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训练范文

时间:2023-03-12 21:31:30

语言文字训练

语言文字训练范文第1篇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教学目标,语文教学本身就应当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体质体能、个性心理及其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活泼地成长,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初步具有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的“特定目标”,是衡量小学生学习语文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也是评价小学生语文是否过关的主要标志。要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转变观念,紧紧围绕落实听说读写训练来组织教学,具体做法是:

1.克服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课倾向。

叶圣陶先生早年就说过:“重视内容假如超过了相当的限度,以为国文教学的目的只在灌输固有的道德——而竟忘了语文特有的任务,那就很有可议之处了。”“特有的任务”就是指语言文字训练。在现实中,有些小学语文教师以为语文教学不增加思想教育的份量和时间就是不重视德育。尤其是对一些思想教育内容明显的课文,更是以思想教育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如教《我的战友》这一课文时,有的教师着重围绕“身上是如何着火的?他是怎样牺牲的?烈士有哪些高贵品质?我们怎样向他学习?”等问题来组织教学。殊不知语文课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去实现,要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2.要突出听说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小学语文课文中涉及到的许多专业知识和科学常识,应该向学生传授,但不能以传授这些知识作为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要把专业知识的教学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也就是通过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基本功。如《太阳》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和认识自然的能力。这里的“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仅局限于课文内容的知识。实现这个目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理解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3.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受前苏联语文教学法的影响很深,直至今天,那种重分析轻训练的教学模式还有相当一部分市常虽然它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跟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实际已不相适应。由于它以分析课文内容为中心,往往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教学时,尽管是一读就懂的课文,也要逐段逐句进行分析、提问,结果越分析越复杂。启发式教学是当前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它通常是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于是很多教师认为启发式就是多提问题,多质疑,教学一篇课文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想方设法地设计一连串大小问题,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回答。有位教师教《威尼斯的小艇》的第二自然段,这段课文只有三句话,可他设计了六个问题:

(1)威尼斯小艇有多长?

(2)小艇像什么?

(3)小艇的船头和船艄有什么特点?

(4)船头和船艄像什么?

(5)小艇行动起来怎么样?

(6)小艇行动时像什么?像这位教师课堂上一味地提问,一节课就提了几十个问题的现象还十分普遍。于是语文课教学就出现了“四多四少”的现象:提问多,读书少;简单的问题多,启发思维的问题少;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多,训练语言文字的问题少;回答多,笔练少。由于教师连续提问,学生忙着应付回答,问题回答完了,课文也讲完了。这样的教学方法从表面上看,学生发言踊跃,对答如流,课堂气氛热烈,而一篇课文学完了,许多学生连课文都不能流畅地读下来。这样的课堂教学,语言文字训练不能落实,怎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怎么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4.语言文字训练一定要落实到位。

训练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关系到语言文字训练的成功与否。所以要真正做到落实到位,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备课首先考虑。一篇课文的语言文字训练有哪些内容?要达到怎样的要求?通过怎样的形式训练?教师怎样进行指导?读的、说的、写的都应该根据整个教学目标通盘考虑,保证一定时间。

(2)训练贯穿全课堂。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具体转化为:以语言训练为主、以学生实践为主、以指导学生读书为主。并以训练为主线来组织课堂教学,做到有目标、有重点、有层次、多形式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语言文字训练范文第2篇

但是,作为语文教师并不能因为语言文字训练并非自己课程专属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语文教育的性质。关于语文教育的性质存在不少争论,其核心在于语文教育到底是干什么的,语文教育到底要实现什么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而当我们在考虑这三个问题时,恰恰说明我们关于语文教育的思考还是局限在语文教育的功能和目的层面。社会与语文教育的价值评价、语言文字内在的逻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价值期待将语言教育进行了界定。如今语言文字的内在逻辑并没有得到重视,这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功利目的。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并不是社会道德的角色代言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让语文教育回归本质,要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内在逻辑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学习语言的发展规律。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这种新的教学理念逐渐得到更多语文教师的认可,它很好地体现了教育对于人性的呼唤和重视,这种深入思考语言教育的精神需要坚持。

语文教育应该加大语言文字训练,语文教育就是为了学生掌握系统的语言文字,形成成熟的语言逻辑系统,而这些是不能离开语言文字训练的。如果不进行这些训练,那么语文教育就成为了空中楼阁,失去了自己的根基。那么,怎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呢?

