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2 06:50:13

医学生实习工作计划

医学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院;实习生;管理制度

在医学教育中临床实习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临床实习能在巩固医学生临床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应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他们成为专业的能独立工作的合格医生具有显著作用。于医院而言,在实习生管理中需在完成保健工作、医疗工作及教学、科研等基础内容的同时,积极承担起实习管理工作,科学优化自身管理能力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医院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实习生管理工作的整体有效性,所以强化管理工作力度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一、医院实习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实习生未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当前医学环境与医疗条件得到迅猛发展,为医学生实习提供了良好环境,但在医院实习生管理中存在着部分医学生未认识到临床实习重要的现象,实习过程中仍然生搬硬套理论知识,未实现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实习成绩不合格,难以胜任现今医院医疗发展中的专业人才需求,并且在实习过程中增加了医院相关管理工作难度。

2.医院实习环境不佳。在医院实习管理中往往存在着相关工作不完善的情况,且部分医院医疗环境欠佳,医疗器械也不够充分,这就会导致实习过程中学生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不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如当医院实践操作条件及场地环境有限时,一定程度上不足以满足大量医学毕业生的实习要求,不能科学合理的安排与设置实习岗位,不利于医院实习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3.实习生实习质量不高。随着社会经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考研,医学生也不例外,在倾向于备考的前提下而不去实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院医学生整体实习数量明显下降,极为不利于医院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医学生,若此种现象长期出现则会影响到医院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医院实习生管理制度及措施的创新及改革

1.加强实习生岗前培训教育管理力度。对于参与实习的医学生,医院需在开展相关工作之前进行岗前培训,相关内容需由实习生管理工作人员依据学生实际状况制定,确保其现实可行性。具体可包括医院概括、布局及医德医风、法律及医疗安全知识、传染病预防及无菌操作理念等。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是医学生实习的主要目的,在岗前培训中可组织学生观看与学习相关临床技能操作等视频,并依据具体内容进行交流沟通,以便更加专业深刻的了解临床基本操作要求与步骤,规范临床实践技能。在进入正式实习后,需合理安排学生进入各个科室学习,并由科室对其进行入科教育,告知科室基本情况与相应的带教教师与实习任务等,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及学习安排,遵从明确的方向与目标开展实习工作。

2.完善实习生日常管理工作计划。医院在明确实习生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前提下,需安排固定的临床教学工作管理团队,定时或不定时的对实习生的实际工作进行考勤检查,深入了解实习工作的开展情况与具体效果,对其展开综合分析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检查方案,督促与优化整体质量。另外,需对相关的日常管理工作体系进行完善,在带教实习中教师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更加充分的了解学生实践状况,并依据教学情况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水平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对管理制度进行切合实际的完善与调整。

3.教学模式及教学过程创新管理。当前医院实习管理中,教学模式管理存在明显弊端,在明确其问题的前提下实现相关创新,开展多样化的教学管理,为医学生提供更加良好完善的实习环境。该过程中需明确实习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知识接收能力,再同科室的实践内容及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可适当开展典型病例分析研讨会,并让实习生依据相关内容及自身日常随诊中所了解到的实践方式尝试查体、问诊等基础诊疗工作,切身参与相关实践,并依据自我了解与尝试制订具有可行性的医疗方案,锻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逐渐培养并形成相对良好的临床治疗思维,提高专业能力与水平。

三、结语

医院医学生实习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医院作为基本主体需明确该项工作进行的重要性,并依据现实环境对管理工作予以改革创新,对其所存在的难题展开分析,进而针对性的进行优化管理,为医学生提供良好实习环境的同时,确保相关管理工作开展的整体有效性,为现代医疗发展中输送专业与实践能力并举的综合人才,以满足人们与医学发展的基本需求,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冰.综合性医院加强实习生管理的措施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2):194-204.

[2]韩冰.浅谈医院实习生管理的创新与改革[J].中国卫生产业,2016(8):12-14.

[3]李青莉,廖唐洪,卢泳,等.综合性医院实习生教学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23):146-147.

[4]潘存伟,李歌,谭少珍,等.试论综合性医院加强实习生管理的做法[J].中外医学研究,2015(29):156-157.

医学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生教学;专业带教;方法研究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未来护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实践技能是护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必备的基本能力。近年来,由于国内医学教育扩招明显,护生数量逐年增加,临床实践教学资源相对短缺[1],同时随着社会对医疗行业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增高及对医学伦理道德的日益重视,以患者为主要训练对象的传统临床教学模式面临极大困难[2]。加上临床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任务繁重等原因,导致临床护理带教工作面临很大困难,护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我院护理学教研室通过采用新的带教方法,加强对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了临床带教质量和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实习护生118人设为对照着,采取传统的带教模式,将2013年同校同层次护生护生120人设为观察组,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1.2方法

1.2.1对照组的传统带教模式 护生首先进行1~2d的岗前培训,然后进入临床各病区轮转,一对一带教,带教老师对实纲中基础理论和基础护理操作的指导,遇到典型病例随时讲解,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出科考核以带教教师为主,考核后直接进入下一个病区,轮转结束后即可毕业。

1.2.2观察组新的教学方法

1.2.2.1建立组织架构:建立健全护理带教管理制度,带教老师实施责任制,我院成立了护理带教管理体系,建立护理学教研室及临床各病区教研组。

1.2.2.2岗前培训

1.2.2.2.1医院岗前培训:实习生进入正式实习前医院护理部对护生进行岗前培训,让实习护生了解医院历史、各项规章制度、护理礼仪、护患沟通、安全防护、职业道德等知识培训后进入临床各病区轮转。

1.2.2.2.2入科室岗前培训:带教老师介绍病区环境、科室专业特点等。岗前培训为实习生尽快进入角色前做好了充分准备。

1.2.2.3带教老师选聘:以病区为单位,每个病区选聘理论知识扎实,具有良好沟通能力,护师以上、具有本科学历的护士为带教老师。

1.2.2.4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活动安排:

1.2.2.4.1护理部教研室以护生实纲为蓝本,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活动安排。

