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7 21:58:43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

医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使得其行业的高增长和高收益特性非常突出。从全球范围来看,自1993-1997年,世界药品销售额自2336亿美元增长至2720亿美元,98年达3080美元,

13。7

中药行业总产值243275340376

31家领先中药企业产值6073.794.4108

31家领先中药企业产值占行业总产值比例(%)

24。726。827。726

31家领先中药企业平均产值1.932.283.043。5

(三)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方面

生物技术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之一。70年明了重组dna技术和杂交瘤技术;80年代建立了细胞大规模培养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制药始于八十年代初,特别是发明了pcr技术,使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90年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重要农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渗入,相继发展起了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组合化学,生物芯片技术以及一系列的自动化分析测试和药物筛选技术和装备。目前,各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农业,生物加工,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并对制药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生物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两个阶段,目前我们常谈起的是指现代生物技术。它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其中基因工程为核心技术。由于生物技术将会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能源等开辟广阔的前景,它与计算机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术等被列为高科技,被认为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核心。目前生物技术最活跃的应用领域是生物医药行业,生物制药(常指基因重组药物)被投资者看作为成长性最高的产业之一。世界各大医药企业瞄准目标,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开发生物药品,展开了面向21世纪的空前激烈竞争。

1.全球生物基因重组药物基本情况

在美国,1993-1995年期间,生物技术药物年销售额的增长率分别为18.9%、17.5%和14.8%;1996年的销售额为75.5亿美元,占美国整个生物技术市场75%;1997年的销售额为80亿美元。1999年,又有22种生物技术新药经美国fda批准上市,使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总数达到72个(全球为92个)。欧洲方面,1996年生物技术药品市场销售额为26亿美元。日本在1997年生物技术药品市场销售额为27.5亿美元,占国内整个生物技术市场销售额的53%。目前美国和欧洲分别拥有生物技术公司1300家和700家。在美国,已批准上市的产品有重组α-1干扰素、重组α-2a干扰素、重组α-2b干扰素、重组β-1a干扰素、重组β-1b干扰素、重组γ-1b干扰素、重组白介素-2、重组白介素-11、重组红细胞生成素、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重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重组ⅶa因子、重组人ⅷ因子、重组人ⅸ因子、重组人生长激素、重组链球菌dna酶α、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重组乙型肝炎核心抗原、重组抗cd20单抗、重组抗白介素-2α受体抗体、重组抗癌胚抗原抗体、重组β-葡糖脑苷脂酶、重组干细胞因子等。约700种生物技术药物正在进行临床研究和fda评估,还有700种药物在早期研究阶段。由于生物技术在传统医药领域中极为广泛的应用以及利用生物基因工程方法从病因的源头根治疾病,使生物技术产业越来越在医药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1998年全球生物技术药品销售额达130亿美元,比1997年上升了20%,而1998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为3080亿美元,仅比1997年增长11%,全球2000年生物药物市场份额将达260亿美圆,预计2006年生物技术药品销售额可达到560亿美元。

2.我国基因工程制药工业

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始于八十年代末,随着

我国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产品共计20多种,它们是:重组人干扰素αib、重组bfgf(外用)、重组人表皮因子(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ɑ、重组人干扰素α2b、重组人干扰素γ、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重组人g—csf、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重组链激素、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生长激素、重组乙肝疫苗、痢疾菌苗等等。近年来

的商品有,其他青霉素和青霉素衍生物、其他氨基酸;5000~6000万美元出口额的商品有,其他磺(酰)胺、肝素钠等;4000~5000万美元出口额的商品有,扑热息痛;3000~4000万美元出品额的商品有,四环素、咖啡因、糖精钠、可的松、安乃近、林可霉素等;2000~3000万美元出口额的商品有,胱氨酸、其他氨基酸、四环素盐、链霉素、庆大霉素、其他激素等;1000~2000万美元出口额的商品有,地塞米松、双氰氨、维生素b1、维生素b12、其他未混合的维生素、维生素a、阿斯匹林、蜜胺、葡糖酸、磺胺双甲基嘧啶、伪麻黄碱、水杨酸、利福平等。

2、医疗器械、医用敷料、西成药、生化药出口下降

由于受到欧美技术、安全标准和配额等非关税壁垒限制以及发展

当前世界药业的新形势,我国医药行业十五期间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的目标迈进。十五期间的发展重点是着眼于内涵发展,着眼于技术创新和提高水平、提高质量。投资的重点在于促进结构升级,中药现代化及生物技术药物的开发上.今后将以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工作为中心,对于医药行业发展有重大牵动作用的关键项目产业化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试产,将逐步加大扶持力度.总体思路是不追求数量和扩增,要在经济效益为中心.企业和地区医药发展将从实际出发,在特色发展上下功夫,不求全面而求特色。发展高新技术也要从实际出发,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金,人力和资源的浪费.

(三)实现

理;三是控制医药费用的快速增长,规范医疗行业,理顺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这些均对医药商业的总体营销策略带来了影响。此外,各地医卫联合实行药品招标采购的方式,也给流通领域提出了新的课题。

5.国有企业战略性高速改组力度继续加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企改革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

化以及其它类似要求;

5.

亿元,占全国医药行业利润总额的35%,显示我国前两年进行的结构调整已开始促进企业生产和效益的集中。国重点医药企业主导国内市场的格局正逐步形成。

2.医药上市公司

深沪两市以医药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共52家(新上市的医药类公司和新近转入医药行业的上市公司因股份公司运作时间不长,未予统计).2000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共计1990996万元,比去年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总和1535400万元增长了29.6%,主营业务利润合计共671920万元,比去年同期的主营利润总和457178万元增长了46。9%,净利润合计共158446万元,比去年同期的净利润总和145960万元增长了5.9%,51家主营医药的上市公司(因云南白药的净资产收益率异常,177.62%除外)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68%。52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129元,高于深沪两市的平均值0.1073元/每股 。

52家医药上市公司2000年上半年总体经营状况与1999年上半年对比

项目/年份2000年上半年增长(%)1999年上半年

每股收益(元)0.129-12.80.148

主营业务总收入(万元)1990996 29.61535400

主营总利润(万元) 671920 46.9 457178

总净利润(万元) 158446 5.9 145960

(二)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1.主营收入情况

2000年上半年52家主业为医药类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范围从3421万元到38.1804亿元,总收入为1990996万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38288万元。主营收入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是上海医药(220834万元),哈医药(381804万元),三九医药(95829万元);主营收入最少的三家上市公司是威达医器(1290万元)。药业(3421万元),天目药业(4874万元),三家超大型公司的主营收入合计占所有公司总收入的35。1%,则表现出一定的行业集中度。

2.主营业务收入同比情况

2000年上半年与1999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变化范围为从-31%—344%,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同比增长的有40家,占77%。主营业务同比减少的有12家,占23%。2000年上半年与1999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是天目药业(同比下降了31%),广济药业(同比下降了31%),威达医器(同比下降了28。2%),同比增长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是东风药业(344%),哈慈股份(221%),桂林集琦(118%),主营收入增加的上市公司多于主营收入减少的上市公司,这说明整个行业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少数企业成长率更是超过100%,表明该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和潜力。

3.主营利润情况

2000年上半年52家医药类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总额为671920万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为12921万元,主营业务利润范围从648万元—196913万元,2000年上半年主营业务利润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是哈药集团(196913万元,占医药类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总额的28%),三九医药(41260万元,占利润总额的5.9%),上海医药(29227万元,占利润总额的4.2%)。三家主营业务利润最多的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利润合计占医药类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总额的38.1%。主营业务利润最少的三家上市公司是威达医器(648万元),合成制药(1107万元),青海三普(1648万元),2000年上半年52家医药类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变化范围为从-53%—381%,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为33。7%,处在沪深股市各行业前列,这说明医药行业是获利率最高的行业之一。

4.净利润

2000年中期52家医药类上市公司净利润范围从-948万元—39591万元,净利润总额为158446万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净利润3047万元。净利润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4家,净利润最少的三家上市公司是轻骑海药(-948万元),合成制药(-507万元),青海三普(-428万元)。净利润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是全兴股份(12350万元,占医药类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8%),三九医药(12015万元,占净利润总额的7.8%),哈药集团(12085万元,占净利润总额的7.8%)。这三家公司净利润合计占医药类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23.6%。

