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诚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00:23:59

政治诚信论文

政治诚信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诚信;政治;教育

一、高中生诚信现状及表现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诚信或道德问题,这其中包括普通百姓、专家学者甚至政府官员,当然学生本身、家长以及教师对这个问题也都尤为关注,由此凸显出学生诚信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人们对学生诚信或道德问题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业中的诚信问题。在目前的教育体制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高考的压力迫使学生不得不注重对学习成绩的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自身的各项利益都有着紧密关联。成绩好的学生能够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得到比较积极的评价或反馈;而成绩不好的学生所得到的评价或反馈中则以消极的居多。这些也迫使学生不得不重视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促使他们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好的成绩,从而能够得到更多正向的评价或反馈。一些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每到作业和考试的时候只有试图去抄袭别人的答案;尤其是在比较重要的考试时,作弊现象可谓是屡禁不止,一些学生为了得到较好的成绩,采取夹带、偷看、收买别人的答案甚至偷盗试卷等不诚实的手段这不仅会影响到他们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还会妨碍整个青少年群体的健康发展。

(二)日常行为中的诚信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所表现出来的诚信与否,也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能够做到诚信就可以了,但事实恰好与此相反,要想提高自己的诚信水平,需要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同时还要持之以恒。“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只有从一些看似“小”的事情上做到诚信,才有可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诚信水平。但在实际生活中,仍有不少人不能做到这一点,比如乱闯红灯、随地吐痰等。除此之外,学生在经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表现也不尽人意。不少学生为了获取较多的零用钱,不惜欺骗自己的父母,甚至老师和同学。在人际关系上,主要是同学彼此之间不很信任,不愿意说真话。学业诚信确实很重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其他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诚信也不容忽视,因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人在德智体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思想品德中的诚信问题。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必不可少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年轻一代要在扬弃的基础上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品德观。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强调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敢于奉献的精神和作风仍然必不可少。如今,不少中小学生都不完全具备或养成上述优秀的品质。在学校,铺张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至于艰苦朴素的作风,更是很少学生能够养成了。

二、高中生诚信问题存在的原因

1、高中生自身的特点。高中生一般处于16-19的年龄阶段,正在向成熟的青年期迈进,因而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他们朝气蓬勃,易于接受新事物,接触的社会面不断拓宽,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很感兴趣,心理上呈现一种社会化趋势。同时又受自身学识和社会阅历所限,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思想容易走向片面和极端化,感情容易冲动,如果不能用正确的认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也可能因一时的冲动而导致盲目的不理智的行为,因而需要及时的引导。

2、思想政治课教学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教师在诚信道德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责任重大。由于升学率的压力和主观认识上的偏差,很多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的文化功能情有独钟,而忽视诚信教育,特别是自从高考3+x改革后,政史地三科综合,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有所下降,家长、学校、学生本人都越来越不重视思想政治课,这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积极性大大受挫,他们很少再去研究德育工作的效率,而更关心的是本学科在高考中名次、成绩。这种认识上的错位其结果必然损坏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乃至整个学校德育的运转。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强化诚信教育的主要对策

1、挖掘教材中有关诚信教育的内容,强化诚信教育。教材是学习诚信道德的主要材料,是落实诚信教育的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是国家意志、民族精神和科学文化知识在教育行为中的表现,它包括了教师教育过程中所利用的主要素材和基本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教师与学生开展诚信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知识源,可以说,教材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2、高中政治课教师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诚信道德素质。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诚信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其次,教师要树立学生是诚信教育主体的观念。再次,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提高诚信教育的效果。最后、教师与学生在合作交往中平等交流。

3、通过高中政治课深化学生诚信道德体验教育。诚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它是在道德实践中形成的,教师要创设道德情景,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和大自然中主动寻找自我诚信角色,通过切身的实践验,接受诚信道德教育,使他们能够比较完整的感受到诚信道德的形成过程信道德对成才,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自觉主动的参与诚信道德实践活动和体验中学会做诚信人,做诚信事.诚信教育要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

政治诚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诚信 研究生 诚信教育 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门雨颖(1975- ),女,吉林吉林人,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吉林 吉林 13201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112’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C11088)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056-03

诚信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是个人安身立命的砝码。研究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作为高级专门人才必须具备诚信品质。但当前,研究生诚信缺失现象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担忧。本文从当前研究生诚信的现状分析入手,从强化研究生道德自律,优化教育资源,完善制度设计方面,对加强研究生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进行探究,以期为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生诚信现状分析

2001年中共中央在《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首次把诚信列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来要求。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引导大学生遵守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研究生群体作为科研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对诚信持有普遍认同的态度,可是具体到日常行为中,却呈现出道德认知和现实行为的相悖。

在学术上,不脚踏实地地进行调查研究,不深入地进行分析思考,而是从互联网或者杂志上,整段摘抄,东拼西凑;不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现实,为了某种结论,篡改、伪造实验数据;不诚实地引用他人成果,为了完成学校的“硬性任务”,对引用、参考文献作“模糊”处理;不遵守学术成果要求,为了追求论文的篇数,一稿多投;更有甚者干脆全文照抄,只更换作者姓名,对原文标题和小标题稍作改动就堂而皇之地据为己有。

在考试上,不进行系统学习,在一些大型考试中,如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投机取巧,购买所谓的答案;不坚持上课,不做好复习,在必修学分的考试中,携带相关资料或互相抄袭;更有甚者,铤而走险,雇用他人或代替他人考试。

在求职就业中,不实事求是地填写毕业生推荐表,为了尽量充实自己的“竞争实力”,满足用人单位的优先录用条件,不惜伪造各种等级、奖励证书,篡改成绩单,模糊所学专业、政治面貌等;不信守履行就业协议中的相关规定,在办理违约时,以各种借口和手段欺骗、蒙蔽用人单位和学校,以获取空白的就业协议和有利的就业机会。更有甚者,“未雨绸缪”,在刚领取到就业协议还没有落实就业单位之前,就将空白协议复印多份,“优中选优”,一女多嫁,造成就业资源的浪费和学校信誉的损失。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研究生利用伪造的困难证明,获取困难补助;有些研究生恶意欠费(如学费、住宿费),扰乱财务管理秩序;有些研究生毕业后还贷违约,造成不良信用记录;更有甚者利用导师的信任,在论文格式审查的过程中,在导师审核未通过的情况,伪造导师的签名,蒙蔽过关。

目前各高校为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大部分安装了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毕业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对重复率达到一定比例的研究生,不允许进入毕业答辩环节。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研究生事先花钱到一些非法具有检测功能的网站,将自己的论文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超标的内容进行模糊处理;更有甚者,虽然未事先对毕业论文进行检测,可为了应对检测系统,对论文中整段摘抄的内容进行删减,恶意炮制合格的检测报告单,而在实际提交的论文中再将删减的内容重新加上,以保证论文的完整性和字数要求。

二、加强研究生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

诚信是诚实守信的简称。诚实是一种内化于心的信念,是道德主体主观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守信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是道德主体在行为实践中的一种表现。诚信就是内诚于心,外显于行,诚实不欺,实事求是,言行一致,恪守信约,履行诺言。“它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伦理规范,是一种交往伦理、契约伦理和未来伦理” 。它主要依靠个体的自觉自愿,同时受到义务、契约的约束,体现做人的根本准则,用于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现实关系。

研究生诚信教育是教育研究生将诚信内化为自我意识,转化为现实行动,形成“己任”的过程。对研究生失信的种种表象进行分析表明,导致研究生失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化解诚信危机,加强研究生诚信教育,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自我教育,加强道德自律,塑造诚信品格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把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能力置于培养的核心位置,对研究生的评价往往只注重对学术成果的评价,这种重心的失衡导致了社会、高校和研究生本人都过于关注学术发展而轻视综合素质的均衡提升。高校部分教育者认为,研究生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比本科生成熟,忽视了对研究生的治学态度、敬业精神、职业操守等道德修养的引导和教育。部分研究生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学习目的功利化,读研变成了一种纯粹的“消费或投资”行为,在尽快收回“投资成本”的利益目标驱动下,目光短浅,蝇营狗苟,忽视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观修养,在获取短期利益的同时,丧失了道德自律。

