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6 00:18:42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总结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培训;实践;理论;教学;医学影像技术;图像;教育

医学影像学涉及内容包括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对影像学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较高[1-2],如要求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发展需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等,而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的影像人才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3-5]。文章纳入贵州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8级江津班学生共30名,遵义班30名,比较加强实操培训与传统理论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纳入贵州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8级江津班学生共30名,遵义班3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1名、女19名,年龄范围在20~26岁,平均为(21.2±0.5)岁;对照组中男13名、女17名,年龄范围在20~23岁,平均为(21.0±0.4)岁;研究已上报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学生均自愿接受新教学模式及服从教学点管理;排除因个人原因要求退出者或违纪遣退者。

1.2方法

观察组采取理论教学+临床实操强化培训:(1)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注重增加更多的临床病例与图片,保证理论教学中图文并茂;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分组、分部位、分系统进行每周一次临床实践操作。知识点回顾:每次实训课前复习任务,指导学生自行回顾过往学习的知识点,在实训课前抽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6]。示教片分析:教师选择标准的示教片,课堂上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示教片显示内容,强调不同影像学检查目的,解释检查步骤、如何达到检查目的?怎样保证摄片质量?等。示范操作:教师进行示范操作,教师在一边操作时一边讲解。学生实操体验:指导学生分组操作,2人一组,互相充当模特进行操作,按照检查要求,模拟影像学检查的全过程,包括呼叫患者—检查前沟通—指导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准备设备—设计检查—选择适宜参数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操训练[7-8]。(2)经验交流:实训课结束后让学生总结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人人发言,内容不可重复。经验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训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复盘,教师分享曾经遇到的特殊情况及处理方案,总结经验教训[9-10]。实训课后教师布置下一堂课影像学技术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一步查找资料;每阶段进行考核,总结技术经验。对照组采取传统理论教学方式,教师以理论教学结合校内实训为主,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安排实训课。

1.3观察指标

对比考核医院教学点与学校学生同试卷理论成绩,实习前统一技能项目操作考核对比,实习基地考核评价;按照影像技术专业实习规范化培训考核评分办法,满分100分,观察项目包括实操技能(15分)、图像质量(20分)、理论知识(60分)、问题答辩能力(5分)。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观察项目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0~100分;一般:70~89分;不满意:<7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价两组培训考核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操技能、图像质量、理论知识、问题答辩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评价两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临床正在形成后现代医学文化,以高、精、尖医学影像设备为主体,且随着现代临床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临床多种疾病对影像学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影像诊断学逐渐成为临床的支柱学科之一,因此重视培养影像学技术人才、重视培养实习生的素质教育意义重大。影像学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多种影像学方法的原理及临床应用,实习期是医学专业学生重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掌握临床技能的重要阶段。影像学技术人员是实现“精准医学”的直接参与者,要求从事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具备扎实的影像诊断与实践操作能力,树立高度责任意识与医患沟通能力,临床实习作为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最后环节,实习阶段也是培训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培训目标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实用型影像技术人才[11-12]。文章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实操技能评分(12.63±1.00)分、图像质量评分(16.20±0.46)分、理论知识评分(54.64±0.60)分、问题答辩能力评分(4.61±0.10)分,均高于对照组(9.11±1.05)分、(13.11±1.05)分、(49.76±1.24)分、(3.07±0.61)分,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00%,P<0.05;分析原因发现,观察组采取理论教学+强化实操培训干预,通过每周1次的实践课程,为学生创造早期接触模拟的临床环境,让学生了解临床医学知识,在实训课中及时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回顾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理论结合实践能力,同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技能,通过分组实训,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及时在旁边指导,及时解答实习生提出的疑问,告知实际操作的注意事项,及时解除实习生对影像学诊断的误解之处,提高学生充分理解各种影像检查的流程、原理、正确的操作方法,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识记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业务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13-15]。综上所述,医学影像技术教学中应用加强实操培训可提高教学效果,实习生对教学方式满意度评价高。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总结范文第2篇

1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医学影像教学质量

实习医师实习效果的优劣,与带教老师的素质密切相关。我院医学影像中心教研室非常注重师资队伍的素质培养,建立了以老带新的体系,由高年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及帮扶;要求年轻医师参加每日疑难片、教学片查片及每周三医学影像论坛学术讲座活动,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接受科室内专家及资深教师的指导,听取实习同学、进修医生、轮转医生的意见,从中学习到授课的技巧及方法,扩充业务素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科室鼓励教师撰写学术论文,积极参加省内外学术活动,并选送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到国内外发达地区高水平医院进修;要求教师参加学院每年举行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对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正是这些学术动力,促使中青年教师克服惰性,不断学习研究、总结和探索。科室还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实习生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和教书育人情况,力求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实习生纪律

科室由科主任主管教学工作,配备了相应的教学秘书,并由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专门管理教学工作。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及教学计划的实施,实习生离开学校到医院实习,面临着职业角色的转变,除了感到新鲜及兴奋之外,还会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我们在学生入科第一天召开座谈会,与学生进行互相沟通,介绍科室的情况,提出对实习同学在纪律上、学习上、及生活上的一些要求,听取学生的意见及建议,解决学生的困惑及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完成角色转换,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模式,为了确保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科室建立了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制定的轮转计划进行轮转学习,并将每一位实习同学的工作量、实习成绩、出勤情况如实记入考核手册。为了保障实习阶段取得良好效果,科室还设立了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即每一位实习同学由一位教师负责全程带教,实习结束时学生的考核成绩与带教老师挂钩,避免了以往教学中人人都管、人人都不管的情况。同时科室还积极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工作实习情况、生活思想情况,共同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要求。实习结束时,我们对每位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出科考核和鉴定,为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医学影像学实习阶段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时期,很多学生在学校时理论考试成绩优秀,但进入实习后便暴露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面对真实的片子表现出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的弱点。因此,带教老师要正确引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兴趣。在教授过程中,把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影像分析结合起来向学生传授,我院为省级三甲医院,病人量大,病种齐全,在日常工作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影像资料,有助于在学习实践中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知识,加深对影像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阅片分析能力,掌握读片基本功,写好诊断报告。我们每天从患者影像资料中选取具有教学性的片子,安排学生轮流参加每天早上教学片查片,在读片过程中锻炼学生用规范的医学用语、科学的序贯性对影像进行客观的描述并作出诊断。在查片准备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及相关的体格检查,收集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并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的影像识别能力与鉴别能力,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困惑。每周三的医学影像论坛学术讲座,由科内及院内外相关科室教师及专家就影像相关知识及技术发展进行讲授,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对实习生进一步理解影像学内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数字化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与临床数字化影像接轨的教学模式,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化教学的有效手段,便于展示当今DR、CT、MRI、DSA等高科技技术丰富多彩的多角度、多平面、多参数的形态甚至功能成像,能明显提高教学进程中学生对影像认知的速度,激发学生对影像医学学习的主动性,改善教学效果。我科于2007年建立了多功能数字化影像网络教室,配备了32台电脑,并从DR、CT、MRI、DSA机上导出电子图片建立了教学片电子图库,学生可以直接从电脑上调出多种疾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学习及复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更大,效率更高。此外,影像解剖是学习医学影像学的重要基础,尤其是断层解剖,但由于影像解剖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大多数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度大,不易接受及理解。为此,我科还配备了全套正常人体颅脑至盆腔区完整横断解剖标本,并为每层标本配制了相应层面的CT及MRI断层正常影像图片,并标记清楚可见的结构,形成了较系统完整的正常解剖与影像断面对照模型,将复杂而抽象的影像解剖学知识以十分形象而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标本陈列室长期开放,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进行对照学习,相互印证,帮助他们加强印象,建立良好的影像思维空间。

