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活动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9 21:06:02

游戏活动教案

游戏活动教案范文第1篇

活动目标:

1、 在玩中发展幼儿多种动作技能,提高协调能力。

2、 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从中发现尝试缸的多种玩法。

3、 在玩中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高度为22cm,口径为27cm的小缸若干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 1 ) 幼儿自由入场,师:“看,那是什么?”幼:“小水缸!”

(2) 鼓励幼儿用最快的速度找一只小缸。师:“你们听,缸里传出一段好听的音乐”,“来,我们一起做运动!

教师自编热身动作如:

上肢运动——两手扶缸,按节奏拎放;

下蹲运动——手扶缸沿,做左右下蹲动作;

体转运动——将缸翻转底朝上,站在缸底上屈肘体转;

腹背运动——两臂伸展,俯身,两手交替触摸小缸;

跳跃运动——以缸为中心,双脚分开,左右前后跳跃;

整理运动——坐在缸上做放松动作。

设计意图:

让幼儿对缸有初步的体验接触,从中引发幼儿对玩缸有一定的兴趣。以轻松、自在、积基极的态度,投入活动。

二、基本部分:

(1) 花样玩缸,请小朋友想一想小缸可以怎么玩?你还可以找个朋友一起玩(可在一排缸上走、爬、跳、跨;绕缸单、双脚跳跃;绕缸跑;在缸内行走;缸上平衡;以缸为障碍进行跨跳;缸上加缸进行跨跳、走),鼓励幼儿想出多种不同玩法,并勇敢、大胆地进行尝试练习。

(2) 在幼儿玩的过程中,请幼儿在同伴面前演示新玩法,分享快乐、 共同提高。

(3) 教师以玩伴身份积极参与孩子的探索活动,时时注意孩子玩缸状况,不断随机引导孩子进行创新、合作,不断调整指导方式、方法。

如:运动量调控,可采用男女孩相互调换玩法或试试同伴新玩法等。

如:不愿合作的孩子,可请他将自己的玩法教给其他同伴,鼓励他大胆合作、交往。

如:能力弱小的孩子,则应鼓励他大胆、勇敢参与,并引发幼儿主动合作帮助同伴的精神。

游戏活动教案范文第2篇

《学习活动》试用本(下简称“学习用书”),是上海市《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的其中一本,也是二期课改的载体之一,已被广大的一线教师所使用。这本书理念新,思路活,弹性大,材料实。其中,“弹性大”是本书的一大特点,它无需教师按同一内容,同一步骤来完成目标,而是为教师留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根据特定的教育对象,对教育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创造。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观念的更新;体现了教材新的地位和作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许多优质教案,切实、有效的为教师传递了新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为教师的教育工作提供了详尽、可行的参考与帮助。然而,由于地域、园所的差异,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难以与每个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贴近,难以真正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难以发挥优质的教育作用。因此,需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特点与经验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案。如果说专家、教案的设计者是“一次开发”,那么教师在教案实施中对原有教案的创造性使用则可谓教案的“二度开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冲破原有教案的束缚,教师的专业发展、创新意识都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一、对优质教案“二度开发”涵义的认识

优质教案的“二度开发”,主要是指教师针对本地区文化特点和幼儿实际情况,在深刻领会原教案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再开发。优质教案的“二度开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上:一是教材呈现方式上的开发;二是教具选择上的开发;三是教法选择上的开发;四是对孩子及时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优质教案的“二度开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对原有教案的增减,而是灵活的对优质教案的内容进行调整、改编,实际上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

二、对优质教案“二度开发”的探索

《亲亲影子》是“在秋天里”主题活动中的一节集体活动,也是“学习用书”中的一节优质教案,它具有选材新颖、目标明确、散文优美等优点。笔者以此节活动为例,谈谈在优质教案“二度开发”探索中的一些思考与启示。

1.教材呈现方式上的开发。“学习用书”中的优质教案大多是一个静止的教学方案,如何使静止的教学方案与幼儿动态的学习过程相吻合,就需要教师对现有的教材呈现方式进行“二度开发”。

在《亲亲影子》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尝试将静止的教材以动态化的方式呈现出来。首先,我们将静止的散文诗演绎成一个动画版的PPT,并围绕目标将“季节轮换的色彩变化”及“秋天树叶变黄变瘦、飘落”的动画效果加以强化,使幼儿能直观的感受到季节的变化与树叶的变化。因此,当教师问到:“秋天到了,小叶发现自己有哪些变化?”幼儿马上能用“小叶变瘦了、小叶变黄了、小叶长皱纹了、小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了……”等生动、完整的话语与老师互动。

由此可见,通过对教材呈现方式动态化的开发,能使教学过程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的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教具选择上的开发。教具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的工具或材料,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和保证。为此,教师选择教具的依据首先应是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经验水平,其次要符合教学内容。

优质教案中,教具的选择是否符合我们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经验水平,往往成为了我们进行教具“二度开发”的主要依据。如,原教案中,设计者选择了桑叶、枫叶、柳树叶等不同形状的树叶及相应的影子图片,试图通过“树叶与影子配对”的游戏,发展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然而,由于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观察比较形状差异大的叶子,对幼儿来说太过容易。为了使教具更符合幼儿的知识经验水平,我们将原先形状明显不同的树叶,调整为形状相似的树叶进行比较。如,在“梧桐叶找影子”的环节中,我们将在形状各异的树叶影子中找梧桐叶的影子,调整为在与梧桐叶相似的树叶影子中找梧桐叶的影子,从而提高了观察比较的难度,增加了配对活动的挑战性与趣味性。

当然,有时教具的开发是随着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本次活动中,呈现方式由“以图片呈现为主的静止呈现方式”转化为“以动画PPT为主的动态呈现方式”,随之“图片”教具也被“音像结合的PPT”教具所替代了。

3.教法选择上的开发。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幼儿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活动法、直观法、口授法等。在对优质教案的教法开发中,我们有时会选择和原教案完全不同的教法来进行活动;有时会通过“削弱”或“强化”某种教学方法来调整原教案中的教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教法更贴近幼儿的认知需要,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在《亲亲影子》活动的教法开发中,我们主要通过强化原教案中“直观法”和“活动法”来体现的。

首先,强化“直观法”。直观法是一种让幼儿直接感知对象的教学方法;它包括观察法、演示法和示范法等。通过对原有教案的研读,我们发现教案中有若干直观法的运用。如,故事欣赏时的图片观察;树叶、影子配对时的图片演示等,但从实现教学目标的角度来说,直观法的运用还可围绕活动的重难点适当加强。

重难点一:了解秋天树叶变化的季节特征。在这一重难点中,我们利用PPT动画,根据树叶的颜色、大小的变化及飘落的动态来演示动画效果,使“秋天植物变化”这一季节特征更直观的展现在孩子面前。

重难点二:观察树叶及影子,比较它们的大小、形状等不同特征。在这一重难点中,我们以实物(树叶及其影子的图片)、动画(PPT)的形式,通过“并排、重叠”等演示方法,帮助幼儿从形状、大小、方向等不同特征来进行观察比较,突显“观察比较”的活动目标。

其次,强化“活动法”。活动法是一种以幼儿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它包括实验法、游戏法、操作练习法等。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加强“游戏法”来实现“活动法”的强化的。

