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21 09:48:01

运维技术

运维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字:集中帐号管理、集中认证、集中授权、安全审计

中图分类号: G250.7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飞速发展,系统核心业务大多应用采用集中化的数据处理中心运行模式,设立相对集中的数据处理中心,伴随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业务应用、办公系统不断被推出和投入运行,大量的服务器主机来运行关键业务,提供业务应用、数据库应用、运维管理等服务。

由于运行着大量的网络设备、主机系统、数据库系统和WEB中间件,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业务系统。目前各IT系统都有一套独立的认证、授权和审计体系,并且由相应的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和管理。当维护人员同时对多个系统进行维护时,工作复杂度成倍增加。另外管理员给用户分配权限,缺乏集中统一的资源授权平台,无法严格按照最小权限原则分配权限。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权限管理任务越来越重,系统的安全性无法得到充分保证,给业务系统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影响业务系统运行效能。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账号共用问题

网络中网络设备、主机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众多,有些帐号多人共用,不仅在发生安全事故时,难于确定帐号的实际使用者,而且难于对帐号的扩散范围进行控制,存在安全隐患。

2、资源使用问题

系统的增多,使运维人员经常需要在各个系统之间切换,每次从一个系统切换到另一系统时,都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口令进行登录,给运维人员的工作带来不便,影响了工作效率。运维人员为便于记忆,会采用较简单的口令或将在多个系统间使用相同的口令,弱口令和相同口令危害到系统的安全性。

3、授权力度问题

在这种复杂异构的支撑体系中,IT运维最佳实践是用户最小权限分配原则,由于各系统单独授权,无法严格执行,同时,随着业务系统的增加,用户的增加,用户授权管理工作也变得相当复杂,系统安全性受到威胁。

4、资源审计问题

由于各IT系统独立运行、维护和管理,所以各系统的审计也是相互独立的,不但各个系统单独审计,即使同一系统中的每个网络设备,每个主机系统都要分别进行审计,缺乏集中统一的访问审计平台。无法对IT系统进行综合分析,不能及时发现内部破坏和外部入侵行为。

如何提高系统运维管理水平,满足相关标准要求,防止黑客的入侵和恶意访问,跟踪服务器上运维人员的操作行为,降低运维成本,提供控制和审计依据,成为一个单位或公司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可信运维管理技术作为目前内网安全最前沿、最核心和最全面的技术趋势,可以针对核心服务器、数据库等资源的运维,提供了最核心的监控和保护,通过部署该技术进行运维管理,实现了运维人员集中的账号管理,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实现了集中认证与访问控制,提高运维安全性;实现了集中授权、安全审计,规范运维过程。

1、集中帐号管理,提高管理有效性

通过可信运维管理会建立一套新的用户体系,完全替代原有各系统独立管理的用户体系,前端用户直接对应到维护人员,后端用户直接对应到原各个系统用户,提供集中可实名的用户管理机制。通过统一用户信息维护入口,保证各系统的用户帐号信息的唯一性和同步更新;

2、集中认证与访问控制,提高运维安全

集中认证实现用户访问信息系统的认证入口集中化和统一化,并采用高强度的认证方式,使整个信息系统的登录和认证行为可控制及可管理,从而提升业务连续性和系统安全性。

集中访问控制为维护人员提供统一的系统和设备入口,提供访问控制功能,有效的解决运维人员的操作问题,降低相关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3、集中授权、安全审计,规范运维过程

集中授权提供统一的信息系统授权管理,对所有被管信息资源授权进行标准化的管理,精细的权限分配策略保证管理员可以授予不同用户合适的权限,最大程度的符合最小权限分配原则,极大限度的保护了信息支撑系统资源的安全。集中安全审计提供集中的日志审计,能关联用户的操作行为,对非法登录和非法操作快速发现、分析、定位和响应,为安全审计和追踪提供依据。

运维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虚拟技术;IT运维;运营商

当下,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运营商实施业务的部分转型在所难免。为了支撑这些转型业务,需运行更多的IT系统,如何实现这些系统的低运维成本、高运维效率是一项新的课题。

1运行商的IT运维现状

为配合业务转型而增配的IT系统在部署上多采用“Web+应用服务器+数据库”的结构,具有软件种类多、PC机数量大、操作复杂化等特点;但另一方面,因转型业务非主业,业务量相对不大、系统负载相对低下。因此,当前运营商IT运维面临的挑战是:运维成本在持续上升,但运维效率呈现下降趋势。这需要引入虚拟化技术加以解决。

2关于虚拟技术

2.1虚拟化及其特点

所谓虚拟化,就是削弱用户对物理计算资源的直接访问,代之以对逻辑资源的访问。其实质是以虚拟连接取代物理连接,最大程度减少物理资源的配置。虚拟化的主要特点包括:

2.1.1封闭所有虚拟环境构成一个独立文件,既符合兼容性,又易于备份、转移和复制。

2.1.2隔离虚拟化环境中每个虚拟机互相隔离,数据不会在它们之间泄露。

2.1.3分区应用虚拟化后,计算资源被放置在资源池中,同一个硬件可被多个操作系统操控,提高物理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2.2关于虚拟化软件

虚拟化软件是操作系统和物理硬件之间的“桥梁”,通过该类软件,不管硬件如何更新,从操作系统看到的均是通用硬件,即虚拟化软件可处理硬件的差别。这样,IT系统也具备了在不同物理平台上转移的能力。虚拟化软件的发展已历三代:

(1)第一代通过hypervisor或者主机架构提供服务器分区能力;

(2)第二代增加了生产力的规划、虚拟化的管理、物理服务器迁移至虚拟机的功能;

(3)第三代将标准服务器和存储虚拟化聚合成一个动态资源池,可保证任何资源处于高可用状态。目前市场度较高的虚拟化软件主要是VMWARE公司的VI3。

3虚拟技术在IT运维管理的应用

3.1软件套件的选用

我们以VMWARE公司的虚拟化软件作为解决IT运维问题的选择。根据实际要达到的管理效果,选取VMware的软件套件如下:

(1)VMwareInfrastructure。其为基础架构,直接安装于硬件服务器;

(2)VMwareESXServer。其为核心部件,完成对硬件的抽象;

(3)VMwarevirtualSMP。实现服务器对称多处理器的虚拟化;

(4)VirtualCenter。对VMwareESX形成统一管理和监控;

(5)VMwareVMotion。为VMware虚拟机提供自动、动态迁移;

(6)VMwareHA。负责应用程序可用性;

(7)VMwareDRS。实现对虚拟机可用资源的统一调度;

(8)VMwareConsolidated。此为驱动程序和脚本,用于备份;

(9)P2VAssiatant。用于物理机向虚拟机的迁移。

3.2降低运维成本的方案设计

总体思路:构建服务器资源池,提高服务器被利用效率,减少硬件购置数量。实施对象:针对IT系统中的Web层和应用服务器层的应用效率低,主要就这两层进行整合。拓扑结构,见图1所示。方案说明:

(1)首先筛选出负载相对较低的Web服务和应用服务,作为整合对象;

(2)选择性能佳的一定数量服务器,配以VMWARE软件套件,形成服务器资源池;

(3)根据整合需要建立虚拟机单元,分配CPU、硬盘、内存、网卡等资源;

(4)安装OS、被整合结构层的软件,完成系统虚拟化。某地运营单位的应用实例表明:通过该方案,可达到服务器瘦身目的,缩减运维成本。

3.3提升运维效率

方案总体思路:构建备份资源池,对各备份进行集中管理,以简化备份操作和缩短恢复时延。实施对象:IT系统三层结构。拓扑结构,见图2所示。方案说明:

(1)将相关的VMWare软件套件安装至备份服务器(相对独立),形成备份服务器资源池;

(2)通过VMwarevirtualcenter和存储设备,达成备份虚拟机资源的统一分配和集中管理。因备份虚拟机是封装了全景备份环境的一组文件,具有一次构建多次部署特性,所以大大降低了备份操作的复杂程度,提高了备份效率。同时,虚拟机启动无需经历硬件设备初始化环节,因此能将备份系统的恢复时延从大约几十分钟降低至几分钟的程度,可谓效果显著。

4结语

文章针对运营商IT运维难题,提出采用虚拟化技术来达到运维成本降低和运维效率提升的双赢效果。文章着重就VMWARE公司软件套件的应用展开叙述。在实际实施中,我们主要要做好网络规划、存储冗余、资源池管理等环节。虚拟化是一门新兴技术,其潜力非常巨大,应注意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许锦丰.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主机运维中的应用[J].软件,2013,19(3):132-135.

