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12:05:29

医院管理学论文

医院管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医院管理学;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2-0160-02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of Hospital Management//ZHUANG Lihui

Abstract Hospital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urs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pecialty. Practice teaching is the important teaching method of hospital management. The paper discussed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of hospital management.

Key words hospital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practice base

医院管理学属于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卫生信息管理等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该课程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医院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如医院管理中的一些理论和管理新方法等。医院管理学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学习时需要对于医院组织管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医疗管理、质量管理、后勤管理、感染管理等医院工作的流程和医院管理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和熟悉,进一步掌握重点内容。因此,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开展主动性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根据医院管理学实践教学的特点,尝试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学生现场见习、社会实践、论文写作等实践教学方法。本文重点介绍实践教学的模式。

1 医院管理学课程设计

医院管理学课程在潍坊医学院所依托的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这个专业的特点是综合性、应用性和政策性很强,专业目标是培养能够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机构(包括医院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等部门)工作的复合型、实用性高级管理人才。医院管理学就是在医院管理实践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医院环境条件,实施相应的具体管理决策和措施,目的是取得最优的管理效果。这种富有创造性的管理组织活动,体现医院管理学教学的艺术性。这就决定了医院管理学是一门源于实践且高于实践的理论丰富的学科。因此,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根据专业的定位,通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医院管理学课程体系。在医院管理学教学中,对于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主要是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是课程设计,在教学内容上新加了医患关系、医院绩效管理、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医院学科建设等与医改相关的章节;教学方法中新加了实验教学、案例式教学、现场考察、论文写作等。

2 医院管理学课堂实践教学模块

医院管理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主要介绍医院管理中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规律,让学生学会医院管理理论,同时了解医院管理实践过程。在教学内容上充分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充实到课堂中和教材中,如增加了医患关系、医院管理政策环境、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医院循证管理等内容。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强调将“医院管理实践搬上课堂的理念”,授课教师都将强化视频案例教学和经典案例教学作为课堂授课的基本方法,具体操作按以下环节进行。

首先,授课教师集体编写医院管理案例集或教材,集体讨论视频案例和经典案例的选择与制作,选取实践和理论意义强的案例,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其次,本教研室教师自己录制医院管理视频案例,有的让学生自己表演,分角色,使学生充分了解和体验案例中的实际情况。由于分工完成案例制作,学生的专业知识不仅得到巩固,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课堂适时控制视频的放映时间。案例教学法的模式是:找出问题

(以现实案例为依据)分析原因讨论(课堂)提出解决方法解决问题推广[1]。

医院管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其中的“教”主要是启发诱导,而不是理论讲授。对于案例让学时展开讨论时,要启发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案例提供的情景现场和卫生管理者的角色,即学生要置身于案例所描述的问题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设身处地为医院出主意、想办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值得注意的是,分析案例时事先没有定好的标准答案,学生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是案例教学的精华。所以,教师在案例的讨论中要注重发挥学生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不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作为医院管理的案例解决办法更是灵活多样。教师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总结与点评讨论的结果,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画龙点睛。学生针对已讨论的案例,写出案例分析报告上交。

3 医院管理学实验教学模块

实验课教学是医院管理学课堂教学实践改革不可缺少的一步,潍坊医学院医院管理学的实验课比例由原来的3.6%提高到10.3%,除原来实验软件中有的医院信息管理软件,又增加医院医疗管理软件、医院后勤管理软件、医院绩效管理软件等内容。学校投入2000万元用于实验教学条件建设,其中建立了管理学院管理实验平台,里面包括医院管理学实验,通过优化整合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共享。同时,医院管理学实验课程的改革还要理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开放管理等方面的关系,要使医院管理实验课程内容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在上实验课时要体现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强调综合知识运用,发展学生个性化解决问题的原则。

4 医院管理课外实践教学模块

充分利用校外社会资源,开辟第二课堂。

1)根据教学改革成立教学改革实验班,把整个实验班分成三个医院管理学兴趣小组,同时实施导师制。平时鼓励学生参加授课教师的教学研究及与课程有关的课题,进行对于课题项目的讨论、到医院现场调查资料的获取、数据资料的输入等,学生部分理论知识得到实践应用。

2)当地的人民医院、学校的附属医院都是开辟第二课堂的地方,由教师领队,让学生到医院去进行见习。医院的管理人员是见习教师,对于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医院文化、后勤管理等章节内容,学生边参观,见习教师边讲解,学生的理论知识变成感性认识,反过来对于理论知识又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3)寒暑假期间布置医院管理现场调查任务,让学生带任务回家乡进行调研。还将医院管理科研成果及时充实到教材中去。

5 医院管理实习教学模块

在实习教学模块中,首先是建立良好的实习基地,如稳固的、管理水平高的医院等卫生部门。目前,潍坊医学院有校级挂牌实习基地200余个部门,其中医院占了绝大多数,有150余家。在建设实习基地时,坚持规范化建设,标准化建设、高质量建设的原则,建设了一批各大医院、卫生局和疾病控制中心、省卫生厅等事业单位组成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要求做到指导学生得力,与学校教育创新改革相结合、就业指导水平高等标准。学校与实习基地要建立互利双赢、长期合作、深度互动的实践教学关系,要充公利用学校专家智力、图书馆、实验室、人才培训等优势资源为实习基地单位开展各种培训服务。这样,学校与实习基地对等互利,形成学校与社会互相交融且互相提高的关系。

6 小结

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现在医学院校传统的灌注式教学让学生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实际工作的需求[2]。所以,教师应该采取交互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有不同的侧重。如在医疗安全管理学习过程中,假如仅向学生讲述医疗安全的概念,学生的理解也就只停留在问题表面;如果通过丰富的案例引出这个概念,再启发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生的听课效果就会好很多。所以医院管理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应该的,是适应医改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再有从事医院管理学教学的教师教育背景大都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等,大多数出身于设置比较单一的医学院校,医院管理实践经验和知识比较缺乏,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医院管理实际工作,在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学内容和实际案例贫乏。虽然发达的网络带给教师很多资源,但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医院管理学的教学质量。所以,医院管理学的教师可通过亲身去医院实践、收集案例、学习相关知识等来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上拓展医院管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薛海东,周琳,张玲.案例教学法在军队医院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2(6):63-64.

医院管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学 实验课程 教学改革

Analysis of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for Hospital Management

Tang Mengsha, Wang Guoping, Hu Hong, Yu Jiegen, Guo Shi(Department of humanity and management, Wannan Medical College, Wuhu 241002, China)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of hospital management, we carried out the re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 taking the form of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using the existing public managem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and summarize the content of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management.

Key words: Hospital management Experimental course Teaching reform

医院管理学是伴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建立医院管理学课程的学府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此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开始设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1]。中国的医院管理学正式走向科学管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历了30多年的学科发展,医院管理学的科学理论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丰富。医院管理学是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它将管理学的知识运用到医院管理当中,学好医院管理学是对各门专业课的融会贯通,更是今后工作的需要。

管理学是实践性较强的科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而医院管理学不仅具有管理学的特征而且由于医院的特殊性,医院管理学又不同于普通的企业管理,所以要想真正学以致用就必须加强课程的实践教学,这样才能更科学地掌握这门学科。

但是,现有的一些研究和教学表明[2-3]医院管理学的实践教学更多是流于形式,学生看到的是滞后于现实的书本理论,很难对医院管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也就不用说对课程的重视了。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对实践课程加以改革,让学生走进医院,通过自己的实践调查发现医院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学习热情,做到活学活用。

一、《医院管理学》实践课程开展的条件

(一)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立

近几年来,皖南医学院越来越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别加大了实验(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实验课与理论课同样得到了校领导和学院领导的重视。因此,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笔者所在教研室于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该实验教学中心改善了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条件,以往的实验课只能在普通教室里进行,教学环境和场地设施都受到了限制;如今的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建立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实验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实验室基本实现了上课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引入先进的实验教学软件,形成与学生的实时互动;在实验室内设置了多张“讨论桌”,用于学生的问题讨论环节;除此以外,还增添了演讲台、沙盘等设施,方便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二)实习医院的配合

由于医院管理学课程的特殊性,其户外的实验课程对医院的依赖性特别大。医院管理学不同于普通的管理学,很多理论并不适用于生活中的传统认知,偏偏这又是一门理论很枯燥的学科,很多学生会想当然感性地认识这门学科,而缺少实践的理性认知,这一点正是医院管理的症结所在。因此,学好这门学科更需要学校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让学生意识到只有适合医院系统的管理学才是医院管理学。为此,学校为广大学生安排多家医院作为学生的长期实习基地,让学生能真正把书本上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体验。