游戏法是指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或用有规则的游戏组织教学的方法。在原有教案中,游戏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最后一个“亲亲影子”的游戏环节中,孩子在“树叶及影子”的配对游戏中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而在欣赏、理解的环节中,讲述和设疑占据了绝大部分,游戏法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在欣赏理解的环节中,更好的提高趣味性呢?”中班幼儿移情能力快速发展的特点,成为了我们调整教学方法的依据。我们将故事中的叶子拟人化,取名为“小叶”;而后,教师以游戏的口吻、生动的动画,为孩子展现一段“小叶找影子”故事情节。同样,孩子也在“为小叶找影子”的过程中,欣赏、理解散文内容。这种移情式的教学,增加了欣赏部分的游戏性与趣味性。

4.对孩子及时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在教案实施的过程中,孩子常常会在语言、行为上会有一些出乎意料的表现,教师需观察与把握其中有效的教育价值,适时、适度的对幼儿生成性的资源进行开发和运用。

如,在“亲亲影子”的配对游戏中,我们发现有40%左右的幼儿无法将树叶与影子配对成功。于是我们开始观察分析其中的原因,发现在配对过程中,大多幼儿都能找到与叶子匹配的影子,但是在重叠摆放时孩子产生了水平、纵向翻转的困难。造成这一困难有两种原因,一是孩子不会翻转;二是单面的树叶教具阻碍了孩子的翻转尝试。

“翻转困难”是教师在研读、设计教案时没有预想到的,是幼儿生成的一个新的探索难点。因此,是删除难点、弱化难点,还是保留难点,就需要教师对幼儿的生成性资源做一个价值判断和把握。“水平、纵向翻转”也称“心理扭转”,对于该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有价值的思维挑战。于是我们决定对这一生成性资源进行保留与开发。首先,我们将单面树叶调整成双面树叶,使幼儿在配对过程中能自由翻转;其次,围绕“翻转”难点,增加了游戏间中讲评,拓展了此环节的教育内涵。

三、对优质教案“二度开发”的反思

1.正确解读原有教案。在进行优质教案“二度开发”之前,教师必须正确解读原有教案。“正确解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确把握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师进行“二度开发”的依据。正确把握活动目标,是进行“二度开发”的前提。二是了解主要环节。教师需仔细阅读和理解优质教案的主要环节,了解教案的全貌和每个环节的意义,这有助于教师进行“二度开发”。

2.研究分析幼儿。教师需要真实地了解本园、本班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认知特点等,确定哪些内容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哪些是孩子不了解的。从而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案使用上的策略。建议教师可以采取一个班级采用“二度开发”后的教案,而另外一个班级仍使用原来的教案,从而验证教案“二度开发”的效果,进而促进教师的反思和优化教学。

3.审视教案对幼儿的适切度。教师根据活动目标、幼儿兴趣和认知水平,发现教案中是否有与幼儿实际距离甚远的活动内容。教师应用审视的目光来辨别哪些内容必须增、删、调整和替换,使教案转变为更适切于幼儿的活动内容。

游戏活动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课;教案编写;繁与简

中小学体育课程正常课量设置一般为每周16至18节,部分学校体育课量设置每周超过20节甚至更多,平均每天三到四节课。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里,一份体育课标准教案的字数基本在1000字左右,再加上专设的表格、图示、图形,完成这样一份体育课教案至少需要一到两节课的时间,如果每节体育课都按照这样的样本教案去上课,教师的工作强度非常大,也无法长期坚持。因此,体育课教案的编写就需要改革,即繁简结合,这样既突出重点,又照顾全面,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发挥更好的效率。

一、体育课教案的繁写

所谓体育课教案繁写即体育课程标准教案,一般分为以下几方面:

1.开始部分

这里面包含课的目标,课堂常规,准备活动,教材选用等。

2.中心部分

主要包含课的顺序,时间分配,课的内容,重点难点,各项活动的运动负荷,活动注意事项,教师的指导与练习方法等。

3.结束部分

主要是放松活动,小结讲评本课;器材准备,全课密度,基本部分密度等。

以上三个部分里,教师在编写教案时,每一项都要写出详细内容,这里只举一个小例子:开始部分里有一项是准备活动,体现在教案中时,要求教师写出准备活动(如徒手操)有几节,每一节的名称及每一动作的名称,为何设计这几节以及每一节的负荷等;在负荷里又包含了次数和时间等。

在中心部分里,学生的练习队列,活动队形都要用图示表现在教案里;再细的话,所要学习运动项目的身体运动轨迹,也应用体育运动术语及图形线条显示在教案中。

理论上讲,体育教案按这样标准要求编写,教师严格按照教案去上课,确实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同时也能起到体育课标准示范作用,特别是对刚走上体育教师岗位又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来讲很有必要。但是,对于有了一定时期体育教学经历和经验的教师来说,每节体育课教案都要如此繁琐去编写的话,既不现实,也很难做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除了教案编写以外,还有许多其它的东西要写,比如教学进度、教学计划、听课记录、课后小结及各类总结等。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师因职业特殊性,除文字教案备课外,各体育项目的身体运动训练不可或缺,这也是体育教师备课的另一重要内容。由此可见,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每天三四节的课量后再去编写以上如此繁琐的标准教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有繁有简科学合理地编写体育教案势在必行。

二、体育课教案的简写

体育教师在具备一定的教学经历取得一定教学经验以后,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促进提高教学效率,教案除了部分按标准编写外,一部分应该从简编写。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科书里,教学内容大体分成了几类,第一类:身体形态,基本体操,走跑、跳跃、投掷类游戏;第二类:技巧与器械练习,球类游戏,角力游戏;第三类:韵律游戏,武术系列;第四类:体育基础常识。在这些项目中,我们很难说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这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适合本学校体育设施实际便于开展的体育项目,我们备课时可以从繁编写;而不太符合本学校现状但又应该了解和掌握的体育项目,我们可以从简编写教案。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照顾到全面,避免了死搬教条,提高了课堂效率。如何简写体育教案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直入主题省去细节

在体育教案的开始部分里,只写出课的目标,准备活动名称即可;至于队列,师生互致问候,准备活动做什么,做多少节,做多长时间,每一节操的运动术语,体育教学常规里都有规定,除有特殊情况,基本变化不大,可以省去。

2.图示省略

在体育教案中心部分里,标准教案要求对学生队列,所做运动项目的身体活动轨迹都标出图示,这很费时费力,且在有些项目上作用不大,教案简编时可以省去这些图示。

3.中心部分的简化

体育教案编写的大部分内容在中心部分,特别是对所要学习的某项运动动作分层次分重点地作详细描述,在简编体育教案时,这些可以基本省去,只写出项目重点和难点,指导与练习所采用的方法即可。

4.结束部分

在结束部分里,主要是放松练习要做的运动项目,简编教案时只写运动名称,而不再对该运动项目作细致分析;至于本课内容小结,评比教学效果,课后小记等亦可省略。关于课后小记,不是每课必写,而应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或者某项运动的学习有新意有突破并认为有必要时才去写出心得体会即课后记。这样在教案结束部分编写时,只需几十字就行。

三、结束语:

