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1 06:50:26

招标年度工作计划

招标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招标项目;推行;项目组组长

政府公共投资项目是目前重大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标工作是公共投资建设的关键,一个项目的好坏一般由招标项目推行责任人决定。但是目前很多大型招标项目存在决策失误、制度失效、不按规则办事等负面效应。在这种环境下大型项目建设必须确定招标的项目由符合资质要求的单位执行。在过程中推行项目组组长制度,促进工程项目顺利实施。本文主要分析招标项目推行项目组组长的相关内容。

一、项目组组长模式概括

(一)项目组组成的必要性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一般需要实施招标项目,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招标项目形式比较多,在过程中,项目组成员一般都是临时组建,大多数从业人员只是通过简单的岗前培训直接上岗,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在项目过程中错误、漏洞较多,推行项目组组长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招标申请过程中招标机构申请单项备案的,必须组建不少于3人的项目组,项目组人员在项目期间必须驻场办公,接受项目所在地招投标监管部门考勤。项目组组长必须具有工程建设类注册执业资格和工程建设类中级及以上职称,其他两名成员中至少有1人有工程建设类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工程建设类注册执业资格。承担国有资金项目的招标业务的招标机构,项目组的所有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项目组组长必须具有工程建设类注册执业资格,并且是编制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及组织开标活动的人员。招标机构的项目组组长不能同时(从招标公告到发出中标通知书止)在3个以上(不含3个)工程项目从事招标活动。

(二)项目组组长职责和实施的作用

项目组组长的主要职责首先是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贯彻项目的目标,并根据具体形式和工作范围进行各项事务的管理,并按照一定的计划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对工程项目实施全面监督,控制成本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再次对项目施工情况和工程技术实施质量监控、目标管理、成本管理以及进度控制等,并对所开发的项目实施完善的管理,保障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的提高和施工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并做好各个方面的监控和管理;另外,要参加图纸会审、重大事项的审定,并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图纸,科学的设计项目方案,对重大技术实施审核核算分析,并对一些重要项目提出建议。项目组组长还负责组织编制月度、季度以及年度工作计划和组织实施,并编制施工总结方案。在实际工程实施过程中,组织人员审查竣工资料,组织竣工验收,并负责办理工程项目的申报工作。在整个工程项目中负责各项工作的布置,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并客观的评价各项工作,同时要定时对员工实施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项目组组长制度实施的主要作用:提高了招标从业人员的工作水平,使招投标各方主体满意;增强了招标从业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招标的效率,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项目组组长是专业人员,能对工程范围、工程量清单及相关图纸等进行核实确认,提高了招标文件编制的质量,确保招标文件的规范、严谨 、科学;监管部门发现问题,招标不推诿,按责论处,落实招标项目组长的负责制,更有利于招投标监管部门的监管;从发展的角度,整个招标市场的角度,有必要推行,要把推行项目组组长形成一种长效制度,促进招投标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项目组组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组组长不重视开标会

项目组组长是招标单位的专业人员,平时身兼数职:编制预算、现场勘探等,工作比较繁忙,对于开标会这种事常常忘记,不够重视。事实上,一个项目实施质量的好坏和项目标会有重要的关联性,在项目标会上可以充分的了解整个醒目的主要工作内容,而且能够比较全面的把控项目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以便项目组组长更好地控制项目各个环节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项目组组长缺乏责任性

虽然项目组组长的工作比较繁忙,但是项目组组长也应该对每一项工作都尽心尽责。项目组租场应该多多关注招标文件,注意 日常审计相关资料,关注审计中初心的这种问题,比如生产管理问题、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财务核算问题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或者是执行后执行的不到位,那么在本次工程项目审计古来中可能会影响审计单位领导对审计的态度,不同不利于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这些问题都是项目组组长责任心不强的导致的,甚至会出现监工失控,工程延期等严重问题,不利于整个项目顺利实施。

(三)招标项目组组长处理问题能力不强

项目组组长在工作中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及时掌握并咨询项目进展,这方面的工作比较繁琐,不仅要面对客户,而且还要带领项目组成员按照特定的方向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参与人员比较多,增加了控制和管理难度。这种问题更好的解决方法是实践和阶段的控制,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很多项目组组长处理问题能力比较低,对这些问题往往处理不好,他们处理此类问题并不会针对问题本身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是仅仅在表面上处理问题。另外,项目组长对工程项目相关法律法规、沟通能力以及业务知识等都比较欠缺,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也比较棘手。很多项目组组长文化素质比较低,所以对较多专业问题解决方式不正确,影响项目进程。

三、项目组组长对招标中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提高项目组组组长素质

要做好一个工程项目,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领导,所以必须要提高项目组组长的综合素质,在平时的工作中对其进行业务培训,培训的过程中要结合理论和实际内容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内容包含业务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技能知识以及其他一些专业知识。培训方式采取定时、不定时培训相结合的方法,邀请行业专家实施培训,切实提高项目组组长的业务知识。通过培训要让他们知道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处处谨慎、做事要严谨,并掌握一套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细节问题,对一些事情必须要做出明处的选择,处理事情必须要坚持原则,减少失误。经过培训提高项目组组长的专业水准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二)建立项目组组长的科学评价考核系统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完善评标专家的管理指数,并邀请各个专业的专家充当考核评委,并不断更新专家库中的资源,为评价考核提供资源。考核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信用等级管理,对于专业水平高,评价质量好的项目组租场给予物质或精神方面的额鼓励,同时评价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评价专家的风清气正,将专家库打造成一个公平、平等的考核团队,提高评审质量,以便更好的督促项目组组长高质量、快速度的完成任务。

(三)监管机构加强对机构的监督管理

目前,很多项目组组长在工作过程中对监督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监督机构执法水平有限,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力度不高,很多环节中出现管理不严、漏洞多、纪律松散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健全招标法律法规等监管指数,并洋河表述活动的基本原则,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并及时查处招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另外,在监管的过程中对一些违法犯罪活动实施严格的处理,并建立机构不良行为记录,加强对的监控的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我国招标、投标制度起步比较晚,各个方面的建设仍然不够成熟,导致该领域出现很多问题。而招标项目组组长模式的实施是目前一种新的招标模式,这种模式下对项目组组长的要求比较高,增强了从业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项目质量,同时很好的确保招标文件的规范、严谨 、科学,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吴琼.高技术企业研发能力与项目组心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2]齐婉竹.传媒项目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2.

[3]周伟星. 小学开展教学项目管理的实践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3.

[4]施京京.超越――记“碘稳频532nm光学频率标准”项目组组长臧二军[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9(09).

[5]齐欣. 焊研科技倾力打造“天宫一号”专用高精密焊接装备产学研结合助推中国航天事业――专访“VPPAW变极性等离子焊接系统”项目组组长庄严[J].现代焊接,2012(08).

招标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政府采购;业务流程;风险点和控制点

中图分类号:TF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221-01

在当今公立医院面临国家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增强适应性和竞争力,随着政府采购内控制度的建立顺应了卫生医疗新经济环境下的内在要求,增强医院竞争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何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内部控制体系,是问题的关键。

一 政府采购预算管理

(一) 采购预算管理业务流程节点

业务部门根据年度发展计划和资产存量配置情况,提出采购需求。采购归口部门审核评估论证采购需求,提出采购预算草案,报财务部门。采购归口部门编制采购预算,财务部门审核汇总平衡各部门采购预算,形成采购预算上报数。单位采购管理委员会审定政府采购预算草案,通过后报财政和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财政部门审批后财政下达采购预算批复数,财会部门下达采购预算指标,单位采购归口部门分解采购预算指标,形成年度采购计划,业务部门按预算指标数执行采购预算。

(二) 采购预算管理风险点、控制点分析

采购预算风险点分析。预算编制不合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业务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采购项目可行性论证不充分,预算审核不依据业务需求,不考虑资产的存量配置,存在重复购置,资金浪费风险。预算审核不科学,存在重复购置或未予购置。预算审核不严格,采购预算审定不认真,必然造成资金浪费。

采购预算控制点分析。建立部门之间协调机制,加强采购的可行性论证,依据报告及专家评审意见等资料认定采购的必要性。明确政府采购归口部门责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保证资源分配的效率性,避免重复采购造成资金浪费。严格控制预算指标额度、汇总预算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审核、建立监管机制,明确责任, 追踪问责。

二 政府采购计划审批

(一) 采购计划审批业务流程节点

业务部门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在采购预算指标额度内,结合库存物资和现有设备配备情况,提出采购申请。业务归口部门审核采购申请,在合理采购申请的基础上形成采购申请报告,依次报相关部门。财务部门审核采购计划是否符合年度采购预算,审核后经政府采购管理委员会根据单位年度发展规划及采购预算,审批采购报告。属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及制度规定可由单位分散采购的情况,批准单位采购归口部门分散采购;属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情形的,级主管部门审批;属政府法律法规及制度规定应由采购主管部门审批履行集中采购程序的情形,上报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审批采购申请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对重大采购项目采购申请报告进行审核或审批。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对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的项目,批准履行集中采购流程。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对属于分散采购的项目,批准履行分散采购流程。采购工作结束后,将采购文书整理归档。

(二) 采购计划审批业务风险点、控制点分析

采购计划审批风险点分析。采购申请审核不严,缺乏采购申请制度,请购未经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过量或短缺,影响正常业务活动,造成采购超预算、资金浪费或资产闲置,采购文书缺失、损毁、被伪造变造。

采购计划审批控制点分析。严格执行采购预算,审核采购数量、金额、资金来源与预算批复相对应;以年度发展目标为依据,审核采购申请是否科学、合理、符合单位整体目标。按采购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要求,制作、填制并保留好各种文书,责成专人进行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

三 集中采购业务

(一) 集中采购业务流程节点

政府采购主管部门批复采购计划,对应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的项目,明确政府集中采购方式。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接受采购任务,根据采购商品的各类、技术标准、市场供求等情况,确定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具体采购方式。采购归口部门代表单位与采购机构签订协议。核对采购参数,做好采购前准备工作,核对采购参数,提供相关资料,配合采购工作。组织筹备采购工作,信息、组织招标、询价,邀请专家等。根据具体采购方式,组织招标、询价、竞争性谈判等活动。采购归口部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二) 集中采购风险点、控制点分析

集中采购风险点分析。采购文件不合标准,技术参数不公允,易形成单一来源或围标等违规事项;采购参数具有排它性及泄露相关信息等违规操作,导致单位被或受到处罚。未按规定选择采购方式,规避公开招标,出现舞弊等问题;不具备组织采购的能力,采购程序不规范;对采购、招标缺乏有效的监督,出现舞弊等违规问题。合同中存在不公平条款,不符合采购文件技术要求,损害单位利益。

集中采购控制点分析。严格审核采购文件,规范审核流程,技术参数依据专家论证意见。严格按规定选择采购方式,按审批权限报单位决策机构批;准选取有资质信誉好的招标机构组织采购;建立采购监督制度,审计、纪检等内部监督部门对采购进行全程监督。审计、纪检等部门进行合同评审并建立联签制度。

四 分散采购业务

(一) 分散采购业务流程节点

政府采购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规,批复采购计划,明确分散采购形式。政府采购归口部门根据采购项目规模、性质、难度、自身组织采购的能力,报单位采购管理委员会审批或按单位采购管理委员会的授权决定是自行采购还是委托采购机构代为采购。单位采购归口部门与委托机构就委托采购事项签订委托协议。业务部门核对采购参数,提供相关资料,配合采购筹备工作。单位采购归口部门组织筹备采购事项,如制作采购文件、联系媒体、市场调查等。政府采购归口部门在指定媒体上采购信息。政府采购归口部门组织实施采购活动。政府采购归口部门在指定媒体上公布采购结果。单位财会、审计、纪检部门对采购进行全过程监督。政府采购归口部门代表单位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二) 分散采购业务风险点、控制点分析

分散采购风险点分析。委托的机构不具备资质或有其他不胜任采购任务的情形。未在指定媒体上采购信息或未按规定采购信息。未按规定选择采购方式,规避公开招标,出现围标、舞弊等问题;不具备相应能力或存在道德风险,采购程序不规范;对采购、招标、招标缺乏有效的监督,出现围标舞弊等违规问题。合同签订中存在不公平条款,损害单位利益。

分散采购控制点分析。根据项目性质委托具备相应资质、信誉好的机构组织采购。建立信息制度,在规定范围、规定媒体上、按规定形式采购信息。严格按法律法规选择采购方式,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建立采购监督制度财务、审计、纪检等内部监督部门对采购进行全程监督。按合同控制流程,对合同进行评审并建立联签制度。

五 采购验收结算业务

(一) 采购验收结算业务流程节点

业务部门收到供应商供货,提出验收申请,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确定验收方式,分散采购项目由本单位组织验收;集中采购项目按规定由采购机构组织验收,单位派人参与;国家规定强制检测的采购项目应当委托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验收。政府采购归口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小组据相关技术标准及合同规定,对标的物进行现场勘查验收。上级主管部门按规定对项目组织验收,采购机构按规定对项目组织验收。验收结束后,采购归口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政府采购机构、相关专业机构和人员就验收情况签署验收报告,出具验收意见。采购归口部门就验收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等不合格问题,与供应商协商解决方案。财会部门根据验收单结算通知、发票、合同等相关资料付款并进行账务处理。

(二) 采购验收结算业务风险点、控制点分析

采购验收结算风险点分析。未组织验收或验收走过场,达不到验收效果。未按规定组织相关部门参加验收,验收人员专业水平达不到要求。未按合同、标准进行验收,产品与合同约定有差异。付款审核不严,手续不完善,未按规定付款。

招标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竞争性采购;投标审查;资格评审

一、装备竞争性采购特点分析

装备竞争性采购的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资金,采购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装备竞争性采购具有政府采购的基本属性,与此同时还具有若干特殊性,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装备竞争性采购涉及国家安全和军事机密。装备采购具有很强的保密性,涉及到国家安全。因而装备竞争性采购由军方自己组织实施,一般不委托地方招标机构;只能做到适度公开和透明;一般不采取公开招标方式。

二是装备竞争性采购质量要求高、平战需求波动性大。军事装备科技含量高、研制周期长,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在装备竞争性采购管理上,要求更加严格,需要进行全系统全寿命期的分阶段决策和过程控制,后续保障要考虑其连续性。

三是装备竞争性采购中承制单位选择范围较窄。尽管我国有成千上万家的厂商从事与装备有关的科研和生产活动,但大型军事装备的总体设计和总装厂商数量非常有限,装备采购中,较多装备项目均是由两家供应商进行竞争的。

四是装备竞争性采购急需法律法规的规范保障。由于装备竞争性采购的特殊性,公开招标的竞争模式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承制单位的选择、竞争方式、合同签订、合同管理和监督上都应有一些特殊要求,都要依靠国家法律和军事法规来规范和指导装备竞争性采购行为。

二、投标资格审查的方法

投标资格审查是指招标人对潜在投标人的经营范围、专业资质等多方面评估审查,以判定其是否具有授标、订立和履行合同的资格及能力。对潜在投标人资格进行审查,既是招标人的权利,也是大多数招标项目的必要程序,对保障招标人和投标人利益具有重要作用。资格审查应在“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基础上,坚持科学、择优、合法的原则,主要审查申请人的经营范围、资质条件、财务状况、业绩、信誉、项目管理机构及其投入人员的资格能力,招标人针对招标项目提出的其他要求。投标资格审查的要素标准具体包括投标人资格、类似项目业绩、投标人拟投入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财务状况、拟投入设备状况、履约信誉等。根据招标投标办法的有关规定,投标资格审查分为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两种方法。

(一)资格预审

资格预审是招标人通过招标资格预审公告,向不特定的潜在投标人发出投标邀请,并组织招标资格审查委员会按照招标资格预审公告和资格预审文件确定的资格预审条件、标准和方法,对投标申请人进行评审,确定合格的潜在投标人。资格预审可以减少评标阶段的工作量、缩短评标时间、减少评审费用、避免不合格授标人浪费不必要的投标费用,但因设置了招标资格预审环节,而延长了招标投标的过程,增加了招投标双方相关费用。资格预审方法适合于技术难度较大或投标文件编制费用较高,且潜在投标人数量较多的招标项目。

(二)资格后审

资格后审是开标后的初步评审阶段,评标委员会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投标资格条件对投标人资格进行评审,合格者进入详细评审。资格后审是作为招标评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组织评标时由评标委员会负责,审查的内容与资格预审的内容一致。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评审标准和方法进行评审,在评标报告中包括了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的内容。对资格后审不合格的投标人,评标委员会应当对其投标作废标处理,不再进行详细评审。

资格后审可以减少招投标双方资格预审的工作环节和费用,缩短招标投标过程,有利于增强投标的竞争性,但在投标人过多时会增加社会成本和评标工作量。资格后审方法适合亍潜在投标人数量不多的招标项目。

三、当前投标资格审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门槛问题

所谓门槛问题,即市场准入和资格审查问题。一是装备承制单位市场准入门槛。目前,竞争性采购还未成为海军装备的主要采购手段,装备承制单位从《装备承制单位名录》中选择,而很多具备条件的厂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和科研院所没有进入名录;二是投标单位资格审查门槛。由于进入名录的厂家有限,一些项目参加竞争厂家很少,一般都在2-3家,个别项目勉强只有2家。如果进行严格的资格预审,将会排除大多数装备项目开展采购竞争,很有可能一些项目一开始就不具备竞争性采购的条件。所以,门槛问题已影响到装备竞争性采购的开展。

对策:一是合理设置准入门槛,按照武器装备及分系统、配套产品类型和保密等级,科学确定承制资格审查内容和评审标准;二是扩大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范围,加快开展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多种所有制企业的资格审查工作,完善《装备承制单位名录》,不断充实合格竞争主体;三是逐步建立装备采购信息制度,建立海军装备采购信息交流平台。在此基础上,做好每次装备竞争性采购前的投标单位资格审查工作。

(二)遴选问题

所谓遴选问题,即潜在投标人的提出和筛选问题。目前,潜在投标人的提出和筛选有两种做法。一是根据以往规定,由合同订立管理部门根据《装备承制单位名录》提出,对个别潜在投标人较多或者大型、复杂项目,由承制单位提出申请,合同订立管理部门组织军代表评审。该做法是海军长期坚持、比较成功的做法,但需进一步统一规范;二是根据《海军装备招标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项目组根据合同订立管理部门委托书要求,组建专家组选取潜在投标人。该做法统一规范了潜在投标人遴选和资格审查程序,但实操难度大,需在招标实践中检验。

对策:采取与其他军兵种一致的做法。一般情况下,根据合同订立管理部门要求,由军代表机构提出潜在投标人建议,合同订立管理部门组织确定;对于个别潜在投标人较多或者大型、复杂项目,根据合同订立管理部门,委托要求,在军代表机构提出潜在投标人建议基础上,由项目组按照《海军装备招标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组织资格评审和筛选工作后,由合同订立管理部门组织确定。

(三)评审问题

所谓评审问题,即资格审查的评审内容问题。一是对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的评审;二是对投标单位资格审查的评审。二者的评审内容基本相同,应正确区分:

一是组织评审的单位不同。ψ氨赋兄频ノ蛔矢裆蟛椋由合同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投标单位资格审查和评标,由装备招标执行部门负责组织。二是评审的方法不同。对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和投标单位资格审查,主要采取合格制,满足审查标准的申请人,则通过审查;评标一般采取综合评审法,综合评审最优的为中标人。三是评审目的不同,对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的目的,是通过评审确定装备承制单位资质和名录;对投标单位资格审查,是在确定装备承制单位资质和名录基础上,通过评审确定拟邀请投标单位;评标是在投标单位资格审查的基础上,通过评审确定中标单位。四是评审的侧重点和深度不同。对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评审的侧重点是承担军品任务的基本能力和条件;对投标单位资格审查,是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基础上,评审的侧重点是承担某一特定军品项目的能力和条件;评标则是在投标单位资格审查基础上,对承担某一特定军品项目的能力和条件综合评审,择优选出中标承制单位。如何将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和投标单位资格审查相结合提高评审效率。

对策:合同监督管理部门和装备招标执行部门在年初工作安排前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结合彼此年度工作计划,将本年度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和本年度投标项目进行拉条挂账的梳理,对同一单位可以采取联合审查的形式提高工作效率。或者在各自审查后将审查结论相互通告进行参考,将对方审查确定的优质单位,在自己的审查或招标过程中给予优先确认,从而提高评审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梦雄,崔小宁.竞争性谈判采购程序规范化探析[J].军事经济研究,2009(01).