5.净利润同比情况

2000年中期52家医药类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与1999年同期相比增长5.9%,净利润减少的有26家,占50%;净利润增加的有26家,占50%。净利润同比减少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是合成制药(下降了921%),轻骑海药(下降了875%),青海三普(下降了401%)。净利润增加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是桂林集琦(增长了187%),st-白云山(增长了116%),恒和制药(增长了95%)。

6.净资产收益率

2000年上半年52家医药类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范围从-4.65%—177.62%,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为4.68%,(不包括st-白云山)超过沪深股市4.16%的平均值,显示行业较好的获利水平。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的有4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7%;净资产收益率为正值的有48家。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三家上市公司是st-白云山(177.62%),全兴股份(18%),上海医药(12.68%)。

(三)子行业情况分析

通过对2000年中报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医药行业中不同子行业的经营状况呈现明显差异,在这里将主营医药的52家上市公司分成五大类分别介绍如下:

1.化学制药类(20家):2000年上

半年共实现主营业务总收入、主营总利润和总净利润分别为992884万元360840、万元、69803万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49644万元、18042万元、3490万元,均高于医药行业平均值,这说明化学制药类上市公司规模较大,但是,主营业务利润率却低于生物制药类、中成药类和医疗器械类上市公司,这表明化学制药的利润率相对不高。

2.中成药类(16家):2000年上半年中成药类业绩增长明显,在主营业务收入、营利润同比增长20%的情况下,净利润上涨了7.5%,主营利润率达43.2%,净利润率在11.4%以上,均高于整个医药行业平均值,这表明中成药行业在规模较大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在医药行业中的高利润率的特点。中药是我国的传统药,是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随着

6%,高于深沪平均近8。44个百分点;企业平均净利润为3047万元,同比增长5。9%,低于深沪平均近5。2个百分点,每股收益0.129元,比1999年同期每股收益下降了一成以上。从指标看,企业净利润并没有与主营收入保持同步增长,表明从1999年开始的药品降价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今年药品降价幅度更大,作为药品流通领域改革的一个趋势,药品的降价冲击波无疑将会对企业的盈利产生影响。从中报个别企业如桂林集琦(0750)、上海医药(600849)的非主营收入对净利润贡献很大就可以看出。

5.技术创新将主导未来医药市场

从主营收入和净利润下降比较明显的12家公司来看,都是产品优势不突出的,以生产普药或同品种重复生产比较严重的企业,这表明医药行业中普通药品已进入薄利时代,新药以及具有市场独占性的药品将成为企业盈利的主要支柱,我国医药行业已开始进入技术创新时代。以主营中成药的上市公司为例,主营收入与主营利润增长较快的如云南白药、同仁堂(600085)、通化金马、东阿阿胶(0423)等企业,都具有较多的新药储备和新药创新能力,而同期两项指标下降比较大的主要是近几年新产品少,创新能力较差,产品比较单一的企业,如吉林敖东(0623)、通化东宝(600867)、众生制药(600222)等。

6.生物基因项目成为投资新热点

随着6月26日人类基因组结构草图的公布,生命科学翻开了新的一页,生物技术制药产业翻开了新的篇章。由于对生命科学未来的极为看好,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

三)复星实业(600196)

最早进入基因产业领域的企业之一,公司产品有基因诊断试剂,医疗器材,基因工程药 物,中成药,并与近期涉足医药商业领域。2000年上半年公司主营收入28745万元,较去年同 期增长了45%,实现主营业务利润1368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0%,净利润6215万元,较去 年同期增长了36。35%。体现出公司很好的业绩成长性。其中上半年诊断试剂占总净利润的33%,投资收入有明显的提高,基因工程药物、中成药、智能化医疗仪器市场有所扩大。公司 自上市以来,经营业绩一直保持近50%的增长。高速的成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人才方面,研发方面,产品方面等等的优势。现有数名博士后及一批中青年专家和外聘的海内外专家的加盟,同时公司在研究开发水平与国际保持同步,生产能力达到国内一流;另外公司的项目也有优势,现有几十种基因诊断试剂取得新药证书,部分的基因诊断产品和医疗仪器已进入国际市场,在研的项目有r-ifn,epo,tnf,il-11基因芯片技术等13个项目;核酸检测试剂(既基因检测试剂)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生化试剂国内市场占有率70%r—sk(重组链激酶),为公司控股的上实医大生产的国家一类新药。目前国内独家生产,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复星的发展思路很清晰,以生物制药为重点,兼顾中西制药、不放弃医疗仪器、及早高起点介入医药电子商务。公司已着力在研发上下功夫,用配股资金投资6700多万与科研院所合建生物医药研究院,公司占96%股权,有意将其建成部级企业技术中心,走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收购兼并三者并行的研发路子。公司在资金方面优势明显,克隆公司2000年拟在香港创业板上市集资,另有几家控股的公司拟在国内上市。地处上海优越的地缘环境、管理层年轻开拓、民营企业机制有助于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人才短缺、管理模式激励机制等问题。现已建立的内部五个事业部,每个事业部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防止大企业常有的研发和市场脱节、部门协调差效率低、对市场反应迟钝的通病。复星从机制、资金、现有产品、公司业务领域的战略布局多方面看,未来几年公司的业绩和收入增长有可能每年在50%左右,值得中长期投资。

(四)星湖科技(600866):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2篇

业内人士认为,医药股2013年以来远远超过大盘的表现,主要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版)在3月15日公布有关。新版目录涵盖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317 种,中成药203 种,共计520 种。与2009 版基药目录相比,增加了化学药112 个、中成药101 个。新版目录中化学药扩容比例达到50%,中药扩容比例达到100%。

据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员张明芳等专业人士研究,新版目录带来巨大政策红利,进入目录的品种意味着将迅速完成全国各级医疗市场的广覆盖。新版目录对整个医药行业和相关上市公司产生深远影响,其利好程度远远好于2009 版。

“基本药物目录扩大是推进医改的关键一步,同时也是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的重要环节。”中金分析员孙亮在研究报告中说。他们认为拥有独家或类独家品种,具备价格掌控力,且拥有基层渠道的医药企业受益最大。

医药股的优异表现推动医疗行业基金强劲上涨,汇添富、易方达、华宝兴业、博时、融通等基金公司旗下的医疗行业基金均已取得绝对正收益。其中,易方达医疗行业基金2013年前3个月的收益率达23. 30%。该基金的基金经理李文健表示,他长期看好医疗保健行业的投资价值,将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努力抓住医疗改革、人口老龄化、产业升级、产业整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主题带来的投资机会。

分享政策红利

汇添富医药保健基金的基金经理王栩表示,当前,医药行业政策转好信号较强,大病医保、城镇化等政策将继续扩大医疗需求的蛋糕,基本药物市场扩容会是2013年的重点投资主题。另外,各省药品招标政策越来越理性化,招标中的质量分层有利于优势品种的价值挖掘。下半年,政府有关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以及主要省份非基本药物中标的情况都值得关注。因为前者决定行业中期的变化,而后者决定企业2014年业绩的增长预期。

“2013 年医药行业的运行环境较2012年更为好转。”李文健说。他认为,2009 年以来的新一轮药品行政性降价已基本完成。目前已经公布的若干省市药品招标方案,明显提高了技术质量等非价格因素的权重,缓解了先前的恶性价格竞争。政府制定了中医药、生物产业的发展规划,扶持研发、制剂出口等方面的优势企业。虽然存在医保控费等偏负面因素,但提高新农合实际保险比例和人均筹资额,大力推进重大疾病保障工作,以及拓展基本药物制度等措施,将有利于促进医药需求的进一步释放。2013 年医药行业仍有望保持20%左右的稳定增长。

华宝兴业医药生物基金经理范红兵预计,2013年医药行业政策面偏温和。在政策进入执行层面后,医药行业正向着有利于龙头优质公司的方向演进。在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和行业集中度提升大趋势下,公司分化将趋于加剧。

机构抱团取暖

3月26日至30日,各基金集中公布2012年报。统计数据显示,医药板块是基金重点超配行业,超配比例超过5个百分点。除医疗行业基金外,博时、国泰、长城等公司旗下都有多只基金重仓药股。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员张明芳等在研究报告中表示,天士力、康缘药业、以岭药业都有独家品种进入新版目录,其中,康缘药业有3个主导产品进入了新版目录,它们分别是中药独家品种“桂芝茯苓胶囊”、“腰痹通胶囊”和“南星止痛膏”,而天士力的养血清脑颗粒、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胶囊和参松养心胶囊等独家品种也新增进入了新版目录。同时,康缘药业、天士力和以岭药业的医院销售能力、学术推广能力较强,3 家公司新增进入新版目录的都是销售过1 亿元或几亿元的大品种,足见其已经具备强大的医院市场基础。

