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基金法范文

时间:2023-03-22 21:12:01

证券投资基金法

证券投资基金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合法化 法律监管

在国外,法律对私募基金投资者的资格有严格规定,所以私募基金被称为“富人的游戏”。反之,在中国,私募基金游离于法律规范之外,几乎所有的机构和自然人都可以成为私募基金的投资者,所以国内业内人士称其为“大众化的”。只此一点,足见我国私募基金市场的混乱及法律监管的缺失。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概念

一般认为,私募基金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私募产业投资基金,二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创投基金及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ies)基金是私募产业投资基金的主流,对冲基金则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主流。在我国,由于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是政府主持和管理运作,所以私募基金主要就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结合私募基金的特点和证券投资的特点,我国学者一般认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募集,募集资金主要投资于可流通的上市公司股权及其衍生品或其他有价证券,投资者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资金管理方式。

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

合法性模糊。在2000年年底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投资基金法(草案第七稿)》中,有关私募基金的条款被视为其有望在中国获得合法地位的标志。同时,相关部门积极出台了《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等部门规章,使私募基金以及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望逐渐走向合法。但是2003年10月正式出台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并没有明确规定私募基金,只在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了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对象财产委托从事证券投资活动。然而具体管理办法,却由国务院根据上法的原则另行规定,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依然没有获得法律上的“合法化”。

法律政出多门以致监管混乱。正是由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没有合法化,导致了政出多门、监管混乱的现象。首先,不同形式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分属不同部门监管,可能出现同一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不同部门监管中出现监管不一致。例如,同为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对投资者人数限制和运营管理要求各不相同,且分属中国银监会和证监会监管。其次,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监管制度的构建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政府登记审批部门,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利益的博弈,相关部门都想通过规章的制定和监管的执行来获得实际的行政职权,进而获得登记审批利益和监管利益,规章和法规规章难免成为部门利益法制化的借口。最后,监管不力容易增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犯罪化发展趋势。

运作不规范。一、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的资格无限制。在我国,只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基金投资信息,就可以直接或者通过基金中介机构成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者,也因此被有关人士称为大众化的。此外,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多为证券投资业内人士,其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投身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领域,法律规范差异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有不同的资格或能力要求,投资者和管理者无资格限制地进入必将增加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中违法风险。二、最低收益的运作方式不合法。基金管理人为了吸引客户,大多对客户许下最低收益率、最低收益额等私下承诺。在我国,无论是《民法通则》、《证券法》还是《信托法》的现行有关条款规定,从来都是否定保底条款的。所以,即使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有书面合同,也很难得到法律的保障。三、运作资金来源不规范。现实中,投资私募证券基金的资金除来自于个人或公司的合法的自有资金外,还有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甚至是违规的银行贷款所挪用的公款和非法集资款等等。很多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发起炒作时,就是与证券公司联手,以先期委托资金和股票做抵押,两倍或三倍于委托资金的方式从银行套取贷款炒股票或在一级市场申购新股,银行的信贷资金难以阻挡地流入了股市。同时存在国有企业的资金、上市公司增发募集的资金也在保底收益承诺的诱惑下,铤而走险投身于证券市场。一旦股市下跌,银行和上市公司的业绩和信誉都将产生不可低估的损失。四、运营投资风险巨大。首先,高财务杠杆增大投资风险。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资金管理人的自有资金与借贷资金的比例往往非常高,用少量的资金就可以进行巨额交易,这种操作加大了市场风险。其次,存在“黑箱操作”风险。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很少受金融当局的监管,操作缺乏透明度。基金的风险与基金经理的经营风格和风险偏好密切相关。外界的监管政府和投资者很难得到基金投资方向、投资规模以及基金运行情况等方面的准确信息。第三,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能够部分化解但不可全部避免的,加之市场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的市场关联性以及投机者间的激烈竞争引起市场整体的需求变动,可能造成理论上可避免的系统风险将难以避免或分担。第四,基金经理的道德风险。基金经理除了获得固定的管理费用之外,还可按业绩提成,就可能为追求更多的个人利益而,使投资者的资产冒更大的风险。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体系的构建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合法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合法化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首先,合法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将会直接冲击公募基金的垄断地位,给开放式的公募基金带来更多的压力和竞争以及监督,增强金融市场竞争的充分性。其次,合法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将会扩展投资者的投资方式,增加市场的投资渠道,拓展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同时,基金产品种类增加,基金投资者可以因不同类型、不同偏好而选择不同的基金,成为活化证券市场的一个契机。最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可以尽可能地利用民间资本,为民间投资者提供合法的投资渠道,同时为我国产业政策的实现聚集资金。

完善登记备案制度。美国由于是金融业的成熟市场,其私募基金实行的是“豁免注册登记”制度。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处于成长阶段,投资者和基金管理者都还不够成熟,且基金各主体在信息量、财务能力等方面强弱差异较大,所以美国的“豁免注册登记”制度不适用我国。我国现有情况可以豁免注册核准,但是必须到证监会备案登记,明确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备案登记制,提高基金公信力。

规定基金管理者和投资者的资格和人数限制。在我国,私募基金的特定投资者,是指合格的个人(包括家庭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借鉴美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证券基金投资法》起草小组的专家认为:个人资金的下限是20万元、机构资金的下限是100万元,投资者人数2人以上、200人以下,这只是对数量上一个粗浅的限制。参照我国《证券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二百人的”为公开发行,相对应地,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行对象的人数则应该小于等于二百人,这一规定是比较合适的。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一、明确规定组织形式。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法律意义上的组织形态至关重要,立法可以明确规定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合伙的基金形式,但是限制无限责任的投资方向。这样就避免高运行成本以及双重纳税,同时投资者可以根据《合伙企业法》的退出机制在投资者之间退出,转让权利,这可以保障基金的稳定运行。二、禁止最低收益率的承诺。保底收益是在保证客户本金安全和最低收益的前提下,对超过其收益率部分,根据具体情况再分配的一种收益分配。这种为了争取客户而违反了《民法》、《合同法》相关规定的违法承诺,已经有了非法集资的性质。因此,应取消信托契约中关于最低(或固定)回报率的约定,建立委托人自行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的信托制度;同时,取消受托人参加信托财产运作收益分配的约定,实行受托人按照信托契约规定获得管理费的制度,严厉杜绝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成为非法集资的工具。三、明确利益分配原则。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分配的模式,可以分为管理人领取固定管理费用模式、收益分成模式和固定管理费用加收益分成模式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可以根据其组织形式的不同而选择其中的一个收益分配模式,立法不宜做出强制性规定。

证券投资基金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老鼠仓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公募基金中常见的违法操作一般是老鼠仓(Rat Trading)。

老鼠仓是指庄家在用公有资金在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机构负责人,操盘手及其亲属,关系户)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

一、老鼠仓的大致分类

1. 在公募基金中,用自己掌握的资金先推动股价,后面有私人账户持续跟进。

2. 07年杭萧钢构(杭萧钢构(600477):07年第一老鼠仓这种,自己坐庄,然后告诉亲近的人跟自己一块关注。

3. 关联交易类型。

二、出现老鼠仓的原因

1. 中国的犯罪成本较低

相比于美国,中国的法律太轻了,同等情况,美国是中国刑法的十倍。

新的基金法规定:违法者除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于三倍到十倍的罚款,不过和欧美国家相比还是略轻。

2. 基金从业人员特别是基金经理没有自己的投资渠道,基金公司奖罚不明确

这几年,大家可以看到大量的公募基金的明星经理跳槽去了私募。相对于公募来说,私募基金飞速发展,给公募基金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很多公募基金被誉为私募基金的黄埔军校,聪明的人,先通过公众的钱练好了手,然后跳槽去私募基金的现象很多。

其实,中国的基金行业和美国相比,正好相反,是倒着长的,

在美国,举例来说,我给自己的财富打理完了,我周围的朋友觉得我不错,把钱给我打理,这就是私募。当我打理完大客户的钱,这时候才有资格去替小老百姓,去替公募基金打理。

而在中国,由于我们天然对私有感到害怕,对私募的资金有偏见,国家一上来就发展公募基金,拿小客户的钱来练手,再加上公募基金对相关人员的激励不是那么好。坏一点的基金经理,就在背后做老鼠仓,而好一点的基金经理,则用脚投票,直接去了私募基金。

三、新《证券投资基金法》关于规避老鼠仓的措施

1. 从法律层面将老鼠仓定义为犯罪行为。

2. 加大基金从业人员投资的透明度。

3. 基金的从业人员,管理人员,亲属买卖股票要公开,要申报,并且所属的基金公司要有一套登记管理制度,且报道证监会,证监会会掌握相关账户情况,有异动就会被发现。

4. 公募基金管理层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鼓励优秀的经理留下来。开了私募管理基金可以管理公募的通道,这样有优秀的团队替小老百姓理财。

四、新《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中的非法集资现象

私募就是圈子里的资金归集,在人数有限、互相知根知底的情况下,钱运作的效率很高。我们国家说要发展场外市场其实就是指的就是私募,而历史上私募的出现比公募早得多。

在私募领域,天津一直被投资者誉为“私募天堂”。然而2012年,天津有多家私募公司因资金断裂被清退,甚至被定性为非法集资,据说受害者有一万多人。这些被清退的违规私募大多是进行非法集资的骗子基金和传销基金:

这些“私募公司”在各大城市进行宣传,用非常有诱惑力的返利政策忽悠投资者来进行非法集资。(这些返利高到什么程度?投资三个月,月息是百分之八——他们非常聪明,告诉投资者的是月息,而银行的年息是百分之五,有些投资者一听,潜意识里觉得百分之八还挺靠谱,然后再一计算,又觉得收益很好,所以就越过了风险的概念进行了投资)。

更有甚者,有些私募公司会给投资者介绍业务提成。这种业务提成甚至高出投资者的投资收入,收益率达到22%(最高的达到33%)。这就相当于传销,会吸引你向周围的亲戚传播,蔓延速度相当快。

其实,上述例子中所谓的“私募公司”根本不是私募。私募是指向合格的投资人募集资金、管理人和投资人之间完全靠合同约定,且不可以用任何公开宣传方式募集资金的形式。

作为投资人,我们如果熟悉《证券投资基金法》中的一些规定,就能轻易避开非法集资的陷阱:

第一,参与私募的必须是合格投资人。

合格投资人由证监会界定:最低认购100万,而且不允许带拖斗(不能拿亲戚朋友的钱)。这样界定,就是告诉你你得拿你全部钱的一部分来投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更不能拿别人的鸡蛋放在篮子里。(在美国,对投资人的要求是必须有500万美元以上的证券资产、或者年收入20万美元、或者夫妻俩加起来30万美元。而中国因为没有很好的财产登记制度,很难界定家庭的财产,所以金融界对合格投资者的界定是最低认购100万。)

所以但凡不考虑你是不是合格投资人就鼓动你投资的、低于100万以下的私募,基本上都是骗人的。

第二,私募绝对不可以公开宣传。

新基金法明文规定:不可以通过报刊,电台,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

第三,投资人与管理人之间必须定合同,各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必须规定清楚。

细则请查询最新的基金法。要留心看合同要件和法律规定的是不是一样,很多假冒的私募合同做的很漂亮,但是一比对明显就是假的。

第四,新基金法规定私募人数不能超过200人。

最后补充一点:

证券投资基金法范文第3篇

一、香港单位信托简介

1.单位信托的概念与信托契约(trustdeed)

在香港注册登记的500多种基金中,大多采用单位信托的方式。根据香港的《证券条例》第二条,所谓“单位信托(unittrust)指任何安排,而其目的或效果是指提供设施,使人能以信托受益人的身份分享由取得、管理、处置证券或任何其它财产而产生的利润或收入”。在香港《单位信托及互惠基金守则》(以下简称“《守则》”中),单位信托及互惠基金一起被统称为“集合投资计划”。虽然在香港法律规范中,单位信托被规定为“安排”、“计划”,但从有关定义关键法律词汇“单位信托”及“信托受益人”来看,实质上,它是根据信托契约集合他人资金而进行投资的组织。它通过向投资者出售基金单位(unit)而集合资金,待资金汇集后交由投资管理公司在受托人监督下进行投资。投资者因认购基金单位而持有基金单位的证明书,并凭借基金单位证明书取得相应的权力。

单位信托的信托契约是单位信托的基石,其地位相当于公司的组织章程。《守则》对信托契约没有硬性规定,它一般是由单位信托发起人(通常情况下为管理公司)在筹组基金过程中草拟的,由受托人、管理公司签署,声明基金单位持有人受信托契约规定的约束,并且由基金单位持有人授权及要求受托人和管理公司履行信托契约规定职责的协议。信托契约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1)单位信托的名称,成立目标,以及为达到成立目标而采取的投资政策;(2)信托受托人。受托人根据基金单位持有人的信托授权,代表基金单位持有人的权益,以受托人的名义托管单位信托中所有属于基金单位持有人的财产;(3)信托管理公司。管理公司根据基金单位持有人的授权及信托契约的规定,以为基金单位持有人谋求利益为原则管理单位信托;(4)投资及借进款项的限制;(5)资产的估值及定价;(6)暂停交易及延迟交易;(7)费用及收费;(8)基金单位持有人大会;(9)与关连人士交易的限制,目的是避免使单位信托因与受托人及/或管理公司相关连人上交易而受损失;(10)帐目报告及其审核;(11)基金单位的发行及赎回办法;(12)派息政策及日期;以及,(13)契约的修订及终止等。

2.单位信托的法律主体

单位信托的法律主体有三个,即基金单位的持有人,受托人及管理公司。

第一,基金单位的持有人。《守则》没有对基金单位的持有人明文加以规定。一般认为基金单位的持有人即通过认购基金单位而持有基金单位证明书的公众人士。持有人因在认购基金单位时授权受托人及管理人信托其财产,与受托人及管理人之间形成了信托法律关系,持有人实际上就是信托的委托人。同时持有人因在认购基金单位时即受信托契约的约束,并因持有基金单位而可享有对单位信托的权益,所以他又是单位信托财产的最终实益拥有人(beneficiaryowner),即受益人。

第二,受托人,即根据信托契约中基金单位持有人授权及契约的约定,托管基金单位持有人财产,代表基金单位持有人权益,并监督管理公司履行其信托契约之义务与责任的机构。受托人须为香港证监会接纳的下列机构,(1)根据《银行条例》第十六条而获发牌的银行或其附属信托公司;(2)根据《受托人条例》第viii部注册的信托公司;(3)在香港以外地方成立的从事银行业务的机构或信托公司。根据《守则》第四章规定,受托人只负责持有单位信托的资产;以自己的名义将现金及可注册资产注册;确保基金单位在出售、发行、购回、赎回及注销等方面符合信托契约的规定;以及在年报内向基金单位持有人作出有关管理公司对单位信托的投资管理是否符合信托契约规定的报告,但单位信托的受托人并不具有一般信托受托人所拥有的对信托财产的管理权。

第三,管理公司,即公司主要任务为基金管理,公司发行及实收资本及资本储备最少须为一百万港币或等值外币,公司借出的款额不能占其资产重大比例,并在任何时候须维持资产净值的专业投资管理公司。管理公司具体类型需根据公司在香港执行的业务而定,通常情况下,它们是按照《证券条例》的规定注册为投资顾问的公司,但如果其在香港担任分销职能或进行证券交易,则必须同时根据《证券条例》注册为交易商或豁免交易商。管理公司的责任主要是根据基金单位持有人的利益及信托契约的规定对单位信托的投资进行管理。

3.单位信托的法律性质

由上所述,单位信托的基本法律性质是信托,即基金单位持有人为了自身利益,将自己的资金在法律上的权力转移至受托人名下,委托受托人及管理人按照自己在信托契约中的授权及要求代其管理并处分财产的法律行为。它通过将资金所有人人格分离为实益拥有人(beneficiaryowner)及法律拥有人(legalowner),使受托人作为法律拥有人可以其名义在法律上拥有单位信托的财产(受托人因此也可称作名义拥有人),而基金单位持有人作为实益拥有人享有单位信托的受益权。

单位信托具有独立性。这首先是因为基金单位持有人是不特定的社会公众人士,每个基金单位持有人根据具有同一目的的信托契约,与受托人及管理人建立信托关系,使个人基金单位持有人不能凭个人意志干涉单位信托的运作。这体现在信托契约中就是对持有人大会及独立财务报告的约定。其次,因为英美法系中信托法可以通过分离基金单位持有人的人格,即实益拥有人与法律拥有人的分离,使单位信托的独立性在法律上固定下来。根据对英美法系中信托法的理解,除非信托受托人违反在信托契约中的义务,受益人一般不得干涉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的管理及运作。另一方面,由于信托法在英美法系中渊远流长,有关判例、成文法关于信托的裁决和规定可全面保护受益人的利益,因此人们可放心地接受单位信托这种投资方式。所以,虽然单位信托不是根据香港《公司条例》注册的公司,不受《公司条例》的保护,但它仍是一个组织,并可独立上市。

与一般信托不同的是,鉴于单位信托的对象是社会公众人士,为保护社会公众利益,香港有关法律规范规定了(1)信托财产管理权与受托人的分离;(2)投资项目的限制,如禁止单位信托取得可使其承担无限责任的资产或加入可使其承担无限责任的经济组织,禁止投资房地产,限制卖空,禁止提供空头期权等等,但这并不影响其为信托的本质。

二、中国内地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地位及相关法律关系

第一,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与独立性。《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所谓证券投资基金“是指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这一定义虽然在某些技术术语上,如“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基金单位”,“托管人”及“管理人”等,与《守则》关于单位信托定义中的词汇相同或类似,但它却没有可确认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地位的关键法律词汇,因此其法律地位从定义角度看并不明确。

另外,《管理办法》还规定,证券投资基金财产应独立于基金托管人和基金管理人的资产;证券投资基金应有独立的帐户;证券投资基金应具有持有人大会;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的亏损或终止只承担有限责任等。据此法律规定证券投资基金有独立性。

第二,证券投资基金契约及托管协议。《管理办法》没有明确规定证券投资基金契约的含义。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证券投资基金契约的内容与格式(试行)摘要》(以下简称“《基金契约摘要》”)的内容,证券投资基金契约是由发起人、托管人、管理人签署的,由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接受并承认的,规定发起人、托管人、管理人及持有人权利及义务关系的协议。除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外,其内容还有证券投资基金的目的、依据、原则;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情况(如名称,类型等);证券投资基金单位的发行;证券投资基金的成立和交易安排;证券投资基金的托管;证券投资基金的目标、范围、限制、信息披露;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大会;以及证券投资基金的终止和清算等。它与香港单位信托不同,一是,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托管人及管理人职责及权利与义务不单独由契约约定,而且也由法律规定。特别是《管理办法》第十九条第七款,第二十六条第六款,第二十九条第六款规定管理人、托管人及持有人除应履行或享有法定职责或权利外,还须履行或享有“基金契约规定的其它职责”或“基金契约规定的其它权利”。由于法律规定优于合同约定,因此,基金契约并不单独构成证券投资基金所涉及法律关系的基础。在香港,《守则》是由香港证监会公布的指导性文件,其本身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单位信托主要靠信托契约来规范。二是,《基金契约摘要》单独规定发起人的权利与义务,并把发起人单独引出作为基金契约的当事人及签署人。而在香港单位信托中,发起人只起到起草信托契约的作用,并且它因认购基金单位而享有并承担与一般基金单位持有人相同的权利与义务;它因被授权及被委托为管理人而享有并承担信托契约规定的管理人的权利与义务。三是,《基金契约摘要》并没有象《守则》一样明确管理人及托管人是根据基金单位持有人的授权及委托管理及运用基金。

《管理办法》第十九条第七款还规定,托管人应履行托管协议规定的其它职责。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托管协议的内容与格式(试行)摘要》(以下简称“《托管协议摘要》”)的内容,托管协议是对证券投资基金托管的专门事项作出约定的协议,它在形式上应是对证券投资基金契约有关托管规定的细化。而《守则》中并没有托管契约的规定,有关受托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由信托契约约定。同时还应注意的问题是,根据《托管协议摘要》对当事人的规定,托管协议应记载当事人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组织形式、存续期限等。这一规定明显把自然人排除在外。由于自然人构成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者的一部分,而托管须先有委托才能有保管,当事人中如不包括自然人,托管人持有部分证券投资基金资产的权利从何而来就不明确。

第三,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主体。《管理办法》规定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四个当事人,即持有人,托管人,管理人,及发起人。

(1)持有人。综合《管理办法》有关条文的规定,所为持有人即通过认购证券投资基金单位而持有基金单位证明书,并享有基金资产所有权,收益分配权及其他相关权利,承担相应义务的不特定的投资者。与单位信托不同的是,证券投资基金的持有人享有基金资产所有权及收益分配权,而不是信托法意义上的实益拥有权。

(2)托管人与管理人。所谓托管人是接受委托,履行《管理办法》及基金契约和托管协议规定的职责,保管经批准设立的证券投资基金资产,执行管理人投资指令,监督管理人投资运作的银行。所谓管理人是经证监会批准,接受委托作为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证券投资基金资产的管理公司。由于《基金契约摘要》没有明确托管人及管理人根据谁的授权而托管或管理证券投资基金资产,而《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经批准设立的证券投资基金应委托托管人及管理人,所以,从字面含义看是“证券投资基金”来委托。但根据中国内地一般的法学理论,证券投资基金第一不可能是自然人,第二由于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归其持有人所有,证券投资基金本身没有自己的财产,也没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场所,所以它也不能成为法人,第三因为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的亏损或终止只承担有限责任,与合伙人在这一情况下需承担无限责任相违背,所以它又不可能是合伙。因此,证券投资基金本身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不能委托。在这里,尽管《管理办法》与《守则》规定不同,但因为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是证券投资基金资产所有人,所以,有关委托应是由持有人在承认接受基金契约时授权予托管人与管理人的。

从托管人与管理人的关系看,在证券投资基金中并不是单由托管人为监督管理人,并由托管人单独代表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根据《托管协议摘要》托管人与管理人均有权力监督对方,而《管理办法》第二十条第二款和第二十七条第二款也规定,为了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只要托管人有充分理由认为需要更换管理人,或管理人有充分理由认为需要更换托管人,那么管理人或托管人则应退任,所以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制约平衡的关系。但《守则》规定受托人有权代表基金单位持有人监督管理人,这一监督权是单向的。

