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化工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08:13:20

医药化工论文

医药化工论文范文第1篇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都没有扮演好监督药企生产的角色,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这主要是由于政府的管理职能没有做到位,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是由于监督机构未能有效监管,不能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互动,导致企业生产的质量管理收效甚微。

2加强质量管理的对策

2.1医药化工企业要端正态度

医药化工企业首先到端正态度,强化质量管理对于企业生产以及消费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性的认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监控污染物的排放。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细节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整理和汇报,杜绝由于态度不端正,忽视细节问题。通过企业内管理部门,在企业内部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于没有按照质量管理生产的人员,更要严格处理,使生产管理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2.2完善质量管理内部制度

企业要根据国家的质量管理规范,要在企业内实施配套的管理政策,才能形成对质量管理规范的有效支持,确保产品质量管理的正确实施。企业要细化管理,从生产工艺、设备、物料、过程等各方面着手,按照法规要求进行详细的内容制定,对日常生产做到有章可循。并且还要设立月度、季度和年度计划,使质量管理政策逐步推进。企业之间也可以开展合作交流,加强沟通协作,分享质量管理的经验。

2.3加强专业人员的操作培训

企业要深入内部,明确员工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员工对于质量管理的认识,加强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的合作交流,推动产品质量检测工作。还要定期举行员工培训,对于仪器的操作进行考核,确保企业的生产质量的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2.4政府要充分发挥管理作用

对于企业的生产,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不仅要制定相应的规范,还要组织专业管理部门人员,定期对企业的生产进行指导,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企业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生产。政府对于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规划要经常交流,加强与企业管理部门的合作,确保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得到有效的提升。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医药化工企业作为药物的生产商,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医药生产质量管理是我国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环节,政府和企业要齐心协力,加强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强化管理意识,严格落实政策,建立完善的管理和评估体系,实现对药品生产质量的全方位管理,促进我国医药化工生产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医药化工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药化工;安全生产;管理

在对医药化工生产增强安全管理时,医药化工企业要明确生产现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研究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案,并将其实施在生产过程中,只有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力度,企业才能在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因此,本文将对医药化工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以此提出相关的管理策略。

1关于医药化工安全生产的现状分析

1.1先进生产技术的利与弊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医药化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引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尽管先进的生产设备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但这些生产设备却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操作不当,则会危害到工人生命安全,甚至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由于医药化工的车间处于封闭状态,一旦发生事故,人们将很难保障自身的人身安全。

1.2医药化工企业缺乏完整的生产管理制度

大部分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都只将注意力集中于企业的经济利益方面,而严重忽视产品的生产过程,这样就导致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缺乏安全性和规范性。此外,医药化工企业在投产之后,并没有制定完整的生产管理制定,使得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较低,不符合医药化工的生产标准。其次,安全生产管理执行能力较弱,虽然有些企业已经提出管理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却不符合实际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缺乏良好的责任意识和管理观念,进而导致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

1.3工人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大部分医药化工的员工学历较低,自身素质较差,缺乏正确的安全生产意识,这就给医药化工企业增添了安全生产管理难度。许多员工为了尽快的完成工作量,而没有按照具有的要求操作生产设备,甚至出现违章操作,这不仅降低了产品的质量,也给自身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通常情况下,员工的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给自己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灾难。

1.4安全防范措施和安全设备不到位

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的资金投入,企业并没有全心全意的投入相应的资金,只是为企业员工配置简单的安全设备,而且,有些安心设备由于长期不使用,已失去其本质作用,如果发生事故,这些安全设备仅仅只能起到摆设作用[1]。

2加强医药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站在企业的角度分析,加强医药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不仅是为企业提供安全的基础保障,同时,也能促进企业的经济增长,使企业能稳定的在市场中发展,并在市场经济中占据有利位置,而从员工的角度分析,增强安全生产可以维护自身的利益,保障自身的利益不受侵犯。因此,医药化工企业对此受到重视,采用科学方法,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2]。

3针对加强医药化工安全生产管理提出的措施

3.1明确管理目标、制定管理方案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管理效率能有效的提高,医药化工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企业的生产现状,明确管理目标,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只有明确管理目标,企业才能朝着目标的方向而努力。这样,医药化工企业才能经得住考验和检查,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时,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伟大的贡献。

3.2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对于医药化工企业来讲,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能有效的激励和鼓励员工,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生产观念,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过程中,会将相关的责任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上,并对其进行奖励和惩罚,这就说明,工作人员为何积极努力的生产,并不断的维护产品的质量。因而,制定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是企业在发展中所应做到的事情[3]。

3.3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与其它的企业不同,医药化工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医药化工所生产的产品就会危及到其它范围。因此,医药化工企业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将正确的工作理念灌输到工作人员的思想中,使其了解自身工作的性质和重要性。3.4构建一支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在管理医药化工安全生产的过程中,企业应引进专业的人才,并加强对人才的培训,进而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拥有一支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只有构建一支专业的管理队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才能带动员工共同工作,并维护好生产秩序。此外,专业的管理人员也会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将安全文化融入到企业当中。

4结语

总而言之,医药化工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的过程中,企业要明确管理方案,采用合理的管理手段,从而为企业的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其次,医药化工企业要提升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让其掌握正确的生产技术,使其按照相关的要求操作生产设备,并配置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意识到合理操作生产设备的重要性,有效的提升生产效率。

作者:王玮 单位: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小平.试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4):12-23.

[2]崔艳玲.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强化的措施探析[J].化工管理,2014,(14):78-89.