1.2.2.4.2各病区临床教研组遵照护理部教学计划并结合各科特色制定带教计划。

1.2.2.5轮转科室:以病区为单位进行轮转,每个病区实习4w,轮转病区与对照组相同,分别是内科、外科等10个病区。

1.2.2.6科室带教过程控制:科室严格把握带教要求,护士长定期检查带教老师工作计划,按照实纲要求结合本科室专业完成教学,要求老师多讲解、多示范、学生勤思考、多参与。对实习生坚持"放手不放眼"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按照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正确书写,规范医疗护理服务用语。护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1.2.2.7科室教与学双向评价:科室根据教学大纲安排1次/w讲课,师生互动,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老师进行提问,当时解答护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如出现差错科室组织带教老师及时分析总结原因。

1.2.2.8出科考核:根据4w制定的带教计划和要求,出科前对实习护生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进行综合打分、评价成绩及不足。

1.3效果评价

1.3.1实习人数增加:2012年实习人数118人,2013年实习人数156人,增长率:1.3。

1.3.2护理服务满意度测评 每个病区随机抽取22例患者,患者住院1w以上,于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10个病区的总满意度作为该护生地护理服务满意度。自设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问卷,观察组满意度:89.55,对照组满意度:80.91。

1.3.3实习带教模式满意度测评 定期对护生进行实习带教模式满意度测评,自设满意度问卷,观察组满意度:92.50对照组满意度:77.97。

2 讨论

2.1增加护生人数 经过新的带教方法,到我院实习人数同期相比增加,增长率为1.3。

2.2新的带教方法可提高患者对护生地护理服务满意度 患者对观察组护生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新的带教方法使护生理论扎实,操作熟练,增强护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职业责任感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3]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水平率、临床护理质量也随之提高。

2.3新的带教方法可提高护生对临床教学满意度 观察组护生对新的带教方法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一对一的带教模式与由一名教学秘书负责教学工作,做到纵向有深度,横向有联系,避免重复,更能体现学科全貌,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4]提高护生对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护生对临床带教工作的满意度。

2.4规范临床带教模式 新的带教方法改变了传统带教模式的随意性,避免由于忽视科室之间带教内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做到带教计划全面、目标明确、各阶段带教有重点,对带教老师及实习护生都提出了明确的阶段性要求,整个教学过程有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PDCA循环,规范了带教模式。

2.5提升临床教学水平 新的教学方法规范了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明确,护生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我院的临床教学工作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慧敏,杨晓荣,李国熊,等.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尝试[J].健康研究,2011,31(2):152-154.

[2]高苹,雷红,吴小燕,等.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2(4):106-107.

[3]郭琳,柴燕萍,付勤.临床技能培训课程与医学生培养的关系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2):1482-1485.

医学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学院;实习基地;建设;措施

在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学校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临床医学专业,医学院校的医学专业建设相对完善,受重视程度较高,这种情况同样体现在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建没方面。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如何在理清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找到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实习基地教学对专业发展的优化作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功能和价值,探索出新的建设方案及合作模式正是本文所重点研究的核心问题。

一、当前非医学生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江西省赣南医学院是省属高校,每年有本科实习学生1000余名,三级乙等及以上教学医院29所以及其他稳定的校外专业教学实习基地30余个,其实习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医学院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更好地研究当前非医学生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抽取我校5个非医学专业的实习基地和在校生与往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和访谈,本次调查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由调查人员在发放电子调查问卷和现场问卷填写和访谈式的形式进行,发现当前非医学生实习基地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1.实习基地老师教学意识欠佳。扩招后的实习学生人数总体比过去有明显增加,虽然增加了实习基地,但科室的见习学生、实习学生总数比过去仍有所增加,实习基地医院的带教压力较大。在2010年对赣南医学院各基地医院随机抽样500名实习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实习学生对科室老师的带教水平评价为“满意”的占56%,“一般”的占30%,“不满意”的占14%。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优质的实习医院级别高,病人多,临床医生自身的医疗任务都很重,花在实习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充沛。另一方面由于实习任务是软指标,教学量没有明确细化,责任并不落实,部分青年医师的主要精力放在自身学历的提高和晋升职称的忙碌中,医院给予的带教补助又是杯水车薪,因而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欠佳。

2.实习基地放松学生管理。非医学生的实习时间一般是4个月,但国内各医学院校安排的时期有所不同,广州医学院、赣南医学院等是第八、期安排实习,第十学期返校再上提高课。课题组在对实习基地医院的调查中发现,80%的实习医院均反映“实习、考研、就业的体制性相互矛盾”是当前实习管理中最大的难题,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请假复习功课,考研,实习单位放松对实习生的管理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影响实习质量,减少实习的学习量。

3.实习生对基地认识不到位。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实习目的并不明确,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纪律性下降。不少学生还习惯于过去坐在教室里听课的学习模式,在实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知道身边何事可学。有的学生不愿在病人身上多下功夫,不屑做琐碎小事,甚至认为自己是“免费劳动力”,有干活多了吃亏的错误思想,影响了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后知道了自己将来要从事的专业,便对当前实习的无关科室失去兴趣,从而丧失了许多学习的机会。还有一部分实习学生,因为是独生子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纪律意识淡薄,在校时早就渴望到实习基地去放松,一旦管教不严便成为脱缰野马。而实习阶段的学生管理也是学校管理的薄弱环节。大学生在校有辅导员专门管理,从思想到行为无微不至,而实习后远离学校,一般是实习队教师进行管理。

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措施

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本科教学实习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本科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1、加强实习基地管理。教务部门为全校实习基地的主管单位,要负责全校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教学的管理与协调;各教学单位应有专人负责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和实习教学工作;实习基地协议合作年限根据双方需要协商确定,一般为3-5年。对协议到期的实习基地,根据双方合作意向与成效,可办理协议续签手续:双方合作目的;基地建设目标与受益范围;双方权利与义务;师生的食宿、学习、交通等安排;协议合作年限;其它。;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共同研究和探索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教学方法;我校的各类实习,原则上在我校已建成的基地中进行。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向已建成的实习基地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各基地建设单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基地所在单位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

