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8 01:06:24

医药产业调研报告

医药产业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一、医药产业现状

目前,##工业区园区先后引进医药加工项目28个,医疗器械、医药设备、医药物流、医药包装等关联项目6个,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医药产业集群,突出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产业链条长,产品门类多。医药企业产品涵盖了中药、西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多个门类、千余品种,山东步长制药和**睿鹰制药跻身全国制药企业百强。在##工业园南部形成了以山东步长制药、山东丹红制药、**步长制药、山东健民药业、山东华信制药、山东天草药业等中西药制剂为主的中医药工业组团,形成了从中药材种植、饮片加工、制剂生产到市场物流的中成药生产体系;北部形成了以睿鹰制药、睿源制药、金翼生物制药、中亚制药为主的医药工业组团,形成了从优质产品种植、生物发酵、化学合成到无菌原料药的生产体系,成为目前国内规模较大、技术先进、产品纯度高、产业链条长的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生产基地。

二是企业膨胀快,带动能力强。近年来,园区的医药企业发展迅速,效益良好,实现了连续投入,快速膨胀。**睿鹰制药集团先后和上海新先锋药业、美国辉氏、富莱汶等知名公司合作,三年累计投资近10亿元,新上高新技术项目10个。陕西步长集团在4年内连续投资建设山东步长、山东神州、**步长、步长中医药工业园四个项目,步长集团计划再用2年时间,在园区建设成一个涉及天然植物药类、生物药类及保健食品类三大领域,以心脑血管病药为主的口服固体制剂、注射剂及抗癌药注射剂,以妇科药为主的口服及外用药制剂、口服液制剂,及保健食品等生产基地和一个医药研究所,形成一个多领域、剂型全的现代化步长医药工业园。

三是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园区积极鼓励和引导医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有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睿鹰制药集团有20多项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科技成果奖,8项为国内独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医药中间体gcle的研发生产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步长制药集团的产品稳心颗粒是国内第一个批准治疗心律失常和室性早搏等病症的纯天然植物药,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丹红注射液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中药”,得力生注射液是目前国内唯一批准的二类抗癌植物类新药,是世界首创复方抗癌中药注射剂。中亚制药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无高压加氢还原装置,建成了全国较大的大环内脂类原料药生产线,新研发产品乳糖酸卡拉霉素解决了大环内脂类原料药不溶于水的难题,填补国内空白。

二、发展医药产业的主要做法

##工业园区的医药产业从一个企业到形成集群,主要得益于 “建平台、优服务、重招商、强科技、壮龙头”五项措施。

一是建平台。重点在##工业园区南部和北部的两大优势区域规划了中药加工、生物制药两大医药工业区,在投入上重点配套,先后投资7亿多元,确保了区域范围率先实现道路、供排水、通讯、电力、燃气等“七通一平”,打造了项目落地建设的优质平台。目前,在园区南部形成了以中西药制剂为主的中医药工业组团,北部形成了以生物制药为主的工业组团。

二是优服务。为进一步加快医药产业发展,营造医药企业聚集“洼地”,园区管委会实施了客商来访首问制、工作落实目标制、联系项目责任制、反映问题备案制等,设立了企业服务“110”,为客商提供“全天候、零障碍”服务,形成了高效快捷的创业服务和支撑体系。对医药项目坚持“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的原则,给予投资者最优惠的政策。提出了“只要项目区中建、一切手续我们办”的工作承诺,做到所有入区项目均由工业园管委会“一门受理”,各项手续由管委会结合有关部门联合审批 “一站式办结”。陕西步长制药是园区的大户,当初步长集团看重的是原**制药厂的一个药号——稳心颗粒,企业落户园区后,当地优质的环境、优良的服务、优惠的政策使山东步长制药集团迅速崛起,集团董事长赵步长坦言自己是在被感动之后才做出这么重大决策的:“在其他地方跑手续一年时间也不一定够用,在**园区建厂,从动议到施工不到两个月。”他力排众议把原本计划在上海、西安等地投资的项目转移到园区。

三是重招商。园区始终将对医药项目的引进作为招商引资的“重头戏”,抽调专业招商人员紧盯医药产业,研究发展方向,掌握转移趋势,积极鼓励医药企业采用合作、入股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延深产业链条。并对引进的医药项目实行领导挂牌包保机制,强化服务,现场办公,加快了医药项目的落地建设和投产运行。在引进的34个医药及关联项目中,属于招商引资项目的30个,占88.23%。山东健民药业公司积极响应园区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在建设了健民医药物流项目后,又吸引区外技术、资金,上马了远东海创生物科技项目,日前,公司又和新西兰沃森公司签约了合资1000万美元建设麦路卡制药项目的合同,而且,健民药业公司在完成该项目的建设生产后,将“走出国门”和沃森公司合作在新西兰注册新公司,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材料资源扩大生产,进一步占领国际市场。华信制药集团收购了曾经是全国最大的维生素c生产企业的江苏华源药业后,成为拥有六大剂型、200多个品种的大型制药企业。

四是强科技。园区大力实施科技促进和品牌带动战略,不断提升医药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一方面,为鼓励企业争创品牌,园区对荣获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目前,园区有10家医药企业荣获了“山东省著名商标”,2家获“中国驰名商标”,2家企业的产品评为省名牌产品,丹红注射液荣获国家“百姓安全用药”称号。另一方面,园区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加快了医药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步伐。山东远东海创生物科技公司先后与**工业大学、**商业大学合作,取得了具有技术领先性、专利独占性的“直投式发酵剂”、“棉酚精提”等国家“xxx”重大科技成果项目;**睿鹰制药与山东大学、西南交大、青岛科技大、上海医工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成功解决了在7-aca、7-awa等生物制药领域的环保难题;自主研发的埃坡霉素b脂质体制剂,埃坡霉素缓释植入组合物及应用,获国家专利发明授权。

医药产业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科技园区;张江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3-0099-04

生物医药产业是张江高科技园区重点发展的科技产业,是上海市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张江生物医药产业以“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的建设为契机,经过十多年的迅速发展,现已集聚了328家生物医药企业,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对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从2001~2005年,张江生物医药产业以28.8%的年均增长率高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短短十年内,3平方公里的张江药谷内已集聚了32家研发中心、42家大型医药生产企业和120余家中小型创新科技企业,园区内的生物医药企业累计已达到210家。2005年突破40亿元,达到44多亿元,生物医药产值占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30%,生物医药是张江继电子信息产业之后最有活力的产业。探讨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对于提升上海自主创新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特征

生物医药产业是指将现代生物技术与新药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各种疾病的诊断、防治和治疗相结合的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和开发过程较长,包括从基础研发、实验室的试验、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获取新药证书到正式生产等主要阶段(见图1)。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典型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行业进入壁垒高,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高收益、垄断性等基本特征。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是指处于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相关辅机构为支撑,在拥有同一产业文化的地域范围内高度集聚,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垂直和水平联系,区域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相关机构所构成的地域产业综合体。其中,制药企业是产业集群最终产品的生产者,科研机构和生物技术企业是为药品生产所需的中间产品的供应者,公共平台等相关服务机构是为成品商、供应商提供服务的金融、保险、运输、教育、培训、行业协会等机构,政府管理部门是为集群内企业服务的本地政府部门、技术监测与监督机构等。

从空间形态和内外联系两个方面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具有如下特征:

①高度集聚性。从空间形态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表现为大量企业以及相关人才、资本等要素的集聚(Cooke,2001; Feldman,2003)。Coenen等学者提出用生物技术企业的数量、生命科学家的数量、每年用于研发投入的风险资本、大型制药企业每年用于生物技术研发的资金等指标来衡量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育程度(Coenen,2004)。

②网络互动性。互动性则是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强化的前提。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进而促进区域创新能力、产业能级的提升。与IT等高新技术产业不同,生物医药产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础科学研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垂直维度上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十分活跃,信息、技术、人才、资本交流十分频繁(Martha Prevezer, 2001; Zucker/Darby/Brewer,1994)。同时,从生产的角度来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严重依赖产业链建设。化工企业、中间体企业、原料药企业和制剂企业、包装及辅料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配套是维系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强劲竞争力的前提。研究机构、企业、相关服务机构空间临近对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此外,非正式交流网络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也具有一定影响。这种网络并不是契约式的,而是建立在非正式的人际信任、自愿的结网行为。这种水平的、非等级化的合作更容易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促进非编码化知识的传播,使得知识和技术在集群成员之间流动,激发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曾刚/文,2004;王辑慈,2001)。

③资源共享性。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周期长、风险高、投入巨大的特点,而区域专业人才、市场、资金、技术、信息、设备等要素条件的共建共享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和风险。孵化器、信息、培训、研究开发、融资担保、政府行政审批等便捷化服务对中小规模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评价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有资金、政策等外部条件的支撑。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上较好,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大、服务功能完善,但资本市场的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等弊端,影响了集群的发展。

2.1 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

生物医药产业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使得企业的严重依赖于外部投资。张江的生物医药企业建立时间不长,自有资金实力有限,对风险资本需求大。目前张江生物医药企业资金来源渠道不多,主要通过政府资助、企业自筹和投资机构来融资。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对张江生物医药企业的资助额度逐年增加。2005年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87家在孵的生物医药企业中,有16家得到中央和浦东政府的资助。2006年59项新药开发项目获得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共计1 477.9万元的资助。政府无偿资助促进了企业发展,受到企业好评。但单一政府资助并不能满足生物医药研发项目对巨额资金长久发展的需求。