[2]梁天健,胡杰.虚拟化技术在电信IT系统中的应用实践[J].数字通信,2013,6(2):226-228.

[3]李芸菁.企业IT运维虚拟化研究与实现[J]质量与标准化,2014,18(1):26-28.

运维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精益化;IT运维;业务联动性;状态可靠性;告警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9-0185-03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of Lean IT Maintenance

MA Bin1, ZHOU Ping2, ZHONG Fang-wei2, ZHANG Chao2

(1. State Grid Xinjiang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TelecommunicationCompany, Urumqi 830068, China; 2. Xinjiang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Urumqi 830068, China)

Abstract:The key technologiesof whole process and lean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transfer and maintenance of the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 researched in the paper. At first theresearch status and importance of IT maintenanceis described, then discuss the technologies of business linkage in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Focus on methods of system running state reliability, multidimensionalAlarm correlation and maintenance Pre assessment. At last, we summarize applicationof 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lean;IT maintenance; business linkage; statereliability; alarm correlation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全面建成和全球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信息通信技术已渗入电网各环节,成为电网的核心中枢神经网,电网的生产控制信号和业务信息全部通过信息通信平台实现传递。支撑电网运行管理的IT平台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电网的“内供、外送和接纳新能源”三大任务。建设坚强、可靠、具有精益化管理特征的电力行业IT支撑平台对打造安全能源通道,实现大规模新能源接入战略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电力行业IT支撑平台还没有统一的技术体制,更没有适合国内复杂环境和投资高速增长特点的成熟案例。为解决大量IT建设运维任务与电力IT技术人员不足的矛盾,提高IT系统建设质量、运维水平,实现IT精益化管理要求,解决大规模IT投资项目全过程管控、精益化信息运维和精益化通信运维3大问题,需要开展如下关键技术的研究:

建立基于合同、项目之间多对多联动关系的业务模型,实现IT系统建设全过程精细化管控;构建共享数据平台,实现系统运行状态可靠性分析、多维告警信息相关性分析机制、系统检修影响范围预评估,完成运维检修闭环管理。

1 业务活动联动性管理方法

电力信息化项目建设需要严格遵循合同来计算资金收支、管控项目进度计划,因此,需要建立合同、项目之间的业务模型,管理合同之间、项目之间、合同与项目之间的联动关系。同时,在审核流程中,通过联动关系量化判断因素,为审核人员提供辅助判断结果。

1.1 业务联动数据模型

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分析,合同分类形成一种网状结构,例如,按照合同的资金流向将合同分为收入类合同和成本类合同,成本类合同又分为自建项目合同、技改大修项目合同、分包项目合同,而分包合同要对应收入合同。一个合同可以分拆为多个子合同,一个项目又可以由多个子项目组成,一个合同可包含多个项目、一个项目可以对应多个收入和支出合同,每个项目下又可能对应多个成本项目。项目与合同,项目与项目之间都是多对对多的关系。在进行项目过程管控和合同管理的时候,这种复杂的关联关系将影响上层项目与合同的进度整体管控、合同资金支付审核。

为建立上述的业务关系模型,需要建立虚拟合同和虚拟项目,将网状结构拆分为树形结构,构建了虚拟合同与实际合同、虚拟项目与实际项目之间的虚拟关联关系,从而在虚拟关联关系的基础上将实际的多对多的联动关系转换为一对多的关联关系,建立了合同与合同、项目与项目、合同与项目之间一对多关系,简化项目过程管控和合同资金支付的实现难度。

1.2 基于加权法的联动性计算方法

在构建业务联动性模型后,在审核流程中引入加权项,通过加权项权重、权值设置,在审核节点自动触发加权计算方法,根据业务联动关系收集加权项设置的数据,按照线性加权法计算该节点项目进度、合同执行情况,以及资金支付比例,为审核人员给出科学的辅助审查的建议值。

加权项设置在联动关系或者项目属性上。在联动关系上设置加权项,例如:项目与子项目之间、合同与子合同之间设置加权项,并根据子项目工程量或者资金比例设置权重,则在计算项目进度、合同完成率和资金支付比例时,需要根据子项目权重联动计算子项目进度、完成质量等,汇总得出项目进度、合同完成率和资金支付比例。

在项目属性之间设置加权项,是指在具有联动关系的属性之间设置加权项,并根据属性特点设置权重,例如,计算某一个项目应支付资金比例,则需要在项目进度、里程碑交付物、工作质量评价、环境因素评价等关联属性设置加权项和权重,根据获得的加权项的值和权重计算资金支付比例。

2 基于状态可靠性的检修预评估方法

2.1 运行状态可靠性分析

采集系统建设费用、运维成本、运行时长、运行状态、故障次数、检修次数,计算可靠性指标(MTTF(平均失效时间),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平均修复时间(MTTR),故障率),反映建设期的建设质量、建转运质量。

MTTF作为最为广泛的衡量系统可靠性的参数,指系统平均能够正常运行多长时间才发生一次故障,系统可靠性越高,平均失效时间越短。MTBF越长可靠性越高,正确工作能力越强。MTBF的目的是找出设计中的薄弱环节,用于判断可维护性和不可维护性的系统。MTTR包含维护所需时间,获得配件时间,维修团队响应时间,记录所有任务时间以及重新投入运行时间。MTTR越短表示恢复性越好。通过对系统运行状态分析的可靠性研究,在某一方面反映运维团队的执行效率与可靠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对运维阶段发现的问题,追溯到建设期项目与合同配置项等信息,检查是否是建设期出现的缺陷。

2.2 多维告警相关性研究

信息、通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针对异常现象会抛出告警信息,但这些告警信息的内容在故障定位和排除的时候其可参考性不强,并且没有对告警资源类型进行分类、分层详细说明,因此需要对告警进行过滤、分类等预处理,对告警原因进行层次化分析,找出发生告警的最初资源项。告警相关性分析如下图所示:

图4 告警集中监视逻辑关系

告警集中监视应包括告警分类、告警过滤、告警显示、告警操作(确认、清除、封锁)、告警提示(短信、语音)、告警根原因分析、告警查询、告警状态计算等功能。

告警过滤主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告警过滤规则,从大量告警中屏蔽用户不关心的告警,过滤出重要告警从而有效防止告警风暴。告警过滤包括告警过滤规则定制、告警过滤规则应用。告警过滤规则定制指对告警等级、告警原因、告警所属设备、告警关联业务等制定相应的过滤规则,并存储到过滤规则库

告警原因分析依据告警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对众多的告警信息进行处理,找出根告警,从而定位出故障产生的根本原因。告警根原因分析包括规则制定、规则应用。告警相关性规则制定是通过资源对象之间的关联性、告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告警与资源对象之间的所属关系,动态判断根源告警与衍生告警之间的推导关系。

告警状态计算根据对象的层次关系,分析对象及下属子对象的告警信息,提取告警的最高等级作为该对象的告警等级,并计算该对象内所有告警数目和已确认告警数。

2.3 检修预评估方法

由于信息通信系统间的耦合度和关联度越来越高,一个系统功能点可能会影响多个系统,要求检修人员在进行检修工作前必须做好检修影响范围的分析做好对应的防范措施。但面对支撑电网的几十套核心业务系统和数以万计的系统间接口关系、数据横向纵向集成关系、数千台硬件设备间的拓扑关联关系和电力内外网的拓扑关系,检修人员缺乏全面了解如此庞大的系统关联关系,存在检修风险点分析不到位而造成检修过程中其他关联系统中断。

