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宣言范文

时间:2023-03-07 22:29:51

运动宣言

运动宣言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贝尔福宣言 复国主义运动 影响

The Balfour Declaration promote the Zionist movement

Abstract:In November 2,1917 The British government as the form of the foreign secretary Balfour wrote a letter to Lord Rithschild who was The British Zionist leaders of the Alliance issued famous " The Balfour Declaration".The Zionist Organization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unified the thought about the major problem of establishing the country: The declaration was published,tha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promotion of aliya motion large-scale development and Jews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purchasing land in Palestine, also played a huge role in promoting on the future establishment of the Jewish national home.

Key words:The Balfour DeclarationZionist movement influence

犹太民族是一个历经磨难的民族。自公元135年,犹太人开始流散于世界各地,在流亡千年的历史中,他们遭受了种种不平等的待遇,虽饱经沧桑,但是他们始终没有忘记重回故土,重建家园。而在近代史上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掀起则为他们实现复国之梦开辟了道路。

一 、《贝尔福宣言》的发表有利于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内部思想的统一

1897年第一次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提出了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之家”的纲领。但当时对于建立犹太民族家园的地点颇有争议。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领导人们为了能够寻求得到一个大国的支持,赫茨尔等人曾先后对奥斯曼帝国苏丹和德意志皇帝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攻势,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由于奥、德两国的态度使赫茨尔等人很失望,故他把主要精力转向了英国。所以,英国对犹太人民族家园建立地点的选择形成了重大影响。

“英国开始并不同意将巴勒斯坦作为建立犹太民族家园的地点,而表示愿意考虑让犹太人在英国的某个殖民地建立定居点。”(1) 还有,当时东欧有大批的犹太人遭到迫害,所以赫茨尔等人希望在地中海东岸的塞浦路斯或者西奈半岛建立一个犹太民族家园。而“英国方面的态度是塞浦路斯岛上有大量的希腊人和土耳其人居住,只可考虑把西奈半岛的艾尔-阿里什地区划为犹太人的定居点.”(2) 为此,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和英国方面都曾做过一些努力,但终因埃及政府的反对使得“艾尔-阿里什”方案流产。

后来,由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提出可以将英国东非乌干达(今肯尼亚地区)的保护地划给犹太人建立民族家园的”乌干达”计划,并提交第六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讨论.来自俄国和东欧的犹太人则坚决反对这一方案,连赫茨尔本人也遭到了严厉的批评和非议. “为了顾全大局,他放弃了乌干达方案”。(3)赫茨尔本人由于心力交瘁,不久与世长辞。

从“艾尔-阿里什”方案到乌干达方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复国组织内部关于犹太家园地点的选择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曾经先后提到过的地点有阿根廷、利比亚、安哥拉、加拿大、墨西哥、洪都拉斯、澳大利亚及西伯利亚等地.尽管后来在1905年的犹太复国主义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在巴勒斯坦建国的决议,但真正使建国地点的纷争平息还是在《贝尔福宣言》发表后,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占领成了既定事实的事件.

此外,应该注意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内部一开始就分成了政治派,行动派和精神中心论派三个派别。其中,政治派认为向巴勒斯坦移居并建立民族国家,必须先得到大国的支持,取得合法的国际保证;行动派则主张立刻向巴勒斯坦移民,造成既定事实,无需取得任何国家的同意;精神中心论派主张将巴勒斯坦建成全世界犹太人的精神家园,而不一定要建立一个具体的犹太国家.二战爆发之后,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内部又分成了”亲德派”和”亲英派”.这样,1917年的《贝尔福宣言》中声称“(英)王国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家园,并将支持他们竭尽全力来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4) 无疑就成了协调建国方式和结束亲德派与亲英派分歧的转折.

二、《 贝尔福宣言》的发表为犹太民族家园的建立提供了有力保证

其一,宣言的发表促进了阿里亚运动的快速发展.该运动兴起于1882年.直到1917年宣言发表之前,巴勒斯坦曾经有过两次规模不大的阿里亚运动.然而,这两次阿里亚运动不仅规模小,并且有许多移民后来又离开了巴勒斯坦.这样,宣言发表之时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数量最多不超过5万人.随着宣言的发表,在宣言的刺激和鼓励下,阿里亚运动迅速发展.第三次阿里亚运动发生于1919年到1923年,经过这次阿里亚运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口数增长到9万人左右。在这次阿里亚运动期间还形成了巴勒斯坦犹太工人总会(犹太工总)和军事组织哈加纳。第四次阿里亚运动虽然受到1926年-1928年的经济危机影响,但是1924年到1926年的三年时间里移民人数还是达到6万多人。这次阿里亚运动期间伊休夫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希伯来大学成立。第五次阿里亚运动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阿里亚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26年到1936年,大约有19万到20万犹太移民进入巴勒斯坦。1937年-1939年的第二阶段又有约5到6万人移民来到巴勒斯坦。据统计,“1917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在20年的时间里从2.3万激增到45万(一说50万)”(5)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三次大规模的阿里亚运动与当时有关各国政府的对犹太人不同程度的不公平政策有直接关系。

其二,随着犹太移民大量涌入巴勒斯坦,犹太人对于土地的需求急剧增加。因此,犹太人掀起了大量购买巴勒斯坦土地的行动。为了使犹太人在巴勒斯坦购买土地的行动更加顺利地进行,“1911年召开的第十次锡安主义者大会,决定在巴勒斯坦广泛购置土地,安置更多的犹太移民。”(6)这是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第一次正式讨论犹太人在巴勒斯坦购买土地的问题,自此犹太人的购买土地行为有了一定的规划性和组织性。到《贝尔福宣言》发表时,“阿拉伯人所拥有的土地占巴勒斯坦土地总面积的97.5%,而犹太人所占的土地仅为巴勒斯坦全部土地总面积的2.5%”。(7)宣言发表后,情况迅速转变。因资料有限,笔者在这里举出几个时间段的数据,进而说明问题。据统计:“1920年到1923年,犹太人购买土地148780杜纳姆(巴勒斯坦土地单位)”。(8);“ 1933年到1935年犹太人新购土地172012杜纳姆。”(9)实际上,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犹太人在巴勒斯坦购买土地整体上呈现加速上升趋势。“截止到1947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占有土地18500公顷,占巴勒斯坦可能地总面积的23%。”(10)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宣言发表后,犹太人购买土地的数量增加迅速,二十多年的时间几乎增长了十几倍,在此期间虽然英国政府曾处于自身的考虑限制过犹太人在巴勒斯坦购买土地,但作用不大。土地的购买就为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家园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保障,从此他们可以在充足的空上里安家立业、发展壮大。

诚然,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史上,贝尔福宣言的发表所带来的历史影响只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步,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国际背景下,贝尔福宣言的发

表,以及随后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和英国实施对中东的控制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宣言发表后,犹太复国主义者内部首先借此机会统一思想。既而组织了大规模的移民以及购买大量的土地,通过移民和购地,在巴斯坦建立起了政党和军事组织,伊休夫的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得到了发展。总之,在宣言发表和英国政府的托管时期,犹太复工主义者们不失时机地为日后以色列民族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因为此时所作的充分努力,在二战之后他们借助有力的国际局势才实现了犹太人复国的千年之梦。

参考文献:

[1]肖宪.中东国家通史-以色列卷[M].商务印书馆,2004

[2][3]张倩红.以色列史[M].人民出版社,2008

[4]塞西尔・罗斯.简明犹太民族史[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5]潘光 陈超南 余建华.犹太文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6]哈全安.中东史[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7]黄增强.试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成功的内部因素[J].云南学术探索,1998

[8],[9] 潘光 陈超南 余建华.犹太文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运动宣言范文第2篇

由中国残联主办、株洲市文联承办的歌曲《生命宣言》研讨会于2007年1月18日在北京中国残联会议室举行,在京词曲名家王祖皆、孟庆云、任卫新、石顺义、王晓岭、晨枫、田晓耕、戚建波等参加了研讨会。

