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3-02-23 02:27:41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第1篇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过鲁迅那《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正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有暖气;不用在大热天流汗,有空调。可以吃到很多鲁迅哪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们南方现在是难得看到飘雪的。记得小时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一场有积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当时出家门的时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头上顶着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医院。却似乎没有沾到半点雪。印象里是出租车窗外绿化带上的一层雪。还有初次见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刚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拦下来。这是“不乖”的表现。回想起来,如果现在的我,仍能想起当年的冰凉,哪怕是透过手套得来的湿嗒嗒的冰凉,或许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落笔的资本。只是现在,倒宁愿忘记那场雪了呢,因为没有乐趣,只有被约束的难受!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孩子们当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教育,仍然让人快乐不起来。我正接受,所谓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没有一点兴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够体会,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快乐。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叫做《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欢快的时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袭来;郁闷不乐的时候,我感到无名的寂寞前来吞噬。这一切,确实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第2篇

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正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有暖气;不用在大热天流汗,有空调。可以吃到很多鲁迅哪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们南方现在是难得看到飘雪的。记得小时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一场有积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当时出家门的时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头上顶着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医院。却似乎没有沾到半点雪。印象里是出租车窗外绿化带上的一层雪。还有初次见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刚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拦下来。这是“不乖”的表现。回想起来,如果现在的我,仍能想起当年的冰凉,哪怕是透过手套得来的湿嗒嗒的冰凉,或许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落笔的资本。只是现在,倒宁愿忘记那场雪了呢,因为没有乐趣,只有被约束的难受!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孩子们当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教育,仍然让人快乐不起来。我正接受,所谓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没有一点兴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够体会,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快乐。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叫做《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欢快的时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袭来;郁闷不乐的时候,我感到无名的寂寞前来吞噬。这一切,确实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第3篇

一、诱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

瑞士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们要努力诱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型期,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有益于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而且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匪浅

(一)善用课堂,启动“需要”

提及课外阅读,一线的语文教师都能滔滔不绝的道出它N条好处,然后就由衷的埋怨学生的阅读量少、知识面狭隘等等,却很少去思考如何启动学生的这种“内心需要”。笔者在教学中悟到:“课堂”是课外阅读的前沿阵地。学生的“需要“能否启动,我们的课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利用一切适当的可用机会,诱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笔者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没有向学生介绍有关鲁迅的生平,而是先让所有的同学都讲一讲自己曾读过鲁迅的哪些文章?交流之后就顺势向学生绘声绘影讲了《五猖会》、《藤野先生》,最后抛出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指明我们今天再学习此散文集中的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这一做法让学生心中深深印下《朝花夕拾》的影子,同时也将若干个有关《朝花夕拾》的问题留给了学生。课后的第二星期,笔者发现就有许多学生借来或买来了《朝花夕拾》。一个月后笔者提出一个话题“我与《朝花夕拾》握手”,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都书心得,其结果不由得让笔者感慨:生不必不如师。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就越来越多,课外阅读量就在不自觉中累积起来。笔者想,这样我们自然就会少一些埋怨,多一份自我的提升。

(二)竞争活动,保持“需要”

学生的这种阅读需要容易被一时激发,但也容易消失,从而产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为此笔者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竞争活动,不断给予学生以适度的刺激,让学生能保持住这份“需要”。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稳定的基础上加以提升,还使笔者了解到学生因个体差异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为此,笔者在自己所教学的班级开展了:“课前五分钟之个性人评个性人”,利用每节语文课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评价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任意一位自己所欣赏的人物(为了避免内容太滥,笔者给学生限定了范围,但笔者想随着活动的深入,这限定是可以打破的)。这一活动目前已成为本班的一项常规,不仅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积极性,而且也成为一项“软任务”,促使学生不得不去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结果学生个性的点评令笔者惊叹不已:一个被面子束缚的女子(评林黛玉之死因);自古红颜多薄命(评探春之敏);我是曹怕谁(评三国之枭雄);我为“八戒”抱不平等,这些点评不仅在学校师生中激起千层浪,也在区读书活动摘的大奖,从而证实通过活动来保持这种“需要”的价值。除此之外,笔者还让学生开展“古诗词大讲坛”等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的“需要”能不断得以保持,久而久之固化为一种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一)课外阅读要有计划

