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技能范文

时间:2023-03-22 13:28:56

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技能;积极探究

在教师通过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的技能和语言策略是影响其效果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既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

教师说话时的口气、说话时态度以及声调等,都会对幼儿的行为和情绪、幼儿与教师的关系和情感发展等起着极大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语言技能的确至关重要。具体地说,教师的语言技能应当包括以下的内容。

1.教师语言应具有层次比较丰富的多适应性。所谓多适应性,就是适应各种不同的幼儿。具体来说,对性格较为敏感、容易紧张、心理随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语言应更多地采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对他们说话,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的语言在语速上应当适当地慢一些,显得更有耐心;对性格较急的孩子说话时,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焦燥的情绪得以缓和等等。

2.教师的语言应当做到口齿清晰、准确。教师的语言,应当如同珠落玉盘,清晰悦耳,一字一词不能含糊不清。语言的表意达情,首先要让幼儿听懂、听清教师在说什么,只有听得清楚,才能逐渐理解。教师的语言发音必须准确,力求做到字正腔圆。众所周知,幼儿语言的获得多由模仿而来,在家庭,幼儿主要模仿家长;在幼儿园,幼儿的模仿对象主要是教师,因而,只有听清楚教师每一个词汇的发音,幼儿才能准确地模仿,幼儿的语言也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教师的语言要用词准确,切忌词不达意。幼儿教师的语言不能单纯追求词汇丰富、语言生动形象,避免以词害意。教师的语言,关键不在多而在于精,应当练就成一种言简意赅的本领。口若悬河和侃侃而谈都不应是教师所追求的。另外,教师的用语必须规范化,用词要求准确、符合科学性。

二、幼儿教师语言

幼儿教师在具备了必要的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策略。策略即计策谋略,它是指为实现某一任务而采取的手段。幼儿教师的语言策略就应当理解为,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为达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在语言上所采取的手段。语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具体地说,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具有如下语言策略:

1.积极的指示和建议。在对幼儿提出教育要求时,应该多使用平等性的语言,如告诉他们能够做什么,怎样去做,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不能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但如果当幼儿真的已经,或者即将做出他不应该做的事情时,这时教师的建议可以使幼儿改变做法。有关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的调查认为,由于教师对幼儿消极的命令、指示、批评较多,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甚各协。毫无疑问,积极的建议比消极的命令更为有效,更能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教育。

2.愉快的表达。教师不论何时何地何事,当有必要向幼儿说明事理时,都要心平气和地向幼儿明示。多数教师表达积极的、肯定的意见和愉快的情感时,较容易做到这一点;但在表达消极的、否定的意见和不愉快的情感时,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愉快的表达往往会令人心情舒畅,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和批评。对幼儿来说更是这样,教师愉快地、和蔼可亲地向幼儿表达自己的好、恶或指示,可以使幼儿更容易接纳并乐于服从,那种高声叫喊,或对幼儿\“急眼\”的做法,容易引起幼儿的反感和对抗,削弱了教育的作用,影响教育的效果。

3.适时的鼓励。在幼儿完成了任务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在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要及时地予以鼓励。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力量,诸如\“嗯,真不错!\”、\“好样的!\”、\“好孩子,继续做下去一定行!\”等语言,加上教师亲切的表情、的动作,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三、提高教师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

1.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教师的语言修养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日积月累逐渐地形成,因而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必须加强思想修养。古人说:\“言为心声\”,没有心灵的丰满,就没有语言的丰满;没有心灵的高尚,就不会有高尚的语言。教师只有有高尚的师德,其语言才可能健康、文明、丰富、美好。其次,教师必须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它包括语音的训练,即练好普通话;包括仪态的训练,即举止稳重、态度大方、讲究仪容、从容镇定;包括必要的朗读训练、胆量训练和讲话训练等等。

语言技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能力

教知识还是教能力,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纠缠不清的问题。说其纠缠不清,倒不是说对于两者关系的认识处于不清晰的状态,因为绝大多数教师都知道既要教知识,也要教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两者恰恰又是分开的,因为英语考查多是考知识,这一指挥棒直接使英语教学实践的重心落在知识层面,数不清的背诵、默写,正是为此而设,而在此过程中如果遇到学生屡教不会,又会生出“能力真差”的感慨。于是,知识与能力之间似乎成了一对悖论。本文试以语言知识(即英语语言知识,下同)与语言技能的关系为例,谈谈笔者对此的一些探究与认识。

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

在讨论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时候,需要认识到这两者还有一个上位概念,那就是语言能力,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同属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正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因此,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关系清晰了,那能力的提升途径也就清晰了。

一般认为,语言知识是语言技能的基础,而语言技能通常就是指听说读写,这样看的话,语言知识就是语言技能实施的对象;同时,语言知识又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说得直接一点,就是不谈听说读写,学生也有记忆语言知识的这一基本任务。课程改革前后,至少从理论的层面来看,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关系还是有所偏移的,最常见的描述就是课改之前重知识,而课改之后重技能。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从教师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重心偏移实际上是无法概括英语教学的全部的,因为截然分开两者或只偏向于一边,都是不利于真正的英语学习的。

因此,教学实践中可取的理念当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语言知识欠缺时就得加强其记忆与理解,语言技能不足时就得重点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颇有“哪里不会点哪里”的意思,而教学的本义不就在于此吗?从辩证的关系来看,这样的教学思路更是在英语知识与英语技能之间取得了一个切合实际的平衡点,从而可以保证英语语言能力的真正提升。

