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财经的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05:36:41

有关财经的论文

有关财经的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术期刊;优秀栏目;期刊质量

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4)05-0092-03

一、引言

学术期刊的栏目设计是按照办刊宗旨和理念,为了突出期刊的特色,根据内容的区别,对刊发文章进行的基本分类,从而把期刊的目录划分为不同的栏目。栏目设置对于一个学术期刊的总体发展和特色建设所起作用十分巨大。一个优秀栏目,既体现了办刊人的理念,也体现了栏目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是一个内容好、质量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秀期刊所不可缺少的因素[1-2]。因此,很多学术期刊的管理者都非常重视优秀栏目的建设。然而,优秀栏目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怎样才能创建一个优秀栏目呢?这是很多学术期刊的管理者和编辑人员关心的问题。本文以《财经问题研究》“金融与投资”栏目为分析对象,研究创建优秀栏目应当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策略,以期促进学术期刊优秀栏目建设。

二、“金融与投资”栏目创建背景及发展成果

1.创建背景

“金融与投资”是《财经问题研究》的一个重点栏目,在2014年辽宁省期刊协会举办的优秀栏目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该栏目设立于2004年1月,在长期的努力发展下,该栏目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特色和在学报中的重要地位,成为高校学报中一个知名的品牌栏目。它的成长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财经问题研究》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和东北财经大学主办的一个享誉国内期刊界的知名学术期刊。由于它在许多方面的优异表现,《财经问题研究》获得了诸多殊荣。在“以传播知识、办刊育人、服务社会为己任,充分发挥本刊的优势和特色,实现博学济世的学术服务社会理想”指导下,《财经问题研究》立足于东北财经大学学科优势,扎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实践需要,紧紧跟踪现实经济问题,把财经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作为本刊的主导内容, 创建了“金融与投资”等特色栏目。“金融与投资”栏目是《财经问题研究》创建的一个固定栏目,自从这个栏目创建以来,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成为在金融研究领域少有的奇葩,它努力追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与时俱进,展现了金融学和投资学的理论创新与发展成果,成为学术界和实业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二)设置过程和主要依据

“金融与投资”是《财经问题研究》的重点栏目,它的设立和成长经历一个漫长和艰苦探索的阶段。在确立该栏目之前,《财经问题研究》没有一个固定和明确的栏目来专门刊发金融学和投资学方面的优秀论文,所有的文章最初是随机刊印在每期中,各类文章混合在一起刊发。后来《财经问题研究》开始设立“财政与金融”、“金融与保险”等栏目来集中刊发金融方面的论文,但没有固定下来,其结果可想而知,造成每期重点不突出,特色不明显,很不利读者阅读,也不利于学术交流和传播。2004年以后,开始把金融与投资方面的文章刊发在一个栏目中,并把该栏目名称正式确定为“金融与投资”,并固定为每期必有的栏目,该栏目每期大约刊发3―6篇优秀论文,来反映金融和投资领域的学术理论最新进展,对实践问题进行理论指导。以此为始,“金融与投资”栏目开始发展和成长起来。设立“金融与投资”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

1.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解决金融实践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机制的科学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金融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的成败。因此,对金融问题的研究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面临的金融问题十分复杂,学术领域对此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金融问题内容很多,既有金融体制问题,也有金融管理问题;既有融资问题,也有投资问题;既有银行管理问题,也有证券市场问题;还有债券、保险、基金等等方面的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所遇到的金融问题也有新的变化。因此,学术界必须进行全面的研究。作为学术交流的平台,学术期刊的职责和任务就是积极地为学术研究和实践需要提供服务,及时准确地反映金融和投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学术进步,解决金融实践问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因此,改革和实践的需要,是设立“金融与投资”栏目的主要原因和现实依据。

2.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作为“金融与投资”栏目的基础

东北财经大学作为一个财经类高等院校,具有较为雄厚的财经教学和科研力量,它为办好“金融与投资”栏目奠定了人才基础。一个栏目的设置,不仅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人才作为基础。因为,只有具备这个条件,才能产生一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没有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学术期刊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特色栏目就难以得到生存和发展。东北财经大学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金融学院和投资工程管理学院、会计学院等,是国内知名的院系,一大批具有博士学位的专家学者,每年承担了相当数量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频频产生,一些知名于国内学术界的学科和学科带头人,为《财经问题研究》提供大量的优秀研究成果。因此,“金融与投资”栏目可以通过这个途径获得一些优秀的金融与投资方向的论文。同时,在全国各大高校和许多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科研工作者在努力从事金融研究,不断地为“金融与投资”栏目提供大量的高质量的论文。这是“金融与投资”栏目能够长期存在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基于此,《财经问题研究》把“金融与投资”栏目作为重点栏目,不断地发展壮大,力求其为金融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平台。

2.“金融与投资”栏目的发展成果

自“金融与投资”创建至今(2004年1月―2014年5月),刊发金融学、保险学和投资学等有关金融问题的论文共计566篇,平均每年刊发优秀论文51篇(如表1所示)。在近两年多(2012年1月―2014年5月)所刊发的论文中,28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7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6篇为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0篇为其他(含市级、高校)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如表2所示)。

据不完全统计,自确定“金融与投资”栏目以来,刊发论文中有六十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经济研究参考》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有关刊物全文转载、转摘。其中,各类获奖有二十余项。