2、加强实习基地的检查评估。教学单位应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与管理,每年初应根据实习教学要求制订实习基地工作计划,年末要对校外实习基地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将计划和总结报教务部门备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检查评估,对不能满足实习教学要求的,应会同实习基地及时整改或调整。学校将组织有关人员抽查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实习教学的情况;校内实习基地每年应有工作计划和总结报告,由实习基地归口管理单位签署意见,报教务部门备案。学校在年末对校内实习基地进行检查评估;教务部门将会同各教学单位不定期到实习基地检查学生实习情况。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经费投入。教务部门要设立实习基地建设专项经费,用于各实习基地建设的经费支出,相关学院(系)在使用此项经费前,必须先与基地所在单位正式签订建设协议书。基地建设经费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支出:购置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教学必须用品、制作基地牌匾、报销在基地建设联络过程中所发生的差旅费、给基地所在单位支付适当的实习指导费等;基地建设经费有效使用期限原则上为一年,即在基地建设项目获得批准之日起,相关学院(系)应在一年之内完成基地所有项目内容的建设,一年内建设经费没有使用完的,教务部门有权收回其剩余经费,回收后的经费将用于其他基地建设的需要;教学单位在取得实习基地的建设经费资助后,应在申报书中认真填写所需开支范围与情况,并报教务部门审批。

总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细化管理,进一步明确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建设,为非医学专业学生提供人才培养保障。

参考文献:

1 马衣利;倪晓芸;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2 徐明华;赵雪;李飞翔;临床实习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13年11期

医学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1.内化价值观念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述说“认识”与“实践”关系时指出,人的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客体的反映,其发生、发展和检验的基础是社会实践。这也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理论基础。医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社会化有助于医学生在树立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认真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医学精神。

2.掌握生活技能

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基本技能一般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和谋生能力,即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技能、心理结构的能力,心态上能够独立承受各种压力、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生活的能力等。医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社会化能帮助医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社会化进程与当前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进一步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引导医学生成长、成才,成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医药人才。

二、社会视角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仍面临许多问题。从社会视角看,社会环境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就目前国内形势看,全社会的支持力度不够,全社会共同支持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局面尚未形成,这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社会化的进程。其具体表现在政府导向作用不强,地方及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接纳程度不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稳定性;基地建设力度不足,没有形成完善的基地建设机制,或者是已挂牌的实践基地建设不稳定,甚至处于名存实亡的尴尬状态。经费投入不足,活动资金紧张;部分高校还没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中,没有专项经费支持,或者是可用于社会实践的经费投入有限,只支持少部分“重点队伍”;大多数社会实践队伍只能自筹经费或自主寻求社会赞助,但社会企业商家和社会团队予以扶持的力度并不大。

三、搭建“医学院-附属医院-实践基地-企业商家”四位一体社会实践架构深化医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社会化

1.以“医学院”为主体

主体,事物的主要部分,哲学上是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在医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中,医学院作为主体,就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服务学生素质教育、就业创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我国现行的医学生培养模式,在经过2?5~3?0年的系统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后,通常在大学第3?5~4?0年就开始进入临床实践教学阶段。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自身培养社会角色,增强临床服务意识,提高临床服务能力,为医学生从医学基础课程向临床专业课程过渡、从医学理论学习向医学临床实习过渡作铺垫。医学院要正确认识社会实践教育对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规范科学的管理机制、配置专业的导师队伍、提供必要的保障支持、制定相关的激励制度,大力引导、扶持医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以“附属医院”为后盾

附属医院是医学院教学育人的强硬后盾。医学院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也要充分利用好附属医院的资源。在人力资源上,附属医院可选派专业临床医生跟随医学生社会实践队伍下乡开展义诊、义教、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大大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服务质量和社会效应;在知识技能上,医学院可借附属医院的平台邀请优秀临床导师为学生开展临床技能培训课程或组织学生前往医院参加见习实习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从而全面提升实践队伍的综合临床服务能力;在科技研究上,附属医院医生可指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开展医学相关的课题调研,并提供课题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科研创新水平;在财力物力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附属医院可向医学生社会实践队伍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或者是药物、医疗用品等物资支持,好保证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3.以“实践基地”为载体

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一个保证双向多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和进一步深入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作为一个固定的场所,可以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实践地点、作息地点、活动资源、宣传平台和其他便利条件,从而有力地提升社会实践教育社会化的程度。同时大学生可以通过在实践基地的平台上更好地了解服务需求、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努力构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医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更是可以通过实践基地这个窗口,深入了解社会医疗卫生环境的现况和发展趋势,形成了对社会整个医疗卫生环境的初步认识。并且可以透过目前社会医疗卫生环境的现象,发现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应的分析研究工作,为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数据或者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和方案,以此提高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的能力。

4.以“企业商家”为佐佑

鉴于高校用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费投入有限,为了保证社会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我们有必要寻求社会企业商家或社会团体的辅助和支持,这就是常说的“拉赞助”。赞助的实质是双方资源或利益的交换与合作。一项成功的赞助必须是双方互利互惠、互有所得的资源重新配置的深层次合作。所以,医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寻求社会企业商家赞助时,要始终贯穿“双赢”原则,找到社会实践教育的社会需求与企业商家的市场经济下的利益追求之间切合点,逐步形成双方的利益机制,使得企业商家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才能达到教育与利益的双赢。当然,赞助方式既包括现金赞助,也包括现金等价物赞助。现金等价物是指赞助商以提品、服务、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方式为活动做贡献。医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寻求社会企业商家时,可以考虑定位在药企、医疗器械公司、医疗用品公司或者是养生保健等行业。这样,拉赞助的成功率高,双方合作关系可长久维持,社会实践社会化进程可稳中求进。

四、总结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社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学生本人协调统一来共同完成。医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社会化,只有将医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充分利用和整合一切社会力量,搭建“医学院-附属医院-实践基地-商家企业”四位一体社会实践架构,才能建立起与时展节拍相一致的实践教育的社会化模式,才能取得人才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医学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 护理专业 执业能力 培养

一、执业能力的内涵和分类

执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如一名护士只掌握打针输液的技术也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医护协作能力、判断分析问题和决策能力等。

执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可分为一般执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一般执业能力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等。另外,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执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如在求职过程中,招聘方最看重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如应聘护理岗位,用人单位更看重应聘者是否具备最基本的护理技能等。