《生命宣言》由陈建新作词、肖雅瑜作曲,2006年作为湖南省第七届“残运会”主题歌,唱响湘江南北。株洲市文联主席周文杰表示:此次为《生命宣言》召开研讨会是希望它吸取专家意见后,对问鼎2007年5月在昆明举行的全国第7届残疾人运动会和2008年北京残奥会主题歌有所帮助。据周文杰介绍,陈建新、肖雅瑜两位作者对运动会歌曲相当重视,非常渴望能够写出一首反映残疾人拼搏进取精神、传递生命意义的“残奥会”入选歌曲,这首歌是陈建新、肖雅瑜继《向着太阳走》《这一刻》两首歌曲成功之后的再度合作。

为残疾事业而歌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中国残联理事长汤小泉主持会议并讲话:“残疾人运动会在中国已经举办了6届,每一届都有每一届的会歌,却没有流传、延续下来一首经典的保留歌曲。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对运动歌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历届残奥会、特奥会、聋奥会等运动会在这方面的表现都相对比较弱。此次湖南的词曲作家能够积极创造出这类作品,是对中国残疾事业的最大支持,很令人振奋。”

中国残联常务副理事长吕世民在会上表态:“类似的作品,越多越好,我们将认真进行修整、提炼、改造,使其最终达到应有的位置和价值。我们崇尚艺术、尊重艺术,也希望专家能够为我们把脉出更为灵性、更为耀眼的作品,对残疾人事业、对和谐文化的构建都将大有益处。”

歌词扣紧生命主题

词作家任卫新如此评价《生命宣言》:“歌曲很流畅,整体气氛很好。既然叫《生命宣言》,就要体现宣言的感觉,语言的语感、走向都要有宣言性的东西。写行业歌曲最重要的是不要按着特定的规律写,要把它真正当作一件艺术品来对待。”

词作家晨枫提出了建议:“歌词的指向性不必要太明确,残奥会同奥运会也有共同的东西,‘生命’这个命题抓得很好,生命、激情、内心世界的碰撞都会给人以感动,应站在更高的点上解析生命、开掘生命。”

词作家石顺义一语点题:“写生命就要紧扣生命主题,在词方面最好单一一点,负载少一点,减少不必要的旁枝漫节。”王小岭也强调歌曲创作单纯些更自然。

音乐旋法不落俗套

作曲家王祖皆对《生命宣言》音乐的评价非常中肯:“音乐很好表现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旋法不落俗套,音符有自己的走向特点。不足在于,结构不够严谨,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要想让人过耳不忘,结构就要特别严谨,该曲的曲式结构稍复杂了点,基本没有重复和平行乐段,不太容易让人记住。另外,音乐的对比幅度不够大,高潮没有拉开,略显平淡。”

作曲家孟庆云就歌词和音乐的关系谈了自己的看法:“歌词必须要给音乐的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歌词还要再简化、再精炼,要达到让人过目就能记住几句的程度。音乐动机很好,但展开部分对比还要再强烈,要让人感觉到运动的力量和张力。”来自湖南的作曲家孟勇也认为简练是歌曲创作的真谛:“词不在于多,在于精炼,曲不在于复杂,在于简练。音乐的前部分非常好,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创作冲动。但后部分不够激情,略显平淡。还要在‘生命’方面进行挖掘。”

体验生活张扬个性

汤小泉从一个残疾人的角度给《生命宣言》建议:“对残疾人要多给一些鼓励,不应该强调他什么地方不行,而是要强调他什么地方行。”这也提出了一个体验生活,对歌曲受众增加了解的问题。本报总编辑安瑞就这一问题谈到:“创作问题要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很多‘运动’歌曲缺乏对生活的贴近和感悟,这首歌同样反映出我们对残疾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常态了解太少。《生命宣言》歌名本身既有对生命、对人的尊严的肯定,还有对体育竞技精神的张扬。但越是主题偏大的文章越是要从小处入手、从细节入手,如果抓不住,很容易落空。”《文艺报》总编范咏戈认为:“激情越内敛越有力量,创作要充满内在的激情,避免空洞、浮泛。”与会者认为:《生命宣言》为运动会歌曲开了个好头,有很好的创作基础,但还要强调动感、节奏。

运动宣言范文第3篇

线索一 社会主义运动

考点一 运动

【命题角度】

在中考主要以选择题的题型考查运动的时间、纲领及地位。

【典型题例】

【例1】(2016・山东泰安・37)英国运动( )

A.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开展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运动中工人阶级要求取得普选权

D.目标是资本主义统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动的内容。运动中工人阶级提出政治纲领《人民》,要求获得普选权,这场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最终失败。据此可以判断C项符合史实。

【答案】C

【例2】(2016・辽宁丹东・33)运动中工人阶级提出的要求是( )

①要求获得选举权 ②参与国家管理 ③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④反对资本家的剥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运动中,工人阶级要求获得普选权,参与国家管理,反对资本家的剥削,故符合题意的有①②④。而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故排除③。

【答案】B

考点二 《共产党宣言》

【命题角度】

中考主要以选择题、辨析改错题等题型考查《共产党宣言》的作者、发表时间、意义。

【典型题例】

【例3】(2016・江苏常州・11)曼弗雷德・马伊在《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中认为,1848年2月发表的某一文献,“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救世福音,对另外一些人,它则是一个魔鬼学说”。该文献是( )

A.《人民》

B.《共产党宣言》

C.《国际歌》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分析信息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对无产阶级而言是“救世福音”,对资产阶级而言是“魔鬼学说”。A项发表于1837年;C项是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创作的;D项发表于1863年。因此,A、C、D三项均可排除。

【答案】B

【例4】(2016・福建厦门・27)“……后来的大多数马克思主义理论都在这份宣言中以浓缩的形式出现。”“这份宣言”是(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相关史实,属于基础拓展题。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A、B、D三项均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无关,故选C项。

【答案】C

考点三 巴黎公社和《国际歌》

【命题角度】

中考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等题型考查巴黎公社的性质、成立的时间、失败的标志及《国际歌》创立的背景。

【典型}例】

【例5】(2016・山东东营・19)图1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图中的空白处应该是( ) [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图1

A.英国运动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成立

D.《共产党宣言》发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巴黎公社。图1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其中“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是指巴黎公社,故C项正确。A、B两项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故排除;D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故排除。

【答案】C

【例6】(2016・青海西宁・14)以下文献及内容,哪一项不是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物( )

A.《共产党宣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B.《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C.《人权宣言》――人们生而自由平等

D.苏俄政府《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国际歌》是为了纪念巴黎公社,苏俄政府《土地法令》出现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人权宣言》宣传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不是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物。因此,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C项。

【答案】C

考点四 苏联(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命题角度】

中考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等题型考查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设成就及斯大林模式。

【典型题例】

【例7】(2016・山东菏泽・16)2016年是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乌托邦》发表500周年,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过程。促使社会主义理论最早变为现实的是( )

A.英国的运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运动发生时,社会主义理论还没诞生,故排除A项;B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故排除;D项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十月革命之后,故排除。俄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理论由理论到现实的标志,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

【答案】C

【例8】(2015・广东深圳・28)很多俄罗斯学者和普通百姓认为,不管有什么缺点,十月革命都是20世纪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新在( )

A.了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实现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俄国二月革命的意义;B项是二月革命的结果;D项是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故A、B、D三项均排除。十月革命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故选C项。

【答案】C

【例9】(2016・江苏苏州・16)列宁曾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_始作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材料中的“退却”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新经济政策。由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1920年战争结束后,不再适应苏俄,导致苏俄社会矛盾激化,故排除A项;C、D两项都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的,与列宁无关,故排除。1921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使俄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故选B项。

【答案】B

【例10】(2016・湖北孝感・20)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

C.都巩固了工农联盟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综合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由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故排除;C项只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故排除;D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故排除。B项是两者的共同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助于在内战时期打败敌人;新经济政策有利于内战后恢复经济,故选B项。

【答案】B

【例11】(2016・江苏常州・12)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该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进行了农奴制改革

B.推行新经济政策

C.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改革了斯大林模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斯大林模式。由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C项正确。A项是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改革,故排除;B项是列宁的作为,故排除;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是从1953年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的。

【答案】C

【例12】(2016・江苏南京・24)“集体化和导致农村衰败的过度粮食征购,引起了1932―1933年的饥荒和疾病蔓延。”材料评述的应是( )

A.十月革命的国内意义

B.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实际效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斯大林模式。由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斯大林执政时期,农业上实施集体化运动,农业全盘集体化,剥削农民,损害了农民的权益,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因此,C项正确。A、D两项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相符,故排除;罗斯福新政前,美国的经济处于无政府状态,不存在集体化,故排除B项。

【答案】C

【例13】(2016・山东淄博・13)某班历史活动课上举行辩论赛,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如表1所示。该辩论赛的主题是( )

A.法西斯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经济全球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辩手的两种观点分别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故选C项。

【答案】C

【例14】(2015・广西来宾・16)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4―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天主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淡化了神的主宰地位、强调人性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材料三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主题?这场运动的先驱者是谁?

