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7 08:11:28

幼师个人研修总结

幼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至关重要。目前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不健全,幼教国培对提高幼师的综合素养实效性不高,通过构建一个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监控和检验幼教国培全过程,以此提高幼教国培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Moodle平台

1幼师培训的现状调查

1.1促进幼师参培的原因

促进教师参加培训的原因如下:专业成长的需要,开拓自己的视野,服从上级安排,培训是免费,领导的硬性考核指标,能够带来某些收益(如职称评定、工资奖励)。

1.2阻碍幼师参培的原因

阻碍幼师参加培训的原因如下:培训机会少,名额有限,工作量大、没有空闲时间,个人支付的费用过高,交通不便、耗时费力,培训对自己的帮助不大,自己能够胜任工作不需要培训,学历高用不着培训,年龄大、参加培训对自己意义不大。

2影响幼师培训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2.1参培教师的主观态度

有些老师参加培训是评职称的需要或者是有个免费的培训名额,有的是为即将跳槽做准备,当然也有一部分是为了提升学历。由此可见,很多教师不是发自内心地认同在职培训,是被动地参加培训。只有改变参培教师的消极态度,带着积极主动学习和求知的欲望参加培训,多思考,多与老师、同行进行交流,不断学习、思考、交流、总结,这样自己的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得到提升。

2.2幼师培训的培训内容

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学历参差不齐,幼儿园的性质多样。当前很多承担培训的单位大多是根据自己了解的信息和自己现有的教学条件来制定培训计划,不是特别了解一线幼儿教师的实际状况。另外,各级培训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和规划,培训内容经常会出现重复或者冲突,参训教师感到很迷茫。

2.3幼师培训的形式

传统幼师培训大多以课堂讲授、专家讲座为主,忽视主动参与,经常是台上专家讲得头头是道,台下参训教师听得昏昏欲睡。当前,很多培训方也在大力提倡参与式培训方式,但这种方式对参与者要求较高,如果班级人数太多、个人素质太低,效果较差。

2.4幼师培训的考核

大部分幼师培训结束后,通常是进行一次考试,或者是写篇学习论文或心得体会,这种考核方式很难真实反映幼师参训水平。另外,有些老师也反映,培训时听得懂,有时甚至是听得热血沸腾,但培训结束回原单位后,发现自己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而大部分培训单位在培训结束后缺乏对受训教师的反馈指导和跟踪评价,培训效果很难得到巩固。

3幼师培训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3.1评价体系系统性不够

目前的“幼师国培”虽然都是参照教育部等上级部门的精神在开展,但基本都是各自一套体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制定的科学性也不够,缺乏科学全面的调查,评价体系系统性不强,操作性不够,测评时不能得到真实的评价结果,从而也难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构建一个指标明确、科学、操作性强的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2评价体系健全性不足

评价者、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目前主要从这三方面对幼师培训的实效性进行评价,但评价者主要是培训方自己或兄弟院校,评价内容主要是知识技能,评价方式主要是汇报演出和书面总结,培训组织者既是教练又是裁判,缺乏相应的监控管理机制。

3.3评价体系缺乏反馈

一般的培训在集中培训完后,培训就相当于真正结束,培训结果及对结果的评估缺乏反馈机制。另外,培训结果评估的结果不分等级,只看是否合格,不与薪酬、奖励、职业发展相关。为了提高参训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评价体系应注意及时跟踪和反馈,及时改进。

4建立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确保幼教国培质量,必须对其实效性进行评价。而要对幼教国培的实效性进行准确的评价,必须要有一套合理、科学、操作性强的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当前各培训单位在培训内容、模式、手段等方面有共同的指导思想,但幼教国培效果评估仅依靠受训者带有主观性的个人感知,系统性不够,缺乏对培训全过程质量和效果的监督和评价,导致了幼教国培质量难以保证,培训效果参差不齐。因此,为了使幼教国培的国培工作更加规范化,培训过程的各项指标更具操作性,培训质量更有可测度,构建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已刻不容缓。真正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建立在丰富的资料、数据基础上,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系统地对幼教国培的实效性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

4.1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

评价指标体系应尽量具体、明确、详略适中,既不过于简单,又不过分抽象。使用方法也应尽量简便易行。本着科学性、目标一致、独立性、直接可测性、可接受性、可行性等原则,制定了以下评价指标体系。

4.2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从2011年开始,长沙师范学院开始承担幼教国培项目,先后开展了湖南省农村幼儿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园长高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远程培训、培训者高级研修、转岗教师培训、送教下乡培训、乡村校园长培训、新任园长培训等多个项目,培训人数达数万人。为了更好地检验上述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我们选取了短期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3个项目,进行了为期三轮的实践。同时,为了更好地收集参训教师的资料,跟踪参训教师的成长历程,我们搭建了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在Moodle平台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协作,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有论坛、测验、资源、问卷、投票、作业、聊天等模块功能。利用Moodle平台,通过平台的学习档案袋、论坛、即时消息、学习区来收集参训学员的相关资料,不管是在培训时还是培训后,参训教师都可以通过平台来进行学习和交流,平台会记录学习者的一举一动,通过资料的收集,实时或异时地与学习者进行交流沟通,加强“后拓”跟踪指导,及时把握学习者学习状态,阶段性总结培训学习效果,找出实效性主要影响因素,并在后一期的培训中进行改进和提高。经过三轮的实践和探索,从实践上很好地检验了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确保了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为了保证其科学性和完整性,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培训单位、受训教师及所在学校等相关社会力量的资源整合与协同配合。真正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被检验和修正,才能真正有效地对幼教国培实效性进行评价。不断健全完善培训评价体系,实现幼教国培评价科学化、制度化与规范化,全面推动幼教国培工作有效开展,进而保证幼儿教师的素质能力全面提高,实现幼儿教师自由全面的发展,使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后雄,皇甫倩.“国培计划”项目绩效多维监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5(3).

[2]周拓.基于柯氏评价模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体系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2013(4).

[3]陈霞.教师培训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8):10.

[4]许琼华.论幼儿教师培训的实效性[J].泉州幼儿师范高科学校学报,2014(2).

[5]秦磊.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视角[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5).

幼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培;常态;研修;培训模式

根据国培精神,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实现目标,构建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引导教师常态化研修。一般采用的方针策略为,思想重视(省级政策宣传到位,领导督促到位,个人思想认识到位,有利于调薪,有利于职业发展,有利于未来教育)、方法对点(抓准热点,找准痛点,发展重点,攻克难点)、行动有力(读准政策,整合团队,四级协同,课程准确,经费保障,机制得力)。

一、项目整合设计,培训下行走向

认识:骨干研修(置换研修、种子教师培训、提升工程)

全员研修(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整合)

校本研修(省级送教到县达到名师示范,县级送教下乡指导校本研修)

研修一体是前提,初期由教师管理股牵头,教研室仪器站继教中心三部门共同编制培训规划,共同制定年度计划,共同设计活动方案,共同组织活动开展。团队建设是关键,建立团队资源库,选聘首批培训库,依据文件制订切实培训管理方法。课程体系是核心,以制度引领,优选途径,依据标准要求,形成课程体系。县级经费是保障。

行动:实行省县镇校四级联动,层次化管理团队,切实做好培训下行。落地为支持提升校本研修,直击课堂教学问题,一线教师协同研究,县级主责学校主修,诊断示范研课磨课,培养区域团队校级骨干。

通过“送教下乡”和“乡村教师访名校”等项目,选择县直学校――乡村片区进行横向对接试点,实施创新教、学、研组织形式、三级教师(入职型、合格性、成熟型)培养项目、丰富“试点项目”五大培训项目的资源建构和优配方式的实践形态。

通过“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充分发挥省、县两级培训师的引领作用,在各乡镇进行纵向“教、学、研、做”四位一体的乡村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同时,通过两级培训师的传带,引导乡村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学案等系统性学习。

二、机构支持体系,服务专业发展

教师通过学校研修社区成为团队骨干再跨校研修成为优秀培训者。

借力国培,立足区县,整合资源,培养队伍,创新机制搭建体系育县域指导团队,聚外部资源,抓全体研修,带团队业绩。实行海陆空的全面支持体系。建立36 个县站,120个校站。按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30:1比例遴选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参加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选派对象为省市县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培训团队要紧紧围绕承担网络研修、送教下乡和校本研修等培训任务,积极参加院校集中研修、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的培训,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用两年时间为我县打造一支“干得好、用得上”的县级教师培训团队。

三、统筹三类培训,引领常态研修

规划二三年培训持续性培训,用置换育种子,送教下乡网络研修促常态,通过访名校校园长培训抓重点,统筹送培送教,协同机构高效,探索成熟方案,精细研磨过程,注重资源建设。

以“助力教师常态研修,服务学生有效学习”为宗旨,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以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培训、网络与校本研修培训、送教下乡培训为主要培训形式,建立高校+研修网+县教师发展中心+县教师培训骨干团队+县优秀中小学的培训体系,构建通城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形成全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促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

三年预设主题:

第一年主题――工作触发学习 尝试解决策略

聚焦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建设,遴选团队成员,并组织成员参加脱产置换培训、名师培养等一系列培训活动,打造培训团队。围绕一线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重难点问题,触发教师的兴趣,由教师选择基于自身工作场景(大班教学、小班教学、包班教学和复式教学等)的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探索适合自身的解决策略,形成优化课堂教学课例资源包和转变学习方式微课资源包。在名师工作坊中通过梳理重难点,分析重难点、提供示范解决策略、设计研修活动计划等培养全县学科坊主研修领导和指导力,并在县级学科坊中进行实践,引领全县学科教师重点开发微课资源包。

第二年主题――互联网聚智慧 汇聚解决策略

聚焦重难点,充分发挥县级教师培训团队的主体作用,通过国培建立的网络研修社区,采取任务驱动、示范引领、成果导向等模式,汇聚一线教师智慧,继持续引导参训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有效突破重难点,并能就不同层次学生对重难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指导。积极参入全国优化课堂课例资源库与转变学习方式微课资源库建设,实现跨县、市、省的资源共享,为教师日常工作提供具体到单元的优质教学资源支持。

第三年主题――创新改变课堂 形成解决策略

以优化课堂教学与转变学习方式为目标,结合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以学校为单位,推广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以学为主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过去汇聚而成的优质课例与微课资源,在乡村,特别是村小与教学点普遍实践适应包班教学和复式教学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我县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