因此,需要建立检修预评估影响范围模型,识别关键检修步骤,评估每一个步骤的检修影响范围、检修成本和检修时间,结合最短路径法,根据所有关键步骤的检修影响范围、检修成本、检修时间3个方面综合选择最优的检修方案,提高检修效率、降低检修风险与成本。

基于系统资源数据库,提供制定检修计划功能,通过对系统关联关系以及传输网络业务保护关系等计算,实现影响业务范围自动分析,完成检修计划的制定。针对检修的系统、设备和设施,利用通信网络、传输通道、通信业务、系统之间各种关系分析受到影响的通信业务。对于当前的检修单需要与正在执行的检修单进行相关性分析,避免多检修单执行时中断业务。

3 结束语

业务活动联动性管理方法、基于状态可靠性的检修预评估方法等关键技术,已经应用于电力行业精益化IT支撑平台,实现了信息通信系统建设、建转运、运维全过程管控,大幅提高运维效率和系统运行可靠性。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IT运维技术必然积极跟进才能,才能支撑电网的大发展,尤其是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基于RFID的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必将提升故障精确定位、系统运行风险预警、设备运行状态趋势预测、智能检修评估、日常自动巡检等方面性能,为精益化IT运维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王晓磊, 余长江. 基于加权计算的自动审核算法[J].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4(4).

[2] 李猷, 马斌.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 3(10): 9.

[3] 马斌, 周平.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J]. 中国科技信息, 2014(23).

[4] 李雅洁, 沈佳. 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在信息系统运维中的应用[J]. 电子制作, 2013(12).

运维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变电运维;设备;状态检修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392-01

引言

目前,国家对电网的主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电网主设备要实现安全可靠运行,而且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和设备完好率,才能达到电网坚强和供电可靠。状态检修是根据设备的状态而进行的预防性作业。在电网发展日益庞大,用户对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状态检修更加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1.开展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以往电力设备检修所采取的一直都是沿用定期检修和事后检修相结合的检修模式,在多年的实践中有效的减小了设备的突发事故,保证了设备的良好运行。但缺点也是明显的:“一刀切”式的检修模式,没有考虑设备的实际状况,存在“小病大治,无病也治”的盲目现象。如今电网发展日益庞大,检修工作量剧增,人员紧缺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在用户对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国家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期望越来越大,设备的定期检修显现出了严重的不足。

借鉴电力发达国家诊断性检修的经验,能发现在电力行业中推行状态检修的直接效益有:在对设备健康水平、运行情况、技术指标充分掌握的情况下,开展状态检修,合理调整检修周期,减小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成本、利于提高检修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设备健康水平的目标。基于此,电器设备实行状态检修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方法

2.1 变压器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最为常见的变电设备,对电压器进行状态检测主要包括:对变电器中油中所含的气体量进行测量,对变电器中出现的局部放电现象进行测量和分析,以及开关触头中出现的磨损程度进行检测等。当变电设备的内部零部件中出现故障时,不同的故障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气体,因此要加强对变压器中油中气体含量的检测力度,从而提高变压器的绝缘功能;在对变压器中的局部放电现象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与声学、光学、电气测量和化学等多种放电检测方法,如果变压器中的局部放电现象极为严重,那么极有可能是变压器中的绝缘系统老化程度较为严重;如果想要对变压器中的绕组形变程度进行检测就需要对绕组发生位移时所产生的电容变化和电感进行测量,以及时了解到变压器绕组的工作状态。

2.2 断路器

拒动、过热、着火、爆炸等问题一直是断路器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如果断路器中的直流电压出现过高或者是过低、合闸保险和回路元器件中存在着接触不良、远动回路不能正常运行的现象的话,都会引起断路器发生据动的故障。另外,如果合闸接触器或者是开关出现卡滞故障、大轴窜动、操动机构不能正常运行的话,断路器也会发生据动故障。根据以往断路器中出现故障的统计资料可知断路器出现的故障约为 80%左右,因此要作为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过程中的重点对待。

2.3 隔离开关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发现隔离开关中出现的故障主要是隔离开关在使用的过程中触头接触面出现过热现象和接触不良。前者是由于自身的设计上存在着不足和问题而导致的,载流面积相对来说较小,但是需要活动的环节又非常多,就容易引起隔夜开关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后者主要是由于制造工艺和安装调试上存在的问题引起的,制造工艺和安装调试上存在着不足,就导致隔离开关不能有效地进行合闸操作,从而导致接线座的温度过高,出现过热的现象。在进行刀闸的大修时,触指臂和接线座的连接处会出现螺母松动或者是螺母脱落的现象,这主要是由隔离开关的生产质量不达标或者是隔离开关安装完成后,没有进行仔细的检查导致的。

3.状态检修的解决方法

3.1、抓住设备的初始状态

这个环节包括设计、订货、施工等一系列设备投入运行前的各个过程。也就是说状态检修不是单纯的检修环节的工作,而是设备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都必须予以关注的全过程的管理。需要特别关注的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保证设备在初始时是处于健康的状态,不应在投入运行前具有先天性的不足。状态检修作为一种设备检修的决策技术,其工作的目标是确定检修的恰当时机。另一方面,在设备运行之前,对设备就应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包括设备的铭牌数据、型式试验及特殊试验数据、出厂试验数据、各部件的出厂试验数据及交接试验数据和施工记录等信息。

3.2 注重设备运行状态的统计分析

对设备状态进行统计,指导状态检修工作,对保证系统和设备的安全举足重轻。

应用新的技术对设备进行监测和试验,准确掌握设备的状态。开展状态检修工作,大量地采用新技术是必要的。但在线监测技术的开发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在目前在线监测技术还不够成熟得足以满足状态检修需要的情况下,我们要充分利用成熟的在线离线监测装置和技术,如红外热成像技术、变压器油气像色谱测试等,对设备进行测试,以便分析设备的状态,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安全。

3.3 制订完善的状态检修工作流程

对变电设备实施状态检修是专业管理观念上的一次转变,要改变传统的专业管理模式,必须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要求。

根据采集到的状态信息,对变电设备的状况进行评分,评分值可以基本上判断设备的健康状况,并以此作为延长或者缩短检修周期的依据。对设备状态进行评分所依据的信息称为状态信息。主要包括运行工况、预试数据、缺陷、检修、在线监测数据、家族缺陷等。对设备健康状况的评分,目前采用综合分析,加权计算的方法,实施百分制评价,对一些重要状态信息合理选取加权系数,并通过分析计算,提高分析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4、客观的评价状态检修

提高供电可靠性。状态检修实施的结果是减少了现场的工作量,特别是减少了变电所全停的次数,因而使得供电的可靠导以明显的提高。

降低检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停电次数不仅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减少了线损,而且减少了维护工作量,节省了成本。减少了倒闸操作。在实施状态检修的情况下,调度在安排计划时,为了使设备维护单位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设备检修仍按春季适当安排;对先进设备或室内设备,在试验单位不要求试验的原则上不安排全所停电。编制计划时,协调有关单位将定检予试任务和全年的送变电设备治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早进行设备摸底调查,做到心中有数。要求有关单位提报设备停电定检予试计划的同时,统筹考虑设备治理的具体内容,做到一次停电,一次完成。

总之,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了状态检修的定义和概念,结合运维实际工作,分析状态检修对缺陷管理及解决方案,更好地做好状态检修工作,保证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罗应伟.电力系统变电状态检修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0).

[2] 邰晓宇,祁俊成.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3(02).

[3] 郑凯.输电线路的状态检修技术的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2(12).