医药化工论文范文第3篇

一、培养医药化工人才的必要性

传统的医药工业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救死扶伤、保证人民健康为唯一宗旨,以生产出产品为首要目的。实现工业化生产时较少从化学工程角度去考虑设备与过程的设计、放大和控制,缺少化学工程研究。因此,我国制药工业中的化工过程比较落后于其它化学工业。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的医药工业除面临新药开发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外,还面临着竞争机制的挑战,特别是复关后面对的是国际大市场的竞争,如不迅速提高技术水平,建立现代医药工业,就会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能力。根据医药生产过程基本是化工过程的特点,要建立现代医药工业体系,提高生产操作水平,降低成本,减少能耗、物耗,就必须加强在医药工业化生产中的化学工程研究。

根据我系毕业生分配情况,医药行业尤其是制药行业与公司迫切需求医药化工方面的毕业生,虽然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分配至医药行业的科研、生产单位,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包括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的不满足。分配到医药行业的毕业生也反映他们的知识结构上的不适应,需要花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药学方面的知识和特点进行熟悉和再学习。

二、发挥清华大学的工科优势培养医药化工人才

医药工业是技术密集型的特殊行业,理、工、医药学科的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共同培养药学人才是加强我国高等药学教育、使之更好地为我国医药工业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清华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兼有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即将成立的人文社科学院的综合性委属重点大学,具有雄厚的公共基础和机、电等公共工程基础。化工系的化学工程学科是学校的重点学科之一,近几年来又着重在加强工程实践基础上做了不少努力。具有较雄厚的化学工程的反应、分离、过程优化设计等科研基础和教学基础,也是优势所在。同时我校还有相关的生物科学技术系、化学系。化工系也设有生物化工与制药研究所,并即将与国家医药局科教司联合成立国家医药局清华大学医药工程中心,因此也具备一定的开设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的基础课(如生物化学、有机合成)的能力。但目前尚欠缺开设有关药学和药理等专业课及实验的条件,需要兄弟医、药院校的协助。因此总的设想是在国家教委和国家医药管理局的统筹安排下尽快在我校化工系试办以坚实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基础为特征的、同时覆盖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专业面较宽的5年制医药化工(或制药化工)专业,尽快培养一批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的、既有坚实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基础,又懂化学及生物制药的特殊原理及要求的工程型医药学人才。

三、办学方式

方式1:以清华大学化工系为主,借助兄弟医药院校的师资、办学经验和条件,五年中前三年突出清华大学的特点,充分发挥本校的办学优势,打好公共基础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基础。第四学年开始,请兄弟医药院校、系的教师开设有关药学方面的专业课,并尽可能就近借助兄弟医药院校、系的实验条件进行相应的必要的实验技能训练。同时积极培养和引进本系这方面的师资和实验条件的建设。见习和生产实习均到制药厂进行,第五学年的最后一学期进行制药化工过程中的工程、工艺学习,以及少部分偏重基础研究的毕业设计(论文)。获得工学士学位。

方式2:在试办“医药化工专业”的同时还可试办第二学士学位,多途径培养多种类型的制药工程人才。在获得化学工程第一学位的同时,取得药学第二学位。在我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中,于第三学年开始选取一批优秀的志愿者,在修第一学位(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的同时,陆续选修药学专业的基本必修课。五年内同时修满两个学位的必需学分,并同时完成化学工程学与药学两方面的毕业设计(论文)者授予两个学位。此类学生第一学位为主,第二学位为辅,有条件者,两篇论文最好相结合。第一学位由清华大学化工系负责,第二学位由医药院校负责,合作对象待定。

方式3:在试办5年制本科“医药化工专业”的基础上可与兄弟医药院校合作培养医药化工硕士和博士生。在我系师资、经验和技术条件成熟时可更多更广地培养这方面的高层次人才。

医药化工论文范文第4篇

传统培养研究生主要由学校根据教学计划进行培养,论文主要由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在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由于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大和现有工程实践性教学资源不足,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任务中面临三个问题[3]。

1.1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不足

部分研究生只注重理论知识和考试成绩,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应用性研究工作很少,工程实践能力不足。本项目通过与企业合作,产学研一体培养,项目从生产实践中来,到生产实际中应用,既解决了研究生的实践问题,又锻炼了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1.2多数教师研究课题脱离了工程实践

由于大学指导教师理论研究项目多,工程项目少,而且在研究经费紧张和实验设备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承担的研究生培养任务,不得不为研究生制定研究课题。虽然这些研究课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但研究生在三年中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很少,工程实践能力弱,偏离社会,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课题组通过与企业联合申报项目或由企业直接支持项目的形式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既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也培养了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3生源多样性与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

近几年,招生数量增加较快,生源来自不同层次高校和专业,呈现出多样性,其基础和实践能力参差不齐。生源多样性与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特别是没有中试车间和工程方面的实践条件不足制约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本项目研究和实践发现,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培养研究生,进行分类指导,充分利用了企业的资源,加快了培养合格研究生的速度。

2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从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出发,以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为中心,有机整合和充分利用了产学研各自具有的教育资源、工程资源,较好地协调了产业、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在培养高素质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人才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研究生培养实行1+2和2+1培养模式。专业基础课主要在学校完成,实践课程主要在企业完成。培养过程上主要体现为:校企“两个培养主体”、培养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实行“双导师”制度。培养模式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主体学校单一化格局,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在课程安排、培养计划、论文设计、学生就业等各个方面,企业与高校作为两个人才培养主体共同发挥作用。有效整合资源,发挥产学研多方优势,真正实现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和模式是关键。根据学院和专业的实际,结合企业的性质和特点,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做法主要有以下方面。

