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1 02:07:37

幼师实训总结

幼师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学课;幼师生

【中国分类号】G623.58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新生开设的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并且可以制作幼儿园教学课件打下良好基础。制作课件需要学生熟练的掌握基础操作。采用以实训为主,教学为辅的实训教学课。

一、教材的调整

本校选用的教材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规划教材文化课系列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这本教材主要分为六个教学部分:

1、认识计算机;

2、windowsXP操作系统的使用;

3、因特网的使用;

4、制作word文档;

5、使用excel2003实现企业工资管理;

6、powerpoint2003的应用。

(一) 教学顺序的调整

为了适合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了调整。主要是教学顺序的调整,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调整后的教学顺序更适合幼师生的学习。

教材的6部分内容是分为2个学期来进行的:第一学期:1、认识计算机;2、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使用;4、制作word文档。第二学期:5、使用excel2003实现企业工资管理;3、因特网的使用;6、powerpoint2003的应用。

(二)实训内容的调整

根据调整后的教学顺序,并以幼师生的职业特点,相应调整教材内的实训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计算机,基础内容,不做调整

第二单元: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使用,调整任务三,使用windows xp的附件工具,以《画图》软件为主,给出学生幼儿儿歌,让学生绘制儿歌配图。

第三单元:制作word文档,实训内容调整为1、制作自荐信;2、制作《简历》表格;3、制作简历封面。

第四单元:使用excel2003实现企业工资管理,实训内容调整为1、录入班级成员成绩;2、使用公式、函数制作班级成绩表;3、给出成绩评价分类汇总并制作图表。

第五单元:因特网的使用,实训内容调整为1、网络基础知识及电子邮箱的申请与使用;2、即时通讯软件及社交网站的使用;3、搜索引擎的使用。

第六单元:powerpoint2003的应用,调整为1、设计课件;2、插入图片背景;3、插入视频及音频;4、设置动画;5、设置页面切换;6、调整课件。

二、教学的设计

计算机基础是比较枯燥的一门课,作为职业教育类院校,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实用为主,幼师生的学科必须包含幼师走上职业岗位必须的技能。计算机课也一样,将幼儿园需要的内容融入课堂,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一)课堂内容设计

1、第二单元:幼儿儿歌配图,在使用软件的同时,考察了电脑绘图能力及创造思维。

2、第三单元:毕业求职简历让学生锻炼毕业时应对求职时需要的内容。

3、第四单元:成绩表、基础信息表制作是到幼儿园统计幼儿信息时必须的。

4、第五单元:网络的使用适合于现代社会。

5、第六单元:PPT是主流的课件制作软件,易掌握,课堂效果好。制作能抓住幼儿眼光的课件是必须学会的。

(二)课堂流程设计

实训教学课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分配好讲授和练习的时间进行有效教学是我们之前研究过的课题,在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一直都在实行。

1,组织教学,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操作,5分钟的练习,之后,找一名学生代表讲她是如何操作的。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教学能力,并且检查了学生的操作熟练情况。

2,新知讲授,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精讲强调教师的基本功,操作要准确到位,再教学中强调易出错的操作,内容简明扼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指导性,引导学生了解操作技巧,节约学生的练习时间。

采取了讲一点,练一点,最后大块练习时间出作品。以课件制作为例,课堂时间有限,每班分为几组,每组交一个作品。包括教案、课件设计稿和课件。课堂上,一个知识练习一次。如插入一个操作,都分成了插入背景、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插入文本框几个知识点,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熟练操作。

3,学生操作,是课堂最重要的部分,实训教学课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学生的操作时间,这其中有一半是在边讲边练中进行的,还有一半是大块的练习时间。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掌握新操作技能、提高操作熟练度的关键所在。

4,巡回指导,目的是帮助学生排除操作中的种种障碍,保证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采用个别指导与全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在巡回过程中发现全班的共性问题就需要暂时控制全班同学的计算机,进行整体指导。而在巡回过程中发现学生出现的特殊问题,根据学生能力不同进行差异的个体指导。

5,学生总结,这样可以既可以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又能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6,课后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一节课进行归纳、总结,既要重视成功的经验,也要重视失败的教训,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尝试不同的解决办法。

三、正确处理“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体。师生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因此,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必须匹配。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的获取知识,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题作用。

2、旧课与新课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要分配好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比例,因为有很多同学在新课之前就已经将以前的知识全部忘记了。所以每节课课前都要分出一部分时间来让学生来复习之前的操作,让学生在反复的操作中掌握操作,并加深对课程内容的认识。

3、难与易的关系

教学中可以将教学难点拆分或者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诱导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操作。

在实训教学课中,还应该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加入新的内容并实践。用新颖新奇的知识牵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实训教学课要把握和展现“动”这个字。教师要动手示范操作,学生要动手练习操作,反复动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教师巡回辅导时,及时解决问题。

总之,要将计算机实训教学课上好,吸引学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用多样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2年.第6期.

[2]《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第7期.

幼师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一、加强普通话教学

1.有针对性地进行普通话知识传授

语文老师在口语交际的教学计划中,应该根据专业特征及学生的能力,适当地进行普通话教学。例如,对于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她们必须进行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幼师专业都会专门开设普通话课程。因此,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幼师专业的学生删减普通话教学。然而,对于其他没有开设普通话教学的专业,语文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必须有普通话教学,包括普通话声母、韵母的拼读,声调、音变等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能用普通话进行句子、段落、文章的诵读,克服学生怕因普通话发音不准被别人嘲笑的心理。

2.普通话教学课堂实训

诵读对人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结构,有着良好的滋养作用。良好的诵读能力,是进行积极的口语交际的基础。教师在讲授普通话相关知识后,应进行诵读课堂实训,或让每一位学生自行选择一篇长度适中的文章,或由教师自己选择一篇文章。例如,可以选择语文教材中的《荷塘月色》,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朱自清带来的“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愁”。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其他同学必须对朗读的学生进行评分,并选出一名代表对该生的朗读进行评价;然后,教师作必要的补充、总结。

二、加强口语能力的培养

1.传授口语相关知识

口语是听的,书面语是看的。口语语体亲切、自然、活泼生动,书面语体庄重、严谨。因此,朗诵跟说话有很大区别。恰当地运用口语进行口语交际,不仅能拉近双方的距离,而且能取得很好的交际效果。例如,在写文章或者朗诵时,会出现“给予”,而不会在与对方交流时说“请给予我机会”。又如,说话时,一般会说“恳请大家多多指教”,而不会说“恳请诸位不吝赐教”。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传授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联系等相关知识。

