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亮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2 08:09:40

政府工作亮点总结

政府工作亮点总结范文第1篇

然而抱着寻亮点心态看报告听报告,往往会在通读全篇后,不免油然而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尽管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周到,提纲挈领,对过去的五年做了很好的总结,对未来的五年做了周密的预期和计划,但具体到特定的领域,就显得有些过于主干化:多原则性、提纲性的指导意见,少具体、翔实的措施和方法;多宏观、少微观;多骨架,少血肉。虽然通过报告,可以对政府既往工作的成绩、问题有一个全面性、提纲性的了解,可以对政府今后一段时期的目标和工作重心有基本的认识,但终不免有一丝“还未挠到最痒处”的感觉。

然而应该认识到,人大全体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固然是本届政府对人大代表、对全体国民所做的工作汇报、总结和展望,理由给予高度重视和关切,但人大全会一年一度,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是对一年情况的概述,本届全会是换届的会议,其政府工作报告更须回顾5年的工作,展望5年的前景,在短短几个小时时间和有限篇幅里,所能采取的,势必只能是“纲举目张”的提要性发言;所能涉及的,也势必只能是总揽性、原则性、方法性的东西。

政府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关注政府的所作所为,是每个公民的权力和义务。但应关注的,不仅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亮点,更应是政府日常的方针政策、行政作为;不仅是一年一度人大全会上说了什么、说了多少,更应是一年365天每时每刻的行为和表现。

显然,在短短几小时内,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谈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但如何举措,如何落实,如何监督,却只能通过政府日常工作来体现;可以谈到“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但具体的方法、政策,和实施力度、广度和深度,却只能在政府日常工作中体现;可以提到切实控制物价、财政盈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等行政理念和思路,如何控制、怎样分配,却只能在平常的点滴工作中具体落实,物价控制得如何,财政盈余是否真的回馈全社会,更须通过日常的观察和监督,才能有具体、直观的体会和认识。

|

政府工作亮点总结范文第2篇

邴正说,这份报告系统全面地总结了2007年和本届政府5年来工作的主要成就,同时又非常具体地部署了今年的工作,展望了未来5年的发展远景,明确了政府工作的任务,这就为吉林省的发展勾画了一个非常美好、令人振奋的蓝图,总体上,“加快发展、关注民生”是政府工作报告的精髓和灵魂。

六大亮点 展现经济提升

在总结过去5年时,我们能够注意到这样一组数字,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234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预计5000亿元,翻了一番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山131亿元增加到3200.5亿元,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由244.9亿元增加到649.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1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分比2002年增加4740元和1640元以上。这些都标志着我们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又迈出厂坚实的一步,说明吉林省实行振兴东北、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

另外,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吉林省经过5年奋斗,在经济发展的六大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亮点不断涌现,在我看来,一是经济提速;二:是扩大了固定资产投资;三是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四是深化了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五是优化了产业结构,一批新兴的产业正在崛起;六是通过扩权强县,吉林省的县域经济突破了瓶颈。成为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发动机。

四个第一 突显民生关怀

报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关注民生。去年政府承诺的8件实事全部落实,报告贯穿着对民生工作的支持,贯穿着对民生了作的重视,有些提法令人感动和振奋,体现了政府执政理念进一步深化和明确。这些民生实事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办好这些民生实事,是政府对全省人民的郑重承诺。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各种利益放在第…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第一标准,全力以赴抓好落实,说到做到,坚决完成。这四个“第一”是政府对民生的关注。

同时对民生的关注也体现了政府工作作风的转变,比如说政府新增财政70%用于民生,这个力度是空前的。报告提出,全省行政事业编制和行政公用经费力争“零增长”就是要使政府的财政收入花到人民利益上,而不是用来改善我们机关的办公条件,这非常重要,这是政府转变工作作风的一个标志。

三大变化 彰显时代特色

邴正说,本次政府下作报告与以往相比一共有三大变化,每一个变化都紧扣时代脉搏,彰显时代特色。第一个变化是2008年的重点:工作任务,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排在首位。过去,一直是将工业发展放在首位。而这次变化,充分体现吉林省把中央对三农丁作的重视落到实处,也是充分考虑了吉林省的实际省情。

邴正认为,吉林省农业基础比较雄厚,也是一个产粮大省,从这方面来说,重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农民过去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农民多种粮食,粮食是战略资源,从全球看粮食足十分紧缺的,要重视粮食产量的提升,同时也要改善农民的生活和收入,所以要加强新农村建设。在方式上,一个是出台各种便民利民的民生政策,使农民见到实惠。另一方面,这也适应吉林省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过去产业比较单一,农产品加工是今年打造的吉林省优势之一。

第二个变化是改变了风格,原来的政府工作报告要尽可能面面俱到,各行各业都希望自己的领域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而在今年采取的方法是“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比如说,第三部分,强调今年重点抓好8项任务,然后提出办好8件实事。

政府工作亮点总结范文第3篇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聆听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享受。总理在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始终精神饱满、满怀激情,赢得了代表和委员的无数次热烈掌声。

总理的报告通篇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既充分肯定成绩、全面展示亮点,又大胆揭示问题、勇于承担责任。总理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三个方面,对过去五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总理用“六个必须”点睛概括。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必须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搞好宏观调控;必须坚持执政为民;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我们今后的工作应当继续坚持和倍加珍惜。