4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

实习阶段是学生向医生转变的重要阶段,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之外,加强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重要。在日常工作中,教师的价值观及工作态度无疑对学生产生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时时注意以身作则,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以人为本,救死扶伤” 的思想,树立一切为了病人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及学习热情。

通过以上的各项教学措施,我们在多年的实习带教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医学学科的迅猛发展对医学影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努力学习,勇于探索,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影像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京恩、周珉、陈方等,如何加强实习生的医学影像带教培养 [J].青海医药杂志2002,35(12)58-59.

[2]罗小燕、汤积耀等,加强临床教学质量控制 提高医学影像教学质量[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9,27(增刊)76-77.

作者简介:李亚敏 女(1974-),籍贯:云南昆明 ,主治医师,主要从事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教学;病例讨论

[中图分类号] R814.4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2-91-02

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应与临床专业课程相互贯通,但其课程设置在临床专业医学教学中处于过渡阶段,一般设置在第3学年的第1学期,此阶段学生已经修完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而刚开设内外科等临床课程,这一设置造成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的临床课程往往滞后于影像学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理论课对各种影像表现加以罗列,与临床专业相互独立,缺乏知识的相互渗透和穿插[1]。针对这种现象的存在,我校医学影像学教研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病例讨论的引入,结合各相关临床专业,以探讨适合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

1病例讨论的设置原则

1.1病例讨论疾病的筛选

疾病的选择主要侧重设置在呼吸、消化、骨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章节之中,同时应筛选具有代表性的疾病加以设置。所谓代表性疾病,一方面是多发病、常见病,如肺癌、肺结核、肝癌、肝硬化、脑血管病等;另一方面是结合地方以及区域性特点所涉及的疾病,如食管癌、布加综合征等[2]。

1.2病例库的建立

1.2.1病例的搜集由教研室助教和讲师于日常工作中搜集典型病例,完善各项检查结果、追踪病理学结果以及手术记录,并收集随访资料。充分利用我院医学影像学教研室所包含数字化设备和PACS设备的优势,调取同一病人的各项检查资料,在各工作站上对原始图像进行各种后处理,充分显示各病例的影像学特征,将所重建图像与收集的临床资料汇总存档[3]。病例搜集完成后,于每周固定时间由助教进行读片汇报,教学秘书详细记录,初步剔除资料不完整、无明确诊断结果的病例。

1.2.2病例的筛选讲师和副教授、教授对初选病例加以选择,其标准主要包括:(1)有代表性的、重要系统的典型病例,病例应具备明确的诊断,可选择病情复杂的常见病;排除罕见、少见病例,排除影像学不具特征性诊断的病例。(2)注重常见病的典型影像学征象、易混淆征象的显示。(3)加强比较影像学的应用,在病例教学中可以通过实例解释不同影像学检查的优势和缺陷。(4)依据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列出鉴别诊断疾病,并收集鉴别诊断疾病相关影像资料,进一步完善病例库。(5)注重病例的及时更新,特别是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更多新的扫描方法、重建方法的引入,应注重扩大更新学生的知识面。

1.2.3问题的设置借鉴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方法,问题的设置侧重于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同时注重培养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4]。设置原则主要包括:(1)以问题为中心,扩大覆盖知识面,注重临床知识的引入。(2)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总结能力。(3)以培养临床诊断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面对不同患者能迅速、准确地对病情作出诊断、鉴别诊断的能力。(4)加强对影像学所谓的“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理解,即同一疾病不同时期的不同影像及不同疾病相同的影像表现。(5)避免直接引入重要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如“吞咽不利2周”、“AFP值显著增高”等,应列出对鉴别有重要意义的阴性结果。(6)诱导式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横向对比和纵向联系相互结合。

2病例讨论在医学影像学理论课教学中的设置和应用

2.1病例讨论授课前的布置

各重要章节授课中期提前一周时间将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和基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加以公布,让学生认真准备并查阅相关资料。

2.2病例讨论的课堂教学

基本教学步骤为:(1)将病例影像学资料调出,首先由学生读片,包括病变的位置和分布、数目、形态、边缘、密度、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2)总结自己所见具有诊断价值的特征性征象,列出可能需要鉴别的疾病,由支持不同疾病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3)相互讨论,找出其他诊断存在的问题。(4)教师列出鉴别诊断疾病的典型影像学图像,由学生加以读片。(5)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只要有观点、有看法鼓励表达出来,提倡相互辩论、批评和争论。(6)总结归纳,对病例做出正确的诊断,总结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2.3病例举例

在进行肺癌授课前一周公布2例周围型肺癌和中央型肺癌病例的完整影像学资料,包括胸片、CT平扫和CT增强图像,交由学生提前准备,完成初步诊断。病例讨论课设置在讲授肺癌章节结束后,课时控制在20~30min。提问:(1)围绕基本征象展开,看到了什么部位的什么样病变?病变有什么样的特点(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和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影像学征象(结合病理学)?(2)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肺脓肿、肺结核和纵隔内肿瘤性病变;临床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和征象有助于上述疾病的诊断?(3)周围型肺癌和中央型肺癌的鉴别。(4)评价总结。

2.4期末考试中病例讨论题目的设置

学期末,理论课考试设置2道病例讨论题目,分值为6~9分,由学生任选其一加以作答。所选题目影像学资料即为本学期所进行的病例讨论的病例,问题加以变动,侧重于临床鉴别诊断和影像学鉴别诊断,其中临床分析占1/3分值,影像学分析占2/3分值。例如题目设置为分别列出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2个病人的上消化道造影图片和CT图片,问题设置为:(1)良恶性溃疡影像学诊断的鉴别要点;(2)据此特点上述2个病人分别的诊断是什么?(3)请推测并列出他们分别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

3病例讨论在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阶段的应用

5年制临床本科实习生实习期一般在45~50 周左右,其重点多放在内、外、妇、儿等临床科室上,而影像学科室一般仅有2周实习时间[5]。常规实习要求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表现;熟悉影像学检查从检查病人-拟申请检查项目-书写申请单-阅读报告的各个流程;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能根据不同的疾病合理选择不同的影像学检查。除常规实习安排外,病例讨论是这一阶段重要的实习内容。与理论课阶段有所不同,此阶段重点是疑难病例的讨论,要求实习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参与病例的筛选、临床资料的收集、影像学读片、病理结果和治疗后的追踪等各个环节。2周时间内应能参与5~8个病例讨论,并要求能完成2个完整的病例讨论记录。

总之,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临床各门学科关系密切,通过在医学影像学课程中加强病例讨论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希云,袁志诚,梁长生,等. 对放射科实习带教实行目标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8):928-929.

