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2 17:53:57

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文学的爱好者和一个作文教学的研究者。我们学校正在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校园。学校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每年必须订阅一些与语文学习、研究相关的报刊,学校在经费上适当给予补助;鼓励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撰写读书笔记、文学作品和教育教学论文并给予较高的奖励等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语文教师的成长。我就在省级以上的报刊上发表了教育教学文章和文学作品,这样不仅个人能力得到提高,物质上获得奖励,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威信。我经常将个人的作品带到班级与学生交流,交流写作的得失,交流写作的技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年来我任教的班级学生在省市级报刊发表作品10余篇。此外,我还申请了一个课题《写作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结合日常作文教学进行研究,总结出了一条“阅读积累 咀嚼消化 感悟创新”的作文教学思路,并在全校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要想教好学生作文,教师就应该投身于作文教学的研究中去。只有对学生有所研究,对写作的规律有所研究,有一定的实践和指导经验,才有可能授人以“渔”,而不仅仅只是授人以“鱼”!积极和有方法的引导往往是激起学生写作欲望的良策。

作文教学可以是校本研究的课题。在上面的内容中,笔者谈到我们将作文教学的研究与作文教学的实践相结合就是一个实例。《写作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这个课题的提出与学校开展校本研究不无关系。在全校上下积极申报校本研究课题的氛围中,我们语文组的教师就觉得我们完全可以来一个“一箭双雕”,在完成校本研究任务的同时让校本研究和作文教学研究相结合,让作文教学走出长期以来的无目的化、无序化、无纲化的窘境。目前,校本课程也进入了实施阶段。这样,我校的作文教学就有纲可循、有本可依了,相信在这本教材的帮助下,我校的作文教学成绩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为作文教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王蒙在《致习作者》一文中指出:“从生活中才能发现文学,才有写作的源泉,才有写作的真实货色。”但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在现今的教育教学体制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让学生从阅读中去发现生活、理解生活、认识生活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实也证明,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往往能从阅读过程逐步提高。因为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或其它读物时,总是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是何等的平淡与枯燥也能从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获得经验。因此,在学生无法与生活建立密切联系的情况下,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认识和感悟生活,积累作文的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开具阅读书目,让学生阅读有目标

我们首先为学生开具了一个阅读书目,这些书目中有世界名著和名家经典散文等,并且尽可能地适应学生身心的成长,与各个学期的教材配套。在学校学习期间,由于学习任务重,重点是经典散文和时文的阅读,教师每星期有计划地将阅读材料下发给学生,既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又可以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寒暑假和国庆元旦长假,我们都会让学生利用长假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学生在名著的陪伴下一定会过一个充实的假期。此外,每学年订阅报刊杂志时期,要求学生在老师开具的若干目录中选择订阅。这些目录包括《作文与考试》《中学生阅读》《杂文选刊》《读者》《意林》《语文报》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不会存在胡乱选择的现象,在写作时有效仿的对象,作文成绩自然会相应提高。

2.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阅读有经验

每个人的阅读品质阅读习惯都不一样,学校就有必要为学生建立一个交流经验交流体会的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阅读经验交流大会无疑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一些网上交流平台,如“阅读BBS”等。“阅读BBS”是学生最喜欢的沟通平台。这个平台其实在校园局域网上开设一个专区进行阅读作文等方面的交流。此平台分成三个小平台,每个小平台下又有班级交流平台。学校安排语文教师做好各个平台(论坛)的版主,每天实时为学生解决一些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并做好平台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鼓励各班语文教师随时(尤其是假期)参与与学生的交流。

3.开放阅览室,让学生阅读有地方

阅览室有两种:常见的图书馆阅览室和网络阅览室。我校图书馆藏书10万册,订阅期刊100余种,三个大型阅览室可供200位学生同时阅读;网上阅览室就是学校与一些著名的网站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实行资源共享。学生只要打开网络,进入学校网上图书管理系统,输入个人信息,就可以搜索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文学作品,如果有必要你还可以下载保存。当然,一些不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都经过了过滤!学校每周都有专门的阅读课,这就可以保证每个学生有时间有地方阅读,又有东西可读。

4.推荐佳作,让学生阅读有收获

有阅读就会有思考与感悟,学生将所思考的东西写成文字后,教师将优秀的习作推荐给报刊。每发表一篇文章都会让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兴,这样让学生感觉到了阅读是有收获的。同时也为其他的学生树立了榜样,他们也会更加努力的。

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新课标理念

新课标的出现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理念,同样对作文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教师的引导。起引导作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学生的作文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表达空间。发展个性,培养能力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核心要求。为了满足新课标对高中语文作文的要求,教师需要认清新的方向,正确引导学生习作。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养成自觉收集素材的习惯

学生写作的激情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要满腔热忱,用情感去感化学生,点燃学生的热情之火。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到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去,让学生有话想说、有抒,培养写作激情。教师应经常讲述作家的经历,让学生学习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习惯,并养成把自己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的习惯,学会注意收集写作素材。此外,要娴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电教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录音、网上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写作活动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二、素材来源于真实生活

自古大家名士的千古佳品都源于生活点滴,只有抒发真情实意才能真切地传递出思想中的震撼。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科技发展的国际化,高中生的生活已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多元化的信息来源不停地冲击着学生的灵魂;活色生香的生活,让学生的眼睛不再禁足于课本,多样化的信息传播途径促使学生更容易将自己的思想汇集到笔端。但令人感怀的是,绝大部分的学生对这一切没有任何触动。高中时期本应是一个人构建自己思想基调的阶段,而这些学生却缺少了发现真善美的慧眼。这种对人生完全漠视的心灵哪里会有令人怦然心动的瞬间?更从何针砭时弊?