当然,我们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案的编写还可以探索其他有效方式,教案繁简编写的比例搭配也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以及体育教师个人实际情况而定。总之,体育教案的编写是为教学服务的,无论教案的标准编写和简化编写,都是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而进行的探索和改革,只要这些探索和改革经过教学实践检验后证明是有效的,我们就应努力去尝试,去创新,这样才能使体育教案编写不流于形式,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从而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效果。

游戏活动教案范文第4篇

一、常规式、游戏式、情景式三类准备活动教案设计分析

1.常规式准备活动教案设计与分析(见表1)

案例分析:从教案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可以归纳为常规式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师在常态课中采用的一种简单实用的准备活动形式,基本上是以慢跑、徒手操或者专门性的准备活动等组成的。主要起到课堂的串联作用,把课前准备和正式授教衔接起来,使机体逐步进入运动状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行各种预备练习,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达到适宜水平,加强各器官活动和各功能的活动,为机体正式进入运动状态起到预热作用。这种准备活动案例设计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简单实用,操作比较简单。

2.游戏式准备活动教案设计与分析(见表2)

案例分析:从教案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可以归纳为游戏式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师利用各种游戏达到学生课前准备和热身的目标,是教师引导学生执行该载体的有效方式,它选择的种类多种多样,在选用课堂游戏时,可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学生体质状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游戏。如:在室外进行游戏时,可根据游戏内容画好场地的固定界线,做好安全措施;在室内进行游戏时,应当在宽敞通风的房间或体育馆进行,以免碰伤;游戏器材的规格、重量应适合游戏者,游戏器材的数量应与参加人数相符合,否则会因为器材原因影响部分学生参与游戏。这种准备活动案例设计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生活性和直观性,形式生动活泼,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因而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学生的体力、智力、品行发展及非智力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3.情景式准备活动教案设计与分析(见表3)

案例分析:教案设计和教学过程可以归纳为:情景式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师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在落实学生的身体热身、衔接课堂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学生的情感目标是否有更好的体现。每次上课都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生活与学习情景,结合好情景与运动热身的最佳点。这种准备活动案例设计主要依托情景式游戏来操作,以讲故事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情景式游戏中,青少年纯朴的道德观念、情感和行为方式,往往包含在优美动人的角色形象之中。教师利用角色、情节和规则及时地进行有关的教育指导或限制,并通过自身对角色性格的揣摩和反复体验,思维和情感得到发展,品德和行为也得到培养,使思想教育鲜明、生动、随机而贴切。

二、常规式、游戏式、情景式三类准备活动之间的关系

1.常规式准备活动更加强调组织性与纪律性

教师的队列变化口令和准备活动指挥基本上和部队里差不多,学生只要听从教师的安排,严格按照教师的部署完成,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看上去,整个班级队伍非常协调统一,学生能够达到热身的效果,也能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遵守课堂纪律习惯奠定基础。但是,针对中学生来讲,这个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分水岭,很多学生不喜欢按部就班的学习和生活,很容易出现一些叛逆性表现,如果教师管理不当,或者执行力不够强,学生就不愿做准备活动,因为他们觉得常规式准备活动相对于游戏式和情景式的准备活动,显得更为枯燥、单调,没有创新,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学生自然就不会自主地去练习,应付了事,达不到充分活动各部位关节的作用。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准备活动不但没给学生的健康加以保障,反而将成为学生的负担,但是从教育者来讲,学生的发展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具备一定的组织性与纪律性。

2.游戏式准备活动更加强调趣味性与竞争性

相对于枯燥乏味的慢跑、行进操、定位操等常规式准备活动,运用游戏式准备活动效果会更好些。因为体育游戏不仅有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进入运动状态,便于组织教学。学生还能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采用这种教学形式,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从学校条件来讲,体育游戏需要的场地器材可多可少,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和开展。

3.情景式准备活动更加强调思想性与生活性

实践证明,情景式准备活动这一独特的练习方式,可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成功的愉悦中忘记疲劳,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故事的完整性。这种方式比其他两种单纯的跑圈、做徒手操或者一些简单的游戏效果要好的多,它是在运行体育游戏的基础上,赋予生活中的情感。具备一定的思想性。但是这些也需要体育教师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前期准备,在课堂中有很好的执行,才能达到课堂的完美。但是如果每节体育课都用创意的情景设计方式,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将数倍增加。

三、总结

准备活动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体尽快地由相对安静状态逐渐过渡到紧张的运动状态,为基本部分做好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充分活动各关节,避免受伤,动作幅度由小至大,为正式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我们知道,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是一个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习过程应该是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弘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是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使用更强调组织性与纪律性的常规式的准备活动,还是使用更强调趣味性与竞争性游戏式的准备活动,或者使用更强调思想性与生活情景式的准备活动,这些选择都需要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做到有的放矢,认真且慎重考虑,因为这些因素都是学生成长发展中所需要具备的,而任意或单一的教学诉求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运用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形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依托体育教师的团队精神,采用多种形式贯穿于准备活动中,丰富体育教学行为和手段,为提高体育课堂效率做出自己的努力!

游戏活动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全过程动态备课;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0-0051-03

一、新课标下的全过程体育动态备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都在不断改变和发展,浙江省教研员余立峰提出了一个新的单元构建的思维方式,即“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视角下的单元构建思想。这间接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要求。全过程体育动态备课是适应时展需求,在体育动态备课的基础上,以新课改理念为大方向,提出的贯穿教学始终的备课方法。它更多地注重在变化中因势利导,在尊重学生学情、场地、天气以及教师本身的条件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教学培养方案、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计划、课堂教学以及教学完成的过程上,随着时间以及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地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实现调整、改进和完善,具体表现为围绕一个教学内容展开的一节或多节课的备课过程,要求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

二、全过程动态备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一个传导机理

备课本身是一项计划,计划是思路性的,属于意识范畴,而具体的实践却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仅仅按照计划实施课堂教学而不重视具体实践的变化来应对,那么有可能使得计划与实际相违背,而如果以具体实践的变化为因由而轻视了备课,那么从长远来看,就容易使得课堂教学偏离教学目标,或者因为无法满足阶段性的教学目的而降低教学效果。全过程动态备课讲究的就是计划与实践的统一,因此,全过程动态备课所遵循的一条基本哲理就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计划指导下开展实践,在实践应用下改善计划。

一般以为,备课仅仅是课前的准备工作。从字面看,备课即准备课堂教学,但在全过程动态备课的视野下,这个层次的备课偏于狭义,全过程动态备课贯穿了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大过程。课前需要充分的准备,课中需要精心的实施和调整,课后则需要及时地总结和反思。

首先,课前的备课是基础性的工作,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安排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方案,这是一项思路性的工作,为后面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大框架。脱离了这项工作,后面的教学实践将失去准绳、无据可依,就容易使得课堂教学无的放矢、缺乏效率以至于偏离教学目标。

其次,课中的教学实践需要因变而变。拘泥于一成不变的备课内容将使得课堂变得僵硬、缺乏生趣,严重的甚至可能与事先制定的教学目标相违背。其原因在于,受体育课程的教学特性影响,学生是活的,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场地虽然是死的,但也容易受到季节、天气、施工等影响,因此也容易变成活的,而教师当然也是动态的个体,也受到个人的情绪、身体条件等影响。因此,在大框架不变的前提下,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因时易势,以变制变,遇到未料情况发生时,需要适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最大化达到教学目的。