“未雨绸缪”乃大智之举,我们的课外阅读也不外乎此理。为让学生有条不紊的进行阅读,笔者在既强调共性(必读书目)又关注个性(推荐书目)的原则下,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为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前对读本的篇幅、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无论必读书目还是推荐书目笔者事先多写好阅读指南。

比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梅益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10月5版。

这是一部激励了无数人的佳作,问世六十年来长盛不衰。究其原因,除了它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外,是它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用保尔的话来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塞林格 施咸荣译 译林出版1998年9月1版

《麦田里的守望者》又名《麦田捕手》,是一种另类生活经验在文本上的体现,它源于无敌的青春,源于青春的躁动,也源于青春的不安和困惑。《麦田里的守望者》也许只不过是永远的“青春小说”中的一种,却总是令人怀恋不已。静下心读,就是翻阅自己曾有的体验,一切支离破碎的过往,所以疯狂和苦涩,彷徨和迷惘,穿越时空的荒漠重现,真实的在这一刻扎根。这本书,是青春的杯盏里热烈狂放的舞蹈,是黑暗的段落中四处冲突的烛光,是无语的麦田里,那随风呐喊的稻草人。

(二)课外阅读要有积累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课外阅读来的好词好句随手抄一抄,把所思所悟随手记一记,能够加深记忆,扩大积累。时间一长,这种由读到悟,由悟到记,多读、多记、多思考的阅读习惯必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笔者硬性规定(每周不少于300字)入手,每周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计划,把阅读中妙句美段(学生自己认为的)摘录下来并给以简短的评语。开始时学生显得为难,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摘录变得有条有理,赏心悦目起来。渐渐的学生开始进入自觉状态,把记读书笔记当成一种习惯,再配合阶段性的读后感任务,让学生感受到随思随记的好处,读书重积累的意识也就形成了。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只有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课外阅读才有收获。

近两年的课外阅读教学,使笔者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说:“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师决不能是一桶水,而应该成为涓涓溪流,那溪流之源头就是读书。而且笔者自认为:有机的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是向“轻负高质”语文教学迈出的重要一步,更是实现师生在教学中双发展一个推手。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第4篇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热情,是促使学生有效阅读的关键。为了把学生引进文学名著的殿堂,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做法。第一,要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利用它们吊起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例如,教师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发现学生对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充满向往之情,对能讲美女蛇故事的阿长产生极大的好奇,因此可以顺势对学生说“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要想知道鲁迅更多的童年趣事,要想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原著。”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反之,强行摊派阅读任务,会令学生感到沉重,从而对名著敬而远之;第二,给学生们讲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成长故事,说明与青少年时期爱读名著的密切关系。比如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冰心的文章和诗,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冰心在七岁时就开始苦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等;第三,运用新型资源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读书时间”等节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都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易中天讲三国,将曹操说成是可爱的奸雄,就引起了学生的热议,同学们各执一词,教师借此引导学生到《三国演义》中为自己的观点找根据。这样,学生怀着积极的心态到作品中去,阅读的效果当然会更好。

二、善于积累,写好笔记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学生阅读,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得法于课内,利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他们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这是传统的、良好的读书方法,很多成功人士都用这种方法读书。笔记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边读书边摘抄,以写促读、扩展阅读、深化阅读;可以让学生仿写名著中的优美片段;可以让学生模仿名著中精彩的场面描写;可以让学生缩写或扩写某个名著中的某个章节;可以给某名著写后续;可以让学生把名著在课堂上读,读到动情处还可以抒发感想,写点随笔。读书笔记写多了就等于自己也写了一本书,收获会很大。读写结合的阅读是真正的阅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才能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对于名著,教师仅利用课上的时间去引导还不够,教师必须把阅读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这样不仅可以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名著阅读要求,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去自主阅读。当然对于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将自己在课外阅读名著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老师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以此来促进学生进行课外名著阅读。