基于语言知识提升学生语言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应当看到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之间的一个基本依存关系,因为语言知识作为语言技能的加工对象,其肯定是起到了一个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言知识不足的时候谈语言技能,显然显得不合时宜。因此,基于语言知识的教学,去提升语言技能,是基本的途径。当然需要申明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两者是截然分开的,因为语言知识积累的过程中,语言技能原本就在发挥着作用。

译林牛津版九年级上册Unit 4是关于Growing up的内容,在此内容的教学中,学生需要积累的语言知识很多:Reading里的两个阅读材料,Grammar中关于before/ after/ when/ while的运用等,首先,它们都属于语言知识――前者是陈述性知识而后者是程序性知识。作为一种知识学习,教师需要让学生进行必要的记忆,进行必要的重复,还需要通过背诵与默写检测学生的积累情况,这些都是基础。但这些又不是唯一的教学动作,因为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的应用,实际上也就是语言技能驱动下的语言知识的有意义的组合,以及在此基础上学生生成的英语表达情况,这其中还含有学习策略的生成与彰显。

因此,在必要的积累之后,教师应当采取创设英语语境的方法,让学生依照语法规则去组合这些语言知识,以使其形成符合英语语言习惯的有意义的句子或篇章。事实表明,如果教师创设的情境得当,教师的课堂要求足以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思考成果而不必过于担心对错以及由此引发的消极评价,那学生的语言技能就很容易在语言知识的积累基础上形成。

学以致用是英语教学的关键

在梳理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关系,并着力于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需要坚持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学以致用。笔者以为,虽然说初中英语还处于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但就如同婴儿学习语言一样,语言能力的形成总是在不断的运用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忽视了语言运用,英语教学是走不远的。

学以致用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多给学生创设语用情境,从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问候,到用英语表达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的情形、认识与感受;从信息社会背景下英语语言的运用,到各个领域英语存在,都是英语语言运用的有益场所。带着学生开阔眼界,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在世界不同领域内的广泛使用,是学生生成学以致用的意识的基础,也是语言能力最终得到提升的关键。以上是笔者基于实践对英语知识与英语技能关系的浅显认识,不当之处,还望同行批评指正。