目前,国际上盛行的“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跨职业的专业能力,如运用数学和测量方法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运用外语解决技术问题和进行交流的能力;二是方法能力,是指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制定工作计划以及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承受力;三是社会能力,是指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四是个人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诚信越来越受到重视,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工作负责、注重细节的职业人格备受推崇。

二、医护人员执业能力要求的新变化

医学教育对受教育者执业能力的培养有更高的要求。世界医学教育会议通过的《爱丁堡宣言》明确指出:“病人理应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01—2015)》指出:“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推动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医药卫生人才。”由此可见,执业能力培养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新的医学模式下对医护人员素质的更高要求,是构建和谐医患、护患关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更好地服务病人的需要。因此,我们应不断完善人文医学课程的设置,充分发挥专业教学的作用,营造良好的人文医学教育氛围。

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除了为患者提供必需的医疗技术服务外,还要提供精神、文化、情感方面的服务,从而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医护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掌握语言艺术,充分理解患者的感受,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向患者解释检查和治疗可能会带来的后果,以获得患者的理解、信任与配合。

有人认为:“现代医学人才应具有医学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完整的知识结构,既要求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又必须具有诚信的道德品质、深厚的文化底蕴、适宜的人格魅力、不断创新的精神,以及与病人、家属和同事交际、沟通、协调的能力。”如医护人员要具有医患沟通能力,就需要掌握语言沟通技巧,即使用得体的称呼语,正确利用幽默语言,多用称赞性语言,语言表达要简洁明确,讲究提问的技巧,医疗活动中要注意使用保护性语言、避免伤害性语言等;亦需要掌握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即重视第一印象,举止要端庄,目光接触要恰当,面部表情要自然,身体姿势、手势要合适等;尤其是在与特殊疾病患者,如癌症、性病、病危、临终患者沟通时,对医护人员的医患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中职卫校学生执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可见执业能力的培养成为21世纪高中等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1.融入人文医学教育

医学理论知识的获得和医学临床技能的提高需要现代医学教育和继续教育,同样人文医学知识的获得、执业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医学教育。这就需要在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相关的人文医学课程,从而使学生树立新的医学观念,充分认识医学与社会的关系,培养道德情感和规范道德行为,发展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其协作精神和管理能力等。

关于人文医学课程的设置,杜先智等人认为:一是基础理论的学习阶段,二是在临床实习阶段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能力。其中医患关系、医患沟通的教育从医学教育的早期就应开始,直至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贯穿始终。而由于医学生课时负担较重,增加课时有些困难,所以需要教学主管人员转变观念,重视人文医学课程的安排,同时也可通过开设选修课程的形式,实现对医学生人文执业能力的培养。另外,还可以在专业基础教学和临床教育中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执业能力,这样学习过程就成为了完善学生文学、哲学、法学、伦理学知识结构的过程。

在临床教育阶段,由于工作繁忙,开设系统的医学人文课程较难,所以临床专业课教师需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将人文教育贯穿于专业课教育和临床日常工作中,在实践中引领学生。另外,还要发挥专业教学以及临床带教教师在执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对专业教师开展人文医学知识方面的培训,增强他们开展人文医学教育的意识、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励他们进行教学研究,挖掘人文教育资源。

2.在临床实习中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

临床实习是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习临床知识、专业技术的极好机会,学生在完成医学相关课程的理论学习后,到临床实习医院进行诊疗和护理的基本操作,接近临床医护人员,真正参与临床实践,综合运用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应用能力。实习阶段要求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和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努力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锻炼和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与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中职教育培养实用性人才的目标。

整个实习过程具有岗位性、独立性、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对学生执业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医学实习生在病房跟班实习时,即使不能动手操作,也要时刻观察带教老师的操作过程,学习他们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娴熟规范的操作技能。这样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们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协作能力与团队精神。

3.通过环境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

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诸如绿化和规划校园、制定校训与行为规范、设立人文景点、布置教室和实验室等,要充分体现人文思想,用良好的人文氛围感染和熏陶学生。临床实习医院和病房布置要人性化,富有人情味,创设以患者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人文氛围。医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人文医学教育,从而培养执业能力。

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教育平台相对比较单纯,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开展医学生执业能力教育,培养其执业能力,除了需要利用上述平台外,还需要创新创建其他平台和有关载体,例如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课外活动、模拟医疗纠纷法庭等,或者结合学校、医院具体情况树立学习的典型和榜样,开展生命展览、树立誓言碑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医学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医学生 廉洁教育 教育方法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医学生作为青年的组成部分,其成长规律既有一般青年人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加强医学生廉洁教育既具有必要性,又应体现针对性,努力提高有效性。

一、加强医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

提起廉洁教育,不仅大多数医学生认为主要是针对公务人员,自己只是普通学生,无权无势,既没有腐败的能力,又不具备腐败的条件,而且一些医学院校的领导和主管部门也把廉洁教育的对象局限于当权者、从政者,对医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举措不多,导致部分医学生廉洁素质低下,甚至出现了个别医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就经不住金钱、名利的诱惑而腐败的现象。古代名医扁鹊曾说:“良医治未病。”指的是高明的医生,善于治病于未发之前。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治理腐败如同为患者治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预防力度,治病于未发之前。因此,加强廉洁教育,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念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医学生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从医学生廉洁素质来看。由于当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加之部分医学院校廉洁教育缺失和少数医学生自我要求降低,导致部分医学生廉洁素质不高,表现为部分医学生对身边的不廉洁行为和现象熟视无睹,甚至认为理所当然,对社会公平正义缺乏信心。如有的对医学生一些医院存在的乱收费行为,表示“愿打愿挨,你情我愿”;有的医学生对少数医护人员收受患者红包的现象,表示“我不主动要,你给我就收”。另一方面,从医疗卫生行业现状来看。近年来,中纪委一直把医疗腐败当做“严重侵害老百姓利益”的问题予以打击和治理,各地方、各单位也相应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但迄今为止,医疗腐败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控制。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还是这些措施依然没有摆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忽视了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医疗腐败案件频发,说到底还是医护人员的廉洁素质不高所致。医学生作为医护工作者的主要来源,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对外界新事物接受能力强,而是非判断能力却相对较弱,略显稚嫩的思想很容易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庸俗处世哲学的影响。如不加以正确引导,最终会成为日后利用手中权力寻租的根源。因此,抓住人生这一关键时期开展廉洁教育,引导医学生廉洁修身,树立廉洁意识,养成廉洁习惯,确立诚信守法、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可以为其走上工作岗位后廉洁从医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医学生廉洁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医学生廉洁教育,是指用廉政文化的思想理论,对医学生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引导医学生不断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医学生是医疗卫生领域未来的重要力量,对他们进行的廉洁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岗前职业道德教育,应侧重于规范医学生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业行为。因此,必须紧密结合职业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循序渐进地将廉洁意识和理念植入医学生的脑海深处。