(3)发起人,顾名思义即为发起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的人。《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证券投资基金主要发起人须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在中国内地实践中与香港不同的是,在中国内地,发起人常常组建独立于发起人的管理公司。因此,发起人的权利义务及法律地位具有独特性,这一点反映到立法上,即是对发起人单独的法律规定。

三、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性质

根据上述证券投资基金与单位信托的比较,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实质不是信托而是委托。首先,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并没有说明基金是信托关系。其次,从中国内地现有法律规范看,中国内地除人民银行对信托金融机构有关于信托的规定外,并无其他信托法律规范,所以除非在信托金融机构作为委托人一种情况下,方可产生信托法律关系,其他情况均无产生信托关系的法律依据。《管理办法》规定托管人须是商业银行,根据《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业务”的明文规定,排除了证券投资基金的托管人是信托法律关系上受托人的可能。其三,信托及委托最大的区别,是信托财产必须转到受托人名下,以受托人名义管理,而委托财产不需转到受托人名下来。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证券投资基金的持有人享有证券投资基金资产所有权。因中国内地没有信托法,以及证券投资基金的托管人不可能是信托法律关系上的受托人,所以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享有的基金资产所有权,也不会产生信托法律关系上的法律拥有和实益拥有的分离,在理论上,证券投资基金因而也不会由托管人以其名义管理。其四,从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人与管理人相互监督的关系上看,托管人并不是单独代表持有人利益而监督管理人的受托人。因此,在证券投资基金设立过程中,资金所有人是根据法律及基金契约规定,将其对资金的占有权授予托管人,将其对资金的经营管理权授予管理人,并在他们之间形成了委托的法律关系。这一点体现在《管理办法》中,就是《管理办法》关于托管人及管理人需“接受委托”的规定。

第二,证券投资基金是具有法定独立性的契约式组织。首先,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通过用自己所有的资金购买基金单位而接受并承认其与托管人及管理人之间的委托关系,以使其把对自有资金的占有权委托给托管人,并把对资金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管理人。由于证券投资基金具有集合性,托管人及管理人不能就每份证券投资基金单位单独保管或经营,因此《管理办法》通过明文法律规定使其具有独立性。其次,基金契约与一般的委托契约不同,它不但约定了委托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还约定了与公司章程相似的诸如基金设立目的、依据、原则;基金的成立;基金的目标、范围、限制;持有人大会;及清算和终止等条款。这样,由于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在购买证券投资基金单位时接受并承认受基金契约约束,就使证券投资基金的独立性在契约上固定下来,并使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通过组成基金而成为一个集合体。

第三,证券投资基金具有较强的法律规范性。除《管理办法》本身比《守则》有较强的法律规范性外,由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本质是委托,并具有独立性而与一般仅由合同约束的委托不同,《管理办法》对其作了许多明示的法律规定。首先它体现在《管理办法》对托管人及管理人主要职责,以有持有人主要权利与义务明文规定上;其次,这也体现在除颁布《管理办法》外,还颁布《基金契约摘要》及《托管协议摘要》作为当事人制定基金契约的指导。

第四,证券投资基金具有鲜明的中国内地特色和创造性。首先它是证券投资基金在中国内地实践的结果,例如《管理办法》对发起人的规定,以及对托管人及管理人相互监督制约关系的规定;其次,从《管理办法》立法整体来看,它参考了香港单位信托的有关法律规范,例如某些技术法律词汇的采用,但《管理办法》根据中国内地大陆法系的一贯特点,并没有采用信托的法律概念,而是在委托关系基础上,以法定方式确认证券投资基金具有独立性。

总之,根据《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是具有法定独立性的契约型组织。它的基本法律性质是委托,即资金所有人(基金持有人)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单位,而把其对资金的保管权委托给托管人行使,把其对资金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管理人行使,并且保留自己对资金的所有权及根据持有的基金单位获得收益的法律行为。

「参考文献

〔1〕d.j.hayton:“thelawoftrust”,sweetmaxwell,1993.

〔2〕a.j.oakley:“parkerandmellows:themodernlawoftrust”,sweetmaxwell,6thedition.

证券投资基金法范文第4篇

咨询公司可做主发起人

“与二审稿相比,最终通过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将有一项重大的改变,就是对于发起设立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主发起人资格降低了门槛。”《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小组的一位人士说。

按照今年6月份的二审稿规定,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发起人为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出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资信,最近三年没有违法记录,同时,基金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1亿元人民币。这一限制使得其他类型的企业不能成为主要发起人。

在基金业发展初期制定较高进入门槛,让优秀证券公司率先进入基金业,有利于基金业初期的稳健发展。然而,由于证券市场在近几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及基金业进入发展新阶段,证券公司近两年盈利不佳,甚至在去年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证券公司的盈利状况已经难以充分反映公司经营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对基金主发起人的资格限定就有些作茧自缚的味道。

“这次关于基金公司主要发起人的资格放宽,就是考虑到现在的市场环境,同时希望能够扩大基金公司股东的范围,”起草小组的人士说,“当然这个放宽的主要发起人资格也是有限制的。”

据了解,《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将对咨询公司的资格作出限定。“咨询公司的主要股东要具有金融行业的背景和经营经验,并不是随便一个公司注册成立一个咨询公司就可以的,”起草小组的人士解释说,“同时对于咨询公司的注册资本也有限制,要求3亿元以上。”

“这种进入门槛的降低肯定有利有弊,放宽基金公司主要发起人的资格肯定有利于基金业的发展,但是这种放宽会不会带来经营风险,会给基金公司的公司内部治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还有待市场的结论,”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监管层肯定也担心会出现问题,因此没有全面放开,而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放开。”

回避融资话题

早在今年6月底对基金法草案进行二审的时候,是否允许开放式基金向商业银行申请短期融资的问题就成为争议最大的焦点。《证券投资基金法》二审稿中规定:“根据开放式基金运营的需要,基金管理人可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条件为基金向商业银行申请短期融资。”

此条规定一经提出,市场上的争论很多。反对的观点认为,我国对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如果允许基金管理人为基金申请短期融资,将可能会导致银行资金违规入市,从而带来金融风险。另外,对于可能出现的赎回压力,基金管理公司作为专家理财的公司,理应有充分的财务准备和应对措施。如果基金连支付赎回的能力都没有了,说明经营情况已经非常糟糕,这时候通过银行融资来支撑,对银行来说风险非常大。

而持支持意见的观点则认为,基金法的制定首先要注意有前瞻性,虽然我国目前还是分业经营,但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而根据外国混业经营的现状,允许开放式基金进行短期融资是最起码的行为。如果是因为短期融资会给银行带来风险而主张不把它写进法律的话,那么不允许短期融资而造成的风险也许更大。

来自《证券投资基金法》立法小组的消息说,因为基金进行短期融资的问题涉及很多部门,虽然问题非常重要,但是考虑到基金公司长期的操作空间,因此在这次的立法中回避了这个问题。

“回避的做法实际上是既不允许也不反对,因此这中间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间,监管机构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再明确。”一位基金经理分析说。

中国证监会基金部主任孙杰说:“基金立法要从制度上给基金业的发展留有空间。”

证券投资基金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估;风险评价;β系数;特雷诺比率

引言

从90年代开始,投资基金领域随着证券市场自由化、交易技术复杂化以及金融证券的逐渐完善化而成为了世界第三大金融业,投资基金也成了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一大热点。美国共同基金的数目在2000年的12月31日就已达到了8200多家,而其市值也多达6.97万亿美元,而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他们从原先单单的投资股票到当前投资基金和投资股票一同开展。基金随着共同基金的快速发展而进行投资的客户也越来越多,因而出现了许多较为有名的基金服务公司,如Morningstar、Russell等。同时,基金发展了将近40年后,其评估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了。[1]

1.证券投资基金及其基本要素

通过将整个基金运作周期内所有参与者的风险实施共担和运作后期全部利润进行均分的证券投资形式称为证券投资基金,即投资方委托基金托管人来统一经营管理参与者的资金,而基金托管人可以将集中起来的资金用来投资债券、股票等金融项目。当前,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证券投资基金已成为机构投资者和寻常投资者所进行的重要投资方式之一。而对于它的特点来说,就是其将其优势发挥出来,并由专业人士来投资,由此而能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对于证券投资基金而言,通常有5个基本要素与其相关,它们分别是:基金投资人(或受益人),其是基金单位的最终受益人,也是基金持有者,对于投资所获得利润是有他们所拥有的,但他们也需承担投资亏损所带来的风险;基金管理人(经理人),由专业管理基金的公司来负责,并对基金的组合和出售进行管理;基金托管人(信托人),代表了基金受益人的权益,因而必须由合格的商业银行来管理,对全部证券和流动的资金进行管理,并按照合同来对基金的运作过程进行监管;基金承销人(人),是由基金管理公司安排用来对基金进行出售、赎回和收取相应费用的管理方。

2.证券投资基金常用绩效评估方法

2.1绩效评估的核心问题

我国通过将基金净资产作为标准来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进行评估,而对于该种方法来说,并非全面的:1.基金的真正价值无法通过净资产来得以反映,而只能反映出账面上的收益,它会随着市场的变动而变动;2.净资产是一种静态指标,但其资金价值却并非稳定不变的,其无法对基金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较好的反映。

只有通过准确的计算和测量基金所面临的风险才能对基金绩效进行较好的评估,当然,这也是其中的关键之处,也由此而能能取得一定的基金收益,当只有运用一定风险价值的绩效评估方法才能较好的对基金的绩效进行评估。[3]

2.2风险评价方法

自H.M.Markowitz创建了组合证券投资理论,现代组合证券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同时,投资风险在通过组合证券投资后能得以有效的分散。而投资者为了能将投资风险最小化和投资收益最大化,往往也会通过分散投资风险来进行投资。

设证券组合A中共有m种单一证券,1至m个单一证券的收益率依次为r1,r2…rm可以用矢量r=(r1,r2…rm)T表示,预期收益量E(r)=U=(u1,u2,……um)T表示了1至m个独立证券的预期收益率,方差δ2i=D(ri)反映了第i种证券的潜在风险,客观与主观两个变量的协方差为,δij=δji=Cov(ri,rj),ρij=表示第i种独立证券与第j种独立证券收益率的关联系数i,j=1、2…m,v=(δij)为m的协方差矩阵。X=(x1,x2…xm)T表达了组合证券A投资的不同比例矢量关系。此时,证券组合A投资的收益率为R=rTX=∑Xiri。则证券组合A这一复合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为m=E(r)X=UTX,证券组合A投资的风险方差最终可以表达为δ2=D(R)=∑∑ΧiΧjδ=XTVX

.M.Markowitz证券联合理论认为: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的基本心理是用最低的代价及风险获取最大的利益,也可以理解为在收益率一定的前提下,将投资风险降到理论最低值,数学表达式为在可以达到预期收益m≥m0的条件下,尽力使得投资风险最低;或在达到既定风险δ2≤δ20的条件下,使投资组合收益最高。

