报高级资格人员的业务工作报告一般在3000字左右,申报中级资格人员的业务工作报告一般在2000字左右,申报初级资格人员的业务工作报告一般在1000字左右。

5、报告中应注明申报的理由,说明符合申报条件的条款。

职称评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一年一度的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为使有关专业人员提交符合规范要求的业务工作报告,提高评审工作质量,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结合近几年职称评审工作的经验,就个人业务工作报告的写作格式及要求,建议如下:

一、个人业务工作报告的作用和地位

个人业务工作报告,是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必备材料之一,不仅是个人业务工作情况的总结,也是业务水平、能力、成果的展示,更是评审委员会了解与评价申报人业务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报告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专家对申报人的评价结果,所以写好个人业务工作报告很重要。

二、总体要求

业务工作报告要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个人任现职以来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工作成绩及履行职责情况等。

业务工作报告一般可分为五个部分:一是个人自然情况、简历及专业工作经历;二是思想品德及职业道德;三是专业工作能力、主要工作业绩成果及所取得的效益、奖励情况;四是、论著、研究报告等学术水平情况;五是继续教育情况。

三、业务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个人简历应按工作岗位、职务的变动分别、分段填写。专业工作经历主要指任现职以来所从事的代表个人能力与水平的专业工作,同时应注明个人所起作用(主持、参加、独立承担等)。

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主要指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方面,包括个人任现职以来所获的荣誉。

专业工作能力、主要工作业绩成果及所取得的效益奖励情况,是业务工作报告的主要部分,内容要详实。要求提供反映出水平、能力的主要专业工作总结,特别是要把所取得的成果、效益及在促进集团公司发展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在报告中体现出来。即:主持哪些课题,课题进展情况,有哪些创新,取得哪些突破,通过哪类鉴定,获得什么奖励,专家对此评价等。

论文、论著、研究报告及工作经验总结,这一部分主要反映了申报人本专业理论知识、学术水平,应在业务工作报告中反映出来。报告中除了概括论文、论著、研究报告及工作经验的主要内容及学术水平、价值外,还要注明的刊物名称及时间,以及个人承担情况(独立、合著等)。

继续教育主要指任现职以来参加的本专业业务学习与培训,也包括学历教育。报告中要写明反映继续教育学习的课程、(政工专业继续教育内容,根据政工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实际和需要确定,每年上半年为和省委要求的当年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内容,下半年为政工干部专业知识学习)。形式、时间等,(根据文件规定,中高级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72学时,初级人员不少于40学时),特别要总结出学习后的收获和提高以及对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四、其它要求

1、业务工作报告是个人任现职以来本职业务工作的高度概括,不要把任现职前的工作再总结进来,也不能写成流水账。

2、业务工作报告所反映的水平、能力、效益、成果应客观、真实,要与所提供的证明材料相符,属集体创造的成果应注明个人部分的作用。

3、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工作能力、业绩成果等方面的总结,要对应所申报级别的资格条件要求去写。

4、申报高级资格人员的业务工作报告一般在3000字左右,申报中级资格人员的业务工作报告一般在20__字左右,申报初级资格人员的业务工作报告一般在1000字左右。

5、报告中应注明申报的理由,说明符合申报条件的条款。

职称评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我局拟定于今年年底召开2012年全省文博专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会议。现就全省文博专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及材料报送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学历及专业工作年限

研究生毕业未获硕士学位或只获硕士学位而无研究生毕业证书者,从事文博工作3年以上;取得第二学士学位,可按研究生毕业(未获硕士学位)对待;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文博工作5年以上,并被聘任文博助理馆员职务4年以上;大专毕业,从事文博工作7年以上,并被聘任文博助理馆员职务4年以上;中专毕业,从事文博工作15年以上,并被聘任文博助理馆员职务4年以上。

上述学历均指文博专业学历或相近专业学历。

如学历、专业、低一级职务任职年限、专业工作年限达不到上述要求,但专业工作成绩显著,可按《甘肃省破格晋升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甘职改办〔2004〕4号)破格申报。

(二)外语及计算机能力要求

申报人员外语及计算机能力必须分别达到《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考试及成绩使用办法》(甘人职〔2007〕18号)和《关于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统一考试的通知》(甘职改办〔2003〕2号)规定的要求。

(三)岗位要求

申报人员所在单位应有相应的空缺岗位,具体按照《甘肃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甘肃省职称改革工作办公室关于加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与职称评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甘事人改办〔2011〕10号)执行。

(四)公示要求

申报人员的有关情况应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办法等按照《甘肃省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推行公示制度的意见》(甘职改办〔2001〕13号)执行。

(五)论文要求

申报人员须提交一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或一篇本人撰写、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专业文章、报告、专业技术工作经验总结。

(六)考核要求

申报人员在任低一级专业职务(文博助理馆员)以来(或近五年),年度考核成绩均应达到“称职”以上。

(七)继续教育

申报人员须参加年度继续教育培训,完成年度继续教育任务,取得有关人事部门验印的《完成继续教育任务证明书》。

二、报送评审材料要求

(一)必报材料

1、《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情况简表》一式十五份(A3尺寸打印,表样在通知栏下载);

2、《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人事部制)一式两份;

3、破格晋升人员须报专题报告及《破格晋升人员审查登记表》;

4、学历证书原件并附复印件一份;

5、初级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和聘任文件原件、复印件各一份;

6、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复印件一份;

7、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复印件一份;

8、所在单位出具的公示结果报告原件一份;

9、《继续教育证书》及《完成继续教育任务证明书》原件;

10、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专著原件并附复印件一份(以上学术成果如获奖,需附获奖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11、以上所要求复印件均为A4规格,按上述所列顺序装订,随附上报材料目录一份;

12、上述材料请用标准档案袋装帧,并在档案袋封面注明申报人姓名、所在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

(二)《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情况简表》填写说明

1、“任现职以来考核情况”栏必须将任现职以来历年考核情况全部填入,如有空缺,请单位出具书面说明材料。

2、“单位推荐意见”栏按栏内项目要求填写,不得空缺,推荐名次要填写准确,若未填写此栏,不予受理。

3、“任现职后发表主要论著论文”栏必须如实填写正式出版的本专业专著或在省级以上权威刊物上发表的本专业论文。美术(摄影)作品、文学作品等不作论文填写。

4、“任现职后主要专业技术工作成绩(对照硬化条件填写)”栏填写时应注意:

(1)认真填写任现职以来的专业业绩,任现职以前的成果、获奖、论文等不得填写;

(2)非文博专业的业绩一律不予认可,不得填写;

(3)所获奖项必须是省职改办有关文件规定范围内的奖项,未经本人所在单位同意而私自外出参赛所获奖项,不能算作任现职以来的业绩填写,集体获奖不能算作个人获奖。

各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应如实填写以上内容,并附与所填内容一致的证明原件。

凡不按上述要求填报的《简表》,一律退回重新填写,由此产生的后果由填写者负责。

三、不受理下列单位和个人的材料

(一)外语、计算机成绩未达到要求者;

(二)上一年度未进行考核或考核结果未达到要求者;

(三)评审简表、登记表及其他上报材料内容填写不详细或不清楚,印信不全,不使用省职改办统一规定的表格者;

(四)申报人员所在单位没有空缺岗位的;