2.1聘请企业人才兼任研究生导师,实行“双导师”制

聘请一些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关心教育工作,愿意为高校人才培养做出贡献的企业科技人员充实到导师队伍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弥补自身师资的不足,而且能够加强高校和企业界的联系,也能够极大开拓学生视野。每位研究生都安排两位导师指导,一个来自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一个来自企业。研究生从事的课题和论文是经过导师组选择认定、企业急需解决、企业导师能够指导的关键技术问题。近三年,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正式聘请10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或专家担任研究生导师。他们把行业研究的前沿问题、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求的科研项目直接交给研究生完成或带进学校,使研究生能近距离地接触技术前沿,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企业自主创新工程,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眼界。近三年,学院已经联合培养了研究生22名,目前还有12名硕士生在企业的研究生基地进行联合培养。

2.2以合作项目为依托联合培养人才

以项目为载体是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过去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大多以“点对点”的方式进行,合作项目较小,难以发挥群体优势和产生重大成果,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十分有限。当前,我们注重将高校学科集群和企业产业集群对接。通过这种对接,将能有效承担企业的科技攻关项目,或者联合申请科研任务,并以此作为相关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平台和载体,创造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机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例如,我们打破院系行政壁垒,组织精兵强将,整合师资和研究生资源,集中对接产业,已经分别和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江西广虹化工有限公司,江西思派思香料化工有限公司、中核新疆天山铀业有限公司和连云港宏业化工有限公司等共同申请承担了科技部、江西省重大高新技术、教育厅产学研等项目。

2.3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从2007年开始,以学校为主体,依托研发能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高新企业等有关单位,建设了一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基地”以高校名义招收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学位授予在高校进行,而学位论文主要是企业的科研攻关任务,研究生论文主要由企业导师指导并在“基地”完成。高校在企业高级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中遴选导师,企业导师享受高校导师同等学术待遇。研究生不仅增强了对企业的了解,而且提升了自身创新能力,研究生每人都参加校企合作项目,大大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人均2篇以上,被SCI或EI收录论文1篇以上,就业率100%。

2.4评价方式

产学研一体化研究生培养模式中,评价的重心也由学校转移到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评价,课程设置、人才素质、论文质量、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是否适应企业技术应用和科研开发的需要,是否有利于企业的人力资本积累和开发。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比重将有所调整,对人才的考评方式将出现多样化。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除笔试之外,还可以有面试、实验、项目开发、模型(程序)设计、案例操作等各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企业对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实行书面鉴定的方式,参与研究生的评价体系。

3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效益

3.1与企业合作共建,吸纳了社会资源,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

截止目前,学院已与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江西广虹化工有限公司,江西思派思香料化工有限公司、中核新疆天山铀业有限公司和连云港宏业化工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就业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了企业的大量仪器设备、车间、实验场所等开展教学实训、科技开发和研究工作,大大改善了教学和科研的资源不足的状况。同时企业又为学生提供生活补贴,例如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免费提供吃住,还给每人每月500元的生活补贴,减轻了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压力,促进研究生安心学业和研究工作。

3.2根据产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与开发,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

科研工作以产业或企业需求为导向,指导教师面向化学、化工、制药产业发展申报各类科研项目,促进了面向企业积极开展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教师业务能力在科研活动过程中得到了较大提高。例如课题组与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江西广虹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申请到科技部科技人员科技入园项目2项,申请到江西省教育厅产学研项目1项,企业合作项目5项等,先后有5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工业产值6000多万元。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基础研究能力,目前教师主持和参加部级基础研究项目10多项,省级项目10多项。

3.3针对企业生产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教学改革

通过产学研结合,改变了以往任课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单一教学的局面,更新了教学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水平提高。根据企业生产实际,不断调整实习实验内容,学院和企业实验室全部为研究生开放。例如为提高研究生动手能力,利用学校和企业实验条件,新开了《合成设计与实验》、《高等有机实验》等选修课。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院实习课指导老师,具体指导研究生在企业的课程实习。

3.4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

通过产学研联合培养,不仅培养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加快学习与生产的结合,巩固了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在毕业后能较快地转换角色,适应工作,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生产,而且研究生通过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激发学习积极性,思维受到系统训练,知识面得到扩大,科研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为从事科研工作和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基础。企业为研究生提供大量课题和训练计划,让研究生参与解决生产实践、产品研发中的实际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5产学研联动,推动学生就业工作

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为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必要条件,巩固了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更快适应工作,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生产。通过产学研联合培养,服务企业,获得了企业的认同与支持,拓展了研究生就业基地建设,连续3年每年平均有5名以上的研究生到相关企业工作,而且很快就成为企业的骨干,如2009年毕业的刘某现在已担任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技术科副科长。产学研联合培养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即达100%。

3.6企业得到了智力支持,促进了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产学研合作,一方面企业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和技术,并且还可以获得与其它企业交流的平台,挑选优秀毕业生等。另一方面在合作过程中,企业内部员工也获得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企业利用产学研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增加了自身的价值,进而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经济越发展,技术开发机会越多,产学研合作实体就会吸引更多的研究项目和投资,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大学、企业、当地经济共同发展。

4结论

医药化工论文范文第5篇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CN:11-5385/TQ)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杂志论文刊登范围涉及石油、石化、煤炭、化肥、农药、医药、塑料制品、新材料、能源等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现面向全国石油、石化、化工行业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个人,征集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理论、工作实践及相关领域论文、科研成果和科研课题。

医药化工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本科;制药工程;毕业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36-03

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该环节在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有重要作用,是本科教育层次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标志,也是本科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衡量标准,其过程包括选题、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实验研究、数据分析与处理、论文撰写和答辩等多个阶段。制药工程属工科专业,侧重于化学、化工、制药等方面基本知识的教育,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是一门技术含量高、学科范围广、应用性强的专业,因此毕业论文的内容和方法应在理念上与时俱进、选题上突出特色、方法上开拓创新,力求完善制药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制药过程中的工程、科研和社会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本文从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际出发,就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探索和讨论。