温总理同时指出,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使我们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风险:经济运行中一些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增加,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需要加强。是的,过去几年来,在各项工作取得突飞猛进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老百姓头疼的民生问题,比如物价居高不下,就医难、买房难、子女上学难等等,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将和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事、好事、难事办好,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义务。这种实事求是、不回避问题的态度,令人感动。

温总理的报告既高屋建瓴,又贴近实际,达到了高度和深度的完美统一。尤其是在提到2008年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时,连续用了“五个更加重视”,值得我们每一位老百姓深情期待和仔细体会。“五个更加重视”,明确了今后政府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五个更加重视”既体现了政府工作的延续性,也表明了国家一定要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的决心,听了绝对鼓舞人心、振奋人心。党和政府如此地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我们对于未来的政府工作信心十足。

我们水文工作也是如此。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更加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报告精神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相信我们的水文事业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政府工作亮点总结范文第4篇

“十一五”规划纲要领航发展新纪元

3月14日9时06分,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2815票的高赞成票通过时,万人大礼堂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是一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路径图,是一份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纲领,是中国的发展进入新航程的重要标志。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这一战略判断,在代表、委员中产生强烈共鸣。

“这是我们进入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阶段后,迎来的第一个5年发展时期。能不能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举国关注、举世瞩目。”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夏林说。

耕地、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结构不合理,解决"三农"问题任务相当艰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列举的一个个困难和问题,展现出加速发展的中国面对未来的冷静和清醒。

这是第一次按照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中长期发展的规划。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教授郭松海说,“会议确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将使我们的发展真正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对现代化建设全局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项项以人为本的新指标,一个个耳目一新的关键词,使代表、委员们倍感振奋--“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两个基本国策写进草案,这是发展思路的重要转变。”“必须深刻领会、牢牢把握‘六个必须’的原则,实现推动发展的思路、方式的‘六个转变’。”“将国土空间划分为4类主体功能区,具有深远的战略眼光。”“以自主创新为支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刻不容缓。”“经济指标少了,人文、社会、环境指标多了;计划性指标少了,预期性指标多了。”

认真的思考,热烈的讨论,严格的审查。会场内外,代表、委员们谈感想、找问题,献计策、说未来,大家都有说不尽的话语。孟建柱代表说,我们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走一条科技含量较高、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新路。

纲要草案描绘:今后五年我国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9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2.23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贫困人口继续减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5%,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将有较大改善。草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从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深化农村改革等6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代表、委员们说,这是以人为本的宣言,是催人奋进的号角。

一个个真知灼见,一句句肺腑之言,一条条中肯建议,如涓涓清泉流归大海,汇聚成推进科学发展的澎湃力量。初春盛会凝聚的高度共识,为阔步迈向现代化的中国从新的起点出发提供强大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彰显四大亮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呈现中国发展的催人振奋的四大亮点。

亮点一:“高含金量”政策推动新农村建设开好局。报告指出: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中央投资拟比上年增加1倍。预计全国财政2006年至2010年累计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将达2182亿元。代表、委员们说,中央高度重视“三农”的精神在报告中具体化为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会有大变化。江西黄智权代表说,这也更加增强了我们加快在中部地区崛起的信心。

亮点二:节能降耗纳入绩效考核。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几个约束性指标,如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建立各地区和重点行业能耗考核体系和单位GDP能耗公报制度。运用有关财税政策措施,引导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俞国生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都把单位GDP能耗指标列入在内,纳入各地绩效考核,并具有法律效力。这就是说,要通过干部考核、政绩评价体系,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设立刚性指标,作为一项任务必须完成。

亮点三:四大民生问题得到高度重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抓紧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尤其要切实做好就业、社保、医疗、安全生产等工作。2006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左右的县(市、区)。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和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机制。关闭取缔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厂矿企业。何文杰代表认为,报告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行了具体部署,标志着构建和谐社会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亮点四:14项重大项目力促自主创新。报告把“探月工程”、“大型飞机”等14个项目列入“重大科技专项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专栏。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由大变强。2006年安排科技投入716亿元。充分发挥税收政策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山东代表常德传说: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我们国家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要靠核心技术,才能实现新的飞跃。

民生热点话题引起热议

几天来,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审查“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谈民情、传民声、议民生,积极建言献策。

谈起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北京市昌平区区委书记赵凤桐代表提出,政府要加强服务和引导。“目前,农民劳动力就业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劳动技能偏低、择业观念亟待转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并规范劳动力市场、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来解决。”安徽安庆万利农业科技示范园负责人万利云代表说,现在农民工在城市受到的歧视还没有消除,收入微薄,拖欠工资现象还普遍存在。要保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转移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于学信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巩固和扩大低保的措施,今年财政投向的一个重点就是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关键是要抓好落实,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所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扩大就业、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等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竹学军代表说:“用真金白银为群众撑起‘保护伞’,增加群众的收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在分组审议时,教育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代表们谈不足、找差距、议出路、提希望。张志?代表说,要缩小教育差距,政府责无旁贷。前些年,在人才匮乏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建几所重点学校,重点培养一批人才,是可以的。但是现在的教育政策应该以公平为主,尤其要将教育资源优先投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使孩子们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条件。

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把它作为近期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引起了代表们的普遍关注。陈鑫代表说,解决医疗卫生系统的深层次问题,还要靠改革医疗体制,包括改革医药流通体制、医疗保障制度等等。

政府工作亮点总结范文第5篇

记 者:很多人看了这份报告,感觉这是一份充满风格的报告。

向 东:报告中有很多带有“李氏风格”的语言,这些话是他平常说过的。比如“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继续向贫困宣战,绝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就是他去陕西调研时说的,体现了他的语言风格。

记 者:“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舌尖上的安全”,这些话是一开始起草的时候就写进去了,还是后来总理审稿时才加上去的?