实质上,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生理和心理都日趋成熟,但由于本硕连读等原因的影响,在校研究生的年龄逐渐呈现低龄化,大多数研究生的社会化并未完成,社会成熟滞后于心理成熟。理论思维空前活跃,但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认识和思考问题时缺乏全面性。一般情感比较发达,但对政治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的认识不够深刻和丰富。在这个阶段,其价值观、人生观仍有很大的可塑性,这个时期更应加强诚信教育的引导,强化自我教育,加强道德自律。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把自己作为认识、设计、约束的对象,为提高自身素质而自觉进行的教育、管理活动。道德自律就是道德自觉,是道德观念、态度的形成过程,依次分为服从、同化、内化阶段。实质上每个人都循环往复的实践着这三个阶段,而内化阶段是被动变主动,客体变主体的阶段,是态度真正形成和彻底转变的阶段,是保证行为最持久、最稳定的基础。道德的内化就是将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信念。当这种品质和信念形成之后,个体行为不再依赖于外在规范的约束,而是依靠自我的道德信念的指导。研究生诚信教育的阶段大都处在诚信内化阶段,这种内化是指研究生不仅真诚的接受、信服和遵守诚信的原则和规范,而且自觉的将社会要求的诚信观念和行为规范纳入到自身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过程。当然这种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实践过程中螺旋上升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研究生群体要以主体身份参与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之中,不断强化自我教育,按照研究生培养的规范和要求,以诚信的原则面对和处理问题,以诚信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以诚信的气质相互影响和感染,主观能动的对自身修养进行改造和提高,完善自身品德,塑造诚信品格。

(二)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方式

我们在讨论研究生诚信教育的时候,往往简单地把研究生的诚信教育归入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框架内,大多数培养单位主观地认为,研究生在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以前,已经系统地接受了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没必要重复教育。实质上,随着高校的逐步扩招,每年毕业的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研究生面临着巨大的成才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他们更渴望将自己从本科生中分离出来,希望学校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群体,从他们的思想特点出发,给予更多的教育和引导。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培养单位没有专门设置关于研究生诚信的课程,诚信教育搭本科的“顺风车”,即使涉及诚信教育,其内容过多集中于对古代诚信伦理道德观念的起源、发展的讲述,集中于意义上的理论讲述,不能与时俱进,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使研究生的诚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马克思认为,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至于喧嚣尘上的学术诚信规范方面,也是一些空洞、苍白无力的提醒。当下实行的“导师负责制”,本意是让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品行和学术,可部分导师却割裂了教书与育人两大职责,只关注研究生实验的进展情况、项目的完成情况、论文的发表情况,对研究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漠不关心,不闻不问。

在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上,盲目乐观地认为研究生完全可以进行道德上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缺乏对主动性和进取性的正确引导,缺乏目标和要求的明确性,缺乏将诚信教育融入研究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活动。所谓“道德必须在实践中习得并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诚信道德品质也是如此。

研究生诚信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要更新教育理念,从发展的角度,结合时代特点,把研究生诚信教育从“本科生—研究生一锅烩”的混沌状态中澄清出来,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层次进行教育。就要丰富教育内容,把研究生诚信从简单片面地等同于学术诚信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合理规划教育课程。在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同时,增设有关诚信的内容。在内容选择上要从讲授诚信的传统意义,向诚信的现代价值和与实际密切相关的地方转移;在范畴上要从单一的学术诚信扩展到研究生的为人处世、学术研究、经济交往,就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内容节奏上,要根据研究生的学制特点,分阶段、有重点地施教。就要改革教育方式,打破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述模式,应结合当前社会上的守信、失信案例分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诚信对个人成才和社会发展的意义。不能停留在几场讲座和报告中,应融入专业课程学习之中,授课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本专业的知识,更应该为同学明确本学科的学术规范,避免因无知造成学术失范。学校除了教育研究生学习诚信道德品质的主要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社会,并以诚信的态度和方式到社会中去实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诚信道德以及体会其蕴含的社会价值。

(三)加强制度保障,健全诚信评价体系,强化监督作用

制度管理是一种运用法律、制度、纪律等强制手段或硬性约束措施开展的管理活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制度管理主要是指校纪、校规和其他有关学生学习生活的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的约束功能及其他管理方式的相互关系。开展研究生诚信教育除了加强研究生个体的道德自律,丰富学校诚信教育的内容外,还需有完善的制度约束作为保障。

研究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力军,成绩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代表着一个人道德品质的诚信记录更应该作为重要的权衡系数。长期以来,研究生的行为评价体系整体是“重智育,轻德育”,是“重数量,轻质量”,评价操作是“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各高校研究生推优、评优过程中成绩要素仍占据着首要位置,导致部分研究生铤而走险,放弃原则,不择手段地“创造”各种好成绩。多数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都硬性规定,研究生在进入答辩环节之前必须公开,却没有明确规定出期刊等级,导致努力不够、能力不足的研究生抄袭论文,互相署名,一稿多投。要提高诚信教育的效果,应“预防为主”,牢牢把住招生、入学教育、上课、考试、实验、作业、论文等关口,及时扼杀失信的苗头。应更多关注研究生的平时表现,考核时要有综合全面的标准,对研究生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诚信档案的内容不能只停留在校园内,应开拓思路,将社会诚信建设的有效因素纳入到研究生的诚信档案中来,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金融业日益发达,持卡消费成为新时尚,研究生口袋中的“卡”数不胜数,研究生的“不良信用”记录时有发生,这些数据应及时更新到研究生诚信档案中。

研究生作为高级人才,普遍具有一定的自律性,但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维系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和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制度和法律还不完善的既定环境下,加强监督必不可少。首先,加强研究生群体的互相监督,成立研究生诚信道德自治组织,承担接受投诉、调查核实、裁决、公示、制裁等功能。其次,加强导师的监督,导师不仅要在课上向研究生传授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科学研究方法等知识,还要在课下积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树立诚信意识。再次,加强管理部门的监督,成立诚信委员会,制定、宣传、实施各项关于诚信和失信的规定,接受失信行为的投诉和举报,负责调查核实。一旦确认为失信,要严加惩罚,当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并给行为者带来损失和制裁的时候,行为者就会趋利避害,尽量减少失信行为,从而促进诚信环境的好转。最后加强媒体的舆论监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使媒体在舆论导向、舆论监督上的作用愈显突出。快速做出反应,及时、客观、准确的公布信息,实事求是的报道事情真相,并深入浅出的向受众普及诚信知识,这是当代媒体的社会职责所在。

“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诚信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核心,有赖于公民诚信品质的养成和诚信水平的提高。研究生作为未来社会中各行业的“精英”,加强其对诚信的积极引导和教育,使其成为思想道德和文明行为的示范者,是高等教育的目标所在和必然要求。虽然目前研究生的诚信教育还任重道但无论是研究生本人,还是学校和社会都应更积极的采取措施,规范、完善诚信体制,从而造就一批有坚守、有信念、有能力的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高精尖人才。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欧阳林.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美)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阎凤桥,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政治诚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档案

在市场经济逐渐国际化、政治不断民主化和法制化、文化多元化和交流方式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诚信的价值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考验。“90后”大学生已逐渐成为当今大学校园的主体。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日益显现:学风不正、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故意拖欠学费及助学贷款、网络道德失范等。在社会制度的碰撞和多元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如何做好“90 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良好的个人诚信品质,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须思考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诚信的基本含义

“诚者信也,信者诚也”,这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诚信”的解释。“诚”、“信”的互释验证了诚实守信的内在联系, “诚”是指“内诚于心”,是一种信仰、理念,而“信”是指“外信于人”,是“诚”的外在表现,通俗地说就是“诚是信之本,信是诚之行”。它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弄虚作假,讲真话、实话,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1]。

