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工作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6 09:25:45

幼师工作论文

幼师工作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免费男幼师生 教育科研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07-02

2010年,江苏省首开先河,在全国率先试点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男生培养工作。男幼师培养是江苏省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在国际上也是独特的创举。布莱顿全球教育集团董事长贝尔认为,“江苏免费男幼师培养是中国的一大特色,这让西方教育者非常羡慕。男幼师将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能量和视野。”5年来,全省共招收免费幼儿师范男生2317人,而2014年首届300名学生已经走上了实习岗位。他们的出现,为我省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经笔者调查,承担培养任务的学校都已制订了免费男幼师生培养、考核方案。各校培养、考核方案都侧重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业评价、毕业要求、培养措施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笔者发现培养、考核方案中对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方面规定得较少。鉴于此状况,笔者认为,在免费男幼师生成长的过程中,除了重点培养他们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体现学前教师专业特质和技能以外,还应当重视男幼师生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和改进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 概念界定

免费男幼师生须在中考前参加招生培养学校统一组织的面试。面试合格者方可填报免费男幼师生志愿。毕业时拿的依然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专科毕业证书。在就业方面,为免费男幼师生制定宽松的就业政策。江苏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是取得毕业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免费男幼师生,均可自由选择就业出路。包括参加教师公开招聘,到生源所在省辖市公办幼儿园任教,也可通过双向选择到民办幼儿园任教。经公开招聘、双向选择依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还可由省辖市教育部门负责协调,安排到农村公办幼儿园任教。经协调安排到农村公办幼儿园工作的男幼儿免费师范生,应承诺在农村公办幼儿园工作不少于5年。各地则负责确保,到公办幼儿园工作的男幼儿免费师范生有编有岗。”由于就业有保障,学生报考热情高涨,录取分数线均达到了当地四星级高中的水平。目前共有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苏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州幼儿师范学校、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宿迁高等师范学校、阜宁高等师范学校八所学校承担培养任务。

二 加强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的教育已由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过渡,规范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及其培养方式,应当成为免费男幼师生培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由于幼师男生未来承担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任务,所以他们自身的素质一定要过硬,教育科研能力不仅是他们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入职后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必备条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师范生的培养和培训做出了详细的规划,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体现了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视角来分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免费男幼师生必须在职前教育阶段就要注重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兴趣,让他们参与科研活动,激发探索精神,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目前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意识淡薄

在2012年、2013年、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三次免费男幼师生汇报会上,充分彰显了男幼师生培养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人文精神、教育实践等方面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男幼师生们进行了体育类、美术类、互动实践课、文艺类展演,赢得一片喝彩。武术、跆拳道、健美操,展示了男幼师生们的蓬勃朝气、阳光帅气;儿童水墨画、蜡笔画,则展现了他们的刚柔并济、内外兼修。这些技能、技艺,素质、素养,品德、品格,已经在4年的学习生活中不断锤炼,形成常态。但是汇报会上却没有关于教育科研能力方面的展示,首届300名学生已经五年级了,2015年7月即将毕业。经过笔者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统计:参与到老师各项课题研究的学生仅约10%,在正式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文章的约为1%,参加假期社会实践的仅约20%,课后阅读教育科研类期刊的仅约10%。应当承认,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意识较为淡薄,很多学生只把专业技能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作为主要目标,没有探讨学术问题的意识,参与调查研究的经历较少。

2.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掌握甚少

通过对八所培养学校免费男幼师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只有三所学校开设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作为教师教育类课程,其他五所学校只是把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作为公共任选类课程来开设。调查表明,只有约5%的同学参加了公共任选课的学习,还有个别学校因公共任选课学生报名人数较少,取消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开设。仅约10%的学生了解教育类研究论文的相关写作要求,只有极少数学生通过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及课题选择、调查问卷设计等知识。学生主动去了解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进展状况的几乎没有。

3.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实践能力有限

在访谈中,大部分免费男幼师生都认为工作之前参与教育科研实践不重要,认为工作后有了教育教学实践基础才能搞好教育科研工作。仅有个别学校提供给学生可选择研究的课题,这些课题也都是涉及寒假、暑假期间社会实践调查类的。没有学生主动申报研究课题,只有极少数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帮助教师做一些数据调查、记录、统计等方面辅助工作。调查表明,有80%的学生能通过图书馆文献索引查找文献资料,但都是查找其他材料的,查找教育科研方面的只有10%。

四 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素质较低,究其原因,不仅有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与学校对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

1.对教育见习、实习进行改革,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

学校与邻边的幼儿园共同建立免费男幼师生教育培养实验区,免费男幼师生在幼儿园见习、实习,建立免费男幼师生见习、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注重免费男幼师生见习、实习培养过程管理。把教育见习时间安排为从第二学期至第期,共8次,每次为期一周,把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到第六学期、第八学期和第十学期,共3次,每次两个月。每次都安排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见习、实习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继而去解决问题。学校给每一个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教师每人必须至少在指导免费男幼师生幼儿园见习、实习中设立一个课题,同时这一课题组中必须有5~10位同学参与。不仅增加了学生见习、实习的时间,而且加强指导教师的职责,在培养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指导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加强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考核,构建新的评价体制

教育部在《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师范院校特别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坚持科研和教育教学相结合,提高师范生教育学术水平,高度重视教育科学研究,特别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高师院校要提高认识,从思想上和实践上加强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调查,免费男幼师生培养学校中只有我校建立了学生毕业撰写毕业论文的制度,把学生毕业与撰写教育类论文或课题研究相挂钩。学校明确科研处牵头,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科研活动实施统一的协调管理,特别是对在校期间完成科研项目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奖励。学校从制度层面使培养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及每个人身上。

3.以专业课程为依托,建设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精品课程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推进精品课程建设,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全面带动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我校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课程,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运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免费男幼师生专业课程主要有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以前这些课程的考核都以考试为主,现在部分课程用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提高对学生的科研要求。精品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精选教育研究选题与研究方案设计、收集与分析研究资料、教育调查、行动研究、课堂观察等专题,运用案例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幼儿园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教育科研对教育工作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春燕主编.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幼儿园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根顺、吕成祯.“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资源开发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7)

[4]刘培莉.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现实路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