张江高科技园区内复旦张江医药公司等部分生物医药企业得到政府设立的风险投资公司(张江高科)的支持,但民间风险投资极少,2005年上海生命科学风险投资仅为10万元(摩立特咨询报告,2005),加上产权交易和生物技术价值评估等体系缺失、创业板资本市场尚未设立,风险投资体系尚待建立。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公司资金来源渠道非常狭窄,股东资金、商业贷款、个人借款、国外借贷是企业主要资金来源。根据国外经验,一项生物技术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整个过程中,前、中、后期的资金需求比例为1∶10∶100(王琳等,2005)。而浦东政府投资集中于基础研究,而对于中、后期研发的风险投资不足,导致张江许多研发成果无法顺利进入临床阶段,阻碍了产业化的进程。

2.2 优惠激励政策多,但知识产权保护不够

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享有很多优惠激励政策。1996年8月2日,由科技部、卫生部、中科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设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市政设施、资金信贷、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等配套措施逐步完善,生物医药领域的重大产业项目和科研开发项目得以优先进入张江,教育、科研、医疗等优势资源也进一步向张江集聚,新药快速审批、行业协会建设、对外交流等方面优势明显。

新药研发周期长、耗费大、存活率低,只有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才能形成“创新――保护――促进――再创新”的良性循环。浦东政府在鼓励和支持企业自身创造知识产权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制定完整法律法规来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方面着力不够。在实地调研中,许多企业抱怨张江知识产权服务少,导致他们难以有效地开展研发创新。

3. 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内部机理

3.1 科研机构密集,但知识溢出效应不明显

临近研发中心是生物医药企业获取智力资源和技术来源的重要途径。研究机构密切合作,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升。与国外许多地区不同,张江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并不是围绕大学和科研机构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一片田野上通过政府引进知识机构等方式而着力培育起来的。现已形成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为核心、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基础、以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等30家研究中心和美国礼来、罗氏制药、安利、霍尼韦尔、诺华、和记黄埔、罗门哈斯、日本荣研等10余个跨国企业研发中心为主体以及210家中小型科技企业所组成的研发创新体系,它不仅涵盖了新化合物、新功能基因、新作用靶点的发现,还包括了从新药筛选到安全评价、临床研究、工艺研究、中试放大整个新药创新的全过程。此外,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医学院(含药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药工业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也成为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为张江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智力场”,但它们与生物医药企业之间并不具有“天然”的联系。张江跨国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弱,张江本地企业在国际合作中仍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拥有核心技术的跨国企业更多地与母公司联系,而并不与张江园区内的企业进行技术交流。虽然跨国公司的入驻会带来相应的资金和本技术人才,但技术壁垒使得张江本地企业难以进入跨国公司的技术领地。从我们的实地调查中发现,由于彼此间不信任、交流障碍和文化冲突、研发成果与产业化脱节等原因,许多企业仍然处于与本地的高校、科研机构相“隔离”的状态,合作网络尚未形成,园区的产学研联合开发的氛围还尚未形成。

3.2 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制有待优化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不仅是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和催化剂,而且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张江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的发展,现已拥有行业协会、法律和财务咨询机构以及临床服务等服务机构,孵化器的功能逐步完善。在扶持园区中小创新企业,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平台已为艾滋病、肿瘤、内分泌等领域14个项目的药品注册和申报提供了专业技术服务。法玛勤医药科技公司作为政府服务功能的延续平台,为创业企业提供实验场所(孵化单元)、实验设备和实验技术服务(公共实验室)和新药申报、临床研究服务(CRO)等一系列技术服务以及工商注册、税务、法律、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商务拓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中介服务。但以政府为主体的运营模式和管理体制存在着后续建设乏力,资源整合、功能优化不到位的情况,产出效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张江生物医药孵化器为创业企业提供孵化场地、技术支持、孵化资金、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并着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张江用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孵化基地的建设面积达 16万平方米、设有45个生物及化学孵化单元,引进项目单位已超过120家。平台的公共实验室与超过20家园区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服务关系,已有技术测试项目超过500个。

张江生物医药科研设备共享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设备共享网络等张江生物医药技术支撑平台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了更为优越的软环境。但是,由于不同主体的职能和目标不同,在投资方式、资源建设、资源供给、质量监督、共享协调与评估、后台管理等方面的运行机制都不同,导致技术服务平台没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功能空放、仪器设备闲置,急需对管理体制进行优化(见表1)。

4. 小结

随着项目的大量引进、企业的高度集聚,使得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药谷”的品牌效应迅速提升,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六个模块组成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产业集群已初现端倪。

从企业所处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价值链的几个环节来看,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研发功能是最突出的,集群内有37.3%的企业以研发为主、27.6%的企业以提供咨询等服务为主、19.9%的企业以物流销售为主、15.2%的企业以制药为主(摩立特咨询报告,2005)。从新药研发的若干环节来看,从早期的靶点发现等基础环节,到中晚期的临床阶段,介入的企业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集群内的企业更多的是从事前期的研发环节,尤其是有一部分企业承接跨国企业的研发外包业务,而介入到后期环节的企业不多。

张江的产业化能力不强,下游工程技术的发展落后于上游生物技术的发展,在下游工程设备、材料和新生产工艺研制开发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中上游生物技术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3~5年,而下游工程技术至少落后了15年以上。造成张江生物医药的产业化低下的原因主要在于产学研合作不足、上游和下游工程科技人员比例不合理、研发项目的市场前景不足等方面。据实地调查,张江上游研究成果转化成为生物技术产品的比例还不到0.5%。2006年本地开发的一类新药中只有一个在上海金桥实现了产业化,其余的技术成果都流入外地产业化。

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内的垂直联系、水平联系较弱,与发达国家的制药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及生物技术企业的频繁合作相比,张江生物医药的产学研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拥有技术的一方――大学、科研机构及生物技术企业与拥有资金的一方――制药企业未能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而往往出现科研成果转让到外地实现产业化,而本地的企业却在集群外寻找合作伙伴的现象,这种现象造成了本地资源的浪费和集群内的网络关系松散,影响了创新资源整合的效率。

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大规模引进高校、研究机构、知名跨国药企而逐渐形成的,集群的外推力很强,但内动力不足,基础研发实力较强,但持续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的能力不足。为了加快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建设,迫切需要在引进风险资本、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整合公共研发资源、强化企业之间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网络联系等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编号:40371033)部分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资环学院.张江高科技园区实地调研报告(上海 2006年)。

参考文献:

[1] Cooke P. Biotechnology Clusters in the U.K.: Lessons from Localisation in the Commercialisation of Science[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1,(17).

[2] Feldman M, J Francis. Fortune Favours the Prepared Region: The Case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Capitol Region Biotechnology Cluster[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2003,(11).

[3] Coenen L, J Moodysson, T Bjorn. Nodes, netwoks and proximities: On the knowledge dynamics of the Medicon Valley Biotech Cluster[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2004, 12(7) .

[4] Prevezer M. Ingredients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U.S. Biotechnology Industry[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1, (17).

[5] Zucker L, M Darby, M Brewer.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Birth of U.S. Biotechnology Enterprises[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1994:4653.

[6] 曾刚,肖勤. 上海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J]. 中国产业集群,2006,(5).

[7] 王辑慈. 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 王琳,肖勤,曾刚. 上海浦东新区电子信息与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合作网络比较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5).

[9] 曾刚,文.上海浦东信息产业集群的建设[J]. 地理学报,2004,(59).

医药产业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我局决定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下简称“学习实践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坚持推进科学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服务医药经济发展”为实践载体,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围绕市委和省局党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应较多的问题,着力构建科学发展的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把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使思想观念、工作理念和机制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努力推进食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二、目标要求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具体要求是:

(一)思想认识有新提升。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在事关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上进一步形成共识,进一步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

(二)解决难题有新突破。针对影响食品药品安全的深层次矛盾、制约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围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深化食品安全示范县(乡镇)和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的示范创建活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及消费环节安全监管、信用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以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内容开展深入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争取在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促进我市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监管能力有新提高。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完善机制,着力提高领导班子自觉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增强坚持“五个监管”的能力,提高干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能力,努力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的提升。加强建章立制、注重长效管理,完善监管机制,规范行政行为,不断提高科学监管能力和水平。

(四)“三区”建设有新成效。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加快“三区”建设的重要机遇,进一步落实科学监管理念,加快构建统一高效的安全责任体系、以人为本的和谐监管体系、面向社会的宣传教育体系、科学完善的长效监管体系、规范高效的许可审批体系、惩防结合的安全保障体系、先进一流的连锁经营体系等“七大体系”,加快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基层食品安全建设、系统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等“四项建设”,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推动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解放思想。深刻认识解放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努力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以思想大解放和观念大转变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大发展,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科学监管规律,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二)突出实践特色。坚持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总结借鉴“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经验,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深入实施市委“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总战略结合起来,与全面落实科学监管理念结合起来,与全市系统正在推进的“三区”建设结合起来,与解决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确保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效。