(五)所报材料填写不规范,字迹潦草、辨认困难或未加盖公章者;

(六)不按组织程序上报,而个人报送材料者;

(七)必报材料不全或无原件者;

(八)未按规定时间或已过截止时间报送材料的;

(九)申报材料未装在标准材料袋的。

四、报送材料时间及联系方式

报送时间:2012年10月20日至2012年12月10日

职称评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会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围绕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区”战略,进一步加强人事人才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更好的确立全区企业尤其是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工程、重点科研项目在创新型城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开展有针对性、前瞻性和个性化的贴近服务,着力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加快我区的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促进我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活动内容

(一)政策扶持服务

围绕企业需求和企业人才开发工作实际,贯彻落实《宁波市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法》以及《宁波市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同时重点研究制定《区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区域化人才服务站实施意见》等政策制度,着力解决企业在海外高层次人才、研发设计人才、紧缺人才、创新人才、技能应用人才的引进培养、创新型团队建设、企业人才素质提升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大现有政策的宣传力度,扩大政策的覆盖面。

(二)引才引智服务

1.重点规划引进“海外工程师”工作。围绕区内企业需求,贯彻落实《宁波市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法》,及时征集企业国外智力技术项目引进需求,一是充分利用“高洽会”引进海外留学生。二是充分发挥日本、美国等海外引才引智基地作用,引进技术与人才。三是广泛联系国外专家组织与国际人才猎头公司,向企业推荐知名专家。四是提供配套扶持资金,在市级财政每年补助的基础上,增加区级财政经费预算,减少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的成本。五是坚持“海外工程师”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召开专门的针对海外智力引进工作座谈会,推广引进“海外工程师”成功企业的经验,与企业代表深入交流工作工作经验,深入项目单位了解项目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引智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2.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加强企业中高级人才引进服务,全年举办各类专业性人才招聘会和赴外招聘会12次,参加人事部门组织赴外招聘活动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差旅补助。推出“个性化”的人才服务,为重点企业提供“点对点”的小型人才见面会。建立黑龙江和江西人力资源引进基地,通过基地辐射功能为企业输送技术人才。强化与智通、卓博、智联等优质的人才猎头公司合作,拓宽中高级人才引进渠道。加强企业网上招聘服务,构建“会、报、网、电视”四位一体人才服务新平台。

(三)素质提升服务

1.大力提供人力资源经理、青年企业家职业化专业化培训服务,重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自身的能力素质。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结合在一起,开展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研修班两期,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题培训班两期。

2.大力提供企业技术人才培训服务,重点提高创新能力。为区企业人事干部举办专业性的培训班,提高人事干部业务水平,提升其业务技能。选送企业优秀人才到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给予一定比例的学费补助。

3.大力提供职称评审指导服务,重点提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加强职称政策创新力度,创造宽松人才评价环境。强化职称工作业务培训,加强申报辅导工作,对重点企业积极主动提供业务指导服务。

(四)平台建设服务

1.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设在数字园区的区人力资源服务基地作用,引进优质的人力资源中介公司入驻园区,成为集人才集市、人才派遣、人才猎头、人才培训、人才咨询、人才研究为一体的集散中心,向区域内外的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人才服务。

2.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继续指导并扶持更多有需求、条件成熟的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加强留学生人才创业平台的建设,继续与国内的一些重点高校进行合作,推荐企业需要的专业、项目对口的博士进站。

3.加强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出台《区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推荐优秀的研究生人才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力争突破原有的7、8月份挂职时间转为一年,建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站,为企业的研发和项目攻关提供技术支持,对于毕业后留在企业的研究生给予奖励机制,今年新建立两家研究生工作站。

4.加强区域化人才服务站建设。积极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和市场配置资源,在区内建立多家人才服务站,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出台《区域化人才服务站实施意见》,提供政策咨询、职称评定、人才规划、人才引进培养策划、人事、人才评价、人才激励等综合配套服务,为引进高端人才、创新人才开通绿色通道,即时办理相关手续,及时优先兑现人才引进培养优惠政策。今年新建2-3家人才服务站,使人才服务网络更加完善。

5.加强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为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继续实行优惠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在去年推出22家见习基地的基础上,今年新建5家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吸纳1000名毕业生先见习后就业,并对优质的就业见习基地进行财政补助。

(五)信息对接服务

1.继续发挥区人力资源俱乐部、人事干部QQ群等平台的作用,加强与区内企业尤其是“三重”单位的网络连接,及时提供区内人力资源的发展状况、重大的引才引智活动、培训考试、职称评审等信息,实现信息及时、有效和公开。

2.开展各种形式的HR论坛、专题讨论会、座谈会等活动,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了解企业对人事人才服务的需求,以及对人事人才工作的建议,同时促进各企业间的经验交流与分享。

3.不断改进网上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并扩大与市人才网站、各高校、各人才网站的合作,提高网站信息质量,力求建成一个自动化程度高,网上信息一体化的区域性人才网。

(六)专项个

1.定期走访机制、对企业需求上门服务。定期走访以“三重”为重点的相关企业,深入调研人力资源培训、紧缺人才引进等方面服务内容。对有需求的“三重”企业逐步人才培训、人才规划等服务。

2.继续执行不间断工作制度。继续在7-9月工作日期间实行中午不休息制度,所有窗口午间照常对外办公,实行全天候服务,随时为前来办事的企业人员提供人事人才服务。

3.定期联谊制度。举办区内企业外国专家联谊会和人事干部联谊活动。加强与在区内工作的外国专家的交流,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资源,为海外工程师引进工作打好基础。同时促进各企业间人事工作交流和联系,为人事人才工作的发展出谋划。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5月为活动准备阶段

5月底前,制定活动方案,确定联系企业及联系责任人。

第二阶段:6—9月为活动实施阶段

6—7月组织区人事局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分成3个组,开展上门为企业服务,听取意见,宣传政策,征集难题,并根据具体问题落实相应的解决办法。

7月,召开服务“三重”工作座谈会,部署明确下半年工作重点。

8-9月,继续组织干部深化服务活动。

第三阶段:10月为总结阶段

10月,对全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重点督查,指导推进主要服务活动。原则上每个服务小组进行企业服务不少于10天。

四、工作要求

继续深入推进服务“三重”活动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按照区委区府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区”战略的重要举措。此项活动必须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策划组织、稳步推进,确保活动取得新的成果。

(一)建章立制,落实责任。建立“三重”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三重”服务定期会议制度,及时分析总结阶段性工作情况,部署安排下步工作任务。

(二)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切实加强服务“三重”工作的经验总结,不断探索和创新人事人才服务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研究制定各种制度和措施的具体实施办法。建立服务“三重”活动的交流平台,积极了解“三重”企业的需求,个性化服务要求,保证信息畅通,服务及时到位。

职称评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第一条资格标准

图书资料专业馆员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图书资料及其它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了解当代图书资料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能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和独立完成一定难度的专业工作,取得较好的业绩;能对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业务成果进行理论论述,公开发表本专业具有一定水平的论文;具有指导初级专业人员的能力。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市各类、各级图书、资料、信息部门的在职在岗专业人员。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三条政治、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年度考核“合格”以上。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及以下或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1年申报;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申报;

