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法范文

时间:2023-03-02 20:56:38

语文语法

语文语法范文第1篇

我国语文教育界曾一度过分强调语法知识的教学对于提高语文能力的作用,并且在内容的安排上忽视母语学习的一些特点,过于突出语法系统性、知识性,在语文教改的冲击下,在“人文说”“语感论”的震荡中,语法教学在旧有的语文教育体系中确立的地位产生了动摇。在新的学术背景下,语法教学的地位需要重新认识,而今各种不同的观点中主张“淡化”甚至“取消”语法教学的呼声很高,但可以明确指出的是取消语法教学的做法是绝对不可行的。

一、中学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一)语法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意义

语法是语言的法则、规律,它就相当于数学的公式,教师传授数学知识时,首先讲公式,然后利用公式解题,可见公式是解题的钥匙,是解题的条件,是基础。在语文教学中,语法就是语文学习的公式,是组词造句的法则,没有语法,说话就会语无伦次,会闹出很多的笑话。当然大多数人在没有学习语法的前提下也能说出句子表达情感而且能让人听懂,因此有很多的人反对学习语法,认为有它无它都一样,否定了语法的作用,而我们之所以会在没有学语法的前提下说出语句表达情感,这是源于我们具有先天的语感,这并不是说语法就不起作用了,只能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先天的语感引导我们能够表达情感,有助于我们对祖国语言文字更好的学习。但是语感是先天习得的,并不具有科学性。我国历史上的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司马迁等他们能够写出很多的好文章流传千古,被世人传诵,但是在古代并没有语法学,古人却能写出这么多优美的篇章,为什么呢?这能否说明不学语法也能写出好文章呢?我们认为古代确实没有成系统的语法学,但是从古人的很多篇章看来,在谴词造句方面,他们的作品都有意识无意识的遵循一个规律,而这个规律是他们在写作实践中悟出的共同标准。而语法学的建立为我们运用祖国文字提供了一个普遍遵循且具有科学性的规范,为解答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对于语法,我国语法界就有很多不同的定义。“本国语言的语法应该读得烂熟”,这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说过的一句话。是的,语言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决定着语言的基本面貌,要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学好语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学过语法的人比起没有学过语法的人来,文从字顺的比例也总要大些”。可见语法确实对我们的表达还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当然,学习语法也不仅仅是为了能写出好的文章,学好语法的意义还在于对自己的母语具有科学的认识。

(二)教学语法担任语法规范的重任

给中学生讲语法,老师一定要讲规范。当今时代,各种新词、新语、新用法大量涌现,许多印刷品和盗版书中常常出现有问题的语句,如果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对中学生的语文修养肯定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给中学生讲点语法规范,这个问题有突出的重要性。从其他国家的母语语法教学来看,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总是第一位的,中学生掌握的母语往往是某种方言的口头语言,跟规范化的民族语言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语法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推广起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担负语言规范化的重任。

(三)语法教学消失将带来的严重后果

近些年来,高中教师普遍感觉到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表达也不流畅,出现很多语病现象,使得高中老师在评改作文时头痛不已。汉语组词造句离不开语序和虚词,哪一个虚词用于什么情况,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的位置在哪里?什么词充当主语,什么词又充当谓语,这些都是基本的语法知识,然而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这些内容淡化了,使得我们语文教学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如,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不懂什么是语法,写作表达受到严重阻碍。对基本的虚词不理解,对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不能区分,从而为学习古文带来难度。

二、解读新课标下的语法教学,摆正语法教学的位置

语法教学淡化了,非但没有减轻语法教学的负担反而使我们的中学语法教学处于困境,严重地影响了语文教学,有人也就此而质疑了,认为新课标淡化语法是不可行的,但我认为淡化语法确实是课改的一大进步,而导致今天不讲或少讲语法的现状,那就要反观我们每个人对语法的定位了。我认为导致今天语法教学逐步消失于课堂的原由一是由于新课标对语法教学定位不够准确,一是我们的教师对语法教学定位有误。新课标中并没有明确说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讲语法,而是说:“在阅读教学中,为了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课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从可以引导这四个字中就可见新课标对语法教学的定位,语法教学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也正是由于新课标这一标准定位不够明确,从而引导教师也对语法教学极不重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广大教师把语法教学也搁置在可有可无的位置,有的老师则根据需要讲解了一些语法知识,有的老师一是怕麻烦而根本不讲语法,一是完全遵从新课标没有明确规定而不讲语法,由于定位的不准确导致语法教学陷入如今的困境。

仅语法而论,它是我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之基础,因此语法必不可少。而语法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中教师系统的给学生讲解的基础知识,学习它一是可以从正面加深学生对语言规律的正确认识,一是从反面了解常见的语法错误现象,并探索导致错误的原因,简而言之,中学学习语法可以帮助学生纠正某些句子的语法错误,从而养成良好的语法规范,表情达意也才能更加明确。因此语法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起重要作用,但是语法教学绝非中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因而不可大肆讲解,也不可不讲,对于新课标中对语法教学的定位,我们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不可完全遵照新课标而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中学生接受能力和中学语文教学总目标恰当的来选取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三、改革语法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水平