语言技能范文第3篇

进入21世纪,北京联合大学坚持“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努力实践“办学为民,应用为本”的办学理念,统筹学科专业布局与发展,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1]。面对北京市大众化高等教育以及建设国际大都市英语人才市场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外语系提出了建设一个以英语语言文学为基础、以商务技能为特色教育的应用性本科英语专业;坚持面向首都社会经济建设,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培养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较高的人文素养,掌握国际商务、文化交流、英语教育、外事文秘等基本技能并能娴熟地用英语服务于首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高级应用性英语人才。 一、应用性英语学科专业 “应用型大学必须通过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来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科要为专业建设提供支撑,专业发展要对学科提出明确的要求”[2]。学科以发展科学研究为目标,而专业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两者侧重点不同,因为两者的构成要素、设立原则以及划分方法不同[3]。北京联合大学应该“以为地方区域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原则,主动适应首都产业结构变化,建构应用性学科专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兴专业和面向应用的专业。贯彻面向应用、依托学科的专业建设理念,以应用为向导、以学科为支撑,带动专业发展”[4]。 英语语言文学是属于“文学”学科门类中“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在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下,中外文化思潮相互渗透、交流、碰撞和融合,社会市场对英语人才规格的要求已经从“岗位稳定型”向“岗位适应型”[5]过渡。英语专业过分单调、传统和强调模仿记忆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既然北京联合大学已经明确了“办学为民,应用为本”的目标,那么我们就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为首都北京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原则,与时俱进地调整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建构一个融传统学科优势与应用性专业特色为一体的应用性英语学科专业,最大限度地培养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建设的高级应用性英语人才。 二、应用性英语学科建设 应用性英语学科建设首先应该考虑如何建设一支具有应用性英语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解决好应用性英语学科的研究方向与方法问题。2005年末,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被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确立为院级重点建设学科。三年多的学科建设有效推动了外语系教学科研工作,提高了教师对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职责的认识。然而,我们的学科建设带有较大的专业属性,尚未形成自己的应用性特色。因此,它仍然是在为英语专业建设提供基础性支持,还谈不上以学科建设拉动或者带动专业建设。尽管如此,我们十分注重挖掘传统学科建设中的创新意识,既与时俱进,又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去培育自己的科研特色和优势。“所谓特色就是人无我有,所谓优势就是人有我强”[6]。 2008年,我们根据这一原则,对英语语言文学院级重点建设学科的研究方向做了微调,下设“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和“第二语言习得与专门用途英语”两个研究方向。 1.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 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属于英语语言文学的基础性学科研究方向。我们强调英美文学作品的文化解读和影响研究,为建设一个应用性英语专业提供基础性学科支撑。 我们首先强调认真研读英美文学经典作品,挖掘其中的西方文化元素,强化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在《“从放弃中得到拯救”———读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彻底的奉献>》一文中,黄宗英用史实证实了这首诗歌不愧为“一部用十几行无韵诗写成的美国历史”。当弗罗斯特在这首诗中说美国人“拥有着当时不被[他们]拥有的东西”时,他一方面指当时他们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被英国所剥夺,而另外一方面他指当时的美国人并没有真正爱上这块土地。这种“软弱”只有当美国人真正意识到他们必须像热恋中的情人那样热爱自己的国家时才能够被克服。 为了“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他们学会了“放弃”、学会了“奉献”,因此“立刻从放弃中得到拯救”[7]。这一研究体现了文学文本文化释读的应用性文学研究价值。 由于英语专业学生最核心的能力是文本的解读能力,因此如何通过貌似简单的文本语言外壳去解读深邃的文化意义,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我国英语专业开设英美文学与文化类课程的目的所在。外语系近年有不少毕业论文得益于学生在“高级英语”和“英美文学”等课程上的文本释读。比如,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2002级英语专业徐文静同学的《<女勇士>:一首由女性复仇走向自我歌唱的赞歌》(2006)、2003级张睿靖的《〈瓦尔登湖〉中的朴素意义》(2007年)和2006级侯蕾的《心灵的旅行: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的象征意义解读》(2010年)等校级优秀一等奖毕业论文,都是学生在认真研读经典原著的基础上,通过文本看到了中西文化差异或者西方文化精髓给现代人生命意义所带来的启示。 其次,我们加强翻译实践研究,打造学术著作翻译优势。近年来,外语系连续翻译出版了几部学术译著:《筑就我们的国家———20世纪美国左派思想》(三联出版社,2006)、《圣经文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和《罗蒂自选集———哲学、文学和政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这些学术译著起点高、难度大,颇有影响,为打造外语系英语学术著作翻译的优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外语系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和质量。 #p#分页标题#e# 第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之前,黄宗英主持完成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汉英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常用词语手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外语系多位教师参与了这项任务。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先生认为它“必将成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8]。以上这些科研成果都说明北京联合大学在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英语学术著作翻译等方面的进步和实力,为探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性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 2.第二语言习得与专门用途英语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与专门用途英语研究方向属于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之下的应用叉研究。第二语言习得主要涉及对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过程的观察、描写和解释,人们通常从语言学、社会、心理、认知等角度去研究它。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指导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外语教师的教学、外语能力的评价有直接而显著的作用。专门用途英语是指在某一社会领域中使用的、用于实现某些特定交际功能的英语。 目前北京联合大学开设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有旅游英语、秘书英语、商务技能(商贸英语)等。这些课程着重于培养学习者在特定社会语境中如何有效地使用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手段的能力。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周明、王洪主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收录了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外语系教师撰写的19篇论文,为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2008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黄宗英主编的《传统与创新的契合———英语语言文学研究论文集》,收录外语系教师教学与研究论文27篇,充分展示了北京联合大学在探索应用型大学应用性英语学科专业建设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是建立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于2007、2008年两次联合举办“应用性英语学科专业建设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之上。它将教学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性英语学科专业建设的新路径,既体现了继承英语语言文学的学科传统,又体现了外语系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创新精神。 三、应用性英语专业建设 1.专业基础教育 外语教育应该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许多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计已经从原来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要目标转变为以培养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为主要目标。比如,根据北京工业大学外语学院网站介绍,该院英语专业商务方向主要培养能够“适合在跨国公司从事商务管理实践”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其办学特点是实施“英语+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其培养目标是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将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扎实的商务理论基础,较强的商务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实现两种能力结合;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听、说、读、写、译等专业基础课以外,增加了涉及管理、经济、贸易、金融、会计、营销等方面的“主干方向课程”,最重要的变化在于原来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语言学概论”等高年级核心课程被列入“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然而,这种培养模式在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矛盾。李赋宁教授在他的自传中说“:我国的外语系首先要满足国家对于各方面外语人才的需要。最重要的一点是打好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这虽是老生常谈,但一定要保证做到。课程设置应是多方面的,但不可能很深,因为不可能使外语教师专业化”[9]。当然,许多综合性大学可以通过整合多学科教育资源优势来解决外语教师专业化问题,但是如何保证外语专业的教学质量问题却经常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应用文理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入学总成绩并不理想,且英语单科成绩总体偏低。显然,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教学质量,确保我们的学生能够享受一个英语专业学生所应该享受的高等教育学习过程。 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之后,我们尊重外语教育的规律,研究教学对象,注重因材施教,重视英语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想方设法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认真实施教学质量工程。2008年,应用文理学院英语专业2004级全体学生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的一次性通过率达到了58.33%,超过全国一次性平均通过率13.05个百分点,超过其他同类院校一次性通过率16.84个百分点[10]。 2008年,外语系英语专业2006级全体学生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的一次性通过率达到了72.22%,超过全国一次性平均通过率10.39个百分点,超过其他同类院校一次性通过率16.08个百分点,取得了优异成绩。 2.理论联系实践 目前,应用文理学院在英语专业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第一,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英语专业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接触社会机会较少,理论与实践基本脱节,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弱,不能体现应用性教育的特点。第二,重语言能力轻素质培养。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以传授语言知识为重点,忽视创新素质、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足够的锻炼。第三,学习方法陈旧。在学习上主要还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资源,开拓第二课堂进行个性化自主式学习,学生的知识面不宽,难以适应北京建设国际大都市新形势的要求。第四,专业特色不明显。 大部分课程仍然以语言技能为主,虽然在高年级开设了商务文秘技能类课程,但没有形成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2009年建成了联合大学“同声传译实验室”,加强了商务文秘技能类实践教学环节和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初步构建了校内实践教学体系。与此同时,拓展校外就业实习基地,增强学生接触与服务社会的机会,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第二,狠抓教学六个基本环节:朗读、课外阅读、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考试,保证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三,增强素质教育意识,强调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挖掘英语语言外壳之下的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语言世界观。第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学习方法,积极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第五,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提高“出国率”,2010年英语专业共毕业51名学生,其中12人已经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瑞士攻读硕士学位。#p#分页标题#e# 3.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体现应用性英语专业特色,英语专业已经在逐步实施一个以英语语言文学为基础、以商务技能为特色教育的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分为三大模块:英语基础课、商务技能课、人文素质课。4.实践教学随着发展应用性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北京联合大学英语专业积极挖掘社会资源潜力,同时充分利用校内良好的实践教学硬件环境,切实有效地开展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2008年春季,应用文理学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签署了协议,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基地。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了解了国内外英语教材的发展态势,外语教材编写、编辑、出版的过程,编辑的职责与能力要求;通过调研全国高校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公共英语所开设的课程及使用教材情况,学生更加明确了全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基本情况、不同院校对英语教学的不同要求、所开设的课程及其教学效果等。这些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明确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思考就业出路和充分认识英语语言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结合北京联合大学“部级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英语专业利用同声传译实验室开发了“新闻听译”、“秘书英语”、“商务技能”等实践教学课程,培养了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比如,“英语新闻听译综合实践”教学项目的具体教学步骤包括以下六个环节:新闻听写、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新闻口译、新闻笔译和评论写作。教师首先将录制的BBC/VOA/CNN/CRI等权威英语电台新闻节目分句播放,学生进行听写;然后是“分组讨论”和“代表发言”;接着进行“新闻口译”,即每4人一批分别进入1~4号译员间,对教师播放的新闻同时进行口译训练;之后,是“新闻笔译”,即用新闻体中文将所听写的新闻译成中文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代表发言;最后是“评论写作”课外作业环节,即根据所听写的新闻内容,自拟题目并进行调研,然后用英文写出400字以上的一篇评论性文章。这项练习融听力、阅读、翻译、作文为一体,不仅能够提高同学们的听力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新闻文体的认识、口译能力、笔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我们提出了建设“以英语语言文学为基础、商务技能为特色教育”的应用性英语本科专业的设想,并且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等诸多方面做了许多扎实工作。目前,应用文理学院外语系教师不但能够注意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而且能够自觉地将文化意识融入应用性英语学科和专业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创建一个适应培养首都社会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级应用性英语人才的基地而努力奋斗!