(2)材料三出自哪部文件?这部文件的发表有何意义?

(3)在材料三体现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1917年的成功实践又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文艺复兴运动、《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第(1)问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的理解,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达・芬奇、莎士比亚、但丁都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表现了人物美丽的外形和丰富的内心情感,正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他的长诗《神曲》,提倡人性,率先对天主教会进行批判。第(2)问考查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的认识,材料三出自《共产党宣言》,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第(3)问考查学生对世界无产阶级斗争实践的认识,无产阶级建立政权进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1871年法国人民武装起义后建立的巴黎公社,但最后失败了。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参考答案】(1)文艺复兴;但丁。(2)《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巴黎公社的建立;十月革命。

【例15】(2016・福建莆田・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环境和武装干涉迫使无产阶级采取的一种政策,这种政策主要是采用经济以外的、带有某种军事性的手段,不是通过市场,而是在市场以外来建立城乡之间直接的产品交换,这种政策的目的是组织产品分配以保证对前线革命军队和后方工人的供应。

――斯大林

材料二 我们现在正用新经济政策来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列宁

(1)根据材料一,简要归纳苏俄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的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综合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第(1)问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从俄国革命面临的危机回答。第(2)问考查新经济政策,围绕新经济政策的意义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1)战争环境、武装干涉。(或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2)纠正错误;促进经济的发展;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答出其中2点即可)

考点五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命题角度】

中考主要以选择题的题型考查东欧剧变的实质、苏联解体的时间和影响。

【典型题例】

【例16】(2015・湖南娄底・49)“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十月革命

B.匈牙利事件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上述材料反映的是1991年苏联解体的史实。

【答案】D

【例17】(2015・山东莱芜・17)表2的内容与社会主义运动有关,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

[史实\&结论\&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②巴黎公社革命\&第一次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③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④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失败\&]

表2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英国运动是第一次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十月革命胜利后,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苏联解体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了失败,只能说社会主义运动遇到了挫折。因此,②④错误,本题答案为B项。

【答案】B

线索二 民族解放运动

考点一 “三角贸易”

【命题角度】

中考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三角贸易”的时间、过程及影响,特别要注意识记“三角贸易”的路线图。

【典型题例】

【例18】(2016・云南曲靖・19)对图3所示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 [欧洲][美洲][非洲][中程

奴隶][烟草、蔗糖][归程][枪支、杂物][出程]

图3

A.最早进行这一贸易的是英国人

B.它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它为非洲输送了大量劳动力

D.它给美洲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财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三角贸易”。示意D反映的是“三角贸易”的相关史实,最早从事这一贸易的是葡萄牙人,故排除A项;“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故排除C项;“三角贸易”中受益的是欧洲的奴隶贩子和美洲的种植园主,印第安人也是受害者,故排除D项。“三角贸易”为欧洲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和原材料,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选B项。

【答案】B

【例19】(2016・江苏南京・19)“1500年左右,大西洋的开放……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下列不属于“灾难”的是( )

A.增加资本积累

B.丧失精壮劳力

C.沦为殖民地

D.土著居民遭屠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综合考查殖民主义的罪恶。从15世纪到17世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日益密切,殖民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国家开始了早期殖民掠夺,并给亚非拉许多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例如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劳力,亚非拉许多国家或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美洲印第安人遭到大肆屠杀等。因此,B、C、D三项都属于“灾难”,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考点二 章西女王和玻利瓦尔

【命题角度】

中考主要以选择题、读图题等形式考查英国殖民侵略、章西女王的主要事迹、拉美独立运动及玻利瓦尔的主要事迹。

【典型题例】

【例20】(2016・四川广安・11)人们如此歌颂一位民族解放运动中的英雄:“女王,印度人民感恩戴德,绝不会把你遗忘……”这位英雄是( )

A.圣马丁

B.章西女王

C.尼赫鲁

D.克伦威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由题干中的“印度”“女王”“民族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印度人民在章西女王的带领下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因此选B项。

【答案】B

【例21】(2016・贵州黔西南・18)在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过程中,涌现出很多的英雄人物,其中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 )

A.玻利瓦尔 B.圣马丁

C.章西女王 D.哥伦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侧重考查世界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根据题干中的“南美的解放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答案为A项。

【答案】A

考点三 亚非拉的崛起与振兴

【命题角度】

中考主要以选择题、组合列举题及辨析改错题等形式考查印度独立、非洲独立运动、古巴独立和巴拿马人民收复运河等相关知识。

【典型题例】

【例22】(2016・福建三明・20)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独立前对它们实行殖民统治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印度独立。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英国在印度实行印巴分治,导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故选A项。

【答案】A

【例23】(2016・江苏常州・14)1960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该宣言通过时,仍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或地区是( )

A.巴基斯坦 B.埃及

C.古巴 D.纳米比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纳米比亚的独立。由所学知识可知,巴基斯坦是在1947年独立的;埃及是在1952年独立的;古巴是在1959年独立的。纳米比亚是在1990年独立的,故选D项。

【答案】D

【例24】(2016・江苏镇江・24)巴拿马政府领导人曾说:“目睹一个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辱呢?”1999年,巴拿马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拔掉了这面“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上的外国国旗,结束了屈辱的历史。被拔掉的这面外国国旗是( )

A.英国国旗 B.法国国旗

C.西班牙国旗 D.美国国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因此,这面被拔掉的国旗是美国的国旗,故选D项。

【答案】D

【例25】(2015・山西・13)19世纪以来,随着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亚非拉人民掀起了争取民族解放和捍卫国家的斗争。下列史实发生在亚洲的是( )

A.纳米比亚摆脱殖民统治,赢得独立

B.玻利瓦领导的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

C.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

D.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了运河区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解放运动的认识。由所学知识可知,在拉美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了运河区的,属于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发生在亚洲。

运动宣言范文第4篇

这一演讲被后来的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社会公认为《奥林匹克宣言》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最早、最权威的文献,顾拜旦则被尊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2008年,中国将燃起奥运圣火,北京正在步履坚实地向29届奥运会迈进。为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华民族已艰苦奋斗了100多年,神州大地奥林匹克热潮空前高涨。1月1日,北京正式进入奥运年,正值“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诞辰之日,由文明杂志社、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北京体育大学主办的“《奥林匹克宣言》全球首发暨顾拜旦诞辰145周年庆典”隆重举行,为奥运之火添薪。

庆典在北京体育大学的田径馆举行别具意义:田径馆是1954年我国最早建成的专业训练场馆之一,多位外国元首及国际友人曾经在此目睹中国体育运动的成长发展。元旦那天,碧空朗朗,田径馆花团锦簇,29届奥运会会徽和顾拜旦的肖像、事迹展板环绕全馆,气氛热烈而庄严。为此庆典,文明杂志社特地邀请到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等145位嘉宾、近百家国内国际的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与会,腾讯网也同时互动,进行网络直播。

距今115年前的1892年11月25日,在巴黎素邦大学(巴黎大学的前身)举行的庆祝法国田径运动联盟成立5周年大会上,顾拜旦男爵发表长篇演讲,声震寰宇。29岁的顾拜旦在慷慨激昂的演讲中,号召人们“坚持不懈地追求,实现以现代生活条件为基础的伟大而有益的事业”,公开挑战19世纪末充溢复仇主义的欧洲社会现实,勇敢揭露当时潜在的军国主义社会现象,宣扬体育运动和世界和平。对顾拜旦和他的很多同道中人来说,奥运会不只是单纯的运动会,更是一种推行体育教育和运动发展的方式,帮助年轻人获得最基本的人生价值,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建设更好的社会。