(一)注重教师教学方法

在教法上,教语法,首先要明确语法有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教学语法不同于理论语法,因为他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因此必须确保教学内容的规范性、实用性与可接受性,即使是教实用语法,最必要的概念术语还是不能不教的,但教师在讲授这些最必要的概念术语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话给学生以解读,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但是要注意讲术语不是语法教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论证这个概念术语,所以没有必要把语法学界的争论带到课堂上去。例如:讲什么是“词”“短语”,不必详加论证,那样讲很有可能越讲越糊涂,不如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就可以了。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就举例说明,总体上应该宜粗不宜细。

在新课标的影响下,现在初中教材将语法知识穿插到单元后的知识短文中,缺乏系统性,布局零乱,不全面,不系统,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语法内容已无影无踪,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合理安排课程,例如:在人教版第八册语文中,虚词的归纳列于全书的附录中,教师可以结合附录及初中生教学目标,在讲解课文时,巧妙安排这些语法知识。例如:讲《背影》一文时:“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教师在上这篇课文时,可找一段到两段有典型实例的句子来学习某一个语法知识点,就比如这一段很适宜介绍副词,那么教师就可利用这一段话先介绍什么是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然后请同学们在该段话中找出副词。通过抽样调查看看学生掌握副词的情况,归纳总结后对其易错的进行讲解,这样讲解语法便具有了针对性,在讲解过程中既充分的利用了课文典型的例子,又节约了时间。而课文后的读一读,写一写,教师也可充分利用,借助新词的学习鼓励学生查工具书帮助理解含义,辨别词性并造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自学积极性又引导学生学习了语法知识。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师而言,要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教师可在学生的作文及各种练习中选出最容易出错的语法现象,分析原因,纠正错误,提高他们辨别语言正误的能力或从他们在阅读中所碰到的不易理解的复杂句子加以分析,提高阅读水平,只有让学生感到语法与自己的学习密切相关,对自己学习有帮助,才会有兴趣、有动力。

(二)引导学生学习不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语法教学是一门实践课,不能是知识课,更不能是理论课。既是实践课,一定量的语法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初中讲语法,可以选择一些对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对提高写作能力有用的东西讲一讲,并且给以充分的练习。”因此对于语法学习首先要多读多练,要联系实际,这里的“多读”,特指要借鉴大量优秀的运用语言上的典范作品,读多了,读熟了,许多典范作品就在我们心中扎了根,这些作品中的语言素材和词句结构的规则就自然而然地化为我们自己的了,运用和掌握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光说不练也达不到效果,这就要求学了语法理论后要多说多写,多做练习,我们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要拿到运用语言的实践中来检验,要在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过程中去巩固和扩大,总之,学习语法必须能做到举一反三。但是每个人由于自身的差异性,对学习的方法选择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对于学语法不感兴趣,为什么不感兴趣呢?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多思考:是讲解的语法知识过于深奥还是教师在教的时候讲解不清楚?诸如此类问题,都要老师做教学反馈。

语法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在课外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予以不同的指导。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从小接触的课外阅读课本比较少,因此积累不够,这就会为他们的写作、表达等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情况,在课外进行一定的辅导,让他们逐渐认识语法,并布置一定的练习,让学生学会做简单的语法练习,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总结,才能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从而提高他们表达的能力。

此外,还应听、说、读、写并用,让学生在浓厚的语法氛围中学好语法知识。

语文语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法教学 教活语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26

在中学课程改革过程中,中学语法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开始从强化走向淡化,语文教育逐步重视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中“淡化语法”这一提法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儿了,它在近些年的中学语文教学中颇为盛行,同时也折射出人们对于如何把握语法教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今,新课程改革深入人心,语法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中最具争议的焦点之一。

一、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现状

(一)语文教材的编写轻视语法教学

教材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重要地位。我们可以看看近几年中学语文教材关于语法项目的编排情况。一般情况是,教科书不专门讲语法知识,而是在辅助教材或综合练习里涉及一些语法内容。

(二)语文教师误解新课标精神,漠视必要的语法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法教学涉及的语法知识作了一些删减,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压缩了语法知识的比重。客观来讲,新课标对语法知识的处理立足于多年来对语法教学的不断反思上,目的是避免语法教学繁琐细致,而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

遗憾的是,受“考什么教什么”的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不少老师在对新课标和教材编排体例的认识上出现了严重偏差,误以为语法教学无足轻重,有的“因地制宜”,对于语法教学内容,有时间就“点缀”,教学时间不够就急于应付、草草了事;有的在教学中实行“语法零教学”,干脆不教语法,理由是语文能力不是靠学语法提高的,而且绝大部分不在考试之列。这种教学中各行其是的状况,使语法教学陷入混乱。

(三)学生理解和分析语言的能力不容乐观

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中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

时过二十年,尽管语文新课改取得了成绩,但是不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难以具体明确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情况依然存在,中学生语文能力仍在滑坡,语文水平仍在下降。