作者简介

运维技术范文第5篇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在电网方面的建设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电网事业经过高速发展阶段后,目前已进入一个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电网事业取得了突出成就后,对于电网的变电运维检修问题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并受到越来越多的。目前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电网的运维检修技术相对于电网的发展程度来说,较为滞后,使电网设施的稳定运行受到很大影响。本文就影响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的几点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提高电网运行质量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电网;变电;运维检修

近年来,我国的电网建设不断加强,对电网建设的大力投入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使我国的电网运行能力高速发展起来。在电网系统不断扩大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电网事业高速发展隐藏的弊端,即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落后于电网系统的发展扩大速度。目前,促进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的提高,成为了制约电网变电运行质量的关键,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

1、影响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的几点因素

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电力能源,并且在未来很一段时间内,我国对电力的需求都会越来越大,因此如何保证电网变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将成为我国电网事业在未来发展的关键。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量增大以及保证电网变电系统的稳定运行都将为电网电变运维检修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并且在实限工作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更为电网变电运维检修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1.1自然因素

在电网变电运维检修工作中,自然因素对电网变电运维检修工作的影响不可小觑,大风、雨雪、冰雹、低温等气候因素常常会导致充油导线紧缩,油面较低;特别是在大风天气中,受大风的影响,户外的杂物很容易缠绕在引线上,引起电网变电系统发生故障。在夏天的高温环境中,充油导线又会变得很宽松,增加了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的难度,使电网变电运维检修工作难以进行。

1.2检修技术人员的综合养较低

不管在哪个行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对行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从事电网变电运维检修工作的技术人员,就普遍存在着综合职业素养不高的问题。综合职业素养不高,主要表现在检修技术人员在进行电网变电运维检修工作时,缺少专业检修技术,不能按照程进行检修,这两方面的问题都导致了电网变电运维检修工作无法正常进行,阻碍了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1.3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在电网变电运维检修工作中,大部分运维检修技术人员使用的仍是传统检修技术,采用一刀切的模式进行电网变电运维检修。而这种滞后的检修方法,已不适用于我国当前高速发展的电网变电系统,落后的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必然会影响电网变电运行的质量。除此之外,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的落后,还会导致运维检修工作效率低下,使很多电网变电运维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对于落后的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有关领导对此却视而不风,不重视检修技术的创新和改革,从而使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难以得到发展和进步,最终造成现今检修技术落后于电网事业发展现状的情况。

2、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的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电网变电进行运维检修是必不可少的,同是这也是生产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电网变电运维检修对保证电网系统安全运行着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没有电网变电运维检修,就无法保障电网系统的运行质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未来人们对用电的需求量更大,要求条件也会更多,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电网变电运维检修工作必须作好,并且要创新检修技术,提高电网变电运维检修的技术水平,以便能够适用电网系统的发展,并且能够保证电网系统的良好运行,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能源,方便广大居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活动。

3、提高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的方法和策略

3.1提高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

要想全面提高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的技术水平,首先要提高检修技术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电网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工作人员,可以说人,特别是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才是电网事业发展的关键。如果检修技术人员的综合职业素养水平不高,那么即使有先进的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也无法被低素质的检修技术人员所驾驭,无法达到电网变电运维检修工作的要求,更无法保证电网系统的运行质量。所以提高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刻不融缓,不仅关系着电风变电运维检修技术的水平高低,更直接关系着电网系统的支持是否安全可靠。

想要提高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首先要完善相关制度,聘用专业的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人员,做好电网的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制定制度,要求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人员按照电网制度中规定的流程操作,通过制度度的管理使检修技术人员掌握更先进的检修技术,更有效率的完成检修工作。通过制度化管理对电网系统进行检修,这是保证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水平,提高检修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其次,要对在职的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请专家来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检修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对检修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进培养,使检修技术人员成为专业技能过硬同时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电网变电运维检修工作在未来的发展中,对人才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养的要求。

最后,还要完善对检修技术人员的考核制度,通过完善的考核制度,使技术人员激着积极向上的精神,保持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

3.2重视检修技术的创新

想要促进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就不能过于守旧,只看重过去的旧技术,不重视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不断的创新是保持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一直跟上电网系统的发展步伐的唯一方法,同时也只有保持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的创新,才能保证在电网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一旦遇到故障或问题总能在第一时间解决,永远保持电网系统的运行质量。

要促M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的创新发展,必然要增加研究资金,在现有的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的基础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也可以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使用国外的先进技术或参考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行新的研发,来达到使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不断创新的目的。

3.3完善电网变电运维技术的系统

由于计算机技术水平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当今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法。时至如今,可以说大多数行业的发展都以离不开计算技术的支持,电网事业也是如此。通过讲算机技术的支持,才有了今天的电网系统。虽然当今的电网系统已较为成熟,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结束语

通过对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已确定检修技术在电网事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中,是电网事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了解了当前检修技术的不足以及不足的原因,并以此为立足点,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本文仅就影响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的几大因素以及提高检修技术的方法和策略加以探讨,希望对我国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雷俊恺.基于电网变电运维风险与技术检修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4,(23):174-175.

[2]纪晓彬.基于电网变电运维风险与技术检修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9):1925-1926.

[3]朱如桂,王红伟.探析电网变电运维风险和技术检修[J].电子世界,2015,(24):133-134.

运维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IT运维管理 自动化技术 电力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1-0105-01

1、IT运维管理

IT运维管理是指IT部门通过制度的制定、流程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等手段对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系统依托的网络环境、程序和进程的综合化管理。其主要管理内容包含:监控系统网络终端、网关、服务器、OS等基础设施和系统软件;监控Database、DNS等应用支持软件和服务管理;监控业务系统的CSF(Critical Success Factors)和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并对相应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存储、备份及恢复);监控系统内部逻辑资源和物理资源的运行情况,并将统计数据与财务部门等。

2、IT运维管理现状

随着IT企业和企业内IT部门在社会经济效益中的作用愈加明显,其建设和运行维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成为制约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阻力。其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运维高成本

近年来,我国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硬件产能和技术水平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和长远的发展,但是,在IT运维成本中,硬件或技术支出仅占全部运维成本的两成,其余的近八成的成本支出包含了IT人员的管理培训和系统流程管理及系统测试,而系统流程管理及系统测试基本依靠人力手工管理,在降低了运维效率的同时还增加了人力成本的支出,因此,建设好的IT运维环境首先应加深自动化程度。

2.2 运维过程被动

由于IT运维的预警机制建设不完善,运维人员只有在系统报警后才会被动性的处理故障,而平日运维人员的工作基本是手工进行简单、低效率、重复性的问题处理,其运维服务质量很难提升,因此也造成了业务部门对运维服务的长期不满。

2.3 运维低自动化

运维的低自动化导致在信息运维管理部门获取大量杂乱信息及警报时,运维人员无法明确寻找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根源,只能手工的逐一对设备进行检查,占用了大量的运维资源,并降低了运维服务速度、服务质量,增加了运维人员工作强度和运维人力支出成本。

2.4 运维集中度低

对于国内大型企业的IT部门,首先其硬件结构采用了大集中模式,其次其拥有的多家子公司均有独立的运维中心,配备相应的开发和维护人员。在运维管理过程中,对故障的解决,不能由呼叫中心或运维客服统一解决调度,只能由该地的运维工程师现场处理,这就造成了事故处理时间上的滞后,水平不同专业不同的运维工程师处理问题上的速度不同。

2.5 缺乏运维机制

现今大多数企业和IT部门没有规定明确的运维机制,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和管理模式,这就造成了出现故障时,很难及时找到故障原因、找到责任归属人,导致无法及时处理问题。即使发现问题解决故障,也只是针对单次事件,缺乏规范化的解决机制和数据记录。

3、IT运维自动化

随着IT运维管理的硬件结构采用了大集中模式,其管理难度和工作量大幅增加,企业和IT部门通过运用专业化技术及工具、标准化的突发应对机制和流程化的管理模式手段,减少事故反应时间,降低运维成本支出,提升服务质量,逐步实现IT运维的全面自动化。

3.1 IT运维自动化优势

(1)提升流程可控性: IT运维自动化将改造和优化基于业务需求的个性化流程,提升流程可控性。(2)提升流程透明度:IT运维的信息自动化管理将改变手工流程管理造成的流程定制和优化所带来的难度,通过可视化界面,用户可监测整个流程的运行状态,提升了基于业务需求的个性化流程的保障能力。(3)降低运维成本:IT运维自动化的实现,是将打造出“全局域流程监管、全天候业务监测、事故自动化修复”的保障平台,摆脱日常、大量、简单、重复的手工作业带来的运维人力高支出,平衡水平不同专业不同的运维工程师对问题处理的波动性带来的风险。