二、“90后”大学生诚信现状

(一)学业诚信缺失

1.考试诚信缺失。“90后”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表现在学习上急功近利,诚信缺失现象严重。一些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时常旷课,考试时为取得合格的成绩,就不择手段舞弊,部分学生采取各种办法打小抄,夹带。更有甚者利用现代化通信工具,比如手机、对讲机等作弊。

2.论文抄袭现象。现在发达的网络条件一方面给爱学习的同学提供了很多便利;另一方面也方便了部分不劳而获的同学,他们在几分钟内靠“复制”和“粘贴”就解决学习问题。毕业论文的抄袭更是司空见惯:有的人从网上下载多篇论文后进行粗糙的拼凑。更有甚者,一些人竟然雇佣他人替自己写毕业论文或者直接从网络上下载论文来蒙混毕业论文答辩。

(二)道德诚信缺失现状

恶意拖欠学费和国家贷款;骗取助学金;为评助、评优、入党、求职而制造虚假材料。部分大学生不惜在求职履历上绞尽脑汁大做文章,以增加求职砝码。表现在简历上修改考试成绩、制造虚假实践经历等等。更有少数大学生缺少契约观念和法律意识,在就业过程中为了“保底”和多家用人单位签约,然后根据个人的喜好和用人单位提供的薪酬随意毁约,全然不顾学校的声誉、用人单位的利益以及由此引发的法律后果。

三、诚信缺失的原因

“90后”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同时也反映出现行教育体制和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某些缺陷。

(一)社会环境是诱发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因

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术诚信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90后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群体的一员,也很容易受到社会各种消极思想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社会上充斥着假文凭、假证书等,引起了莘莘学子内心的种种波澜;令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的虚假广告以及充斥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引人关注的名人弄虚作假,炒作或者剽窃等等,也让身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部分学生开始热衷于各种造假,投机取巧。

(二)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的弊端是大学生出现诚信危机的主要原因

死板的教学、强制的考试,加上考试内容与现实严重脱离,标准化、机械化的考试内容逼着学生死记硬背,缺乏科学性与创新性,只注重分数不重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对大学生们来说,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逼上梁山”的作用。而社会不以综合能力评价大学生,只是以学生所持有各种证件的多少和级别高低来衡量毕业大学生的水平,造成一味读书,忽略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最终导致教学和品德教育分离。而且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往往过于简单化、片面化,从而影响了学生个体的道德完善和整个大学生道德体系的建设。当前大学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模式存在极大弊端,往往使得学生临阵磨枪,突击复习,学生急功近利的心理使得作弊难以根除。

(三)学生自身素质的缺陷是导致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以自我为中心”是“90 后”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且其迷恋网络,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心理承受力不强,不能妥善处理情感问题。由于大部分人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较为优越,导致他们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由于90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往往只顾追求个人名利而忽略他人的感受,小我的观念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往往会为了获利而舍弃诚信。同时,“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获取的信息量大、接受新生事务的能力较强,这是适应时展要求的有利因素;但这种特点也容易受到当前社会道德价值多元化的不利影响:在遇到一些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时,往往把握不住社会的主流,不能辩证的看待。因而,他们容易将观察了解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放弃诚信原则,做出失信行为。

四、加强对“90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诚信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从根本上讲,是关系国家未来兴衰的大事。因此,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我们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构建和完善管理体制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改善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一)创建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首先须从师求真做起,学校应从内部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传,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并且面对种种社会弊端时经受住考验,才能为大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首先,学校应将师德建设作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树立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良好师德形象;同时学校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诚信教育的意义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同时结合社会现状,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将诚实守信贯穿到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此外,要讲诚信教育逐步渗透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教育的互动过程,积极鼓励学生实施监督,最终达到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

(二)建立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在实施诚信教育的过程中,首要的是加强舆论监督和引导。通过舆论宣传诚信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提倡诚信;同时也要将不诚信的反面教材适时曝光,将不诚信的危害展示在公众面前,警示人们不可逾越。

其次,在加强诚信教育的同时建立学生信用档案,对学生的诚信进行记录,根据记录对学生的诚信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并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学生的信用情况进行计量评级,最终形成学生诚信的定性判断,判断的结果将提供给以后的用人单位参考。

(三)以人为本,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高校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大学生诚信的“自律”。上面所说的种种,都是通过相应的规范或制度来约束言行举止,是属于“他律”,而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最终达到大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转变主体的大学生的亲身参与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的诚信教育过程中,应切实把学生的参与放到首位,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学校的诚信教育,如:把院报、网站等作为诚信宣传阵地;通过主题班会,征文比赛、国旗下教育等方式开展诚信教育活动,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灵活制定活动方案,对学生的价值观,行为模式进行积极的引导,最终将诚信的道德范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一种价值追求。

五、结语

诚信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立身处世之本,诚信的品格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现阶段而言,诚信教育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完善我们的教育体制,改进教育方式和手段,进一步充实教育内容,从而使诚信教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能够将“90后”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何洁.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与思考.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2.

[2]朱淑媛.关于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10,5.

[3]崔国富,袁冬梅.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制度的建构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

[4]邓琳.大学生诚信缺失成因及诚信教育的途径.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

[5]何霭.大学生诚信状况与诚信教育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06,1.

[6]王宏彬.传统诚信教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5.

[7]吴秀明.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诚信教育的思考.外交学院学报,2004,2.

[8]兰卓,刁志萍.“90后”大学生学业诚信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现代性维度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

政治诚信论文范文第4篇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保证

诚信自古就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只有百姓遵守诚实守信的行为标准,社会才会和谐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因此,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培养健全的人格,是高校道德教育所追求的根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保证。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个人修身立命之根本

《大学》中曾提出:“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诚实守信是人身处社会中,做学问、成就事业、与人交往的道德原则。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诚信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为人的基本素质。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是大学生修身立命之根本。

二、大学生失信现状及表现

(一)学业失信

1.考试作弊行为

尽管每学期高校都会召开考试教育大会强调考场纪律,但作弊行为依然屡禁不止。与学生交谈了解到,大多数学生表示不会作弊,也不支持别人作弊,但依然有部分学生认为作弊是很正常很普遍的现象。

2.学术行为不端

撰写学术论文是对高素质人才科研能力的基本要求,大学生要求撰写学术论文在很多专业科目中很普遍。目前个别高校中存在着论文抄袭,论文等学术造假的不端行为。尤其在撰写毕业论文的高峰期,很多小广告便出现在高校的各种宣传板上。这种学术造假行为严重影响了高校学术的权威性。

(二)经济失信

1.恶意透支信用卡

有的学生为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和攀比心,购买奢侈品,如手机,电脑等。父母不给予支持便申请信用卡透支消费购买,甚至不惜花销父母给的学费。导致恶意拖欠学校学费,甚至收到银行他们的法院传票。

2.助学贷款不按时归还

部分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入学时申请银行助学贷款,保证他们四年学业顺利完成并获得毕业证书。但他们走向社会后却不及时偿还银行贷款,甚至影响到下几届学生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信用。

(三)交往失信

1.交往过程中不真诚

个别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诚信问题。例如表面与同学交好,私下散步同学谣言;对人对己的诚信标准不统一,往往认为自己更诚信,而对于他人的诚信程度表示怀疑;还有极个别学生借人钱财不按时归还等现象。

2.恋爱交往不诚信

在大学中谈恋爱的情况很普遍,但有部分学生的恋爱观存在问题,在恋爱过程中表现出对待对方不真诚,对待恋爱不严肃。例如交往动机不纯,贪图对方钱财,爱慕虚荣;在恋爱中没有共同的志向与理想,致使学业成绩一落千丈。这些错误的恋爱观念给个人及家庭带来不同程度的恶劣影响。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新形势下,各高校非常重视诚信教育工作的体制建设,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通过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努力探索优秀的诚信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一)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诚信活动,使学生认同诚信

每学期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诚信教育活动,结合时事政治和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多项诚信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使诚信教育具有针对性、有效性、持久性。包括诚信标语征集、“寻找身边诚信人”诚信榜样评选、网络诚信大讨论、生活用品无人售卖、图书漂流、诚信微小说等活动。通过每个诚信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展,使得大学生普遍认同诚信教育,践行诚信行为。

