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监测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9 06:14:13

舆情监测工作总结

舆情监测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舆情;舆情演化;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010-02

一、舆情与舆情演化相关理论研究

金融舆情的基础概念为舆情,舆情研究是涉及范围较广的交叉学科。国外至今并没有与国内完全对应的“舆情”概念及其研究,但与舆情相关的研究可以追溯至Rousseau(1762)在论及社会舆论时最早使用的“Public Opinion”一词,也是目前国内学者对“舆情”较为一致的翻译,此外还有采用“Public Feeling”和“Public Sentiment”等几个含义接近的词语用以表达“舆情”的概念。

舆情演化机理是舆情研究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内容,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就此展开各自不同视角的研究。基于“中国知网”的搜索,截至2014年4月25日,篇名包含“舆情演化”的各类文献有291篇,篇名包含“舆情演化”的期刊文献有51篇,这些研究涉及舆情演化的内涵、舆情演化的模式、舆情演化模型等方面。我们将基于舆情演化的一般规律建立金融舆情演化的基本理论框架。

姚福生、刘素贞和柴媛媛(2010)分析了舆情演化的内涵和机理,从主题演化、强度演化、实践演化等三个内涵方面分析舆情演化过程,并基于实例分析从舆情演化趋势、路径等方面分析舆情演化机理。

周耀明、张慧成和王波(2012)以网络为基础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将舆情演化分为分布模式、平稳模式、相关模式、自相似模式、周期模式、趋势模式等6种模式。

潘崇霞(2011)分析了网络载体条件下舆情演化的阶段性特征,将网络舆情演化划分为初始传播、迅速扩散和消退3个主要阶段,从网络舆情的构成要素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舆情演化的特征量进行量化分析。

大量学者运用不同的建模技术对舆情尤其是网络舆情演化进行了建模分析。朱恒民、苏新宁、张相斌(2010)建立了互联网舆情演化的动态网络模型,从结构、演化特征以及描述方法等方面进行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刘小波(2011)提出了一种基于人际关系的舆情演化建模方法,并对舆情演化网络节点、属性和关系等进行了分析。陈福集、李林斌(2011)建立了网络舆情演化的G(Galam)模型,分析网络舆情演化的极化方向,认为对个体交流的干预以及与公众偏好的影响都能发挥引导舆情演化方向的作用。刘小波(2012)在Netlogo平台上基于Agent建模与仿真方法构建了复杂网络的舆情动力学模型框架,分析了不同舆情引导的效果。周耀明和李弼程(2013)采用自适应建模方法对网络舆情演化进行建模,分析网络舆情演化的平稳性、周期性和自适应性等。

互联网条件下的舆情传播更多地借助于网络平台,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舆情监测领域里得到应用,也成为舆情演化监测研究的一个特殊技术领域。赵华、赵铁军、于浩和张姝(2006)研究了面向动态演化的双质心话题模型,应用于对话题的监测。

二、金融舆情与金融舆情演化相关理论研究

随着网络、手机等各类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信息的产生与传播范围、速度日益提高,舆论传播正由传统专业媒体渠道向公共媒体与自媒体并行方向发展,舆情的社会经济影响也日益扩大。金融业宏微观运行的基础为信用。金融业的信用化特征,使其受社会信用舆情的影响尤为深重,舆情对社会信用关系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如近期舆论热议的CPI数据,以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诉门”、证券市场“忽悠门”、保险市场“高保低赔”、民间借贷危机等事件,无不显示了社会舆论对金融经济形势的关注,以及对金融机构业务的意见。从中可以发现,小到个别金融机构的风险事件、声誉风险,大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投资消费预期、通货膨胀预期、系统金融机构运行、国家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金融监管政策效果,无不受到舆情传播的影响。从诸多案例也可以发现,如果不能及时关注和应对小的信用危机,有可能酿成金融危机事件,甚至可以通过监测舆情把握预期管理的节奏。

学术界对舆情的关注研究在2006年以后开始增多,主要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型舆论传播媒体的广泛使用而引起,在理论与实证研究领域都尚未成熟,尤其对于金融舆情的理论研究几乎为空白,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检索系统使用金融舆情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只有12篇文献,而且多为央行、监管机构和商业金融机构近期的工作实践总结,因此,对于金融舆情这一专业舆情领域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管理实践意义。

张世晓(2011、2012、2014)认为,金融舆情源自公众对于特定金融事件或金融运行形势趋势所发表的评论、观点和意见,能够通过一定的作用机理对实际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甚至宏观金融运行产生现实的影响。因此,基于维护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宏观金融运行秩序的目标,需要金融管理机构对金融舆情进行监测调查与管理。他还研究了金融舆情的监测管理机制,研究了金融舆情与金融机构声誉管理机制的关系,研究了金融监管机构重视金融舆情并将其纳入管理体系的理论依据与实施策略,提出了区域金融舆情监测管理的有关理论与实践管理策略。

三、社会舆论及其金融市场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在第一类有关社会舆论及其金融市场影响的研究中,基础理论研究大致按照如下3条线索或视角展开:一是新闻传播与舆论学研究主线,主要研究新闻媒体主导下的信息形成及其传播。比如,Tarde (1899)以及Lippman(1922)等建立了舆论宣传影响力分析的基础理论体系;Elisabeth(1973)提出了“沉默螺旋(Spiral of Silence)”理论,认为在舆论信息传播过程中人们普遍倾向于接受公共认同的观点,避免承受被孤立的压力,从而演进出较为统一的意见表达。二是有关民意及民意调查的研究主线,Barbara and Robert(2000)对民意及民意调查方法的研究较具代表性。三是社会心理学视角,以Rimé(1991年)为代表,用“社会化情绪共享(Social Sharing of Emotion)”的概念提出了舆论形成的心理学基础。以上研究发现,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共信息传播与公众情绪演化的基本理论,这些研究都为我们的课题提供了一般支撑,对于理解公共信息传播与公众情绪演化机理、相互作用机理以及建立监测管理、应对管理机制提供了借鉴。近年,直接针对舆论信息传播在金融领域影响的相关研究是有关媒体信息传播与金融市场的研究。Vega C.(2006)、Barber B.M.and Odean T.(2008)、Umit G.Gurun(2012)、David H.Solomon(2012)等一批学者基于媒体等各种类型信息释放渠道引起投资者行为变化的研究,从投资者的视角分析资本市场信息传播与投资者公众情绪变化的影响,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随着国内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化,媒体信息传播更加便利化且逐步进入自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影响力日益提高。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成为近来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近3年文献量剧增。基于网络信息传播影响力的研究也成为近年国内兴起的特有研究领域。国内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多元媒体信息传播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多元媒体信息传播的概念、特征、发生与传播机理、演化规律、影响作用等内容,其代表如王来华(2003)、刘毅(2007)。二是有关多元媒体信息传播监测管理机制的研究,包括分析整理、监测预警、引导管控等内容,如罗繁明(2008)、闫利平等(2011)的研究。三是有关多元媒体信息传播监测管理技术的研究,包括指标设定、模型建立、信息收集等,如李季梅(2009)、陈忆金等(2011)的研究;四是多元媒体信息传播监测管理应用策略研究,主要涉及高校网络(周茂兴等(2011)),公共政策(王琳等(2010),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与(杨菁等(2011)等。国内有关金融领域信息传播监测管理的实践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民银行、银监会、商业性金融机构等的基层部门基于金融舆情工作实践所做的工作总结性的文献(赵惠春等(2007),肖桂华等(2009)。二是舆情监测网站(如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口碑理财网等)以及舆情监测软件开发公司在金融舆情领域所进行的业务拓展,定期不定期有关金融事件舆情、金融话题舆情的金融舆情监测报告。三是基于证交所建立的金融舆情监测机构(如2011年6月成立的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所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舆情报告。四是地方金融办基于地方金融舆情监测结果的报告(如云南省金融办的地方舆情报告)。金融舆情相关联的理论研究只有近期的张雅慧和万迪等(2011),饶育蕾和彭叠峰等(2011),刘艳和王苏生等(2012)的研究将传统、网络媒体报道与投资者关注相联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国华.突发舆情危机事件衍生效应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12,(1).

[2] 史波.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内在演变机理研究[J].情报杂志,2010,(4).

[3] 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与现实热点[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 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5] 赵惠春,吴滋兴,张职.人民银行舆情调查制度建设构想[J].福建金融,2007,(11).

[6] 肖桂华.人行丽江中支舆情监测工作初见成效[J].时代金融,2009,(4).

[7] 闫利平,陶卫江,韩晓虎,靳兰.政府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及预警[J].现代情报,2011,(4).

[8] 姚福生,刘素贞,柴媛媛.新时期大学生舆情演化的内涵新解及其机理探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9] 张世晓.金融舆情与金融监管经[J].经济研究导刊,2012,(2).

[10] Rimé B.,Mesquita B.,Philippot P.,Beyond The Emotional Event:Six Studies on The Social Sharing of Emotion[J].Cognition and Emotion,

1991,(5).

[11] Elisabeth Noelle-Neumann.The spiral of silence:public opini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 .