最后,课后的教学总结与反思是教学提升的关键。在将计划应用到实践中时,或许会感到有那么些闪光点,或许也会感到有那么些瑕疵,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及时地总结和反思,把好的做法或想法及时保存下来,把遇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并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案,那么在以后的备课中就可以得以更好地完善。

在这样一个自我修复式的全过程动态备课中,备课的成熟度将越来越高,而课堂实践经验也将越来越多地反映到备课之中,问题也将随之减少。假设完全达到教学目标为100分,那么随着螺旋式上升的全过程动态备课,实践教学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将不断趋近于100分。

图1 全过程动态备课

三、全过程动态备课在体育课实践中的运用

1.“动”在课前,考虑全面,制定合理教案

相较于其它学科,体育与健康的教材省内外不统一、参考教材少,室外活动课易受天气、场地、器材等多种因素制约,需教师备课具有更强的灵机应变能力。

第一、教案要考虑天气情况。一节室外广播体操课在温度20°左右的天气和在寒冬里上课,其在教案的准备活动教学环节设计上要存在区别。前者,教师可以低强度运动作为课前活动,就能达到让学生热身、舒活经脉的作用,而在寒冬里,就需要安排趣味跑等运动强度大的热身活动,达到热身效果。

第二、教案还要考虑场地、器材。以 “奔跑吧,兄弟”里的撕名牌游戏环节为例,改编并设计一节体育追逐课。在操场人不多、场地宽阔的情况下,即使大量学生自由奔跑,也可以确保安全,开展效果也不错,但如操场已是人山人海,这样的练习活动就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无法开展,因此教师就必须调整教学环节,甚至改变教学内容。同样的,排球课若没有充足的排球,羽毛球课无充足的球拍和羽毛球,也都无法开展正常的体育教学。因此,场地、器材对一节体育课的备课都非常重要,教师应将其考虑其中。

2.“动”在课中,“案”随课改,打造适宜教案

体育实践课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学生课堂表现、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的个体差异等都会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最后的呈现形式。以浙教版水平二《跪跳起》一课为例。

课前、课中的案例:

(1)备课教案

(1)热身激趣,语言导入

①垫上操,引入脚背拍垫 ;

②游戏:红绿灯(利用膝盖进行红灯停、绿灯行的四面转发,让生体会腿部离垫,腿部发力)

(2)技能掌握,体验乐趣

①无臂起跳练习

②带臂起跳练习

③起跳摘物

④完整跪跳起练习

⑤组合练习:跪跳起+燕式平衡,跪跳起+挺身跳(选择其一)

(3)恢复身心,放松结束

实施教案一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问题一:原以为游戏红绿灯比较具有趣味性,却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在转至身后时,看不见教师的红绿灯牌,而转身会影响腿部发力和起跳。

改进措施:练习一次后,立刻改“红绿灯”游戏为“撑垫跪跳起”。

问题二:原想通过有无手臂练习让生体验手臂制动用力的作用,而课堂实践证明,无臂练习,学生根本无法单单靠腿部发力,而且导致学生身体重心不稳。

改进措施:不再进行无臂练习环节,而是通过尝试―集体练习等形式增加摆臂起跳的练习次数。

问题三:组合练习安排了跪跳起+挺身跳,发现这个练习相对更受男生喜欢,女生不但不好完成这个练习,也不喜欢。

改进措施:增加一项组合练习,并让男女生自由选择其中一项练习练习,让学生在对比实践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组合项目。相对来说燕式平衡更适合平衡性好的人练习,而挺身跳更适合腿部力量和腰腹力量好的学生选择。

(2)课中教案

(1)热身激趣,语言导入

①垫上操,引入脚背拍垫

②游戏:撑垫跪跳起

(2)技能掌握,体验乐趣

①弹弹弹练习

②起跳摘物

③完整跪跳起练习

④拓展组合:跪跳起+燕式平衡,跪跳起+挺身跳(选择其一)

(3)恢复身心,放松结束

3.“动”在课后,多次打磨,形成优质教案

课后动态调整的案例:

全过程动态备课不仅要求在课前精备课,根据课中生成调整教案,还要在课后不断磨课改进,最后形成优质教案。以笔者参加台州体育教学大比武《体育与健康》水平二的跳跃单元第四课时为例,立定跳远是主教材,重点为双脚用力蹬地,难点是摆臂与蹬地协调一致。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围绕重难点,进行了体育教案的设计,并对这一教学内容不断调整完善,最终形成了一次体育课的动态备课,呈现的教学课堂广受好评。

(1)课后教案一

(1)快乐热身

①图形跑,边跑边模仿边做伸摆练习

②热身操

(2)游戏引导

①顶绳比远:直体顶绳比远、半蹲顶绳比远

②手摘仙绳:直体顶绳比远、半蹲顶绳比远

③悄悄落地:原地跳起轻落、向前跳起轻落

④双跳双落

(3)探索合作:飞越彩绳

(4)收获喜悦:小组比赛

(5)恢复身心,放松结束

实施教案一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在跑动中做伸展练习出现断续性,笔者将其改为提示中的图形跑,为下面的队形变化作铺垫。

问题二:第一次试上课后就明显感觉这套操对学生有点难,动作不够简单。而作为比赛课,没有学生的提前接触,操一定要编排得易操作又能与立定跳远相关联。

问题三:对于顶绳比远环节,发现绳子难放置,但又一时找不到更好方法。同时发现直体顶绳根本无法发力,改为取消这一教学环节。

问题四:看似形式多样,但立定跳远完整练习的教学环节缺失,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够好。

问题五:第二块副教材缺失。

一节课中出现这么多的问题,课堂效果是不会好的,教案一的实施没有能完成教学目标。发现问题,及时修改调整教案并将其再实践运用。

(2)二度调整教案

教案二:

(1)快乐热身

①图形跑,跟随师跑出L型、S型、O型和三角形

②热身操,音乐舞曲 - Rise And Fall(ClubMix)

(2)游戏引导:

①半蹲顶绳比远

②手摘仙绳:直体上摆摘绳、半蹲上摆摘绳

③悄悄落地:原地跳起轻落、向前跳起轻落

④双跳双落

(3)探索合作:

①立定跳远完整练习 ②飞越彩绳 ③小组比赛

(4)收获喜悦:趣味爬行

(5)恢复身心,放松结束

实施二度调整教案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热身操音乐过于成人化,动作及音乐无法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怎样挑选合适的歌曲,并结合音乐编排动作是急需改进的关键。

问题二:在顶绳比远环节,无论学生怎么用力顶,还是顶不远。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双脚用力蹬地发力的感觉,为何不考虑蹬地比高?