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因地制宜,带领学生去感悟一花一世界,用那双清澈的眼去观察,用那颗纯净的心去感触。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情绪的“多愁善感”的人,去感怀生命中的瞬息万变,体验社会中的沸腾热点,反思人们价值观的嬗变多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回归社会,让学生参观学习。调查研究,接触这个真实的世界。当学生对生活有了独特体味的时候,深刻的思想和好的文章便水到渠成。

三、放弃盲从,追求多元化

根据新课标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新要求可以看出,过去盲从状态的作文教学已经过时,旧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天南地北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表达都表现出趋同的现象。高中生的思想应是活跃的,作文应成为他们思想激荡的舞台。新课标对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的要求,再一次猛烈抨击了学生们写出的陈词滥调,也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警示。

教师需要做的是创立一个良好的开放的思维场合,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帮助学生自主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到与众不同的思想火花。有这样一个实例,某位教师以一副美国纽约市市长的一双旧皮鞋的照片为素材,让学生发散思维发表观点。根据传统的教学方式得到的结论应是一个统一的答案――节约。但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这位教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学生竟能提炼出来诸如美国公务员收入制度透明化这种更具实效和深度的主题。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将学生从盲从中解放出来,保护了他们思维的多样性,甚至可以培养出具有记者敏锐度的思维,这样才能切实做到彰显学生的个性。

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为作文教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往往能从阅读过程逐步提高。因为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或其他读物时,总是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是何等的平淡与枯燥也能从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获得经验。因此,在学生无法与生活建立密切联系的情况下,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认识和感悟生活,积累作文的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

1.开具阅读书目,让学生阅读有目标

在学校学习期间,由于学习任务重,重点是经典散文和时文的阅读,教师每星期有计划地将阅读材料下发给学生,既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又可以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寒暑假和国庆元旦长假,让学生利用长假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学生在名著的陪伴下一定会过一个充实的假期。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不会存在胡乱选择的现象,在写作时有效仿的对象,作文成绩自然会相应提高。

2.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阅读有经验

每个人的阅读品质阅读习惯都不一,学校就有必要为学生建立一个交流经验交流体会的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阅读经验交流大会无疑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

3.推荐佳作,让学生阅读有收获

有阅读就会有思考与感悟,学生将所思考的东西写成文字后,教师将优秀的习作推荐给报刊。每发表一篇文章都会让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兴,这样让学生感觉到了阅读是有收获的。同时也为其他的学生树立了榜样,他们也会更加努力的。

五、培养创新思维,力求作文立意新颖、深刻

作文是否吸引人关键在于文章的立意,要立好意关键在于对事物的理解、认识能力。所以,要立好“意”,除学习课本知识外,还要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当前国内外的形势,要读书读报,留心观察身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还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反向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全面了,才能见被人所未见,想别人所未想,作文立意才会新颖、深刻。

六、综合进行作文评价

差异性是普遍存在于学生中的,每位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和中心的表述都有着不同的见解,教师对学生作文评分便需要“因材评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新课标对于个性的提倡更需要高中语文教师的维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关注到每个学生微小的突破,对于他们的每一个成长点滴都要给予肯定。综合的评价是新课标提倡的激励教育的一种体现,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新方向。

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本学期语文教研工作以教务处工作计划为指导, 以新课程实施为核心,继续以“分层教学”为辅,“个别化教学”为主,抓好学科培训,深化课题研究,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质量管理,努力建设有活力的语文教研组。

三、工作目标与措施

(一)、根据需要学理论,学好理论促实践

1、每一位语文教师要分析本班学生的特点,分析教材的特点,总结上学年语文教学的得失体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理论文章进行学习,做好理论摘抄。

2、坚持每周三下午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制度。为了指导本组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结合语文教学实践,结合《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等各类教学参考书籍、以及各种网络的有关辅导材料,加强教师业余学习。每月利用教研组学习的时间至少安排一次学习机会。学校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上互联网搜集教学资源。加强信息交流,以便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提高作为语文教师的自身文学素养。

3、理论学习方式将个人摘抄教育理论(每学期不少于10000字)和小组讨论相结合,交流时定中心发言人,围绕一篇文章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感受。每学期撰写一篇教育教学经验或论文于学期结束后交教导处。

(二)、实践课程标准,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平时要扎扎实实地教学。

1、组织教师学习教学常规,并加强教学常规的执行和管理。要使常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有利于教师的创新和发展。