这份长达14页的法文演讲稿内容极其丰富,记载了19世纪世界体育历史,也体现了人类大胆的冒险理想。这一演讲被后来的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社会公认为《奥林匹克宣言》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最早、最权威的文献,顾拜旦则被尊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由于这位年轻人的倾力推进,1894年国际奥委会在巴黎成立,1896年首届奥运会在雅典举行。遗憾的是,当时的战争环境使这份演讲稿未能公开刊登,顾拜旦只能悄悄地把它收藏起来,虽然十分幸运地躲过了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的血腥浩劫,但这份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奥林匹克宣言》也被世人淡忘了100多年。

历时一个多世纪,当年有幸聆听演讲的人早已隔世,那份曾经令人振奋和激动的宣言,仿佛已经丢失,渐渐被遗忘了。然而,出生于贵族世家、热衷研究体育历史的法国外交分析专家达马侯爵,多年来始终坚信《奥林匹克宣言》手稿原件尚存人间。

凭着坚定的信念,达马侯爵通过当年报纸留下的点点滴滴间接信息,循着蛛丝马迹大海捞针。他走遍欧洲、北美、非洲,历尽曲折,终于在纪念国际奥委会诞辰百年前夕,于瑞士一家银行的保险箱中找到了这份具有特殊意义的世界和平文献原件。从此,达马侯爵便成了顾拜旦《奥林匹克宣言》手稿传播的唯一权利人。

文明杂志社自诞生起就致力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在得悉这份手稿的消息后,在爱国华侨、巴黎法中友好协会副主席郭凝女士、《奥林匹克宣言》翻译专家组、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大力支持下,终于让推崇中国文化、对北京奥运充满憧憬的达马侯爵同意,授权文明杂志社在全球以中法英文同步首次发表《奥林匹克宣言》, 《奥林匹克宣言》终于得以在中国与世人相见。

庆典意义非同寻常,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专门来函,他说:“同时出版发行法、英、汉三种文字的《奥林匹克宣言》,《文明》杂志再一次显示出了它推动奥林匹克发展、推广奥林匹克理念、倡导运动核心价值的诚意和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侯爵指出:“《文明》杂志不仅用英文和法文,而且还首次用中文刊登皮埃尔德・顾拜旦的《奥林匹克宣言》手稿,以此来提醒我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真正含义,并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当中传播奥林匹克的理想和价值观,即友谊、和平和普适性,我对此创意表示赞赏。”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北京市市长刘淇也都纷纷发来贺电……庆典上,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特意对这次予以祝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宣读了罗格等人的来信,《奥林匹克宣言》翻译组的北大教授董强等人也纷纷对这次富有历史意义的盛举表示称赞。当来自奥组委、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文明杂志社、北京体育大学的数位领导揭开“顾拜旦特刊”封面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庆典的最重头项目是145位嘉宾分成象征29届奥运会的29个小组,轮流诵读《奥林匹克宣言》,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奥组委、体育和演艺界,以及热爱支持奥运的社会各界。如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副会长刘晓光、文明杂志社社长娄晓琪、北京体育大学领导李寿山、法制日报常少扬、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王瑾、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孙正平和宁辛、清华大学跳水队总教练于芬、渡海勇士张健、摔跤世界冠军张霞、国家田径队教练翟伯宇、北京人艺的孟京辉和韩善续、导演张扬、画家陈铁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钱玲、著名奚派老生张建国、各企业老总……聆听这些曾经或者正在为奥运做出特别贡献人士的深情吟咏,现场的人仿佛回到了115年前那个振奋人心的时刻,遐思悠悠,感怀无限。

主办方之一的北京体育大学奉献了精彩节目:国家一队的艺术体操、拉丁舞、太极拳、柔力球等表演,让观众既可感受体育的美妙与力量,又更加深理解百年前顾拜旦等人恢复奥运的苦心孤诣。

活动延续了三个小时,热情逐渐高涨。庆典以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齐声朗诵顾拜旦的《体育颂》作结,“啊,体育!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你猝然降临在灰蒙蒙的林间空地,让受难者激动不已。你像是容光焕发的使者,向暮年人微笑致意。你像高山之巅出现的晨曦,照亮了昏暗的大地……”

运动宣言范文第5篇

陈独秀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他的卓越贡献该做怎样的历史定位?的《陈独秀之被捕与营救》、《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两篇重要文献,对于陈独秀在中的历史作用,做出了令人信服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准确无疑的评判。

说:“我们对于陈君,认他为思想界的明星。陈君所说的话。头脑稍为清楚的听得,莫不人人各如其意中所欲出。”

陈独秀是伟大的思想者、鼓动家。是反封建、反官僚、反军阀统治的勇猛前行的斗士。他洞悉旧中国社会制度的黑暗,了解国情民意,敢想敢说。爆发后,他更加英勇无畏,果断地立于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统治的潮头,呼号战斗,很快成为“思想界的明星”,

他发出的言论,非同一般,特别令人警醒,用李达的话来说:“陈先生是一个极端反对顽固守旧思想的急先锋……他的文字,很有价值,很能够把一般青年由蒙咙里提醒觉悟起来。”

他怒时,愤慨至极,唤人警醒:他言时,笔锋犀利,无情鞭挞。爆发后,陈独秀在上海的好友们料到他“在京必多危险,函电促其南下”。他气愤地回答说:“我脑筋惨痛已极,极盼政府早日捉我下监处死,不欲生存于此恶浊之社会也。”

后,许多青年学生被捕,自然会引起陈独秀的关切。6月8日,他以“只眼”的笔名,在《每周评论》第25号上发表了一组随感,其中一篇是《六月三日的北京》,痛斥北洋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和社会的黑暗。文章写道:“民国八年六月三日,就是端午节的后一日,离学生的‘五四’运动刚满一个月,政府里因为学生团又上街演说,下令派军警严拿多人。这时候陡打雷刮大风,黑云遮天,灰尘满目,对面不见人。是何等阴惨暗淡!”北洋军阀政府反动至极,社会“阴惨暗淡”至极,这不足以令人警醒吗!

陈独秀对精神的阐述,有着独到、深刻的见解。他说:“如若有人问的精神是什么?大概的答词必然是爱国救国。……但是我们的爱国运动,远史不必说,即以近代而论,前清末年,也曾发生过爱国运动,而且上海有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校,”但“的精神,的确比前此爱国运动有不同的地方,这不同的地方,就是特有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一)直接行动:(二)牺牲精神。直接行动就是人民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不诉诸法律,不利用特殊势力,不依赖代表。因为法律是强权的护持,特殊势力是民权的仇敌,代议员是欺骗者,决不能代表公众的意见。”陈独秀对“特有精神”的阐述,是对这场爱国运动的高度赞颂和认识的升华,更是对投身这场运动的青年精神上的激励和思想上的警醒。

陈独秀是一个积极鼓吹新思想的人,他的《研究室与监狱》一文富有哲理,字里行间洋溢着战斗的激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寥寥数语,言简意赅,饱含着革命者的人生哲理和斗争哲学,展示了革命者的战斗情怀和精神境界,这篇不满百言的文章,无疑表达了陈独秀那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更是对参加遭遇反动军警逮捕的青年学生的声援书,是对北洋政府黑暗统治的无情鞭挞,是一篇激励革命青年学生奋力同黑暗势力作不懈斗争的号召书。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读当年写的《欢迎独秀出狱》的白话诗,便可知陈独秀《研究室与监狱》一文,在青年和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知识分子中所产生的政治影响。诗中写道:“你今出狱了,我们很欢喜!他们的强权和威力,终于战不胜真理。什么监狱什么死,都屈服不了你:因为你拥护真理,所以真理拥护你。”“……有许多好的青年,已经实行了你那句言语:‘出了研究室便入监狱,出了监狱便入研究室。’他们都入了监狱,监狱便成了研究室……”他们都把陈独秀当成了不畏“强权和威力”的斗士,当成了手中握有真理的人。李达说:“我们对他应该要表两种敬意。一敬他是一个拼命‘鼓吹新思想’的人:二敬他是一个很‘为了主义吃苦’的人。”