[2] 刘秀云,陈小荣,孙树萍,等. 理论授课及病例讨论实施和质量控制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9):114,117.

[3] 吴学贵,刘雄飞,陈金雄. 医学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159-161.

[4] 李颖,陈琪玮. PBL法临床病例讨论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23):83-84.

[5] 陈永强,罗泽斌,郁成. 浅谈如何提高实习生在放射科实习之效果[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7,16(5):237-238.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总结范文第4篇

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改革内容:①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服务面向与职业岗位能力,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育教学模式,设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②紧密结合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整合教学内容,确立项目、任务。③将学生基本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逐级分解子项目和单项具体工作任务。④建立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细化质量标准,最后邀请行业专家一起,按照质量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岗位能力的整体评价。

改革目标:通过上述改革与实践,凸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实现为基层、农村及社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医学影像技术专门人才。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①根据培养面向和培养目标,解决重专业知识传授,忽视人文教育的问题。②解决工学结合任务不够明确,与职业岗位要求末达到零距离接轨的问题。③是解决质量评价不够全面,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忽视职业道德、人际沟通和创新意识养成等问题。④是解决与职业资格考试接轨的问题,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发展相适应,实现与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相适应。

实施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实施方法:根据培养面向和培养目标,结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改思路,设计出凸显学生能力培养理念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为主,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改要求,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能力进行有机整合,设计与逐级分解出集“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实施项目和工作任务目[2]。根据岗位要求和职业考试内容,重新设计制定学生综合能力考核标准,建立和完善考核体系,包括:⑴任务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以每次课堂教学(2学时计)给学生下达1~2个单项工作任务(包括知识、能力、素质),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质量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运用,单项操作技能的掌握和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所表现的工作态度等,并进行必要的指导。评价方法可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作多种形式实施。⑵项目评价(阶段性评价):以一个教学单元作为一个子项目,由若干个单项任务组成。每一项目完成后,通过对前期完成的各个任务的整合,设计出阶段性评价内容,对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核心职业能力等进行阶段性综合评价。⑶学生毕业实习前的多综合项目评价:在学生毕业实习前,利用两周时间对学生进行1次多综合项目评价。评价方法拟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采用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主,其中考试内容中技能操作知识的考核比例不少于20%,注意与职业资格考试内容接轨。技能考核要求有行业专家参与评价。⑷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终结性评价:评价方法由实习单位评价与学校毕业考核两大部分组成。①实习单位评价:由于岗位实习的开放性和职业性,学生通过40周的临床实习,其日常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际沟通等职业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学生在实习是的各种表现与展示出的职业能力,实习单位的行业专家能够给予最综合、最完整、最准确和最客观的评价。因此,设计将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能力评价作为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纳入学生毕业终结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日常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际沟通,出科笔试或口试考试成绩,现场操作能力,科室实结,毕业论文的撰写等。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实习单位的评价好坏应在学生的终结性评价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也增加了学生能力评价的效度。②学校毕业考核:内容包括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考核和毕业考试。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根据选题、资料采集、知识运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撰写态度等,由行业专家进行评判。

可行性分析:①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校内有完整实训室,实训设备仪器完备;教学医院拥有彩超、数字胃肠、介入、ECT、CT、MRI等大型现代化医疗设备齐全,具有进行教改的设备与技术基础。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要有校院一体结合紧密的师资队伍,行业专家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观念转化快,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高,具有进行教改的人力条件。③选择的教改对象基础文化素质较好,对教改方案的实施能给予积极配合专科学生。

综上所述,本教改研究课题,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对象,拟结合医学影像技术职业岗位要求,旨在突出专业教育的职业性、针对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确立培养目标,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为主,实施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力求完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质量评价体系,使学生得到德智体全面发展,达到符合和满足职业岗位要求目的。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日趋成熟完善,但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

参考文献

1 张朝晖,盂悛非,叶姗姗.提高放射诊断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2):4748.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 教学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5C-0071-02

随着CT、MRI、DSA及PET-CT等各种先进医学影像设备的引进,各种影像学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新的影像技术问世,医学影像学在临床疾病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医学影像学作为现代医学中新兴的、飞速发展的学科,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医学影像学教育的需要。如何使学医学生在大学教育期间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把握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方向,是目前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趋势与要求

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新的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涌现,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形成新的理论。医学影像学由X线透视、摄影等传统的放射诊断学演变成涵盖了普通放射学、CT、磁共振、超声、核医学,甚至包括介入放射学等多门学科,并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医学影像学为临床提供了大量的影像信息,不仅能提供二维的传统图像,还可以提供三维、甚至四维的影像资料,以帮助临床医师判断器官的功能改变。现代医学影像学已不再单纯通过形态学表现做出影像诊断,已能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器官的功能变化,甚至能反映分子、生物化学水平的变化;影像学也进一步从单纯的疾病影像诊断向诊断及介入治疗方向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诊断能力的提高,使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医生已经离不开医学影像设备,离不开影像科医生。医学影像学博大精深,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解剖学、病理学、物理学、计算机学等多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相关,这就对医学影像学的授课老师和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扎实的病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甚至分子生物学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知识。

二、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设备为单位的学科划分模式阻碍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目前国内很多医院,甚至包括一些著名大医院的放射科、超声科、CT室、核磁室、介入放射科都是独立的,业务上相互间的交流很少,导致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割裂开来,形成了以设备为单位的几个独立的分支,每个分支的课程教学由相应科室的老师分别承担。放射科的教师讲授普通X线部分,CT、核磁室的教师讲授CT、MRI部分,超声科的教师讲授超声诊断学部分,介入放射科的教师讲授介入放射学部分。每位教师授课均按照概述、病理与生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程序进行,造成教师间涉及到的基础知识重复多,各种影像学表现之间没有联系。近年来,随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出现,原有的一些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及方法已逐渐被淘汰、弱化,而新技术需要不断地被普及、推广、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来。同时,又有很多疾病的影像学诊断需要各种检查方法、技术及各个学科之间交流、协作才能解决,如胃肠造影和胃部CT、MRI影像互为补充,相互间的影像信息补充能大大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因此,旧的、传统的以设备为单位的学科划分模式已经不适应学前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医学影像人才培养的需要。