“金融与投资”栏目在接收自然投稿数量上,是《财经问题研究》全部稿件中比例最高的栏目,也是刊发论文比例最大的栏目,每年平均收到金融、保险、投资等论文六百余篇,月平均三十篇以上。

在社会影响上,有关金融类的文章经过“金融与投资”栏目刊发后,引用率在所有财经高校学报中名列前茅。所刊发的论文,受到了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些观点和理论已经被作为高层管理的参考,并被采纳应用。

三、“金融与投资”栏目的特点

“金融与投资”栏目有四个主要特点:

1.专业性

“金融与投资”栏目自创建以来,始终围绕着金融专业和投资专业,编辑刊发有关金融学和投资学领域的优秀论文,形成了明显的专业特色,成为除了金融专业期刊之外刊发金融投资领域优秀论文的新天地,也为金融与投资领域的研究者、专家和管理者进行理论探索和经验交流提供了平台,因此吸引了一大批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为金融研究和投资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条件。

2.创新性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该栏目刊发论文,是作者研究创作的精神产品,在内容上和方法上具有创新性。通过具有专业知识的编辑初审和专家外审,从数以千计的论文中筛选出数量很少的优秀论文,从而保证和提高了刊发论文质量。在选稿过程中,一个主要的标准是创新性,即在理论观点上和研究方法上具有创新性,这是确保《财经问题研究》内容新颖、质量上乘和备受社会各界重视的主要原因。

3.实践性

“金融与投资”栏目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作为宗旨,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紧密跟踪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金融问题和投资问题,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指导。例如,发生在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并由此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问题,“金融与投资”栏目很快做出反应,先后刊发了5篇论文,对这个关系到我国金融稳定和发展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高水平的解读,为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金融管理部门提供了理论帮助。再如,我国近年来出现在金融领域的影子银行问题,“金融与投资”栏目也发表了对这个问题有深入研究的论文,为有关部门重视影子银行问题和防止金融风险提供了政策方面的参考。

4.稳定性

该栏目自创建以来,已经走过了十多个春秋,始终坚持该栏目的内容一致性和刊发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目前,该栏目经过日积月累已经刊发了有关金融投资问题的论文数百篇,在金融发展理论、金融体制改革、银行管理、证券市场、债券市场、国际金融、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保险问题和金融风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了深度报道,极大地丰富了金融理论,也为金融理论和投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策略建议

为了把“金融与投资”栏目做大做强,编辑部除了在管理制度上完善外,还为该栏目配置了充足的人力,在编辑部内部,由金融投资专业的编辑人员主要负责该栏目的编辑工作,在编辑部之外,还专门遴选出外审专家组,共同负责金融与投资方面的稿件的审稿工作。综合分析“金融与投资”栏目的经验,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也是值得重视的措施:

1.精挑细选,把好审稿关

目前,《财经问题研究》编辑部建立了电子投稿系统,所有的稿件都是通过该系统从网上投稿。作者投稿必须经过投稿系统,才能到达编辑手中。电子投稿系统是标准化的系统,作者投稿前要对论文进行修改,按照编辑部的统一格式要求修改后才能投到系统中。对于投稿系统中的稿件,要经过专门人员分类,分发给各个编辑人员。经过编辑的精挑细选,找出优秀论文,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专家进行匿名审稿,只有获得审稿专家通过的稿件才能被采用。经过编辑人员的严格把关和专家的认真审稿,优中选优,只有少数稿件成为“金融与投资”栏目刊发的论文。

对稿件进行精心加工,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编辑部严格按照“三审一读”的编辑流程对稿件进行细致入微的编辑加工,从标题到内容,从文字到标点符号,从格式到版式,都要由编辑进行认真的加工,确保每个方面都是做得最好。对于标题和内容,编辑人员在尊重作者思想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必要的整理加工,使得论文标题更加科学,内容形式更加完善,使版式更加美观[3]。“金融与投资”栏目所刊发论文,不仅内容质量上乘,而且版式美观,加工精细,其目标就是给读者提供最优秀的作品,为金融与投资领域的研究者和管理者提供最优质的理论服务。

3.做好每年一度的选题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进行事先谋划。“金融与投资”栏目每年都进行认真的选题计划。在进行选题策划时,编辑人员要认真分析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把握经济动态,对国内外宏观经济中金融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初步的选题规划,而后在编辑部选题论证会上进行充分讨论。选题论证会充分听取特邀专家学者的意见,对选题进行优化,从而制定出科学的选题计划[4]。近年来,通过选题论证会讨论通过的优秀选题,经过编辑部和作者的共同努力,大部分得到实现,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4.加强沟通,重视反馈意见

加强与读者和作者联系,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不断改进和完善编辑部的工作,这是进一步提高“金融与投资”栏目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每年一度召开的编委会会议上,认真倾听编委和特邀作者的意见,让他们有机会参与编辑部的选题论证和质量管理工作,提高了选题的质量和编辑质量[5-6]。同时,编辑部还对读者的意见进行认真的思考,接受他们正确的意见,努力提高质量。

5.主动跟踪热点,加强与名家合作

对现实经济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编辑人员主动跟踪研究动向,积极策划相关选题,并主动与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联系,请他们为“金融与投资”栏目撰稿,例如,在金融热点问题上,编辑部特约了李扬、巴曙松、周天勇等专家学者撰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此外,编辑部还主动跟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动态变化,重视基金项目的课题成果,为具有基金项目的论文提供绿色通道,及时高效地审稿和刊发。参考文献:

[1]刘艳.名栏建设的实践及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5):91-93.