陈独秀敢想敢说,旗帜鲜明,他在《北京市民宣言》一文中所说的话,“头脑稍为清楚的听得,莫不人人各如其意中所欲出”。

而导致陈独秀入狱的由他亲自执笔起草的《北京市民宣言》,正是给北洋政府下的一道战书。《北京市民宣言》(1919年6月9日)只有一页的篇幅,上半部为汉文,下半部为英文,全文如下:

中华民族乃酷爱和平之民族,今虽备受内外不可忍受之压迫,仍本斯旨,对于政府提出最后最低之要求如下:

(1)对日外交,不抛弃山东省经济上之权利,并取消民国四年、七年两次密约。(2)免除徐树铮、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段芝贵、王怀庆六人官职,并驱逐出京。(3)取消步军统领及警备司令两机关。(4)北京保安队改由市民组织。(5)市民须有绝对集会言论自由权。

我市民仍希望和平方法达此目的,倘政府不顾和平,不完全听从市民之希望,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

特此宣告,敬求内外士女谅解斯旨。

这份《北京市民宣言》可以被看作是陈独秀的“平民征服政府”的纲领。引人注目的是第一、第四两条,这两条专门针对皖系军阀的暴力机关。徐树铮是段祺瑞的心腹,当时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司令。段芝贵任京畿警备司令、陆军总长。王怀庆任步军统领。这3个人都操有重兵,是皖系军阀的重要成员。《宣言》要求罢他们的官,驱逐他们出京,取消反动的暴力机关,将京师警察厅直辖的保安队“改由市民组织”,以维持北京的治安,这对皖系军阀等于釜底抽薪,推倒他所执掌的中央政权。这些要求在当时虽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却反映了陈独秀高昂的战斗激情。

于1919年7月14日,在《湘江评论》创刊号上发表《陈独秀之被捕与营救》一文,全文转载了《北京市民宣言》。在谈到陈独秀时,作如是说:

“我们对于陈君,认他为思想界的明星,陈君所说的话,头脑稍为清楚的听得,莫不人人各如其意中所欲出。现在的中国,可谓危险极了。不是兵力不强财用不足的危险,也不是内乱相寻四分五裂的危险。危险在全国人民思想界空虚腐败到十二分,中国的四万万人,差不多有三万万九千万是迷信家。

迷信鬼神,迷信物象,迷信命运,迷信强权。全然不认有个人,不认有自己,不认有真理。这是科学思想不发达的结果,中国名为共和,实则专制。愈弄愈糟,甲仆乙代,这是群众……不晓得民主究竟是什么的结果。陈君平时所揭的,就是这两样。”

的这一番话,字字珠玑,切中要害,既是对陈独秀的《北京市民宣言》最精辟的解读,也是对陈独秀新思想的欢呼和最有力的支持。

说:陈独秀“是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

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关键是有明确的斗争目标,有鲜明的政治纲领,有严密的群众组织,有先进分子做骨干,有正确的舆论引导。而这一切,都得益于的总司令陈独秀。

陈独秀在中,不仅是杰出的思想者,更是杰出的组织者。

在陈独秀和的组织和影响下,遍及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陆续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团体,并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运动的发展,又先后成立了全国性的群众组织――全国学生联合会和全国各界联合会。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军阀政府终于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陈独秀在中,制定了行动的纲领,扛起了斗争的大旗。

陈独秀在《北京市民宣言》中对北洋军阀政府提出的5条最低要求,为运动指明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同时他也提出了斗争的方法,首先“希望和平方法”达此目的,但是,如果政府当局不顾和平,不完全听从市民之希望,那么,“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所谓“直接行动”,就是游行示威,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北京市民宣言》实际上就是陈独秀为制定的行动纲领。

陈独秀以一位普通战士姿态“直接行动”,为各界群众做表率。

陈独秀不仅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交由胡适,把它译成英文”,而且亲自同高一涵一起,到嵩祝寺旁边一个为北大印讲义的小印刷所去印刷,《北京市民宣言》印好后,他又亲自去散发,不料,引起了暗探的注意和跟踪,于6月11日晚遭拘捕。陈独秀被拘捕后。军警百余人荷枪实弹包围陈的住宅,破门而人,陈的眷属从梦中惊起,当即被搜检拿去信札多件。陈独秀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出了研究室就人监狱”,以自己的行为来积极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

陈独秀身陷囹圄,锐气不减,一时又成为的精神领袖,

6月12日,外右五区警察署提讯陈独秀。陈独秀说:当蔡校长在校时,我请假回安庆,于前几日来京。“路过上海时,经上海学生联合会友人徐姓交给我这传单一千四五百张,叫我到北京散布。本月十一日上午十(点)钟,我将这传单送到北京学生联合会四五百张,交给不知姓名高等师范学生收讫”。晚九十点钟,“我到新世界散布传单,已散去数十张……”如此这般地编造了一套供词。除了不得不承认散发传单外,其他如请假回安庆、上海学生联合会友人徐姓及不知姓名的高等师范学生等等,全是欺骗警署的无头案。这表现出陈独秀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大智慧,亦表达了陈独秀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1919年9月16日,京师警察厅司法处再次提讯陈独秀,陈具结:“前因为人散发传单,破坏社会道德,实属不知检束。自被查询,颇为觉悟,以后安心问学,并在北京就正当职业,以谋生计,不再作越出法律范围举动。”这段文字,除了最后一句话“不再作越出法律范围举动”,有特定含义外,其余一概是文字游戏。政府当局迫于舆论的压力,“照豫戒法办理”,只得于当日下午4时,将陈独秀释放。

陈独秀在被捕、关押期间,孙中山先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在上海一见到北京政府的代表许世英,便说:“独秀我没见过……你们做得好事,很足以使国民相信我反对你们是不错的证据。”“你们也不敢”杀死他。并力陈利害,说:“他们这些人死了一个,就会增加五十、一百,你们尽做着吧!”许世英连忙说:“不该,不该。我就打电报回去。”孙中山如此器重和声援没有见过面的陈独秀,正因为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先行者,是五四爱国运动的组织者、推动者。

青年对陈独秀的被捕,表现得愤慨万端,在《陈独秀之被捕与营救》一文中,他发自肺腑地大声疾呼:“陈君之被逮,决不能损及陈君的毫末。并且是留着一个大大的纪念于新思潮,使他越发光辉远大。政府决没有胆子将陈君处死,就是死了,也不能损及陈君至坚至高精神的毫末。……我祝陈君万岁!我祝陈君至坚至高的精神万岁!”

事隔26年,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作七大工作方针讲话时说:“有中国最觉悟的分子参加,当时觉悟分子有陈独秀、……是代表左翼的。”陈独秀“是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同志等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这是对陈独秀在中扮演的总司令的角色及其功绩和影响,所给予的推崇和肯定!