语言技能范文第4篇

首先,教师语言应具有层次比较丰富的多适应性。所谓多适应性,就是适应各种不同的幼儿。因为即使是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由于其个性不同、家庭生活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幼儿在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等方面的可接受性也不同。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应当必须选定在幼儿现有语言接受能力的起点上,并能够促进幼儿语言的提高和语言思维发展这个范围之内。这当中就蕴含了教师在语言上要“因人用语”,对不同的幼儿所使用的语言应当是不同的。所谓不同,主要指幼儿个体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比如说对性格不同的幼儿,语言的使用就不同,具体来说,对性格较为敏感、容易紧张、心理随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语言应更多地采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对他们说话,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的语言在语速上应当适当地慢一些,显得更有耐心;对性格较急的孩子说话时,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焦燥的情绪得以缓和等等。

其次,教师的语言应当做到口齿清晰、鲜明、准确。教师的语言,应当如同珠落玉盘,清晰悦耳,一字一词不能含糊不清。语言的表意达情,首先要让幼儿听懂、听清教师在说什么,只有听得清楚,才能逐渐理解。教师的语言发音必须准确,力求做到字正腔圆。众所周知,幼儿语言的获得多由模仿而来,在家庭,幼儿主要模仿家长;在幼儿园,幼儿的模仿对象主要是教师,因而,只有听清楚教师每一个词汇的发音,幼儿才能准确地模仿,幼儿的语言也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三,教师的语言要用词准确,切忌词不达意。幼儿教师的语言不能单纯追求词汇丰富、语言生动形象,避免以词害意。教师的语言,关键不在多而在于精,应当练就成一种言简意赅的本领。口若悬河和侃侃而谈都不应是教师所追求的。另外,教师的用语必须规范化,用词要求准确、符合科学性。在谴词造句上应当力求达到炉火纯青。准确、鲜明是教师语言技能中不可分割的因素,离开了准确,表意就会发生扭曲;离开了鲜明,再准确的语言也变得苍白无力,缺乏效果。

第四,教师的语言应当形象生动、富有感情。幼儿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有句话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就是说要避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幼儿园教育教学与学校教育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幼儿教师的语言应当更加生动、有趣、形象、活泼。如果教师象老和尚念经似地说话,只能使幼儿昏昏欲睡;如果象播音员一样地说话则只能让幼儿感到生涩,毫无情趣。

语言技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技能语言策略

一、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

具体地说,教师的语言技能应当包括以下的内容。

首先,教师的语言应当做到口齿清晰、鲜明、准确。教师的语言,应当如同珠落玉盘,清晰悦耳,一字一词不能含糊不清。语言的表意达情,首先要让幼儿听懂、听清教师在说什么,只有听得清楚,才能逐渐理解。教师的语言发音必须准确,力求做到字正腔圆。众所周知,幼儿语言的获得多由模仿而来,在家庭,幼儿主要模仿家长;在幼儿园,幼儿的模仿对象主要是教师,因而,只有听清楚教师每一个词汇的发音,幼儿才能准确地模仿,幼儿的语言也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用词准确,切忌词不达意。幼儿教师的语言不能单纯追求词汇丰富、语言生动形象,避免以词害意。教师的语言,关键不在多而在于精,应当练就成一种言简意赅的本领。口若悬河和侃侃而谈都不应是教师所追求的。另外,教师的用语必须规范化,用词要求准确、符合科学性。在谴词造句上应当力求达到炉火纯青。准确、鲜明是教师语言技能中不可分割的因素,离开了准确,表意就会发生扭曲;离开了鲜明,再准确的语言也变得苍白无力,缺乏效果。学龄前儿童正是积累词汇的最佳时期,此时的幼儿表现出对词汇极大的兴趣,他们关注新词,愿意利用一切机会使用新词,因此,幼儿教师使用词汇的水平直接地影响幼儿对词汇和积累和使用。