2.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目前国内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都是老师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讲,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内容相对陈旧,表述不详或过于简单。实习课仍然是带教老师带着一大堆典型的X线片、CT片或MRI片采用投影仪,在课堂上一份一份病例进行讲授,讲每一个病例的影像征象,诊断及鉴别诊断,显示以二维图像为主,没有立体感,学生通过死看片子来了解、认识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超声(包括心脏多普勒)检查,X线胃肠造影、全身血管造影等动态影像资料大多以静态的形式展示,不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不适合医学影像学课程,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将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用到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来。

3.考核方式单一。理论考试仍是很多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课程的唯一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多种弊端,导致学生只重视理论课,忽视实习课,理论和实践脱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学生为了考试成绩,死记硬背,忽视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不出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准确判断能力。

三、改革与探索

1.建立“大影像”,按解剖系统、以疾病为中心综合授课首先应打破以设备划分学科的做法,医学影像科应作为统一的“大影像”实行亚专业分组,学可根据系统分为神经、胸部、腹部、骨关节等几大亚专业组,每个亚专业组都有学术带头人及学科骨干,学术带头人及学科骨干以该领域作为研究方向,进行临床、教学及科学研究,从临床、教学到科研均突出亚专业优势,从而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师队伍及教学内容。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要全面化、专业化,广泛学习、全面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和诊断技能。最后教学实行按系统、以疾病为中心的综合授课,各学组的教师分别负责最擅长的章节进行授课,每一位教师讲述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后分别讲述该病的X线、CT表现及MRI表现、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该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这样不但提高了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各系统的教学能力,有助于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学会在临床工作中合理使用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一些逐渐被淘汰、落后的检查技术、检查方法可以作为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简单介绍;在临床工作中各种影像学的优势检查技术要作为主要内容详细讲述,使学生能掌握这些技术,应用到实践中来;一些新兴的影像学技术教师也应及时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与时俱进,紧跟影像学的发展潮流。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动画及一些高科技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动态效果、声像结合这些教学手段,学生更容易理解疾病的影像学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同时应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临床实习等环节,建立设备先进的网络教室,使影像学实习课教学逐步由胶片教学转变为网络教学,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更贴近临床工作。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既是激发创造性活动的激动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产生疑问,引发探索,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其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每个章节理论教学完成后,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可提供几个临床典型的具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的病例进行讨论,如读片会,先提供这些病例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再展示所有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由每组代表对每个病例进行分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改革考核方式突出综合技能考试的成绩是对医学影像学教学效果评价的最佳手段。理论考试不能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唯一方式,应增加平时成绩、实际阅片能力考核。因此,应尝试新的考核方法,如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而且理论考试的内容应增加病例分析和影像检查综合应用题,病例分析读片成绩可占总成绩的20%,平时小考及出勤占10%。通过增加实际分析读片能力的训练与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不断总结、创新的能力,将所学知识正确、全面地应用于临床。这种考试方式能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效果。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对从事医学影像学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努力,探索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适应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优秀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丁国旭,高杰.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6).

[2]文戈,张雪林,李颖嘉.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3).

[3]孙泓泓,白芝兰,王玲珠,等.医学影像学实习课教学改革的设想[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9,(5).

[4]刘东宇,宋玲玲.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5]赵燕凌,张瑞平,张进,等.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3).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总结范文第6篇

【摘 要】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得出目前影像专科生的就业前景良好,就业压力相对较小,为了更好的就业,毕业的影像专科生要看准医院的发展前景及给予你的发展空间,不要盲目的提高自己的就业要求,一味的追求效益及医院规模,更要不断的完善自我,提高业务水平,为更好的就业做好准备。

【关键词】 就业;发展空间;前景;对策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加大;我国目前正处在医疗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的前景还不明朗,医疗体制政策还不完善,较多医疗卫生单位严重差人也不愿或不能进人,导致医护人员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医疗事故频发,同时,部分专业的医学毕业生明显供过于求,导致大多数用人单位纷纷提高进人门槛;在这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专科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1 就业情况的随访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31 个医学影像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研究,其中男生9 人,占35.8%,女生22 人,占64.2%,已工作或已签约县级、区级及市级医院或同等级医院的共19 人,占61.3%,其中女生13 人,男生6 人,县级以下医院7 人,占22.6%,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 人,占16.1%,;其中从事超声工作的14 人,占45.2%,从事放射技术工作的8 人,占25.8%,同时从事放射诊断及技术工作的4 人,占12.9%,均在县级以下医院工作;通过以上调查,得出影像专科生近几年的就业率达到83.9%,加上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 人,就业率达到100%。

2 就业前景分析

2.1 医学影像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医学影像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放射医学、包括传统的x 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②超声医学(us),包括b 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③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pet)和介入核医学。

2.2 医疗技术及医疗事业的发展

1970 年代,电子计算机x 线断层扫描仪(简称ct)和核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 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就,随着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越来越强,能够对大量的来自高度检测仪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迅速成像;20 世纪后期,世界上掀起了以微创手术为主的医疗技术革命,出现了许多以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的介入技术学,通过最新影像诊断技术,可以检测出早期肿瘤和其他许多早期病变,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医生越来越倚重仪器设备的检查,另一方面在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下,各项仪器检查结果成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有无过错的重要法律依据,此仪器检查使用率必然提高,导致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医学影像科室的迅速扩张,出现医学影像人才短时间内的相对匮乏。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个人医疗服务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同时国家也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各地政府纷纷提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如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政府提出在2015 年前重庆区域内三级综合医院将达到30 所,以上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高端影像设备不断普及到县及县级以下医院,导致目前中国较多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西部医疗卫生单位对影像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增大;在目前这种医疗体制下,医疗卫生单位需要影像专业人才,但又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员编制,很多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不以招聘影像专科生来解决这种矛盾。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影像专业也越分越细,主要分为影像诊断及影像技术两个专业,目前设有影像技术专业的医学院校相对较少,毕业生也较少,特别在西部省份的毕业生就更少,那么他们的就业情况就相对较好。

2.3 医院自身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都靠自我创收维持发展,床位越多,病人越多,设备越先进,创收就越多。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同级及同区域医院还互相开展“军备竞赛”,不断要在医院规模上压倒对方,同时还在先进仪器设备数量上压倒对方,先进仪器设备中大部分为影像设备;同时,部分区县级医院没有专门的影像技术人员,为了医院的发展,必须新招收专业的影像技术人才;以上几方面也是导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3 就业对策