向 东:总理自始至终都在参与报告的起草,有很多话确实是他加进去的。

记 者:总理对报告起草提了什么要求?

向 东:总理强调一点:“做不到的不要写。”

记 者:这份报告在结构和写法上有什么新特点?

向 东:报告常规的写法,无非是条状或块状,今年是条块结合。报告分三个部分,都是非常简练,有话就长无话则短。这些也都是总理明确提出的要求。

记 者:报告起草过程中,哪些内容是总理特别关注,并且反复斟酌修改的?

向 东:这是总理的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他对此高度重视。报告的起草工作自始至终是在总理亲自主持下进行的。不论是总结工作还是部署工作,涉及的每一项措施,都经过反复推敲,跟有关部门反复认证,最后经总理同意才写进去的。可以说,整个政府工作报告从头至尾总理都亲自修改,到最后一段时间,在提交大会审议前,总理也一直在修改。

记 者:这个报告起草历时多长时间?

向 东:从去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以后就开始了,整个起草历时两个多月。

记 者:起草小组有什么人参与?

向 东:主要是以国务院研究室的同志为主,吸收了各主要部门以及研究机构的人士。

记 者:报告起草中,听取了哪些方面的意见?

向 东:在起草过程中听取的意见和建议非常多。国务院起草组本身有调研、学习和开会,之后国务院开常务会讨论,根据常务会的意见再修改,再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之后国务院再开全体会议审议,还要面向全国征求意见稿,发到全国党、政、军100个部门和各个地方,把上千条的意见收集整理以后还要提交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审议。

记 者:在这个过程中,总理是怎么听取意见的?

向 东:总理召开了三次座谈会,分别听取了专家、学者、企业界派、群众代表的意见。总理强调,所有提出的意见,起草组都必须分门别类地进行吸纳。实在不能吸纳的,都要做出说明。

记 者:从报告上看,你认为总理的总体思路是怎么样的?

向 东:报告既反映了本届政府的思路,也融进去总理个人的思路和施政风格。整个报告最突出的亮点是改革,这个词在报告中间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记 者:总理在讲到“社会治理创新”时,提到“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活动”,这句话是不是在3月1日昆明事件发生之后才加的内容?

向 东:原来也有类似的表述,但是总理确实脱稿讲了几句话,这些没写在报告里。这几句话表明了我们对恐怖暴力犯罪行为的严正立场,也把大家想说而又没说出来的,表达出来了。政府工作报告脱稿讲的时候不多,但是这几句话讲了以后,引起了大家深深的共鸣。我们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这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好处的。

政府工作亮点总结范文第6篇

每一次人代会的报道,政府工作报告解读都必不可少,是两会报道的重中之重。这不仅因为政府工作报告是人代会上人大代表审议的核心内容,也是市民百姓最为关注的发展蓝图。因此,做好这类节目,具有显而易见的意义。但一直以来,也许正是因为这类报道不可或缺、年年都做,变为了常规报道,新意不足。创新乏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这类节目要承担的功能认识不清,定位模糊。本文从信息载体、议政平台、愿景呈现三方面来谈这类节目需要承担的三种功能及实现途径。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报道的三种功能

1.信息载体。

政府工作报告回顾并总结上一年的政府工作情况,汇报新一年的工作计划和目标,然后再将政府工作分为几个大类(如经济、社会事业、劳动等),分别详细阐述将要施行的举措和工作计划。其中,新一年的工作举措和计划备受市民关注,因而也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

在这一功能实现上,目前媒体做得都比较充分、到位。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媒体的看家本领。不过在信息选择过程中,有两种值得反思的倾向——都市类媒体的泛民生化以及党报、党台的泛成就化倾向。

两种倾向应适度融合。泛成就化,宣传意味太重,影响传播效果;泛民生化,短期内讨巧,但长远来看,容易强化市民的城市发展“只为我方便”的意识,不利于市民对城市发展的客观状况形成较为统一、清晰的认识。尤其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面临如此多的城市管理难题,要引导市民尽可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城市发展的阶段,就需要将成就和问题以适当比例进行报道。

2.议政平台。

除信息外,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类栏目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应是搭建人大代表和市民对新一年政府工作进行讨论的议政平台。这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政府工作报告是由政府提出,交由人大代表审议并表决通过的文本。在人代会召开期间,政府工作报告都处于被审议的阶段,只有闭幕之后才可向社会正式。这种法律程序要求栏目必须以“审议”为基本姿态,这才合平法律对程序的要求。所以,在栏目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的同时,必须要体现议政的出发点。

第二,人大代表经过民主选举方式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先进性。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是人大代表的职责之一。因此,搭建起议政平台,本身也是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媒体应主动承担起这样的职责。