四、提供组合资源,促进混合学习

组合资源(视频案例研修),理论引领,行动导向,实践给与,跨镇校,跨学科,跨年级,基于问题解决,“三备两磨”,精心及时生成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幼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湖南省一直面临着培训经费投入十分有限与教师培训需求相当巨大之间的矛盾。“国培计划”的实施,对湖南省教师培训而言真是“雪中送炭”。湖南省将“国培计划”实施作为推动教师队伍现代化的重大机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培训质量为核心,积极构建教师培训基地体系,完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创新教师培训实施模式,不断提升项目实施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并引领“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研训。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全省教师队伍现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一、构建教师培训基地体系

实现教师队伍现代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体系。“国培计划”的实施,为湖南省打造切合实际、运转有效的教师培训基地体系提供了机遇。

高校是“国培计划”实施的龙头。湖南省依托现有资源,在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范畴内,初步形成了校长园长培训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主体,初中教师培训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主体,小学教师培训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主体,学前教育教师培训以长沙师范学院为主体,其他十余所有师范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为补充的高校基地格局。这些高校以高度的责任感、历史感和使命感,聚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专业精细实施国培项目,加强了对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的研究,实现了与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的有效对接,逐步实现了培养、培训、研究、服务一体化。通过“国培计划”实施,师范类高校的龙头地位日益巩固,示范引领作用日益显现;综合性大学的师范情结逐渐恢复,对教师培训日益关注。这些高校已成为湖南省相对稳定的教师培训核心基地。

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是“国培计划”实施的基础。“国培计划”启动之初,各培训机构自主选择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作为培训实践基地,组建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2013年,省教育厅制定遴选标准,专门下发文件,遴选省级教师培训基地校(园),将其建设成为全省教师培训的教学实践基地、课程资源开发基地和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示范基地,首批评审认定128所。省级基地校(园)充分发挥实践性培训、训后跟踪指导等优势,主要承担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影子教师”培训任务和短期集中培训观摩考察任务,特别优秀的学校(园所)可以独立承担国培项目。岳阳市君山区许市中学独立承担了“国培计划”初中课改实验主持人高级研修项目,株洲市景弘中学、湘潭市和平小学等6所学校承担了“国培计划”中小学班主任短期集中培训项目,82所省级基地校(园)承担了置换脱产研修“影子教师”培训。遴选、建设和使用省级基地校(园),不仅完善了全省教师培训基地体系,而且提升了全省教师培训质量。省教育厅不断加大对省级基地校(园)的支持力度,2013年安排773万元专项经费对82所基地校(园)进行奖补。

教师培训机构是“国培计划”实施的重要支撑力量。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是全省教师培训者培训的主体,对全省教师培训机构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到“国培计划”实施工作中来,承担了学员送培和组织协调、远程培训项目辅导服务和技术支持等工作,逐渐成为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者、研究者和实施者,成为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校的重要纽带。“国培计划”实施,推动了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职能转型。

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湖南省以高校为龙头,以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为基础,以教师培训机构为纽带的分布式、广覆盖、高质量、有特色,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体系逐步形成。

二、完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

“国培计划”的实施过程,是湖南省不断建立并完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的过程。

建立并完善了项目招投标制度。湖南省所有国培项目坚持项目招投标,并实行差额遴选制,凡是有多家单位同时申报同一个子项目,该项目定标时至少有一家以上单位要被淘汰;同时实行末位淘汰制,凡承担教师培训项目、经绩效评估获得优秀的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竞标,而绩效评估中排在末位的单位及项目被自然淘汰,且三年内不得承担同类项目培训任务。差额遴选和末位淘汰制大大激发了各培训机构的责任感,全省出现了百花齐放、力争上游的喜人局面。

建立了多方参与、过程性测评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项目绩效评估机制。下发了绩效评估办法,研制了科学性、操作性强的考评细则。市州教育局、培训机构、专家、学员及省国培办均参与了绩效评估工作,培训机构和市州教育局相互考评对方的工作,实行培训机构之间交叉检查,聘请省外专家对各培训机构实施方案和培训成果进行评价,通过学员现场测评、部分学员座谈、学员网络匿名测评、电话随访学员等方式了解学员对培训的评价。按照“过程性检查督导测评+学员网络匿名评价+专家考评”的模式,对培训机构进行考核评估,过程性测评主要评价培训即时效果,网络匿名测评主要评价培训延时效果,专家考评主要是学科(领域)专业评价。分值比例上,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过程性检查督导测评占40%,学员网络匿名评价占30%,专家考评占30%;远程培训项目,过程性检查督导测评占20%,学员网络匿名评价占50%,专家考评占30%。通过上述措施,确保了绩效评估的客观公正性。

实行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培训约束与激励机制。湖南省于2011年颁发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工作,规定教师参加培训所获学分每年最低不得少于30学分,五年一周期累计学分不得少于360学分,其中校本研训不超过120学分。将培训学分与教师考核奖励、评优评先、职务评聘、特级教师申报等挂钩,一个年度内参加培训累计少于72学分的教师,原则上在当年度考核中不能评为优秀等第。同时,开发了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系统和专门网页,具备对全省中小学教师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年度培训学分信息的录入、审核、查询功能。湖南省教师培训信息管理日趋科学和规范,201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试点省。教师培训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完善,使湖南省实现了教师由“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由“不愿参培”向“争要指标”的根本性转变。近三年,国培项目学员参培率稳定在99.5%以上,结业率达到99.9%以上,学员整体满意率在99%以上。2013年,出现10多名中小学教师自费参加国培、往届国培学员回到国培教室旁听的可喜现象。

三、创新教师培训实施模式

“国培计划”实施以来,我们积极探索符合项目特点、适应学员需求的实施模式,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既成功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进入高校研修,又确保顶岗实习师范生的安全并得到优质的实习指导,我们创造性采取“两次置换”实施模式。第一次置换在农村骨干教师和师范生之间进行,按照一名在职教师置换一名或两名师范生的原则,把农村骨干教师从农村学校(园所)置换出来,把高校的顶岗实习师范生派到学校(园所),但顶岗实习师范生并不是一一对应地进入置换出来的农村骨干教师所在学校(园所),而是集中安排在县城学校(园所)实习;第二次置换在城乡教师之间进行,农村骨干教师进入高校脱产研修形成的岗位空缺,由接受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县城学校(幼儿园)选派优秀教师以支教方式补充。“两次置换”模式实施了3年,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受到教育部和各兄弟省市的充分肯定。2013年,根据培训形势的变化,考虑到基层学校(园所)的实际情况,采用“五段式模式”实施,项目实施由集中研修、“影子教师”、返岗实践、集中研修、总结提升等五个环节组成。学员在高校集中研修40天左右后,到省级基地校(园)参加不少于20天的“影子教师”实践,之后回到自己所在的单位应用所学的成果在岗实践,然后带着问题回到高校进一步解决,并总结提升研修成果,真正实现了理论研修与实践提升的有机结合和螺旋式上升。同时,高校与市州教育局密切协作和沟通,按照“一一对应,按需顶岗”的原则和中西部项目1∶1、幼师国培1∶2的比例要求,选拔优秀师范生直接到置换教师所在学校(园所)顶岗实习。

短期集中培训,各培训机构按照“前移后拓”思路实施主题式培训。“前移”,就是培训前向参培学员提出调查研究、教学反思、撰写论文等要求,学员必须带着问题和任务参加培训。“后拓”,就是布置训后任务要求学员完成,创设网络学习平台等供学员训后交流研讨,采取现场指导、电话访问等方式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培训机构做好训前需求调研、训中跟进调研、训后实效调研,科学确定学员急需解决的最主要问题,并据此确定培训主题和设定核心培训课程,实施主题式培训。

远程培训,采取“统一管理,分网学习”模式实施。通过招投标,湖南省远程培训由6家远程培训平台承担培训任务。根据远程培训的特点,我们充分发挥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管理网络优势,实行全省“统一管理”,做到“十个统一”,即统一报名方式、实施时段、账号形式、注册方式、反馈学情、评价标准、组建省级课程专家团队、辅导教师管理、市州工作研讨、组织校本研修。同时,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设立“国培计划-湖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专页,并与其他5家远程培训平台实现链接,学员统一注册、登录专页后分别进入相关远程培训平台“分网学习”。管理模式的创新,既发挥了省外优秀远程培训平台的资源优势,又发挥了本省远程培训平台的管理网络优势,实现了远程培训效益最大化。

“转岗教师”培训,采取“三环节三统一”模式实施。将整个培训分为三个环节:集中培训8天,送教培训3天,远程培训60学时,共计126学时,时间跨度3个月。长沙师范学院对项目实施进行“三统一”管理,即统一制订课程、学指导、统一质量监控,并直接负责“送教培训”专家团队组建和教学工作。集中培训任务、送教培训组织管理由每个市州在当地遴选一所具备中专层次幼儿教师培养资质的师范学校或机构来承担。远程培训由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和长沙师范学院共同组织实施,同时发挥网络平台功能强大齐全和学校课程资源丰富的优势。

除了各大类项目的模式创新外,湖南省各子项目实施也各具特色。如“送培上门”项目,一改过去的“往上走”为“往下走”,将高端培训送到农村教师的家门口,受到市县教育局和农村教师热烈欢迎。中小学送培上门项目涉及5个学科,分别是初中语文、数学、外语和小学语文、数学。每个学科分四个模块,如小学语文分为“口语交际、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四个模块。每个模块有“当地教师的研讨课,省级名师的示范课,专家即时点评与教师互动,专家微型专题讲座”四个环节,培训更具针对性。

四、引领全省教师培训事业发展

“国培计划”实施,引领了“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研训实施工作,推动了全省教师培训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培计划”对全省培训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市州、县市区教育局纷纷采取国培管理模式,对本地培训项目进行有效管理。如湘潭市教育局借鉴国培招投标机制,采取竞争择优方式,通过招投标和答辩会等形式遴选培训项目承办单位。