舆情监测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在____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____景区全体执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端午小长假期间,____景区共接待购票登山游客39305人次,同比增长38%;门票收入实现523.87万元,同比增长34%;企业经营收入实现145.8万元,同比增长10%,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和游客投诉事件发生,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

1.高度重视,充分准备。一是华管委节前先后组织旅游文物、综合执法、工商、食药监、公安、消防等职能部门,对景区进行全面的综合大检查,对景区宾馆饭店、客运交通、建筑古迹、环境卫生、消防器材、安全设施、标识标牌等进行现场检查和验收,对华麓景区乱搭乱建、出店经营等现象进行现场处理,优化景区旅游环境。二是端午节前太华索道公司组织对____西峰索道进行了为期7天的检修,于6月10日端午小长假第一天恢复运营,确保小长假期间索道运营安全。

2.周密部署,工作扎实。一是华管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调研,强化领导责任,采取包片包点措施,整合景区资源,理顺工作环节,现场解决问题,形成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互动反馈机制和以游客满意为标准的统筹协调机制,把景区各项服务接待工作扎扎实实落到了实处。二是华管委通过反复论证,制定了《____年端午小长假度节工作行动方案及应急预案》,并成立了端午小长假度节工作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安全保卫、华麓区、瓦庙沟、北峰、金锁关、____峪、青柯坪、仙峪、瓮峪、西岳庙、舆情监测和玉泉院等12个分指挥部。设立了7处治安报警点、23处咨询投诉点、6处医疗服务点等机构,投入执勤人员2____余人,景区应急预备队287人,对度节工作作了周密安排,层层分解落实了安全责任,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分担、指挥灵活、信息畅通、密切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三是森林防火工作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景区防火安全。

3.完善机构,确保安全。在节前____市公安局牵头着手组建____景区公安分局,由____市公安局和____管委会实行双重管理,全员参与确保景区度节安全。

4.完善设施,扩大容量。在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扩容,拓宽主峰区道路,截至目前,景区投入4000余万元,拓宽主峰区旅游步道3500米,建设旅游复道3800米,观景平台20处,使景区环境容量大为增加。同时,还加班加点实施仙峪白缺寺通往仙峪谷底、瓮峪索道下站的旅游步道建设,采取多条通道合理分流的方式,即增加了游客旅游的舒适度,也防止和避免了游客拥堵现象的发生。

在本次度节工作中,景区全体工作人员认真践行“真源____,待客如亲”的服务理念,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保证了度节工作安全有序。

1.领导重视,指挥有力。6月10日上午,____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春阳等领导同志以及景区各指挥部领导,节日期间深入一线协调度节工作,并对一线员工进行慰问,强化了指挥,鼓舞了士气,成为顺利度节的重要组织保障。

2.坚守岗位,恪尽职守。景区2____余名工作人员,端午期间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维护景区正常的旅游秩序,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时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未有一人擅离职守,未造成一例安全事故,圆满完成了本次执勤工作。

3.强化投诉处理,维护景区形象。建立了景区网状投诉处理机制,按照____景区投诉处理制度,设立了23个标准化旅游咨询投诉服务点,分布在景区各重要区域,为各投诉点配备了“旅游咨询服务”公告牌,安排专人负责本区域发生的旅游咨询投诉工作,同时,联合工商、食药监等部门,强化度节期间旅游市场、商品质量、卫生防疫以及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投诉处理机制的运转成为安全顺利度节、树立景区良好形象的重要基础。端午期间景区无一例重大投诉事件发生。

4.重视舆情监管,强化预警监测。一是景区舆情监测指挥部每隔2小时通过游客中心、玉泉广场、____门等区域的LED屏和____官网、微博等平台公布景区天气情况、游客数量、车辆饱和度等信息,引导游客科学安排旅游方式和线路。二是完善了智慧____旅游信息预警平台和舆情动态监测系统,利用省应急办信息平台旅游提示信息,为提前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三是建立了信息互享和安全

报告联动机制,及时分流游客。总指挥部和各指挥部之间,包括东西线索道之间,华管委和华阴市政府之间的旅游安全信息实现联动共享。及时准确的信息为安全顺利度节提供了舆论保障。四是____电视台也进驻____景区对度节情况进行了实时报道。端午节期间,____景区各旅游接待单位严格按照管委会节前安排和工作要求,认真践行“真源____,待客如亲”的服务理念,结合单位和岗位工作实际,真诚服务游客,视游客为亲人,其周到细致和人性化服务受到游客的好评。

1.立足岗位实际,真诚服务游客。一是景区全体人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服务于广大游客,服务于景区旅游事业,将文明服务、优质服务贯穿于执勤工作始终。二是在主要景点设立党员服务岗、青年文明号和医疗救治点、旅游咨询点,为游客提供温馨服务,公布景区400客服电话,认真践行了“真源____,待客如亲”的服务理念。

2.精细入微服务,待客如同亲人。一是西安铁路局增开西安北至____北动车组列车1对,____景区在车站出站口还设有旅行接待中心,负责给外地游客提供____旅游全程引导服务,帮助联系车辆,安排食宿,规划旅程,使旅客尚未出站就提前进入____之旅。二是由于天气炎热,景区分别在山上游客休息点搭建遮阳棚,在生态广场、索道下站、西山门等游客聚集地免费为游客提供饮用水。三是执勤人员始终坚持为游客提供优质文明的服务,耐心回答游客的咨询,细致地给游客讲解登山路线,通过语音广播及时帮助游客寻找失散的亲友以及丢失物品23起,免费为受伤游客提供医疗救护服务18起,背送受伤游客12起,一系列人性化、精细化服务得到了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便捷温馨的服务是安全顺利度节的重要基础。

3.提供旅游信息,科学引导客流。免费发放10万份旅游攻略宣传资料,内容包括____各景点线路、门票、车票、索道票、导游讲解服务等信息,安排人员提前免费发放给游客,使游客能尽快选择游览线路,提高游客的流转速度。

4.营造温馨气氛,舒缓游客情绪。一是利用大型户外LED屏播放影视娱乐节目及景区宣传片,以缓解游客在排队乘车、乘索时焦躁的心情,为游客提供全面、到位的服务。二是6月12日端午节当天,向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免费派发“状元及第粽”一份,同时向60岁以上的老人赠送端午节“福禄寿喜粽”一份。并针对在____百事通服务连锁2号店“语林”购买商品的游客免费赠送端午节香包一个。同时,为游客精心准备了多种特色小礼品及惊喜活动,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让游客感到清爽、微凉的粽香之节日气氛,在____享受着别具一格的特色佳节。

舆情监测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是我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年,我们迎来了祖国60华诞。在祖国60年伟大成就的鼓舞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信息中心全体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市委提出的“四位一体”战略,充分发挥信息中心“团结、务实、超前、高效”的优良作风,紧紧围绕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同心同德,扎实苦干,全面完成了各项预定工作。现将信息中心工作总结与工作初步安排报告如下:

一、工作总结

1、“中国”政府网站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政府网站内容管理系统进行了更新,全面提升了各种管理功能,“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一年来。共文字信息18000余条,其中自采文字信息240余条(图片700余幅),头条新闻260余条;今日4700余条;国际、国内、省内新闻6500余条;政府信息4000余条;部门动态信息350余条;县区动态信息1100余条;专题报道700余条。网上办事服务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实现了410余项办事项目的网上办事指南查询和表格下载。“中国”政府网站已成为知名度较高的政府网站,在省政府组织的全省第一次政府网站绩效评测中取得了全省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2、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规范。进一步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制度建设,以长政办发107号文下发了《市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制度》。通过培训和检查进一步规范了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分六期对各县市区和全市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单位进行了技术培训,内容包括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栏目维护、动态信息报送等,共培训260余人。我市的政府信息公开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名列全省的前列,受到了省政府的表扬。

3、信息服务手段和产品进一步丰富。截止12月10日。共编辑出版《舆情快报》238期,另提供主要领导信息20期。其中市政府领导批示信息达90余条,仅张市长批示就达48条。领导批示信息已全部在第一时间登记并填写督办通知或转办卡,通知到有关单位,并在规定时间内把办理情况及时反馈给了领导。多条信息因及时捕捉、跟踪并上报,使市政府领导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果断的处置,为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做好《舆情快报》编辑工作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信息服务的手段,全年共搜集整理专题信息八期,具体为《部分省市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促进就业的主要措施》、《王君省长讲话专集》、《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专题信息》(两期)、《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题信息》、《重点工程项目专题信息》、《全国部分地市“十二五”规划专题信息》,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广泛好评。

4、进一步加强网上政民互动平台建设,及时办理公众诉求。通过更新网站内容受理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市长信箱”、“民意征集”、“咨询投诉”、“留言板”、“在线访谈”等功能。截止目前,共接收“市长信箱”信件580件,受理580件,办结242件;共接收网民“咨询投诉”信件158件,办结63件;共举办了八次在线访谈活动;经市政府同意,我市“两会”期间在“中国”政府网站上开设了“两会民意征集”和“网民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栏目,共收集“两会民意征集”208条,“网民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建议35条,经过认真梳理筛选,共整理出83条建议,以《民意征集简报》形式,分5期分别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