3.1 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搞好实习的信心。充分估计实习中的困难,并作好应对措施。在医学知识方面,实习生在实习前有必要重温与影像学密切相关的临床知识和基础知识,尽快了解和熟悉所到影像科室的有关医疗制度,为今后圆满实习做好准备。在实习过程中,要善于学习、思考、提问、总结,尽量将所学书本知识与临床实习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有意去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3.2 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着重提高实习生的实践技能

影像实习带教中,教师应注重如何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影像检查手段,知道何种疾病应首选何种检查方法,如何识别疾病的基本影像学表现;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反复让学生将学到的影像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病例中来,围绕问题、病例进行影像实习带教,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日常的工作、读片和病例讨论,为学生提供参与、相互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环境,同时带教老师要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更多的典型临床病例,设置更多形式的自我测试、教学考试等形式,多渠道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学会将人体解剖、病理生理、临床检查资料等与影像学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尽力教会学生如何去书写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影像报告。总之,带教老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

3.3 认真做好简历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影像专业;拓展学习

医学影像学存在人体解剖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计算机电子科学等多种学科方向的交叉,在临床辅助治疗和介入疗法上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同时,医学影像技术的理论性和实用性结合非常紧密,是拓展学习衍生范围很广的学科,下文将详细讨论在医学影像专业可供学生挖掘的拓展学习方法。

一、多媒体信息源扩充学习内容

拓展学习途径分三种,其一是扩充学习内容;其二是创新学习方式;其三是优化学习方法,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深入立体地理解各个理论知识之间的推导关系、应用价值以及潜在的发展创新方向。应用在高校医学影像学的学习中,扩充学习内容的主要方式就是寻找本校教学环境意外的学习渠道。比如通过网络课堂在线学习、电子图书馆文献查阅、高校联盟和校企合作等。网络课堂在线学习体现在各门户网站教育栏大学公开课、相关知识纪录片和以理论关键词发散的周边知识媒体资源。比如网易公开课就有众多名校的医学影像技术操作的现场演示视频,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和涉及医学相关周边知识的视频资料,都是基于校内资源之外的知识渠道。涉及到文献检索类型的拓展学习,就能接触到不少学科前沿的发展和创新,比如医学影像设备的多种具体型号,不同型号的细微区别,公司的生产信息等等;再比如说一些医师多年的实验记录、调研结果和会议报告等,这些虽然与直接的理论知识没有太大的关系,但行业的发展包括其周围商业市场的发展,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拓展学习的目的就是摆脱学校的固有模式,去多了解一些与行业有直接关系或间接关系的一切信息。另外,高校联盟是校际交流的较为流行的知识平台,一般以夏令营或者冬令营的模式为主,也有全国性或省级竞赛等,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可能自身学习的教材都村子一定的版本差异,是经验交流最人性化的一次机会。最后,校企合作的学习模式就具有一定的职业规范性了,通常以见习或者实习为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拓展学习的内容会更具体,这个实习生应该是感受颇深的,但对于暂时没有获得实习机会的在校学生,自己主动找机会去认识企业单位,也是很好的突破方向之一。总结来说,扩充学习内容的主要学习思维就是兼听则明,广为受教。

二、主人公心态创新学习方式

高校学习强调自主性。所谓自主性,是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个性学习方式,具体的体现形式是学生通过深刻分析自身的特点,为自己私人创造的独有的学习模式,这个模式可以兼容自己的兴趣爱好、课程安排和休息时间。简而言之,就是将学习融入自己的个人特色。例如在椎间孔狭窄的病变中,了解临床症状、病理、影像表现、鉴别诊断只是课本上的理论要点,喜欢自己动手实验的同学可以课后自己设计检查方法,并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实际操作,了解平片中正位、斜位在不同椎体检查中的选择,以及CT、MRI在检查中的具体应用,激发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获得实践经验,拉近自身与临床的距离。再例如结合自己的时间,在自己每天感觉精神最饱满的时候去分析具有逻辑性的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在睡前去记忆一些理论的要点和专有名词,或者有的同学会选择大声朗读来增强记忆,有的同学擅长寻找学习伙伴来相互鼓励,相互督促,相互探讨,相互考核。创新学习方式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用来自己展现个性的借口,而是因材施教的学生层面的领悟。能够在很强的执行力下坚持好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本在于对于专业学习的主人公心态。只有认为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才能控制好自己的学习节奏,在疲劳时允许适当放松,在懈怠时能够积极调整,在效率低下时能够自我激励。

三、科学统筹优化学习方法

广义上上文提到的学习方式,包括扩充学习内容的方式,都应该在优化学习方法的理论范畴内。但这里讨论的学习方法是一个相对狭义的命题, 即针对医学影像学这门专业的课程内容,具有普适性效率最高的学习流程。学习医学影像学关键在于掌握三个方向的融合,其一是基础医学,就是一些常见人体的骨关节结构和各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二是实际的电子物理成像原理和计算机操作的一些技巧;其三是临床医学的相关病理病变原因、过程和结果,通过这三个方向的执果索因和相互论证就是影像学完整的知识系统。在此过程中,科学统筹是目前为止笔者认为最值得提倡的优化学习方法的一个学习理念,具体来讲就是理性做好知识模块的划分和串联的一种学习思维,这种思维能够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认识误区。比如说医学影像学的每个章节前都有一段概述,在概述中主要是介绍该章内容的重点和特点,学好概述对掌握全章节主要内容十分重要。每一章都介绍各种检查方法的禁忌症和适应症,以及一些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这些内容是诊断的基础,也是临床对各种检查方法选用的凭据。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在笔记中提纲契领,然后关上课本自己根据纲目举一反三,那将是科学统筹学习思维达到效果的体现,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医学影像学知识脉络复杂而造成的烦躁的学习情绪。

四、结语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目前为止发展历程不过百余年,也就近三十年的发展速度迅速提高,未来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方向尚未十分明确,不过值得肯定的是,拓展学习能够让学生对该项技术的发挥有一定程度的把握,甚至还能起到引导作用,而这,也是目前全国高校素质教育体系下所追求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袁力,刘林祥,李月卿,冯圣平,袁聿德. 发展中的医学影像学技术与21世纪医学影像学技术高等教育[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01) .

