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园老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6 14:51:56

幼稚园老师论文

幼稚园老师论文范文第1篇

一、精心耕耘“中心制课程”(单元教学)

钟昭华教授,1901年生于浙江省山明水秀的德清县,1919年毕业于浙江弘道女中师范科,被留校任教。1923年。钟老师走进中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研究、实验基地——鼓楼幼稚园任幼儿教师。一年后,她又转任南京女中幼师科和大夏大学幼师幼稚园师资培训工作。

1932年,钟老师受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的邀请。再次走进南京市鼓楼幼稚园。那时,该园经过散漫期、论理组织期、中心制期三个时期的研究,陈先生撒下的中国化幼儿教育的种子,已结出初期的种子(中心制课程,即单元教学)。她说:“我此去,是要去整顿、检验他的理论………是为使鼓楼幼稚园兴旺发达起来,使陈先生所主张的实施中国化幼儿教育,能发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真正做到一切为幼儿造福。”于是,钟老师满怀信心和决心,以她的忠诚和勇气,承担起鼓楼幼稚园主任的重任。在陈先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负责幼稚园的全面工作。

她果断地扩招幼儿,增聘幼儿教师,并以她无穷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率领全园仅有的几名员工,扩建园舍,充实设备,创设优雅的室内外环境,将鼓楼幼稚园修建为美丽的花园。她激情地说:“凡是到达那里的人们,谁也忘不了那优雅的环境和一群活泼的小天使,凡是进过那幼儿园的小朋友,谁也忘不了幼儿时代的天堂。”

钟老师以陈先生的教育思想“幼稚园课程,可以用自然、社会为中心。幼稚园的课程须预先拟定,但临时可得以变更”为指导,具体着手编制课程。首先,选定自然或社会为中心。围绕中心选取各科教学的教材,取得横向联系。同时,考虑各班幼儿年龄的不同,由浅入深地选取不同程度的教材,体现纵向联系的系统性。其次,按中心主题内容的多少。确定教学时间的长短(3天-5天)。各班教学时间和次数,按年龄不同而区别。再次,遵照陈先生的教学原则: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凡儿童能够学,可以学的,应当教他学等,为幼儿创设室内外活动的条件,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拥有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满足幼儿想做、想学、想玩的目的。培养幼儿愉快的情绪,好群的心理,有礼貌、肯谦让、知友爱。钟老师还充分利用幼稚园外的自然条件、社会设施,把幼稚园的教学活动搞活了。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她建立制度,加强全园的学习。她还别具一格,兼任全园各班的音乐教学任务。她说:“我选择音乐教学是把它作为了解与熟悉全园每个幼儿的渠道,可以摸到每个幼儿的脉搏,更易教育、处理解决儿童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减轻了老师们的负担。”

她每年对各班幼儿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已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测定。积累了整整三年的测定结果,作为幼儿应达到的最低限度的标准,给当时的教育部制定幼稚园课程最低限度标准作参考。

钟老师在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每月一次的直接指导下,以她的赤诚之心和满腔热情率领全园员工。在鼓楼幼稚园实验研究基地,进行中国化幼儿教育的研究。在艰苦奋战整整五年后,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在陈先生的指导下,她整理出版了《一年中幼稚园教学单元》(商务出版社)《儿童生活写真》《儿童歌曲》(华华书店出版社)《世界儿童节奏集》上下册(世界书局出版社),这些书籍深受当时幼教界欢迎。

二、艰辛实践研究“活教育”

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钟老师跟随陈鹤琴先生来到江西省泰和县文江村。那里是一片松林和一座无人居住的荒山。陈先生率领钟昭华等师生们,以勤劳的双手,辟山筑路,以泥砌墙。以草盖房,引泉下山,建立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和专修科。为建设中国化的幼稚教育,培养中国新一代中、高级师资和实验、研究“活教育”创设了一个简陋、美丽又充满生气活力的教育、教学环境。

钟老师在幼稚师范学校的幼师和专修科承担了“幼稚教育学”和“教材教法”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附设幼儿园的主任等重任。当时“活教育”尚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钟老师在陈先生的指导下,进行了“活教育”的教育教学研究。

她拟订了一份适合幼儿师范的教学计划和试用课程,把全部课程改为陈校长提出的“五指”活动——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文学活动。

她根据陈先生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采用活的教材,应用活的方法,把人教活”等主张。编写“活教材”。如钟老师教授幼稚教育、儿童心理等科目时,她先带领学生去婴儿园或幼稚园观察儿童的表现,然后整理观察记录,参考有关图书资料,再经过大家共同研究讨论。结果就成为大家所得的“活教材”。

在教学上。陈先生反对灌输死知识的注入式的讲解法。因此。幼师的教学过程,钟老师基本上采用四个步骤进行。一是观察实验,一切让学生去实地观察,去动手做,取得实际经验。二是参考阅读,让学生自己去找参考书,以系统地吸取人类已积累的经验。三是发表创作,让学生把自己所获得的知识技能,通过绘画、表演或写作的方法,用创作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四是批评研究,将学生所发表的创作,让大家共同订正,求得进一步提高。除体育、音乐等特殊学科外,其他学科基本上按照四个步骤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步骤与陈校长主张的“活教育”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精神相一致。这样教师把课教活了,学生学活了!

正如原江西省立幼稚师范学校专修科的毕业生漆竟余回忆:“钟老师教我们幼专的幼稚教育学和教材教法,她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幼专的同学到幼师班听教材教法课,还组织去幼稚园观看,学习幼稚园的教学资料,五指活动和幼儿日常活动。她的教学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并有画龙点睛之术,独具魅力。”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先生率领江西幼师的师生们迁到上海愚园路404号,成立上海女子幼稚师范专科学校,钟老师随着他继续实验、研究“活教育”。据她的学生张爱丽回忆,“钟老师思路宽、方法多、教得活,带我们去各种不同类型的幼稚园见习、参观、有公办园、政府和机关办的、私人办的、还有教会办的幼儿园,而不局限于某个园,这样做,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增长了知识,学到了生动的教育方法。

1947年,陈先生在钟老师、雷震清等教师们共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整理出“活教育”的理论体系。钟老师以她的勤奋努力、科学思考、教学智慧,为实践、研究陈先生的“活教育”理论,奉献了六七年的宝贵年华。

钟老师还以“活教育”实践研究期间的经验和亲身体验和感受,撰写了《怎样做一个幼稚园的活教师》一文。她认为:一、幼稚园教师是一个园丁;二、幼稚园教师是一个慈母:三、幼稚园教师是一个儿童;四、幼稚园教师是一个护士。五、幼稚园教师是一个艺术家。她还认为幼稚园教师随身必带几件法宝:一、开口常笑;二、说活清楚;三、态度和蔼;四、随机应变:五、以身作则等。为年轻的幼稚园教师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活教师的典范。

三、身在海外,情系祖国

1946年冬(11月),钟昭华老师与陈一鸣、陈秀霞作伴,远渡太平洋赴美国留学,在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听课,参观幼稚园、小学等,学习美国的教育理论、吸取有益经验,以充实自己,更好地为祖国的幼教事业服务。在留学期间,她撰写了《一个美国的托儿学校》《一个美国小学的设施》等两篇文章,寄回祖国,刊登于《活教育》杂志的国外通讯栏目,为国内幼教界传递教育信息。

更令人钦佩的是:1948年夏,留美的部分学生在美国纽黑文一个军工厂工作时,钟老师偶然发现,该厂制造的机关枪子弹,运往中国。她愤怒地说:“我怎能在一个制造杀害自己的同胞的军工厂工作?我也反对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干涉,我不能忍受在此工作了。”由此引起了一次留学生撤出军工厂,抗议美国输送军火到中国的正义活动。敬爱的钟老师,不仅是一位温文尔雅、满腹学问的知识女性,还是一位满腔热忱、深爱祖国的勇士。

1950年,受总理号召留学生归来参加新中国建设的鼓舞。钟昭华老师毅然回国,为新中国的幼教事业的发展,继续奉献她的聪明才智,勤奋地从事幼教工作,

四、海外归来。为新中国幼教服务

新中国成立后,钟老师由上海女师到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学院任副教授兼双井巷幼稚园(后改名为南师附小大石桥幼儿园)主任。在幼稚园,她指导青年幼儿教师怎样教育孩子,提出“幼稚园应注重爱的师生关系”。她还亲临园门口,迎接家长送来的哭闹的孩子,给予爱的抚慰。在此期间,她努力学习,与时俱进,撰写了不少文章,登载在《活教育》杂志上。

自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钟老师一直就在南京师范学院幼教系任教。直至离校。她在幼教系担负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学前教育学》的教学重任,她带领学生实习和视导,指导青年教师的进修与教学,积极参与学科教材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探讨,她与同事合作共同编写了第一本具有新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学》教材。她还独立编写了《幼儿园组织与领导》的教学大纲和参考资料。她在系里工作繁多,但还指导哈尔滨师大、山西师院、河南师院来南师幼教系的进修生,并出差到县城(丹阳)培训幼儿教师和指导幼儿园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幼教界迎来了阳光普照的春天。年过古稀的钟昭华教授,承担了南京师大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的重任。凭借她的渊博的幼儿教育理论和长期积累的幼儿教育的实验研究和教学的丰富经历和经验,果断地提出了学前教育研究室的发展规划:1,探索幼教史发展规律,成立中外幼教史专题研究组;2,探索幼儿园教育、教学规律,深入第一线为广大幼儿和教师服务:3,探索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规律,努力开展科学研究,使教学和研究密切结合,互相促进。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钟老师就开始研究学前教育史。她说:“为了编写中国学前教育史,查阅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我国教育史资料,觉得应该对陈鹤琴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研究。”于是她不顾年老体弱,坚持研究,亲笔撰写了多篇研究论文:《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在南京鼓楼幼稚园实施的回顾》《中国的福录培尔》《陈鹤琴与鼓楼幼稚园》《陈鹤琴思想与江西实验幼师》《我国幼儿园中心制课程的创建》《陈鹤琴先生对我国幼儿教育的贡献》等等。这些文章为后辈学习研究陈鹤琴教育思想和中国学前教育史提供了真实、生动的资料。

与此同时,钟老师又承担了由教育部下达的建设《中国学前教育史》教材的重担。为了教材建设的需要,年过八十的钟老师带领助手们。走南闯北,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经过10多年的努力,出版了《中国学前教育史》和《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填补了教育史学科及幼儿教育学科的空白。

钟老师还很重视对外交流。她与日本教育界多次深入研讨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并向许多西方国家介绍我国幼教情况。她还曾赴香港讲学,阐述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受到听众高度赞赏。

幼稚园老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典;陈鹤琴;专业成长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说过:“每一次重读经典,就像初次阅读一般,是一次发现的航行。”作为一名幼教专业的老师,当我一遍遍为学生讲解学前专业理论知识的时候,我深深地被陈鹤琴的思想及他的个人精神所感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在日本特务的暗杀名单里,又增加了一位已经年逾50的老人,从此,这位老人便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活。在逃亡的过程中,他在江西建立了全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1944年,学校被迫转移,为了凑够迁校的费用,这位老人四处奔走筹贷了8万元。然而,当时所有的船只都被征为军用,没有渡江工具。老人亲自跑到江边,他告诉船老大,他有200多个女儿要过江逃难,船老大惊奇地问:“你怎么会有这么多女儿?”当得知原来这200多个人是他的学生不是女儿的时候,船老大被感动了,全校师生得以安全过江。这位老人就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