幼师工作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 社会发展的需要呼唤优质的幼儿教育,呼唤高素质的幼教师资队伍,这给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中等专业学校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影响中职幼师生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提出提升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学术生命,首先取决于它的专业化程度。从理论上讲,幼儿园教师职业应该被视为专门职业。因为它要求教师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作支撑,有专门的技能作保证;要求教师以“儿童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行动的原则;要求教师能“专业自主”。然而社会公众对于教师职业的认同和期望低,根本不能像医生、工程师那样享有社会声誉和地位。传统教育中教师仅仅是“知识传递者”的这样一种角色定位,限制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降低了幼儿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声望。

1、中职幼师生专业成长的问题及原因

1.1基础文化素养较低,制约专业成长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多是初中毕业后经过三年中职学习直接就业的中专生。近年一些学生因考大学希望渺茫,上高中吃力的情况下才选择幼师,使得幼儿教师的基本文化素养较低。学习上出现了学习习惯差,自制力薄弱,布置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等问题。有的学生,除了艺体类的课程,对语数外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没有兴趣。这很大程度影响了中职幼师生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制约了他们的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2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艺术化倾向。多年来,在中职幼师课程以至于大专课程设置中都存在着严重的艺术化倾向。幼儿教师的技能技巧往往被当作幼儿教师能力结构的突出特色而夸大。而事实上 ,艺术技能并不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能力。许多实践观察和研究发现 ,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一定是技能型的。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功不仅仅是艺术技能 ,除了唱、弹、跳、画之外 ,还包括说、写、字、操、编、做等,涉及到多个学科。事实上,幼儿园教育所需要的艺术技能并不是很高 ,要求高的恰恰是怎样通过这些方法组织幼儿的学习。幼儿教师应该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艺术,而不是自身的艺术技能。教育水平并不必然取决于艺术技能水平,艺术技能水平也并不必然决定教育水平。因此,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应当扭转“艺术化”的倾向 ,跳出只重技能技巧的 “技工型” 培养模式。

1.3中职幼师生专业发展目标的缺乏。幼师生从入校之日起,即确定了将来要从事学前教育工作。但随着环境和学习内容的改变,尤其从初中的老师喂养式被动学习,变为现在的放养式自主学习,许多幼师生进校后感到很不适应,茫然无措,无所事事。这些问题延续到职后就是将自身发展视为管理层的任务,这样的状态必然影响他们投入幼儿园新课程建设的兴趣和热情。无论职前职后幼师生哪种缺乏学习动力情况,都是属于没有自己明确的职业目标,没有依据工作要求和自身特点进行规划与设计。结果在中职学习阶段影响了幼师生基础知识、业务能力的学习和掌握,在就职阶段影响了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投入,都不利于个人专业成长。

2、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2.1不断地专业化学习。作为一个专业教育者,幼儿教师应该具有不断地专业化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这既是现代社会发展、教育不断改革对教师的必然要求,也是活的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不断出现的新的教育问题与需求的必然要求。在现代教育改革的改革中,教师的学习首先是作为一种终身学习的形式而进行的。教师自身首先应该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自我成长,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才能为儿童一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师生在中职阶段就应该树立这个不断地专业化学习的意识与理念。

2.2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从心理学上来分析,人的行为动力来自于内心深处的需要和欲望,其表现形态为兴趣、情感、信念、理想等,它们构成一个人的行为动力系统。中职幼师只有在职业情感、职业信念、职业理想方面的素养才是教师专业成长恒久的动力。

有些人认为职业规划就是职后规划,这有失偏颇。对幼师生来说职前规划也很重要。因为大多数中职幼师生初中毕业后就进入到中职幼师专业或幼师学校学习,年龄普遍偏小,作为未成年人尚有很大的身心发展或学业发展空间。所以与一般中职生不同的是,幼师生自我完善、自我定位的任务更重要,必须重点设计好学业阶段的路程,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业任务,做到在身心健康、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等方面全方位进步与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师生要将职前规划与职后规划放在同等重要地位来看待做好职前规划。

2.3调整中职幼师教育课程设置提升准教师教育能力。首先,不能按大学艺术专业的要求进行艺术技能训练,避免艺术技能类课程的过分细化。其次,通过设立拓展性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培养幼儿教师的一技之长以适应市场需求。第三 ,应在幼儿园实际运用的艺术技能上下功夫,加强其 “幼师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 ,重点放在学生创编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如幼儿歌曲创作、幼儿舞蹈创编、游戏创编、幼儿健美操创编和幼儿手工制作及幼儿科技活动设计等。第四,要切实加强艺术教学类课程,尤其是要加强学前美术教育和音乐、舞蹈教育等相关艺术教学类课程的建设,关注这些课程对教师艺术技能养成的作用,注重教师怎样教的学习,而不仅仅是自身艺术技能的获得。

总之,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渐进过程,幼师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却是十分重要的,忽视一位学生的成长就可能影响一批幼儿的发展。而作为幼师师资的培育者,必须要认识到中职幼师生专业成长的重大意义,致力于中职幼师生专业成长工作,从而切实有效提高幼师生教师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03,211.

(2) 刘秀珍.中等师范学校幼师学生专业素养提升的教学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吉林:东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2007.

幼师工作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 思想政治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教育幼师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树立良好师德的重任。因此,幼师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幼师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重要性问题作了阐述。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作为根基的事业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他们的培养关系到未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一个具有较高政治思想觉悟、良好职业道德的幼师生,将来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幼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国家重视、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幼儿教师的素质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思想政治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教育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师德的重任。因此,思想政治课在幼师生的课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然而,目前大部分幼师生对思想政治课态度非常消极,缺乏学习动机。动机(motivation)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①。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某一行为,其直接的推动力来自于动机。学习动机(motivation to learn)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推动作用②。幼师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推动幼师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内部动力,是他们发自内心地倾向于学习本学科的意向和愿望。学习动机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但是现在很多幼师生思想政治课缺乏学习动机,他们对思想政治课很漠然,学习非常被动甚至抱无所谓的态度,使得思想政治课形同虚设。幼师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激发他们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就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应该探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增强幼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思想政治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教育幼师树立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师德的重任。然而,由于部分幼师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严重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实效。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幼师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师生自身特点和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将学习动机理论与教学实际有机融合,提出培养幼师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具体策略。只有幼师生学习思想政治课有了内部动力,才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倾向于学习本学科的意向和愿望,随之产生学习行为,最终增强幼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2.有助于推进幼师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机构、改革教学方法。”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幼儿师范学校,进行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兴趣与动机、态度与习惯等几个方面得到发展,改革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改变传统的主张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倡导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成为学生学习的核心问题。本文主要是从幼师生个体的学习需要出发,探讨如何提升幼师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内在动力。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教学,真正体现新课改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新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学习动机理论恰恰特别关注学生对于课程的态度、兴趣和需要。因此,对幼师生学习动机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推进幼儿师范学校的新课程改革。

3.有助于提高幼师生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幼师生在校期间是他们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健全人格的塑造关系到将来自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时事政治。”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毫无疑问,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强调:“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那会产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轨迹。”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我国四代领导核心都作过明确的指示和论述。因此,幼师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幼儿园工作岗位上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幼师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兴趣不高,学习动机欠缺,可见,研究如何培养幼师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就显得尤为迫切,这对提高幼师生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也有一定的作用。

注释:

①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4,31-45.