说:“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被“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陈独秀“创造了党。有功劳”。

时期,是中国先进分子思想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

陈独秀经过大潮的洗礼,逐渐否定了过去信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开始转向科学社会主义。1919年12月,他在《告北京劳动界》一文中指出,18世纪以来的民主,是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作斗争的旗帜;20世纪的民主,乃是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作斗争的旗帜。陈独秀过去主张仿效欧美,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时抛弃了这种主张,认为“共和政治为少数资本家阶级所把持”,“要用它来造成多数人幸福,简直是妄想”。这些言论表明,他已经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一边,主张改造中国必须走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革命道路。

在大潮的有力推动下,开始转向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关注的焦点也转向整个社会的改造问题。后,他主编《湘江评论》,发表长篇论文《民众的大联合》,热情歌颂十月革命,认为这个胜利“必将普及于全世界”,“我们应当起而仿效”。1919年12月,他第二次到北京,和频繁接触。在的影响下,他对布尔什维主义有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潜心阅读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那时能够找到的为数不多的中文版马克思主义书籍。1920年4月11日,离京赴沪,一直逗留到6月底。在沪期间,同陈独秀谈了如何开展湖南的革命活动,并共同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有关问题。后来

回忆说:“他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陈独秀谈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在大潮的影响下,于1919年6月下旬,主编由天津学联创办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以宣传群众,研究新思潮,指导天津的学生和工人群众把运动坚持下去并引向深人,1919年9月,他发起成立觉悟社。1920年11月,他前往欧洲留学,实地考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经过对改造社会的各种学说的比较和选择,他也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董必武、林祖涵(即林伯渠)、吴玉章等一批先进分子,也都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最终抛弃旧的主张,实现了思想上的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在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一大批先进分子不断地砥砺自己,一步步地成长起来,先后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这样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茁壮成长,无疑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准备了干部条件。

五四前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而广泛传播的时期。这个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研究,就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好了思想理论上的重要准备。

在新思潮大量涌现的情况下,《新青年》、《每周评论》、《民国日报》、《建设》等一批报刊。纷纷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据不完全统计,五四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200多篇,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译文。、、成舍我等,都曾在他们的文章中摘译、引用过《共产党宣言》的片段,李汉俊、胡汉民、戴季陶也在报刊上介绍过《共产党宣言》的有关章节。陈独秀最早在北京读了《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如获至宝,赞叹不已,主张尽快将此书译成中文、出版问世,认为“这已是社会之急需,时代之召唤”。陈望道着手翻译《共产党宣言》时,陈独秀通过从北京图书馆借来一本英文版本的《共产党宣言》,供陈望道翻译时参照:当泽稿脱手后,他又亲自审阅把关。在筹备建立中国共产党之际。印行《共产党宣言》是当务之急,陈独秀与维经斯基商议,筹措出版经费,建立印刷厂,使得《共产党宣言》应时公开出版。

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上海和北京两地各形成了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1920年3月,由主持,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0年5月,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两个中心,先后同湖北、湖南、浙江、山东、广东、天津和海外一批受过深刻影响的先进分子建立联系,从北京、上海分别向各地辐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划时代科学理论的广泛传播。对马克思主义这种广泛传播的情形,有人作了这般描述:“一年以来,社会主义底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底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鲍尔希维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底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底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在中国思想界,马克思主义如此迅速而广泛的传播,无疑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时做了思想理论的必要准备。

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引起列宁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重视。并直接促使共产国际派员到中国了解情况,由此加速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进程。

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政府卖国罪行郁积着的愤怒的大爆发,它的发生,正处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虽然,它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但是,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的发生,很快引起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关注,并直接促使共产国际派员到中国了解情况。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局外国处于1920年春派出全权代表维经斯基等人来华,了解后的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情况和能否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维经斯基等人先到北京,会见了,参加了一系列座谈会。后到上海会见了陈独秀,进一步了解到中国工人阶级的情况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维经斯基认为,中国已经具备建立共产党的条件。

在维经斯基等人的鼓励和帮助下。陈独秀以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基础,加快了建党工作的步伐。经过酝酿和准备,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出版部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其成员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骨干,陈独秀为书记。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陈独秀指导下,通过写信联系、派人指导或具体组织等方式,积极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成为创建中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中心,实际上起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

1920年9月,陈独秀发表长篇论文《谈政治》,指出:“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地位底时代,德谟克拉西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底专有物,也就是资产阶级永远把持政权抵制劳动阶级的利器。”“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下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这些言论和活动表明,陈独秀已经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一边。主张改造中国必须走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

1920年11月7日,《共产党》月刊创刊,由李达主编,其主要撰稿人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陈独秀在为该刊撰写的发刊词《短言》中明确宣称:“我们只有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从他们手抢夺政权:并且用劳动的制度……建设劳动者的国家以至于无国家,使资本阶级永远不至发生……一切生产工具归生产劳动者所有,一切政权归劳动者执掌,这是我们的信条。”

读了陈独秀的这篇《短言》,极为称赞。他于1921年1月21日在致蔡和森的信中写道:“上海出的《共产党》,你处谅可得到,颇不愧‘旗帜鲜明’四字(宣言即仲甫所为)。”《共产党》月刊共出了6期,它对于提高党员的共产主义觉悟,认的性质和任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20年11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规定了共产主义者的理想,是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废除旧的国家机器,消灭阶级。《宣言》还提出,无产阶级要创立新社会,就要团结起来,开展阶级斗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铲除资本制度:就要“组织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并“用革命的办法造出许多共产主义的建设法”。《宣言》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表达了中国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主张。

运动宣言范文第6篇

2000多年前,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创造了休战止争、友好互助、奋发向上的竞技精神;120年前,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在法国发表激情洋溢的演讲,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想法,从此开启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新纪元。100年后,顾拜旦历史性的演讲被国际奥委会正式命名为《奥林匹克宣言》。4年前,著名的《文明》杂志向全球首发了这部奥运圣典,为北京奥运奉献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世界奥运留下了永恒的历史记忆。

2008年的北京奥运使国人有许多的激动和振奋,4年后的今天,面对精美绝伦的奥林匹克宣言广场和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面对这独一无二的创意,国人有着同样的激动和振奋。通过《奥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传播之旅,北京奥运和伦敦奥运共同实现的是文化大汇聚、大交流、大融合的价值理想。

我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谢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和文明杂志社10多年来对传播奥林匹克文化所做的贡献,《文明》杂志创造了一个文明传播奥林匹克的模式,有效地把奥林匹克与中华文化的传播融为一体,受到国际奥委会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感谢参与此项重大传播活动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及各界支持者,衷心希望《奥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传播之旅从北京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为此:

首先,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文明杂志社要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加强与国际奥委会等机构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精心办好《奥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传播之旅活动,把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伟大的中华文化传向世界。

其次,积极借助奥林匹克宣言广场这一新平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普及奥运知识、奥运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奥运、热爱奥运。

再次,坚持把弘扬奥运文化与践行北京精神结合起来,更好地凝聚全市人民的精神力量,构建共有的精神家园。

还有,要在这座广场举办更多的活动,让来自世界各国和全国各地参观奥林匹克公园的人们感受到丰富的奥林匹克文化,成为北京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人们深刻感知几代中同人为实现奥运梦想而经历百年奋斗的艰苦历程。

运动宣言范文第7篇

金晶朗诵《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

在奥运圣火巴黎站传递过程中因奋力保护圣火而感动中国、感动世界的残疾人击剑运动员金晶在开幕式上朗诵了题为《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的诗篇。

朗诵中,她充满感情地向大家发出邀请:“超越,融合,共享/2008年9月6日/第十三届残奥会/使不同的光荣有一样的感动/真正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最后,金晶用充满希冀的语气表达了她对北京残奥会的美好祝福:“有一组词汇,我们无法忘记/有一种精神,让我们在这里汇聚/请燃情的岁月铭刻我们对残奥人的敬意/请连绵的青山捎去我们对残奥会的情怀/让我们共同期盼,共同祝福/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法国达马侯爵高度赞扬残疾人运动员为金晶献上献花

在上午的论坛中,法国外交家、《奥林匹克宣言》发起人、传播权利人达马侯爵做了题为《致残疾人运动员》的发言。发言中,他高度颂扬了残疾人运动员身上所体现的自强自立的精神,他们身残志坚,用实际行动给了残奥会“超越 融合 共享”理念最好的阐释。他认为,《奥林匹克宣言》号召人们“坚持不懈地追求,实现一个以现代生活条件为基础的伟大而有益的事业”。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一直致力于促进社会各界关注弱势群体,营造互助、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激励残疾人自强自立,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最终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发表的《奥林匹克宣言》被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社会公认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最早最权威的文献。一百多年来,这份曾经令人振奋和激动的《宣言》渐渐被世人遗忘。出生于法国贵族世家的达马侯爵一直坚信《宣言》尚在人间,历尽曲折在欧美多个国家不断寻找线索,最后终于找到这份珍贵文献。2003年,达马侯爵决定选择中国为《奥林匹克宣言》进行全球首发,2008年1月1日《奥林匹克宣言》正式首发。

最后,达马侯爵预祝2008北京残奥会取得圆满成功,他希望中国融合自己五千年的文明,用自己的方式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残奥会的理念。