“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各培训机构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和教学计划,并根据学员的需求动态调整培训内容,聘请高水平专家和优秀一线教师组建结构合理的专家团队,建立“双班主任”制、项目首席专家听课制、课堂教学测评制对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培育丰富多样的培训文化,对学员进行严格而人性化的管理。这些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做法与经验对全省教师培训工作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必将推动全省教师培训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国培计划”的实施,还培训了一批优秀的培训者。他们在国培中受到了熏陶和感染,培训结束后将国培的理念、精神带回到本单位,促进了高品位培训的种子在全省各地生根发芽。正如学员李枝红参加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高研班后所言:“作为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管理者,接受过数次培训,但是,从来没有像这一次培训受感动,受教育,有收获。这次培训为我们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进行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引领。这次培训是在播撒春天的种子,这些种子在不久的将来,会在三湘四水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培训是事业,培训是科学,培训是艺术。全省各培训机构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国培当作事业来做,遵循成人教育的规律,讲究培训管理的艺术,使湖南省国培工作一年一个台阶、每年都有重大突破, 湖南省国培项目实施经验在教育部有关会议上交流,一些兄弟省市慕名前来学习和观摩。同时,培训也是遗憾的艺术,国培项目实施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以研究的心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进一步打造湖南省教师满意的高品位国培品牌。

幼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一、新常态下幼儿园教师和园长的培训现状

园长是履行幼儿园领导和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园长)培训项目办公室主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远程培训部主任郭垒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中小学校长部级培训计划的通知》等政策解读着手,阐述了他对当代社会变革与校长(园长)培训趋势的理解。他指出,幼儿园园长大规模全员培训已实施近10年,标准化培训模式逐渐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与园长培训相关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培训机构以及园长本人等,均对培训提出了新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常态的培训理念和培训模式应运而生:培训目标由提升个人的素质与能力变为提高机构教育质量,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强调培训的实效性;培训需求由满足共性需求变为以学员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突出培训的针对性。郭垒在分析历年来校长(园长)培训政策,总结各类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路径的基础上,强调要遵循幼儿园园长成长发展规律,坚持“学员为本、分类施训、连续培养、注重实效”的培训理念,以《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为依据,培养一大批优秀园长,或者说教育家型园长。

新常态下,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培训的机会与挑战并存。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办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黄文峰以“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培训评价与质量管理”为题,介绍了“幼师国培”项目开展以来的情况。数据显示,2010~2016年,国培项目共投入经费107亿元,其中用于幼师国培的经费达29亿元,约占总投入的27%。通过对乡村教师培训工作开展的专项调研发现,国培项目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培训脱离实际需求、参训动机缺失、参训机会缺乏、培训能力不足、经费使用效益偏低等。国培项目应当充分以需求为导向,倡导连续性、混合式培训,实现协同管理,以逐步建立起教师和园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黄文峰指出,园长和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系统化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整理,对培训相关过程和培训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以激发、调动培训者和受训者的积极性。然而,当前的培训评价工作存在诸多难点,如滞后性、片面性、缺乏费等,使得相关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二、新常态下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培训的实践探索

贵州省幼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张剑辉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贵州省在名园长培养项目上所做的探索。为提升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专业素质,贵州省引进优质资源,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互动,对包括培训经费使用制度在内的体制机制进行创新,构筑高端的继续教育组织,搭建专业的分享交流平台,形成任务驱动的研究共同体,不断完善了园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江门幼儿师范学校副校长王明晖分析了广东省园长及骨干教师培训的现状,指出当前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培训缺口巨大,培训市场潜力无限,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优化各方资源,以提高培训质量,需要深入探究。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训中心副主任许冰灵指出,虽然当前培训管理经费已被列入国家财政预算的专项建设资金,但使用非常受限。以培训人员劳务费为例,高校培训机构存在校外教师和校内教师培训报酬发放双轨化的问题。培训师资是培训内容与教师素养提升的中介和桥梁,直接决定了培训预期效果的实现程度,但培训经费的运作不当,导致了培训高要求与师资低报酬矛盾的普遍存在,影响了培训质量,甚至使得培训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三、新常态下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培训的发展路径

如何切实推动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培训工作的改革,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本次研讨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就新常态下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培训的发展路径问题,与会代表纷纷结合各自的实践和研究提出看法。

就幼儿园教师(园长)培训评价改革问题,黄文峰认为,需要完善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和培训评价标准,可通过大数据评价、学员网络匿名评估、专家抽查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法进行监管评估。应加强对培训机构和项目区县的专项督导,建立项目实施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培训绩效公开制度,将评估结果作为项目区县和培训机构遴选及调整的重要依据,从而进一步健全监管评估长效机制。

福建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彭琦凡从领导体制、管理目标、管理职能、人力资源开发等角度对园长培训工作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需要将园长专业成长置于园长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来考虑,实施终身学习理念下的分层培训,同时园长个人的专业发展必须与园所发展同步,因而园长培训应立足本园管理实践,实现任务驱动下的主动建构。因为园长专业发展是动态、交互的过程,所以园长培训离不开区域教育生态环境的优化与研修共同体的建设。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园长培训中心主任黄英分享了重庆地区高校在园长培训工作方面的相关经验。在当前培训机构多元化的背景下,重庆师范大学团队仅在具有影响力的培训项目上深耕。他们在培训开展前广泛开展调研,培训过程中实施跟岗指导,从而既历练了培训服务团队,又促进了优秀学员与在校生的专业交流。黄英重点介绍了他们的培训项目资金运转方式。项目拿到后,经费由专门负责人管理,在符合国家财政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对培训经费进行合理划分,以保证培训项目得到有效支持。

幼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当代; 幼儿教师;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者说是职业人在从事某种职业时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职业素质这个概念是比较广的,其中过硬的专业知识是最基本的保证。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敬业精神和高尚的道德之外,体现在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质,体现在生活中就是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是衡量一个人职业生涯好坏的关键因素。

我们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平时工作教学中是直接接触幼儿的。这个角色的特殊身份不仅要求幼儿教师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指导影响幼儿,还需要通过幼儿教师的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相对来说可以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 、艺术等五个领域。各个领域之间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和“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新时期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学习和进步。作为新时期的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一、幼儿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家庭的期望。而未来的儿童则是21世纪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应当是思维活跃、身体健康、全面发展、开拓进取、善于合作、吃苦耐劳的具有高尚品德和进取竞争意识的人才。作为新时期的幼儿教师,应该以此为目标,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去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热爱儿童、教育儿童,只有真正蹲下来了解儿童的世界,才能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去创造环境和设计活动。在平时教学和生活中,利用所有资源发挥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应该教会幼儿怎样独立生活、怎样去关心别人、怎样学习、怎样回报社会。 在平常的教学生活中,幼儿教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生活。每天跟幼儿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放开自己是成年人这样的架子,尽量以幼儿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跟他们打成一片。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简而言之,就是社会或者成人怎样看儿童,把他们看作什么样的存在。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现代儿童教育观认为,幼儿与教师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该把儿童作为独立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等。教育观的一般原则有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面向全体和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充分利用儿童与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幼儿教师在学校学习期间,应该认真努力得学校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学习特点是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和组织教学中指导幼儿的基本出发点。所以,大学四年的幼教专业学习中,幼儿教师不仅要苦练琴法、声乐、舞蹈,还要学习关于幼儿心理学、幼儿生理构造、幼儿教法等等。只有清楚的了解了幼儿教学的原则和特点,幼儿教师才能更好的完成活动的组织和教学任务。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对幼儿教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学习好眼前的技能和知识,更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研修和进步。也就是说当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应该是一名对知识的渴求永不止步的积极主动的终身学习者。一个平时游混只知道临时抱佛脚的和只知道死记硬背的学习者,我们很难想象以后他们会真的对幼教工作感兴趣和付出他所有的精力去收获孩子们的笑脸,很难想象他们会为了创建儿童学习的环境而挖空心思,很难想象他们会为了幼儿的进步而欢欣雀跃,很难想象他们能在幼教这个平凡的岗位中收获快乐和满足。所以我认为,对于幼师来说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式与方法。

二、幼儿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

职业道德情操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与情操,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以及职业责任感的总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研究学习等优良的素质。

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做21世纪合格的幼儿教师。

三、幼儿教师应具备娴熟的职业能力

做为新时期的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且还应具有娴熟的职业能力。娴熟的职业能力是幼儿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职业能力是指思路、方法和创意。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幼儿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职业能力,才能熟练地、得心应手地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以及身心的和谐发展。

(一)基本能力

(1)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的一种言语活动,口头言语表达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使用最多的交际形式,对于幼儿而言,师幼之间、同伴之间的交流主要也是靠口头言语表达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适应各年龄层人群的思维方式和沟通方法,同时具有良好的反应能力。因为在幼教工作中我们不仅要直接触幼儿,还要跟家长、上级领导进行一定的沟通。口头语言表达是幼儿学会认知、学会交往、学会做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幼儿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幼儿的适应和发展。幼师必须运用准确、诚恳、温和的语言与幼儿进行心灵情感的沟通,以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2)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是指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和人交流的一种书面交流方式。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以及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幼儿园常用的文体写作能力和活动设计能力等。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学习目标的制定、教育经验的总结以及日常行为习惯的制定都离不开规范简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它是一种比语言表达能力更规范化的交流方式,在幼儿园日常生活教学中的地位是不亚于口语表达能力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娴熟、规范、简洁、准确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它是幼儿园活动开展的基本保障。

(二)专业能力

(1)玩教具制作和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当下幼儿园的教学与活动条件正在不断提高,鉴于社会对初等教育行业的不断重视,幼儿园教学活动日渐丰富与科学,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玩教具制作能力和熟练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为了节约成本,幼儿教师一般会用一些废旧物品来制作玩教具。玩教具制作能力也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众所周知,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的,游戏的进行离不开玩具,这就要求幼儿教师集创新和广阔的思维自己DIY制作一些玩具。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计算机不仅具有表现能力强和重复力强的特点,还在记录、存储、处理和应用教学信息的过程中,显示出强大的教学特性。计算机技术提供了十五的变化发展过程等具体的、微观的现象,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动机、丰富幼儿头脑中的表现,唤起幼儿再造想象,拓展幼儿的视野、启发幼儿的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艺术能力。艺术能力是指弹唱能力和舞蹈创编能力等等。幼儿教师不仅要像别的教师具备比较强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该是一名擅长吹拉弹唱、能歌善舞的教育工作者。0到6岁是幼儿艺术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在此期间他们受到的艺术方面的熏陶将要影响他们的一生,当代的幼儿活动大多都伴随着音乐旋律进行的,比如奥尔夫教育,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把唱歌、跳舞、弹琴等技能作为幼儿教师的主要能力加以学习和研修。