幼师工作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幼师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师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也就影响了学前教育水平的高低。目前幼师生的学习态度不好,因而对幼师生学习态度的培养是极其必要的。培养学习态度要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和教育见、实习的重要作用。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学习态度由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其中认识是学习态度的基础;情感是伴随认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具有调节功能,对认识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会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如对学习的喜欢或厌恶等,它是学习态度的核心;行为意向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即准备对学习做出某种反应。三者是相互协调一致的,学习态度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学习活动有着巨大的作用。许多研究和实践都证明,学生在学习中耐受挫折的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密切相关。一位对学习有正确态度的幼师生,就会认为学校的学习很有意义,就会逐渐喜爱幼专的学习,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就能表现出吃苦耐劳、百折不挠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相反,一个没有正确学习态度的幼师生,就会认为学习没用、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学习中稍遇困难,就会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可见培养幼师生良好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学习态度的培养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要建立学习动机的激励机制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学习活动的需要。如果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就会形成一种内在的推动其努力学习的动力;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积极的学习动机,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使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品德变成一种习惯化了的顺其自然的事情。由于幼师生在中学的学习经历带给了他们许多失败感,因而往往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习得性无助,造成学习动机降低。所以在幼师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功与失败的归因训练,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进行正确归因,使他们从无助感中解脱出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对幼师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有效地进行表扬和奖励,如建立奖学金制度;三好学生评定制度;各种单项奖励的评选制度;优秀毕业生的选拔制度;阶段个人进步奖项制度,国家、省、市级助学金评选制度;专升本的选拔制度等都是幼儿师范院校行之有效的奖励制度,如果把这些制度有的放矢地操作好,就可以有效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要发挥学科教学的渗透作用

学科教学是幼师生学习态度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幼师生各科知识兴趣的直接渠道,每一门学科都有进行思想品德训练的内在因素,教师要进行深入挖掘,使思想品德教育体现在学校教学的每一个学科、每一节课堂上,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另外,还要加强对各科任教师的管理,使他们与班级的学生挂钩,也能像辅导员和班主任一样深入学生中间,每个学期都要圈定帮助的具体对象,制定该科目学生帮扶的教育目标、教育对策,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课后交流、课下辅导等途径形成与学生积极有效的互动;通过言传身教,实现育人的目的。同时,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贯彻愉快教学的原则,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合理进行教学改革,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幼师生成长,促进发展,引领每一位学生品尝成功的感觉,使课堂成为学习快乐的源泉,师生共同拥有课堂、享受课堂,一起快乐,共同成长。

三、要加强教育见习、实习的针对性

教育见习和实习是贯彻师资培养内容的途径,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保证,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可以引导幼师生树立献身幼教事业的志向,使他们初步具备幼儿教师应有的品德素质;还可以引导他们把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初步培养他们独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能力;更可以帮助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方法。也可以帮助幼儿师范院校检验办学思想及培养规格,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同时,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可以有效地缩短幼师生与幼儿教育工作的距离,尽快掌握各种幼教知识。由此可见,教育见习、实习是幼师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实际工作中,见习和实习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见习、实习时间短,次数少;认识不足,缺乏指导。这些因素是目前幼儿教师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抓好教育见习、实习工作,加强教育见习、实习的针对性,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提前安排见习的时间,最好在新生入校时,与入学教育一同开始为期一周的幼儿园见习活动,让他们在还没有对专业产生反感情绪的时候,迅速进入幼儿教师的角色,使他们在与幼儿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和认识幼儿教育、幼儿教师;使他们在与儿童接触的过程中,认识儿童,理解儿童对他们各方面的要求,从而使他们回到学校后能够重新审视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树立献身幼教、教书育人的志向,努力学习各门专业知识,努力掌握各种从教技能,努力塑造优秀的品德,为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做好准备。

其次,要增加见、实习次数,延长见、实习时间。在幼师生为期三年的学习生涯中,短短的一个月零一周的时间是不足以满足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知识的需要的。在教育见习中,幼师生的普遍感受是“见习太好了,学到了几年课堂上都没有学到的东西”;“一周时间太短”,刚刚形成的还没有稳定的幼儿教师的感觉,随着一周见习的结束,迅速完结了,因此“加时”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幼专院校还应该建设自主的实习基地,让幼师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随时随地到幼儿园去接触孩子,验证、检验课堂所学的问题。

最后,要加强指导,要建立一支专业的见习、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加强对见、实习工作的研究;提高见、实习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及时解决幼师生在听课、备课、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观察、思考和实习的效果;捕捉幼师生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放大为一名优秀幼儿教师应具有的品质,从而使教育见习、实习活动成为打造合格幼儿教师的一个捷径,也成为为幼儿教育事业输送优秀毕业生,促进幼师生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林崇德.品德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幼师工作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 心理学是幼师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之一,学好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幼儿感知觉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作为幼儿教师应该遵循这些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才能对幼儿感知觉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心理学是幼师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之一,幼师心理学教学目标主要是要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与未来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如心理活动主要规律,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矛盾,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心理因素等;要使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提高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幼师心理学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教师人文意识的培养,心理学教学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指导未来的幼儿教师教好书、上好课,还应该注重他们人文精神的培养,使之更多地关心爱护学前儿童的成长,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工程师”。由于幼师心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特点是理论深奥难懂,讲解枯燥乏味;但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却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指导性。幼师心理学教学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幼儿教师,而不是培养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保证教学目的的师范性上来。对于刚刚步入幼师校门的初中毕业生来说,基本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他们来说是很抽象和陌生的。他们的认知及个性发展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抱着好奇的心态学习心理学,总想自觉不自觉地把心理学知识和自己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对于这些十五六岁的青年学生,如果不加以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他们内心体验的误差,或自卑,或自傲或是不系统,或是自我矛盾。可见幼师心理学的教学任务还应包括引导学生们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意识,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能力。