一、指导教师的选择

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促使其积极主动完成相关研究,才有可能产生创新结果。目前国内很多大学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指导教师和选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然后指导教师根据选题情况及学生的基本情况进一步确定论文题目,该办法的好处是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可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不足之处是容易出现“扎堆”现象。日本的东京工业大学、东京农工大学、神奈川大学和京都大学等却采用单向选择的方式,即只有学生选择指导教师,而指导教师需无条件接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然后与指导老师协商进而确定选题。

目前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也是双向选择,指导教师先填写信息表,包括近年承担的项目情况和毕业论文题目、本年度拟开展的论文题目等内容,学生根据信息表选择指导老师和论文题目,这种方法极易出现“扎堆”现象,并且指导教师在信息表中提供的信息有限,无法实现面对面的及时交流,老师与学生、学生与课题之间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建议指导教师与学生的选择采取双向选择和单向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即以学生的选择为主要考虑要素,除非是因为选择的学生太多、实验室面积限制或课题经费困难等因素,指导教师可以婉拒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前专门组织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见面会,每位教师都要详细、全面地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课题及目前研究进展情况,尤其是学生毕业论文时参与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实现真正的双向选择。

具体的选择过程如下: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

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一般不宜要求过高,该环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和综合素质,进而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选题脱离本专业实际,缺乏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2.缺乏创新,墨守成规,没有独到的见解。

3.选题未与科研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出现虚拟课题。因此,在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时应遵循三个原则:①要求体现基础性、前沿性、探索性、实用性、价值性、现实性和创新性。②毕业设计题目要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③题目的选择一定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专业特色。

实际选题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选题以科研课题为依托,让学生参与实际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论文。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空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加快教师的科研进度。由于科研活动周期一般要长于毕业论文的时间,故选题时要注意兼顾科研活动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一般选题反对题目陈旧、一题多届。但对于教师一定研究基础的课题,在强调质量监督和保证学生受到全面系统锻炼的前提下,应让每届学生的研究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扩大和延伸。根据本专业特点,按照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符合培养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科学可行等原则,拟出供选题目。提倡和鼓励学生自由选题。学生经过几年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自身对某些课程的兴趣和心得体会出发,或是对课程内容的发展延伸有了新的发现,经大量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和文献系统归纳分析后进一步和指导教师沟通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

三、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

在毕业论文研究期间,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监督与管理。由于制药工程的毕业论文都是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学生和老师交流和见面的机会多,便于日常的监督管理。在毕业论文撰写中应实行随时指导、中期检查和最后把关三个环节控制,尤其是中间检查和最后把关两个环节最好由本专业的指导教师集体或交叉组织完成,并及时将发现问题和建议反馈给指导教师,以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和完成。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是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我校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已实现制度化管理。指导老师根据毕业论文的实际进展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完成所指导学生的中期检查,将结果上报学院和学校主管部门,并及时解决在中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若由于客观原因课题进展不顺利,无法按原计划完成研究内容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重新规划研究课题,甚至更换论文题目。既然是科学研究,失败也是允许的,但没有实验结果就无法撰写毕业论文,因此及时调整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毕业论文的写作

为了提高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实现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规范化与统一化,且要求论文内容数据可靠、立论正确、推理严谨、层次分明、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此外对撰写格式和装订要求也有具体规定,要求学生将实验过程用规范化的语言进行汇总、整理。近几年学校和学院均加强了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和规范要求,使毕业论文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因此,在论文研究工作进入收尾阶段时,非常有必要组织撰写毕业论文的专题讲座,请有经验的教师为毕业学生讲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格式、结构、国际单位制符号的使用、参考文献的引用、实验数据的整理、图表的规范要求等,并就撰写毕业论文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另外,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认真阅读学生的毕业论文初稿并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学生修改后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还应进行反复修改,直至达到学校的要求。

五、毕业论文的答辩

为了公平、客观地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分,目前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组织答辩委员会统一负责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在答辩前按学号顺序预先制定答辩日程安排表。答辩前要求学生使用PPT阐述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然后回答答辩委员会老师提出的问题。每个学生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老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从选题、阐述思路、实验方案、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工作量和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评分,同时规定老师不对自己指导的学生评分,答辩结束后再统一进行汇总和表决。这种答辩方式能较好反映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优劣,培养学生准确表达论文意图、阐释论文思想和敏锐回答问题的能力,并保证了答辩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要求指导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和责任心。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我校制药工程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过程管理、论文撰写、答辩与成绩评定等环节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和管理办法对保证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有效的、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陈艳娇.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设计方案新构思[J].江苏高教,2011,(5):93-94.

[2]朱学道,邓道贵.高师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局限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7):61-62.

[3]靳治良,朱桂华,杨晋,等.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3,(5):68-70,85.

[4]蔡照胜.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中的几点体会[J].高教论坛,2011,(4):49-51.

[5]李英,刘芳,温杰.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学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93-97.

[6]颜凌燕,陈明功.指导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63-64.

[7]徐东花,于春月,何法,等.药物分析实验改革尝试[J].安徽医药,2007,11(9):862-863.

[8]刘先进,李家明,谢冬梅.制药工程专业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及体会[J].安徽医药,2010,14(9):1110-1112.

[9]刘先进,李家明,李传润.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6):124-125.