[2] 刘玉清. 努力创新,为我国医学影像学期刊走向世界而奋斗[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1(01).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医学影像学;比较影像学

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教师授课时利用板书或投影仪,教师是主角,学生缺乏课堂的主观能动性。我院自2004年建立并运用了PACS(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系统,对医学影像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和重建的系统。自该系统平台应用于教学后,极大地方便了《医学影像学》教学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PACS系统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的优越性进行了探讨。

1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系统

即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是一种高效率、无胶片化影像系统,是应用于医院环境中对医学影像数据实施数字化管理的专业化综合系统,能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储、传送和管理[1]。

2传统教学方式特点

2.1各类影像分支学科单独讲授,课程之间关联和融合性表现各异,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能获得单种的影像诊断方法,缺乏各种影像方法的纵横比较。

2.2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尽管讲述了各类影像的基本理论、模式化的影像学特征,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对实际的病例,选择哪种影像手段、如何综合分析各类影像结果仍使学生感到困难。如何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各类影像的特点(如超声、X线、CT、MR可以提供精确的定位和解剖学信息,放疗侧重于治疗,而核医学更侧重于观察病变的功能、代谢等等),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各类影像学资料,紧密结合临床得出合理的判断,是促进学生从课堂顺利过度到实习节段,从实习节段过渡到临床首先需要培养的能力。

2.3传统的授课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主角,学生是被动的。部分课堂与临床分离、图像与患者分离、同一种病症影像手段相分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养成了依赖、被动的学习习惯,影响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3 实施方法与效果

3.1 系统建立PACS教学系统由我院PACS系统和影像多媒体教室组成,全院影像资料包括CR、DR、CT、MR、DSA、数字胃肠、乳腺DR、超声、病理、内镜、ECT全部覆盖。硬件组成:超大容量服务器及数据备份服务器各一台,高级工作站一台,多媒体投影系统10套(其中DICOM接口一套),标准配置电脑35台以及扩音系统等。软件支持:GD-PACS医学影像浏览、诊断报告系统及自动阅卷等。

3.2 系统操作方法 教师在主机上操作和控制多媒体教室内其它所有的电脑,当教师进行典型病例讲解时,通过操控,其他电脑的屏幕显示与主机保持一致,学生在有限的权限内对图像进行操作。教师让学生自行阅片,解除权限的限制,学生可以浏览PACS系统内所有的图像,方便了师生的互动及归纳总结。 教师应用PACS系统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考核学生对知识、阅片能力的掌握情况。

3.3 教学效果我院PACS系统所建立的影像教学图片库包含了CR、DR、CT、MR、DSA、数字胃肠、乳腺DR、超声、病理、内镜、ECT的典型图片5000多例,涵盖了影像学中各个系统、部位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典型病例,大大丰富了《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图片质量非常清晰,学生可直接在多媒体实验室直接访问服务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和读片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了学生及相关教师的一致好评。

4 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优势

4.1学习质量和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传统的实验课采用观片灯读片,先由教师逐一讲解,然后学生分组轮换阅片。由于时间和图片资料的限制,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片数量少,而且受环境影响大,如:学生读片时相互干扰,受个人视力、阅读距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多数人不能不能完全认识和理解图片,造成实验课质量及效率低下,学生积极性不高,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3]。

既往的教学片搜集耗费了教研室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原胶片模式影像教学资料利用率较为有限。一张胶片只能在一个教学场所使用,而且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传统胶

片的有效保存期限在20年以内,且随着阅读和使用次数的增加而缩短[4]。PACS系统运用之后,影像学教研室教师可直接在工作站上,通过平时收集、病例查询功能能直接获取所需的图像,操作简捷、方便[5]。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典型病例传给学生,带教老师只需对典型病例特征进行讲解,学生即可在各自的终端电脑前进行阅片。同时,利用PACS系统具有完备的影像后处理功能如:窗宽与窗位、添加定位线、缩放、旋转及标注与测量(大小、面积,CT值)、MPR、VR重建。学生可将图像调至最佳状态、双屏或三屏显示、前后对比,亲自感受并学习书写报告,提高自己对所见病变的诊断及认知水平,反复练习书写报告的能力[6]。利用PACS系统,老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疾病的异同点,对某些疾病的演变进行动态观察、前后对比,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记忆,例如:大叶性肺炎、肺结核、肝Ca的疾病发展过程。使学生形成比较影像学概念[7]。对于图像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从中查询出本院高年资医生审核后的最终诊断描述、诊断结果及病理结果。

4.2数字原始图像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

4.3特殊检查方法的优越性

对于影像中的动态检查如:胃肠造影、超声检查及各种介入手术治疗等,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通过一副或多副图像常常无法达到预期效果。PACS系统运用后,学生能见到动态操作过程及动态图像而加深认识,比如食道造影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动态、能动的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4 “诱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PACS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开展“诱导式”教学方法: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PACS网络上的图片自学,分析讨论,查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知识内容,全方位了解解剖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相关学科内容,这种传统与现代教学结合起来的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构建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形式。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通过学习影像学资料,既能掌握某一部分病变的共同体征,又能掌握其不同的特点及独特性(即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道理,以及(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的优势)[8]。

4.5 PACS为解决临床教学与法律不匹配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

采用PACS后,影像资料可以共享,患者的胶片归属权不影响PACS内图像的存储和调阅。在使用资料时,可以隐去患者基本信息,从而保护了患者的隐私权。在临床教学中,实训基地的模拟人可较好地解决临床学习与患者隐私权的矛盾,而PACS既能解决图像共享问题,又能提供最直接的影像资料平台[9]。

4.6 学习方式多样化

PACS系统根据DICOM标准以扩展到医学影像学图像领域,同一患者的近期医学影像图像皆可在局域网内每一台PC机上调出,同时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使远程影像教学成为现实,使得学生可以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7 实现了“无纸化”的考试

通过PACS系统,建立了《医学影像学》传统题和影像图片的题库,实现了无纸化考试。无纸化考试具有以下一些优点:①使得学生负担减轻,理论与读片合二为一。②方法新颖,学生容易接受。③考试的内容更加完善。④教师出题和阅卷的负担明显减轻,PACS系统中的软件会自动阅卷,生成评分。⑤节约了大量的纸张,使得成本明显减低 [10]。

5小结

PACS系统在数字化医院建设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发展使教学方法进一步向符合现代临床教学理念的方向发展进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其从传统的影像诊断模式向比较影像学发展,学生通过了解不同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及不同疾病在不同检查方法当中的表现特点、局限性,让学生掌握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如何选择有利于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方法。结合患者的病情,本着有效、安全、经济、简便的原则,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影像学检查方案[11]。通过运用PACS系统进行《医学影像学》教学,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备课、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相联系,实现了网络远程教学,实现了无纸化考试,使此系统在现代医学影像学网络教学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武建平,PACS的特点及其应用进展.医学信息[J],2013,26(1),316-317.

[2]刘德祥,陈汉威,唐郁宽,等.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在现代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J].实用医技杂志,2011,1(18),88-89.

[3]张卫方,张燕燕,李欣欣.建立综合病例影像库促进以病例为中心的医学影像教学[J].中华高等医学教育,2012,11:119-120.

[4] Colang JE,Johnston JN.PACS storage tochnology update:holo-graphic storage[J].Radiol Manage,2006,28(3):38―46.

[5] 张 宁,刘朝晖. 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影像检查技术专业模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82.