(三)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真诚接受群众监督。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评议,同时注意教育引导群众。要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做到听取民意找问题,顺应民意抓整改,依据民意看效果。

(四)注重正面教育。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推动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局领导班子要联系思想工作实际,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查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学习实践活动围绕全面实施市委“两创”总战略和奋力打造“实践科学监管理念的先行区、实验区和示范区”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市系统工作实际,重点从七个方面查找和解决问题:

1、学习理论方面。着力查找和解决理论学习不够扎实,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解不深、不透,甚至片面理解、因需解读,不能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问题。

2、解放思想方面。着力查找和解决发展的观念陈旧、进取精神不强、发展的视野不宽、动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创新勇气,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应对不力,工作中不重视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推动机制创新的问题。

3、服务大局方面。着力查找和解决全局意识不强,不能在全局工作中找准自身的方位,不能紧贴中心开展工作,落实上级党委、政府重要决策不够积极主动,在关注和改善民生、推动和服务发展上办法不多、措施不力的问题。

4、发展思路方面。着力查找和解决对坚持“五个监管”认识不够到位,态度不坚决,措施不落实的问题;对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思想不够重视,对统筹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促进食品医药产业转型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不能很好地坚持科学发展要求,特别是不能辨证处理监管与发展的关系、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关系的问题。

5、工作效能方面。着力查找和解决政务公开制度不落实,公开内容不全面、不规范,工作程序繁杂、效率不高的问题。

6、转变观念方面。着力查找和解决服务意识不到位,门可进、脸难看,监管方式、执法行为简单粗暴等问题。

7、端正党风方面。着力查找和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党员意识不强,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对歪风邪气不敢斗争,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抵制不力,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等问题。

查找和解决突出问题,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已经具备条件能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解决的问题要抓紧解决;对那些解决难度较大、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积极采取措施尽快解决。解决问题要突出重点,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多办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

五、方法步骤

根据市委统一安排,学习实践活动从2009年3月开始到8月基本结束。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进行。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坚持把深化学习、提高认识贯彻始终,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完善制度贯穿始终,把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始终,把领导带头、典型示范贯穿始终,确保活动真正取得成效。

(一)学习调研阶段(4月底完成)。重点工作是:学好理论、提高认识、专题调研、形成报告。

1、开展科学理论大学习。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以集中交流及典型宣讲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及十七大以来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和我市十二届五次全会暨市政府四次全会、全市干部大会精神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要决定。做到局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不少于3次。同时,党员干部要做到“三个一”,即:制定一份学习培训计划;党员主要领导干部带头作一次学习报告;记一本学习笔记。

2、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围绕“坚持推进科学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服务医药经济发展”为实践载体,结合“十问作风”,组织开展“深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形成科学发展的共识,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的思路,升华思想,培育科学监管理念,理清科学监管思路,优化服务发展意识,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3、深入一线大调研。每个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分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行政相对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行风监督员的意见。调研着重围绕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深化食品安全示范县(乡镇)和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创建活动,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和促进食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等内容。通过调查研究,切实找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食品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制约因素,总结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探索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思路、新模式、新机制。领导班子成员调查研究的成果要形成调研报告,在学习调研交流会上进行交流。

(三)分析检查阶段(6月底基本结束)。重点工作是:征求意见、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方向。

1、梳理存在的问题。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紧密联系本单位工作实际和分管工作,重点检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2、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局领导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统一思想认识,总结经验教训,深入剖析原因。重点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3、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认真查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形成问题的主观和客观原因,确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形成分析检查报告。报告形成后,要组织群众评议。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采取座谈会和书面评议等形式,在行政相对人代表中征求意见。在评议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并在一定范围予以公开。

(四)整改落实阶段(8月底基本完成)。重点工作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扎实整改,组织测评。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别制定整改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分管领导、相关部门的责任,使整改工作有章可循。

2、集中解决突出问题。积极深入开展“三送”活动和机关效能大提升活动。集中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结合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医药产业发展的实际,切实办好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实事。对那些迫切需要解决、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整改。对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明确思路和办法,并向群众做出说明,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解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在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下、在市委指导检查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全面领导局机关的学习实践活动,局党组书记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建立一级抓一级的责任体系,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带头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明确工作分工,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具体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强化督促检查。局领导要结合分工,加强对科室学习实践活动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各科室要统筹兼顾、周密安排,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抓活动、促工作、促发展、促和谐。

(三)努力探索创新。在完成学习实践活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创新,既要完成好“规定动作”,又要敢于创造“自选动作”,在创新中求实效,丰富活动内容,强化活动效果,使学习实践活动更好地体现创造性和针对性。要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针对党员的实际情况,探索有效形式,确保广大党员全员参加、全程参加。要讲成本、重实效,杜绝形式主义。

(四)紧密联系实际。要从实际出发,抓住工作重点,突出活动特色,始终围绕“坚持推进科学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服务医药经济发展”这一实践载体开展活动。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这一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大力推进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焕发良好的精神状态,为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

(五)搞好宣传引导。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要认真做好宣传交流工作,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及时交流学习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实际效果,大力宣传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和推动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把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

医药产业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我局决定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下简称“学习实践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坚持推进科学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服务医药经济发展”为实践载体,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围绕市委和省局党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应较多的问题,着力构建科学发展的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把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使思想观念、工作理念和机制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努力推进食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二、目标要求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具体要求是:

(一)思想认识有新提升。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在事关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上进一步形成共识,进一步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

(二)解决难题有新突破。针对影响食品药品安全的深层次矛盾、制约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围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深化食品安全示范县(乡镇)和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的示范创建活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及消费环节安全监管、信用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以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内容开展深入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争取在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促进我市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监管能力有新提高。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完善机制,着力提高领导班子自觉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增强坚持“五个监管”的能力,提高干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能力,努力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的提升。加强建章立制、注重长效管理,完善监管机制,规范行政行为,不断提高科学监管能力和水平。

(四)“三区”建设有新成效。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加快“三区”建设的重要机遇,进一步落实科学监管理念,加快构建统一高效的安全责任体系、以人为本的和谐监管体系、面向社会的宣传教育体系、科学完善的长效监管体系、规范高效的许可审批体系、惩防结合的安全保障体系、先进一流的连锁经营体系等“七大体系”,加快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基层食品安全建设、系统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等“四项建设”,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推动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解放思想。深刻认识解放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努力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以思想大解放和观念大转变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大发展,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科学监管规律,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二)突出实践特色。坚持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总结借鉴“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经验,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深入实施市委“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总战略结合起来,与全面落实科学监管理念结合起来,与全市系统正在推进的“三区”建设结合起来,与解决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确保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效。

(三)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真诚接受群众监督。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评议,同时注意教育引导群众。要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做到听取民意找问题,顺应民意抓整改,依据民意看效果。

(四)注重正面教育。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推动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局领导班子要联系思想工作实际,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查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学习实践活动围绕全面实施市委“两创”总战略和奋力打造“实践科学监管理念的先行区、实验区和示范区”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市系统工作实际,重点从七个方面查找和解决问题:

1、学习理论方面。着力查找和解决理论学习不够扎实,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解不深、不透,甚至片面理解、因需解读,不能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问题。

2、解放思想方面。着力查找和解决发展的观念陈旧、进取精神不强、发展的视野不宽、动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创新勇气,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应对不力,工作中不重视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推动机制创新的问题。

3、服务大局方面。着力查找和解决全局意识不强,不能在全局工作中找准自身的方位,不能紧贴中心开展工作,落实上级党委、政府重要决策不够积极主动,在关注和改善民生、推动和服务发展上办法不多、措施不力的问题。

4、发展思路方面。着力查找和解决对坚持“五个监管”认识不够到位,态度不坚决,措施不落实的问题;对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思想不够重视,对统筹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促进食品医药产业转型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不能很好地坚持科学发展要求,特别是不能辨证处理监管与发展的关系、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关系的问题。

5、工作效能方面。着力查找和解决政务公开制度不落实,公开内容不全面、不规范,工作程序繁杂、效率不高的问题。

6、转变观念方面。着力查找和解决服务意识不到位,门可进、脸难看,监管方式、执法行为简单粗暴等问题。

7、端正党风方面。着力查找和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党员意识不强,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对歪风邪气不敢斗争,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抵制不力,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等问题。

查找和解决突出问题,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已经具备条件能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解决的问题要抓紧解决;对那些解决难度较大、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积极采取措施尽快解决。解决问题要突出重点,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多办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

五、方法步骤

根据市委统一安排,学习实践活动从2009年3月开始到8月基本结束。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进行。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坚持把深化学习、提高认识贯彻始终,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完善制度贯穿始终,把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始终,把领导带头、典型示范贯穿始终,确保活动真正取得成效。

(一)学习调研阶段(4月底完成)。重点工作是:学好理论、提高认识、专题调研、形成报告。

1、开展科学理论大学习。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以集中交流及典型宣讲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及十七大以来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和我市十二届五次全会暨市政府四次全会、全市干部大会精神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要决定。做到局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不少于3次。同时,党员干部要做到“三个一”,即:制定一份学习培训计划;党员主要领导干部带头作一次学习报告;记一本学习笔记。