截至2012年底,有46只基金持有天士力。其中,博时产业基金是该股的第一大机构投资者,持股量达1190万股。继博时产业基金之后,广发小盘、交银成长、交银蓝筹、泰达宏利优选的持股量也都在500万股以上。

4月2日,天士力2012年报。在

2012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93亿元,净利润7. 69亿元,增幅都在四成以上。而且,该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净额4. 1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显示经营质量良好。同时,公司公告以14. 5 亿元现金收购集团控股的天士力帝益药业100%股权。帝益药业2012年收入5. 3 亿元,净利润1. 06 亿元。中投证券研究员余方升评论说,天士力已完成了以现代中药为核心,以化学药、生物制药为两翼的战略业务布局,产品梯队日益丰富,内生增长动力较强。

与天士力相比,持有东阿阿胶的基金更多,达52只。其中,中邮核心成长、嘉实优质企业、富国天益分别以890万股、865万股、791万股的持股量,位列前三大机构投资者。3月30日,东阿阿胶2012年报,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 56亿元,同比增长逾10%,净利润10. 4亿元,同比增长21%。兴业证券分析师邓晓倩说:“从长期看,东阿阿胶这类保健功能属性强的品牌中药,符合未来健康消费趋势,仍然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医药基金收益不菲

随着医药板块否极泰来,医药基金持有人成为最大受益者。不过,在分享2013年以来的盈利喜悦前,大多数医药基金的持有人都经历了耐心的等待。

易方达医疗行业基金成立于2011年1月28日。在投入运作后的大多数时间里,该基金的净值都在1元面值以下。2012年初,该基金一度跌破0. 80元,对持有人的信心构成严峻考验。其后,该基金逐步回升,2013年1月站稳1元以上后强劲上攻,4月1日的净值为1. 18元。

相对易方达医疗行业基金而言,华宝兴业医药生物基金的持有人则更加幸运。华宝兴业医药生物基金成立于2012年2月28日,当时,医药股的估值经过一年多调整已经回落到谷底。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药用胶囊铬超标”,引起医药主管部门包括发改委和卫生部等的反思,证明医药行业不能一味通过药品降价来控制药品消费,而应同等重视药品质量和价格。在毒胶囊事件之后不久,华宝兴业医药生物基金迅速提高仓位,较好把握了后来的医药股回升行情。截至2013年4月1日,该基金成立以来的收益率已高达32. 8%。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3篇

医改是2008年三大投资主题之一,医改受益品种将惠及所有的国家医保目录药物。我国医药行业从07年开始步入新一轮健康的、快速增长新时期,销售增速走出了04年底以来的低谷,预计08年医药行业销售增长将不低于25%。

进入2008年,医改话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老百姓关注医疗体制改革无非在于希望借助医改,能真正解决大家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还有部分人热切关注医改却是希望找寻财富机会,比如医药公司,投资者。

观察近期市场,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大盘在一二月出现深幅回调,但医药板块表现出极佳的抗跌性,如双鹭药业、天士力、华兰生物等在伴随大盘调整的同时,迅速以凌厉的攻势收复失地,成为相对弱势的市场中为数不多的亮点。

张明芳,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硕士,曾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工作了六年,4年证券从业经验,目前为招商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曾挖掘东阿阿胶、天坛生物、华兰生物等机会,于2007年9月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最佳明星分析师”。现在不妨来听听她对目前医药行业的看法,或许对我们理清投资思路有所启发。

其实早在08年1月2日,张明芳在其研究报告《行业巨变和医改迎来医药行业黄金投资时期――2008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中就旗帜鲜明地指出:医改是2008年三大投资主题之一,医改受益品种将惠及所有的国家医保目录药物。她预计医改实施方案将于全国人大之后出台。由于十七大报告确立了“以预防为主的医药方针”,因此,张明芳建议继续高度关注预防和保健消费升级类品种的投资机会。她在这则报告中谈到,“我国医药行业从07年开始步入新一轮健康的、快速增长新时期,销售增速走出了04年底以来的低谷,07年1―8月同比增长了24.7%”。因此张明芳大胆预计,08年医药行业销售增长将不低于25%。她分析有两大因素综合推动医药板块黄金投资时期来临:1、医药行业已完成了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积极巨变;2、医改框架性方案近日已提交到全国人大,医改方案出台在即,全民医保将于2010年初步完成,将大大扩容我国药品消费的市场需求。08年政府将提高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财政补助标准,将从现行的40元提高到80元。所以张明芳乐观预计,龙头上市公司迎来全所未有的有利的竞争环境,医药工业和商业集中度将获得重大提升,市场份额将加速向各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集中。

在该报告中,张明芳推荐的主要投资主题有三:首先,消费升级,疫苗消费受益于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血液制品受益于全面批签发制度伊始、品牌中药向高端保健消费品延伸,重点推荐天坛生物、华兰生物、东阿阿胶和中牧股份;其次,产业升级,治疗性中西药在医院主流市场升级换代驱动快速增长,重点推荐恒瑞医药和天士力;再次,医改受益企业:1、受益于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医药商业龙头,重点推荐国药股份。2、受益于全民医保、国家基本药物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大众化中西普药,重点关注白云山、三精制药、华北制药等。我们知道,在今年一月大盘曾出现大幅下挫,但医药板块成为抵御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避风港,而张明芳曾强烈推荐的兰华生物、天士力、恒瑞医药、国药股份等不但规避了市场下跌所带来的风险还在逆市飘红,如今这几只医药股已经在近期创出新高。

于是很多投资者不禁要问,医改到底能给行业能带来多大的影响?医药股已经高高在上,其价值是否有高估的嫌疑?现在是不是配备医药股的时候?

医药行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

要给出现在医药行业的发展状况就不能不分析2007年行业实际。张明芳在分析2007年医药行业的各项数据后认为,医药行业已经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她认为首先是,医药类上市公司销售增长强劲、费用下降、投资收益增加。医药行业125家上市公司2007年前三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16.5%,税前利润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0%和61%,创下了自2004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剔除投资收益大幅增长354%后,实际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9.55%。张明芳分析: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长明显加速的推动力来自三方面:1、行业龙头公司经营业绩快速增长;2、大市值的亏损公司如三九医药等,经营改善,业绩扭亏为盈;3、06年受反商业贿赂影响,销售收入和利润基数较低。

其次,张明芳认为医药全行业销售快速增长、已经走出持续两年的低迷。中经网的数据显示:07年1―8月,受药品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24.7%,而06年8月销售收入同比仅增长了5.3%;医药全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突破了04年以来的低迷。销售毛利率平稳、费用率下降、利润增长创历史新高。医药行业消化能源原材料涨价、药品降价不利影响,通过调整产品内部结构、优化生产工艺、发挥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07年医药行业销售毛利率略微上升了0.2个百分点,保持在30%的水平;由于商业贿赂自2006年以来受到一定遏制,药品销售费用投入有所下降,营业费用率和期间费用率同比分别下降了0.83和1.47个百分点,同时,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了354%,因此,利润增长率达到了48.9%,创下历史新高,而06年8月利润同比仅增长了18.9%。从利润率来看,医药行业07年8月利润率攀升了1.59个百分点,化学制剂药子行业和中成药子行业贡献显著。其中,中成药子行业利润率攀升了2.45个百分点,化学制剂药子行业利润率攀升了2.33个百分点,化学原料药子行业利润率攀升了0.91个百分点,生物制品子行业和中药饮片子行业分别同比上升了0.54和0.07个百分点。

最后张明芳还特别提到,化学制剂药是医院主流市场的主角,受益于降价拉动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她认为研究我国医药行业07以来的快速增长,首当其冲应该来观察医院主流市场的增长,这是因为:在我国总共3600亿元的药品消费市场中,医院市场占据了其中的58.3%,达到了2099亿元。进一步来看,进入医院主流市场的国产高端药占据了医院市场份额的46.5%,市场规模达到了976亿元。OTC零售药店第二终端经过几年的市场扩容,已是全球OTC比重最大的国家,占据我国药品市场25.4%,第三终端(城市社区和农村市场)市场份额