在认真办理公众诉求的同时,也加强了全市网民留言办理工作的制度建设,起草了《市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实施方案》,并以长政办发63号文下发,建立健全了全市网民留言办理渠道,规范了全市网民留言办理工作,使我市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5、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进一步加强。由于电子政务网络主要架构大多是六年前建设的,部分设备出现了老化,配线系统较混乱,网络整体安全性能不高。为此我们对政府北南大院的网络接入设备进行了更新;对原有配线系统进行全面测试整理;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安全设备对流媒体、网络游戏等进行了阻断,成功的对一些入侵行为进行了阻断和告警,加强了网络行为的审计功能,加大了对网络病毒的查杀。使网络运行更加稳定,网络维护更加方便,网络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在加固网络的同时,我们加强了制度建设和网络安全检查的力度。对《市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办法》和《市电子政务网络系统计算机病毒防护管理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并以长政办57号文下发。按照两办有关文件精神,与市国家保密局、市国家安全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进行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下发了 整改通知限期整改,有效地排除了各种安全隐患。省安全检查组对我市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市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6、加强了对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指导力度。以市政府名义,先后组织召开了“全市信息中心主任会议”、“全市政府信息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董岩、市政府秘书长于川、市政府副秘书长郭治平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两个会议全面总结了我市电子政务十年历程,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市后一个时期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可以说是我市电子政务建设里程碑性的会议。

根据市政府的安排,对各县市区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了机构建设情况、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情况、应用系统实施情况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等,并对各县市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促进了我市县区电子政务工作建设。

今年另外一项较大的工作,就是根据市政府的安排,对全市政府网站开展了绩效测评工作。根据工信部《政府网站发展评估核心指标体系》,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我市的政府网站绩效测评指标体系,目前网上公众评定和常规测评正在进行中。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县市区、市直各有关单位的网站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规范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通过本次测评工作,对我市政府网站建设将会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7、认真组织开展了“培育开发网络信息消费”和“规范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与管理”工作。

根据市政府工作任务责任分解安排,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工作。

搜集了全国、全省网络信息消费的发展情况,并对我市网络信息消费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召开了由联通公司、移动公司、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和汽车网、商机网、百姓网、人才网、物流网、都市网、在线等知名网站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会上认真讨论了如何培育开发我市网络信息消费各单位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网络信息服务情况,会议对参会单位提出了尽快制定各自网络信息服务计划的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组织有关单位赴厦门,对“无线城市”在无线电子政务、无线产业、无线民生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考察调研,为我市网络信息消费的培育和开发提供了案例和借鉴。通过多层次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我市的网络信息消费尚处于初级起步阶段,网络信息资源不够丰富,公众对网络信息消费的意识不高,网上支付手段不强等因素是制约我市网络信息消费水平提高的主要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在继续调研分析和认真研究各有关部门工作计划的基础上研究出适合我市的网络信息消费市场发展的实施意见。

召开了由市公安局、市文化局、市新闻中心、市教育局、市工商局、市广电局等政府有关单位参加的全市规范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座谈会,会上明确了各有关单位的分工职责,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召开了由社会网站(非政府网站)参加的全市规范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座谈会,会上传达了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明确了社会网站应承担的相关职责,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协调市公安局在全市各主要网站设立了网上报警点,受理网上违法犯罪案件及线索举报、市民求助、咨询等事项。加强全市网络舆情监测,出台了《市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市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制度(试行)》,与市新闻中心共同起草《市网络舆情管理实施方案》,并开始着手组建市网络评论员队伍。

8、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力度。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以普通话为工作和服务用语,并对不达标的进行了强化培训。通过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带动讲普通话,用规范字。将讲普通话、用规范字渗透到工作中的每一个角落。

9、进一步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和支部建设工作。继续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市委市政府“四位一体”战略,并充分体现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在工作中全体干部职工强化了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强化了网站共建的新理念,强化了信息服务的新理念,强化了信息技术服务的新理念,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为整体工作上台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60周年,支部认真组织开展了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全体干部职工爱党、爱祖国的热情空前高涨,非党群众纷纷向党组织靠拢,经过支部培养、上级党组织批准,中心支部又增加了一名新党员,为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另有一名同志即将进入党员预备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总得来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心支部和班子的带领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成绩,为推进我市信息化进程特别是电子政务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管理人员把握全局工作、综合协调能力不够强;二是技术人员的技术滞后,不能完全胜任事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各县市区之间和各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领导重视程度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工作设想

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我们将在认真总结“十一五”前四年的基础上,全面搞好的工作。计划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继续搞好“中国”政府网站,稳步推进子网站群建设。在进一步完善“中国”政府网站功能的前提下,围绕三大功能定位,继续坚持走共建的路子,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共建的积极性,同 时加强对政府网站共建栏目维护情况、上报信息情况的考核力度,全面提升网站为公众服务的能力,网站点击率要有一个大的飞跃。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软件、集中建设、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分期分批将市直各有关部门的网站纳入子网站群建设和管理。

2、进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在搞好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水平。

3、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的水平,舆情信息工作要再上新台阶。一是进一步充实现有《舆情快报》的栏目,拓宽舆情覆盖面;二是督促全市各县市区开展舆情信息搜集上报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当好领导掌控舆情的助手;三是协调市新闻中心建立覆盖全市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及时引导舆情向正确方向发展,努力为我市政治、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4、稳步推进网上协同办公系统的实施。根据市政府的统一安排,认真搞好全市政府系统网上协同办公系统实施方案,分期分批推进,为提高政府系统办公效率、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工作环境、降低办公成本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5、完成电子政务外网的升级改造工程。按照国家、省的统一安排,认真搞好政务外网升级改造方案,完成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制定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在尽可能小的影响现有网络运行的情况下稳步实施,努力实现网络核心顺利割接,网络节点顺利连接,网络系统全面升级,保质保量完成政务外网的改造工程。

在政务外网改造的基础上,对政务内网做进一步的优化和改造,完善政务内网平台建设。重点是对内网地址重新规划和调整、集成防火墙系统、增加内网管理系统等工作。

在市政务外网改造的基础上,分期分批指导和督促各县市区政务网按照市电子政务外网的统一规划和标准规范进行改造。

6、完成网络中心机房改造工作。认真做好机房改造的具体设计和实施方案,在确保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下实施改造工作。

7、搞好我市“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按照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全面总结“十一五”我市电子政务发展情况,结合国家、省电子政务发展政策,认真搞好我市的“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舆情监测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结合机构改革,健全应急机制

今年恰逢工商、食药改革年,新成立的区市场监管局在职权划分、科室、人员还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为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机制顺畅,对原两局的应急工作小组进行了整合,同时按照原工商、食药监两条业务线开展相关工作。新局应急管理办公室综合协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各业务科室按照相关工作职责予以落实,使相关人员做到了工作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到位,保障了在机构改革的过度阶段,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予以处理,防止事态蔓延。

二、应对突发事件,健全规章制度

全局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今年工作实际,明确了突发事件处理的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运行机制、应对措施和保障机制。特别是对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大规模从事传销、严重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明确了详细具体、操作可行的应对措施。

三、实行应急值班,畅通信息网络

在全重要会议召开、重大节日前后、“820”洪灾等特殊时期,坚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行分组值班制度,机关和辖区所做到值班人员按时值班,保证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处理。应急值班期间由局领导和办公室进行督查,要求干部不迟到、早退,不空岗,同时要求各科室、所、队负责人手机24小时开通,有效地保证了信息网络畅通。

四、修订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培训

今年,我局着手修订《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建立各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应急管理队伍。同时,积极组织人员观摩全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组织食安办成员单位进行了应急培训,提高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五、建立舆情队伍,开展舆情检测

今年建立了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制度和舆情管理员队伍,在今年的杭州广琪事件和“820”洪灾中,舆情管理员充分发挥了作用,食品安全舆情信息得到了及时监测、分析和应对。

六、强化应急意识,开展专项工作

重大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方面: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突出重点、全面排查、积极治理、确保安全的要求,切合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多次召开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会议,组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针对风险食品开展专项检查。截止目前,全区食品安全主要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4103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数6350家次,排查风险隐患3个,已开展隐患整治3个,当场整改223户次,口头告诫883户次,发放责令改正通知书334户。通过开展食用明胶、烤鱼片、饮用水、儿童鱼肝油、校园周边等专项清查工作及重点商品定性定量抽检,进一步强化流通领域监管,共开展专项清查25次,出动执法人员1585人次,检查经营户2758户。

“双创”期间农贸市场管理方面:一是实行督查督办制。以强化农贸市场常态监管为基础,通过成立巡查组、推行督办交办制、开展疑难问题攻坚等举措,针对农贸市场场内保洁等进行专项督查。共开展集中督查10次,发放督办单80余份。二是开展部门常态巡查。联合执法、街道等部门,通过开展食品检查、周末巡查、集中消杀、国庆期间安全隐患大排查等行动,对农贸市场内外秩序进行整体规范,确保马路市场、脏乱差不反弹。共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565人次。三是开展全员保洁。全局干部以每次不少于60%为要求,对东银苑、花园等10家市场(疏导点)进行驻场帮扶,帮助业主打扫经营场所,并督促业主履行创卫第一责任人义务,积极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四是驻场帮扶。每个市场指定网格化驻场干部,针对业主政策扶持、管理规范、软硬件提升等开展一对一帮扶,持续时间11个月,加班加点成为常态,累计出动驻场人员465人次,帮助业主解决问题65个。五是搭建媒体监督平台。联合电视台、播报、处州晚报等媒体开展不定期监督播报,直观反映市场改造提升变化,提升群众满意度。并针对存在的熟食三防不到位等问题进行曝光,督促经营户及时整改。