2、每位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每位教师在备课时要在学习目标设定合理,学习活动组织有效,能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处理课堂中新生成的教学任务,作业设计合理,教学流程紧凑方面下工夫,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进一步重视写字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写好汉字,大面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

4、要重视对朗读教学的研究,可以通过平时的朗读验收,以促进教师在重感悟、重体验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同时,继续重视学生的背诵与积累。

5、进一步重视习作教学的研究。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习作教学的开放性,实效性,实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时选取学生的优秀习作向有关报刊投稿。

(三)、重视课题研究,形成研究氛围

继续组织教师围绕校实验课题深入开展研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推动课改实验的深入开展。

着重抓课堂研讨。本学期教研的主题仍然是和上学期一样,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根据班级实际,找准课题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的学习方式探索,切实解决“重形式,不重实效”的问题,人人参与,共同探索。

3、做好四年级教案与学案整合的研究。

(四)、悉心指导,优化服务,规范语文教学常规管理。

1、继续规范和加强教学“五认真”工作。要加强管理,做到没有教案不进课堂。备课应注意备学生,做到目中有人,留有一定弹性。作业练习要基础性跟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合理搭配,本学期教研组将配合教导处就以上要求及时调研、指导、服务。

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要重视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等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经常抓,反复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要将语文教学质量追求分解到每一课每一单元的评价上,减少或消除错误积累。要控制期末复习时间,提倡期中调研分析,特别重视提优补差工作。教研组将配合教导处多次、小范围地进行随机质量调测,及时分析反馈调控。同时加强各类素质竞赛,如写字比赛、阅读能力竞赛、作文竞赛等,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三、活动安排。

二月:

1、学习学校工作计划精神,认真分析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和进度。

2、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论文件,更新教学观念,研究新教材。

三月:

1、安排好公开课,按要求定时、定人上课

2、组织教师参加校内汇报课和公开课。

3、美文背诵与积累。

四月:

1、第11周期中考试,做好期中质量分析。

2、自我评价指导阶段性小结。

3、开展教研组活动。

4、美文背诵与积累。

五月:

1、教师业务学习经验交流。

2、美文背诵与积累。(1—6年级)。

六月:

1、美文背诵与积累。(1—6年级)

2、抓好补差工作,力求达到制定的各项质量指标。

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能力 ; 培养; 提高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特别是农村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将阅读能力作为中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反观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受知识本位教育观的导向和现实高考压力的影响,我们过分地侧重于一种“技能”训练,想方设法地训练学生尽可能多的得到些分数,因此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强化有效的阅读训练,查漏补缺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必须注重有效的训练,即训练时必须讲究“梯度”、“力度”。讲究“梯度”,就是要引导学生拾级而上,一步步登堂入室,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加大训练难度,以便最终达到学“一篇”而读“一类”之目的,讲究“力度”,就是“除非不练,练就要练得学生一辈子忘不了”。

第一步,教师为学生示范:如何将深广的阅读知识、阅读理论、阅读方法,充分运用于阅读的具体过程中。

第二步,找来难度不大的文章,对学生彻底放手,积极鼓励并耐心引导他们根据教师示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理论和方法来自编阅读提纲,具体自读课文。

第三步:适当选编有一定难度的课外阅读材料,其来源主要是近几年的高考题,因为这些阅读材料及试题是经过许多专家精心选择和设计编制的,完全能够较为准确地测试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便于我们对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查漏补缺。

实践证明,高中阶段如能对学生进行这三个层次的基本训练,其阅读能力是能够得到真正培养的,阅读水平也是能够得到较大提高的。

二、高度重视阅读课的教学,改革教法,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一)阅读教学要加强思想的交流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古人之言,包含无尽,后人读之,随其性情浅深高下,各有会心。”由此看来,语文教师如果把教学的视角由作品转向学生,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平等自由对话上,更能体现阅读的意义,同时也充分尊重学生“各有会心”的权利。

(二)阅读教学要重视理解的深刻

我们强调语文阅读教学应体现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视深入的文本感受和细致的艺术分析。相反,深刻的思想碰撞和成功的情感交流并非走马观花的阅读可以达到。但必须说明的是深入的文本感受绝不是抠字眼儿,钻牛角尖;细致的艺术分析绝不是“目无全牛”的肢解,一切都应在作品本身潜在含义所能辐射的范围里。可以说,一种成功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寻找作品潜在的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这三者的交叉点。而寻找的过程远比寻找的结果更有意义。因为,这种交点有时可能找不到,或者即使找到了,也不可能使最后的结论成为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但却完全可以因为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而使每一堂语文课成为精彩的瞬间而永驻学生心中。

三、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使学生的阅读从被迫消极转向主动积极,就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要配合教学,选择读物。学期或年度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的系统的清单。重点要推荐一些中外名著,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其次要传授方法,培养习惯。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必须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切实截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最后要组织交流,检查督促。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学生间的互相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指导更大。另外,交流活动还能激发兴趣,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教师应分阶段地开展一些活动:召开读书报告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举行读书知识比赛;举行朗读或快速阅读比赛;举办手抄报、演讲会、网上作文比赛等等。组织这些活动要有计划,认真实施,才有效果。