一、一颗诚挚的爱国之心

1914年,陈鹤琴踌躇满志踏上了留学美国的道路。在去美国的轮船上,他思想斗争着:“学医还是学教育?”最终放弃了学医,他认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1919年,他放弃了正在美国做的博士论文,毅然回国,开启了他的“教育曲线救国”之路,提出了“热爱儿童、了解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儿童”的思想观点,并提出了“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的教育目的。

陈鹤琴本人的经历以及他提出的教育目的,都是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学习的: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所在的国家。现如今,出国留学的有志青年也很多,但是当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冲突时,有些人选择了前者,留在了别的国家,甚至加入了他国国籍。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如果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那么中国人才的流失将严重影响着中国的发展。

二、“活”的教育方法

陈鹤琴认为清末以及民国时期的复制日本和欧美的幼稚园是“幼稚监狱”,因此提出了“活教材、活学生、活教师”的“活教育”思想。他带着学生走出幼稚园,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到工厂、到码头……让学生把鲜活的现实生活当作教材。同时,他也一直在潜心钻研“活教育”的教学方法。

有一个儿童,总习惯于用左手写字,老师要他改用右手写,却一直没做到。陈鹤琴就对这个孩子说:“你会用左手写字,大家都不及你,你真了不起!但是大家都能够用右手写字,而你不会,那你就不如大家了。假如你也会用右手写,两手都会写,那你就是第一个大好佬了。”不久,这个孩子会用右手写字了。

陈鹤琴先生重视研究幼儿的心理,他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建立在研究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个性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现如今,一些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仍然很严重,一些幼儿园评价孩子的标准仍然是记住了几个单词,学会了几首唐诗……陈鹤琴先生等众多的幼儿专家都在多年前就提出了:教育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可见,作为幼儿教师以及幼师专业的老师,我们都有必要重读经典。

三、“本土化”的教育原则

中国幼稚园发展初期仿照日本,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中国幼稚园发展呈现美国化的色彩,从课程到教材、教法都从美国照搬。陈鹤琴认为,两国的国情不同,历史、文化和环境不同,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创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幼儿教育发展之路。从1920年陈鹤琴长子一鸣出生起,便通过照相、观察、日记等研究方法追踪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征,时间长达808天,这就是著名的“808天观察和记录”。此后,《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诞生了。中国特色的幼稚园发展道路至此开始迈出了第一步。

“中国特色”“本土化”“校本研究”“因材施教”,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说明了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备课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体系,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寻找学生身边真实的案例等,对学生做思想工作时,应本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思想,因学生的个性特点而异,不能“一刀切”,这样才能打开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的心结。

参考文献:

[1]柯小卫.陈鹤琴与“晓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5).

幼稚园老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训;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7/08-0030-05

【作者简介】任建龙(1984-),男,陕西宝鸡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硕士;吴振东(1969-),男,福建惠安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主任、教授,硕士。

十九世纪末至今,中国台湾地区(下统称台湾)幼儿教师教育发展经历了萌芽期、过渡期、受挫期、停滞期、再生期、茁壮期六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日本、欧美等学习,与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融为一体,日臻完善。台湾“教育部”1985年颁布的《大学校院教育学课程师资及设立标准》和1984年颁布的《师资培训法》对教师教育课程(包括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做了统一要求,因而,台湾多数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方面表现出高度的共性。本文在综合考虑台湾的高校地理位置、高校所处地区经济水平、高校公私立性质的基础上,选取了台湾国立东华大学花师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系、台湾亚洲大学(私立)人文社会学院幼儿教育系、台湾首府大学(公立)人文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系,以及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台北市立教育大学的幼儿教育系课程规划进行分析,现将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的特点阐述如下。

一、职业性

“高等教育的职业性既是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实践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过于强调学术性,而职业性总被有意无意地忽视,致使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出现缺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职业性的把握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1]在台湾这样高学历化的地区,就业难的问题显得更为严重。台湾劳委会统计长郑文渊指出,全球经济成长放缓、台湾薪资水平成长有限、物价上涨冲击消费意愿等造成台湾招聘岗位大幅度减少,这是台湾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人口仅2000多万的台湾高校林立,竟达到160余所,高校招生率过高(近几年都在95%左右),毕业生人数过多,这是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另一重要原因。这种背景下,台湾高校幼儿教育专业职前培养课程设计试图通过加强职业性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力求使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一)课程开设以教育实践为导向

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对于职业性的强调首先体现在课程开设以能力本位为导向。台湾高校根据社会对于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和自身教育目标定位,明确细分了幼儿教师的核心能力,如理解幼儿专业知能、幼儿教育专业知能、幼儿教学创新及反思能力、儿童媒介识读能力等,并切实将这些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到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去,通过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如,通过《幼儿园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幼儿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理论,了解幼儿教育课程的目标和结构,分析幼儿园课程纲要,讨论幼儿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相关议题,练习设计统整性的幼儿园课程活动。通过为期1学年、4学分的《幼稚园教材教法》学习使学生掌握身心领域、语文领域、艺术领域、探索领域,以及各领域之教材教法。透过课堂讲述、讨论、坊间教具教材评析、教具教材设计与教学演示,培养学生的幼儿园教学实务知识与能力。通过《幼儿语言表达》培养学生了解幼儿语言的获得与学习,提高学生与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能力,并探讨常见的语言问题与母语之外的语言学习相关课题等。通过《幼儿行为观察》使学生重视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并掌握观察幼儿行为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通过《幼儿学习环境设计》使学生了解学习环境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掌握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理念,学会分析幼儿环境常遇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幼儿评量与辅导》使学生掌握对幼儿进行人格、气质、身体动作、感觉、智力的评量、评分及解释。通过《幼儿教具设计与应用》使学生掌握搜集材料自制教具的能力,学会应用、保管、收纳和保管教具。其次,台湾高校幼儿教育专业课程实施注意将能力本位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实践。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模拟实践为主线,例如教师会给学生抛出一个论题请同学们运用相关知识讨论、作报告。二是在课堂之外,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有大量的幼稚园见实习及详实的相关记录,此外,还可以通过工作坊、幼教周、喜乐夏令营、幼儿辅导个案研讨会、健康儿童夏令营等途径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台湾高校对于幼儿教师的培养还广泛采用跨系学习方式,以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优质、更为专业的教育资源,如《键盘乐》在艺术系上,《英语教材教法》在外语系上。

(二)专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紧密结合

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的职业性还体现在将专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紧密相结合,将专业要修习的课程和获取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必须修习的师资培育类课程相结合上。在台湾,修习师资培育类课程获得《幼稚园教师教育学程学分证明书》是取得幼稚园教师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为了提升幼教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台湾高校普遍将幼儿教师师资培育类课程融于学生的学程之中。从台湾首府大学幼儿教育系师资培育课程表(表1)可以看出,这些课程是保证和提升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必要课程。

台湾“教育部”颁布的《大学校院教育学课程师资及设立标准》《幼稚园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教育专业课程科目及学分》都明确规定幼儿教师的学程中至少要修习26学分的师资培育课程(各校幼儿教育系规定的具体学分数不尽相同)。各校师资培育学程之具体科目、学分数、每学期修习学分数之上限及修业期程由各校拟定,报经“教育部”核定批准后方可实施。师资培育类课程大部分为必修课程,且和幼儿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重叠,剩余为限选,但是无论是必修还是限选,它们都和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密切相关。学生必须修满至少26学分才可能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才可能从事幼儿教师一职,这样一来,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就将平时学习和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取紧密结合起来,“硬性”地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师资培训类相关课程。前页为台湾首府大学人文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系规定未来的幼稚园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必须修习的师资培育课程(26学分,见表1):

此外,台湾高校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极为重视师德教育。虽然自古以来教师的师德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当下层出不穷的教育问题反映出师德问题仍旧是教师教育的软肋,师德教育迫在眉睫。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普遍重视师德的塑造,例如专门开设《幼教人员专业伦理》课程,用一学期时间来学习,旨在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知能,并以议题讨论、幼教现场案例收集和邀请幼教工作者实务分享的方式,从不同的主体提出不同观点,探究幼教人员专业伦理相关议题,议题内容丰富、涵盖国内外,主要包括:幼儿教保育的内涵、幼儿教保专业伦理、伦理规范与伦理两难、幼教人员伦理守则、幼教人员的角色与言行举止、幼教人员与幼儿家长关系、幼教人员与园所主管同侪关系、实习老师的专业伦理、与幼教人员的生涯规划与专业成长等。最终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和相关议题的探讨,理解和内化幼儿教师职业伦理。

(三)开拓系统的课程结构

台湾高校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思考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职业性,并在向欧美、日本等国家学习的过程中,借以开拓系统的课程结构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横向来看,《大学校院教育学课程师资及设立标准》规定国民小学和幼稚园教师教育学程必须包括教学基本学科课程、教育基础课程、教育方法学课程、及教育实习课程四类。从台湾国立东华大学花师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系等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来看,其学程主要包括通识学程和系学士班主修学程两大类,通识学程类似于我国大陆的校级公共课程,系学士班主修课主要包含学院基础学程、幼儿教育系核心学程、本系学士班专业选修学程(一般为多选一)和一个副修学程。幼儿教育系非师培生毕业时不得少于128学分,师培生不得少于148学分,二者相差的学分主要集中于专业选修学程上。从具体内容可以将这些课程分为研究法类课程、儿童发展类课程、儿童教育学类课程、保育与家政学类课程、媒体类课程、创意类课程、管理类课程、社会学类课程、特殊教育类课程等模块,每一模块又包含具体的多门科目,如媒体类课程包括媒介传播、儿童刊物编辑与制作、儿童广电节目企划、儿童多媒体的设计与制作等。

纵向来看,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层次清晰、相互衔接、层层递进,例如在入学的前两年,课程主要以通识课程、学院基础课程为主,并逐年增加幼儿教育系核心课程和学士班的专业选修课程,通识课程和学院基础课程同步减少。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学生还必须参加为期至少8周的幼儿园实习,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该专业学生4年的学分(包括选修)的分配也较为适宜,大一42学分左右,大二51学分左右,大三63学分左右,大四只有31学分左右,选修科目比例大,课程弹性大,毕业时只要按规定修够要求的学分即可。除此之外,台湾高校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设计以社会需求为重要依据,切实力行,从学生一入学就直接指明了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职业和就业方向。以下为东华大学花师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系的纵向学程规划图:

二、基础性

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的基础性,体现在课程设计凸显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基础课程,这类课程主要包括技能和理论两块内容。台湾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紧密围绕其专业培养目标,狠抓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其重视综合素质教育和强化专业素养的特点直接反映着课程设计的基础性特征。

(一)重视综合素养教育

从选取的5所高校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规划来看,通识教育在台湾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备受重视。