笔者并不认同把语言文字训练当做一种纯技能的、知识灌输式的训练。显然如果这样理解和操作语言文字训练,那么就会重新走入传统教育模式。很多教师即使意识到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意义,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处处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即使在跳出的传统教育模式限制的同时还不由自主地回到其中,比如语言文字教育的实践中,很多教师关注的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更多的是关注于教师层面的问题。而对于学生层面,学生怎么来学和学什么则考虑不多。这种完全由教师的教决定学生学的理念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其实对于教师而言,教什么并不是一件难题,因为教学大纲都已经做了详尽的限定。教师往往是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转换,教师教学阶段彼此间的联系以及程度都呈现被动状态,而学生学什么完全由教师所决定,学生因为没有自主性,只好被动地去接受,这种状态并不利于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不得不说的是,我国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这也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环节。由于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教师教学自主性没有被激发或者不能实现,导致创造性教育无法实现。笔者曾经观察过一些特级教师的授课过程,他们并没有恒定的教学模式。虽然曾经有教育专家试图对特级教师的教学模式进行总结,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当我们在找寻一种适合绝大多数情况的授课模式时,恰恰说明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学实质所在,甚至是为了满足教师的偷懒心理。试想如果真的有固定的教学模式,那么直接放视频录像就可以了,还用教师做什么呢?所以笔者认为做好语言文字训练需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教育。教师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既能体现标准化、简单化,同时也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只有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才可能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显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语文教育并不只是语言文字训练。如果过于强调语言文字训练则会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储存知识和语言的机器,而不是一个可以很好使用语言的具有成熟标志的人。教师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语言之美、文字之美、体验之美、感情之美。笔者认为以下几种误区是教师容易在语言文字教学中产生的:

1.教师因为受应试教育影响,在教学中更加注重的是书面语言的训练,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从而导致学生考试成绩很好,但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2.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指导,忽视学生的练习。教学中依然存在满堂灌的问题,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不停地去灌输,讲得太多,管得太多,而学生除了听得太多,就是说得太少、练得太少。

3.教师和学生地位的不对等,使教师较为重视学生的反复性学习,而忽视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学习。尤其是因为反复性学习更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往往把精力放在此。对于学生的揣摩和创新,教师认为和考试无关,内心也认为是学生天赋使然,并不注重培养。

4.教师容易在教学中将语文教学当做一种既定的展开模式。在这种框架内,教师展开教学,如果学生具有自主性意识,则会认为学生打扰了自己的教学进展,强行打断学生。这种状况说明教师希望自己上课过程永远按设计所走,不期望被打破,学生则在此影响下成为框架的牺牲品。

5.教师在教学中易受家长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左右徘徊中丧失了自己的教学方向,缺乏坚定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到底要实现什么、完成什么,教师要时刻清楚,而不是随波逐流。

综上所述,语言文字训练并不是易事,尤其在各种误区之下,想较为完美的实现语言文字训练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精力。教师要能将自己的言行,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长远发展相联系。教育是一门艺术,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品质,给予学生美的陶冶。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语文教学中的基础语言文字训练。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消除家长和社会的误解,消除自己教学中的误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明确教学方向和目标,使语文教学更具有科学的人文主义色彩。

语言文字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言文字训练 文本 课堂 延伸

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具体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来发展学生的语言,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与人共处的品格,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与道德陶冶。只要教师有心,则教材中平凡的语言,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语言训练的良好素材。

一、利用文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文本有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取之不尽的资源,我们要善于从文中提取可以训练的因素进行潜移默化式的训练,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挖掘课文题目的训练因素

课文题目是文本的眼睛,有的课文题目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课文题目简洁,有的课文题目模糊。如果留心,小题目可以做大文章。请看:

一位老师板书完“北大荒的秋天”后问:“课文写的是哪里的秋天呀?”生答:“北大荒的秋天。”师:“你印象中的北大荒是怎样的?”生:“美丽的北大荒。”“火红的北大荒。”师:“你为什么用火红这个词?”生:“因为秋天的时候,北大荒的榛树叶子是火红火红的。”“诱人的北大荒。”“金黄的北大荒。因为秋天到了,那里大豆成熟了,成了金黄色的。”师:“大家用一些词语赞美北大荒,可作者呢?用一句话来赞美北大荒。”师出示:“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教师以课题为凭借,引导学生先说说北大荒是怎样的,再说为什么是这样的,这就从词到句,学生能用“火红”“金黄”等词来说印象中的北大荒,教师敏锐抓住这些词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概括出秋天景物的特点,如“火红的榛树叶子”“金黄色的大豆”等,从而总结出“北大荒的秋天真美!”抓住文章的中心。教师用题目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能力。