3.2 IT运维自动化内容

IT运维自动化是指将手工操作的日常任务及流程组织变更等工作转化为信息化自动化操作,以基于事件为框架的流程化管理。预警和事故处理方面,通过知识库的建立,主动性的监控核心IT设备,预测事故的发生,提前预警将损失降到最低,而突发事故发生时,集中监控系统将激发相关事件并启动故障响应和数据备份恢复机制;日常设置变更方面,通过自动检测机制,触发变更申请流程传送至管理员进行确认,协助完成配置的维护及变更;日常设备检测方面,定期及不定期的对系统内的硬件设备、应用软件和依托的网络进行自检,完成日常对系统安全的检测和监控,同时生成日常维护报告,将报告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并发送到知识库,由知识库定期提供IT运维的性能参数和资源分配的分析报告。

4、IT运维自动化在电力系统内的应用

为了更好的解决自国网SG186工程实施以来,带来的电力系统内部运维管理机制不规范、运维管理技术不成熟和运维管理人员成本支出增加等问题,有必要建立建设一个信息化自动化运维平台,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目前江苏电力系统已经建立了多个IT设备监控平台,包括国网公司桌面管理系统、可信网络接入系统、北塔网络设备监控平台。其中,国网公司的桌面管理系统可以查看桌面终端的所有软件、硬件信息,可以监控违规外联行为、系统弱口令、设备变化,可以下发安装补丁、软件。可信网络接入系统,可以监控内网上网络设备的可信接入,需进行snmp认证,如未经过认证,认定为可疑或者非法设备。北塔网络监控平台可以监控系统内网所有网络设备的连接方式、状态。

总之,整合各电力企业内部的运维部门资源,建立统一规范的突发事件解决和跟踪流程,引入优先处理关键流程决策,建立运维日志,增加知识库自检和辨识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维事故响应效率和执行力度,减少操作的随意性,其目的不仅是单纯实现运维自动化,而是运维管理能力的提升,是运维管理服务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熊志全,数字化电网模型[J].电力信息化,2005年05期.

[2]唐琳,李云峰.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初探[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6年10期.

[3]王金泉,林荣惠,陈荣平.基于信息系统接地引入点的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9期.

[4]张大华,丁辉,吴向阳,赵毅强,孙毓忠.面向智能电网的电力云计算架构[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运维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运维服务;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153-01

在新时期,我国企业要想成为国际上一流的企业,在市场上获得长期、稳健的发展;就必须在依靠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改变现在落后的信息运维管理系统,建立一个高效的、实时的信息运维管理系统。信息运维管理工作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日常工作中的不断普及,信息系统运维已经成为信息化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之一,信息系统运维涉及数据库、中间件、硬件、存储等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企业内部信息化工作人员不足,专业技术能力欠缺,为保证信息系统良好、顺畅运转,需要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运维服务,即信息系统运维服务。

1 信息运维管理的含义

信息运维管理,是指单位信息部门采用相关的技术、方法、手段、流程、制度等,对信息运行环境、信息业务系统以及信息运维人员进行综合管理。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的政府部门就开发了信息运维系统,然后很快就被广泛应用到英国的企业中去。我国企业生产为了将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度整合,进而实现多层次生产、全方位管理的协调发展,也采用了相应的IT管理系统,不断改善信息运维管理,建立综合信息化运维管理体系,极大地提升了企业数字化管理的效率。

2 运维服务平台总体架构

2.1总体架构的描述。信息技术运维服务的技术支撑平台由基础设施层,管理支撑层,业务应用层以及接入展现层等四个层次组成。以《信息技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信息技术服务通用要求》等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作为平台的标准支撑。

2.1.1基础设施层。信息技术运维服务中基础设施层既是是平台的基础支撑系统,也是平台运维的对象。

2.1.2管理支撑层。信息技术运维服务中管理支撑层是支持服务交付平台和质量评价平台的重要分层。其中包括了对整个平台的系统管理,安全策略设置,不同角色的平台界面分配,对来自基础设施层的数据收集与存储,也包括了对质量模型,数据域,数据组织模型等基础架构的设定。

2.1.3业务应用层。信息技术运维服务中业务应用层主要支持信息技术服务从交付到质量评价再到评价结果的全过程,主要对相关服务交付数据进行业务处理,存储,分析和报告。

2.1.4 接入展现层。信息技术运维服务中接入展现层主要根据信息的需求对于业务应用层提供的数据按访问者的需求进行数据的展现。

2.2功能架构描述。信息技术运维服务技术支撑平台从功能架构来看也分四层,包括基础平台,数据采集,业务应用和数据展现。基础平台主要提供平台基础服务包括统一身份认证,安全审计,流程引擎,报表引擎和消息引擎;数据采集主要提供IT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运维环境的状态信息采集功能,包括告警采集,配置采集,性能采集;业务应用主要提供监控,服务管理,配置管理,服务治理等类别的功能,具体包括监控类(性能监控,故障告警及处理,业务状态分析,远程作业监控),管理类(配置管理,服务规划,服务支持,日常管理,知识管理),治理类(服务报告,服务质量评价);用户展现主要提供统一门户方式展现。

2.3运维服务模块。运行维护服务是供方依据需方提出的服务级别要求,采用相关的方法、手段、技术、制度、过程和文档等,针对运行维护服务对象提供的综合服务。本部分提出的运行维护服务能力模型如下:

3 信息技术下信息运维管理创新工作对策

建设一套“功能完备、架构合理、安全稳定、规范标准”的信息运维管理系统,对推动企业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有重要的意义。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部门开始反思如何更好地开展IT管理系统,提供更好的运维手段来支持业务高效、稳定、安全的发展。

3.1重视技术培训。加大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挖掘其自身潜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变化。要想将信息技术与人力运维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对人才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的IT部门加大对人才的选拔,不可过于依赖于某个人,同时注重对员工的技能培训,不断加强其自身对知识的接受与学习能力,以适应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此外,适时地绩效审核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可以对员工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成果进行整体评价,便于及时发现其工作失误或优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对员工的未来业绩进行制定,以挖掘其自身潜力,利于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益的保证。

3.2设立保障体系。设立信息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风险防范。IT系统的管理需要技术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运用有效的运维支持系统来保证信息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分析是一个必要的技术保障。如目前最新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SD-DSM系统,它是全球最先进的三位一体电子存储数据安全保障体系,该体系由两套硬件设备组成,分别SD-DSM-A及SD-DSM-B模块。SD-DSM为单位信息化保障建设提供纵向深度防御和横向容灾实时恢复相结合的全面解决方案,涵盖了前预防(离线备份)、中守护(数据恢复)、后防泄密(数据擦除销毁)三个方面。三个方面的立体防护保障体系为单位使用服务器、办公电脑、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等电子存储数据打造了最低风险的稳定运行环境以及无责任事故的单位信息安全体系。

3.3检查运维管理系统。深入检查信息运维管理系统,进行事前准备。信息数据量多、信息管理工作繁杂,是每个企业IT部门面临的问题。面对海量的数据,企业能做好的就是加强对信息数据的审核,IT部门要不断及时、深入地巡查信息运维管理系统,尽早的发现问题,并及时更正,对所出现的问题要进行记录和总结,制定出有效的防范和应对方案。在信息数据整理好后,再由IT部门交由其服务部门进行审核、更正,以加强信息的准确性。

3.4完善管理制度。完善信息运维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IT管理主要是各种技术管理工作,像服务器管理、网络管理、系统软件管理和信息台账管理等,而为了更好地开展信息运维管理工作,需要将技术管理转化为流程管理,再将流程管理转化为服务管理,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创造更人性化的服务。同时,为了建立起具有行业特点和企业特色的运维管理系统,实现运维管理的及时性与主动性,就需要建立专门的运维中心,便于所有数据的集中存放与管理。此外,国家和企业也要制定相应的运维管理制度,制定一套完善的信息运维管理体系,鼓励更多企业加强技术的更新,加大对信息运维管理的投资力度与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加强其程序操作的规范性、合理性。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企业要想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就必须在依托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信息运维管理进行创新,使之能符合当今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现在信息运维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信息运维管理进行创新可以使之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这样做,企业才有可能成为国际一流的企业,才可能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在信息技术下,对企业的信息运维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庄志明.关于信息技术下信息运维管理创新工作的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17).