[10]肖艳华,冯菊红,张珩,等.拓展训练在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中的运用[J].药学教育,2011,27(2):53-55.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J2012136)。

医药化工论文范文第7篇

乙酰丙酮用途极广,主要用于生产药品、饲料添加剂和催化剂,此外还用作合成中间体的溶剂以及用于粘合剂,燃料添加剂和金属螯合剂。在医药工业中,乙酰丙酮用于生产磺胺二甲基嘧啶等。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方面主要用于合成抗鸡球虫病药物尼卡巴嗪的原料之一。乙酰丙酮在欧美主要用于生产兽药及饲料添加剂,在日本主要用于生产催化剂。我国主要用于生产磺胺药,部分用于兽药,少部分用于生产催化剂。

2.乙酰丙酮的合成

乙酰丙酮的合成工艺主要有丙酮一乙酸乙酯法、丙酮一醋酐法、乙酰乙酸乙酯-醋酐法、丙炔-醋酸法、乙烯酮-丙酮法等。

2.1丙酮一乙酸乙酯法

在反应釜内加入金属钠、乙醚和冷的无水乙酸乙酯,搅拌下滴加丙酮,保反应温度为45-55℃,最佳pH值6~6.5。反应物经分离,精馏得乙酰丙酮。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热,当温度超过70℃时有副反应发生。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产生大量废水,20kg金属钠可制取50.3kg乙酰丙酮,副产物为34kg的氯化钠,41.3kg醋酸钠和153kg水。

2.2丙酮一醋酐法

采用BF3作为催化剂,使用丙酮与醋酐缩合,精制得产品。该工艺简单技术成熟,产率高,可达80~85%。这种方法的缺点是BF3是危险品且用量大,安全性较差,废液处理难度大,成本高,经济效益不大。

2.3乙酰乙酸乙酯-醋酐法

在装有分馏塔的反应器中投入惭酰乙酸乙酯,醋酐和催化剂氧化镁,混合后加热到130℃,反应10-13小时后,温度升至135-140℃继续反应5小时,精馏得到乙酰丙酮,收率约83.4%。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产率稳定,污染小,经济效益好。

2.4丙炔-醋酸法

丙炔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异丙烯酯,最佳条件是温度240~250℃,丙炔过量5~6mol,压力0.2~0.5Pa,催化剂为醋酸锌,醋酸转化率为80%时,醋酸异丙烯醋产率高达92%,在管式反应器中醋酸异丙烯酯重排,反应温度450~480℃,产物经冷凝器冷却后输入澄清器,澄清液输入精馏塔分离出乙酰丙酮。这种工艺以炼厂气或裂解气为原料,经济效益较好。

2.5乙烯铜一丙酮法

根据生成乙烯柄原料的不同,分为丙酮路线和醋酸路线。该方法的第一步是丙酮或醋酸热裂解生成乙烯酮;第二步用丙烯酯异构化生成乙酰烯酯;第三步在催化刘作用下,醋酸异丙烯酯异构化生成乙酰丙酮。丙酮或醋酸裂化是一个可逆热分解反应,裂解的过种中产生一氧化碳、甲烷、氢等副产物。乙烯酮在酸催化剂作用下被丙酮吸收生成醋酸异丙烯酯。由于该反应吸热,一般在低温下进行。生成的醋酸异丙烯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高温异构化重排生成乙酰丙酮。催化剂的加入使副反应、副产物质种类减少,转化率、产率提高,产量增加。虽然乙烯酮一丙酮法是目前主要的工业合成方法,但该方法存在着能耗高,收率较低等明显缺陷。

3.展望

我国现已加入WTO,其下游医药产品出口形势越来越好,这使乙酰丙酮的需求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开发生产乙酰丙酮的合理工业化途径,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针对产业现状,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一是不断提高合成技术,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对现有装置进行改造。新建装置宜采用醋酸裂解制乙烯酮的方法,目前该技术国内已经开发成熟。随着东南亚地区,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套羰基化法制醋酸装置的投产及国内几套大规模醋酸装置陆续投产,醋酸拱应比较充足,价格平稳。利用醋酸裂解制乙烯酮,然后与丙酮反应制备乙酰丙酮的经济性将日益显现。加外,在原料和产物价格适宜的条件下,也可考虑采用投资小、反应条件温的乙酰乙酸乙酯-醋酐法。

二是大力拓展乙酰丙酮应用领域。目前我国90%以上产品用于医药和兽药生产。在国外,日本80%用于石化反革命应催化剂、助催化剂、溶剂和胶粘剂。欧美国家在催化剂、溶剂等方面的用量出占其消费总量的50%以上。因此,国内应加大乙酰丙酮的应用研究。

三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乙酰丙酮生产规模较小,无法体现规模效益,不易实现自动化控制。应在具有原料和技术优势的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建设年产3000-5000吨规模化装置。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庆月,乙酰丙酮生产工艺的选择[J],医药化工,2005,(8):22-27

[2]镇文,乙酰丙酮的生产应用及市场分析[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4(22):22-24

[3]任相敏、刘颖,乙酰丙酮市场及发展建议[J],化工科技市场,2002(5):20-22

[4]徐润华,乙酸法乙酰丙酮的合成及应用[J],河南化工,2003(12):1-3

[5]郑海涛,一步法催化合成乙酰丙酮的工艺研究[J],辽宁化工,2006(3):131-132

[6]沈利英、施嵘,医药中间体乙酰丙酮的合成方法和应用[J],安微化工,2001(3):18-20

[论文关键词]:乙酰丙酮;合成;应用

医药化工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工程特色;科学训练方法;生产工艺;车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124-02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 discussion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LIU Xianjin, LI Jiaming,LI Chuanrun

(College of Pharmacy,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230031,China)

[Abstract]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link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is the bottleneck in teaching results.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in the fields of concept innovation, design innovation and methodology innovation.