(三)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报。

第四条学历、资历要求

(一)具备以下条件者,可申报馆员资格。

1、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或大学专科学历,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2、中专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取得助理馆员资格5年以上。

3、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8年、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专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5年,非个人原因至今未初定专业技术资格,且符合专业技术条件的,由本人申请,单位或人事机构或代为管理部门核实后可直接申报。

(二)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以下学历(学位)者,经考核合格,可初定馆员资格;

1、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2、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

第五条外语(古汉语)要求

参加国家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古汉语)考试,成绩合格。具备下列条件者,可免试:

1、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以上;

2、公派出国,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3、市(区)人事部门核实认可的县以下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4、截止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上年底,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六条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国家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取得合格证书,或参加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考核取得合格证书;

2、计算机专业大专毕业以上;

3、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4、截止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上年底,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参加上述考试,成绩不作硬性要求(提供市人事部门出具的考试成绩证明)。

第七条继续教育要求

按照《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的要求,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课时要求。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八条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

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文献信息开发岗位上工作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1、参与文献信息开发选题、内容分析和实际开发,在一些重要专题开发中发挥骨干作用。

2、参与文献信息编辑工作,撰写提要、文摘、题录或进行内容标引。

3、熟悉信息产品的营销策略和手段,承担文献信息开发成果的推广任务。

(二)在文献采编岗位上工作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1、熟悉藏书和出版发行情况,参与制定、修订文献采编工作规章或文献分编业务工作细则。

2、熟悉分类法、编目法、排检法等各种工具及其方法,熟悉分编工作全过程,在文献着录和标引工作中起骨干作用。

3、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献着录和外来书目资料的套录工作。

(三)在读者服务岗位上工作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1、从事借阅服务工作,胜任一般性参考咨询服务。

2、进行流通统计分析和阅读倾向调查,定期提交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

3、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流通业务管理,指导读者进行书目检索。

(四)在自动化管理和网络技术开发与应用岗位上工作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1、参与本部门技术工作计划、具体工作方案和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

2、了解缩微、音像、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并熟练运用其中1至2项技能。

3、解决一般性技术问题,承担程序设计和系统维护等。

(五)在图书资料专业其它岗位上工作的人员,比照以上四类人员的条件执行。

第九条业绩成果要求

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厅)级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或(县)处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二)参与完成本单位组织的科研项目、重大服务项目或文献信息开发课题2项。

(三)独立编写本岗位的业务制度、技术规章、工作细则,或提出业务建设的可行性建议2项,并被采纳应用。

第十条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以上和在市级刊物上发表2篇以上或在市级学术研讨会上交流论文或获奖2篇以上。

第四章破格条件

第十一条破格申报条件

确有真才实学,业绩卓著,学术或技术上有一定的突破,虽不具备规定的学历(或学位),但取得图书资料专业助理馆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或具备规定学历(或学位),取得图书资料专业助理馆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

凡破格申报者,除必须符合第二章第三、五、六、七条规定的要求外,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年度考核必须“合格”等次以上,其中至少有1次为“优秀”等次。

第十二条破格评审条件

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在符合第三章规定的评审条件的前提下,还需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本专业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市(厅)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2、市(厅)级以上优秀服务成果奖获得者。

3、市(厅)级以上重大活动组织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二)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与撰写或编辑学术著作1部(前5名)。

2、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上2篇以上。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三条所学专业与所从事专业不对口或不相近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参加业务主管部门的继续教育,系统接受所从事专业基础专业理论培训或通过评审委员会组织的专业理论测试(答辩)后,可以申报所从事专业的专业技术资格。

第十四条符合第二章第四条第一款第三项的直接申报人员,其业绩成果、论文要求等,原则上应是申报前四年取得的。

第十五条凡符合上述条件,提交第三、四(或十一、十二)、五、六、七、八、九、十条规定的材料者,可申报图书资料专业馆员资格,并按规定程序送评。

第十六条与本条件相关的材料要求、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若干问题说明、表格样式等见附录。

第六章附录

一、申报人必须提交的材料

1、按有关要求填写“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一式三份,并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备用相片1张(免冠大1寸)。

2、“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一式20份(以下是对照“资格条件”要求应填写、提交的材料)。

3、对照第二条,将申报的专业准确地填在“申报表”封面相应的栏目处。

4、对照第三条,将本人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以来的考核结果填入“申报表”内相应的空栏处。

5、对照第四条,提交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历(学位)证书,以及资格证书复印件。

6、对照第五条,提交考试合格证书或相关证明。

7、对照第六条,提交考试合格证书或相关证明。

8、对照第七条,提交人事行政部门审验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原件。

9、对照第八条,提交反映本人专业技术工作经历的证明材料。

10、对照第九条,提交反映本人主要业绩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1份,业绩成果证件、证明及辅助证明材料(包括获奖证书、与成果相对应的公开发表的论文、成果鉴定证书等)复印件。

对科研立项课题,应提交课题立项申请表、阶段性进行情况报告书(含主管部门组织的3位以上同行专家的审查鉴定意见)。

11、对照第十条,提交规定数量的论文、著作、专业论文及实例材料等原件。

以上提交的材料若是复印件须经单位核实、盖章,经办人签名,并注明核实日期所有材料必须按中评委会要求的格式进行分类、整理、装订。

二、本条件有关的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

1、重大:某一区域范围内规模大、影响深的。

2、疑难:暂不分明,难以确定。

3、主持:经某一级别部门认可或任命的,在工作中起支配、决定作用的。

4、骨干:在工作中担任第一或第二任务的。

5、精通:理解透彻,应用娴熟。

6、系统掌握:熟知并能应用自如。

7、掌握:充分理解,较好地应用。

8、熟悉:明其意,并能应用。

9、了解:知其大意。

10、专业技术工作报告:总结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情况,一般应包括:基本情况(姓名、性别、毕业学校、现专业技术资格、简历等)、开展工作情况(如科研、带教、参与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等)、取得业绩(按工作内容分述)、专业特长(经验)、今后努力方向等项目。

11、实例材料:指将本人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后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心得体会,以论文的形式总结出来。文中必须有自己的观点,并附具体实例处理分析。

12、著作:指取得ISBN统一书号,公开出版发行的本专业学术专着或译着。科普类、手册类、论文汇编等不在此列。著作必须具有“三性”(即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全书字数一般要求在20万字以上。

13、论文:指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本专业研究性学术文章,其内容一般包括摘要、关键词、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6个方面。论文必须具有“三性”(即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全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000字。期刊必须有ISSN(国际标准刊号)和(或)CN(国内统一刊号)刊号。

14、专业文章:指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本专业经验总结、短篇报道或实例报道等文章。全文字数一般在800字以上。期刊必须有ISSN和(或)CN刊号。

15、宣读论文:指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大会宣读或学科分组会议上宣读,并在相应论文汇编上全文(或摘要)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凡宣读论文必须提交论文宣读证书、论文汇编、会议日程安排等相关材料。摘要发表者须同时提交全文原稿。

16、部级期刊:指由国家各类专业学会、各部主办并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期刊必须注有ISSN和(或)CN刊号。