(3)教育组织管理能力。如保育能力、合作能力、班级组织管理能力等。幼儿教师要善于以保教目标为中心,深入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并利用多种手段与幼儿家长取得联系,提高幼儿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实行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幼儿教师应该善于和别的幼儿教师之间的教育经验的交流学习以及合作,还要学会和园长、家长、社区以及所有能利用的资源合作。幼儿教师还应善于摸清社区的自然和社会情况,充分利用社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争取社会人员的理解和帮助,为幼儿教育开创良好的社会环境。幼儿教师对一个班级的管理来说是最重要的主导者,小到一日三餐大到幼儿的长远发展都是离不开幼儿教师的班级组织管理能力的。

(4)教学能力。如教育教学以及游戏组织能力、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能力、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幼儿发展评价能力。教学能力是幼儿教师所有专业能力中最核心的能力,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能力发展,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变为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育的方式也随之变化,这就教师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幼儿教师是幼儿园课程的灵魂者,这求她们具备良好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能力。幼儿教师还善于发动幼儿参与环境的建设,充分利用已有的空间和材料设施,创造性地使用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为幼儿创设活动化的物质环境,幼儿教师还要善于与幼儿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解幼儿之间的矛盾,创造良好的班风和气氛,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具有评估能力,可以科学的了解本班幼儿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教学效果,以便总结优秀的教育经验或者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改善教育工作。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注意客观性和一致性。

(5)教科研能力。如教育研究能力、分析教研课题能力、开展教研活动能力、撰写科研论文能力等。幼儿教师应具备前瞻式的幼儿教育理念,现代社会的创新意识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挑战。幼儿教师在具备各项素质之外,还应该把创新思想渗入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和科研中,应该不断对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和调研,多向发达地区或者外国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看齐。

(三)实践能力

幼儿教师实践能力主要是指教师现场实践中的综合教育能力,如突发教育问题时的应变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等。这是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而形成的高级能力。幼儿教师应该是一个反应灵敏、熟知自己专业领域知识、具有对现有教育研究成果不满足、喜欢创新的优秀人才。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升华,幼儿教师所具备的所有能力最后都离不开能力的实践部分。

幼儿教师是幼儿进入教育体系中接触的第一位老师。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具备娴熟的职业能力。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是一个品德优秀,专业技能过硬的专业人才。幼儿教师要有爱心、耐心、恒心和决心。作为一名未来的一线幼教工作者,应该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勇于实践,努力塑造幼师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质,为幼教工作带来有活力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雷德权,唐永葆.创新教育呼吁高素质的教师[J].当代教育论坛,2003(5)

[2]钟志贤.素质教育进行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古蓬勃.刍议新时期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中国校外教育.2010

[4]庞丽娟,教师与儿童的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张艳霞.浅谈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新素质.辽宁师专学报.2009

[6]牛翠平.幼儿教师的核心素质探讨.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

幼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师义务;骨干教师

当前,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学前教育发展步伐加快,幼儿教师队伍日益扩大,抓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在仔细分析了鼎城区不同层次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发展需求后,鼎城区教育局决定以打造区幼儿园骨干教师为切入点,“以点带面”,以骨干教师带动全区幼师专业成长。

一、骨干教师优先发展,明确权利与义务

为打造一批骨干教师以带动全区幼师专业提升,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教育局经严格考核选拔出首批区幼儿园骨干教师,她们是区幼儿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人才,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专业水平突出、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在幼儿园各项工作中能够起到带头、示范和指导作用。

被确定的骨干教师获得优先发展的有利条件,接受系统的培训。参加教研交流,进行专题研究,经常与省内同行专家就实践问题对话与沟通。此外,还重点进行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信息教育理论与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但是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因此更要树立她们的全局观,增强她们的使命感,明确她们对其他教师负有示范、带动和帮助的责任和义务,让她们懂得:“一个人的成长,力量是微薄的;一支优秀队伍的成长,才能成就一项事业”。

二、骨干教师率先行动,发挥实践引领作用

骨干教师不仅需要在优先发展的机会中获得成长,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砺从而逐渐成熟,这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等待她们完全成熟后再发挥作用。就此让骨干教师做“开拓者”,先行一步,在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等方面高瞻远瞩、尝试创新,探索出的富有研究价值和启发意义的活动,以吸引更多的教师来参与和思考。但骨干教师正在成长之中,探究实践的过程总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情况,会有失败。因此,我们要鼓励和支持她们,为她们的大胆尝试提供宽松的心理氛围。

骨干教师是全区幼儿教师的“领路人”,在实践引领中,要稳把教研教改的正确方向,帮助其他教师迅速学习和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建立新思维,以避免她们走弯路、走错路。要用自己在教学中习得深厚的功力高质量地开展好每一次活动,为其他教师进行示范、说课,为其他教师解读幼儿园各领域活动的特点、开展的基本流程,并针对观摩教师的问题与困惑,进行对话,让其他教师能尽快熟悉与掌握各领域活动的开展方法,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三、骨干教师作为“核心”,构建全区幼师培训网络

建立以区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能够辐射带动更多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组织网络,是促进全区不同层面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保证。而有效的教研网络,要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层层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要遵循“骨干先行,集体跟进”的原则。

1.区县层面

通过区骨干教师的专业研修和系统培训,促进区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区骨干教师带动本园其他教师的共同成长;区骨干教师帮带乡镇中心园骨干教师成长。

2.乡镇层面

乡镇中心园骨干教师通过区骨干教师的帮带和自身的集体研究获得专业发展;乡镇中心园骨干教师带动全园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乡镇中心园骨干教师带动区域内其他园教师的共同发展,使乡镇的每一个村、学区内的每一所幼儿园的教师都能得以覆盖。

随着教研网络的健全,教科研工作从原来的纵向管理指导进一步走向分层、分类管理和指导,使教研活动的开展、教研内容的选择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更明确了骨干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和指导方向,通过骨干带动全体,从区骨干教师到乡镇中心园骨干教师,再到基层各个幼儿园教师,形成一种辐射全区的教研网络,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教研工作的开展,从而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

四、骨干教师担当“龙头”,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教研网络形成后,各个层面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安排出切实可行的时间,并以骨干教师为“龙头”,开展各种教研活动:首先,活动内容必须明确、具体、适量。其次,活动要有计划、目标、任务。再次,活动要分阶段、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最后,活动必须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从而保证活动的有效性。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每次活动的具体内容和任务灵活选择。除了我们常用的观摩教学、研讨评析、专题讲座、参与式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外,有效的组织形式还有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目前最具系统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之一,它与教研网络的结合能广泛深入、迅速有效地促进一个幼儿园的发展与进步,形成幼儿园的特色,同样,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直以来,鼎城区幼教系统缺乏对课题研究的相应管理和指导,幼儿园很少进行课题研究。因此,对于课题研究,老师们有畏难情绪,认为深不可测、无从下手。为了让各级幼儿教师乐于参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可开展“草根式”课题 , 即针对当前全区幼儿园教师工作中的共性要求或存在的共性问题立题。在课题研究中,骨干教师应始终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将看似复杂的课题研究简单化、具体化、实用化,让农村的教师量力而行“做研究”,并在“研究”中提高专业水平。同期可组织专题研讨,骨干教师做专题报告,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即兴总结经验,并提供具体直观的现场观摩。通过理论研讨、现场观摩,促使大家在一个阶段内围绕同一个课题深入思考、研究,形成交流与互促的良性氛围。

五、骨干教师深入基层,及时有效地指导工作

根据全区教师的实际情况,按园所类别分类,把条件、师资水平都差不多的教师集中到一起开展教研活动,特别是中小型园和村办园,可开展乡镇中心园教师优秀音乐活动展评、农村幼儿园教师玩教具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给这些基层教师以展示自己教育教学成绩的机会,能有效地增强她们的自信心,调动她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分类召开观摩活动、现场会等形式,同样能调动不同层次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有效指导,有效收益。

根据乡镇教师的工作情况,及时组织骨干教师深入乡镇对口指导:一是在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时候去指导,如“五大领域”教学内容培训,整合课程的具体实施,互动墙饰,课题研究培训等;二是在乡镇教师有需求的时候去指导,比如区域活动设置、室内外活动组织、利用农村资源制作玩教具,游戏材料等;三是有活动的时候去指导,区里组织游戏活动达标、教研活动达标和中心园达标等活动时,都要予以重点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以大带小的教研优势。

以骨干教师带动全区幼师的整体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才能收到实效。

幼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7篇

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基础环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为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促进其专业成长,改进教育教学质量,幼儿园老师通常在中午或傍晚时段,聚集教研组成员,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以有效梳理问题,突破教育教学难点。

二、研讨回放

主持人导入研讨的第一个环节:反思上周主题“我的文具盒”。让教师结合本周教学实践与上周研讨进行交流、碰撞。教师自由发言,有的说:“孩子很难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怎么办?”有的说:“孩子不自信,如何引导?”也有的说:“‘花儿朵朵开’削铅笔,很难或很少形成花状?”针对这些问题,主持人说:“你们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吗?”老师们议论纷纷,泛泛而谈,均涉及到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加强教师正确的引导,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收集等。

接着,进入第二个研讨环节:研讨下周主题“有趣的文字”。主持人说:“大家看了这一单元主题教学内容,觉得哪些内容是比较难把握的?”其中一位教师说:“拓印汉字有点难上。”“主要表现在哪里?”主持人问。这位教师说:“拓出来的字是反的,孩子不认识。”说完,众研讨者异口同声:“是呀!”接着,你一言我一句。主持人说:这个不是我们研讨的重点,在拓印汉字中,其目标主要是让孩子体会拓印的乐趣。另外一位教师接着说:“我觉得艺术活动采茶的动作比较难编排。”说完,便站起来,将自己创编的一组动作,较僵硬地做给大家看,边做边讲解了不少时间,大家就这样看着。其实这些只要是幼师毕业的,都会做,而有些做的可能更具艺术韵味。之后,又有不少教师分别指出“规律排序”、“汉字结构”、“名字大变身”、“词语接龙”等教学内容比较难上,几乎整个主题单元教学内容都出现在研讨平台上了,这些问题,都在研讨中简单经过并草草落幕。