1 优化课程结构,让学生迅速融入教学过程

作为幼师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心理学,应做到从一般规律到特殊规律的纵向有序及同层次学科的横向结合和有机联系。要以快速高效地提高幼师学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素养为目标,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材结构。教材的结构是幼师学生形成心理学认知结构的依据,教材的结构与现实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构越接近,就越易使幼师学生将所学心理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比如紧密结合学前教育学、教材教法、幼儿园管理、幼儿游戏以及心理测量、幼教科学研究等学科,丰富充实幼师心理学的内容,真正能用科学理论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尽可能把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发现融入到教学中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活思维,紧紧跟随科学时展的潮流,及时触摸心理学领域研究发展的前沿,使学生能领悟到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和价值。转变封闭式的教育观念,转变“重知轻能、重专轻宽、重智轻德”观念。要以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活动为主线,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有机地组织起来,构建适合幼师教育的心理学的教材结构。这可以使学生形成完善的心理学认知结构。最主要的是要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幼师心理学的积极性为目标,合理组织教材内容。要强化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典型的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幼师学生掌握解决心理学问题的技能技巧。在设计课程结构时,要加强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典型的心理现象的解释、诊断和控制的内容,提高对心理学概念、原理阐述的可操作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纳入教学工作的日程中,针对幼师学生年龄小、文化素质偏低的情况开展相关课外心理咨询活动,加强学生自我修养以及人生观的教育,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为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教育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做了解幼儿心理的有心人

从幼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幼儿心理学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幼师心理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到幼儿园多看、多听、多想、多用,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做了解幼儿心理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即调查目的是什么,采用什么形式,调查问题有哪些,调查步骤如何,结果如何分析等等,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不仅掌握了幼儿心理发展规律,还懂得了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提升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对幼儿进行较长时间的调查了解。遵循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原则,用事实说话、用科学说话。帮助学生学会选择行为样本,进行客观测量和标准化测量。让学生从幼儿的活动中去发现一些有趣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现成的量表进行测量,也能根据一定的测试目的和要求设置和编制出简单的心理测试量表,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应用科学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邀请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成绩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给学生介绍经验与成就,跟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沟通,取得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这种亲临现场、亲临其境、亲临教师的实践的教学方法,不仅提供了心理学中“教”与“学”背景知识的融合,而且锻炼了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的能力,增强了心理学教学的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培养了学生初步应用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和方法来设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从而巩固、理解、运用和消化已学过的心理学理论知识。

3 坚持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向学生讲清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幼师心理学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在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以大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指导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独立地去获取知识,而不是向他们灌输知识。同学们解决不了的难点,教师再给以重点讲解。在教学中要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借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以便当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有效地做好知识的传递工作,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增设可操作性知识,如心理实验、心理测量等内容。在心理学教材中引入一定的心理实验的内容,使心理学知识更直观、形象,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符合学生学习的习惯。通过心理实验内容的学习,可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记忆,轻松地掌握理论知识。如在学习认知过程内容时,以往过于注重心理现象规律的介绍,导致学生只记住了规律的文字描述,却不会用这些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引入心理实验后,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通过操作实验加强理解,实验结束后还要及时讨论总结这些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教学实际中应如何利用。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主动从心理学的视角思考问题的习惯。还要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开展课程学术报告,介绍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前沿和最新成果。以报告为契机丰富课程学习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积极吸引学生参加科研,以科研促教学。

4 充分利用课外知识,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

心理现象虽然复杂多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它终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心理学中所涉及到的大多数心理现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许多心理现象带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它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学习充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后不断观察周围和反思自我,举一反三,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更有主动性,能学有所用。典型案例中心理现象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典型性,它是在比较特殊的条件下产生的特殊心理现象,通常情况下是观察不到的;同时又能科学的解释心理学中最为基本的心理规律和现象。古今中外这样的典型案例很多,可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和间接知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文学作品是一种间接知识,是经过艺术加工或虚构的“间接知识”,经过选择,可以从中发现一些近似的“典型案例”。在心理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中众所周知的典型人物及其行为表现进行心理现象分析,具有特殊的效果。引导学习者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或同伴曾遇到的心理体验或困惑作为心理学教学资料,充分提取过去的认知经验,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和理论进行讨论和分析。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学习问题、感情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自我意识偏差等问题都能成为学生感兴趣的重要话题,这不仅对学好心理学有帮助,同时对学习者本身心理健康成长起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怎样帮助学生解决由生理上的巨大变化所带来的心理困扰,以及其它方面的心理问题,理应成为我们心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5 改革考试模式,让学生心理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改革考试形式,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方法:闭卷、部分开卷部分闭卷、开卷、论文、口试、实验、研究报告等。选择何种考核方式应根据课程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和应用程度来确定。幼师心理学对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可采取部分开卷部分闭卷的方式考核。对于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采取部分闭卷考试,而对于要求学生实际应用的部分采取开卷考试。考试内容要体现教学内容的整体化,既要注重学科内部的整合,也要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注重试题与生活,与学生实际的联系;注重基础知识应用的测试。成绩的评定方式决定了教与学的取向,在对成绩评定方式改革时应以注重基础、注重能力、注重创新为指导,合理确定动态评分原则。要改变过去那种一门课程的成绩由一次考试决定的做法,强调过程考核。过程考核要细化成几个模块:课程参与情况+课堂互动+平时测验+实验(践)情况课后作业,每一模块有一定的权重,系统规划几个模块的评价体系。考核模式的改革是幼师心理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优化的幼师公共心理学成绩考核模式,应确立科学的成绩考核目标体系,建立多种考核方式相互补充的机制,建立系统的成绩考核的管理规范。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幼师心理学教学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没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正如巴班斯基所说:“现代课堂教学的鲜明特色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乃是有意识地选择某一课题的主要教学方法,所选的方法要能很好地解决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中的任务。”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心理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人生境界。另外,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应用学科、基础学科,既具有自然科学的严格性、谨慎性、实验性,又具有人文科学的社会性、灵活性和生动性。因此,教师要在工作之余,开展学术活动,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扩充知识,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姜言波.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考试周刊》,2011年第80期.