舆情监测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19部门关于开展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x安办〔2017〕x号 ),省局定于6月29日—7月13日开展我省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2017年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为:“尚德守法 共治共享食品安全”。

二、宣传重点

(一)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宣传周主题,突出尚德守法、共治共享的理念。

(二)进一步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统一性、权威性。推动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不断强化监管执法,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从满足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出发,促进餐饮业提高安全质量。

(三)引导食品企业及从业人员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大力宣传尊法重信典型,推进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弘扬尚德守法的行业风气。

(四)引导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普法宣传和科学知识普及,积极参与社会监督,提高维权能力和科学素养,营造浓厚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

三、活动安排

(一)省局相关部门及直属事业单位,要按照《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7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扎实有序开展好各项宣传活动。

(二)请各市局依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19部门关于开展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联合同级有关部门、单位,参照国家层面“部委主题日”和省局活动方案中的形式,结合本地区实际和特色,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宣传周活动。

(三)各市局可结合实际,动员和指导本地区社会团体、市场主体、行业协(学)会,广泛开展面向职工群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诚信从业、知识普及等宣传教育活动。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做好宣传周活动的组织协调,加强人员和经费保障,确保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并形成规模声势。开展各类活动要同步部署消防、交通、防踩踏等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排查,消除隐患,落实应急预案,严防事故发生。

(二)精心安排,增强活动实效。要使用统一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标志。要做好宣传报道和新闻服务,切实形成全媒体全覆盖格局。要注意紧扣传播规律和公众关切,积极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不断丰富和完善宣传思路手法。要加强宣传周期间的相关舆情监测,及时研判,稳妥,确保舆论环境平稳有序。

(三)严明纪律,勤俭节约开展活动。要严格遵守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轻车简从,严禁铺张浪费、大讲排场和形式主义。

(四)认真总结,及时上报工作资料。各市局要注意总结宣传周活动的成效和经验,认真收集保存宣传活动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及时形成工作总结报告,宣传资料和总结报告电子版于7月20日前报至省局信息中心。

联系人:李xx

电 话:xx

舆情监测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加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领导,协调和动员各有关部门,在经费、后勤和人力保障上给予充分的保证,确保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顺利实施。

(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技术指导小组

组长:*

成员:*

职责: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开展技术指导和现场处理工作,确保方案正确实施;负责现场接种、现场监督评价及强化免疫工作总结等具体技术指导工作。

(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处理小组

组长:*

成员:*

职责: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要求,做好培训、沟通工作,及时调查处理麻疹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

二、目标人群、时间和工作指标

(一)目标人群

根据《今年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要求,我县强化免疫对象为所有8月龄—4岁儿童。上述人群无论既往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免疫史及患病史如何,凡无疫苗接种禁忌证者,均接种1剂次(0.5毫升)麻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简称麻腮疫苗)。

(二)时间

9月1~10日为本次强化免疫宣传动员和调查摸底实施阶段,9月11~20日为强化免疫接种实施阶段,9月21~30日为评估总结阶段。各单位要研究制定准备、实施和评估总结阶段的工作时间表。

(三)工作指标

以乡(镇)为单位,8月龄—4岁目标人群麻腮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

三、强化免疫活动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领导与部门职责

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卫生厅、发展改革委、教育厅、财政厅和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联合下发的《省消除麻疹行动方案》要求,明确职责和任务,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强化免疫活动。

(二)人员培训、社会动员和宣传

县疾控中心负责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强化免疫活动方案、现场接种、接种禁忌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处理、风险沟通、督导和评价方法等。

各单位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和动员活动,与媒体密切协作,向公众宣传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使公众了解麻疹的危害与防控知识,以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增强主动参与意识,为强化免疫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做好强化免疫活动的风险沟通和应对,加强对相关突发事件及舆情的监测,及时相关信息。

(三)目标人群摸底调查

各单位要提前做好辖区内目标人群的摸底调查工作,全面掌握目标儿童人数。摸底调查时应高度关注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以及边远地区儿童,对发现未建卡、未完成常规免疫接种的儿童,应予以补建接种卡、接种证,并纳入常规免疫管理。

摸底调查人员应采取入户或通过托幼机构等方式给家长发放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通知单,告知接种的时间和地点、接种时应携带接种证等事项,负责填写《今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附件2)。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负责对摸底登记结果进行核查、汇总,填写《今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应种与实际接种情况汇总统计表》(附件3),根据摸底儿童数制定接种实施时间表,并将相关信息上报县疾控中心。县级督导人员要对摸底调查质量进行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地区重新开展摸底调查工作。

(四)物资准备与后勤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强化免疫活动所需人员、物资(疫苗、注射器、急救药品和器材等)和经费保障。县疾控中心于9月10日前将强化免疫活动所需疫苗、注射器发放至各接种点。疫苗的储存要严格执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做好出入库记录,及时予以核查,做到苗账相符。

(五)现场接种实施

本次强化免疫活动实行定点接种,全县设置27个固定接种点,地点在各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点应有负责组织、预检登记、接种、不良反应处置的工作人员,现场工作人员数量要根据接种对象数量进行适当调整,做到接种对象核实、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规范接种和登记等各个环节均有专人负责。现场接种流程、操作技术及接种后剩余疫苗处理等,要严格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执行。每个接种点均须配备接种反应紧急处理的临床专业人员和急救药品、设备。

等乡镇需设立巡回搜索组,在强化免疫活动集中接种的后期,分片包干负责搜索所辖区域,尤其是工业园区、砖瓦厂等流动儿童聚集地的适龄儿童,并通知儿童到指定地点接种。

预防接种要严格掌握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和其他暂缓接种的原则,本次强化免疫接种与最后一剂注射的减毒活疫苗间隔应在1个月以上。对于暂缓接种的儿童,应在本次强化免疫活动后的儿童自身条件适宜时机及时予以补种。

四、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与处置

各单位应当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要求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并将监测活动持续至10月25日。对严重疑似异常接种反应遵照“先临床救治、后调查诊断”的原则,做到早期、正规、系统的治疗。麻疹疫苗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治原则参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县疾控机构、各接种单位应当向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沟通解释工作,按照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统一相关信息。

五、督导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做好强化免疫活动的督导工作。督导工作在强化免疫活动的准备、实施及评估阶段均应开展。强化免疫活动准备阶段重点督导各有关部门的经费保障、宣传、培训、摸底登记、物资和接种现场的准备情况;现场实施阶段重点督导现场接种工作组织情况、安全注射情况、接种人员资质、家长知晓率等情况;后期评估阶段重点进行接种率快速调查,了解资料整理、汇总和报告质量等情况。

督导要求覆盖至全县所有乡镇,即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县级督导人员。

六、评估

县卫生局组织开展本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摸底登记、家长知晓率和接种完成情况等的调查评估。接种率快速评估的重点为近年麻疹高发地区、流动人口聚居地和常规免疫管理薄弱的地区。对评估接种率低于95%的乡镇,要认真查找原因及时进行查漏补种,并必须达到95%以上。

七、资料收集、总结和报告

舆情监测工作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内容;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能够让人们了解水土保持工作、提高人们对水土保持的重视程度。然而由于水土保持的内容较多,宣传教育工作容易陷入重复、盲目的进程中,因此必须构建长效机制,保证宣传工作有序、科学、高效的开展。笔者针对水土保持宣传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望能为困惑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构建长效机制的内容

如何才能引导宣传教育工作向着有序的方向发展,从而保障宣传工作的顺利进行呢?笔者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构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1 组织领导。单位领导必须重视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上层领导的推动,实施目标考核,细化宣传内容,提高宣传力度。1)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上层领导应亲自了解宣传教育工作内容,指定相关负责人与自己进行沟通、交流,确保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2)目标考核。将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中,提高工作人员对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其作为每天工作的重要环节,宣传教育工作在目标考核中分值比例不应低于15%;3)召开专项会议。相关领导应定期(最低年限是3年)进行宣传教育专项会议的召开,通过总结近阶段宣传教育工作的进步及不足,研究、分析以后宣传教育工作的方向及具体工作。