论坛上,达马侯爵还向金晶献上了献花。

群策群力 20余名中外专家为北京残奥会献计献策

开幕式后,10名来自国内外的残奥会专家分别进行主题发言,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市人文奥运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金元浦教授《超越 融合 共享:精神在运动中升华―谈北京残奥会的人文追求》,加拿大残奥委会主席Carla Qualtrough《通过2008 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关注残疾人事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研究室主任张宝林《解读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二十二条”》,葡萄牙残奥委会执行主席Jorge de Carvalho《葡萄牙残奥会的经验和教训》,原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执行会理事赵济华《残奥培训 有容乃大》,多伦多汉博学院教授Jill Le Clair《期待中的变革:重建残疾人游泳对残疾人的影响》,香港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创办人及院长梁燕城《从奥运精神论身体的圆满》,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孙树菡《借残奥会东风促进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加拿大残奥委会成员Ozzie Sawicki《残疾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长期发展:以加拿大为例》。

下午的分论坛由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部长沙澄深主持,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分别从残奥会的起源与发展、残疾人身心特点及北京残奥会面临的挑战等角度进一步进行了交流。

运动宣言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信“马”;信“共”

[作者简介]何兵兵(1988―),男,中共抚州市委党校马列理论研究室助教,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江西抚州 344000)江晨颖(1991―),女,中共上饶市委党校统战理论研究室助教,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江西上饶 334000)

一、重读《共产党宣言》的必要性

《宣言》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自1848年发表以来,已有169年载。时隔一百六十多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阐述的核心思想和结论,是否已经过时,有没有重读的必要呢?对于这一问题,美国哲学家M.伯曼在《马克思将是华尔街“下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新版序言》中如是言道:“即使经历了20世纪末的共产主义剧变,在21世纪初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仍然没有过时。《宣言》中的思想和知识是其他任何一本书都不能比拟的”。物换星移,时光荏苒,精神永恒。敌对势力的围追堵截,第二国际的背信弃义,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都未曾消退《宣言》的真理光芒。169年后的今天,《宣言》中阐述的核心思想依然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核心思想依然是我们深入揭露资本主义险恶的本质和当代世界的基本矛盾的锐利精神武器。研读《宣言》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次研读《宣言》很有必要。

首先,从地位上来说,《宣言》是共产党的第一个“理论和实践党纲”,是共产党人的“圣经”。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和前苏联都以此作为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其对社会主义国家所起的作用犹如圣经对犹太民族一样意义重大。

其次,从全球影响力来说,《宣言》是169年以来全球范围影响最大的一本书。1848年《宣言》正式发表,马克思主义开始由空想变成科学。自此,工人阶级开始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共产主义学说由空想变成科学,唇X相依地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彻底解放找到了一条崭新的途径,要顽强地与资本统治进行誓死抗争。

最后,《宣言》是共产党人和先进积极分子必读的一本书。《宣言》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深刻地影响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后继者。《宣言》对后来社会主义国家核心领导的影响,可以把《宣言》喻为列宁和斯大林的“福音书”,和邓小平的“入门老师”,共产党人和一切进步人士必读著作。这部著作篇幅不大,只有3万多字,但在世界上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宣言》对人类世界影响力尤为巨大,影响力可同《圣经》相媲美。

站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条件下,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狠抓理想信念教育。思考其缘由,在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不少诸如消极腐败、道德滑坡、理想信念动摇或缺失等问题。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中,之所以理想缺失、信仰动摇,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理解不透、认识不深、把握不全,所以影响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性。理想信念犹如精神之“钙”,一旦理想缺失或者信仰动摇人就会得“软骨病”,故此呼吁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补“钙”需从重读共产党人之“圣经”――《宣言》开始,重温并牢记其核心思想,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坚决做到信“马”信“共”不动摇。

二、《宣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核心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传达了三个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两个必然”、“两个决裂”、“两个决不会”的三个核心思想,是辩证统一关系,奠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石。

1.“两个必然”

《宣言》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规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个必然思想”,是全书的主题和精华核心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证和分析:首先,以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为依据,从“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得出封建地主阶级不可避免地要被资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不可避免地要被无产阶级取代的结论。其次,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以及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将会暴露其阶级局限性,从而与其历史进步性相抗衡,得出资产阶级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灭亡;最后,分析无产阶级自身的独有优势和特点,指出无产阶级是为绝大多数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谋福祉,故而无产阶级不可避免地走向胜利。

2.“两个决裂”

马克思和恩格斯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在《宣言》中提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两个决裂”思想明确指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任务,就是要通过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进而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必须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历史发展。所以,当公有制建立之后,社会意识形态也要发生相应地变化。“精神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物质富裕的基础上,还要解决精神贫瘠的问题。

3.“两个决不会”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人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宣言》问世十一年之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强烈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决不”思想主要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要依靠一代又一代人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持续奋斗才能得以实现。

三、高扬党的旗帜,信“马”信“共”不动摇

曾经指出:“《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的旗帜,是共产党员的必读和常读经典”。面对社会中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危机论”、“过时论”,马克思主义研究边缘化、污名化,把共产主义等同于“乌托邦”、“桃花源”等不良之声,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摆明自己真实而全面的观点,高扬《宣言》这一面旗帜,消除世人对共产主义产生的误解、抗击敌对势力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坚决做到信“马”信“共”不动摇。

首先,通过常读《宣言》,增强理论自信。

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能深入掌握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那么他内心也不可能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产生坚定的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认知不全甚至有误,那么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必然会动摇或缺失。

所以,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增强理论自信,增强理论自信必须要从党的理论渊源去寻找,从根本理论上来说,就是要“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阅读《宣言》,进一步深化认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坚决批判“马克思主义危机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教条主义的失败。马克思主义虽然是诞生于19世纪,至今相距甚远。但是,只要世界上还存在资本主义,还存在非正义、不公平,存在剥削和压迫,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马克思主义永远都不会过时。马克思被评为世纪“千年伟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最大驳斥。2016年,一首《马克思是个90后》的说唱音乐火遍电视网络微信朋友圈,这首歌的制作F队,竟是一群80后、90后的青年人。后来细想也不足见怪,因为马克思主义犹如一块吸铁石,当你慢慢地与之靠近,很容易被之吸引。马克思从未远去,马克思主义从未过时,马克思主义也不会被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所疏远。

其次,通过宣传引导,消除误解。

世人对于什么是共产主义存有不少误解。有些人认为共产主义就是“一大二公”、“禁欲主义”。产生这样的错误认知在于他们未知共产主义的“产”不是“财产”,而是“生产资料”。还有一些人把共产主义误解为“乌托邦”、“桃花源”,认为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任何矛盾。其实,共产主义只是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矛盾没有也不可能被消除,共产主义依然充满社会矛盾。

对于什么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马克思本人如此回答:“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简单来说,真正的共产主义不是一个既定的完美社会,而是一种以消灭私有制和剥削为己任的现实运动,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应当的目标。

社会之中也有不少人以自己生命长度为标准来衡量共产主义,认为共产主义太遥远、模糊,自己一辈子看不到就认为谈共产主义没啥意义。其实,对共产主义的追求价值,不能以自身生命长短来衡量。共产主义只有在达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时候,才能够得以实现。实现共产主义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不能因为短期没有实现,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抹除共产主义真理光辉。我们只需朝着共产主义这颗“北极星”前进,对于遥远的未来我们无需做过多具体的设想。未来具体如何演变,谁都无法预先料知,只能交给未来的实践去回答。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69周年,不管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社会主义运动高歌猛进,还是暂时陷入低谷,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总是不绝以耳,也正因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之声的存在,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之旺盛,其被反复拿来讨论和研究,说明马克思主义没有也不会过时。马克思被评为“千年伟人”、《马克思是个90后》火遍朋友圈、福山“历史终结论”的修正和调整、世界范围内“马克思热”等,再次印证了《宣言》真理性,说明马克思主义依然活着。

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不忘祖先、不忘初心,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地奋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美)M.伯曼.马克思将是华尔街“下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新版《共产党宣言》序言[J].宋欢欢译.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十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运动宣言范文第9篇