2.结合课后习题进行训练

课后习题的安排是结合教学目标来实现的,它切合学生实际,隐含文本训练重点,体现学生学习的效果,它是不可忽视的训练内容。如《东方之珠》课后习题4,是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对事物进行生动描绘,围绕教学第五自然段后,我出示了:“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让学生写一段话。这样训练,可考查学生对总―分构段方式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细致描绘,训练学生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能力。又如《蒲公英》这一课,课后要求掌握“竟相开放”这个词语。教师让学生读句子“春天,蒲公英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它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后出示句子:“春天来了,各种花儿绽开了笑脸,它们?摇 ?摇 ?摇?摇。”生答:“春天来了,各种花儿绽开了笑脸,它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竟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师出示:“夏天来了,?摇?摇 ?摇?摇。”生答:“夏天来了,荷花亭亭玉立,它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竟相开放,把池塘装点得更加美丽,引得蝴蝶翩翩起舞,人们不愿离去。……”把课文中的生动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二、利用课堂生成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进行,而是课堂上不断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语言文字训练融合其中,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1.利用课堂生成进行词语训练

请看一位教师执教《五彩池》时的一个精彩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一定都喜欢旅游,跟大家说说,你去过什么地方?生1:北戴河。师:能把话说完整吗?生1:我去过北戴河。师:好极了。生2:我去过上海。师:你能在上海前面加一个词吗?生2:我去过繁华的城市上海。师:瞧,添上一个词,就把“上海”的特点说出来了。生3:我去过风景如画的桂林。师:很好,把“风景如画”换一个词,你还会说吗?生3:我去过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师:好呀!“桂林山水甲天下”嘛!生4:我去过道教发源地武当山……

无疑,这位教师是一个很会训练学生语言的高手,他会让普通的对话变成训练学生语言的机会,他会机智地抓住一切可能训练的因子来锻炼学生对语言的敏感,要求表达得准确。训练得不枯燥、不重复、不呆板,层次分明。“把话说完整”,这是对语言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师应该有这个习惯。“加一个词语”是教给学生怎么具体表达语言,它比课堂枯燥的说教有效得多。“换一个词语”是对语言需锤炼最好的诠释,使学生明白语言有更精彩、更生动的表达方式。

2.利用课堂生成进行说话训练

一位教师在教学《小露珠》第七自然段时深情地说:“当小露珠变成水蒸气向空中‘飘去’时,大家都依依不舍,向日葵向它点头,白杨树向它招手,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都想留住小露珠,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呀!假如你是向日葵、白杨树或者是喇叭花,你会对可爱的小露珠说什么话呢?”生答:“假如我是向日葵向它点头并说:‘可爱的小露珠,明天你一定第一个叫醒我,我要和你一起玩。’”“小露珠,再见了,我会想你的。”……《小露珠》是一篇优美的童话,语言优美,生动形象,体现美好的情操,充满想象空间,让学生在文章留白处进行说话训练,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情感,充满童真童趣。

三、利用课堂的延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学习贵在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语文教学也一样。课堂学习的都是使学生能在课外进行运用,巩固课堂所学。课堂延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显得十分必要。

1.对词语进行课堂延伸训练

特级教师刘仁增在教完《学会查“无字词典”》文章后,让学生用“夕阳西下”“草长莺飞”等词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来说出意思。有的老师则准备了一定数量的词语,开展“查‘无字词典’”比赛,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西湖》这一课词汇丰富,教完这一课后,有的老师开展“词语竟猜”活动:老师说意思,学生根据意思猜词语;或者说一个词的近义词,同学猜词;或者指着图中景物,让学生用一个准确的词来描绘……学生喜欢这样的活动,也在这样的活动中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积累了语言。