在名著导读的教学过程中,仅仅阅读教材上的一些名著远远不够,或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或不合学生的口味。教师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找寻属于自己的阅读领域,达到自己的阅读期待。在名著导读的教学过程中,当名篇佳作的推介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当学生的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为了使课内外阅读更为有效,可以把推介工作让给学生,规定学生课内外自主阅读时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在语文晚自习时作为“美文”向同学们推介。作品推介活动初期进行的只是诵读。有些学生准备得相当充分。但有些只是轮到自己上讲台时才临时拿起一篇文章进行朗诵。为了改变某些学生不认真、不自觉阅读的状况,可以要求学生推介作品时不仅仅是朗诵,还要说明推介理由或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悟。

这样,不仅促使学生真正深入阅读,而且训练了他们诵读技巧,更提升了他们的理解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抓住时机,在课外组织编排课本剧、名著戏剧、名著人物对话表演等,以及朗诵比赛和艺术节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态的、开放的、多元的氛围中,轻松、快乐、主动、积极地学习。

四、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名著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作品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典的、有现代的,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人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追求,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在初中一年级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推荐的名著目录,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列一份推荐书目,让学生按自己的眼光去判断,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善于阅读,都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阅读本身是一种个体行为,同样的书,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体会。

为了使学生保持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教师要经常指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

例如,读书笔记展览。指导并帮助学生在年级内或学校范围内展览好的读书笔记,供学生观摩、参考;征文活动。针对初中必读名著,组织开展“读书一得”征文,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奖励;读书演讲。把读书活动和演讲活动结合起来,确定主题开展演讲;开故事会。定期举办课外阅读故事会,弘扬正气,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知识竞赛。利用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采用抢答方式,回答著作或文章的作者、书中的成语、典故、名句、格言、播放对话录音辨认作品人物、分析人物性格等形式,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名著世界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名著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广大语文教师把学生引进名著世界的大门,激发他们无穷的阅读兴趣。总之,在新课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方法来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情感体验,切实提高文学素养。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第5篇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我们不妨从阅读名著入手,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

因为首先,名著作为贯穿古今文化的纽带,是人类精神的财富:施耐庵的《水浒传》体现着封建时代被剥削被压迫人们英勇的反抗精神;鲁迅的《朝花夕拾》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对故乡的怀念;高尔基的《童年》展示了少年时代的艰苦和统治阶级的黑暗;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残忍。通过读名著你可以了解更多的常识,包括文学的和生活的,了解外国人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历史背景。

其次,学生能在阅览别人人生的同时吸取教训,更加了解人生:有的古典名著里面包含了计谋、军事的运用;成功的秘诀;社会的规律;而且任何年代都适用。如《三国演义》;有的名著本身文笔就很好,并有励志作用,看后使人们振奋,坚强的,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的在当时就特别创新,而后人又难以超越的。如《聊斋志异》;还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文化的不朽之作。如《论语》《孟子》等。

那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如何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呢?

(一)营造名著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阅读成果产生于有兴趣的阅读过程中,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每堂语文课前,我开展了语文课前三分钟“名著片段朗诵”比赛,由男女各一名同学向全班朗诵名著的经典片段并要朗诵推荐语,每周组织学生选出最佳朗诵者和最佳推荐语,贴在班级宣传栏上供全班阅读。时间长了,名著成了大家关注、交流的不可缺少的话题,成了大家情感世界的需求。这样,从交流的需要出发,学生从名著中就能读出乐趣,读出成就感。

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骆驼祥子》之前,组织学生观看精彩的影片片段,设计一次有关祥子等人物的语文活动,出一期有关人物分析的板报,最大限度的让学生感受小说人物的魅力,自然而然得唤醒学生对小说人物坎坷命运的同情,鼓舞他们阅读文本的信心。

(二)教材教学与名著阅读相得益彰。

大量的名著阅读,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当这些知识与课内学习内容相关时,不失时机地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理解名著。

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这两篇课文后,发现学生对其中的一些童年的情节特别感兴趣,我顺势对学生说:“你们不想读读其余几篇吗?如果想了解鲁迅对它们的态度、情感,以及关于它们的故事,那就去翻一翻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那有鲁迅更多的童年趣事,也许你会有不少的收获。”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

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名著。这样,课内与课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积极引导与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相结合。

在学生读书问题上,引导学生读名著固然很重要,但是尊重学生的自更为重要。老师千万不要将自己认为最好的书强行让学生阅读。

学生有学生的阅读心理与阅读习惯,学生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在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必读篇目后,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确定读书思路,明确读书方向,选择阅读篇目。名著有许许多多,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人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追求,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我觉得学生按自己的眼光去判断,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善于阅读,都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四)抓好名著阅读的落实,“读”出成效。