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写作兴趣

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内容。最能体现学生语文水平的,莫过于他笔下的作文了。因为作文不但综合体现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更集中体现了他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而目前,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作文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写作实际,努力探索学生作文的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和水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全班营造一种写作的氛围,作文教学自然就事半功倍了。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倘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旁征博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学生真正引入一种境界,那么学生自然会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在平时,教师可以亲自动手写作,将现实的生活变成语言文字,将作品拿到班内与学生分享。也许你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在学生的心目中,你会变得很伟大,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语文老师很神奇,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喜欢甚至是崇拜你。在不知不觉中他们也许会因喜欢上语文老师而喜欢上了作文。

2 鼓励学生注重阅读积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说,写文章就好比盖房子,积累材料好比备料,先准备好砖石、木材、水泥、钢筋,这所房子才能动工兴建。作文教学还应与阅读积累密切结合起来。“阅读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大量的阅读积累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积累。学生从阅读中可以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可以提高文化修养,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丰富自己的间接经验,平时积累了丰富的材料,用时就会准确,写文章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

3 从生活出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了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作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抒发一个人情感的文章,因此,想让学生对作文保持兴趣,教师就要鼓励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由此可见,生活是最好的写作素材,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教师在传授写作技巧和基本功之后,要组织或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知感悟生活,并让学生在习作中提炼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 鼓励学生经常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写作教学不一定非要集中在作文课堂中,不一定非要是长篇大论,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完成一些篇幅短小的小习作,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习作的习惯。例如,某一篇课文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个短小的语段来表达一下自己的读书感悟。或者要求学生养成写周记的好习惯,让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和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写出自己的心声。我相信经过大量的文笔练习,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5 引导学生互评互改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作文评价是教师改,教师评,教师是习作的唯一裁判者,结果学生写得辛苦,教师改得辛苦,大家都苦多甘少,却收效甚微。如何变苦为乐,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呢?在作文评改这一环节中,强化学生评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互批互改,和传统的教师批改方式相比是一种较理想的批改方式。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实际上是一个自主学习与自主构建的过程,学生在互批互改中,对同伴给自己文章所作的评价也会辩证思索,进行深层次的修改,并对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再次构建。《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可见,大胆地改变传统的“精批细改”的做法,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彰显其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来主宰其作文的命运,评判其作文的得与失,应该是当前语文教改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6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为作文教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往往能从阅读过程逐步提高。因为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或其它读物时,总是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是何等的平淡与枯燥也能从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获得经验。因此,在学生无法与生活建立密切联系的情况下,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认识和感悟生活,积累作文的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

6.1 开具阅读书目,让学生阅读有目标。 在学校学习期间,由于学习任务重,重点是经典散文和时文的阅读,教师每星期有计划地将阅读材料下发给学生,既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又可以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寒暑假和国庆元旦长假,让学生利用长假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学生在名著的陪伴下一定会过一个充实的假期。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不会存在胡乱选择的现象,在写作时有效仿的对象,作文成绩自然会相应提高。

6.2 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阅读有经验。 每个人的阅读品质阅读习惯都不一,学校就有必要为学生建立一个交流经验交流体会的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阅读经验交流大会无疑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

6.3 推荐佳作,让学生阅读有收获。 有阅读就会有思考与感悟,学生将所思考的东西写成文字后,教师将优秀的习作推荐给报刊。每发表一篇文章都会让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兴,这样让学生感觉到了阅读是有收获的。同时也为其他的学生树立了榜样,他们也会更加努力的。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应该要强调学生个性写作的培养,充分的发挥学生在整个教学体系当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用作文的形式来描绘出对丰富多彩的世界的真实看法。虽然要开展好作文教学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断探索和改革的间距工作,但是只要我们通过改革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就能够在无形当中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唐明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探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01)

[2] 任小舟.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探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7)

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6篇

一、“1+3”教学模式:保证阅读的有效性。

每一个学科都有其特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规律。但是,长期以来最突出的问题是——我们用学习理科的方式学习语文。很多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遵循举一反三的规律,期望通过剖析一篇文章,就使学生明白好多文章,语文素养就能大大提高。实际上,语文学习应该像陶渊明所说的“好读书而不求甚解”,通过大量的阅读,最后感悟点儿什么,在阅读中随着积累的丰富,实现认识的逐步提升。所以,我们认为必须改变这一点,必须把讲、练的时间压下来,把课时划分给阅读,划分给主题学习。讲的东西太多,就不可能进行主题学习。因此,我们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要将三分之二的时间作为学生主导的时间,每周至少要保证留出一到两节让学生阅读。

为保证学生有效阅读,在改革最初的几年,我们在全市提出了“1+3”教学模式,其重点就是突出学生的阅读。即学习一篇课文之前,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与之相关、相近、相似或相对的多篇文章(一般3~5篇),进行群文阅读。师生也可以推荐相关的名家名篇供大家参考阅读。课堂一般分为阅读课和展示课两种课型。阅读大部分时间要在课堂或者阅览室进行,主要是鼓励学生为学习课文而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对人、事、物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形成思想的碰撞。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从而获得更为深入的认识。