17、省级期刊:指由省级学术机构主编或主办的,并已取得ISSN和(或)CN刊号的期刊。

18、市级期刊:指由市级学术机构主编或主办的,并已取得ISSN和(或)CN刊号的期刊。

19、国家(际)性学术会议:指由国家一级专业学会、国际学术组织或国际学术组织委托我国相应的学术机构组织召集的会议。

20、省级学术会议:指由国家二级专业学会组织召集的学术会议。

21、市级学术会议:指由国家三级专业学会组织召集的学术会议。

22、省、部级奖项:指由中央各部委或省委、省政府设立的奖项。

23、市级奖项:指由省直辖市、市委或市政府各部、局及市级专业协会设立的奖项。

24、主要作者、主编或副主编:指本专业学术专着或译着的具体组织者,对该著作的学术、技术问题起把关作用。其个人承担的编着字数必须在10万字以上。

25、主要编著者:指专业著作的主编或副主编以外的编者或一般作者,其参与编着的字数一般应在2万字以上。

26、科技成果奖:特指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等奖励项目。

27、项目(或课题):包括国家、部门和各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或合同规定的科研或技术开发任务。有科学研究、技术管理、开发及推广应用等类型。按来源可分为国家下达项目、国内外合作项目、合同项目及外商投资项目等。

28、科技进步奖:特指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社科成果奖、星火奖、火炬奖等相应奖项。

29、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指在该奖项等级额定获奖人数内取得个人奖励证书者。

30、课题负责人:指课题第一申报者。

三、本条件若干问题的说明

1、本条件所规定的学历、年限、数量(目)、等级等均含标识的学历、年限、数量(目)、等级。如,大学本科以上含大学本科,5年以上含5年,1项以上含1项,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县以下含县等。

2、本条件所规定的著作、论着、专业性文章、宣读论文等,不论出于何专业学术期刊、何出版社、何学术会议,其学术水平价值均由评委会专家公正、公平、全面地评定。

3、本条件所提“市”指副省级及地级市,不含县级市。

4、本专业工作年限:一般从毕业参加本专业工作后起计算至申报前一年年底止。但后续学历获得者,可从申报者人事档案记载的员级资格起计,但必须将全脱产学习时间减除。其员级资格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负责审核认可。

5、资历计算方法:从取得助理馆员资格之日起计至申报前一年年底止。

6、本条件所指水平,一般由中评委会专家评定。

7、凡提交的获奖成果均须同时附上相应公开发表的专题论文。

8、本条件所指“经(省以上、市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可”的程序可参照科技成果鉴定方式进行,具体如下:

(1)申报人提出申请,填写有关成绩(水平)考核“鉴定表”。

(2)所在单位审核推荐。

(3)由规定的相应的业务主管部门组织3-5位同行专家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作出综合评价的结论并填入“鉴定表”。

职称评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队伍 人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258-02

一、高职辅导员的重要性

常言道:一批好教师能造就一所好学校;一个好辅导员能影响一批学生的未来。高职辅导员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引导者,是高职生的榜样与行为引导者,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角色,更是高职生就业指导的良师益友,担任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实际工作出发,以人为本,对辅导员进行人性化管理,维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对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辅导员队伍的现状

(一)辅导员年轻化,队伍不稳定 。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调查发现,现阶段在高职院校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大多是应届毕业生,年龄普遍趋向年轻化,他们是边学习边成长,通常成长至工作能独挡一面需要一段时间。由于在职称评审、进修学习、绩效工资晋升提拔等方面与专任教师存在着差距,有些辅导员只看到眼下工作的繁重,意识不到责任的重大,没有将此工作作为长远的事业好好经营,由于对自身职业的认知不够,工作稳定性不足;一些辅导员把选择这个工作作为自身职业生涯的跳板,工作几年后转到其他岗位;还有一些年轻的辅导员在工作的一开始,由于态度不明确,对辅导员岗位定位不够,工作无法深入,出现半途退岗的现象,辅导员经常更换,导致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岗位职责不明确,工作量超负荷

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没能清晰地认知,认为只要跟学生有关的工作(除上课外)都应该是由辅导员处理的,各职能部门纷纷自行向辅导员布置工作任务,由于辅导员属于“最底层的行政人员”,很多情况下无法拒绝,因此除了需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外,还承担了许多日常的工作,在生活中是学生的保姆、学生宿舍管理员,学习上是任课教师的帮手,还同时是学校职能部门的勤务兵,兼任党务秘书、教学秘书、行政秘书和团总支书记的助手,深陷众多部门布置的事务性工作之中,难以理清工作头绪。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数量的不断增加,很多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随之持续上升,有些辅导员一人要担任近250名以上学生的辅导员工作,标准远远低于规定中高等学校要按师生比1:200的比例设置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的总体要求,繁杂的工作让辅导员的工作变得十分忙碌,身心疲惫。

(三)工作方式表面化,职业成就感缺失。

一个辅导员要负责几百人的思想动态和日常工作,压力相当大。要想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情况,做好每一名学生思想及日常工作,几乎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繁杂,压力大,再加上辅导员呈年轻化,缺乏工作经验,工作通常只能采取蜻蜓点水的方式,方式表面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压力的增加,每天忙碌在应付杂务上,减少了与学生思想的交流,将慢慢与学生疏远,工作得过且过,逐渐丧失了个人职业成就感。另外,辅导员缺乏较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渠道。年轻的辅导员毕业后到高职院校工作了几年,做的几乎是相同的重复的工作,基本保持“原地踏步”的状态,相当大的部分辅导员难以获得明显的工作成就感。

(四)辅导员队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综合素质偏低。

近几年,许多高职院校提高了辅导员的选聘条件,大部分辅导员都要求具有研究生学历,但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学方面专业的科班出身的辅导员仍占少数,甚至有的专业与辅导员的职业需要相距甚远,专业结构多样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或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不深,学生管理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相对欠缺,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有的是从外单位转岗来做辅导员工作的,没有接受过正规学生管理教育及相关培训,工作起来,只能是“摸着石头走路”;此外,一些刚踏出校门的年轻辅导员,依然保留一些学生气,加上缺乏辅导员工作经验,未能及时做好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工作经常带有情绪化,没有具备教师的应有素质。

三、以人为本,建设适合高职院校性质的辅导员队伍

(一)树立人本管理理念,重视辅导员自身的发展。

“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指在管理过程中以辅导员为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辅导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辅导员与学院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辅导员自身的发展是学院发展的前提,也是稳定建设辅导员队伍的前提。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辅导员的发展和高职院校的发展;辅导员个人目标与学院目标是可以协调的,辅导员在实现自己目标的同时,也会促进学院管理工作上一个台阶。

(二)明确归口管理,提高岗位意识。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高等院校辅导员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学生工作部门是学校管理辅导员队伍的职能部门,要与院(系)共同做好辅导员管理工作”。从学院管理层面而言,管理辅导员的职能机构是学院的学生工作处,主要负责统筹布置院级的学生工作任务,并为院(系)开展学生工作给予方向性的指导;从院(系)级的管理层面而言,管理辅导员的职能机构是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由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直接领导。原则上,所有与学生管理相关的任务或者需要辅导员协助完成的工作都应该由归口管理机构严格把关、统筹布置、然后再层层下达给辅导员,这样可有效避免多个部门自行向辅导员布置工作任务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有利于辅导员能有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本职工作。