1.时间落实。每周至少有1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二是落实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减少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

2.活动落实。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要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动。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好的读书笔记的展评等。

3.检查落实。对课外阅读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老师经常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督促学生形成习惯。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要让学生觉得读书是一件快乐而光荣的事情,而不是繁重的学习任务。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指明方向

作为从事十年语文教学的我,回忆刚参加工作时每周一节阅读课的阅读情景,总觉不堪回首。当时图书阅读开发不到位,甚至畏首畏尾,总担心学生破坏图书,结果每节课学生能看到的就那么几本旧杂志,收效甚微。结果语文老师们只好想办法给学生“加餐”。让学生自主借阅,可是每天开放的时间段较少,达不到普及标准。再加之学生对图书室藏书情况不了解,图书管理员不具备专业素质,还是很难借到适合自己的有价值的课外书。导致课外阅读出现“贫乏”症。师生陷入了困惑与迷茫。[1]

直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的出台,给我校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带来了空间和希望。从而给广大师生指明了方向。《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2]

近两三年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引下我校课外阅读情况大为改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不断引导图书管理员科学的开列数目

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各类书籍浩如烟海,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又很重,时间精力都有限,因此课外读物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开卷并非都有益,有些内容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确实会把人引向歧途,对涉世未深的中学生肯定会有影响。至于一些中学生沉迷于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不能自拔,因此荒废了学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令人忧虑。因此,推荐课外书是使课外阅读逐渐走向有序和高效的基础。[3]

推荐课外书目要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水平、心理特点作出安排。针对中学生则应着重给他们推荐名家名篇。其次应将《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作为中学生课外必读书目,而将除此之外的与语文课文有关的中外名著或优秀作品作为选读书目。还应该推荐精彩的时文和自然科学类书籍,使学生阅读的视野更加开阔,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广泛涉猎、及时了解最新的书报信息,并及时推荐给学生阅读。由此我们语文组针对我校学生情况作出的上学期语文课外阅读必读书目:初一:《感恩教育》、《好学生好学法》《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三字经》《弟子规》;初二:《中华成语故事》《爱的教育》《感恩社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初三:《朝花夕拾》《名人传》《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同时作出相应的要求:1.教师要做读前指导(展示阅读目标)2.学生要养成静心看书的习惯。3.学生要做好阅读笔记(包括作者简介、故事情节的归纳、人物评析、好句美句的摘抄评析……)。4.学生要撰写好读书心得。5.要求初一学生背诵《三字经》和《弟子规》。

二、我们语文组经研究制定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课外阅读不能书单一开就万事大吉,要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就一定要做课外阅读指导,尤其对那些有一定深度的课外读物更应如此。对有些读物,教师事先点一点,指导一下,学生阅读起来就省力得多,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对有些读物,如果教师在学生阅读后做些分析评价,学生会豁然开朗。就辅导形式而言可以多种多样,如作文竞赛、出黑板报、墙报等等。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这不但有益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我校课外阅读采取的方法有:

1.速读和精读。速读篇目主要是教会学生采用直读和跳读方法快速阅读,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做好读书笔记即可。而需要精读的书目,老师就要事先做好课外阅读教案的编写。并且要在学生阅读之前就要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阅读目标一项一项的完成。其实精读就是细致读,圈点读,吟诵读,研究读。不仅了解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应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哲理。[4]

2.做读书笔记。这是常见的一种读书方法,它的写法有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⑴摘录式,把自己认为重要、有实用价值的历史典故、名言警句、新鲜的词语或生动精彩的片断等分类抄录下来。摘录时要做到少而精,还要尊重原文,不能断章取义,并在末尾注明出处。⑵提要式,要求经过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写出内容提要。注意语言简洁,力求多保留原句。⑶心得体会式,也就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仔细地回味一下。写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两个字,一个是“读”,就是要把文章读懂,另一个就是“感”,可就阅读中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感想。