这实际上就是在引导学生产生广泛的联想,意识到多样的文本关系,从众多的关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和阅读体认。例如,我们经常用守财奴形容那些吝啬、不舍得花钱的人,那么如果文章中涉及这一词语,我们马上想到了巴尔扎克笔下的老葛朗台和“伸出两个指头”的严监生;学习《藤野先生》时,许多同学无法理解“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何尝不酒醉似地喝彩”,有的同学就以小说《药》中华老栓为例,说明当时国人思想的麻木不仁;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我们会思考,为什么春天到了朱自清的眼中,就具有了分外美丽的画面,春风、春雨、春草,点点滴滴都惹人怜爱,而在林斤澜的《春风》中春天又有着别样的色彩;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了解了鲁迅童年生活中的点点乐趣,有些同学就能由文章想到鲁迅关于童年生活的其他描述,在《故乡》、《社戏》、《风筝》中所展示的其他的童年生活图景,还有同学会想到其他作家描绘童年生活的文章。

有了这样的阅读,上课时,便不再是从前那种照着课本深挖细究的枯燥的学习方法,而是阅读课上自由阅读,展示课上畅所欲言,不再受到那么多拘泥限制。这样的课堂往往成了辩论会、鉴赏课甚至是演讲比赛,读过作品的同学对该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没有读过该作品的同学开阔了眼界。课堂容量大大增加,同学们都会从中受益。

二、提炼课堂教学结构。深入主题学习本质。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不断细化研究,逐渐构建起了“三步四环节五课型”的课堂教学流程。

“三步”是指“自主阅读——深入探究——拓展延伸”三个步骤。“自主阅读”主要解决什么时间阅读、阅读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怎样设计阅读学案、如何使学生达到阅读目标等问题。“深入探究”的“主题”主要根据“主题学习”中单元或文章的重点来确定。此时的“主题”应该是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中选择出来的,可以是语言的品味揣摩、情感意蕴的探究、表现手法的鉴赏、主题写作的指导、专题活动的展示等。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主题”设计教学活动,创设氛围,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以达到丰富积累,培养语感,提高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延伸”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阅读,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理性地审视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四环节”是指课堂上“阅读感知——主题探究——展示交流——总结提升”四个环节。“阅读感知”是包括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自主积累、个性体验等在内的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领、目标引领和预习提纲引领。“主题探究”是在文本品读和主题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大量语言材料的诵读品味中,逐渐发现某一学习主题的规律,进而触类旁通,丰富个性体验的过程。主题探究过程中不排除合作交流,学生可以通过结对学习、小组合作或组间合作进行反馈矫正和巩固。“展示交流”是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方式,其有效性对课堂教学效益的影响较其他方式更加重要。学生在自主阅读、文本品读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将精读感悟的收获在班级进行展示交流,以加深体会,解决困惑。“总结提升”是以主题为起点,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为基础,以提升为目的,激发灵感、激发质疑、激励互动的过程。教师可以适时进行精讲点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学习主题,并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总结出某种主题的共性规律。实验越深入我们就越发现,语文不仅包括文字,更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语文主题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语言交际和文化传承的过程。

“五课型”则是指根据语文教学重点所确立的五种主要课型,包括语言品味揣摩、情感意蕴探究、表现手法鉴赏、主题写作指导、专题活动展示。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目标和重难点采用不同的课型引导阅读。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学习的重点是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难点是象征手法的运用,所以采用“表现手法鉴赏”课型。学习时,教师先对象征手法做了基本的介绍,然后让学生去读同样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袁鹰的《井冈翠竹》、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老舍的《月牙儿》。通过分组阅读、小组交流,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并能理解:《井冈翠竹》中“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象征的是顽强的革命精神;《爱尔克的灯光》中古居大门里的微弱的灯光,象征着旧家庭和旧礼教的败落与瓦解,爱尔克生前点燃的照路的灯光,象征着希望破灭的人生悲剧,“我的心灵的灯”则象征着主人公对新的生活理想的追求;《月牙儿》中的月牙儿是残损而不是饱满的,象征她的命运,月牙儿的周围是暗夜,随时会被吞没,象征她的处境,月牙儿又永远是洁白的,象征她的心灵。同学们读了这些文章,就会对象征这种手法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能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要有所选择,要找准两种事物间的共同点”这一象征手法的关键。又如学习文言文《狼》,师生讨论后确定文中“之”、“以”、“其”、“而”是学习难点,词类活用、通假字是学习重点。于是要求学生准备好初中阶段已学过的所有文言文,然后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归纳总结以上重难点在相关课文中的体现。由于阅读量增大,有的同学甚至用到了课外文言文总结“之”、“以”、“其”、“而”的用法。这是采用“专题活动展示”课型。

可以说,学生通过对文本资源的挖掘,注意到了文本内容的内在关系,把它们贯通起来加以思考,便能悟得文本的真谛和奥妙。这样的阅读促进了课内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三、加强学科专业指导,保障“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落到实处。