(三)明确岗位职责,给予激励与关心,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高职院校应该以《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为指导思想,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及开展情况,进一步明确、细化辅导员岗位职责,避免出现笼统、模糊的岗位职责,理顺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注重对辅导员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成效的宣传,让教职员工能较全面认识辅导员的工作,树立辅导员的自尊,提高辅导员地位、认可度及影响力。主管部门领导要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和要求,减少辅导员职责范围之外的事务性工作量,根据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实施弹性工作模式;建立奖励机制,改善辅导员待遇,尽可能地使辅导员获得与本职工作“合理的报酬”,例如:可把辅导员额外的加班的工作量折算成教学工作量给予补贴;优秀辅导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定期推荐优秀辅导员外出进修或学习;在生活上对辅导员多给予关心与关怀,尊重辅导员人格,在工作中要多给予表扬与肯定,学会欣赏每位辅导员的优点,多发现每位辅导员工作中好的一面,发掘每位辅导员特有的长处,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让辅导员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自信,找到自我价值,让辅导员提高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辅导员素质。

1.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训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其主要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应的专业背景支撑在开展辅导员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现实中很多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训十分必要。学校可利用本校或者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对辅导员定期开展培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时效性,应该与时俱进,经常性更新其专业知识,并全程化贯穿于辅导员的职业生涯之中。

2.加强本院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其教育偏重于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辅导员是高职生求学三年时间里“任课”时间最长的老师, 也是“上课”门数最多的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就业乃至以后的人生都产生影响。所以辅导员要与学生有“共同语言”,就要要求辅导员也能给予他们在本专业学习上相应的指导。辅导员要对所在院校的校史、专业知识、社会需求、就业前景等方面要不断学习和领会,向专业教师虚心请教,注意积累经验,学校也可经常安排辅导员到相关企业或一线施工单位实习,让辅导员了解行业最新的动向和企业对人才最新的就业需求等等。其次,辅导员承担着方方面面的学生工作,内容涉及面广泛,同时扮演着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三个角色,需要具备多种多样的职业能力,如过硬的政治素养、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广博的个人素质水平等。因此,高职院校领导部门应系统性地、有计划和针对性地长期开展相应的培训,特别是心理辅导能力培训,同时鼓励辅导员通过自学,更快更好地掌握多种职业能力,以便更好地胜任辅导员工作。

(五)搭建平台,帮助提升本人职业规划。

1.拓宽辅导员晋升渠道,提供更多职业前景和希望。领导部门应多挖掘适合辅导员往上晋升的岗位,大胆重用立场坚定、素质高、工作突出的年轻辅导员,让他们走上更多的与学生管理工作相关的管理和领导岗位,稳定学生管理人才,以全面推进学生工作的开展;此外,可以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成果及工作年限,实行等级评定,享受同等行政级别的薪酬待遇,最大程度地实现辅导员的工作价值。

2.分管部门应该给予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给予指导,根据辅导员本人的专业及特长为其规划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如鼓励辅导员在做好辅导员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自身专业及特长,提高个人学历,参加职业资格相关证书考试,从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在职务职称方面,辅导员既可以按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职称来参加相关的技术职称评审活动,同时也可以根据工作经验和能力晋升相关的工作职务;鼓励其多参与学院的各项科研活动,要把辅导员当作学校重要的教学资源,对于那些愿望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辅导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让他们体现价值。

四、结束语

总之,以人为本,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是从倡导以尊重人、激励人的管理方式出发,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工作积极性及创造精神,让辅导员心情舒畅地工作、心甘情愿地为本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付出,最终达到稳定人心,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只有不断地通过经验总结和实践探索,才能在工作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 贲永青,张玉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3):54

职称评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主动性 走出去 参与体验式教学 困境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之“主动性”研究的背景及必要性

(一)研究背景

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既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还需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来开展。长期以来,非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普遍对心理咨询及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采取“不看不听不接触”的回避态度。

通过大规模的主动性参与式教学活动,新生心理健康课程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学生对于心理素质教育的态度明显转变,增加了对中心的了解、认识和认同;二是极大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咨询意识。与上一学年相比,个体咨询总人次、团体咨询与活动总人次以及咨询约谈周接待时数等指标参数均出现大幅提高。

(二)研究必要性

1.发挥心理素质教育机构的功能性

纵观中国高校当前承担心理素质教育机构的主要部门是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有以下几项重要功能:①心理素质教育教学②个体/团体心理咨询③危机干预④科研工作⑤行政事务,但各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称谓不同,其功能侧重点也不同,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心理咨询中心,工作重点是咨询,如北京科技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第二类是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工作重点是教育,如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第三类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育与咨询并重,如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目前,大学生中的心理亚健康问题日趋明显和严重起来,所有学生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要求都十分迫切,学习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感情问题是学生普遍面对的问题。各高校心理中心改变被动的以0.5%-1%咨询学生为重点服务对象的工作模式,变为主动的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的工作模式。实现心理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增强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是当代大学生的迫切需求。

2.和西方教育理念接轨

咨询心理学首先在美国兴起。20世纪初期,美国加速工业化,城市人口剧增,需要有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员,在职业选择与培训方面急待指导。职业指导的目的在于根据智力水平兴趣、气质等心理因素优选适合的工种,提高生产效率。

我国心理咨询工作是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以综合快速治疗神经症和身心疾病当主题作为开端。高校心理中心的普遍设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心理咨询开始秉承的理念是要求来访者有主动求助的意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高校的心理中心奉行的是“等进来”的理念。这产生的最大弊端是该教育模式只能解决不到1%同学的心理问题,99%的同学对中心不了解,对心理健康不关注。

近年来西方很多高校,包括UCLA等世界著名学府的心理素质教育已开始反思在高校中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需求,主动“走出去”,开展一系列满足学生需要和发展的活动。因此,我国高校也应该致力于对心理素质教育“主动性”的研究,更大地发挥各高校心理中心的作用,切实提高所有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主动性的方式

(一)从以咨询为主的教育理念转为以教育为主的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学生心理障碍和异常情况时有发生。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可以看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减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通过咨询治疗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以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或危机干预为主要出发点的,而是要“防患于未然”,解决问题于萌芽状态。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提高主动性,通过实施全面的具有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营造全校的心理教育氛围,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竞争力,培养自我成长型人才,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更好地学习生活。

(二)不仅教师主动,更重要的是学生主动性的调动

主体作用是指“人在认识、改造外部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并创造自己历史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取决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同样,大学生心理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使受教育者将教育施加的外部压力主动转化为自身发展需求的内在动力,即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唤起其强烈的成长动力,才能真正达到高校心理教育的目标。实践证明,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体验式教学在实践中效果卓著。

三、目前心理素质教育之“主动性”在中国高校面临的困境

(一)教师人员配备不充分

2009年一个调查显示,高校中心理教师与全日制在校生总人数的师生比例最高为0.55%,最低为0.015%。专兼职教师中,心理学博士占专业人员的比例最高为25%,教授最高比例30.8%。在被调查院校中,拥有中国心理学会咨询师资格的教师和拥有中国心理学会临床督导师资格的教师极少。教师人员的配备严重不足,直接影响高校中各项心理工作的展开与心理教育的发展。