[2] 霍力岩.西方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当代特点.《学前教育新论》.

幼师工作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加强 幼师 建设 必须

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幼儿园教师承担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职能,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文件中指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要以补足配齐为重点,切实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严格实施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待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建设一支热爱儿童、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幼师队伍,是幼儿园的“立园之本,强园之基”。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国发[2012]41号文件和教育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参加安徽省 “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G12377)课题研究中,笔者认为加强幼师队伍建设,注重坚持抓好五个必须:

一、加强幼师队伍建设,必须抓好师德教育,构建从教思想基础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育人先要育己。幼儿知识的获取、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品德的形成、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升华等关键在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教学风格等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潜能开发。教师的言谈举止,接人待物都对幼儿成长、将来做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幼师队伍建设中要做到始终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把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爱生、爱园、终身从教、爱岗敬业作为师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求全体教师树立“三业”(敬业、勤业、精业)精神,坚持“四心”(用爱心激励,着力培养每个幼儿的进取意识;用诚心启迪,妥善矫正个别幼儿的过失行为;用耐心辅导,特别注意幼儿品德的潜移默化;用热心感化,逐步树立班集体的正气新风)原则,树立“五种”形象(无私奉献、敬业爱生、自尊自重、艰苦奋斗、奋发争先)。广泛开展“三爱(爱园、爱生、爱本行),开展三查、三比(查教育保育工作比奉献精神、查幼教专业思想比安心工作、查以身作则比教书育人)活动,定期在教师中开展“师德标兵”、“模范班主任”、“优秀幼儿教师”和在幼儿中开展“我最喜欢的老师”等评选活动,表彰先进,激励教师不断地认真学习,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增强育人意识,提升教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构建从教思想基础,形成人人争做师德标兵、个个争当优秀教师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幼师队伍建设,必须抓好业务学习,提高教育保育水平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为此,必须抓好其业务学习和培训,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专家讲座,提高专业理论素养,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提高教育保育水平,这是加强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的环节和举措。在抓幼儿教师业务学习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制订计划,分步实施

为加速幼儿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要求每一个幼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个人奋飞计划”,“奋飞计划”中包括自修计划、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学习计划、教育保育目标完成计划、教科研计划等等,围绕个人目标,每学期期末召开教师座谈会,交流个人制订的“奋飞计划”落实完成情况和分步实施、自查自纠进展。

2.走出园外,开拓视野

在抓业务学习时,要提倡教师坚持学习充实自己,除了学习书本理论、搞好教学外,还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按照规定划拨学校年度公用经费的5%,为教师外出参加一些学术会议、研讨活动、专业培训及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提供经费保障。通过走出幼儿园,开拓视野,使教师获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育人方法,了解最新信息,开发新课程,构建新理念。

3.开展交流,共同进步

在抓业务学习时,要根据老中青教师情况,充分发挥老教师在幼儿教学生涯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实施传、帮、带;要发挥中年教师骨干作用,开展引领示范;发挥青年教师勤学肯干、敢于创新精神,以新促老。要组织开展“青蓝工程”结对活动,规定各自职责及履行的义务:让有经验的老教师给年青老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请老教师听课、评课,给予指导,课后召开教研会,互相探讨,共同进步。

4.提倡创新,大胆实践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艺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更加要求老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人员,更应该是“求实、求真、求新”的研究人员。因此,要积极鼓励幼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研究幼儿心理,创新教学内容,研究教育保育方法,大胆实践,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升教育保育质量。

三、加强幼师队伍建设,必须抓好不同性别教师配备,培养儿童完整人格

幼儿园教育属于学前教育,是关系一代人健康成长的大事,在新时期被定义为“奠基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但是,当前幼儿教师队伍中男性教师严重匮乏,“女性化”迹象已在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幼儿园出现,对儿童完整人格的培养十分不利。儿童的教养要有女性也要有男性,不然儿童如同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一样,性格可能产生缺陷。此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所以,男性介入学前教育领域有其现实和深远的积极意义。

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补充一定比例的男性幼儿教师,改善幼儿园教师队伍性别单一的现状。政府要制定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优秀男生加入幼教行业;幼儿园要为男性幼师建立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搭建交流平台,与本地区男性幼师进行沟通,定期举办教育保育研讨活动:如举办幼儿男教师研讨会、男教师观摩课、男教师沙龙等。这样,既可以让男教师们进行学习和交流,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同时又有助于男教师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个人魅力,获得成功感,实现个人价值,坚定工作信念。另外,要充分发挥男教师作用,让男教师在带班的过程中,建立一个以自身特长为特色的班级,开设符合男生特色的游戏和手工课等,展示其才华和才能。

长期的实践证明,男性特有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对幼儿有其独特的教育、示范、引导作用。男教师和幼儿打成一片,既可满足幼儿锻炼身体的需要,又可以让幼儿形成勇敢、坚毅、刚强、豁达的性格。幼儿阶段形成的性别意识对幼儿日后的性别角色认同及性别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制度的改革,幼儿园的课程正在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而多元的课程,有些由男教师来展现,可以更好地诠释活动内容,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儿童完整人格。

四、加强幼师伍建设,必须抓好科研导向,培养教育科研能力

幼儿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而且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会教书,会研究。园长要着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搭建平台。培养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可以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教育科研实践,提升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科研兴师,实施科研兴园战略。

在抓好科研导向时,要积极组织幼儿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结合教育保育实践,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在组织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中,积极引导教师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规律,促使自己进行研究,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保育水平,由一般走向成熟,最后形成自己风格。园长还要加强教育科研的宣传和导向力度,利用例会、教研会讲解教科研的重要意义、方法和奖励政策,积极营造科研氛围,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每学期制定教科研方案,经常开展研讨交流,提高科研效果;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对在报刊杂志的教师除给予一定的奖金外,在评优、晋级、提干中优先考虑。

课题研究是实施科研兴校和科研兴师战略的核心策略、基本途径和主要方法。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中,要求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和学法,更要研究新时期幼儿心理和幼儿教育保育规律。通过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进一步优化教育保育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美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推动适应课程改革的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为培养合格学龄儿童、全面提高幼儿教育保育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五、加强幼师队伍建设,必须抓好教师考核,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幼儿教师考核工作,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园内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教师考核过程中,要根据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坚持原则、确定内容、明确责任、建立机制。