[Key words] The teaching link of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Project features; Scientific training methods;Production process;Workshop design

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其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解决制药过程中的工程、科研、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严谨的学习及工作态度。毕业(论文)设计也是学生即将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检验、总结和综合应用,又为今后走向社会的实际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2]。笔者将对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方法从理念创新[1]、设计创新、方法创新三个层面上进行探讨,力求完善制药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1 教学理念上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1.1 在教学理念上

以新的“学生―医药工业发展―医药工业实践” 三个中心代替旧的“老师―书本―课堂” 三个中心。改革教学方式,鼓励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助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1.2 培养创新意识是工程能力提高的核心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创造性的思维可发掘。教师指导作用是引导学生突破对实习产品的思维定势,鼓励设计创新。优秀的毕业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并可以使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理念得到很好的展现。优秀的设计方案还能够推广应用。

2 选题注重突出工程特色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全国制药工程教学领域的工作者在教学各环节都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然而,根据2009年全国制药工程教学研讨会获悉的信息,也发现存在如下的一些共性问题:即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工程特色不够突出,生产实习靠短期见习完成;既具有工程教育背景,又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偏少;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学生做工程设计的比例偏少,仅20%左右;多数进行专题实验,依据实验数据,撰写毕业论文等。诸多问题主要归纳为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质量不高而使得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特色不够突出这一严重问题。由此可知,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是目前严重束缚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的瓶颈。因此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点对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尝试和改进:

2.1 确定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主题思想是毕业实习的根本出发点

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有化工制图、化工原理、药用高分子材料、药剂学、制药工程、药物分离技术、药物合成反应、化学制药工艺学等等。然而,笔者认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工程设计过程是巩固和获取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知识及相互联系,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建议在师资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应全部进行工程设计。将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紧密结合,以实际应用问题推动设计创新,邀请药厂工程技术人员和设计专家到校任兼职教师,一起指导毕业设计。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使学生逐步树立工程观点,提高工程能力。

2.2 狠抓工艺和设备两条主线是提高工程能力的科学训练方法

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内容中构架新的知识体系,坚持选题科学性、内容系统性、知识前沿性、理论新颖性和原则规范性,构建优化的工艺设计知识结构。选题与过程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工程实例培养、训练学生使用工程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工程设计方面的选题主要有:某药物成分的提取、分离、合成工艺设计;某药品剂型的工艺设计;某药品剂型生产设备及厂房设计;某药品生产设备的再验证等。通常,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从大四下学期开始,本科生集中进入毕业(论文)设计阶段,一般学校都安排16周左右。以具体的产品为载体,按照药品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及单元操作过程,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践,使学生掌握不同药品的生产工艺及工艺控制要点,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突破重点、难点和薄弱点是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关键

通过各种工程设计的选题,要求学生掌握、串联和突破各专业课的知识重点,通过工程数据的计算、训练来化解工程计算这一知识难点,通过工程中的非工艺设计条件的处理和解决,弥补交叉、边缘知识的薄弱点。注重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性教学方法。训练和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

2.4培养动手、观察、分析、综述四种能力,促使工程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

在工程设计的所有题目中,有关某个药品的生产工艺及车间设计方面的题目所涉及的专业课内容最多,因此,笔者以年产一亿粒胃康灵胶囊的生产工艺及车间初步设计为例重点介绍其设计的基本程序及涉及到的专业课。

2.4.1 胃康灵胶囊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其生产工艺包括前期的中药预处理和剂型生产两大工艺内容。在生产工艺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充分比较,尤其注重前沿工艺技术的应用。最终确定最优工艺路线。专业课涉及到中药学、中药炮制学、药剂学、药物分离技术、制药工艺学等课程内容。

2.4.2 根据确定的生产工艺,选择各工艺所需设备。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选型原则,掌握所用药物的物料衡算和所选设备的能量衡算,学会依据选型原则中的计算数据和GMP中的具体规定,择优选择所需设备。画出工艺布置框图、设备布置图。专业课涉及到化工制图、化工原理、制药工程原理及设备、药事法规等课程内容。

2.4.3 根据已选工艺和设备,确定所用车间的整体布局。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车间布局的原则,学习管路设计,学习空调系统的选取,学习空调净化系统设计,熟悉药品生产过程中的三废处理,画出车间布置图、车间风管布置图。专业课涉及到化工制图、制药工程原理及设备、药事法规、化工原理、三废处理等课程内容。

通过上述工程设计课题的完成,学生们复习、掌握了专业课的知识,掌握了各专业课在工程设计中的地位及相互间的联系,明确了制药工程专业的学习重点和今后实际工作的重点,将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特色落到实处。

3 教学途径、手段多样化,实习、参观与论文同步进行

在进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根据选题,确定基本思路,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资料。

3.1 校内论文

50%学生在校内由导师的科研项目组进行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毕业论文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校的各项实验设备,完成药物合成、提取、分离等工艺过程及各种剂型的工艺和车间设计。融会贯通专业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熟练使用CAD画出生产工艺图、设备布置图、管路布置图、车间布置图。在论文开题报告和答辩环节,要求学生将设计内容做成课件,通过多媒体系统演示并表述设计全过程,通过自己归纳、介绍及评委和听众点评、提问,完善、巩固专业知识。实现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有创新性成果。

3.2 校企结合

还有50%左右学生因已与就业单位签约,本人及就业单位都希望先期进入应聘单位实习工作,就采用校企结合的方式,在就业与实践教学基地(科研院所或制药企业)进行制药过程的研发与应用方面的毕业设计工作,由校内和科研院所或企业组成双师型论文指导教师队伍。这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就业或实习单位的生产情况,选择有关的工程设计题目,在就业单位一边工作,一边理论结合实际,完成设计。这部分学生普遍积极性高、论文的针对性强,既使得论文数据具体、设备及设施真实,又借助老师的帮助,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3.3 组织参观

为了强化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特色,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当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组织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参观各种设备一应齐全的全国性制药机械展览会和具有一定特色的药品剂型展览会。使学生们对专业课中学过的制药设备及工程设计中用到的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及操作方法有一个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以便学生们进入不同制药企业时,适应能力强,专业特色鲜明,角色投入迅速,能较快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4 结语

笔者按照以上程序和内容指导了若干届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设计,学生们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各门专业课不同的知识点通过工程设计有机地串联起来。并且通过论文撰写,掌握和总结了大型工程设计的思考方法和程序。增强和提高了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和工程素质。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专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途,对发展制药行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会对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作出贡献。我们所有从事该专业教学的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将努力探索、不断改进。相信只有作好充分准备,制订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确保制药工程专业向着我们预定的目标走上成功之路,越办越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英.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纵横,2004, 2(7):31.