下面,进入第三个研讨环节:主题实施措施、策略的研讨。经过大家的激烈讨论,主持人归纳、总结了三点:一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二是结合日常活动,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三是主题活动与早期阅读结合。

紧接着,进入第四个研讨环节:教学具的准备。这个更多的是主持人罗列式的分类总结了一下:“我们需要的教学具有些是现成的,有些是可以通过收集的,有些是需要我们动手制作的。”

最后,进入第五个研讨环节:对该主题内容的教学有什么好的建议?一教师说:“应凸显趣味性。”另一教师说:“应避免小学化。”主持人作了简单的小结并结束了研讨。

三、评价、反思、策略

(一)评价

本次集体备课研讨中,无论是主持人还是参研者,她们准备充分,态度端正。整个研讨环节、框架清晰,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诉说困惑、提出问题、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努力解决在研讨中出现的那些问题。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该集体备课研讨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几位教师围坐在一张桌子周围,议论纷纷,泛泛而谈,仔细一听,大部分对话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孩子学情等无关,与此同时,主持人又不能巧妙地将其引到点子上。研讨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多而杂,有些无需展开讨论,有些根本得不到实质性的解决。主持人的总结、归纳,参研者对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更多是人云亦云式,并且只停留在“面”上,缺少操作性、创造性。集体备课后,教师往往较整齐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简单地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修正,很少或几乎没有进行再设计、再创造……这些情况叠加在一起,暴露了主持人和参研者不少缺点:主持人缺少聚焦的实力、质疑的潜力。参研者缺少捕捉信息的能力、反思凝练的实力,碰撞观点缺少针对性。由此,反映出主持人研讨之前,没有进行该主题教学“难点、困惑”前期调查,研讨者个人初备质量不高,这促使集体备课缺少研讨的“深度”,流于形式,成了“走过场”,难以产生实质性的研讨效果。

(二)反思

集体备课研讨中,研讨者、主持人的态度是值得认可的,但她们那种执着态度背后所能达到的“深度”,是让人质疑的。因为没有“深度”,也就没有“实效”。

研讨中,主持人让老师们谈谈该主题教学中难以把握的内容。老师们侃侃而谈,分别递交了不同内容的疑点、困惑,几乎全盘托出。在有限的研讨时间里,要解决那么多问题,显然只能停留在表层。况且,每位教师的问题基本上不相同,进入该教师的问题,需要时间与思维的运转,有些还在思考那个问题,却被主持人引领到了下一个问题的碰撞,那么她刚才的思考显然是无效的、浪费的。

其次,主持人聚焦问题的深度、质疑的宽度,也值得深思。当教师提出“拓印汉字”教学内容比较难上,因为拓出来的字是反的,与此同时,其余教师也七嘴八舌地讨论的那一刻,主持人只是简单地说:那不是研讨的重点,在拓印汉字中,其目标主要是让孩子体会拓印的乐趣。这一听仿佛也有一点道理,但细细想来,孩子对拓印出的认识的字感兴趣,还是对拓出来的不认识的字感兴趣呢?凭教学实践经验,孩子对拓印出的认识的字更感兴趣。从这里出发,作为主持人应该质疑的是:你准备让孩子去拓印哪些字?对此,教师就会去思考,应该选一些孩子认识的字,如:上、下、口、好等,或是孩子名字中出现频率较多的那些字,让孩子去拓印认识的字,拓出后即使是反的,孩子也能主动认出,倍感欣喜。

(三)策略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我觉得主要是因为集体备课活动要求、规范不明确,参研者、主持人不知道如何有效实施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导致即使付出了积极的态度,也只能付之东流。为此,我们应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备课要求、备课组规范,让参研者、主持人参研有所依,参研前能根据规范、要求,早定位、早准备,切实提升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1.集体备课要求。

为了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个人特长,体现“同伴互助”的精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业务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提升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特制订我园集体备课要求:

(1)总体要求。

幼儿园建立健全各年段备课组,每个年段备课组由一名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的教师任备课组长,负责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各年段集体备课研讨每周一次;跨年龄段成立学科备课组,由业务副园长牵头组织实施,每月一次。

(2)形式要求。

采用“以个体备课为基础,集体备课为提升,个性补充为创新”的思路。严格按照“个人初备、问题普查、集体讨论、修改完善、评价反思”的主题单元集体备课步骤进行。

(3)备课要求。

要求都是对人而设立的,在集体备课研讨中,为了提升其有效性,我们拟定了不少要求,分别是对备课组长、主持人、参研个体而言的:

对备课组长的要求:

①组织本组教师在学期开始前,先通览教材,领会教材意图,整个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弄清本年段组各主题分别要完成哪些教学任务以及重点、难点,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②组长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给组员作好分工,确定各主题的主持人。

③根据集体备课研讨情况,确定需要跟进的研修内容作为研修课,并对研修执教者进行指导。

④作好集体备课必须的记录,作为对该组成员考评的重要依据。

⑤指导并辅佐主持人做好主持工作。

对主持人的要求:

①熟悉并掌握该主题教学内容,研讨前,在教师个体初备后,进行一次“问题调查”。

②对教师提交的问题加以梳理,拟定教师实践中存在的普遍性、代表性的现实问题,将其挪到研讨平台。

③研讨前对这些拟定的问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理论学习,初步知晓解决的要点。

④对本次集体备课活动进行分析、评述,总结实践问题诊断和解决,提炼出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策略建议。

对个人自备的要求:

①在集体备课之前,每位教师都要围绕主题进行个人自备。

②做到“四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③做到“四明确”:明确孩子的原有知识点;明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明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明确课堂教学的可能生成点。

④初备的基础上,列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供集体议课时交流研讨。

⑤针对主持人拟定的研讨热点问题,进行研讨预热,促使碰撞更具实效。

⑥认真作好研修课的听课记录及其评课意见,备课反思,提高备课自我诊断能力。

2.集体备课规范。

为了不断创新园本教研形式,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体现“同伴互助”的精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业务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提升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提出备课组工作规范。

(1)准备活动:早定位、早组织、早安排。

备课组长根据教学进度,选择比较典型的教学内容(可以是大家普遍感觉比较难教的内容、在整体中属于重要的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孩子普遍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内容等),并提前三天将内容通知到各成员,各成员按组长分配的工作任务(如寻找资料、设计整体流程、设计精彩片断等)研读教材,分头准备,尽可能形成文本(教案、网上下载资料、自己的思考、电子文档或演示文稿等)。

(2)开展活动。

一问:为什么学?

交流重点:本课教材背景资料分析及学情分析。一方面是介绍本课教学内容的学生认知基础及后续为哪些学习内容服务,哪些知识点可有效迁移到本知识点的学习中。即把本课时学习内容的前、后、左、右的关系梳理清楚。另一方面是对孩子学习本知识点的学情加以分析。

二问:学什么?

交流重点:根据要求及以上分析提出本课时的一维甚至三维目标,强调教学目标要具体宜检测,倡导目标设置问题化,是可检测性的目标而非课程目标。不同的目标定位,预示着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考。

三问:怎么学?

交流重点:主要交流与该内容有关的案例、网上素材和各自事先准备的教学过程设计,但不要求很具体,面面俱到。我们更关注的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怎么做?教师该怎么做?以及这样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什么?要求老师用问题串的形式贯穿整个展开过程,既提问又试着自我回答。教学预设要简明扼要宜实施,既要有孩子的学习活动安排,又要有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安排的思考。孩子的操作练习要有针对性、延伸性和拓展性。

针对以上“三问”,主持人应该引领参研者重点讨论:教学目标制定从量上来分析是否适中;从质上讲是否符合孩子的特点;是否符合教材设定的意图。教学目标内包含哪些要素,要素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板块设计是否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板块在教学时间上是否得到保障;教学形式是否饱满;教学清晰度是否足够等。此环节主要为训练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所以备课组长在这一环节中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领者的作用,不断推动讨论深入。

另外,集体确定的教案有权威性,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它的缺点就是共性太强,缺乏个性,对此,还需要有个性化的补案。在这,我们的做法主要分为四个环节:

环节一:修改完善。

教师根据集体备课交流中的收获,根据班级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对事先已经设计的教案独立进行适当修订完善,这时的教案才可以算是教师走进课堂的蓝本。

环节二:介绍片断。

几人次或一人次介绍一到两三个教学片断,可以是针对教学重点的或针对教学难点的,也可以是教学板书设计,也可以是孩子操作的设计。可以预测孩子的接受情况,对课堂情况进行假想,类同于模拟上课,增强可听性,也是为了训练教师把握学情的能力。

环节三:质疑讨论。

讨论重点教学片断的教学价值究竟怎样?实施中如何提高孩子的参与效率?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估计在教学现场会出现一些怎样的情况?可以如何应对?

环节四:总结共享提升。

梳理教师发言要点,对讨论所得进行整理,对教师发言中比较有价值的部分进行再次提示,对全组成员进行激励。指定教师将集体备课稿上传,利于共享;可以安排教师执教本课,观察课堂效果,继续深入研究。

(3)工作要点:有沟通、重推动、求实效。

幼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8篇

摘 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需要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师资队伍。幼教师资整体数量不足、质量较低是湖南省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此,作者从学前师资管理体制、职前职后一体化学前教师教育体系、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平台和质量保障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湖南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湖南省;学前教育师资;建设

“十二五”以来,伴随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尤其是“幼师国培”1项目计划的推进与实施,湖南省幼儿园教师队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教师规模逐年增长,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幼教师资整体数量不足、质量较低仍然是湖南省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更好地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0〕41号)“要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学前三年教育基本普及……争取每个乡镇和城市大型社区建好一所公办幼儿园”的要求,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在“十二五”规划即将结束、“十三五”规划即将启动之际,笔者觉得有必要进一步整体思考湖南省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问题。

一、湖南省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1.湖南省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现状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幼儿园教师规模逐年增长,2013年全省幼儿园教职工总数已达143739人,其中专任教师71164人。二是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有所提高。随着“幼师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以及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文件的颁发,广大幼儿园教师在职学习的主动性大为提高。教师的学历逐步改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三是学前师资在职培训网络基本形成。自2002年始,湖南省学前师资纳入全省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计划,省、市两级幼教师资培训体系初具雏形。2011年“幼师国培”计划项目启动以来,以省幼教师资培训中心为龙头,高校示范引领,地方幼师中专协同参与,省级教师培训基地园为依托的省、市、县、园四级教师培训体系正逐步建立。同时,全省各地的公办园和优质民办园尝试建构园本培训和园本研修体系是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补充。四是学前免费定向培养、招生优惠政策初见成效。2014年6月,长沙师范学院第一批五年制学前教育免费定向生毕业,走向全省,开始服务幼教基层。这一湖南在全国率先推出的面向农村的免费定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计划,年招生计划已增至800人,为全省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补充优质学前教育师资作了很好的探索。而省教育考试院从2010年起,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行的提前录取政策,也较好地保证了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和数量。