2 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教育队伍的建设,提高其业务水平。1)分配工作人员岗位、明确其责任。通过在各省、各市、各县、流域单位安排通讯员,提高水土保持宣传力度及宣传覆盖面,通讯员队伍的建立能够提高宣传效率;2)定期开展培训。每一位员工工作到一定年限,总会遇到突破不了的瓶颈,定期举行培训,能够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及时消除员工对宣传工作的困惑。培训工作应注意分级进行,并要求至少3年开展一次培训;3)组织交流。经常将宣传教育队伍召集起来进行交流,能够使员工之间经验互相借鉴有利于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4)师资队伍的培养、储备。经常与培训学校联系,形成长期合作的关系,长此以往,培训学校的老师就会慢慢成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授课老师。辅导员在员工的思想政治方面影响很大,通过建立辅导员队伍,为员工进行课外辅导,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3 工作机制。工作机制内容的明确性能够影响以后的工作,让员工认识到工作要求的规范性。1)方案的细化。制定方案时应着眼于单位未来5年的发展,制订宣传教育五年总体方案;2)计划的制定。新的一年,应制定出一套方案,让每一位员工明确新一年自己的工作目标及工作内容;3)报送总结。上年度的工作总结应及时报送,月底是总结工作的最好时机;4)检查通报。工作检查是检验、监督平时宣传工作的做好措施,每季度做好检查工作并将检查结果报送各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等媒体进行信息;5)新闻。明确新闻机制,加强新闻管理;6)舆情分析。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掌握社会新闻热点和动态;7)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出现新闻重大事件时,能够沉着冷静的采取解决措施,不断总结应急处理经验,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 平台建设。提高宣传教育平台建设,提高工作效率。1)实践基地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生产建设项目示范工程等实践基地的建设、管理能够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很好的平台;2)网站的充分应用。通过网络宣传、水土保持网站的建设能够提高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人们对水土保持的认识;3)报刊读物的运用。加大水土保持刊物、报纸等内容、印刷的质量,充分发挥文字的魅力及宣传主阵地的作用。加大对水土保持学校教材的印刷量,必须保证教材内容的简单易懂,提高课本普及率,供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选用;4)宣传品的统一。无论是宣传的口号,还是宣传材料,必须保证其一致性,提高水土保持的理解力,不会发生混乱。

二、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

1宣传教育意识的增强。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得到领导的重视,很多工作需要领导的认可、签名才能实施。因此提高领导对宣传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把宣传教育工作作为重要工作统筹谋划,与其他工作一起进行部署、实施、考核。水土保持宣传教育理念必须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里,然后充分运用宣传手段去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宣传教育的舆论引导人们去关注水土保持工作,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2使命责任意识的增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的工作环境较差,任务艰巨、难度偏大、效果不明显,因此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一项较为艰巨的挑战。这就要求宣传教育人员调整好心态,增强责任感,以大局着想,不畏艰辛。在工作中,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以社会需求为先,将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充分发挥单位的服务态度,积极解惑答疑。此外,还应丰富宣传教育内容和形式,从而为水土保持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三、结语

总而言之,水土保持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能够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环境保障,因此相关人员必须提高对宣传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视程度,从各方面入手促进宣传工作的进行。此外,宣传人员应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西民.全国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座谈会在江西南昌召开[J].中国水土保持.2009 (04)

[2]李永耐,刘福杰.莒南县水土保持国策教育进党校活动启动[J].中国水土保持.2010(08)

舆情监测工作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重大事件政府新闻广州亚运会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 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l-623X(2011)05-0045-05

2010年广州亚运会既是一项重大体育赛事,对于主办地而言,又是一次展示本地政府形象和城市形象的绝佳时机。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依托广州亚运会所开展的一系列政府新闻活动,成为政府形象和区域形象对外传播的良好范式。本文试图从重大事件的新闻传播策略与效果分析人手,探讨地方政府借助亚运会这样的重大事件开展新闻,进行形象宣传的策略与途径,为我国政府新闻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提供参照。本文的论述不涉及亚运会期间与竞赛项目及比赛进程有关的新闻活动。

一、重大事件政府新闻的运行机制

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的新闻会是指在重大社会活动之前、之中或者结束后举行的新闻会。它可以迅速扩大活动的影响面,对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起到关键作用。重大事件中的政府新闻过程包含传播者、传播过程、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策略等五大传播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互为关联,缺一不可,共同推动新闻活动的正常顺利进行,成为影响新闻效果的内在要素。而由此衍生的政府新闻传播元动力、传播执行力、传播扩散力、传播影响力等又是衡量政府新闻效果的外在要素。由此来看,重大事件中的政府新闻传播策略,是在完善的新闻制度基础之上,确立良好的运行机制。这样的运行机制具体表现在精心的流程管理、丰富的内容设定、积极的互动沟通、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而新闻发言人的权威性、时机的恰当性、新闻渠道的广泛性、内容的重要性、方式的灵活多样性等等因素又成为影响重大事件新闻传播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广东省和广州市两级政府围绕广州亚运会进行的一系列新闻活动,为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与广州市新闻办借助这一重大事件开展政府新闻活动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广州亚运会主新闻中心作为新闻的具体组织者与实施者,是亚运会前后政府新闻与信息沟通的中心枢纽,新闻中心依托一系列机制与策略,保障新闻顺利进行。

1,建立新闻运行协调机制

围绕亚运会进行的新闻活动涉及国家有关部委、广东省有关部门、广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广州亚组委、亚奥理事会、亚洲残奥委会、各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各场馆(专项团队)等多个部门和组织机构,主体构成复杂,各主体涉及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同时又有许多交叉点,因此亚组委建立了新闻运行协调机制。如:广东省的新闻工作由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负责实施,广州市的新闻工作由广州市新闻中心负责实施,各部门和机构各自负责本部门和机构的新闻工作。最后由亚组委进行新闻工作的推进、协调、指导和考核,具体由亚组委主新闻中心实施,其主要工作任务是负责组织、协调赛时的新闻,并与亚奥理事会、亚洲残奥委会、各代表团协调有关新闻等工作。主新闻中心新闻团队从赛前、赛时、转换期、亚残运会赛时到赛后总结,都设有一套详细周密的运行计划,其中包括赛前协调物资、人员到岗,制定敏感口径上报备案,制定培训和演练计划;并要求做到赛时举行每日吹风会,撰写信息简报,召开例会,亚运、亚残运会转换期做好更新工作,亚残赛时参照亚运赛时运行机制进行工作,赛后即时进行工作总结。赛时新闻团队由新闻经理、副经理、主管和助理组成,完成由主新闻中心新闻宣传副主任指派的任务。虽然管理机构比较多,上报一场新闻会的程序较为复杂,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深度,却凸显出重大事件、重大活动新闻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2,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应急机制

广州亚运会作为世界瞩目的体坛盛事,社会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省市两级政府新闻办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多次举办应对突发事件模拟新闻会,为防止亚运期间出现突发事件做好应对准备。如:亚运会开幕前夕,广州市政府出台政策,自2010年11月1日开始至亚运会结束期间,市民可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一惠民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造成公共交通拥挤现象,市政府不得不调整这一政策,广州市新闻中心在11月6日晚上及时召开“关于调整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公共交通惠民措施”的新闻会,政府改免费为交通补贴的信息,疏导民意,安定民心,适时缓解了公共交通的压力,保证了亚运会的如期举行。

3,建立新闻效果保障机制

为确保亚运会新闻活动顺利进行,亚组委设立了一些保障机制来保证新闻会的信息传播效果。

一是组建相应的新闻团队,负责不同场馆、不同类型的新闻会。例如组委会新闻宣传办公室负责组织、策划动态新闻,分场馆新闻中心负责场馆赛时的新闻工作。科学化的人员配置、明确的任务分工,是确保会的重要前提。

二是在亚组委官方网站设立新闻中心官方新闻模块和媒体公告模块,用来公布新闻会的文字资料和新闻会公告,为媒体提供准确的新闻会信息。

三是在场馆建立新闻区。例如主新闻中心设立了新闻区,设有主新闻厅、中型新闻厅和小型新闻厅3间,还设置了主播机构工作室,翻译办公室,新闻服务终端办公室,采访室等18间工作室,为新闻会配备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四是设立官方直播和信息查询功能。在主新闻中心大厅设有直播,媒体人士和公众可以在官网上看到新闻直播和实况录像;同时,注册媒体及其他亚奥理事会大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内部终端系统查询与亚运会有关的信息和新闻,其中包括新闻会摘要等信息。

一系列运行机制的建立健全,有利于重大活动期间新闻制度的完善,同时确保新闻会的顺利召开,满足媒体和公众及时获取相关新闻信息的需求。

二、广州亚运会新闻传播策略分析

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期间的新闻活动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借助这一时机进行新闻,是一种很有效的政府对外传播策略。从时机选择和信息内容准备来看,可以将这些新闻会分为计划性和非计划性两种。计划性新闻就是有计划地借助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新闻,通常事先经过精心策划与组织准备。广东省、广州市在亚运会前后进行的新闻会多为计划性

新闻会,以各主办和协办城市的形象宣传为主体,利用这一机会向亚洲和世界展示广东形象和广州形象。非计划性新闻主要是为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举行的新闻,具体来说,就是亚运期间为应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社会秩序混乱、安全事故、重大案件、社会甚至恐怖事件等召开的新闻会。整体来看,广州亚运会新闻传播策略具体可以细分为制度规范策略、主题制定策略、新闻模拟演练策略、现场应对策略、舆情监测策略等五大策略。