[2]程艳妙,杜.这边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研究[J].中国政府采购,2012(03).

[3]朱云鹏.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装备学院学报,2013(04).

招标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及特点

XX年我局着力于重点项目重点突破,城市建设格局有新进展。我局负责实施的24项重大城市建设工程中,重点工程建设项目5项(续建2项、新建3项),重点工程前期项目5项,政府投资城市建设重大工程项目14项(续建6项、新建8项),工程总投资15.5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5.95亿元,上半年完成市政工程投资1.5亿元。

1、五大重点工程进展顺利。《1》、城市污水综合处理建设工程:东线工程基本竣工现进入扫尾工作,现已铺设完成北环路、城东路、垃圾填埋场(包括与丈亭连接的垃圾场污水支线延伸段)、南滨江路(通济桥至念德桥段及城郊路)等污水干管约18公里,建造完成东6#、东7#二座污水泵站。东连接线HDPE牵引管标(四标段)等待验收和念德桥临时泵站电器设备正在调试外,其余标段均已通过竣工验收,预计东线工程将于7月初全部完成,届时城区约2万吨/日的污水可收集到排海1#泵站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西线污水收集工程情况分为两大块:一是北滨江路西段截污工程为Ⅰ~Ⅱ两个标段。4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至6月12日,一标段管线已铺设完成66%,其中完成阳明西路牵引HDPE管完成牵引140米,DN800球管完成1628.15米,DN400球管完成18米,DN600PE直埋管完成367米,DN400PE管完成284米,开封桥泵站完成底板砼浇注。二标段管线已铺设完成90%,其中完成DN800HDPE管1390米,DN250HDPE管430米,DN800钢管82米,DN630牵引管210米,桥管铺设完成3根,富巷泵站主体浇筑已完成;二是南滨江路(姚江桥—通济桥)截污新建工程。从4月27日开工至今,进展较为顺利,已完成工程量的71%。其中基础清土已全部完成,基础平基完成480米,包管完成372米,90米的沉管已经下沉到位,并已通过闭水试验。1#、2#、3#井完成浇注。下半年,主要为梁弄污水干管衔接的梁周线以南污水干管工程建设、远东工业城污水收集支线、东南街道下山移民小区污水收集支线的建设。西线污水干管建成后将完成姚西部城区和梁弄污水的收集,使城区污水收集基本形成环状结构,预计一期工程结束后收集污水可达到5.3万吨/日。《2》、阳明西路改造建设工程(丰南桥至玉立路):阳明西路改造工程实施南半幅综合管线、路基、排水管、给水管、天然气管施工,已完成了400米雨水干管铺设和南半幅道路800米路基填筑,开始实施丰南桥改造进行东南侧桩基施工并做好房屋拆迁工作。《3》、姚东城东供水一期建设工程,姚东城东供水工程已列入宁波市重点工程及省重点工程B类项目,已完成了水资源论证报告、水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已确定水厂用地规划红线,现阶段主要是完成土地的报批,力争城东水厂今年动工。《4》、四明湖引水建设工程:在四明湖水库埠下扩建原水堤升泵站,新建原水输水管一根,输水规模20万吨/日,管经DN1800,管线长为15.4KM。目前正积极做好融资投资工作,争取今年完成投资7400万元。《5》、余马公路城区段改造建设工程:即阳明西路延伸工程(梁周线---西货站),建设规模为长约2350米宽40米,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地下管线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需征地约85亩,拆迁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店面7500平方米,住宅3900平方米,厂房2600平方米)。目前正进行城区段方案论证及初步设计,做好相关前期政策处理工作。

2、实事工程建设齐头并进。《1》、城区背街小巷“油化、绿化、美化、亮化”进展。今年我局计划整治7条,力争完成10条背街小巷整治任务。目前已完成了邵家弄、寺后路、谭井弄(太平洋—笋行弄段)道路改造工程,正在启动或实施笋行弄、谭井弄、保庆路、合宝弄、大黄桥路武胜门路以及逊埭路等道路改造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鸳鸯南路、合宝弄道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工作已完成,合宝弄于6月中旬开工建设。《2》、城区垃圾处理、旱厕改造工程情况。投入150万元建造成职校垃圾中转站,工程已完成90%,投入180万元建造竹山村垃圾中转站,工程已完成20%;为解决建筑(渣土)垃圾的消纳难问题,投资1436万元在桐张岙垃圾场西面建立建筑垃圾(渣土)消纳场地,现前期工作正在展开中;投入12万元对大黄桥路、舜水路、南雷路、体育场东西路等新装补装了环保单桶果壳箱350只;已完成装修及改建公厕11座(舜水北路、南河沿路、武胜门路等),实施了人民桥、东风粮站、西石山路等9只公厕墙面粉刷工作。《3》、见缝插针新增200多个停车位。杭州大厦·天一商城投入使用,有180个停车位的地下停车场同时向社会开放,南河沿路、南滨江路两处停车场已建成投入使用,能提供停车位60多个,中山路与高阶沿路交叉处的临时停车场增加近20个停车位,北兰江路与大黄桥路交叉处的空闲地块即将建成公共绿地,并配建有停车位近20个,从而有效缓解我市城区停车难状况。《4》、老住宅小区的封闭式物业管理改造工程启动顺利。今年全市城区老住宅小区的封闭式物业管理改造争取整治完成11个老小区(部分),包括长安(南)小区、富北1-3小区、恒星公寓、舜北四小区、下菱新村等整治房屋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目前正积极开展业主委员会组建工作,11个小区的整治改造及封闭管理方案正在抓紧拟订。《5》、开展了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建设工程。现已排定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建设规模用地为80亩,计划投资17500万元,建造经济适用房800套加上一定数量的廉租房,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目前正着手与有关部门衔接落实用地、规划、立项等前期建设准备工作。

3、稳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块改造工程。《1》、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全年共安排市政道路、桥梁建设工程11项,其中续建工程5项,新建工程6项。目前各项工程进展顺利,上半年竣工验收的有西石山公铁立交引道道路工程、富巷公铁立交工程、南滨江路改造工程、经七路延伸一标、二标工程、南雷路改造工程;西石山南路新建工程K0+230至K0+540雨污水管完成、K0+000至K0+230清表,雨污水管施工,拆迁完成;胜山西路新件工程一标完成西侧桥台、桥墩桩基施工及200米填筑,二标完成400米档墙砌筑和400

米路基填筑,继续做好前期拆迁工作;中山南路、四明东路、东旱门路、新建北路新建工程完成初步设计会审;余马公路城区段方案论证及初步设计完成,做好前期政策处理工作。《2》、城市道路日常养护维修情况。上半年完成了邵家弄沥青道路改造工程、巍星路人行道整治工程、沈家闸桥接坡沥青改造工程,养护修补子陵路、谭家岭西路、新建北路、中山路、新建路、三官堂路、南雷南路等路面、隔离栏及其他道路设施。《3》、自来水改造工程情况。城区内上半年主要对山西新村、新都花园、长安新村、明园新村、永丰村、南庙村等14个区块进行了一户一表改造,目前正在改造的有最良新村、江南新城、三凤桥等6个村近2500户。1—6月份新增用户5440户(多层住宅3612户、农村1828户),已累计改造51200户(多层住宅43366户、农村7834户);农村“一户一表”工程上半年实施了低塘、朗霞、马渚等5个乡镇、街道的10个村改造工作,完成改造1768户,目前正在进行改造的有2975户。同时,供水工程建设进展迅速:一是七里浦水厂改扩建改造工程投资1487.13万元,已完成初步设计会审和部分供水设施选型订货工作,确定了委托招标为**市天成基建审计事务所,并于6月5日完成桩基招标工作,6月下旬施工单位进场打桩;二是姚北工业新区、低塘供水管道工程总投资4914万元,由市建设局、姚北工业新区和低塘街道共同出资,姚北工业新区段一标、二标从XX年1月份开工,管径为DN1200,长9KM,至目前已完成8KM,泗门镇东浦村段还有1KM左右正在施工,预计7月份完工;低塘段三标、四标段完成了主管道安装及试压,长9.6KM,管径为DN800-DN400。《4》、城市天然气普及情况。上半年新敷设天然气主干管道5.4公里,累计达47.8公里;敷设庭院管网18.3公里,累计88公里;开发新用户2995户,累计26366户,其中有4765多户市民及公共建筑用户用上了安全、经济的天然气。上半年完成天然气门站建设和泗门镇LNG撬装站工程的立项工作;做好了老城区杜义弄、东朝街燃气工程开发安装工作,配合四桥改建、阳明四路道路改造等天然气敷设工程。下一步将积极做好门站建设与东海天然气接轨的相关工作。《5》、区块改造情况。加快了最良村、北郊村拆迁进程,启动世南小学周边地块、保庆路南侧旧城地块、磨刀桥村地块、县东街等区块的改造工作。目前世南小学周边地块、磨刀桥村地块、最良村地块改造已经立项,土地收回等手续正在办理(其中世南小学周边地块、磨刀桥村地块国有土地收回手续已经办好,集体土地收回手续正在办理),县东街区块、保庆路南侧旧城地块已完成调查,改造方案正在设计中。

4、全面加快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步伐。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列入近几年的政府工作计划中。我局认真贯彻重点实施,并与其他创建活动有机结合。《1》、深入宣传,广泛动员,调动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舆论的宣传作用,使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家喻户晓,人人参与。《2》、开拓思路,制订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工作计划。实地考察和学习长兴经验做法,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工作计划,基本确定创建时的建成区范围和框架。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实施方案中,我们制订了主要任务,并且将主要的目标任务责任分解到各街道、各部门;在年度工作计划中,我们安排了十项绿化工程项目。《3》、评选先进,调动单位和个人创园积极性。对前阶段创建省园林城市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评比,共评出了先进集体8个,先进个人40余个,打算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动员大会上进行表彰。下步将在全市建成区范围内开展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家庭等绿化评选活动,评优奖优,形成全民支持绿化、爱护绿化、关心绿化的良好氛围。《4》、着手做好三项基础工作,全面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一是起草了**市“绿色图章”审批制度实施办法,通过“绿色图章”可以加强我市的绿化规划管理,加快绿化建设步伐,改善我市人居环境,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打好基础;二是注重调研,着力于设计精品工作。借鉴创省园林城市的经验,对较好的线路、精品进行重点完善,提高档次,对新建的绿化工程,做到方案设计到位,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三是开拓思路,借鉴宁波经验,起草了全民群众性绿化的工作方案,如大树的认养、各种纪念林的种植活动,绿地的认管等,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良好绿化养护格局。

5、千方百计突破融资瓶颈,不断激发城市经营活力。在宏观调控的形势下,城司改革资产增值方式、改革管理体制,充分运用好政府性资源,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采取BOT、BT等方式解决建设资金来源,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城市建设。今年新增融资2.5亿元,办理展贷2.6亿元,目前已基本落实贷款3亿元,上半年共获得土地公开转让返还出让金2.23亿元,向市政工程拨付建设资金1.5亿元,保证了各项城市建设工程的正常开展。

6、明确目标、加强监管,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有新发展。上半年实现建筑业产值20亿元。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0亿元,同比去年负增长17.1%,施工面积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4%,竣工面积16.5万平方米,为去年同期的334.4%,销售面积24万平方米,为去年同期的812.05%,住宅房空置面积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36%(以上数据均为预计数)。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行业管理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做好资质管理工作。在严格把好资质审批关的同时,积极协助企业创造条件晋升资质,提高我市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的档次。目前全市获得资质的建筑企业共有109家,比上年度增加4家,其中一级资质3家,二级资质14家,三级资质92家,劳务分包企业6家。全市有资质的房地产企业57家,其中二级5家,三级33家,其余为暂三级和四级。二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与培训。在与各建筑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基础上, 市质安监站加强安全监管力度,上半年开展了在建工程安全生产大检查,共检查了40家企业和40个工地,发出整改通知书35份,停工通知书2份,并进行复查督促整改。同时,在6月份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中,邀请了宁波市质监总站专家对我市建筑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负责人、监理企业负责人、部分总监和市质监站全体质监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三是做好工程款和民工工资拖欠清理工作。协调做好工

程款拖欠清理事项和民工工资拖欠清理方面工作,通过积极的引导、教育、监督工作,截止目前没有出现拖欠民工工资投诉的现象,较好地维护了民工地合法利益,确保了社会稳定。

7、加强党风、行风建设,精神文明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党建群团工作逐步强化。能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市委关于党建的有关指示精神,切实加强思想、组织、廉政建设,进一步落实我局党建群团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支部的战斗堡垒、党员的先锋模范三大作用及共青团、工会、妇联的助手作用,为顺利实施我局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证。目前党委班子民主气氛浓,配合默契,整体合力强,中层干部事业心、责任心强,积极性高,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二是机关工作作风逐步改进。以深化“先进性”教育成果为动力,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严格实行承诺服务、内部事务公开等有关规定,切实抓好目标责任制管理、勤政廉洁考核工作,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逐步改进了机关工作作风。三是专项创建、整治评议工作全面展开。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建设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和供水、供气、公交行业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均作出动员布置,建立健全组织,制定了实施方案,切实做好各项专项整治工作。四是、档案工作逐步加强。半年来,共受理答复了市民来信来访94件,市长电话、群众来电50件,议案、提案59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加强和规范。

二、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难点和面临的困难

1、融资征地难。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各家银行均对政府性投资公司和政府投资项目贷款实行了限制,采取压缩甚至全部收回流动资金贷款、追加资产抵押、增加质押贷款、利率上浮等措施,而严格控制土地审批的调控政策,又导致已征用土地不能及时推出拍卖出让变现,这些原因都严重影响了市城司的资金运作,使城市建设融资越来越困难,对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造成了很大影响。而且,严格控制土地审批的调控政策的实施,使工程中土地手续办理更加困难,如城东水厂工程土地手续至今尚未办妥,对工程进度造成了较大影响。

2、拆迁安置难。府前路历史街区及北侧地块、贸易局周边地块、胜归山公园周边地块、阳明东路区块、化纤厂地块、火车站周边地块等改造工程都涉及到大量拆迁工作,受土地出让手续、资金来源及政策措施、拆迁氛围、市民合作态度的影响,拆迁安置工作难度和矛盾较为突出。目前拆迁难度前所未有,如我市以前实施的南滨江路延伸工程和阳明东路延伸工程,均因为拆迁问题导致工程建设延迟了好几年,影响了城市发展建设档次的快速提升。

3、旧城旧村改造难。由于旧城旧村改造难、老小区整治等专项工作中直接涉及到了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造成不配合、不支持,特别在整治拆违、旧城旧村改造中,政策措施和行之有效办法手段不多,城市整体建设格局发展不平衡。

4、干部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中专业型和“笔杆子”型人才不足,需进一步引进和培养。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人居城市建设为总体目标,以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余慈地区启动为契机,扎实抓好建设局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圆满完成全年度工作目标。

1、全面完成XX年度工作任务。一是努力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继续做好5项重点工程建设,5项重点工程前期项目及14项政府投资城市建设重大工程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工程等项目的建设,严格按规范程序实施,确保各建设项目按计划如期高质量完成。二是进一步把实事工程办实。背街小巷改造、城区垃圾处理、旱厕改造、老住宅小区的封闭式物业管理改造、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建设工程等工作中,妥善处理好拆迁工作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努力将政府为群众办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三是努力打造绿化精品扎实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以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目标,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全面优化**的城市环境,凸现**的山水特色,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打造出现代化的山水名城。四是抓好建设行业管理。认真做好建筑业、房地产业、园林绿化企业的资质管理日常性工作。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监督,做好标化工地的创建、房地产开发引起的纠纷协调及清理工程款、民工工资拖欠工作。五是做好融资文章,突破建设资金制约。城司继续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寻求新的融资项目,谋求建立新的协作关系,通过银行这个主渠道去融集更多的建设资金;继续做好土地文章。办好目前1300亩土地存量的有关手续,待整体环境容许、时机成熟时再向社会公开拍卖。