这样的程序要求为节目创新提供了更大空间。议政功能的实现,是一种回归,是回归人大代表的职能,回归人代会的职能,回归市民关注人代会的根本动机。

一些媒体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比如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2013蓝图——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专栏。在开幕当天第一期的报道中,在城市副中心和新城建设这一主题的采访中,除了对主要内容的介绍,特别加入了人大代表对于这一发展思路的建言,甚至是忧虑。比如,播出了人大代表对于新城建设“切忌一哄而上、要注意规模的适度”以及对于通州建设城市副中心要“注重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切不可重复城市中心区建设的老路”等建议。

事实上,在以往的两会报道中,不乏有代表建言板块,但是由于是单辟板块播出,并不与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放在一起,这些建议显得零散,缺乏针对性。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思路、举措进行建言,更加凸显人大代表的议政职能。

在实现议政平台这一功能的过程中,要注重采访对象的代表性,注重观点的多元性,注重语态的开放性。

3.愿景呈现。

一般来讲,政府工作报告勾画的政府在新一年的工作设想,也就是新一年的蓝图。这些蓝图是什么?老百姓可感可知的是哪些方面?对新的一年可以有哪些憧憬和期待?愿景呈现,这是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栏目要承担的第三个功能。

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开辟的专栏“2013蓝图——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每天3—4分钟左右的篇幅,开辟“身边的报告”板块,便是这样的努力。板块选择报告中涉及民生的小点,把“报告”带到基层去。比如,谈到农民的收入倍增计划,记者带着报告来到了平谷区张涛豌豆合作社,采访当地农民因为加入农村合作社获得的收入增长;谈到加大城镇文体中心建设,记者带着报告来到了顺义区马坡镇马卷村,采访村文体中心建成给老百姓带来的改变;谈到北京2013年要建设30所城乡一体化学校,记者带着报告来到了昌平区首都师范大学育新学校,采访多位学生、家长、老师。

在《京华时报》中,也有这样的设计。2013年1月23日的《京华时报》用了五个整版解读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每一个部分解读都包含了三个板块:报告要点、权威解读和民生图景。民生图景这一板块选取了普通人作为主角,通过他们的生活变化与期待呼应报告要点。比如在谈到北京重点发展公租房,新建收购16万套、竣工7万套的内容时,民生图景板块采访了市民孙女士。她目前在西城区租房,房租较贵,而位于石景山区的京原家园采取全市统筹配租的方式,她就有可能跨区选房。一旦入住,她可获得租金补贴,每个月可以节省1000多元租金。

类似这样的设计便是愿景呈现功能的体现,同时也是践行“走转改”的较为成功的尝试。愿景呈现,为的也是凝聚共识。这也是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的一种方式。

形式、内容等的创新

1.既走进会场,也走出会场。

应把会场上的信息和会场外的场景结合起来,增强传播效果。比如中央电视台从2010年全国两会起做的“见证履职”节目,就是成功尝试。2011年3月3日新闻直播间里播出的是当年第一期。节目设置了直播板块,板块中有两个场景,一个是甘肃代表团分团审议现场,另一个就是甘肃省定西县。在代表团分组现场,主持人采访全国人大代表刘大江,了解他带的建议“把定西马铃薯纳入国家粮食直补”以及“把定西建成全国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采访这些建议从何而来,将会惠及哪些百姓,实行的难度在哪里等。在甘肃省定西县的直播现场,记者采访定西县土豆交易中心。记者先是采访了当地农民,了解他们有什么心愿要带到两会上。接着又采访了因为前一年两会刘大江的建议而受益的农民。这样的节目,通过会上会下的结合,将人大代表履职的目的、过程展示出来,也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揭示出来。两会报道应在这方面有更多新尝试。

2.既来源于报告,也来源于实践。

这指的是报告内容与实践内容相结合,为报告找到实践源泉,为现实的需求找到报告的对接点。在目前看来,这种结合非常有必要。报道应努力把报告的热点、亮点生动地“翻译”成百姓可感的“身边事”,百姓可理解的现实需求,百姓急需的“政策红利”。北京电视台《小曹跑“两会”》专栏就是这方面的成功典型。今年1月28日专栏播出了“委员积极献策解决百子湾地区拥堵难题”的报道。采访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缓解交通拥堵的话题。但记者并没有就报告说报告,而是采访了市政协委员唐俊杰,重点了解了她提出的缓解百子湾地区交通拥堵的提案。记者和委员在晚高峰期间,深入调查了该地区拥堵的现状,也详细介绍了委员在这方面的建议。在报道的最后,才提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要全面摸排全市的交通堵点,制定工程改造和一对一的疏导方案,提高易堵路口和节点通行效率。”应该说报道成功地架起了政府工作报告与百姓需求之间的桥梁。

3.既充分议政,也凝聚共识。

把议政作为凝聚共识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以中央电视台“见证履职”栏目为例,栏目这样描述自己的宗旨:我们派出多路记者提前深入基层,跟拍代表履职故事,反映代表带着民意上会……实现“审议现场的代表、央视记者与京外现场选民三方对话”,领着观众一起“直播见证履职过程,全程展示民主程序,共同检验履职成果。“见证履职”以全新的节目样态通过多视窗直播完整呈现代表履职全过程,呈现出真正的思辨、争论、交锋、博弈。而这一切的目的,则是为了凝聚其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推动力。