(二)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使学生崇尚诚信

为扩大诚信教育的覆盖面,使同学们了解诚信教育的内容,积极参与诚信教育系列活动,感受诚信教育活动月强大的诚信氛围,通过人人网公共主页、微信公众平台、腾讯空间、各班级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等多种网络新媒体对诚信教育进行广泛宣传及大力动员,为实施诚信教育搭建了广博的诚信空间,营造了和谐的诚信氛围,使全体学生普遍崇尚诚实守信这一风向标。

(三)监督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使学生自觉诚信

记录每位学生在大学四年的诚信足迹。经过反复验证推敲,根据高校诚信教育体系安排,完善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适合学生诚信考评的诚信手册。其中《学生诚信评价细则》分别从学习诚信评价、生活诚信评价、经济诚信评价、择业诚信评价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诚信考核进行量化,手册内容还包括学生个人诚信档案、诚信承诺书,每学期经学生本人自评和诚信小组客观评价对其进行综合评定、打分、定级,并有辅导员和家长参与评价,以此来监督和鉴证大学生的诚信行为。

政治诚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术诚信;道德;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178-01

大学生学术诚信是大学生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学术研究领域表现出来的诚实守信行为,是关乎大学生为人、为学的基本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的求学生涯,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有重大的影响。学术诚信表现在课程论文诚信、学术论文诚信和学位论文诚信三大方面。要求大学生亲自参与或完成论文写作,不得抄袭剽窃他人论文,论文中数据真实准确,正确引用参考文献,在学习活动中诚实、守信、不作伪、不欺骗。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讲学术诚信,与他们对学术诚信作用的认识能力和对学术行为的辨别能力有直接关系。因此讲学术诚信对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面临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对学术诚信作用的正确理解程度较低, 对于大学生学术诚信的内容不了解,因此不知道是否应该讲学术诚信,更难以做到自觉的讲学术诚信,因此也就难以正确看待学术诚信的作用,难以从诚信的高度辨别其正与误,难以分清哪些行为是诚实的表现,哪些行为是不诚实的表现。以考试作弊为例,多数大学生对考试作弊是持宽容态度的。据调查“有15.7%的学生认为‘深恶痛绝’,33.8%的学生表示‘无可奈何’,50.1%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对于在实验中随意拼凑数据,极少有学生认为是不诚实的行为。“44.1%的学生认为是‘不诚实的行为’,35.3%的学生认为是‘完成作业的捷径’,18.4%的学生认为‘无可厚非的事’。”大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考试作弊、论文、作业抄袭等有悖学术诚信的行为的认识说明,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学习中的不诚实行为缺乏明确的辨别能力,表明大学生违反学术诚信的行为比较普遍。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学术诚信问题,高校不能再对“诚信教育”漠然视之了。

二、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出现的原因

大学生的学术诚信主要表现在自觉遵守考试纪律、不违规,自己撰写科研论文、不抄袭这两方面。近年来高校内部各种学术失信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论文抄袭、剽窃行为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因此将学术诚信问题的全部责任归咎于学生未免有些不全面。在这方面,教师、学校及教育相关部门应该进行更深的反思。当前大学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模式的弊端是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的成因之一。当前大学的考试,内容与现实严重脱离,标准化、机械化的考试内容迫使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考试临时抱佛脚是常事,在这种情况下作弊难以根除。由于受到我国现代社会转型期负面效应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出现了急功近利的思想,为了奖学金、毕业、就业等眼前利益,不惜考场作弊、抄袭、剽窃他人论文,因而敢于置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和学校的声誉于不顾。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应试能力是引发学风不正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教育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教育的首要任务似乎并非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获取文凭。“只要教育机构和教育主管当局垄断了文凭的发放权力,只要教育主管当局把考试当作一个产业抓住不放,我们就不能指望考生放弃通过非法的手段进行博弈。”

当前个别教师未能承担起“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的神圣使命,也没完成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言传身教职责,没有考虑到学术生产必须遵循一些基本规律,没能充分考虑到尚处于学术生产“初级阶段”的大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在论文写作中提出了一些过高的要求及不切实际的规定。另外,什么是抄袭,什么是剽窃,什么是合理的借鉴,怎样按照学术规范正确引用别人的观点,这些学术基本规范教育的缺失,也加剧了大学生论文抄袭的泛滥。大学生毕业后将在各行各业中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有些还将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如果基本的学术规范意识和社会诚信品质不能在学术起步阶段就树立起来,无疑将会对以后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随着网络的普及,现在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便利和通畅,一些人毕业论文写作也已由写论文变成了拼凑论文。第一天在网上搜索一些相关资料,第二天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复制和整理,第三天定稿打印,已成为部分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真实写照。制度上的不健全和管理的松懈是大学生违背学术诚信的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学生管理制度对不讲学术诚信的行为缺乏约束,不讲学术诚信的学生照样可以参加各类评优、评奖,这种制度上的欠缺无形中助长了学生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此外,教师对抄袭作业的学生无可奈何、对考试作弊的现象无动于衷,也纵容了学生不讲学术诚信的行为。

三、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对策

“重视学术道德教育,不仅关乎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也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推动学术创新的重要保证。”大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能够成为创造新知识、形成新思想的人。对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规范大学生的学术行为,营造一个健康的学术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而且会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材。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不仅教师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而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尽量为大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大对大学生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的力度,让学生清楚什么是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违反学术道德将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后果,从而使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内化为学生根本的学术信念,使学术诚信转化为学生具体的学术行为和社会行为,真正培育起大学生务实求真的良好学术作风和社会诚信品质。

要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首先要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入手,端正学习风气。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诚信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通过案例教学、事迹报告等多种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形式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意识的培养,不仅从道德认知上教育学生讲究诚信,而且帮助大学生用诚信来规范日常行为,做到知行统一。专业课教师在传授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培育。从自身做起,从细微处着手,在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每一个数据的获得,每一个资料的引用都做到准确无误,做好示范,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重点突出在学术上诚实守信的教育内容。辅导员要做好诚信教育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诚信实践活动,使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课外活动全过程,在校园内形成一个讲诚信者人人赞扬,失信者个个鄙视的校园道德氛围。大学生只有诚实对人、对己,才能诚实对待未知,也才能学到真知。开展诚信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术诚信意识,从而约束大学生的学术行为从而形成一个以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学习氛围。

其次在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中,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术管理制度。因此,必须从制度层面上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建设。通过建立科学的学术管理制度,使大学生学术诚信有制度上的保证。除了加强管理,开展学术自律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大学生讲学术诚信离不开外在的制度约束,但是更要靠大学生的自律。因为只有当学术诚信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稳固的道德信念,学生自觉遵守学术诚信,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才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再次,开展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必须营造良好的学术诚信环境。要积极发挥教师在开展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中的示范作用。高校在教师中要大力加强学术诚信教育,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之本乃是诚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诚信教育绝非只是德育课的内容,教育是个有机的整体,诚信教育必须贯穿在各科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教师讲学术诚信、教师带动学生共同讲学术诚信的良好氛围。

大学生肩负着建设未来社会的使命,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精神文明和道德风貌,更是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为社会培养符合市场经济道德、法律规范要求的合格人才,只有这样高校才能不负党和国家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殷切希望。

参考文献:

[1] 王永明,李 静.论大学生诚信体系的构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2] 张文娟.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思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3] 黄 宁.论大学生诚信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J].惠州学院学报,2006(5).

