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科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6 01:39:00

整形科实习自我总结

整形科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考核;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R-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12-1341-05

医学教育现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合理的评价是衡量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我国现医学教育体系提倡的“形成性评价”,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课程评价专家斯克利文(M.Scriven)在1967年在《评价方法论》中首次提出,后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医学教育家布鲁姆(BS.Bloom)扩展其应用范围,将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成为现今医学教育备受重视的教学评价类型。

斯克利文提出,“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活动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信息,以提高活动质量的评价”[1]。布鲁姆主张,“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以便对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2]”。在这一理念下的形成性评价常用“反馈(Feedback)-鼓励(Encouragement)-指导(Direction)”(FED)口诀,通过定量及定性的评价方式和多样的评价手段,使评价成为被评对象自我诊断、自我规划、自我实现和自我激励的过程。

1 形成性评价在中西医临床专业“美容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目的

美容医学教育尤其重视能力培养,其课程体系中,“美容外科学”课程交叉学科特点突出,基础学科、临床学科和人文学科在此紧密结合。美容就诊者既是医疗工作的客体,又是主体;美容医师既要考虑受治者的医疗需求和主观意愿,求治群体特殊的心理反应,又要坚守医疗原则,对每一求治病例须作出恰当的医疗评估再实施医疗行为。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很大,但难度也很大。

笔者对中西医临床专业(美容医学方向)本课程的教学,以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美容外科学》)为载体,引入形成性评价,通过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元化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加强师生互动,并通过师生对教学及学习的有效反思和及时跟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进学习方法,从而增进教学效果[3-4]。形成性评价在“美容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提高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西医课程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2 “美容外科学”课程形成性评价考核的具体实施

2.1 形成性评价考核指标多元化:本课程综合考核形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占30%)和期末试卷(占70%)两部分。形成性评价考核中:考勤占20%,提问、讨论占30%,实验占50%。具体实施如下。

2.1.1 考勤以抽查形式进行:迟到1次扣本分值的10%,旷课1次扣本分值的50%,扣完为止。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有崇高的责任感和爱伤意识,纪律要求则是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学习知识亦需要时间的保证和积累。

2.1.2 课堂提问或讨论发言,对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非常重要:由于一个基本班大约60名学生左右,难有人人被提问或发言的机会。作者设定本项分值的50%作为基本分,积极发言者在此基础上加分10%,再依据回答问题或发言的正确情况予以相应加分;重复被提问或发言者取最高一次成绩为此项考核成绩。以此形式,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学生们踊跃讨论发言中,相互纠正、补充,教师可以即刻获得教学信息反馈,再经教师点评,学生对重点、难点以及迷惑的内容即可迎刃而解。

2.1.3 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两个部分,其分值比为4:1。实验操作根据内容分为2人或4人1组;圆满完成每实验单元流程、操作无误、实验目标实现、小组配合默契,即可获得本项满分。实验报告要求如实反映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分析原因,并记录解决的方法。取每次实验成绩(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的平均值为此项最终成绩。

2.2 形成性评价考核主体多元化:以授课教师为主,实施多元主体参与评价,鼓励和引导学生对自己对同学进行评价,重视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对已进入临床实习学生的评价。通过多元、多层次的评价,形成对教学情况的积极反馈。

2.2.1 教师评价:教师担当“传道”、“授业”、“解惑”、“启悟”之责,掌控本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的进程和节奏。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有详有略地传授知识;对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要自我提高、广为涉猎;表达要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善举案例、及时评价。运用病例讲解是教师授课的亮点,有助学生理解;通过案例作业,可促学生勤于思考,并对已学过的原理逐步达到灵活运用,避免生吞活剥。例如,讲解“Z成形术”时,要用具有弹性,类似皮肤性质的教具,设计两个对偶三角瓣,演示切开、剥离、交换皮瓣位置等过程后,讲解呈现的结果:第一,改变了组织的牵拉方向;第二,增加了轴线上两点间距离,由此实现了解除瘢痕挛缩、减少组织张力使得错位的组织器官复位。同时,根据对偶三角瓣转移换位引起的蒂部皮肤组织局部凸起形成所谓“狗耳朵”的情况,引出三角瓣的角度对轴线延长率和对转瓣中诸状态的影响,指导学生掌握三角瓣设计的规律。再通过动物实验课操作,学生们就可以切身体会到“Z成形术”的实施可行性和各项技术要点。我们选用教材《美容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刘林嶓主编),从十三章以后各论内容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案例,一部分用于课堂讲解,一部分用于学生课后理解,在后续的课堂上检测学生对本原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这项内容是(整形)美容外科操作的基础内容,也是难点,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此内容掌握牢固,可以灵活运用,并对以后的各论学习内容产生极大兴趣和期待。

2.2.2 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评教三个方面。美容外科的求治对象心理相对复杂,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同一种病患,可因不同患者个体所面临的内在原因及所需配合的外部条件不同,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还要重视人文因素的考虑。作者设计,学生之间相互充当患者角色,提出不同问题和条件,以供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例如,对于不同面积、不同类型瘢痕治疗,学生们会提出多种方案,同时又会受到质疑,在几个来回的修改和完善之后,学生们逐渐掌握了对瘢痕治疗的各种方法,也掌握了“因人制宜”的辩证思维。通过学生自我总结和反思,可以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对不同疾病的认识水平。

学生评教环节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完成后进行,有问卷调查和开座谈会等形式,还可以在学校每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和“期终教学检查”中表达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实现教学相长。

2.2.3 实习单位临床指导教师评价:深入实习医院,通过实习单位相关临床指导教师的评价,了解学生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找出学生知识和能力欠缺之处。此反馈的问题,既可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回归教育中予以弥补,又可在正在进行的本课程教学中(低一年级学生)予以关注。其目的,就是为了高质量培养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医学技术人才。