提前分析、准确出击

首先,应提前分析各省市代表团的特点,对最具代表意义的话题,找最合适的代表团准确出击。

从全国范围看,每个省都有不同的代表性。比如要谈农业发展,河南省显然比北京、天津具有代表性,要谈金融业发展、上海显然最有发言权。

第二,提前分析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对最受关注的新闻点准确出击。

先天条件不足,后天如何弥补都是事倍功半。要在内容庞杂的政府工作中,选择受众最为关注的新闻点进行报道,这决定了选题的先天条件。这次全国两会,是党的十后的第一次两会,新一届政府将产生,这一次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是新一届政府第一年的施政纲领。因此一定要深入研究政府工作报告,找出其中的最有价值的新闻点。

第三,提前做足功课,对最鲜活的、最典型的新闻事件现场准确出击。对照着要做的主题,能否寻找到最鲜活的、最典型的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决定了报道的质量。

第四,提前分析,瞄准最具履职情怀、履职成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政府工作亮点总结范文第7篇

近年来,我区目标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强化过程管理,强化执行力建设,有力推动了目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围绕一个目标,就是通过目标管理,激励干劲,鼓舞士气,确保全面完成市定、区定各项目标任务。

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坚持统一考核办法、统一评分标准、统一组织领导,切实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二是坚持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区委区政府重要工作部署和年度亮点工作来确定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区委区政府重要工作部署就是区委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工作任务,亮点工作,就是各部门围绕本单位职责,谋划实施的在全市有位次、全省叫得响、全国有影响的工作。为鼓励各单位争创亮点,我们规定,凡获得省级以上表彰的单位,可以破格评为目标管理一等奖。

抓好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分解立项。每年年初,我们按照“部门初定—目标办拟定—征求部门意见—征求领导意见—签订目标”的流程,根据区委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工作任务,根据各单位的工作特点,科学确定各部门的责任目标,力争做到目标签订合理、可量化、有可比性。第二个环节是过程督导。目标责任书签订后,最重要的就是抓落实。我们为抓好目标的落实,坚持一月一督导,一季度一通报。每月,结合财政收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集聚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区政府办公室、政府目标管理办公室对各单位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督导,并对主要目标达不到时间进度的单位下发督导通知单,要求其采取措施,限期整改,确保达到时间进度。每季度,收集整理各单位主要目标完成情况,排定名次,印发通报,使各单位了解本部门目标责任完成情况,明确下步努力方向。同时,对与序时进度相差或者完成难度较大的个别目标,采取专题督查的方式,进行跟踪督查,并适时报告区政府,确保不因个别单位影响全区目标的完成,各第三个环节是考核评比。我们每年都下发《关于做好目标考核的通知》,将目标考核原则、考核内容、分值设定及计分办法、考核办法、考核要求等提前告知被考核单位,让被考核单位按照要求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在目标考核过程中,对照目标责任书,逐项打分,考核结束立即将考核表统一装袋密封,待开始考评计分时,集中时间,计算所有被考核单位考评结果,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干扰因素。通过抓好这三个环节,使目标管理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考评,有奖惩。

落实四项机制。一是责任机制。对每一项责任目标,都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使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去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每季度、每月、每周、每天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标准,实现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二是督查机制。不断完善督查督办制度,在落实上下功夫,在创新管理上下功夫,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督查督办,定期通报各单位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三是奖惩机制。加强绩效考核,强化行政问责,将政府目标责任化、目标化、标准化、具体化、实效化。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奖惩制度,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目标考评体系和考评办法,做到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对该明确的目标进度而未明确、该报告的问题而未报告、该处理的问题而未处理、该完成的任务而未完成的,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对工作任务完成较好的,进行表彰奖励。四是评议机制。定期组织区五大班子领导、各办事处、区直各部门一把手对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的工作,特别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建交通、民生实事等进行观摩评议,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推动工作。同时,邀请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视察,促进目标落实。

政府工作亮点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两会 《新京报》 时政报道 新闻策划

每年全国“两会”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媒体关注的一大焦点,今年尤其特殊,由于今年“两会”新老领导班子换届,如何做好“两会”报道策划,在全国媒体报道中凸显而出,展现自家媒体的特色,是各媒体单位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笔者试以《新京报》为例,分析2013年“两会”新闻报道策划亮点。

一、总体分析

《新京报》擅长时政和专题策划报道,此次“两会”系列报道更是赢得了业内外和读者的广泛好评。《新京报》2013年“两会”报道从两会开幕前的2月28日开始,到3月18日结束,报道紧扣“两会”主题,紧盯“两会”议程,不管是内容的深度、广度,还是呈现形式的多样、创新,都走在国内媒体“两会”报道的前列。依据笔者对《新京报》2013年“两会”报道的观察,笔者认为《新京报》在本次“两会”报道中的策划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紧扣“两会”焦点,评论配合议程报道反应迅速。《新京报》发挥自身评论优势,评论部针对当日主要议程报道,以一日一评的社论,打造出《新京报》19篇“关注2013年全国‘两会’系列评论”。同时,评论版推出“观察家·代表委员议政录”栏目,根据热点议题和热门代表、热门委员提出的提案和建议,改编成来稿发表。此举在全国媒体报道中甚少见到,得到读者和参会委员的广泛关注。