1.教师考核四项原则:

人本原则: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师考核工作的全过程,使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和释放,努力营造人人向上、个个争先的良好氛围。

规范原则:实施教师考核,必须充分尊重教师的民利,严格实行评价标准,做到规范程序、依法办事,确保教师考核工作顺利开展。

过程原则:考核重在过程,要认真抓好教师工作的常规考核,明确考核责任人,做好教师的备、教、辅、保、研等各项工作的经常性检查,认真做好记载,为幼儿园考核小组评议时提供依据。

实绩原则:在考核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要把幼儿教育保育实绩作为考核的主要方面,加大教育保育实绩在教师考核中的权重,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2.教师考核四项内容:

教师师德修养考核应采取以定性为主的方法,定性等第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幼儿园要建立以评价为主导的师德修养考核机制,要根据幼儿园意见,综合教师本人自评、教师互评和学生、家长评议情况,确定教师师德修养的等第。

教师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以定量为主,采取重实效、看进步的量化计分的考核方法,形成符合本园幼儿教师工作特点的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教师工作量标准要结合本园实际,研究确定本园各学科教师和保育工作量标准,并制定出幼儿教师兼任其他非课堂教学工作的课时折算办法,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考核。

3.建立考核机制:

幼儿园要引进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评价机制,着重对幼儿教学常规及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考核,定期不定期召开校务委员会或园大小班组长以上人员的行政扩大会议,广泛听取意见,对幼儿教育保育效果好、受幼儿欢迎的教师应予以大力表彰,对幼儿教育保育工作态度不端正、反映差、不能胜任幼儿教育保育工作的,要少发考核奖,并对其进行重新聘任岗位。

六、加强幼师队伍建设 必须抓好骨干培养 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抓好骨干幼师培养是提高幼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也是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可以促进幼儿园可持续性发展。我们要坚持做到培养敬业精神、吸取先进经验、提供资金保障、深入开展研究、实施骨干引领,促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培养骨干教师的敬业精神,要通过政治学习,专题讨论,师德演讲,典型引路等形式,逐步使骨干教师树立爱园、爱生、爱岗、敬业的思想。

其次要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吸取先进教育保育经验;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培训班,提高骨干教师专业技能和水平,起到能挑大梁和示范作用。

第三要实行政策倾斜,要为骨干教师订阅报刊杂志、购买图书资料、配备电脑,方便工作,提高效益。

第四要引导骨干教师从“教学型”向“教研型”转化,鼓励他们大胆改革,不断创新,深入研究,使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保育风格,实现新起点、新突破、新超越。

第五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实现“四个一”工程。即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写一篇教学案例及反思报告,上一堂观摩课或示范课,作一次教育专题讲座,带一名徒弟,使他们在引领别人进步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时代在发展,人才要辈出。以人才培养为起点,以素质提高为重点,以激活用人机制为突破口,努力造就一支数量足够、热爱幼儿、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适应新时期幼教发展需要的幼师队伍,努力促进幼教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幼师工作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陶行知先生倡导师范教育要下乡、教学做合一,为幼师生到农村顶崩实习支教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文章阐述了在陶行知思想指引下的幼师生农村顶岗实习支教的意义、主要困惑以及主要措施等观点。

陶行知先生指出:“中国的师范教育多半设在城市里,对农村儿童的需要和疾苦不能理解和适应”n驰主张师范教育要下乡,走乡村师范学校培养乡村学校教师的道路。陶行知先生还指出:“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方法,活的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侧也倡导师范生“教学做合一”,就是将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可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简称幼师生,下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强化幼师生的教师专业精神、培养幼儿教师专业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幼师生到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既是幼师生深人了解农村实际情况的师范教育下乡活动,又是幼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锻炼教育教学能力的实践活动,这是对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对高等幼儿教师教育的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一、幼师生到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的主要意义

1.幼师生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是高等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一项举措。这项活动打破了传统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幼师大学生在校期间,用一学期时间到农村学校顶岗支教,增加了幼师大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明确了高等幼儿教师教育院校办学的定位,对教师教育院校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2.幼师生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支援了农村学前教育事业。这项活动缓解了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短缺,缩小了城乡幼儿教育的差距,促进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提高了农村幼儿教育办学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幼师生的基层教学实践,还可以锻炼幼师大学生在艰苦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增进对农村教育的感情,巩固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同时,大学生的到来,给贫困地区带去了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为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大部分幼儿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加之忙于工作和农活,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幼师生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无疑会提高农村幼儿的素质。

3.幼师生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是落实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和教师教育下乡思想的体现。顶岗实习支教能使幼师生提前适应幼儿教师的岗位,有效提高毕业生竞争能力和到农村学校的就业比例,是在做中学和做中教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顶岗实习支教也可称为顶岗教学做,是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做合一”的体现。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构建了教师教育院校与农村幼儿园教育的平台,实现了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在培养内容和过程上的融合,符合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师范教育下乡的思想,陶行知乡村师范教育思想是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的理论基础。顶岗实习支教是对陶行知乡村师范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陶行知乡村师范教育思想在基层农村的实践。

二、幼师生到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师范教育思想阻碍了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的开展。传统师范教育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际运用知识的偏向,这就使幼师生会说不会做,实践能力较差。传统的教育体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师范教育与社会严重脱节,人才培养不完全适应基础教育的需求。幼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局限于课堂和校园,幼师生普遍未经艰苦环境的锻炼,对贫困农村的现状缺乏了解、缺乏感情,毕业后普遍不愿意到山老贫困地区任教。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脱离社会和农村实际,单纯按大纲和教案搞教学,幼师生在校期间的实习时间短,多数集中在城镇幼儿园,实习中登台讲课锻炼的机会少,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特别是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巫需加大改革力度。在考核标准上,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校内表现作为唯一依据,没有真正把社会实践和社会评判作为根本标准,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虽基本上可以适应基础教育的一般需要,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较差。

2.幼儿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教育性和人文性不足。课程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离开了课程,教师教育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的高等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过分强调教育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不能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属性,在课程设置体制当中,也没有考虑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衔接性。人们一般都认为,具备一定的学科文化知识就能胜任教师职业,而无须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忽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因此,幼师生从教前普遍是强化理论知识,缺乏教师技能,幼师生总共学习三门教育类课程和一个月的教育实习,就要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不仅使幼师生的从教素质受到严重影响,也给教师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