台湾高校普遍重视通识教育,在课程设计上凸显了内容的丰富性和必修选修安排的适宜性。一般来说,大部分台湾高校的通识课程主要包含文学(包括赏析与写作)、英语(包括阅读、听讲、写作和实用)、计算机、军事与国防、体育、生活应用、人文、社会、科学九大领域,这九项是台湾高校规定的要成为台湾合格公民必须要修习的领域,藉以形成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养。针对学生兴趣和某些领域具体内容的多样性,在生活应用、人文、社会、科学四个领域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目,例如人文艺术创意、伦理学议题、休闲与当代社会、人权与民主、全球化议题、环境变迁与永续发展等,学生可以在这四个领域进行选修,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从台湾亚洲大学幼儿教育系的学程来看,从大学4年期间,学生每年都要对这些领域中的某几个取得一定的学分,生活应用、人文、社会、科学四个领域学生只要每学期选取每个领域的一个科目即可。

(二)强化专业基本素养教育

在台湾,大部分的幼儿教育专业开办于师范院校,隶属于教育学院或人文教育学院。各院基础课程非常强调师范生的基本素养,普遍为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哲学、教育研究法、心理测量与统计、教育经典研读、教育社会学、教师职业道德、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等科目。台湾高校幼儿教育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包括认识幼儿和认识幼儿教育两项。在认识幼儿方面,开设了幼儿发展与保育、幼儿心理学、幼儿语表达、幼儿文学、特殊幼儿教育、儿童早期阅读与发展、幼儿自主游戏理论与实务、幼儿议题探讨等课程。在认识幼儿教育方面,主要开设了幼儿教育概论、亲职教育、幼教思潮、学前融合教育、幼教课程模式研究、幼教统整教学课程发展、各国幼儿教育比较研究、幼教专题研究、感觉统合研究等课程。我们从幼儿教育专业的学院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门类的多样性可以看出,台湾高校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素养的养成。除此之外,从台湾高校幼儿教育系师资力量来看,教授理论课的教师大部分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博士,或职称高且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在打造学生专业能力方面,学校除了设置大量的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围绕幼儿教师必须的核心能力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程,除了我国大陆大多数高校开设的领域教学法课程以外,还有大量的专门培养幼儿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课程,如幼儿行为观察、幼儿园学习环境设计、幼儿行为辅导、幼儿班级经营、幼儿评量与辅导、儿童节奏乐、儿童歌曲与创作、键盘乐等。

三、前瞻性

课程是教育走向实践的桥梁,只有具有前瞻性的课程设计才可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人才,才能使教育先行落到实处。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具有时代性特点。

(一)首先重视特殊教育

从台湾高校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来看,大部分学校不仅在学院基础课程中开设了《特殊儿童教育概论》,而且在专业必修课程中开设了《特殊幼儿教育概论》《幼儿行为观察》《幼儿游戏治疗》《幼儿行为辅导》等科目。《特殊幼儿教育》的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实行学前阶段特殊幼儿教育之专业知能与素养;激发接纳有特殊需要之幼儿的教育爱,养成有爱无碍之精神;培养实行学前融合教育课程设计之专业知能与家长沟通之能力。《幼儿行为辅导》的课程纲要指出:要通过课程的学习认识、理解、辨别幼儿健康发展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成因、辅导策略。能和幼儿建立良好关系,应用教育家满足孩子需求的信念与策略教保幼儿,并经常反省思考自己的辅导信念与态度。”

(二)其次重视研究能力的培养

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他们在学院基础课程中开设了《教育研究法》《心理与教育统计》《幼儿行为观察》等多门课程专门培养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甚至个别高校还专门开设了《质的研究法》《量的研究法》等课程,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这些课程旨在建立学生对基本教育研究法的概念;彻底了解基础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所涵盖之理论与在研究中的应用、计算基础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所涵盖之各个统计数,培养应用SPSS pc+ 统计软件包分析教材中之统计问题、将分析结果做适当呈现与诠释等能力。除此之外,台湾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大量采用学生分组研究、做汇报,教师归纳、提升的形式,甚至大部分课程的期末考试,也采用独立研究、撰写论文、做汇报的形式进行,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将教育研究能力的基本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切实形成学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四、开放性

在课程设计的开放性方面,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培养目标的开放性

从培养目标来看,大部分高校重视学生未来生涯发展,强调学生兴趣的多样性和未来从事工种多种可能性,以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台湾高校将幼儿教育专业不仅要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专业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国际视野,不但要将培养目标定位于托幼机构从业人员,而且要广泛涉及家庭教育专业人员、幼儿文化创意产业人员、幼儿文化产业行政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幼儿园教育科研机构研究人员、课后照顾中心保姆(如安亲班保姆)、特幼照顾人员等。

(二)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从课程内容来看,除了设置常规课程,还善于向美国、日本、中国大陆等国家和地区学习,引进了多种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和教学法,并以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例如:意大利的方案课程、德国华德福课程、美国的高瞻课程、中国大陆的行为课程和五指活动课程、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意大利的蒙台梭利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瑞士的达克罗斯音乐教学法等。除此之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的视野和大教育观,例如台湾高校开设了一定量的家庭教育、家政服务、社会教育科目,强调儿童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强调儿童是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良性的影响下健康成长的个体。

(三)培养方式的开放性

首先,培养方式灵活。台湾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逐渐向开放型转变主要体现在各种类型的大学或学院均可以开设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课程,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在1994年颁布的《师资培育法》及《大学校院教育学课程师资及设立标准》中规定:任何一所大学或学院只要设有26个学分的幼儿教师师资培育课程,都能招收幼儿教师专业的学生。这就在政策上准许非师范类的大学和学院加入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行列,标志着台湾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制从最初的单一形式不断向多样化、开放型的模式转型。

其次,步出课堂的学生培养方式。台湾高校幼教专业的学生必须在毕业前参加至少30场的幼儿教育专题讲座,而且要对讲座的时间、地点、内容、启示等做详细的笔录,并得到系部相关部门盖章方可承认和存档;除了大一修习一年的《服务与学习》0学分之外,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参加至少8小时的志工服务,如义务清洁校园活动,有的学校甚至规定学生每周必须有30分钟的志工活动;除了三、四年级幼稚园教学实习的6学分和平时的参观幼稚园、见习、试教外,学生在三、四年级须自行见习或通过幼稚园教师的介绍,提交至少160小时的个人实习纪录,并要在得到认证之后存档。除此之外,还针对幼儿专业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参加儿童夏令营、幼儿教玩具制作比赛、幼儿辅导个案讨论会等。

【参考文献】

[1] 刘国磊.高等教育的职业性发展规律[J].教育学术月刊,2012,(06).

[2] 黄新宪.台湾教育的重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黄新宪.台湾教育的历史转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 钟启泉.课程设计基础[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5]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 陈琦,吕苹.台湾幼儿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与启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1):29-36.

[7] 张杰.台湾学前教育研究概况[J].教育科学研究,1992,(05):33-37.

[8] 毛曙阳.台湾幼教师资培养简述[J].学前教育研究,1995,(01):56-58.

[9] 黄富顺.台湾技职教育新近发展与特色[J].教育发展研究,2009,(06):45-49.

[10] 任建龙,吴振东.台湾高校关于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的研究综述[J].儿童发展研究,2011,(04):1-3.

[11] 张颔.台湾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特点及启示[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0,(12):32-35.

[12] 钱小龙,汪 霞.美英澳三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与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2011,(04):1-6.

幼稚园老师论文范文第4篇

大家好!

时光飞逝,转眼,让世界充满悬念的__已经过去。__的钟声敲响之际,__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孙娟携全体教职员工向各位家长及小朋友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节日的祝福!感谢您一年来的关心和支持。

__年,__将迎来十年发展历程,在您的大力支持下,__从一汪清泉汇流成河,从一个音符奏响华丽乐章。近十年来,先后近万名宝宝在__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培养了全面的兴趣,奠定了人生的根基。也是在您的鼓励下,__全体师生兢兢业业,努力钻研幼儿教学,打造一流硬件和软件,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九年里,__先后荣获全国先进民办幼儿园、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示范幼儿园、省食品卫生A级单位、市十佳幼儿园、市现代化幼儿园等荣誉称号;园长及17名教师获得省、市、区优秀教师、模范园长、先进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省论文比赛一等奖、市综合素质一等奖、市优质课一等奖、市教学能手、市教学新秀等荣誉;在国家教育部举办的迎奥运少儿绘画比赛中,连续三年60余名幼儿获得一等奖,8名获得特等奖,幼儿园同时荣获集体一等奖;在__年,全国魅力校园春晚中我园选送的舞蹈《永远的山丹丹》获得银奖,同时__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在硬件教学上,__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大面积幼儿活动空间的幼稚园,园区设有经典诵读室、杰立卡脑力开发教室、创意美劳室、大型舞蹈厅、感统训练厅、多功能活动厅、

“大脚丫”沙滩、“古筝竞技”广场、休闲长廊、原生态“模拟战壕”等大型教学游乐设施,小班制,大教室,空气流畅,保证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在幼儿饮食生活上,__率先成为山东省食品卫生A级达标单位,采用天然食材,科学配伍,营养食谱更健康更科学;在教学风格上,__秉承“为孩子的成长奠基、为孩子的未来导航”的办园宗旨,通过德育教育,让孩子树立良好个性和习惯,教会孩子“先做人,后做事”,通过艺术等特长培养,让孩子全面发展,夯实人生根基。

快乐成长是__永恒的主题,新年伊始,祝愿我们的孩子在__年,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祝愿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祝愿我们的老师在新的一年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幼稚园老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清朝末年;留日学生;音乐传习;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K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6)10-0125-06

虽然早在1892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时就建立一支西式军乐队,但清末西方音乐传习的真正展开,应主要归功于中国留学生。作为西学东渐的产物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媒介,清末留日学生为中西音乐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些年来,虽然有关近代留学生与西乐在中国传播的问题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并取得一些成果,但对于留学生的音乐传习活动,还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考察。①本文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留日学生音乐群体创办音乐刊物、研究音乐理论、创办音乐社团、组织社会活动、从事音乐教育、编撰音乐教材等方面,对清末留日学生在西乐传习方面的努力及其影响作些分析探讨。

一、创办音乐刊物与研究音乐理论

清朝末年,中国留日学生积极创办多种刊物,刊载众多介绍、研究西方音乐和编创乐歌的作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普及活动,使得西方音乐传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1902年2月,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新民丛报》(半月刊),至1907年11月停刊,该刊物共计刊行96期。几乎每期都交替设有《诗界潮音集》《饮冰室诗话》等栏目。其中,1903年(总第46至48期)合刊的《饮冰室诗话》栏目收录了曾志氲摹陡媸人》《老鸦》《马蚁》《黄河》等歌曲,1904年第3号(总第51期)刊载《亚雅音乐会之历史》(含《亚雅音乐会章程》《生送别记》《大国民》《东京留学》《送别》),1905年第14号、第20号(总第62、第68期)刊载曾志氲摹兑衾纸逃论》。

1906年2月,李叔同模仿《音乐杂志》,在日本创办中国最早的音乐专业杂志――《音乐小杂志》(仅出一期)。该杂志封面中间书写着法国国歌马赛曲,右侧画着一朵赤红的罂粟花,强烈表现了试图用音乐唤醒民众精神状态的意愿。其中刊登有李叔同的《音乐小杂志序》《乐圣比独芬像》《乐圣比独芬传》《近世乐典大意》等作品。李叔同认为,“音乐,可以使凶暴的人变得温和,怯懦的人变得勇敢,可以涵养人的德性,教化民风民俗”,并试图通过传习音乐达到“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目的。②