在16.3%,过去几年增长较快。

国家发改委07年已经完成了对医保目录中2400个药品的规模性降价的行政干预,今后预计每两年再调整一次药价,原则是“有升有降”。药品降价对“低成本生产、低价销售”的劣势企业当然是坏事,但对于“疗效突出、质优价高”的优势企业的一线用药的优势产品,降价反倒有利于市场用药需求的急剧放大,伴随降价的是销量快速增长。以恒瑞医药“多西他赛”为例,07年6月价格下调20%,其价格仅相当于安万特公司的40%,销量同比增长了30%多,市场份额上升到了70%,而跨国巨头安万特公司和国内其他4家生产企业合占30%的市场份额。可见,显著的性价比优势带来了“市场寡占优势”。与医改框架“大病进医院、小病和康复进社区”相呼应,国产高端药进医院,低端药品(大众化的中西药)进农村和社区。进入医院主流市场的药品以高毛利率的化学制剂药和治疗性中药为主。张明芳坚持看好进入壁垒高企的的领头羊产品:注射剂、疫苗、血制品、创新西药和创新中药等在医院主流市场的增长前景。

医药行业巨变和医改将迎来黄金投资时期

张明芳认为,与以前种种情况相比,如今医药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有:1、规范新药研制、审批和定价,新药盈利模式与国际接轨。2、全面批签发制度从疫苗扩大到所有血液制品,药品质量监管与国际接轨。3、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与国际接轨,动态GMP监管,驻厂监督员制度。4、《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引致化学原料药行业重新洗牌。同时,张明芳认为,医改将推动全民医保,大大扩容药品市场需求。她还提示这将对医药企业带来重大利好。她测算:全民医保将使我国药品消费市场扩容1000亿元。其中,新农合每人80元,7.5亿人,共600亿元;城镇居民每人300元,4亿人,共1200亿元;城乡医疗救助200亿元,四项合计2000亿元。我们按照门诊和住院的药品费用占整个医药费的53%来测算,全民医保实施将带来我国药品市场需求增加1000亿元。

张明芳认为,由于药品消费快速增长、医药行业诸多龙头上市公司业绩稳健增长,所以医药行业估值水平一直以来都高于大盘,享受估值溢价。她还判断在2008年,将有三大因素推动医药板块继续超越大盘。主要包括:

1、医药行业历来都是受政策影响重大的行业,08年初要推行的一系列政策:环保新标准引发原料药重新洗牌和产业结构调整;血液制品全面批签发、计划内疫苗大扩容、GMP生产实施新标准等等,都会引发相关受益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

2、医改方案出台的脚步渐行渐进。张明芳认为,医保目录品种都将受益于全民医保,拥有较多医保药物公司将受益最大。

3、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于07年10月1日已经实施,新药审批规范了,新药的“含金量”大大提高了,具备创新药公司的投资价值也将提升了。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4篇

作为新兴药品市场的代表,中国、巴西、印度、韩国、墨西哥、土耳其和俄罗斯市场将合计增长14%~15%,市值将达到1*0亿~1150亿美元。不仅制药公司对这些高速成长市场的关注度增加,这些国家的增长还受益于其政府对医疗保健的投入加大,国家和私有医疗保健基金覆盖面更加广泛。这样一来,不但病人更加容易获得创新药物,同时也推动了市场对创新药物的需求。

一、市场基本概况

我国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事实,近年来增速超过20%,成为新兴药品市场代表中的代表。和全球大多数国家陷入经济衰退的趋势相反,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个人支付能力未受影响。未来的医疗制度改革将在原有的基础上使更多的人享受基本医疗保健,社区医院市场的发展也将更迅猛,医药市场的容量将有巨大的突破,而且未来几年还将继续快速增长。

早在20*年的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实现医药行业工业总产值5747亿元,同比增长27.5%,增速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比20*年上半年回落1.1个百分点。

由此,一些专家表示:“其对2009年医药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促进因素。包括专项整治可能带来的市场规范化程度提升;新医改方案带来市场扩容机会;新上市产品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以及新一轮投资热潮为产业提供资金流。另一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则是: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出口形势不稳;全程监管的启动;药价政策是否会改革;招标购药持续加压以及医药分开带来的变局。”

只要全球经济衰退不至于使我国宏观经济幅度大幅回落,甚至影响医改进程的话,sfda南方所“中国医药经济分析系统”数学模型对2009年医药经济进行的定量预测显示:20*年医药七大子行业工业总产值约为8300亿元,同比增长24.3%左右;化学药品制剂工业20*年工业总产值为2300亿元,同比增长约22.2%左右;中成药工业20*年工业总产值为1790亿元,同比增长21.6%。

同样在这一前提下,2009年医药七大子行业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10,000亿元,同比增长23.2%左右。化学药品制剂工业2009年工业总产值约2700亿元,同比增长约20%左右。中成药工业2009年工业总产值约2000亿元,同比增长约为17%

2009年,医药经济将保持快速增长仍可期待,而新医改有望为终端市场带来扩容机遇,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药价水平稳中有降,终端格局改变,出口面临挑战。而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层面的不确定性。

二、总结分析

2009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严重,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医药工业运行环境将趋于严峻。但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积极推进,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提升,中国医药工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以下是我总结的可能对中国医药行业造成影响的因素:

1、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对医药行业发展影响有限。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严重,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压力,gdp增长减缓趋势明显。但与其他多数行业不同,医药行业运行与经济周期波动关系不明显。

2、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拉动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数量增长及城镇化和老龄化加快都使对医药的需求持续提高,因而中国医药工业可望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中国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到2010年力争将医疗费用支出占比提高到6%,市场规模达到1.5万亿元;2020年将进一步提高到10%,市场规模则达到4万亿元。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医药行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3、20*年7月10日卫生部公布,新农合筹资标准由现在的50元左右提高至100元,城镇居民暂时按260元的水平筹资,这两项将带来医药市场直接的资金增量约1,144亿元。因此未来药品市场还将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国家财政将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农村市场医药消费的巨大潜力将逐渐显现。此外,新医改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总体可能增加药品市场需求近2,000亿元。

4、医药制造产业加速升级,淘汰落后步伐加快。2007年以来,为提高国内医药生产整体水平,加快基础设施、管理规范与国际接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整顿和规范政策,涉及到药品研发、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今后,在强化药品安全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的药监政策还将陆续出台,规范发展将是中国医药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而兼并重组将是未来医药行业变革与发展的亮点。

5、20*-2009年中国医药工业运行趋势预测。初步预计,20*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全年将达到8,0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5%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将达到17%;企业利润总额将增长35%左右。2009年医药工业增势不减,预计全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将达到20%以上。

三、总结

1、从本文可以知道医药行业有较强的生命力,当今的经济危机并未对的那个劲的医药市场造成较大影响。加之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扶持力度加大,使得医药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2、新农村医改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医药行业的发展与壮大,医药企业可以转移投资方向。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5篇

近来一段时间市场反反复复,热点一茬接一茬,就连深谙轮换之道的基金经理也大呼看不懂。但千万别被表象迷惑,从资金的流入来看,金融、医药仍然是目前市场的最爱,而与之对应的板块也表现稳定。从“今日投资”5月的《基金经理调查》也可以看出,金融(银行业、证券等)、医药类股票成为最受基金经理青睐的行业板块。所以,面对短期的市场波动基金经理不会真看不懂,其实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

一提到医药行业很多投资者自然会联想到“医改”,但事实上除了“医改”医药行业还有更多的故事可以讲。至少,在平安证券的杜冬松看来,除了有良好预期的医疗制度改革,医药行业目前最好的消息是原料药价格的上涨。或许这才是医药被市场一致看好的原因。

我们注意到,作为医药行业分析师的杜冬松一直以来对医疗体制改革颇有研究。在07年之初,杜冬松发表的第一则行业研究报告就是关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内容。在该文中杜冬松对目前我国医疗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做了深入详尽地分析。这立刻掀起了“医改”的研究热潮,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在此后,杜冬松又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医改”可能给带来的行业影响。在公司研究上他推荐了片仔癀、紫鑫药业、国药股份、华兰生物等个股,深受投资者喜爱。但目前杜冬松为什么提示投资者要关注原料药呢?这又意味着什么?