3.语文教师利用晚自习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在我所教的班级主要是引导学生举行读书报告会、设计专题墙报和征文比赛。并由各小组自主选择。这三项实际操作性比较强,能够展示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如画画、设计、书写、语言表达等。让每位同学都有计献有事做。由此深受学生的喜爱。对其中的优秀个人或小组给予奖励,以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引下学生课外阅读势在必行,又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靠一时的热情就可以取得效果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必须长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下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书,犹如一座座灯塔,会点燃孩子们的心,照亮他们的眼睛,让我们的孩子都跃进书的海洋中吧!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黎红明 1997年第11期

[3]《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第7篇

一、预习环节中,增加课外阅读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认为,重视预习,在预习中引入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近几年都在尝试“阅读式预习”,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文章相关的疑惑和辅助知识。学生对这样的“阅读式预习”热情非常高。我们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是根据各个单元教学重点分布不同点,安排学生预习任务。有个性化的,也有共性化的。共性题即篇目的字、词、句、段,通过各种手段认识或理解相关内容。个性题即按照部分学生认知水平不同,查阅相关背景资料,甚至可以质疑文章中部分点。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中鲁迅先生的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时,在课前预习板块,我就布置学生找来这本名著,阅读前面的有关作者简介,以及写作背景、内容提要等板块,并且阅读与文章的节选片段《阿长与》中的阿长有关的其他故事情节,有了这样安排,学生对《朝花夕拾》有了相对完善的信息储备,故我在接下来的名著教学活动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

二、课堂教学中,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学习的最直接的动力就是兴趣,教师应该尊重阅读是一个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鼓励创造性阅读,提高阅读质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课堂教学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更要激发学生追求掌握求知识的欲望,即要着眼课内延伸到课外。在学习课文时,有意识地拓展视野,从背景、作者等相关方面作介绍和拓展,使学生学完课文有“意犹未尽”之感,产生课外阅读的愿望。如在教学完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童年的朋友》时,学生对外祖母形象除了喜欢以外,更想进一步了解这一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最有诗意、最有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我就因势利导,布置学生阅读名著《童年》中与课文相关的章节,通过阅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自觉地使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三、注重方法指导,提高课内外阅读效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以便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灵活运用,具体做法是:

1.速读与精读相结合

运用直读、跳读等方法,快速阅读,筛选出自己所需的信息。对一些重要资料一般是先速读后精读。精读就是对某篇或某段细致读,圈圈点点,反复吟诵,研究思考多问为什么。不仅了解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还应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哲理。

2.学会做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仔细地回味一下。可就阅读中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感想。当然,阅读法并不是孤立,在日常的阅读当中更多时候需要根据阅读的需要、阅读的兴趣进行综合性阅读。如读知识性读物时,我们会先浏览目录,然后挑选出自己喜欢的知识点进行精读,在精读的过程中进行圈画、摘录、思考、记忆等读书活动。

四、课堂内外衔接,有序开展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这话说得好,告诉我们,长期的课外阅读,有利于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提高独立读书的能力以及泛读速读的能力。一是要帮助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避免盲目性,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书目、要求和步骤等。如,书目的选择,没有统一的读物,教师进行指导就无从下手。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七至九年级)课外阅读作了明确的要求,我早在七年级开学初就将推荐阅读书目印发给班内每个学生,指导学生自觉制定好本学期乃至今后三年的阅读计划。

二要建立家校联系机制。每晚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安排好阅读时间,在家长的督促下,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指导课,专课专用,强化阅读效率。四要开展各种阅读讨论活动。多样化的语文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开拓思维,锻炼各种能力。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势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我在教学中,组织全体学生参加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赛诗会、演讲比赛、优秀作文展览、手抄报展览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其动手能力,语文素质相应得到了发展。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第8篇

1、用课本做引线,引发学生阅读原著兴趣

首先利用课文抛砖引玉。《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以及“课外读物建议”中对名著阅读教学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苏教版初中阶段“名著推荐与阅读”要求学生阅读的名著有:《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等,体裁涉及童话、小说、散文。因此,教师首先要围绕《课标》,善于利用课本资源,把其中的章节作为切入点,只要找准了切入点,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可以调动起来的。