在长期的合作中,皖南医学院与实习医院保持良好的关系,既能得到学生对于实习的反馈意见,又能了解到医院方面对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以便在理论教学中找到学生易犯的错误。在教学管理上做到了学生到实践中去了解,老师在实践中找到侧重。有了这些好的方法与经验才不至于让医院管理学是书本上的生涩理论而是生产中的宝贵认知。

二、医院管理学的实践课程实施

(一)实践目标

医院管理学是一门集医学、管理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这其中的理论知识单纯依靠书本是无法讲授清楚的,教师只有在讲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外的医院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Massilas和Cox主张将课堂学习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有机联系起来,重视引导学生去观

察社会、了解社会[4]。

由于一般卫生管理专业的学生去医院实习都要等到最后一年,而《医院管理学》课程会在此之前就学完,这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时间差,不能等到实习的时候才让学生接触医院。所以,笔者要在医院管理学的课程进程中,利用有限的实验课时间,开展以医院实践调查为主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这样一来,学生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案例,而是会有一个鲜活的直观视觉、触觉和嗅觉,学生就会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加了对医院管理学甚至是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兴趣。笔者开展的医院实践调查是医院管理学实践课程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无形中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质量。

(二)实施过程

医院管理学的实践调查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医院实践调查和总结汇报,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笔者在调查活动开始前,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课安排的介绍,让学生对整个实践课内容有一个了解。相关事项主要包括:

(1)调查内容。利用已经学习的有关医院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对医院进行实践走访,了解并记录医院的部门建设情况、就诊流程与评价、就诊环境及服务态度评价等。

(2)时间地点。主要是利用实验课的时间外出走访,按学号进行分组调查市内的三级医院。

(3)人员安排。每10人为一组,每组推荐一名组长,负责调查活动的任务分配。

(4)组织汇报。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进行汇报,汇报内容主要是学生在医院的观察和记录的汇总,并形成一份报告上交。

在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开始安排学生进入医院进行实践调查。在入院调查时有几个重要事项需要学生注意:第一,学校会给学生开具相应的介绍信,表明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性质,避免出现问题;第二,学生在医院调查的时候要穿上学校发放的白大褂。学生在医院进行实地调查时,一般不会提前告知院方,这样能更准确地反映医院工作的真实情况;如在医院遇到工作人员询问时,就可以出示学校开具的介绍信表明身份。调查的形式不限,可以借助现有的多媒体技术,利用拍照、视频、录音等形式进行记录,方便后面的汇报工作。

做完医院的实地调查后,学生就要开始将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并以PPT等形式在实验中心进行分批汇报。由于本次调查选择的对象均为三级医院,所以还是有很好的对比性,详见表1。

医院实践调查不仅是一个调查过程,也是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授课教师将调查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调查开始前教师对学生有一个集中的安排指导,在调查结束后的报告环节,老师也会依据学生的调查报告内容和质量对学生给予相应指导和评价。同时,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感兴趣的问题或者选题与毕业论文结合,作为自己毕业论文设计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医院管理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学生在实习的具体环境可以很容易地接触和了解,但有些医院管理的知识是带有偶然性的,比如“医院纠纷的处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能感受不到,这就要求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以“医疗事故的处理”为例授课老师对于这类问题采取了“提问―自学―引导讨论―归纳总结”的流程,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开始时向学生提出“造成医疗事故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医疗事故?以及国家在应对医疗事故有哪些措施?”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老师通过实例来向学生讲解,然后学生再分组讨论,最后各个讨论组根据讨论的结果得出结论。

三、医院管理学的实践教学与总结

(一)汇报内容丰富,角度新颖

在学生的调查汇报中,笔者发现同学的汇报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首先,调查项目内容较多,涉及总体管理、服务管理、药房管理、病床管理、信息管理、就诊流程、卫生环境、交通管理等,在对医院进行总结的时候能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可以看出学生是很认真的去到医院进行实地观察,发现问题后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其次,同学们重点阐述调查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有的小组拍摄了某位同学入院就诊过程,以此作为切入点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小组观察医院厕所的卫生状况和是否为特殊病人设置残疾人专用厕所;有的调查小组注意到医院的交通混乱的问题,医院门通缺乏管理,医院内停车难、停车乱,这个问题看似小,但却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形象,甚至影响了抢救病人的宝贵时间。最后,学生们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在汇报中同学们阐述了小组队员负责的任务,有些人负责拍照,有些人负责后期视频制作,有些人负责报告书和PPT的整理书写,整个过程都是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由此可见,学生的实践调查的确能发现一些平时被医院管理者所忽视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重视,将会促进医院的发展和进步。

(二)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实践调查这种方法强调了参与者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从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到入院调查再到整理资料得出研究结果,这些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调查活动的全部过程中,全体同学都要参与进来,进行充分的讨论学习,并且要亲自去体验和实践。医院实践调查活动安排在课程进行中期阶段,这样既是对前期所学知识点的回顾与运用,更能促进学生对后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所学知识的思考。这个过程会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去解决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受时间所限不能让学生到各种类型层次的医院都有实习体会,这样有些医院管理的知识可能会有片面甚至偏颇的可能。为了解决这样问题,笔者对学生的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调查活动,每个团队尽量安排不同医院实习的学生,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面对不同问题产生“碰撞”从而达到知识从生产中来却又高于具体生产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团队意识而且还要有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看法的精神,既要考虑到团队的需求,学会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交流,又要能提出自己实践中得出的不同看法。这种分工与合作的精神会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在调查时的协作会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在研究分析时的协作会拓宽学生的思考角度。

学生在当下这个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能更快更好的学会运用一些先进的技术,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点,鼓励他们将一些新颖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引入到学习中来,这些对于我们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当然,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教研室会添加一些不同等级的医院,让学生去实地调查,将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我们也会在评估了学生的调查报告质量后鼓励一些高质量的报告发表。《医院管理学》实践课程的改革同其他许多课程一样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创新,为的是适应现代大学教育的需求,提高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对卫生现状和医疗管理的感性认识,从而改善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越译,程步林. 医院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1996,05:26- 27.

[2] 刘文卿,庞震苗.关于《医院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4:30- 32.

[3] 汤晶晶,黄萍.基于医院管理实践的医院管理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医教育,2013,32(6):25- 27.

医院管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专业的一个分支,医院管理方向旨在为现代医院及卫生事业管理单位输送具备基本医学常识、熟悉医学发展规律的职业化专门管理人才。随着社会需求和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逐渐增多,医院管理专业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也不断增加。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这类专业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管理欠规范以及具体培养环节难落实等等。通过对广东省内部分医学院校医院管理专业研究生的调查研究,笔者总结当前医院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课程设置不够科学,研究生知识结构不合理

(1)公共必修课课时过多,专业课较少。除政治理论学生普遍反映课时过多、实用性不强外,专业外语的教学薄弱也反映比较突出。大多数医学院校在外语课程方面针对研究生统一开设公共外语和纯医学英语,这只适用于临床专业学生,对于社会医学与管理学的专业英语并未涉及,因此,难以满足文献查阅和论文撰写等科研需要。与医学专业相同的外语教材,授课方式对医院管理专业研究生的适用性不大。

(2)选修课不够丰富,难以满足培养需要。宽广的知识结构是医院管理专业研究生必备的素质。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学、组织行为学、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管理心理学等等,都是学生应涉猎的。然而,除英语、政治、统计学三大必修课和少数几门专业必修课外,研究生的选修课程并不丰富,与医院管理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甚少,课程资源相对匮乏。尽管有的高校开设了几门卫生事业管理相关的课程,但也参差不齐,不成系统。

2 培养计划不够合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全面

2.1 研究生对医疗工作欠缺深入的了解

一名合格的医院管理者应该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并对医疗相关工作有较为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从医疗值班到医疗纠纷的调处,从挂号收费到医保收费机制的完善,从医院感染管理到医疗质量的监控等等,这些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费用的管理都是医院管理专业研究生步入正式工作岗位前需锻炼并了解乃至掌握的。因此,研究生需在医院各行政科室轮转,并尽可能地了解、参与医疗活动,甚至参与医疗值班,唯有如此才可能累积足够的经验并胜任今后的医院管理工作。然而许多医院管理专业的研究生随导师课题的工作需要或就导师安排的便利性,在高校或在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甚至企业等单位实习,学生未在医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培养。由此导致医院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不懂医疗,不懂医院管理。