(1)β系数评价法

个人资产的Risk Aremium与Efficient Aortfolio的M的风险溢价是成正比例的,与相关有价证券的资产组合证券及有效资产组合(Efficient Aortfolio)的β系数也成比例。β是用来衡量股票与共同变化情形情况下证券收益的变化率的。β的公认定义见下式[11]:

E(ri)=ri+βi(E(rM)-rf)(3)

(2)即为众所周知的均值方差证券组合模型(CAAM)。

设预期收益率的β关系的指数收益率对于任何个人资产的收益、Risk Aremium与Efficient Aortfolio计算都适用,根据CAAM模型,可知该β关系的指数收益率对单只证券的的任意组合也有适用性。设选定资产组合中A股票的权重为,xi,i=1,2,…,n。对单只证券是任意资产组合中的每个单只股票带人(3)式CAAM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将计算得到的数值乘以各单独证券在相应资产组合中的权重,就任意资产组合中的单只股票而言,存在:

E(rp)=rf+βp(E(rM)-rf)(4)

上述方程就是适用于所有资产组合的CAAM模型的数学表达式,究其原因为(4)即为有效资产组合Efficient Aortfolio的预期收益率,(3)为有效资产组合Efficient Aortfolio的贝塔值。尤其要标志着的是,CAAM模型对有效市场和资产投资组合市场也能适用和成立,有:

E(rM)=rf+βM(E(rM)-rf)(5)

上式表明弱势、半强势和强势有效市场和战略投资组合市场的β加权平均数为1。因此,投资者对各种证券资产的选择而形成的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和不可分散风险完全由其β值βP决定,投资者对各种证券资产选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发行的各种证券进行主观估值以及主观基于对证券收益的预期或评价,这种预期或评价是制约其投资行为的条件之一。经历这些程序形成的投资组合仍然只能分散证券组合的非市场风险,这只是每个具体行业特有的风险。而用β值评价基金的市场能力,主要是考察基金资产净值增长率是否超过证券市场平均收益率,实现的权益类资产整体净值增长率是否显著高于基准回报,以及在某段时期资产净值的增长率相对大盘涨跌的关系。当大盘下滑的时,β值为负最佳,因为这标志着该基金逆向而行上扬,但是如果此时当β值为正值,其值则越低越佳,如果低于1,就标志着该资产投资基金组合比大盘更有支撑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β值反映了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技巧与市场判断能力。

证券的持有期的有效收益可以表达为:

ri=E(ri)+mi+ei(6)

上述表达能将宏观经济因素(包括国家因素、行业平均负债水平、行业竞争结构、税率等)与公司特有因素(包括公司的税率、税前收益和经营收入的变动)简化区分。式中第一项E(ri)是证券持有期刚开始时候投资者的初始期望收益率加上一项由未预料的整个经济事件引起(零期望值)的随机量,mi是在证券持有期间非预期事件对证券收益的影响,ei是非预期的公司特有事件的影响。

将证券i对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的敏感度为βi;则证券i的宏观成份为mi=βiF,则(7)式变成:

ri=E(ri)+βiF+ei(7)

(7)式也被称为单只股票收益的独立因素模型。

鉴于独立因素模型没有提出怎样测度某种因素影响证券收益的量化方法,适用性不广。与之相比,合乎逻辑的方式是,认为综合指数收益率,是一般宏观因素的有效代表。用这样的处理方式确定的与重要因素推导模型类似的等式,称为单指数模型,因为它利用市场便利指标(Market facilitation index)来代表一般的或者说系统的因素。

根据上述模型,使用与等式(7)类似的处理方式,可以将实际的或已实现的证券所能带来的收益额与本金之间的比率区分成宏观(系统)的与微观(公司特有)的两部分。

股票持有期超愿望收益可写成:

夏普比率

变动回报率以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为评估的基点。是以资本市场线CML为基准来评价基金业绩,度量单位总风险所带来的超额回报。但是,变动回报率存在如下缺点:①未能充分考虑借入和贷出的向异性。这是因为投资者必须要以更高的利率才能借到钱。一般情形下在货币市场借入利率是远远高于高于贷出利率;②未能将单只基金的信用等级列入考察类目,且单只基金的借入利率不同;③在证券实务运作中得到该只投资组合的方差有很大难度,且准确性欠佳,上述因素都决定了变动回报率的使用范围,降低了变动回报率在单只基金之间的对比可靠性。[5]

(3)杰克.特雷诺比率(Treynor Aerformance measure)

与夏普比率的处理方式接近,杰克.特雷诺也提出了将基金的收益率与风险水平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但与夏普不同,特雷诺的研究表明足够多的股票组合可以消除具体行业或个别证券产生影响的风险,因此与收益率变动相联系后就演变为系统性风险。特雷诺业绩指数(TA)将其思想的数学表达式调整为:

式中βp表示基金A的贝塔系数,特雷诺业绩指数的理论含义是每单位风险获得的风险溢价。βp越大,表明基金的绩效优良;反之亦然,即βp越小,表明基金的绩效欠佳。因此在基金绩效评估中,可通过计算特雷诺业绩指数,对基金的业绩预计和评估进行排序。[6-7]

(4)詹森指数

对(9)求数学期望得

詹森业绩指数又称为α值,α值表明单只基金与整体市场之间的差异,αp>0时,表明基金A的绩效远远高于投资市场整体绩效,可以采纳运作;当αp>0时,表明基金A的绩效远远低于金融市场整体绩效,投资信度差。同样,在基金绩效评估中,我们也可以根据阿尔法值的对不同的基金实施排序。

上述绩效评价方法在一定前提下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状况,至今仍为西方理论界和投资界广为接受。

3.基于各绩效评价方法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上述各绩效评价方法,笔者对进一步发展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方法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

①进一步完善全国性的证券市场管理体系的监管,将费用率作为评价基金运作效率和运作成本的一个重要统计指标,提高证券市场的基金运作效率。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与证券市场规范的成熟国家的相比,在不考虑结构性情况下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可分散原因不明的大很多。笔者认为,这与我国市场的有效性有限和市场风险很高是相辅相成的,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解决上述问题刻不容缓。

②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机制,提高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业绩和管理能力。重视基金管理综合水平,与各知名高校加强合作,积极引进或培养基金管理与运作的理财专家,重视大资金的运作效率与管理水平,脚踏实地地提高基金的择时选股能力。

③引进新产品,实施金融创新,在资本市场上不断更新和设计新的理财产品和多种新型投资工具。(作者单位: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妹.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方法及其一致性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2, 2: 98-102.

[2] 沈维涛,黄兴孪.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与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1,(9):15-21.

[3] 蒋玉净.基于风险调整收益的基金绩效评价实证研究LJl.金融经济。2010, 6: 113-115.

[4] Leland H. OAtion Aricing and reAlication with transactions costsLJ]. Journal of Finance, 2005, 40(5): 1283-1301

[5] SharAe F William. Mutual Fumd Aerformamce[J]. Jourmal of Busimess, 1966, 39(1): 119-138.

[6] Treymor J L. How to Rate Mamagememt Imvestmemt Fumds[J]. Harvard Busimess Review, 1995, 43(1-2): 63-75.

[7] Jemsem M C. The Aerformamce of Mutual Fumds im the Aeriod1945-1964[J]. Jourmal of Fimamce, 1968,23(5): 389-416.

[8] 史代敏.投资基金绩效评估方法的比较与实证研究[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22(10):117-121.