其次,课本后面的“名著导读”,也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途径。在“名著导读”中,首先是对每本著作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的介绍,然后有“阅读建议”,最后是“精彩片断”和“点评”。读了“精彩片断”,再看主要内容的简介,许多学生都会产生一些探究的想法。如引导学生读《水浒》时,就是利用课后的精彩片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让学生了解了鲁达路见不平,帮助金氏父女逃过卖肉屠户镇关西的欺侮,三拳打死了镇关西的故事,认识了鲁达豪爽仗义的性格特点。这时教师可以就此进行拓展,告诉学生这只是《水浒传》中关于鲁达的一个故事,他还有“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故事,也都非常精彩,这样学生就会自己在课外去找原著来看。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喜欢展示自己的时候。所以,我们可以组织朗读比赛、读书笔记展评、佳作推荐、人物评论、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从中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提高各种技能。如我曾经开展过阅读名著的“专题性读书活动”。每月拟一个专题供学生自由选择书目。可以按照作家的风格,也可以按作品的特点或时代特征拟专题,如“走进鲁迅”“我了解的文化名人与名著”“我喜欢的外国名著推荐”等,专题学习小组中的同学分工合作,读书、查阅资料、积累,最后,全班在探究中交流读书成果。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老师在此过程中适时作出点评,用中肯的评价、鼓励的话语去激发他们发表见解的热情。还可通过名著阅读知识竞赛、讲名著故事接力比赛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3、利用好图书馆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校的图书馆,是一个不容错过的资料宝库。我们可以给学生借阅“名著解读”等书籍,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阅读名著。现在改编自名著的电影、电视剧也越来越多,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这些音像资料,了解名著内容,同时告诉他们,这些经过改编的东西,有些内容已经和原著不相同了,难道你不想看看原著还写了什么吗々这样,学生怀着积极的心态到作品中去,阅读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现在对习惯于阅读漫画等“文化快餐”的学生来说,较长篇幅的作品使他们望而生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摘录法、提纲法、写心得体会法等。我在上名著导读课时,常常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写、抄、评,评介鉴赏,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名著的门道。当学生习惯用某种正确的方法解读文本时,学生就拥有一把打开名著大门的钥匙,能够自由地进进出出,将里面的风景看个究竟。

2、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摘抄名言警句、精彩语段是写读书笔记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求学生把阅读中感受最深、启发最大的内容写成简评或读后感,使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良好习惯。

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名著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里面的作品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典的,有现代的,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人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追求,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在学生初一入学时,我根据苏教版推荐的名著目录,有目的、有计划给学生列一份推荐书目,让学生按自己的眼光去判断,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善于阅读,都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阅读本身是一种个体行为,同样的书,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体会。我们要允许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思考,自主发现,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

新课改进行多年了,推动了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的方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语文教学现在已朝着更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向发展,学生的阅读量也日益增加。名著阅读一直以来都是家长、老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视的,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操作性不强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对名著进行阅读教学,但是并没有就名著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指导思想作出说明,这就导致了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凭着自己的经验或想法去操作。另外,现阶段,在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阅读往往都只是选自原著中的一个章节,老师在上课时除了针对此章节的背景作一些简要的介绍外,其他方面的可操作性不强。这样,就导致了名著读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二)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不够

目前,在的名著阅读教学中,教材的编排方面还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导致了教材所选内容前后之间不能进行有效地衔接。例如,在七年级的课本中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然而,对《朝花夕拾》的学习是在九年级才开始的。这种安排就有些不合理。为什么教材不在七年级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一并将《朝花夕拾》拿出来学习呢?虽然说鲁迅先生的杂文难懂,但是对于鲁迅先生的散文,七年级的学生是完全有能力去领会的。因此,笔者认为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不合理的。

(三)多样性不足

笔者经过认真考察,发现的名著阅读大多是小说,而散文只有一部《朝花夕拾》。这与人教版的名著阅读相比就显得很单一了,而人教版的名著阅读中,除了小说,还有诗歌、散文、寓言和科普作品等多种体裁。这一点也是教材在名著阅读编写这一块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名著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很多历史知识我们只能通过名著来了解。同时,关于某一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当时的社会状况我们也只有通过阅读名著才能理解。例如,通过读《红楼梦》,我们了解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生活,也从中知道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状况,同时,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封建社会为什么最终会走向灭亡。通过《格列夫游记》,我们知道了当时英国政党和宗教组织的丑恶嘴脸。在当时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受尽苦难的人民格列夫宁愿与动物一起生活,也不愿意做人,可见当时的社会是多么的黑暗,劳动人民活得连畜牲都不如,这不正是对当时统治阶级的强烈讽刺吗?