(二)场地狭小

有调查显示,心理健康教育专用工作场所面积最多630平方米,最少20平方米,平均186.52平方米。各高校的咨询室平均2.9间,团体辅导室最多5间,平均1.4间。因此,如果开展全覆盖式的团体体验教学,场地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心理教育工作的展开。

(三)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受限制

职称评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第一条资格标准

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以及本专业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和法规,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及本专业最新科技动态和市场发展需求,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能独立承担本专业工程设计、新产品开发、技术推广及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有较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本专业有一定难度的技术问题,业绩较显著,并取得有一定价值的科技成果,或在引进、消化、吸收、推广新技术,发展产业化经营,开发新产品中取得较好效益;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专业性文章、论文、著作;有指导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能力;能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获取信息及进行学术交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从事森林培育、森林经营、调查规划、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植物检疫、林政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森林生态、园林绿化、资源监测、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经济林果、林特产品、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森林旅游以及相关专业的规划、设计、生产、加工、研究、推广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三条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在规定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三)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

第四条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符合以下条件者,可申报工程师资格: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或大学专科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二)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以下学历(学位)者,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工程师资格:

1.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2.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

第五条继续教育要求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按照《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六条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有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和技术规范等;了解《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江苏省实施〈森林法〉办法》、《种子法》以及《植物检疫条例》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和市场发展需求。

第七条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参加完成市(厅)级以上下达的项目;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承担县级以上下达的项目。

(二)参与市以上有关法规、条例的起草或参加撰写本专业国家、行业、地方、企业产品技术标准。

(三)参加制定本部门、本地区、本专业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技术规范(规程)3项以上。

(四)参加选育当地1种林木优良品种,或参加1个以上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转化与推广工作。

(五)参加县级以上营林、森林工业、林产化工生产性项目及技改项目的建设。

(六)参加县级以上森林保护责任区内森林保护项目的建设。

(七)参加县级以上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调查规划、林业专业调查。

(八)参与兴办实体工作,有效促进本部门林业产业化进程。

(九)从事林业服务体系建设、科技管理、信息服务、技术培训等业务技术工作。

第八条业绩、成果要求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县级以上科技进步二等奖(或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获本专业发明专利(发明人或主要参加者),产品经有关部门批准生产、使用,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三)作为主要参加者起草市级以上有关法规、条例1项以上;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撰写国家、行业、地方、企业产品技术标准1项以上,并经有关部门批准颁布。

(四)参加制定的生产、技术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年度计划、技术规范、规程,在技术上有所创新,经上级主管部门认可,并经市级以上同行专家论证通过,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林木良种繁育和品种改良工作,推广造林面积1万亩以上(市、县、乡相应递减30%)、增益10%以上或推广经济林面积0.5万亩以上(市、县、乡相应递减30%)、增益15%以上。

(六)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完成造林工程1万亩以上(市、县、乡相应递减30%),造林成活率85%以上,作业质量经市级以上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七)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营林工程2万亩以上,作业质量经市以上主管部门验收合格,且森林资源年增长率达国家或省制定的有关标准。

(八)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培育林木良种合格苗5万株以上,经上级主管部门认可。

(九)在森林保护责任区内连续3年或累计5年达到森林灾害控制责任指标,或在扑灭森林灾害中应用新技术作出较大贡献。

(十)参加职责范围内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工作,辖区内森林受害率明显下降,防治率、监测覆盖率、种苗产地检疫率不断提高,达部级标准或市级以上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十一)参加县以上森林调查或林业专业调查2次以上,经市级以上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十二)参加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技术工作或重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有显著成绩,受到县级以上主管部门表彰。

(十三)在勘测设计、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经济林等项目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新产品或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工效或增加经济效益达10%以上的1项,或作为主要参与者开发的新产品被评为市级以上名优产品或绿色食品。

(十四)参与林业综合服务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兴办服务实体、转化科技成果、管理科技档案、指导信息服务、加强技术培训和农业教育与管理及农业执法等方面作出较大成绩或创新业绩,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或表彰。

第九条论文、著作要求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论文、著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作为主要编著者,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或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上作为第一作者或专业文章1篇以上;或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上作为作者之一或专业文章2篇以上。

(二)在市级以上专业期刊上作为第一作者或专业文章2篇以上。

(三)在市级以上本专业学术会议上作为第一作者宣读、交流论文或专业文章2篇以上。

(四)撰写有关本专业技术培训教材或手册、讲义1万字以上(公开发表或内部发行)。

(五)在市级专业期刊上作为第一作者或专业文章1篇,以及为解决较难技术问题而撰写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1篇以上。

第十条外语要求(已不作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以上。

(二)参加国家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其应用水平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三)因公出国,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四)符合省人事(职称)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一)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以上。

(二)参加国家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其应用能力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三)取得省人事厅组织的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

(四)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第四章破格条件

第十二条破格申报条件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业绩显著,学术或技术上有所突破,年度考核至少有1次为优秀,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

(一)取得中专学历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二)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三名,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第十三条破格评审条件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在符合第三章规定的评审基本条件的前提下,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或市级以上表彰的学科带头人、先进工作者。

(二)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或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三)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或县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获奖项目2项以上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四)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承担完成市级以上下达的科研或推广项目,成绩显著。

(五)在林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中,为推动某一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有突出贡献者(产品开发研制者、工艺设计者、标准制定者),产品被评为市级以上优质产品,并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六)在新品种培育或在专业技术的发明开发、改造推广及牵头创办、经营林业产业化企业中取得重大突破及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第五章附则

第十四条申报工程师资格应提交第三、四(或十二、十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条规定的材料,并按规定程序送评。

第十五条与本条件相关的材料要求、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若干问题说明等见附录。

江苏省农业技术、林业专业高、中级资格条件附录

一、申报人必须提交的材料

1.按有关要求填写“江苏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一式3份,并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备用相片1张(免冠大1寸)。

2.“江苏省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一式20份。

3.对照第二条,将申报的专业准确地填在“申报表”封面相应栏目处。

4.对照第三条,将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以来的年度考核结果填入“申报表”内相应的空栏处。

5.对照第四条,提交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历(学位)证书,以及资格证书、任职的聘书复印件。

6.对照第五条,提交记载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后完成继续教育情况、并经同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审验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原件。

7.对照第六条,提交反映本人专业理论水平的证明材料。

8.对照第七条,将本人的专业技术工作经历填入“申报表”相应栏目,并经单位核实确认。

9.对照第八条,提交反映本人主要业绩的专业技术工作报告1份、业绩成果证件、证明及辅助证明材料(包括获奖证书、与成果相对应的公开发表的论文、调查报告、成果鉴定证书等),复印件须经单位核实盖章。对科研立项课题,应提交课题立项申请表、阶段性进行情况报告书(含主管部门组织的三位以上同行专家的审查鉴定意见)。

10.对照第九条,提交规定数量的论文、著作或专业文章。论文、著作、专业文章或实例材料原则上要提交原件。

11.对照第十条,提交符合省职称主管部门要求的职称外语考试有效成绩证明原件(或符合“资格条件”规定免试条件的相关材料)。

12.对照第十一条,提交符合省职称主管部门要求的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有效成绩证明原件(或符合“资格条件”规定免试条件的相关材料),或提交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原件。

13.对照第十二条,提交个人破格申请报告及单位的审核意见、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以来的年度考核优秀和获单位表彰的有关证明材料。