2.强化专业知识,选择合适的课堂实训方式

布置课堂实训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实训方式。幼师专业,可侧重于讲故事;销售专业,应选择产品说明等课堂实训。自我介绍对于任何一个专业的学生都是必需的。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口语交际相关知识,为他们的求职面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作为中职教育语文老师,必须对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重视课堂实训。在课堂实训过程中,教师应提前通知学生上课前写出一段两分钟的自我介绍;课堂上,让每一位学生上讲台做两分钟的自我介绍;学生自我介绍完毕,教师将学生“说”的自我介绍与“写”的自我介绍进行比较,对学生的自我介绍内容、表达等方面作出评价。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专业特点,为学生安排其他的实训形式。例如,即席发言、产品说明等。教师在课堂上即兴拿出一个商品,如手机、圆珠笔等,让学生对产品进行说明,或让学生说服对方去购买该商品。

三、课余时间强化学生口语交际训练

对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课堂教学内容和时间毕竟有限,课堂上的模拟训练也不能等同于生活实践。所以,应该经常组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使课内、课外联系结合,在丰富多彩的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课堂实训毕竟面对的对象是同班同学,群体范围太小,而课外的活动则可以扩大群体范围,可以与不同专业、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交流、切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参加学校的各类社团、各类活动。语文教师也应该多面向学校学生组织活动,如鼓励学生加入广播站,组织全校性的辩论赛、演讲比赛等。

总之,口语交际作为中职语文教育的模块之一,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取代的。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方法,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开创中职语文教育的新局面。

幼师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高校 学前教育专业 幼师生 教学能力 问题 对策

为了提高未来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简称《大纲》)。《大纲》对师范生将来从事高中、初中、小学以及幼儿教师工作提出了共同的要求,而对幼儿教师的个性技能表述不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简称幼师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幼儿教师工作。所以,积极探索幼师生从教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一、培养幼师生从教能力的意义

幼师生的从教能力,是指就读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今后从事幼儿教师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培养幼师生从教能力的主要意义:

一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幼儿教师从教技能训练,是幼师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加强幼师生专业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还是幼师生未来就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幼师生从教技能训练是幼师生“乐于从教”“利于从教”“善于从教”和“精于从教”的重要途径。

二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容,这是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坚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世界教师教育的趋势。

三是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需要。优秀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大体需要经历教育模仿、理念自觉和独立创造等三个阶段。在职前教育阶段,主要是能力模仿训练,这种训练是幼师生的必修内容。如果没有幼师生的模仿,就不可能达到理念自觉,更不可能实现独立创造,也就无法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

四是高校服务于学期教育事业的需要。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要求:“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幼儿师范学校要认真、深入地学习《纲要》的精神,改革学前教育课程和师资培养方式,并主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贯彻落实《纲要》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可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服务于学前教育事业。五是提高幼师生就业能力的需要。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幼师生数量快速增长,幼师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所以,重视幼师生从教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幼师生的就业竞争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幼师生从教技能训练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多数高校对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重视不够,改革力度不大。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结构不合理。目前,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偏重于文化知识。如一年级课程多是基础课,很少安排教师技能训练课程。二年级科目过多,学生压力较大,难以完成技能训练项目。三年级幼师生面临毕业设计和就业的压力,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找工作上,无法推进从教技能训练。二是教育实习效果不明显。在教育实习中,由于学生多,指导教师少等原因,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幼师生的实习进行点评。三是仪器设备投入不足。由于高校扩招,幼师生数量增加,学校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无法满足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

三、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的主要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

幼儿教师的技能不同于其他教师,其技能不仅包括一般教师的基本技能,还包括弹、唱、跳、说、写、画、算、玩、做、护等专业技能。

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将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纳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这将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专业化,培养内涵上的系统化,培养过程上的全程化,培养质量上的规范化。这使幼师生从教技能训练从理论指导到实践操作都得到重视与落实。

其次,要加强领导,健全机制。这是确保技能训练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提高教师的认识。要组织教师制定训练方案、健全训练项目、完善考核标准。

第四,是提高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意识,形成积极的训练态度。要向学生宣传技能训练的意义和要求,让学生知晓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化要求,向学生公布训练标准,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自己的训练目标做好准备,形成内驱力。

2.加强课程建设

首先,优化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搭建幼师生从教技能训练的课程平台,将技能训练纳入课程体系,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设置不同的技能训练项目。

其次,增加技能类课程的教学时数,并进行相关课程的整合。如增加艺术类课程时数,把教师口语和普通话整合,把幼儿卫生学和幼儿营养学整合,把舞蹈课与体育课整合。使课程的设置与学生的从教技能训练有机配合,相互渗透,形成从教技能训练课程网络。

3.重视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不仅包括校内实践,也包含校外实践。一是做好学生实践活动的整体设计。要适当增加教育实践的课时,使幼师生的实践活动贯穿整个学程。要增加教育实践基地的数量,还要集中组织见实习,便于学校对学生的检查和指导。在见、实习活动的管理上,可以做到“六有”:有见实习计划、有听课或讲课记录、有实习报告、有见、实习所在单位评价、有带队教师总结、有师生调研报告。二是加强校内实训。为了给幼师生创设幼儿园教学情景,可以在校园内建立幼儿园教法实验室、幼儿科学发现室、幼儿感统训练室、家长与幼儿亲子体验室等实训室,从中对幼师生进行幼儿园教育模拟实训。三是鼓励幼师生自觉地进行支教。要提高对学生支教的认识,支教是学生教学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支教的时间最好在寒暑假或双休日,尤其是加强农村的支教工作。

4.完善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评价体系。要遵循技能训练规律,制定技能训练计划,完善训练措施。在内容安排上,遵循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年级层次上,按年级、分阶段、分类别层层考核,逐步提高。在评价的方式上,把学生的自我评价、班级评价、院系评价与学校评价有机地相结合。二是健全评价机制。要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训练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以学生自练自查为主、教师检查指导为辅的评价机制。三是完善考核项目。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安排不同训练项目,以便对学生的训练指导与评估。考核项目分为必考项目和选考技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训练帮助和培训。四是加大评价力度。学生技能的考核验收采取学校统一组织与系部组织相结合,学科专业技能由相关专业的系部完成,学校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监督。教学常规技能由学校统一安排验收,使幼师生从教能力的训练有内容、有指导、有检查、有评比。学生技能不及格,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不予毕业。这样,才能保证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S].2001.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2.29.