2、着力 “阳光工程” 建设管理,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强招标管理。施工单项合同估价在100万元以上的进入招标中心进行公开招标,按有关规定择优选择不少于7家的投标人参加投标。估价在100万元以下的,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确定施工企业。二是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施工中增强约束项目经理行为的条款,择优选择监理单位,考察项目总监和现场监理人员的监理业绩,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工程资金控制和监督。加强联系单的签证管理,对新增单价进行严格审核,使得联系单签证程序更加规范、合理。四是进一步加强工程进度控制。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前做好组织设计,安排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在编制工程初步设计前就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重大问题与设计单位进行交流探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施工中不因设计原因影响工程质量与进度。

3、开展XX年年工作思路调研。要及早做好XX年年工作思路的调研,深入基层、深入街道社区,了解市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意见和建议,依据市委、市政府发展方向,结合我局年度工作任务实际及早筹划XX年年城市建设思路。

招标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职责调整

(一)取消的职责

按政府《关于本级行政审批项目第六次清理结果的通知》(发〔〕号)中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和年检事项办理。

(二)下放的职责

1.按政府《关于调整区城管理体制下放城管理权限意见的通知》(发〔〕号)办理。

2.两区辖区内拆迁许可职责。

3.两区辖区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审批职责。

(三)划出的职责

1.将原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指导全墙体材料改革职责划入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将原城公交管理与行业指导职责划入交通局。

3.将原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规划勘察、工程测绘及咨询职责,工程建设档案管理职责划入规划局。

4.将原城建设管理局政工程设计、勘察、测绘职责划入规划局。

(四)划入的职责

1.将原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除规划管理、墙体材料改革、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职责)、原城建设管理局(除城客运管理职责、政工程设计、勘察、测绘职责)、原房产管理办公室职责(除两区房屋拆迁许可下放职责、两区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审批职责)划入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将原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全城镇“绿叶杯”竞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组织、协调、检查、评比工作职责划入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五)加强的职责

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廉租住房制度,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推进建筑节能,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及中长期规划;制定我具体政策、规章及中长期规划并指导实施;研究提出住房和城乡建设重大问题的政策建议。

(二)承担保障全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的责任;拟订住房保障相关政策、规划、计划并监督实施,参与保障性住房资金安排等有关工作。

(三)承担推进全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建设的责任,拟订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建设的政策、规划和计划,并监督实施。

(四)负责全住房管理工作,制定全房屋征收拆迁、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预售、房屋权属管理、房屋交易、房屋修缮、拆改、装修、房屋面积管理、房地产估价与经纪管理、物业管理、供热管理等工作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五)负责全建筑业、勘察设计咨询业、住宅和房地产业、政公用事业等各类企业的资质审批和管理;负责制定全建筑场准入、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工程建设、工程检测、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工作及相关社会中介组织管理的法规、规章,并监督实施;承担规范全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秩序的责任,监督管理房地产场、建筑场、工程勘察设计、政公用工程、园林绿化等,规范场各方主体行为。

(六)承担建立科学规范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责任;参与拟订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定额;参与拟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经济评价方法、经济参数、建设投资估算指标、建设工期定额、建筑专业定额、建设用地指标和工程造价的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各类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含通信设施)建设标准的实施和工程造价计价,组织工程造价信息。

(七)负责管理全城建设工作,拟订城建设的政策、规划、计划并指导实施;指导、监督、实施城基础施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设施等工程建设及相关的动迁、管理、安全、应急等工作;负责绿叶杯竞赛的组织调实施;配合水利部门负责城防汛工作;负责部级和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审查报批和监督管理;织审核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会同文物等有关部门审核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申报;会同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名城(镇、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争创部级和省级园林城。

(八)指导、监督村镇规划编制、农村住房建设;拟订小城镇和村庄建设政策并指导实施,指导、规范全村镇建设工作;指导小城镇和村庄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工作;指导全重点镇建设。

(九)指导监督全各类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城政设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指导监督城规划区内地下水和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十)承担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管的责任;拟订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安全生产和竣工验收备案的政策、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组织或参与建筑工程重大质量、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

(十一)拟订全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和技术政策;组织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成果推广,指导重大技术引进和创新工作;承担推进建筑节能、城镇减排的责任,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建筑节能的政策、规划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重大建筑节能项目。

(十二)组织制定全房屋和政工程招投标监督管理政策、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负责全从事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业务的招标机构的资质管理;负责全房屋和政工程相关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执法。

(十三)负责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拟订住房公积金政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监督全住房公积金和其他住房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安全。

(十四)负责全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管理工作;管理全建设行业的经济分析、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外事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指导监督直属单位的国有资产经营、资金使用、依法纳税等情况,指导企业开拓国外建筑场,发展国际工程承包和建筑劳务合作。

(十五)承办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设18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等工作;负责安全、保密、政务公开、建议及提案办理、督查等工作;负责对外联络、内部综合协调和物资装备、接待、车辆等后勤保障工作。

(二)政策法规科

负责组织建设行业地方规范性文件的起草;负责建设法规的解释、清理和汇编;负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负责建设行政执法、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负责住房和城乡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三)行政审批办公室

负责开发建设施工企业资质审批、规划开发建设项目审批;负责城政公用设施行业管理许可;负责商品房预售、房屋拆迁、三级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的许可、园林绿化资质等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工作

(四)房产管理科

负责规范房地产开发场;拟订房地产开发的相关政策及规定,拟订房地产开发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研究制定拆迁政策法规,拆迁公告、监管安置资金、拆迁裁决、申请强制拆迁等拆迁管理工作;负责全住房保障和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负责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分配管理;参与住房公积金管理;负责指导监督全房改房、公有住房及房改资金管理工作;负责全各类房屋的产权归属、产权异动的协调工作;负责指导房屋产权产籍和房地产流通工作。

(五)计划统计科

负责编制全年度城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和工程项目实施计划,对实施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审定政设施、公用事业、容环卫工程建设和改造方案;组织重点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协调解决工程立项、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负责城建设工程项目的预、决算审核工作,并组织竣工验收;负责各类建设项目的政公用配套设施工程审核工作;负责城建基础设施的统计工作。

(六)质量安全科

负责拟订全住房、城乡建设安全生产、质量监督政策、制度,指导、监督、协调全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和质量监督工作;负责建设工程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全房屋工程技术管理、质量检查管理、生产设备管理以及危险房屋检查鉴定工作。

(七)村镇建设科

负责拟订全村镇建设的政策和规章制度;组织编制村镇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组织指导村镇建设试点工作;指导小城镇和村庄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工作;拟订并指导实施全村镇规划建设监察工作。

(八)建筑节能与科技科

负责制定、实施全行业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本行业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和技术成果转化,组织实施科技合作项目;负责工程建设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工作;负责指导监督建设行业科技发展基金和科技经费的管理。

(九)工程管理科

负责全政公用事业施工企业资质审查和本系统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负责政公用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工作;统筹协调全系统技术改造、引进和开发工作;负责全城基础设施建设中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以及全球环境基金赠款等其它外国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执行和管理。

(十)物业供暖科

负责拟订全物业管理、供暖供热的相关政策、规定和制度;负责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负责全房屋维修基金的收缴和管理;负责建立供暖供热保障体系,负责管理使用保障资金和调节基金;负责全供暖供热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协调、仲裁等。

(十一)建工处

拟订全建筑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建筑企业发展重大事项;负责全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装饰装修企业、勘察设计单位、检测机构、混凝土构配件生产企业的资质管理;负责全建筑业执业人员管理,指导建筑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负责建筑施工队伍管理;负责监督管理建筑场准入、清出工作;负责级以上政府项目、国有投资项目、辽河油田项目施工许可证的颁发;指导全建筑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负责建立建筑业企业诚信体系;组织建筑企业开展出国、出省承包和建筑劳务工作;负责全建筑业经济运行情况综合分析、建筑行业统计工作。

(十二)公用事业科

负责拟订全政公用事业的发展规划、政策、规章;指导协调城供水、节水、道路桥涵、燃气、政设施场及容、环境卫生工作;监督、检查和协调公用事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组织指导年度政设施普查、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合理的自来水、燃气价格体系和财政补贴办法;负责城供水、供气的资质认证工作;负责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全园林绿化工作;负责全“绿叶杯”竞赛的组织、协调、实施;负责城防汛工作。

(十三)建设综合稽查科

负责指导、监督建筑场、房产管理、公用事业、政设施、园林绿化、容环境执法监察及相关处理工作。

(十四)综合信息科

负责收集、整理、调研全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综合情况;参与研究拟订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的发展战略;负责起草、审核年度工作计划、总结、领导讲话、报告、方案、决定、意见等重要文稿;负责政务信息反馈、交流、上报工作;负责行政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及日常管理工作。

(十五)投诉科

负责拟订本系统工作规章制度、措施并监督实施;负责群众来信来访及投诉案件的办理工作;负责上级交办案件的调查处理;指导督办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工作。

(十六)财务审计科

负责委机关经费的管理、使用和直属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负责各项行政事业性费用的收缴、使用及上缴;负责城基础设施等建设资金的核拔分配及执行情况的监督;负责财务统计工作;指导直属企业税务登记及依法纳税,监管国有资产经营情况。

(十七)组织人事科

负责人事、劳资、机构编制管理;负责干部的管理、调配、考核及档案管理;负责复员军人的接收分配;负责党建、老干部、宣传、精神文明、职工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工作;负责工会、团委、女工等群团组织的各项工作。

(十八)纪检监察室

行使纪检监察职责,负责党风廉政建设、软环境建设、行风建设、惩防体系建设和专项治理等工作;受理对本系统行政监察对象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检举、控告及违纪、政纪案件的查处;受理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的申诉。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编制71名(含工勤编制7名)。主任(兼党委书记)职数1名,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职数1名,副主任职数4名;正科级领导职数20名(含总工程师1名、总经济师1名),副科级领导职数3名。

五、其他事项

招标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水利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和《水利工程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人职发〔1994〕2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水利工作实际,制定本评价条件。

第二条本评价条件为从事水利工程科学研究、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生产运行等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水利专业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资格的依据。其适用范围如下:

(一)科学研究

从事水利工程基础理论研究、科学试验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与咨询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规划设计

从事水利规划、水利工程勘测、设计与咨询、环境评价、建设后评价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施工建设管理

从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施工监理、工程概(预)算、造价咨询、审价、招标、设备安装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生产运行

从事防汛防台抗旱、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农田水利、农村水电、农村供水、水土保持、水政监察、质量与安全监督等区域水利管理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按照本评价条件评审通过并获得水利专业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资格证书者,表明持证人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是聘任水利专业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职务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四条思想道德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努力完成工作任务,积极为我省水利事业发展服务。

第五条学历(学位)、资历条件

(一)申报评审水利专业工程师资格学历(学位)、资历条件:

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水利专业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

(二)通过省水利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评价业务考试,成绩合格,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评审水利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水利专业工程师工作2年以上;

2.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水利专业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

(三)获得以下学历(学位),经考核合格,可认定或初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1.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出站人员,在站期间能够圆满完成研究课题,并取得科研成果,经考核合格,可认定高级工程师资格;

2.获得博士学位,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工程师资格;

3.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研究生毕业或获得硕士学位,从事水利专业工作满3年(学历或学位取得前后从事水利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年限可以累计,但学历或学位取得后从事水利专业工作须满1年),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工程师资格。

第六条破格申报条件

不具备上述规定的学历或资历条件,但水利工作业绩和成果突出,具备以下条件者,可申报相应的水利专业技术资格。

(一)破格申报仅限于“单破”,即破学历或破资历(指从事水利专业助理工程师或工程师工作年限),破资历提前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年。

(二)破格申报水利专业工程师资格条件:不具备规定学历或资历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作业绩突出,具备下列7项条件中的2项,可破格申报水利专业工程师资格评审:

1.在省、部专业性学术会议或报刊上,发表过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或正式出版过本专业专著或译著。

2.在本专业研究或技术工作中取得重要成果,获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的参加者;或县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以上的主持者或主要参加者。

3.获得县级以上劳模、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不含协会、学会、研究会等团体授予的称号),或市厅级以上授予的水利行业的单项先进个人或先进集体的主要负责人。

4.国家或省、部科技攻关获奖项目的参加者、市厅级科技攻关重大成果获奖项目的主要参加者或受到表彰者。

5.中型水利工程(含单机500千瓦以上、市级重点农田水利、万亩以上围垦工程,下同)或大型水利工程分部工程的专题研究、咨询、勘察、设计、施工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主要参加者。

6.在水利工程项目中解决了研究、咨询、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取得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技术达到同行业中先进水平,并得到了业务主管部门的确认;或获市厅以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优秀工程奖、优秀工程咨询奖等的主要贡献者。

7.具有本专业中专学历,且从事水利工程技术工作15年以上;或从事水利工程技术工作20年以上。

(三)破格申报水利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条件:不具备规定学历或资历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作业绩突出,具备下列6项条件中的3项,可破格申报水利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

1.在国际或国家专业性学术会议或报刊上,发表过本专业论文3篇以上,或正式出版过本专业专著或译著。

2.在本专业研究或技术工作中取得重要成果,获省、部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的主要参加者;或市厅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以上的主持者。

3.获市厅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者;或列入市厅级以上人才工程培养人员;或市厅级以上科技劳动模范、科技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不含协会、学会等团体授予的称号)。

4.主持中型以上水利工程技术工作或重要专题研究,成绩突出,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或获得国家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银铜质奖或省、部二等奖,国家优质工程金银铜质奖、国家优秀工程咨询奖、国家质量管理奖,省优质工程奖、省优秀工程咨询奖二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5.获得水利工程技术方面发明专利1项,以上。

6.具有本专业大专学历,从事水利工程技术工作20年以上;或具有本专业中专学历,从事水利工程技术工作25年以上。

第七条其他条件

(一)外语要求。长期在野外从事水利工作,年龄在40周岁以上的人员,职称外语成绩不作为必备要求,仅作为专家评审的参考依据。除上述情况和符合相应免试条件外的申报人员,需取得有效的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

(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除符合相应的免试条件者外,凡年龄在45周岁以下(不含45周岁)的人员,申报水利专业工程师资格的,须取得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3个以上科目(模块)合格证书;申报水利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的,须取得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4个以上科目(模块)合格证书。

(三)年度考核等次要求。申报评审水利专业工程师资格的,近4年的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申报评审水利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的,近5年的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四)继续教育要求。申报评审水利专业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资格的,参加继续教育应达到《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

第三章水利专业工程师资格评审条件

第八条从事水利工程科学研究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一)专业理论知识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具体要求见附则第十九条)。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1.必备条件:

(1)较熟练地运用本专业领域的理论、水利水电量测技术以及模型试验相关理论,有参与中、小型水利工程科研课题研究的经历和能力;

(2)有指导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学习的经历和能力。

2.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期间,具有下列实践之一:

(1)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大、中型水利工程专题或子专题科研工作;

(2)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县级重点科研项目或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专题或子专题科研工作;

(3)作为技术骨干,在科研工作中,吸收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参与编写研究大纲,确定技术路线或科研方案;

(4)作为技术骨干,参与水利工程模型试验、实验检测的具体操作以及测验项目数据的采集整理;

(5)作为技术骨干,参与水利科研项目的原型观测资料收集、资料分析、数值计算、资料整理。

(三)业绩与成果

1.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期间,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1)县级以上科技奖项的获得者;

(2)获得水利工程技术方面国家专利1项以上;

(3)参与完成1项以上县级以上综合研究课题项目(且至少为单项研究报告的主要撰写人),并经评审通过;

(4)参与完成1项以上县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或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并经评审通过;

(5)参与完成1项以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革新和推广应用,并取得实效;

(6)主持完成1项以上应用科研专题项目,并经评审通过。

2.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期间,撰写以下著作、论文之一:

(1)主编、参编或组编、编审过公开出版的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专著或译著(2万字以上);

(2)在省、部级公开发行的专业报刊上发表过1篇以上署名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或2篇以上署名为第二作者的专业论文。

第九条从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一)专业理论知识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具体要求见附则第十九条)。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1、必备条件:

(1)较熟练地运用本专业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有参与水利规划、勘测、设计与咨询的经历和能力;

(2)有指导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学习的经历和能力。

2、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期间,具有下列实践之一:

(1)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大、中型项目专题或子专题的规划、勘测、设计与咨询工作,并编写技术文件;

(2)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小型项目的规划、勘测、设计与咨询工作,并编写技术报告;

(3)作为技术骨干,参与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的编写;

(4)作为技术骨干,在已完成的本专业技术工作中,吸收采用了国内外新技术成果。

(三)业绩和成果

1.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期间,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1)县级以上科技奖项获得者,或市厅级以上勘测、设计、咨询成果奖获得者;

(2)获得水利工程技术方面国家专利1项以上;

(3)参与编制1项以上流域规划或区域水利规划,并经审查合格;

(4)参与完成1项以上大、中型水利工程规划、勘测、设计工作,或主持完成2项以上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防洪影响评价等专题项目,或参与完成3项以上水利工程规划、勘测、设计项目的技术咨询工作,并经审查合格;

(5)主持完成1项以上小型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或参与完成3项以上小型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并经审查合格;

(6)参与编写1项以上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并经批准实施;

(7)参与完成1项以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革新和推广应用,并取得实效。

2.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期间,撰写以下著作、论文之一:

(1)主编、参编或组编、编审过公开出版的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专著或译著(2万字以上);

(2)在省、部级公开发行的专业报刊上发表过1篇以上署名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或2篇以上署名为第二作者的专业论文。

第十条从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

(一)专业理论知识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具体要求见附则第十九条)。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1.必备条件:

(1)较熟练地运用本专业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掌握招标、投标、合同管理及质量和安全管理的要求,有参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监理、施工方案或施工图审查、造价咨询、招标以及项目管理等工作的经历和能力;

(2)有指导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学习的经历和能力。

2.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期间,具有下列实践之一:

(1)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大、中型水利工程分项目施工建设;

(2)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小型以上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担任项目副经理或技术员、施工员、监理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等岗位职务;

(3)作为技术骨干,参与编制各时段的工作计划及各种标书、承包合同;

(4)作为技术骨干,参与施工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与经济核算等管理办法的制定;

(5)作为技术骨干,参与编制本专业技术标准、施工规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管理办法、监理工作报告、施工图审查报告或工程招投标文件、工程造价咨询成果文件等。