3.高等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空、繁、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教育课程不仅远离培养目标,也脱离了教师教育自身特点和幼儿园的实际。目前,高等幼儿教师教育类院校使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教材大多是一个固定模式下的统编教材,而且知识老化、结构单一、内容空洞抽象,缺乏幼儿教育教学前沿性动态与信息,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严重脱节。许多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改革实践不衔接;高等幼儿教师教育院校的教师对农村幼儿园现状缺少了解,很少知道幼师生所学知识与幼儿园实际的联系,因而幼师生毕业后不能迅速适应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幼师毕业生只是“半成品”,这严重影响了高等幼儿教师教育的声誉。

4.教育课时比例偏少,教育实践环节薄弱。据了解,我国教师职前培养中教育理论课和教育实践课的比例分别是为5%左右、4%左右,远远低于许多国家的15%左右。笔者了解到,当前幼师生在支教中,最大的困难不是学科知识不足,而是教师技能差和解决儿童心理问题能力差。由于幼师生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了解不多,尤其是解决幼儿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幼师生在校期间学到的仅仅是书本上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却很少结合实际进行实践活动,而且对教育课程普遍不重视,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只在于传授书本上的概念、规律、原理,教过就行。加上教材本身也重理论轻实践,使学生感到学不学意义不大,把教育课程视为是“无用、多余和浪费时间”。最终导致教育课程的教学不能满足职前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直接影响了高等幼儿教师教育培养质量。

三、加强幼师生到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顶岗实习支教的领导。要坚持培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幼儿园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文化素质和教师技能,愿意到基层包括农村献身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合格幼儿教师这一办学指导思想,不断健全和完善顶岗实习支教管理制度及顶岗实习支教的教育、培训、管理、考核、奖惩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利用校园网、院报、学报、广播、壁报、电子显示屏等,大力宣传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

2.把顶岗实习支教作为整体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深化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保证教学质量。校内教学总课程模块、总课时、总学分不减少,在幼师生五个学期的课程中,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用完整的一个学期时间到基层顶岗实习支教,强化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公共英语、计算机教学实践等环节。每周由五天工作制变为五天半工作制,每天上午由四节课调整为五节课(实施45分钟课时制改革)。这样,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挤出半个学期的课时,加上原来教育见实习的半个学期时间,累计一个学期,用于顶岗实习支教。通过一系列改革,确保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顺利完成。

3.为幼师生在校学习和顶岗实习支教创造有利条件。在幼师生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期间,不安排其重修课程考试、普通话测试和毕业照像等工作。幼师生上岗前,要修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并达到合格以上成绩;参加所在系统一组织的校内岗前培训,试讲成绩达到合格以上,经院校统一组织考核,拿到“顶岗实习支教合格证”后方可派出。顶岗实习支教结束时,受援学校综合考评完成任务者,顶岗实习支教成绩记人学生本人学分。

4.对幼师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关心,确保幼师生培养质量和顶岗实习支教质量。幼师生的教学工作和吃住等生活完全服从当地管理,进驻和撤离时间与受援学校开学、放假时间同步,工作上同当地教师统一要求,生活上同当地教师统一对待,因病因事请假者须经受援县市区教育局和所在学校批准。院校选派责任心强、有支教和管理经验的优秀教师担任带队教师,不再安排这些同志的校内工作和教学任务,集中精力搞支教。除具体协调联络受援县市教育局和受援学校外,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5.组织顶岗实习支教师生在完成好受援学校教学任务的同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顶岗实习支教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出板报、办广播、刷标语、到农户走访、进行社会调查、参与文明村组和文明家庭评选,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顶岗实习支教幼师生利用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地制宜地进行法律咨询、家电维修、果树栽培、种植养殖等技术服务活动,促进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幼师工作论文范文第8篇

我叫王晓辉,1990年7月从内蒙古大学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我校一直从事汉语文教学。在从事汉语文教学的同时,致力于教学研究,参与研究的课题“适应素质教育,改革中师语文课堂教学”获松原市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其中独立完成的子课题《对中师语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探索》一文获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优秀成果奖。除此之外,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了数篇教研论文,多次获省、市级优秀论文奖。另外,我还担任了校《师苑》报教学版块的编辑,主要负责教学论文的征集、修改、整理、输送等工作。通过教学研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研究的乐趣,也真正做到了教研相长。

在班级管理及指导学生基本功方面,曾担任90、98两届幼师班班主任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注重“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注重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我还担任了历届中幼师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的指导教师,指导的朗读项目获历届第一名,我也因此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证书。因工作表现比较突出,曾两次受到市教委的嘉奖。

2000年,我调到教务科任干事,协助科室领导主抓文科教学管理和教研工作。平时除了参与完成对文科组常规教学的检查、指导、反馈等工作之外,积极深入课堂教学,参与教研活动,通过组织开展优质课评比等活动,极大地调 动了教师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在这些富有成效的工作进程中,我不仅熟悉了业务,积累了经验,锻炼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对继续承担文科教学管理工作充满了信心,如果我能够竟骋上岗,我决心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加强政治学习,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做到常抓不懈。加强基层管理,提倡沟通与合作,调动全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文科系教学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以最终适应普通大学的教学管理。

二、大力改革教学,积极探索实施创新教学模式。从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考试管理等方面具体展开。实施“打好基础、拓宽专业、强化从教能力训练、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思路。注重开掘文科课程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实现认知、人文于一的教育价值目标的整合,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使职前培养向更高的人格素质的培养迈进。

三、搞好全系教师的培训规划。总体上说,以师德教育为基石、以知识更新为基础、以培养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为重点。加强校际间的联系,能够请进来、走出去。对青年教师要通过压担子、提任务、配师傅、结对子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其整体水平。带领全系教师加强业务学习,开展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素质,带出一支善于研究、乐于奉献的作风正、素质良的教师队伍。