刊发了曾志氲摹独掷泶笠狻贰冻歌之教授法及说明》《练兵》等歌曲。1904年第9期和第10期合刊本刊载了曾志氲囊胱鳌督淌谝衾殖醪健贰1904年第11期和第12期合刊本刊载有侯鸿鉴(署名保三)的《乐歌一斑》。为此,梁启超对《江苏》进行了高度评价:“屡陈中国音乐改良之义,其第7号已谱出军歌、校歌数阙,读之拍案叫绝,此中国文学复兴之先河。”③

1905年9月,留日学生高天梅与宋教仁等人在日本创办了一个比较激进的刊物――《醒狮》。1905年第1期、第3期刊载了曾志氲摹逗蜕略意》,在第2期刊载曾志氲囊胱鳌睹人乐论:日本之音乐非真音乐》,1906年第四期刊载曾志氲脑游摹兑衾炙目蕖贰1906年第一期刊载了总题为“曾志胍衾质橹用法”的出版广告,列有《教育唱歌集》《国民唱歌集》《唱歌教授法》《乐典大意》《风琴练习法》《简易进行曲》等书名和“用法”。

另外,浙江留学东京同乡会1903年2月创办的《浙江潮》在第六期刊载了署名“匪石”的《中国音乐改良说》,秋瑾1907年1月《中国女报》(月刊)刊载了秋瑾为之作词作曲的《勉女权歌》(当时在妇女中影响最大的学堂乐歌之一),也在近代中国音乐传习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

进步报刊的创办,不仅为宣传西方音乐、进行音乐传习提供了重要平台,而且有助于留日学生开展音乐理论研究,开展国民意识、和国家观念等方面的宣传。1903年2月匪石发表的《中国音乐改良说》是近代中国音乐传习“左翼批评观念的代表作”。④文章认为,中国音乐“其性质为寡人的而非众人的也”,“无进取之精神而流于卑靡”,“不能利用器械之力”,并进一步提出,“吾国人近日当以音乐教育为第一义”,音乐教育“以和众为第一义”。⑤

1904年9月,曾志敕译出版《乐典教科书》。在这本教科书的序言中,曾志氩明了音乐的美育和德育功能,他说:“音乐之关于学校者,发音之正确,涵养之习练,思想之优美,团结之一致。音乐之关于社会者,德育,忠孝、公德、自治、独立,智育,普通知识、农工商实业,体育,尚武精神、敏捷举动。”⑥1905年2月,曾志敕⒈怼兑衾纸逃论》。全文分为绪言、音乐之定义、功用、实修、诗歌等五部分,全面论述了中国音乐的得失及其解决途径:“音乐者,诚美术中最具完备之性质者也”,“家族之改良,固影响在教育,然教育之最易感化者,莫如音乐”。⑦他认为,中国学校未来音乐的发展需要“培养本国音乐教师”“雇佣外国音乐教师”“编辑音乐用教科书”“仿照泰西风琴洋琴”⑧。

1907年2月,萧友梅出版论著《音乐概说》,该书依据欧洲音乐理论,从学理层面研究音乐,兵提出近代音乐学所应包含乐谱、旋律、乐典、和声等11项研究领域。⑨

二、创办音乐社团与组织社会活动

为更好地运用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技能,也为了更好地加强艺术交流、开展音乐活动,一些留日中国学生还积极组建各种音乐社团,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

所见史载最早的一次留日学生音乐组织(活动)为大同音乐会,这是专为传习西方音乐、鼓舞国民精神所组织起来的。梁启超曾这样介绍这次音乐会:“今岁横滨大同学校年假时,各生徒开一音乐演艺会,除合歌新乐府外,更曾串一戏,曰《易水饯荆卿》。”⑩梁启超还记录有曲谱。据考证,1899年8月的大同音乐会是附属于横滨大同学校(中国留学生预备学校)的一个课余音乐团体。人们对其是否具有社团性质虽然尚存争议,但其在音乐传习方面的意义确定无疑。

乐歌讲习会是目前能够确定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音乐社团。该会是沈心工于1902年12月在日本东京创办,活动地点设在江户留学生会馆。讲习会聘请了铃木米次郎等到会授课,日本教师对留学生的辅导,主要体现为传授乐歌和普及音乐知识方面。该会学员之一曾志耄原本读的是法科,可是参加了音乐讲习会之后,便极力研究音乐(已如前述)。曾志肽芄辉谖鞣揭衾种识的介绍、音乐理论的探讨、学堂乐歌的编创以及音乐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成为中国近代最为著名的音乐活动家之一,与乐歌教习会这种音乐社团的影响作用有很大关系。

1904年6月30日,曾志朐谌毡径京创办亚雅音乐会。该会会员主要是中国留学生,约50余人,音乐讲习活动的具体计划主要是开始设唱歌讲习会和军乐讲习会。唱歌讲习会为期一年,第一期为三个月的速成科,第二期为三个月的普通科,第三期为六个月的高等科;军乐讲习会每期为三个月时间。据载,亚雅音乐会每逢“留学生卒业,皆有送别会”。1904年8月27日,亚雅音乐会举办了一场有131人参加的送别会。“是日也,天清气爽,人踊跃,礼严肃,彬彬文质,自有送别会以来,此为最也”,发起人曾志氪表音乐会、严慈约代表毕业生,铃木米次郎代表日方音乐教员,分别发表了对于留日学生的期望。随后,送别会“唱《国民歌》,全座鹄立,雍容揄扬,有大国民气度焉”,“继以《东京留学歌》,终以《送别歌》”。

1905年10月,朱少屏、曾志朐谌毡径京创办国民音乐会,组织开办了军乐科、管弦合奏科及普通科。创办之初,该会在《醒狮》上刊载了推广活动的广告,声称“在东京试办二年,二年之内一切均由发起人担任”。同时,该组织还聘请日籍教师作为培训老师,并将教师名单登载于刊物上,以博得学生的信赖。

1904年,沈心工、高砚耘等在上海发起组织了美育音乐会,向社会广泛推动乐歌活动,促进了上海城市学堂乐歌的兴起。

各种音乐社团的创建及其活动的开展,不仅启发了中国留学生对西乐的兴趣和爱好,而且使一些留日学生开始用新的眼光去关注和认识各国音乐文化,并产生了复兴中国音乐的强烈愿望。其中,一批骨干分子回国后仍然积极从事音乐教育或社会实践等活动,为西乐在国内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沈心工1903年2月从日本回国,担任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的音乐教师,同时还在务本女塾、龙门师范等学校义务兼任音乐课的教学。1904年4月17日,他在务本女塾创办了旨在改造中国音乐、培养国民意识的乐歌讲习会。1907年,曾志搿⒏呤偬铩⒎胙切鄣热舜尤毡净氐缴虾1憧办了夏季音乐培训班,组织招收学员,传授西洋音乐理论知识和乐器演奏技能。该班的“讲习科目有:乐典、和声学、风琴、洋琴(钢琴)、洋弦(提琴)、喇叭(铜管)、直笛(单、双簧管)、横笛(长笛)、大鼓、小鼓等”。这种培训班是留日期间组织音乐培训活动的延续,开了中国近代为普及音乐教育而举办社会性音乐讲习活动的先河。

曾志氪邮乱衾纸滔盎疃成绩最为突出,他还在自己创办的上海贫儿院坚持从事音乐传习。上海贫儿院院址在今制造局路瞿溪路口,上海商界头面人物施子英为院长,实际由曾志敕蚋痉直鹬鞒帜性骸⑴院事务,贫儿院儿童最多时达到300人。1907年1月19日,上海孤儿院为筹集资金建造房舍,邀请清心女学校、卓越音乐会、中西书院乐部、虹口唱诗学堂的师生在苏州路天安堂举办音乐大会,演出独唱、合唱、独奏、合奏及戏剧等节目,票价每张售银1元,共售入场券600张。1909年,贫儿院音乐部吸收有音乐才能的儿童成立了管弦乐队,包括师生约40人,留日学生冯亚雄、高砚耘和曾志氲姆蛉瞬苋杲醯H谓滔啊T志肴沃富诱庵Ю侄泳常为社会上婚丧喜庆作服务性的演奏,也参与贫儿院的音乐活动。

上海音乐事业的快速发展,促使曾志朊确⒖缜域传习音乐的构想。1913年,曾志胗敕胙切郾鄙希在北京成立了中西音乐会,他们将上海贫儿院的学生抽调至北京,参与音乐演出活动。在中西音乐会举办的演出中,曾志氲然钩⑹砸灾形骼制魑京剧伴奏,试图改良中国戏曲,采用中西乐器伴奏,以管弦代替锣鼓,曾编有附工尺谱的《京剧》第一集,1915年11月因经费缺乏而停止活动。

三、从事音乐教育与编撰音乐教材

致力于音乐传习的留日学生回国后,或自己创办学校,或就任学校音乐教师,为音乐传习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留日学生回国任教的主要有竞志女学的侯鸿鉴及夫人侯夏素非,务本女塾和龙门师范的沈心工,大通师范的许之华、张光耀、顾延坤、唐生,两湖总师范的苏钟达、权国垣,浙江两级师范的许崇光,中国体操学堂的徐一冰、徐传霖、王季鲁,直隶学务公所附设音乐体操传习所的李侨,湖南私立周南女校的朱剑凡等。在留日学生的帮助下,聘请日本教习教授音乐的学校也不少。如直隶师范的近藤日出,竞志女学的金原村子,务本女塾的河原操子,湖北幼稚园的卢野美知惠等3人,三江师范的日籍教习1人,江苏师范的小野清一,严氏保姆讲习的大野铃子等2人,湖南蒙养院的春山、左腾两女士,北洋女子师范的丰冈梅,浙江两级师范的石野巍,直隶学务公所附设音乐体操传习所的村冈祥太郎。据统计,清末在华日本教习共443人,其中202名标明了所教科目,另241人没有标明所教科目。

还有一些学校,在音乐传习方面具有开创性。如,南洋公学附小是第一个开设音乐课的学校,湖北幼稚园是第一个开设音乐课的官办幼稚园,湖北师范是第一所出版了学校专用教科书《音乐学》(1905年)的官办师范专门学校,上海女子中西医学校是第一所开设音乐课的女子医科学校,全闽师范是最早设立音乐专修科的中等师范学校,天津私立一中组织了学生军乐队,中国体操学堂是第一所独立设置的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学校。

从事音乐教育,必然需要音乐教科书和唱歌集。据王国维在1907年提到:“二三年来,学校唱歌集之出版者,以数十计。”。国内的《女子世界》《中国白话报》《大陆》等报刊竞相发表乐歌作品和音乐论文,仅统计到的1904年报刊上发表的乐歌就将近80首之多。