证券投资基金法范文第6篇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信托基础 证券投资基金①(以下简称“基金”)是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并由基金托管人托管,从事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在基金存续期间,基金财产所有权和受益权分离,基金持有人不得对基金财产直接行使基金管理权,只能享有收益权;基金自成立时起,基金财产即从基金持有人、管理人及托管人的自有财产中分离出来,在符合基金的宗旨和目的的范围下独立运作;基金持有人和基金管理人均仅以基金份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可见,基金的运作是按照信托法理进行的,基金实质上是在商事领域运用和发展古老的信托制度的一种财产管理制度,虽然在法律关系、业务范围、资金运用形式等方面与信托存在特殊之处。但是依托信托原理建立起来的基金制度也存在固有缺陷。从契约经济学的角度看,基金可理解为投资者的货币资产与基金管理人的人力资本之间的一个特别合约。[1]在理想状态下,基金管理人应以基金收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但事实上,由于基金中存在财产所有权与受益权相分离的情况,这一制度设计是信托制度实现效率价值的基础,但也直接导致了基金持有人与管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基金管理人作为单独的个体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此外基金中还存在契约不完全的问题,有可能导致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不对应,即基金管理人拥有对基金资产剩余控制权,而不享受基金剩余收入的索取权,基金投资者承担基金运作过程中的所有风险却不拥有对基金的控制权。这就导致了基金管理人因激励不足、监管缺位等原因而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为自身攫取不当利益等问题。我国基金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基金经理操纵市场、进行内幕交易等问题,也暴露了我国法律对基金的法律关系模式架构存在的缺陷。因此,需要通过架构科学合理的基金法律模式来协调基金当事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手段,对基金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进行合理的配置,使基金管理人在有效的基金监管机制下为基金当事人的利益而运作。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性质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没有对基金进行明确定义,仅在总则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通过公开发售基金份额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以资产组合方式进行证券投资活动,适用本法。”该条明确了调整对象和基本法律关系,强调了证券投资基金公开募集、专业化管理和托管以及组合投资这三个特征,目的在于回避社会各界对基金立法定义的长期争论,推动该法尽早出台。但定义是对证券投资基金法律性质的高度抽象与基本概括。从法律角度界定基金的基本性质,是构建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基础,可以明确基金的法律主体地位,加强对新基金产品的管制,揭示基金与其他投资形式的基本区别。 概括起来,我国学界对基金的定义主要有投资制度说、资本集合体说、投资工具说、投资方式说、投资组织说等观点。投资制度说认为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以追求投资收益回报为目标,由专业投资机构通过组合投资方式或制度分散投入股票、债券、房地产或高科技等市场领域以共享收益的一种投资方式或制度[2](P3);资本集合体说认为其是由投资者委托他人按照投资组合原理投资于证券,按投资者出资份额共享投资收益,共担投资风险的资本集合体[3];投资工具说认为其是通过契约、公司或其他组织形式,借助基金券发行,将不特定多数投资者不等额的出资汇集成信托资产,交由专门机构按照资产组合原理进行分散投资,由出资者按比例分享收益的一种投资工具[4](P24);投资方式说认为基金是指通过发售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形成独立财产,由基金管理人管理、托管人托管和持有人按其所持有的份额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的集合投资方式[5](P1);投资组织说认为基金是指通过发行基金份额募集资金形成独立的基金财产,由基金管理人管理、托管人托管,以资产组合方式进行证券投资,基金份额持有人按其所持份额享有收益和承担风险的投资组织[6]。 上述观点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基金的特点,但没有把握基金的基本法律属性。笔者认为应当采纳投资组织说的观点,将基金界定为独立的组织机构。首先,虽然契约型基金没有专门固定的组织场所,但其在松散形态上具备投资者、管理者和监督者等主体,还拥有独立的财产,能以自身名义从事活动,独立承担责任,具备了虚拟组织体的基本要素;其次,该说有利于揭示基金的法律属性,彰显与其他组织体的区别,有利于通过法律手段扬长避短,提高投资效率,维护投资安全,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再次,有利于从基金内部治理的角度明确基金法律关系中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地位、组织与分工、权利义务和责任,使得基金的运作得到规范;最后,基金契约不仅仅是信托合同,还体现了某些组织章程的特征,如对基金重大事项的决策适用多数票通过的原则。 三、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模式的选择 基金法律关系是指证券投资基金各主体之间,在证券投资基金活动中依据证券投资基金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7](P49)一般而言,基金法律关系的内部参与人主要由基金持有人、管理人和托管人三方主体构成。基金持有人是指通过购买基金单位,并依据基金契约享受权益、承担风险的基金投资者;基金管理人是接受基金持有人的委托,依据信托契约负责拟定基金投资计划,指示托管人按照其投资决策处理基金资产,对基金资产进行经营管理的投资机构;基金托管人主要依据基金管理人的指示负责保管和处分基金资产,并对管理人的投资计划进行监督,通常由具备一定条件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等专业性金融机构担任。然而仅仅明确基金的参与主体是不够的,论述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的必要性及其具体内容需要科学界定基金的法律关系模式,明确基金管理人与其他基金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比较法中,就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的法理基础问题,英美法系并不关心基金管理人的法律地位,认为契约型基金是一种没有委托人的信托构造,基金管理人既非委托人,亦非受托人,而是一种独立的被信任者。[8](P50)#p#分页标题#e# 因为英美法认为信托是作为衡平法中将受托人所负信赖义务制度化的工具,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受益人而不是委托人利益,因而受托人并非信托成立的必要条件,信托一旦有效设定,委托人便从信托关系中退出,并非信托构造中必然当事人[9](P23),而基金管理人对基金持有人负有信赖义务是基于被信任者地位而产生的。但笔者认为,我国实际目前不应借鉴受信任者理论:(1)我国《基金法》是按信托原理构造的,而我国信托法中没有受信任者的理论,如果以受信任者学说为基础设计基金管理人的义务,就必然破坏现有法律体系的逻辑性,有悖法理;(2)由于法律传统和文化的差异,大陆法系普遍赋予委托人一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委托人有权了解信托财产管理情况,监督受托人依照信托文件实施信托,[10](P13)致使委托人能够对信托的运作进行监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信托目的的实现,我国信托法对此也予以确认,在《信托法》第21条、第23条和第40条第1款赋予委托人要求受托人变更信托财产管理方法的权利,将受托人解任的权利,选任新受托人的权利;(3)基金是一种自益信托,基金管理人作为受托人,其所负信赖义务的具体内容除法律规定外还有不少来自于信托契约,因此明确委托人的地位可以更好地厘清信托关系,明确委托人的权利,以监督基金管理人履行职责。因此,对我国而言,研究基金法律关系模式,从而厘清管理人的法律地位对于探讨其信赖义务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基金法律关系模式的种类及评析 各国对基金持有人、管理人和托管人之间相互制约的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别,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一元信托模式。 该模式下的基金内部以一份信托契约作为约束机制的核心,同时连接持有人、管理人和托管人,形成三位一体的关系。即由基金管理人在发行受益凭证募集基金之后,以委托人的身份与作为受托人的基金托管人签订以基金持有人为受益人的信托投资契约,托管人取得基金资产的名义所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负责保管与监督,并依委托人的指示适用信托财产,委托人保留基金资产的投资与运用的指示权,受益人依受益证券的记载享有基金的投资收益权。[11](P242)日本采用该模式,该国学者认为,证券投资信托从形式上而言,委托人为基金管理人,受托人为基金托管人,基金持有人为受益人;而从实质上看,相对于持有人而言,管理人实质上也是基金契约的受托人,与托管人处于同样地位,共同实现基金的受托人功能,而证券投资信托契约形式上的受益人亦兼为实质信托契约的委托人。一元信托模式简化了基金关系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并明确了管理人与持有人及管理人与托管人之间的一种信托关系,在提高基金管理人的积极性和决策效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金的运营成本。[12](P156) 2.二元信托模式。 这种模式被德国1956年《投资公司法》采纳。该模式强调基金的投资人、投资公司和保管银行之间通过信托契约和保管契约两个契约实现关系架构:投资人与投资公司之间是信托契约关系,投资人购买受益证券时,取得信托契约委托人兼受益人的地位,投资公司则处于受托人的地位,是“特别财产”的名义持有人;保管契约规范保管银行与投资公司的关系,保管银行负有维护基金“特别财产”安全与完整的义务,并须依投资公司的指示处分该财产,并负责监督投资公司的行为是否符合信托契约的规定,保管银行为保障持有人的权益可以对投资公司特定的违法行为提讼。而投资人与保管银行之间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虽然保管银行应当为投资人的利益行使监督权,但投资人只能以第三人的身份对其主张权利[13](P338-340)。该学说的法律关系比较明确,赋予了投资人信托委托人和受益人的双重地位,加强了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但管理人同时连接两份契约,而托管人由外部法律赋予较多的监管权限,持有人则保留对管理人的诉讼权利。此外,理论界还存在“非分离二元论”的信托模式,主张通过投资人分别订立两个基金契约来构造基金法律关系,即由投资者分别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订立基金管理契约和基金托管契约。该说无疑强调了基金投资人在基金法律关系中的核心地位,体现了对其利益的形式保护。[14](P19) 3.共同受托模式。 即基金份额持有人是委托人,管理人和托管人是共同的受托人,共同负有法律赋予受托人的义务的机制,一旦受托人的某一方违反了这些义务,其余的共同受托人应当同时承担责任。这是一种管理人和托管人权利相对平衡的结构安排,目前以英国的单位信托为代表。[12](P160)该模式中,持有人拥有信托上委托人与受益人的地位,保证了持有人发挥约束效用,而“受托义务”同时被赋予给基金管理人及基金托管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依法使基金管理人与托管人同时承担受托义务,有利于更好地经营基金财产,实现投资者投资获利的目的,并促使基金管理人及托管人分工协作,相互监督。 4.监督人受托模式。 该模式是以受托人为核心的内部约束机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我国香港地区为代表的多级委托制度,另一种是印度独特的托管与监督权相分离的“受托委员会制度”。根据香港《单位信托及互惠基金守则》,香港的单位信托首先必须委任受托人,受托人除承担相当于国内基金托管人的职责外,还有权选聘基金管理人,由基金管理人基金受托人履行基金管理职能,负责具体管理基金资产。[15] 在这三者的关系中,基金托管人兼具基金财产受托人和委托人的双重身份。但是,持有人与管理人没有直接契约关系,因此管理人运作基金造成损失须由受托人首先直接承担责任,因而强化了基金受托人的监督意识。而在“受托委员会”制度中,基金的保管权与监督权分别由基金托管人和受托人承担,投资者直接与受托人签订委托协议成为基金持有人,受托人成为基金直接面对委托人即基金持有人的唯一主体,持有人对管理人的监督动力通过这一关系直接转化为受托人的监督动力。受托人分别和管理人及托管人签订协议,成为基金内部专职的监督机构,对持有人负责,代表持有人监督管理人和托管人的经营运作行为,保障基金资产的安全和高效运用。[12](P163)通过引入受托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管理人权力过大的问题。#p#分页标题#e# (二)我国基金法律关系模式的选择 我国在基金立法中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模式。笔者认为我国基金法律关系模式的选择应当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第一,以维护基金持有人正当利益为目标。加强对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保护是现代社会权利本位思想与经济民主原则的必然逻辑引申,是激发广大民事主体投资热情的催化剂[16](P56),否则持有人将对基金管理人失去信赖而退出基金关系。而选择何种法律关系模式直接决定着约束管理人运作的效果,维护持有人权益的程度。(1)一元模式下,托管人只能遵照管理人的指令处置基金资产,而持有人由于分散性也无法对管理人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这使得投资基金的所有权、经营权及保管监督权几乎都被管理人控制,这弱化了托管人和持有人的监管作用,致使内部约束机制难以发挥,从而损害持有人权益。(2)二元模式虽然强化了保管人的约束功能,但一方面,保管人实际持有信托财产,却由管理人与之签约,持有人没有与托管人建立直接的利益连接,必须依靠外部力量监管保管人的监督行为;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保管银行一旦违反义务造成基金资产损失,持有人只能以受益第三人的身份行使请求权。此外,以我国香港地区为代表的多级委托制度也存在这样的缺陷。(3)共同受托模式中,当基金管理人在运作基金实施不法行为时,托管人会由于担心承担连带损失,而对管理人的违规侵害行为视而不见,从而不利于进行事先监控。同时,共同受托的责任划分较为复杂,容易造成管理人和托管人之间相互推卸责任。 第二,有利于合理解释各当事人的职责。根据信托法原理,受托人应积极地管理经营信托资产,而基金托管人在基金运作过程中仅依据基金管理人的指示进行操作,承担保管基金财产、监督基金管理人、执行基金管理人指令等义务;基金财产的运作、投资等主要积极义务则由基金管理人承担。而一元模式中,却由委托人承担基金管理义务,这属于消极信托。从信托的发展历史看,消极信托虽然在早期扮演了主角,但随着客观社会环境的变动,已经丧失必要性和合法性,各国大都不再接受消极信托这种信托形式。因此,该模式难以合理解释当事人的基本职责。此外,基金是基于投资者为实现自己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委托基金管理人经营管理自己的资产,代为证券投资。无疑,依据信托原理,基金实质上属于自益信托,基金投资者就是基金信托的委托人兼受益人,而一元模式却将基金界定为他益信托,把基金管理人作为委托人,而把基金持有人作为单纯的受益人,另一方面又在配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时,该模式没有能够合理解释当事人的地位。 第三,坚持信托法的基本原理。从法律性质上来说,基金属于信托范畴,通过独立财产、有限责任、经营权与收益权相分离等特殊的制度设计,形成了与合同、、行纪、居间等制度不同的权利义务架构及本质属性,规范了基金当事人之间及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基金法律关系模式的安排中应当坚持信托的基本原理,发挥信托制度的特殊价值。同时,基金是根据信托原理设计并在现展的结果,因而不能将其完全等同于信托。笔者认为,不应固守信托的所有原理,基金要建立根据削减交易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原则灵活地设计法律关系。 第四,必须符合本国的国情。无疑,研究借鉴别国经过长期探索、反复实践的立法经验对于发展我国基金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一国的法律制度必须要符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本国的历史、文化、政治、法律文化背景。因此,基金法律制度的建立也必须要符合本国的国情,要根据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法律和经济的具体情况,特别是自身的经济特点、经济成熟度和金融制度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法律制度。[7](P96) 强化外部监督的一元信托模式是与日本整个金融业强大的政府主导性相配套的;共同受托模式的运作是与英国配套的司法体系和完善的市场竞争、自律组织相适应的。作为英美法系的代表国家,英国拥有一系列古老的信托原则并要求配套的衡平法的审判制度作为基金业的有效补充,如此强有力的外部配套体系使得共同受托模式很难照搬于其他国家。[12](P162) 我国《基金法》整合了二元模式、共同受托模式及监督人受托模式的优点,赋予基金持有人以委托人和受益人双重身份,确立了基金管理人与托管人之间分工制衡的法律关系,若因共同行为给基金财产或者基金份额持有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可见,该模式将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都纳入了信托法律关系中,在委托人与管理人、托管人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联系,有利于强化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督,管理人和托管人共同承担起受托人的职责,但两者并非共同受托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独立承担相应责任,有利于维护持有人的合法权利。但笔者认为,该模式容易导致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之间形成利益掣肘,导致两者相互推诿,责任不清,可能会因为高昂的与监管成本,难以发挥监督机制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因此,为统一协调基金关系中三方当事人之间利益关系,笔者建议,应当取消我国的基金法中共同受托的规定,剪断管理人与托管人的利益关联,在持有人和管理人、持有人和托管人之间分别通过独立的信托契约建立直接的信托关系,明确基金管理人与托管人各自的职责,赋予管理人投资运作的职责,同时强化托管人的监督职责。有学者认为“基金通过两个契约来构造,人为地将基金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变得更为复杂,阻断了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以及责任方面的连续性,不利于协调与理解各方当事人的关系。”[11](P241) 笔者认为,基金虽然名义上存在管理信托协议和托管信托协议,但由于托管协议中的主要内容涉及对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权利、义务及相互监督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约定,性质上也是对基金契约中有关基金财产的保管事项进行补充,托管协议事实上完全可以融入统一的基金契约中,从而实现基金的安全高效运行。