14.对照第十三条,参照上述第9、10条要求提交规定的材料。

15.凡已实施执业资格考试制度管理的专业,申报时须同时提交执业资格证书及注册登记证书。以上提交的材料若是复印件,须经单位核实、盖章,经办人签名,并注明核实的年月日,所有提交材料必须按高(中)评委会要求的格式进行分类、整理、装订。

二、本条件有关的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

1.重大:某一区域范围内规模大、影响深的。

2.疑难:暂不分明,难以确定。

3.主持:经某一级别部门认可或任命的,在工作中起支配、决定作用的。

4.精通:理解透彻,应用娴熟。

5.系统掌握:熟知并能应用自如。

6.掌握:充分理解,较好地应用。

7.熟悉:明其意,并能应用。

8.了解:知其大意。

9.专业技术工作报告:主要对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以来专业工作情况进行总结。一般应包括:基本情况(姓名、性别、毕业学校、现专业技术资格、简历等)、开展工作情况(如科研、带教、参与学术交流、新品种或新技术推广应用、继续教育等)、取得业绩(按工作内容分述)、专业特长(经验)、今后努力方向等项目。

10.实例材料:指将本人在任现职期间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心得体会,以论文的形式总结出来。文中必须有自己的观点,并附以任现职期间的具体实例处理分析。

11.著作:指取得ISBN统一书号,公开出版发行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著作必须具有“三性”(即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全书字数一般要求在10万字以上。

12.论文:指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研究性学术文章,其内容一般包括摘要、关键词、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六方面。论文必须具有“三性”(即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全文一般不少于2000字。期刊必须有ISSN(国际标准刊号)和(或)CN(国内统一刊号)刊号。

13.专业文章:指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经验总结、短篇报道或实例报道等文章。全文字数一般在800字以上。期刊必须有ISSN或CN刊号。

14.宣读论文:指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大会上宣读或在学科分组会议上宣读,并在相应论文汇编上全文(或摘要)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

凡宣读或交流论文必须提交论文宣读证书、论文汇编、会议通知及日程安排等相关材料。摘要发表者需同时提交全文原稿。

15.部级期刊:指由国家各级专业学会、各部门主办并公开出版的专业期刊以及各部所属院校主办的学报。期刊必须注有统一刊号。

16.省级期刊:指由省级学术机构主编或主办的刊物,并已取得ISSN或CN刊号。

17.市级期刊:指由市级学术机构主编或主办的刊物,并已取得ISSN或CN刊号。

18.国家(际)性学术会议:指由国家一级专业学会、国际学术组织或国际学术组织委托我国相应的学术机构组织召集的会议。

19.省级学术会议:指由国家二级专业学会召集的学术会议。

20.市级学术会议:指由国家三级专业学会召集的学术会议。

21.主要作者、主编或副主编:指本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的具体组织者,对该著作的学术、技术问题起把关作用。其个人承担的编著字数必须在3万字以上。

22.主要编(译)著者:指专业著作的主编或副主编以外的编者或一般作者,其参与编著的字数一般应在1万字以上。

23.科技进步奖(及相应奖项):特指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部丰收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奖、农业技术推广奖等奖励项目。

24.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指在该奖项等级额定获奖人数内取得个人奖励证书者。

25.项目(课题):包括国家、部门和各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或合同规定的科研或技术开发任务。有科学研究、技术管理、开发及推广应用等类型,按来源可分为国家下达项目、国内外合作项目、合同项目及外商投资项目等。

26.主要完成(参加)人:指在项目中承担主要工作或关键性工作,或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人员。其确定程序为:项目负责人出具证明,然后由单位组织3名以上的专家评估,并逐一写出评估意见。

27.课题负责人:指课题第一申报者。

三、本条件若干问题的说明

1.本条件中凡规定的学历、年限。数量(目)、等级等概念均含标识、年限、数量(目)、等级。如,本科以上含本科,5年以上含5年,1项以上含1项,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

2.本条件规定的著作、论著、专业性文章、宣读论文、技术分析报告、技术培训教材讲义等,不论出于何专业学术期刊、何出版社、何学术会议,其学术水平或应用价值均由评委会专家公正、公平、全面地评定。

3.本条件所提的推广面积、增产效益、土壤改良提高等级、预报准确率等均须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出具证明。

4.本条件所提“市”指副省级及地级市,不含县级市。

5.本专业工作年限:一般从毕业参加本专业工作后起计算至申报前一年年底止。后续学历获得者,可从申报者人事档案记载开始的员级资格起计,但必须将全脱产学习时间减除。其员级资格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负责审核认可。

6.任职资历计算方法:从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之日(以批准公布时间为准)起计至申报前一年年底止。

7.凡提交的获奖成果均须同时附上相应公开发表的专题论文。

8.本条件所指水平,一般由高评委专家评定。

9.本条件所指推广新技术、新项目,须经市(当地)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可或通过的程序参照科技成果鉴定方式进行,具体如下:

(1)申报人提出申请,填写“推广新技术、新项目应用水平考核鉴定表”(以下简称“鉴定表”)。

(2)所在单位审核推荐。

(3)由县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组织5名以上同行专家进行评议,并将专家评议具体意见结果填入“鉴定表”。

职称评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Y大学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3月6日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的硬件设施建设更是日趋完善。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大学,作为传承、创新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在这方面更是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大学的发展,图书馆的建设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图书馆越建越气派,馆藏图书、文献、情报信息、数字资料的数量越来越多,工作人员数量随之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在富丽堂皇的图书馆大楼内,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图书馆出现了工作人员素质层次不齐、馆藏图书和文献资料有量无质、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图书馆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严重缺位,最终导致了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和恶化。大学里的图书馆在传承、创新知识和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一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大学的长远发展和全体大学人的健康成长。

一、Y大学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馆员队伍性别结构不合理。由于Y大学建校时间短,所以图书馆员年轻化较重。于是,就出现了结婚高峰期,生孩高峰期,并且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中,女馆员占总人数的67.45%,男馆员仅占总人数的32.5%。(表1)

特别是在流通部男性职工仅为2人,所以出现了女性职工请产假扎堆的怪现象。本来工作人员就是有限的,一个萝卜一个坑,结果就出现了这个产假刚结束,那个就又要开始请产假,最为严重的是同期有2个工作人员在休产假。其实,女性请产假本身没有什么,但关键是都聚在一起的话,就导致图书馆有些重体力劳动以及晚间阅览室值班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并且一度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另外,俗话说得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得出,无论是男多女少,或是男少女多,都不是最理想的比例状态。因为男馆员有他的长处,比如干体力活以及与女性馆员之间的协调等。

2、馆员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可谓丰富多彩,算得上是各行各业,但自然科学专业的人员缺乏,特别是图书馆情报类专业,更是少之甚少,该馆仅有1人,占总人数的5%。而其他馆员,可能在其本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特长,但对图书馆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甚至根本不懂其中的内涵,因此不可能在其工作岗位上有所突破和很好的发展。(表2)

根据Y大学的发展建设,目前Y大学开设有36个专业,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传播中心,其文献资源涵盖了众多的学科门类。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拥有不同专业和技能的不同层次结构的人员,是图书馆目前进行软件设施必须考虑的。但由于图书馆在引进人才时,会受到这样或那样不利因素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到馆员的知识结构比例,进而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和数字化现代化建设。