幼师工作论文范文第9篇

一、“90后”幼师生在思想、心理层面所存在的不足

1.“90后”幼师生在责任感方面存在的不足目前,“90后”幼师生在思想品德和责任感上存在着不足。最为突出的是一些学生引发的人身伤害事件,打架、斗殴现象屡见不鲜。幼师生的人身攻击行为,就充分地体现出“90后”幼师生在对待他人生命这一问题上严重地缺失了责任感。2.“90后”幼师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不足在诚信方面,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实验数据造假、论文写作移花接木、严重拖欠学费等种种现象,无不说明,在诚信方面,“90后”幼师生存在着不足。对于以上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3.“90后”幼师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不足幼师生曾经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是家长、教师器重的对象,但是自从进入幼师学校后,一切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人际关系上,由于在家庭中长期被娇宠的角色一下子转换不过来,进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在学校中处于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人际交往里,曾经的自豪感荡然无存,这严重地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长此以往,在他们的心理上就可能出现一定的障碍。

二、在幼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1.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在对“90后”幼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积极地运用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里所说的传统文化,它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含义。即文化就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具体的过程。中国文化在地域上具有广博性,在民族上具有多样性,在相互融合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具有东方文化的特性和优良的文化精髓。2.在对幼师生教育中,传统文化有着极强的影响力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在网络的推动下,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不断地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我们的血脉里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深度。但我们的幼师生在中小学阶段,因年龄小,心理不成熟,再加上受到升学等因素的影响,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一般是被动和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当幼师生进入幼师学校后,在新环境里,不免遇到一些关于价值观、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需要一些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来给予解决。3.中国传统文化是幼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在对国家、集体、家庭责任担当上,我们的先贤们已经做出了良好的榜样:“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充分地体现了社会责任感。充分运用这些传统文化,教育幼师生如何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的关系是大有裨益的。传统文化在幼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对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处理好在新环境下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人际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三、积极运用传统文化对幼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的分析

1.提高教师的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榜样的力量是重要的。所以,有必要积极地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在学术上,为幼师生树立一个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教师形象。用无声的教育对幼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幼师生积极地模仿我们,主动地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2.在校园里积极地营造出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在对幼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教育,应该积极地在校园里营造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在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氛围的熏陶下,幼师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3.充分地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学校的寝室文化之中去为了拓宽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阵营,还可以积极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幼师生的寝室文化有机地整合起来。寝室是幼师生的另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个空间,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张贴在幼师生公共区域里,同时还可以组织以寝室为单位的传统文化对决赛活动。这一形式对幼师生的教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四、结束语

在幼师生教育中,传统文化有着极强的影响力,是幼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充分地运用好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90后”幼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师生的健康发展。

幼师工作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思想研究;30年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7/08-0072-03

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他一生著述甚丰,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备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为新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对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挖掘,对于推动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笔者对自1982年至今近三十年来有关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分析,旨在描绘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研究的概貌,并讨论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从而为推动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支持。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检索

笔者先以“陈鹤琴”为搜索词、以1982~2011年为检索时间段,在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中搜索,共获得相关研究论文346篇,硕士论文11篇,博士论文1篇。笔者再以“活教育”为搜索词,搜索获得相关研究论文152篇。然后比照以“陈鹤琴”为搜索词查阅到的研究论文,剔除重合文献,又获得25篇研究论文。

(二)研究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检索到的研究文献逐一阅读后,进行编码分类,并利用Excel对研究文献进行量化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研究文献大半出现在其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前后的2~3年之间,笔者认为1982年至今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1982~1990年;阶段二:1991~2000年;阶段三:2001~2011年。

(一)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研究各阶段文献数量分布

如表1所示,三个阶段共有研究论文346篇,总体呈不断增加趋势。

(二)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研究各阶段研究主题分析

三个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如表2所示。进一步分析可看出:(1)关于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概述及其生平介绍的生平研究方面已有非常细致的研究成果。(2)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教育思想中的哲学基础,相关研究涉及内容包括活教育思想概述及其思想渊源,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课程与教学、师范教育等方面。近十年的研究则较多集中在活教育思想对当今幼教改革的启示等方面。(3)家庭教育、领域教育、儿童心理及研究方法、特殊教育、比较研究、师范教育、玩具与游戏等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太多。

深入分析三个阶段的研究情况,可以看出:第一阶段(1982~1990年)可视为研究的准备与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对陈鹤琴的追忆、缅怀以及思想概况研究的文章较多。偏重在对史料的挖掘与整理,但研究队伍尚未成形。开始探索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第二阶段(1991~2000年)开展过两次较大型的纪念活动,一次是1992年纪念陈鹤琴先生诞辰100周年,一次是1997年纪念陈鹤琴先生诞辰105周年。由此出现了有关陈鹤琴研究的热潮。这一阶段研究队伍有所扩大,研究领域相对细化,相关研究论著、论文大量出现。〔1〕第三阶段(2001~2011年)再次掀起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研究高潮。这一阶段研究队伍进一步扩大,生平研究更趋全面系统,实践研究更加细化。受中国幼教改革不断深化的影响,本阶段对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影响的探索不断深入。

(三)研究人员分布情况

1.研究人员工作单位分布

研究人员工作单位大致可分为六类:中等和高等幼师院校、幼儿园、出版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机构、教师进修院校等。总体上看,以中等和高等幼师院校为主,其次为幼儿园。

从三个研究阶段来看,第一阶段未署工作单位的作者较多,亲属、友人、学生所写的纪念类文章较多。第三阶段中等、高等幼师院校专业人员激增,这也许与第二阶段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大规模推进有关。第三阶段的最大特色是开展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研究的幼儿园教师人数激增。这也许不仅与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有关,还与提倡“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有关。

2.研究人员地域分布

通过对研究人员工作单位所处地域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大半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地区都有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研究者,另有来自日本的研究者。虽说研究人员地域分布范围较广,但也有明显集中趋势,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地研究者较多。

三、结论与讨论

(一)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研究30年发展概况

1.研究内容相对集中

陈鹤琴的生平、思想渊源探讨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教改革的指导意义以及有关音乐、美术、健康等领域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也颇受研究者关注。

2.研究水平逐步提高

30年来,有关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研究总体呈现为由单纯的回忆缅怀、史料整理与挖掘到史论结合的比较研究以及对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在当今幼教改革中的指导意义的深入分析,研究日趋深化。

3.研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阶段一的研究着重在对陈鹤琴相关著作的解读以及子女亲属、亲朋好友对陈鹤琴先生的回忆和思想总结。阶段二的1996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由此出现了大量将《规程》精神与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联系起来的研究。阶段三的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由此又出现了大量将《纲要》与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联系起来的研究。

上一篇:幼师本人论文范文 下一篇:幼师拿证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