2.对句式进行课堂延伸训练

《小露珠》的第二至五自然段,通过三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小露珠“闪亮”、“透明”、“圆润”的特点,通过“蹦到大荷叶上”、“爬到草秆上”、“落在花朵上”来体会三种小动物不同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十分生动形象。我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让同学们明白因为小露珠有“闪亮”、“透明”、“圆润”的特点,所以用“钻石”、“水晶”、“珍珠”这些美丽的东西来比喻;因为小动物有这样的特点和习性,所以作者用“蹦到大荷叶上”、“爬到草秆上”、“落在花朵上”词语来写,让学生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几句话。生答:“‘早哇,像宝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躺在花朵上的毛毛虫对小露珠说。”“‘早哇,像珠子那么透明的小露珠。’落在大树上的小鸟对小露珠说。”……句子说得很好,显然学生已理解了比喻句能够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对动作的词语运用要生动、准确,符合事物特点,培养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准确地运用词语的能力。

语言文字训练范文第4篇

1.下列词语中画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和风细雨/曲高和寡 横眉冷对/飞来横祸

间不容发/挑拨离间

B. 看护/照看露脸/露相

供应/供认

C. 伺候/伺机处理/处分

呜咽/细嚼慢咽

D. 门槛/槛菊愁烟泊位/漂泊

倔强/倔头倔脑

2.下列各组词语中画横线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啻(dì)百舸(gě)诳语(kuáng)

翘首以盼(qiào)

B. 泥淖(nào)迷惘(mǎng)沉湎(miǎn)

不屈不挠(náo)

C. 颤栗(zhàn)灰烬(jìn)潜(qiǎn)意识

瞠目结舌(táng)

D. 犄角(jī)妥帖(tiē)戕害(qiāng)

铩羽而归(shā)

3.下列词语中画横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龟裂(jūn) 紫绡(qiào)

逶迤(yí)接踵而至(zhǒng)

B. 菲薄(fěi)日笃(dǔ)

先妣(bǐ)呼天抢地(qiāng)

C. 笑靥(yàn)浩瀚(hàn)

纤维(xiān)殒身不恤 (yǔn)

D. 形骸(hái)险衅(xìn)

船坞(wū)强近之亲(qiǎng)

4.下列各组词语中画横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莴苣 贫窭 拮据 截趾适屦

B.詈言 麻栎 闪烁 暴戾恣睢

C.伏侍 似的 吞噬 舐犊情深

D.按捺 木讷 老衲 方凿圆枘

5. 下列词语中,画横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沮丧 龃龉 狙击 趑趄 含英咀华

B.伶仃 囹圄 花翎 菱角 高屋建瓴

C. 汲水 垃圾 负笈 趿拉 岌岌可危

D.亢奋 伉俪 炕桌 沆瀣 引吭高歌

二、 字形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奢靡 涣散 膺品 掉以轻心 短小精悍

B. 帐篷籍贯延伸耳濡目染貌合神离

C. 耽搁推诿倾轧改斜归正振聋发聩

D. 气概赡养谄媚披星带月巧夺天工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中国军人的屠戳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B. 反正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

C. 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适应风土,因地置宜,努力发展传统的生产,是切合实际的做法。

D. 我极报歉的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不能对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谢意,其中有些是不相识的。

三、成语

1.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车商称,现在的消费者已经精明到“先上网了解车价,再挨家询价,最后往死里杀价”的程度了,因此汽车降价是众望所归。

B. 在被戏称为“石灰窑工业园区”的强拆现场,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40多座小石灰土窑顷刻间分崩离析,被彻底拆除。

C. 张教授的有关市场经济的长篇大论,乍听起来很有新意,但仔细分析一下,很多观点都似曾相识,实际上都是拾人牙慧。

D. 正因为朱光潜先生对西方美学和传统美学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具艺术价值的学术著作《谈美书简》。

2.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B.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D. 感谢落日,它让我看见了他们远去的背影,它把世间石破天惊的一幕展示给我。

3.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读书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因它收藏之丰富而望尘莫及,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4.下列各句中,画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靠这几个人办不出什么大事。但对于自己,荪甫从来不肯妄自菲薄。

B. 在这次会上,他们摆出了大量事实,证明了对方那些所谓“意见”都是无稽之谈。

C. 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今非昔比的感觉。

D. 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淹没了馆外的惊雷。

5.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数发明,今天更是如此――每天都有很多发明被完成,很多专利被注册,但是大多数都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并未在物质文明的发展史上产生影响。

B. 中原大地,山重水复,花草掩映,岁月的迷宫会让最清醒的头脑胀得发昏,晨钟暮鼓的音响总是那样的诡秘和乖戾,一切都在重重美景中发闷。

C. 桐城派散文的文气说,坡式的信马由缰,归有光式的平淡抒情,以及倪云林式远小景的构图,都使得汪曾祺的小说文体更加为所欲为。

D.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革新鼎故,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境地。