证券投资基金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夏普比率;詹森指数;特雷诺指数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一、前言

自1991年8月,珠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发起成立珠信基金,成为我国首支基金后,中国的基金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证券的发展。随着基金市场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基金的种类、投资理念和运作方式都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这些琳琅满目的基金种类的出现和更新,为中国的证券市场提供了更合理的配置资源的方式,也为广大投资者拓宽了投资渠道。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占据了主要部分,但是他们专业投资知识欠缺,投资决策的非理性因素较多。如何对基金的业绩进行科学评价,为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就显得非常迫切。目前,学术界对投资收益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夏普比率、詹森指数、特雷诺指数,究竟哪一种方法、指标能够更好的衡量投资的风险、收益,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参考,本文将通过实证的比较研究进行说明。

二、研究方法及样本选择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市场指数rm、无风险利率rf和Beta系数等等,计算样本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标准差和Beta系数。先从这些指标对其进行研究,再通过计算其夏普比率、詹森指数和特雷诺指数,进行排序和相关性分析,对比基金在这些指数比率上的不同表现,最后获得结论。

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1.基金收益率:

Rp:基金收益率

NVPT:第T个交易日的LOF净现值

DT:第t个交易日的基金分红

由于本文选取的数据已经排除了基金分红带来的影响,所以该式则可以简化为:

2.市场基准收益率:

根据我国1997年11月14日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一个基金投资于国家债券的比例,不得低于该基金资产净值的20%。所以,在市场收益率的选取中,也必须考虑债券市场指数。根据样本数据所选的时间区间内的30个交易日内的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国债指数的平均收益率计算,可以得到本文下面计算所用到的市场基准收益率为:

Rm=40%*(-0.026%)+40%*(-0.105%)+20%*(0.017%)=-0.049%

3.Beta系数的计算:

Beta系数反映的是该基金的市场风险程度,Beta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说明基金收到市场变动的影响程度越小,反之,则受到市场变动的影响程度较大。根据本文中用到的数据,直接用基金收益率对市场收益率做回归可以得到各支基金的Beta系数。

(二)样本选择

本文在我国上市型开放式基金(LOF)中随机选取其中10支进行实证研究。由于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证检验,对比三个模型在对于基金选择上的不同,这无关于统计上的问题,所以为了简化计算过程,笔者选择的样本相对较少。所选的数据区间为2013年1月24日到2013年3月13日,一共30个交易日。所选的10支基金的具体情况如表1。

表 1 样本基金的基本情况

基金名称 基金代码 投资类型 上市时间 管理公司 托管人

南方积配 160105 股票型 2004-12-20 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工商银行

嘉实黄金 160719 QDII 2012-02-10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工商银行

天治核心 163503 股票型 2007-07-30 天治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交通银行

招商金砖 161714 QDII 2011-05-11 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银行

工银四季 164808 债券型 2011-03-28 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农业银行

鹏华丰润 160617 债券型 2010-12-16 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建设银行

交银添利 164902 债券型 2011-04-20 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农业银行

景顺鼎益 162605 股票型 2005-05-25 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银行

添富贵金 164701 QDII 2012-03-01 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工商银行

天弘深成 164205 股票型 2010-09-17 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工商银行

数据来源与说明:数据通过炒股软件《》获得,已通过除权处理,消除了分红影响。

三、实证分析

经过初步计算,得到所选出来的10只基金的各项基础数据如表2所示。

表 2 初步计算得到的基本数据

序号 项目 平均收益率 标准差 Beta系数 非系统风险

1 南方积配 0.967 0.014 0.967469 0.00293595

2 嘉实黄金 0.929 0.023 0.929417 0.00434589

3 天治核心 0.520 0.008 0.520153 0.00208226

4 招商金砖 0.821 0.018 0.820694 0.00279536

5 工银四季 1.050 0.006 1.049848 -0.0014835

6 鹏华丰润 1.034 0.006 1.033756 -0.0013421

7 交银添利 1.051 0.004 1.051406 -0.0004692

8 景顺鼎益 0.866 0.014 0.866519 0.00148619

9 添富贵金 0.876 0.018 0.876508 0.00361731

10 天弘深成 0.752 0.023 0.751841 -0.0010309

11 市场收益率 -0.06 0.012 1 0

通过基础数据的计算可以得到10只基金的夏普比率、詹森指数和特雷诺指数,按这三类指标排序后得到如表3所示结果:

表3 排序结果

序号 项目 夏普比率 排序 詹森指数 排序 特雷诺指数 排序

1 南方积配 -0.0152 6 0.061131 4 -0.00022 5

2 嘉实黄金 -0.346 10 0.056721 5 -0.00238 10

3 天治核心 -0.0162 7 0.032783 10 -0.00039 6

4 招商金砖 -0.0167 8 0.051707 8 -0.00041 7

5 工银四季 0.1942 1 0.067131 1 0.000533 2

6 鹏华丰润 0.0744 2 0.06577 3 0.000212 3

7 交银添利 0.0102 4 0.066696 2 2.50E-05 4

8 景顺鼎益 0.0359 3 0.055516 6 0.000657 1

9 添富贵金 -0.1342 9 0.053763 7 -0.00207 9

10 天弘深成 -0.0112 5 0.047347 9 -0.00043 8

由表3可以出,10只基金的夏普比率和特雷诺指数的排序结果相对接近,其原因是夏普比率测度的是每承担一单位的投资风险所获得的风险溢价,而特雷诺指数测度的是每一单位的系统风险所获得的风险溢价。所选的10只基金的非系统风险已经被合理规避,所以这两个指数的排序结果比较接近。

再通过对三个指数计算相关性分析,得到表4。

`表4 相关性分析

夏普比率 詹森指数 特雷诺指数

夏普比率 1

詹森指数 0.259861 1

特雷诺指数 0.906766 0.244577 1

通过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来看,得到的结论与排序结果相似。特雷诺指数和夏普比率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也即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而相对来说,詹森指数在样本的相关性分析中体现出与其他两个测度比率较低的相关性。其原因是本文所选择的10只基金都在较高的程度上模拟了市场组合,有效地分散了非系统风险,但与市场拟合程度较高的投资组合在规避非系统风险的同时,也放弃了打败大盘从而获取超额收益的可能性。而詹森指数主要测度的恰恰是该基金在超越市场并获得超额收益上的能力,所以在本文选取的样本中,詹森指数的计算结果会比其他两个比率偏离较多。

四、研究结论

1.从基金的Beta系数上来看,所选的样本基金,都在很高的程度上拟合了市场组合,表现为Beta系数非常接近于1。其非系统风险被基金内的证券组合合理分散化,总体风险非常接近于市场风险。这种通过构建和模拟市场组合的基金否认了打败市场的可能性,并且相信市场是有效的。笔者认为从中国证券市场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我们可以预测市场一个整体和长期的上涨趋势,但在短期的熊市中很难通过更合理的组合去跑赢指数,所以这种拟合市场的做法是合理的。

2.通过夏普比率、詹森指数和特雷诺指数的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排序及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到,在样本基金以模拟市场组合为目的的情况下,夏普比率和詹森指数的排序结果相当接近,相关系数也较高,而对于测度资产超额收益的詹森指数,则相关性很低。所以其实在进行基金选取和考核时,可以直接选用夏普比率进行考量。

参考文献:

[1]张新,杜书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能否战胜市场[J].金融研究,2002.

[2]庄云志,唐旭.基金业绩持续性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4.

[3]李学峰,陈曦,茅勇峰.开放式基金业绩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7.

[4]李兰.主动投资的基金超额收益显著――基金绩效分析[J].国际金融,2010.

[5]杨飞虎.现代西方基金业绩评价理论述评[J].理论探讨,2006.

证券投资基金法范文第8篇

持有人直接监督管理人

按照《基金法》,基金三方当事人――持有人、管理人和托管人形成“三角关系”,持有人持有基金资产,管理人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

理论上说,持有人、托管人与管理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于是就需要监督机制来制衡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而目前由于基金治理结构存在重大缺陷,无论是持有人还是托管人都无法对管理人实施有效监督。

首先是持有人无力监督:对开放式基金的持有人而言,还可以通过赎回来被动行使监督权;而对封闭式基金持有人而言,则基本上无法行使监督权。

其次是托管人难以实施监督。这是因为,托管人只能依据表面的指令来判断管理人的投资运作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与基金合同的要求,与银行审核跟单信用证一样,只要表面合规就可以了。至于投资运作背后究竟隐藏什么“故事”,托管人无能为力。例如:某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资产在高位大量买入某股票。外界可以怀疑管理人有所谓的“高位接货”行为,但对托管人而言,这是管理人自主交易行为。只要管理人不“买空卖空”,符合清算规则与投资组合比例限制,托管人就无法发表意见。而对外界质疑的“异常交易行为”,也只能由处于监管第一线的交易所或层次更高的监管机构进行监控及调查。

有鉴于此,《基金法》明确了基金持有人大会制度,直接将持有人推上了监督第一线。

《基金法》规定,代表基金份额10%以上的持有人有权自行召集持有人大会。有代表50%以上基金份额的持有人参加,即可召开大会;经参加大会的持有人所持表决权的50%以上通过,即可通过审议事项;经参加大会的持有人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即可转换基金运作方式、更换基金管理人或托管人。

持有人大会的规定,体现了持有人利益第一的原则。相对于持有人利益,管理人与托管人的利益永远是第二位的。《基金法》的立法出发点就是保护持有人利益。

目前对基金管理公司构成监督压力的主要是监管部门和社会舆论,来自基金持有人的直接压力并不多。在这种背景下,赋予基金持有人召开大会的权力,可以对基金管理人实施有效制约。而且,只要有持有人大会制度的存在,就会给基金管理人造成压力,这一制衡机制恰恰是法律制定到位的体现。