多种因素促成原料药价格上涨

原料药行业在经历了05、06年的低潮后,07年开始迅速进入景气周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迅速上升,销售净利率也重回03年高点。在医药六大子行业07年的全面复苏中,原料药行业的增长是最为实在的,其投资收益占比虽然也稳步提升,但07年仅为6%,远低于全行业27%的水平。

在谈到目前原料药价格上涨这一现象时,杜冬松认为这至少透露两个市场信息:首先,原料药价格上涨价至少表明行业景气度是上升的,否则会是相反的效果。其次,原料药生产企业会直接受益。这一点对于我们投资者寻求市场投资机会而言更具实际意义。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杜冬松认为原料药涨价行情远远没有结束。从市场表现来看,涨价最先启动的是鑫富药业(002019)和广济药业(000952)泛酸钙、核黄素等小型原料药,后续启动的是浙江医药(600216)和新合成(002001)VE、VA等中型原料药,目前已经延伸至VC、青霉素工业盐等大型原料药。

其实在杜冬松上月发表的一则行业研究报告《医药行业08年中期策略》中杜冬松就已经对上述医药公司做过推荐。就中期而言,杜冬松仍坚持看好作为医药行业产业链上游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他认为,CPI以及PPI的高企对这些上游企业有利,企业能够自主定价通过涨价顺利将成本增加的因素传导到下游企业。由于需求增加、寡头垄断形成、企业间的竞争成熟,该行业将维持持续的景气周期。

杜冬松认为,由于地震的偶然事件,导致原料药需求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原本形成的涨价势头。大地震对原料药行业的影响:抗生素、皮质激素、解热阵痛类产品需求快速放大,不会出现公益性的捐赠。原料药企业的下游为制剂药生产企业,而不是直接针对伤病员,因此不会出现公益性的捐赠。但该类产品的需求急速放大,目前全球的青霉素工业盐的产能为3.7万吨,中国为2.2万吨,2.2万吨中的7000吨为国内自用,有关部门统计地震大地震将会使国内的需求快速放大到2万吨以上,这造成了全球市场的一个巨大的缺口。

灾后救助对抗生素类的药品需求大大增加,目前紧缺的有青霉素,头孢胶囊,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抗生素药品。对于成品药,企业以捐赠和国家采购为主,都不以赢利为目的。短期内大量的赈灾药品将拉动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解热镇痛类医药原料的需求。所以杜冬松相信国内制剂药企业对糖皮质激素、解热阵痛药物等的需求也会快速放大。

再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杜冬松指出,中国的低油价、低粮价是对全球制药业的补贴:未来原料药出口价量齐增的趋势中短期会继续存在。中国的低油价、低粮价是对全球制药业的补贴,原料药的生产成本继续保持全球的竞争优势,相信在这种状况下该类产品的出口量将会继续放大,产品价格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青霉素工业盐的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主要为:玉米、苯酚、丙酮、丁醇等。

再看原料药行业的市场表现。经过对比分析,杜冬松认为原料药出现了类似有色金属的板块轮动趋势。他注意到,目前相关公司的股价表现已经明显反映出产品的价格。

但杜冬松也提醒,由于鑫富药业和广济药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很容易被新增的产能冲击。因此这些企业产品的价格相对波动很大。而对于大宗的原料药,受到市场的冲击将会很小,未来产品价格的稳定性会非常强。

杜冬松认为,造成这种类似有色金属类板块轮动的原因是:1、需求稳定增长,灾情、疫情等造成的需求放大引发的缺口,地震联邦彭州抗生素厂停产等均对该市场的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2、原料药产业格局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持续存在。3、环保壁垒和产业政策等因素导致没有新增产能。竞争者相对成熟了,重在追求稳定的毛利,放弃通过价格战来扩大市场。小型原料药最先启动主要是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产能相对较小,需求的稳定增长导致产品价格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大,从而导致产品的价格波动大。4、由于需求的稳定增长和缺口的出现,这种产品涨价的趋势将会向青霉素工业盐、糖皮质激素、解热阵痛原料药等扩展。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大宗原料药的涨价刚刚开始,杜冬松相信未来还会有100%以上的涨幅。目前青霉素工业盐、皮质激素、解热阵痛类药物的价格涨了不到一倍。正如前文所分析:中国的低油价、低粮价是对全球制药业的补贴,原料药的生产成本继续保持全球的竞

争优势,相信在这种状况下该类产品的出口量将会继续放大;加之地震造成的需求缺口会在08年全年发生持续的效用,导致产品的价格稳定上涨;大宗原料药生产的进入壁垒极高,目前已经形成的寡头垄断格局很难打破;通过与钾肥、草苷磷等农药以及VE/VC,核黄素,泛酸钙等产品价格的涨幅的比较,所以杜冬松认为未来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解热阵痛类药物等具备较大的价格上涨空间。

紧跟受益企业 力争上游

再谈到目前医药行业的投资策略时,杜冬松认为,就中短期来看投资者应积极关注作为医药行业产业链上游的原料药生产企业。因为,在杜冬松看来,在目前CPI、PPI高企的经济环境下,对这些处于上游的企业更有利。道理显而易见,上游企业能够自主定价通过涨价顺利将成本增加的因素传导到下游企业。

由于需求增加、寡头垄断形成、企业间的竞争成熟,该行业将维持持续的景气周期。杜冬松认为08年原料药行情将会持续。所以相关企业仍会存在不错的投资机会。通过比较产品涨价对业绩提升的敏感性分析,杜冬松认为:东北制药、华北制药、天药股份、新华制药、康美药业、鲁抗医药和海正药业存在极大的盈利提升空间。

杜冬松对医药类上市公司进行了市销率的比较,看到原料药企业的市销率是相对非常低的,这些企业的行业龙头地位,较高的市场覆盖率和未来巨大的可改善空间等,说明这些企业蕴含较高的投资价值。

东北制药(000597):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之一,是以化学原料药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制药企业,在我国主要原料药出口排名中,公司生产的维生素B1和氯霉素的出口规模位居首位。公司生产治疗爱滋病的药品原料“齐多夫定”,具有比同类进口药物价格便宜的优势。考虑到成熟原料药产品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保守按板块估值的一半15倍来估值的话,东北制药的合理股价为17.55元,此外VC的价格上涨仍在延续,因而给予东北制药“推荐”评级。

华北制药(600812):公司是前国内最大的抗生素类医药产品生产基地,抗生素原料药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左右,粉针制剂的年生产能力达22亿支,居全国第一位,具有行业的龙头效应。由于VC涨价,预计2008年平均成交价格将不低于8美元/千克,根据2008年-2010年8美元计算,公司EPS分别为0.35元、0.48元、0.66元。目前价格低估,而且VC上涨趋势建立,上涨持续时间将不低于6个月,给予“推荐”评级。

新华制药(000756):公司是中国及亚洲地区最大的解热镇痛类药物生产与出口基地,也是国内抗感染类、心脑血管类、中枢神经类等多类药物重要生产企业,年产化学原料药2万吨,片剂60亿片,针剂2亿支。公司拥有乙氧苯柳胺、马蔺子素、吡哌酸、巴比妥、斯锑黑克等多个国内独家品种,“两氨”、咖啡因、阿司匹林、布洛芬、TMP、吡哌酸等主导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居第一位。预计2008年公司主营业务应有20%以上增长,财务费用的降低使公司净利润增长在30%以上,如果不考虑投资收益,EPS为0.09元左右。给予“推荐”评级。

康美药业(600518):康美作为国内中药饮片龙头企业,通过产能扩张与构建产业链并举,2007年全年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资产规模继续扩大,公司预计2008年第一季度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150%左右,公司中药饮片二期投产新增收益和中药材贸易有较好增长及投资收益的增加。预计未来三年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当前公司股价被一定程度低估。预测公司2008年至201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9.9%、51.6%和42.5%,实现每股收益0.459元、0.695元和0.991元,并给予“推荐”评级。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6篇

这种“裙边理论”今年就得到了验证。据媒体报道,今年长裙又开始流行,在批发市场,今年的长裙销售最为火爆。与之对应的是目前国内经济确实不给力,股市更是上演了一出从头再来的“悲催”行情,从年初的最低点2132点开始反弹,目前又跌到同一水平线上。其中210只股票创出了历史新低,股民们更被砸得找不着北。