[2] 江毅.基于ITSS智能建筑绿色数据中心运维管理[J].智能建筑,2012.

[3] 张瑞冉.IT服务管理在运维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运维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网;变电运维;技术检修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006-01

1.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于电力供应的要求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要想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对于电网的运行维护,电网变电运维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传统电网变电运维中存在各种问题,严重影响到电网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现阶段加强对于电网变电运维风险及技术检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电网变电运维存在的风险及相关特点,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加强对于电网变电运维的技术检修,更好的保障电网变电运维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促进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电网变电运维风险概述

2.1 电网变电运维

电网变电运维主要是针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维护保养,目前电网变电运维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无人值班或者值班人数较少的电站电力运行情况的管理,另外一部分是检修队伍对于正常电网基站的巡视检修。电网变电运维工作的展开是以电网企业的检修为根据,将日常电网的运行开展和变电检修相互渗透,从而有效提升供电企业的生产效率,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2.2 电网变电运维风险点

目前电网的变电运维存在诸多问题,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影响较大。电网变电运维的风险点主要分为两点,一方面是人为因素,比如说工作人员的操作不规范、安全意识薄弱、检修维护工作不标准等容易导致工作人员出现人身伤害,或者对电网中的设备造成损害;另一方面是一些自然因素,比如设备老化、超载等。在对电网变电进行运维工作时要重点关注这些风险点,避免由于这些风险导致的变电运维故障。

3.电网变电运维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3.1 自然因素导致的风险

为了满足各方面用户的用电需求以及电力生产的需要,电网架设范围比较广,地理环境也比较复杂,电网变电运维中的安全性会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相关资料也显示,电网变电运维中的风险大多都与自然环境有关。以气温为例,冬季气温较低的时候,电网中的充油导线容易变得紧缩,而且油面也比较低,如果遇到大风就会使得各种杂物在电网的引线上缠绕,造成安全隐患;夏季的时候气温较高,电网中的充油导线内油面会逐渐升高,同时导线也会逐渐松弛。可见自然因素会对电网变电运维造成较大的风险。

3.2 变压器操作带来的风险

变压器的操作使用是电网变电运维的重要环节,每一步的操作都会影响到电网变电的运行,一旦操作失误就容易导致整个电网的瘫痪。比如说在对空载变压器进行切合操作时,变压器的操作电压容易出现过剩,这种情况会对变压器的绝缘性造成影响;在变压器的空载电压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变压器的稳定性会受到破坏,导致电压出现偏差,清洁严重也会对变压器的绝缘性造成影响。

3.3 倒闸操作带来的风险

在电网变电运维工作中经常需要进行电网倒闸操作,这也是整个电网变电运行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进行电网倒闸操作时首先必须要正确填写关于电网倒闸的操作票,这时整个电网倒闸工作的重要基础,能够保障电力设备的运行安全以及相关操作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正常情况下,电网倒闸操作票必须包括电网变电相关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相关设备的检修状况。

3.4 母线倒闸操作带来的风险

电网母线倒闸也是电网变电运维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母线倒闸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工序M行。如果操作错误就容易导致各种运维风险,比如说在切换自动装置与机电保护设备时会引发保护误动、母线带负荷拉闸或者对空载母线进行充电时会引发断口电容与互感器的串联谐振等。

3.5 直流回路操作带来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在电网直流回路中存在相应的自动保护装置,如果在进行电网变电运维中不能严格按照规定操作,保护装置就无法正常工作,无法对电网变电的安全运行进行保护。

4.加强电网变电运维技术检修的主要措施

4.1 提高防范意识注意预控管理

电网变电运维技术检修的重点在于预防,因此必须提高防范意识,严格注意预控管理。电力系统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电网变电运维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全面树立防范意识,同时要提前做好对于安全风险的预测及分析,全面了解电网结构,了解电网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及薄弱环节,这样才能保证在出现意外事故时也能有效保障电网的正常运行。另外要对电网的运行情况、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总之要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以及风险监控四个方面加强相关工作。

4.2 完善相关技术支持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计算机技术在电网变电运维中的使用也愈加普遍,技术系统对于变电运维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利用先进的技术支持系统能够全面提高电网的系统性,同时不断增强抵抗能力,因此要不断完善电网变电运维的技术支持系统。一方面要不断吸收引进更加先进技术,同时结合本地电网的实际情况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改革创新,逐步提高电网系统中技术支持系统的技术含量,为电网变电运维提高坚实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要引进使用更加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系统,保障电网变电运维的正常运行,全面提高变电运维的质量。

4.3 加强设备检修

日常检修能够及时发现在电网变电运维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有效保障电力设备的正常使用,避免对电网运行造成影响。具体而言就是每隔半年对电网中的微机、集成、晶体管等进行检修,重点检修晶体管的电源点位以及逻辑工作点,如果发现问题,要深入研究分析问题根本所在,从根源彻底解决。同时要考虑到设备检修的经济因素,避免检修过剩现象的发生,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全面控制设备检修的成本支出。

4.4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不断完善变电运维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相关的安全操作,切实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其次要加强对于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另外要构建完善相关绩效考核的制度,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约束员工的行为规范,切实保障电网变电运维的正常运行。

5.结论

电网变电运维存在诸多风险,威胁到电网的正常运行。通过本文提出的几项措施能够加强电网变电运维的技术检修,全面保障电网的正常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如桂,王红伟.探析电网变电运维风险和技术检修[J].电子世界,2015,(24):133-134.

[2] 雷俊恺.基于电网变电运维风险与技术检修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4,(23):174-175.

[3] 纪晓彬.基于电网变电运维风险与技术检修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9):1925-1926.

运维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变电运维技术;危险因素;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064-02

变电运维工作是电力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与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运维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变电运维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众多,因此为提高运维工作的安全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我们有必要探讨变电运维技术控制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

一、变电运维工作简析

变电运维工作是电力行业的重要工作之一[2],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电力系统日常运行进行维护管理,以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降低故障发生几率,从而确保持续正常供电,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正常生活提供保障。

变电运维班是变电运维工作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对无人变电站或者人员较少变电站的日常运行进行维护管理,主要工作内容是进行倒闸操作;巡视检查设备;处理电力事故;定期轮换设备;避雷器接地电流、接地导通、接地电阻测试;变电五防装置检查维护;机构箱电缆孔洞封堵及红外测温等。

近几年来,随着电网公司“大检修”思路的提出,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已经成为电力公司运维管理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实行变电运维一体化不但可以避免工作人员重叠工作,提高运维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够有效降低变电运维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从而提高电力公司经济效益[3]。然而,变电运维技术控制管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会制约变电运维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我们需要针对运维技术控制危险因素与对策进行必要研究。

二、变电运维技术控制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变电运维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并且工作涉及的环节、技术、人员众多,因此变电运维技术控制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危险因素。对此,本文针对变电运维技术控制中最易出现危险事故的环节以及危险形成原因进行了重点分析。

第一,设备倒闸操作。倒闸操作是变电运维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4]。由于倒闸操作类别多样且程序繁复,再加上执行倒闸操作的人员数量少、任务重,因此操作时很容易出现错项、漏项以及倒项等问题,进而引起异常,甚至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目前,设备倒闸操作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对操作设备不熟悉: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运维班的成立,管辖站的增多,运维人员的相对减少,变电站建设步伐的加快,智能化变电站的逐步投入,设备更新加快,使运维班所承担的操作任务加重,加之人员培训工作滞后,造成对所辖站的设备不能做到全面了解;目前变电运维人员对二次的不了解而导致压板投退不准确,造成保护误动、拒动,引起安全事故、扩大停电影响范围的也是变电运维技术控制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