问题三:在向前跳起轻落环节,由于没有目标,学生也失去动力,这一环节仅仅比轻而没有在此基础上的比远,因此在下一教案里要设置目标物。

问题四:双跳双落与完整立定跳远有类似,这一双跳双落可以有机结合到完整的立定跳远中,让教学环节变得更加紧凑。

问题五:副教材不够有新意,也不适宜四年级学生,思考一个既有合作性又锻炼学生双臂、腰腹力量的练习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针对以上不断出现的问题,笔者再次对教案进行修改调整。

(3)三度调整教案

教案三:

(1)快乐热身

热身操,音乐舞曲 - Rise And Fall(ClubMix)改为音乐舞曲 《小苹果》,动作里饱含立定跳远的蹬摆动作

(2)游戏引导

①顶绳比远改为弹簧发射:原地屈腿蹬伸跳、半蹲顶物比高

②手摘仙绳

方法:前后两人一组,一人作持桃者,一人作摘桃者,相互交换(举挑者可根同伴水平调整桃子的远度和高度),增加学生的选择度和灵活度,去除多余的直体上摆摘绳

③悄悄落地:原地跳起轻落(听声音辨轻) 、向前跳起轻落(前方设置1、2、3分数线)

(3)探索合作

①立定跳远完整练习:一步立定跳远、连续跳两步

②飞越彩绳(四人一组,其中两人用彩绳设置一掌高的障碍线,另两人进行练习,依次):自我调整、挑战同伴

③摆设造型

(4)收获喜悦

①素质练习:“一秒钟马路变拱桥”:第一人做仰卧成拱桥,另一人钻爬;第一人做俯卧于地面,另一人则跨过

(5)恢复身心,放松结束:《荷塘月色》放松操

实施三度调整教案出现的问题:

到此刻,教案已经进入细节的修改中,如何让教案更加完美,让问题考虑更全面,是最后阶段需考虑的,也因此有了最后的教案定稿诞生。

(4)四度调整教案

对于“弹簧发射”环节,头顶跳绳始终觉得不够理想,因此改跳绳为带有摩擦性的特制小竖条。同时将素质练习从简单的学练到1分钟计时,以钻爬、跳跃数量多者为胜,这大大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和队员间的合作性,进一步考验同伴间的配合能力。

四、结语

在这种全过程动态备课的模式下,可归纳出三大特点:

一是对于学生。在“学为主体”思想的引领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动态备课围绕学生转,有利于根据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实施,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二是对于教师。教师对教学全过程的思考与探索有利于锻炼教师的总结归纳能力,也有利于教师积累课堂实践教学经验。

三是对于课堂教学效果。动态的根本目的是因变而变,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在全过程动态备课模式下,有利于不断趋近于100%的教学目标,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余立峰.“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的单元构建研究[J].体育教学,2014(06).

[2]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07):114-116.

[3]周慧.以“动”制“动”――浅谈营销专业课教师的动态备课[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3(04).

[4]叶常青.论体育教师备课思维范式的转换与教学创新[J].浙江体育科学,2007(07).

游戏活动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依案施教;备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4-0055-02

“依案施教”是指教师依据课前设计、编写好的教案去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可以理解为“备课”和“上课”,这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但笔者认为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此,尤其是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作为指导教师,我根据日常教学工作对青年教师的基本要求,结合他们的自身特点,针对他们发展和成长的不同阶段和情况,以“依案施教”为主线,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和发展。根据侧重点不同“依案施教”会有以下三种要求。

一、“依案施教”要求之――会用别人的教案依案施教

这一要求主要侧重于培养青年教师对于多种教学资源的接受、理解、整合和运用的能力。这里提到的“别人的教案”根据其完整程度和来源不同有两类。具体做法如下:

1.听课后能“依案施教”上“模仿课”

“听课”是学校规定年轻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无论是“年度考评”还是“青蓝工程”等各种考核都把听课作为重要内容和指标来评价。可见“听课”是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青年教师听课的对象不仅可以是自己的指导教师或其他有经验的教师,也可以是其他青年教师;听课的形式可以是随堂听课,也可以听各种级别的公开课、评优课以及教研活动中的研讨课等。但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听课,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听为己用”,青年教师要将听课所得转化为自身的教学储备。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听过的课,青年教师会模仿着在自己的课堂上完成相似的教学,即会上“模仿课”。这也是“依案施教”对指导的青年教师在教学上的最低要求之一。虽然是最低要求,但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谓“看人挑担不吃力”,虽然“模仿课”的教学设计和教案是别人的、现成的,可以拿来就用,教学过程也已完整地呈现给他们了,但很多因素及生成性的问题会让青年教师在上模仿课时感到困难或疑惑。比如:教学中的技能示范会反映青年教师是否具有扎实、全面的体育技能能力;教学过程中场地器材的选择与布置、队列队形的组织与调动可以看出青年教师能否根据现有的场地器材提前做好预设与安排;各项练习次数的要求和教学时间的把控则需要青年教师关注课中学生实际的练习状况,并能及时进行调整等。诸多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会使很多青年教师感觉到“上‘模仿课’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当然也正因为如此,让青年教师在听课后“依案施教”模仿上课会对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有很大帮助。

其实,要求青年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把听课的内容“依葫芦画瓢”地移植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教学工作的好方法。对于初为人师的他们来说,如何上课是他们最应了解和熟悉的内容。通过上“模仿课”,青年教师很快会知道一节体育课的基本结构,以免初登讲台的他们会因为紧张或时间不够而忘记热身或放松环节等诸如此类的情况出现。给他们一个较为成熟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让他们在看完其他教师的现场教学后,通过自己的记忆和消化,模仿着进行教学,可以让他们快速适应课堂教学,并对他们形成正确的教学态度、观念、行为、习惯起到良好的帮助和引导作用。

2.会用现代化教学资源整合成教案“依案施教”

当今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已离不开网络,很多地区、学校也为教师配备了计算机和互联网,让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各种各样的教学设计、教案、微课、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青年教师在使用网络方面是有其优势的,如何将这一优势变成他们成长的助推器,是值得指导教师思考的问题。我会要求青年教师按照指定的课题上网搜索相关教学视频和好的教学设计、教案等资源,并且“依案施教”。

他们的第一步是上网搜索。很多青年教师会觉得这样很轻松、很省事,但当他们亲身去做了以后便会知道其实这并不容易。原因是网络上的很多教学设计、教案、视频等资源都有其特殊性,有的过于简单和粗制滥造,无法真正付诸于实际教学;有的个性化明显,对于场地、器材、设备的要求很高,教学设计不易“复制和拷贝”;有的教学设计和教案描述过于简单,青年教师不易理解,更别谈模仿了,所以真正能够拿来就用的资源其实并不是很多。“什么有用,什么可用,什么无用”是需要他们依据自己有限的教学经历和感受去辨别和筛选的。其实这也就是对他们起到锻炼的价值所在,因为在搜索资源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带着明确的目的看了很多、想了很多。接下来就开始考查他们的个人能力了。

第二步,青年教师需要对自己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教学设计、教案、视频等相P资源进行加工、整合和个性化处理,找出其中有关联或可关联的内容、片断、方法(如各种各样的热身活动、放松活动方法,发展不同身体素质的游戏,各种教学组织的队形及调动方法等)。他们要根据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进行修改、组合、串联(例如根据教材涉及到的器材选择游戏,针对教材特点设计素质练习等),然后设计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设计或教案(我戏称之为“网络教案”和“网络设计”)。如果这么做下来,这些青年教师一节课的准备过程中无论是时间还是阅读的信息量,都要远远大于一节正常备课的量,无形中他们对于课的思考也增加了很多。