[3]由显斌.新教改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J].学前教育研究,2009,(1).

[4]王桂波.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06).

幼师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师;英语课堂教学;学教一体化;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已经被利用在了各种场合,而对英语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幼儿园是幼儿习得第二语言的关键期。因此,幼师的英语水平将直接影响幼儿英语兴趣的激发,但是现在幼师本身的英语基本功与教学能力普遍较低,这对于未来幼儿英语教育来说是不利的。在中职幼师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将学生的“学”与授课者的“教”再到学生的“教”三者相结合,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而幼师英语课堂教学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一、传统教学模式

对于“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解,先来分析一下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首先,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以被动且机械的形式接受知识[1],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大大的降低,学习效果亦不明显,学生也反映出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学习中的学习兴趣不浓。其次,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即过于注重学生在学习后的效果以及成绩表现等,而轻于学生将来的实践能力。最后,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极不平衡,这将使他们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越来越偏离实际,对于幼儿的启蒙教育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针对英语课堂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使现在的幼儿教师掌握更多的英语教学知识,也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创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培养幼师英语课堂的教学能力,提高幼师的英语水平,“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中应运而生。那么,什么又是“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呢?

二、什么是“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

这里所谓的“学教一体化”,指的是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将幼师生的“学”与幼师生的“教”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学”的能力体现“教”的水平

幼师生的学习不仅是幼师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授课者“教”的能力的一种体现。俗话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授课者的“教”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解除疑难杂症与指明前进方向的。在幼师的英语教学中,幼师生英语水平较低源于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浓,而在“学教一体化”教育模式中,幼师的学习能力将会在授课者的良性引导下得到极大的提高。授课者为学生创设情境,分角色扮演,组织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总结;其次,中等职业学校最终的培养目的是让幼师能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现在所学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自主完成教学任务,而这些都离不开在中职院校中授课者的“教”,要想学到专业技能与技巧,首先就得教,因此,“教”是“学”的制约因素,而“学”的能力体现了“教”的水平!

(二)在“教”中发现“学”的不足

从“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定义来看,是希望将学生的“学”与学生的“教”结合起来,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幼教专业的英语教师应该为幼师的英语学习创造“学”的情境,然后通过学生的“教”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因此,“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还能让学生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而教师也能及时的帮助他们更正错误,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比如采用“课前五分钟” “小先生制”。让优秀学生去教学生。也可以说老师今日的教是为了明日的不教。当幼儿教师在学校进行学习时就需要授课者对他们的教学意识进行熏陶,然后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教学意识。

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中的“学”与“教”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统一,在“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中,通过学生的“教”让幼师在学习中提高自身基本的英语能力,然后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又寻找学习的不足,同学之间互相提高,最终实现自身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一)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办法

1、教师如何“教”?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是“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换句话说,授课者如何“教”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我们要明确这里的“教”不是说让学生进行“机械性”学习。这里的“教”指的是授课者在教学中通过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教育,让学生在授课者的“教”之下能够激发最大的学习兴趣,发挥最大的学习潜能,所以“教”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如何应用于培养幼师的教学中的呢?可采用模拟情景对话的方式,让幼师生入“戏”,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中分别扮演tadpole(小蝌蚪),ducklings(小鸭子),mother duck(鸭妈妈),turtle(乌龟),fish(鱼妈妈),frog(青蛙妈妈).过程中采用任务教学,小组活动教学。让学生在组群里互相监督与指正,在参与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学生在“教”中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教”的魅力,进而掌握这种教学方法。

2、如何让学生“学”?

幼师在英语课堂中要学习的是在将来面对幼儿教育时怎样把握教学心理状态、选择怎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在学习中努力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等等。因此,如何让学生“学”亦是教学模式中的教学重难点之一。而在解决这类难题中,首先要为幼师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即在课堂上,授课者应该始终面带微笑,保持和蔼可亲的教学仪态,让学习幼教的学生们在心理上感受到轻松愉快,从而保证了他们在课堂上处于一种最佳的状态,而授课者也要通过各种办法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尽量的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上始终保持一种十分热情的态度;其次,学习幼儿教育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在思想上十分活跃,但在学习上却过于浮躁,注意力难于集中,因此,授课者可根据学生的现状,在他们中间开展英语竞赛,如分组对话、表演等,满足他们的进取心与荣誉感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最后,在教学中也可充分利用教学图片与教学辅助教具,将教材内容生动的展示出来,吸引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2]。总之在教学中只要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要求,将学生放在主人翁的位置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发展,然后进行符合学生发展的“教”,才能让幼儿教师在将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加的得心应手,也能够能加轻松的应对将来教学中的各种难题。

(二)“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运用“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时,授课者首先是要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切实科学的融合,保证每一块教学模版都能与实际相结合,不脱离实际,使学生在“学“后就能直接进入实践的环节,用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的认识[3]。因此,对于幼师的英语教学来说,授课者更是要将教学与实际相联系,避免让学生在“学”中对授课者产生一种茫然的感觉,以至于出现学习能力下降,实践能力也随之下降的现象。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加生动

如何让学习幼儿教育的学生的英语教学能力得到提高,是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中的一大难题。在实际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或其他的多种媒体软件进行英语教学,可通过影视等形式展现英美地区的人文风情,多观看原声版英文电影,让他们身临其境的同时感受英语的无限魅力,从而让课堂更加的生动与形象,加深了幼师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为他们将来的幼儿英语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教”后实训、巩固提高

这里所说的实训,指的是让学习幼儿教育的学生通过模拟演练与实践来巩固提高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基本的英语教学的能力,因此,授课者可以在教学中为他们安排专业的实训机会,提出要求与布置任务,让他们感受自身英语能力提高的成就感。比如安排到双语幼儿园实习。总之,是让学习幼儿教育的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重知识更重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双语幼儿园的涌现,幼师的英语水平直接关系到将来幼儿英语的启蒙教育,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幼师的英语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努力让学习幼儿教育的学生在教学中“学”与 “教”的更好,将“学”与“教”有机的结合,培养幼师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敢说、会说、能说与爱说的习惯,切实的提高幼师们的英语教学水平,也是中职学校最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贯彻.对传统教学模式不足的一点思考[J].新课程(上).2011,09

[2] 伍映兰.如何让学生轻松学习英语[J].成才之路.2012,02

幼师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基础差异;因材施教

幼儿舞蹈是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舞蹈课程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笔者作为一名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在此,对幼儿舞蹈教学的现状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幼师幼儿舞蹈教学现状