[2]祝宏,刘永琼,巨修炼,等.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及实践[J].药学教育,2005, 21(5):17-19.

[3]欧阳臻,宁德刚,徐卫东,等.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和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探讨[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4):71.

[4]梅建凤,王普,徐敏. 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化工高等教育,2007,(3):48.

医药化工论文范文第9篇

第一条资格标准

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法规,了解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常用方法;熟悉本专业现代科技管理方法,了解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或引进、消化和吸收新技术等工作中业绩显著;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能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获取信息及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从事以下专业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

(一)化工专业:炼油、石油化工(含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工)、煤化工、橡胶工业、无机化工等。

(二)精细化工专业:农药、染料、涂料、颜料等精细化学品,医药(含各种原料药、药物制剂)等。

(三)化工机械专业:化工设备及压力容器的设计、安装等,化工企业中电气、自控与仪表、供排水、热工等。

(四)其他专业:化工医药企业的技术管理、化工分析、科技信息、标准化等。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三条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三)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

(四)重大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延迟3年以上。

第四条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备以下条件者,可申报工程师资格:

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或大学专科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二)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以下学历(学位)者,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工程师资格:

1.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2.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

第五条继续教育要求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按照《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六条专业理论知识要求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国内外技术信息和发展方向,积极进行新技术应用及技术开发,参与本单位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

第七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参加过科研设计项目的全过程工作,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科研设计项目中关键的技术工作。

(二)主持或参与的科研、设计、技改项目在市以上推广并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参加过对行业发展有影响的重点项目或系列产品的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工作。

(四)为主或独立承担的经济分析和市场分析预测,被主管部门或单位采纳,并经实践验证基本准确。

(五)制定、编写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被采纳,并用于实际。

(六)配合相关任务完成有关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并提出报告,具有指导实际工作的作用,得到有关方面认可。

第八条业绩、成果要求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县(局)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县(局)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获奖项目的获奖者(前三名,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三)完成市(厅)级以上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的研究、设计、制造、生产管理及相关任务,成果通过鉴定、验收。

(四)完成大型1项或中型3项以上工程成套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安装等,通过鉴定或验收,并经实践检验达到了要求,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参与编写的行业标准、技术规程、技术标准1项以上,并经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实施。

(六)完成3项配合重点项目的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经使用证明具有指导实际工作的作用。

第九条论文、著作要求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著作或译著l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论文篇以上。

(三)在市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或在市级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

(四)为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技术问题而撰写的专业文章2篇以上。

第十条外语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以上。

(二)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其应用水平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三)因公出国,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四)符合省人事(职称)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以上。

(二)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其应用水平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三)取得省人事厅组织的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

(四)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第四章破格条件

第十二条破格申报条件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业绩显著,学术或技术上有一定突破,年度考核至少有1次为优秀,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破格申报。

(一)取得中专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lO年以上,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二)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三名,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第十三条破格评审条件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在符合第三章规定的评审基本条件的前提下,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三名,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三)获得市(厅)级以上授予的优秀科技工作者或劳动模范称号者。

(四)直接负责(技术负责)完成市级以上重大项目的研究、设计,或发明、引进、转化技术创新成果(专利)并用于生产实践,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经有关专家鉴定认可。

第五章附则

第十四条申报工程师资格应提交第三、四(或十二、十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条规定的材料,并按规定的程序送评。

医药化工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医药;科技发展;现状

[收稿日期]2013-09-16

[通信作者]*李冬雪,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医药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Tel:(010)88225159,E-mail:.cn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当前,中医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本文围绕政策环境、经费投入、人才队伍、科技成果等方面,梳理了我国中医药科技发展的基本现状。

1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中医药科技发展,政策环境逐步改善

“十一五”以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纷纷制定了各种规划及政策来促进中医药的科技发展。2006年,国务院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中医药理论传承和发展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构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并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列为人口与健康领域的优先主题。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中医药工作,开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201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到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2012年,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等,里面均涉及了发展中医药的内容。

各部门也大力协同,了很多相关规划及文件,推动中医药科技的发展。科技部2007年1月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中医临床研究、中药产业发展、基础理论研究、标准规范研究、创新体系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列为优先领域。2010年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0―2020年)》, 提到发展中药产业,提升中药工业,改造中药商业,培育中医药知识产业和服务业,将中药产业培育成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健康产业。2020年,建成一批各具特点、布局合理、区域化协调发展的中药科技产业基地。2011年,科技部又陆续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等,均把中医药的发展列为主要内容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2年下半年连续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共列举了16项重点任务。

可见,近些年来,国务院及各部门都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纷纷制定了各种规划及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政策大环境,也是中医药能够稳定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2中医药领域研发投入经费持续增长,但同生物医药的其他相关领域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2.1中医药领域研发投入经费增长迅速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医药领域产学研各部分R&D投入经费在2007―2011年间保持逐年增长趋势,研发投入经费总额由2007年的188 295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3 399 807万元[1-5],增长了约17倍,尤以产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最快,见表1。