中国近代最早的音乐教材《学校唱歌初集》包括练音、唱歌、乐理摄要、风琴使用法、游戏法、歌词说明等内容。其中,唱歌部分有甲、乙、丙三种:甲种曲调平易、歌意浅显,多言文一致,适合幼稚园、寻常小学堂;乙种抑扬曲折,适合高等小学堂、中学堂;丙种为礼仪特用之歌。乐歌主要是根据外国歌曲填词,内容多为富国强兵、抵御外侮、宣传爱国民主和科学精神等。1911年和1912年沈心工又编著出版了《重编学校唱歌集》(6集)和《民国唱歌集》(4集)。鉴于当时一些学校乐歌的歌词过于深奥,缺乏儿童的年龄特点,曾志胫赋觯乐歌歌词应该词意浅显、表达直接、通俗易懂、通顺流畅且易于上口,真正做到“辞欲严而义欲正,气欲旺而神欲流,语欲短而心欲长,品欲高而行欲洁”。

其他音乐传习者的编著也有不少具有开创意义。如,李叔同1905年编辑出版的《国学唱歌集》(上海中新书局),既编配了《诗经》《楚辞》等古诗词15首歌曲,也附以日本及欧美乐曲10章,成为中西音乐文化融合的典范;1905年陈邦镇等编辑出版的《音乐学》是根据铃木米次郎在湖北师范学堂的授课编辑而成,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师范音乐教科书。徐传霖和孙锔据田村虎藏原著《近世乐典教科书》翻译并于1907年出版的《中学乐典教科书》是我国现见最早正式出版的适用于师范、中学、高等女校的乐理教科书。

其他音乐教科书和乐歌集还有:黄子绳和权国垣合编的《教育唱歌》(上下编,日本东京印刷1905年版),华振编辑的《小学唱歌教科书初级》(上海商务印书馆1905年版),辛汉编辑的《唱歌教科书》(文明书局1906年版)、《中学唱歌集》(上海普及书店1906年版),寿龄倪编辑的《女学唱歌集》(上海科学书局1906年版),无锡城南公学堂编辑的《学校唱歌集》(文明书局1906年版),卢保衡等编辑的《新编唱歌集》(商务印书馆1907年版),伍达编辑的《最新乐典问答》(商务印书馆1907年版),王季梁和胡君复编译的《唱歌游戏》(商务印书馆1907年版),王文君编辑的《怡情唱歌集》(育文学社发行1907年版),等等。

在众多的音乐教材和乐歌集中,产生了一大批近代中国音乐传习中十分经典的乐歌。首先,最为瞩目的经典当属表达国家意识和国民情感的乐歌。如,李叔同的乐歌处女作《祖国歌》(首开民族曲调配制乐歌的先河)及其利用自然风物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我的国》。其次,较为经典的是一些表现对亡国危机和人民灾难担忧之情的乐歌。如,李叔同的《随堤柳》、夏颂莱作词的《何日醒》、沈心工的《促织》等。再次,音乐传习者还创作了激发国民反抗志气的乐歌。如,杨度的《湖南少年歌》和《黄河》(沈心工谱曲)。最后,乐歌传习者将救亡图存的希望寄托在音乐教育之上。如沈心工的《摇篮》、“敌人待我无礼貌,此仇不报禽兽同”的《小兵队》以及吴畹九的《勉学》等。

四、留日学生音乐传习的社会影响

在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历史大环境中,清末留日学生的音乐传习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契合了国民的心理,并产生了众多积极的社会影响。

首先,音乐传习得到了社会普遍和强烈的响应,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新的音乐文化的形成。1903年2月,沈心工在南洋附小开设唱歌课后,全国各地的学校、社团纷纷派人请求指点,上海更是有务本女塾、南洋中学、龙门师范以及“沪学会”等众多学校和团体聘他执教音乐课。当年4月30日,中国教育会在上海张园举行拒俄大会,马君武指挥1200余人同声高唱爱国歌曲,开创了群众歌咏运动的先例,其中就有爱国女学、务本女塾等学校学生的积极参与。1904年,沈心工在务本女塾主办的乐歌讲习会,听者十分踊跃,以致小小的教室人满为患。当时,“学唱歌者,音阶半通,高唱《男儿第一志气高》之歌;学风琴者,手法未谙,即手弹‘55 66 55 ’之曲”,指的就是沈心工的《兵操》歌。在“天足会”的一个集会上,人们用风琴伴唱心工的《女学歌》,“击掌完时琴韵高,一曲清歌声宛转,原来是振兴女权训儿曹,心工沈氏传佳制,淑性陶情要算第一挑”是当时场面的生动描写。受留日学生音乐传习的影响,1904年的上海出现了“沪滨各学堂,乐歌之声,洋洋盈耳”的新气象。天津严氏保姆讲习所附设蒙养院幼儿所学的乐歌,大多由留日学生严智崇据日文翻译,其中的《公鸡打鸣》后来在京津许多幼稚园都采用了,流传很久。

其次,音乐传习极大地启发了国民的思想,培养了国民的意识,鼓舞了国民的精神。1904年的亚雅音乐会送别会,演出了《大国民》《东京留学》《送别》等乐歌,当时就有人评论说,音乐会不仅颂扬了华夏民族精神,展现了“大国民”气度,并且会场气氛肃穆、秩序井然,全无“亚洲习惯素嚣杂,遇有团体则更甚”的情景。丰子恺在回忆恩师李叔同的《祖国歌》时说,那是抵制美货、抵制日货和劝用国货的时期,他在小学里唱《祖国歌》,“上下数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纵横数万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和同学们扛着旗子到街上劝用国货。他还回忆自己学习吴畹九的《勉学》时,老师用半个小时讲歌词的意义,慷慨激昂地批评中国政治的腐败和人民的愚弱,倘不用功学习,“我们就要亡国”。丰子恺等人听了十分感动,当唱到“东亚大陆将沉没”一句时,觉得惊心跳胆,脚底下的土地果真要沉下去似的。黄自对沈心工谱曲的《黄河》作了高度评价:“调子非常的雄浑慷慨,恰切歌词的精神。国人自制学校歌曲有此气魄,实不多见。”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教育部选编中学及小学音乐教材,十几位专家从各种音乐教材的3000余首乐歌中选出200多首。因为沈心工创作的乐歌既有历史意义又有音乐价值,“大家仍一致公认为合乎标准的音乐教材”,其作品竟占至十分之一。

再次,音乐传习通过各种幼稚园、小学、师范学堂以及女子学校给学生以音乐的熏陶,并培养了大批懂音乐且素质较高的新型教师。黄自两三岁时,父亲黄洪培买了沈心工的唱歌集,母亲经常抱着他哼唱上面的《摇篮》和《赛船》,他很快就能自己唱了。黄自在学校的五年间学会了五六十首乐歌,而且直至成年大部分仍然铭记于心。1906年至1907年,两江优级师范各招学生30名,经过3年半的全部免费学习,毕业后在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担任美术、音乐教师,为我国南方第一代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艺术师资。1906年12月,北洋师范学堂招收直隶、山东、河南、山西及东三省学生30余人,培养了我国北方第一批正规师范的艺术师资。1907年2月,天津严氏保姆讲习所首届毕业生25人于离开学校,大多在京津两地蒙养院及小学堂任教,为我国北方最早的一批幼、小教育工作者。1907年年底,上海公立幼稚园附设保姆传习所毕业的21人大多成为幼稚园的教师,为幼稚园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1908年,中国体操学堂(包括其女子部独立出来的中国女子体操学校)创立后,接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过毕业生一般都能胜任音乐教学工作。1909年,直隶学务公所附设音乐体操传习所首届26名学生于1909年毕业,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高等师范培养的音乐、体操师资,而当年的在校生更是“生徒已逾二百,盛矣”。

最后,音乐传习还影响或培养了一批音乐家,提高了政府官员及官办学校对音乐的认识。对于沈心工的乐歌,黄自“小时候唱歌本只是吟哦着,而不懂得歌词的内容,可是年纪稍长,知识渐开,有时回忆童时所唱的歌,咀嚼出词句的意味时,发现让自己念念不忘的唱歌几乎全部出自沈心工之手”。前述那些邀请沈心工讲课的学校,有许多人是已经或将成为活动在社会各个方面的教师和社会活动家,后来都成了推进乐歌运动的骨干力量,如夏颂莱、吴怀疾、王引才等,沪学会的创办人李叔同最早喜爱音乐,后来追逐音乐教育,也是受到沈心工的影响。可以说,民国初期从事音乐教育者,大多是受过沈心工乐歌熏陶、接受学校音乐教育的第一代学生,沈心工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端方在建立湖南蒙养院时,就聘请了日本教习春山、左腾两位女士,由她们制定了重视乐歌教育的《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并认为:“乐歌以音响节奏发育精神,以歌词令其舞蹈,肖像运动筋脉,以歌意发其一唱三叹之感情,盖关系国民忠爱思想者,如影随行,此化育之宗也,安可忽之?”“凡立学堂不设乐歌,是为有教无育,是为不淑之教。”

综上所述,清末赴日学生通过学习西方音乐,进而研究西乐艺术,并产生要把西方音乐文化引入到祖国的强烈愿望。留日学生积极学习音乐知识,组建音乐团体,参与音乐理论研究,从事音乐培训和音乐传播的社会实践,对于中国民众认识西方音乐艺术、改变中国音乐发展现状,起到了宣传与启蒙作用。在短期音乐培训中,虽然大多学员难以实现对器乐演奏能力的系统掌握,但是他们通过学习这个过程初步了解了西乐的基本知识和要点,提升了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了学习音乐的热情,推动了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因此,这些社会教育团体的创设及音乐传习活动的开展,是向社会推广音乐艺术的重要一环,此举成为近代社会音乐普及教育之前奏曲。音乐传习促进了中国社会对西方音乐文化艺术的了解,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音乐的发展与变革。

注释

幼稚园老师论文范文第6篇

孙教授身体力行,倾毕生之精力,撰写了《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并呕心沥血三易其稿。

初读《纪年》,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其一,以时间为坐标,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之脉络,读书如同看“音乐教育纪录片”,乐教史实历历在目。

其二,以具体史实为条目,每条皆注明出处,对重要条目还附上原委全文,为有志于深入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其三,我国百年音乐教育史,事项庞杂,人物众多。但多套科学编码非常便于检索。该书是一部难得的考究与考证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的工具书。

那么三个版本是怎样产生的?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和特色呢?