[2]韩淑丽.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打造品牌栏目的因素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6):108-110.

[3]黄劲松.学术期刊的经营策略[J].科技与出版,2003,(1):33-35.

[4]周华清.品牌经营:国内学术期刊的发展策略[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4):214-216.

[5]宋淑芳.论学术期刊特色栏目建设[J].中州学刊,2009,(5):259-261.

有关财经的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传播影响力;财经媒体;文献综述

截至2013年1月15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传播影响力”为主题进行搜索发现,相关论文总数为290篇;以“传播影响力”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相关论文总数为45篇;以“传播影响力”为篇名进行搜索发现,相关论文总数为286篇。

已发表的有关“传播影响力”的研究始于1992年,最早关于“传播影响力”的是张学洪的《新闻传播效力的一项实证分析》。2000年之前,对“传播影响力”的研究相对较少,2000年之后,学界对“传播影响力”的研究开始增多,每一年都有相关论文的发表。尤其在2009年之后,相关论文的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总体而言,其研究成果还是相对较少,当前对传播影响力的研究方向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对传播影响力的理论研究

此类研究主要包括传播影响力的定义、本质、构成要素、发生机制等。喻国明《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诠释——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探》认为传播影响力的本质在于是由“吸引注意(媒介及媒介内容的接触)”+“引起合目的的变化(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的受动性改变)”两大基本的部分构成的。其本质在于它作为资讯传播渠道而对其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及相关的社会行为所打上的属于自己的那种“渠道烙印”。文章认为传媒作为产业的本质就是“影响力经济”。文章提出了传播影响力的发生机制,在接触环节,吸引注意的关键在于传媒内容和形式的极致化操作;在保持环节,应该构筑受众之于传媒的行为忠诚度和情感忠诚度;此外,还应该选择最具社会行动能力的人群、占据最重要的市场制高点、按照社会实践的“问题单”的优先顺序定制自己的产品来提升自身的传播影响力。华文《媒介影响力经济探析》分析了媒介影响力及其构成要素,其要素为:规模、时间、内容、方向和效果;对其进行了分类,分为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并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总结归纳了功能特征,认为其有整合、交流、导向的功能;文章还总结了传播影响力的评价标准,分别是:受众规模和层次、内容、传播效果、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可持续等。唐朝《传播学视野中的媒介影响力》主要分析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该文阐述了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关系,文章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现实中很多媒体无法做到统一。在此基础上,该文指出,媒介要注意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协调发展,二者不可偏废,不过也应该意识到由于媒介的不同,对影响力的要求不尽相同。该文指出媒介社会化发展进程对传播影响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李海颖《电视节目传播影响力与收视率、满意度的关系》、段鹏《收视率与满意度的博弈》主要分析电视节目传播影响力与收视率、满意度的关系,两篇文章都认为收视率对传播影响力有影响,但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认为满意度对传播影响力的评估和预测有着更为现实的参考价值。俞虹《分众时代电视社会影响力分析》对收视率与传播影响力关系的研究与前两篇的结论相同,文章还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传播影响力“媒介传播个体接收接受影响影响再传播社会影响力”的形成模式。

二、对某一类媒体或领域传播影响力的研究

韩龙根《办好民族语广播电视提升对外传播影响力》分析民族语广播电视这类媒体的历史与发展,并且分析了这类节目尚可以改进的一些地方。吴婕的硕士学位论文《日本动漫海外传播影响力研究》分析了日本动漫对日本国内、亚洲、欧美等地区的影响力,文章重点分析了对我国的影响力。张冰、张敏《微博传播影响力有多大》认为微博给予平等对话的权利、微博传播的平台优势、名人及草根意见领袖的不断涌现是其传播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原因。林堃的硕士学位论文《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分析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文章分析了传播影响力的形成机制,认为意见领袖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并不会永远对一般受众发挥绝对影响。该文还分析了传播影响力的模式,得出“越强连接的受众节点距离意见领袖的线段越短,意见领袖对他们的传播影响力就更强”的结论,该文认为应该注意受众的信息反馈。陈妍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影响力及其对策》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大众传媒的传播影响力。认为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三、对特定媒体或栏目传播影响力的研究

庞华《早间新闻节目的传播影响力透析》以央视“朝闻天下”为例,分析“朝闻天下”栏目的传播影响力,认为其传播影响力精髓在于以人为本、品牌为王。文章提出早间新闻栏目提升传播影响力的几点启示,包括:创新发展,寻求本土化;亮出栏目整体独特风格;延伸触角,加强互动。杨琳、李亦宁《电视文化节目的传播影响力分析》以“百家讲坛”为例,分析该栏目的传播影响力,总结得出“内容为王”是该栏目传播影响力的本质。提出了对提升电视文化栏目传播影响力的两点思考,分别是:在节目定位、制作层面方面,要实现雅文化的通俗化;在媒介经营层面,应该为电视文化节目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对外传播效果研究”课题组《中美传播影响力比较研究》以《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纽约时报》为例,从新闻来源、新闻报道内容选择、时效性、反馈机制、篇幅、图片应用、新闻类型、表达方式、语言等角度对比分析这三家媒体的传播影响力。牛鸿英《金融危机情境中媒体“议程设置”的传播影响力分析》以2008CCTV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为例,以议程设置有关理论分析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文章认为,媒体应该通过设置公共议题来提升自身的传播影响力;还应该通过对资源的整合来激发电视的创造力;此外还应该探索经济价值观,以此来增强文化凝聚力。李红秀《媒体议程设置及其传播影响力》以“双百”评选活动为例,以议程设置相关理论分析媒体议程设置的传播影响力。