(四)语法教学评价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

在教材的编写上,我们可以看到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本无论是人教版还是北师大版,在每一课结束后都有相应的研讨与练习,而在这些研讨与练习中大部分是文学内容,是对感情及个别字词的解释,极少涉及语法内容。语法的作用好像只用于试卷中修改病句的考查,课后练习中也只象征性地出几道病句修改题,并不能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不少老师认为语法学习无用,语法考试也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总之,反思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现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对语法知识的作用,语法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存在极左极右、忽冷忽热、摇摆不定的问题。这一切恰好说明,中学语文语法教学需要改进,需要摆正位置、精选内容、优化教法。

二、充实语法教学的方法探析

(一)在阅读教学中讲语法

叶圣陶说,课本无非是个例子,对于语法来说,它同样是最典范的例子。如果结合文本来讲解语法,在文本中发现并带领学生发现有效的语法点,可以使学生的阅读与训练更有针对性,那么,学生不再单纯地为学语法而学语法,语法服务于文本的阅读,就能学以致用了。

(二)在作文教学中讲语法

吕叔湘先生曾强调,在初中“以结合作文评改示范讲为主,作文评改示范最有用”,这是经过充分考虑提出的,对我们很有启发。胡明扬明确指出:“在中学教语法不是为了教语法而教语法,教语法完全是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服务的。”最能体现语法对中学语文教学实用性价值的环节当数作文,学生对语法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水平,会典型地反映在习作中,也就是说,学生对汉语的实际运用,组词造句,联结句子为句群、段落、篇章,运用汉语的能力,在作文中会反映得比较充分,而语法正好是管语言的规律的使用“对不对”的问题。作文语病包含了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语法信息。

总之,作文评改是学生欢迎的课,在这种课里讲语法是有的放矢的,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可消除语法教学的枯燥感,也许这是语法教学的一个突破点。

(三)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讲语法

前面说的是读写训练,都可以容纳语法,口语交际训练也可以容纳。比如,要训练学生出口成章,就要他明白句子如何衔接连贯成为一个个句群。几句话要组织成一个句群,就要围绕一个意思说,在说甲意思时,不要出现说乙意思的句子,而且在口语表达中,要学会恰当使用关联词,处理好分句间起承转合的关系,严密而又高效地组织句子,表情达意。

(四)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讲语法

语法知识比较抽象,所以不能孤立地教,呆板地教,要力求教活。语法教学也需要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名词的特点,一位教师一口气说上“三个脑袋、八条腿、四根尾巴、七张嘴”,学生很快悟出,名词受数量词的修饰。讲动词的作用,这位教师在黑板上写“王老师馒头”,学生哄堂大笑,这位教师接着说:“王老师啃馒头,王老师买馒头,王老师做馒头。”笑声中,大家加深了理解。

语文语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教学策略

从事语文教学的人都知道,近年来中考语文不再考语法。因此,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不少教师在具体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忽略,甚至删除了语法教学的内容与过程,给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带来的极大的负面影响。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没有了汉语,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将不再有传承的载体,不再有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也许,语法教学的确在考试中不能给我们幻化为具体的分数,但没有了语法教学,我们的语文教学将失去根系,只是急功近利地在博取一时的繁茂,假以时日,语文之林必将枯萎。我认为进行最基本的语法训练是必需的,不应淡化语法教学。

一、语法教学对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好处

1.有利于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即以阅读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对于课文实质的把握又离不开各种汉语语法知识。阅读一个长句,学会利用语法中的句法知识对其进行阅读,抓住句子的主干部分就能准确理解起含义。一篇好的文章,一些精彩的段落,教师分析如果没运用到有关的语法知识,恐怕在教学中难以胜任。例如,《春》的语言运用准确、巧妙,特别是动词、形容词的运用,使文章富有动态感和形象感。“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里的“欣欣然”;“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朗润”,“涨”这些动词的巧用:“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用“卖弄”而不用“夸耀”。至于词序的变动,“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按常规的词序应该是“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更有一种奇妙的艺术力量。

2.有利于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某种程度上讲,作文教学的水平就代表着我们语文教学的水平。但当前的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真的令人汗颜,不敢相信学生的作文水平如此不堪。其中存在的问题有立意方面,有谋篇布局方面,有语言表达方面的,但更多的情况下,有百分之五六十的学生存在着错别字过多,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当,句子不通顺,病句纷杂等基本知识。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恰恰是因为我们的语法教学不够深入有效。如果我们能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强一下语法教学,就会有效改进这一状况。譬如,我们如果对汉字的组成,演变历史作一下介绍,恐怕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与运用就会更加准确,更加有效。还有就是当前学生习作中的病句问题,如“大家交换了广泛的意见”,“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的赞扬”……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误用词语等语病经常出现。要求学生写日记注意成语、修辞的运用,可很少有学生能做到。这些恐怕与不学语法,或语法学得少掌握得少不无关系。不讲究语法,做教师的又怎样告诉学生哪些句子是比较好的,那些句子是不恰当的呢?