(三)业绩和成果

1.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期间,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1)县级以上科技奖项的获得者,或市厅级优秀工程奖等获奖工程的主要参加者;

(2)获得水利工程技术方面国家专利1项以上;

(3)参与完成1项以上大、中型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工作,或主持完成1项以上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工作,或参与完成3项以上小型水利工程、城市厂矿供水工程等施工建设工作,投产后运行正常,未发现施工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问题;

(4)参与编写1项以上本专业技术标准、施工规程、管理办法等,并经批准实施。

(5)参与完成1项以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革新和推广应用,并取得显著效益;

(6)参与完成3个及以上水利工程项目的招标或工程造价咨询成果文件的编制或审核。

2.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期间,撰写以下著作、论文之一:

(1)主编、参编或组编、编审过公开出版的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专著或译著(2万字以上);

(2)在省、部级公开发行的专业报刊上发表过1篇以上署名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或非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2篇以上。

第十一条从事水利工程生产运行工作的技术人员

(一)专业理论知识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具体要求见附则第十九条)。

(二)工作经历和能力

1.必备条件:

(1)较熟练地运用本专业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掌握工程运行安全管理的要求,有参与区域水利管理和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技术工作的经历和能力;

(2)有指导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学习的经历和能力。

2.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期间,具有下列实践之一:

(1)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中型以上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技术工作,或主持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技术工作;

(2)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县级以上防汛防台抗旱、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农田水利、农村水电、农村供水、水土保持、水政监察、质量与安全监督等区域水利管理的技术工作;

(3)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制定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等,或参与编写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技术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或按照工作计划独立组织实施;

(4)作为技术骨干,参与水文测站的水雨情或重要水利工程的水情、工情等基础资料调查及资料整编工作;

(5)作为技术骨干,参与水行政许可的技术工作,或参与解决水事纠纷或查处水事违法案件的技术工作。

(三)业绩与成果

1.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期间,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1)县级以上科技奖项获得者,或市厅级以上优秀工程咨询奖、优秀调研报告奖等奖项的获得者;

(2)获得水利工程技术方面国家专利1项以上;

(3)参与制定1项以上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等,并被批准实施;

(4)参与完成1项以上水利工程运行状况的鉴定分析,制定维修、除险加固实施方案,并取得实效;

(5)参与完成3项以上水行政许可、技术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组织实施方案等技术工作,并取得实效;

(6)参与完成3项以上水事违法案件的查处或水事纠纷的调解,并取得实效;

(7)参与完成3项以上水文测站的水雨情或重要水利工程的水情、工情等基础资料调查及资料整编工作,并验收合格;

(8)参与完成1项以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革新和推广应用,并取得实效。

2.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期间,撰写以下著作、论文之一:

(1)主编、参编或组编、编审过公开出版的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专著或译著(2万字以上);

(2)在省、部级公开发行的专业报刊上发表过1篇以上署名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或2篇以上署名为第二作者的专业论文。

第四章水利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条件

第十二条从事水利工程科学研究工作的技术人员

(一)专业理论知识

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水法律法规,具备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水平的能力,并对本专业范围内某业务领域技术较为精通,熟练掌握本专业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二)工作经历和能力

1.必备条件:

(1)有主持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或大、中型水利工程应用科研项目的经历,具有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的经历与能力,撰写过水利科研课题立项报告和技术成果报告;

(2)有指导水利专业工程师工作、学习的经历和能力。

2.从事工程师工作期间,具有下列实践之一:

(1)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市厅级以上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研究,或主持县级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

(2)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省部重点科研攻关项目专项、专题或二级课题的研究;

(3)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市厅级重点科研项目的试验研究;

(4)主持大、中型水利工程应用科研专题项目研究;

(5)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的编写;

(6)主持开发或推广应用新技术成果,提出新理论;

(7)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水利国际合作项目研究。

(三)业绩与成果

1.从事工程师工作期间,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1)市厅级以上科技奖项的主要获得者,或2项以上县级科技奖项的主要获得者;

(2)获得水利工程技术方面国家专利1项以上;

(3)主持完成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以上(主要参与2项以上),并通过相应技术鉴定,被同行专家认定为达到先进水平;

(4)主持完成大、中型水利工程应用科研专题项目1项以上,并通过评审;

(5)主持完成县级科研项目2项以上(主要参与3项以上),并通过评审;

(6)主要参与编写完成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等1项以上,并被部、厅级业务主管部门采纳施行;

(7)主持开发或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1项以上(主要参与2项以上),成效显著。

2.从事工程师工作期间,撰写以下著作、论文之一:

(1)主编、参编或组编、编审过公开出版的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专著或译著(3万字以上);

(2)在省、部级公开发行专业报刊上发表过2篇以上署名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第十三条从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

(一)专业理论知识

全面系统地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水法律法规,熟悉招标、投标、合同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熟练掌握本专业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等。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1.必备条件:

(1)有主持小型以上水利规划、水利工程勘测、设计与咨询项目工作的经历和能力,或承担过大、中型项目专业负责人工作,解决过专业难题,有协调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经历和能力;

(2)有指导水利专业工程师工作、学习的经历和能力。

2.从事工程师工作期间,具有下列实践之一:

(1)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大型流域规划或区域水利规划;或作为专业项目负责人,参与中型流域规划或区域水利规划;或主持小型流域规划或区域水利规划;

(2)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与咨询工作;或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大、中型项目专题项目的勘测、设计与咨询工作;或主持小型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与咨询工作;

(3)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的编写;

(4)主持开发或推广应用新技术成果,提出新理论。

(三)业绩与成果

1.从事工程师工作期间,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1)市厅级以上科技奖项的主要获得者,或2项以上县级科技奖项的主要获得者,或省部级以上勘测、设计、咨询成果奖的获得者;

(2)获得水利工程技术方面国家专利1项以上;

(3)主持完成大、中型流域或区域水利规划1项以上(主要参与2项以上),或主持完成小型流域或区域水利规划2项以上(主要参与3项以上),经审查合格;

(4)主持完成大、中型水利工程勘测、设计项目1项以上(主要参与2项以上),或主持完成小型水利工程勘测、设计项目2项以上(主要参与3项以上),经审查合格;

(5)主持完成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防洪影响评价等专题项目3项以上,经审查合格;

(6)主持完成大、中型水利规划、水利工程勘测和设计项目的技术咨询工作3项以上,并编写技术咨询报告;

(7)主要参与编写完成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等1项以上,并被部、厅级业务主管部门采纳施行;

(8)主持开发或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或提出新理论1项以上(主要参与2项以上),成效显著。

2.从事工程师工作期间,撰写以下著作、论文之一:

(1)主编、参编或组编、编审过公开出版的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专著或译著(3万字以上);

(2)在省、部级公开发行专业报刊上发表过2篇以上署名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第十四条从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

(一)专业理论知识

全面系统地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水法律法规,熟悉招标、投标、合同管理、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掌握施工程序、工艺和方法,熟练掌握本专业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等。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1.必备条件:

(1)有主持小型以上水利工程建设的经历,或承担过大、中型项目专业负责人工作,能解决小型以上工程施工管理、基础处理、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装、测量放线等专业技术难题,能协调各工序间的技术工作;

(2)有指导水利专业工程师工作、学习的经历和能力。

2.从事工程师工作期间,具有下列实践之一:

(1)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大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和监理,或担任过中型水利工程专项施工建设和监理负责人,或主持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和监理;

(2)主持编制水利工程施工计划、施工方案、投标文书、监理规划和细则、工程造价咨询成果文件等;

(3)作为技术负责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在施工全面计划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安全管理与全面经济核算等工作中妥善协调各业务部门间的关系;

(4)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的编写;

(5)主持开发或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

(三)业绩与成果

1.从事工程师工作期间,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1)市厅级以上科技奖项的主要获得者,或2项以上县级科技奖项的主要获得者;

(2)获得水利工程技术方面国家专利1项以上。

(3)主持完成大、中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项目1项以上(主要参与2项以上);或主持完成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项目2项以上(主要参与3项以上),工程质量优良,已通过完工验收,运行正常;

(4)主持编制水利工程施工计划、施工方案、投标文书、监理规划和细则、工程造价咨询成果文件等2项以上,并已实施;

(5)主持招标的工程项目累计中标价达1亿元以上,或主持编制的各类工程造价咨询成果文件累计造价达1亿元以上。

(6)主要参与编写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1项以上,已被市、厅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采纳施行;

(7)作为项目主持人或专项工程负责人,在主持完成的工程施工建设中开发或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1项以上(主要参与2项以上),并科学地组织施工,工程质量优良,按期完工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2.从事工程师工作期间,撰写以下著作、论文之一:

(1)主编、参编或组编、编审过公开出版的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专著或译著(3万字以上);

(2)在省、部级公开发行专业报刊上发表过2篇以上专业论文,其中至少1篇为第一作者。

第十五条从事水利工程生产运行工作的技术人员

(一)专业理论知识

全面系统地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水法律法规,熟悉招标、投标、合同管理、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熟练掌握本专业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等。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1.必备条件:

(1)有为区域水利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技术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技术咨询和建议的经历和能力,能协调有关部门间技术工作,解决过关键技术问题;

(2)有指导水利专业工程师工作、学习的经历和能力。

2.从事工程师工作期间,具有下列实践之一:

(1)主持大、中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全面技术工作,或担任重点工程的技术改造、改建、扩建、除险加固、自动化工程等项目负责人,或担任重点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人;

(2)主持重点江河、重点工程的控制运行和调度计划、防汛防台抗旱预案、水情测预报、站网规划、水文水资源分析评价、环境评价报告的编写,水雨情和工情资料收集整编等工作;

(3)主持县级以上防汛防台抗旱、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农田水利、农村水电、农村供水、水土保持、水政监察、质量与安全监督等区域水利管理的技术工作。

(4)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调研解决区域水利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制订相应工作方案或改革办法;

(5)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水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编写;

(6)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查处重大水事违法案件、重要河湖清障、调解跨区域水事纠纷、重大行政复议应诉;

(7)主持开发或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

(三)业绩与成果

1.从事工程师工作期间,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1)市厅级以上科技奖项的主要获得者,或2项以上县级科技奖项的主要获得者,或市厅级以上优秀调研报告奖等奖项的主要获得者;

(2)获得水利工程技术方面国家专利1项以上;

(3)主持完成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的重要技术报告、专题报告2项以上(主要参与3项以上)并被采纳运用;或主持完成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1项以上(主要参与2项以上),或主持完成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2项以上(主要参与3项以上),经验收合格;

(4)主持完成水利工程运行状况的鉴定分析报告1项以上,制定维修、除险加固实施方案,成效显著;

(5)主持编写重点江河、重点工程的水情测预报、防汛防旱调度方案、防洪防台预案、站网规划、水文水资源分析评价、环境评价报告或水雨情和工情资料收集整编等2项以上(主要参与3项以上),经验收合格;

(6)主持完成水行政许可、技术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组织实施方案等技术工作3项以上,成效显著;

(7)主持完成重大水事案件的查处、水事纠纷的调解3项以上,成效显著;

(8)主要参与编写的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规章制度等1项以上,被市厅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采纳并施行;或主要参与制订区域水利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工作方案或改革办法等2项以上,被当地业务主管部门采纳并施行;

(9)主持开发或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项目1项以上(主要参与2项以上),成效显著。

2.从事工程师工作期间,撰写以下著作、论文之一:

(1)主编、参编或组编、编审过公开出版的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专著或译著(3万字以上);

(2)从事区域水利管理的人员在省、部级公开发行专业报刊上发表过2篇以上署名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从事水利工程生产运行的人员在省、部级公开发行专业报刊上发表过2篇以上专业论文,其中至少1篇为第一作者。

以上工作业绩、工作成果、论文论著,申报者均应提供相关的、有足够证明力的佐证材料。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评价条件为相应评审委员会对申报者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评审委员会在对申报材料充分审议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产生评审结果。

第十七条本评价条件中“水利工程”,包含防洪、防台、排涝、供水、灌溉、水电、水土保持、围垦、环境水利、水运、河口海岸工程等水利相关工程。“区域水利管理”是指承担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水利业务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本评价条件中涉及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科研成果、论文论著等均应为任现专业技术职务后取得。

第十九条水利工程各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

(一)陆地水文专业:水力学、气象学、陆地水文学、地下水文学、水文勘测、水文预报、水文水利计算、环境水利等;

(二)水资源规划及利用专业:工程水文学、水力学、工程力学、运筹学及系统工程、水利技术经济与水利水电规划、水资源规划及利用、灌溉排水、水利工程及水工建筑物等;

(三)河流泥沙及治河工程专业:水力学、流体力学、泥沙运动力学、水文学、结构力学、河床演变及河道整治、河流模拟等;

(四)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水文学、水力学、结构力学、上力学、建筑结构、农田水利学、水工建筑物、抽水站、农村水电站、水井排灌技术、水利工程施工等;

(五)水土保持专业:土壤学、地质学原理、土壤侵蚀原理、森林植物学、森林生态学、水文及水力学、水土保持林学、水土保持工程学、水上保持技术经济学等;

(六)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及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水轮机和水泵、水力机组调节、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电站自动化等;

(七)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结构力学、水力学、岩土力学、工程水文、工程地质、建筑结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程经济学等;

(八)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运筹学、电工电子学、建筑材料、结构力学、工程经济学、施工系统分析、水工建筑物、施工机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等。

第二十条本评价条件中规定的工程项目或科研课题复杂程度和大、中、小型水利工程等级,参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

第二十一条申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申报者的姓名、工作单位、行政职务、现专业技术资格、取得时间、专业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等情况)应在本单位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公示无异义后按规定程序报送;经相应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人员,将由评委会办公室在相应的门户网站上对申报者的姓名、工作单位、现专业技术资格及取得时间等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

第二十二条申报参加水利专业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的人员违反有关规定的处理。

(一)申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评审资格,已取得资格证书的,由发证机关收回其相应证书,并从评审次年起3年内不得参加相应资格评审:

1.伪造、变造证件、证明的;

2.提交虚假申报材料的;

3.有违纪违法行为,仍在处理、处罚、处分阶段的;

4.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后曾有严重违反纪律行为而受到处分,在申报材料中未反映的;

5.其他严重违反评审规定的行为。

(二)任现职期间,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在规定年限上延迟申报:

1.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含)以下或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1年申报。

2.受记过以上处分或已定性为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延迟2年申报。

第二十三条本评价条件中有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

(一)“重点江河”是指我省水系干流和主要支流。

(二)“流域规划项目”和“区域规划项目”,可根据其涉及范围和重要复杂程度,认定其相当的型别。如重点江河的流域规划、全省水利发展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均可视为大型项目。

(三)“主要贡献者”是指项目主要研究设计、施工管理者或技术决策并实施者。

(四)“获奖者”是指国家有关机构规定的获奖项目、课题各等级内额定获奖人员(有个人获奖证书),“主要获奖者”是指排名前5位的获奖者。

(五)“主持”和“主持者”是指担任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生产运行单位技术负责人,或大型项目二级管理部门负责人、专项工程负责人、专业负责人。

(六)“技术骨干”是指承担项目具体实施工作,独立处理各种常见技术问题的专业人员。

(七)“主要参加者”、“主要技术骨干”、“主要参与”是指项目、课题、工程的分项目、子课题的负责人,或中小型项目的专业负责人、施工建设中型项目副经理、小型项目经理以及主要单项建筑物的主要设计人或施工负责人,或生产运行技术负责人。

(八)“市厅级”指省辖市、省级业务主管部门、部级归口部门对应的市、厅、司(局)级;“县(市)级”包括县本级以及市、厅级业务主管部门,以及县(市)综合管理部门,如发改委、经委、农委(办)等。

(九)“公开发表”是指论文刊登在有国内或国际统一刊号的专业报刊上或论著、译著经出版社正式出版,无正式刊号的内部报刊以及内部铅印、油印资料成果,均不得作为“公开发表”。

(十)“省、部级以上学术刊物”是指省、部级以上专业学会(协会)或省部以上业务部门主办的公开发行的有正式刊号的刊物;大专或高职以上学校主办的学报视同省、部级以上刊物。

(十一)“佐证材料”是指能提供本人在所完成的业绩成果中地位、作用的书面证明材料。

(十二)“有指导水利专业助理工程师或工程师工作、学习的经历和能力”是指有实际材料证明经组织安排有明确的指导对象并完成了指导的全过程。如作为单位负责人,处、科室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专业负责人、部门经理等所负责的工作任务中有助理工程师或工程师工作,可视为有指导助理工程师或工程师进行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十三)“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是指有关政府部门有明文认定的“重点工程”或“重点项目”。

(十四)实践、业绩成果、论文论著各条件中2项超过50%(含)的可以按5舍6补的原则补算够1项。如业绩与成果中某条规定,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完成省部级项目1项或市、厅级2项以上,若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市、厅级项目1项可计为半条,而在另一条件中,又完成规定条件的一半以上,那么,这2项相加可以视为达到一整项条件。

(十五)本评价条件中所称“以上”均含本级。

(十六)本评价条件中所称的“年”均为周年。

第二十四条本评价条件将申报的水利工程专业划分为科学研究、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生产运行等4个不同的工作性质。一人兼多个专业岗位的,可以自行选择其中一个专业进行申报。专业资格评审时,将综合评价申报人的总体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

第二十五条本评价条件中的申报条件、评审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招标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第一条为加强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通信建设工程的特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公用电信网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活动及实施通信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必须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责任,落实整改措施,做好事故处理工作,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条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以下简称“建设单位”)、通信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以下简称“设计单位”)、通信建设监理企业(以下简称“监理单位”)、通信工程施工企业、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通信用户管线建设企业(以下合称“施工单位”)等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本规定,保证通信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安全生产责任。

第二章监督管理职责

第五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负责公用电信网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公用电信网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有关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

(二)监督、指导全国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开展对全国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组织、指导全国通信建设工程相关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

(四)协助有关部门对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第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技术标准,制定地方性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二)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开展对本行政区域内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组织、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相关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

(四)协助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伤亡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第八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和资料。

(二)进入被检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三)纠正违反安全生产要求的行为。

(四)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责令立即排除;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或者暂时停止施工。