四、图文转换题

1.年前,国家推出了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网易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下表是其中一项调查内容及结果。阅读该表,完成问题。

在家电下乡活动中,哪些问题最受关注(票数:3561)

(1)根据上表,你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请你给政府部门提两条建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图,完成题目。

(1)用一句话概括画面里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该图有何现实讽刺意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第3页

3.阅读下图,完成题目。

(1)用一句话说明中国扶贫基金会会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该会标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题目。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是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的会徽,请根据其内容,分条陈述其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参照下面秋瑾的画像,结合你对她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秋瑾的形象。

要求:

(1) 使用第三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2) 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3) 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 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修辞手法

1. 根据所给语境,以“亲情”为对象,仿写句子。

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所给语境,以“爱心”为对象,补写出横线上的句子,使文段构成排比句式。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依照下面的句式,另选一物写一段话,意思要完整,每句字数不一定要与原句相同。

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它相信

地心有一个太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不在于成就了多大的事业,而在于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林中挺立的一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求无愧地做白云中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__________________,虽是一朵却能装扮蓝天。这样的人生也就够了。

(作者:汤建伟,丹阳市教研室 朱明慧,丹阳市第五中学 卜小东,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

语言文字训练范文第5篇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要赁凭借一篇篇课文进行。但训练不可能也不需要涉及课文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也不可能对一段落都不同样的功夫。这就需要确定一篇课文的训练点。训练点的确定,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大纲”对该年级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二是学生语文水平实际状况;三是课文本身的重点、难点、特点。

二、要明确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理解语言文字和理解内容相统五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两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阶段构成:第一阶段是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第二阶段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

这个过程的出发是语言文字,落实点仍是语言文字。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只完成第一阶段,缺少第二阶段。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仅仅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至于课文的语言字却不甚了了。这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可以说没有完成任务。现在提出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言的。因此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途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借助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再通过阅读及其它训练手段指导学生体会思想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

三、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完全可以而且必须统一起来。思想教育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语言文字训练不能脱离课文的思想内容孤立进行。某一个词用得好,某一段写得好,就是说它是此时此地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要表达的内容。离开特定的思想内容,是根本无法讲清语言形式的。

2、语言文字训练与语文知识传授的关系。

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阅读能力,不是传授语文知识。这一点,教学大纲已经表达得很清楚。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进行严格的语言文字训练。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指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并通过练习使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一些学习方法。必要的语文知识传授包含在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3、语言文字训练中“训”和“练”的关系。

“训”,主要是教师的活动,包括设计、启发、指导、示范和必要的讲解等。“练”,主要是学生的活动,包括听说读写等。“训”的目的是指导“练”,使学生会练、练好。离开练,“训”、“练”结合,以练不主的观念。“练”,主要是指课堂上的练。

语言文字训练范文第6篇

[内容]

1996年,我省小学语文教学在教改方面最突出的成绩,就是“语文教学一定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观念已成为全省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尤为难得的是,广大教师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创造了许多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方法、好经验。但是,在每一堂课的40分钟里,如果要真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还需要在时间、精力、群体研究上付出更大的代价。实际教学存在的问题表明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应该继续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上下功夫,动脑筋,想办法,出经验,真正使语言文字的训练可操作,有模式,落实处,见效果。

课堂教学是学科课程的主渠道,也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主阵地。首先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基本摸式。我们认为,在教师指导下的读书、思考、交流、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里,读书是基础,思考是关键;交流能让学生在童心童语的氛围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发挥班级授课的忧势;练习则使知识得到巩固和积累,并转化为能力,让学生开始初步的运用。很明显,这些环节都是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因此,如果教师的指导基本得法,就能大致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步入语言文字训练的轨道而不致陷入“发胖式分析”的歧途或重蹈“满堂灌”的覆辙。当然,“教师指导”是至关重要且需精心设计的,否则,训练的效果就会不佳。这里,首要解决的又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问题。从我省许多老师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课堂教学经验来看,先扫除障碍(生字、难词、有关背景、知识等),重点抓好识字写字;接着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结构;继而精读课文(或片断),侧重语言训练;之后勤读背诵,加强语言积累;最后迁移练习,促进语言运用,应该是我们语言文字训练课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当然,模式的把握和运用也有高下智愚之分。但只要牢牢把握这一摸式中的后三个重要程序,做到语言训练(包括分析比较)有重点,勘读背诵(全文或片断)有积累,迁移练习有运用,那么,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不难达到。