[6] 周山,王海波,黄文亮.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7),44-45.

[7] 赵圆,邢艳,刘文亚.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影像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71-104.

[8] 余深平,孟悛非,罗柏宁,等. 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专业实习教学的优势与思考.中高高等医学教育,2009,1,81-82.

[9]陆勇,潘自来,黄文冕,等.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28);61-63.

[10] 李拔森,朱涤朝,邓明.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优势[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7(2),77-79.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016-01

我院自开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后。根据全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几年来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供同仁参考和指正。

1 确立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性教学

1.1 把握规律,强调实践性教学目标

强化实践性操作,全面改革讲习比例不合理的现状,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充分体现该专业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医学影像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适应卫生工作需要为目标,突出“应用”为特征,围绕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性操作。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彰显影像学科形象化的特点,提高教学时效比。将影像诊断学全部进入实验室授课。电子幻灯授课与学生同步阅读实片过程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触的事例教学的目的;将X线摄影中基本理论、X线照片冲洗化学集中讲授,X线摄影位置学部分全部进入实验室在教师实体示范操作的基础上,主要由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训练,达到集中学习基本理论、分组强化规范具体操作的目的。在实习环节中,实施“导师制”,倡导学生主动实践与带教主动指导相结合并全程分段进行考核,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1.2 抓住核心,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以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适应目前随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影像学科架构的变化,对原有教学内容以突出影像诊断、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技能训练、适应基层发展需要为原则。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基础课以专业需要为主。专业课以宽基础重实用为本。基础课:取消高等数学、物理学改为医学影像物理学,增设一门人文学科;专业基础课:将电工学、电子学合为医学电子学基础,将原有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合并为医学病原学,减少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病原学学时数,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合并为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增设人体断层解剖学;专业课:将原来的x线投照学和x线机原理构造与维修分别增加CT、MPd、CR和DR相关内容,重组为医学影像设备学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将原有的x线诊断学、CT诊断学、MR/诊断学融合为医学影像诊断学。同时采取大专业平台与小方向模块课程自主选择的方式将原有的部分课程列入选修课,如介入放射学、影像核医学、放射治疗学等

1.3 拓视野,增强针对性教学.

1、强化第二课堂的专业知识拓展和提高专业素养和发展潜于的功能,弱化围绕专业教学以外的作用。首先设立讲座课.如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基础、医学文献检索、医学论文撰写、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英语等。其次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生自行设计内容进行强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立课题小组,老师围绕设计课题进行引导,通过查阅资料、实际操作,拓展专业知识面。

2、以外引内联方式,加强师资建设。聘请院外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为兼职教授,定期来院讲课或指导工作,丰富临床实践知识;根据专业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安排教师进行专项进修、交流,根据教学实际,与医院联合进行教学、学术研究,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2 构建学生专业综合评价的考评体制

2.1 实行理论与技能测评分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改革原有一纸定乾坤的模式,采取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分离,对于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测评,其中任何一项不合格,均认定为专业不合格,通过考核方式改变,强化专业技能要求。其中理论考核由题库生成,技能考核分口试、操作二部分,请院外专家进行测评。

2.2 建立技能目标考核标准

1、医学影像诊断学分为平时考核、课终考核、毕业考核。平时考核以各系统完成阅片诊断数量及诊断报告质量打分。课终、毕业进行双盲片考核,抽取各系统一张影像片,书写诊断报告。对报告结果分格式、描述内容、名词应用、诊断顺序、诊断结论等五部分,进行计分。

2、x线摄影学以具体操作内容双盲抽取。分暗室装片、机器准备、摆放、工具应用、条件设备、暗室洗片等六部分目标进行考评。

3、医学影像设备学以随机抽题。分原理说明、部件指定、线路分析、仪器使用等四部分测评。

2.3 完善实习考核办法

在实习手册中增加实习目标考核标准,完善实习双向(学与教)督促机制。分别设立考核内容及量化标准。对考核过程要求每一小部分由带教医生(技师)考核鉴字、每一大部分由科室会考、学校抽考的方式进行,实习结束前由学校与医院科室共同检查考核。

3 加强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变革,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在教学方法上遵循四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体现学科特点与培训目标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思考分析能力,有利于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个性潜质与创新精神。注重启发、讨论、演示、操作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鼓励应用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授课时效。

通过完善质量监督机制,开展教学质量评价,采用静评指标测评与动态考评相结合,通过教学条件评定、教师学术水平评定、教学手段评定、实验教学专家测评、课堂教学学生测评、教案质量专家测评、第二课堂质量评定、考试结果分析等19个静态指标与10个动态指标进行质量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推进专业主要课程建设,带支町关课程的建设。对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推进教学现代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 课程设置 技能培养

[作者简介]刘颖辉(1966- ),男,吉林白城人,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二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学影像设备教学及维修、高等医学职业教育。(吉林 白城 137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139-03

2005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职高专专业目录》(试行)“规定了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职业技术门类,反映了职业技术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培养目标,是国家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进行宏观管理的一项基本的指导性文件,是指导高等院校设置、调整专业、制订培养方案、组织教育教学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该《普通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的招生专业由原来的可以开办相关医学类专业调整为只能开设医学技术类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目录专业简介》中,对医学技术类中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环节作出了界定:“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从事临床影像检查、诊断与治疗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能力:医学影像检查与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人体解剖学基础、医学电子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基础、外科学基础、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核医学与放射治疗、医学影像设备原理及构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该简介中培养目标强调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技术应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非学科性人才。学生所具有的专业核心能力是影像检查与治疗技术。为了适应新的需求,高职高专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只有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才能应对新形势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挑战。

一、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对课程设置阐释

课程设置主要是指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和课程内容安排的科学性。课程结构的合理性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和各课程之间的有序衔接,能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课程内容安排的科学性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知识论的规律,课程的内容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展的要求与前沿。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

(二)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课程结构不合理。没有合理定位影像技术专业课程。目前大多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不是脱胎于原来的中专学校,就是参照医学类本科院校课程,很少做必要的调整,有的学校甚至是因人设课,能够真正深入社会调查市场需求和用人动态而调整专业计划并合理设置课程的高职高专院校很少。课程科目的设置往往偏重医学类科目,学时分配不合理,单纯理论性学时过多。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设不合理,通识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所占比例过大,人文类课程太少或几乎没有开设。教材的选择两极分化,不是沿用中专的教材,就是采用本科医学类的教材,不能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展的要求与前沿,这就导致学生所学不多或难于消化吸收,不能符合培养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2)轻实践环节,重理论课讲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高级应用技术人才,而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注重实践,单纯突出理论课的讲授作用,多数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并不重视实验环节,认为实践内容只是理论内容查缺补漏的方式而已,没有固定的实践课程安排,实践内容安排的随意性大,缺乏系统和科学性,完全达不到实践课程在技术类课程中所应该具有的巨大功效。而且实践环节往往集中安排在理论学时之后,学生只是单纯按照试验大纲或实验指导进行操作,极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意识,导致学生丧失了实践中的探索、钻研意识,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最终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基础知识不牢动手能力又差的学生。(3)采取单一的考核方式,考核结果不能作为全面衡量学生能力的依据。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因为升格于中专学校或脱胎于本科院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仍旧沿袭原来学校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单一的考核方式,侧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对实践环节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单凭理论考试成绩确定学生的优劣,学生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被忽略不计,学生在学业上掌握的程度不能被全面客观地评价。从这种考核方式上反映出的教学质量情况难免以偏概全,失去准确度。