但是,与不断增长的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相比较,湖南省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仍然存在总量不足和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2013年,全省在园幼儿1912383人,幼儿园在职教职工143739人,师约比达到1∶13.3,离教育部规定的1∶5~1∶7标准差距较远教师队伍数量整体不足制约着学前教育普及率的进一步提高,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也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且,湖南省(以下简称“我省”)幼儿教师专科以上学历不到50%,具有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历的幼儿教师则不到20%。虽经过四年培训,专任幼儿园教师队伍学历、职称仍然整体偏低,无职称者甚多。农村新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2.原因分析

(1)学前师范教育市场化造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大幅下滑。学前师范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教育,应该由国家开展。历史上我国师范教育生源较好、教学质量较高主要是因为定向和公费教育政策。由于长期以来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较低,尤其是2000年开始学前教师教育引入市场机制取消了对学生原有的优惠政策,改为全额收取学费和不包就业,导致本、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考生报考意愿不足,素质大幅下滑。幼师中职生都是注册制招生,基本没有门槛。这些学生中有30%不适合当幼儿教师,另外70%也因为基础差,培养起来有很大困难。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的素质影响其人才培养质量。

(2)幼儿教师列编比例低,待遇无保障,幼儿教师行业吸引力下降,教师队伍整体不稳定。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学前教育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游离于国民教育体系之外。幼儿教师长期被遗忘、被忽视,其地位得不到认可。我省公办园列编比例低,且近10年列编比例呈逐年降低之势,而占我省办园规模89.2%的民办园则根本无编。在没有编制保障的情况下,我省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低,福利无保障,职称评聘不到位。部分民办园教师和公办园非编内教师工资甚至赶不上保姆和农民工,公办园在编与非在编教师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普遍存在。我省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大多选择考研深造,专科生70%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30%在长沙等本省大城市就业,中专生多数只愿意到本省中小城市,毕业生“下不去”现象较为严重。即使下去了,也“留不住”。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幼儿教师队伍最不稳定,教师流动频繁。据调查,我省部分地区58%以上的教师在本园工作的时间不足3年,在同一所幼儿园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仅11.57% 2。

(3) 国家对学前教师教育管理和投入不足,影响学前师资培养规模与质量。近10年来,国家对学前教师教育的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条件建设以及就业等方面缺乏专门的管理办法,投入更是严重不足。这种低投入使各培养机构对学前教育专业设施购置、师资培养、人才模式研究等方面缺乏热情,带来学前教师教育低层次无序发展格局。以湖南省情况看,2010年全省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有38所,其中本科院校13所,以学前教育为主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所,高职专科院校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9所,成人高校3所。全省共有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37217人,但中职占了32439人。2010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共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17184人,但专科以上仅1795人,占13%,其他为中职生,导致未来几年的毕业生数量多但层次偏低,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学前教育的需求,造成人才的低层次浪费。

(4)学前师资培训体系和机制尚不健全,培训渠道不畅通,影响培训规模与质量。湖南省学前师资培训体系尚不健全,缺乏专门的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未明确培训经费来源和分层管理职责。过去四年里,虽然湖南省的“幼师国培”项目经费逐年递增,但由于市州等地缺乏经费和制度保障,造成省、市(地)、县(区)三级培训覆盖面并不宽广,部分教师反复参加省级培训,各地州市和县培训机会则很少,个别地区几年未组织教师培训;民办园教师待遇无保障,不少老师在培训结束之后便跳槽,进入待遇更好的园所,这使得民办园管理者不愿组织教师培训和不愿选送教师参加培训;偏远农村地区真正渴望培训的教师更是无法获得机会。这种局面不利于教师系统持续的专业发展,影响了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公平和我省高素质、专业化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湖南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脑科学、心理学,尤其是童年社会学等研究成果的不断引入和刷新,国家和社会对 “童年”这一人生唯一的、不可复制的、不可跨越的发展时期的重要价值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由此,幼儿园教师也被国家和社会赋予更高的责任和期待。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专业化、高素质”教师队伍标准之后,教育部先后出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教师部级培训计划课程标准》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等文件,在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师资质量标准的同时,也明确了专业化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和准入、使用的标准。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喜地看到,在中国,“教师”正在作为一支专业队伍,进入行政管理的视野。与不断翻新的教师专业标准相对应,要建设一支适应湖南省《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湖南省教育厅关于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湘教发〔2008〕31号)》和省委省政府“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要求的,数量满足需求、质量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我省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当前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挑战。

1.“教师知识”与“教师学习”新认识

随着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师知识”和“教师学习”已成为老师们所熟知的概念。人们已经形成的共识是,“教师知识”是教师关于自己教育教学的认识,是一种存在于教师个人头脑中的、以默会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性知识。通俗地说,“教师知识”是跟随着教师个人的,以程序性知识为主要型态的知识。与“教师知识”相应,“教师学习”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实践行动中,是教师对自己如何成为教师的行为动作的实践反思性学习。有了上述两个基本认识,我们不难发现,今天的教师培养就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更不要企望通过职前几年培养一个合格的教师。湖南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在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一个长时期里通盘考虑,尽快探索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专业化教师培养机制,而不是仅仅追求短期效应。

2.信息社会“教师学习方式”

信息社会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之相对应,教师在信息社会的学习方式也与过去大相径庭。电脑、手机、网络、空间等等,已经成为教师时时处处可以利用的学习平台,MOOCs、微课、云,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互动,已经成为教师学习的基本方式。湖南省必须尽快建设全面、系统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支持平台,包括适应新时期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专门机构、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人员、教师培养培训资源等,以满足不断成长的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

3.物欲社会教师职业信念

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教师是否应具有与众不同的职业操守?如何维护“教师队伍”的光辉形象?面对家长的压力、社会的挑战、金钱的诱惑,低收入的幼儿园教师又应该如何把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如何从平凡的工作中寻找到“守护童年”的伟大的事业价值?湖南省必须加速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用专业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手段引领教师,使广大教师在获得专业成长快乐的同时,增强职业幸福感,提升职业理想与信念。

4.现代学校制度下的教师管理

现代学校教育,强调优质、公平与均衡,通过教师定期注册、教师流动与支教等制度,打破“铁饭碗”,鼓励教师在区域间沟通与交流。这种理想的教师管理格局,目前虽然还没有在湖南省普遍形成,但它必然是未来教师管理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总结湖南省过去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实践经验,统筹考虑政府、高校、幼儿园和教师从不同身份、不同角度所应担负的专业发展责任,并思考如何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使大家主动迎接挑战,共同努力,探索专业化教师成长之路。

三、湖南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设想

1.整合资源,加强统筹,建立科学运行、规范操作的学前教育师资管理体制

目前,湖南省公办园、民办园管理部门分设,教师管理的业务部门和办园、教师培训与幼儿园课程行为管理部门分设管理各行其是的不良格局,也使很多幼儿园教师有“找不到娘家”的感觉。这种分散管理不利于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应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厘清职责,明确各级教师工作与教师教育部门为学前教育师资管理的专门部门,将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合法权益,完善和健全幼儿园教师管理体制和机制,将教师培养培训纳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形成教师培养培训长效机制。

(1)制定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规划。要根据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准确掌握未来十年全省学前教育师资需求情况,明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健全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维护幼儿园教师权益,改善幼儿园教师待遇,加快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队伍。

(2) 落实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各地要明确公办幼儿园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根据本地实际合理确定生师比,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逐步形成根据在园幼儿人数调整教职工人数的动态调整机制。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编制标准的实施。两三年之内,所有公办幼儿园教师具有事业编制,其工资福利待遇由县级人民政府予以保障;民办幼儿园按公办园编制标准核岗和核定教师待遇最低标准,以保障教师工资与社会福利。

(3) 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制定湖南省幼儿园教师最低工资标准,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充分利用幼儿园办园审批、资格评定、收费标准审定等对民办园教师工资与社会保障作出硬性规定。建立健全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制度和职称晋升制度,明确规定将民办园教师培训纳入国家统一的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体系中,保障民办园教师在继续教育、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方面的权利。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园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4)实施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和聘任制度,严把入口关。新进幼儿教师必须从具有合格学历和资格证书的自愿应聘者中择优录取。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对已在农村幼儿园任教,但学历及素质不达标的教师,须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通过培训限期达标;限期内不能达标的,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辞退。

(5) 建立幼儿园教师注册登记管理制度。由各市(地)、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幼儿园教师进行注册登记。对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终身职业发展提出规范性要求。通过实行教师培训证书管理和学分登记,建立健全制度,为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专业发展、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评先评优以及有序流动等提供制度保障。

2.以“能力和德性提升”为核心,努力探索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学前教师教育体系

在终身专业发展的视野里看待教师教育,我们需要做的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便是,培养教师的能力和德性。因为,“能力”是“教师知识”的外在呈现,“德性”是教育育人的核心与根本。因此,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都应将教师能力提升和德性升华作为工作的首要目标。适应学前教师教育发展和我省实际需要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学前教师教育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公办为主,免费定向培养与自费培养相结合。学前师范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教育,只有由国家举办,才能在短期内有效解决幼儿园教师短缺问题。考虑到专业学习特点、专业理论和专业信念形成的规律、毕业分配和师资稳定的特殊要求,学前教育师资应主要招收初中毕业起点生源培养。今后10年,要继续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将年度培养规模扩大至2000人,力争到2020年实现免费为农村乡镇幼儿园定向培养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在稳步实施五年制专科免费计划的同时,从2015年开始,在专门的学前师范院校探索初中毕业起点六年制本科免费培养模式,并逐年增加培养规模,整体提升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与此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招收学前教育专业自费生,及时充实幼儿园教师队伍。