第九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及时受理通信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及事故隐患的检举、控告和投诉;对超出管理权限的,应当及时转送有管理权限的部门。举报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公布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

(二)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核实;

(三)督促落实整顿措施,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条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情况实行定期报送和统计制度。每季度首月10日前报告上季度安全生产情况,每年1月10日前报告上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和本年度工作计划。

各行政区电信运营企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将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情况报送本行政区通信管理局;各电信运营企业总部和中央企业所属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将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情况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三章安全生产责任

第十一条电信运营企业(即建设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建立完善的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生产安全事故紧急预案,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确定责任人。

(二)按照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提取费率的要求,在工程概预算中明确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不得打折,工程承包合同中明确支付方式、数额及时限。

(三)不得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提出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

(四)建设单位在通信建设工程开工前,应当就落实保证安全生产的措施进行全面系统的布置,明确相关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五)建设单位在对施工单位进行资格审查时,应当对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以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经通信主管部门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进行审查。有关人员未经考核合格的,不得认定投标单位的投标资格。

第十二条设计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设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对其设计安全性负责。

(二)设计单位编制工程概预算时,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全额列出安全生产费用。

(三)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防止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设计单位应当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四)设计单位应参与设计有关的生产安全事故分析,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施工单位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生产安全事故紧急预案。

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项目负责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并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施工现场必须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保证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以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取得通信主管部门核发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三)建立安全生产费用预算,在工程报价中应当包含工程施工的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要保证安全生产费用专款专用,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不得挪作他用。

(四)严格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范进行施工作业。

(五)建设工程实施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

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建设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分包合同中应当明确各自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义务。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连带责任。

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分包单位不服从管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六)要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交纳保险费。

第十四条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工程建设生产安全承担监理责任。

(二)要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监理人员的安全监理职责,建立监理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总监理工程师和安全监理人员须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取得通信主管部门核发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三)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四)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章安全生产费用

第十五条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是指施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购置施工安全防护用具、落实安全措施、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等所需的费用。

第十六条安全生产费应当按照“项目计取、确保使用、企业统筹、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十七条按照财政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478号)的规定,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提取费率为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1%。

总包单位应当将安全费用按比例支付分包单位,分包单位不再重复提取。

第十八条在编制工程概预算时,应按照《关于<通信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及相关定额的通知》(工信部规[20**]75号),确定安全生产费用。

第十九条依法进行工程招标投标的建设项目,招标方或委托的招标机构编制招标文件时,应当单列安全生产费用项目清单,并在招标文件中明确。

第二十条投标方应当按照招标文件单列的安全生产费用项目清单单独报价,不得删减。

第二十一条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合同中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计划;明确安全生产费用的数额、支付计划、使用要求、调整方式等条款。建设单位对安全防护、安全施工有特殊要求需增加安全生产费用的,应结合工程实际单独列出安全生产增加项目清单。

第二十二条合同工期在一年以下的,建设单位应当自合同签订之日起五日内预付安全生产费用不得低于该费用总额的70%;合同工期在一年以上的(含一年),预付安全生产费用不得低于该费用总额的50%。

第二十三条施工单位在工程量或施工进度完成50%时,项目负责人填写请款书,并经企业负责人签字盖章后报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应当在3日内审核工程进度和现场安全管理情况。

监理单位审核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责令施工单位立即整改。经审核符合要求或整改合格的,总监方可签署请款书,并提请建设单位及时支付。

未实施监理的工程项目,项目负责人填写请款书并经企业负责人签字盖章后,直接提请建设单位申请支付其余安全生产费用。

第二十四条安全生产费用应当按照《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478号)规定,在以下范围内使用:

(一)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检测、探测设备、设施支出;

(二)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

(三)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

(四)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五)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

(六)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第二十五条安全生产费用实行专户核算。施工单位应当按规定范围内安排使用,不得挪用或挤占。安全生产费用不足的,超出部分按正常成本费用渠道列支。

第二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安全费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费用的使用和管理程序。

第二十七条施工单位应为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野外作业的人员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险或个人意外伤害险。所需费用直接列入成本(费用),不在安全费用中列支。

企业为员工提供的职业病防治、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所需费用,不在安全费用中列支。

第五章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第二十八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条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二十九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本行政区通信管理局报告。

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应当及时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通报事故情况。

第三十条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或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三十一条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或重大事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接到事故报告后,应于2小时内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三十二条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和初步查明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内容。

第三十三条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事故所在地通信管理局应积极配合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抢救、事故调查及事故处理等工作。

第三十四条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电信运营企业(即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未按本规定按期报送安全生产情况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予以停业整顿,降低其资质等级直至撤销资质。

第三十六条电信运营企业(即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进行处罚。

(一)对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及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的。

(二)要求施工企业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的;

(三)将建设工程及拆除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的。

第三十七条建设单位违反本规定,未提供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或未按期足额支付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责令该建设工程停止施工并予以通报批评。

第三十八条施工单位挪用安全生产费用的,依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九条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费用提而不用导致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依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条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有违反本规定行为的,依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六十六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一条设计单位编制工程概预算时,未按规定单列安全生产费用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予以警告直至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

第四十二条监理单位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七章附则

招标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这次全市第二季度经济工作督查调度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上半年经济工作,安排下半年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提振精神,攻坚克难,埋头苦干,提速增效,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昨天,我们利用一天时间,实地观摩了涡阳县“几个一批”的现场,令人振奋;会上,听取了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汇报发言,倍受鼓舞。下面,方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上半年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确保快速发展、力求争先进位为主调,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密结合实际,着力调结构、快发展、保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农业生产形势大好,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城市建设强力推进,城乡市场一片繁荣,重点改革不断深化,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各项工作全面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上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三次产业稳步增长。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89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一产增加值78.9亿元,同比增长3.8%,增幅位居全省第3;二产增加值106.6亿元,增长19%,增幅位居全省第9;三产增加值103.6亿元,增长10.1%,增幅位居全省第4。三次产业中,农业生产形势喜人。在60年一遇的大旱之年,夏粮再获丰收,总产301万吨,增长0.9%,增幅位居全省第2;单产462公斤,增幅居全省第1位;小麦单产474公斤,增长1.2%,是全省唯一增产的市。在全国全省畜牧业大幅下降的大背景下,全市肉类产量14.42万吨,同比增长0.14%。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增1家部级、8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新申报了良夫集团、瑞福祥公司、东升公司等3家部级重点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发放粮食收购贷款12亿元,已收购小麦60万吨,粮食贷款发放量全省第3位,比去年翻一番。夏种工作进展顺利,全市玉米面积达到330万亩,较去年增加50万亩。工业支撑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1.16亿元,同比增长25.1%,增幅位居全省第3位;完成工业投资59.4亿元,同比增长55.3%,增幅位居全省第4;规模工业用电量达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居全省第2位;工业产销率达97.2%,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位。古井集团上半年完成销售收入31亿元、税收5.6亿元,其中白酒销售收入25亿元、税收5.4亿元,古井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第三产业发展活力增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9亿元,增长17.4%,增幅位居全省第10;城乡市场、会展经济持续活跃,成功举办了2011年中国()白酒文化节。上半年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0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61%。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43.37亿元,同比增长28.1%;人民币贷款余额296.52亿元,同比增长27.2%。全市新增贷款55.6亿元,是去年全年新增贷款总量的1.3倍,较年初增长23.1%,增幅居全省第1位。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新业态健康发展,累计投放各类资金115亿元,成为我市构筑多元化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二是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0.35亿元,同比增长93.1%。完成财政收入32.66亿元,增长48.4%,增幅居全省第5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250元,增长2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754元,增长17.9%,增幅位居全省第6,城乡居民收入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6亿元,增长38.7%,增幅居全省第6位;完成房地产投资32.3亿元,增长114.4%,增幅居全省第1位。省“861”行动计划项目完成投资63.6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3.9%。市重点管理项目完成投资100.78亿元,同比增长56.9%。已争取省级以上下达专项补助资金投资计划2.6亿元,其中廉租房建设专项资金突破1亿元,占全省的10%。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利辛至天然气管线工程7月底前即将竣工,信湖煤矿路条已经获批;康美华佗国际中药城、沃尔玛购物广场、春雨光彩汽车城、亿都财富广场等重点商贸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泗许高速公路段年底前可竣工通车,105国道涡河大桥、济祁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完成54座、在建14座,开工率达52.3%;谯北、城东输变电工程竣工运行,伯阳、园艺等7个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新农村配套供电设施项目完成120个。加强了对央企、省企、知名民企产业投向的研究,筛选了64个亿元以上项目重点推介。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全市5个省级开发园区基础设施投资7亿元,同比增长近70%,乡镇工业功能区新增规模企业57家。

四是招商引资工作成果丰硕。全市新引进项目564个,总投资483.8亿元。实际利用市外资金220.6亿元,同比增长65.1%,完成全年任务的63.9%,其中,利用省外资金145.1亿元,同比增长90.3%。今年新引进单个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到8000万元,是去年的2倍,招大招强、招工招新的效果初步显现。杉杉集团、修正药业、紫鑫药业、亿都财富广场、精华制药、大唐城市综合体、江淮安驰汽车新区、雨润食品工业园、香港金龙集团、涡北洗煤厂、恒大集团等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落户我市。

五是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市总体规划(2010-2030)》已经省规委会研究并原则通过。市区十项重点工程全面推进,市经济开发区拆迁拆违工作取得新突破。中心城区的建设管理得到加强。今年市南部新区的政府投资项目达到34项,总投资6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2.3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4亿元。市南部新区征地拆迁工作稳步推进,已征地6406亩,拆迁面积13万平方米,完成整体征迁15个自然村。安置还原小区、市政公园、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路网工程、道路主体工程、清淤工程稳步实施。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坑塘治理、涡河沿岸开发有了实质性进展。规划、设计、建设的档次和质量大幅提升,入驻我市的甲级资质招标企业达到9家,创建省级标准化小区2项,省级标准化工地8项。三县县城面貌明显改观,蒙城城南新区、涡阳南部新城、利辛西部新城,雏形初现,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市乡镇和划定区域内1482个村庄建设规划已全部完成,新农村建设稳步开展。

六是民生事业全力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已落实民生工程资金31.3亿元,占计划筹集资金的89.4%。其中,6项工程提前完成全年任务,7项建设类工程全面开工,13项资金类工程按序时或超序时推进,4项工程近期可全面开工。全市新建廉租住房已开工6700套,开工率达100%;新增公共租赁住房已开工3062套,开工率达87.5%;新增发放租赁住房补贴完成率达110%。全市就业方面的5大指标、5大保险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医疗、教育项目顺利实施,市人民医院新院主体工程完工,师专迎评工作和二期工程建设正式启动,华佗技师学院已完成整个校园建设的90%,确保今年9月份开学招生,市图书馆、档案馆顺利建设。大力开展积案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启动市南部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建设,社会治安满意度提升至96.7%,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认真做好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加强食品产品质量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4.3%。计划生育工作通过省里年度考核。高考工作再创佳绩。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基础建设滞后,抗灾能力不强,秋季农业生产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农资价格偏高,加大了生产成本,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在猪肉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部分农户盲目补栏,养殖业面临新的考验。二是工业企业规模小,成长性差,发展后劲不足,一些在建工业项目投产尚需时日;虽然今年新进了67家规模企业,但离150家的目标任务仍有较大差距;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建设还没有提上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没有实质性突破。三是部分项目建设进展缓慢,由于种种原因,个别中央投资项目至今未能开工建设;招商项目落地难、开工晚、进展慢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已签约项目迟迟不能开工。四是土地供需矛盾尖锐,今年省仅下达用地指标1600亩,土地无法满足发展需要,违法用地比例增大,建设用地置换(挂钩)项目拆迁复垦进展缓慢,部分农村土地整治项目问题没有按要求整改到位。五是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今年以来央行连续6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的历史最高点,连续3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中央加大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审查力度,审批项目进度和投资下达节奏明显放缓;加大对房地产调控力度,土地市场不容乐观。在土地、资金双重制约面前,有些同志产生畏难情绪,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精神不振,甚至怨天尤人。六是工作出现反弹。所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下半年重点工作

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市委方书记提出的“干部提神、发展提速、工作提效”的要求,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全力实施项目、招商、环境三大突破,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进程,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人代会确定的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对照政府工作报告和年度工作计划,下半年我们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既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更要看到有利条件,破除畏难情绪,进一步提振精神,勇于攻坚克难,在开拓中奋进。一是从全球看,尽管经济复苏尚未出现期望中的加快现象,但二次衰退的风险较小,仍处于后金融危机的调整复苏阶段,将为工业化加速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二是从全国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较强。中央强调下半年要把继续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对农业地区、中西部地区带来利好消息和重大机遇。三是从全省看,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发展的政策越来越到位,政策支持的效应越来越显现,皖北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积蓄的力量在凝聚,部分先富起来的群众已完成原始积累,全民创业的热潮涌动。四是从我市看,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必将带动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现在,全市发展的势头良好,干群的干劲充足,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在全省位次靠前。这些都极大地激励着全市人民干事业、谋发展、争先进位的信心和勇气。

可以说,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对形势的分析研判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提振精神,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奋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下面,我强调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着力抓好以中央、省投资项目为重点的各类项目建设。

第一,项目工作必须作为政府工作的主抓手。要把谋项目、争项目、干项目作为政府工作的主线、主攻点和着力点,项目就是实事,要把办实事体现到项目上,要把能力和水平体现在干成项目上。第二,项目落实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制。要实行一周调度、半月督查、一月通报制度,分管市县区长至少一周调度一次、到点上实地检查一次,政府督查室每半月要督查一次,实行一月一排名一通报制度。要实行分管领导承包项目制度,每个分管领导都要分包项目,责任到人、一抓到底。要实行一把手明察暗访制度,对查到的问题立说立行、办结办好。要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以项目论英雄,以实事看政绩。第三,项目建设必须突出重点。凡中央投资项目、省确定的项目、民生工程项目、土地置换挂钩和土地整理项目等,不管大小、不管配套多少,必须合力攻坚、加快推进、确保完成,力争在全省处于先进位置。第四,项目建设必须确保安全。要严格遵守市政府制定的资金安全、工程安全、生产安全、干部安全的各项规定,将“四个安全”牢记心中,确保干成事、不出事,做到发展一路高歌、干部一路平安。

(二)着力抓好以项目落地为重点的招商工作。

招商引资是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作为第一要事、天字号工程。抓发展就是抓招商,抓招商就是要确保项目落地。目前,我们虽然迎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同广大中西部地区比环境、拼政策、抢项目的激烈竞争。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注重招商实效,切实把促进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一要对签约项目进行梳理。对不成熟的项目要腾笼换鸟,把有限的土地用在成熟项目上,对条件成熟的项目要加紧跟踪、盯住盯紧,真心招商、真诚招商。市直部门要加大力度,全力推进亳芜工业园建设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园的规划和启动。二要严把项目签约关。建立招商引资项目评审机制,对“环评”不过关的项目,一律不再签约。要注意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如清洁能源项目等。我们现在正在谋划或建设的风电项目、垃圾发电项目、秸秆发电项目、节能项目等新兴产业项目以及农业产业化项目,这些都是国家大力支持的项目,对这些项目花点本钱值得,一定要算大帐、看长远,把这些项目干成。三要抓好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比如修正制药、精华制药、康美工业园等,要尽快解决规划选址、项目审批、施工图设计、资金落实、土地供应等实际困难和问题,督促尽快开工建设,同时认真抓好落地项目开工后的协调服务工作。市直重大项目每一个项目都安排一名正县级干部当服务组组长,希望县区重大项目也要采取一个项目安排一名正科级干部牵头的工作方式。四要精心筹备上半年招商引资述职会、皖粤对接会、药博会,积极组织小分队招商,提高招商效果。

(三)着力抓好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三农”工作。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7月8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建国以来最高规格的治水会议。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一是要加强研究,抓好政策落实。要认真研究中央政策,联系实际,抓住机遇,谋划好项目,确保争得的中央和省水利项目资金不低于我市农业在全省所占的比重。二要强力推进水利项目建设。要按照《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办法》(亳发〔2011〕7号)文件要求,做好打井、修桥、清沟、建闸、建站等工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骨干河流、平原洼地治理和中型涵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防洪保障能力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项目运行管理,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三要统筹做好当前的农业农村工作。以“农业农村十大工程”为主抓手,真正把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畜牧业提升工程、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建设、菜篮子工程建设等落到实处。

(四)着力抓好以十大工程为重点的城市建设。

一要加快推进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对中心城区年初确定的51项工程(含南部新区34项工程、政府工作报告承诺的10大重点工程)、各县区重点工程,每一项都要排出工程实施进度、资金筹措进度、工程完成时限,市政府将加大对10大重点工程的调度力度,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和领导将启动问责程序。二要集中清理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私搭乱建之风严重破坏了发展环境,必须重拳出击、铁腕整治。市委、市政府已经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组,时侠联同志任组长,刘海石同志任副组长,市监察局副局长李长春同志任办公室主任,现已制定了工作方案。专项行动自2011年7月1日开始至2011年11月30日结束,分宣传动员、排查摸底、复查确认、公示监督、自拆自纠、调查处理、检查验收七个阶段。在自拆自纠阶段,对自行拆除“两违”建筑的按照有关规定不再追究;对不予配合的由城管执法局组织力量实施强拆;对参与“两违”行为的党员干部实施责任追究;对涉及违纪、政纪的违法案件,纪检监察机关要及时立案查处,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违法案件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各县区都要制定专项行动方案,作为一场战役来打。三要切实解决城镇垃圾问题。垃圾处理不仅是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4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提出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各县区要积极行动,按照全民动员、科学引导,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垃圾发电等项目,以县为单位统一处理,改变过去乡乡镇镇办焚烧炉的状况。

(五)着力抓好以工程类项目为重点的民生工程。

一要突出重点抓开工。对未开工的项目要抓紧督促开工,对已开工项目要督促加快进度,对已完工项目要督促抓好运行管理和提高。尤其要加强对廉租房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危房改造等进度较慢项目的调度,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任务。目前,我市保障性住房及个别项目还没有动工,希望相关县区抓紧落实。二要落实资金抓保障。对有资金预拨要求的项目,要保证按比例预拨,确保拨付进度大于工程进度,力争3季度末全部资金拨付到位。如中央、省经费未能到位,县区要拿出资金先行垫付。三要规范管理夯基础。要完善定期汇报机制,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上级支持。要按照各项工程建设的实施办法和考核办法,严格政策落实,严格实施程序,严格操作规范,注重日常工作和过程管理的规范化,加强基础资料和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确保工程不出现“硬伤”。今年,对民生工程项目在全省考核中倒数第一的牵头部门,在效能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六)着力抓好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整治为重点的土地工作。