医药股强势有望延续

在如此折磨人的行情下,医药股成为较为理想的防御品种。最通俗的理解,就是不管经济怎么样,生病的时候,该吃药还会吃药。

有分析认为,由于医药行业的需求弹性较小,受经济波动的影响也不那么明显,加之通胀水平回落,药企的原材料成本降低,这使得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利润不会因经济的变化而出现大的波动。因此,在弱势之中,医药股能受到市场资金的青睐,这也是年初以来医药股能持续保持强势的原因。只要目前整个市场的弱势格局不发生根本性改变,那么医药股的强势则有望延续。

齐鲁证券医药分析师表示,目前医药板块估值为29倍市盈率,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6倍PE(2004年至今),有核心竞争力并且高成长的个股在估值上应予以溢价。所以,在刚需推动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在政策从偏紧趋于缓和的阶段,正是医药股的建仓良机。

选择优质公司

在医药股的选择上,中金公司分析师孙亮在研究报告中认为,7月11 日,卫生部《关于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通知》,提出“要将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以及境外投资者举办医疗机构,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包括港、澳地区)依法开办私人诊所,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和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有特色的医疗机构。”在政策鼓励之下,特色高端医疗服务也将迎来发展机遇。因此,建议“坚定持有具备创新能力和品牌执行力的优质企业,在调整过程中提升行业板块配置”。

相对于中金公司选择优质企业的观点,国都证券认同“强者恒强”。国都证券分析师李韵认为,近期多家医药公司公布业绩预告,涨幅居前的个股主要是业绩超预期的个股,而业绩低于预期的个股则出现较大幅度调整。7-9月份为中报季,业绩主导行业走势,医药行业内,分化进一步加剧。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7篇

从2005年至2012年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的增长以及累计利润总额的增长水平,可以看出从自2012年开始,医药制造业的利润增长率已经企稳,并向收入增长率靠拢。从医药行业集中度的趋势从2009年开始逐渐提高来看,上市医药企业将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资金及规模的优势,获取超越行业平均的利润。探寻欧美日医药巨头成长之路,或可将现阶段中国医药市场类比与1980年代初的发达国家药品市场,未来十年中国优质医药企业有望演绎医药巨头在1980-2000年黄金成长期,规模和市值快速壮大的过程——沿着“内生+外延”双轮驱动增长和突破市场边界的类似路径前进,跨入高级发展阶段,突破千亿市值。

目前市场上的六只医药主题行业基金,分别为汇添富医药保健、易方达医疗保健、华宝兴业医药生物、融通医疗保健行业、博时医疗保健行业、富国医疗保健行业,从成立至今大都跑赢了同期的申万医药指数,具有一定的超额收益。汇添富医药保健年初至今收益35.16%,成立以来收益18.94%;易方达医疗保健年初至今收益28.94%,成立以来收益23.4%;华宝兴业医药生物年初至今收益27.49%,成立以来收益42.28%;融通医疗保健行业年初至今收益38.66%,成立以来收益42.68%;博时医疗保健行业年初至今收益29.92%,成立以来收益28.51%;富国医疗保健行业2013年8月成立,成立以来收益为1.39%。

从基金招募说明来看,对于医药行业定义华宝医药生物优选、融通医疗保健行业对医疗保健行业的定义更为宽泛。因此其比例有时会显示出小于80%的合同约定比例。当医药板块跑赢大盘时,各基金可能相差不大。当医药板块跑输大盘时,易方达医疗保健行业、融通医疗保健行业、华宝医药生物优选等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减少对医药板块的配置,可能有更大机会跑赢医药板块。

中国经济转型及人口结构老龄化,医药行业利润逐年攀升。上市医药企业将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资金及规模的优势,获取超越行业平均的利润。同时前期政策对药价的调控以及医保招标以价格为基准对医药行业利润的影响已渐渐消除,医药行业板块现中期配置机会。此外,医疗保险范围的拓展,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居民,包括农村人口也将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因此,医药产业的市场空间不断拓展,部分独家品牌或者产品不受基药招标影响的医药类上市公司业绩有望持续超预期,使得原先高企的估值坐标降低。行业新的投资热点或新的投资模式也会驱动相关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成长。从中长期角度考虑基金投资,基金投资者可优先关注华宝兴业医药生物、汇添富医药保健、易方达医疗保健、融通医疗保健行业等医药生物主题基金。(袁钦才 一路财富研究员)

Tips:

近段时间以来,股市分化明显,上证综指出现下跌,跌幅为1.83%,而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则出现上涨,尤其是创业板周涨幅达到5.91%。债券市场弱势震荡,可转债品种跌多涨少,综合因素导致2013年12月下旬二级债基业绩分化较严重,整体表现较弱。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8篇

2012年11月20日,腾讯视频在北京隆重举办了“看得见的影响力”医药行业沙龙。

如今,互联网已经深深嵌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据最新研究数据表明,截至2012年5月,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超越搜索服务,跃居第一,成为覆盖最多网民的网络服务类型。随着视频网站的快速崛起,网络视频已经大有与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分秋色之势。

腾讯视频打造网络视频第一传播平台

沙龙伊始,腾讯广告销售部副总经理栾娜女士在致欢迎词中表示,传统电视媒体广告增长相对放缓与网络视频的发展有较大的关系。据CST精确市场研究集团的短视频用户研究报告显示,视频收看的时长一年前已经超过了电视。随着消费者生活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很多广告主对于新媒体的潜在商机表示看好,已经把广告预算从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上迁移。

相对于电视媒体和传统的互联网广告,网络视频的观看形式和内容营销模式具有非常独特的价值。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刚先生对此表示赞同,他指出,在互联网里所做的营销形式远比传统电视丰富得多,可控性较强。互联网的精准特点也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性价比高。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营销更要注重需求、时效、创意、打通、管理、整合等几个关键点。

2012年是腾讯视频硕果累累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腾讯视频实现了月度覆盖用户近2.8亿人次,并成长为用户覆盖第一、成长速度第一、专业视频第一的视频网站,实现了“弯道超车”,成为在线视频领域一匹最具发展潜力的“黑马”。

网络视频成医药行业营销新战地

山西振东制药总经理陶朝辉先生作为十几年的OTC经营操作者,对于OTC企业如何在新的媒介环境下,采用因地制宜的媒介策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强调,目前整个医药行业的增速都在放缓,OTC行业如今已经由几年前的百分之二十几下降到15%。这其中不乏医疗政策改变的原因。这个由政策带来的客流量变化,使得整个的药店系统变得困难。但OTC企业依然要坚定不移的进行品牌建设,所以说通过怎样的新手段面向大众进行品牌传播,是摆在任何一个OTC企业市场部面前的不可逾越的课题。

面对医药企业的难题,腾讯在线视频部总经理刘春宁先生结合近两年的媒介发展,对医药行业的营销困境进行了整体分析。据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整个医药行业的电视投放量下降。归其原因一是电视广告的成本在提升,投入产出不高;二是由于各种限制,广告时段减少,黄金资源缺失;三是投放频次不合理,难以达到人群/地域/频次上的精准度。

“网络视频将成为医药行业品牌传播的新阵地,如何有效提升品牌传播效果,品牌覆盖是第一个标准。”刘春宁认为,网络视频跟医药行业能够有非常大的结合点。首先,它没有过多的政策和时段限制;其次,资源空间广阔,有广大人群就一定有触达用户的机会;最后,投放管理更加科学,必然会为整个医药行业下一轮整合营销或与消费者建立品牌认知提供最佳方案。

差异化优势显著,腾讯视频助道医药行业整合营销

会上,腾讯视频针对医药行业做了两点较为深刻的洞察。第一,有效的营销覆盖是整个医药营销之道;第二,品牌化建设是医药营销之本,即让消费者建立品牌认知和品牌信心。在这样的洞察下,腾讯视频结合自身的独特优势,对如何助道医药行业有更深入的想法。

腾讯视频业内第一的平台用户和成长速度可以有效地解决广泛覆盖,而不同的是,除了聚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高端白领人群外,腾讯视频在省会及二三线城市用户覆盖的人群结构和年龄结构也十分合理,这对医药行业的品牌触及有很大好处。此外,腾讯视频专业的视频内容,无论是在新闻资讯,还是在高端赛事、娱乐方面都体现出巨大的价值。

刘春宁在演讲中重点总结了腾讯视频的三大差异化优势,并突出强调了2013年的发展核心战略。他指出,腾讯视频的资讯和专业视频是业内独一无二的;通过整合营销的能力所达到的在长视频方面的播出优势,也比其他行业伙伴领先很多;基于腾讯云视频概念上的整合推广资源,以内容为核心,更可以进行多渠道的立体覆盖。相关专家表示,腾讯正在改变用户观看视频的习惯, V+这种整合资源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将成为未来医药行业做视频营销非常好的一个利器。