表1中医药领域产学研各部分R&D投入经费数

Table 1R&D fund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eld万元

年度研发机构高校高技术产业200716 50828 106143 681200823 07639 604195 984200926 35251 148208 042201035 36455 674174 144201139 39066 7063 293 711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8―2012年),研究与开发机构“按学科分组的R&D课题”、“按学科分高等学校R&D课题”、“高技术产业R&D活动情况”。

2.2研发机构和高校的中医药学科研发投入经费与其他生物医药相关学科相比差距较大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研发机构和高校的中医药学科的R&D课题投入经费与其他生物医药相关学科相比差距较大,中医药学研发投入经费只有临床医学研发投入经费的约1/3[1],见表2。

表22011年研发机构和高校的生物医药相关学科R&D投入经费数

Table 2R&D funds in biomedical field in R&D institutions and university in 2011万元

排名学科研发机构 高校1生物学259 614226 3232临床医学62 165226 3303基础医学37 92398 8944药学61 18856 6115中医学与中药学 39 39066 7066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36 98421 5447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7281 138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年),研究与开发机构“按学科分组的R&D课题”、“按学科分高等学校R&D课题”。

2.3中成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经费与化学药品制造业相比差距较大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中成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经费为3 293 711万元,不到化学药品制造业的1/3[1],存在较大差距,见表3。

表32011年生物医药各相关产业R&D投入经费数

Table 3R&D funds in manufacture of medicines in 2011

排名 分类2011年R&D投入/万元所占比例/%1化学药品制造业10 442 23255.322中成药制造业3 293 71117.453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业2 654 49414.064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2 486 14013.17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年)“高技术产业R&D活动情况”。

3研发投入人员总量增长较快,且研发投入人员的主体正逐步由高校和研发机构向企业转移

3.1研发投入人员总量增长较快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医药领域的研发投入人员总量从2007年的18 578人年增长到2011年的35 597人年[1-5],增长幅度达91.6%,增长较快,见表4。

表4中医药领域研发投入人员总量

Table 4R&D personnel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eld人年

年度研发机构高校高技术产业20072 4558 7037 42020082 77410 66713 66020093 40210 49915 46420103 64710 98910 45820113 89711 70519 995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8―2012年),研究与开发机构“按学科分组的R&D课题”、“按学科分高等学校R&D课题”、“高技术产业R&D活动情况”。

3.2产业研发投入人员数量增长迅速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1年,研发机构和高校的研发投入人员数量呈现持续稳步增长的趋势,增长幅度分别为58.7%和34.5%;但产业的研发投入人员数量增长迅速,从2007年的7 420人年增长到2011年的19 995人年[1-5],增长幅度高达169.5%,并且占中医药领域研发投入人员总量的比例也由2007年的39.9%提高到2011年的56.2%,充分表明科研投入人员的主体正逐步由高校和研发机构向企业转移。

4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取得成绩显著

4.1“中医学”科研数量增长显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网站数据显示,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学”文章的数量从2007年的15 164 篇增长到2011年的24 620篇,增长幅度达62.4%,文章总数量的排名由2007年的第9名上升至2011年的第4名;并且在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10个学科排名中,“中医学” 也由2007年的不在前10名跃升至2011年的第6位[6],成绩显著,见表5, 6。

表5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论文数排名

Table 5Top 10 list for number of papers taken by CSTPC by discipline

排名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2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农学农学中医学计算技术3计算机科学技术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计算技术计算技术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4基础医学计算技术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农学中医学5农学基础医学基础医学基础医学农学6药学药物学中医学药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7生物学中医学药物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基础医学8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生物预防、卫生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生物学9中医学预防、卫生化工化工化工10化学化学地学土木建筑土木建筑

表6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10个学科排名

Table 6Top 10 list for number of papers cited by discipline

排名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2地学农学农学农学农学3农学地学地学地学地学4生物学生物学生物学生物学生物学5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6基础医学环境科学基础医学基础医学中医学7化学基础医学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基础医学8环境科学化学化学计算技术计算技术9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技术计算技术中医学环境科学10电力与电气中医学中医学化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另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SCI/EI/CPCI-S收录的“中医学”论文数从2007年的63篇增长到2010年的450篇[1,4],增长明显。

4.2中医药领域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明显增长2002―2012年期间,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和PCT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涉及中医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量由3 074件上升至9 451件,增长幅度超过200%,增长明显;同时,2002年至2011年期间,涉及中医药领域的发明专利授权量由692件增至6 319件,增长了约8倍,增长更为显著,见图1~2。

5小结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科技的发展,各项政策及规划的出台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大环境,同时科研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都为中医药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可以说我国的中医药事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不可否认,中医药科技的发展与西医药相比,无论从经费投入、人才队伍,还是科技产出都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希望我国广大的中医药科技工作者能把握发展机遇,不断开拓创新,加强合作交流,尽快缩短与西医药的差距,使中医药发扬光大,在我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的影响。

数据来源于中国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CPRSABS数据库(图2同)。

图1中医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度分布

Fig.1Annual distribution of patent applications for inven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eld

图2中医药领域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度分布

Fig.2Annual distribution of patents granted for inven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eld

[参考文献]

[1]2012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2011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2010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4]2009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5]2008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6]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EB/OL]. 2013-05-01.http:///tabid/640/default.aspx.

Present situ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LI Dong-xue1*, XU Yi-jun2

(1.China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ijing 100039, China;

2.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of the P.R.C, Beijing 100088,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xplains the statu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Basic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policy environment is improved step by step, R&D funds and R&D personnel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eld are increased continuously, and a lot of achievements have been go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eld.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ituation

上一篇:净化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化工行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