(2)师范院校定向型培养为主,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开放型培养有效补充。在省内遴选一批学前师范教育培养培训点,充分发挥省属师范院校在幼儿园教师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培养需求,支持办学基础好的本科院校培养幼儿园园长、骨干幼儿园师资、学前教育研究和管理人员以及中专层次学前教育机构师资;选择1~2所学前师范专科学校培养一般幼儿园师资;指导具有培养资质的市(地)中专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机构培养保育员。同时,通过公开招聘、资格考试等方式,吸纳有志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学前教育行列,经过培训充实幼儿园教师队伍。

(3) 教师终身专业发展为指导,

高校、地方政府与幼儿园共同培养。以长沙师范学院和湖南省学前教育研究中心为主要研究基地,对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教师终身专业发展为指导,探索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在职教育一体化培养。加强初中毕业后五年制专科免费定向培养模式研究,开发课程资源,实行学前师范生“顶岗实习”制度,由学校、地方政府和幼儿园共同建设顶岗实习基地,创建学校、地方政府和幼儿园共同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合作共建模式。同时,启动六年制本科免费定向培养模式研究,为本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积累有益经验。

(4) 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省、市(地)、县(区)幼教师资培训机构为主体,学前师范院校参与的开放式培训体系。继续在高水平师范院校和优质幼儿园建设幼儿园教师培训基地,推动教师培训机构职能转变。建立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对培训承担机构的培训内容、教学安排、管理服务等情况进行评价。

3.加大学前教师教育投入,建设全面、系统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支持平台

要保证学前教师教育质量,首先应保障政府对学前教师教育的主导和控制,明确政府在学前教师教育投入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师培养培训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师教育投入。学前教师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学前教师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和湘发〔2010〕22号文件“按教职工工资总额1.5%用于教师培训”等规定,建立健全幼儿园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提高幼儿园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效益。设立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经费,用于全面、系统建设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支持平台,包括适应新时期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管理需要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专家、免费师范生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学前师范生顶岗实习、学前师范院校建设、幼儿园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等等。

4.加速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建立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

以“幼师国培”为契机,切实加强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对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终身职业发展提出规范性要求;加强教师教育职前职后课程资源建设研究,尽快研制确定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与大纲;加强幼儿园教师培训管理研究,尽快制定继续教育课程研制、审定的程序与办法,建立科学、规范的培训课程开发制度,避免培训课程的随意性,切实增强实效性;加强幼儿园教师质量标准研究,尽快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学前教育师资准入标准,严把入口关,提出遴选省级优秀园长、教师、保育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标准和操作办法,采取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促进幼儿教育名师和教育家的培养,逐步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相对稳定的幼儿教师队伍,全面推进我省幼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注释:

1.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育部于2011年启动“幼儿园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幼师国培”)项目,由中央财政支持,对中西部23省(自治区)幼儿园教师给予培训。

2.黄建春,陈幸军,湖南省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建议,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黄建春,陈幸军.湖南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1(2).

[2]彭世华,伍春辉.湖南省近中期学前师资培养需求预测[J].学前教育研究,2012(5).

[3]唐之享主编.人生的奠基石――湖南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海口:南方出版社,2011.

幼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9篇

一、加大布局调整力度,科学配置教育资源

为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民勤县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早规划、早安排,科学适时地调整学校布局,着力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全县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学校布局调整,对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优化组合。在城区,先后建立了一所职业学校、一所独立初中和两所完全小学;在农村,撤并规模小、效益低的村级完全小学,创办寄宿制高级小学,基本形成了一乡镇办一所独立初中、一所高级小学或完全小学办学格局。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尽快改变薄弱学校的落后面貌,县上对保留下来的农村薄弱学校一贯坚持“三个优先”的原则,即优先安排师资、优先安排项目、优先安排教师培训,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项目、师资、设备和教师待遇等方面积极向薄弱学校倾斜,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加快信息化学校建设步伐,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广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电子白板等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为教师学习交流搭建了平台,促进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为学生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

二、重视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民勤县一直把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作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抓手。一是不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近两年,全县有100多名站校管理人员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和中小学校长在职提高远程培训活动。举办全县中小学校长、乡镇教学辅导站站长研修班,有效提升了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是全面开展转岗教师培训。面对农村小学教师超编、学前教育阶段师资匮乏的现状,我们采取培训后转岗的方式,让小学超编教师不断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2012年,对60名教师进行了转岗培训,举办了两期农村小学转岗教师暨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班,进一步促进了学前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三是强化提升教师业务能力。邀请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举办了“科研项目申请与科研论文写作”专题讲座;组织50名中小学班主任参加了武威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现场交流研讨会;选派207名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和幼教置换、幼师转岗、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等活动;安排98名语数外教师,参加了由甘肃省教育学会组织的“山东杜朗口模式”教学法整体观摩会和小学名师经典课堂展示研讨会。有590人参加了市、县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60人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四是建立完善奖励激励机制。为偏远贫困地区的教师每人每月增加50元的交通补助,落实乡镇教师岗位补贴政策。2008年起,民勤县委、县政府设立了“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每年评选90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10名师德师风标兵给予重奖,极大地调动了全县广大教师勤奋努力、爱岗敬业的积极性。

三、加大扶贫助困力度,全力实现教育公平

民勤县把加大扶贫助困力度,全力实现教育公平作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助推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构建教育公平机制,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发展、和谐发展,让学生共享优质教育成果。严格执行国家“两免一补”、普通高中及中职生国家助学金、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教育惠民政策。积极拓宽贫困家庭学生救助渠道,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中小学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各项减免政策,并动员部门、社会组织、企业、个人慷慨解囊、捐资助学,每年有3万多名学生接受社会救助,为贫困家庭学生上学搭建了“绿色通道”。2006年起,县上设立“县长教育基金”,先后募集资金872万元,资助贫困师生8700名,发放救助资金745万元;2007年起,全县共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3610万元,惠及学生6972人,建立了覆盖大中小学学生的帮贫助困体系,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的目标。

四、加强教育管理,不断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民勤县把学校规范化建设作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突破口,加强教育管理,不断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一是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规范化管理考核细则》,出台了《民勤县中小学幼儿园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严格落实考核办法,考核结果达不到优秀的站校,集体和个人不得评为先进,考核等级为“不合格”的学校,对校(园)长进行诫勉谈话,取消学校和站校负责人当年评先树优的资格,有效促进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是强化教育督导。坚持开展学校常规督导检查,促使学校认真执行课程计划,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全面落实学籍管理制度。三是抓好行风建设。召开教育系统行风建设专题工作会议,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采取明查暗访、集中整治相结合的方法,加大对违规补课办班、乱征订教辅资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育乱收费等行为的查处力度,树立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各界最有力的支持,为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五、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

民勤县始终把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强大动力,不断提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教学质量持续攀升。

一是高度重视行为养成教育。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校园活动,组织了“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一代新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关爱环境、美化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全国“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活动中,全县有293件作品获得省级奖励,其等奖1名,一等奖45名。

二是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以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主,加大学校心理辅导室和咨询室建设,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召开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暨感恩教育研讨会议,举办“感恩教育校园行”主题征文活动,培养了未成年人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三是努力丰富师生体艺生活。组织了第五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长跑活动。每年举办全县中小学师生艺术作品现场比赛和中小学生运动会,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艺术等级评定,力争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是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以研促教,以研提质。召开全县教研工作会议,营造科研氛围,全面总结工作经验,表彰奖励教研工作先进集体和教研工作先进个人,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工作。扎实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形成了《义务教育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基本标准》和《义务教育数学学科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文本稿。广泛开展片区教研活动,专题分析中考质量,召开高考研讨会,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12年,在第三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中,全县共有15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在全国初中数、理、化和高中化学竞赛中,有365人次获得省级奖励,其中一等奖107人。2012年高考中,全县共录取5895人,比去年多515人,其中,一本院校录取404人,比去年多30人;二本以上院校录取1504人,比去年多118人,综合录取率达95.19%。录取总数、一本录取人数、二本以上录取人数均多于往年,综合录取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0%以上,今年再次创出新高,比去年高出4.25个百分点。教育教学质量是核心,做大民勤教育品牌,做强民勤教育名片,为民勤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注入了更大的信心和更强的活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是新世纪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幼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 短期集中培训项目 实效性 参培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133-03

幼儿教师部级培训的开展,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的需要,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但是,随着各级各类幼教培训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的参培积极性不是很高。如何理性地看待培训实效性以及怎样提升学员参培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幼教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广西幼专)开展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为例,基于实效性视角对幼儿教师的参培积极性进行探讨。实效性是指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率的目的性。本文的实效性是指参培教师参加部级或者自治区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期间,所培养的师德和专业观念、掌握的专业知识、提高的专业能力与预定目标的吻合程度,即幼师国培预期目标的达到程度或结果。

一、幼儿教师培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近几年参加部级或者自治区级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的学员进行对比观察、实地调研和对广西幼专学员调查回访中,发现目前学员在参培积极性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组织院校方面的问题

1.培训专家团队比例不足。教育部制定的“国培计划”课程标准中建议对专家、一线教师的比例是:不少于三分之一的省域外专家和不少于50%的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但据笔者了解,很多院校的培训机构存在“尽力问题”,有心把比例落到实处,但外请专家时间没有定期,不能提前确定,临时来不了的情况下只能找本校教师临时候补。

2.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难转换到实践工作中。笔者在实地调研时了解到,有些院校存在训前缺乏对学员进行需求调查和分析,培训内容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等现象。有些培训内容脱离农村教师教育教学实际,不能满足参培学员的学习需求,如有些学员想多了解最新幼教理念和动态,有些则希望在教学技能和信息技术方面有所进步,等等。此外,还存在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不仅如此,个别培训教师的学术语还容易阻挠学员对实践性知识的理解,因此,自己不理解的东西很难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更谈不上与同行分享交流了。此外,远程教育设施落后,很多农村教师的远程教育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很难做到学以致用。

3.组织管理松散,考核制度僵化,约束机制欠缺。在部级或者自治区级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管理中,考核制度一般包括考核出勤奖、学习表现、听课心得、基地研修、评优评先和结业汇报等。部分院校以人手少为由,轻视对学员的组织管理,考核制度僵化,没有约束机制来限制参培教师的行为,不注重激发学员参培的积极性等。