四、有关传播影响力策略思考的研究高钢《提高新闻传播影响力的实务策略》从新闻实务的角度提出几点策略:严格遵从新闻工作的专业原则,提离新闻的可信度和可读性;披露客观环境的重大变化动向;全面引入深度报道理念,揭示容观环境变动的深层意义。文章认为,高质量的信息采集渠道、较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提离新闻报道质量的必备条件。霍玮《报纸要有影响力_打造名栏目_名编辑_名记者是关键》分析当前报纸的困境和竞争压力以及读者群体的变化,提出当前报纸竞争的三大法宝:名栏目、名记者、名编辑。李宇、关世杰《提高对外传播影响力的文化路径:以文化吸引力增强议程设置力》认为,强化议程设置能力是提升对外传播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文化吸引力来强化议程设置能力。赵树清《外宣电视文艺节目的创新与提高——兼谈提升央视国际传播影响力的策略》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提升央视国际传播影响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打造独具审美品格的艺术盛典;加强动态编排,提升文艺节目的可看性和吸引力;扩大名人效应;大家原创力度,形成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蒋晓丽、张放《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影响力提升的AMO分析》借助说服传播的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中的AMO三因素分析,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影响力的提升提出相应的策略。

五、对财经报纸传播影响力的研究

李淑瑛的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财经报纸媒介影响力的公关学解析》从公关学角度分析财经报纸的媒介影响力。文章先对媒介影响力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媒介公关与媒介影响力的关系,分析了财经报纸媒介影响力的现状。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四大新兴财经报纸为例分析我国财经报纸媒介影响力的总体情况:以市场为导向,市场灵活度高;注重形象塑造和推广,具有一定的品牌竞争力;重视媒介经营,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培养读者忠诚度,具有稳定的高端读者群。认为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专业化财经报道人才、赢利模式单一是目前制约我国财经报纸媒介影响力的主要问题。文章认为,独特的品牌定位、品牌专栏和品牌人物、活动策划和品牌延伸是提升财经报纸媒介影响力的公关策略。

总体而言,“传播影响力”相比国外的研究还是不够深入,不够系统。虽然总的研究成果在不断增加,但是没有重大理论突破,对于“传播影响力”的策略研究针对性不强,而且具有同质化的现象。对财经媒体传播影响力的研究非常少,并且多是停留在表面,谈的比较空洞,没有针对某一财经媒体或某一栏目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这一媒体或栏目提出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策略。

作者简介:

肖青(1989.05-),女,湖南郴州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新闻学。

基金项目:

有关财经的论文范文第3篇

1.2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

1.3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排)。

2.编写要求

2.1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mm)标准、70克以上白纸,1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天头)为:30 mm;下边距(地脚)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2.2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1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1条下划线。

2.3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x页共x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5号宋体。

2.4前置部分从内容摘要起单独编页。

2.5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4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3.编写格式

3.1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3.2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

中文摘要,关键词

英文摘要,关键词

目次页(必要时)

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

正文

结论

致谢(必要时)

参考文献

附录(必要时)

4.前置部分

4.1封面:封面格式按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封面统1格式要求。封面内容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其中论文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所用每1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2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1般不宜超过30字。论文题目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首字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论文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具体内容依次列示如下内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小2号黑体,居中)

论文题名:(2号黑体,居中)

学生姓名:(××××××××3号黑体)

学 号:(××××××××3号黑体)

指导教师:(××××××××3号黑体)

专业:(××××××××3号黑体)

年 级:(××××××××3号黑体)

有关财经的论文范文第4篇

(《财经》2014年第2期“重构地方融资”)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的不

>> 《财经网》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财经》《财经网》读者评论 《财经》《财经网》读者评论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独立地方财政

(《财经》2014年第2期“重构地方融资”)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的不断积累,曾经繁荣无比的地方融资平台,如今却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在地方债肆意蔓延的大背景下,进行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创新和探索,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中国的体制是共和体体制,中央承担无限责任,地方又有无限增加发债的机会,靠中央和地方的博弈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地方债问题。

化解地方债务问题是个系统工程。本文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从根源上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必须依赖于“地方财政独立”。厘清中央、地方关系,必须捅破“地方自治”这张敏感的窗户纸,以此构建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举债权的机制,形成地方政府自我约束的格局。

北京 金谭 重树公众对疫苗的信任

(《财经》2014年第2期“疫苗信任危机”)

与以往一些公共事件相比,此次“疫苗事件”的信息公开快了许多。但这种提前公开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其目的只是令涉事方摆脱嫌疑,最大的嫌疑对象清白了,而造成17位婴儿丧命的真正凶手又是谁?“疫苗事件”造成的更大伤害在于,事件引起人们的不安乃至恐惧情绪。