肯定封闭式基金合法地位

《基金法》规定了基金运作方式可以采用封闭式、开放式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这从法律上肯定了封闭式基金;《基金法》又规定封闭式基金的基金份额可以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转让,这又保证了封闭式基金的流通权利。

自从开放式基金发行以来,有观点认为封闭式基金已走到尽头。《基金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封闭式基金的地位,是对现有54只封闭式基金的肯定与保护,也为持有817亿份封闭式基金的持有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支持。

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对所有采取不同运作方式的基金均要公正公平对待,不仅是道义上的要求,更是法律的要求。《基金法》强调公正公平,没有谁是主流之说,也没有因为谁是主流就可以享受特殊优惠。截至目前,封闭式基金提供的管理费仍然是中国基金业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封闭式基金仍然在基金行业中扮演基础性角色。基金业应该改变2年来的“重开放轻封闭”思路,对这两类基金,政策制定者、行业从业人员和基金管理公司均应采取中立态度,尽量避免倾向某一方。

1亿元门槛不算高

《基金法》规定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注册资本一方面保证基金管理公司开展正常营运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基金管理公司违反基金法规或者基金合同的约定,给基金财产造成损害时承担赔偿责任的基础。结合目前实际情况看,一亿元是合适的,并不存在所谓的高门槛之说。

这里要区分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基金法》目前只调整面向全社会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即一亿元人民币的门槛是针对公募基金而设立的。管理公募基金所需要的管理技术、人力资源、物质设备等运营保障体系均大大超过私募基金。因此,一定的注册资本金要求是必须的。至于私募基金或其他形式的受托资产管理,其管理人的资格和资本金要求都可以大大降低。

不同基金品种应设独立投资模块

《基金法》禁止管理人利用基金财产为持有人以外的第三人牟取利益。基金管理公司可能发生的关联交易有两大类:一是基金公司管理的不同基金品种间和不同业务间的交易,如社保基金与公募基金,公募基金内部又存在封闭式与开放式;另一类是基金管理公司与外部当事人――如股东、托管银行及其他机构或个人之间的交易。

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不同基金品种的约束是不一样的,外部压力也不同。比如,社保基金理事会对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要求很高,否则基金的下一年社保基金管理资格将被取消。而公募基金则没有这样的要求,对基金管理公司来说,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动用公募基金的资源保护其他业务。如果对关联交易没有从法律和法规层面进行严格限制,仅仅从道德层面希望基金管理公司自律,是没有用的,也是苍白无力的。

基金管理公司在关联交易上的某些行为一直存在争议,这些行为在具体操作中很难界定,但确实侵害了一部分持有人的利益。比如,在某些共同持有的股票处于低价位时让某些基金品种先买,在高价位时让其先卖。

笔者认为,对关联交易不能放任自流,基金管理公司各基金及各业务中间必须建立防火墙。最好的做法是基金管理公司内部建立独立的“投资模块”,每一个投资模块为其委托人负责,实行二级责任制,防止不当的行政权力干预独立的专业意见。

基金融资须慎之又慎

对于是否允许基金融资的问题,由于各方分歧很大,《基金法》未做具体规定,这其实是回避了这一问题。但笔者认为,以公众理财为目的的公募型开放式基金在短期融资问题上应慎重从事。

法律是中性的,法律的制定不能围绕着市场行情转。有观点认为,开放式基金发生巨额赎回,如果不给予短期融资,开放式基金将被迫抛出股票,从而影响市场稳定。这些说法值得商榷――

首先,一只基金的巨额赎回并不代表所有基金的巨额赎回,可能其他开放式基金还面临积极申购;其次,赎回是持有人的天然权利,即便是巨额赎回,那也是持有人要求套现取回自身财产的合法行为;最后,股市有涨有跌是正常的,申购与赎回也是正常的。对基金管理公司来说,即便对持有人的巨额赎回也须依法办事。如果不想被赎回,那就发行封闭式基金。此外,既然《基金法》赋予持有人可以终止基金的权利,即持有人都可以要求开放式基金终止运作并清盘,那对开放式基金的巨额赎回进行短期融资就显得没有必要了。

保本基金可能改变基金本质

《基金法》规定,基金管理人不得向持有人违规承诺收益或者承担损失。但《基金法》并未规定是否允许基金保证本金。保证本金是否可以理解为就是承诺收益以及承担损失呢?笔者不敢妄下断言,这有待业内充分讨论并凝聚共识。

保本基金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保本,基金管理公司和第三方提供本金保证;二是所有本金上方的收益全部归投资人所有,基金管理公司只提取固定管理费,不参与收益分成。

上方收益又可分解成无风险收益和风险收益两个部分。无风险收益指储蓄利息和国债利息,风险收益则指存在损失可能性的收益。

对于保本基金宣传的“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说法应作认真分析。

由于无风险收益的存在,如果将基金资产全部购买国债并持有或者存入银行收取利息,理论上说,保本基金不但可以保本,还可以保息。因此,上不封顶的“顶”要有个衡量标准,这个“顶”既可能是储蓄利息和国债利息这样的无风险收益,也可能是风险收益。假设年无风险收益率是2%,三年就是6.12%(年复利)。如果三年避险期后基金收益率只是6%,那不过是无风险收益。而如果收益率达到9%,超过无风险收益近3个百分点,那才是基金管理公司创造的真正价值。但是这3个百分点是属于风险收益,收益归属投资人,而背后的风险是由基金管理公司承担。因此,在上不封顶中的风险收益攫取过程中,基金管理公司收益与承担的风险不对称。

笔者认为,一旦基金管理人向持有人作出“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承诺,基金管理公司就要权衡自身的风险,其对收益与风险的权衡与投资人就会发生偏差,在资产管理中就很难勤勉尽职,实际操作过程中就是一切以保本为出发点,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也拒绝了可能的收益。也就是说,基金产品一旦有保本保证,可能就深刻改变了基金产品的内在特征,有信托产品向储蓄产品转化的倾向。当前要注意基金业可能借保本基金之名行“集资”之实。保本的实质是基金管理公司的商业信用承担了基金风险。

综上所述,《证券基金投资法》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在诸如基金融资、保本基金等问题上给市场留下了“自由发挥空间”。愈演愈烈的美国版“基金黑幕”强烈提示我们,不要指望基金管理公司的自律,必须从严立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在与基金法配套的行政法规和具体部门规定的制定上,笔者建议继续从严立法,压缩基金管理公司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维护投资人的利益。

证券投资基金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综合评价;信息熵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基金业快速发展,2009年末基金资本规模达到了2.68亿元。在我国基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基金绩效评价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外众多学者提出了多种基金绩效评价方法。

最具代表性的是基于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金评价指标。例如:美国财务学者Treynor首先提出一种考虑风险因素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即以单位系统风险收益所获得的超额收益率作为评估指标,后人称之为“特雷诺指数”[1]。Sharpe提出用单位总风险所获得的超额收益率评价基金的业绩,称为“夏普指数”[2]。Jensen提出了“詹森指数”[3]。

除上述方法外,证券选择和时机选择、业绩归因、绩效的持续性、基金风格、绩效评估的一致性等也是基金绩效评价研究的热点。Terynor对基金经理的时机选择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选择时机可能产生的两种情形,并利用二项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T-M模型)[4]。Admat证明T-M模型在衡量时机选择能力上是有效的[5]。Cumby对美国15个国际投资基金的业绩进行分析,发现基金经理的市场时机选择能力大部分为负数[6]。

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陈学荣选择1998年第一批上市的五家基金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基金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强[7]。徐涵江采用Treynor、Sharpe和Jensen指数对上市最早的前10支基金经营业绩进行评价[1]。张新运用不同的基准指数和实证研究方法对22只封闭式基金的绩效表现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基金在整体上没有显示出良好的预测市场走势的能力,也未显示出优异的选股能力[8]。刘红忠以深沪证交所上市的33只封闭式基金为样本集,对其业绩及其持续性进行了评价与分析[2]。

现有的基金绩效评价方法,为基金持有人和基金管理公司考核基金经理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增强了持有人的市场风险意识,有利于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但是,纵观国内外研究发现,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的评价体系仍然比较缺乏,无法将多种绩效目标统一到同一体系中,对基金总体绩效进行综合度量。现有的少量综合评价模型均由基金公司提出,缺乏独立性,而从实用角度来看,不论是从投资者、基金公司和金融管理者来看,一个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文将从中国基金市场的特点出发,构建全面、合理的证券投资基金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引入信息熵理论构造评价结果的区分度函数,并以区分度函数为基础构造绩效评价体系权重的非线性目标规划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二、基金绩效评价指标选择

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仅包括宏观政策环境,而且包含微观的基金管理因素。从宏观角度上来看,基金绩效存在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受经济形势变化、经济周期调整,资本市场盛衰的影响,当经济形势看好时,或者经济处在发展上升阶段时,或者资本市场处于平稳发展时,这些因素会刺激基金绩效的整体提升,并且影响人们对预期收益的估计,进而映射到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上述这些因素能够对基金在不同时期的绩效产生影响,但是并非基金管理公司内部的作用因素,因此可以称之为间接因素。从微观因素角度看,基金规模、基金费用,基金经理人能力、择时能力、投资风格等都直接影响基金绩效,这些因素直接作用于基金运作,故称其为直接因素。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基金绩效,从而使每只基金的表现不同。因此,在建立评价体系之前需要认真分析各类影响因素,形成较为合理的影响因素集合。

(1)基金规模

对于基金规模和绩效的关系,学术界通常认为:中、小基金灵活性强,能够实现仓位和配置的结构性快速调整,而大规模基金的换手率普遍偏低,不具备流动性优势,但是却能够及时弥补大范围申购赎回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其业绩相对稳定”。本文认为,规模对基金绩效的影响还包括基金经理人管理方式的区别,换句话将经理人对不同规模的基金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规模较大的基金,基金管理人作为人的责任和利益都会更大,因此,他们倾向于在管理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大量的投入势必造成较高的成本,但是换来了持续的优良业绩。

(2)基金费用

基金运作和管理过程中可能产生两种费用:一是投资者在交易的时候发生的费用,这部分费用由投资者自己承担,主要包括申购费、赎回费和基金转换费。另一类是基金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基金托管费、管理费、信息披露费等,这些费用主要由基金公司承担[3]。相关研究表明业绩好的基金其费用率与业绩呈负相关,业绩差的基金其费用率与业绩呈正相关[9]。业绩好的基金费用越低。所以基金费用是影响基金绩效的重要因素,在基金绩效评价中应该占有重要的地位。

(3)基金收益风险

基金的收益风险是基金绩效最早的研究内容,当然也是影响绩效的重要因素。基金的收益主要通过基金的单位净值、净值增长率、净值收益率等几个指标进行分析。但是,收益总是与风险相生相伴的,基金的风险同样对基金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投资基金是在承担一定程度风险的前提下获得收益的,追求较高收益必然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在某种程度上基金的收益可以看作是对风险的补偿,所以基金风险的识别、度量以及分析是基金绩效评价研究的前提。现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分析工具,它将收益和风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收益加以风险调整,得到一个可以兼顾考虑收益与风险的综合指标,这一指标能够排除风险因素对基金绩效评价的负面影响。