第三步,是要求他们根据设计好的“网络教案”或“网络设计”去“依案施教”。这是让青年教师体验“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方法。由于受到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可以想象他们在将自己通过网络搜索得来的设计、教案付诸于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困难,当然也会有许多灵感、火花。譬如,设计的游戏由于组织方法欠妥、规则制定不详或方法介绍不清等原因导致准备时间过长甚至无法实施和结束;再如,辛苦编好的一套徒手操或器械操由于动作复杂、不易模仿或示范面、示范位置选择不当导致学生不能集体模仿或跟做等。而所有这些体验是他们在听课或上“模仿课”时所无法获得和感受到的。此时,作为指导教师就应该“趁热打铁”,及时与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告诉他们该如何改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他们学会调整心态和情绪,帮助和引领他们成长。

二、“依案施教”要求之――独立设计创编教案依案施教”

在这里“依案施教”侧重于对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教学计划有学年、学期和单元计划之分。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历有限,教学经验不足,如果要求他们准确把握、合理安排每学年、每学期、每单元的教学计划,可能要求稍高了些。所以要求他们能“依案施教”可能更为合理一些,即“能够独立进行备课,并能根据自己设计的教案组织课堂教学”。可以分解为“依案+施教”,也就是“独立备课+依案上课”。虽然这是对中小学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但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却是件不太容易的事。

在每一学期的体育课教学中,涉及到的教材内容可能有4~5项甚至更多。而且每一个教材的教案也会因年级、学期和教学进度的不同在教学目标、重难点等方面有所侧重。所以独立设计和编写教案是需要青年教师静下心来去慢慢学习、摸索和积累的。当然,如果青年教师能够坚持多听课、多上模仿课,再结合指导教师的指点多看教案,独立设计出优秀的教案也不是什么难事。

当青年教师能够独立完成教案的设计和编写,说明他对教学过程已经成竹于胸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付诸于实践,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验证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选择的游戏能否操作,安排的练习是否合适,预设的练习次数、强度是否合理等,力求让自己的教案可行、可依。有了“可依”的教案,另外通过不断地上模仿课和教各种教材,让自己真正做到能够“依案施教”。并以此为起点,在“依案施教”的过程中积累教学经验,最终实现由年青教师向成熟教师的蜕变。

三、“依案施教”要求之――能帮助他人依案施教

这一要求应该在青年教师能够达到前两个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主要侧重于“正确判断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合理性”“追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处理生成性问题的科学性”等较高教学能力的培养。

当青年教师已经能够正确处理教材,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并熟练运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能力。例如他们会对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做出自己的评价,发现教案中存在的问题会有自己的判断,并能正确地表达出来,给其他教师提供改进建议。

如果再去听课就不会只停留在“对着教案看课”和“记录教学流程”这样的初级水平。他们会关注到课堂教学中诸如“教学组织是否合理”“前后h节的衔接是否得当”“讲解示范是否规范准确”“场地器材的选择与布置是否科学”之类的细节问题,并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评价。由被动性的“接受式听课”转变成主动性的“关注式听课”。在听课后,能够形成自己的评课意见,并能就课中存在的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起到帮助其他教师“依案施教”的作用。并能将自己听课的感受与想法和其他教师的意见加以整合,形成正确的观点,转化成自己的经验积累,在今后的教学为己所用。

游戏活动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职学前教育 幼儿园活动设计 整合与设计

“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是锻炼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能力的重要课程,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是幼儿教师教育技能的集中体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到“活动”一词83次,5大领域均有涉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活动”76次,《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实行)》中把“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作为七项专业能力之一。为了培养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学前教育业内人士展开了较多的探索和研究[1-3],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5大领域教法课程(幼儿园健康教育、幼儿园语言教育、幼儿园社会教育、幼儿园科学教育、幼儿园艺术教育),多数学校还专门设置了“幼儿园活动设计”。笔者分析认为,课程的整合和设计还需要下更大工夫。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差异较大

笔者分析了5所高职院校“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的设置,比较如下:

表1 5所高职院校“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设置的比较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1.各院校对“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重视程度不一致,有的学校把活动设计分散到了五个领域教学中,没有专门进行整合的过程。

2.与艺术相关的领域,设置的课时普遍较多,其他领域课程课时较少。

3.有些学校把领域教法课程设置为选修课。

(二)课程内容重复率高

笔者经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5大领域教法课程相互之间及和“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之间存在很大程度的教学内容重复。比如A学校,6门课程同时开设在第4学期,都把教学生写教案(活动设计)当成了主要教学内容。不仅以上6门课,其他课程也以“创新”的名义让学生写教案,真正到了“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教学生写活动设计的时候,发现他们已经写过了,走进了误区。譬如说儿童文学课程教师让学生写教案,他的思路一定是局限于儿童文学的,游戏课程教师让学生写教案,思路一定是局限于游戏的,语言教育教师让学生写教案,很少能顾及其他领域。这些“活动设计”实际上成了“夹生饭”,看着好像是在给“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打基础,实际上是在地基上盖了一层“豆腐渣工程”。“练拳容易改拳难”,“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老师教授课程前要先纠正学生的思路,“李逵”碰到“李鬼”,也无可奈何。有的学校把5大领域教法课改名为“**领域活动设计”,把写教案的工作完全放在这些课程中,没有再安排“幼儿园活动设计”这一门课。学生没有整合的机会,并且课程之间重复率高。

(三)课程安排缺乏有序性

5大领域教法课和“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安排,在笔者考察的5个学校里,有序性均有待加强。有的学校是6门课都放到了第4学期,加上内容重复率很高,就会存在一个现象:不同课程任课教师同时在做同一件事。学生上不同的课程,学的内容是一样的。拿着这一门课的作业,就可以应付另一门课。更有甚者,有的学校还没有学如何开展活动设计,譬如“儿童文学”、“游戏”等课程就让学生写教案,名曰“创新”,实为“刨活”。“创新”的结果是不得不花费一定的时间在本来不该讲“如何写教案”的课程里讲起了“教案书写”。厚此一定薄彼,相应的,本来应该讲的内容一定会受到影响。这些事情并非不可做,而是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整体设计、梳理、序化课程体系,防止各行其是,令从百口出。

(四)教学模式比较单调

大部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5大领域教法课程和活动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都比较单一,贯穿“讲―写―练”的“三段式”教学思路,老师首先照本宣科地讲述本领域课程的主要内容,其次按照自己的“经验”指导学生如何书写教案,写完后在班级里面模拟教学。全过程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本来应该是职业性很强的课程,跟职业接轨的内容不多;本来应该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仅仅体现在“模拟课堂”,并且是低层次的模拟;本来应该是开放性很强的课程,却做得很封闭,导致教法课很乏味。

二、简析“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导致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教育大环境的原因,有教师的原因,有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因。

(一)教育大环境的原因

学前教育专业是师范性很强的专业。在师范教育阶段,教师教育技能是最受重视的,其中包括讲课,但是学生弹、唱、舞等技能的训练基本流于形式。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大部分学校走向了反面,放大了各种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反而教师教育技能出现了弱化,导致有些学校的毕业生到了幼儿园能弹能跳,但是不会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