2、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围绕“坚持推进科学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服务医药经济发展”为实践载体,结合“十问作风”,组织开展“深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形成科学发展的共识,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的思路,升华思想,培育科学监管理念,理清科学监管思路,优化服务发展意识,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3、深入一线大调研。每个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分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行政相对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行风监督员的意见。调研着重围绕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深化食品安全示范县(乡镇)和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创建活动,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和促进食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等内容。通过调查研究,切实找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食品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制约因素,总结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探索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思路、新模式、新机制。领导班子成员调查研究的成果要形成调研报告,在学习调研交流会上进行交流。

(三)分析检查阶段(6月底基本结束)。重点工作是:征求意见、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方向。

1、梳理存在的问题。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紧密联系本单位工作实际和分管工作,重点检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2、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局领导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统一思想认识,总结经验教训,深入剖析原因。重点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3、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认真查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形成问题的主观和客观原因,确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形成分析检查报告。报告形成后,要组织群众评议。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采取座谈会和书面评议等形式,在行政相对人代表中征求意见。在评议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并在一定范围予以公开。

(四)整改落实阶段(8月底基本完成)。重点工作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扎实整改,组织测评。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别制定整改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分管领导、相关部门的责任,使整改工作有章可循。

2、集中解决突出问题。积极深入开展“三送”活动和机关效能大提升活动。集中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结合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医药产业发展的实际,切实办好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实事。对那些迫切需要解决、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整改。对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明确思路和办法,并向群众做出说明,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解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在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下、在市委指导检查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全面领导局机关的学习实践活动,局党组书记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建立一级抓一级的责任体系,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带头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明确工作分工,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具体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强化督促检查。局领导要结合分工,加强对科室学习实践活动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各科室要统筹兼顾、周密安排,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抓活动、促工作、促发展、促和谐。

(三)努力探索创新。在完成学习实践活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创新,既要完成好“规定动作”,又要敢于创造“自选动作”,在创新中求实效,丰富活动内容,强化活动效果,使学习实践活动更好地体现创造性和针对性。要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针对党员的实际情况,探索有效形式,确保广大党员全员参加、全程参加。要讲成本、重实效,杜绝形式主义。

(四)紧密联系实际。要从实际出发,抓住工作重点,突出活动特色,始终围绕“坚持推进科学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服务医药经济发展”这一实践载体开展活动。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这一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大力推进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焕发良好的精神状态,为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

(五)搞好宣传引导。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要认真做好宣传交流工作,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及时交流学习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实际效果,大力宣传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和推动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把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

医药产业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物技术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17-01

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现代生物反应和分离工程、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和生产药品又不只限于制药企业,化工企业、食品加工等其他行业也都参与了医药品的研制和生产,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医药产业。形成了我省医药生物技术产业链。

1生物技术药品的生产及现状分析

基因工程药品的生产,包括白细胞介质素、红细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a――2a干扰素四个药品以及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形成了基因工程体系,产生了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高新生物制药公司等企业、大连通化金马药业的基因工程胸腺素、省微生物技术公司的狂犬疫苗等企业队伍。酶工程药品的生产,包括中国医科大学制药厂等十几个制药企业的降纤酶、胶原酶以及纤维素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利用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对传统医药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制药产业的生产,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提取、分离、纯化等下游技术使生化制剂升级换代、走降纤酶之路将会使脑活素、肝细胞生成素、助应素等产品生产企业如汇龙达、省微生物所药厂、沈阳生化药厂等发展壮大产生更大效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微生物生态制剂及抗原产品也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如沈阳东药集团的整肠生,沈阳协和集团的高聚金葡素等。

近年来,我省生物技术产业有了显著发展。初步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成果,基因工程、酶制剂、精细化工程和保健品等一批生物技术产品已经投入市场。这些成果不仅给企事业单位带来了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为了科技兴企提供了物质保障,有利推动了我省生物技术产业的向纵深发展。目前,全省命名生物技术企业有100多家,涉足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院校17家,科研院所15家。现有生物技术产品72种。辽宁省生物技术产业基础已初步确立,产业群已经明朗化。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必然引起一些产业的发展。例如:随着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酶诊断试剂盒免疫诊断试剂的生产必然达到更高水平;海洋药物和中药的开发应用技术也会有所改进;保健品的生产也显出强进势头。由于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显示出我们生物技术的下游技术严重滞后,为我们今后的发展留下很大空间。为此,我们认为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定会产生一些高效益企业和集团,也会带动一些产业的发展形成强大的产业链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多数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业规模小。从调研情况看,虽然我省生物技术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实际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主要问题是:产品仿制多、创新少;同一品种多家生产、独家品种少;多数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这是要待解决的问题。

2.2资金缺乏,多元化投资体系尚未形成。生物技术是个知识密集型的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开发一个有水平的产品需要的资金多,许多小企业无力开发,没有多元化投资支持也无力做大做强。

2.3观念陈旧,政策信息不灵,成规模的项目太少。据了解省生物技术成果不少,但是成果外流,人员外流。企业等、靠、要的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有了好产品也不报项目,满足靠自有资金维持小规模的生产。

3建议与发展对策

纵观世界各国,生物技术产业是全球高新技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生物技术产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其发展本身来看涉及到诸多环节,制度创新、知识产权及政府的推动等都对其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我省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加快步伐应着重解决一下问题:

3.1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依靠专家选准项目,编制规划。行业协会聚集大批行业内专家和企业家,组织调研,制订规划,针对性强;评估项目,组织攻关准确的高。

3.2建立省生物技术专项资金,对重点项目给予优先优惠政策支持。生物技术产业由于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必须特殊对待尤其在发展初期强化领导,加大投资力度和政策支持的强度,建立省生物技术发展基金,用专项资金吸引资本市场,尽快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并且给予实实在在地政策扶植和优惠,鼓励发明创新和促进技术转移。

3.3扩大同国内外合作,突出重点项目,以重点项目带动产业化。当前发展生物技术产业要实施立足创新、集成应用、需求导向和重点突破的战略。因此,要以专项资金为引子,扩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优势专家和单位为种子,尽快培养一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体,推动我省生物技术产业升级。鼓励大企业和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结成技术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新药,建设互相依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群.

参考文献:

[1] “十一五”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发展重点[J].中成药,2006,28(6):927.

医药产业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一、认真完成两证换发、品种再注册和药品GMP复认证工作

一是按照法定要求和上级部署,按时限完成我市《药品生产许可证》和《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集中换发工作。

二是对2014年9月30日前应上报的18处持证药品生产企业的496个文号和4处无证企业的83个文号的再注册上报工作情况及时调度,完成省局安排的相关工作。做好制剂文号再注册的扫尾工作,做好资料初审和必要的核查。

三是做好2014年到期的4家企业8张GMP证书的复认证工作,努力保持100%的认证通过率。

二、抓好日常监管的全面覆盖

一是及时更新电子监管平台中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制剂室、特药经营企业、药包材生产企业的监管数据,落实药品安全风险因素记录和等级评定。认真利用电子监管平台,对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和特殊药品经营企业实施非现场电子监管。

二是突出监管重点,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全市5处注射剂生产企业、8处基本药物生产企业、22处特殊药品经营企业、7处中医院制剂室和11处专科医院制剂室作为监管的重点。对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和中医院、专科医院制剂室实行包靠监管,每季度检查一次;对注射剂生产企业实行驻厂监督,每月检查一次;对品和第一类经营单位每月检查一次,对二类经营单位每季度检查一次。按照2014年重新划分的责任区将全市监管对象分为4片,确定责任人和负责人,确保以网络为单位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继续加强驻厂监督和质量受权人工作。实现驻厂日志档案化管理,年内开展二次阶段总结和讨论会,对驻厂监督员和质量受权人开展2次专业培训。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以药品质量受权人、药品质量保证部门、药品质量检验部门为主线的质量保证体系,全面实施企业检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四是做到日常监管与认证、核查工作相结合,与调研工作相结合。年内完成“2014年版药典实施后我市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检验现状与风险分析”、“基本药物的生产现状与质量保证措施”两个调研报告。

五是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力度。全年ADR报告数量每百万人继续保持800例以上,其中新的、严重的病例达到报告病例总数的15%以上。

三、扎实开展专项检查

在完成上级安排的专项检查的同时,年内组织基本药物质量管理、注射剂生产企业检验条件和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生产专项监督检查工作。针对物料管理、工艺控制、检验条件与检验标准适应性、销售流向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四、加强基本药物生产监管

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监督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参照注射剂工艺处方核查技术要求进行自查并向市局提出申请,市局将根据企业自查进展情况以及监管工作要点,对全部基本药物工艺处方进行核查,并建立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生产工艺处方核查监管档案,同时强化药品质量受权人制度的实施,增强企业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高基本药物质量安全保障水平,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

五、加大药品GMP实施力度

结合专项检查对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实施药品GMP情况进行两次检查,对注射剂生产企业和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的检查要涵盖整个质量体系。加大《GMP》培训力度,新版药品GMP公布实施后组织一次相关企业研讨会。