2.2 研究生管理能力欠缺

管理能力是医院管理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依据培养计划,医院管理专业研究生有一年半至两年的实习时间,学生实多在行政科室轮转,由各科室老师带教;有的研究生则几乎完全在办公室协助导师完成课题。然而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给学生安排日常琐事,要求学生协助工作,却往往忽视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不同的是,部分西方高校在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学生的管理能力、领导能力。例如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在学校的科研项目和学术管理中会有意识地安排管理类研究生担任一定的学术管理职务;或要求学生组成相应的学习团体、服务团体,成立相应的机构并自我管理,以锻炼其领导能力。也正是这种有针对性的培养,使管理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 “放羊式”的管理,研究生科研能力差

在医学院校,基础医学等专业的研究多为实验室研究,这些专业的研究生集中于实验室实习,科室的科研氛围较浓,除二级学院的管理、导师的指导,还有高年级研究生带低年级的研究生进行探索研究,形成了较好的链式培养模式,研究生的科研素质、科研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培养。而医院管理专业研究生,一方面由于其导师大都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工作繁忙,难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指导研究生;另一方面,该专业研究生分散于各行政科室轮转实习,二级学院将管理的任务交给了学生实习单位,但实习单位大都以完成日常行政工作为主要职责,对研究生的培养意识较为欠缺。由此,导致了研究生无人监管的“放羊式”管理。

医院管理专业的相关研究属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课题多般为流行病学、社会学调查研究,研究期限较短、研究方法及严谨性与自然科学的研究相比是有差距的。且医院管理专业研究生分散于各行政科室轮转实习,行政科室的带教老师对学生科研方面难以给出有力的指导。加之培养单位监管不够,许多研究生临近毕业才匆忙展开课题研究,导致课题设计粗糙,论文质量不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值得深思。

4 培养缺乏针对性,人文素质需加强培养

由于管理学特殊的学科背景,既需要培养科学研究人员,更需要培养实践型人才。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为适应社会需要,在原有学术型学位基础上大力发展专业学位,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对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进行培养。

卫生事业管理人才肩负着医学和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的多重要求,医院管理者既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也需要较高的人文精神、人文素养。这种素质应是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底蕴的,广泛涉猎文学、政治、经济、管理、心理、营销、交际等多领域知识,通过吸取精髓的教化与管理实践,而培养成的适应时代需要的重要品质。然而医学院校仍以医学教育为主,注重于学生医学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不同专业差异化的培养,忽略了研究生人文精神的塑造。由此导致,医院管理专业研究生的知识覆盖面不广、文化沉淀不够,人文素质需进一步加强培养。

医院管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1开展医院管理学继续教育的作用

1.1普及行政人员现代医院管理知识,满足个性发展的需求。

1.2培养造就高层次医院管理人才。

1.3有效促进医院数字化和信息化进程。

1.4有助于实施医院管理战略以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2开展医院管理学继续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2.1普及化培训

是指针对全体行政人员开展的基本医院管理理念、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其主要目的是增强行政人员的管理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使之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提高综合管理能力,适应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参加医院战略管理、医院经营与营销管理等选修课程的学习。在实践方面则通过岗位轮转来提高综合行政工作能力。

2.2专业岗位培训

行之有效的岗位培训是在对医院各岗位做出明确的工作任务分析的前提下,进一步结合培训对象的具体需求,以提高管理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培训。这类培训对管理层及财务、人事、质量控制、医务等专业的行政人员显得尤为重要。可通过课题研究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提高科研与实践的能力。

2.3卫生管理专业教育

医院主要管理层及决策层人员应积极参加卫生管理,研究生教育班或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学习,提高实际管理能力及对宏观卫生政策进行研究分析的综合能力,成为具备政治、机遇、代价、风险及危机意识、把握领导方法的客观性、动态性和条件性,拥有超前预见、洞察规律、适时决策等应变能力的现代管理者。成人教育能在为在职行政人员提供再学习的机会并提高其学习层次,可满足部分学历起点偏低的卫生行政人员的需求。参加成人教育的人员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医院还应有计划地为行政队伍补充新鲜血液,积极吸纳卫生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扩大通用型管理干部队伍。

3医院管理学继续教育的评价与管理

3.1继续教育的全程评价

评价是管理的重要手段,具有反馈和调节的功能。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全程评价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具体方式一般有观察、问卷、座谈和讨论、个别访谈。在现场评估中要听取培训者和受训者的意见,充分利用现场评估的成果,及时克服培训工作中的不足。在培训结束后要运用终结性评价方法对培训进行效果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及时性的,也可以是滞后性的。及时性评价主要是指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的设计、教学内容、模式和感受等的评价;滞后评价是指在培训结束后,受训者回到工作岗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主要通过与学员的深度访谈和对学员实践行为的观察,评价培训对学员的思想和实际能力的影响。滞后评价操作上比较困难,却有较高的价值;效果评价可以对进一步改进培训、完善培训、优化考核管理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3.2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继续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决定了其管理模式的复杂性。在学分管理方面,严格制定考勤与考核规定,培训课程的考试形式以撰写相关内容的论文和书面考试为主。无故缺课和不按时参加考核的,不予评定成绩。在严抓课程培训和学分管理的同时,还要积极提倡自我学习意识,逐步适应由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播型转型向以学员为中心的个别化学习的现代继续教育模式。学分管理不能全面体现学习者的整体水平,在继续教育管理中应更多地注重学习者应用能力的考核,提倡自我评价,才能避免学用不一致的不良现象。作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只有不断地自我评价,发现自身的差距,制定学习目标,才能不断进取。继续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侧重于教育的结果而不是开展了多少培训和活动。

4促进医院管理学继续教育开展的有效措施

4.1加强职业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

鉴于我国卫生管理教育体系的构建起步较晚,虽然也实现了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教学。但总体上培养层次偏低,往往以大专、本科学历为主流,这些毕业生通常难以胜任医院管理培训工作,致使培训师资队伍人才缺乏、力量薄弱。相关部门应携手加强卫生管理教育编写培训教材、规范培训内容和课程体系、懂得案例教学和管理实践的师资队伍。

4.2将医院管理学继续教育纳入人才发展的总体规划

卫生系统各组织和行政管理部门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医院行政体人员医院管理学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医院中长期人才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政策是予以扶持,加强宣传,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4.3确保医院管理学继续教育的全员性

医院管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医疗机构办医模式将被打破,医疗机构的竞争将变得日趋激烈,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管理人才的竞争将是决定医疗机构竟争能否取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医院高层管理者从专家型走向职业化成为一种趋势。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塞层医院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现状、职业化管理者的素质要求和优势以及如何推动医院管理走向职业化进行分析和探讨。

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医院的竞争也将面临着全球化,股份制、民营医院的不断出现给传统的办医模式增添了新的活力;职工医院改制、医院管理走向集团化使得一些濒临倒闭的医院有了新的契机;“三甲”医院的强强联合、乡村一体化管理成为当前医疗机构为了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加上中国加入WTO,信息产业、金融界的国外职业经理人不断涌人国内,给承担着基层大量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且仍延续着传统经验管理模式的县(市)级医院带来严峻挑战。如何提高这些医院的市场竞争力、激活内部运行机制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将医院引人职业化管理也是一门新的课题。

1.医院管理的职业化首先浦要管理队伍的职业化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基层医院的管理者都是由医学专家直接到管理岗位而成为院长或副院长的,他们在工作实践中既当专家又当院长,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业务上,而在行政、人事、经营、财务资金运作等方面相对缺乏经验,加上基层医院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即社会性工作比较多,许多工作都要领导亲自过问,因此,真正用于医院内部管理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许多职能科室的负责人也都是从临床一线选拔而来,很少有机会参加有关管理知识方面的系统培训,这与发达国家的绝大多数医院院长都是由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方面的专家来担任的现状大相径庭。论文百事通如在美国,医生担任院长的大约占10%,而多数医院实际主持工作的院长是由学校专门培养出来的医院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法国法律规定国家综合医院院长必须经过卫生管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在英国医院的院长中,有三分之二是学管理、法律或者学经济专业出身的。由于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使得整个管理队伍的结构搭配比较合理,职责更加明确,容易形成专业优势,也更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水平、素质和能力。新晨