一要认真做好迎检工作。近期,国家六部委将在全国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清理检查工作。此次检查结果直接关系到“十二五”期间我省用地政策的调整,关系到今后我省和我市的用地计划分配。各县、区政府要根据7月7日召开的全市土地整治工作会议要求,紧扣检查方案工作要点,逐项补差补缺,确保迎检不出任何问题。关键要把2.83万亩置换用地需要拆迁复垦的通过省验收,争取获得1.2万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二要积极盘活存量用地指标。要加大置换项目报批力度,用足用活现有用地指标。加大对批而未供、圈而未用等空闲土地的清理力度,积极盘活零星用地指标,全力保障重大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对2010年的违法用地要抓紧报批,确保降到15%以内。三要加大土地征收力度。南部新区建设办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已启动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涉及的土地和房屋征收工作,尽快完成拟出让地块涉及的土地、房屋征收和附属物清理工作。对军分区东侧、烟厂西侧、宾馆东侧、文化公园周边、郑店子区域五个地块,已分别成立指挥部,要按照宣传到位、组织到位、补偿到位的原则加快推进。各县区也要加大拆迁和土地收储的力度。四要加大招商力度,搞好土地出让。积极开展上门招商推介活动,加大储备土地出让力度,确保完成全市100亿元、市本级42亿元的土地出让金任务。

(七)着力抓好以贷款融资为重点的金融服务工作。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命脉。各级各部门要想办法,出实招,多渠道缓解融资难问题。一要加快企业上市培育步伐。上市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最大,上市企业是最具成长性的经济实体。一周前,古井集团定向增发12.6亿元,解决了古井产业园建设资金需求。我们要按照能快则快的原则,加大对广印堂、沪谯科技、华佗国药、济人药业等重点企业的培育辅导和协调服务,努力形成“一家率先突破、多家紧随其后、一批争先恐后”的上市梯队格局。二要加强金融机构建设。加快利辛县信用联社改制工作进程,力争尽快挂牌开业;督促徽商银行蒙城支行、谯城区支行建设,争取农发行在我市设立村镇银行;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申报、审批进度,力争全年新增小额贷款公司16家以上。同时,要做好债券发行、投融资工作。三要推进金融创新。制定《市信贷+保险贷款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和种植、养殖业等新型农村保险,推广保单质押贷款。督促各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开发适合广大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金融产品。四要以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为重点,认真筹备好2011年全市第二次银企对接会,确保完成全年新增80亿元贷款任务。

(八)着力抓好以积案化解和集访为重点的维稳工作。

能否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对我们能力和水平的最大考验。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把确保稳定作为确保发展的前提。要加强源头治理,着力化解积案,做好维稳,巩固维护当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要进一步推进“平安”建设,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等突出问题;要强化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大力开展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公共场所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关于抓落实问题

马克思说过:“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要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保持经济社会良好的发展势头,必须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从我市干部队伍的实际来看,我认为必须在“严、紧、细、实”四个字上下功夫。

一是要在“严”字上下功夫。铁的纪律,严字当头,历来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离开了严字都将一事无成,抓住了严字,也就抓住了工作落实的关键。当前,我们有个别同志对待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失之于“松”、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懒”的问题,具体表现是对工作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容易的就抓,难抓的就放,“硬骨头”就绕;对矛盾和问题不愿较真、不敢较真、怕得罪人,想当老好人,没有认真负责的精神。所有这些,归根到底都是事业心不强的表现。这种状况必须坚决改变。我们的每一位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对自己要不放松、不懈怠,对下属要不迁就、不纵容,做到部署工作严谨、检查指导严密、落实规定严格、处理问题严肃,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都落实,事不落实,决不罢休!

二是要在“紧”字上下功夫。紧张快干、雷厉风行,反映的是精神状态,体现的是思想作风。当前,我们有的同志按部就班、办事拖拉;有的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推而乱动,不作为、乱作为;有的不等领导调度不去抓,调度了又怨天尤人、推上推下,找理由回避责任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责任心不强的问题。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只争朝夕的精神,强化“紧而又紧”的理念。精神上要绷紧,时间上要抓紧,落实上要赶紧,做到接受任务快、了解情况快、计划部署快、检查考评快、落实到位快。比如,民生工程不能等待上级资金拨下来才去落实,完全可以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先垫付资金;城市建设项目不能等待国家货币政策松动时才去进行,可以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筹集资金;各类项目建设相关手续也可以交叉作业、交叉进行。总之,凡是市委、市政府定下的事,都要敢于负责、一抓到底,决不拖泥带水、抓抓停停、忽紧忽松,都要能快一天快一天、能早一天完成就早一天完成。

三是要在“细”字上下功夫。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没有精细抓工作的理念,就难以确保工作有效落实。当前,我们确有个别同志在工作中大而化之、当甩手掌柜,对承担的工作不求甚解、一知半解、若明若暗。大到一个项目、一项工作,有的同志说不清、讲不明、干不好;小到一份文件签发,有的同志草率签名,病句、错字连篇,标点符号混乱。有的同志认为这些都是细枝末节,是“小事”。殊不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些小事都抓不好,还能干成什么大事。不抓细,就成就不了大事;不抓细,小事就会影响大事;不抓细,就会影响个人的成长和进步。细节体现事业心,细节体现责任感,细节体现能力和水平。所谓在“细”字上下功夫,就是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干,小节当做大节来抓;就是要坚持见微知著,杜绝粗枝大叶;就是要坚持工作项目化,从具体细节、点滴小事入手,把每项工作都细化为一个个可操作、数量化、合标准的具体环节,描绘好执行的“路线图”,抓好各环节的落实,确保办一件成一件、抓一项成一项。

四是要在“实”字上下功夫。会不会抓落实,是检验领导干部是不是有本事、肯实干的试金石。现在,我们的一些同志习惯于作一般性的号召,上面开个会、下面也开个会,上面发个文、下面也发个文,说得多、做得少,说得大、做得小,有的甚至在瞎忽悠,没有真正扑下身子抓落实。这些问题必须坚决加以纠正。一要强化责任抓落实。责任比能力更重要。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既定工作部署,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明确工作内容、序时进度,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工作落实。二要突出重点抓落实。要善于抓重点项目、城市建设和民生工程等事关全局的“大事”,确保抓出特色、抓出经验、抓出成效;要敢于抓土地、资金等制约发展的“难事”,努力在攻坚克难中求得突破、赢得发展;要勤于抓涉及群众利益的“实事”,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确保让人民群众满意。三要领导带头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扑下身子、沉入一线、率先垂范,对各项工作亲自谋划、亲自参与、亲自督办,深入到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的现场指挥协调,深入到工作最困难、条件最艰苦地方解决问题。

招标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司法部

【代码】114

一、主要职责

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和任务主要有:监督和指导全国监狱执行刑罚、改造罪犯的工作,监督和指导全国劳动教养工作;制定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和普及法律常识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和检查各地区、各行业的依法治理工作,指导对外法制宣传工作,管理法制报刊;监督和指导全国的律师工作和法律顾问工作,管理社会法律服务机构和在华设立的外国(境外)律师机构;监督和指导全国公证机构和公证业务活动,负责委托港澳地区律师办理在内地使用的公证事务;指导全国的人民调解和司法助理员工作;管理部直属的高等政法院校,指导全国的中等、高等法学教育工作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组织参加联合国有关预防犯罪领域的会议和活动,承办联合国有关对口部门的往来业务,组织参加国际有关人权问题的法律研讨和交流活动、开展政府间的法律交流与合作;参加与外国签订司法协助协定的谈判,负责国际司法协助协定执行的有关事宜;参与国家立法工作,组织司法领域人权问题研究;监督大型监狱、劳动教养场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直属单位的国有资产;指导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的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协助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司法厅(局)领导干部;研究制定国家司法考试的工作规则和规范,管理指导国家司法考试考务工作,对考试工作进行监督,审查、授予、管理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指导、规范有关培训工作。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二)政治部

(三)监狱管理局

(四)劳动教养管理局

(五)法制宣传司

(六)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

(七)基层工作指导司

(八)国家司法考试司

(九)法规教育司

(十)研究室

(十一)司法协助外事司

(十二)计财装备司

(十三)机关党委

(十四)纪检监察局

(十五)离退休干部局

(十六)机关服务中心

财政部

【代码】115

一、主要职责

(一)拟订和执行财政、税收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中长期规划、改革方案及其他有关政策;参与制定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运用财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和综合平衡社会财力的建议;拟订和执行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的分配政策。

(二)拟订财政、财务、会计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制定和执行财政、财务、会计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涉外财政、债务的国际谈判并草签有关协议、协定。

(三)编制年度中央预决算草案并组织执行;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央、地方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决算;管理中央各项财政收入,管理中央预算外资金和财政专户;管理有关政府性基金。

(四)提出税收立法计划,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审议上报税法和税收条例草案;根据国家预算安排,确定财政税收收入计划;提出税种增减、科目税率调整、减免税和对中央财政影响较大的临时特案减免税的建议;参加涉外税收和国际关税谈判,签订涉外税收协议、协定草案;制定国际税收协议和协定范本;承办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五)管理中央公共财政支出;拟订和执行政府并购政策;管理财政预算内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非贸易外汇和财政预算内的国际收支;制定需要全国统一规定的开支标准和支出政策;拟订和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制定基本建设财务制度。

(六)拟订和执行国家与企业的分配政策,管理中央财政支持企业的支出;拟订并组织实施《企业财务通则》;负责监管中央直管企业财务,管理国有资本收益;汇总分析全国企业年度财务决算;负责资产评估行业的行政管理。

(七)办理和监督中央财政的经济发展支出、中央投资项目的财政拨款、中央财政投入的挖潜改造资金和新产品试制费;负责农业综合开发;拟订并监督执行《企业财务通则》。

(八)管理中央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拟订社会保障资金的财务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对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财政监督。

(九)拟订和执行政府国内债务管理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编制国债发行计划;拟订政府外债管理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承担外国政府贷款、世界银行贷款、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和日本输出入银行贷款的对外谈判与磋商业务;代表中国政府参加国际财政组织。

(十)拟订和监督执行会计规章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和监督执行政府总预算、行政和事业单位及分行业的会计制度;指导和监督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社会审计;审批外国会计公司驻华代表机构的设置。

(十一)监督财税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检查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加强财政管理的政策建议;管理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

(十二)制定财政科学研究和教育规划;组织财政人才培训;负责财政信息和财政宣传工作。

(十三)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综合处理部机关日常政务;负责有关重要会议的组织;起草和修改有关重要报告和文件;管理财政信息、宣传和新闻工作;负责文电、机要、督查、档案、保密、、保卫工作;负责财政部部门财务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等。

(二)综合司

研究财政改革和财政政策;分析预测宏观经济形势,提出调整经济政策及运用财税政策调控经济的建议;负责重要财税改革方案的研究和协调;拟订财政分配政策和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参与机构编制管理;提出住房和国有土地、海域、矿产资源使用制度调整改革和其他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拟订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政策及规章制度;负责审批全国性和中央部门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参与标准的确定,并拟订有关管理制度和办法;统一监制和管理中央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票据,检查指导收费票据的使用;研究法规,制订管理政策和制度,审核和下达发行计划,监管市场等。

(三)条法司

研究提出修改、完善财税法规的建议,制定财税立法规划;组织和协调财政法律、法规草案的拟订;审核上报财政、税收法律、法规草案;审核其他法律、法规草案中有关财政税收的条款;承担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应诉工作等。

(四)税政司

负责研究国内和涉外税收政策,拟订实施方案;提出税制改革、税种增减、税目税率调整、减免税、出口退税等重大事项的建议;参加涉外税收谈判,并草签有关协议、协定;拟(修)订国际税收协议和协定范本等。

(五)关税司

提出关税和进口税收政策;拟订关税谈判方案,参加有关关税谈判;研究提出征收特别关税的建议;承办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六)预算司

拟订财政体制和预算管理制度,编制中长期财政规划;研究提出编制年度预算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增收节支和平衡财政收支的政策措施与建议;负责编制年度中央预算草案、国债发行计划和中央本级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负责政府债务政策研究及有关协调工作;分析报告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审定中央各部门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标准;统一管理财政专项资金投放项目库;负责研究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审查、批复中央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统一办理预算调整事项的审核报批;汇总年度全国财政预、决算;指导地方预算管理;拟订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区域财政政策,负责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工作;承担与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的有关联络工作和国家审计署审计中央财政预算执行的有关工作;负责指导预算管理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等。

(七)国库司

提出并拟订国家金库管理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负责中央财政资金调度;分析国家预算执行情况;汇总并编制中央、地方、全国决算;汇总行政事业单位决算;统一管理中央财政的银行开户;统一管理和审批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开立、变更和备案;研究政府国内债务政策,拟订管理制度,负责政府内债发行、兑付及二级市场管理,研究国债市场运行中的有关问题;管理中央预算外资金专户;拟订并监督执行政府采购政策,对全国政府采购工作进行指导和信息统计分析;研究和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负责综合性财政统计及分析工作等。

(八)国库支付中心

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业务上由国库司负责指导,是财政部门审核、监督财政资金收付工作的延伸。主要任务是:配合国库司建立和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从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后财政资金的审核、支付和会计核算工作,监管非税收入收缴,承担财政支付机构和收付系统内部的监督检查、系统维护及国债发行与兑付的管理业务。

(九)国防司

参与研究军队、武警、军工的发展规划及改革措施;研究拟订财政扶持相关部门发展的政策;会同分管部门(单位)研究提出经费开支标准、定额、年度预算和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建议;负责监督分管部门(单位)预算的执行;对专项资金追踪问效,检查项目实施中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项目的效益考核;制订分管部门(单位)和项目资金使用的财务管理办法;管理军工企业财务和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财务,负责拟订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资金和财务管理制度;审核、编制和批复分管部门(单位)的年度决算等。

(十)行政政法司

牵头制(修)订《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负责制订行政性经费(包括行政、政法、外事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负责牵头制订因公出国(境)人员的工资及生活待遇标准和费用开支标准;制订部门(单位)和项目资金使用的财务管理办法;研究提出行政性经费开支标准和定额;管理援外经费;参与联合国会费谈判;牵头汇总办理国家财政向国际组织交纳的会费、捐款;会同分管部门(单位)研究提出经费开支标准、定额、年度预算和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建议;负责监督分管部门(单位)预算的执行;对专项资金追踪问效,检查项目实施中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项目的效益考核;审核和批复分管部门(单位)的年度决算、研究制订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政策,组织开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等。

(十一)教科文司

负责研究制订事业单位通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政策,牵头制(修)订《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研究制订财政支持教科文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提出优化事业支出结构的建议;会同分管部门(单位)研究提出部门经费开支标准、定额、年度预算和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建议;负责监督分管部门(单位)预算的执行;对专项资金追踪问效,检查项目实施中资金的管理使用和配套到位情况,进行项目的效益考核;制订分管部门(单位)和项目资金使用的财务管理办法;审核和批复分管部门(单位)的年度决算;制(修)订新闻、出版和电影行业的财务制度;参与事业单位收费项目的审批和标准的确定及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组织开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等。

(十二)经济建设司

牵头与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研究制订财政投资的有关政策,参与项目安排;负责管理国家物资、粮食、棉花、食糖、医药等专项储备资金和政策性补贴;会同分管部门(单位)研究提出经费开支标准、定额、年度预算和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建议;负责监督分管部门(单位)预算的执行;对专项资金追踪问效,检查项目实施中资金的管理使用和配套到位情况,进行项目的效益考核;制订部门(单位)和项目资金使用的财务管理办法;审核和批复分管部门(单位)的年度决算等。

(十三)农业司

负责研究财政支农政策;参与编制农业发展规划;制订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办法和农口事业、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管理和分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政策性农业和扶贫专项贷款贴息,参与安排财政扶贫资金;会同分管部门(单位)研究提出经费开支标准、定额、年度预算和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建议;负责监督分管部门预算的执行;对专项资金追踪问效,检查项目实施中资金的管理使用和配套到位情况,进行项目的效益考核;制订部门(单位)和项目资金使用的管理办法;审核和批复分管部门(单位)的年度决算等。

(十四)社会保障司

参与国家社会保障法规、政策、制度的研究、制订;提出中央社会保障预算草案;会同分管部门研究提出经费开支标准、定额、年度预算和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建议;负责监督分管部门(单位)预算的执行;对专项资金追踪问效,检查项目实施中资金的管理使用和配套到位情况,进行项目的效益考核;制订部门(单位)和项目资金使用的财务管理办法;审核和批复分管部门(单位)的年度决算等。

(十五)企业司

参与国家与企业分配政策改革的研究;参与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改革政策;负责牵头制(修)订并组织实施《企业财务通则》;监交国有资产收益,并提出国有资产预算编制草案;负责监管中央国有企业财务(金融、军工、粮食、铁路等企业除外);负责拟订境外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负责中央财政直接拨付中央企业的亏损补贴、税收返还等支出项目的管理;参与国有企业的租赁、拍卖、兼并、破产、重组等有关政策的研究制订和实施;参与组建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革等工作,并制订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负责资产评估行业的行政管理,联系和指导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的工作;指导地方企业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归口管理补助地方的专项经费等。

(十六)金融司

负责货币政策及其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研究工作;负责金融机构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金融机构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资本金权属界定和登记、统计、分析、评估;负责金融机构国有资产转让、划转处置管理,监交国有资产收益;拟订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指导地方金融机构资产和财务监管工作;研究政府外债发行政策,拟订管理制度;负责办理中国政府对外发行债务和信用评级工作;负责编制政府统借统还外债还本付息年度预决算和外国政府贷款的中长期计划;负责外国政府贷款(含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不附带条件贷款、联合融资贷款)的对外磋商、谈判与签约业务,拟订相关政策和制度,并对贷款使用与偿还进行监督与管理;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出口信用保险的国家限额和费率政策;拟订担保业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对担保业实施监督和管理等。