六、严格药品注册管理

逐步完善所有药品和制剂品种的基础档案,掌握品种申报、批复的情况,形成企业注册情况每月沟通制度。逐步开展注册品种核查工作,确保企业按照法定工艺进行生产,按法定标准进行检验;督促生产企业主动开展基本药物标准研究,加快基本药物标准修订工作。加强对药品说明书、标签的核查,确保我市生产的药品标签、说明书符合24号令要求。

对新注册的药品严格现场考核,确保申报资料的真实完整,生产条件真实可靠;认真完成省局委托的现场检查工作。

七、落实监管责任,强化责任追究

要求各监管部门与辖区内特殊药品经营单位签订“特殊药品管理目标责任书”,与驻厂监督员和包靠企业、制剂室人员签订“驻厂监督员和包靠人员责任书”,强化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严格责任追究。

八、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医药产业调研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生物医药;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链;科技创新

1引言

生物医药贴近人类生命的长度与质量,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竞争的焦点赛道之一。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对支撑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增强我国综合实力,推动我国实现科技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生物医药属于国家重大创新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生物医药为优先发展的四大重点领域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将加强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道地药材生产管理、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中药安全监管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列为重点任务。《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发展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培育中藏药材专业化市场,创新中藏药材生产和生物提纯技术,发展保健品产业。《中共西宁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在生物医药和动植物精深加工等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建设国家中藏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2021年,辉瑞/BioNtech合作开发的新冠疫苗Comirnaty全球销售收入高达403亿美元,是全球销售额最高的药品,领先第二名的Humiea近20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全球药品销售额将保持年均4%~5%的增长,2023年将超过1.5万亿美元。在鼓励创新、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导向下,我国生物医药行业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9.04%,在全国工业中保持领先发展势头。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为3.57万亿元,近几年我国生物医药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青海制药厂等企业近两年的营业收入呈现增长趋势,其中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进入西宁市民营企业50强。从社会背景方面来看,2020年中国65岁人口占比达到13.5%,“十四五”期间这个数字将达到14%,中国将进入深度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出现明显增加。专家指出,未来可能影响人类的技术有很多,但人工智能、新能源和生物技术这三项颠覆性技术对人类技术和国际政治带来的影响将是最为深刻的,生物技术进步带来人类寿命延长,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将引领未来10年医药政策走向。近年来,西宁市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在产业聚集、创新能力、质量品牌和绿色制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因此,掌握西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行情,对于培育壮大高原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集群、支撑引领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西宁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产业发展现状

青海省共有药用植物约1340种,著名中药主要有冬虫夏草、枸杞、唐古特大黄、青贝母、秦艽、羌活、甘松、当归、水母雪莲、铁棒锤、川赤芍等。2021年种植药材22.25万公顷。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中中成药产量达到1499吨,同比增长34.4%。青海省藏医药发展规模及综合实力居全国之首。藏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已跨出医疗和科研领域,跻身于旅游社区、养生保健等多个行业中,逐渐形成“藏药”连锁产业效应。西宁市共有生物医药企业50余家,新药“梓醇片”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一类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实现了青海省国家中药一类新药临床审批零的突破。西宁市生物医药企业分布于西宁市各个县区和园区,但主要集中于生物园区,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位于青海国家高新区的生物科技产业园区成立于2002年,是西宁市乃至青海省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截至2021年底,园区拥有中藏药生产企业32家,占青海省中藏药生产企业总数的78%;其中金诃藏药、益欣药业、央宗藏药等12家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中藏药品种近400个,药品剂型涉及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糖浆剂、滴丸剂、注射剂、煎膏剂等。园区中藏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44%,占全省中藏药产业产值的近80%。2021年生物园区产生R&D规上企业36家,归集研发费用1.58亿元,占全市21.79亿元的7.2%,同比增长60%。园区不断构建中藏药全产业链,已形成GAP种植基地—中药材交易市场—中成药GMP生产基地—现代医药物流GSP以及生产型服务业为配套的中藏药全产业链体系。金诃藏药、益欣药业等龙头企业率先创新发展,安儿宁颗粒、百令片等产品实现单品销售过亿元。2022年8月,青海晨菲制药有限公司获批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注射剂国药批准文号,填补了青海省多肽类药物研发的空白。

2.2产业优势

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经济、文化、政治、教育、交通的中心,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在青海省内具有其他市州无可比拟的优势。放眼全国乃至全球,西宁市生物医药产业也具有文化、资源等优势。

2.2.1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居民健康消费需求由医疗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进型转变;国家新医改方案把预防和控制疾病放在首位,更加重视“治未病”,中医药(民族医药)将大有可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药物产品市场和大健康产品市场需求更是迅速提升。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将生物医药产业位列四大重点发展领域之首,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阶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将重点加强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道地药材生产管理、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中药安全监管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西宁市若能抢抓产业风口,必将推动青海省生物医药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2.2.2独特的藏医文化优势

藏医药学起源于青藏高原,有着3800年的历史,是世居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博采中医学、印度医学、阿拉伯医学之精髓,结合藏区自然社会条件和药物资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传统医学体系,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胆疾病、妇科常见疾病的治疗中有许多优势病种。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疾病谱的变化,藏药以崇尚自然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天然绿色的药物原料,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和广大患者的青睐,为藏医药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2.3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青海处于地球第三极,具有高寒缺氧、日照时间长、紫外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特点,有利于药材活性成分的积累。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青海省有1340种药用植物。全国普查的363个重点药物品种中,青海共有151种,其中植物类药131种,蕴藏量1.03亿公斤;动物类药11种,蕴藏量5.9万公斤;矿物类药9种,蕴藏量236亿公斤。在中藏药材人工种植方面,已建成唐古特大黄、羌活、秦艽、枸杞、甘草等多个规范化种植基地,种植和野生抚育面积已达300万亩。建立了贝母、大黄等道地中藏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000亩,驯化、培育、选育贝母、大黄等藏药材品种20余种。中藏药材资源短缺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为西宁市发展医药制造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西宁市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西宁市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在近几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经济水平落后和资源的日益枯竭、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基础理论研究不够透彻、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的存在,距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仍有很大差距。

3.1产业规模小,行业竞争力弱

青海省生物医药产业总体规模小,没有规模以上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也未吸引到全国生物医药百强龙头企业入驻西宁,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不明显,对中小微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强。以中藏药为主的生物医药行业整体竞争力偏弱,尤其受中药辅助用药目录、医保目录、中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等国家医改政策影响较大,生物医药制造业规模总体上停滞不前。

3.2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弱

西宁市生物医药行业整体呈现小、弱、散的状态,企业重心多在生产销售。省内龙头企业超前布局、开展创新性研发活动的意识不强,产业带动引领性不够;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缺乏有影响力的创新性品种,核心竞争力弱,难以拿出拳头产品,产品很难在全国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另外,生物产业园区专业化发展水平不高,配套体系不健全,公共研发和服务能力弱,缺少高水平研发创新中心,药物安全性评价(GLP)、药物临床评价(GCP)、合同研发机构(CRO)等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管理人才和团队严重不足。

3.3产业结构不优,产业链不够健全

西宁生物园区围绕中藏药、特色生物和食品保健品产业具有一定的区位产业链优势,但相比其他发达地区省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仍有较大差距。园区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融合程度不够紧密,研究基础参差不齐,从事医疗器械生产、医疗保健、产业投融资和知识产权等配套行业的企业较少,产业链不够完整、规模难以扩大。加之中藏药材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发展滞后,中藏药品种小散弱现象突出,产品单一且竞争力普遍较弱,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4西宁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十三五”期间,青海省特色生物资源产业体系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中藏药、枸杞、青稞、牦牛、藏羊等产业产值明显提高。西宁市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提升,生态价值优势不断厚植,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传统优势弱化、经济转型迟缓、有效投资不足等问题仍然突出,导致西宁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较大困境。但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存在生物资源产业GDP贡献率低、主导产业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因此,“十四五”拟通过强化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引领作用,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开展智慧化特色生物产业工程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开展产业升级关键核心技术集成与创新,不断强化基于功效特性的青海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关键技术研究;重点解决藏药新药研发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确立以科技型生态产品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生物技术创新、绿色有机产品创制、生态产业升级,构建特色生物资源创新产业集群,实现西宁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持续增长。面向“十四五”,笔者提出推动西宁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4.1强化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引领作用

依托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遴选若干产业集中度高、科研资源和创新活动高度集聚、成果产出和转化能力强、科技金融体系完备的产业园区,大力推进重点园区建设;建立创新专业园区管理机制,找准国家创新战略与青海省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协同推进园区发展;加强部门联动探索,制定有利于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设生物科技产业园区联盟,促进成员单位间的经验分享和成果交流,优化不同地域园区间的发展布局及产业特色。鼓励现有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与国内外大企业合资、合作,强化新产品开发力度,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支持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强强联合,利用上市途径,拓宽融资渠道,发展综合性集团公司。瞄准部级高新区的定位与使命,依托高校资源,密切与各学科、各平台的合作,下活“产学研”一体化“一盘棋”。积极主动和中关村科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生物产业强园区建立关系,学习它们在政策制定、园区规划方面的先进经验,在人才培养、技术学习、成果转化方面加强合作,强化园区和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4.2打造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