实践证明,每一项实验在进行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尤其是在这么大的区域范围内,这就更需要统筹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发力来推动实验的进行和落实。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进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首先就要解决“粮草”问题——量大质优、便于利用的阅读材料。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尤其要向学生展现一个文化的世界、美的世界和诗的世界。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在文学殿堂中感悟生活、体验生活,完善自我,构建他们的意义世界和精神世界,使精神获得陶冶和滋养。没有大量文质兼美的阅读材料,主题学习就失去了操作的载体,推进实验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在潍坊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汇集全市优秀语文教师及教研员,参与北京新学校研究院实施的实验课题,编成了与教材配套使用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作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阅读材料。在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市教育局还为实验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保证了主题学习实验阅读材料的到位。

实验开始后,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潍坊市教育局建立了以“致力问题解决,促进共享创新”为价值目标的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机制,针对每年教育教学中的重大问题鼓励教师进行行动研究。为此,我们要求各县市区结合各自语文教学实际,提出各自认为制约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最主要的问题。我们汇总县市区问题后,形成了全市语文教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研究项目,通过对各项目的深入研究,形成语文教研的“真问题”。我们鼓励县市区认领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建立研究团队,通过解剖名师课堂、“推门听课”、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教师论坛等校本教研活动,查找课堂中的“假问题”,努力用真问题组织教学。通过学校团队的实践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思维的深化、文本解读与文章主题的把握、“主题学习”备课模式等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破解,有力地助推了主题学习的深入开展。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编印了《主题学习实验通讯》,注意及时地将实验开展的情况以及实验教师遇到的问题、收获的经验与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分享、交流,有效促进了实验的深入开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其中,结合自身实验进展,主动进行反思、研究和总结,并不断交流实验经验。潍坊市教科院每年举行一次“主题学习”方案设计和实验经验交流会议,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组织特级教师和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定期召开研讨会议,邀请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举办讲座和举行观摩课;定期举行“个性化教学展示”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鼓励实验教师在实验中不断成长。同时,我们鼓励学校发挥校本研究的优势,定期组织实验交流活动,共同探索实验开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经过几年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我们的语文课堂和师生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语文学习资源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变得有滋有味了。马晓青老师在自己的教学随笔中写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而恰好管理图书的学生原是各科成绩都不甚理想的,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该生的作文和口头表达都有了质的变化。问其原因,她说是因为自己把所有的书都读了。这无疑是最好的教育典型,也拥有最充足的说服力。”石金彦老师也曾写道:“该上阅读课了,同学们早早地等在阅览室外,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那积极性绝不亚于上音体美课。被老师们公认为不学习的小龙同学,简直变了一个人,读起书来聚精会神;校园小老大阿明一脸的凝重,放荡不羁的野性荡然无存,安静得像一泓水。老师都静悄悄的,舍不得打断他们。”

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 观念 方法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6-0066-01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阅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在学校里,尽管素质教育实施了多年,但由于考试分数仍然是衡量、评价一个教师的重磅指标,学生的考试成绩好就什么都好,学生的考试成绩差就什么都不是,导致我们农村中学的许多语文教师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一种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而加以阻挠。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像对待语文教科书那样重视课外阅读。而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并不是这样,很多阻碍学生进行阅读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由于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了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教师怕影响学生的期末考、升学考试成绩禁止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二是多数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有名无实,从未向学生开放过,教师阅读都不方便,学生更是无从谈起了。三是学生家里的藏书太少,不能提供学生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四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没有课外阅读时间。

其实,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呢?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从思想上更新教育观念

现在的初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烈,他们不满足教科书里的内容,课外书正是他们学习社会知识、生活知识、科学知识等各类知识的“天窗”,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两句话说得好:“好书点亮智慧,阅读陪伴成长”。“阅读是人类最优雅的行为,也是人类最优美的姿态”。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期,而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课内,轻视课外,总认为课内教学是硬性教学任务,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考试成绩的累赘。所以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领会新课标精神,更新观念,根据农村实际,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农村中学的学生普遍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能力较差。课外阅读其实就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高底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好坏。目前许多学生的阅读主要集中在“热言情小说”上,没有课外阅读意识,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借助工具书、电脑,查字解词。在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要能根据农村中学生的实际,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有目的的阅读,要看到农村中学生的未来生活,未来世界,突出实用性。

三、正确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

新课程标准规定、推荐了一批初中学生必读、选读的书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重点推荐一些中外名著,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另外还要鼓励他们阅读一些报刊杂志。好的课外读物,给予学生的熏陶作用是很大的。许多人把课外书称为学生的“生活老师”。我们语文教师重视课外阅读,给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就是让学生多读一本语文教科书,推荐的好书越多,读的教科书就越多,那么农村中学的语文教育质量就会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四、积极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成果得到展示和认可。因此,我经常召开读书报告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举行课外读书知识比赛、演讲会、故事会等。如在教学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后,许多学生都找名著《水浒传》或其电视剧的碟片来看,我就专门组织了一场阅读《水浒传》的读书交流会,会上,学生或联系课文内容介绍自己阅读原著的收获,或对阅读原著的中心思想、人物精神、表现手法等进行品评,交流活动可以说办的很成功。