(十七)国际司

研究分析国际财经问题,提出有关政策建议;负责财政国际多边和双边合作事宜;负责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担保和联合融资的对外谈判与磋商业务;负责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中国理事的工作;参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贷款的谈判、转贷、偿还工作;提出部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年度外事经费预算建议,负责财政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事务办公室的工作,组织和管理部机关人员的出国出境考察和培训工作等。

(十八)会计司

管理全国会计工作;研究提出会计改革和政策建议;草拟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并组织贯彻实施;负责全国会计从业资格管理;负责全国会计职称管理工作;指导和管理社会审计工作;指导和监督会计电算化工作;负责会计委派制度试点工作等。

(十九)监督检查局

制订财政监督检查的政策和制度;监督财税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检查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加强财政管理的政策建议;依法查处重点违反财经纪律案件;管理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业务工作;监督检查部内各单位执行财政法规、政策、制度和预算的情况;监督部属单位财务收支管理。

(二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统一管理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拟订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及项目、资金、财务管理制度;编制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管理和统筹安排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组织检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执行情况等。

(二十一)人事教育司

负责部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及派出机构的人事管理工作;调查研究全国财政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状况;制定并组织实施财政系统的教育规划,指导地方财政教育工作;管理和协调中央直属会计学院的有关工作等。

(二十二)机关党委

负责部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等。

(二十三)离退休干部局

负责部机关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指导、代管部属单位的离退休工作等。

(二十四)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

人事部

【代码】116

一、主要职责

(一)研究制定人事制度改革规划、方案,拟定人事管理政策法规,建立科学化、法制化的人事管理制度并进行监督检查;研究拟定机构改革人员定岗和分流的政策规定。

(二)拟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总体规划、结构调整、工资分配的宏观政策,编制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计划和工资计划。

(三)管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工作。负责高级专门人才规划、培养工作;组织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选拔工作,负责来华(回国)定居专家管理工作;研究完善博士后制度;负责留学人员回国安置、工作调整和有关的科研经费资助工作;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研究拟定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出入国(境)和国外机构在我国招聘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管理政策法规并组织实施。

(四)研究拟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研究拟定事业单位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管理的政策法规并组织实施;归口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工作,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推行专业技术执业资格制度,完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

(五)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拟定国家公务员各项管理的政策法规,指导和协调各地方、各部门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

(六)负责人才资源规划、开发工作,拟定人才流动政策法规,发展、规范人才市场,建立国(境)外人才机构和组织进入我国人才市场的准入制度,建立和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拟定,提出国家急需、应予保证的高校毕业生指令性分配计划;承办国家特殊需要人员的选调工作;按分工研究拟定“农转非”政策法规并组织实施。

(七)研究拟定机关、事业单位和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政策和标准及调控措施;研究建立地区津贴制度,完善艰苦岗位津贴制度;研究完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休、退休政策法规并组织实施。

(八)研究拟定国家奖励表彰制度,审核以国家名义奖励表彰的人员,指导和协调政府奖励表彰工作,审核以国务院名义实施的奖励表彰活动。

(九)拟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制定安置和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研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

(十)指导和协调有关人事人才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承办政府间有关人事工作协定合作项目的实施工作,负责派往国际组织职员的管理及协调服务工作,承担国际人力资源机构中中方牵头的协调工作。

(十一)负责对政府系统和政府部门的人事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负责人事系统宣传、科研和信息工作。

(十二)承办中央管理的部分领导人员的行政任免手续有关事宜。

(十三)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十四)根据国务院规定,管理国家外国专家局。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二)政策法规司

(三)规划财务司

(四)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

(五)公务员管理司

(六)人事教育司

(七)人才流动开发司

(八)公资福利与离退休司

(九)军官转业安置司

(十)国际交流与合作

(十一)机关党委

(十二)驻部纪检组监察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代码】117

一、主要职责

(一)拟定劳动和社会保险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及劳动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编制劳动和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起草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制定行政规章和基本标准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制定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服务咨询机构的管理规则;代表国家行使劳动和社会保险的监督检查职权,制定劳动和社会保险的监督检查规范,监督地方劳动和社会保险监督检查机构的工作。

(三)拟定促进城乡就业的基本政策和措施;规划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组织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拟定企业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规划、政策,组织实施再就业工程;制定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规划;制定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就业、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有序流动的政策和措施并组织实施;按分工制定中国公民出境就业和境外公民入境就业的管理政策;制定有关机构经办向外国企业驻华代表机构选派中方雇员业务的管理办法;制定外国在华机构从事劳动力招聘中介、咨询和培训业务的资格管理办法。

(四)组织拟定职业分类、职业技能国家标准,组织制定和颁布相关的行业标准;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制定职业技能鉴定政策;在国家教育工作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制定技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管理规则;制定企业在职职工技能培训和失业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以及就业训练中心、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培训机构的规划及政策;制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表彰、奖励和职业技能竞赛的规则、政策和措施;制定劳动预备制度实施办法;指导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技工学校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教材建设规划和评估认定制度。

(五)制定劳动关系调整的基本规则;制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的实施规范,制定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和劳动仲裁的规范、规则;审核并企业劳动定员定额标准;拟定企业职工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制度和女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政策;负责政策性安置和调配工作,参与评定部级企业劳动模范。

(六)拟定企业职工工资的宏观政策和措施;拟定企业工资指导线的有关政策;拟定行业工资收入调节政策和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政策;审核中央直属企业的工资总额和主要负责人的工资标准。

(七)拟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社会保险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标准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八)制定社会保险基金收缴、支付、管理、运营的政策;对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提出审核意见;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实施行政监督;制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规则和基金运营机构的资格认定标准;制定社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九)制定机关、事业、企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的政策和补充保险承办机构资格认定标准;审查认定有关机构承办补充保险业务的资格。

(十)承担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险的统计和信息工作,组织建设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险信息网络,定期劳动和社会保险事业统计公报、信息资料及发展预测报告。

(十一)组织劳动和社会保险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及成果推广应用、产业发展工作;负责劳动和社会保险领域标准化工作。

(十二)负责劳动和社会保险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代表政府参加国际劳工组织和其他有关国际组织的活动和工作;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险领域的政府、民间及国际经援机构的多边、双边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险领域的涉外业务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审查和处理国际劳工公约、建议书。

(十三)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办公厅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协调和综合处理部政务、行政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

(二)法制司

法制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综合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制工作的职能部门。

(三)规划财务司

规划财务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劳动和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规划,综合管理统计、科技、经费、国资产和世界银行援款、贷款项目的职能部门。

(四)培训就业司

培训就业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城乡就业与职业培训工作的职能部门。

(五)劳动工资司

劳动工资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劳动关系调整和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的职能部门。

(六)养老保险司

养老保险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城镇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工作的职能部门。

(七)失业保险司

失业保险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失业保险工作的职能部门。

(八)医疗保险司

医疗保险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综合管理城镇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工作的职能部门。

(九)工伤保险司

工伤保险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综合管理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工伤保险的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

(十)农村社会保险司

农村社会保险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职能部门。

(十一)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综合管理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的职能部门。

(十二)国际合作司

国际合作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综合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职能部门。

(十三)人事教育司

人事教育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综合管理部机关、直属企业事业单位人事教育及地方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职能部门。

(十四)机关党委

负责部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十五)离退休干部局

负责对部机关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并对部属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进行指导。

国土资源部

【代码】118

国土资源部的主要职能是: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在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国务院机构被分为四类:宏观调控部门,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和资源管理部门,国家政务部门。国土资源部放在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和资源管理部门一类中,与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一起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部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这充分突出了国土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

建设部

【代码】119

一、主要职责

(一)研究拟定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工程建设、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建筑业、住宅房地产业、勘察设计咨询业、市政公用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并指导实施,进行行业管理。

(二)指导全国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城市勘察和市政工程测量工作;负责国务院交办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审查报批;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查;承担对历史文化名城相关的审查报批和保护监督工作;管理城市建设档案。

(三)组织制定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国家标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编号并;组织制定和全国统一定额和部管行业标准、经济定额的国家标准;组织制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方法、经济参数、建设标准、建设工期定额、建设用地指标和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部门联合;监督指导各类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的实施。

(四)指导全国建筑活动;规范建筑市场,指导监督建筑市场准入、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以及工程质量和安全;拟定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和相关社会中介组织管理的法规和规章并监督指导;组织协调建设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建筑劳务合作。

(五)指导全国城市和村镇建设;指导城市供水节水、燃气、热力、市政设施、公共客运、园林、市容和环卫工作;指导城市规划区的绿化工作;负责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及其规划的审查报批和保护监督工作;指导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指导城市市容环境治理和城建监察。

(六)指导全国住宅建设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负责住宅和房地产业行业管理;指导城镇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和开发利用工作;指导规范房地产市场。

(七)负责制定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城市市政设施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规范;指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

(八)制定部管各行业科技发展规划和技术经济政策;组织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成果推广,指导重大技术引进和创新工作。

(九)拟定高等院校建设类专业的教育标准、培养规格;指导部管各行业职工队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十)管理建设行业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外事工作;指导企业开拓国外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十一)管理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人事、机构编制工作;负责部管各行业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职称标准和执业资格的管理工作。

(十二)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职责,建设部设12个职能司(厅):

(一).办公厅

负责机关政务工作的组织协调、文电处理和对外联络工作;负责新闻宣传;负责部重要会议的组织协调;负责机关文书档案管理、行政财务和工作;负责部机关并指导直属单位的保卫、保密工作;管理城市建设档案。

(二).综合财务司

组织编制部管各行业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组织编制行业技术引进规划;管理行业的统计、信息工作;负责本部各项资金和国有资产管理。

(三).政策法规司

组织拟定部管各行业方针政策、改革方案并指导实施;组织研究重大的综合性政策问题,起草部重要文稿;拟定建设立法规划和计划,组织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起草、审查、报批;负责建设法规的解释、清理、汇编工作;指导建设行政执法、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四).科学技术司

组织拟定部管各行业的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行业重点科技发展项目计划;组织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开发;组织编制技术引进规划和计划;组织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实施及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创新工作;管理行业科技成果;指导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

(五).标准定额司

组织拟定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全国统一定额,建设项目评价方法、经济参数和建设标准、建设工期定额、建设用地指标;拟定工程造价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拟定部管行业工程标准、经济定额和产品标准,指导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监督指导各类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的实施;拟定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资质标准并监督执行;提出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标准。

(六).建筑市场管理司

指导和规范全国建筑市场,拟定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市场行为以及工程招标投标、建设监理、合同管理、工程风险管理和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市场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拟定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安装企业、建筑制品企业、建设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咨询单位资质标准并监督执行;认定从事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业务的招标机构的资格;组织协调建筑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建筑劳务合作;提出施工、监理和勘察设计咨询等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标准。

(七).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

提出建筑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改革方案、规章、技术政策;提出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中长期规划、改革方案、产业政策、规章制度、技术政策;拟定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安全生产的政策、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组织或参与工程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组织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的审定、编制和推广;拟定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城市市政设施的建设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八).城乡规划司(村镇建设办公室)

研究拟定全国城市发展战略及城市、村镇规划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组织编制和监督实施全国城市和村镇体系规划;负责国务院交办的城市总体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审查报批;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查;承担对历史文化名城相关的审查报批和保护监督工作;指导全国城市规划执法监察;指导城市和村镇规划;指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城市勘察和市政工程测量工作;提出村镇建设的方针、政策、规章;承担建设部村镇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拟定规划单位的资质标准并监督执行;提出城市规划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标准。

(九).城市建设司

研究拟定城市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改革措施、规章;指导城市供水节水、燃气、热力、市政设施、公共客运、园林、市容和环卫工作;指导城市规划区的绿化工作;负责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及其规划的审查报批和保护监督工作;指导城市规划区内生物多样性工作;指导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指导城市市容环境治理和城建监察。

(十).住宅与房地产业司(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

(十一).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司

指导规范房地产市场;指导城镇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和开发利用工作;提出住宅建设与房地产业的中长期规划和科技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规章,拟定住宅建设、房屋拆迁、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评估、物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指导全国住宅建设和住房供应政策的实施;拟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资质标准;提出房地产估价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标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指导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负责住房公积金和其他房改资金的政策指导并监督使用。

(十二).外事司

拟定本部外事工作的规章制度,编制年度外事计划,管理外事经费,归口管理与外国政府、民间和国际组织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的合作与交流。

(十三).人事教育司

负责部机关、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劳资和机构编制管理;组织拟定部管行业工程劳保费标准和职业技术标准、规范并指导实施;组织拟定部管各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标准并指导实施;组织拟定部管各行业专业技术职称标准,指导部管各行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组织拟定高等院校建设类专业的教育标准、评估标准和培养规格;管理部属高等院校。

(十四).机关党委

负责部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铁道部

【代码】120

一、内设机构及其职能

(一)办公厅(政治部办公室)

1.了解掌握全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情况,督促检查落实部党政工作部署并及时向上级机关反馈。

2.组织筹备全路重大会议和活动,负责部领导的事务安排与对外接待。

3.负责部党组会议、部长办公会议、政治部部务会议以及全路性工作会议的会务组织,起草会议纪要,督促、检查会议决定事项的执行情况。起草部领导综合性讲话和部工作总结、报告。负责部党政领导的秘书工作。

4.协调和组织部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

5.负责部值班工作,沟通内外联系,处理急办事务,催办、查办上级机关和部领导交办事项,报告办理结果。

6.搜集、处理有关信息,编辑印发党政工作简报及其他专报材料。

7.负责部重大新闻,组织和审定采访部领导的重要新闻稿件。

8.拟定机关办公制度,组织实施,并负责综合协调。

9.负责处理部机关文电,管理部机关并指导部属单位的公文处理工作。

10.管理部机关机要文电,指导全路保密、密码工作。

11.负责部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管理全路乘车证的印发工作。管理部机关固定资产、机关经费、办公用品,调配办公用房。统一管理和协调部机关的社会事务性工作。

12.组织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有关铁路工作建议和提案的答复。

13.接待、处理部机关人民来信来访,指导部属单位工作。

14.领导部档案史志中心业务,归口管理部机要通信室。

15.承担部、部政治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公安局(公安部十局)

(三)政策法规司

1.研究并拟定铁路改革与发展和综合性经济政策。

2.研究并组织协调铁路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指导铁路企业改革和管理工作。指导部属单位住房制度改革。承办企业管理的综合性工作。

3.组织拟定铁路综合性行业法规。管理铁路法规工作。负责组织铁路行政复议。

4.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政治部宣传部

1.组织、指导国家铁路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宣传和研究工作。

2.负责国家铁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以及铁路面临的形势任务的宣传教育工作。

3.指导国家铁路精神文明建设及创建活动。指导部属单位进行人民铁路宗旨、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以及路风建设和法制建设等的宣传教育工作。

4.指导部属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先进典型。

5.指导和检查公开发行的国家铁路报纸、社科杂志和有线电视台(站)的新闻舆论导向。负责铁路创办期刊和图书出版规划的审核报批工作。指导、协调对路外的宣传报道工作。组织重大路外报道活动。

6.指导和检查部属单位贯彻执行党的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指导对外和对台的宣传工作。

7.协调国家铁路重大文化活动和重大文艺题材的审查工作。指导和检查“扫黄打非”工作。

8.指导部属单位政治工作系列专业职务资格的评审工作。

9.承担部、部政治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发展计划司

1.拟定国家铁路计划、战备、环保、节能、运输装备价格管理等工作规章。

2.提出铁路行业发展战略和方针建议。编制铁路行业发展规划。

3.参与国家关于铁路产业政策的研究,提出有关经济布局、资源开发、交通体系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的建议。

4.编报国家铁路大中型基本建设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建议及可行性报告。组织审查铁路枢纽总图。

5.编制下达年度国家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勘测设计、环境保护、节约能源计划,并指导实施。汇总上报国家铁路运输、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及利用外资贷款等计划。

6.提报国家铁路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开工报告。审理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运输条件。

7.组织拟定合资铁路、地方铁路管理法规。指导、协调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建设发展工作。提出地方征收的铁路建设附加费使用方案。

8.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宏观管理铁路运输主要装备发展和价格工作。

9.组织管理铁路运输战备和工程战备工作。综合管理铁路行业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工作。归口管理铁路水土保持、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10.负责国家铁路利用外资贷款的规划编制、项目拟定和协调内外资平衡工作。

11.承办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部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部驻铁道部监察局)

1.协助部党组做好国家铁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和组织协调工作。

2.指导部属单位纪检监察工作,以及路风监察工作。

3.监督检查部属单位党政组织、部管干部和部机关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及铁道部决定、规章制度的情况。

4.调查处理部属单位及党政组织、部管干部违纪、政纪的案件。

5.负责审理经部纪委、监察局和报请中央纪委、监察部批准的党组织、党员、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纪、政纪的案件。

6.受理对党员和监察对象的检举、控告,受理党员和监察对象不服党纪、政纪处分的申诉,保护党员和监察对象合法权益。

7.拟定国家铁路纪检监察工作规章制度、办法和有关政策界限。

8.组织和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表彰廉洁奉公、敢于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的单位和个人。

9.指导国家铁路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提出部属单位纪检监察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的配备、任免、调整意见和建议,协同人事部门对主要领导干部进行考察。

10.掌握国家铁路路风监察情况,组织调查路风重大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11.承担中央纪委、监察部和部党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财务司

1.拟定国家铁路财务会计规章和管理办法(包括运输进款清算规章)。指导部属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2.研究并向国家提出关于铁路运价、税收、财政、信贷和金融方面的政策建议,并进行相应的协调工作。

3.管理铁路建设基金的收缴、拨付和预决算工作。

4.筹集、运用、拨付国家铁路各类资金,并监督使用情况。

5.负责国家铁路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建立产权制度,实施资产经营责任制,组织、指导财会监督检查,维护国家投入铁路资本的权益,维护财经纪律。负责国家铁路货车资产价值的管理。

6.管理国家铁路事业经费。审核、编制下达部属事业单位、中等专业学校和部机关部分直附属机构收支预决算以及部机关部拨经费计划。宏观调控运输设备大修工作并管理部集中的年度计划。负责国家铁路外汇管理。