第三,教师的语言应当形象生动、富有感情。幼儿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有句话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就是说要避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幼儿园教育教学与学校教育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幼儿教师的语言应当更加生动、有趣、形象、活泼。如果教师像老和尚念经似地说话,只能使幼儿昏昏欲睡;如果象播音员一样地说话则只能让幼儿感到生涩,毫无情趣。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特别是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二、幼儿教师语言的策略

幼儿教师在具备了必要的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策略。策略即计策谋略,它是指为实现某一任务而采取的手段。幼儿教师的语言策略就应当理解为,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为达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在语言上所采取的手段。语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

具体地说,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具有如下语言策略:

其一是积极的指示和建议。这与我们通常所要求的教育应以正面引导是相一致的。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在对幼儿提出教育要求时,应该多使用平等性的语言,如告诉他们能够做什么,怎样去做,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不能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但如果当幼儿真的已经,或者即将做出他不应该做的事情时,这时教师的建议可以使幼儿改变做法。有关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的调查认为,由于教师对幼儿消极的命令、指示、批评较多,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甚各协。毫无疑问,积极的建议比消极的命令更为有效,更能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教育。

其二是愉快的表达。这一策略要求教师不论何时何地何事,当有必要向幼儿说明事理时,都要心平气和地向幼儿明示。多数教师表达积极的、肯定的意见和愉快的情感时,较容易做到这一点;但在表达消极的、否定的意见和不愉快的情感时,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愉快的表达往往会令人心情舒畅,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和批评。对幼儿来说更是这样,教师愉快地、和蔼可亲地向幼儿表达自己的好、恶或指示,可以使幼儿更容易接纳并乐于服从,那种高声叫喊,或对幼儿“急眼”的做法,容易引起幼儿的反感和对抗,削弱了教育的作用,影响教育的效果。

其三是适时的鼓励。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在幼儿完成了任务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在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要及时地予以鼓励。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力量,诸如“嗯,真不错!”、“好样的!”、“好孩子,继续做下去一定行!”等语言,加上教师亲切的表情、的动作,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值得指出的是,教师语言技能的运用与观察技能是密切相联的,正确的语言指导基于准确的观察。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是在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它既基于教师的语言修养,也基于教师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教育观念,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对教师提出如下几个要求。

一是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语言修养注重的是个体运用语言的熟练度、准确度和流畅度,及在各种语言环境中的言语行为。教师的语言修养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日积月累逐渐地形成,因而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必须加强思想修养。古人说:“言为心声”,没有心灵的丰满,就没有语言的丰满;没有心灵的高尚,就不会有高尚的语言。教师只有有高尚的师德,其语言才可能健康、文明、丰富、美好。其次,教师必须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它包括语音的训练,即练好普通话,包括仪态的训练,即举止稳重、态度大方、讲究仪容、从容镇定;包括必要的朗读训练、胆量训练和讲话训练等等。

二是要求教师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掌握语言技能、运用语言策略的前提。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幼儿思维、理解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幼儿不能理解教师的“反话”,当教师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幼儿说话时,他们听不出老师的正话反说。幼儿对语言的理解也只能按表面的意思去理解,很难理解喻意或语言的深层含义,年龄越小,这种特点表现得越明显。教师只有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特别是把握幼儿理解成人语言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有效地在不同场合、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中,有效地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和教育。

三是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语言策略是教育观念的反映。如前所述,语言策略和语言修养并不是一回事,语言策略更多地与教育观念相联系。作为幼儿教师,即使具有良好的语言修养,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比如没有完全弄清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主体地位之间的辩证关系,就不可能形成较好的语言策略。由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支配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语言和行为,因而,如果要形成良好的语言策略,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比如对幼儿学习的正确认识、对幼儿园以活动为主观念的认识、对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的认识、对尊重幼儿的认识等等,有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才会掌握准确的教育策略。

语言技能范文第6篇

作为担负着传授知识和培养品德双重任务的思想品德教师,掌握良好的语言技能技巧,有利于达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个思想品德教师,他的语言技能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达流畅,舒展自如

思想品德课本来就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课程,稍不注意,便会沦为呆板的说教。它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技能技巧,把理论性的东西形象化,让学生喜于接受、乐于听闻。如果课堂上两眼老盯着教案,看一句,讲一句,这样做,教师讲起来难受,学行听起来难懂,根本谈不上知识的体系是否完整,教学结构是否恰当,知识内容是否详尽等。

二、松驰有度,快慢相宜

教学语言技能是指运用口头的、书面的或体态的语言形式,传输知识信息、表达思想感情、

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的教学行为。教师讲课的语言应该有一定的速度,那么教师讲课和语言速度应达到什么程度呢?笔者认为,既不能快得使学生感到精神过度紧张,也不能过慢而使学生听得来恹恹欲睡。一般说来,学生容易理解的基础知识,速度要快一些;对内容比较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速度要慢一些。

三、抑扬顿挫,融情于理

教学语言不但要清晰流畅、高亢激昂,而且要轻重合理、高低相宜。一堂课,从开始到高潮、到结束,不能总是一个调子一个音量。要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相结合。讲到重要的地方应强调;讲到成就时要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对学生的思想觉悟、行为要求时,要十分亲切和充满希望;讲到坏人时要表示愤怒和仇视;特别是在小结、概括或讲结论性观点时,语速要稍稍缓慢,给学生以思考和回味的余地。

四、精炼准确,合符逻辑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精炼的语言可以节约学生很多时间。恰当的用语,适时地点拨,可以帮助学生思维,实现认识的飞跃。对于概念和原理的表述,必须准确,不能错误或含混不清,这是语言科学性的首要要求。中学思想品德教材相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逻辑性更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概念、原理时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讲究逻辑,否则会造成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原理,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五、用语规范,突出特点