一是培育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围绕认识和践行人道与责任、廉洁与奉献,加强对医学生的廉洁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选择医学就是选择奉献”的理念,正确对待地位与待遇、辛苦与快乐、奉献与索取,摆正个人与国家、集体、患者的关系,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内化为个人需要,外化为自觉行为,主动承担起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从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崇高的职业理想。

二是形成遵守职业行为规范。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切实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还要遵守医疗卫生职业行为规则,坚持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操守,不断养成在法律、规章和制度的范围内办事的行为习惯。这不仅是医学生职业生命安全的保证,更是社会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的保证。

三是规范医学生的日常行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消极腐败因素同样时时影响、侵蚀着一些医学生,导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仰迷茫、信念模糊等问题。因此,引导医学生崇尚廉洁,形成自警自律的良好品质,以此规范医学生的日常行为,就必然成为廉洁教育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三、医学生廉洁教育的途径选择

面对转型时期医学生廉洁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必须选择正确的途径,以期取得实效。

(一)健全廉洁教育机制。医学生的廉洁教育是一种全方位、渗透式的教育,必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绝不是某个部门所能独立承担的,必须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下,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教务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努力发挥各类资源在廉洁教育中的应有作用。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廉洁教育规划,明确廉洁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构建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符合医学生思想实际的廉洁教育基本框架。要根据廉洁教育规划,制订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实现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有机结合,并将廉洁教育纳入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体系之中。

(二)丰富廉洁教育内容。廉洁教育要具有针对性,取得实效,必须紧密联系实际,丰富教育内容。一是要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二是要进行党纪政纪条规教育;三是要对医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带倾向性、苗头性的思想问题进行事前预防教育;四是要结合医疗卫生系统发生的一些重特大案件进行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同时,还要针对医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开展廉洁教育。入学时,融入诚实守信教育、法律法规常识教育和正确择业观教育;高年级,着重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毕业前夕,重点进行廉洁从医教育和职业操守教育。

医学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社会化是阐述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个关键概念。它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理解和认同社会规范和制度,培养自己的社会角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成为能够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但是,社会实践活动绝非仅由学校能够单独组织完成,还需要获得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实质性帮助。通过社会全方位的通力合作,调动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提供实践地点、活动资源和其他便利条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所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既有学校教育的属性,又有社会教育的属性。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社会化,便是社会实践教育中社会教育属性的总体体现。

2医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社会化的意义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个体社会化主要由两个过程组成:一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二是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而医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社会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1内化价值观念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述说“认识”与“实践”关系时指出,人的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客体的反映,其发生、发展和检验的基础是社会实践。这也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理论基础。医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社会化有助于医学生在树立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认真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医学精神。

2.2掌握生活技能

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基本技能一般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和谋生能力,即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技能、心理结构的能力,心态上能够独立承受各种压力、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生活的能力等。医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社会化能帮助医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社会化进程与当前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进一步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引导医学生成长、成才,成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医药人才。

2.3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医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社会化有助于医学生进一步认识与医学专业相关的社会角色、确定社会角色的期望值、培养“角色变迁”的适应能力,从而为医学生从学生生涯顺利过渡到职业生涯作心理上的铺垫和知识能力上的筹备。

3社会视角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仍面临许多问题。从社会视角看,社会环境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就目前国内形势看,全社会的支持力度不够,全社会共同支持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局面尚未形成,这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社会化的进程。其具体表现在政府导向作用不强,地方及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接纳程度不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稳定性;基地建设力度不足,没有形成完善的基地建设机制,或者是已挂牌的实践基地建设不稳定,甚至处于名存实亡的尴尬状态。经费投入不足,活动资金紧张;部分高校还没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中,没有专项经费支持,或者是可用于社会实践的经费投入有限,只支持少部分“重点队伍”;大多数社会实践队伍只能自筹经费或自主寻求社会赞助,但社会企业商家和社会团队予以扶持的力度并不大。

4搭建“医学院-附属医院-实践基地-企业商家”四位一体社会实践架构深化医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社会化

4.1以“医学院”为主体

主体,事物的主要部分,哲学上是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在医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中,医学院作为主体,就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服务学生素质教育、就业创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我国现行的医学生培养模式,在经过25~30年的系统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后,通常在大学第35~40年就开始进入临床实践教学阶段。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自身培养社会角色,增强临床服务意识,提高临床服务能力,为医学生从医学基础课程向临床专业课程过渡、从医学理论学习向医学临床实习过渡作铺垫。医学院要正确认识社会实践教育对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规范科学的管理机制、配置专业的导师队伍、提供必要的保障支持、制定相关的激励制度,大力引导、扶持医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4.2以“附属医院”为后盾

附属医院是医学院教学育人的强硬后盾。医学院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也要充分利用好附属医院的资源。在人力资源上,附属医院可选派专业临床医生跟随医学生社会实践队伍下乡开展义诊、义教、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大大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服务质量和社会效应;在知识技能上,医学院可借附属医院的平台邀请优秀临床导师为学生开展临床技能培训课程或组织学生前往医院参加见习实习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从而全面提升实践队伍的综合临床服务能力;在科技研究上,附属医院医生可指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开展医学相关的课题调研,并提供课题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科研创新水平;在财力物力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附属医院可向医学生社会实践队伍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或者是药物、医疗用品等物资支持,好保证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4.3以“实践基地”为载体