目前,由于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幼师的幼儿舞蹈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一方面,由于刚转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上,舞蹈教师们都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专的影子。另一方面,在教学上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行之有效和指导性强的教学大纲。基于上述因素,笔者认为幼师幼儿舞蹈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育对象已变化

升格后的幼师在生情上已发生很大变化。以往中专层次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5-18岁之间,在身心方面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在学习上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强,在课堂上基本处于被动状态。但是,现在大专层次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8-22岁之间,在身心方面均已基本成熟。因此,和以往的中师生相比较,大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高,参与性较强,能动性较好,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已发生改变。在学生的学习情况方面,相对以往来说也较复杂,以往所招收的学生是初中毕业后考入,大都没有舞蹈基础,而升格后的幼师所招收的学生大致可分为两年制大专生和三年制大专生,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呈现出两种状态。其中两年制大专的学生是五年制中专升段至大专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舞蹈基础,但文化理论基础较薄弱;而三年制大专的学生都是高中生通过高考进入幼师,基本上都没有舞蹈基础,但文化理论基础较好。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新的生情,势必要求教育工作者通过调整教学状态,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等一系列教学措施来适应当前教育对象和教育形势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二)教学内容待完善

随着生情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较强,幼师原有的幼儿舞蹈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中专的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实践课程占主体地位,理论课程很少。而大专的教学内容则需要以应用为主,这就要求提高理论课的比例,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在专业上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升格后的幼师生情发生变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以往适用于中专层次单一的教学内容显然已经不再实用,需要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完善。而国内专科层次的幼师几乎都是近几年才升格,在教育教学上几乎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如何更新幼儿舞蹈教学内容,需要当前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完善。

(三)教学方式需改进

中专层次的学生年龄小,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不强,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常采用“少练多说”、“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大专层次的学生年龄较长,学习能力较强,学习参与性也较高,教师如继续采用中专时的教学方式势必会抑制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另外,升格后的幼师在硬件设施上已大大改善,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教师若只停留在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运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传统教学方式,也是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改善幼师幼儿舞蹈现状的对策

幼师幼儿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是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改善好当前幼儿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育对象的变化促使幼师舞蹈教师必需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当前幼儿舞蹈教学的需求。首先,要了解学生情况。作为舞蹈教师,面对新的生情,应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大胆作出课堂评价,并提出好的建议,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并进行课后交流,做好调整教学观念的准备;其次,要摸清行业动态。幼儿舞蹈源于幼儿,也服务于幼儿。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的摇篮,更是幼儿舞蹈教学实施的终端。因此,幼师舞蹈教师应深入幼儿园,了解行业发展情况,摸清行业最新动态,掌握行业教学方向,总结出转变教学观念的思路。最后,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在了解了学生情况,摸清了行业动态之后就应作出总结,调整状态并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需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慢慢调整,给自己和学生制造一个缓冲期,不可操之过急,以免造成学生在心理上的突兀,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在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应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是否接受或喜欢新的教学观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

(二)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幼儿舞蹈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对幼儿舞蹈教学成效有着巨大的作用。面对新的生情,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大纲,完善教学内容。

1.重视理论素养,促进综合能力。幼师幼儿舞蹈教学内容应增加理论方面的学习,并将理论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从单纯感性的动作感知和模仿,逐步提高到对幼儿舞蹈理念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以提高自身的舞蹈综合能力。建议增设幼儿舞蹈欣赏和幼儿舞蹈教学法等内容。幼儿舞蹈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幼儿舞蹈作品,教师作专业性的分析,并在思想上作正面的引导,培养学生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幼儿舞蹈教学法是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是对所学幼儿舞蹈知识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的系统规范和理论阐释。幼儿舞蹈教学法的完善与规范、逻辑性的强弱和体系的统一标志着幼儿舞蹈这门课程的成熟性。因此,幼师舞蹈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幼儿舞蹈教学法这一重要内容。可先组织学生统一学习理论知识,了解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再由教师示范讲解,让学生清楚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每个环节应该如何运用教学法中的知识;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写出教学计划、教案和教学总结;最后,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节完整的幼儿舞蹈课。通过增加以上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理论知识结构,并结合所学舞蹈技能充分运用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把握基础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幼师学前教育专业两年制和三年制的并存状态,使得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这种差异在幼儿舞蹈方面尤为明显。因此,舞蹈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基础差异,因材施教,分别制定出两年制舞蹈教学大纲和三年制舞蹈教学大纲。就两年制而言,应在以往所学知识上有所加强、加深。如,增加幼儿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使学生将中专时所学的幼儿舞蹈和民族民间舞蹈有效的结合;增加幼儿舞蹈剧目排练和创编的学习,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舞蹈元素充分利用;增加幼儿舞蹈欣赏和幼儿舞蹈教学法的学习,使学生提高理论知识,并与技能知识相结合,从而增强实践能力。就三年制而言,学生几乎没有舞蹈基础,但是要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学完所有理论和实践的全部内容,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同时,注重职业性和应用性。如,基训方面,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去除需要大量柔韧性和力量性的动作,将以训练学生优美体态为目的的组合,作为主要基训教学内容;民族民间舞方面,在保留基本体态动律组合的基础上,去除大量纯粹的单一组合和综合组合,以幼儿民族民间舞为主要教学内容;幼儿舞蹈创编方面,将幼儿舞蹈欣赏与幼儿舞蹈创编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前提,结合幼儿舞蹈编舞技法,形成一套新颖而有特色的、适合学生需求的幼儿舞蹈创编教学内容。以上教学内容,不仅照顾了学生不同基础的学习需求,完成了幼师幼儿舞蹈教学的要求,提高了理论素养,还结合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充分发挥了幼儿舞蹈这门课程的应用性,为学生今后的幼儿舞蹈教学工作储备了深厚的知识能量。

(三)改进教学方式

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内容的完善,势必要求教学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进。

1.教师重新定位,变主体为主导。改进幼儿舞蹈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中的定位是关键。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定位则应是课堂主导者,给予学生引导、指导和教导。例如幼儿舞蹈教学中蹦跳步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小兔、袋鼠等动物跳动时的影像视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模仿,去找腿部的发力点,然后教师再给予正确的指导,最后教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懂得去发现美,感知美。通过以上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参与意识,从而使幼儿舞蹈教学成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高效教学。