2医院职业化管理者应具备的紊质

医院管理学论文范文第6篇

四、报送信息专报 2011年向卫生局等有关部门报送网络专报56篇。及时、准确、有效反映了医院管理、医德医风、教学科研、临床医疗等各方面的新闻动态

五、制作“医院名片”——《医院宣传专题片》,花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和合川电视台,重庆电视台合作,高质量地完成了两稿专题片解说词的撰写,片子的制作。

六、强化医院内宣传展板的作用。更换了住院部、门诊急救中心宣传展板156版,重点宣传医院概况、专家组成员、临床副高以上人员的简介;医院主要先进设备展示;医院主要荣誉;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卫生改革和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医院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等。

七、策化设计制作了文化长廊 医院投资数千元打造了具有医院特色的文化长廊,图文并茂地反映出我院78年来的风雨历程和辉煌成就,特别是近3年来我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取得的累累硕果,这些珍贵的照片,记录了对于医院来说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瞬间,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八、积极派员参加院外活动,李晓其参加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合川分论坛卫生民政系统子论坛并且获得一等奖。

九、为重庆市医院管理协会年会论文组稿9篇,其中曹优文的《实施"三名工程"铸造品牌医院——合川人民医院建设发展巡礼》在2011年重庆市医院管理学会论文交流评为优秀论文,连续两年获得在大会上主题演讲交流的殊誉,另外曹优文的4篇论文《也谈行业标准和“话语权”》《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梅奥故事的启示》《实施品质营销,铸造精品医院》《深化改革促发展,创新管理增效益--区人民医院改革创新纪实》书面交流,创本届年会交流论文最多的医院和个人。

体检人次(人次)

体检收入(元)

工作人员(人)

2011

5028

1021435

3

2011

12351

3473165

4

2011

23094

3500000

医院管理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院文化;道德环境;优化;主题选择

医院文化是医院职工需要恪守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一旦被职工们接受,就会产生一种调试和规范的作用,对优化医院的道德环境、促进医德医风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医院的道德环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最近几年,国家医务人员努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卫生工作宗旨,坚持质量第一、服务第一、患者第一的理念,出现了许多医德医风高尚和专业技术超群的医者,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较为满意的医疗服务,同时塑造了企业的良好形象。不过,因为我国正处在社会全面的转型时期,医疗服务市场具有特殊性,因为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的影响,一些医务人员在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白金主义的影响下,在物质和金钱的诱惑下,失去了原本的道德心态,淡化了为患者全身心服务的意识,损害了医务人员的形象,并且损害了医院的声誉。以下几点为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

1.社会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医务人员不仅是“经纪人”,还是“社会人”,难免受到社会中形形因素的影响,将市场经济的原则带进医疗卫生行业,导致医疗活动违背了人民服务和人文精神的宗旨,将医疗活动当成自身获取私利的方式。社会的负面文化对医德造成了不良影响,例如社会责任感、诚信缺失等,对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影响非常大。

2.功利性和公益性的矛盾致使医疗行为异向

医院是防病治病、确保人民健康的卫生部门,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对医疗的需求。广大医者也将其作为行为准则,但是在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下,一些医务人员不能够将病人的利益放在做高位置,出现了乱收费、收红包回扣、多做复诊检查以及开大处方等现象。

3.医学发展给医学道德和医学理论带来的挑战

现代医学学科尤其是生命学科的发展,让诸如器官移植、基因工程、生殖技术等方面的相关理论学研究凸显出来。而临床诊治的时候,是有道德是非评价标准的,这使得许多临床医生面临抉择困难的难题,如不可逆转病患呼吸机的撤离、复苏患者处置等道德要求。因为缺少统一的准则,导致医院与医务人员面临着医学道德和医学伦理两难的境地。

二、医院文化建设的主题选择

1.医院文化指引着医务人员的价值选择

文化状况决定了道德环境,对于一个人来讲,文化是人所创造的外在强制力量,一旦形成,就会以它的文化特性,形成文化规范,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制约着人的精神素质、内在心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医院文化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文化建设,将文化价值观念转变成医务人员的信念,使其能够在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下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

2.医院文化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

医护人员的行为约束和规范,一是靠他律,就是说要靠一些硬性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二是靠自律,自律是医德主体以认识和把握医德的客观规律、获取医德意志自由为前提,在医德行为中能够自觉进行自我纠偏、自我选择、自我坚持,进而不间断的健全自身医学理论素质的过程,能够在医德规范、观念的影响下,深化自己的认识、意志、情感和信念。

3.医院文化所产生的辐射力

医院文化形成之后,不但会对内发生作用,还会以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良性作用。一方面,通过医院文化的凝聚力,在医院内部产生了凝聚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医院文化的营销和宣传作用,使社会理解、认识、支持和尊重医院的工作,提高医院的形象和声誉。

4.医德医风直接影响到医院形象

医德医风展现于大众,它是医务人员在展开医疗活动时所体现出来的医疗道德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素质。它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具有公开性特征,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所体现出来的是医德素质,对社会和患者都是公开的;其次,具有示范性特征,医务人员的医德形象,对患者和同事都有明显的示范作用;再次,具有社会性特征,不同的社会形式中存在着不同的医德形象。医院文化建设下树立的医德医风,要以病患为中心,重视医务人员良好医德的培育和医院良好形象的塑造,这样才能在社会中有好的反响和评价,才能加强医院的知名度。

三、总结

综上所述,医院文化的建设可以正确引导医院职工的价值选择、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在医院的内部和外部都能够产生辐射力,是这优化医院道德环境的主要途径。将医院的文化建设作为契机,让员工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进一步促进员工的文化融合,加大制度文化的建设力度,并且以正确的激励方式作为辅助,进而强化和引导医院员工的行为规范和价值选择,重新塑造良好的医德医风。

参考文献:

[1]单际平.构建医院文化创建现代化医院——浅谈医院文化建设与基本现代化医院创建[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

[2]柯少娟.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增强医院凝聚力[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

[3]方敏.非典过后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反思[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

医院管理学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比较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医院组织管理模式和医院管理者角色的差异,阐述“分权型”加“职业化院长”模式与“集权型”加“专家型院长”模式的个各自特点。提出在社会经济发展、深化卫生改革、以及加入WTO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影响等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压力下,中国卫生管理职业化队伍的建设是一种必然趋势。

医院管理职业化是当前世界各国医院管理队伍建设的一种趋势。我们在此通过比较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医院管理模式和医院管理者角色差异来阐述我国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我们认为要加快医院管理职业化队伍建设必须要有政策和制度上的保证。

一、中国医院和澳大利亚医院组织管理模式的不同

澳大利亚的医院是一种分权式、水平管理的组织结构。管理结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任命院长,院长全面管理医院,并向董事会负责。医院下设行政、财务、医务和护理职能部门,分别由相关的专业人员负责管理,如医务部门的负责人必定是一位医学专家。院长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医院的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上。医院一般没有或仅有少量的专职医生(由医院支付工资的医生),而大部分是访间医生。他们不是医院的职员,不隶属于某个医院,可以服务于不同的医院。医师团体代表了医生的利益,与医院是协作式的关系。医院和药房是分开的。私立医院没有自己的药房,由社区药店为医院提供服务。澳大利亚的社区药店提供了80%的药品服务。医院的社会化程度较高,即项目外包的情况普遍。如墨尔本北区医院将病理检查、放射检查、清洁及饮食服务等4个项目承包给外部的私人公司,这样可以减轻医院的负担,降低成本,同时也减少了管理难度、提高了效率。医院注重发展和加强自己的核心和优势服务,同时提倡资源共享,避免无序和无效竞争。几乎每一所医院都有其特色服务项目,树立自己的品牌,但不存在重复购置医疗设备和互相攀比的情况。

中国医院的组织结构是集权型模式。医生是医院的职工,医院和药房是不分开的,形成了医院、医生和药房三位一体的模式。医院的社会化程度低,即项目外包的情况并不普遍,仅有少量项目(如部分后勤服务)外包。院长全权管理医院的医疗、行政、后勤管理等所有事务,是一种集权式、垂直管理模式。这样的组织结构可能影响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增加管理的难度。