高职教育提倡教学改革朝着职业化发展,课程设计要体现职业性,所以任课教师不约而同地很自觉地把“写教案”当成了课程主要内容之一。

(二)教师的原因

教师对幼儿园实际工作不熟悉,包括写教案和模拟课堂,主要的凭借是“想当然”。一些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把学科教育的方法技巧很“自然”地嫁接到了这门课里,至于是否适合幼儿教师却不考虑。和幼儿园教育工作脱节,导致课堂“理想化”,导致老师不敢开放课堂,但任课教师还要教改,于是想当然地把“写教案”、“模拟课堂”当成了重要工作。但是越如此,越脱节,舍本逐末。

(三)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因

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安排的同一专业不同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进程。一般按照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践的顺序安排。课程内容和进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任课教师不断地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之后,很可能课程间会出现一定的重复或者冲突,需要调整课程体系,使各门课程既有活力又形成合力。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尤其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4]。

三、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整合与设计的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提高对《指南》的认识,把《指南》作为一个深化学生职业认识和能力的有力抓手,把《指南》全文作为学习内容[5]。整个课程分为学《指南》、写教案(活动设计)、试讲与说课三个模块。5大领域教法课程和其他职业课程重点放在学习理论知识和讲课两个方面,教案书写不做详细讲解。

(二)教学进程的重构

“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按照内容模块,分到前3个学习,第1学期学习《指南》,通过《指南》的学习,让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就知道自己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强化职业意识。第2学期学习教案书写,通过教案的书写,锻炼学生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为第3学期开展儿童文学、游戏等职业课程打好基础。第3学期学习试讲与说课,锻炼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为第4学期开设的5大领域教法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样的体系中,把“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变成了贯穿前3个学期的职业岗位课程。让学生更早、更多接触职业工作,同时为不同学期开设其他课程提供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和基础。

(三)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要立足于职业性,体现实践性,追求开放性。

1.《指南》的学习应该贯穿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当前学前教育的形势,通过案例式的教学灵活展开,切忌变成理论知识的刻板讲授。

2.教案的书写应该引入幼儿园一线工作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共同研讨新形势下教案书写应该注意的问题,不再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一切从幼儿园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不盲目“嫁接”学科教学方法与技巧。

3.在试讲和说课中开展多形式的实践教学,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小组训练[6][7]、幼儿园见习、幼儿园实践3个层次的训练。第1个阶段利用小组内的训练模拟课堂,尝试运用项目任务式教学法[8][9],实践场所由课内改为课外。由组长监督实施,全程录像,老师在课内进行录像点评。第2个阶段是到幼儿园进行有生试讲见习和实习。第3个阶段是班内组织说课比赛。这3个阶段,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职业工作,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耿杰.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高专《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23).

[2]贺琼.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3]侯建平,秦葆丽.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优化再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2013(06).

[4]叶圣军.论学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与重构――以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5]李天顺.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班上的讲话[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

[6]周立峰.“小组合作式学习”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12).

[7]马静,袁玲俊.自主・合作・实践――《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全程实践教学的探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13(02).

[8]何艳楠.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观察,2012(09).

游戏活动教案范文第8篇

教师备课备学生这是备课的基本要求,而备学生的过程与结果,有些信息是形成在过程记在大脑中的,也有信息是需要呈现在教案中的。如:关于教学对象的基本信息,学生的年级、班级、人数等。不要小看这些基本的信息,现如今教案既是教师自己教学参考的资料,也是教师之间不可或缺的交流材料之一。教案只有呈现年级、班级、人数这些授课的基本信息,他人才能判断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目标预设、教学过程的设计合理性与否,才能显示教师教学行为的合理性怎样。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上课年级与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是有关联的,上课班级的差异也与教案的产生发生着关系,班级学生数量直接关系到备课的设计,大班额怎样教,小班额又怎样上,这些基本的信息既是备课需要关注的信息,也是教案需要呈现的基本信息。

二、需要呈现教学内容的信息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组成元素,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呈现教学内容的授课信息就是教什么的问题。教什么是课程的问题,落实到教案中,首先应该具体到教材,并且要明确,如:是学习跨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还是学习完整技术,一定要表述清楚,切忌不明确,如:学习内容是“武术或民族体育”。武术和民族体育内容博大精深,具体学习什么,很不清楚;其次是要落实到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即:呈现教学重难点的授课信息。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只有明确了重难点,教学才不至于偏离方向,落实才有目标,教学才有效果。如果将教学重难点都搞不清楚,那么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航船就不知驶向何方,更不能谈什么教学效果了。

三、需要呈现教学目标的信息

教学目标在教案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习行为表现的结果。教学目标需要在教案中呈现并得到大家认可,但是很多情况下教案呈现的效果并不理想:表述没有体现具体性,主体不明确,行为动词使用混乱,学习的程度、达成的条件模糊,失去了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更有甚者目标的主次不分,呈现的信息该有的没有,把教学目标搞得不知道究竟课堂在干什么。呈现教学目标授课信息,要明确具体地指明学生学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学,学到什么程度,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我多次投篮练习,能够独立完成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这样呈现教学目标信息就具有可操作性。

四、需要呈现教学过程的信息

教学过程是体育与健康教案需要呈现的重要信息,如果教学目标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呈现的是学习结果,那么教学过程呈现的就是课堂运行的过程,即:课的顺序和每一个环节大体上需要的时间、具体的学习内容、步骤、教法与学法、练习次数、教学的组织形式、安全提示与活动要求等。体育与健康课的结构是由学科性质、学生生理机能变化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等所决定的。在呈现教学过程的信息中,呈现课堂结构信息,既是整体教学设计的需要,也是突出学习活动完整性、合理性、针对性、系统性的需要。无论课的结构是准备、基本、结束三部结构,还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部结构,都要呈现清楚,并且要根据每一环节的活动内容,预设所需的时间,这也是教学严谨性和有效性的需要。在课的顺序提示下每一个环节具体要教学的内容是什么,也就是要干什么,要呈现什么。如:开始环节常规教学的具体内容、准备环节热身活动的内容、主体环节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结束环节放松调整与师生交流小结的内容。呈现教学过程的信息,应尽量具体些,如:准备环节(1)定位徒手操:伸展运动4×8,扩胸运动4×8……(2)跑的专门性练习:原地摆臂练习,小步跑练习,高抬腿练习等。而在主体环节呈现的学习内容,如:学习快速跑,既要说清楚是学习哪个具体的技术阶段,还是全程技术,同时还要简单陈述所学内容动作方法。如果有游戏既要呈现游戏的名称,还要简明扼要地呈现游戏活动的方法与规则,切忌只呈现学习内容总的名称,如:准备环节“定位徒手操”,徒手操具体是什么没有呈现。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在每一个环节中,先学什么,后学什么,顺序要呈现清楚,这就是教学的步骤。如果课堂教学前与后顺序不清,甚至不合理,那么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就失去了章法,就会降低教学效果。针对每一环节具体学习内容教师怎样教,学生如何学,教与学方法要呈现清楚。呈现教与学信息,要依据不同学习内容,教师与学生的特点,以及课程资源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性的、互动性的、趣味性的教与学方法。切忌不虑教材,不结合师生特点和资源情况,公式化的、口号性的呈现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纠正错误动作法等教法,以及观察、模仿、自主、合作、探究等学法。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组织,直接影响教与学效果、每一环节、每一步练习都采取怎样的活动组织形式,要结合练习场地,图文并茂地呈现。在呈现教学组织信息时,要考虑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场地与器械情况、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与安全,做到收放结合,灵活多样。活动的要求(包括安全提示)要呈现出来。呈现活动要求包括练习顺序、课堂纪律、学习配合、精神面貌、动作质量、安全提示等。只有课前将学生练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想得周密,要求提得恰当合理,才能保证课堂运行安全、有序、高效。运动技能是在反复练习中掌握的,教师根据学生运动基础,为了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活动目的,要客观实际地呈现每个练习活动的次数。这样既强化了运动技能学习,也明确了学生练习的归属。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教材,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也要呈现在教学过程的信息中。