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一个保证双向多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和进一步深入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作为一个固定的场所,可以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实践地点、作息地点、活动资源、宣传平台和其他便利条件,从而有力地提升社会实践教育社会化的程度。同时大学生可以通过在实践基地的平台上更好地了解服务需求、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努力构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医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更是可以通过实践基地这个窗口,深入了解社会医疗卫生环境的现况和发展趋势,形成了对社会整个医疗卫生环境的初步认识。并且可以透过目前社会医疗卫生环境的现象,发现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应的分析研究工作,为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数据或者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和方案,以此提高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的能力。

4.4以“企业商家”为佐佑

鉴于高校用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费投入有限,为了保证社会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我们有必要寻求社会企业商家或社会团体的辅助和支持,这就是常说的“拉赞助”。赞助的实质是双方资源或利益的交换与合作。一项成功的赞助必须是双方互利互惠、互有所得的资源重新配置的深层次合作。所以,医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寻求社会企业商家赞助时,要始终贯穿“双赢”原则,找到社会实践教育的社会需求与企业商家的市场经济下的利益追求之间切合点,逐步形成双方的利益机制,使得企业商家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才能达到教育与利益的双赢。当然,赞助方式既包括现金赞助,也包括现金等价物赞助。现金等价物是指赞助商以提品、服务、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方式为活动做贡献。医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寻求社会企业商家时,可以考虑定位在药企、医疗器械公司、医疗用品公司或者是养生保健等行业。这样,拉赞助的成功率高,双方合作关系可长久维持,社会实践社会化进程可稳中求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社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学生本人协调统一来共同完成。医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社会化,只有将医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充分利用和整合一切社会力量,搭建“医学院-附属医院-实践基地-商家企业”四位一体社会实践架构,才能建立起与时展节拍相一致的实践教育的社会化模式,才能取得人才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医学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医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 指导方法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把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归结为四个问题:①我真正想做什么?②我为什么要去做?③我现在正在做什么?④我为什么这样做?这些问题归纳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精髓,回答了这些问题,也就把握了职业生涯的方向,就会从各个问题中直面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1]高校医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很大一部分在填报志愿时对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认识较少,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我国高校职业指导中才刚刚起步,在课程开发、内容体系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本文就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做如下思考。

1.医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面临的问题

1.1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漠。

目前,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能够干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笔者在2011年9月对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麻醉、检验、眼视光四个专业300名大学生进行了“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0.5%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65.8%的学生不清楚医学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将来有明确设计的只有15%。由此可见,目前相当多的医学生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对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真正的认识,意识淡漠,缺少实际的实施,这必将影响他们未来人生的发展。

1.2动机的差异性增加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难度。

近年来大学学费大幅提高,生活费用增加,一些贫困大学生经济压力很大,只能考虑按期完成学业,但是,大多数医学生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报考医学院校就是为了以后摆脱贫困,不愿回当地基层医疗单位就业。用人单位方面,较大规模的医院要求应聘者拥有硕士以上学历或是足够临床经验,并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因此普通院校的医学本科毕业生要想进入高级别的医院并不是那么容易,一般来说只有两种途径,其一是选择考研;其二是选择一个较低的平台到小型的乡镇医院去工作,等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之后再转到较大的综合型医院工作。[2]诸多因素对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干扰,因此加强务实有效的指导和教育很有必要。

1.3大部分医学生对自己认知不清。

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不断增强,但对自己的认识并不全面,对事情的观察和思考容易停留在表面。有的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有的对自己缺乏必要的信心,因此对自己确定的理想与目标不切合实际,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差距,就会产生自怨自艾的心理,不能正视社会上不合理的现象,不能正确评价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1.4缺乏专业指导人才。

职业指导人员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指导老师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特点,掌握相关医学领域政策法规,并具备与职业规划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3]目前,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机构,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教育的机构基本上是就业指导中心和二级学院的学生管理办公室,对学生辅导主要是辅导员和心理咨询老师做一些简单工作。就业指导中心更多的是行使行政职权,发挥行政功能,很少针对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道路进行全面化、系统化的教育。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确定职业取向的关键时期,专业指导人员的缺乏在客观上给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进程。

1.5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校园氛围未完全形成。

虽然很多院校已经开始关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而且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初步的计划,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把自己的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没有认真执行,缺乏自我激励和自觉行动。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校园氛围未完全形成,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较少融入生涯教育,缺乏主动施教的意识,学生对自己的生涯规划缺少积极性,很少主动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寻求指导。这往往导致知识储备不够、社会阅历较少的医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走入误区,导致社会实践的方向不够明确,不能很好地把学习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人生目标结合起来。

2.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方法

笔者六年来从事医学生辅导员及就业指导工作,结合本院几届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得出以下指导方法。

2.1成立就业指导中心,专职负责学生毕业就业问题。

就业中心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国家和四川省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针、政策,落实学校有关决议、决定;按照省就业指导中心和学校的工作计划,制订毕业生就业方案,指导、检查、督促各学院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构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开展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教育及咨询服务工作;完善就业信息网络,为毕业生提供信息化服务;开拓就业市场,建立就业基地,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推荐毕业生就业;负责毕业生派遣,协助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负责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社会用人需求反馈分析,为学校办学决策提供参考。[4]

2.2对教师进行培训,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为授课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外出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邀请校内外专家到学校为授课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高授课教师的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水平;鼓励职业指导老师考取职业指导师、就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证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从而具有较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并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指导经验,满腔热忱,言传身教,成为大学生人生规划的引路者。

2.3全程化实施,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和教育指导体系。

医学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教育评价

近年来,我国的医学教育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国家层面,开始实施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推动医学院校开展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改革[1]。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作为评价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评价[2],更能够为医学院校今后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明确的指引。教育评价体系作为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核心指标之一,不仅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临床医学专业课堂教学效果,更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医学生的总体质量。因此,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对于医学院校顺利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教育评价机制的建立