面对质疑,有关职能部门需要普及疫苗接种方面的专业知识,卫生部门应该及时动态统计婴儿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偶合症和不良反应数量等各种数据,并定期公开相关信息,用具体行动,迅速恢复社会各界对我国乙肝疫苗的信心。

四川 蒋 “民告官”的新期待

(《财经》2014年第2期“‘民告官’苦修”)

此前看到一组数据:2013年,江苏省民告官的案件中老百姓胜诉率不到5%,而全国平均水平则超6%。无论这个数据是否真实,都说明老百姓在行政官司中还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是老百姓在法律方面不精通不擅长,在证据搜集和保存方面没有经验;另一方面,在部分民告官案件中,不排除存在地方权力乱用,案件背后有行政干预司法,导致司法公正受到影响的可能。

2013年底,《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在颁布实施20余年后首次进行大修,如何修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果此次修法能引起对行政诉讼更多的关注与讨论,倒逼着行政合法化的进行,已是能够实现的最大助益。

有关财经的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机制;教学效果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应用型人才,然而,面临以知识为特征的新经济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变革教学机制,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和努力解决的课题。

一、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特征的转变

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教学内容相对侧重于政策法规、制度程序和要式凭证等的讲解与掌握,因而其现实性、可操作较强。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财经类专业知识的更新频率加快了,现行的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日渐明显。为此,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特征应突出为:教学的目的不只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应更加强调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胜任的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

二、目前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质量总体上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各院校生源的不断扩大,学生在校人数普遍超过其可容纳能力。院校基础设施不足,师资力量不够,教学质量普遍堪忧。教学质量的根本提高应源自教学机制的有效运行和不断创新,如果教学机制上出现了问题,则教学质量的下滑将是长期性的,不可逆转的。对现阶段教学机制的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几个问题及形成原因笔者分析如下:

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目前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从总体上来说基本适应未来需要,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譬如,财务会计学课程的内容随着相关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出台,已变得十分庞杂,教师普遍的做法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裁剪,结果是学生不能形成对财务会计学的完整知识体系。

2.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或一般,教学现代化手段使用程度不高。目前财经类专业教学的基本手段主要是教师讲授,对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严重不足,院校教学机制中缺乏对教师教学方法改进与提高的督导与激励,从而使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投人不够,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3.教材的适用性不强。大多数院校所选用的教材来源不外乎两种情况,即外购和自编。由于财经类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时代感,所以外购的教材在内容上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不适应性。此时,自编教材就显示出其具有的灵活性,但也应看到自编教材的内容更多的出于任课教师的个人选择,导致其适用性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4.考试方式单调,毕业论文敷衍,且严重抄袭他人。财经类专业的课程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单纯的试卷笔答并不能考核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投入不够,抄袭严重,但仍能轻松过关,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整个学习风气。

5.专业实习效果不佳。目前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实习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各企事业单位出于会计账簿及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不愿让学生实际接触账簿。因此,很多学生根本无法从实习中获得完备有效的实践经验。

(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较强,但毕业生却倍威信心不足。从总体上讲,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需求量还是很大的,但从有关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自信心不强。造成这种晴况的直接原因是用人单位对财经类专业的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等等,广大毕业生对此感到压力很大。

(三)教师素质有待迁一步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及知识的创新,使得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越发显得迫切。目前各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教师学历水平大多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但很多现职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各院校而成为专业教师的,因而缺乏实践经验。由于财经类专业知识的实践性很强,而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帮助不大。

(四)学校学术氛围淡薄,学术研究的动力不足。由于近年来各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致使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整日忙于教学,许多教师都戏称自己成了“上课机器”,对日常的授课质量的保证都感到吃力,更无暇顾及学术研究。另外,一些院校对学术研究重视不够,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在任期考核指标中没有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量化标准,致使很多院校教师的中坚力量缺乏学术研究的动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各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整体水平一般,在某些方面甚至令人担忧,财经类专业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三、提高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调整锞程设置,提倡小班教学。专科院校的财经类学生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知识的更新,对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了解和掌握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财经类学生应使自己培养成动手能力强且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较为广泛知识面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各院校应就现行课程设置中不符合这种要求的地方进行改革或调整,譬如合理设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教学总学时的比重,突出专业外语、信息化技术、管理制度等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说明的是,就教学而言,教师授课班级的数量和规模,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照顾的程度的大小。其主要表现在,首先班级数量和规模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影响,如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方面。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在小班级的情感交流比大班级更为有利。其次,班级数量和规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格拉斯一斯密斯曲线表明,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随着教师授课班级数量和规模的缩小而提高,而且当授课的规模缩小到15人以下时,其效果迅速提高。有关研究表明,教小班的教师教学积极性高,精神状态好,更喜欢与学生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更满意。为此,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量以小班授课将有利于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选教材,增加动手能力的考核,强化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化。针对财经类专业知识的法规性、程序化、实物性的特征,充分注重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使得课堂教学拉进与实务操作的距离,增强教学的现实感和趣味性;教材的选用应注重其内容的时代感和实务上的可操作性(这一点对专科学生尤为重要),同时兼顾学科的理论性和前瞻性;改变课程考核单一的笔试形式,适当增加并逐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测试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比例,这将有利于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和培养。学校应加强毕业论文撰写的管理和规范,严格论文的选题、文献的参考、论文的答辩以及成绩的评定,对不符合论文撰写规范的学生要加强督导。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观念,激霞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兴趣,多渠道改善实习形式,提高实习致果,嘈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自信心。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是要善于引发和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变学会为会学,让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在教学中可多样化作业的类型,特别是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究,这会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解决实习难问题的方法有:建立实习基地,实施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共建工程;多样化实习形式,如做模拟实验题,案例分析;将实践中的专家、能手请进校园“献身”说法和指导在校学生,等等。另外,在课堂教学以及作业的批改等方面亦可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起到提高学生素质的功效。