7.负责国家铁路财务预测和经济活动分析,指导部属单位经济核算工作。审核、汇总、上报部属企业的财务报告和事业单位的决算。

8.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八)全国铁道团委

1.提出国家铁路共青团工作的任务并组织实施。重点管理运输系统团的工作。

2.代表和维护国家铁路青年的合法权益。

3.指导部属单位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和青年文化建设。

4.指导部属单位团的组织建设和团员管理、教育工作。协助党组织管理团的干部。

5.指导团组织围绕铁路生产经营目标任务开展团的活动。

6.负责国家铁路青年统战工作和青年社团工作。

7.承办部党组和团中央交办的其他工作。

(九)科学技术司

1.拟定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和推进科技进步的相关政策,组织拟定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负责总则、技术设备部分),并监督实施。

2.编制铁路科技发展纲要和科技进步规划,并监督实施。

3.编报国家铁路科技经费需求计划,办理科技经费使用计划。负责国家铁路科技统计和分析工作。

4.组织开展铁路科技和学术合作交流。组织编制铁路引进技术规划,承担引进技术项目审定有关工作,负责组织重大引进技术项目的论证工作和消化吸收的有关科技攻关工作。

5.组织国家和部重大铁路科技项目的攻关、重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管理重大科技成果及其鉴定(评审)工作。组织重大科技试验活动,向国家推荐科技奖励项目。

6.拟定铁路技术监督工作规章和办法,并监督实施。归口管理铁路技术标准、计量和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组织管理并颁发铁路产品生产许可证与制造特许证。指导铁路质量管理工作。

7.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直属机关党委

1.负责部机关及直属单位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支持和协助行政领导完成工作任务。

2.组织党员和职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

3.负责党员管理工作和党员发展工作。

4.监督党员执行党的纪律。负责党风和廉政建设工作。

5.负责部机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指导直属机关精神文明建设。了解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

6.协同部人事部门对部机关处以上领导干部和直属单位领导干部进行考核,提出任免、调动、奖惩意见和建议。

7.领导直属机关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并指导其工作。

8.负责直属机关统战、侨务和台胞台属工作。

9.承担中央国家机关党工委和部党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一)人事司(政治部组织部)

1.拟定国家铁路党的建设和干部人事工作的制度、规定,并监督实施。

2.管理部管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负责合资铁路公司中代表国家铁路的经营人选的审批工作。检查指导部属单位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

3.管理部机关公务员、机关直属单位领导干部及部分中层以下干部。

4.负责部属单位党组织建设工作。指导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教育、发展党员工作。

5.负责铁路知识分子工作,负责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及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和评聘管理、高级专家的选拔管理、因公出国人员政审管理工作。拟定铁路用人单位接受大、中专毕业生的政策和管理办法。

6.组织部管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和公务员的培训。拟定国家铁路干部培训规划并指导实施。协同国家有关部门,做好有关普通高等学校在铁路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等高等教育协调管理工作。

7.负责部机关及部属单位党群机构编制工作。

8.负责国家铁路干部调配、有关干部安置、部管干部政治历史及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审定工作。管理部管干部档案。负责全路干部及党内统计工作。指导部属单位干部管理和党费管理工作。

9.承担部、部政治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二)劳动和卫生司

1.拟定国家铁路劳动工资、机构编制、卫生、职工教育工作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2.编制国家铁路劳动工资规划、计划,拟定劳动工资宏观调控政策与措施。

3.管理国家铁路统一的工资、津贴、保险、奖励、工时、假期、职工乘车证和制服标准等工作。

4.负责国家铁路组织机构改革和调整工作。管理部机关和部属单位行政机构编制工作。组织制订铁路专用职务名称。

5.管理国家铁路劳动用工,规范内部劳动力市场,指导企业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作。

6.拟定铁路行业性的劳动定额、生产定员、运输主要工种劳动班制、职业技能等标准。

7.拟定国家铁路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推进医疗制度改革,指导卫生资源优化配置。

8.指导国家铁路卫生防疫、医疗保健工作。组织铁路重大灾害、疫情的处理和铁路交通检疫工作,组织对站车卫生、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等工作的监督。指导部属单位爱国卫生工作。

9.指导企业职工培训工作。

10.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三)铁路总工会

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是中国铁工路会的领导机关,在铁道部党组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和中国工会章程,履行工会“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等项职能,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并代表中国铁路工会参加国际工会活动。

(十四)建设管理司

1.拟定铁路行业工程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2.管理铁路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单位资质和相关人员执业资格。

3.负责铁路工程建设有形市场的建立、规范和监督。

4.管理铁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工作,拟定铁路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5.管理铁路工程建设造价标准工作,拟定铁路工程定额、概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

6.组织编制并管理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

7.综合管理国家铁路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并提出建设单位组建方案。

8.监督国家铁路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实施中的招标工作和工程进度,协调建设过程中的路内外重大问题,组织重点项目的竣工验收。

9.负责铁路行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10.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五)离退休干部局

1.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制订铁道部机关具体实施办法。

2.负责组织部机关离退休干部阅读、学习文件,听重要报告,参加有关会议和政治活动,落实各项政治待遇,发挥离退休干部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3.落实部机关离退休干部的各项生活待遇,做好医疗保健、生活福利、住房调配、休养和用车等工作。组织参加各项文化体育活动。

4.负责对部属单位执行离退休干部工作政策的检查指导。

5.承担中国铁路老战士协会有关的日常工作。

6.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它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事宜。

(十六)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

1.拟定铁路对外工作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

2.归口管理国家铁路对外经济贸易和港澳台工作。审核、报批中外合营企业、境外企业和驻外机构并对其指导、帮助和监督。审核、申报企业外经、外贸经营权。归口管理一般商品、机电产品进出口工作。了解分析对外经济活动情况。

3.组织以铁道部或中国铁路名义对外签订协定。负责或协助处理部的重大涉外事项。安排部领导的外事活动。组织接待应部邀请来华的外宾。

4.归口管理国家铁路对外友好交往、智力引进、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工作。

5.管理有关国际组织中铁路方面的工作。承担援外铁路项目实施中需政府管理、协调、监督的有关工作。

6.会同运输指挥中心管理国际铁路联运和对港铁路联运工作。

7.审核、呈报或审批国家铁路临时因公出国(境)人员及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境)事项。督促有关单位对涉外人员和出国(境)人员进行外事教育。

8.审核国家铁路因公出国(境)人员的护照、通行证和签证、签注申报件。负责部外交经费计划工作。

9.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七)安全监察司

1.监督、检查部属单位和合资铁路、地方铁路企业(公司)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

2.拟定铁路行车、路外伤亡、职工伤亡等事故处理规则及安全监察工作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3.对拟定有关文件负责提出安全方面的意见。

4.组织监督铁路行车重大事故、重大职工死亡事故、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的调查,并负责事故的定性、定责和批复工作。

5.负责国家铁路行车事故、路外伤亡事故、职工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工作。

6.检查、分析国家铁路行车安全、路外安全和劳动安全工作状况,研究制定防范事故对策并监督实施。

7.指导部属单位行车安全、路外安全、劳动安全、劳动保护、锅炉压力容器安全和安全值班监察工作。负责部安全值班调度日常管理工作。

8.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八)运输局(运输指挥中心)

1.提出国家铁路固定和移动运输设备发展规划意见。

2.拟定铁路运输行业政策、法规。技术管理规程(行车组织和信号显示部分)和国家铁路运输规章、办法及设备维修技术标准,承担拟定铁路运输主要技术政策、技术标准的有关工作。

3.拟定国家铁路客货营销战略,指导部属运输企业客货营销工作。组织实施和管理客货运价。组织编制年度、月度运输计划和全路性的列车运行图、列车编组计划,并监督执行。负责客货服务质量监督。

4.集中统一管理全国铁路运输调度指挥,负责国家铁路军事运输、专项运输、特种运输工作。指导运输安全工作。

5.负责国家铁路运输保价管理工作。指导企业自备车的运用和检修工作。

6.提出国家铁路运输生产布局调整方案并指导实施。

7.提出货车购置计划意见,负责货车管理。提出机车、客车配属的指导意见,拟定报废标准。

8.拟定机车、车辆、工务、电务等主要运输设备及配件的造、修质量验收标准和运用标准,并监督执行。

9.承担运输设备新技术、新产品试制、审定和国外先进技术引进以及大中型建设、改造项目的设计鉴定和验收的有关工作。

10.代部承担国家铁路防洪、绿化、土地、无线电和抗震等管理工作。

11.协调、指导合资铁路、地方铁路运输管理工作。

12.为部属运输企业完成经营目标提供必要条件,做好服务工作。

13.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交通部

【代码】121

一、主要职责

(一).拟定公路、水路交通行业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法规并监督执行。

(二).拟定公路、水路交通行业的发展规划、中长期计划并监督实施;负责交通行业统计和信息引导。

(三).对国家重点物资运输和紧急客货运输进行调控;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公路、水路交通工程建设。

(四).指导交通行业体制改革;维护公路、水路交通行业的平等竞争秩序;引导交通运输行业优化结构、协调发展。

(五).组织公路及其设施的建设、维护、规费稽征;负责汽车维修市场汽车驾驶学校和驾驶员培训工作的行业管理。

(六).组织水运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规费稽征;负责水上交通安全监督、船舶及海上设施检验和防止船舶污染、航海保障、救助打捞、通信导航工作;实施船舶、外轮理货、航道疏浚、港口及港航设施建设使用岸线布局的行业管理。

(七).制定交通行业科技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组织重大科技开发,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指导交通行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及职业技术教育。

(八).负责部机关、部直属单位的人事、劳动工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按规定管理部直属单位主要领导干部;指导交通行业职工队伍建设。

(九).负责政府间交通行业的涉外工作,指导利用外资工作;管理公路、水路交通与国际组织有关事宜,开展国际交通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十).管理和指导港口、航运公安工作。

(十一).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组织协调部机关工作。组织交通行业政策研究工作。起草重要报告、综合性文件;负责值班、文秘、政务信息、机要、保密、、档案和机关后勤行政管理工作;负责有关重要会议的组织。

(二).体改法规司

指导交通行业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法制工作;负责行业立法的规划、组织、协调和行政复议工作。

(三).综合规划司

组织拟定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规划和有关计划;拟定交通行业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负责中央投资、中央与地方联合投资以及利用外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后期评价工作,负责港航设施建设使用岸线的布局规划及审查;负责交通行业统计、预测、信息引导工作。

(四).财务司

指导交通行业财务会计工作;管理专项资金、预决算、外汇、信贷以及利用外资有关的财务工作。

(五).人事劳动司

负责部机关及部直属单位的人事、劳动工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按规定管理部直属单位主要领导干部以及部属单位的人事、劳动工资、劳动保护和卫生工作;管理智力引进和对外劳务合作。

(六).公路司

拟定公路建设和道路运输的行业政策、规章和技术标准;维护和道路运输行业的平等竞争秩序;监督管理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负责公路规费稽征、公路养护、路政、收费公路的管理;负责道路运输、汽车维修市场、汽车驾驶学校和驾驶员培训工作的行业管理;负责运价政策的拟定和汽车出入境运输管理。

(七).水运司

拟定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水路运输的行业政策、规章和技术标准;维护水路交通行业的平等竞争秩序;负责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有关项目的管理;负责水运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负责水运规费稽征和国际国内水路运输、港口、船舶、外轮理货及其他水运服务业的管理;组织实施国家水路重点物资运输和紧急运输。

(八).科技教育司

组织制定交通科技、教育发展规划及政策;负责交通部属科研院所、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负责交通科技项目管理工作;负责交通行业标准化和计量工作;负责交通信息化工作;管理和指导交通教育工作。

(九).国际合作司

管理交通外事工作;负责政府间交通行业涉外工作;管理公路、水路交通与国际组织有关事宜,开展国际交通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十).公安局

管理和指导港口、航运公安工作。公安局由交通部、公安部双重领导,业务工作以公安部为主。

(十一).直属机关党委

负责部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十二).审计办

(十三).质监总站

负责工程质量监督有关政策的具体执行,全国甲、乙级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单位和甲级工程试验检测单位资质的评审,组织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工程师和试验检测人员业务培训和执业资格考试管理等工作。

(十四).离退休干部局

负责部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检查、指导直属单位离退休干部工作。

(十五).纪检组监察局

监督、检查部及所属系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国家决策和部的决议、决定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协助部党组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开展廉政教育宣传工作;受理对检查、监察对象的控告及其申诉,调查处理检查、监察对象违纪政纪的案件;开展执法监察,参与交通行业重大、特大责任事故的调查。

信息产业部

【代码】122

一、主要职责

(一).研究拟定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振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服务信息化。

(二).拟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负责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

(三).统筹规划国家公用通信网(包括本地与长途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包括无线和有线电视网)、军工部门和其他部门专用通信网并进行行业管理。

(四).组织制订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的技术政策、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制订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技术体制与标准;负责通信网络设备入网认证和电信终端设备进网管理;指导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

(五).负责全国无线电频率、卫星轨道位置、通信网码号和域名、地址等公共通信资源的分配与管理;负责无线电台(站)设置审批、无线电监测和监督检查,依法组织实施无线电管制,协调无线电干扰事宜,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六).依法对电信与信息服务市场进行监管,实行必要的经营许可制度,进行服务质量监督,保障公开竞争,保证普遍服务,维护国家和用户利益;制订通信网之间互联互通办法和结算标准并监督执行。

(七).制订通信与信息服务资费政策,确定基本邮政、电信业务收费标准并监督执行。

(八).负责组织党政专用通信网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管理国家通信网络监控调度中心和国际通信出入口局;组织协调党政专用通信、救灾应急通信和其他重要通信;保障国家通信与信息安全。

(九).根据产业政策与技术发展政策,引导与扶植信息产业的发展,指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调整,指导国有企业重组、组建企业集团;合理配置资源,防止重复建设。

(十).推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的科研开发工作,组织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扶植民族工业。

(十一).对军工电子实行行业管理,研究提出军工电子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规划,与军队及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规划相衔接并组织实施。

(十二).研究制订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规划,协助业主推进国家重点信息化工程;指导、协调与组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指导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信息化普及教育。

(十三).组织与指导主要邮政、电信企业的财务汇总、缴拨与清算;协调邮政、电信企业的经营关系,按国家规定组织对邮政和电信普遍服务的补贴;按照管理权限,管理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干部。

(十四).代表国家参加有关国际组织,签订政府间协定,组织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处理政府间相关事宜。

(十五).研究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通信与信息政策,处理有关事宜。

(十六).负责行业统计及行业信息。

(十七).办理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十八).根据国务院规定,管理国家邮政局。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处理部机关日常工作,协调各司局的工作关系,承办部重要会议;负责信息、新闻、对外宣传、公共关系工作;负责部领导的秘书事务,部机关文书、档案、机要、保密、保卫、、机关财务、国有资产及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二).政策法规司

研究拟定综合性政策及重大改革方案;组织起草信息产业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负责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拟定通信对外开放政策;研究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通信与信息政策,处理涉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事宜。

(三).综合规划司

研究拟定振兴电子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的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协调基础电信网、计算机信息网、广播电视网和各种专用通信网的建设,促进公用网与专用网、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合理配置资源,防止重复建设;按规定管理国家预算内建设基金;指导技术引进、利用外资和对外合资、合作工作;组织编制通信与信息网络建设标准、设计规范,对通信与信息网络建设市场实行宏观管理;负责行业统计工作,行业信息。

(四).科学技术司

跟踪研究国际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制订科技发展规划和技术政策;组织协调制订公用电信网技术体制标准和网络编号规划;组织制订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技术体制与标准;协调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负责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电子信息技术标准、计量和情报工作。

(五).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

研究拟定企业改革方案,指导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企业管理,协调企业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拟定发展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政策和措施,指导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对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统计、监测与分析;预测年度主要发展指标;对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进行宏观管理;协调电子信息技术产品进口管理。

(六).电信管理局

研究拟定电信发展规划、政策和措施,依法对电信与信息服务实行监管,维护公平竞争,保障普遍服务,保护国家和用户利益;负责审批和发放通信与信息服务的经营许可证;负责服务质量监督与价格监管;制订电信网之间互联互通与结算办法并监督实行;负责通信网码号资源的分配与管理;管理因特网域名、地址与国际协调;负责电信网络设备互联互通标准认证和电信终端设备进网管理。负责组织协调党政专业通信网的建设与管理;管理国家通信网络监控调度中心、国家通信出入口局和因特网安全监控中心;指挥协调救灾应急通讯及其他重要通信;组织研究国家电信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并提出对策。

(七).经济调节与通信清算司

贯彻执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法规和财会制度,制订通信财务规章并监督实施;研究制订主要邮政、电信企业的财务汇总、缴拨及企业间清算的规章制度;协调邮政、电信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按国家规定组织普遍服务补贴和对邮政的补贴;制订通信与信息服务的资费政策和基本邮政、电信业务收费标准;管理国家预算内资金。

(八).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

研究拟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政策和措施;指导产品结构调整;组织协调重大系统装备和微电子等基础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组织协调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所需配套装备、元器件、仪器和材料的国产化;编制行业投资指南;指导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九).信息化推进司(国家信息化办公室)

研究制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导各地区、各行业的国民经济信息化工作;协助业主推进重大信息化工程;组织协调和推进全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研究制订有关信息资源的发展政策与措施,指导、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安全技术开发;推动信息化普及教育。

(十).无线电管理局(国家无线电办公室)

制定无线电频谱规划,合理开发利用频谱资源;负责无线电频率资源的指配与管理;负责无线电台(站)管理和无线电监测,协调处理电磁干扰事宜,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依法组织实施无线电管制;负责卫星轨道位置协调;根据授权参加有关国际无线电会议,负责涉外无线电管理工作。

(十一).外事司

负责组织参加信息产业的国际组织;组织协调政府间协议的签订与落实,处理政府间有关通信与信息事宜;研究信息产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政策,归口管理对外合作与交流;按分工权限,负责出国项目、团组与人员的审批与管理。

(十二).人事司

按照管理权限,管理人事工作;负责信息产业系统专业人才预测、规划、培训、智力引进、人才交流和专业技术职称工作;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机构编制、劳动工资工作;指导本系统人事、教育和劳动工资工作。

(十三).机关党委

上一篇:教育培训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微信运营年度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