二、中国医院和澳大利亚医院管理者的不同

在澳大利亚,医院院长称为CEO,是职业化的管理者。所有的院长都具有卫生管理硕士(MHA)或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他们当中大约有10%的人有医学背景。当他们一旦走上管理工作岗位,就专职从事管理工作,不再参加或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澳大利亚对医院高层管理者有着任职资格的要求,其必须是皇家医院管理学会的成员。而医院管理学会成员必须经过MHA或MBA的学习。传统的观念认为,在医院管理活动中,医生是最重要的,主宰一切医疗活动,管理模式是以医生为中心。而现代的观点认为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者是很重要的,医院也不例外。医院院长的全部精力集中在医院的战略管理和发展上。

中国医院的情况与澳大利亚不同,绝大多数的医院院长是医学专家,他们主要是从资深专业人员中选的,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他们有系统的医学知识结构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但多数未接受过系统的医院管理培训,尚缺乏医院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主要是凭经验和自我学习进行管理。他们在从事医院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得拿出一定的时间(有的是大部分时间)从事临床专业工作。据1999年卫生部对7省市297家医院的796名院级领导的调查表明,78.2%的院领导所学专业是临床医学,只有13.7%的人接受过管理学历教育。

三、专家型院长的不足

1.不能专注于管理:绝大多数院长属于业务和管理“双肩挑”,既做管理工作,又做医疗业务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管理工作。作为医学专家,他们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临床工作,他们大多把管理工作当作兼职和短期任务,指望在管理任期满后回到临床岗位。基于此,他们在管理任期内仍然从事大量的临床工作,如专家门诊、查房、手术等。一项调查表明,80%的院级管理十部仍然从事临床专业工作,其中每周从事专业工作1天的占43.89%,2天的占16.29%,3天的占8.37%;有8.37%的院级干部(三级医院高达10.64%)每周5天都要从事临床专业工作。有些大医院院长还带博士生、硕士生及做研究工作。由于精力分散,多数只能忙于应付医院的日常工作,难得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医院的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

2.个人精力分配上重业务:由于院长是临床背景,通常看重业务工作。而且他们既然把管理工作当作兼职和短期任务,任期满后还得回到临床岗位上。所以他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临床方面,致使医院管理事实上处于一种较低层次的日常事务性管理,维持医院的运转。而这仅仅是管理实践中最基本的一部分。

3.可能的短期行为:在医院配置资源时,资源投向多受院长本身医学专业背景的影响,可能出现短期行为。如果院长是胸外科专家,医院的资源配置可能多趋向于胸外科;如果院长是泌尿外科专家,资源配置可能会趋向于泌尿外科,而从医疗市场的需求及医院的长远发展考虑不够,缺乏系统观念和整体观念,难以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也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

4.经验管理为主:目前,卫生管理人员的任职、晋升制度及对管理专业教育培训的背景要求尚未规范。在院级领导中,只有少数人接受过正规的卫生管理学培训,在选拔卫生管理于部时并没有管理培训的要求,在走上管理岗位之前也没有对他们进行医院管理的系统培训。由于管理者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性,缺乏医院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难以从医院经营管理的角度考虑问题,管理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往的经验,而缺乏具体、确切的实际数据的支持和管理理论的指导,大多凭经验管理,容易被动地应对管理事务。这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四、医院管理者职业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医院面临越来越多的外部及内部环境的压力,医疗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医院管理者职业化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1.社会经济及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医院管理改革也在逐步深人。2000年初开始的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等三方面的改革,实质上是把医疗卫生推向市场,通过市场运作的规律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随着医疗费用分担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引人,原有的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垄断地位被打破,各级医疗机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很现实地摆在了面前。由于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医院管理者在日常运作中,不仅仅只是考虑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问题,还要考虑医院的经营策略,考虑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挖掘潜力,去争取最大的市场份额。当今医疗机构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管理,而院长作为医院改革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对改革的成败负有责任。原来的绝大多数非职业管理者,无论是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是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都远不能适应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

2.医院科学化管理的要求:面对市场的竞争,医院管理者作为医院改革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其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他们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管理者不仅要履行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还需要具备系统的思维方式,需要有洞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技能,需要有参与卫生政策制定和分析的技能,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

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的管理者角色理论表明,管理者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扮演多种角色,包括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三大方面的10种角色。从卡茨(RobertLKatz)的管理者技能理论来看,管理者需要的基本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所谓概念技能也就是理性技能和设计技能,是指总揽全局、判断出重要因素并整合组织资源和活动的能力。随着管理者所处的管理层次的提高,他所需要的技术技能越来越少,而需要的概念技能越来越多。这也说明对于医院管理者,尤其是医院院长来说,更多关注的应该是医院管理工作,而非临床专业工作;更多需要的是管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而非临床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杰夫瑞(GeoffreyPrideaux)在谈到从临床医生到管理者过程中,提出他们的角色差异,存在5个方面的变化。第一是技能方面,从临床技能到管理技能。二是任务方面,从明确到模糊:作为临床医生的任务是明确具体的,面对病人知道如何去做;而作为管理者的任务是模糊的,因为环境的变化是不清楚的,使得管理者无法明确自己的活动和任务。三是处理的关系方面,从比较局限到广泛:作为临床医生,要处理的关系相对要局限些,主要是与病人的关系,少数是与其他医务人员的关系;而作为管理者,要处理的关系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各样的、广泛复杂得多。四是定位方面,临床医生关注的是单个病人;管理者关注的不仅仅是病人个体,而是整个病人群体和整个组织系统。五是思维方面,从系统化到直觉:临床医生需要的是系统化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整个医学专业知识的培训中就贯穿着这种能力的培养;而管理者需要的除了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还需要直觉判断的能力,因为他们面临的环境存在很多的变数,需要他们有随机应变、洞察分析的能力,才能应对环境的变化。

3.加入WTO对我国医院管理水平的要求: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医疗卫生事业也受制于市场经济规律,必然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随着我国加人WTO,医疗市场受到的冲击将日益显现。医疗市场的逐步放开,国外医疗机构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市场竞争。外资和合资医院的出现,如广东东莞东华医院、浙江邵逸夫医院等,具有以下特点:管理结构合理,适应人群明确,服务到位,社会化程度高,政策利用度高。有些医院已进人社保定点医院行列。在不远的将来,合资和独资医院将更多地参与到我国医疗市场的竞争。医院要转向“市场需求导向”的管理模式,实现从“方便医院管理”到“方便病人就医”的转变。医院如何去面对前所未有的竞争,对医院管理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据辽宁省二三级医院206名管理干部的问卷调查,问卷涉及人世后对我国医疗行业的影响及相关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医院管理者对WTO本身了解不多,对加入WTO医院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估计不足,有的甚至是误判。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医院管理者与其竞争对手的差距是很大的。有人说,中国医院参与全球化的竞争,最缺少的是什么?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院长。急需提高管理水平,迫切需要建设一支职业化的医院管理队伍。

五、职业化管理的政策与制度的保证

医院管理职业化是当前世界各国医院管理队伍建设的一种趋势。卫生管理职业化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指导方针,要加快我国卫生管理职业化队伍的建设,必须有政策和制度上的保证。

1.制定卫生管理干部任职资格制度:借鉴澳大利亚和欧美的做法,建立一套医院院长任职资格的制度,必须经过系统管理培训学习,获得任职资格证书后,才能被任命为医院的高层管理者。

2.制定卫生管理干部专职化政策:在澳大利亚及欧美医院,几乎没有像中国医院管理者这样身兼管理和临床两职的现象。医学背景的管理人员只要从事高层管理工作,就必须放弃临床工作,不再从事和参与临床工作。医院管理本身就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工作,管理工作的优劣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医院的院长就是医院的CEO,他应该是全职的管理者。一边当院长,一边搞临床,甚至带博士、硕士做研究工作,是很难做好管理工作的。作为医院管理者,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中,才能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环境的复杂变化。

3.完善管理人员技术职称政策:医院管理人员双肩挑,缺乏职业化意识。究其原因,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管理职称系列政策不完善,管理人员有后顾之优,不能也不愿脱离临床工作。要保证管理人员职业化,必须完善管理职称系列的政策,可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优,使他们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医院科学管理上。衡量一个院长是否优秀,不是看他做了多少例手术、发表了多少篇文章,而是看他领导的医院的绩效如何,发展潜力如何。

4.制定卫生管理教育发展战略:利用现有的资源,在大力发展卫生管理学历教育的同时,发展卫生管理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通过多渠道培养医院管理人才,加快卫生管理职业化队伍的建设。