孙教授说编撰《纪年》的夙愿起始于60年代初,已经逐渐积累了不少资料。没想到梦魇般的“”,红卫兵“打、砸、抢”,孙先生被扣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数次抄家、资料被毁,辛辛苦苦积累的成果一扫而光。

1979年,“”被打倒后,改革开放带来了科学的春天,学术空气也格外清新。孙先生又重新燃起了编写《纪年》的激情。于是,他申报科研立项、寻访当事人取得第一手资料、到全国各地跑图书馆、进档案馆、查辞书文献……历尽艰辛,冬去春来二十载,终于在90年代初,完成了《纪年》的初稿,并在《星海音乐学院学报》连载发表,引起学界很大反响。于是,在2000年,由山东友谊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第一版《纪年》(初版)15印张300千字。该书的出版,引起了音乐教育界和史学界的极大关注。中央音乐学院93高龄的史学大师廖辅叔教授赋诗为序:“厚今尊古各精研/非古非今冷百年/多士有心能补阙/追踪乐教此新编/勾沉辑佚自辛勤/玉石金沙鉴别真/岂独千秋存史料/明明乐史有传人。”

海内外音乐史学界专家、学者和同仁纷纷致函、发表书评,祝贺《纪年》问世,填补了一项史学研究空白。

初版《纪年》上编时限1840—1949,下编时限为1949—1989。收录了这个时期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史中的相关文件、人物的史料,条目清晰简练,信息量大而全。作者还把上编中的重要条目在附录中刊印了较为完整的附件。

初版《纪年》出版之后,书中的资料很快就被有关学术论文、专著所引用。一些院校还把该书选作辅助教材。海内外不断来电、来函咨询、求索。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了宝贵意见,提供重要文献资料。

这样大的社会反响和轰动效应,是先生始料未及的。这反而给他带来了新的压力,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下,又用了四年的时间完成了《纪年》的升级版。2004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2印张,523千字。升级版《纪年》(增订版)有如下变化和改进:

1.把下编的时限延伸到2000年。

2.下编的重要条目也加上了附录。

3.将每个条目加上了身份编号,并在目录中用关键词拟定一个小标题。

4.增加了人名索引,在正文及附录中涉及的人物都可查到,加强了本书的工具性。

5.修正一版中发现的问题,修订补充力求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按理说升级版《纪年》完全可以定稿了。但对学术要求尽善尽美的孙先生“咬定青山不放松”,他执意要把近年来新发现的史料和国内外史学研究的新成果补充到书中来,历时8年,终于对全书进行了又一次较大规模的补充和完善。这就是2012年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再升级版《纪年》(新版),29印张,703千字。

第三版《纪年》又有许多变化和改进:

1.对第二版《纪年》中的850个条目逐一核对甄别,予以必要的补充和修改。披沙拣金,删除文献价值不大的条目,增加新的重要文献。如044-1条中国最早创建的民办通州师范学校及其校歌,以及083-1条中国第一部官编音乐教科书等等,都是此前鲜为人知的与音乐教育有关的重要史料。

2.对附录有所调整和充实,内容更加翔实丰富。

例如【附录1】,中国近代最早的教会学堂“文会馆”学生编创的歌曲原来只选用1首,鉴于这些产生于19世纪末的歌曲远远领先于通常中国近代音乐史书中所提及的“学堂乐歌”,提前了乐歌的出现时间,颇有研究价值,而此类歌曲极难寻求,现增至5首;再如【附录38A】为青岛近代教育史上对音乐教育产生过重要作用的圣功女子学校,该校“课程设置”对音乐教育设施和要求均有具体记载,十分难得。

3.新增加照片202张,其中不乏难得一见的珍品,所有插图都与该条目内容紧密相关,读书时可以加深对史料的直观认知,图文并茂。例如:大家熟悉的岳飞词《满江红》曲调究竟产生于何时?长期众说纷纭,一般都认为是根据1920年北大《音乐杂志》发表的《〈金陵怀古〉曲谱》填词而成的。然而,083-1条所刊插图《满江红》歌谱,则让你清楚地看到:早在1907年出版的《乐歌教科书》上就已经有了。再如:你想见识一下中国第一本音乐史,即可在169条中看到作者叶伯和的肖像及这本《中国音乐史》的版权页。

4.以“凡例”代替此前两次版本的“说明”,使这部带有工具书性质的编著体例更趋规范,其检索、编码系统亦进一步科学实用。举凡全书条目854个、附录102则、人物1348位、图片201幅以及参考书目、文目等各项内容,或按年月先后为序或以汉语拼音归类,一律皆以条目编码为依据。按编码检索,十分简便而快捷。

5.按照我国传统的历史分期,19世纪中叶到之间为近代,到当今为现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划分必然会有变化。进入新世纪之后,学界有人主张把整个20世纪称为近代,看来不无道理。可能出于这种原因,作者把第三版《纪年》中的“现”字去掉了。

最后再来谈谈读书后的几点感悟:

1.在今天的商品大潮冲击之下,很多人都在向“钱”看,做学问的人越来越少了,先生能倾毕生之精力、孜孜以求,令人肃然起敬。

2.这位山东音乐教育界泰斗没有丝毫世俗的等级观念,三版《纪年》出版之后,均题签寄赠,使我从中获益匪浅,深为感动。

3.我童稚之年在烟台毓璜顶幼稚园,听老师弹钢琴做律动,给我播下了音乐的“种子”。这所中国最早的幼稚园竟载入《纪年》024条,并在第三版中又刊载了两幅照片。以小见大,由此可见此书之精细可信矣。

最近孙老告诉我说,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的修订了。弦外之音,使我感受到作者似乎仍有不断完善却因年岁不饶人、难免有力不从心之憾,听起来深有感触。其实,如今“再升级版”已经是他在这个领域中修成的正果。我相信,所有读过这本《纪年》的人,都会对孙继南教授做出的贡献由衷地感谢,对他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也正如廖辅叔老先生在诗序中的评价:“勾沉辑佚自辛勤,明明乐史有传人。”

①孙继南《关注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修史工作——〈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编后感》,《音乐艺术》2001年第2期。

②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第一版),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年版,第477页。

幼稚园老师论文范文第7篇

幼儿教师和护士一样,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只有女性才能从事的职业。这种观点无疑是偏激的,也是错误的。但是要彻底改变社会对它们的看法,却并非易事。可喜的是近些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注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渐意识到幼儿教师单性别化和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诸多不和谐之处,认为男性在幼教工作中可以弥补幼儿园中“阴盛阳衰”的状况,对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发展等多方面都可起到女性所不能起到的功能,于是社会上开始出现鼓励男性加入到幼教行列中去的声音,幼儿园的大门也开始纷纷向男教师们敞开,越来越多的幼儿男教师由此诞生。私以为,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的出现并非出自偶然,而是时代的产物。

其实,幼儿男教师在中国早已有之。上溯到上个世纪

二、三十年代,中国教育界就涌现出了一大批为学前教育奋斗的有志之士,陈鹤琴、陶行知、张宗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和理论建设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张宗麟先生更是有着“中国第一位男幼师”的称号,他在对现实学前教育状况不满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前往陈鹤琴先生创办的南京鼓楼幼稚园做教师,一边教学一边探究,并于1926年到1928年间先后发表《幼稚教育概论》等数十篇论文和译著,震动了中国教育界。张宗麟先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他的事迹无疑为当今社会的男幼师们树立了楷模。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张宗麟先生那个迷茫和探索的时代已经过去,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我国社会主义虽然只处在初级阶段,但国家重视教育,改良政策向教育倾斜,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充分发展壮大。学前教育作为教育领域里最基础的部分,它的发展和建设理所当然地被提上计事议程。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21世纪最关键的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于是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喷薄而出。许多女性开始从事幼教工作,并一度占据了幼儿教师头衔的主导地位。

可是随着幼儿的主体地位的越来越被重视,如何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成了所有幼教工作者头疼的新问题。逐渐地又有人开始反映许多男幼儿具有女性化倾向,矛头直指幼儿园教师性别单一化新问题。人们开始觉察到幼儿园里应该拥有一定比例的男幼师。因为“男性有阳刚之气,其外表刚毅、果断,若揉合了女教师的耐心、细致、温柔、能歌善舞、富于表现力等优点,将会使幼儿园茶馆暖气以来的‘阴盛阳衰’现象逐渐得到平衡、调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除此之外,他们认为男性在电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套使用、名目繁杂的体育设施方面将大有用武之地。或认为男教师的心理特征及行为方式对幼儿有积极的促进功能;或认为男教师会对幼儿的性别意识起到积极影响;更有甚者称其为“为儿童的精神世界补钙”。总而言之,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男性开始打破传统的思想偏见,逐步迈向幼儿教师的行列,肩负起培养后代的责任和义务,成为了学前教育探究领域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幼儿男教师的职业价值和职业尊严

客观地讲,幼儿男教师在社会的呼声是越来越高的。许多大城市的幼儿园和家庭都熟悉到男性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也都欢迎男性前来担任这一职业;绝大多数学者也都呼吁广大热爱学前教育的男性青年参加到这一工作中来,共同为学前教育和幼儿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从长远的角度上看,这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但是在现阶段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幼儿男教师们却碰到了诸多困难。他们一方面被人们用空洞的褒扬抛向高空,一方面又被现实的重力拉回地面——可谓结坚固实地摔了个“重伤”。在对武汉市内几所幼儿园里仅有的六名男幼师的一项专项访谈中,作者发现六名“园宝级人物”均或多或少对现实有所抱怨,而抱怨的最关键新问题还不是事先意料中的低薪新问题,而是社会对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的认同感新问题。

有着两年工作经验的李明(化名)告诉我,尽管每年的年终评选他都会有奖项归入囊中,但是他由衷地感觉到“我的职业价值在世俗的眼中是一文不值的”;“从而我的人身价值也似乎因此贬值”;“感到很没有尊严”;“等到真正工作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个社会上更多的是对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的嘲笑和讥讽,绝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

这样的目前状况是作者始料不及的。尤其是当作者满怀豪情地采访一位“武汉市先进幼儿教师”的时候,听到他这样说,心里更是久久不能平静。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是社会需要的职业,但在它为社会服务的时候却遭到社会无情地鞭笞。究其原因依旧是传统社会观点的束缚新问题。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为教育孩子是女儿家的事情,社会、包括家人对男性从事幼儿教育的角色熟悉不足。这对他们的工作、生活以至于心理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如恋爱、婚姻、社会地位……同时,人们心理普遍存在着学校等级制度,认为从幼儿园到大学,肯定是越高级越好,学校的老师水平也理应是一层比一层高;反过来,幼儿园里的老师就被认为是能力和水平低下,自身修养不够了。

我们说,职业价值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这项职业是否为社会所需要,同时社会和四周人的眼光以及他们对待这项职业的看法也正是职业价值的侧面反映。幼儿男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受限的现实状况,仿若有人在他们背上贴上了一道标签,这对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本身的发展是不利的,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正如前面所说,幼儿男教师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三、幼儿男教师的发展前景展望

如今,21世纪即将迈入第九个年头,学前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在各个领域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进步之一便是幼儿的地位日渐被抬升,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主体性地位,还了幼儿在学前教育中的“本来面目”。可是,在幼儿的主体性越来越被社会认可的时候,人们对于幼儿男教师的关注程度却并没有因此而递增,相反,似乎还有削弱的趋向。“以人为本”的口号喊了几十年,却仅仅局限在了学生这个主体上面,却没有涉及到学校、幼儿园的另一个主体——教师,非凡是男教师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悲的现象。

也正是由于不关注导致了培养机制的不完善,国内迄今为止没有系统的培养男幼师的方案和理论;对男幼师的生存状况、园外生活、社会和心理新问题等关注极少,致使国内没有一所培养男幼师的专业学校和有关的院系设置;而一些学前教育专业中男生招生名额又有限,招进来之后又不和女生区别对待,不能合理地利用男女性别特征因材施教,譬如教男学生跳女性化的古典舞蹈、穿女性化服装等等,都是由于对他们自身特征分析不够所致。

幼稚园老师论文范文第8篇

大班幼师个人教学期末总结1

我们都习惯用一眨眼的功夫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这不,转眼间冬天来了,新年又到了。一年忙到头,付出的是什么,收获的又是什么呢?还是仔细地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吧!