1.1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与体系

学校落实“全程监控,注重评价,重在反馈,促进提高”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图1)和运行机制(图2)。构建了在基础医学阶段学校、教学院部、教研室与临床医学阶段学校、附属医院、教研室三级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质控委员会和实践教学管理处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能部门(质控委员会、教务处),统筹各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各方教学信息,做出综合分析,并及时反馈和整改,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1.2教育评价制度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以文件的形式制订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教学督导工作条例》《领导干部听课管理规定》《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学生信息员制度》、《实践教学管理规程》《关于进一步规范后期实践教学管理的意见》《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暂行规定》《教学查房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编印了《教学规章制度汇编》(教学部分),要求全体教职工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均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此外,根据教学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学校2007年、2009年集中对《教学规章制度汇编》进行了修订。近年来,又多次对《教学规章制度汇编》中部分内容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了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机制的有效运行,从制度上保证了课程计划实施及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

1.2.1教育计划的评价与检测

教育计划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计划管理等[3]。近年来,学校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改革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对教育计划进行了多次修订,并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及实际情况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加大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的整合力度,注重了临床技能训练和临床思维培养,构建了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学生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此外,学校重视交流、借鉴和学习。临床学院多次赴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学习交流、考察调研,同时,广泛征求各层次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相关利益方及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教育专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教学计划,通过召开专家论证会,并报学院及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形成教育计划最终定稿,由教务处公布实施。

1.2.2教育过程的评价与检测

首先,学校坚持日常、集中与专项教学检查,校内专家检查与校外专家检查相结合,对学校教学工作开展检查、评估、诊断和反馈。每学期重点开展三次常规教学检查。每学期初集中检查教学设施、教学场地、教学计划安排、教学任务书、教学进度表、课程表;组织校领导、督导组、处级干部进行教学巡视;教学院部根据学校的通知,结合自身实际对教师的备课情况、上课安排等进行自查。学期中,重点围绕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学生过程考核、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反映的突出教学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学期末重点围绕教学计划完成质量、考试命题、阅卷、试题分析和反馈等进行检查和总结。学校不定期接受省内外专家对学校专业设置、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项目、特色专业、临床教学基地、精品课程、体育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专项检查和评估。其次,学校聘任事业心强、治学严谨、教学或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专家或教授担任校级教学督导员,围绕学校教学重点工作,开展督教、督管和督学工作。督导组根据工作计划,随机进入课堂、实验室、实训中心等教学场所开展评学评教,对教师教学评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进行复核性听课,确保课堂教学评议的公正性和严肃性,每学年督导听课500余人次。重点加强了中青年教师和临床理论课、见习实习、技能考核、实验教学等多个教学环节的监控与指导。实施以学生为主体(60%),同行(20%)、督导专家(20%)参与的“三位一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4]。教学院部督导专家和教师负责同行评议;校级督导组负责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复核性评议。校内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议基本做到对任课教师全覆盖。学生对校内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全部采用网上评教,由各教学院部负责组织实施,作为评优评先、教学名师推荐、职称晋升等工作的重要指标。教学院部聘任一定数量的专家教授组成教学院部督导专家组,对教学院部教师进行评价;教研室或相近学科教师组成同行对本教研室或相近学科教师开展同行评价,教学院部督导专家和教师同行重点开展教师教学反馈,举行评价座谈会,交流、探讨和研究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与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共同作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内容。再次,学校成立临床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临床教学专家委员会和临床教学督导组。督导组每年开展实习教学检查,由校领导带领检查组深入各附属医院,通过听取汇报、课堂听课、实地查看见习带教、教学查房、技能考核,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查阅档案等方式,对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学工作给予全面检查和评估,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与各附属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和临床教师会商临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和规范临床教学各环节工作。各附属医院成立医院层面教学督导组和学科教学督导组,通过课堂听课、查看见习带教、教学查房、参加病例讨论、技能考核、出科考试等,对临床教学全过程进行评议和督导。最后,学校依据《山东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非隶属附属医院认定测评标准》,对新增非隶属附属医院进行严格的预评审,符合条件达到标准后,向山东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新增申请,经省专家组严格评审达标后,予以认定,同时,学校加大对新增非隶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工作的检查和督导,不定期组织专家组对非隶属附属医院临床课堂教学、见习带教、实习全过程进行检查指导,对达不到学校临床教学基本标准的非隶属附属医院予以停止理论课教学、停派学生实习,直至撤销非隶属附属医院的处理。

1.2.3教育结果的评价与检测

对教育结果的评价主要针对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及临床实习结束后的学生和往届毕业生进行,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包括基础综合考试、临床技能考试、毕业实习考试和毕业生问卷、座谈等质量调查。在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考试中开展OSCE考核(共设12个考站,每考站设1~6个考试项目,每个项目由考生随机抽取考题应考,涵盖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救医学等学科),通过采用标准化病人和模拟临床实景对医学生病史采集、病例分析、病历书写、体格检查、技能操作、辅助检查诊断等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其成绩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实习期间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与能力提高的情况。学校各附属医院均建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并向学生全面开放;学校定期举办实践教学示范课、技能考核培训、教学查房比赛等系列教学活动,成立校院两级临床教学督导组,完善了“教学—考核—评价—反馈”的考核评价机制,为各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同质化提供了保障。另外,学校采取学校调查与第三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毕业生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信息追踪调研。学校通过自身和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司)开展毕业生调查,通过毕业生座谈会、校友返校座谈会、走访用人单位、就业招聘洽谈会、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多种途径,对毕业生职业道德、临床思维、临床知识、临床技能、沟通协作、社会适应等内容进行调查访谈,了解毕业生、用人单位、教学基地等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多种方式,反馈到相关部门和单位,为学校临床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2教师与学生反馈

医学院校必须确定相应机构,系统地搜集和分析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获得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学校以院长办公会、质控委员会、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处、学生工作部为教学信息收集和分析的主要职能部门,会同相关教学院部,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为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

2.1教学督导反馈

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通过教学督导收集教师、学生的意见。督导专家在督导教学全过程中,通过接触师生,收集师生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考试考核、见习实习等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汇总、总结,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相关教学管理职能部门。

2.2同行反馈

各教研室以教研室主任为主导,组织本教研室及相关(相近)学科教师进行同行听课,一方面以同行反馈的形式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有关教学方式方法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授课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在授课方面的缺点与不足,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

2.3学生反馈

学校通过学生信息员,实时收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信息通过公共邮件、QQ群及时反馈给质控委员会,经认真梳理、分析、汇总形成《学生建议及整改措施一览表》,并将该表及时反馈到各相关部门,责成及时整改并提出解决方案。