在西宁市现有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产业链布局,着力完善产业链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高附加值的产品价值链。清晰认识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发挥现有产业的基础和优势,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做强做大现有行业企业;坚持体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既要发展壮大生物医药行业的总体体量,又要兼顾创新医药产品或服务提高附加值;积极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加强产业间紧密对接,推进智能化、信息化与生物医药以及传统医药产业与健康服务产业的深度融合;探索新模式新业态,推进传统优势医药产业高端化、新兴医药产业规模化,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完善产业链条,构建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体系,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依托高原特色动植物资源优势,以推动高原大健康产业发展为核心,加快构建中藏药产业为支柱、生物健康功能产品为主导、高原医药健康服务为延伸的产业体系,打造高原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基地,做深生物医药和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瞄准产业链薄弱环节,继续推行“链长制”“包保制”,加快GAP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鼓励扶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生产制造、投融资等配套行业企业的发展。

4.3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力度

依托国内生物制造领域的优势单位,重点围绕生物制造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示范等环节进行攻关,破解传统行业的动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的难题,打造新时代“绿色经济增长点”。综合布局化学药、中药、生物药研发体系,重点推进药物发现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新药成药性临床前评价、药物新制剂及新释药系统、新药效果评价关键技术等研究。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跨学科协同攻关,激励原创突破和成果转化,依托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组建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库,对枸杞、沙棘、冬虫夏草、红景天等优势资源高效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等制约西宁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对中榜项目进行立项支持,鼓励需求单位围绕项目引进人才,并辅导申报人才项目。持续将生物医药纳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重点支持方向,研发具有独特功能的保健食品,加强中藏药品的二次开发,加大国家一类和二类新药的研制。

4.4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步伐

加快建设以生物技术领域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依靠跨学科、大协作和高强度支持开展协同创新的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建设药物活性筛选平台,完善中藏药材种质资源评价与人工繁育技术平台、各种组学应用技术平台面向全市提供研发及生产性培训等服务。以绿色生物制造、创新药物研发以及生物医学工程为发展重点,在生物园区等生物技术创新资源优势产业集聚区,整合优势科研技术平台和人才资源,联合生物技术相关创新型企业形成产业联盟,共同组建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已建成青海珠峰冬虫夏草药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藏药新药研发及二次开发研发中心、青海帝玛尔藏药药业有限公司藏药技术研发中心等。建设由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引导、园区企业经营管理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通过购入或租用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常用的仪器设备,引入生物医药高层次人才,联合开发区生物医药领域领军企业的技术力量,为入园企业及全市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方便、快捷的仪器使用服务和专业化、高水平的实验测试服务,从而降低企业研发成本,缩短科研成果产业化和新产品开发周期,秉承“开放、创新”的理念,加快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构建战略定位高端、组织运行开放、创新资源集聚、治理结构多元的技术创新综合体,形成推动生物技术创新的大联合、大协同,促进西宁市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4.5建设高素质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队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培养生物医药领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原始创新人才、工程化开发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继续实施“昆仑英才”等引智工程,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国外优秀的行业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来青海创业创新。鼓励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支持鼓励技术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建立健全技术、技能等要素参与的收益分配机制,鼓励通过设立技术股等形式,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生物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培育一批领军型企业家。支持高校毕业生进入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就业。此外,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提高企业家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开拓市场的能力。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引进和招聘优秀企业家参加青海省企业的经营管理。

4.6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

以科技资金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需求。多渠道鼓励企业参与生物医药产业中的科技投资,企业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充分使用好其他财政专项资金,保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加强规划任务与科技资源配置的有效衔接,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结合生物技术创新特点,创新科技资金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生物医药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产业亟需的重大技术研究、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以及鼓励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4.7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动力,发挥科技创新在支撑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加快生物医药领域重大成果的转移转化,提升各类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培育专业化科技转化人才队伍,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完善技术转移机制建设,健全市场化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通过科技创新与成果快速转化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动力。

参考文献:

[1]田丰,张宇鸣,李妤.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初步再解析[J].上海医药,2022,43(19):50-52+65.

[2]万伦来,曹景帆,娜仁.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特征[J].华东经济管理,2022,36(9):19-23.

[3]龙庆梅.强化产业链助推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J].云南农业,2022(9):26-29.

[4]才让南加,马金朋,才让吉,等.青海基层藏医药发展现状与对策:基于黄南州藏医药现状调研报告[J].亚太传统医药,2022,18(9):7-10.

[5]唐文.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J].当代广西,2022(20):37.

医药产业调研报告范文第8篇

《物流》:香港物流科技作为香港一家专业的物流服务供应商,业务从香港到国内主要城市,并且对内地二、三线城市非常关注,你们是如何看待内地二、三线城市物流业发展的?

王治诚:内地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现在在内地的投资在将来会带来丰厚的回报。内地二、三线城市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的水平,很多方面还不完善,但这也带来了更多的商机,更大的潜力。国家一直有较优惠的政策扶持内地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当地政府更是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例如财政补贴、税收、土地价格方面等。对企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我们公司很早就已经开始拓展内地市场,近年来先后参与完成了许多大型项目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较早期的案例有东莞诺基亚物流中心一、二、三期功能与概念设计规划及整体项目管理,顺丰速运(SF Express)华南航空快件运输枢纽概念设计专案,国药控股天津医药天津物流中心规划及运作流程设计项目,深圳大铲湾港口物流园区,虎门港物流园区;近期的有李宁(中国)荆门物流中心整体规划及建设工程委托式管理,中兴通讯(ZTE)河源生产及物流基地规划设计等。

我们公司将会继续全力在内地拓展物流项目,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杭州、成都、长沙、武汉、昆明、南昌、西安等内地二、三线城市都有在建项目,未来几年更是会陆续开展20多个项目。

《物流》:香港物流科技是如何评价江西医药物流及物流行业的发展?在江西南昌建设的医药物流中心项目进展如何?

王治诚:生物和新医药产业是江西省主攻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南昌市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此,南昌市先后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第三方医药物流的需求增长。正是看准了第三方医药物流在南昌市的广阔市场前景及众多的发展机遇,公司才决定投资建设江西省南昌首个医药产业物流园。

据了解,“南昌桑海新医药谷物流产业中心”项目总投资额10亿元人民币,项目总占地面积480亩左右,总建筑面积428317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279917平方米;二期建筑面积1484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年预计总产值17亿5000万元;年税收7662.5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以为当地提供5000多个就业岗位。已经吸引了包括江西威裕物流医药有限公司、福建同盛医药有限公司等在内的九家医药物流企业落户。

桑海新医药谷物流中心背靠部级医药基地,加上政府政策的扶持,其供应网络较为完善,上游客户几乎包括所有全国知名的药品生产厂家,下游客户省内囊括了全省的11个地级市,周边省份延伸至湖南、广东、福建、湖北、安徽等省际周边城市。通过桑海新医药谷物流中心的优化组合,上、下游供应链与桑海新医药谷物流中心必将向战略联盟关系迈进,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物流》:事实上,目前国内大多数的物流园区经营并不太理想,你认为作为物流园区的经营者,除了拥有足够的用地之外,还需要具备哪些资源与优势?

王治诚:内地的物流园区,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物流园区,在规划设计、设施配备、配套服务、经营理念方面都还在起步阶段,非常落后。国外物流园区建设较好的国家,如日本和德国等,首先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对物流园区功能的准确定位,其次有政府的全力支持,再辅以先进的信息平台和完善的多式联运网络等,因而发展都非常成功。对比之下,国内二、三线城市的园区建设总体思路不够清晰,有些缺乏充分的市场考证,仅仅是跟风建设似的面子工程,导致建成的园区利用率不高。

《物流》:据我们了解,与别的物流园区不一样的是,南昌桑海新医药谷物流产业中心已经在开发前期就有进驻意向的客户,你认为南昌桑海新医药谷有哪几方面的优势?

王治诚:在南昌桑海新医药谷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我们将西方的一些经验拿来当作参考,结合南昌当地的情况,在结构布局、功能区域划分、建筑设计、配套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力图使本项目的设计水平、运营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项目脱颖而出,创造出项目价值。

南昌桑海新医药谷物流园是以医药仓储、运输为主体的较专业化的物流园。我们从立项到规划设计都是按照国家一流的医药物流园标准来进行建设的,在仓储功能上,我们充分考虑各类药品的不同存储条件,为需低温保存的药品设计了专门的阴凉库、冷库,对于其他各类型药品则根据其性质分别建有现代化立体库、平面库、贵重药品库、医疗器械库等;在医药运输上,我们配有专业的医药物流公司,可以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在信息上,我们则开发了专业的医药销售、物流信息平台。

我们为入园企业提供的服务是全面的、一站式服务,具体包括了医药仓储、医药第三方储存托管仓库、医药加工、包装、分拣、货代、装卸、配送以及集成的医药供应链服务等。

本项目拟配置的与项目功能相适应的设施设备主要有:满足项目运转、送货的装卸设备,仓库自动化设备,变配电和发电设备,用于客商查询的网络计算机系统,宣传告示设备,药品质量检测(化验)设备,生活设施等。

在园区内部,我们建设有专门的管理信息平台,同时为园区内的各种人员设置相应的权限,每个人、每辆车进入园区都会有相应的识别卡,在信息系统上都会有显示,不同角色的人员在园区中的权限也有不同,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授权标示卡实时监督相关各方的活动。

在面向入园企业的业务层面上,我们开发了专业的医药销售和物流信息平台,可以让药企及时地了解自己产品的情况,并保证其相互之间就相关问题的实时交流。概括起来讲,我们将努力建成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为了更好地服务药品的最终消费者,我们对进出园区的药品将会采取严格的监控与管理,园区内也配备有专业检验、化验设备,我们将努力把桑海新医药谷打造成无假药、放心药基地。

《物流》:最近,湖北某医药企业拟将总部物流中心的用地转为商住两用的商业中心,引起业内的关注。在内地,通过物流“圈地”的现象较多,你是如何评价这种现象及其根源?