含混不清、缺乏准确性的语言将影响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偏差,从而形成错误的判断和推理。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规范化的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它包括教学用语的规范化,即词汇丰富、口齿清楚、语言流畅、逻辑严密、杜绝口头禅。

六、言简意赅,明白简练

语言技能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英语戏剧 情境 会话 协作 意义建构

一、 引言

具有高水平的语言技能是英语学习的目标之一。语言技能涉及输入与输出两个方面。输入能力是指获取英语信息的能力,包括听和读;输出能力是指产出语言的能力,即说和写。语言技能的提高需要大量的可理解输入与可理解输出。英语戏剧就提供了一个融输入与输出于一体的环境,并且符合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理论,对提高英语技能有很大作用。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识策略)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意义(陈琦, 1998)。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被认为是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意义建构是最终目的,协作与会话是主要手段,而情境则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条件,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给予特别关注的地方。该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连。

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对教学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也是协作的方式,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任务;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就是要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使之进入学习者的图式。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三、 英语戏剧实践的实施

英语戏剧实践是英语专业的一门语言实践课,为期两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取、改编、或自创剧本、自导、自排、自演英语戏剧。所有环节均用英语进行交流。

首先,学生选取或改编或自创剧本,之后对所有剧本进行全班讨论,经过大家共同协商,最终每班确定3-4个剧本,确定每个剧本的总导演,然后开始招兵买马,确定每个剧本中的演员,之后进行角色分配,改写剧本。等剧本确定之后,学生开始熟悉各自的台词,开始排练,在排练的过程中,大家彼此融合,根据剧情需要,再进一步改写剧本,剧本的改写直到最后真正表演时才算结束。要求剧本语言没有语法错误,用词准确,语言流畅,能够正确表达意思,语言符合人物性格等。

排练过程是个重头戏。每个同学都要根据角色的要求,不仅要求表演要到位,更要求语言表达的准确到位:音素发音、连读、不完全爆破、重弱读、节奏、语调、停顿等力争准确,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情境需要,拿捏好语调和节奏,以更好地表情达意。

最后的演出是对整个实践过程的汇报,每个戏剧基本限制在30分钟左右,各组学生租演出服在礼堂汇报演出,同时对道具、音响、舞台效果等提出要求。最终评选出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语言等奖项。

四、 英语戏剧实践对语言技能的作用

英语戏剧实践使学生在书面语和口语表达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1、 戏剧实践创造了真实情境。

英语戏剧实践因其植根于剧情,有其社会背景,具有真实的情境,学生将自己融入到真实的情境中与其他角色共同演绎,学生会主动地选择适当的语言来使其更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语言合情、合景、合境。

2、戏剧实践提供了协作与会话的机会。

在戏剧实践的各个环节,学生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协作与会话。从他们选编剧本开始,就要不断地进行沟通,确定角色分配、台词、服装、道具、演员之间的配合,不断的排练和纠错等等一系列环节,学生们都在用英语进行会话和协作。当听者没听懂时,说者要修正自己的语言,听者也要更加专注地结合语境去理解说者的意图,这样,他们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协作关系,使学习者对自身语言问题加以注意。戏剧提供了进行语言意义表达和协商的机会。事实上,学习只有通过与周围人的协作与会话,才能激活内在各种因素,建构知识。戏剧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真实自然和有交际意义的活动,通过协作与会话建构意义,进而提高语言能力。

3、戏剧实践提高了意义建构的速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主动地根据已有知识结构和经验积累有选择性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戏剧表演通过大量的协作与会话,使学生的新旧信息快速重组与融合。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学生在大量的协作和会话的支持下,积极主动地建构意义,使显性知识变为自动的、隐性的知识体系,有意识习得和无意识使用的潜伏阶段被缩短到最短, 加速意义建构过程,从而加速语言知识的内化。

4、英语戏剧实践是一种强化的可理解输入与输出

从英语戏剧实践实施的全过程可以看出,该实践要求学生首先进行剧本的选取,这个过程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以选取材料,这些材料有一定难度,但又不至于看不懂(因为如果真的难度太大以至于无法理解,他们也就不会再看下去),这实质上是个可理解输入的过程。选好剧本之后,学生之间会对剧本进行修改、角色分配、排练、服装道具的选用等等一系列事情都要经过口语交流实现,这又是一个强化的输出。所以,英语戏剧实践是一个强化的可理解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在这期间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五、 结语

英语戏剧实践的过程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过程的阐述。戏剧提供了真实的情境,戏剧实践的全过程提供了大量会话与协作的机会,全程的英语交流对语言的意义建构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加之强化的可理解输入与输出,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技能。

参考文献

语言技能范文第8篇

一、教师要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

《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是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换句话说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经常要将自己的各种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言语告知给他人。然而,在幼儿园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我们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积极举手要求发言的时候,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幼儿的说话愿望,久而久之,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幼儿成了等待教师点名发言的被动的“交流者”。如果教师不在乎孩子发言多么准确或者优美,让每一个孩子说说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或者在很多孩子争着要说的时候,用分组或者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来让每一个孩子有说的机会,那么他们交往的愿望得到满足和鼓励,全心全意也有了语言运用的机会。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还会起到“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他人交谈,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并使幼儿更加敏感、主动地吸收,加工和输出语言信息,促进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例如:科学活动《我的鼻子真灵》的活动中,我让幼儿在小组讨论部分我就放手让孩子自己自由、无约束的大谈特谈,让他们的语言得到发展,他们通过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教师的语言应当做到口齿清晰、鲜明、准确