报道聚焦小人物、小事件、小细节。“两会”报道各路领导人齐齐到场,此届“两会”又逢新旧领导人交接,媒体焦点大多对准政府政要。当然《新京报》也不例外,在常规报道策划之外,《新京报》将焦点对准“不起眼”的人大代表,如“最美孕妇”彭伟平、“90后”代表铁飞燕等等。同时,纵观《新京报》“两会”报道,一些小细节也得到《新京报》的关注。如外地委员抵京拼车、女代表骑自行车报道等等,这些小细节的报道反映出本届“两会”新风,赢得读者赞扬。

精心采编重点稿件,挖掘深度新闻;打造重点栏目,形成品牌。从2月28日开始,《新京报》接近一天一个专题的进度,对“两会”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广度的解读报道,议题包括房价、新城镇化、“三公”、反腐、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以及、十年执政节点总结和、履职经历专题解读介绍。重点栏目这块,《新京报》“两会”期间开辟“‘两会’观”、“微‘两会’”、“国策论”、“‘两会’脸谱”以及“两会”系列评论等栏目,这些栏目以鲜明的红色打底的文字标识,有助于打造《新京报》品牌。

形式上,整合“两会”信息,挖掘时政新闻关键数据信息,以大量信息图表呈现,给受众以视觉冲击。《新京报》一直重视版面形式和图表化,在今年“两会”报道中,《新京报》实现了更彻底的图表化。如3月9日《人大今年将听取审议反贪污贿赂报告》中,《新京报》用一个占三分之二版面绘制了一张信息图表。整张信息图表主体是一个锅的物体,两个人努力打开一个古代官员形象的“锅盖”,锅里有手表、钱币、房子等等贪污物品。信息图表活泼生动的反映出我国当前反腐现状,信息量丰富。

打通多个舆论场,联合门户网站深化“两会”报道内容。在“两会”期间,《新京报》除了利用自身的媒体资源,如新浪官方微博、新京报网设置话题,积极与网友互动之外,今年和门户网站新浪合作重点打造的栏目“国策论”,邀请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纵论国策,为“中国梦”描绘了更加清晰的图景,探寻“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同时,栏目“‘两会’帮你问”服务性报道是《新京报》联合门户凤凰网,帮助读者、网友向相关代表委员提问。报网合作的结果是强化了《新京报》的内容深度,扩大了《新京报》的报道影响力。

二、重点分析:信息图表——时政报道的可视化探索

1、信息图表:为《新京报》“两会”报道增色

信息图表是由美国著名学者、图表信息设计师理查德·索尔·沃尔曼(Richard Saul Wurman)于1976年提出,他认为:“信息图表设计是一种构造信息结构的方式,设计师应该提取复杂环境和信息中的内核并将其以清楚、美观的方式呈现给受众。”①简单的说,信息图表就是从海量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用简单易懂的图形和文字把信息和数据以视觉冲击力强的图表形式表现出来,让信息更加快速、有效传播。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会总结上一年的政府工作情况,并提出当年的工作任务及政府自身建设情况,涉及我国国计民生问题的方方面面,其中蕴含大量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每年媒体重点报道的内容。今年,《新京报》采用12个版报道政府工作报告,其中11个版是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解读版面采用文字+信息图表的方式深度分析报告内容。文字内容主要是对关键报告内容的解读。报道主要亮点在信息图表,版面设计不管是色彩搭配还是排版效果都让人眼前一亮。最关键是这种视觉化的表达并没有丢失文本内容的深度,报道大量提炼数据,以柱状图、环状图进行比较,让读者很容易就能理解这些信息。

2、信息图表的表现形式

笔者对《新京报》2013年“两会”报道进行观察与分析,认为信息图表在时政报道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凸显关键信息数据。数据在信息图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抽象、枯燥的数据在信息图表中形象化,能够帮助受众理解一些重要的时政问题。如3月6日《一张图读懂政府工作报告》,《新京报》提炼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大关键数字”,如“国内生产总值51.9万亿元,跃升世界第二位”、“今年企业退休养老金继续提高10%”等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关键信息数据,受众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了解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让枯燥冗长的政府报告可读性大大增强。

呈现事物发展趋势。传统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饼状图、折线图在展现新闻的发展变化时发挥很大的作用,统计图表清晰、直观。如3月12日《释放改革红利 从收入分配开始》,折线图表现10年来基尼系数、10年来GDP增长,用条形图表现10年来收入增长、2011年各行业年收入差距等内容,信息图表形象的反映出我国目前贫富差距、地域差距、行业差距之大,凸显出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性。

图解过程、梳理流程。《铁道部大事记》是《新京报》针对国务院机构改革、铁道部即将撤销的新闻报道,《新京报》用一整版的信息图表回顾了铁道部自成立至今撤销大事记,整张信息图表主体是一条长长的铁路轨道,一列火车从站台开出来,沿着长长的铁路轨道,按照铁道部历史发展轨迹,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将复杂的历史及其信息以相当生动的形式反映出了,让读者一目了然,增强了信息的可读性。