政治诚信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术道德 学术诚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123-02

研究生整体水平和学术研究的好坏,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繁荣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如何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学术道德与诚信教育的作用,促进研究生学术道德和诚信意识的培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人才,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与诚信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是东北某高校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调查对象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物理与化学等相关专业,采用网上答题的问卷调查方式,对研究生学术道德与诚信的认识进行调查。本次总共参与网上答题人数214人,有效答题175人,有效答题率81.78%。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硕士一年级学生占65%,硕士二年级学生占28%,博士研究生占7%。

(二)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1.当前研究生关于学术道德与诚信教育方面的认识情况。从调查看出学生对教育部关于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方面的宣传总体还是了解的,对了解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积极性和认同度还是很高的。调查显示,90%以上学生认为有必要去了解和规范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诚信教育。

2.研究生针对学校开展学术道德与诚信教育的认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导师在学生的学术道德与诚信教育方面的整体作用还是比较大的,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是也体现出了一些导师对学生的疏于指导,比如说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是否影响研究生失范行为、导师对学生是否有过学术道德方面的指导,两个方面的欠缺率已经达到近21%和12%。

3.研究生对于导师在学术道德与诚信教育中所起作用的认识。这是从学生方面进行调查,显示了是否当过、是否抄袭、是否搭过便车、是否篡改和伪造数据等方面,同时还调查了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的学生表现良好,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学生运用以上手段来。从分析原因来看,学生在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意识不强、对学术规范了解不够、为获得利益置规范不顾、评价制度不合理等方面造成的认可都很高。

4.研究生针对学术道德与诚信教育中不良行为的认识。这方面体现的是当前研究生关于学生道德与诚信教育的认识,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的学生对学术道德与诚信教育的相关知识还是了解的。这说明我们这个方面的教育有一定效果。

(三)研究生学术道德与诚信教育现状分析

1.对知识的认识不够深刻,科学研究中自律性差。近几年伴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的组成成分、年龄、背景、社会经历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和区别。有一些学生上研究生只是为了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对科学研究和学习新知识漠不关心,对导师布置的科研任务、课程作业敷衍了事,这类学生往往对专心搞科研提不起兴趣。与此同时为了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多评奖、评优等机会,而在考试、或者要求发表文章时,只是一味地追求结果,这样就会导致这类学生把研究生的学术规范置之度外,运用各种手段获得利益。

2.在科学研究中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研究生作为我国选拔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途径之一,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学术研究,突出“原创性”的一个过程。但是随着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多,由于多种原因,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为了使自己能够达到学校的要求,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弄虚作假、抄袭和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找人代替撰写论文等。更严重者,一些研究生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运用重金主动找一些论文等。都是严重有损学术道德、学术诚信的恶劣行为。破坏了学术研究的规律和健康机制,使学校建立的一系列考核标准、督促手段产生的作用大打折扣。

3.管理体系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当前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但是很多高校在学术和研究生管理方面没有一套详尽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的机制。从表面看,多层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已经存在,学术道德的管理和推进正在展开。但是从实践看,研究生工作部门对研究生管理是侧重业务管理,至于研究生个体的学术道德与诚信问题没有具体办法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同时制度规定仅仅停留在墙上、文件里,规范条文贯彻不到位。并且对导师来说,在学生的学术道德与诚信教育中是起决定作用的,导师的言行对学生都有深刻的影响,但是现在的研究生导师对学生关于学术道德与诚信方面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还不重视,不积极,认识不深刻。

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改善研究生学术道德与诚信教育途径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健康学术道德与诚信意识

在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中,充分认识到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和诚信意识放在突出位置。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学风问题归根结底是理想信念问题。我们必须在研究生中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理想信念教育。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多开展学术规范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学教育、专题讲座、主题学习、征文活动、签名活动、签订承诺书、主题班会、典型案例以及在学校网页及学生生活公告栏的显著位置上设置有关学术道德和诚信问题的专题,以提醒和告诫学生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的危害,并且增加学术诚信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及相关法律教育等;另一方面为研究生开设包括学术道德和诚信问题在内的学术规范课程,让硕士生充分认识学术道德和诚信的重要性。增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诚信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学术道德和诚信意识,形成一种健康的学术氛围。

(二)健全奖励和惩罚机制,树立良好学术道德与诚信风尚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诚信是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在研究生科研中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学校和学院不断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把研究生的培养、日常管理和思政教育统一起来,同时要把研究生学术道德与诚信教育纳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对在日常学习和科研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表彰和奖励,对于那些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科研成果的学生,建立研究生道德和诚信库,并给予严厉的惩罚,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在全校内形成业务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局面,树立良好学术道德与诚信风尚。

(三)加强多方管理,发挥导师作用,注重学术道德与诚信教育实效

研究生是一个分散而又集中的群体,他们不但要在导师的领导下进行学习和科研,又要在学校、学院的体制内进行思想教育管理。因此在研究生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主管部门、辅导员等管理体制内的学术诚信教育,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入手,管理机构要不断创新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养建议,组织多样性的学术活动,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术环境,辅导员应注重研究生学术道德平时教育工作,及时了解研究生的学风状况和思想动态,对学术道德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导师在学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方面的作用,导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经常给学生灌输在科研中的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学术诚信知识。同时,完善和健全学术评审制度,是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前提,是促进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高效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专家遴选和监督制度,这对学术评审活动起到了制约和监督的作用。

在新时期,高校必须在研究生的学术道德与诚信教育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才能够培养出职业素养好、实践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高素质的学生,才能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才能促进研究生自觉遵循学术规范、提升学术道德水平、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 参 考 文 献 ]

[1] 丁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创新及其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2007,(9).

[2] 李国涛.胡艳芳.浅谈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2).

[3] 黄文彬.研究生科研道德与诚信状况的分析及建议[J].北京教育,2010,(4).

[4] 膝建华,娄夏.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途径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1).

政治诚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预防控制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033-02

【Abstract】Academic morals construction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academic morals anomie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new time is elaborated. Counter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reinforce and improve academic norms, i.e.strengthen the administration and authorities, holding extensive education of academic morals, improving the mechanism of controlling academic morals.

【Key words】PreventionControlPostgraduateAcademic morals anomie

高等学校学术道德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与焦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中再次强调了新时期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加强教育系统学风和学术道德的一系列举措。今年3月,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对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惩治学术不端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是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处在学术研究的一线,其学术道德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学风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预防和控制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内涵及表现

学术道德是指学术者在从事学术研究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道德失范是指学术者为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而采取的有违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学术道德问题,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学术道德问题日益凸显,是目前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培养求真务实、用于创新、坚忍不拔、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对于维护社会良好风尚,保持高校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促进学术事业健康发展,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研究生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在日常学习、科研训练中,主要表现为:①课程作业马马虎虎,下载或摘抄他人已经公开发表的论文作为作业上交,甚至直接将现成的文章原封不动地照抄上交,蒙混过关;②实习实验弄虚作假,拷贝他人实验数据,抄袭实验报告,应付交差;③期末考试作弊,无视考场纪律,抄小抄、藏夹带、传答案;④撰写论文投机取巧,找人课程论文(设计)、学位论文(设计),甚至“克隆”前几届毕业论文(设计)。

另一方面是在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中,主要表现为:①侵占他人劳动成果,或剽窃、抄袭,或在未参与实际工作的研究成果或论文中挂名,或引用但未说明有关文献;②粗制滥造论文,或编造实验数据和引用的资料,或伪造篡改研究成果,或重复研究和低水平研究;③一稿多投,一稿多用,将待或者已经发表的论文,改头换面,继续投稿;④其它一些学术失范行为,如伪造刊用通知、雇佣“”写论文、等等。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成因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着深刻的主客观原因。近年来,一些学者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问题进行了探讨,如王正杰的《论新时期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现状及教育对策》、江新华的《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表现、根源和对策》、贾万刚的《审视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三大根源》、钟芳芳的《基于道德认识谈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王雯姝的《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引导》等。这些学者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社会原因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道德建设滞后之间的矛盾是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社会根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固有缺陷日渐显现,加之我国还尚未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致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都产生出大量为追逐个体(小团体)利益最大化而抛诚弃信的不良现象。首先,政府权力疏于监督,出于部门利益或地方长官意志,注水数字、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频频发生;极少数政府官员贪污受贿,,随意瓜分公共利益,公共领域的极少数人的失信行为导致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为失信行为留下了空间。其次,商业上投机心理泛滥,一切向钱看,制假卖假、坑蒙拐骗、逃税漏税、钱权交易等屡禁不止,不良社会风气蔓延。再次,近几年,文化生活领域中的诚信缺失现象不断增加,虚假报道、有偿新闻、走后门、潜规则、暗箱操作等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时有发生,社会诚信体系松垮、人民诚信心理滑坡,失信、违信、疑“信”、甚至拒“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者何以安心治学问道,学术界势必难以保持一片净土。