2.教室不再单一,变固定为移动。幼儿舞蹈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舞蹈教学,它既是舞蹈技能的培养,也是审美感知的培养;既需要严谨的教学态度,更需要注重兴趣的激发。笔者认为,多变的空间和充满趣味的环境更有助于幼儿舞蹈的学习。在幼儿师范专科院校有很多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活动室和实训室,其空间多变,环境优越,设备先进,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空间资源,将原本单一的学习空间,变得丰富而机动。例如,幼儿舞蹈欣赏和幼儿舞蹈教学法的学习,可以利用学前教育专业的活动指导实训室,这是一个完全模仿幼儿园教室的实训空间,里面的环境布置充满童真童趣。这样的环境让学生在欣赏幼儿舞蹈作品时更能深刻体会作品内涵,有助于学生幼儿舞蹈欣赏的学习。而逼真的幼儿园教室布置,在学生独立试讲幼儿舞蹈课时能更真实的发挥出自己的教学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师的幼儿舞蹈教学的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基础差异,因材施教,完善教学内容;突破传统形式,准确定位,改进教学方式。努力使幼师幼儿舞蹈教学现状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促进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仪.高职学前教育“幼儿舞蹈”课程设计[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刘莉恒.舞蹈课堂教学发展现状及对策[J].艺术教育,2013,2.

[3]罗春慧.对改制后幼儿师范舞蹈教育教学的思考[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2.

幼师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教学合一是现代型的幼师应当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这也是由于幼师这一职业的特征所决定的,幼师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儿童,而儿童对于世界第一认知还未成型。儿童对于世界的了解和认知有着其特殊的地方,对于周遭的一切的认识以及结构秩序的学习都是从事物的形状大小以及颜色和空间位置等特征进行区分和辨认。而且数量以及数形从很早就已经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因此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数学的教育中需要懂得利用这些已经存在的只是内容,通过引导的方式将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使得幼儿懂得数学中的知识内容。对于这类问题,陶行知在教育的释义中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这是对现代实用性的人才的最好的诠释,中心就是做,对于学生的教学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当做出有效的指导,使得其发挥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才是育人的主要目的。实用性的教学才能够培养实用性的幼师人才,这就需要对其辅助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令学生可以再做中学,而教师则要在做中教,这才是学前教师应有的合格的品质。

2实践教学的课内课外应用相互结合

对于幼师的培养,教育教学中的课内实践是必要的部分,是对于学前数学教育的教学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通过案例、讨论以及教学模拟以及实践等等对教学能力进行培养。课内实践包括了知识、原理以及经验和技能的实践教学,通过一些令学生可以实践以及亲身体验的模拟活动,对学生进行经验的累计以及能力的获取以及实践意识的树立提供条件。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于实际的事件进行有效的分析,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同真正的教学环境进行有效的调动和结合,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对学生的理解以及吸收知识的效率和能力进行提高,并且也增强了学生遇到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将学生从枯燥的教授模式中解脱出来,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探索、创造和主动性进行全面的调动和提高。讨论则是对学生的探索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最有效的办法,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一些合理的提问,通过小组的分组讨论结合教师指导,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利用,是学习-讨论-实训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教师的问题应当最大程度的对在今后的幼儿教学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提出,这对学生将来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并且由于问题讨论是根据提出的问题(教师或学生提出),结合学生特点,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所提供的学习支架,进行学习、讨论和实训。问题讨论中的问题应尽可能是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对这种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将有助于学生将来处理教学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实际教学水平的提高。模拟教学是指营造接近真实的幼教活动场所和情景。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展示教学过程。这种实践形式可以缩短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能及时把课堂所学到的知识通过情景模拟进行实际训练,从而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技能。项目实践是指教师根据实践任务,以完成某一项实践内容为目标,通过学生对项目完成过程的全程参与,达到锻炼能力,提高整体职业素质的目的。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起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应对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进行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课外实践教学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另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内实践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提高。是不可替代的。由于受到总课时的限制,不可能把所有的实践内容都安排在课内进行。同时,有些实践项目也不宜在课内进行。因此,课外实践教学应成为训练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必须得到加强。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外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各种旨在训练学生能力的课外作业、各种认知性的下园见习、各种课程专业技能技巧比赛以及结合于毕业实习中的实践锻炼等。

3结语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符合幼儿职业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其在学前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联系专业知识的教学方式,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它符合幼儿师范专业对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定位需求,适应了社会对高等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幼儿师范专业中数学教育指导以及其他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趋势。

幼师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摘要: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者,幼儿教师的创新能力有可能影响未来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因此对幼师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本文首先简单的介绍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概念,分析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最后结合自身多年的幼师教学经验,对如何培养幼师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幼师教学;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建议

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幼儿开始,幼儿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幼师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其责任重大。从幼师学生将来成长为幼儿教师的需要上看,他们要针对幼儿学习情况不断钻研教材,选择最优教学方案和最优教育手段,这就要求他们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而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是要求教师不能简单地机械重复,要因地、因时、因每个幼儿的需要有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所以培养幼师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一、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概念

要加强对幼师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必须得清楚的理解其概念。

创造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提炼、抽象加工,再加上合理的想象和感悟,产生新思想、新观点的思维方式。创造思维是人的创造性的核心,它是在已经了解的信息的基础上,带着目的去思考从而产生出的独特的,有代表性的个人或社会价值的产品和非智力因素。

创新能力是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二、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有所提高。近些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加大了在幼师教学的投资力度,特别在设备设施的建设上取得了新的丰收,教学水平质量也有很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幼师教学中关于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主动创新意识不强

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和制约,有的学生缺乏创新的欲望,头脑中未形成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有的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想超越现实,却又缺乏行动的信心;有的学生虽然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在学习中又不够主动,缺乏创新的毅力,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不多。

(二)拓展创造思维的想法不够

创造思维是创新能力和方法的先导,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缺乏必要的启发教育和学习讨论,学生按照同一思维模式接受教师的教学观点和教学内容,在创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在观察的细致性和全面性等方面比较欠缺,没有创造性思维的拓展。

(三)学生知识的缺乏导致创新能力滞后

中等职业学校的幼师学生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直接入读的,很多幼师学生的基础差,也不懂得使用学习方法,这不仅不利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发掘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也不利于教学的正常进行。笔者曾在活动设计课上布置学生,以中国传统佳节为主题设计一次幼儿活动,要求有古代文人诗词作为烘托。不少学生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教案中的诗词文不对题,不知其意,错字连篇,闹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创新谈何而言,思维方式也只能一度的停留在模仿借鉴上了。