教师的语言,应当清晰悦耳,一字一词不能含糊不清。语言的表意达情,首先要让幼儿听懂、听清教师在说什么,只有听得清楚,才能逐渐理解。教师的语言发音必须准确众所周知,幼儿语言的获得多由模仿而来,在家庭,幼儿主要模仿家长;在幼儿园,幼儿的模仿对象主要是教师,因而,只有听清楚教师每一个词汇的发音,幼儿才能准确地模仿,幼儿的语言也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你的一言一行幼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比如说:有一次,在幼儿上厕所的时候,毛钰婷小朋友就对别的小朋友说:“你们快点上厕所啊,不然我去关门了啊!我数到3,看看还有谁没好……”“还有啊,洗完手的小朋友别忘记关水笼头啊,要知道节约用水,知道没有啊?”……通过这些话,我觉得老师说话的时候可得注意了,要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要委婉地与幼儿交流,避免幼儿从你的模仿中学到不该学到的东西。

三、教师的语言应当形象生动、富有感情

幼儿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有句话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就是说要避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幼儿园教育教学与学校教育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幼儿教师的语言应当更加生动、有趣、形象、活泼。如果教师像老和尚念经似地说话,只能使幼儿昏昏欲睡;如果象播音员一样地说话则只能让幼儿感到生涩,毫无情趣。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特别是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教师在具备了必要的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应具有如下语言策略:

策略一:积极的指示和建议

这与我们通常所要求的教育应以正面引导是相一致的。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在对幼儿提出教育要求时,应该多使用平等性的语言,如告诉他们能够做什么,怎样去做,请他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对老师或者对个别人讲,做错事情的时候,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不能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但如果当幼儿真的或者即将做出他不应该做的事情时,这时教师的建议可以使幼儿改变做法。如在课堂中,我们班的吴正豪上课不怎么认真,坐不住,甚至还去影响别的小朋友,这时我就用先扬后抑的方法来教育他。比如说:小朋友,你们看,吴正豪小朋友上课多认真啊,如果他能坐得好一点,不去影响别的小朋友就更好了!听了这样的话,他上课认真多了。通过几次这样的教育,他不但改正了以前的坏习惯,上课还能举手回答问题了。所以,在适当的时候,以表扬为主,以平等的身份去对待幼儿,他们会有不一样的做法。

策略二:教师愉快的表达,对幼儿进行适时的鼓励

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在幼儿完成了任务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在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要及时地予以鼓励。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力量,诸如“嗯,真不错!”、"“好样的!”、“你真棒!”“你继续做下去一定行!”等语言,加上教师亲切的表情、摸摸头,亲亲他等的动作,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教师语言技能的运用与观察技能是密切相联的,我们班有四十几名幼儿,所以就需要教师要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观察幼儿的一切活动,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嘴到”。观察的细致、周到,语言的指导才更加准确、到位。

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是在工作中逐渐形成的,为了更好的服务家长,教育好幼儿,为了提高教师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我认为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二是要求教师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三是要求教师会察言观色。

所以,要让家长信任你,幼儿喜欢你,这就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从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入手,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房,让幼儿与你零距离的接触,蹲下来与幼儿交流,用心去跟幼儿交流,当好幼儿的指路明灯,让自己成为幼儿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语言技能范文第9篇

一、导语要引人入胜

下课的十分钟是孩子们最疯的时间,在下课时间里他们尽情地玩耍、嬉戏,一直到上课铃打响之后,他们才很不情愿地走进教室,此时好多孩子还沉浸在课间的嬉戏、打闹中,他们虽然走进了教室,但人在曹营心在汉,如果此时教师轻描淡写地说:“上课,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或者“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我估计没有几个人理你,等大部分同学回过神时,教学任务可能已经完成了好多了。这样的教学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其实作为老师大家都知道一个班集体中智商超群和智商特低的仅占少数,大多数孩子的智商一般,那他们的成绩为什么会悬殊很大呢?应该说自制力差不能及时地进入到课堂角色中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导语,使导语标新立异,一上课就能擒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帮助会很大。如我效仿沈纪英老师执教的《ai ei ui》一课的导入:

师:同学们,见过拔河比赛没?

生:见过。

师:今天在拼音王国里将要举行拔河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

师:用课件出示比赛场景,绳子的两边分别站着生母和单韵母。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比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生1:不公平,两队人数不一样。

生2:声母队人太多了,单韵母才六个,它们一定会输的。

师:那为了公平起见,我们来帮韵母队找些新朋友,好吗?

本课的导入教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拔河比赛使孩子进入了兴奋的学习状态,生动且有创意,孩子学习拼音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学习效率也就自然会提高。

二、过渡要准确精练

课堂过渡语是语文老师在讲授一个新的内容前设计的简练、概括的教学语言,过渡语的设计要能够承上启下,准确精练;过渡语的设计要渗透对孩子的赞美和评价,要总结上一环节的主要内容;过渡语的设计还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想向更高处攀爬。如我在教学《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文,在引出对桑兰形象分析时是这样过渡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桑兰在比赛中不幸摔下,从此以后她的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但桑兰并不气馁,而是用微笑承受着这一切,17岁的桑兰为什么能微笑着承受?是什么意志和精神在支撑着这个姑娘?让我们一起来细细体会。”这样的过渡不仅将课文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也说出了接下来要讲授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明确了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三、提示要精练有效