二、作为语文高考的前奏,初中语文教学应涉及以下相关语法知识

1.在辨析、修改病句中,涉及到许多语法知识,如成分残缺,即指句子中缺少必要的成分,这就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句子的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否则,学生对这类病句往往束手无策,不知所然,也就谈不上在这方面得分。再如,重复累赘,就是成分多余,有定语多余、状语多余、补语多余等,如果学生不清楚,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2.在文言文方面,我们应当具备一些基本的实词、虚词的常见意思,比如“尝”的意思是“曾经”,“去”的意思是“距离”,“行”的意思是“走”,“走”的意思是“跑”等。另外,像一些基本的文言语法,如宾语前置,倒装句,词语的使动用法等,虽然这些语法知识在中考的试题中没有直接地点明,即不会考“这句是什么句式”“这是哪种词类活用现象”等等,但这些语法知识却常常是高考的考点。比如文言文翻译题,如果评分标准是一个句子的分值为5分,那么必然有3至4个考查点,这些考查点有部分涉及到语法知识,有的是词类活用,有的是句式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只有把考查点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来,才能得分。

3.修辞手法方面。虽然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学生也碰到了一些,但许多学生都没有很好地掌握,在高考中就会吃亏。每年高考的语文考题都涉及修辞手法,但它们是隐性的。如仿写题,有的要求运用何种修辞手法来仿写;有的却没有直接点明,只是说按照例句来仿写,这就需要考生对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如果在仿写时没有运用到这些修辞手法,就是没有按照题目的要求来做,必然会失分。还有现代文阅读部分,有些题目问:“某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这样的题目经常涉及修辞手法。而在作文方面,很多学生词不达意,写出来的文字干巴巴的,缺少生动感,更谈不上有文采可言,这是他们不会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而导致的。

语文语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探析

一、从初中生的实际出发,筛选合理的教学素材

在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合理的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教学中,最好可以从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出发来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语文语法内容繁多,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语法能力与水平,才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科学有效。

现在的汉语语法是按照五级语言单位来设置的,这种设置方法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不符合,大多数学生都很难完全接受这样的教学。

对于另外一个难点词来讲,如何理解词的构成方式是很多学生特别头疼的事情。其难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知识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因为它设计到了最难的语素知识;二是这方面的知识与学生自身的水平并不符合,因为大多数初中生思维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掌握这些内容就显得较难。而对于词性的辨析,虚词是难点,尤其是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讲,就更加难了,因为小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生活中很少使用虚词,所以很多初中生都觉得虚词就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不能形容只能意会的东西。可见,这些学习内容与初中生的知识结构与知识水平是完全不符合的。

二、把语法的静态教学和动态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一般来讲,语文语法教学有动态教学和静态教学两种形式。所谓静态教学,主要是指在没有把具体的教学融入生活实际的交流中,而只是对语法知识本身进行的静态分析,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而动态教学,指的是把语言教学融入生活中实际的语言交流当中,在语言交流中进行动态的语法教学,主要就是要进行语法功能的实践教学,现在,我们的语文语法教学主要包含这两种教学方式,并且主要以静态教学法为主。这样的语法教学实际上就使我们的教学脱离了语言环境,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那些分类、格式等内容。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静态教学和动态教学结合在一起,让二者能够共同发挥作用,换言之,就是要让我们的语法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语法走进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进行语法教学,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好处。在语法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上,要特别重视语法的读写教学,经常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

三、把语法教学和阅读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

目前,我们每个学生手中的语文课本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资料,语文课本中选用的文章大多数都能够体现普通话的基本语法规范,所以我们就有了内容可讲。比如说关于词的性质问题,是实词还是虚词,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句子来得出结论。比如说如何恰当地运用语法来遣词造句,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析例子来进行,鲁迅先生的《社戏》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我们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语法分析,让学生明白句子结构,从而正确地对句子进行理解,明白句子的主干内容是“清香吹来”;明白是“豆麦”与“水草”在散发清香;明白豆麦”和“水草”是并列关系;明白“朦胧”一词的好处在于哪里。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这句话以至整篇课文都能够有更深地理解了。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里,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最基本的语法知识来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难点和课文的主旨都有着很大的帮助。例如在《生命生命》一文中,就有许多运用恰当而精妙的修饰语。比如文中有这样一节内容:“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旋去,骚扰着我。趁它停在眼前小憩时,我一伸手捉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一段中,作者就采用了大量的修饰语,如“不停”“那样”“极力”等等,每一个词都用得恰当好处,特别具有表现力。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对这些修饰语进行认真的品味,让他们理解这些修饰语对作者表达情感发挥的作用,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语法知识,还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的主旨内容。

在初中教学中,语法教学非常关键,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教学规律,按照基本的语法教学理念不断对语法教学的方法进行改进,力求做到让学生真正掌握到最实用也最好懂的语法知识。

参考文献:

[1]陈巧玲.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意义探讨[J].新课程:上,2011(3).

[2]丁志敏.浅议初中语文的语法教学[J].新课程:上,2011(3).