4.缺乏追踪性评价和训后跟踪指导。在培训评价方面,结业典礼时,许多培训院校都会发放评价问卷来调查学员的满意度,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是,对于追踪性评价和训后跟踪指导方面,很少有培训院校能做到,少部分院校能做到的,主要是以电话、QQ、微信和电邮等方式进行,很少直接跟踪学员能否把培训中的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至于有计划帮助学员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很多院校还停留在设想阶段,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参培学员的问题

1.参培认知偏颇,目标不明确。幼儿教师部级培训的内在目标是通过培训改善学前教育师资状况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外在表现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培训前期调研结果反馈,对于为何要参加培训的问题,由于农村幼儿教师认知水平和环境的限制,学员普遍存在对当前幼教发展现状不了解、对自身专业发展认识不足、对培训目的和重要性认识不明确等现象,往往只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的发展,表现出培训需求的隐藏性和滞后性,以至于造成他们对培训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

2.参培情感不足,“被动学习”等带来的积极性减弱。学员的培训主体性表现和被强调感不足,也会导致学员学习不主动。比如,导致他们参与积极性下降的培训很多是“一言堂”和“新瓶装旧酒”,大多情况下学员会忙着记录知识点,而忽视如何理解消化、如何运用到今后实践工作中。再者,因时间限制而导致的内容压缩也让学员感觉味同嚼蜡。如在集中培训中,部分知名专家因时间限制,不得不压缩授课内容,不得不缩减与学员交流互动的时间,容易出现观念与行动的不协调,即一方面倡导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还成采用落后的培训方式,大多数学员只能被动地参与其中,附和着别人的思想,人云亦云,自己的真实想法很难与别人进行碰撞与交流。

3.参培意向薄弱,难以应对工学矛盾。调研得知,国培学员大多来自农村,在工作中面临着各种矛盾,如幼儿人数多、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外出参加培训,绝大多数教师面临家学矛盾和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女性,还面临着照顾家庭、孩子和老人的双重压力等,有些只能勉强参加培训,而有些女教师甚至不得不放弃参培机会。

(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学员遴选问题

与受训学员接触发现,有些参培学员根本不符合国培项目的培训对象的要求,比如在针对幼儿园骨干教师的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中,依然存在新手教师、转岗教师和不符年龄的老教师的参培现象。有些学员虽然符合硬性要求,但自身并不愿意参加培训,属于被动选拔,这样不仅浪费了培训名额和资源,而且学员参培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培训中往往消极对待,他们的行为和语言表述也会对授课教师和其他学员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实效性视角下提升幼儿教师参培积极性的对策和建议

导致学员存在参培积极性问题的原因既有来自学员个人层面的因素,也有来自家庭、单位、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的影响。下面主要从培训实效性的视角探讨广西幼专开展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时的具体改进措施。

广西幼专于2012年获得部级培训资质,是全国具有国培资质的100所高校之一,是全国仅有的3所专科学校之一,先后承担了教育部、广西、重庆和广州等地的国培项目,年培训量达1万多人次,学员遍布福建、湖南和江西等16个省区市。教师培训水平和质量进入部级行列,培训课程针对性强,形式丰富多样,培训硕果累累,学员满意度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加强培训实效性方面有几点经验值得分享。

(一)精心组织协调管理,着力改变学员的参培认知

1.明确国培宗旨,健全组织机构,确保实效性。教育部于2010年7月正式启动并实施了“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其宗旨是“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因此,明确国培宗旨是培训项目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其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项目承担院校的通力合作与高度重视。广西幼专专门成立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精心指导项目工作,还分别设立项目办公室、综合协调小组、经费使用与监督小组项目。项目领导小组调控得当,各个部门协同工作,举全校之力办国培,使培训开展有序开展、逐一落实,保障了国培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

2.重视学员需求调研和分析,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激发学员有效参与。培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培训课程具有针对性,符合广大农村参培教师的实际需求。因此,广西幼专在培训筹备阶段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根据国培课程标准和以往培训经验设计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认真分析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现状、农村学员的培训需求,关注焦点、难点和热点,精心设计针对性和实效性兼具的培训课程,既注重学员的培训需求,又把最前沿的学前教育理念和系统教育理念传授给他们。例如艺术创意教学是广西幼专的培训亮点,培训课程不仅注重培养农村幼儿教师的艺术创意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和掌握艺术教育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借助艺术教学载体,向大家传递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并把这种理念更好地运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同时,广西幼专在培训课程中增加了奥尔夫音乐教学、色彩与创意教学专题和幼儿创意舞蹈等艺术领域方面的教学内容,聘请了台湾专家讲授魔术表演等课程,受到学员们的高度好评。

(二)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积极性,激发学员的参培情感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所做的个体自身参与对于个体态度和情感改变影响的实验,说明个体自身的参与能有效地改变其态度和情感。在培训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积极性,端正参训学员的主观态度,激发其学习欲望,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责任感,有效途径便是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下工夫。广西幼专的做法有:

1.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引发学员新思考。广西幼专在组织2015年教育部“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培训内容安排紧凑而丰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让学员们受益匪浅。专题讲座融合了学前教育前沿信息和新的教育理念,思路开阔而严谨,使学员感受到了头脑风暴,直击学员心灵,唤起他们对幼教的深情,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和前进的方向。如艺术创意课程课题气氛活跃,让大家在新奇、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既掌握了教学技能,又提升了理论水平。有学员表示,通过学习,自身对教师的角色有了更进一步认识,对课堂教学有了新思考,进一步认识幼儿课程的游戏性和操作性,树立了“学、思、研、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2.培训方式灵活多样,体现学员自主参与。美国学者马尔科姆诺尔斯认为,成人学习与学校学习的最大不同在于:成人心理倾向于自主学习,成人的学习以认知过程为主,成人的学习目的主要为解决问题。据此,广西幼专在组织教育部“国培计划”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中,遵循成人学习与培训规律,根据不同培训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以“学习―行动―反思―分享”为逻辑主线,实施集中研修与跟踪指导相结合,综合采用主题讲座、案例教学、参与式学习、团队指导与学习、情景教学、现身说法、现场演讲、主题发言与分组讨论等方式,学员们学习劲头足,情绪高涨。基地研修和影子学习也逐渐成为广西幼专培训特色,采取影子研修和情景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反思提升教育经验,强化学员相互参与,增强培训有效性。此外,广西幼专与广西教育厅幼儿园等自治区级示范性幼儿园广泛合作,将其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学员在这些示范性幼儿园中全程观摩教学、实践教学和反思教学活动,真真正正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三)建立科学高效培训管理组织网络,为学员安心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学员的安心学习离不开培训机构的后勤保障和服务管理。为确保培训科学、高效实施,广西幼专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广西幼专专项培训工作基本流程》,工作流程涵盖了培训前准备工作、培训中开班工作和培训的工作等3大项73小项内容,并做好各项流程中的重点工作,如开班前准备工作中的学员培训需求调研、培训目标制定、师资团队遴选等;培训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培训资料的收集、学员学习任务驱动等;培训后续工作中的学员满意度的统计与分析、培训自评报告和资料归档等。通过工作流程的制定,建立了有效的培训管理组织网络,使培训的组织、管理和监控高效到位,使培训真正成为学员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此外,教学硬件设施现代先进,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室等设施设备充足,完全能满足学员学习需要。食宿安排和安全管理完全按照教育部和教育厅的相关要求,食宿环境安全、舒适,严格执行食宿管理、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同时,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和“双班主任制”;严格执行培训考勤制度、学习管理制度和学员评价制度,强化学员自主管理;对授课教师实行岗位职责制和满意度适时评价制度;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绩效考评与质量监控制度,确保培训有序进行、卓有成效,为学员安心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四)坚持训前训后相结合,强化学员的参培意向

1.加强训后跟踪指导,支持学员可持续发展。注重加强训后跟踪指导工作,广西幼专为学员们提供培训资源,包括立体化教学网络平台,赠予相关书籍、学习资料和各位专家授课资料光碟等,通过多种方式激励学员们将培训期间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带回幼儿园,利用多种方式分享优势资源,支持学员可持续发展。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重点关注学员训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及时地疏导和解决,除了组织授课专家在网上定期回答学员的问题、出谋献策、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外,还适时组织专家教师开展联片回访活动,走进幼儿园,走到学员身边,分享更多优质教学资源,等等。同时,还关注学员在工作岗位上实施与改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效性,将考核的相关材料放入参训学员“个人档案袋”并不断完善。

2.反馈参培结果,成果分享交流,发挥参培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主办培训的院校应将学员培训期间的表现和考核结果反馈到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除了协助主管部门遴选适合参培的种子选手,还应鼓励参培教师回园开展成果交流分享活动。如幼儿园及时组织参培教师分享培训成果,多交流、学习和研讨,组织参培教师上示范课、研讨课或同课异构等。同时,还可与本片区的幼儿园合作,组织教师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这样不仅能发挥优秀学员在当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也能进一步提高当地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幼教的均衡发展。

(五)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给予制度和政策支持,解决参培学员后顾之忧

1.完善学员遴选机制,合理使用培训经费,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2003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议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各省级行政部门应依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政策法规,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和具体的标准要求,促进农村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和继续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负责遴选学员的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需要以文件的形式细化、完善遴选机制,明确部级和自治区级培训的目标和对象要求,并根据当地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保证参培学员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为出发点,珍惜机会,积极主动参加培训。学员遴选建议采取教师申请、教师所在幼儿园推荐和教育局审核的方式,选派合适项目的教师参加培训,从学员的主观态度和身份来源把关,为培训实效性奠定基础。同时,要确保培训经费及时到位,合理使用培训经费,做到专款专用,款款落到实处,教育行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的落实和使用定期进行督导和审查,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2.保障参培时间,解决工学矛盾,为参培学员提供支持和保障。一是保障教师的培训时间。幼儿园领导要处理好参培教师的工学矛盾问题,保障教师有时间有精力参加培训,减少教师因教学任务重而放弃培训现象。二是对教师人文关怀,帮助解决工学矛盾。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有些家庭负担重,尤其是女教师还要照顾家庭,这些压力严重影响到教师们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幼儿园领导应从各方面关心教师的生活和个人成长,有困难的家庭要想办法给予解决,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外力支持,使参培教师心无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培训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郑晓明.组织行为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袁颖.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因及解决办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

[3]王莹.加强专业建设 提升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积极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3(2)

上一篇:初中英语研修总结范文 下一篇:小学校本研修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