其次,要真正落实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具体操作上应提出一些根本要求和硬性规定。比如,40分钟的课时目标要明确单一,除了思想感情教育方面的教学目标外,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目标要非常具体且数量不能过多,最多也不应超过三项。因此像作文训练课“教会学生按人物动作的先后顺序说。写,语句通顺连贯”的课时目标是订得具体且切实可行的,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课时目标却订得高而空洞、大而抽象。再如,“以读为本”、多读课文是一节成功的小学语文课所不可缺少的。在小语课堂的40分钟内,如果听不到琅琅的书声,那就很不好了。因此,每一节课,学生至少应该有10分钟以上的时间用来读书,包括朗读和默读。这样,到课文教完时,我们期盼“低年级学生对全篇课文,中高年级学生对重点句段能背诵”的要求,不仅可以达到,而且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又如课堂练习,包括书面练习,每节课也都应有具体安排。现在有一种把书面练习都放在课外的不良习惯,这实际上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从语文的角度来说,小学课外的语文学习应是阅读课外读物和自由练笔,所以我们认为书面练习,包括作文一般都应在课内完成。还有,指导学习方法,这既是完成中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最后能做到“自能读书”广自能作文”的目标所必需,也是提高语言文字训练效丞所不可缺少的。最理想的学法指导应该是全盘考虑、分项设计,做到有序、有机的渗透。即使眼下一时达不到,我想也应该增强学法指导的意识,做到对单元、课文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学法指导,力求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基本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学习语文的方法和形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在指导学法的随机渗透和专课讲授两种方法中,我们更加提倡前者,它更便于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在参与领悟、体会、总结中,更加深刻、更加具体地把握祝。

为了保证以上这些根本要求和硬性指标的达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一些问题。第一,应精当讲解。每节课不论是思想内容的理解,还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教师的讲解都应当十分精要和恰当。当前在这方面的一个通病,是凡事均搞“联想”、搞“发散”。“联想”、“广发散”是思维训练的极好形式,但运用必须适度,以教材允许和学生能做到为宜。第二,要精简提问。提问力求具有启发性、导向性和示范性。有的地方为了克服以“提问式”代替“启发式”、以多提问来酿成“课堂活跃”的弊病,硬性规定一节课中老师提出的关于内容理解上的问题一般不超过五个,但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有一定道理的。第三,必及时反溃教师对学生的朗读、答问、提问、交流,要及时进行评价,组织学生讨论,对的肯定,错的纠正,并简述原因和方法。这是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率的最好契机,最能给学生──不止于答间的个人,而是全体──以深刻的印象。高明的教师是从来不放过这一时机的。书面作业完成后,应要求学生自我检查或互相检查,然后尽可能地有重点地在课内评价和反溃第四,有自学时间。这里的自学是指预习,朗读前的准备,回答问题前的思考,查阅资料、草拟提纲、质疑问难等学生个别的学习。这种学习是不可缺少的。它是训练过程中知识和能力内化的必经途径,也是课堂教学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体现。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视指导,矫正反溃。

此外,在训练中值得我们注意的还有:一是必须面向全体。这是社会主义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特征。在课堂训练中要尽量设计、创造全体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活动的时机,要避免课堂训练是少数几个尖子学生轮流表演的毛玻有人提出一名优等生在一节课内的发言不得超过三次是有道理的。这在确定教学目标和进行具体训练过程中,都应引起我们高度注意。与此有关的,二是勿忘辅导后进生。除了在教学全程中必须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热情地而不是歧视地对待后进生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后进生以适当的训练机会,并在学生自学或回答问题时,有针对性地对部分

语言文字训练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课文 阅读教学 语言文字 表达形式 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对"理解课文内容"这个层面研究得比较多,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但往往容易忽视"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这一面。在对学生的训练中,我们不可能回避或逾越"表达思想感情"这一关,却又浅尝辙止,不深入不到位。而对于课文中语言文字表达形式的训练,更是存在着疏忽和不经意。由此造成形式与内容、形式与情感的互相游离,减弱了训练的渗透力,难以达到训练的理想效果。这里,我们对语言文字表达训练进行研究和探讨,对教学相长或有裨益。