语文语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法教学 教学探究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整七年了。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老师的育人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态度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质的变化:老师“一讲到底”的课堂减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多了……,学生正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然而,随着课改的深入,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又摆在了每一位教师的面前。

一、正确理解课标“淡化语法”的要求。

新课标旨在引导教师们改变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书轻育人……”的观念与做法,旨在引导教师们在教学中均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长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语文课标的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而言,语文教师是有必要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语法知识的,但又不能像以往的教学,花大量时间和功夫讲授语法知识、进行语法知识的应用训练。所以,那种“不厌其烦整语法”和“什么都不讲”的做法都是与课标要求相悖的。

二、认真研究教材,弄清语法知识在整套教材中(7-9年级)的具体内容和编排体例。

这是每名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教学前的必要准备。“不打无把握的仗”只有对学段内的教学内容做到了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对每个(部分)知识的编排了然于胸,才能合理安排,从容应对。总的来看,教材将字、词、句子、说话常识等分散安排在不同课文后的小常识里介绍。将标点用法、短语类型、修辞、复句等内容单列在每册教材最后来介绍。不难揣测教材的编写意图:既要在平常语文教学中融进语法基本知识点,又要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语法常识体系。

三、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的语法知识水平。

这是教师确定语法教学内容和选择适当教法的前提。七年级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小学,由于小学教师对小学课标中语法教学要求的理解与执行的不同,同学们既有的语法知识基础也千差万别。绝大多数学生对字、词、音、义(如字的结构、近义词和反义词、多音字和同音字等)以及常见的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基本能做到“知其然”,但对更多的语法知识是一无所知,其头脑中根本就没有语法的概念。对于少数农村学校七年级新生而言,就连基本的多音字、多义字、排比比喻修辞都还一片茫然,更别提语法知识基础了,只有切实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才能在效有度地完成课标要求的语法内容。

四、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在熟悉了课标要求,教材编排和学生基础的前提下,如何选择与设计语法教学策略,才能让学生愉悦地接受抽象而枯燥的语法知识,建构自己的语法知识体系?1、整合课后小阅读并融入课文教学中,一册一次小结。如《形声字》的教学,在学生充分交流了所得之后,教师可强调补充“字体的演变”(甲金纂隶楷草行)、“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形声字的8种常见结构”,这样,学生对汉字构造就有了较系统的认识了。每期结束,还有必要用一节课时将本册涉及到的语法知识作总结性复习,加深其掌握的牢固性。三年学满,也应进行适当总结,帮助学生建构起学段语法知识体系。2、将语法知识始终贯穿进范文的品读与赏析中。教材选编的范文,不仅文学性,思想性强,而且语法规范,既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健康情感,也是学生感知并建构语法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材料。其实,每位读者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品读与赏析过程中,又怎可缺少语法知识呢?3、将语法知识教学始终贯穿进作文指导和口语训练教学之中。说话和写作之所以是门艺术,就在于它们不光讲技巧,而且要在现代语法的规范下完成。说话和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语法规范下内化为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际运用过程。因此,将语法知识贯穿进口语训练和作文练笔指导中,逐渐规范学生的表达习惯,提高表达能力就显得异常重要。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a:集体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b:话题训练与命题训练相结合;c:片段练习与专题练习相结合;d:课内与课外指导相结合;e:活动指导与生活指导相结合。总之,力求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角度、不同重点的训练指导,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就得了解语法规范”,并逐渐建构自己的语法知识体系。4、有重点的将古代汉语语法常用知识贯穿到古典诗、词、文的教学之中。初中阶段选择的文言文,都是精致优美、易解易诵的名篇佳作,绝大多数学生均可根据课下注释基本疏通文意。有教师就此安排学生讨论主旨或理解诗词意境,结束后课文教学就算完成了。其实,学生们粗通文意,仅如走马观花,对文本根本没有深刻的感悟与理解,最多也就是一知半解罢了,笔者认为,古典文言诗、词、文的教学,必须得突出古代汉语语法重点,这才能让学生真正深入到文本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激发学生倘徉古典文学宝库的兴趣与勇气,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文学素养。5、专题讲解每册课本最后的语法知识列表。教材最后的六个列表即独立又相互联系,它们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介绍语法知识,是学生建构自己的语法知识体系所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每册新课之后,可安排1―2课时,对该册列表中的知识进行讲解训练。其实,列表中的知识在平常教学中已经渗透,专题讲解旨在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巩固强化,为学生建构语法知识体系起到“点睛”作用。

语文语法范文第6篇

并且现在中考中所说的“不考试”只是一种“淡化语法”教学的策略,是针对过去语文教学中纠缠于繁复的语法概念而忽视语言的实际运用提出来的。在考试中不考的是语法概念的辨析、静态的语法分析,而考的是在读写中渗透语法的实际运用。

如在文言文方面,学生没有弄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语法特点,就会影响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有许多语法知识,如词类活用、成分省略、句子倒装等,它们是读懂文言的必备知识,一定要熟练掌握。如在《曹刿论战》中“公将鼓之”中的“鼓”,学生学习了词性知识之后,就很容易知道它是名词用作了动词,“击鼓” 的意思;再如《马说》中“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本来是“马鞭”这里就是名词用做作动词,作“鞭打”讲。虽然这些语法知识在中考的试题中没有直接地点明,即不会直接问:“这句是什么句式?”“这是哪种词类活用现象?”等等,但这些语法知识在考题中却是隐性出现的。