(四)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正确

幼师教学理念局限于传教相应的理论知识,传统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理论知识教学模式,缺乏必要的启发教育和学习讨论,学生按照同一思维模式接受教师的教学观点和教学内容,在创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在观察的细致性和全面性等方面比较欠缺,不能拓展新思维。

三、幼师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始终是中等职业学校幼师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和研究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不仅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与肯定,也关系着今后幼师学生的工作问题。笔者对于幼师学生思维创造和能力创新的培养给出几点建议。

(一)教师应有的理念

要有平等观,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与学生平等的课堂环境,也就是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自由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只有在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教师才能开展“教学创新”,并将“创新”观念渗透到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次要有互动观,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应改变以往从讲理论到评设计都是主角的“一言堂”状况,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产生互动,并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只有通过这种多方位多角度的互动,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是解决问题的材料,是创新活动得以成功的必要条件。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就要求幼儿教师知识结构做到“博”与“专”,还要“杂”。要博学、多识、要有宽广扎实的基础知识。既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又要重视提高科学素养,还要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料,特别是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可以接触到大量现代教育思想,也对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有更多的了解,使学生在不断地总结和积累教育活动中的经验和广泛吸纳别人的经验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教育理念。

(三)参与制定活动计划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又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中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来加以实现。幼儿教育活动计划的制定,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学生参与制定活动计划,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的效果,还可以使学生开始关注如何做的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角度的改变,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实现学生由“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在参与制定过程中其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四)加强实训课

幼儿教育是一项具有创新能力的职业。它要求具备唱、弹、跳、画、手工制作等多方面的技能技巧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知道: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特性决定了幼儿只有在操作中才能获得经验、获得发展,才能使创新意识得以开启。因此,幼儿教师的自身操作能力在创新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模拟实训课,让学生们提前获得教学的经验,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创造出新的解决对策。

(五)多媒体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育媒体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正确地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已成为现代幼儿教师能力构成的重要成分,这也是教师创新的一个显现。在教学中培养幼师学生掌握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网上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幼儿教育在现代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师教育,并且在教学中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培养幼师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来增强他们今后工作的创新能力,这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广西贺州市技工学校;广西;贺州;542800)

参考文献:

[1] 孙玉雷,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中国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2011,(1)

[2] 刘永梅,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科学教育,2011,(4)

[3] 陆林妹,启迪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考试周刊,2011,(15)

[4] 吴慧蓉,浅谈小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新校园,2011,(1)

幼师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中职幼师 班级管理 德育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肩负着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是学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生源是通过层层选拔淘汰之后剩下来的,学习成绩一般处于下游水平,学习习惯差、综合素质差,班级管理工作相对困难。面对重重困难,班主任如何才能让学生安心守纪、思想稳定、积极向上地学习和生活呢?我从2006起就连续担任06(4)班、08(2)班、10(2)班三届幼师专业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探索了一些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班主任工作首位

在我国教育目的中,“德”的目标处于首要地位。“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四有”、“德才兼备”要求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文件都体现了这一点。在班主任工作中,坚持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是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实现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班主任工作的灵魂。

近几年,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制约和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中还没有真正体现出其价值的影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偏见。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进行幼师专业思想教育。首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有关幼师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向及有关的国家职业教育政策,逐渐认识到从事职业教育同样能成名师,能有所作为。其次,结合现代教育观念剖析幼儿教育的发展的现状和幼儿教育的发展前景、优势,使学生尽快了解熟悉本专业的概况及人才需求标准,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及精神面貌。最后,请已参加工作的优秀毕业生作专题报告,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金字塔,是最好的老师,要以兴趣为切入点,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建立精干的班干部队伍,带领学生形成良好班风

建立一支精干的班干部队伍是班级工作的支撑点,班干部的选拔、使用和培养是班级体建设的核心工作。建立班级干部队伍的方法很多,基本方式应是民主选举,即采用竞选和自荐的方式。我根据了解到的学生情况,认真推敲,待一段时间后由全班同学不记名投票选举确定。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民主意识、参与意识。

班干部队伍形成后,首先要明确责任,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培养。班主任要对班干部工作进行具体细致的指导,在实践中帮助他们提高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树立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考察每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情况,使他们充满信心地去积极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还要注意协调班干部之间的团结,保证班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懂得个人离不开集体,班强我荣,班衰己耻,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时,采取集体教育与个别谈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集体活动使学生间的关系融洽,拧成一股绳,始终牢记个人言行直接关系集体形象。学生有了一定的集体观念,对集体荣誉就会产生较强的共鸣。对于学校开展的有关学生的各项活动,都提出明确的任务、目标、要求,积极鼓励和教育他们要尽最大努力,获取好的成绩。在活动结束后,我带领学生全面总结经验教训,查找自身不足和问题,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在每一次获得的集体荣誉面前,学生们既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又感受到集体的强大力量,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得到增强。

三、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中职学校的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偏低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他们在学校生活中常常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做事缩手缩脚,幼师专业学生也不例。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多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特别重视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充分利用每一个项目的比赛,鼓励学生参与体验。要重视赛前的准备,叫学生不打无准备的仗,关心和督促学生对比赛的每个细节进行充分而细致的准备和演练;如: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汇演、故事大赛,都要进行赛前预演,在班级表演给全班同学看,师生一起参与修正,既锻炼参赛学生的胆量,又从中体会到师生的关爱,加强班级的团结和凝聚力。每次比赛我带的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她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以爱感人,以情动人

爱心,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和要求。班主任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这就意味着他既是学生的管理者,又是学生的服务者。要真正管理好学生,就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待问题,特别是幼师班清一色的女生。在生活上我特别注重她们的思想动态,帮助她们排忧解难,而不要一味想着回报。学生生病,及时询问病情,学生请假,及时与家长联系;学生学习有困难,悉心指导;放学回家,嘱咐学生注意安全……我担任班主任几年来,手机24小时开机,对住宿的学生,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关心,有事及时打电话给我,学生生病,通知家长或亲自送医院看病。这些虽是小事,但对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后进生在班中虽然为数不多,但影响坏。首先,把真诚的爱给予后进生。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方法上不简单。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处真诚的爱心和恒心叩响他们心灵的门。其次,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课堂上给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课外积极辅导、跟踪,同学帮助、多与家长联系,为他们创设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例如08(2)班有一位学生,有很多不良习惯,上课讲话、随地吐痰、讲粗话等,一次课间活动时偷了同学的钱,大家都怀疑她,但没有证据。我在班上说:“相信××同学不会干这种事,如果是她做的,一定会承认的。希望拿了钱的同学知错能改,课后交给老师。”课后那位同学承认了错误,退还了钱,对我说:“如果不是老师说相信她,她是不会承认的。”经过这件事,那位同学改掉了很多不良习惯,2010年实习时我帮她联系了一所幼儿园,并经常关心她的工作,家长对她的转变也很高兴,专门到校长处表达对我的感激之情。