2.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教育原因

大学教育机构的自身局限性是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直接原因。一是办学体制与学术自由的矛盾。中国大学定位为行政事业单位,其发展受到行政干预较多,学术没有充分的自由度,研究什么、写什么文章,大多数听命于行政命令。二是“官本位”思想对大学学术的侵蚀严重。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为了“发展”、“升级”,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获取教学资源优势,不断争取重点学科、硕士生点和博士生点,纷纷制定科研成果量化考核指标;为鼓励广大教师多发、快发论文专著,还制定了奖励办法,导致教师重量轻质,出现了大量的文字垃圾堆出的虚假学术繁荣。三是高校学术工作者忽视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淡化道德认识和情感。在既要应付官僚化的政治任务,还要适应商品社会意识影响的两难处境之下,一些教授们对争项目、争课题、争经费花尽心思,少数人甚至不择手段,对项目的具体执行、成果的质量却关心少、投入少,出现了在实验室时间少、吃饭局时间多、“甩手掌柜”的怪现象。在指导研究生方面重量轻质,一些导师来者不拒,有多少招多少,老师学生相互应付,你好我好大家好,对研究生的学术指导和品行引导方面难尽其责。研究生作为大学、研究机构的组成部分,耳濡目染,见怪不怪,受到的影响不言而喻。

3.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自身原因

人生观、价值取向错位是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自身因素。一方面,受市场经济影响,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的价值取向向个人倾斜、向金钱倾斜,致使个人价值取向发生错位,导致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在大学生中有较大的市场。特别是一些在职攻读学位的研究生,一定的社会工作经历,价值观和道德观体系更加复杂,对待学术的功利性倾向明显严重。另一方面,随着生活、学习条件的日益改善,研究生严谨求实、好学深思、艰苦奋斗精神的淡化,反映到求学治学的过程中便表现为心浮气躁、投机取巧、浅尝辄止。此外,互联网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和更为便利的信息资源,也正在改变着青年群体的治学方式。这种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特殊性,使抄袭、剽窃的行为性成本很低,从而助长了学术道德缺失者的不诚信行为。

三、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学术道德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指出,学风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建立健全一整套加强学风建设的规章制度,使人们不愿、不能、也不敢违背基本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在不断强调学术道德的基础上,通过学术规范的制度建设,明确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则和道德底线。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既要靠倡导教育,也要靠制约管理,要把学术道德纳入到研究生的教育教学环节,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努力使在校研究生成为良好学风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

1.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高校学风建设组织机构是总体把握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机构。要将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纳入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个体系,进行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要在二级院系成立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工作小组,由主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副书记和科研、研究生副院长来具体负责研究生日常学习、学术过程中的相关教育、监督和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知识产权管理中心等学术管理机构在端正学风、加强学术行为规范中的作用,完善工作机制,保证学术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公正性。

2.广泛开展学术道德教育

要切实开展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进手册、进课程、进文化、进制度工作,不断牢固学术规范的思想防线。

一是学术道德教育进手册。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著作权法》、《专利法》以及教育部关于学术行为要求和学校学术管理一系列办法引入《新生手册》,在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当中穿插渗透,使学生意识到学术诚信是作为一名研究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从进入校门第一天就要了解学术道德规范,认同学术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荣辱观。

二是学术道德教育进课程。大力开展以学术诚信为核心的思想道德课程建设。积极开设有关论文写作规范、学术政策、知识产权等相关课程,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的学术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普及,使研究生了解有关学术诚信的常识,明辨借鉴引用与抄袭剽窃的区别,掌握如何在撰写论文过程中规避知识产权侵犯和学术失范。

三是学术道德教育进文化。开设介绍有关知识产权、学术政策和学术责任的专题网站,不断更新社会对学术道德的反馈和要求。不定期邀请专家来校为研究生作有关学术行为规范的相关报告。积极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求实创新、追求真理、诚实守信的学风正气。

四是学术道德规范进制度。规章制度是学术道德规范的外化。要加强学校学术道德规范制度建设,从实际出发,对学风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查漏补缺。明确学校对学术管理的态度和具体办法,建立并完善从学术教育、学术审查、学术评估、学术违规处理的长效机制。建立惩戒机制,加强对学术失范行为的警示作用。

3.完善学术道德监督机制

一是建立学术诚信责任制。实行学生、导师、学院、学生管理部门四级体系的学术道德责任管理制。每一届新生入校时,由学生、导师、学院与学生管理部门签订学术道德责任书,将学术诚信纳入导师和学院的工作考核,直接挂钩导师招生资格与学院办学经费,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工作的联动性。

二是严格人才培养考核制。研究生院、教务处、学生处等工作管理部门和教师应当加强对研究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严格各项学习纪律和制度,如监考制度、作业制度、论文抽查制度,另外,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学术诚信档案制度,用来规约和记载学生在校期间的学术诚信情况。对学位申请、评奖选优、免试选拔、出国推荐等过程中的需要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及进行严格审查和核实,特别是对毕业要求论文要通过专门软件,与网上电子版的书籍、学术期刊、参考书进行比较,估算出论文中自创部分的所占比例,然后将鉴定结果连同论文一起提交学位委员会。

三是明确学术德育导师制。导师是学生学术行为的第一责任人。将学术道德要求作为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导师在日常学习、科研过程中注重德育教育和学术规范的示范与引导。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除了需要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外,高校自身必须在构建学术道德工作体系方面有所创新、有所作为,不断开创学风建设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加强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 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5(9)

2 李卫红.学讲话推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7(19)

3 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N].,2009.4.21

4 王正杰.论新时期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现状及教育对策[J].思想研究,2009(7)

5 钟芳芳等.基于道德认识谈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

6 贾万刚.审视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三大根源[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4)

7 王雯姝等.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引导[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3)

8 顾海良.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自律与他律[J].社会科学论坛,2005(1)

政治诚信论文范文第8篇

大学生今后将遍布并掌管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的知识技能和道德素质不仅关系到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所以,探讨当今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不仅对构建和谐校园、诚信社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于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诚信观,建立诚信社会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诚信问题;诚信社会体系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在现代社会中,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人交往的道德准则,也是社会活动的基本原则,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诚信不仅对他们自身的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有直接影响,而且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大学生今后将遍布并掌管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的知识技能和道德素质不仅关系到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所以,探讨当今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不仅对构建和谐校园、诚信社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于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诚信观,建立诚信社会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大学生在诚信方面的主流是乐观、积极的,绝大多数学生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具备诚信这一道德品质,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综合能力符合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能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人才。但是我们也发现,个别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的行为,比如仍有学生有考试作弊、拖欠助学贷款等行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思想政治诚信缺失

当代大学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对于一些问题感到困惑和迷茫。目前,大学新生入校后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率一般在95%以上,而在针对对学生的入党动机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不明确,或为了好找工作等理由,而非将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这种以利益为目的入党思想极易造成大学生为了入党拉关系。如果对这一现象不尽快加以遏制,不仅造成学校风气败坏,更重要的是会使得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把这种失信行为作为自己事业成功的捷径,造成整个社会失信风潮的蔓延。

1.2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

在当代大学生中现在流行的词汇为“翘课”、“挂科”、“裸考”等,个别学生由于上课不用心听课,课后或沉迷于游戏或沉迷于小说,对所学的知识了解甚少,以至于在上交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只能以抄袭应付了事,而当正式考试来临时,更是想尽办法,投机取巧,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学习诚信缺失的真实写照。学习诚信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1学术造假现象频发