(4)基金经理的选择能力

基金投资的对象主要是股票市场,所以基金经理的运作能力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衡量:一个方面是基金经理选择的重仓股,面对不同的行业和千余只股票,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对基金绩效的表现尤为重要;另一衡量的标准是基金经理选择重仓股的行业。从基金经理选择投资的行业来看,行业的整体波动也会对基金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当然从行业选择方面,投资人也能观察出基金经理对市场的认识、分析和掌控能力。

(5)基金投资风格

基金的投资风格决定了投资者购买的基金资产配置策略,这与投资者的风险喜好、基金业绩的好坏有着重要关联[d]。

基金风格可以从基金投资风格和收益表现风格两个方面区分,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基金管理公司对基金进行风格分类是为了在不同的管理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或者使投资的品种在投资目标中具有某种共性。也就是说基金投资风格是基金在构建投资组合和选择股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风格。

(6)基金的资产配置集中度

基金的资产配置集中度是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能反映出基金经理的选择能力以及分散资产控制风险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股票集中度与行业集中度这两个资产配置指标能反映出基金经理对市场的把握能力。股票集中度能给基金带来超额收益,使得基金业绩表现良好,但是行业的资产配置集中度并没有带来好的收益,反而带来的损失较大。

三、基金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基金绩效综合评价为研究目标,将其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层。并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合并、规约,构造六个准则层,分别为:基金收益(C1)、基金风险(C2)、风险调整收益(C3)、基金费用(C4)、基金经理能力(C5)、市场表现(C6)。

进而为各准则层选择测量指标,构造完整的基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C1准则采用净值增长率(W11)、净资产收益率(W12)两个指标测度基金的收益绩效;C2准则采用标准差(W21)、β系数(22)两个指标测度基金的风险;C3准则分别用夏普系数(W31)、特雷诺系数(W32)、詹森系数(W33)度量基金的风险收益水平;C4准则采用收入费用(W41)、净利润费用(W42)两个指标度量基金的费用成本;C5准则采用重仓股贡献度(W51)、重仓行业贡献度(W52)来衡量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C6准则使用投资集中度(W61)、重仓股换手率(W62)度量基金的市场绩效。

根据以上分析,完整的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为科学量化基金综合绩效水平,本文引入信息熵理论,探讨一种主客观相结合的投资基金绩效评价方法。

假设待评价基金的个数为n,每个基金在评价期内的指标值为aij,基金绩效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wij(各指标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采用信息熵[10]构造基金绩效评价方法可分为下列步骤:

1.构造第i支待评价基金的综合绩效公式:

其中,Bi为基金的综合绩效,wij为待求的权重向量。

2.构造归一化基金的综合绩效序列:

其中,第i支基金归一化的绩效Ci。

3.建立信息熵区分度函数。

根据信息熵定义,结合归一化绩效构造基金绩效综合评价的信息熵函数。

其中,H(C)为评价结果的信息熵。显然,H(C)值越大则评价结果的区分度越大,即各基金之间的综合绩效差别越大。所以,可以将H(C)作为权重求解的目标,求解最优权重向量,进而对各基金进行评价。但是这个目标必须满足评价主体的主观判断,这样才能够使定量评价与专家的要求相符合。为此,建立权重优化的非线性规划模型(4)。其中,约束条件是根据评估主体对各项指标的主观判断构造的不等式。

通过求解该模型即可得到符合主客观约束的最优权重向量,进而可以对基金绩效绩效全面的综合评价。

四、实证研究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03年-2010年成立的10支开放式基金。样本的选取综合了各机构的分类结构后选定的10支股票型基金,其分别属于不同的基金管理公司,如表1所示。

论文选取了5位基金投资者和5位基金经理共同组成评价专家组,对评价体系的指标相对重要性给出判断。如果对于同一组指标的重要性判断不一致,则采用简单多数原则。

计算各指标的单项评价分值,根据本文方法构造评价模型的优化模型。采用MATLAB2007编写基金绩效评价模型的求解算法,获得评价模型权重。并对基金绩效进行综合量化,得到综合评分及排序,如表2所示。

五、结论

目前,在中国还没有一个如美国S&P 500指数那样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被广泛接受、可作为基准组合代表的市场指数。因此,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现有证券投资基金评价方法,构造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信息熵理论建立主客观相结合的基金绩效评价方法;实例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B.P.S.Murthi,Yoon K.Choi,Preyas Desai.Efficiency of Mutual Funds and Portfolio Performance Measurement:A Non-parametric Approach[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7,98(2):408-418.

[2]William F.Sharpe.Mutual Fu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1966,39(1):119-138.

[3]Michael C.Jensen.Problems in Selection of Security Portfolios:The Performance of Mutual Funds in the Period 1945-1964[J].Journal of Finance,1968,23 (2):389-416.

[4]Jack L.Treynor,Kay K.Mazuy.Can Mutual Funds Outguess the Market[J].Harvard BusinessReview,1966,44(2):131-136.

[5]Adman Anat R,Stephen A,Ross.Measuring Investment Performance in A Rational Expectations Equilibrium Model[J].Journal of Business.1985,58(11):11-26.

[6]Cumby R.E.,Glen J.D.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al Mutual Funds[J].Journal of Finance,1990,45:497-521.

[7]陈学荣.投资基金业绩综合评估的指数法及其应用[J].财贸经济,2000,5:188-192.

[8]徐涵江.证券投资基金经营业绩评价研究及实证方,[J].统计研究,2000,(4):28-31.

[9]张新,杜书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能否战胜市场[J].金融研究,2002,1:1-22.

[10]刘红忠.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估与风险度量的实证分析.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第二期课题,2001.

[11]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基金[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12]曾德明,周再望,刘颖.证券投资基金费用与管理质量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7:49-52.

[13]郑芳,张林涛.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及其持续性研究[J].北方经济,2010,5:85-86.

证券投资基金法范文第10篇

一、证券投资基金及其组织形态

二、学界关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本质的探讨

三、我国投资基金法律关系的模式选择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的含义

我国学者有不同表述。有学者认为,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投资制度;有学者认为,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投资方式;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金融中介或一种投资公司。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的含义,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只在第2条界定该法的适用范围时,提到“通过公开发售基金份额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以资产组合方式进行证券投资活动”。综上所述,上述几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内涵与特点,说明了证券投资基金既是一种投资方式、一种投资制度,又是一种金融中介组织、一种投资公司或一个信托资金。根据基金的法律基础和组织形态不同,可以将投资基金分为公司型投资基金和契约型投资基金。

公司型投资基金是具有共同投资目标的投资者依据公司法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投资公司。投资人公司股东按照公司章程明确规定,享受权利,履行义务,根据投资回报情况领取股息、红利。有三个当事人:投资方、管理方和保管方。契约型投资基金是指基于信托企业原理,由管理者、托管者和受益者三方当事人构成的投资基金形态。也由三方当事人构成:(1)管理人(委托人)。它是基金的发起人,由它来发行基金受益凭证,募集资金,然后将募集的资金交给受托人保管,同时对所筹集的资金进行具体的投资运用。(2)托管人(受托人)。受托人一般为信托人或银行,根据信托契约规定,接受委托,保管募集的资金及其他业务和会计核算业务。(3)受益人(投资人)。是认购受益凭证的投资者。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3条规定“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权利、义务,依照本法在基金合同中约定”。可见,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采取的是契约型投资基金模式。如何看待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的性质,学界的观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委托说;一个是信托说。

(一)关于委托说主张委托说的学者认为,我国投资基金法律关系是一种委托关系,即投资者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证券的方式,将自己的资金委托给基金托管人保管、委托给基金管理人管理,分别由管理人行使管理权、保管人行使保管权,自己保留基金的所有权及相关权益。在投资者与管理人、托管人之间形成的关系是委托关系。而我国《暂行办法》规定:在证券投资基金设立过程中,基金资产所有人根据法律及基金契约的规定同时分别委托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形成了三角关系:基金投资人将基金资产占有权授予托管人,将基金资产经营管理权授予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与管理人之间形成相互监督关系。认为,基金投资人与基金托管人之间、基金投资人与基金管理人之间分别形成了委托授权法律关系。

(二)关于信托说我国多数学者持有这种观点。信托是指财产所有权人(信托人)将其特定的财产(信托财产)所有权移转给受托人(或受信托人),受托人必须按照设立信托的目的和为受益人的利益来管理该信托财产。根据1992年《国际海牙公约》的规定,信托应当具备三个特征:(1)信托财产构成一项独立的资金,不属于受托人的固有财产,即信托财产独立于受托人的自由财产;(2)信托财产以受托人或代表受托人的第三人的名义持有,即受托人是信托财产名义上的所有人;(3)受托人服从信托条款以及法律所加于他的特别义务,享有并承担管理、使用、处分信托财产的权限、义务及责任,即受托人依照信托条款的法律规定,对信托财产享有管理权和处分权,并承担忠实和善良管理的信赖义务。认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符合信托关系的所有特征,尤其是突出体现了信托财产独立性于受托人的信赖义务的信托代表性的特点。

(三)个人认识从中国《管理暂行办法》的内容看,该法规并不是严格按照信托制度来设计的。仅规定基金管理人对基金资产享有管理权,投资人享有受益权,但没有明确规定基金管理人有依法和依基金契约对基金资产的处分权;虽然规定了基金财产独立于管理人自有财产,但同时又规定了基金财产也独立于托管人的自有财产,即基金资产的独立性具有双重性特点;该法规也没有明确规定当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违反法定或基金契约规定的义务时,受益人有向他们请求补救的权利或者基金财产落入第三者手中时,受益人可向非善意第三人索取财产权上的补救的权利。可见,认为我国在《基金法》颁布实施前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是委托关系有一定道理。然而,综观各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的性质,均是信托制度的延伸和具体化。在我国新的《基金法》中,已经将信托关系吸收到我国基金法律关系中,并将信托法作为确立基金性质的重要依据。实践证明信托制度能够更加有利地保证基金资产的独立性,强调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的信赖义务,同时又赋予基金管理人为基金投资人利益管理基金资产更大的自,只有这样才符合证券投资基金设立的目的。讨论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结构不能离开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的核心原则,即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超级秘书网

我国《投资基金法》第1条明确指出其立法目的:“为了规范证券投资基金活动,保护投资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法”。因此,我国对投资基金法律结构的设计上,应尽量体现投资者本位原则并方便其权利的行使。为体现这一宗旨,笔者主张“共同受托人模式”,即以投资人为委托人兼受益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为共同受托人。

理由是:基金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实质上是受托人权能的一种分割。除管理事务内容有所不同之外,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义务与信托受托人的义务基本一致,都负有双重的对物和对人的义务。在对物的义务方面,双方都负有管理基金资产的义务。在对人的义务方面,双方都负有为基金持有人的最大利益恪尽职守、勤勉尽责的义务。综上所述,《信托法》颁布以后,我们应当更新以往我国对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的设计思路,并按照《信托法》的原则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塑造成一种以基金契约为核心的信托关系。在信托模式的选择上,共同受托人制度值得我国相关立法及司法机构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吴晓求主编,《证券投资学》,中国写作论文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上一篇: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范文 下一篇:投资者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