医院管理学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医疗机构办医模式将被打破,医疗机构的竞争将变得日趋激烈,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管理人才的竞争将是决定医疗机构竟争能否取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医院高层管理者从专家型走向职业化成为一种趋势。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塞层医院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现状、职业化管理者的素质要求和优势以及如何推动医院管理走向职业化进行分析和探讨。

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医院的竞争也将面临着全球化,股份制、民营医院的不断出现给传统的办医模式增添了新的活力;职工医院改制、医院管理走向集团化使得一些濒临倒闭的医院有了新的契机;“三甲”医院的强强联合、乡村一体化管理成为当前医疗机构为了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加上中国加入wto,信息产业、金融界的国外职业经理人不断涌人国内,给承担着基层大量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且仍延续着传统经验管理模式的县(市)级医院带来严峻挑战。如何提高这些医院的市场竞争力、激活内部运行机制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将医院引人职业化管理也是一门新的课题。

1.医院管理的职业化首先浦要管理队伍的职业化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基层医院的管理者都是由医学专家直接到管理岗位而成为院长或副院长的,他们在工作实践中既当专家又当院长,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业务上,而在行政、人事、经营、财务资金运作等方面相对缺乏经验,加上基层医院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即社会性工作比较多,许多工作都要领导亲自过问,因此,真正用于医院内部管理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许多职能科室的负责人也都是从临床一线选拔而来,很少有机会参加有关管理知识方面的系统培训,这与发达国家的绝大多数医院院长都是由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方面的专家来担任的现状大相径庭。如在美国,医生担任院长的大约占10%,而多数医院实际主持工作的院长是由学校专门培养出来的医院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法国法律规定国家综合医院院长必须经过卫生管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在英国医院的院长中,有三分之二是 学管理、法律或者学经济专业出身的。由于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使得整个管理队伍的结构搭配比较合理,职责更加明确,容易形成专业优势,也更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水平、素质和能力。

2医院职业化管理者应具备的紊质

美国经济学家詹姆士有句名言:管理是企业的头脑,行销是企业的肌肉,而财务则是企业的血液[fz5。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则是保证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名职业化的医院管理者,首先,必须具备好的人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同时也要具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良好的管理者素质,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在工作中乐于奉献、创新实干、善于团结。其次,作为一名医院管理者除了懂得本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不断学习政治法律知识,把握好组织发展方向,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技能、人际沟通技能和概念技能。由于在不同的管理层面对各种技能的要求有所不同,作为一名职业化管理者无论在哪个管理层次,人际沟通技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3医院职业化管理的优势

管理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管理方法或模式的优势:关键是看它能否最充分利用资源,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医院管理职业化可以从稳定管理队伍着手,通过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得管理更趋于专业化,从而使得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在逐步推进依法治院的过程中,职业化管理者有更敏锐的洞察力,而且他们在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改革创新意识、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的运用等各 方面都比传统的医院管理者有更大改进。职业化管理的另一优势则是由于将管理作为自己的职业,迫使人们更努力地去研究医院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他们会更注重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探索,对提高管理者的能力会更加有利。

4职业化管理的重点

李岚清副总理在“青岛会议”上指出,医院作为独立事业法人单位,必须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一方面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保障政府办医院的社会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使医院具有独立法人的自主经营管理权,推进管理的专业化和职业化。首先,要做到医院管理职业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传统观念,建立一支职业化管理队伍,同时要把管理要素等同于技术要素纳人分配,以消除一些院长所具有的“当院长不如当专家”的思想顾虑而影响管理工作的精力投人。目前,许多业务专家型院长担心,如果将业务丢掉,一旦从管理岗位退下来将无所作为,得不偿失。因此,在当前以国有非营利医院占主体地位,管理要素尚未纳人分配的体制下,要想放弃专家仅当院长的人还是凤毛麟角。其次,在基层医院,人才匾乏,许多已经走向管理岗位的人本身就是医院的业务骨干,这些人虽有着一定的管理经验和基础,但却很少有人参加过系统的管理和相关知识培训。因此,建立一套严密而系统的培训制度也不失为推进职业化管理进程的一种捷径。

5当前基层医院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基层医院管理队伍中,专职管理干部不多,尤其是卫生专业管理干部更少,“管理出效益”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加上管理意识不强,管理要素很少参与分配,势必造成管理队伍的不稳定,使真正全身心投人管理事业的人很少。由于绝大多数院长都是由医疗专家来担任,他们一方面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另一方面又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真正能用于医院管理的时间十分有限,如果不加强经济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及管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仅依靠经验管理,是难以适应医疗竟争的激烈形势的。事实证明,不少医院在医院目标、发展方向、服务理念、经营意识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效率不高、人浮于事、病人主观满意率差、资源浪费现象普遍等。由于医院产权制度和运行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医院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造成职贵不清,相互越权,工作难以协调的局面,院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权。

6.基层医院职业化管理者如何面对农村卫生工作

我国12亿多人口,9亿多在农村,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有农村卫生工作搞上去了,人民的健康水平才能得到真正提高。因此,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对于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和加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层医院既是本地区的医疗服务中心又是本地区的卫生技术指导中心,有的还直接参与农村预防保健工作,是连接农村与城市的桥梁,也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第一站,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基层医院的职业化管理者一定要具有这些方面的思想意识,注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积极探索适应当地需求的卫生服务机构的网络建设,真正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四种功能融为一体。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初级卫生保健,是整体医学观先与人群接触的那部分,所以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体系的基础与核心,职业化管理者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知识结构的专长,将经济学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结合起来,通过研究,不断完善该项制度,通过社区卫生服务这个载体,将被动提供服务转为主动提供服务,彻底转变服务观念,树立自己的形象,以增强经营能力。

医院管理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兰化医院医院文化以人为本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技术和生命技术的时代,也是全球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个经济、政治、信息文化多元相互交流的时代,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们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学家曾预言,21世纪的企业是文化管理的企业,医院又怎能另外。由于医院外部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求医院自身的行为必须与之相适应,自觉的开展医院文化建设,必将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举措。现代医院管理,必须与国际接轨,必须参与市场竞争。而市场竞争,不仅仅是市场份额的竞争,更是医院文化的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竞争。因此,医院文化建设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凸现。医院文化是现代医院管理的新趋势和新发展,也是现代医院管理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现代医院管理将管理的核心、管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归结到对人的管理,并创造出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式和精神。医院文化的实质,就是把“人”作为现代医院管理活动的主体,并积极主张大力利用和开发医院的人文资源,通过医院文化建设来达到实现医院建设和发展的目标。

1.2研究意义

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希望通过对兰化医院文化建设的实例的研究,使人们意识到: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需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利于树立良好医德医风;有利于塑造医院核心竞争力。

1.3医院文化理论与述评

医院文化是从企业文化衍化而来,是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在八十年代初首先提出后并很快流行于世界的一种最新管理思想。

约翰.科特在《医院管理学》中指出了医院文化的含义和层次。他认为医院文化,就是医院组织,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医院特色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医院文化作为一个管理系统,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其一、最外层的物质层,即医院的物态文化。是指医院的院容院貌,房屋和其它建筑,医疗器械和设备及医院的各种文化设施、图书室、资料室、俱乐部、体育场等。

其二、处于中间层的制度层,即医院的制度文化。是指医院的组织机构,各种明令规章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管理制度等)奖惩方式及信息沟通渠道等。

其三、最内层的观念层,即医院的文化心态,是指医院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包括医院目标、医院宗旨、医德医风、医院精神、医院风尚等。

医院文化应是里、中、外三个层次的有机整体。物质层反映医院的物质条件,是医院物质财富的体现,是可直观评估的物化体系;制度层是医院管理的显性体现,反映医院的管理机制的效用;观念层是医院管理的隐性境界,反映医院的精神状态,它对医院职工的思想和行为起支配作用,它是医院文化的基础、核心和灵魂,是决定医院命运和前途的关键。

约翰.科特认为医院文化的内容包括医院精神、医院管理文化、医院制度文化、医院组织文化、医院科技文化、医院服务文化、医院环境文化、医院资源文化等内容。

美国学者詹姆斯.赫斯克特提出了医院文化的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医院文化的核心是珍惜生命、患者至上的价值观;二是医院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三是医院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增强群休凝聚力;四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医疗质量。