在大学毕业之际,毕业论文成了大学生拿到毕业证的最后一道门坎。但是由于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在大学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大部分学生面临着毕业实习、就业等众多压力,因此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就显得无能为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论文抄袭、论文等等学术造假行为屡见不鲜,而学术抄袭的方式,主要就是先选上几篇文章,然后再从中复制和黏贴有用的部分,换一种表达方式将抄袭的段落和句子重新写出来,最后加上一些自己的观点甚至还不是自己的观点,就成功完成了一篇论文。很多毕业生的论文都是这样完成的,虽然学校每年都对论文的重复率进行严格控制,甚至用测试论文重复率工具检测,但是学生们在上交论文之前自己先花钱去购买测试工具然后不断修改,这样能使自己论文的重复率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之内。这样做在表面上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实质上仍然是学术作假,严重影响了大学学术的严肃性。

1.2.2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在当前的大学校园里,考试作弊已经成为了每个班级考试时经常发生的失信行为。尽管每到期末开始总是要求学生们签考试诚信承诺书,学校加大作弊处理的力度――轻者提高申请学士学位的学分绩点,重者勒令退学,但是在考试的时候,作弊现象仍然非常普遍。而且他们的行为表现形式多样,例如带纸条、接收短信、抄袭前后桌甚至是打手势、交换试卷。还有同学是直接是找了代考机构然后戴上机构给予一种隐性的耳机,塞进耳朵,从外观上看不到,在考试过程中就收听考试答案,事后再通过镊子拔出。考试作弊改变了勤奋铸就成功的校园秩序,损害了教学者和学习者的利益,可以说是大学校园的一个顽固的毒瘤。其实这件事不仅体现了大学生的不诚信,更是体现了当下社会上一些机构为了赚钱,无所不用其极,提前通过各种非法手段提前买到考试题目然后再通过高价出卖给大学生,谋取高额利润。

1.3 经济方面的诚信缺失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贫困生的重视,以及相关政策的不断推进,对高校贫困生的帮扶力度也越来越大,贫困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助学项目越开越多,扶持对象越来越广泛,但是这种政策让一部分学生有机可乘,经济诚信缺失的现象屡有发生。

1.3.1 拖欠贷款

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帮助家庭贫困的优秀学子继续读书,缓解就学压力的一种无担保贷款,以学生自己的身份和信誉做为担保,然后通过银行发放助学贷款。这是国家财政贴息的,适用于高等院校学生的政策。由于我国的个人信用系统并未完善,所以还款是建立在大学生的自身诚信水平基础上的。多数大学生对助学贷款的履行还是十分严谨、重视的。但是有一些困难学生在入学的时候申请助学贷款,但是在就业若干年后不仅不归还助学贷款本息,连利息也不按时归还,这就造成了国家贴息的助学贷款出现众多坏账。

1.3.2编造理由,骗取助学金

助学金是大学里面专门针对贫困生开设的一个项目,帮困力度很大,获得贫困生资格的大学生可以得到来自国家的经济补助、享受针对贫困生的专项助学金,然而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还是有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弄虚作假获取贫困生资格,向学校提供虚假的证明,在每年的大学生困难补助评定等环节,都会发现一些学生不惜慌称自己的父母离异、身染重病、残疾等原因去骗取困难补助。在拿到困难补助之后,花钱大手大脚,损害了真正需要帮助的那部分学生的利益同时降低了自己诚信道德水准和人格,在学校校园引起了极坏的影响,也亵渎了国家资助贫困生的初衷。

1.3.3 日常小事缺失诚信

笔者曾在校园内将手机丢失,发现是被学生拾到,后来笔者花了200元钱将手机赎回。校园里这种日常小事中缺乏诚信的现象有很多,教师上厕所的功夫,办公室内的手机等贵重物品就会丢失;学生吃饭后落在食堂里的包、上课或上自习后落在教室里的包,再回去找便不见踪影。这些都是一个社会普遍现象的缩小体现,但是却反映出我们的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正在逐渐减少。

1.4恋爱诚信缺失

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经历,同时也是男女双方一种强烈依恋、信任、责任以及无私专一的情感。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当大学恋爱变得更加的自由和放松时,有个别学生的恋爱态度就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一些同学对爱情缺乏正确的态度,不够真心,持有的态度是游戏人生。他们认为谈恋爱就是玩一玩而已,缺乏诚信思想及行为,缺乏法律意识与基本道德素养。而且有的大学生因为对方欺骗感情而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这也给恋爱双方及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关注与警觉。

2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体制上的缺陷,也有管理上的漏洞;既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主观认识上的偏差。

2.1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因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导致

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社会诚信危机侵烛着学生思想

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取决于他周围的环境,而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又进一步影响他的社会环境。虽然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化的思维模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各种市场经济的标准逐渐的开始渗透到人际交往之中,利益成了人们行为处事的一个重要目标,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部分人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社会上一些人坑蒙拐骗、制假售假、少数干部贪污受贿腐败等一些失信甚至是违法行为屡见不鲜,不仅扰乱了社会正常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社会的诚信危机同时还不同程度的渗透到社会活动中去。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恶化导致其无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原本纯洁的思想受到极大侵烛,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的诚信观念,使其受到了社会中的消极影响。

2.1.2教育体制的弊端

学校教育是诚信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诚信教育是以小学、中学诚信教育为基础的,但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有着应试教育的深深烙印,从小学到中学,这是一个人成长尤其是形成道德品质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道德诚信教育并没有被摆在重要的位置,学校里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诚信教育流于形式,把诚信教育当作知识传授,教育手段单一,方式枯燥、内容陈旧,是一种空泛的政治说教。进入大学阶段,高校对大学生诚信素质教育方面表现滞后,诚信机制不健全,教育、管理者忽视学生诚信的不良影响。学习成绩优秀往往成为学生评优、评奖的最主要依据,而这些又是将来能找到满意工作的必要条件。大学生表现出来的诚信缺失行为,如考试作弊,正是为了获得他们发展、尊重与交往的需要。

2.1.3家庭教育的失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家长在社会活动中存在严重的道德失范,如行贿受贿等。当着孩子的面所做的这些违背诚信的事,影响了孩子诚信品质的形成。当学生从家长身上观察到某种不诚信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并没有受到处罚,那学生在对这种行为的后果进行估量时会认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尽管他个人主观认为那样做不是诚信的表现。所以说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诚信道德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当前很多家长以孩子为家庭的中心,奉行“再苦不能苦孩子”的信条,从小娇生惯养,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没有从正确的方向引导,反而偏袒纵容,影响了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诚信意识。其次,由于现代社会就业竞争压力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日常生活中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重智育轻德育,把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成才的重要标准,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这都导致了当今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

2.2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

现在大部分大学生诚信素质较差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在责任意识淡薄,个人价值取向偏离。大学生当中决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过分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的观念。这种观念常常会诱导大学生发生偏离诚信正轨的行为。此外,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大学生的社会经历单一,道德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理性思维和分析选择的能力较差,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面与黑暗面的全面理解,缺乏对诚信缺失危害性的认识。容易将亲身观察了解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使其失去诚信观念。多数大学生认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得掌握一定的硬件条件,例如,四、六级英语证书,各种荣誉证书等,忽视了道德修养这种软件的重要性。同时,一部分大学生在社会法律、道德允许的条件下,把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效率优先和利润最大化作为评价一切事物的重要尺度,使得价值取向功利化,责任意识淡薄,常常已牺牲道德原则为代价,产生诚信危机。

诚信作为当代社会人际交往和社会秩序形成的最基本内容,在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者和未来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群体,是国家的希望,诚实守信是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必备素质。当代大学生更应当深刻认识诚信的价值,认真理解诚信缺失的危害,自觉的将诚信做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生活、学习、求职和交友等方面,做到诚信做人、以诚为本。

基金项目:

政治诚信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现状;教育对策

当代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接班人,他们应该具备较高的诚信素养。但是,当下大学生不遵守诚信道德的事情经常发生,例如背信违约、捏造假学历、考试抄袭、辱骂教师、使用黑卡、拒不还贷款等等。这些不良的现象不但损害了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形象,更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分析制定可行的教育措施是当代教育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