在仿写题上,有的要求运用何种修辞手法来仿写;有的却没有直接点明,只是说按照例句来仿写,这就需要考生对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比如: 中考试题中的仿写句子,“在生活的困境中,牵挂是温暖的春风,抚慰受伤的心灵;在人生的旅途中,牵挂是,在家庭中,牵挂是美丽的玫瑰,创造幸福的人生。“仔细看这道题目,除了要写出比喻句之外,横线上必须要先后写出一个偏正短语和动宾短语,否则就是结构不一致。没有按照题目的要求来做,必然会失分。

在辨析、修改病句中,涉及到许多语法知识。先看一个病句:“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这个句子如果知道单句的相关知识,就能看出是缺少主语,应该把“使”去掉,或者把“在——的过程中”去掉。而我们的学生如果对基本的句子知识,如主、谓、宾、定、状、补语的知识一窍不通,那改病句也就束手无策,不知所然,只能跟着感觉走了,改正确的可能性就可想而知了。

还有现代文阅读部分,其实,每位读者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品读与赏析过程中,又怎可缺少语法知识呢?朱自清的《春》一文中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运用非常有特色。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作者用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拟人手法在这里极其准确、传神、又富有情趣地表现出了万物受春的温暖、滋润而生机勃发的特点。写春雨,用“牛毛”、“花针”、“细丝”三个喻体,具体展现了春雨多、细、柔的不同特点。以上描写中有关语法修辞知识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假如撇开不讲,哪怕是再优秀的教师,也不会分析得精彩、生动和成功的。而在考试中,有些题目也会问:“某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这样的题目经常涉及到很多的语法知识,如描写方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而在作文方面,很多学生词不达意,写出来的文字干巴巴的,缺少生动感,更谈不上有文采可言,这是因为他们不会运用常见的写作手法而导致的。

语文语法范文第7篇

文章是由字、词、句这些基本的语言单位组成的,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要由它们来支撑、充实和装饰。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语法是运用语言的规律与法则。由于学生不懂语法,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常发现错字、病句连篇。例如“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使……增长了知识。”这是一种常见的病句,可学生在写作中却屡犯。学生如果具备相关的语法知识,懂得“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是介词短语,一般充当句子的状语成分,它可以提到主语之前,用逗号隔开“;使……增长了知识。”而这是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充当句子的谓语成分。这样,就会明白这是个主语残缺的病句,在写作中就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了。语病会严重影响文章意思的表达,学生写作如果连最基本的语句通顺都做不到,那就更谈不上写出结构完整、内容具体生动的文章了。

二、语法教学有助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即通过阅读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阅读需要一个着眼点,才能化虚为实。这个着眼点就是语法。《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掌握语法知识的要求是: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只要学会运用句法知识阅读,就能准确理解其含义了。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妙在何处?只有有了一定的语法基础,学生才会明白“嫩嫩的,绿绿的”是形容词,是来形容主语小草的。作者这样写,一是为了保持句子的平衡,二是为了强调小草刚发芽时的质地、色泽。又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一句中的“朦胧”一词好在何处?“朦胧”这个词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它生动地表现出月色与水气水融的情状。因此,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三、语法教学有助于英语教学

语文语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法;语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76-02

语法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无论说话、写作,我们都必须要遵循这个"语言法则"。中小学语文教学是汉语规范化教学,它担负着提高全民族语文素质的神圣使命。语法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适时、适量地学习语法知识是完全必要的。语法教学的意义,大而言之,可以增强学生对母语的科学认识,使之更加热爱祖国语言,激发他们正确运用祖国语言并维护其健康和纯洁的积极性;由于语法是语文学科中抽象性、系统性最强的知识体系,学习它又可以加快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小而言之,可以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基本的语法知识和有关技能,提高准确理解语言和规范使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在中学教语法不是为教语法而教语法,教语法完全是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服务的。"因此,语法知识教学不应当淡化,中学阶段学点语法是完全必要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虽然说"语法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但并未完全否定语法教学。如果我们仔细研读课标,就会发现其正文里随处可见对语法方面的要求。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法是有关语言的组织结构的基本规律的知识,学好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能够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课标的教学总目标中强调"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有相当的语法修养。

2.有利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有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其中多次提到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而要正确理解词句,是离不开语法知识积累的,连课程标准也说"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阅读句子,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语,就可以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3.有利于作文教学

语法是语言运用的规律与法则,它就必定潜在于言语产品――作文之中,语法系出言语,又服务于言语生产,而作文则是语法的存在方式之一。通过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水平。中学生写作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具体明确p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但我们常常看到,由于不懂语法,很多学生的作文中错字p病句连篇:生造词语,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顺序不合理… …种种语病大大影响了文章意思的表达,连最基本的"文从字顺"尚且达不到,又何谈条理清晰p文笔生动呢?如一名初二学生在话题作文"榜样"中写到:我的同桌是我学习的榜样。他活泼开朗,虽然他九岁时因为车祸失去了一条腿,学习生活非常困难,可是几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锻炼,使他增长了体质,提高了学习。今年他还被评为学校"行为规范标兵"的光荣称号呢。事实证明,当命运堵住一条道路的时候,只有努力,就会发现另一条道路。