王治诚:事实上,加速“圈地”、押宝物流,在医药商业领域并不罕见。

2003年左右,在中国医药行业就曾有一股建物流配送中心的狂潮。当时的配送中心投资潮的主要投资方是国有企业,资金构成大部分是国家的贴息贷款,目的是支撑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连锁配送网络,背景是国家要扶植几个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

借政策之力,上海医药、国药控股、广州医药等在医药物流领域大肆布局,而作为民营企业的九州通也加入了此番热潮之中。

上海成为第一个争夺的热点,上海医药、太极集团、国药控股、九州通相继抢滩上海。2003年,上海医药拿下位于上海普陀区桃浦镇的80亩地,计划投入2个亿打造全国最大医药物流中心;几乎同一时间,重庆太极集团联合其旗下公司桐君阁,与西南药业共同投资组建“桐君阁上海医药”,在上海普陀区桃浦镇的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圈地250亩,投资3亿元,打造一座华东医药物流中心;之后国药控股和九州通也纷纷“落子”上海,竞争空前。

时任上药桃浦镇物流项目负责人的董宝兴表示,在上海地区有两个如此规模的配送中心足以支撑整个市场的药品配送需求。

物流园区发展“副业”已成为普遍现象。据中物联相关调研报告称,有些企业虽然名称上叫物流园区(基地),但实际功能上是从事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个别以从事批发为主的现货市场也冠名为物流园区。当然,很多物流园区也加入了商贸的功能,比如批发、电子交易,物流园区和商流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

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总裁姚文通认为,物流园区如果变成商业为主、物流为辅的市场,那就失去了搞物流园区的意义。“如果大部分是商品交易市场区,那就不能往物流园区靠,否则就有变相‘圈地’的成分在里面。”

近年来各地物流园区仓促上马,地方政府成为最主要的推动者。中物联的调查显示,各级政府参与推动物流园区建设的积极性最高,政府规划推动建设的物流园区比例占到了85%。其中,通过省级政府审批的占32%,地市级政府审批的占59%,区县级政府审批的占9%。

尤其地市、区县一级政府审批建设的园区数量占比很高,超过了六成。这些园区往往缺乏合理的规划论证,一个地级市真的需要9个物流园区吗?地方政府如此热衷于报批物流园区的原因是什么?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通过低价土地吸引企业投资,成为地方政府建设物流园区最主要的推动力,但企业拿地之后,是否真正从事物流行业却无从监管。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不少物流企业,在获得园区土地后,先盖起仓库收取租金,几年后待土地升值再转让,获取巨额差价。

医药产业调研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生物医药;非学历培训;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044-02

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是整个社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药领域人才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目前生物医药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急需对现有已获得一定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成人,针对岗位工作进行相关知识、技术提高培训。同时,由于相关企业将要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和GMP认证,也急需对员工整体素质、技术水平提高培训。对生物医药领域技术人员进行非学历培训教育,不仅对补充知识、提升技能、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具有推动作用,而且也是适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提升、人才储备、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吉林大学部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实验中心)积极发挥辐射示范作用,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对非学历教育培训的需求,构建面向生物医药技术人才非学历培训的教育体系,提高生物医药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满足现代生物医药领域技术人才需要。

一、非学历培训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终生学习的思想已经被世界上很多国家认同。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在20世纪初期提出了终生学习的观点,指出“真正的学习来自于离开学校后,而不是结束于离开学校时。学习应该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1]例如在密西根大学商业管理学院,参加非学历教育培训人数多达6000余人,而本院的全日制学位的学生仅有2000余人[2]。

在我国,各高校虽然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制定并完善了管理政策和教学体系,但是仍然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3]随着社会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逐步提高,与其相适应的专业人才短缺,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校非学历培训教学体系迫在眉睫。目前,针对生物医药领域非学历教育培训,尚处于零打碎敲阶段,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科学的培训体系,缺乏有效的分类培训的课程内容体系,缺少高效的培训机制和培训方法,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培训管理制度,无法保证生物医药领域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模块化非学历培训教育体系

由于非学历教育培训人员的对象为在职人员,其接受继续教育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再加上接受培训时间有限。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注重满足实际生产的可行性与操作性。根据生物医药领域不同岗位工作的需要,通过建立分类、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员培训的需要。具体可分为普遍员工素质提高培训、生产工艺技术培训、质量检测控制技术培训、制剂新技术培训、经营管理培训等培训模块,并根据各模块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样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时间安排,选择培训课程内容,以便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建立符合非学历培训的教育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充分发挥高校生物制药中试平台的资源优势,开设与理论教学相对应不同难易程度的实验项目。[4]如针对企业研发人员培训,开设缓控释药物制备技术及分析检测、基因工程菌发酵表达及分离纯化等学科前沿实验项目;针对企业质检人员开设药物高效液相分析检测技术、体内活性检测技术等实验项目;针对生产一线工人开设生物常规实验技术、药物分离提取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等。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提高了学员专业素质,增强了学员实践创新意识。[5]

2.线上线下相结合。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化、数字化教育资源已成为非学历教育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制作非现场教学视频、现场教学视频、实验操作视频和仪器讲解视频,教师在线答疑及学员自测等,实现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提高了培训效率,促进学员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

3.互动与研讨相结合。在生物医药非学历培训教育中,教师采取课堂提问、专家点评、总结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课下利用网络平台展开师生互动、在线答疑、议题讨论等互动与研讨教学模式,强化学员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促进学员的合作式学习;培训结束前,组织学员集中对培训内容、方式、收获、体会与建议进行研讨。这种互动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加强了学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拓展学员的知识面、提高了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为今后的师生在生物医药领域更好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四、组建经验足、水平高的培训师资队伍

高校优质的师资队伍是高校非学历培训的核心,同时也是保障培训质量的基础。从事非学历教育培训的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并具备先进的学科前沿知识和实践经验,保障授课的前瞻性和实用性。中心根据实践培训需要组建经验丰富、结构优化、相对稳定的培训团队,该团队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近五年发表科研论文132篇(SCI、EI索引54篇),获授权专利55项,与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18项,科技成果转化8项。[6]

五、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和多元化考核方法

制定规范标准的管理制度是非学历培训教学任务顺利实施的保障。针对培训学员、教师、培训过程、考核办法等制定了学员准入制度、培训教师岗位职责、培训计划大纲、考勤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制度等制度,将培训环节细化、量化,指导各个教学环节,做到培训有章可循,保障非学历教育培训稳定、持续的发展。如,集中培训考试、动手操作考核、研讨发言、线上考核等多元化考核方式。培训结束时,综合多项考核成绩,对考核合格的学员发放相应培训合格证。建立教学质量监督体系,聘任专家组成教学监督委员会,对培训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并跟踪调研毕业学员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搜集用人单位诉求,进一步完善非学历培训教育体系。

近年来,中心在保障学校全日制学生的正常教学同时,根据生物医药企业人员培训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优质资源,积极承担社会培训教育任务,先后为生物医药相关企业技术人员专项培训23期,培训人数2000多人次。2015年10月受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委托承办“生物制药新技术及应用”高级研修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适合生物医药企业培训的教育体系,提高了生物医药产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实力,推动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维斌.高校非学历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4,(4).

[2]李建斌.美国四所著名高校教育培训调研报告(一)美国名校继续教育现状研究[J].继续教育,2008,(8).

[3]吴佳新.市场需求导向下高职生物制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5,(1).

[4]刘艳.在线教育发展下的为实验建设初探[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2015,(5).

[5]王迪.高校生命科学实践教学共享平台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8).