(四)注重学校内学术氛围的营造,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自身素质,培养跨世纪教师队伍。自由、开放、活跃的学术风气,是各院校长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各院校还要广开渠道,为在岗青年教师的业务深造积极创造条件,对新教师的招收要注重其学历水平、科研能力以及实践经验的考查,同时要形成制度约束,激励和监督教师的知识更新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师在全体教师当中的比重。

有关财经的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机制;教学效果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应用型人才,然而,面临以知识为特征的新经济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变革教学机制,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和努力解决的课题。

一、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特征的转变

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教学内容相对侧重于政策法规、制度程序和要式凭证等的讲解与掌握,因而其现实性、可操作较强。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财经类专业知识的更新频率加快了,现行的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日渐明显。为此,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特征应突出为:教学的目的不只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应更加强调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胜任的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

二、目前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质量总体上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各院校生源的不断扩大,学生在校人数普遍超过其可容纳能力。院校基础设施不足,师资力量不够,教学质量普遍堪忧。教学质量的根本提高应源自教学机制的有效运行和不断创新,如果教学机制上出现了问题,则教学质量的下滑将是长期性的,不可逆转的。对现阶段教学机制的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几个问题及形成原因笔者分析如下:

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目前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从总体上来说基本适应未来需要,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譬如,财务会计学课程的内容随着相关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出台,已变得十分庞杂,教师普遍的做法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裁剪,结果是学生不能形成对财务会计学的完整知识体系。

2.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或一般,教学现代化手段使用程度不高。目前财经类专业教学的基本手段主要是教师讲授,对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严重不足,院校教学机制中缺乏对教师教学方法改进与提高的督导与激励,从而使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投人不够,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3.教材的适用性不强。大多数院校所选用的教材来源不外乎两种情况,即外购和自编。由于财经类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时代感,所以外购的教材在内容上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不适应性。此时,自编教材就显示出其具有的灵活性,但也应看到自编教材的内容更多的出于任课教师的个人选择,导致其适用性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4.考试方式单调,毕业论文敷衍,且严重抄袭他人。财经类专业的课程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单纯的试卷笔答并不能考核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投入不够,抄袭严重,但仍能轻松过关,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整个学习风气。

5.专业实习效果不佳。目前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实习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各企事业单位出于会计账簿及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不愿让学生实际接触账簿。因此,很多学生根本无法从实习中获得完备有效的实践经验。

(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较强,但毕业生却倍威信心不足。从总体上讲,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需求量还是很大的,但从有关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自信心不强。造成这种晴况的直接原因是用人单位对财经类专业的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等等,广大毕业生对此感到压力很大。

(三)教师素质有待迁一步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及知识的创新,使得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越发显得迫切。目前各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教师学历水平大多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但很多现职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各院校而成为专业教师的,因而缺乏实践经验。由于财经类专业知识的实践性很强,而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帮助不大。

(四)学校学术氛围淡薄,学术研究的动力不足。由于近年来各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致使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整日忙于教学,许多教师都戏称自己成了“上课机器”,对日常的授课质量的保证都感到吃力,更无暇顾及学术研究。另外,一些院校对学术研究重视不够,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在任期考核指标中没有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量化标准,致使很多院校教师的中坚力量缺乏学术研究的动力。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各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整体水平一般,在某些方面甚至令人担忧,财经类专业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三、提高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调整锞程设置,提倡小班教学。专科院校的财经类学生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知识的更新,对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了解和掌握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财经类学生应使自己培养成动手能力强且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较为广泛知识面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各院校应就现行课程设置中不符合这种要求的地方进行改革或调整,譬如合理设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教学总学时的比重,突出专业外语、信息化技术、管理制度等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说明的是,就教学而言,教师授课班级的数量和规模,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照顾的程度的大小。其主要表现在,首先班级数量和规模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影响,如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方面。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在小班级的情感交流比大班级更为有利。其次,班级数量和规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格拉斯一斯密斯曲线表明,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随着教师授课班级数量和规模的缩小而提高,而且当授课的规模缩小到15人以下时,其效果迅速提高。有关研究表明,教小班的教师教学积极性高,精神状态好,更喜欢与学生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更满意。为此,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量以小班授课将有利于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选教材,增加动手能力的考核,强化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化。针对财经类专业知识的法规性、程序化、实物性的特征,充分注重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使得课堂教学拉进与实务操作的距离,增强教学的现实感和趣味性;教材的选用应注重其内容的时代感和实务上的可操作性(这一点对专科学生尤为重要),同时兼顾学科的理论性和前瞻性;改变课程考核单一的笔试形式,适当增加并逐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测试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比例,这将有利于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和培养。学校应加强毕业论文撰写的管理和规范,严格论文的选题、文献的参考、论文的答辩以及成绩的评定,对不符合论文撰写规范的学生要加强督导。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观念,激霞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兴趣,多渠道改善实习形式,提高实习致果,嘈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自信心。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是要善于引发和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变学会为会学,让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在教学中可多样化作业的类型,特别是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究,这会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解决实习难问题的方法有:建立实习基地,实施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共建工程;多样化实习形式,如做模拟实验题,案例分析;将实践中的专家、能手请进校园“献身”说法和指导在校学生,等等。另外,在课堂教学以及作业的批改等方面亦可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起到提高学生素质的功效。:

(四)注重学校内学术氛围的营造,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自身素质,培养跨世纪教师队伍。自由、开放、活跃的学术风气,是各院校长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各院校还要广开渠道,为在岗青年教师的业务深造积极创造条件,对新教师的招收要注重其学历水平、科研能力以及实践经验的考查,同时要形成制度约束,激励和监督教师的知识更新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师在全体教师当中的比重。

有关财经的论文范文第7篇

一、本社除《当代财经》外, 尚有《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故本社将根据两刊栏目设置等因素配置稿源。如不同意, 请您在来稿中注明专投哪一刊物。

二、为了更好地进行匿名审稿, 故请您投稿时务必同时投电子稿和纸面稿。请将作者信息单独列在文章的首页, 正文中将不再出现任何有关影响匿名审稿的信息。

三、为遵循社科学术期刊规范化要求, 请您注意论文的体式:

1. 论文依次由标题( 中英文) 、姓名( 中英文) 、作者单位( 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 中英文) 、摘要( 100- 200 字, 中英文) 、关键词( 3- 8 个, 中英文) 、作者简介( 姓名、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组成, 请勿缺项。作者单位只列一个, 如有多个单位, 可在作者简介中加以说明。摘要即文章观点, 不加任何评论性词句, 如“本文深入分析了⋯⋯”。文内计算公式及数据务必核对准确。

2. 若是省、部级以上立项课题的成果, 请在论文首页左下角注明课题的立项者、名称和编号, 并附立项复印件。

3. 准确区分注释和参考文献。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 在正文中用数字加圆圈( 如①、②) 按先后次序标注, 并与文后的排序格式一致; 参考文献是写作论文时所引用的文献, 在正文中用数字加方括号( 如[1]、[2]) 按先后次序标注,并与文后的排序格式一致。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 用同一序号标注; 如页码不同, 请标明页码数( 如[1] 88) 。引文、数据必须标明出处。

4.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请按以下顺序规范: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M( 专著) 、C ( 论文集) 、D( 学位论文) 、R ( 报告) 、J ( 期刊) 、N( 报纸) 、S ( 国际、国家标准) 、EB/OL ( 电子文献) ]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 或刊名, 年( 卷) , 起止页码; 或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 .

四、本刊特别声明: 本刊反对一稿多投, 对采用稿有删改权, 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有关财经的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财经理论与实践》科学计量学;词频统计共现分析

中图分类号:G31;F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6-0122-04

一、引 言

《财经理论与实践》(以下简称CJSJ)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主办,湖南大学期刊社编辑出版的金融学领域的学术性、理论性刊物,是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该刊是一本面向国内外财经理论与实际工作的、以研究财经理论与实务问题为主旨的综合性经济类学术刊物。

本文试图通过科学计量学方法对以下问题作定量研究:CJSJ所发表的论文近10年主要研究的领域有哪些,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或主要的关注点有什么变化,CJSJ被哪些相关期刊所引用,CJSJ中的哪些论文、作者被引用的最多?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该库是目前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截至到2010年3月已经收录国内9100多种重要期刊,内容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等各个领域,其数据基本满足我们研究的需要。

来源数据获取方式为: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的“刊名”栏中输入“财经理论与实践”,“时间”选择“2000~2009”,“匹配”方式选择“精确”匹配,通过检索获取数据。研究主要涉及的数据包括:题名、作者、关键词、论文分类号、是否核心期刊等。

引文数据获取方式为: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的“参考文献”栏中输入“财经理论与实践”,“时间”选择“2000~2009”,“匹配”方式选择“精确”匹配,通过检索获取数据。研究主要涉及的数据包括:题名、作者、关键词、论文分类号、刊名、是否核心期刊,及被引论文的作者、篇名等信息。

核心期刊判定依据为北京大学图书馆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研究方法:对来源数据的关键词作词频统计及共现分析,通过关键词的频次变动推理出CJSJ的学术发展轨迹;对引文数据作刊名的词频统计,得出被相关期刊的引用情况;对被引数据做篇名、作者词频统计,得出高影响力作者和高影响力论文。

三、数据结果分析

(一)通过对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与共现分析,推理出CJSJ的学术发展轨迹

通过对2000~2009年CJSJ发表的2000余篇论文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和共现分析,可以获得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以及各个关键词之间关联的程度(当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章中时,我们认为两词是有关联的,也称之为共现)。图1反映的是2000~2009年出现频率最高的50个关键词的词频和共现图谱。其中,顶点越大表示其出现的频率越高,两点之间的线越粗表示其关联度越高。通过图谱可以了解到哪些是近10年来CJSJ的主要研究热点,哪些是与该热点相关的研究领域。比如,通过图谱可知“上市公司”是10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与之相关的研究领域有“并购”、“资本结构”、“公司治理”等等。