4.有利于文言文教学

汉语语法虽然是针对现代文而言的,但文言文教学也离不开汉语语法。初中语文教材中安排的文言文虽然比较简单,但涉及的语法现象也有很多,诸如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句式及词类活用等等。而要想理解文言文中的这些语法现象,就要首先了解现代汉语中词和句子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分析比较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法差异,这样才能更好地翻译文句,进而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初中语文课应当向学生传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使学生掌握并运用它来阅读文言文,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5.有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

语法知识的教学是英语等其他学科教学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能否学好语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如今,全国各中小学几乎都开设了英语课。而英语和汉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尤其是在语法方面的联系更普遍。学好汉语语法也是学习、掌握、运用英语的重要一环,如果汉语语法掌握较好,英语的学习也就驾轻就熟了。相反,如果汉语语法学不好,想灵活地使用英语也是困难的。

6.有利于初中高中的教学衔接

语文知识本身是有系统序列的,语文教学的进程也是循序渐进逐渐加深的。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比初中阶段更系统、更复杂,但高初中的教材是统一的,高中的学习必须借助初中的知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4]而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语法知识的学习。学生了解一定的语法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形成一定的语法思维习惯,可以促进语感的形成。语感固然要靠经验,但更缺少不了语法层面的理性认识。

总之,近年来,"淡化语法"论颇为盛行,中学语法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法教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许多语文教师淡化甚至取消了语法教学,导致当代中学生语法知识极为欠缺,语文水平不断下降。修改病句找不到病因,作文语言也常常文理不通,文言文学习p外语学习都受到了影响。语法产生于人们的语言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使人们的语言实践更符合规律p更科学,无论是对阅读教学p作文教学还是文言文教学p外语教学,汉语语法知识的学习都是必要的。因此,语法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可独占鳌头,但也绝对不可完全退出,作为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因子,语法教学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拥有合理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胡明扬.中学语法教学刍议[J].语文建设,1995(4).

[2]刘景农.汉语文言语法[M].中华书局,1994.

[3]王蒙妙谈母语与外语的关系[J].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7(7).

语文语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法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同时也是语言形成的规律。很多教师认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语法教学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在语文教学中将语法教学淡化。这些做法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无论是在阅读和写作中都表现出了语法的弱势。然而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并没有直接涉及语法,如何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语法知识,是由教师自由掌握的,所以对语法教学工作的开展,并没有系统的教法。

一、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问题分析

在高中语文语法教学中,对语法教学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明确。使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语法教学的重要性,而且语法教学目前正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虽然有的教师在语法教学上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教师对语法教学的积极性,并且逐渐淡化了语法教学,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语言的学习在缺乏语法知识支撑的条件下,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学生们分不清句子成分,在语言表达中常常无法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另外,在阅读中,由于语法知识薄弱,对文章的理解也有了一定难度,无法从关键句子中领会到作者的意图。除此之外,在学生的写作中,语法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特别是句子结构混乱,滥用修辞,使整个文章缺乏美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学生写作练习不够、阅读量不足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语法知识匮乏。

二、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进行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语法教学的意义,才能在教学中重视语法教学。语言是由语法、语音和词汇三个要素构成,而语法作为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语言形成的规律,涉及了短语的结构、词汇搭配以及句子的成分等多方面的语言知识。虽然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没有直接的语法内容设置,但是教师要从教材的分析中提取语法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无论从表现内容,还是从写作表现手法上都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分析文章内容的时候,如果没有语法知识的支撑,对一些长难句无法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对文章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师要在分析教材课文内容中,将语法知识提取出来,向学生传授语法知识,对复杂语句分析理解,抓住句子主干的意思,使学生运用语言知识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另外,教师也要重视从词语的运用方面向学生渗透语法知识,对词义相近的词,要经过语法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词性是否不同,了解词汇的搭配规律,避免词汇搭配上的错误。因此,规范学生用词的规律,会让语病问题得到控制和解决。除此之外,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教师更要重视语法知识的传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常会遇到特殊句式和一些实词和虚词的灵活运用。如果教师不对文言文的语法知识进行传授,会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举步维艰,无法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法教学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学习的认识,使学生在日常语言交际和写作中有意识地用语法来规范自己的语言,减少语病的出现,加强对句子的分析,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对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

语文语法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而且还影响着学生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语法教学的方法也要仔细审视,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但是语法知识确实很抽象难懂,教师如何将这些抽象化、规则化的语法知识转化成容易理解的内容,是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根据目前语法教学的特点和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对语法教学的方法提出这样几点看法。

首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在阅读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结构复杂的语句,而且这些语句又被作者赋予了特殊的内涵,学生在理解时,往往抓不住句子的主干,难以理解句子的意思。而这些句子就是很好的语法教学的材料,教师通过对句子的语法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划分句子成分,分析句子的层次结构,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句子的内涵。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让学生从中学习到语法知识。