五、需要呈现课程资源的信息

课程资源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对于丰富练习手段,改变练习方法,调动练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要积极地提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是这些在本节课教学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课程资源,是需要呈现在教案中的。如:教学所用的器械名称及数量,教学挂图的名称及数量,录音机,双杠练习的保护袋数量,练习投篮用的活动篮筐数量,自制的保龄球练习器数量等。

六、需要呈现预设的运动负荷和课后反思的信息

游戏活动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体育活动;游戏教学;存在问题;开展对策

目前,小学体育游戏活动广泛开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缺乏趣味性、公平性,死守预设教学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体育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展小学体育游戏活动的对策。

一、小学体育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

1.游戏内容缺乏趣味性和公平性

小学生明显有着活泼好动和贪玩的性格特征,也正是出于这方面心理年龄问题的考虑,小学体育课堂上往往会安排一些游戏环节,可是这些本应该带给孩子快乐的游戏内容,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目的和兴趣的提升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游戏虽然设置了但是缺乏趣味性。体育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重复同类型的游戏内容,无外乎比一比、赛一赛等,一开始学生还有兴趣,时间一长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了,而且还会出现游戏纠纷,使得师生都疲于奔命。其二,虽然教师设计了游戏活动,但是所谓的游戏仍然是反复进行体育动作训练,学生感受到这种游戏内容不是真正的游戏活动,身心依然紧张,得不到应有的放松。另外,游戏活动也要有竞争意识和公平的评判,但是许多体育教师认为游戏就是活跃气氛,再一次地训练体育动作,无需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体育竞争评判,学生开心就好。殊不知,这种缺乏公平性的游戏活动学生不会感到开心,反而会觉得游戏是一种不信任学生的敷衍的教学设计,因此产生厌烦感。

2.游戏过程死守预设缺乏生成性

体育游戏过程中的预设主要是指游戏活动是在教师的预设情况下开展的,能够保证做到相应的锻炼,并提升学生的学习运动兴趣。而体育游戏的生成性则主要是指在游戏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突况,教师应该有灵活指挥,使得游戏内容更富创造性的能力。目前,在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分强调预设,突出表现就是按教案安排游戏,预设教案就像一根无形之手控制着游戏教学,从而使本应该轻松自由的游戏变成执行教案的过程。其实,体育游戏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体育游戏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但是小学低年级的游戏活动,教师往往过于重视预设教学内容的安排,这种考虑也是为了保证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够万无一失,时间安排合理,运动强度合理等,但是长期实行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兴趣、创新能力的发展就得不到发挥,所以新课改下的体育游戏教学设计应该积极倡导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想法等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

二、合理开展小学体育游戏活动的对策

1.多种选择,设置评价

在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推行多种游戏选择的教学设计就能够转变游戏内容缺乏趣味性的问题;设置评价机制则能够转变游戏活动缺乏公平性的问题。首先,教师要提出多种游戏方案,通过举手表决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内容,如:游戏“快快集合”“投准”“拍球比多”“大鱼网”“投沙包”“老鹰捉小鸡”“指鼻子”等都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其次,教师要做好评价工作,要保证游戏活动始终能在公正、准确、有序的基础上顺利进行。可以请学生自己选择裁判或者教师参与到游戏中去,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小学生面对胜利不骄傲,面对失败也不要气馁,更要在比赛结束后讲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和“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2.灵活教学,培养创新

在小学体育游戏制作如果能够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就能够转变当前体育活动内容中过于重视预设内容的问题,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一年级的游戏“模仿动物的叫声和跳跃”过程中,教师就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而不是让学生完成教师指定的动物活动。当然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预设的游戏模仿中包括“猴子、大象、兔子”的模仿动作,因为这几个动作的模仿能够起到更好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如果一旦学生没有选择这几个模仿内容,教师也不要硬性要求,教师可以说:“下面老师模仿一个,大家猜猜是什么?”学生猜猜后,教师鼓励学生和老师一起来学一学。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游戏创新,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还有怎样的新玩法?另外,在进行了体育动作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种学习内容,自己创编球类的游戏活动,总之,要培养学生创造力。

概而述之,小学体育游戏活动是在符合小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选择和合理设置,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们产生兴趣,主动参与。

参考文献:

[1]陈晶.农村小学阳光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19).

[2]刘琪,洪燕燕.体育游戏对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6).

游戏活动教案范文第10篇

“四统一”推进公益管理规范化发展

为统一公益管理标识与对外沟通形象,国网北京电力结合公益活动对象特点,从形象标示、教材、教案培训内容与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统一管理。

统一形象。依托电力展厅卡通人物,设计制作体现电力特色,易于宣传推广的“电力爱心教室”形象标识。继续宣传共产党员服务队红马甲形象,通过公益活动塑造公司党建品牌。

材。汇总公司及各单位开展电力宣传和科普的各类材料,整合形成统一的公益教材、科普影片、互动教具。在教材试用之后,通过出版社出版发行,为互动教具申请专利,保护公司知识产权。

案。邀请重点小学教师参与,根据教材、互动教具编制统一的教案,实现所有课堂讲授内容的规范统一。使用活动时长变化,设计教学内容,包括1节课、2节课、半天课等标准课件。

统一培训。邀请小学教师,定期对参与公益活动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员、青年志愿者进行规范化培训,重点培训教学实践、儿童心理学内容。

创新载体促进公益管理专业化发展

组织“电力爱心课堂”。公司党员服务队队员寓教于乐,通过影片观看、小游戏以及亲身参与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了电力安全知识。2014年5月,公司在海淀区人大附中实验小学上了一次“电力爱心课堂”,参与了电力强手棋游戏,乘坐了新能源电动汽车,了解清洁能源为现代生活带来的变化,在游戏与体验中学习电力知识。

布置电力爱心之角。国网北京电力与挂牌的学校或社区联合,共同布置电力爱心之角,集中展示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用电科普知识宣传板报、展板,建立固定的电力常识宣传栏,同时宣传公司品牌形象。

编制《电力爱心科教书应用读本》。国网北京电力统一编印了“电力爱心教室”的教材与教案,涵盖了安全用电常识、安全用电预防、安全用电技能、安全用电环保等内容。为方便小学生阅读和理解,教案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卡通动物的形象展示。帮助中小学生掌握基本安全用电常识,积极主动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危害,提高应对电力安全隐患的能力。

合作共赢深化利益相关方管理

上一篇:秋天语文教案范文 下一篇:小学安全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