3、信息图表报道传播优势

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信息图表是建立在对数字、图片、文字等大量资料充分吸收的基础上的,并依据资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体系构建而成。因此,信息图表将原本零散的数字、图片、文字、符号等元素统一,以服务于所要表达的主题。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九年回顾》,《新京报》从GDP、收入、房价、改革和语录等方面回顾了2004年到2012年政府报告内容,从该信息图表中,受众很容易就能获得9年中政府报告的主要内容以及报告内容发生的变化。

时政新闻更加易读好看,提高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由于信息图表能够将各种新闻要素以一种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使得信息中的人和物更加生动,反映的时政新闻信息也更加直观简洁,此特点契合了信息社会受众追求视觉冲击力强的信息的需求。信息图表相比较文字报道来说,更加具体、形象,受众通过读图可以理解比较复杂的时政新闻,找到自己关心的时政新闻信息。

独特的审美价值,信息图表本身在色彩运用、图形构成、版式设计方面具有艺术表现力。信息图表的色彩丰富,容易给受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受众得到视觉和心理双重审美体验。信息图表大量使用折线图、环状图、柱形图,加上独特的版面设计版面,这些图形在反映信息的同时,也给受众带来阅读美感。

三、《新京报》“两会”报道给主流媒体时政报道带来的启示

重视报纸可视化探索,加强对信息的收集、整合、分析能力。传统的观点认为,文字是报纸最重要的部分,崇尚“内容为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认为,在传媒发展新的形势下,传媒产业应该提升为内容、载体、规则三要素合成的“产品为王”。在当下这个“读图时代”,媒体的时政报道要做得好看且不丧失深度,就要重视并且加强信息和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人才储备和培养,不断为受众提供直观而又容易理解的信息产品,让受众阅读体验更加便捷、方便,从而提高受众的政治素养与能力。

强化对“两会”的深度解析、评论,引领舆论导向。如《新京报》此次“两会”报道启用社论版,每天一篇“两会”评论,同时整合“观察家”栏目、“来信”栏目,从不同的侧面、角度来评析“两会”,解读“两会”。评论与报道形成合力,聚焦社会热点,传递“两会”思想信息,有助于强化舆论导向,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报道手段多样化,整合多种资源集中报道“两会”。随着数字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舆论环境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媒体报道新闻越来越重视整合媒体资源,特别像“两会”这样重大时政报道策划,更是如此。报网联合、社交网站的互动,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有效整合,提高媒体报道的传播效果。从近几年媒体发展来看,纸媒不再局限于“孤身作战”,越来越青睐于与大型门户网站合作,共同打造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报道,提升自家媒体的影响力。媒体报道手段的多样化,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两会”报道的影响力,增加与受众的互动,从而促进我们民主政治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马骄,《信息图表设计的发展与视觉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12

②刘丹,《读图时代下国内报纸新闻图表的发展趋势研究》[D].暨南大学,2011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0级新闻学系本科学生)

政府工作亮点总结范文第9篇

-报告的主要内容

过去一年工作的回顾:主要做了七个方面的工作: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2007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任务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GDP目标确定为增长8%左右。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必须把握好五个政策原则。

一是稳定、完善和落实政策。二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三是大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四是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五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两大亮点

1.中央政府投巨资支持解决“民生”难题

根据报告,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支出约313亿元,同比增长86.8%。经费使用重点包括:在对 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提供免费救治的基础上,将麻风病纳入免费救治范围;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80%以上的县市区;支持开展所有城镇居民都可以参与的基本 医疗保险试点等等。

2.通篇贯穿科学发展观

通篇贯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整个政府工作报告的又一大特点。不论是总结去年工作,还是布置今年以及“十一五”时期任务,都全面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通观政府工作报告,在科学发展观贯穿下,体现了两个着力点:着力解决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通过报告可以看出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既有思路、观点,又有政策、措施来加以保证落实,体现了执政为民、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报告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阐述的“三个坚持”清晰而准确:坚持加快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坚持把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理论联系热点———角度分析

1.经济常识

(2)财政的作用、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和作用、银行的作用。通过财政、税收调节分配,促进社会事业发展,通过银行利率来调节货币的信贷,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3)社会保障的地位和作用,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中央政府投巨资支持解决“民生”难题,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体现了社会保障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4)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科学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5)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2.哲学常识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会促进事情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2007的社会经济工作,坚持了科学发展观,必将取得重大成就。

(3)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我们在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认识,由“发展是硬道理”转变为了我们要“科学发展”。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07年政府工作报告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5)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既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又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既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又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6)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

(7)主观能动性和规律的客观性的关系,我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政治常识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国家机构的性质和组织活动原则,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性质,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这些都决定了我国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我国政府有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经济职能,搞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3)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国家实行政治领导。

政府工作亮点总结范文第10篇

从2008年中国遭遇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到2012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并成为最先摆脱危机的经济体之一,五年风雨兼程,政府工作报告展现出的数据和变化,能够清晰地看到政府经济决策之变。

7.5%

五年来首次调低增长预期

7.5%,这一数据一经公布,立即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

这是5年来中国首次调低经济增长预期,过去4年,一直是“增长8%左右”。

对于这一调整,解释说,主要是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确定,“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目标为7%。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张世贤研究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今年GDP的预期增长调整为7.5%,是综合了方方面面包括地方目标和历史数据得出的,如果定得再低,会担心打击各方面的积极性;定得太高,就会对调结构、惠民生,留不够充足的空间。“政府可能还是不想把GDP的增长作为首要目标来对待。因为现在调结构、惠民生应该是政府工作最重要的落脚点。”