一、倒立运动

减肥宣言:每天有意识地做短时间的倒立,会快速有效地增加脑部血流量,使身体疲劳得以延缓和消除,而且有利于腿部脂肪的转移,预防和纠正腿部松弛的肌肉。

专家解析:倒立时引力不变。但人体各关节、各器官所承受的压力得到减弱和消除,对某些部位肌肉的松弛有不错的效果。这项运动适合在晚饭后3小时,睡前1小时进行。倒立时间随着身体的适应程度逐渐加长,但最长不宜超过半小时。初做时会因较多血液涌入头部而感到头部及眼部有些发涨,但反复练习之后涨感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爽感。

推荐运动:手倒立、头手倒立、肘倒立。

二、呼吸运动

减肥宣言:这是最近日本正在流行的一种非常简单的呼吸减肥法。这种减肥法可以有效地抑制食欲,并把多余的脂肪与水分排出体外。进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专家解析:呼吸时由于胸部与腹部之间的横膈膜上下活动,使皮下脂肪与内脏脂肪得到燃烧,因而对腹部有多余脂肪的人有一定的减肥效果。

推荐运动:呼吸操。

具体操作如下:

1、双脚分立与肩同宽。嘴巴微闭。舌抵上腭。上半身伸直。双膝稍微弯曲。双手掌心相对,如抱一个皮球,放在胸前。意念集中于肚脐下面约5厘米的“丹田”。静立1-2分钟。

2、双手重叠(女性左手在内。右手在外,男性相反),放在腹部下面。一边用鼻孔吸气。一边膨胀胸部,内收腹部,使腰臀部向后方突出。

3、双手轻轻地按压腹部。同时屏住呼吸两秒钟。

4、双手松开,一边呼气,一边鼓起腹部,同时腰部前挺。

三、倒行运动

减肥宣言:倒行可以让腰部肌肉有节律地紧张和松弛,能瘦腰减脂:可锻炼小脑的平衡能力,增加身体的灵活度与协调性;同时还能锻炼后跟腱、小腿与膝盖下肌肉。

专家解析:倒行运动是一种违背日常身体前进方向的另类运动,它通过人体的向后倒行,使人体的内脏、肌肉、关节和神经都能得到运动,是一种不错的减肥运动。在倒行运动中,以向后跑步的减肥效果最佳。

推荐运动:向后跑步、向后步行。

四、赤脚减肥

减肥宣言:人们穿着鞋子时与大地的隔离破坏了人体电能的平衡。为了身体的电能平衡,不妨通过脚部接触地面来消除多余的电能。这种“土地接触”也是一种抗衰老的方法。

专家解析:人体的经脉均起始于脚部,人体各个器官脏腑与脚部有着密切联系,都有各自的“投射区”。常赤脚走路可以释放身体的静电,还可以帮助你按摩脚心,使脚部循环畅通,使身体更加苗条健康。

推荐运动:赤脚踩石法。赤脚在凸凹不平的鹅卵石上来回有节奏地踩踏走动。每天踏1-2次,每次15―20分钟左右。

五、爬行运动

减肥宣言:人在爬行时可以保持人体各部位承受引力的一致和血液循环分配的均衡,减少脊椎负荷。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专家解析:运用双上肢和双下肢着地,模仿动物爬行是一种新的健身方法。此方法因简单、易学、十分安全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运动宣言范文第10篇

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辈出,影响尤大。他们当中,最为著名的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前三者更是被称为法兰西的“自由三剑客”。

伏尔泰原名弗朗索瓦・阿鲁埃,写有大量戏剧、史诗、小说、哲学和历史著作。他的著作清新、机智、常带绝妙的讽刺,具有极大的批判力。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反对教权,倡导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由于他写了攻击宫廷生活的讽刺作品,曾两次被投入监狱。伏尔泰在启蒙运动中活动了60余年,他的奋斗时间之长、著作数量之多、思想影响之大,使他成为法国启蒙运动无可争辩的领袖。

孟德斯鸠出身贵族世家,却接受了时代精神的影响,投身资产阶级思想革命的洪流。他在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中,发展了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的分权学说,更明确地提出了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他认为立法权应由人民集体享有,司法独立,君主享有行政权。三者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是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思想核心的。

相比于以上两位思想家,卢梭对18世纪的法国作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在政治观点上,卢梭也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说。他猛烈否定封建王权,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民意,侵犯人权,撕毁大家都应遵守的社会契约,践踏公共意志,人民就有权他。卢梭很重视公共意志,反对个人因谋私利而违反公共意志。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被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法律原则,却是经过了无数革命斗争,在动乱和血污中才得以确立起来。而确立这一原则的正是诞生于凡尔赛宫(现为法国国家历史博物馆),被誉为“人权保护圣经”的法国《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的产生背景

在专制魔王路易十四和花天酒地的路易十五结束了131年反动腐朽的统治后,留给路易十六的是一个无比穷困并且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烂摊子。当时的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其他的属于第三等级。第三等级中的资产阶级虽然处于劣等的地位,但经济实力却日益强大,这使他们不满于政治上的无权。同时,封建主义也严重束缚和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使得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而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工人等,所受的剥削压迫更为严重,对封建统治的憎恨也更为深刻。

这一时期的法国也产生了影响巨大的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在民”等主张,猛烈抨击了腐朽粗暴的封建统治,在思想上给人们进行了一次洗礼。

1788年,法国出现特大雹灾,农业歉收。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案。在这样民不聊生的情境下,人们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抗斗争。1789年5月5日,为了用增税和筹款来挽救国内危机,路易十六决定召开自1614年来再未曾召开的三级会议(法国大革命前在君主制下三个“等级”的代议制会议),企图借民意来解决财政问题。对此,第三等级的代表感到无比的失望和愤怒,与特权等级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西哀耶斯的倡议下,第三等级宣告自己组成国民会议(后改称制宪会议),要求宣告立法权并限制宫廷的税收。法国人民热烈拥护,路易十六暴跳如雷,他调集军队,企图以武力镇压瓦解第三等级。但他的目的并未达成,反倒是引起了巴黎人民的群情激愤。7月14日,他们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堡垒――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拉开了序幕。在革命取得了初步胜利,却有着更为艰巨任务有待完成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鼓舞人民的斗争热情、推动革命进一步发展,国民会议决定仿照北美独立战争时期的做法,宣布一个权利宣言,作为施政纲领。于是,在攻占巴士底狱的当天,国民会议就开始着手起草《人权宣言》。8月26日,这部法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得以正式通过并公布。

《人权宣言》的内容

《人权宣言》全称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人权宣言》的全文由序言和十七个条文组成,简短精炼,全文不足2000字却内容丰富。它以美国《独立宣言》为蓝本,以人权和保障为核心,以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启蒙思想为指导,提出了资产阶级在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上的基本主张,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

对人权的内涵、价值做了概括。《人权宣言》的起草者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造成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因此,在宣言的第一条就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关于人权的范围和内容,宣言作了具体的阐述:第二条规定“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七条规定:“除非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第十一条规定:“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第十七条规定:“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宣言在较为广泛地规定了人权的同时,还规定了人权的行使,如:“……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等等。同时,也规定了人权行使的保障,第十三条规定:“保障人和公民权利需要有武装的力量……”“……任何社会,如果权利无保障……就没有宪法可言。”

在法治方面,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法治原则。主要有: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罪刑法定主义、法不溯及既往、无罪推定、禁止非法控告或逮捕、拘留以及私有财产神圣不能侵犯等。

关于国家政权,宣言的规定虽然不及对人权和法治的具体,但也确立了“三权分立”和“人民”这两大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整个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所未明确授予的权力。”“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人权宣言》的影响

《人权宣言》产生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它在法国甚至整个世界的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法国,它的公布启迪了人民的权利意识,在当时鼓舞了广大群众反封建斗争的热情,把法国大革命推向了高潮。并且,它为法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提供了依据。对法国宪法和法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权宣言》同时也是世界史和人权发展史的重要文件。因为法国是欧洲大陆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因此,它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波及欧洲的其他国家,《人权宣言》也随之被这些国家传颂,它的思想和内容都为它们所效仿,它所提出的人权思想也为后来一些世界性的人权保护的文件所吸收,具有国际性和长期性的影响力。

上一篇:拉丁舞串词范文 下一篇: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