作为一个视频平台,内容还是王道。2013年腾讯视频,无论是在大剧采购布局,还是电影、原创节目、资讯类视频的储备上,都将继续加大内容投入,为用户提供非常丰富内容的同时,也为广告主创造更多的营销机会。如腾讯视频独家引进好莱坞大片,即将上线的美剧频道,接近一千多集的美剧,对高端、白领人群非常有吸引力,更大化的拓展了营销空间。

大平台、大数据、大资源

腾讯视频提供定制化医药营销服务

放眼未来的数字营销,已经不再是像过去追求大流量和高点击,2.0时代追求游戏、互动,到3.0时代是完整的品牌体验。基于MIND3.0概念,腾讯全国策划中心总经理翁诗雅就腾讯的大平台、大数据、大资源优势,给医药行业的视频营销提出了几点建议。她认为,首先在评估、衡量标准上,要是谱系化的,用户分享量和推荐都是成就一个更成功视频营销案例的要素;其次,合理利用资源,运用整合的营销概念,创造多维的互动和更多的自有媒体传播;最后利用腾讯大平台、大数据的优势,在营销上进行精准投放。

通过锁定医药目标人群的喜好和行为习惯,腾讯视频特别针对医药行业提出了四种V+合作模式。

其一是类电视投放。现在用户在网络视频上花的时间已经是传统电视或其他介质上的三倍,用户在接受视频广告的程度上面也远远超过电视广告。网络视频跟电视投放运用相同的语言(iGRP),让企业在营销和媒体计划上很容易能够把网络视频接轨上去,目前在腾讯视频上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来自于贴片。

其二,运用到主流媒体,医药行业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品牌的公信力和知名度。比如在腾讯网新闻频道《今日话题》中,与医药健康相关的话题占比40%; QQ有158万个与医药相关的群,日均消息量超过1000万条;腾讯微博上有4200多个和医药相关被认证的账号,这些活跃的与医药行业相关的潜在用户及资源,能够助力深入洞察用户的行为和偏好,帮助企业在梳理品牌信任度上做得更多。

其三,运用腾讯的社交资源。数据显示,79%的人愿意分享交流药品信息,口碑传播在医药营销中至关重要。在网络上,45.3%的人在看片子的时候是因为朋友的推荐,同时也愿意分享,而分享的通道多是通过QQ和社交平台。对于深浅、强弱不同的关系链,腾讯的掌握度很高,用户从不同渠道看到一段跟视频相关的信息,都可以一键分享到QQ、微博、QQ空间乃至未来的微信上,腾讯独有的三大关系链将为视频分享创造完美的传播闭环。

最后,量身定制具有品牌DNA的原创内容,让用户愿意看你的内容。相信内容植入的深度沟通,更能加深用户品牌体验,易于接受和分享。

作为本次沙龙的收官环节,腾讯视频全国行销总监李捷先生专门为现场的医药企业,详细介绍了多种超值的优势资源组合方案,让腾讯视频看得见的影响力更加一目了然。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9篇

目前中国所发生的医药重大并购事件,莫不是由于医药并购派系所造就,譬如2004年完成的东阿阿胶被华润系(间接)收购案以及北药集团被华源系并购案。这些医药并购派系的一举一动对医药产业格局的变化和调整影响巨大。此类医药并购派系自身在医药产业领域已经形成各路诸侯甚至是全国豪强。即使撇开并购不谈,他们现有的实力已经构成了医药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医药产业的发展。随着中国医药产业集中度的逐渐提高,这些医药并购派系将成就未来中国医药产业格局的雏形。

并购范围和领域

中国的医药并购派系的并购活动不仅表现在对派系外的公司进行并购上,同时也将表现在对派系内的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上。医药并购派系内外都面临着剧烈调整。这也是中国各医药并购派系在众多医药并购运作之后的发展必由之路。例如华源集团成立华源生命产业有限公司对旗下的医药产业资源进行整合。这也是医药并购派系梳理自身战略的过程。

中国的医药并购派系往往并不满足于在某一个狭小的医药领域进行并购,而是医药产业内的诸多领域。例如东盛集团对盖天力制药以及青海制药等的并购,既涵盖了化学药行业,又囊括了中药行业。而太极集团对桐君阁和:西南药业的并购,更是将原有的产业格局由中药领域扩张到化学药领域同时还对医药商业进行扩张。

并购手段和方式

中国的医药并购派系在并购的同时,也将注意其他扩张手段的变通或结合运用。最为典型莫过于太极系与上药集团以及广州医药的销售战略联盟,派系之间互相借助资源延伸对终端的触角。既竞争又有合作。这也将表现在逐渐增多的医药并购派系的连横合纵上。

中国的医药并购派系的并购规模层次正在逐渐升高。由近年来的对公司层次的并购逐渐演变为对集团层次的并购。典型例如国药集团对云药集团的并购;而华源集团更是将北药集团和上药集团加以收编。下一步可能会演变为派系群之间的并购。

中国医药并购派系的并购将表现出更多的多层次性。即医药并购派系之间不仅出现并购,例如华源系对北药集团和上药集团的并购,同时还出现了派系内部的支派系或分派系对外部进行并购,例如华源系中的上药集团对山东鲁抗进行并购。与此同时,医药并购派系内部的支派系或分派系之间的抢夺并购对象的竞争也会愈加激烈。

并购派系的组成和类型

中国的医药并购派系既有“国军”,又有“民团”。“国”字头的医药并购派系例如华源系、华润系以及国药集团等,它们皆是国资背景;“民”字头的医药并购派系例如复兴系和东盛系,它们皆是民营企业。“国军”和“民团”共存,目前这两派势力的活动活跃。下一步将会出现第三种活跃的派系力量。

中国的医药并购派系既有多元化跨行业式的并购派系,又有专注于医药行业的并购派系。例如华润系和复兴系,它们皆是多元化型的医药并购派系,本派系横跨的行业范围较多,且与医药相关性较小;而华源系和东盛系则可归纳为专注型的医药并购派系,它们的行业领域并非就是单一医药行业,但是它们把极大的资源和实力投放到医药行业上。随着医药行业的持续看好,多元化跨行业式的并购派系将不断涌现。

派系的竞争和视野

中国的医药并购派系之间相互竞争将愈加激烈,这不仅表现在业务领域打败竞争对手,同时更表现在对被并购对象的抢夺。典型例如云药集团被并购案例中,华润系等相继败北,最终由国药系胜出。医药并购的被并购方将成为抢手的宝贵资源。

国内的医药并购派系目前相对外资而言较有优势。因为现有的医药并购政策法规对外资并购有相关限制(详细可参见新华信《中国医药并购政策法规研究报告(2004年12月版)》,同时地方政府也倾向于让国有医药企业被国内的医药并购派系所并购。这在东阿阿胶以及云药集团等被并购案例中皆有表现。这里涉及到国有经济调整以及医药民族产业等问题。但是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可能会在此方面存在着变数。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医药行业;产业组织特征;产业政策效果

中图分类号:F40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7(02)-0115-04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制药大国,可生产化学原料药1300多种,总产量58万余吨,其中有60多个重要品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化学药品制剂有30多种剂型、4500余个品种;在全球已经研制成功的40余种生物工程药品中,我国已能生产20种,其中部分产品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中成药产量仅60万吨,中成药品种、规格达8000多种;可生产医疗器械近50个门类、3000多个品种、11000余个规格[1]。本文拟运用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对我国医药行业的产业组织特征及产业政策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医药行业产业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一、 我国医药行业的产业组织特征

(一)市场集中度

有学者研究发现,我国高寡占型行业的市场集中度CR8一般应大于40% ,寡占型行业的CR8一般应在30 %-40 %之间,低竞争性行业的CR8则应该大于20%[2]。医药产业与烟草加工业、化纤工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 都属于具有偏高进入壁垒和低竞争性的竞争产业, 是一个高集中度的行业。早在1996年,日本医药产业的CR8就已达44 %;1993 年, 英国医药产业的CR4为35%;1991年,德国医药产业的CR4为28%。另据资料表明, 世界上前25 家制药企业的市场份额, 已从10 年前的不足40 %提高到了现在的60 %以上。这是近10 年来制药企业并购的结果, 而且这种集中化趋势仍在发展之中。至2000 年, 世界上前10 家领先制药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为40%,前20 家领先制药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为60%。