(2)对设备现场运行操作时存在的危险点分析不具体、不透彻,造成对危险点未做到可控、能控、在控,针对操作时存在的危险点,本文将重点对以下操作控制中存在的危险点进行探析:

变压器倒闸操作主要应防止过电压的产生。当前部分高压线路供电系统设计工作中,为了避免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对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这些供电系统中的变压器并未进行接地设计,从而导致空载变压器切合时容易出现过电压,进而威胁操作人员生命安全。对中性点接地变压器进行倒闸操作时,由于断路器三相不同期以及非全相投入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过电压问题,从而造成变压器绝缘破损,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母线倒闸操作在进行倒母线操作时,若执行先拉开母联断路器控制电源,再投单母投入保护压板,则可能在拉开母联断路器控制电源后任意一条母线发生故障,虽然母差保护动作,但母联断路器由于控制电源断开不能跳闸,只能靠母联失灵保护或主变及各出线后备保护动作切除故障,延长了故障切除时间;另外空载母线充电时由于操作顺序的不当会造成电感式电压互感器与开断口电容之间产生串联谐振;电压互感器二次反充电在母线倒闸操作中也是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下图所示:A630、B630、C630是I母二次电压,A640、B640、C640是II母二次电压,A710、B710、C710是经过本间隔切换装置切换后的电压,也就是保护使用的电压。当本站进行II母停电时,先合上本间隔1G,则I母和II母二次电压回路通过本间隔切换回路联通。然后拉开2G,由于某种原因2G未断开,故本两母电压回路依然在联通状态。此时若拉开母联断路器,则II母失压,由于两母的电压二次回路依然接通,I母电压互感器通过本间隔电压切换回路对II母电压互感器反充电,产生很大的电流,使运行中母线电压互感器二次保险熔断或空气开关跳开、所有保护二次回路失压、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严重者造成人身伤害或电压互感器烧毁等事故。

(3)倒闸操作票填写不正确:随着变电运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变电设备种类的逐渐增多,为提高倒闸操作的安全性,电力行业采用了倒闸操作票制度。通过倒闸操作票可以及时记录变电运维设备的状态变化,从而使得设备与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得到保障。然而实际中,工作人员对现场设备接线方式、安全措施不熟悉等问题会导致操作票填写不准确,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因此倒闸操作票填写不合格成为变电运维技术控制中的首要危险因素。

(4)倒闸操作行为不规范:倒闸操作擅自使用解锁钥匙,未严格执行运行中的防误装置不得随意停用,因故停用防误装置严格按照有关解锁规定要求;未严格执行验电三步骤;接地刀闸和接地线的使用未做到“六统一”(即运行工作记录、监控后台机、工作票、操作票、接地措施管理牌、现场实际情况);倒闸操作过程中未正确使用录音笔进行全过程录音。

第二,设备巡视检查。设备巡视检查是变电运维班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危险因素较多的环节。许多设备巡视检查人员在巡视时,往往为了尽快完成任务而不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导致意外事故频发,由于人员失误给电力企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另外,巡视人员恶劣天气巡视不及时,例如:高温天气导致变压器油温升高或接头发热、雨季设备端子箱受潮等,由于发现不及时进而引发事故。其次对现场设备不熟悉及严重、危急缺陷的跟踪不到位也是巡视检查环节中的危险因素。

第三、异常及事故处理:由于大运行模式的形成,监控人员对变电站现场情况不熟悉,加上由于监控报文不规范、验收要求不严格,发生异常时监控人员对运维人员交代不清,加之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异常时相关人员不能及时判断、准确处理。

第四、变电站施工现场管理:目前变电站大部分为无人值守变电站,部分工作允许电话办理,造成工作许可、验收、终结不规范:还有就是无人值守变电站造成施工现场管理失控,监督不到位是变电站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

第五、变电站的维护检修工作中同样存在多种危险因素。由于电气设备及型号不同、维护项目较多,再加上运维人员性别、年龄、学历结构差异,因此维修过程中容易出现因人员操作失误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同时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初步开展,造成运维人员对运维工作流程、标准尚不太熟悉,并且维运工作缺乏相互监督机制,工作前危险因素分析不到位,也是运维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三、变电运维技术控制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变电运维技术控制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电力企业需要采取有效对策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确保运维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一,建立完善的运维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完善的制度是控制运维工作质量的必要前提,因此各电力企业要根据自身变电运维工作实际情况出台制定完善的运维工作规章制度,对运维工作流程、操作、施工等进行严格规范。完善相关变电运维工作监督制度,明确运维工作中的许可、监护及验收等规定,从而确保运维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建立完善的运维人员管理制度,将保证人员安全放在工作第一位,制定人员操作安全流程与人员绩效考核激励制度。要求运维人员严格按照“三交底”制度进行日常工作,做好运维人员与工作负责人、值班长与操作人员以及现场管理人员与运维人员之间的交底工作,从而确保变电运维各项工作都能够落到实处,做到工作准确无误,进而降低变电运维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提高变电运维技术控制工作安全性。

第二,加强人员专业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电力企业要做好在岗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全体运维人员学习有关运维工作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结合运维一体化工作组织人员接受有关运维工作的具体实践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开展相关工作。

另外,还要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工作人员形成高度负责的工作责任心与社会责任感,促使人员端正工作态度,避免因人员工作疏忽而造成运维安全事故。

第三,认真编制《典型操作票》,结合设备变化情况,及时修编,按照规定严格审查,确保其规范、符合实际。同时加强操作票填写练习。规范操作行为,严格执行防误装置解锁操作管理规定。

对设备现场运行操作时存在的危险点,填写操作票及倒闸操作中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变压器在充电状态下及停送电操作时,必须将其中性点接地刀闸合上,防止产生操作过电压,造成变压器绝缘击穿损坏,因当中性点接地刀闸在合位时,若发生单相接地不会产生过电压,同时因有故障电流产生,将会使变压器差动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动作,将故障点切除;变压器送电时,先合电源侧断路器,停电时先断开负荷侧断路器,防止变压器反充电,如1号变压器带负荷运行,2号变电器备用待送,因变压器保护及后备保护大部分装在电源侧,当2号变压器从负荷侧充电,且其内部有故障时,2号变压器部分保护如过流保护将不能动作,另外,从负荷侧送电加重了1号变压器的负担,当1号变压器处满负荷时,从负荷侧充电将导致1号主变过负荷,而从电源侧对2号变压器充电,遇有故障时,对负荷侧运行设备影响较小,变压器保护均可动作。

母线停电操作拉母联断路器之前,运维人员要加强对操作设备的监视,若发现监控机“母线电压互感器并列”或“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告警信号、母差保护装置上显示的隔离开关位置指示灯及相应保护装置电压切换箱所对应的母线指示灯指示不正确,要暂停操作,通知检修人员进行检查处理,主要检查母线电压并列继电器的触点是否误闭合及出线隔离开关辅助触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在倒母线时,先投单母投入保护压板,再拉开母联断路器控制电源,缩短母线故障切除时间;为了避免产生谐振过电压,母联断路器带断口均压电容器和母线采用电感式电压互感器设备的母线停送电操作,必须注意,母线停电时先停电压互感器,再拉母联断路器,母线送电时先合母联断路器,在送电压互感器,即保证母联断路器断口均压电容器和母线电感式电压互感器不具备产生串联谐振过电压条件。对于母线采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由于不会与断路器断口并联电容之间产生谐振,且考虑到当电压互感器存在故障而操作前又未发现时,用隔离开关拉合故障电压互感器会发生事故,应采用带母线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停送母线的操作方式。若要避免隔离开关拉合故障电压互感器,停母线时,可以采取先断电压互感器二次空开、后断开母联断路器、再拉开电压互感器隔离开关的顺序操作,送母线时相反。

第四,完善设备巡视检查工作制度。各电力企业要在现有设备巡视检查工作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工作制度,增加环境预测工作岗位,从而预测分析各种恶劣天气中最可能出现的故障,从而提高设备巡视检查工作的针对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电力企业还要设立专门的监督岗位,加大对巡视检查工作的监督力度,杜绝巡视人员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提高设备巡视工作质量,对于巡视人员应结合实际加强巡视,必要时增加特巡。加强变电站门卫人员安全培训,恶劣天气充分利用门卫人员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漏雨、箱门关闭不严等,进而减少运维工作安全事故的发生。认真编制学习《现场运行规程》,加强现场设备培训,加强与监控人员沟通,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理。