1,制度规范策略

省市两级政府新闻机构针对广州亚运会新闻活动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与规范,参照省市政府常规新闻机制运行。如广州市政府建立的四个新闻机制:应要求新闻机制,新闻主动回应机制,突发事件机制和新闻协调机制。应要求新闻机制,即当出现了公众关注的某个事件,政府必须在两个工作日内召开新闻会,保证权威信息的公开;新闻主动回应机制,即对社会热点和媒体关注的问题及时进行;突发事件机制,即根据突发事件的事态发展开展相应的后续会;新闻协调机制,即当选题涉及了多个部门,应由牵头单位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并准备口径。如广州市的新闻工作由中共广州市委对外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主要负责新闻制度的建设,新闻工作的推进、协调、指导和考核。由此可见,亚组委新闻宣传管理机构比较多,上报一场新闻会的程序较为复杂,虽然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深度,却凸显了重大事件、活动新闻的重要性和影响度。另外,亚运会新闻中心围绕亚运期间新闻的制度规范还包括“赛时新闻宣传政策和场馆任务安排”,以及《主新闻中心新闻宣传手册》和《主新闻中心新闻宣传团队运行计划》,作为赛时新闻会的制度与政策准备,为筹备期和赛时的新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保证。

2,主题策略

为了加大对广州亚运的宣传报道力度,营造亚运报道氛围,在海内外进一步提升广州亚运品牌和广东形象,省市两级政府新闻办分别举行主题活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亚运主题宣传系列新闻会”以“激情亚运文化广东”和“激情亚运人文广东”为主题,围绕“创造新生活和激情盛会,和谐亚洲,我们聚会,我们分享,我们共赢的理念”,从2010年8月至10月连续主办9场会,邀请省旅游局、体育局、文化厅、教育厅、科技厅、经贸厅等省直部门负责人全面介绍广东体育文化教育科技等事业发展状况,向世界充分展示广东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整体形象。广州市新闻中心在亚运期间也承担了大量的新闻会。据统计,亚运筹备期间,市新闻中心作为对外信息沟通协调的平台,围绕“亚运会、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和交通建设”等人民群众比较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以“爱心满羊城”为主题举办系列新闻会,为所有关心广州亚运会的民众及时提供了信息,对提升亚运会影响力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亚运会正式举行期间,亚运新闻的主题包括开幕式、各代表团到达信息以及礼宾、住宿、餐饮、交通等亚运筹备情况,针对安保、票务、亚运场馆及道路交通标识情况等敏感话题,此外还包括亚运形象景观特色、音乐特色、志愿者服务、媒体服务、亚运城运行情况等涉及亚运筹备、亚运运行情况,以及绿色亚运、科技亚运等涉及城市保障的多场内容丰富的新闻会。这一系列新闻活动,都被纳入到“赛时新闻主题”之内。

3,新闻模拟演练策略

为熟悉新闻会流程,保障新闻的严谨性和流畅性而进行的会模拟演练,极大地提高了新闻宣传团队的工作效率和突发事件应变能力。模拟演练包括日常计划性和突发事件新闻会的演练。日常计划性演练主要在办公室进行,从填写预订单,撰写公告,到新闻会的召开等,目的是为了熟悉该类新闻会工作流程;而突发事件新闻会演练以假设某场馆比赛中发生的群众斗殴为背景,演练前具体落实演练人员和细节,协调好包括新闻组、新闻厅、礼宾、官网等各个业务口的工作以及预演物资准备工作,为应对突发事件做好准备。

4,现场记者应对策略

媒体是潜在危机的预警者,是危机信息的传播者,是危机舆论的引导者,是社会力量的动员者,是危机处置的监督者,是危机形象的塑造者。新闻发言人应全面了解与会主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对媒体记者有可能涉及到的问题进行预测,在会前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才能在会上熟练应对记者提问。亚运会新闻现场针对记者的信息服务做得比较出色,若有需求,在主新闻中心新闻一号厅将由语言服务中心安排同声传译,现场发放同传耳机,提供英语、俄语、日语、阿拉伯语、韩语和汉语等六种语言服务;工作人员同时会在开会前发放中英文版的新闻材料和背景资料。

5,舆情监测策略

为了跟踪评估新闻会传播效果,亚组委还针对每场会进行媒体报道与社会舆情监测,重点关注国内和境外媒体对会的关注度和报道力度,分析比较媒体对会信息的内容取舍、议题设置以及关注焦点,以此检验新闻的效果。为此,亚组委专门成立了舆情信息组,在亚运期间搜集大量海内外媒体关于赛事筹备工作、城市行动等涉亚舆情,撰写舆情专报,并通报各相关部门和场馆运行团队,以便及时做好应对工作。

三、广州亚运会新闻传播效果分析

重大事件新闻的传播效果涵盖会议程设置、信息量、媒体报道与公众反响、国内外舆情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因此,广州亚运会新闻传播效果主要通过会议程设置、会数量、记者参与程度及社会舆论反响等方面来衡量。

在议程设置上,亚组委通过不断完善议程,来影响媒体的议程设置,由被动改为主动,亚组委主动提供一些新闻线索给媒体,改变媒体的议程,主动把相关的选题纳入报道范围。如在亚残运会期间,为加大对亚残运会的宣传,主新闻中心策划举办了6次媒体集中采访活动,包括采访亚残运会开幕式上“妈妈团”演出团队,这也是亚组委主动把握眼前新闻线索,保持与媒体沟通和互动的良好方法。

会数量方面,亚运前后,广东省委新闻办举办9场亚运系列新闻会,广州市新闻中心举办主题为“爱心满羊城系列新闻会”等共计51场会,亚组委主新闻中心共举办50场亚运、亚残运会新闻会。此外,亚组委还积极协调邀请各国、各地区代表团到主新闻中心平台举行新闻会,中国、日本、韩国等代表团均举行了一场到多场的会,受到媒体的热情关注。有关亚运的新闻会总数达到了140多场,基本满足了媒体和公众的知情权。

记者参与程度及社会舆论反响方面,主要通过参与会报道的国内外记者数量以及国内外媒体报道来反映。广州亚运会新闻会的直接受众是国内外所有注册媒体,此次主新闻中心共接待与会记者约3000人次,省市两级政府围绕亚运会召开

的主题新闻会到场记者约2400人次,记者积极踊跃的参与体现了亚运会新闻会的广泛影响力。大部分媒体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省内广电媒体均对会进行了现场直播。间接受众是关注相关内容以及亚运会新闻的社会公众,亚运会新闻的社会舆论反响就通过媒体报道与社会公众反映体现出来,根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省政府新闻效果评估”课题组对亚运会国内媒体报道的监测与分析,媒体报道内容多以正面为主,亚组委通过密集的新闻活动积极引导了正面舆论,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特别是对外传播效果层面,根据课题组对国外舆情监测显示,在主新闻中心举行的所有新闻会,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共同社、联合早报、半岛电视台等全球有影响的媒体都发表了积极、正面的报道,有效引导了国际舆论。媒体普遍认为,新闻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针对性,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专业热情、认真周到,很好地展示了第16届亚运会对外的窗口形象。在对日本、韩国主要媒体和境外英语媒体关于广州亚运会非体育赛事报道的分析中发现,国际舆论对这一盛会的报道与解读,与对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情况有所不同。广州亚运会更多地吸引着亚洲媒体;国际舆论对广州亚运会、广州城市形象颇具好感,广州开放开明、包容大度、低调务实的品质得到多数媒体的认同。

四、启示

如上所述,正是一系列传播策略与效果保障机制保证了广州亚运会期间政府新闻活动的顺利进行,成为继北京奥运会后又一次较为成功地利用国际体育盛会对外传播中国政府形象与地方形象的范例。当然,通过对广州亚运会新闻活动的全面分析发现,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归纳起来主要包括:灵活运用新闻稿,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新闻发言人素质等方面。

首先,灵活运用新闻稿。不论是在亚运期间的新闻会,还是省市政府亚运前期的新闻会,多数新闻发言人只是拿着稿照本宣科地念,没有留足记者提问的时间,这样极大地影响了记者参与新闻会的兴趣,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互动沟通机会。新闻稿的内容一般已经比较翔实丰富,新闻发言人完全无需全稿通读,可以简明扼要地讲解稿的主要内容,时间限定在10分钟左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记者提问,避免把会变成一场“资料派发”的会议。

其次,合理安排会时间。由于情况特殊,赛时主新闻中心平均每天举行会2场,其中11月9日、10日每天举行了4场,11月24日一天举行了5场,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亦使得媒体顾此失彼。因此适时安排好新闻场次也是保证会信息沟通质量的关键。由于会密集、时间紧凑,新闻中心可通过综合考虑整体统筹、协调安排,做到忙而不乱,紧张有序。

再次,提高新闻发言人素质,与媒体形成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新闻发言人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还应具备和记者沟通的技巧,良好的媒体关系有助于新闻工作的开展。然而,在亚运期间的某场会中,当记者问及如何解决运动员村房间内没有娱乐设施的问题,发言人生硬指出记者的疏漏,指责记者应事先了解并熟悉亚奥理事会关于运动员房间不能安装娱乐设施的相关政策。结果导致部分与会记者对发言人的态度表示不满。由此可见,新闻发言人对记者的态度应该平和而不应当众指出记者的错误,可以采取一种更委婉的方式表达。同时,发言人平日应和记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才有助于媒体的正面报道,引导正面的舆论。

总之,在信息传播全球化与网络化的时代,政府新闻机构在本质上是为媒体和公众服务的,因此政府的新闻活动需努力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才能争取媒体和公众的支持和认同。政府新闻机构只有不断寻求更加科学的传播策略,继续完善新闻运行机制和效果保障机制,努力做到分工得当,组织得力,让记者满意、公众满意,才能进一步提升政府新闻的整体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靖鸣,刘建明,等,实用新闻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5