我国医药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一直不高。从表1可以看出,1991 年-2001 年间, 排名首位的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一直不足5%,前4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CR4) 一直不足10 % (除1993 年外),前8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CR8) 则一直不足15 % (除1993 年、2001年外)。而且,自1998 年以来, 我国医药产业的CR4 和CR8 虽有小幅增长,但是其增长幅度仍不是很明显。我国医药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不仅在与我国各产业的横向比较中处于中下水平, 而且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医药产业市场集中度水平相比显得非常低。

根据2004年的销售收入数据,我们计算出了2004年医药各个子行业中的前八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见表2)。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2002-2004年间,医药行业产业优胜劣汰竞争加剧,许多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或新建项目,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了市场集中度;另外,化学原料业、生物制药市场集中度最高;医疗器械、中药饮品工业市场集中度次之;化学制剂和中成药市场集中度较低。

(二)进入壁垒

医药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产业。一般情况下,药品从研究开发、临床研究、试生产、科研成果产业化到最终产品的销售,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并且其间的审批、临床研究环节复杂、周期时间长,医药行业新药产品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才、设备等。所以,进入医药行业对资金、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医药行业的行业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壁垒。自主研发能力是医药制造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医药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医药制造行业涵盖了实验室、中试和生产过程,同时具有跨专业应用、多技术融会、技术更新快等特点。因此,对相关企业的全面技术开发能力要求非常高。

(2)法规壁垒。除一般性法律、法规以外,医药行业企业还要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的经营条件,主要包括:具有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应的技术工人;具有与其药品生产相适应的厂房、设施和卫生环境;具有能对所生产药品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的机构、人员以及必要的仪器设备;具有保证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需要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通过GMP 认证。另外,国家还规定申请开办药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必须具有国内未生产的二类以上新药证书等。由于我国医药行业普遍存在生产企业多、规模小和抗风险能力低的特点,所以国家正在通过GMP、GSP 认证以及推行兼并重组等政策,逐步淘汰弱小企业,以提高行业的市场集中度。

(4)资金壁垒。医药制造行业是高投入、高产出行业,其新产品开发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重要生产设备多数需要进口,且价格昂贵。产品销售渠道复杂,环节多,资金周转偏慢,销售费用所占比例较高。因此,新进入者通常需要很长的启动时间,资金压力较大。

(5)市场壁垒。我国国内生物制药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数家优势企业正逐步形成各自的技术特色。与行业后来者相比,它们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品种优势等。这无疑加大了后来者进入市场的难度。

(三)市场绩效

医药制造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从2003年的按行业计算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来看,医药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高于工业平均水平5.94个百分点,高于轻工业平均水平7.0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高于工业平均水平4.13个百分点,高于轻工业平均水平5.1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高于工业平均水平21.57%,高于轻工业49.67%;总资产贡献率高于工业平均水平0.94个百分点,低于轻工业平均0.17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的经济效益较好可能是吸引外部大量经济资源涌入医药制造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医药产品销售率在各行业中处于最低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38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生产能力过剩,药品总体供过于求。这很可能是由于医药制造业较高的利润率吸引了过多的外部经济资源,短期内行业需求无法消化如此巨大的供给量所致。

医药行业中的各个子行业的绩效也各不相同。从2003、2004年的有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化学原料药、中药饮品销售利润率持续低于医药行业整体水平,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制药销售利润率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准。2004年,医疗器械的利润率增幅较大,提高幅度达22.39%。在医药领域内,中成药、生物科技、化学制剂、医疗器械均有较好的盈利能力,而医药商业基本处于微利状态。

(四)增长特性

医药行业的增长与人口基数、人口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以及人均收入水平、疾病谱变化和发病率等因素关联度较大,与宏观经济的景气周期相关性较小。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医药行业持续增长特性明显,具有新兴市场中的朝阳产业的高成长特征。过去10年来,世界医药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基本在7-8%之间,而我国医药工业的年均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另外,我国医药工业的年均增长率也远远高于我国国民经济平均增长率。1998-2003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按不变价以年均17.1 %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我国的GDP增长速度及工业平均增长速度(见图1)。

二、我国医药行业的产业政策效果

(一)新医保目录的颁布促使医院用药增长,药价水平进一步下调,为制剂药的扩张带来了机遇

2004年9月16日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中,中成药品种由过去的415个增加到823个,增加了98%;西药品种则由725个增加至1031个,增幅达42%。医保目录的变化以及覆盖面的扩大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拉动需求,促使医院用药增长;医院用药水平提高,结构调整;药价水平进一步下调。

新目录为那些首次入围的品种提供了良好的扩张机遇,具体实效有望在以后年份逐步显现。虽然在扩大临床用药的同时,这些产品也可能面临价格管制的压力,但总体上机遇大于风险,因此相应企业也有望借此实现较快的业绩增长。

(二)获得GMP认证后的影响

新《药品管理法》明确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必须符合GMP 要求,并按GMP 组织生产。如果药品生产企业在最后期限2004年12月达不到GMP 的要求则只能退出药品生产。GMP认证后停产的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对医药行业的整体产能影响不大,原有的产销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而已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在改造过程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产能扩大,扩充后的产能远远高出现有国内市场需求,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改观。

(三)药品分类管理:零售药店雪上加霜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大了推行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力度,正逐步取消处方药销售“双轨制”。根据推进进度的后续时间表,必须凭处方购买的药品范围将在2005年逐步扩大。2005年12月3日以后,将实现全部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销售。由于处方药目前占到零售药店销售额的40-50%,而医药分家短期内还难以推行,医师处方大多滞留在医院药房而难以流向零售药店。因此,处方药销售“双轨制”在2005年的逐步取消将对药品零售行业产生极大的震动,不少药店可能因此倒闭,零售业格局将会发生重大改变。

(四)城镇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

医药是一个非周期性的、经营分散的行业,尽管一些区间因素会使其发展有所波动,但真正对行业具有整体性、趋势性影响的要素却是长期存在和相对稳定的,其效应也是表现为潜移默化而非短期爆发[4]。在这些要素当中,推动行业长期向好的包括政府和个人医疗消费支出增加、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全球产业转移等,限制行业增长速度的则有药价控制等。

政府和个人医疗消费增加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政府参与的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未来5年的作用不容忽视。据统计,我国参保人数从1998 年的1969 万人迅速提升至2004 年8月的11847万人;医保支出从1999年至200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5%;医保支出占全国药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从1998年的7%上升至2003年的44%。另据报道,目前已有6899万农村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预计未来随着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全国城镇居民和农民的人均医疗支出将继续增加,从而长期促进医药消费稳步增长。

(五)药品价格管制

由于医疗消费涉及国家财政支出,为控制开支,医保目录的药品长期面临行政降价的压力。从1999年起,国家计委(现在的发改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药价改革政策,使得2000年之后社会药品零售价格持续出现负增长。发改委、药监局出台的降价令、限价令并未达到解决药品价格虚高、减少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使矛头指向“以药养医”的体制,将对卫生部推动医院体制改革起到促进作用。国家通过对仿制药的不断降价,除了减少医保用药的财政负担和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之外,也想促进企业创新专利药品。

三、提高我国医药行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我国医药制造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潜力。医药行业的增长潜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的增加将导致医疗需求增加。(2)人口老龄化使药品需求增加。(3)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宏观经济发展环境良好,将会使药品消费逐步提高。

我国医药行业应抓住机遇,积极提高产业竞争力。具体的对策是:加大技术和工艺改进,开发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挖潜降耗,节约水、电、粮等基础资源,节约化工原料,消化成本上涨因素;加大农村这一潜在医药市场的开发力度,拓展内销市场,解决农村用药难的问题;医药企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海外市场,加快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步伐;另外,医院改制的具体进度及方案对医药行业生产、流通行业有较大的影响,从长远看,为了真正解决以药养医问题,把虚高的药品价格降下来,必须打破国有医院销售药品的垄断地位,形成多种所有制医院并存的局面,进行医、药分业经营,并将医疗服务价格适度上提。

参考文献:

[1]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中国医药、化学制剂、生物制药、中药行业研究报告[R].2004.

[2]陈明森.市场进入退出与企业竞争战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孙国君,邱家学.试论医药产业的进入壁垒[J].药学进展,2003(1):33-36.

上一篇: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范文 下一篇:投资研究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