2.3 评价方式多样化

2.3.1 随堂反馈,活跃气氛:在逐章递进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于与现时教授内容相关的已学知识,以及其他学科与之联系密切者,常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内容精炼、简短易答、难度适中,能够体现“三基”。这种考核可活跃课堂气氛,并反馈学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促进学生理解、应用和知识迁移。

2.3.2 集中布置,随机检查:对于重、难点、新进展内容,除根据大纲掌握、熟悉、了解的要求予以讲解外,可设计综合性思考题。例如,从瘢痕形成机制和对人体的影响,总结出减少瘢痕发生的各处置环节和治疗措施,并对医疗美容中利用瘢痕挛缩特点的医疗美容新技术予以了解。对于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信息检索、展开讨论后形成概念,在课堂上予以抽查、评价,针对问题反馈予以点评,对主要知识点予以总结。如此可以丰富授课内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亦得以提高。

2.3.3 小组训练,协调配合:医疗工作中善于配合十分重要,对学生协调配合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实验课完成。实验内容包括穿针、装卸刀片、切开、剥离、打结(徒手打结、器械打结)、缝合(深部缝合、间断缝合、褥式缝合、毯边缝合)、“Z成形术”等。实验课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模具模拟操作训练:将以上内容分为4个实验单元(共8学时),4名学生1组,互相帮助、互相观摩、互相督促、相继完成。第二阶段: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进行活体操作训练。2名学生1组,每组1只实验动物。在完成动物称重、麻醉、固定、备皮之后,逐一完成第一阶段所练习的模拟操作。具体做法是,将整个动物实验过程又分为三个步骤,学生们每完成一个步骤,都要经老师检查操作效果,以确定继续往下进行或重新再来。根据每一学生每一步骤完成的质量和熟练程度计分。动物实验要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要真实、客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分析原因,记录解决的方法,实验结果需如实记录。实验操作(三个步骤平均分)和实验报告的成绩作为实验课成绩(分值见2.1)。

2.4 数据处理: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构成比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3 “美容外科学”课程形成性评价考核实践的结果和讨论

笔者设计了“美容外科学形成性评价考核教学反馈意见表”,请辅导员对已经完成本课程理论教学赴临床实习的中西医临床(美容医学方向)学生(61人)进行不署名问卷调查,其结果及成绩情况统计如下。

3.1 反馈意见表,见表1:根据学生反馈意见统计,引入形成性评价考核可以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形成性评价考核适合“美容外科学”教学。

3.2 试卷成绩与综合成绩情况统计,见表2:作者对考试试卷的卷面成绩与综合成绩的分布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成绩的分布无差异(P>0.05),提示经形成性评价考核,学生的综合成绩构成并不会改变学生试卷卷面成绩的分布构成,但考虑到过程化考核的综合评价在学生卷面成绩考核的同时,加入了学习过程考核因素,更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综合素质。另本次结果发现综合评价的离散趋势较卷面成绩下降,意味加入过程化考核的综合评价尚有降低学生成绩的变异度,增强集中趋势的作用,更能让学生成绩分布符合正态分布,也更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3.3 讨论

3.3.1 严格教学纪律有必要:在对学生们学习热情充分认识和鼓励的基础上,以纪律来规范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教与学行为,一方面,激励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增强授课的吸引力,所授知识量要充分,让学生学有所获,若简单地以扣分形式强压学生坐在课堂上的做法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对学生今后守诺、诚信行医进行了有效训练。国外本科教育亦重视学生上课出勤率的检查。问卷调查结果,学生们对此给予肯定。

3.3.2教学效果良好: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能积极地提问题,进行科学思维。对形成临床思维能力、提出问题能力、科学思辨能力有极大促进作用[5]。本课程学生为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专业(美容医学方向),西医课程比重相对偏少,但在与兄弟西医院校学生共同实习的过程中,临床指导老师对经历了形成性评价考核的学生反应普遍良好,学生们也充满自信,对本课程设置的实验课程评价尤其高。笔者的体会是,学生们未来的发展如何,需要教师付出心力予以引导,要精心组织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专业课教师要熟悉临床,掌握新理论、实践新技术、把握新方向,在教学中方可高屋建瓴;教师要以自己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去感染学生,以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标杆。

3.3.3存在的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学生问卷调查中反映一些问题,诸如:课堂发言、讨论的机会不够,实验课动手操作时间希望更多一些,希望有美容外科小课堂给学生主讲的机会,案例教学的比重还希望得到加大,要有临床见习课,资料检索能力需要加强等等。这些问题的焦点是本课程的课时不足(总学时81,其中理论66学时,实验15学时),作者考虑尝试通过如下三种方式来解决:其一,以案例为导向,让学生检索资料,设立课外讨论小组,每位学生参与设计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讨论记录和医疗方案;其二,开设讲座,让学生知识面得以拓宽;其三,在假期或周末时间安排学生到教学医院见习。此外,不同教师评价以及学生自评互评时掌握的标准可能不一致,较以前终极性评价更为耗时耗力,这些有待于在今后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Torrance H.Formative assessment: some theoretical for problems and empirecal questions[J].Cambridge J Education , 1993,(23) : 333-344.

[2]Black P, Harrison C, Lee C, et al .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 Putting it into practice [M]. Berkshire, England : Open unicersity press,2003:25-28 .

[3]郑少燕,杨锦华.以医学教育认证为契机 深化医学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6(7):37-38.

[4]姚兰芝.试论形成性评价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高教,2012,27(2):95-96.

[5]郭丽双,李凯军,王和仁等.形成性评价对医学生能力培养的促进[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7):822-824.

上一篇:幼儿园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机械实习生自我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