第五,加强变电站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外包临时工安全管理制度,上岗人员必须持有经过安全知识和安全生产规程培训的进网许可证,并佩带标志上岗工作。参与变电运维所辖变电站施工的人员,还需持有变电运维统一印发的“外包临时工管理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经审批的“三措”;加大督查力度,运维人员应结合当值工作量情况对施工现场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有违章现象,应立即停止工作,待纠错并采取防范措施后恢复工作,同时可充分利用门卫加强对施工人员入站及工作开、竣工管理。

第六,认真编制《事故预案》,加大应急演练,提高运维班紧急事故应对能力。要针对运维工作中最常出现的典型事故进行反事故演习,制定事故处置预案,增强运维员工事故处置快速反应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有效缩短事故排除时间,减少事故长时间持续造成带来的经济以及人员损失,进而避免事故的扩大化。严格按《规范》要求规范监控报文,并认真开展设备验收工作,逐步实现驻地变电站具备浏览各受控站运行情况及报文的功能。

结语

变电运维工作是电力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与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对此,各电力企业要认清变电运维工作的重要性,找准变电运维技术控制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以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质量。

参考文献

[1] 帅炜.对变电检修现场危险点的分析及开展安全控制[J].大科技,2014,2(4):57-58.

[2] 唐英涛.探析220kV变电站双母线操作中的危险点和防治对策[J].城市建设,2013,12(29):646-648.

[3] 焦莉霞.新形势下对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与控制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4(9):836-837.

[4] 付佳.变电检修现场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控制[J].电源技术应用,2013,12(9):330-332.

运维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变电运维;红外测温技术;实际运用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电能的需求,设备承电的负荷也逐渐变得越来越沉重,相较于变电运维中传统的缺陷检测技术,红外测温技术对变电设备的运行情况掌握得很及时并且准确,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效率,而且让变电设备变得更加安全与稳定,变电运维现在已经离不开红外测温技术。总而言之,我们需要不断深入地研究红外测温技术,使这门“新科技”能够接受并承担起变电运维的考验,当然,最终的目的依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们。

一、红外测温技术的工作原理

红外测温技术是指在设备自身的强大的功能之下,通过对热辐射进行持续不断的采集、更新,并在一段时间内将所收集的热辐射在一定情况下转变为能见的图像信号,在此过程中,以温度变化作为评判的标准,对所检测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异常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判断。同类比较法和温差判别法以及热图谱分析法等都是红外测温技术运用中重要的分析计算方法。通过对这些方法正确、合理的使用,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所得到的大数据进行过滤性的搜集和整理,利用这些最终的数据做出一定合理的预测及判断,从而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在变电运维过程中的发生。并且相较于传统的检测技术,红外测温技术减少了很多线路的使用,也进一步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二、红外测温技术的优势及重要性

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运维中具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一般情况下,红外检测设备都是设计成手持式的中小型设备,当工作人员需要检测某些大型设备的时候,便可以灵活地使用它。相较于传统的检测设备,它可以离开其他辅的设备,并人工独立地从多角度来进行检测。其次,设备自身所具有的红外辐射功能,让它拥有非常准确的检测结果,并且能够及时地让检测信息得到线性反馈,不仅简化了检测步骤,还使检测效率得到空前提高。第三,我们在变电运维中应用红外测温技术的过程中,可以不对设备进行直接的物性接触,红外测温仪器所释放的红外线能够有效地定位到检测设备的各个位置,就算在离得相对较远的地方,也能够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这种非接触型设计就增加了检测过程中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性。第四,它可以远程与计算机显示技术相结合,图像与数据处理能够直接直观地体现在计算机屏幕上面,并且快速储存检测结果。最后,这种科学的检测技术所得出来的数据基本上都是客观的,争议不大,可靠性较强。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红外检测技术在变电运维应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一项新技术,而且也意味着我国供电技术当中的一次革新,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运维中的运用

1.对状态变电检测的检修应用

具有灵活性特点的“状态检修”技术,在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断电干扰等方面都具有非同一般的表现。当然,这些表现都是基于待测设备的配件状态完整良好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变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都会带有一定量的电荷,所以我们很难直接通过内部检测了解设备的具体情况。因此在我们需要通过判断状态来获取信息的时候,这就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一些自动装置在检测初期的时候会发现很多的缺陷,比如含有很多弱、强电设备的在线监测系统,它们在一段时间内虽然可以尽可能准确地进行一系列检测,但是没有综合数据的支持,下一步的预测走向却非常困难。而红外测温技术能够可以灵活地解决这一项问题。此技术通过对各个时段的运维状态进行合理有效的检测分析,并且从多方面对状态进行辅助参照,能够长时间准确地反应检测的结果。

2.电流致热性缺陷的检测

检测设备的类型不同,种类不同,那么它们的构造及运行条件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同理,判断缺陷的方法与检测的技术也会有一些相应的改变。当研究分析电流制热型设备的发热原因的时候,不合理的导线截留面积及接触不良的触头是我们要首先考虑的。这一类缺陷检测的设备的特点就表现得非常明显,第一,一般情况下,这一类设备的致热部位都是暴露在外的,可以用直接测量温度的热像仪来测量。第二,用这种方法测量出来的数据与实际应有的数据误差很小,此仪器获取的设备的温度,并且根据标准,将温升局限值和红外测温技术中的相对温差法作为主要的计算方式。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来判断设备的异常现象,如果计算出来的温度与固定的数值不相符的话,那么就可以大致判定这个设备需要进行维修处理了。

3.电压致热性缺陷的检测

异常的内部绝缘、不正常的电压分布、泄露较大的电流等等原因都会导致电压致热型的故障。如果运用传统的检测方式这种故障一般早期不容易被发现,到能够发现的时候,设备都已经出现了异常。电压制热型的影响因素一般为电压,和电流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在判断这种异常发热的情况的时候,同类比较法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求出温升值来判断异常也是一个很好的措施。如果所计算出来的温差数值超过了30%,那么,就可以认为此设备存在一定缺陷。类似于生物中的红细胞色谱图,红外测温技术当中也有热谱图,通过将检测设备的热谱图与正常设备的热谱图相比较,用红外检测技术检测出表面的温度,同时判断出设备的具体组成,通过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设备的最终运行状态。

4.应用技术分类

在检测电力设备的温度的时候,为了能够通过比较测得的温度与正常值来判断设备的发热状态。在运用红外测温技术的过程中要准确及时地得到信息反馈,就必须确保有足够的电流在电力系统的构架体系中,以此减少测量过程中的干扰,降低因为变电配件难以聚焦所导致的测量困难。晚高峰时段是红外测温技术的主要测量时期,在比较温度的时候,采用“横向比对”的方法。当然在测量之前也要注意一些地方。首先对配件部分(隔离触头,引流线等)进行一些简单的检测,因为这些配件的固有电阻并不是固态的,而是总呈现一种动态变化的状态。最后,再采用“v向对比”的方法,将运用红外测温技术所获得的不同运行阶段的红外图谱进行分析比对,找到发热的部位,从而对设备存在的缺陷进行一定判断,最终得出结论。

结语

在本文的概述下,我们大概了解了红外测温技术的工作原理,知道了红外测温技术的优势及其重要性,其在变电运维中的实际运用也有了一定的框架概念,这种新科技手段可以说是创新,也可以说是沿袭旧风格的突破性挑战,但是不管怎样,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这种技术一定会被广泛地运用,因为未来总是与科技挂钩的。

参考文献

[1]郑红霞.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运维中的应用[J].科研,2015(62):18-19.

[2]侯力文,任华溢.红外线测温技术在变电运维中的应用研究[J]. 环球市场,2016(21):63-63.

上一篇:突发公共事件范文 下一篇:动物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