3、馆员队伍职称结构不合理。其他高校图书馆在职称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突破,但在Y大学图书馆,这一方面目前为止还是一项空白,没有任何的填补和评定方式。但是,这在Y大学图书馆目前还是空白一片,据调查表明,该大学仅有2名工作人员获得中级职称,并且该工作人员均为从外部高校调入;2名工作人员获得初级职称,而且该工作人员是在工作第一年获得的该职称,已经拥有该职称6年,之后就再没有进行过其他的职称评审。有的从建校初期到目前为止,一直都还在图书馆工作,但任何职称都没有获得,80%的馆员没有任何职称。该大学的职称结构比例详见表3。(表3)

可见Y大学图书馆走的只是简单的行政路线,只有按照规定的工作年限和业绩来晋升相应的职位,这就大大削减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因为一旦没有职称的话,走出去以后就没有单位认同之前的工作业绩。一切都还要从头开始。因此,要想搞好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相应的职称评定。

4、人才流失严重。对于民办高校来说,从教师、辅导员到一般的职员,每学年的人才流失已是很平常的事,图书馆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是图书馆学专业的人才,在民办高校中,真正图书馆学专业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即便是偶尔引进过来,也由于各种原因,很快便会流失掉。

自建校以来,Y大学图书馆的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早几年,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发展,近年逐渐减少,但还是相当不稳定。从2004年到2011年,Y大学图书馆共进出人员33人,从2004年的2名工作人员,到目前的20名工作人员,平均每年都有离职人数,其中,流失最为严重的是4人。有的是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了,有的是另谋高就了,还有的是考上了公务员等等。其中,引进专业人员1人、家属安排1人。同期的流失人员为10人,年龄均为30岁以下。人才的严重流失,严重阻碍了图书馆正常的信息情报服务功能,使得图书馆缺乏高层次的创造性人才。另外,由于图书馆业务的特殊性,从熟悉业务内容到完全熟练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人才的不断流失导致了新手多,业务技能不够强硬,仅能维持日常的正常工作,没有创新和科研的实力。

针对这种人才流失现象,自然原因是有很多,首先,最重要的是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认为图书馆员就是机械性地完成日常的基本工作,给馆员的定位就是位于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之后;其次,图书馆在Y大学,特别是民办高校,它的地位是非常低的,虽然工作环境和条件较好,但不受到领导和其他工作人员的重视;再次,Y大学图书馆可以说没有单独的经费来源,在人事管理制度上也没有独特的权利。因此,Y大学也是属于此类原因,如不及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流失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

二、Y大学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1、严格控制招聘程序,建立合理的图书馆员结构。在图书馆人员的引进上,严格把关,控制质量,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只有建立公平合理、竞争择优的开放性人才选拔机制,才能组建出一支精神的馆员队伍。另外,在用人上,也要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大胆使用优秀人才,让其充分发挥其能力,为其提供用武之地的良好平台。同时,图书馆要加快高层次人才选拔、配置和使用力度,切实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至于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尽快纳入制度化轨道上来。在确定被聘任之后,馆员便会主动积极地为学校服务,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还会产生“我要好好干,才不会被淘汰”的思想,这样便会改变图书馆乱请假、有事没事扎堆调休,能躲就躲的消极现象。

同时,就是要考虑到性别结构的发展,避免之前出现的结婚扎堆、休产假扎堆的现象,人才是要循序渐进的引进,而不是说一次性的注入。在人员的引进上,可以不仅仅考虑人员的数量,可以长期进行招聘,根据本馆的实际需求和人员结构的比例,遇到合适的人员要积极引进过来,做到有备无患,一旦有工作人员在中途突然辞职等现象,就可以很好地填补上,让损失降到最低。无论是哪个方面的人才,哪个科室的工作人员,因为图书馆不仅仅是简单的借借还还,比如在采编科,要有懂得会计的专业人员,对图书采购及外包的报账程序有详细的记录;在流通科,要有懂得图书馆学知识的馆员,来提出对馆藏资源的发展有利的建议;在信息科,要有懂得信息数字化的专业知识的馆员等。图书馆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大学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战略和合理的发展模式。

2、吸引专业优秀人才,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的成立,也同样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协作好的团队。该团队的组建与发展,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短暂可以形成的团队。首先,在人才的引进、馆员的培训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都应着重对待。针对Y大学设立的学科专业,指定相关工作人员专门负责不同专业的调研和深入了解,确立重点培养对象,积极发展本馆的学科馆员队伍;其次,该团队的进步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只有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其培训,才能让学科馆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例如,不定期举行相关专业知识报告会,邀请校外专家来讲授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本馆的学科馆员制度。

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详细介绍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所做的努力,及所取得的成绩,围绕图书馆现有的馆藏数字资源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展示,并一一回答老师们在使用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及其他数据资源时所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能发现部分师生对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了解和校园网服务的局限问题等,这些问题说明了我们宣传服务方面仍没有做到位,服务细节上考虑欠周全。图书馆应针对这次系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并提出具体整改措施,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图书馆技术组的重点工作,落到实处,保持与各系部老师的联系,做好问题的处理反馈工作。学科馆员制度由来以久,但在民办高校中,还是颇为鲜见,馆员仅仅是维持日常的工作,很少接触到专业性的图书馆理论工作,况且在民办高校中,也没有学科馆员这一说法,经过访谈,大多数的馆员对这一名词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有的没有听说过,更无从谈及其真正的内涵和学科馆员的建立。

另外,还可以不定期安排相关人员到其他高校进修或参与专业的知识培训,学习本馆的专业系统知识以及编目方法。只有把科学馆员制度建立好,才能更好地发展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第一,应该倡导本馆的学科馆员积极参加科研项目,向其他工作人员以及师生读者证明本馆的学科馆员的综合实力和科研水平,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知识含量。同时,要分别给予相应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这同样离不开合理的激励机制,让其在中间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让学科馆员在科研中得到历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科团队人员真正走进教学科研中去,成为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读者的带头人,才能更好地促进Y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第二,Y大学也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有利资源,邀请本校部分院系的相关专业知识教授担任图书馆的兼职学科馆员,让其在本专业领域内发挥其优势,充当该专业的学科馆员带头人,带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让其直接参与图书馆的相关工作,与图书馆专职工作人员联手建立起研究小组。这样一来,聘请的教授就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第三,在图书采购时,为了有针对性地丰富大学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应深入到各系部开展调研活动,了解掌握全院教师在教学科研、学生学习、学科建设中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征求师生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图书馆工作。

三、结语

为图书馆的长远发展考虑,应优化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环境,调整人力资源管理,使人力资源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这对于提高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随着信息的快速发展,文献资源也在飞速增加,特别是网络数据资源,这些资源的利用使用户无所适从。这就需要图书馆的专业人员为读者进行培训和引导,可以深入系部与师生进行亲密沟通,宣传图书馆数字资源和数字化服务,并就在线考试系统数据库以及其他数据资源等进行专题调研,进而了解师生的实际需求,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数字信息化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春.高校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下的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穆祥望.加强现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之我见[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6.

上一篇:节能减排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教师总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