我国研究医院文化问题的学者大多是医院的管理者,目前的许多的文献大多是研究医院文化的建设的意义、重点、难点、原则、以及如何建设医院文化。如廖日辉(1998)认为医院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医德和医风;韩家驹(2005)认为全员参与是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领导重视是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李晓杰(2005)认为医院文化建设要树立“以员工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的价值观;梁时荣(2004)认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难点在于提高医生的总体思想水平和医德素质。

1.4研究的方法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以下几点方法:

1.4.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主要阐明一种经济现象产生的内在机理,它要回答“是什么”或“实质”的问题,不做出任何判断。规范分析则是这种经济现象的存在做出价值判断,即回空经济运行“应该是什么”或“应该怎样”的问题。由于这两种分析方法是完全不同,因而往往要把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结合一起运用,以达到相互补充的目的。本文是以西方的医院文化理论为立论基础,旨在探析兰化医院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概况了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意义,并提出了加强兰化医院文化建设的对策。

1.4.2比较分析和逻辑归纳相结合。本文从国外医院文化理论发展的情况,找出兰化医院文化建设存在的差距,在比较分析的过程,运用逻辑归纳法,探讨加强兰化医院文化建设的对策,体现比较分析和逻辑归纳相结合。

1.4.3文献法与调查法相结合。通过查阅大量与选题有关的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形成该研究方向的研究综述,以充分把握选题的理论内涵。本文也采取了调查法,得到了真实的数据,为研究提供了依据。

1.5论文研究的内容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概况了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目标,总结了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概况了兰化医院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兰化医院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得出兰化医院应该加强文化建设。第三部分探讨了加强了兰化医院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第四部分是结论。

第二章医院文化的概述

医院文化是从企业文化衍化而来,是美国学者在八十年代初首先提出后并很快流行于世界的一种最新管理思想。从宏观上讲,医院文化是医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微观上讲,医院文化是指医院职工在长期的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过程中,自觉优化形成的一种理想、价值观念

和行为规范。

2.1医院文化的内容

医院文化的内容很多,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医院精神,是在医院长期的医疗保健服务中形成并为医院领导和职工认同的群体意识,即是医院的传统、道德规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工作态度和行为倾向的总和,其核心是医院的群体价值观。

2.1.2医院管理文化,是指关于研究医院管理理论、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管理者类型、领导艺术的文化。

2.1.3医院制度文化,是指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的明文规定,是通过条例法规、规章制度来展现的。

2.1.4医院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功能的性质、组织结构的形式及其协作的构成关系。

2.1.5医院科技文化,是医学技术观念、医学技术手段、医学技术方法的总和。其内容主要包括临床技术、检验技术、护理技术、监护技术、预防技术等方面的演进、革新和运用。

2.1.6医院服务文化,是指医院的临床医学服务、预防医学服务、康复医学服务和自我保健医学服务这一服务体的文化。

2.1.7医院环境文化,是指医院在医疗活动中所处的一切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具体分为医院的政治环境、人际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2.1.8医院资源文化,是指善于有效、合理利用各类资产的文化,不仅注重有形资源的有效运作,而且特别注重包括人力资产、结构资本和顾客资本在内的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

2.2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医疗体制改革实施后,医院作为市场主体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医院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医院管理创新,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2.1医院文化建设能推动医院管理的深化

医院管理千头万绪,但最根本的是对人的管理,人是医院管理发展的根本,现代医院管理的核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医院文化建设注重医院精神的培育,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医院发展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和谐环境和心理环境。以共同的愿望,共同的日标,共同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增强对医院发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2.2医院文化建设能扩大医院管理的内涵

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和心态文化是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基础,是坚实的保证,是智力的支持。先进的医院文化,使医院管理的内涵建设,得以加强、得以深化、得以提高,确保一所医院长期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医院管理内涵建设远远不仅仅是那些规章制度、行政命令、全面激励和组织形式的建设,而更是要注重现代管理思想在员工中内心化程度、自觉行动、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建设,激发每一个人的热情和才干,使之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人都成为医院重大决策的参与者、执行者和监督者,广大医务员工不再是被动的打工,而是主动、能动、自觉、自愿地投身于医疗事业。

2.2.3医院文化建设能带来医院的管理效益

医院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无形的,但是先进的文化一旦注入管理系统,就会给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医院文化提倡对外搞好社会公众的关系,对内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凝聚力,培养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塑造医院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如医院的建筑外形优美,人性化的就诊布局,统一的标志和统一的专用色,都会给就诊病人带来身心愉快的感觉,在病人心目中也会产生良好的印象。同时良好的医院形象可以增加员工一种信任、一份荣誉,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促使员工把自己的行为与医院的发展紧密的联系。良好的医院形象,无形的品牌,能在病人心目中,产生信赖,吸引更多的病人。因此医院文化建设不仅能带来社会效益,而且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

2.2.4医院文化建设能保持医院的持续发展

现代化医院管理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不断地提高医院员工队伍的素质。员工的素质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发展。而医院文化建设就是要建立完善员工培训制度、培训方法和培训体系。建立学习型的医院,学习型的科室和学习型的人的学习机制,使每个员工都成为终身学习的学员,不断顺应市场经济的潮流。总之只有把培养、教育、学习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基石,医院文化建设才能促进医院管理的持续发展。

第三章兰化医院文化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3.1兰化医院现状及规模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兰化医院(简称“兰化医院”)成立于1959年。前身是1953年4月中央重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在兰州成立西北化工厂时所设的医务室。现又称兰州大学附属天浩医院。承担着兰州市西部地区近40万民众的医疗保健任务。长期以来,兰化医院除承担本企业的职工、家属医疗保健的任务外,还解决了周边地区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对弥补地区卫生资源不足,增进职工、群众身心健康,稳定社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医院现有床位516张,是兰州市西固区唯一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120急救中心网络西固区分中心、兰州市血液中心发血站和省、市、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平安保险公司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甘肃省“十佳医院”、“爱婴医院”。承担着兰州大学和省市医学院校本科生、大专生的临床教学任务。

医院现有党政职能科室11个。临床科室18个、设16个病区,医技科室8个。医院设立了微创外科治疗中心、器官移植中心、介入治疗中心、职业病防治中心等四个治疗中心。全院有党支部16个。

医院共有职工624人(其中包括内退人员75人),其中医生224人,护士202人,药剂、检验、管理及服务人员124人;高级职称人员58人,中级职称人员122人,初级职称人员233人,无职称人员127人,专业技术人员约占80%;在职硕士研究生(含在读)19人,大学本科毕业189人,大专学历158人,中专学历102人,其他121。

多次被省、市授予“文明医院”、“执行价格计量政策法规信得过先进单位”、“救死扶伤先进集体”、“双文明先进单位”、“花园式单位”、“全区妇幼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3.2医院文化建设的现状

从2000年开始,兰化医院进行文化建设,在全院职工的共同的努力下,经过几年的建设,已达到预期目标和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1、广泛动员,全员参与。全院职工是文化建设实践的主体,医院通过召开全院动员大会、职代会、专题报告会、收看专题片等全院性的活动,组织职工向全国文化建设的先进广东省中医院学习,广泛深入发动群众,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不断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和逐渐形成共同的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取向。组织机关职工收看和借鉴“海尔”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经验。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和全院上下积极参与的局面和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

2、明确目标,落实内容。在医院文化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医院采取分阶段、按步骤逐步推进的方式,确立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包括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使医院文化建设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在具体工作中,以医院精神的培育为核心,确立医院的理念追求等,制定完善医院服务公约、服务承诺并通过门诊大厅向患者公示。制定下发了各类人员的道德规范、服务规范、礼貌用语和服务忌语以及修订完善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为推动医院文化深入开展,成立了物质文化实施小组、行为文化实施小组、制度文化实施小组和精神文化实施小组等,进一步发挥了各小组的工作积极性。

3、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医院通过组织群众性的大讨论、举办讲座、开展服务礼仪、演讲比赛和评比“优质服务岗位”、“优质服务明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把医院精神、医院文化融于各种活动之中,使职工逐渐把医院精神、医院文化变为一种自觉意识和行动。

3.3兰化医院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兰化医院文化建设扩大了医院管理的内涵,促进了医院管理的变革,在带来管理效益的同时推动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兰化医院结合自身实际建设医院文化,取得了一些成绩,已达到预期目标和取得阶段性的成果。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3.3.1医院的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较差