根据每年中考后对学生的询问情况来看,文学知识和阅读方面的题做得好的都是课外阅读搞得好的学生,高分学生也是课外阅读搞得好的学生占大头。可见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兴趣 阅读指导 阅读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94-01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积累知识,开拓视野的重要途径。林语堂先生说:读书能“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灵性”。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些理念揭示了阅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看书……”新课改明确的指出阅读能力培养旨在使学生终身受益。

依据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途径获得,70%以上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完成新课准要求的阅读量。课外阅读时间太少,阅读量不够,导致知识面过窄,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那么如何落实课外阅读,提升阅读教学的成效?

一、将课外阅读列入教学计划中

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都没有将课外阅读列入其中。每学年开始语文教师要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向学生推荐规定性阅读的书目,提出阅读要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教材编排的意图、任务:针对学生的现状,确定课外阅读的数量、内容、时间安排,以及措施的落实;统筹学校或教研组的各类语文课外活动。学生也要制定个人的阅读计划,要包括规定性阅读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的自主性阅读,以便有计划的执行。

每篇课文学完后,可安排与课文相关或相似的文章,让学生积累知识、开拓视野。如,学了冰心的《忆读书》,可让学生读读其他作者的读书经历和体会,让他们受到感染,激发读书的兴趣。如,学完《空城计》,让学生看看诸葛亮其它足智多谋的故事,如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等。

每个星期可安排一二节课外阅读课,形成制度。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

二、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第一动力。唤醒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升阅读成效的关键。

首先,可利用班会、校橱窗、墙报等多种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的氛围,使学生和学生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再次,还可以组织读书经验交流活动“读书笔记交流”、“读书经验座谈会”、“读书座谈会”等。交流活动同时评选出优秀作品。这些交流展示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交流了读书方法,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读书的大氛围,让环境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保持课外阅读的兴趣。

另外,还可以再班级树立阅读榜样,评选“阅读之星”、“故事大王”、“推荐能手”、“朗读之星”等一大批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加以物质或精神的奖励,利用榜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当前,在课堂教学中,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缺失是普遍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认识上误区造成的。实质,每学期的阅读指导课并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指导课类型有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结合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讲授几种常见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比如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圈化法、批注法、摘录法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习惯进行阅读。

四、加强课外阅读的评价

学校要把课外阅读列入综合素质考核中。尝试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

阅读评价要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建立以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下,多角度、客观的评价其课外阅读情况。评价时既要指出其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又要充分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保持阅读兴趣。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好读书成果,对照学生个人制定的阅读计划,检查目前阅读学习的状况与目标的差距,在参照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调整改进课外阅读的方法。还可让学生互评,同学间既可以互相交流读书方法、读书心得和读书窍门,又可以学会如何欣赏及如何接受别人的意见,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帮助。

五、提升教师阅读指导能力

部分教师自身阅读课外书籍不多,不了解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没有关注优秀青少年读物,甚至对当今著名期刊不闻不问。这样使部分语文教师教学视野封闭、狭隘,课外阅读指导能力不强,自然不能适时给学生推荐和补充课外阅读材料,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不得要领,勉为其难。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在文化底蕴、文学修养和知识积累上狠下工夫,千方百计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够给学生更多的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阅读教学的成效。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通过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辨别鉴赏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谷伟锋,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课外阅读,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年01期

[2]黄亮生,坐实课外阅读于语文教学常规中。现代语文,2011年20期

[3]姬玉美,课外阅读指导有良方,甘肃教育,2011年07期

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兴趣;积累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识。可是,作文课也是语文教师最头疼的课。如何上好作文课成了语文教师经验交流的一个重点课题。学生也怕上作文课,因为作文课在学生看来是最无聊、最枯燥、最害怕的课。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能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率呢?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兴趣是学生写作的泉源

首先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有因就有果的思维方式,然后采用例证的教育方法。每一个观点都要有例证和说明来支撑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规律,培养孩子的因果逻辑分析能力,对孩子写作大有好处。只有运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就能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注意到了这些,孩子写起作文来就会言之有物,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会丰富充实。例如《消失的叶子》这篇习作中,学生们观察到了仙人掌是没有叶子的,只有又细又尖的刺,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运用因果逻辑思维,在习作中表达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仙人掌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水分充足的绿洲变成了干旱的沙漠。通过这个习作,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也培育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二、引导实践,丰富体验,积累素材