[2]侯迎忠政府新闻效果评估要素初探[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4):98-104

[3]曹劲松,庄传伟,政府新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200-202

舆情监测工作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社会 高校舆论 舆论危机 应对机制

一、网络社会的特征

在计算机与互联网普及了千家万户的今天,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那就是网络社会。网路社会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一个全新时代,它摒弃了传统社会保守部分,大力推广开放性、高效性、互动性、虚拟性的信息时代。

1.开放性

首先,网络社会与传统社会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它的开放性,网络的性质决定了网络社会的开放性。凡是网络使用者都可以在网上查阅信息资料、发表个人观点看法,凡是网络提供者都可以为网络提供服务、增加新内容[1]。

2.高效性

网络的开放性预示了其高效性的特征。因为网络信息对广大网络用户都是开放的,网民们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各大新闻事件等,并对这样的信息进行评价、传播,所以网络的广泛高效性就体现出来了。

3.互动性

所谓网络社会,就是凭借信息技术等网络手段将各大领域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从这样的定义中可以知道,网络社会是一个互动型的社会,各大领域的信息、资料都可以集中到网络这个大熔炉中,并能从这个大熔炉中搜集到其所需的信息、资料。

4.虚拟性

互联网有一个很特殊的性质,就是虚拟性。所有从互联网上看到、听到的信息,都是源于生活却又超越生活的,看似真实的信息很有可能有人为添加的元素。正是由于这样的虚拟环境,使得很多扭曲的舆论信息得以疯狂传播,所以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保持清醒的头脑极为重要[2]。

5.信息化

总的来说,网络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而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最终趋势。在信息化的社会中,人们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物质的传递、信息的交流,使得人们能够更快更方便地进行交往、沟通、交易,共同繁荣。

二、网络社会环境下高校舆论危机事件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使用的不断增加,各大高校也开展了校园网的使用,开设校园网页、贴吧、微博、论坛、微信等,对学校的管理信息、招生信息、课程研究信息、校内事物信息等进行公开,让学生及校外人员了解学校的发展、进展,及让广大民众对学校进行监督。这样的做法使得学校的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公正化,引来了大家的关注,但也同时存在着一定的舆论危机。特别关乎学生的事情,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和更多的社会人士都会特别关注学校对学生事宜的处理方法和手段,进而在网络上引起讨论和传播,这是校内舆论危机事件的诱因之一。

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学生都懂得怎么使用网络,关于网络技术也有一定的了解,如发微博、传视频、浏览论坛、发表文章等。所以,关于校内的突发事件,学生的反应很快,懂得通过很多手段将信息传播到网络引起热议,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经过网络传播的信息不免会产生曲解,偏离实际现象[3]。这就很容易引发舆论危机事件的发生和快速发展。

三、网络社会环境下高校舆论危机事件的应对机制

面对这样的局面,高校应该与时俱进,针对舆论事件作出完整的应对机制,以防不切实际的危机事件发生。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种应对机制,这几种应对机制相互联系,构成了完整的校内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

1.校内预警机制

危机预警是应对危机的第一道防线。这句话说明了在这样一个网络社会信息快速传播的背景下,高校做好舆论危机事件的预警工作尤为重要。预警机制主要包括:收集信息、分析信息、预警三个方面。

关于信息的收集,首先要明白信息的来源在哪里。在高校内,信息的来源不外乎学校主页、校内杂志报刊、校园广播站、学校微博、论坛、微信等,凡是学校给学生传递信息的媒介都可以是信息的来源,都可能成为舆论的来源。所以在预警机制中收集信息时,这些来源都不可以漏掉,要重点收集易引发热烈讨论、存在争议的信息,涉及学生人身利益的信息和社会焦点事件等。将信息统一收集起来,进行分析,将一切可能引发校内舆论的信息认真分析讨论,降低舆论危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关于信息的分析,该环节处在信息收集之后,对预警危机来说极为重要,因为在分析信息的主题、性质和发展趋势的过程中,能够提前预知该信息将会带来的后果及影响,如果发现信息存在不良倾向或负面影响时,就可以提前给上级反馈信息,决定该信息的情况。所以,信息的分析需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主题分类,即将所有收集到的信息按其中心思想进行分类,区别出负面信息和敏感信息等;②信息提要;即将信息进行简单的总结和概括,便于往后的分析讨论环节;③信息筛选,即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筛选,将普通、平常的,不会引发热烈讨论的信息排除在外,如通知类信息等,减轻分析的工作量,也能提高工作效率;④舆论信息的分析,该环节是信息分析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分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预警机制的效率,一旦分析出现漏洞,就大大提高了舆论信息流出的概率,从而增加校内舆论危机事件的发生概率。所以这一环节必须严格执行,认真分析,在发现不良倾向或有舆论隐患的信息向上级提呈,请示上级是否将该信息对学生公布[4];⑤提呈信息。

舆论信息的预警,是指按照信息分析的情况做好应对工作。一方面是在分析环节内制定好危机事件的指标,并对已分析好的舆论话题的发展进行预测,设计好应急方案;另一方面是继续监测信息的流动情况,及时发现信息变动并作出应急处理。在上诉环节都顺利完成的情况下,就可以正确对舆论信息进行预警,快速发现问题并对症下药,做好应急措施。

2.快速反应机制

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由于传播者对信息的把握不准确或理解出现误差,容易把个人观点掺杂到信息中,然后发展成为舆论。对于校园来说,快速反应机制是高校及时发现舆论并公布真相指导学生正确认识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步奏:

2.1及时信息。要时刻关注信息的传递过程,关注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和反应,如学生的动态及观点等。先确定学生关注、讨论的议题,将存在争议的关键点进行认真分析,然后设置合理的、正确的议题并及时向学生公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事件的着真相,缩短学生猜疑、想象的时间,把握住舆论的主动权[5]。

2.2正面积极回应学生的反馈。在网络社会这样的环境下,学校必须正视舆论的威力,尊重学生的知情权,真确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并积极做出回应,把握住学生对信息的误区,力求做到引领学生追寻事物本质,教导学生多层面看问题、辨别真伪的能力。

2.3校园监测机制

面对舆论危机,要充分掌握危机的扩散途径,在高校,危机主要是通过校园网进行扩散的。所以,加强校园的监测机制,可以有效地阻断危机信息的传播。在校园监测机制中主要包括信息把关、完善制度和教育指引三个内容。

2.3.1严格监控信息的关口,借助实名制、口令密码等技术手段进行对学生登录校园网的信息进行监测筛选,避免学生通过校园网不切实际的信息误导大众。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的信息滤过技术,及时发现不良信息并对其进行查封或删除,杜绝舆论危机信息在校园网内流传。

2.3.2结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校园网进行完善的管理,设置实际可靠的管理制度,如建立24小时制的工作制度、安排值班、工作总结讨论制度等。除此之外,还需要明确赏罚制度,对工作疏忽、危机泄露、处理不当等工作失误的部门进行合理的惩罚,以儆效尤。

2.3.3在高校,学校要站在引领校内主流的地位,利用其工作优势进行对校园网的整体掌控,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主流氛围,对学生进行文明、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指导,促进学生心理的成长和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四、总结

网络社会是个开放的、自由的、高效的社会,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将会引领整个社会的潮流。我们要直视网络的威力,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坚持正确的价值观,避免舆论危机事件的袭击。

参考文献

[1]张真继,张润彤,傅开强.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系统的构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13,255―265.

[2]谢小梅,杨凯军,郭庆光.利用网络媒体构建和谐社会舆论环境[J].改革与发展,2012,(4):202.

[3]张占胜,迟美华,谈国新.构建学校安全预警机制的理论探索[J].教育与管理,2012,(11):157―161.

[4]于崇生,岳超源,杨彦东.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35―36.

[5]张卫平,岳周洪安,李周琛.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的理论构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315―326.

作者简介:

1周爱凤(1982―),女,汉族,江西省南昌市人,硕士,东华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舆情监测工作总结范文第10篇

【2017关于企业集资风险排查化解工作总结1】

2017年,在省处非办的直接指导下,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坚强领导下,在示范区处非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示范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按照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稳妥处理、消化积案的原则,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做好专项排查及互联网风险排查工作,稳步推进陈案积案处置工作,有效维护了金融环境的稳定,现将一年工作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对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领导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年初班子会议专题听取处非工作汇报,并对全年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做出安排,确保了示范区全年处非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及时调整完善了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处非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召开了4次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传达学习省处非办关于处非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部署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制定预案,统一协调领导示范区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二是针对今年重点开展的互联网风险专项排查工作需求,明确并组建了示范区示范区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与示范区处非工作领导小组合署办公,确保对互联网风险专项排查工作的统一领导。三是统筹安排,综合考虑,将处非工作与互联网风险排查工作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责任,确保处非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建立了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及互联网金融舆情监测体系和24小时情况报告制度,加强了各成员单位之间的相互协作,各成员单位均明确专人负责情况上报及舆情监测工作,初步构建了覆盖全区的处非工作快速反应机制。