1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

(1)考试抄袭,作弊手段现代化。目前,部分学生为了考试作弊使用各种手段,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携带小抄,他们会利用无线电工具,电子设备进行传递答案,甚至替考。有些学生还会贿赂老师,采取送礼请客等方式提前套取试题。

(2)学术造假,抄袭论文。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信息资源随手可得。大学生通过网络下载论文,拼凑成自己的文章,有的把同专业学长的论文拿来直接抄袭,论文剽窃现象屡禁不止。更有甚至花钱请帮自己写论文,假的论文满天飞。

(3)国家助学贷款,讨要困难。家庭困难的学生在提供个人信息后,通过学校核实提供助学贷款帮助他们解决学费和生活费,使这部分学生可以轻松完成学业。但个别学生在毕业后不顾及个人信誉,不按照规定时间偿还利息,在银行多次催缴后也拒不还款,消失的无影无踪。

2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

(1)社会中不良环境的干扰。大学生是社会的人,在社会中生活,受社会影响,不断地受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影响,所以社会中将诚信树新风的榜样对大学生能起到价值引导作用。目前通过高校党团不断吸收新成员,党员已经占学生数目的16%,这部分党员在日常活动中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对其他学生的诚信起到表率作用。对诚信教育起重要的引导作用。加大学校的宣传,让每个学生都正当诚信的表率,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依靠内部力量。社会环境、教育方式能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影响,但都只能从外部起作用,从内部真正起作用还要提高大学生的内在修养。

(2)家庭中诚信教育偏少。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家长们为了孩子能找到好工作,有出息,往往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全部,教导子女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书本上,不太在意对子女的诚实守信教育。另外作为家长本身不能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把很多不良的诚信行为传递给孩子,不能树立良好的典范,这使学生从小就受影响,不注重学做事和学做人,致使马加爵之类的恶性事件发生。

3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1)学校与家庭相互协助和配合。所在大学用过建立学校和家庭相互联系和沟通的体系。学生直接负责的辅导员应该把其日常生活中表现情况及时向家长反应沟通,与家庭协助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日常表现。高校还应该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是否贫困,以便筛选发放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做到公平。其次,作为家长应该及时和高校联系,积极主动的掌握学生生活和学习情况,对学生出现的不诚信现象及时沟通加以纠正。再次,家长要树立诚实守信的典范。做到心口如一,给孩子建立诚信做人做事的典范,促进诚信教育的潜移默化。

(2)学校和社会相互配合。在全社会范围宣传加强,建立社会监督体制,为青少年诚信建设创立良好的影响环境。在高校和社会中广泛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建立“诚信第一”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制造全民追求诚信的社会氛围和影响力量,把诚实守信由社会道德转变成契约道德,做到人人遵守。另外,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把诚信纳入法律,在社会道德契约的约束下以法律为惩罚武器,促使每一位公民都遵守诚信,在全社会范围建立诚信之风。

(3)教师的作为诚实守信的榜样是无穷的,所以广大的高校教师应该率先遵守拥护诚信规则以身作则。在课堂上做到表率,起到榜样作用。牢记身教重于言教;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在学生诚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辅导员是较长时间接触学生的教师,其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重大,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必须遵循辅导员工作规范,做到公平公正,积极接受学生建议和意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处理学生中矛盾,树立诚信典范。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诚信素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充分发挥教师影响力的巨大力量。

(4)建立诚信明礼的校园主题,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学习诚信道德。以史为鉴,通过学习历史文化时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同时,形成与时俱进符合当代特点的诚信价值观。把诚信教育与目前政治经济形式结合,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成。在校园里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参加,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诚信素养。同时组织大学生到社会中宣传诚信活动,对社会人群进行诚信调查;通过校园网让学生进行诚信讨论辩论,邀请成功人事来校作报告,让学生体会诚信带来的巨大作用。

(5)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将诚实守信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公民的基本要求;结合法律与道德基础,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诚信的重要性。把诚信教育贯穿在教学始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教导学生,最终养成良好诚信品质。

作者简介

政治诚信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诚信缺失

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当代90后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越来越突出,部分高校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我国传统诚信观

中国伦理思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具有鲜明特点的诚信观。作为一种思想和观念,传统诚信观尽管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演变、发展和丰富,但其基本含义和价值并未因此而变动。

1.传统诚信的含义

中国古代很少将“诚”“信”合为一个词,对“诚”和“信”分别做了具体分析。《说文解字》释“诚”:“诚,信也,从言成声。”《礼记・乐记》说:“著诚去伪,礼之径也。”至于信,《说文解字》云:“信,诚也,从人言。”“信”在《辞源》中有两种主要的解释,其一为“诚实,不欺”,其二为“信从,信任”。东汉刘熙撰《释名》指出:“信,申也,相申述使不相违也。”其意思是说,人们的行为应当是其言语承诺的相应延伸。由此可知,诚与信可以互训,也就是说,诚即信,信即诚。

2.传统诚信观的价值

(1)立身之本。在古人看来,诚信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依据,一个人讲不讲诚信,关系着他做人是不是够格。一个人不讲诚信就没法立足,古人将诚信作为人格的重要担保看待。

(2)交友之道。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诚相见,真诚以待,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法则,何况对朋友。诚信者自然得道多助,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二、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是90后的主要特点。90后大都热情奔放、善于言谈、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他们个性鲜明张扬,思想开放独立,乐于表现自我,自我中心意识较强,生活大众化,追求非主流时尚,推崇民主平等,积极维护个人的权益,人际交往广泛,关注朋友,忽略父母,能够清醒地认识现实,并能珍惜成长发展机遇,同窗隔阂显现,代沟矛盾冲突加剧,向往美好未来,努力适应校园生活。

三、90后大学生诚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上来看,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个性独立,目标明确,乐学善思,绝大多数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把诚信作为立德、修身之本,他们言而有信,坚守承诺真诚善良,对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认同感很强,并渴望整个社会中人人都讲诚信。但在部分90后大学生身上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

1.学习考试问题多多。90后大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态度不端正,一些学生为了一点不必要的小事缺课、旷课,少部分学生甚至“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考试作弊,论文拼凑,学校虽然对作弊学生有严厉的惩罚措施,但不少学生还是铤而走险,其作弊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小到考场夹带资料,交头接耳,大到盗窃试卷,请代考,令人防不胜防。部分90后大学生把更多的课余时间用在休闲娱乐和兴趣爱好上,用很少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课业学习和论文创作,因此,作业复制抄袭、论文“移花接木”就不足为奇了。

2.助学贷款信用缺失。90后大学生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他们更加关注个人的现实物质利益,在涉及到自身经济利益时,部分90后大学生往往放弃了信用原则,表现为恶意拖欠学费,同学间相互攀比,生活上铺张浪费。国家针对大学生的助学贷款政策是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如期还贷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义务,靠的是学生的诚信,但这项活动却遭遇到信用瓶颈,一些学生毕业后通过各种手段拖延贷款,有的将父母辛辛苦苦积攒的学费挥霍一空,用于吃喝玩乐,更有甚者竟将家长给的学费存入银行获取利息,能拖就拖。

3.求职过程弄虚作假。一些求职毕业生为了脱颖而出,在自荐材料中千方百计地把能打动用人单位的方面都写上,不是据实写自己的真实情况,而是有意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更有甚者竟附上假的相关证明,还有极个别学生在准备推荐材料时伪造本来没有的获奖证书、荣誉证书、资格证书等。有些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夸夸其谈,夸大自己的能力,编造一些实习经历,吹嘘自己获得的成绩。

关注90后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是我们的责任,这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只有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引导90后大学生重诚信、讲信用。

参考文献:

[1]史瑞杰,魏胤亭.诚信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王淑琴.信用伦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绎出版社,2005.

[3]王义道.大学科学教育改革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文红梅.大学生道德诚信制度建设现状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04).

[5]杨南.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8).

[6]焦国成.诚信的制度保障[J].江海学刊,2003,(03).

上一篇:政治责任论文范文 下一篇:政治生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