学生习作的最大难题是“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由于学生社会实践少,生活阅历浅,没有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写作时当然就像“无米之炊”。因此,作文教学要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丰富生活阅历,丰富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自发性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它具有主动性、随机性、经常性的特点。比如看电视、唱歌、游戏、交朋友、外出旅行、做家务等等。在这些健康、充实、自然的常规化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记录,让这种自发性实践活动成为大容量的生活作文素材。其次,老师应该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设计、推荐实践的项目、计划,鼓励学生大胆勇敢地参加实践。如:引导学生组成“雏鹰假日文明小队”,活跃在街道、社区,宣传环保,参加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深入到群众家中,宣传消防知识,提醒人们注意防火安全,免受火灾伤害;到工厂参观,到社会调查……这样,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获得第一手写作素材,使写作内容具体化、真实化,并从中感受生活,丰富阅历,让生活真正成为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三、放手写作、突出写作自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还给学生写作自。作文时空多些弹性:一是从时间上说,由于学生习作基础、生活经验、材料积累等存在差异,对同一作文题,有的一节课能完成。有的一节课根本不够。因此,应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内完成习作后,交流讨论,自行修改。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允许课外查找资料,寻找帮助。二是从空间上说,可根据习作的实际需要,课前做好习作准备,如体验生活,搜集素材等。课中允许自由结合,自由“拜师”,自由朗读习作,小组帮助修改,课后相互评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二度重写。三是从习作要求上说,对习作的内容、写法、字数不作硬性规定,让学生按行文所需,该长则长,该短则短。

习作内容自行选择:学生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其选择的习作内容自然也不一样,高明的教师总是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提供各种机会,打开学生的思路,满足学生习作的兴趣和需要。于永正老师上《说说、画画、写写》的作文课,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之后,提供了班上的两位学生、老师自己、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众多对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确定写谁。这几个写作对象中,既有学生熟悉的,也有现实中不存在但感兴趣的。这样选择性强,写记实作文,想象作文都可以。由于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学生写出来的习作当然生动有趣,异彩纷呈,令人拍案叫绝。

习作语言多些个性:小学生的语言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教师要肯定小学生大胆使用一些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语言和句式,不强求他们的语言表达成人化,单一化。学生个体是千差万别的,我们也不应该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应实事求是地、因人而异地看待他们。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成功的激励,促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

四、加强写作训练

要对写作训练模式进行改革,为学生设计合适的写作训练方法,让学生在训练中不断提升写作能力。第一,多样地写。让学生要擅于进行仿写,对于学习中遇见的精彩片段或优美句子,学生可以进行模仿,从而让自己写作的语言更加内化,让语言驾驭能力得到提升。另外,学生还可以进行续写、扩写、缩写以及改写等不同方法的写作训练,并尽量表达自己的心声,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第二,多样地说。让学生在写之前具备灵活的口头作文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就某一命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语言和思想交流中不断理清思路,并开阔视野。讨论可在课前几分钟进行,学生可以就某一话题进行发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都是学生写作训练的重要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当前进行语文教改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大薄弱环节。教学中我们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巧,让学生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10篇

在书法师资上,《指南》明确要整合现有教师资源选配好中小学书法教师,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并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逐步达到能兼教书法,师范院校要重视培养师范生的书法教育能力。《指南》要求学校要充分发挥本校优秀书法教师的专长,指导和引领学校全体教师提高书写水平,为整体提高学校书法教育教学水平创设条件。要充分发挥书法教育学术团体的作用,学校可根据需要,聘请当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文化艺术团体的书法专业人员、书法家、书法教育工作者、有书法专长的家长等作为兼职指导教师。

同时,《指南》规定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书法教育教学的设施设备和场所,努力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学校图书馆可为书法教育置备相应的碑帖、挂图、书籍、电子出版物等必需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专用书法教室。各市(州)、县(市、区)教研部门要把书法教育纳入教学研究工作的范围,要配备专职或兼职书法教研员,研究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教学规律和评价方法,及时组织经验交流,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展书法教学工作。

根据《指南》规定,全省中学生应掌握的书法能力如下:

七年级

一、能够用硬笔较为熟练地摹习楷书,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二、能够用毛笔较为准确地临摹一种楷书经典碑帖,尝试进行集字练习。

三、初步了解隶书或行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特点,并尝试进行临摹。

四、了解所临楷书的书法家和作品,学习从笔画形态、结构特点等方面欣赏书法作品,感受汉字书法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蕴。

五、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愿意在班级、家庭生活中运用自己的书写技能,尝试与他人交流书法欣赏心得体会。

八年级

一、能够用硬笔进行楷书、行楷书幅式摹习。

二、能够用毛笔临摹隶书或行书经典碑帖,并将集字练习作为一种常规摹习方式。

三、了解隶书的笔画和结构特点等常识。

四、了解所临行书的书家和作品,了解所临隶书碑帖代表作品,学习从章法等方面欣赏书法作品,感受汉字书法的艺术魅力,体会其文化内蕴。

五、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主动在班级、学校及家庭生活中运用自己的书写技能,主动与他人交流书法欣赏心得体会。

九年级

一、尝试用一种字体进行硬笔书法作品创作。

二、在用毛笔对临经典碑帖的基础上,尝试以背临的方式进行书法练习。

三、用毛笔临摹篆书经典碑帖,了解篆刻的工具、材料、步骤、方法等常识。

四、学习从作品的文辞、形式、流传等角度欣赏和解读书法、篆刻作品,感受汉字书法的艺术魅力,体会其文化内涵。

上一篇:廉政建设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