二、应对新形势,优化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目录专业简介》中所界定的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医学技术影像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仅仅突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用性和综合性还不够,更要建立科学、系统和完善的实践培训体系。在课程设置中除加入人文知识内容外,还应该通过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课程选择上应立足于高职高专院校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提升自中专院校或脱胎于本科院校,加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特殊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教学内容不是相对滞后就是脱离高职高专院校实际,处于探索与实践阶段的高职高专院校课程建设还是参照传统的医学类专业的课程建设模式,不能脱离母体的羁绊,所做的只是在课程科目的数量和难度上加以减少和降低,而没有开设适合高职高专的课程。为了适应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服务社会的职能,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和市场需要,优化原有的课程设置,脱离医学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创设新的课程,增开一定门类的技术类课程。结合服务区的需要和本院校的资源与优势,大力发展校本教材。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有所取舍,侧重实际应用技能的展示与讲解,适当减少单纯的理论研究。

(二)医学技术类专业的特点是课程体系基石,实践内容所占比重过小

合格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是高职高专医学技术类专业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是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开设成败的关键。科学、完整、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建立在工学医学结合基础之上,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根据就业市场用人需求,通过让学生及早接触与熟悉工作岗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及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要兼顾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提升,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契合专业特点,要以影像技术岗位职能培养为出发点

教师安排教学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到医学影像技术类专业工作职能要求,改革传统的以理论内容为主忽视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根据医学影像技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岗位的职能要求等选取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本着“理论内容是实践能力的基础,实践能力是理论内容的升华”的指导思想,明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从而达到培养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目标。时刻以问题为基础,知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证相融合,教学中采取院校与模拟医院和附属医院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影像中心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及附属医院专业岗位的人力、设备等优势,把部分理论课堂内容直接搬入模拟教室或到附属医院影像科室去讲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学习场景。

(四)以坚持技能培养和工作相结合为出发点,积极推进整体课程实施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在传统讲授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路,注重学生校内学习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做到校内学习和实际岗位工作需求的统一。在专业技能课程方面,采取理论为点,实践铺开的方式,采用任务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应用为载体,以注重培养学生具体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能力为目标,为学生理论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可持续提升提供一个有效和良好的途径。

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医学技术类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为一个总教学模块,参照综合医院影像科的设置来设置子教学模块,也就是各门课程所包含的章节。这样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上就会避免出现错位现象。学生在系统学习掌握好实际操作后既可胜任医院影像科的某一个职业岗位工作,学校也可根据各级医院影像科不同的职业岗位需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这样,既便于安排各门课程的教学进程,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及就业岗位意向重点选择一个或几个课程模块,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淡化成绩观念,提高能力衡量分值。采用笔试+ 技能操作+ 平时作业+ 实践报告的综合考评方式。通过测评,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重视实践考核的绩效分值,使其考核总分值与理论考试成绩权重相等。考核内容以医学影像技师所应掌握的技术标准,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加大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实践性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有着它自己的独立性,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能够印证学生在理论课中掌握的理论知识,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日常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通过加大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能有利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实践性教学所包含的实验、实训与实习三大环节中,不但要认真编制实践教学大纲与计划,还应该对实验内容及方法进行合理改革调整,在实验中,指导教师一定要精于演示,才能带动学生,促进学生的实际技能操练。可以采用role playing的方式,在实验与实训中让每两位学生结成训练对,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的角色进行操作训练并互换角色,教师对于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给予指导。实践教学是影像技术专业的重点和难点,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还应该适当增加实训教学,每学期抽出一定的时间,以“模拟医院的方式将医学模拟设备应用于影像技术专业技术实践教学, 倡导以贴近医院的真实环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开展实践和考核”。或者带领学生到附属教学医院,充分利用医院的影像设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临床实际操作技能。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充分安排学生在三级以上具备CT、MRI等大型影像设备以及具有较高诊断和操作技术水平的教学医院实习,开展技能实训,让学生在岗位的氛围中印证所学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健全实习管理制度,确保实习质量。

(六)立足校本实际,深化丰富教学资源

课程设置的成功依赖于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整体素质决定了课程的实施。作为应用型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富有前瞻性,能够站在技术的最前沿,要充分掌握本行业的工作背景和行业发展情况。院校在师资的培养上要注意突破教师的单一教书职能,积极鼓励教师到医疗卫生行业的一线进行充分的理论实践,丰富教师的专业素养。同一门课程可以由不同的教师承担,互帮互学,取长补短。院校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地甄选本行业优秀人才做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发挥各自所长,共同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

积极研制与开发校本教材,从本院校与服务区的实际出发,增强专业课程的适应性。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目录专业简介》中,鼓励各个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学校的特色课程。而目前大多院校的课程建设研究只是初级阶段,基本是沿用原来的老教材,目前还没有使用效果更好、具有影响力的教材。所以院校应该根据影像技术专业的特点,大力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可以由院校和附属医院共同合作编写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特色教材及与之相配套的实验、实训指导书,并由附属医院共同承担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训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和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模式,以提高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目标,为毕业生在各级医院就业做好更充分的岗位适应准备。鼓励教学一线教师积极采用国内外同类课程的优秀教材,通过对该教材内容的吸收与消化,并结合本校实际和专业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进行校本化处理,提高教材的适用性。体现医学影像技术类专业的特点,理论知识宜广不宜深,实践内容要以就业岗位职能为依据。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购入先进的教学设施和相应的实验设备,充分满足教学需要。

人类已经迈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各类医学人才的需求急剧加大,所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应对新的机遇,高职院校医学影像专业必须深化课程改革,了解课程结构的现状,深入分析其不足,对现有课程结构体系进行变革,按照有关依据和原则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以培养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宏毅.高职高专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想[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9).

[2]刘燕,罗英辉.新形势下高职高专药学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

[3]强琛,尹晓宁,陈楠.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考试改革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4]武丙云.培养面向社区服务的实用型医学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0(7).

[5],卢崇高,金卫东,等.高职高专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初探[J].江苏高教,2002(1).

上一篇:检验科临检组实习总结范文 下一篇:小学体育老师实习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