一、认真反思,教学工作抓紧抓勤。

在新《纲要》的指引下,我园实施了新课程《幼儿园整合课程活动》。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教师,虽说有很多教学经验。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还是遇到了许多困惑。什么是整合?怎样整合?等等。于是,我首先抓紧时间仔细阅读新的教材。了解教材的纲领、结构、内容和形式。接着,加紧设计教学活动、布置相应的区域活动环境。每当一次活动完了之后,我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认真的反思。找出适宜的行为,下次继续实施;找到不适宜的行为,分析原因。在下次教学过程中彻底改进。不仅如此,最重要的是勤学习、勤反思,写好反思笔记,做好案例分析,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加强学习,教研组工作抓实抓细。

作为教育工作者,想要在专业发展上有新的收获,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所以,在自身发展学习的同时,我也努力做好教研组的工作,带领全体教研组教师一起学习新《纲要》、新课程的要求和精神。组织每一次教研活动时,大家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互相帮助着设计教学形式,分析教材特点等。正是这样的齐心协力,使得我们的教研活动频繁而精彩。我们的家委会成员是在教研活动中评选产生的;我们的健康宝宝也是在教研活动中评选产生的;还有我们年级的体育节项目、家访信息反愧家长会座谈内容、郊游注意事项及安排、区域环境的布置等都是通过教研活动来完成的。特别是我们的家教园地设计版面清楚明快、内容精彩新颖、形式赋予变换,获得领导

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可见,要想有成绩,教研组的工作必须抓实抓细。

三、增进联系,兴趣班工作抓头抓尾。

园内的兴趣班工作一直是我在负责的。今年,虽然我们的活动形式进行了改进,但是活动的实质并没有改变。我们依旧本着为家长服务、为幼儿发展的精神来组织兴趣班的工作的。新学期开始了,如何让家长朋友放心的让孩子参加兴趣班活动呢?我认为必须抓好宣传,也就是抓好这个头。所以,开学初我就给每位家长发了兴趣班活动的通知书,全园的教师也大力地宣传和动员,使得报名的家长不断增加。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在兴趣班活动的整个学期里,我也会和老师互相交流心得、反馈一些教学信息;和家长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等。当然,每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新的想法、设想我们都会交换意见,使我们的兴趣班活动更有成效。最后,我们还要抓好兴趣班教学的汇报工作,就是要抓好尾。邀请家长来观摩自己孩子的兴趣班活动,让孩子在家长面前展示自己的本领,给予每位孩子表现的机会。这样的形式更能为家长所接受、也更能吸引家长。最重要的是能通过这个活动来进一步宣传我们的兴趣班教学活动,使得我们的兴趣班活动更红火!

四、互动交流,电教组工作抓好抓新。

本学期我们的网站版块全面更新,分为家园互动、教坛花絮、红幼风采、艺海拾贝四大项。为了使网站内容能不断的更新,我们全体电教组成员都做了仔细分工,全园的老师也都各自有分工。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幼儿园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有义务向网站投稿。我也正是怀着这样的一份心,努力写笔记、写论文,不断上传文章。虽然,我只负责家园互动的栏目,但是我同样关心其它版块的内容更新。当然,我也深深知道,这学期的网站更新和电教组的工作,我还没有做实在。希望,在下学期通过我们的努力,共创佳绩吧!

过去已然过去,新的挑战已经开始。我也深知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终身学习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所以,在以往的知识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时候。我要与时惧进、勤奋读书、充实自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常流常新!

大班幼师个人教学期末总结2

又要学期末,回顾半年来的工作,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人生就要甘于实实在在,甘于默默无闻,甘当辛勤的园丁,这样才能浇灌出鲜艳的花朵。

半年的集体生活,让孩子们学会了许多,也进步了很多。看着渐渐成长的孩子们,回忆他们的一笑一颦,我由衷的感到一种自豪感,欣慰之余,也正好整理了思绪,总结了半年来的经验教训,与大家一起分享,取长补短,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展现园丁的本色。

俗话说的好三岁看老,幼儿教育直接关系到每个孩子今后的成长,而一名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想完成教书育人的责任,首先其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有时在工作中可能存在考虑不周、毛毛糙糙等问题,但每当别人提出意见、建议时,我都会进行反省,虚心接受,并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孩子们做作业时我会提醒他们用正确的姿势写字,进餐时我会提醒他们安静进餐,不掉饭粒,午睡时帮助他们盖好被子并交会个别幼儿系鞋带;在半日活动中我努力配合主班和生活老师做好准备工作,并在半日活动中较好的完成了教学、游戏、保育、安全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并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和信任,实现了家园共育。本学期我还努力配合吴老师排练六.一儿童节汇演的节目,我班孩子排练的团体操得到了班内家长的一致好评。而我们老师为了迎接孩子们的节日也牺牲了一个月的中午休息时间排出大型舞蹈《明天会更好》,看着孩子们兴奋、快乐的表情,我忘记了排练时的辛苦和疲累。

引用普希金一句话来表达我工作时的感受:书籍是我们的精神粮食,现在我深刻的体会到我的精神粮食就是我的孩子们,他们的笑容、他们的快乐。

空余时间,我还经常在网上浏览幼教方面的网站,以了解最新的幼教前沿资讯及教学理念。我深切的感受到学习对自己的帮助确实很大,也很重视一切学习的机会,因为我知道只有不断接触新思想、新事物,才能在工作中不断的自我创新。

在手、足、口蔓延增巨的情况下,我园很好的预防了。 手、足、口病在孩子间的蔓延。每天早上学时,我按照幼稚园的要求,严格执行晨检制度,一摸、二看、三问、四查,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家长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在课堂上,我也多次强调要孩子们养成常洗手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并详细讲解了正确洗手的五个步骤,我班宣传栏上也多次温馨提示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深得家长们的信任。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教研活动中,我认真学习,我感到人人都是我的师长,我不懂的东西还很多,要学的东西还很多。通过这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与实践,我觉得只有坚持认真学、认真做,我才会更上一层楼。

通过这一学期的工作,我在其他同事的帮助下学到了不少东西,但在教学活动的语言组织上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鞭策自己多学,多想、多思、多试,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幼教工作者而不断努力。

幼稚园老师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和谐社会 幼儿教育管理 必要性 发展道路

人们常说:“幼儿是一张白纸,任你描绘”,人出生到死亡是一个不断认识世界,不断学习的过程,通常人的幼儿期是3~6岁这个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人生的起步阶段,除了家庭是其第一个接触的环境外,那就是学校,这是其社会化的其二个载体,幼儿教育是基础性教育,是其他的基础,做好幼儿教育管理工作,保证孩子成功过渡幼儿阶段。

一、当下的和谐社会大环境

我国是领导人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在党的十六大上,社会和谐作为小康社会的一个内容而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而到了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五个“统筹”,贯穿其中的就是要努力实现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更加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并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近期的幼儿教育中出现的虐待幼儿现象引起了社会关注,幼儿教育管理问题再次呼吁重视。

二、幼儿教育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浙江温岭90后幼师变花样虐待儿童”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幼儿教育管理中的问题曝露无遗。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早在1926年撰写的《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就断定幼稚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础,必须趁早建立才得稳固。发展心理学中有言:“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也就是说,六岁以前的人格陶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它继续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若培养得小好,那么习惯成不易改,志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但去不是业务教育阶段,管理上存在一定缺陷,孩子很多权利无法保障,正如“浙江温岭90后幼师变花样虐待儿童”事件中的幼儿,肯定会在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孩子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一生。

三、和谐社会下完善幼儿教育管理发展道路的展望

首先,法律先行,政策支持。

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法律是社会的准绳,要做好幼儿教育中的管理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相关部门完善有关幼儿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幼儿权利,为幼儿管理者提供法律保证,按法律从严处理幼儿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促使幼儿教育工作有效、有序开展。

此外,国家提供政策支持,调动各级政府对幼儿教育的高度重视,为幼儿教育管理提供支持,各地方政府对社会力量办园管理体制必须理顺,对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完善对幼儿教育的管理工作体制。对管理社会力量办园的工作力度要加大,对其办园的审核,注册登记的管理工作也应加强,以保证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政府相关执法部门要和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合作,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的管理工作,对不合格幼儿园要加大执法力度,满足群众对合格幼儿园的需求。

其次,师资建设,严格过硬。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中坚力量,是孩子的培养者,要做好幼儿教育的管理工作可从老师做手:一、要建立平等尊重合作的人际关系,增强全体教师的团队意识。幼儿园不但要引导教师客观地评价自己建立个人的发展方向,并且要求教师在追求自主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对组织对幼儿园的关注,并把个人的发展方向融合于幼儿园的共同发展方向之中,在多元的认识过程中逐渐趋向团队共同的价值取向,使教师知道对幼儿园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工作环境的珍惜,体验到幼儿园是大家共有的健康的精神家园。二、不断激活教师的参与意识。在幼儿园管理中应凸现教师管理者的身份,充分体现其主人的作用不断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为教师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条件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三、创建幼儿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更新知识的良好环境,尽快提高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将幼儿教师大批量送学校培训是不可能的,创造一个鼓励、引导幼儿教师通过自学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更新知识的良好氛围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一方面建立起一个科学完善的考核制度,每年对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建立档案作为评先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是建立激励机制实行奖惩制度,在评比先进评职晋级中切实将每年的考核评分作为重要依,据严格按奖惩办法办事,真正做到使那些思想好、业务精贡献大作风正的幼儿教师在评比先进评职晋级中得到实惠,切实形成一种能者上庸者下的局面创造一种人人关心集体钻研业务多做贡献的良好风气。

最后,全民动员,舆论监督。

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传播渠道很快的社会,大众传播是舆论形成的重要途径,居于舆论先导地位的新闻媒体舆论,对于社会舆论既是新闻传媒的一种导向,又是受众心声的一种回应,要能够更好的做好幼儿教育管理工作还离不开社会的舆论监督,集思广益,同时接受大众监督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对于做得好的典范媒体可进行宣传报道,对于做得差的媒体可进行曝光,让大众知晓,对于幼儿园也起到一种警醒作用,进而促进我国幼儿教育管理工作向高品质提升。

四、结束语

幼儿教育是一个关乎到家、国、民族的重要事情,推进我国幼儿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化环境,保护亿万家庭的未来,保护国家、民族的希望。做好幼儿教育管理任务繁重,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单传英.幼儿教育学[M].湖南教育出版,1983.

[2]郑晓鸿. 试论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N].中国青年报2007-11-28.

[3]谭玉梅.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02.