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

我们进修学校采取的是“2+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2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第3年去幼儿园进行顶岗实训。这就要求班主任正确引导,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价自己,解决他们以后在求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实训前我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等教育,向学生家长做好宣传和沟通工作,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学生了解自身的实际状况,明白自己的优点缺点;清楚自身的兴趣爱好所在;分清哪些事该做,哪些事该马上做,该怎样做,做到知轻重缓急;思考自己的过去,审视自己的现在,设计自身的未来。指导学生目标定位要合理,注意目标定位的多向性和实效性,努力帮助他们消除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思想,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学生实习实训期间,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与企业沟通,反映学生的情况和需求,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扰,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利用手机、博客、QQ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实习实训学生建立沟通联系网,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跟踪指导服务。

当好班主任难,当好中职生的班主任更难。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工作的特殊性、繁琐性,要求我们以相当的耐心和恒心对待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只有真诚地付出,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彭剑飞.班主任心育艺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幼师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综合文科》;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249-03

幼师学校的学生通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可以不断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从历史更替中领悟社会发展的规律,从人类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感悟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懂得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1] 。基于这样的考虑,需要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设《综合文科》这一必修课程,以提高毕业生的人文素养,为其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优化《综合文科》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涵养和充实人文精神。”[2] 可见,对幼师学校的学生而言,人文素质是她们专业素质的底蕴和基础。长期以来,中国幼师学校的文化必修课的设置存在着课程目标模糊、课程内容杂乱等问题。学生即使学习了历史、地理、文化与民俗等人文课程,也是疲于应付考试,她们认为只要将弹、唱、跳、画等技能课学好了,在幼儿园就会大有用武之地。另外,一些学生在入校时的人文素质起点就较低,因为很多选择幼师的学生是出于对文化课的畏惧,而非真正对学前教育的喜爱。于是,在学习人文课程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作业常抄袭,考试靠划题,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尴尬情景。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非常值得我们思考,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课程设置、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否与学生的就业实际相结合了?是否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引领进行了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培养方向明晰化了吗?事实上,将艺术与人文融合这一理念作为引领,探索人文社会领域、 艺术领域、学前教育领域相互衔接的策略,对于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有着很强的针对性。以《综合文科》的课程设置方式替代传统的“拼盘式”的文科课程,用融合的人文领域的内容取代过于宽泛分科内容,按照专题形式重新组合学科内容,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使学生获得整体性的感悟 [3] 。例如,在“潮汐”这一专题的学习中,可以从矛盾的一般性与特殊性来说明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哲学原理;可以从天文、地形、气候等因素分析其壮观的科学成因;可以从历史传说的角度讲“潮神”伍子胥的故事;还可以介绍《水浒传》中的鲁智深错把钱塘江潮声当成战鼓后,突然大彻大悟,说出了“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的偈语,然后坦然圆寂的文学故事,以表达人对个体生存价值和蕴藏于心灵深处意识的一种认定,启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审视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做到“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无缝对接,幼儿园的工作需要与在校的职前学习一体化”的学习效果,学生才有可能重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的乐趣。

二、《综合文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把历史与地理作为人文课程的两个支架学科,如德国的巴伐利亚州中学将地理、历史、公民合并为一门新课“社会课”[4],幼师学校的综合文科课程的设置更要偏重于呈现历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和方法,探讨当今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热点的问题,使学生掌握认识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关系[5] 。由于任何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内容改革都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教育工程,以下笔者结合我校的课程改革实践,对《综合文科》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

1.分析面临形势,确定课程改革的方向。目前,幼师学校在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削弱了实践教学的比例;过于强化学生的艺术技能的练习,轻视对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依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其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教学内容的组织亦应按此来进行,这需要打破传统的、过于重视理论的分科课程体系,从新的要求出发进行学科交叉、内容重组,不过分强调课程中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要体现并加强学科教学方法及研究方法的教育,特别要与幼儿园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课程接轨。正如学前教育专家朱家雄教授曾提出,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内容应涉及到社会学(社会变迁、社会制度等)、伦理学(基本伦理关系、伦理道德规范等)、地理学(行政区划、国家等)、文化学(风俗习惯、民间文艺等)、历史学(人类生活的演进、民族的发展等)。

2.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材的内容结构。幼师学校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材体系还不够成熟,教材版本较少。现行教材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理论知识灌输有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足;继承传统经典知识有余,体现学生动手操作的部分不足。如陆地环境中提到的“地壳、矿物、岩石”等概念,还涉及了地形地貌形成与地域差异的地质背景,教材过于强调微观的成份,显然很不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应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为引领,在现有的教材体系的基础上,优化精简原有教材的微观内容,在新教材中适当增加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实训活动。要保证教材的高质量,除精选各单元知识外,核心问题就是要设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以便进行章、节的逐级划分与归并,使其成为一个联系紧密、功能高效的知识传授和论证体系[6]。由于在有限的文字中难以对教材整体结构详加阐述,下面仅选取“人类的生存环境”这个角度,来说明《综合文科》教材的体系结构。教材结合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增加了“实训活动”、“幼儿活动”等“亮点”,并有“思想游牧”、“思辨之窗”、“历史回眸”等栏目(如表1所示):

3.转变教育理念,有效地进行实践教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和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如果仅仅使用新的教材,而教师还是固守传统的教育理念,那么将会出现“新瓶装旧酒”的情景。教师亟待改变以课堂讲授为主、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满堂灌”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也不要把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定位在仅仅获得一个好的分数。师生要针对教材的内容开展讨论,围绕教材的“实训活动”和“幼儿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特别要重视如何使学生引导幼儿进行相应的活动,以体现新型幼儿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每年的“世界水日”到来之际,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对各自的“家庭用水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出每天我们究竟白白浪费了多少干净的水,以采取有效的节水方法;借助“世界粮食日”的绘画展板、黑板报等宣传形式,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使学生既理解了“光盘行动”,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笔者还组织学生模拟了“幼儿园教室环境的创设”,设计了主题为“古老的河南”和“现代的郑州”两个活动区角,将人文课程的精神、幼儿园的社会领域活动、幼儿园手工制作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以泡沫板为原材料,通过裁剪、拼接,将河南省的政区以拼图形式呈现。以交通干线为纽带,将全省各地市的主要的文物古迹串联起来,将人文知识浓缩其中,儿童可以直接在拼图上进行游戏,旨在让孩子们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家乡河南的风俗、名胜古迹、特产及建设成就,激发爱家乡的情感,对传承河南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郑州市的现代建筑则可以通过简单、质朴的手撕画形式呈现出来,极富有情趣。