二、强化措施、扎实做好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

近年来,示范区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加大了领导和协调力度,研究部署打击和处置工作,有效地遏制了非法集资案件的蔓延势头,2017年我区未发生新的非法集资案件,陈案积案正按既定工作方针,一案一策稳步推进,总体风险可控,一年来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重点开展了互联网金融风险排查工作。按照省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示范区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杨凌示范区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杨金整治办发【2017】1号),对辖区内互联网金融风险排查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细分了工作任务,安排了工作时限。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做好专项整治排查工作,为专项排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排查整治工作做到了全覆盖,无死角,取得实效。二是继续加强对区内打击非法集资工作的统筹协调。为进一步加强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力度,示范区处非办在落实双牵头协作机制开展互联网风险排查的同时,重新明确各责任单位,将排查整治各项任务与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同安排同部署,优化组合,确保处非工作总体取得实效。三是加大存量案件稳妥处理。对已立案的涉嫌非法集资案件,实行一案一策,加大案件侦办和处置力度,积极追缴非法集资款项,及时向群众做好案件进展通报工作,尽力挽回群众损失。截止12月末,10起非法集资案件中,5起案件通过法院宣判结案,其余案件正积极稳妥推进中。四是继续强化打击和监督工作。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各成员单位就各自领域高风险情况进行严格监控,严把注册审批关,从源头上堵塞漏洞。组织开展非法融资广告宣传专项整治,加大处罚力度,从源头上加强对融资类广告的监管。

三、全面部署、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工作

杨凌示范区经济规模小,非法集资防控压力相对较小。针对这个特点,示范区处非办将加强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引导区内群众远离非法集资。一是加强传统宣传教育。示范区处非办联合杨陵区、电视台、报社、网站加大对非法集资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在示范区会展广场大屏幕、各小区便民播报屏、电视台播放省处非办最新制作的宣传片、下发宣传册、宣传画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全年累计发放宣传册和宣传彩页近6万份。二是精心组织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按照省处非办部署,下发《杨凌示范区2017年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于2017年5月10日至6月10日开展了宣传月活动,营造了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良好的舆论氛围,取得良好效果。三是调动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宣传教育。示范区防非办各成员单位积极在各自领域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局指导各民办院校通过张贴宣传海报、设置宣传栏、咨询点,发放宣传册、宣传页等方式加强了对民办院校内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宣传。规划建设局加大了预售房政策、合同备案等房产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醒广大消费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认清与非法集资的区别。四是利用新途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示范区召开农高会的便利,通过农高会宣传平台为参观群众讲解和宣传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和防范金融诈骗的方法。通过发放防范非法金融宣传材料,接受群众咨询等方式,提醒广大群众要抵制高息集资诱惑,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单次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近2000人次。

一年来,示范区处非工作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基本态势,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存量案件稳步化解,各项专项排查活动按计划推进中,整体风险可控。但个别案件跨区域协调难度大、部分涉案群众情绪不稳定等问题也客观存在。下一步,我办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示范区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工作体系,巩固前期的工作成果,并形成长效打击、预防、稳控机制,切实维护好示范区的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2017关于企业集资风险排查化解工作总结2】

自2017年3月24日我镇〔2017〕8号文件成立 仪征市XX镇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以来,全镇上下高度重视,相互配合,积极按照仪征市人民政府金融办(处置办)指导下开展工作,具体工作大体如下:

一、对涉嫌非法集资风险防范和化解的方面工作

我镇通过〔2017〕9号文件制定了仪征市XX镇打击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利用网上多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同时运用本镇Q群等多种形式的渠道,结合市政府金融办公室〔2017〕10号有关假借保障房、粮食银行等名义涉嫌非法集资风险提示的专题性文件通知精神,及时电话通知和了解各成员单位的有关方面情况,用本镇各类型的Q群等方法发出友情式提示。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开展,没有发现我镇区域有任何企业和单位(有)搞任何形式的涉嫌非法集资情况或假借保障房安居工程建设、粮食银行等粮食存储、销售和兑换服务名义,以及假借公益之名误导公众,涉嫌非法集资等等的一系列情况。此举,有意提高我镇社会公众对非法集资危害性的认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培养正确投资理念,营造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的良好氛围。

二、充分做好对涉嫌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和宣传的并举工作

5月份按上级有关《关于开展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活动的通知》后,我镇处置办结合宣传月活动,及时布置相关工作人员与各成员单位、各村及驻镇单位联系,进行全方位的情况了解排查和宣传工作。

由于我镇行政区域的特殊性,招商引资项目工作在扬州化学工业园区的情况比较多,而我镇又是化工项目建设重点区域,各村拆迁户比较多,家庭经济比较活跃,因此,我们把重点排查的对象集中到拆迁的五个行政村和三个拆迁的社区,因为拆迁工作的需要,在拆迁户居住还没有完全入驻到集中安置区之前,大部份拆迁户居住相对分散,信息撑握不能够及时,禁止和涉嫌非法集资的宣传和控违控险工作相对较难。为了把涉嫌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和相关宣传工作做到实处,结合了多种形式排查和宣传工作并举方式:

1、通过打电话了解排查和宣传;

2、民间随机走访了解进行排查和宣传;

3、对街道和农贸市场及周边进行口头排查了解和宣传;

4、向机关相关科室进行了解和排查、并利用各种会议问询排查和宣传;

5、利用网上多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和问询;

6、运用本镇多种Q群的渠道进行排查和了解和宣传;

7、利用政府信息群发放平台进行宣传式的了解排查;

8、重点被排查的村委会和居委会还利用召开各小组长会议进行排查和宣传,有的村居还利用公示栏进行书面材料张贴宣传。使公众对非法集资危害性的认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都有所提高,获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处置办轰轰烈烈地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有一定规模性的排查和宣传工作的同时不忘重点区域和有关场合的宣传。特别是对街道和农贸市场进行悬挂横幅标语对公众进行宣传;还利用各种会议宣传,发放《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手册》、《防范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社会宣传小册子》的部分画册;并在Q群上发出有关通知,欢迎各位随时到青山镇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办公室(设在财政所内)观看传阅《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手册》、《防范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社会宣传小册子》的画册。用政府信息群平台对镇村干部和辖区内重点企业负责人所用手机发送青山镇处置办的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标语的宣传信息,内容如下;

(一)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

(二)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夜暴富是陷阱

(三)珍惜一生血汗,远离非法集资

(四)参与非法集资,钱财难以保全

(五)抵制高息集资诱惑,理性选择投资渠道

(六)树立正确理财观念,警惕非法集资陷阱

(七)远离非法集资,建设美好生活

(八)打击非法集资,共创社会和谐

(九)打击非法集资,维护金融稳定,共创和谐社会

(十)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

我镇对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工作有声有色开展,由于宣传工作搞得面广量大,因此,我们将宣传工作过程中的部分资料已拍照留存。

社会上有关非法集资者假借各级政府融资平台名义,用土地抵押的情况在我镇通过排查,我镇没有发现有类似的任何情况和现象。

三、有效排查和清理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

根据仪征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的文件(仪政金〔2017〕23号)和镇政府有关领导的精神要求,我镇处置办及时向十二个成员单位、九个村委会、蚕种场、街道办事处等单位都传递了相关信息和工作要求。在关于排查和清理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的工作中,我镇处置办领导重视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按照上级有关工作方法和时间上的要求,在正常防范涉嫌非法集资、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同时,结合我镇8至9月份创建省级卫生镇复查工作时机,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能,在近两个月内突击排查和清理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

为了把涉嫌非法集资风险化解和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的工作做得更好,用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广泛宣传,深入到村,深入到街道,深入到社区,最明显的是贯彻执行到居民集中居住的社区,由于青山镇行政区域的特殊性,拆(搬)迁安置需要入驻到集中安置区的商品房比较多,我们通过社区要求小区保安正常做到巡查盘查一些可疑喷图、张贴类似于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的进出人员,一旦发现立即禁止和批评教育,如已喷图、张贴在楼梯台阶上、墙头上、等共公资源设施上则罚他们当场铲除清理,并要求记录在案。这样,防范和禁止涉嫌非法集资的防范宣传和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传播受到控制和防范。不仅如此,由青山镇处置办成员单位之一的城管中队组织并付之于实际行动中,在排查和清理的过程中,涉及到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的,共清理过街的、过马路的横幅广告16条、户外张贴的小广告117张、喷图在不显明公共区域位置小广告通过刷白清理35处。同时利用网上多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劝导大家不要相信和轻信户外小广告、手机短信、移动媒体、传单、等等各种网络传媒不良的有关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用真实的官方正确的宣传资料与不良的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作比较。用政府信息群平台对镇村干部和辖区内重点企业负责人所用手机发送青山镇处置办的友情提示,劝导其不要轻易相信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努力做到了引导大家理性选择投资渠道,树立正确理财观念,警惕非法集资陷阱,维护青山金融市场。

四、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涉嫌非法集资的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深入开展到内部

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需要,根据市委要求和市金融办工作布置,对政府领导部门、党员领导干部组织、从事、参与非法集资或为非法金融活动提供便利和保护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我镇虽然经过内外上下排查没有发现问题,但是,为了慎重对待,重新在本镇机关内的各个部门梳理排查,然后延伸到各个村部,经过一番过程排查梳理后,都未发现有任何部门和领导、党员干部所组织的、或从事、或参与非法集资或为非法金融活动提供便利和保护的情况。

上一篇:药店店长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小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