幼稚园老师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发展幼儿良好个性的需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生个性开始形成期,是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重要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现在不少独生子女的性格中有许多消极的方面,如自私、娇气、任性、不合群、缺乏同情心、独立生活能力差等,这些不良的个性一旦固定下来,再想去改变它,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我们必须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幼儿个性品质作为一种内在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人的一生,包括才华的积累、才能的增长和才干的发挥。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虽说有些绝对,但其中包含着一层意思,就是说幼儿从三岁到六岁就要加强其个性品质的培养。从三岁以后,幼儿产生了自我意识,逆反心理、好强、好表现、图赞扬等个性特征不断反映出来,在人与人交往中,模仿、暗示、顺从、竞争等行为特征相继产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的基本观点就是“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发展个性、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发展已成为当代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个性化发展是指个体按各自特定的方式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形成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健康个性。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满足需要;二是发展兴趣;三是实现潜能。

一般说来,幼儿的个性倾向是在家庭和幼儿园里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学习、生活和劳动逐步形成的。家长和教师对幼儿是否严格要求和耐心教育,对幼儿今后坚强的意志、负责精神、谦逊态度、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形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和教师必须密切配合,遵循教育规律,从生活细节入手,坚持不懈地加强教育才能取得成效。

(二)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家庭、幼儿园是幼儿发展中的两大环境,但长期以来在狭隘的教育思想观念影响下,让我们误以为幼儿教育即幼儿园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陷入了幼儿教育的误区。幼儿园教育固然很重要,但幼儿的成长、长辈的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言行举止、精神风貌等都会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对于孩子而言,有2/3的时间是和家长一起度过的,正所谓“最好的老师也不如最差的母爱”,尤其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来源于家长。如果幼儿园的教育能够得到来自家庭,来自家长的充分有效配合,自然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社会化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幼儿自身发展及社会发展对幼儿园提出的要求,是大教育观念的体现。幼儿园教育要想取得良好效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必须取得家庭和幼儿园的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育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这就意味着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孩子的主体,搞好家园沟通的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建立相互信任、尊重、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要建立一种亲密的感情。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他说:“幼稚园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单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在他的如何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研究方案(2)《家庭教育》一书中对家庭教育问题有非常详尽的阐述。同时,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个别性、生活性、随机性、隐潜行等特点,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能发挥出学校教育所不具有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与学校教育具有相互替补性。因此,如何将家庭教育融入幼儿园教育之中,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这也正是当前社会所关注和重视的。

(三)创建特色幼儿园的需要

太阳人幼儿园是一所市一级幼儿园,创办于90年,创建于92年,扩建于02年,经过步步为营的战略部署,太阳人幼儿园终于有了崭新的局面:如今,占地面积有7亩多,全园教职员工70多名,幼儿人数700多位。园区分为教学区、活动区和生活区。教学区具有二幢三层和四层的教学综合大楼,并设有大礼堂和多功能厅;活动区分为大操场和游泳池;生活区建有现代化餐厅和厨房及教工宿舍。

办园多年来,我们始终把“爱心献给孩子、把微笑留给家长”作为办园承诺,坚持以“现代化、高素质、有特色、创一流”为办园目标,致力于提升幼儿园品位。1998年太阳人幼儿园成立了灵溪镇首家“幼儿家长学校”。自成立以来,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家长学校管理制度,坚持做到每学期给家长学校学员上一次课、做一次调查、进行一次家长助教活动、发放专题性学习材料、进行一次家园共育研讨,参与节假日活动等系统性活动。每次活动,家长都非常积极的参与,参与率均达95%以上。几年来,我园连续被评为县先进集体,文明幼儿园,先后又被评为省、市、县“巾帼建功文明示范岗”,市、县示范性“家长学校”,市卫生先进单位,县级文明单位,工团委先进集体等等。

太阳人幼儿园站在全县幼教改革前列,向着以艺术教育、家园共育与幼儿园基本课程相结合的鲜明办园特色的优质名园目标迈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美国,《高质量幼儿教育机构评价标准》中家园合作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方面,在日本,家园共育早已列为幼教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中,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占据了主导地位的便是新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有被称为“新教育之父”的英国教育家雷迪,以及巴德利、怀德海、沛西•能等,此外还有德国教育家利茨、法国教育家德摩林、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瑞典教育家爱伦•凯。他们主张建立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教育,在各自的国家建立“新学校”,最著名的便是雷迪创建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雷迪认为,学校的任务主要是促进儿童个人的自由发展,即身体和心灵的健全发展,而不是用书本知识去压抑儿童的发展。在我们国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明确提出“新教育”的概念,他在1919年发表的《试验主义与新教育》中讲了这样一段话:“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常旧,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故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则视其发明能力耳。”和他同时代的很多人,对新教育和旧教育也都有他们的认识。蔡元培先生就有一篇文章,《论新教育和旧教育之起点》;陈鹤琴先生把活教育作为旧教育的对立面,他没有明确提出新教育,但是活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新教育;黄炎培先生也在他的很多的论著中多次使用新教育的概念。到了1949年,主席在阐述我们国家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及一系列教育问题时,也明确提出,“建设新教育要在老解放区的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东西”。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开展,我国的幼教界也已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并将其列为“九五”科研重要项目来研究。并进一步认识到:要提高幼儿素质,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进行家园合作。教育部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沿城市——北京,将“家园共育的途径、实施手段及实效性研究”列入了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度课题指南中。我国不少研究单位和教育机构积极进行家园共育的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良好的效果。但这方面的工作发展很不平衡。有一些幼儿园对家长工作与家园合作不够重视,不少教师尚未树立大教育观,满足于封闭式的辛勤耕耘,忽视与家长的密切合作;有些幼儿园光是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而很少与家长共同研究孩子的教育问题;一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对开展家园合作还缺乏经验与必要的技能。朱永新教授在2000年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我的教育理想》,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2002年开发了“新教育实验”,规划设计了各项实验项目,全国二十几所学校参加了首批实验,各省市的一大批老师主动加入实验的大军,为新教育理论的实践和推广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奠定了大规模实验的基础。

三、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1、家园共育:家园共育既是一种现代教育观,也是一种教育措施,如何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研究方案(3)与幼儿园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教师与家长形成共识,协同教育,实现科学育儿目标的教育过程。

2、个性:个性又称非智力因素,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它包括人的需要,兴趣,性格,能力,还有自我意识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重要的心理因素,幼儿时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

(二)理论依据

1、新教育实验理论

朱永新教授予2002年9月在江苏省昆山市玉蜂实验学校启动了“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的目标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一个人的内在追求,其实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对理想的追求属于人的精神追求中最本真、最高尚的追求。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说,对理想的追求正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新教育实验”的理论原点在于“理想的教育”,即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老师,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化教育”来培养“个性化的学生”。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至少有八种智能: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的价值有二:其一,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虽然并非每个方面都能达到最高水平,但有一方面是最佳的,并且人人的最佳智能单元是平等的,从而确立了个性平等价值观;其二,智力一种潜能,人的发展就是对内在潜能不断开发、挖掘的过程,教育的介入则可以促进人的潜能的发展。这样,人的智能就不再是一个固定的峰值,而是处在不断发展中的,幼儿尤其如此。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拓宽了认识智力的视野,为尊重幼儿个性,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开启了新的天地。与传统的智力理论相比,加德纳的研究不仅揭示了一个更为宽泛的智力体系,而且提出了新颖适用的智力概念。这一新型的智力理论与当前的幼儿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要求尊重幼儿的个性、幼儿自身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整体性以及把幼儿智力表现的不同方式作为幼儿教育的着眼点。

3、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意大利教育家玛丽娅•蒙台梭利,她强调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创新了儿童教育与课程,她创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可算是当代幼儿教育的里程碑。其教育理念可概括如下六点:①使人成为人;②自发性的智能;③人的创造性;④协助孩子自我发展;⑤有准备的环境;⑥给孩子自由。

她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她说:“在探索儿童心灵世界的这件事上,成人切记不要用自己的角度,或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成人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与儿童心灵有关的所有因素,只会增加对儿童的误解。”并强调儿童是和成人截然不同的独立个体。成人必须重新看待孩子,发现孩子存在的价值,而不是任意将自我意识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抹灭了儿童的人格意识。她发现了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儿童具有自我学习,使自己趋于完善的潜能,也就是说孩子致力改善他自己。然而由于成人不适当的引导或环境的影响,孩子会出现偏差行为,如不整洁、不顺从、怠惰、贪婪、自我中心等等,因此蒙台梭利强调环境和成人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不能看见孩子的本来面目,将无法协助孩子正常地发展。

4、《纲要》相关论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四、研究内容及目标

(一)研究内容

1、幼儿个性内容及表现

2、幼儿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

3、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形成的作用

4、不同类型家庭幼儿个性差异及行为分析研究

5、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个性化教育

6、游戏与幼儿个性发展

7、教师个性对幼儿个性的影响

8、家长个性对幼儿个性的影响

9、区角活动与幼儿个性发展

10、幼儿健康心理培育

11、家园共育的途径与策略

12、家园共育中的工具开发

13、家园共育中家长作用的发挥

14、家园共育中家长会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15、家园联系形式的创新

16、学校网站的开发及其在家园共育中的应用

17、家长与教师良好关系的建立

18、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学中应用

19、幼儿个性培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研究目标

1、积极地探索、创新、研究具有园本特色的家园沟通、共育策略,努力让幼教网家长走进幼儿园的教育和管理,拓展家长参与各类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构建家园教育共同体,形成家园互动的局面。

2、从“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四方面构建具有我园特色的幼儿个性发展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全面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

3、培养一支适应幼儿个性发展的教师队伍,提高保教质量,凸显幼儿园个性特色。

五、研究方法及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的思想,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以新《纲要》为指导,以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为参考。收集家园共育和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的资料,分析、整理后保存,供研究过程随时查阅,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2、调查法:通过各种方式调查了解幼儿个性表现类型、家庭对幼儿个性影响等,给幼儿园个性化教育方法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经验总结法:各子课题承担者及时积累经验,总结家园共育,培养幼儿个性方面的成果。超级秘书网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5年11月—2005年12月)

(1)建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作好立项申报工作和子课题计划工作。

(2)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科学研究的操作方法。

(3)建立汇报交流和研讨制度。

2、实施阶段(2006年1月—2006年12月)

(1)将总课题分解成各子课题,并落实各班所研究的内容。

(2)根据本课题所选择的研究方法,把具体目标转化为操作方法,制定详细阶段操作措施和内容。

(3)开发家园联系栏、联系袋、幼儿成长资料袋等工具。

(4)开展教育研讨活动,积累资料,形成阶段成果。

3、总结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5月)

(1)撰写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研究成果,汇编论文、案例集。

六、研究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形成共识

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教师与家长交流等形式,向家长渗透“新教育实验理念”转变家长教育观念;通过教师集体学习“新教育实验”理论、教科研讲座、教师自学、外出考察等途径,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从而使家长与教师形成家园共育的共识。

2、开展园本教研,共享经验

开展“说课—上课—评课—反思”系列活动,教师论坛等园本教研,交流、共享家园共育、培养幼儿个性的经验。

3、拓宽沟通渠道,实现互动

通过建立家园联系栏、学校网站等,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进一步拓宽原有家园沟通渠道,实现家园互动,在“新教育实验”理念指引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局面。

4、搭建活动平台,发展个性

以传统节日活动、区角活动等为平台,丰富活动内容与内涵,发展幼儿个性。

七、预期研究成果

经验总结、研究报告、教师论文、案例、学生成果展示、录像资料、研究公开课等。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长:吴曙晖,负责课题的管理和协调

上一篇:幼儿教师毕论文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老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