(2)进行师生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精心选择实践性的问题,请学生课后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最终达到共同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的目的[7]。例如,学生通常会选择“历史上女性名人的故事、风土人情、风景名胜、各地生活习俗等”作为人文知识的专题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如一位学生讲到“民族风情”专题时,介绍了中国几个少数民族的民歌、服饰、舞蹈,还详细说明了他们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同学们在感受这些民俗知识的同时,自然就学习了社会人文知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收集的资料十分丰富,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也相当热烈。当然,学生演讲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带有个人感彩的观点代替了严谨的学术观点,课件制作的技术问题等,针对暴露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引导,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师范生基本教学技能训练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转变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渗透人文精神,才能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学生专业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幼教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海燕.社会科学基础知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2] 王彩凤.关于以人为本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2,(5):168.

[3] 蔡京玉,袁孝亭.基于科学与人文融合理念的高师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计[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6):51-53.

[4] 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5] 阳光宁.综合文科课程价值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6,(7):48-49.

[6] 孙根年.论教材体系优化的几个理论问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6):60.

幼师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校本教材;开发思路;开发过程

钢琴教学在中职类音乐教育专业中是一门集技艺性和理论性为一体的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技能必不可少的基础课;也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尤其是幼儿歌曲弹奏尤为重要,如何提高中职学校钢琴课程教学质量,除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之外,教材的选取也是重中之重。

一、校本教材编写的必要性

目前中职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还没有专门体系的教材,基本是沿用演奏专业的教材,或是由任课教师自选,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并且中职钢琴所用的教材,在选材上没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说白了就是缺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音乐素材,也就是除了基础技能外,缺少幼儿歌曲的学习内容,而幼儿歌曲恰恰是幼师学习钢琴课的重中之重,没有幼儿歌曲的学习就无法胜任毕业后工作岗位的需求,连基本的音乐素质都达不到,何谈是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呢!之前沿用的教材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理论内容大于实践操作,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进行枯燥无味的理论基础教学,本人认为基础教学固然重要,但对于中职院校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操作更为实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至关重要,怎样才能提高对音乐素养参差不齐,甚至没有学过钢琴、对音乐基本常识都不了解的学生,要在毕业后能胜任工作的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这无疑是我们教师要深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本人研究思考编写了《幼师专业钢琴基础》校本教材。

二、本教材开发思路

通过对中职幼师专业钢琴课知识结构的合理把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整体把握系统性强;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现有教材进行拓展,积极进行教材开发。

1.教材的内容选择

在众多可供选择的、风格不一的教材中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教学素材,对于幼师学生来说儿歌弹奏练习无疑是实践教学最好的体现,也是本人最为用心整理的核心内容,在各种相关教材中,尽自己最大能力,收集了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耳熟能详的、简单易懂的、学生容易接受的、容易上手弹奏的、好听的、幼儿园实用的音乐教学素材。统一风格特点,总结归纳相同类型,整合教学资源,科学地编排教程,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举一反三,也就是说,让学生领会学习方法,找到幼儿歌曲伴奏的特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自己编配儿歌伴奏,这是编写本教材的核心内容,也是教材价值的重要体现。

2.教材的整合

打破原有教材教学内容的繁琐与复杂,对于没有钢琴基础甚至对钢琴没有兴趣的中职学生来说,我把现有教材做了简单的分化与归类,大量地选择了学生喜爱的幼儿歌曲,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反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教材的选择、整合是教师主动地将各种教材变为更符合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材的过程,也只有经过这种调适、重构与改造的教材才适合中职钢琴课教学。

三、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与内容

为了让本教材既能适用于各种学历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又能适用于儿童钢琴教学和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对各种知识都尽量做到编写细致、完善,方便教学;再加上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最重要的是通过了解掌握现今社会中职学生基本素质的差异,以及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适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材资源,使教学内容综合丰富,教学进度的安排合理有效。

本教材的完成大体可分为研究教材确定方向―研究教材内容的定位―收集教材资源―形成书面教材―实训操作演奏训练与修改这样几个基本阶段。

教材涵盖了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所需的重要内容――第一部分:钢琴的基本常识,包括钢琴的简介、构造、保养等;第二部分:简明重要的基础乐理知识;第三部分:钢琴基本弹奏法:非连音奏法、连音奏法、跳音奏法;最后一部分是综合练习,包括练习曲、乐曲、儿歌弹唱、儿歌即兴配奏,便于教师和学生使用。

教材中各部分内容训练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曲目选择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按曲目类型进行教材内容分类,明确训练目标。

教材中儿歌弹唱部分的歌曲和即兴配奏的谱例都主要选自现行各类幼儿园音乐教材和幼儿园常用的优秀儿歌,使教学和学生将来的工作实际情况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具备很强的实用性。而且这些儿歌都有着旋律动听、内容贴近现实生活的特点,比较能引起学生共鸣,有助于提高她们的学习兴趣。

四、校本教材的特色与创新

通过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发现:现阶段学生惰性较强,对五线谱识谱能力有一定难度,所以本教材基础性练习并没有标注弹奏指法,为的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自主掌握识谱、认谱、记谱的能力,从而为今后弹奏一定难度的乐曲打下良好的认谱基础,也是为弹奏乐曲做好前提准备。

在所有基础音乐技能知识以外,我们进行了教材的拓展,增加了音乐欣赏内容,在每一章的后面有音乐家鉴赏、音乐片段欣赏,为的是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一定的音乐素养水平。

每一章的内容我们都新增了视听训练,视听训练是学习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了听音练耳训练、儿歌片段视听训练、视唱训练、儿歌即兴伴奏编配训练等等。

以上的创新思路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加强音乐素养方面的训练,从而达到一定的音乐技能高度。

五、校本教材编写的意义

上一篇:毕业实训报告范文 下一篇:家具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