医药产业调研报告范文第10篇

省委、省政府作出学习浙江经验,加快经济发展的决策,提出工业三年翻一番的目标。全省医药行业应当积极行动,有所作为。省药监局对全省医药行业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查研究,形成了《正确运用后发优势,加强江西医药经济崛起》调研报告。为促进我省医药工业的崛起,围绕实现三年翻一番的目标,现将我省医药工业发展情况、工作思路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报告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快医药工业发展的紧迫性

我省医药工业增长与国际、国内医药经济基本同步,20__年医药工业产值48亿,位居全国18位。今年上半年,我省医药工业比上年同期增长30%。汇仁、江中、天狮、桑海、赣南等各个骨干医药工业企业有目标、有项目,发展势头很好。目前我省医药工业产业占全省gdp约2.2%,在中部6省比例最高,且医药发展显著高于全省gdp增长速度。医药行业在我省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是我省医药工业通过近年的积累,初步具备同国内外医药企业竞争的物质基础;二是我省中成药业具有比较竞争优势,发展潜力很大;三是医药行业具有高成长性,特别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中药、化学原料药的出口带来机遇。我们调查后认为,在客观上我省医药工业具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经过努力三年翻番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但仍存在制约因素,主要是:

1、我省医药工业企业改制工作急需抓紧。这几年我省医药工业的发展,得益于汇仁为代表的民营经济、股份制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到20__年底,江西医药工业的国有资产比例达52%,远高于全国26%的平均水平,企业包袱重,活力小,竞争水平差,制约了全省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2、我省医药工业企业gmp认证工作亟待加速。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推行gmp认证,没有按期通过的药品生产企业,将被强制关停并转。我省146家医药工业企业中,目前仅有17个企业获得22张证书,有46家企业立项新建厂房。已通过认证的企业比例位居全国下游。

3、我省医药工业企业总体上缺乏新产品跟进。江西已经培育了5个年产值超亿元的药品,是中药单品种过亿元最多的省份,但这些产品同类竞争比较多,新产品开发投入少,新产品总数和档次不高,其根本原因在于江西医药工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水平落后。并且,江西医药工业企业供应本地市场的品种不足20%,对临床的贡献率低。

二、主攻现代中药产业,建设中药产业强省。

中药工业是我省医药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医药产业优势在中药。我省已形成了四大中药集团,全省中成药总量在全国排名第8位,培养了一批知名中药产品,中药工业是我省医药产业的发展的支柱。发展中药工业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发挥我省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现代化产业,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1、中成药产品现代化。我省夏天无、草珊瑚、肠炎宁等许多中药产品富有地方特色,在全国绝无仅有,但没有技术优势。发展我省中成药产品现代化,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做江西特色产品的标准研究,做出有效成份,拓展新功效、新疗效,提高产品品位;二是做现有产品的新制剂、新工艺研究,获取专利保护和行政保护;三是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2、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规范中药材种植是中成药质量的基础,中药材的种植离不开中成药生产企业的技术、管理、资金和市场。一是要以企业为主建立药材基地,推行sop操作管理,从药农个体种植转向工厂化生产,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二是以企业为主体开展质量标准研究,控制中药材产品质量;三是省药监部门将对gap药材给予政策支持,对企业生产的地产药材和大宗药材核发药品批准文号,让质优的中药材占领市场。

3、创立中药饮片品牌。长期以来,中药饮片加工业技术简陋、没有质量标准、管理粗放,影响中药饮片企业做大做强。我省樟帮、建帮中药饮片炮制底蕴深厚,品种资源丰富,有条件建好全国性的饮片生产基地,为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的中药饮片产品。对些,药监部门将采取两项措施:一是组织企业制定中药饮片质量标准,谁制定质量标准,谁获得省药监局颁发中药饮片生产批准文号;二是取消分散在医疗机构、药品零售门店、个体药农自行加工方式,扶持专业中药饮片企业扩大规模,做出品牌。

4、建立中药提取物企业。中药提取物是供中成药生产的原料,目前中成药生产企业均是自建车间,自行生产供应本企业所需要。中药提取物的生产模式应当向向现代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对此,药监部门将引导和支持建立专业中药提取物企业,允许有条件的中药生产企业对外供应提取物,组织制定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标准和生产规范。在中药材原产地就地加工,可减少中药材运输成本、减少对城市的环境污染,降低中成药生产企业生产成本,延长中药产业链。

三、各个门类协同发展,再造医药投资热点

在重点发展中药产业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各个医药工业企业技术积累和技术优势,因企制宜,实行一企一策。基础薄弱医药行业门类,如果找准发展突破口,扬长避短,同样能够得到快速发展。

1、选择性地发展化学药品行业。我省曾经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省,东风、江药、国药是我省化学原料药主要企业。加入wto后,化学原料药的出口通畅,价格上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药监部门考虑采取的措施:一是支持化学原料工业企业盘活的产品资源,提高产量,努力扩大出口;二是帮助化学制药企业申报小品种原料药生产批文,走特色经营之路;三是引导企业仿制疗效独特的合成药物,以改变剂型为主,争取在江药建立全国缓释、控释制剂生产基地。

2、生物制品行业采取“拿来主义”。生物制品是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我省有博雅、江中、赣南等4家企业,原有行业基础、研发水平、资金比较薄弱。因此,我省宜采取合作方式,直接引进新生物制品,降低研发和投入的风险。赣南的转移因子的深度开发,是属于国家一类新药的抗癌生物制品,市场前景

十分广阔,应当予以重点支持。3、提升医药器械行业产品技术水平。近年我省医疗器械工业平均每年47%的速度递增,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生产规模全国领先。我省医疗器械工业机制灵活,但产品档次低、利润少、发展潜力有限。药监部门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帮助企业重点开发自毁式医疗器械产品,提高我省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含量;二是配合进贤县政府建好医疗器械工业园区,吸引资金投入光机电医疗器械产品,改变结构单一、技术落后的状况,使医疗器械产业成为进贤经济发展的支柱;三是协同有部门,组建医疗器械协会(或商会),加强行业自律,协调企业经营行为,减少同类产品恶性竞争行为。

4、鼓励投资药包材生产行业。长期以来,药包材生产在我国一直处于弱势行业,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随着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新《药品管理法》对药包材管理制度进行调整,视同药品一样严格管理。药包材占据药品成本比例越来大,有的已经超过30%,隐藏着很大的利润空间。药监部门将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扶持我省有基础的市、县建立药包材生产基地,吸引各方资金投入药包材行业,申报药包材产品项目,先入为主,抢占药包材市场先机。

四、注重医药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新产品开发是医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药、中药保护品种对医药产业的贡献率越来高。医药新产品开发投入大,周期长,对有前景的项目,建议给予财政支持,由政府设立医药经济发展基金,提供科研经费支持,或设立专门的医药经济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好的医药开发项目。作为药品研制的监管机关,药监部门将审批职能转化服务职能,着重帮助医药工业企业解决三个难题:

一是合适项目难找的问题。我省很多医药工业企业新药品研制积极性很高,但苦于项目难找。药监部门要发挥掌握新药政策,新产品来源信息集中的优势,为企业进行新药政策把关,提供准确、可靠、适用的新产品开发项目信息,为企业选准项目出谋划策。

二是新产品申报难的问题。申报程序控制严、研制资料要求高是新药研制的共性,省药监部门要发挥新药审评专家委员会作用,为新产品实验资料把好审核关,帮助企业少走弯路。对骨干医药企业的新药项目,省局领导和药品注册人员,将加强同国家药监局的沟通和协调,帮助企业做好工作,加快审评速度,缩短审评时间,尽快获准产品批文。

三是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鉴于我省医药科研状况,开发医药新产品应采取企业自主开发为辅,合作开发为主的方式,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供需见面平台。药监部门要做好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牵线搭桥工作,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由企业与科研机构自主签约,企业出题,科研机构做题,成果归企业享有。

五、监管和服务相结合,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医药市场经济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必须予以严厉打击。20__年以来集中开展的药品、医疗器械市场整治活动,促进了医药经济的健康发展。我省对进贤县非法一次性医疗器械的打击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非法生产、销售一次性医疗器械活动基本肃清,合法医疗器械企业扬眉吐气,投资者信心大增,进贤县两个现代化医疗器械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全省医疗器械产业由此步入健康快速增长期。目前,市、县药监机构组建基本完成,集中统一的药监网络覆盖全省。全省药监部门要始终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与重点医药工业企业的联系,建立联系通道,帮助我省企业树立产品质量信誉品牌,及时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问题,打击非法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祛邪扶正,弘扬正气,保护合法企业的权益,维护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建立公平竞争的医药市场经济秩序。

六、发展我省医药工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突破体制颈瓶,加快gmp认证步伐。国有企业体制不改革就无法吸纳外资,外资不进来就无法完成gmp履行,体制改革进程与企业gmp改造进度密切相关。目前有能力进行gmp改造的企业基本上属体制改革企业。我省gmp认证的问题是认证时间紧迫、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薄弱。桑海、天狮等骨干医药工业企业对改制的呼声很高。解决这个问题出路是:一是下放医药工业企业,调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投资gmp改造的积极性;二是整合老国有医药工业企业的优势品种、优良资产、优秀人才,分立企业,由药监部门给予《许可证》和药品批准文号的支持,使国有企业“脱壳解包”,吸纳资金进行gmp改造;三是对有品种资源的小型医药工业企业,以合资、兼并、划转、出售方式,改为民营医药企业,减少政府负担;四是对于无品种资源优势、负净资产、设备落后的小企业在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破产处理。

2、搞活药品商业企业,加快gsp认证步伐。医药商业不活,医药工业发展受限。我省医药商业更为艰难,面临比医药工业更大的冲击。加入wto后,我国承诺将从20__年1月1日起逐步放开药品分销业务,同时按照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规定,医药商业企业也必须在“十五”期间通过gsp(即《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要加强对我省医药商业企业督促检查和分类指导,加快医药商业公司改组改制进程,鼓励将市县医药公司改组为区域性配送中心,发展药品零售连锁经营,建立现代医药商业物流系统。同时,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扶持济民可信、仁和、汇仁、天狮等集团建立大型批发、零售企业,健全集团医药企业经营网络。

上一篇:四群教育调研报告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