通过图谱虽然能够了解到近10年来CJSJ的研究热点,但无法了解到这些热点在10年间的发展趋势,为此,我们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词频分年度统计,并绘制成图2(为方便查看选择了前10个词)。通过对图2的分析发现:第一,有些高频词虽然在最近10年出现的总频率很高,但每年的出现频率却在下降。如“WTO”在2000~2003年是研究热点,但2006年之后不再是研究重点。第二,部分高频词在10年间出现频率起伏平稳,可以预测这些词所涉及的领域今后仍将是关注重点,如“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等。

通过对图1、图2的分析,可以得出近10年来CJSJ主要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但对于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却仍无法知晓。为此,补充绘制了图3、图4。

图3与图4反映的是2009年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的词频及共现情况。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面板数据”、“两型社会”是近几年出现的新词且出现频次较高。一般来说,引起频次变动较大的原因大致有三种:第一种,可以称为“特殊原因”,如某刊物恰好在某年组织了某专题的讨论;第二种,由学科发展内在规律决定的动态变化,它反映的是学科发展的一种可能趋势;第三种,可以称为“偶然因素”,很难解释其原因的变化。经过查看图谱了解到:“面板数据”常常与“经济增长”、“房价波动”同时出现。通过进一步查看相关资料发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2009年,国内经济增长受房价波动影响,同时房价刺激经济增长的情况往往通过面板数据的形式反映出来。这属于上述第二种情形,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研究的一种趋势。此外,通过对“两型社会”进行分析发现,CJSJ曾于2009年组织了关于“两型社会”的专题研究,因此“两型社会”词频较高属于上述第一种情形。

(二)通过对引文数据进行分析,得出CJSJ被其他学术期刊引用的情况

通过检索统计,可以得出在2000~2009年共有1425种期刊的5912篇论文引用过CJSJ的文章,其中344种为核心期刊。在这5912篇论文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有1781篇,其中在2000~2004年发表的有552篇,在2005~2009年发表的有1229篇。通过对这些论文所在期刊的统计,可以得出引用CJSJ最多的期刊,并可推理出CJSJ对其所涉及学科的影响。表1为引用CJSJ最多的核心期刊的分年度排名情况,可以明显发现核心期刊在2005~2009年引用CJSJ的次数与2000~2004年相比有显著提高。由此可见,CJSJ的学术影响力在逐年扩大。

(三)通过对引文的作者与篇名进行统计,得出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作者和论文

在上述的5912篇论文中,引用CJSJ的总篇次达到了6184篇次。在这6184篇次中,属于CJSJ近10年来发表的文章的有4496篇次。将这4496篇次的论文的作者和篇名作词频统计,可以发现被引用最多的作者(见表2)和被引用最多的期刊论文(见表3)。

通过对表2、表3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两个因素通常决定了是否能够成为被引用频率较高的论文的作者:一是单篇论文的质量,二是在CJSJ中发表的论文数量。如任世驰仅于2005年在CJSJ发表了题为“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论文,该论文在2005~2009年被引用多达72次。此外,从表3可以得出2000~2009年间,CJSJ在“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相关领域的引用情况。

四、小 结

关于期刊的计量分析方法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学术期刊自身的发展轨迹研究。通过对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与共现分析,推理出期刊的学术发展轨迹。第二种为学术期刊的被引研究。通过对被引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该期刊被其他学术期刊引用的情况,同时也可得出具有高影响力的作者和论文;第三类为学术期刊引用研究。通过对引用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该期刊受其他学术期刊影响的情况。本文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尝试了前两种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CJSJ的学术概况。对于第三种方法的分析,本文因篇幅有限仅加以提及,读者可尝试用类似的方法加以统计分析,从而了解CJSJ的主要引用情况。

参考文献:

[1]参见http://cjsi.省略/introduce.aspx.

[2]汤建民,1994~2007《自然辨证法通讯》被引用的定量研究[J],自然辨证法通讯,2008,(4):88-93,

有关财经的论文范文第9篇

《中国财经审计法规公报》(CN:11-4119/D)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国财经审计法规公报》该刊物旨在宣传和研究有关财经审计的法规、政策、标准和规程,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主要内容包括审计法规、审计规范、审计准则、审计技术、审计实务、审计风险、审计素质等。每期都有来自审计机构、行业专家和学者的精彩论文。不仅是财经审计领域从业人员必读的刊物,也是财政部门、金融机构、企业管理人员及投资者等关注财经审计的各界人士了解财经审计法规和标准的重要渠道。旨在提高读者对财经审计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认识,推动财经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提高水平。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权威的理论指导、及时的实务信息汇报,成为有关财经审计、会计、税务、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学者和机构关注的重要学术期刊,对于维护公共利益、促进财经审计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关财经的论文范文第10篇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CN:53-1209/F)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财经刊物。旨在促进该校教学与科研的发展。为振兴云南经济服务。内容以财经学科为主,重点发表有关财经类学术论文。

上一篇:中国经济的论文范文 下一篇:信息经济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