(二)有利于语文知识的开放性学习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除了知道课本上所讲述的知识外,其他的知识涉及得很少。在谈及某篇名著中的人物时,只能简单地将课本上老师所讲的某个人物的某一面进行套用,根本无法结合自己的想法去认识一个作品中的人物。通过对整部名著的学习,学生不仅扩展了阅读的广度,而且能在较全面地把握名著中所讲的知识、人物等的基础上,理性地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同时,名著阅读对学生的开性放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往在语文课本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知识都是被动地接受,且题目的答案具有唯一性。但是在名著阅读中,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可以不受限制,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待同一事物,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这样,通过名著的阅读就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帮助学生制订明确的阅读计划

现在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已意识到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计划性。因此,建议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订阅读名著的计划。可以是短期阅读的计划,要求一学期读两本或三本(依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并在每学期末的时候针对所读名著写一篇读后感;也可以是长期的,如三年的阅读计划,要求三年内读多少本名著,其中每年完成一定数量的阅读,并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等。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名著阅读学习的有序开展。

(二)教给学生由浅入深的阅读步骤

初中生还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受其生理成长阶段的影响,其理解能力未没有完全达到成人的水平。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由浅到深的方法。例如,针对七年级的学生,我们在选择名著时,就可以建议学生读一些相对好懂一些的名著,如《西游记》《三国演义》,而针对九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建议阅读如《红楼梦》等相对深奥一些的名著。

(三)定期开展名著阅读交流会

学生在阅读了一定数量的名著后,老师要在班级定期开展名著阅读交流会。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有机会将自己的所学展示给大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名著阅读交流会,也是同学们之间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的交流会,通过交流,大家可以在阅读方法或习惯上互相借鉴,提升彼此的阅读方法或技巧。另外,名著阅读交流会还是大家互相推荐优秀名著的机会,同学之间通过交流,可以相互促进,为下一步的名著阅读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第10篇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激发读书兴趣。可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等标语,也可动员学生把认为可读性较强的图书捐献出来,创建班级小图书角。这样既能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又能使学生就近拿到书籍,大大方便了学生的阅读。积极创建书香校园,让浓浓的书香熏陶人、感染人。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经常开展读书节活动,如开展“品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经典诵读”等读书活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二、教给读书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1.教会学生阅读技巧

中学生由于阅历浅,经历少,或由于农村学校长期以来不重视课外阅读,造成很多学生还没有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时,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终身受益。常用的阅读方法有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三种。究竟用哪一种阅读方法要根据不同的书籍而定。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就用精读法;根据自己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相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大致了解要点或取为己用的用略读法;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的就用浏览法。

2.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著名学者邓拓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重视知识的积累。”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很少动手做笔记,写作文时大脑空空,先前看的东西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还有的学生课外看书不少,笔记也记了不少,但不知道如何分类、整理、归档,以致在需要运用时太乱太杂而难以查找,使笔记成了“死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指导他们如何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推荐读物,抛砖引玉

中学生年龄小,鉴别能力差,加上现在的课外书良莠不齐,很多不适合学生阅读。面对浩瀚的书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要求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让学生在阅读时少走弯路,从而提高阅读的有效性。笔者从教多年来,主要围绕课本向学生推荐阅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课外书。一篇课文学完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作者的写作风格,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同类的或同作者的作品。如在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丹麦作家安徒生及其作品,向学生推荐《丑小鸭》、《拇指姑娘》;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向学生推荐鲁迅的《朝花夕拾》等书籍。这样做有助于充实学生课内学习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为学生阅读增添动力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阅读的价值,从而爱上阅读。笔者的做法如下:(1)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上讲台,说一说自己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或喜欢的故事,供全班同学一起分享。(2)组织学生办黑板报和手抄报,每周一次,并进行评比,深受学生的喜爱。(3)定期举办讲故事比赛、手抄报比赛、作文比赛、编课本剧等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4)鼓励学生交流经验,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见解,提出建议。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而且使他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上一篇:丑闻笔记范文 下一篇: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