兰化医院门诊、内科大楼建成于1965年,已服役40年,大楼的设计风格,绿化环境,空间结构,舒适程度等已不适应医院的发展了,兰化医院需要建造新的门诊综合大楼,但是由于资金,地理位置等各方面的原因,一直没有开工建设。

医院设备条件与市内三级医院相比尚有一定差距,现有医疗设备也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引进和更新先进的医疗设备的数量有限,这影响了医疗和服务水平。

3.3.2医院建设的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强

由于医院的地理位置,市场竞争等因素。医院的高级技术人才比较缺乏,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目前高级职称人员58人,中级职称人员122人,研究生学历的人才仅19人,这导致了医院创新能力不强,影响了医院服务水平。另外,医院一些领导及职工的思想观念,创业意识和精神风貌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危机意识不足,存在着较强的依赖心理。导致工作上不愿或不敢创新。

3.3.3医院内部各部门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由于各个部门的规模、设备、技术水平、人员构成不同,效益成在很大差别。

这导致了部门之间的文化建设成在良莠、强弱之别。效益较好的部门管理者观念老套,没有发展与创新,有时会导致医院形象不够鲜明,员工相对缺乏精神动力,而效益差的部门为了吸引顾客,经常会重视医院文化,给予病人良好的照顾,有意识地给医院文化注入新的动力,这导致医院的文化良莠不齐。2003年度据统计兰化医院病人投诉部门较多的是那些效益比较好的部门。

3.3.4医院文化建设的非系统性和盲目性

医院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有时不对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仔细地调查和系统地论证,而是“跟着感觉走”,凭医院领导者的主观想象,盲目地对医院文化发展方向进行定位;或是追时髦赶潮流,照搬其他医院的文化模式,而忽视了具体的人文管理。如2003年,领导者在没有调查和认证的基础上,建立“空姐式”病区。2003年,医院与航空公司签订了培训协议,将骨科两个病区分别命名为“金杏护理组”和“银杏护理组”,通过对两个病区的环境布置和护士形象的包装营造了“空姐式”服务模式,可是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不得不撤消了这项服务项目。

第四章加强兰化医院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4.1统筹规划进行医院精神文化建设

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反映了医院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价值追求,是医院精神文化体系中高度成熟并已被医务工作者一致认同的群体意识,是医院工作人员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

兰化医院着力于医院精神的培育,并不是把它变成一句句的政治口号,而应该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实践中去培育。因此医院精神的培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从医院的实际出发,建设具有本院特色的医院文化。这种具有医院特色的医院文化应充分体现自身的特点和追求。②发挥医院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以此教育干部和职工。编制院史、大事记、建立院科技陈列馆,举办院庆和院史展,以此激励干部职工继承和发扬医院光荣传统。③重视营造医院良好的文化氛围。一是注重蕴涵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院训精神的培育。二是注重良好院风的形成和建设。此外,利用医院的各种庆典、庆祝、升旗仪式等等,以浓厚的文化氛围来感染干部职工,从中体验到医院精神之所在。

医院精神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长远的规划和稳定连续的建设措施,同时还要依托医院的优良传统和专业特色,才能形成既体现医院历史传统,又反映时代要求的浓厚文化氛围。

4.2加强管理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管理文化是医院各部门协调运转的重要保证,是保证其他文化建设的关键和基础。兰化医院应建立了一整套行政与医疗管理制度,有效规范了医疗行为,保证日常诊疗活动的有效开展,使管理文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营造了舒心、放心、温馨的诊疗环境。

4.2.1环境建设方面

为患者和职工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工作环境,可以给患者带来身心的愉悦,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康复,同时也是向社会展示医院自身的形象。

兰化医院应该把改善医院工作和生活环境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兰化医院在筹集资金建设综合大楼的同时。也要致力于医院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建设,为病人创造更舒适的就诊环境,给病人一种温馨和谐的亲切感,在医院的主干道两侧种草植树,在人群集中处摆放鲜花,院区常年有绿,保持了院内的空气清新,基本实现病房宾馆化和环境园林化的目标。在患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医院环境形象。另一方面要积极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要建立设施齐全的学术报告厅、中心实验室,资料室,网络中心、娱乐活动场所等,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医务工作者的才智发挥,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义务工作者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4.2.2制度建设方面

兰化医院应该重点落实各项岗位责任制、三级服务承诺制、事先告知制、信息公示制、一次申告待岗制、戒免谈话制、限时办结制,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不断地完善、制订和修改各级各类人员的服务规范内容,严格执行“三合理规范”,按照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的要求,为病人当好家、用好钱。

4.2.3效率效能建设方面

兰化医院应该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明确各自职责,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建立合理的医疗纠纷防范体系,制定科室及个人对医患纠纷、医疗事故责任的分担制度,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

4.3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促进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员工是医院活动的主体,是医院生产力各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医院文化中的第一要素,以医院员工为中心是医院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医疗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4.3.1培养和引进人才,兰化医院目前高级技术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兰化医院应该重视人才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实施科教兴院战略,积极开展“人才工程建设”。兰化医院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学科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培养的计划,将学科带头人和医疗骨干选送到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医院和学校进行专科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医院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引进人才,对特殊人才实行了年薪制,在住房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要借助医学院校的力量办学,同时开办各类训练班,抓好基层员工的在职培训。

4.3.2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医院员工的技术和素质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根本。医院文化就是要建立一支由一定知识结构支撑,受一定价值观与道德观支配的“文化人”。着力培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正确的价值观,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使每个医务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牢记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灵魂,养成“敬业、乐业、勤业、精业”良好习惯,规范职业行为、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思想、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为医院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4.4对外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丰富医院文化内涵

医院形象是医院文化的外在表现,良好的医院形象一经树立,便成为医院的无形资产,它能直接吸引病人到医院就医,可以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信任,为医院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是医院寻求竞争优势行之有效的一种战略。

积极做好公关策划工作,是兰化医院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战略。一是要加强宣传,注重自我包装的设计。做好策划宣传工作的设计,既要重视整体宣传,也要注重名医、重点专科和现代治疗设备的宣传,宣传医院开展的新技术,取得的新成果,宣传医务工作者中的好人好事。二是医院要引导人民群众健康生活。医院的宗旨是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除了治病救人,还要肩负起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社会责任,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通过卫生科普、健康教育、预防知识等形式宣传健康的生活习惯,推动全民健康。三是要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兰化医院要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辖区内的医院及上级医院建立广泛的联系,通过会诊、人员的进修培训、学术活动、社区服务、随访义诊、联谊会、座谈会等活动,使人们了解医院,熟悉医务人员,扩大医院和名医名科的知名度。

第五章结论

我国正面临着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艰巨任务。其艰巨性表现在两个难点难以突破。一是医院传统观念和改革理论研究难以实现突破;二是医院管理攻革的实际进程难以实现突破。这两个难点,反映出医院文化发展滞后。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文化短缺的医院日益举步维艰,文化力已经成为医疗市场竞争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据此,本文研究了兰化医院文化建设情况。

本文在概述了医院文化的内容上,分析了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意义。认为医院文化建设能推动医院管理的深化;医院文化建设能扩大医院管理的内涵,医院文化建设能带来医院的管理效益;医院文化建设能保持医院的持续发展。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兰化医院文化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兰化医院存在着几个问题,一是医院的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较差;二是医院建设的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强;三是医院内部各部门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四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非系统性和盲目性;

在本文最后提出了加强兰化医院文化建设的对策。认为应统筹规划进行医院精神文化建设;加强管理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促进医院文化建设;对外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丰富医院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周凤鸣,高金声.医院管理学(医院文化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版.

[2]周凤鸣.医院管理学(概论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版社,2003年版.

[3]曹建文,陈耀英.现代医院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周子君.医院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年版

[5]郭岩.卫生事业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年版

[6]约翰•科特.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年版

[7]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8]陈绍福,周起梁.管理学基础[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1年版.

[9]曲宏声.试论企业的文化力[J].中外企业文化,2002(1).

[10]袁恒常.企业文化的策划与操作[J].中外企业文化,2002(4).

[11]许筱,郝爱民.试论现代医院文化构建对未来医院发展的意义[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1)

[12]张晋川.浅谈医院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J].山区开发,1998,(12).

[13]廖皓磊.转轨时期如何加强医院文化建设[J].前进论坛,1996,(12).

[14]朱士俊,李泽平.医院文化与人本管理的理论及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2)

上一篇:会展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老年服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