其次,在作文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让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进行规范。抛开写作的其他要求,写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语句通顺。而在实际的写作中,学生们常常会出现语法方面的错误,语病百出。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作文出现的一些病句进行分类整理,将其作为语法教学的材料,对学生经常出现的语病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从中学到语法知识,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

除此之外,还要让语法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语言的习惯,人们在日常语言交际中,经常会出现语法错误。教师要从这些日常用语中寻找语法教学的材料,为学生分析其中的语法错误,使抽象的语法知识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动鲜活的语言材料中,让学生对语法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不断向学生渗透语文语法知识,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而语法教学的方法,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去寻找更有效、更适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丽.认清现状,抓好衔接――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思考[J].中学语文, 2012(09).

[2] 李晓宏.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处境与归趋[J].教学与管理, 2004(27).

语文语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法;语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19-02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往往淡化处理语法教学,而学生也不愿花过多的时间学习语法,导致许多高中生语法基础薄弱,课文分析不明,文言文读不懂,语言题乱做。许多高中生连一些简单的语法现象都不能解释。这也造成了教师在高中语法教学上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局面。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培养学生认识母语最基本的结构规律,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我认为很有必要。现在高中语法教学的实际是:高考不直接考,教材不系统编,教师不正式教,学生不愿意学。因而高中学生语法知识的欠缺已是不争的事实。而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又脱离不了相关的语法知识,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更离不开语法知识,所以为学生补上语法知识课,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中学生实际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使中学生了解自己母语的一些基本常识,认识母语最基本的结构规律,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确实很有必要。我认为要从下面几方面加强:

1.教师要系统地学习语法知识,在头脑中建立起自己的语法体系

中学语文教师没必要像专家一样研究一些精深的语法问题,加上现在不要求学生掌握名词术语,却应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语法系统,对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能够合理分析、自圆其说。教师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导学生运用具体语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做,可以对学生有效地进行语法知识的渗透,包括语法术语、现象、规则等。比如,在散文教学中,分析重要语句时,可以进行语法的分析,再进行意义的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重要文句。语法是语言表达的规则,语法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因为高考考纲已经不要求单纯的语法考点,所以高中语文教材中基本不直接涉及语法,是否在教学中结合语法知识完全由教师掌握。这就造成了高中语文语法教学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2.加强对学生的语法教学,强化他们运用语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后,教师要及时补充教学系统的语法知识,以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较完整的语法系统,对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能够合理分析,加强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当然,因为教学时间紧张和学生理解能力较低的关系,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可以以简单的框架式呈现,课时控制在三节左右比较合适。过少则不能完整地呈现系统,过多容易超出学生的理解承受能力。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曾对汉语知识教学提出了"精要、好懂、有用"的六字方针,现在进行语法教学也应贯彻这一原则。依照这一原则,应对学生进行纲要式的集中语法教学,使他们在头脑中建立起语法的概念,增强他们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改变他们只有学外语时才学语法的想法。这样,我们在解决病句、文言文等问题时就要简单得多。

3.注意在实践中运用语法知识,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运用语法知识帮助理解课文中结构复杂的语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在表现内容的复杂性、表达手法的多样性、文本文化的多元性、思想内容的隐藏性、语言运用的灵活性等方面,都是初中语文教材无法比拟的。学生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就必须对文本中的复杂语句进行分析。高中语文课本中还有很多外国作品,翻译成汉语时长句很多,如果不作句子结构的分析,学生往往会茫然不知所云。如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段,近200字,其实只是一个单句,找出主干就抓住了全段的中心: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作语法分析,学生就很难抓住要点,对一些复杂的复句和句群更要进行语法分析了。

4.语法知识有助于把握文言文中的特殊语言现象

高中文言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用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让学生清楚把握汉语中词语的分类,才能分清文言实词、虚词及其解释和用法。要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的内容,必须有语法知识作保证。即使把大纲中规定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记得滚瓜烂熟,不把它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也是不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的。其它象实词活用、省略成分、倒装句式、虚词用法等,离开语法分析则更是寸步难行了。运用语法知识解决语文试题中的语言类试题。同义词比较题,有时仅仅从词义上是难以找出差别的,那就要进行语法功能的分析,如"突然、忽然"的比较、"喜欢、欢喜"的比较、"规范、规整"的比较等。病句辨析题大多也应进行语法分析。近几年《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病句检测范围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6种病句类型,其中大多属于语法毛病,必须进行语法分析才能解决。对句子扩展、压缩、变换等都和语法有关,仿句造句和对对联等类型试题,都必须对所提供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才能抓准题干、应对无误。现代文阅读部分的主观题,既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更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语法教学要放在平时与我们的课堂教学相结合,而不是临时抱佛脚,相信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只要多用一些心,坚持下去,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就会有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曹明海、周均平:《理解与建构――语文阅读活动论》,青岛海洋出版社,1998年版。

[2] 俞国良:《创新教育理念中的学校教育》,2001年第一期。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本范文 下一篇:中学物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