1.强化语言文字表达训练的必要性

强化语言文字表达训练是促进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之后,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从文字运用的角度、词汇和句法结构所提供的叙述意义上,对课深一步的解读。如此方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作者写作方法和技巧,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感受,就是学生对他所阅读的课文内容,能够达到认知的程度,已属不易,教师不必要求他们心领神会、刻骨铭心地吃透理解。作为少年儿童,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力毕竟有限,尤其是自身以外的社会事物,更难身同感受。语文教学,着重于形式方面的理解,是强化语言文字表达训练的侧重点。

2.如何强化语言文字表达训练

2.1 合理分配时间,保证训练的量。

课堂教学讲究节奏,就象一首乐曲,一幕戏剧,波澜起伏,跌宕有致。特别是语文课,缓急适度,生动活泼,学生就会兴趣大增,对课文的重点记忆深、理解快。即使简略的地方,也不至于当成"耳旁风"。这种对节奏的把握,教师在备课时,就应把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分配、科学运筹。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相当的阅读能力,对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几乎过目成诵。如果不是古诗词之类,大凡课文内容,学生都能在阅读的同时也就理解了。因此,就理解内容而言,在课堂上应加快节奏,压缩时间,如果某篇课文计划两课时授完,第一课时的前半时,完成语言文字的阅读和主要内容的理解,后半时则深入到内容所蕴含情感中,至少使学生产生出对某种情感的认同。爱与恨,悲与喜,教师与学生必须达到清晰的确认。调动情感投入,语文课就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2.2 明确教学目标,保证训练的质。

现行语言教材的编排,都是划分成若干训练组的。每组大都安排了重点读写训练项目。而每个读写训练项目又都是按"大纲"规定的不同年级、年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是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编排的。因此,教师要根据语文课教学的实际要求,确定语言文字表达训练的目标。没有目标的教学,如同散点巡视,无法明确一个聚集重点。然而当你确定某种语言文字表达训练的目标时,又必须照应编排组中的重点训练项目,做到两种训练的有机结合。如果该组是侧重于"读"的方面的训练,就应当把你计划的语言文字表达训练目标调整到偏重阅读、朗读或背诵。若该组的训练项目是侧重于"写",则应要求学生默写、摹写或缩写、改写等,以求最终达到计划目标。

2.3 强化品读课文。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文字表达的理解,都是先通过"读"来完成的。所谓品评读文,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就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巧妙,进行认真品味,从而领会汉语言文字特有的表达能力。尤其是逐字逐句的品评,其味无穷。在《我的战友》一文中,有一句是"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钟头才渐渐熄灭。"还有一句是"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两个"才"字,在不同句中的含义有什么区别呢?教师指导阅读时,让学生去掉"才"字和保留"才"字对比着读,反复品味。显然,第一个"才"字表达的是着急、痛惜,第二个"才"字表达的是胜利的骄傲和快意,使学生在品评中受益匪浅。

3.语言文字表达训练的结语

语言文字训练范文第8篇

那么,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应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呢?这里笔者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利用语言,激感

学生的阅读不是简单地储存语言和知识的过程,“学生阅读的过程应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小学生年龄小,由于生理和心理诸方面的特征,他们在学习中很容易引起疲劳与注意力分散。教师应针对儿童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以情感为手段,运用生动、形象的感人的语言进行述说。这样既创设了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又能唤起学生的情感,能使学生动情。

二、品词析句,入情悟情

入情就是玩味、追寻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描述所表达的感情。许多语言文字常常隐藏着作者的情绪曲线和心路历程。要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让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实现沟通,教师就要让学生原有的心理体验参与到相应的语言情境中。特定的语言总要表达特定的情感,有的词句意在褒扬,有的意在贬斥;有的激昂,有的舒缓……学生的阅读心理可分感知、理解、动情三个阶段,因此要达到与课文的沟通,首先要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中的感情。教材中精选的那些典范的作品,其语言精雕细刻,妙不可言。教者要切实在语言文字训练上下功夫,特别是抓住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语句作为培养点,让学生进行比较、揣摩、欣赏,使其获得深刻的理解和感受。经过对语言文字的细细品味和琢磨,学生深刻地领悟了作者表达的情感,同时又受到感染,并产生强烈的情绪活动,这就是情感体验中的入情悟情。

三、创设情境,入境移情

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借助语言文字渗透于字里行间。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走进课文”,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语感自然而生。一堂好的语文训练课,不仅要让学生动情入情,而且要让学生入境,让学生学会与课文中的人物、事物、景物进行情感交流,并激起感情共鸣,自觉地接受高尚情感和美好事物的感染和熏陶。这就是情感体验中的入境移情。