有学者将这5年的增幅形容为“又好又快”,张世贤基本认同,但他同时表示,在这个基本上还是“以快为主”,主要原因是“增长方式转变还不是很到位,而且路还很漫长”。

回望5年GDP增速,不能不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奇迹,但有学者估计,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在未来可以预见的阶段不会再有这么高的增速。“这5年应该是一个GDP高速增长的黄金期。未来增速可能在6%~9%这个空间内再进行整理。能稳定在7%就相当不错了。”

4%

难控的CPI涨幅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通货膨胀水平的宏观指标,也是国家进行经济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CPI直接关系到日常生活,当CPI增幅大于3%时,为通货膨胀;而当CPI增幅大于5%时,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而当年涨幅在5.4%左右。对此,总理并不讳言。他表示,政府工作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物价调控目标没有完成。

“CPI的控制和GDP增速的控制,这是个两难选择。因为CPI说到底是物价指数,是货币流动性的直接表现。而M1(狭义货币供应量)和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流通量那么大,让物价不上涨是不可能的。因为在需求大于供给之后,直接表现肯定是物价涨。”张世贤说。

控物价和保增长其实是一个两难选择,西方经济学所讲的“刃峰理论”,就是说在刃峰上调整是很艰难的。

“等物价控得见效了,经济下滑也就拖不住了,失业问题也出来了,中小企业的债务链也起来了,GDP的增速也下来了。这个时候就要往回调了,所以它是一个两难选择。”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900万人

就业问题的底线

5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新增就业人数都在1100万人以上,都能很好地完成当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预期指标。

记者注意到,有4年(2009―2012年)的预期指标都是“900万人以上”这个固定数字。张世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900万人口数基本上是按照当年大学毕业生和没有上大学但适龄就业的人数及转业军人数等几项来确定的,能达到900万这个数,社会就是稳定的。如果达不到,就会出现大量的失业。而大量失业就会构成社会不安定因素,“所以这是一个低目标。”

当然,每年“城镇新增就业”这项指标完成得好,除了广开就业渠道之外,跟我国只统计“城镇登记失业率”、不进行“调查失业率”有关。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建立登记失业制度,当时称“待业登记”,后更名为“失业登记”。“登记失业率与领取失业救济与低保补助密切相关,统计登记失业率更多的是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出发。”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5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即便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的2008年和2009年,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2%~4.3%之间,每年提出的4.6%的控制目标也在5%以下。

我国关于“城镇登记失业率”是否应该废除取而代之“调查失业率”的争议由来已久。专家表示,调查失业率比登记失业率更能反映经济的实际情况,就经济趋势而言,是真正有效的经济晴雨表。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赶不上GDP

让老百姓的钱包跟着GDP鼓起来,是近年来呼声最高的倡议。

5年来,只有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高于当年8.7%的GDP增幅。也就是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实际上赶不上GDP增幅。

张世贤分析认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GDP有差距,主要表现在GDP的增量部分更多地被财政收走了,劳动者的收入在整个收入分配格局的份额看似增长了,实际上是下降的。“比较平衡的关系是GDP的增长率和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三个指标相等才对。现在是财政收入拿得多了,相应地,老百姓的收入在里面占的比例就少了。”

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却有上好表现。图表显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2010年之后均超过GDP增幅。张世贤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一是免了农业税,农民收入自然就增加了。二是各种补贴导致农民收入增加,“现在种粮有补贴,种树也有补贴,各种各样的补贴都在往农村倾斜,再加上一些转移支付。农民的日子是比以前好多了。但即使这样,跟城市的差距还是比较大。”

(实习生方宁、刘靖宇对此文亦有帮助)

政府工作报告・数字

GDP目标7.5%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GDP增长目标调低到7.5%,是要引导各方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

CPI控制在4%左右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4%的目标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

进出口总额增10%

2012年进出口总额增长目标为10%左右。中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新阶段,进出口贸易、双向投资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

城镇化率超50%

力争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各类城市要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新开工保障房700万套

保障性住房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推进保障房建设,既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其带动的投资又能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数字与去年持平,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之际,稳住就业对中国意义重大。

财政赤字8000亿元

中国2012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亿元,地方债2500亿元。上述数据较2011年均出现回落。

“三农”投入1.2万亿

2012年中央财政拟安排用于“三农”的投入12287亿元。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依旧是中央政府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连接)

《政府工作报告》五年“关键词”

2008年I深化改革

这一年,恰逢改革开放30周年,把改革开放提到决定中国命运的新高度,是本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亮点。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重大而关键的抉择。”

2009年I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面对突如其来的世界金融危机,增强和鼓舞全国人民信心成为本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亮点。总理在本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8次提到“信心”,强调在挑战和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贵重。

2010年I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本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被放在了第二条。这一年,“三更”成了媒体流行语: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和谐。

2011年I“稳物价”、“控房价”

“稳物价”第一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在连续两年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政府显然意识到了通胀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不容忽视。当年,房价已成了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房地产调控的表述也更加“强硬有力”――要坚定不移地调控房价。

2012年I改革

上一篇:村务公开工作汇报范文 下一篇:招聘工作总结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