在语文教学中,提示语就如同一盏明灯,为学生指引前行的方向,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提示语,可以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一位老师在讲授《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蝴蝶的美,教师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了翩翩飞舞的美丽蝴蝶,当孩子仿佛置身于蝴蝶的世界时,教师娓娓道来:“人们把蝴蝶比作会飞的花朵,比作虫国的佳丽,比作有生命的灿烂图画。那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在你们的眼中这成千上万、颜色各异的蝴蝶像什么呢?”于是孩子们一个个灵感大发,有学生说像五颜六色的纸片,有学生说像五彩缤纷的风筝,还有学生说像神采诡异的星星……教师巧妙的提示激发了孩子的思维,引发了孩子的灵感,诞生了如诗如画的语文课堂。

四、评语要灵活多变

一个教师要想成功地上好一节语文课,前提是要让自己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课堂评价的语言要灵活多变,在课堂教学中,会生成一些精彩的回答,也会生成一些错误的不尽人意的答案,这些都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引导。但教师在评价中注意每棵小草都有一个开花的心,所以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多一些赏识和鼓励,因为学生获得的一点点的成就感也能促使孩子更加投入地学习。对于学生精彩的生成教师需要给予肯定,但不能一味的用“不错”、“你真棒”等单一的评价,那样学生会无动于衷,可如果老师给予生动且风趣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能让学生在互动时思维擦出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我使用过以下的评价语言:“太精彩了,你比阿凡提还聪明。”、“你们几个真的超过诸葛亮了”、“你读得太好了,你可以做播音员了。”等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个个精神抖擞,信心十足。对于错误回答,教师要加以引导,可以这样评价:“别急,慢慢想,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想出来。”、“要是在……说得更具体些就更好了。”等等。总之教师的评价语言要让学生觉得中听,如同春风催生嫩枝,使孩子的智慧之花尽情绽放。

……

语言技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阅读能力;英语教学;语言技能;阅读兴趣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 年代中期的美国, 随后很多国家的语言研究者加入了这支日渐壮大的队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们逐渐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学比教更加重要,教学的中心应是教会学生如何学而非学什么, 只有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主动地接受新知识。因此, 外语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熟练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教会学生学习外语的策略。外语教师也不仅是外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同时还必须是学习策略的训练者。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一种能力,有助于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何在教学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是广大师生普遍感到困难的问题。在近年的中考试卷中,阅读题占了较大的分值,可见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与训练是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系统地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能力方法和技巧的培养,促进英语教学。

一、培养阅读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掌握正确、良好的阅读方法,不但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而且可以达到准确理解全文的目的。具体方法:①快速整体阅读。即快速浏览全文并掌握全貌,了解材料的大意、作者的观点等。整体阅读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于整篇内容,而不是个别词语。②跳读。一般而言,快速阅读目的性强,但阅读时不可能一字不落地读完, 这就要求选择跳读法。各个单词的重要性在读篇中并不相同, 有些词只不过是一种结构信号,有的词只能传达一些辅信息,选择性跳读并不影响理解。阅读时有目的地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这样就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节省了时间。这种阅读方法特别适用于图形、表格等题材的阅读。③略读。略读即“when,after that,while,finally,at last”全程式阅读,通过整体粗读以领略内容大意为宗旨,重点是从整体意义上把握作者思维的轨迹,为细读做准备,进而寻找主题句、获取大意。抓住了主题句,就是抓住了段落的中心思想,就是抓住了纲,纲举目张。④细读。要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主要内容、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层理解。细读的过程包括理解生词词义、结构表达的意义及句子表达的词法意义。

二、在教学中进行英语兴趣的培养,强化阅读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或休闲活动,而不是负担,这样就能养成阅读的习惯。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既要考虑到教学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要。所读材料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宜有浅有深,逐步加大难度,让他们始终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一条吸引人的广告语,一个配上精美图片的单词,一句充满生活气息的话,一篇深浅适度的小短文、绕口令、小韵文,都可以成为学生的阅读材料,只要读起来具有亲切感,切合实际,则容易理解。

三、制订训练计划

完成学习者策略使用情况的诊断之后就要对症下药,对策略训练进行合理规划。因为是针对不善学语言者,因此对他们进行的策略训练应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学习策略训练。笔者认为,应在全面了解受训者实际之后,按照以下原则制订训练计划:

(1)选择简单、直观、容易操作的策略。例如,对于不善学习者来说,由于语言知识的缺乏和语法知识掌握不全面,一般不善于利用上下文进行词义猜测和段落分析, 因此可以进行想象和联想的策略训练。

(2)重点训练学习者已经使用但使用不当或使用频率不高的策略。比如, 大多数不善学习者在记忆词汇时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善于总结规律和发现词汇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词缀的讲解来引导他们多注意词汇之间的联系。

(3)选择与学习者当前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关系密切的学习策略。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策略训练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比如,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 阅读策略的训练更为重要,可以多进行科技文章的阅读策略训练。

(4)选择趣味性强的学习策略以激发不善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不善学习者通常对英语学习有排斥心理,而趣味性强的学习策略可以改善他们的焦虑心理, 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可以利用图片或录像等比较直观的方法进行词汇的记忆和会话的训练。

(5)选择应用范围广,见效较快的学习策略。不善学习者一般受挫感较强, 某些学生甚至已对学习失去信心,如果教师能使他们在短期内掌握一些用途广泛的学习策略,会重新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并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合的策略训练方法。在我国,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采用了分层次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不善学习者的策略训练很有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针对不善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集中的策略训练。时间可以是一个月左右,每周进行两到三次,每次讨论一两个问题,比如如何扩大词汇量,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如何准备口头演讲等。教师还可以邀请学习策略方面的专家或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共同参与,因为对于一位教师而言,要掌握全部的策略训练方法是不可能的。

上一篇:专业英语范文 下一篇:工程导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