四、运用语言,抒发感情

当学生的情感被激起层层涟漪时,学生会产生一吐为快的心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此时,教师应及时启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启动器”,使之用自己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抒情。

读者要沉浸在作品中,深入品味关键词语,细细推敲语气的变化,领会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出作品深藏的意蕴和情感。把概念化的词语化解为他们能闻能睹、可感可触的形象时,这些文字才能被他们真正接纳,深刻地留存在记忆的深处。

总之,语言文字训练中的情感体验是复杂的,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一般地说,情感体验包括感情的激发、感染、领悟、入情、入境、移情,以至感情的升华。它们都是在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从而达到灵活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参考文献]

1.王崧舟《心中的语文》

2.张 林《厚实 优美 和谐——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潜在环境》

3.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言文字训练范文第9篇

一、要根据理解语言文字训练的需要创设情境,以免“画蛇添足”

比如,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有这样的句子:“一群得意洋洋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其中“耀武扬威”“得意洋洋”分别是什么意思?如果老师把词语的意思板书出来,学生不能理解,反而显得生硬。其实,通过多种形式去读,(比如,通过老师范读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去表演)其他学生则很容易理解词意了。语文教材中类似的词语很多,如《鸟的天堂》中的“应接不暇”,《将相和》中的“负荆请罪”,《长城》中的“蜿蜒盘旋”等都可如此处理。

二、要防止作文课上容易出现的偏差

在童话作文训练课上,老师为了创设情境,使学生有内容可写,要求学生上台进行角色表演,继而让其他学生看表演并口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确实有提高,观察也较为仔细,但是这些内容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太少,不是在老师主导下发挥自由想象。学生表演时说话较嗦,不分清主次,重复等语病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教师不注重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认为,作文课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外,还应教给学生如何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在学生认真观察,产生了强烈的表达美的欲望时,教师应利用学生急于表达的心理,开拓学生的思路,指导学生如何表达。首先,确定题材范围,定好文章中心,拟好作文提纲,告诉学生,一个情境,一个活动,可以按不同顺序写作;接着,抓住重点段落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在语言文字的恰当、具体上着力训练,并及时纠正其语病,错字漏字等,指导写作方法,鼓励大胆想象,大胆创新。

三、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到效益,尽可能以较低的投入、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文中的“连绵不断”这个词语时,很多学生理解不正确。我立即用粉笔在黑板上画连绵的群山的简笔画,学生很快就能理解了。在教学《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的“穿梭”一词时,有的学生理解为穿在脚上的鞋或穿在身上的衣服。我立即用肢体表演和讲解古时候人们纺线织布时的情景,这时学生联系实际,走路很快也可以用“穿梭”一词。这样运用很简单的办法创设一定的情景,在适当的引导下,学生水到渠成地就能理解了这个词语。

总而言之,通过创设情境训练语言文字,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语言文字训练的整体性,体现语言训练的灵活性,进而内化,真正使训练落到实处。

语言文字训练范文第10篇

误区之一:重理解,轻运用

语文课要上成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课这已成共识。可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则停留在让学生弄懂个别词句的意思和有关篇章知识的阶段,把训练的重点放在了理解语言阶段。心理学表明: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必须遵循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掌握方法的规律。学生理解了语言并不表明他已经会运用语言了。要想让学生掌握语文文字这个工具,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运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将课文中规范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让学生在说话,背诵等具体的语言实践中领会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独立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误区之二:中听说训练,轻读写训练

这里所说的读写训练是指除作文训练以外的其他训练形式。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老师的问和讲,学生的听与说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规。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口语训练存有了一定“量”的保证。但只要我们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口头表达常常会出现语序颠倒、用词不当、简缩等语病,老师虽然在课堂上能给予纠正,但这样做往往会打断学生的思路,不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思,更不利于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形成,而书面语言则能克服这些毛病。研究资料表明:书面语言表达有更多的有意性,严密性和准确性,可以大大地减少口语表达的毛病,使语言更规范、更有条理。因此,我们在训练学生口语时,不妨增加书面语言训练的量,将有些需口答的问题有机地变成书面语言的表达。如笔述段意、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课后习题等。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误区三:重语言训练,轻思维训练

上一篇:商品市场论文范文 下一篇:铁路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