2.4师生座谈会反馈

教务处、质控委员会、实践教学管理处、学生处、各教学院部通过师生座谈会,听取师生对教学、管理、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加以整改。

2.5毕业生调查与反馈

学校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通过毕业生座谈会、用人单位调查、第三方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毕业生调查与反馈,收集毕业生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信息,为相关部门改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利益方参与

医学院校的教育评价必须有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职人员和学生的参与。教学评价必须有政府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毕业后教育机构的积极参与,并考虑他们对教育计划提出的改进意见,让他们获知教育评价的结果。因此,学校重视教育评价工作,校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职员工和学生等相关利益方积极参与此项工作。邀请校外专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指导,邀请用人单位和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司)对毕业生工作表现及业务水平进行评价,学校根据各方意见予以整改,并保持与各方的信息沟通。

3.1校内各利益方的参与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职员工和学生均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学校的教育评价:校领导通过教学检查、听课、教学工作会议和教学调研等方式实施教育评价;教师通过评学、学生通过评教,召开师生座谈会、教学工作会议等方式参与教育评价;每个班级设1名学生信息员,负责对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等信息进行收集和反馈。学生每学期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网上评教,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的重要部分。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中有师生代表,参与重要教学事项的讨论、审核和决议;同时调动其他教师、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通过教师、学生代表将意见和建议反馈教学工作委员会。学校的教学工作会议、人才培养修订会等均邀请学生代表参加。学校的“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经师生酝酿讨论、集思广益、形成共识,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成为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3.2校外各利益方的参与

3.2.1政府主管部门的参与

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育厅评估检查、省市政府部门调研等,学校不定期接受国家和省主管部门对专业发展支持计划、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医院评审、临床教学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等方面进行的评估与指导。

3.2.2用人单位的参与

学校的附属医院、教学和实习医院,既是教学合作单位,也是用人单位,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就业的一体化。学校与省内各医疗单位建立广泛联系,组织教学管理、学生工作、就业等相关部门深入用人单位进行调研,根据用人单位反馈,我校学生在临床专业技能、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方面有良好的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但在科研和专业外语等方面有待加强。学校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如调整课程计划、加强《专业英语》教学、实施实验室开放等,加强对学生外语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3.2.3校友及学生家长的参与

通过召开毕业生座谈会、调查问卷等方式,调研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通过校友会、校友返校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校友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学校和家长联动机制,邀请学生家长代表参加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招生宣传、新生家长见面会等各类活动;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单和学业预警通知单及时寄发学生家长,并通过电话、邮件与家长沟通联系,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动态和学生成长过程。

3.2.4第三方调查机构的参与

通过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克思公司)对学校2013届、2014届毕业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和教学满意度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显示:2013届临床医学毕业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为88%,对教学满意度为90%;2014届临床医学毕业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为93%,对教学满意度为91%。学校注意搜集用人单位、社会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由学生工作部(处)、就业指导中心、校友会、学生辅导员等组织和人员,跟踪走访用人单位,广泛搜集意见和建议。学校定期向社会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接受社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毕业生质量

医学院校必须建立毕业生质量调查制度,从医学毕业生工作环境中搜集改进教育质量的反馈信息。必须将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职业素质及就业情况等有关信息作为调整教育计划和改进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4.1毕业生质量反馈机制建立毕业生调查与反馈制度,每年召开毕业生座谈会,调研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了解毕业生、用人单位及教学基地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提供参考依据。在毕业生离校前,组织毕业生对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教学计划调整进行研讨、座谈。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4.2教学质量反馈信息定期到用人单位、医疗行业、实践基地开展毕业生调查,同时,通过第三方调查机构开展毕业生调查,不断收集毕业生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信息。2015年,对10所医院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职业能力领域评价均在4.3分以上(满分5分),我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5结语

教书育人、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目的[5]。在整个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医学院校只有认真学习《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切实领会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了解学校发展现状及认清当前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均能够积极参与教育评价活动,形成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运行机制,才能够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进而为培养临床医学卓越人才提供有力保障[6-8]。

参考文献:

[1]谢阿娜,王媛媛,王景超,等.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十五年回顾与展望[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7(1):13-17.

[2]朱汉袆,佟矿,文民刚,等.认证促改革改革促发展发展促质量———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实践与认证体会[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2):171-175.

[3]罗怀青,黄春霞,刘佳,等.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探索基础医学教学改革[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31(1):106-109.

[4]杨晨,路海,高立,等.医学院校教学理念转变及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2):204-208.

[5]郑葵阳,蔡红星,陆召军,等.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推动医学教育内涵发展[J].医学教育管理,2016,2(2):405-410.

[6]肖纯凌,李荣梅.以医学教育认证为契机推动医学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2):23-24.

[7]程刚,李淑玲,白波.教育生态视角下临床医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6,39(6):433-436.

[8]宋宇.从医学教育认证角度探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3.

医学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临床技能;外科学;临床实习教学

临床医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是评价医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医学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内容。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接触患者的法规制约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临床实习教学越来越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教学要求,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医学教育改革,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

1 临床技能的主要内容

临床技能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础操作能力,主要包括病历文件的书写、手术及各类临床操作等基础临床技能,基础操作技能需要进行重复不断的练习,才能提高其熟练程度。其次,临床思维能力,是指医生在针对复杂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时所进行的一系列思考的过程,其包括医学专业知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及行为科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知识,需要医生充分调动自身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实践运筹能力,可临床实践能力更深入一层的表现[1]。最后,人文关怀及沟通能力。医疗服务的对象是具有丰富思想、不同性格的各类患者,患者自身的客观因素会对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医生要具备人文关怀精神及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最大程度上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与配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临床技能所包含的内容互相联系又各自独立,对于中职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其基本操作能力是基础,临床思维能力是核心,而人文关怀精神及沟通能力的提升则是其医风医德培养的重要内容[2]。

2 外科学临床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形势、新环境下,传统的医学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问题日益突显,具体而言,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首先课程体系安排不合理。传统临床技能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诊断学、外科学总论等 ,后续加入临床专科实践教学,各个课程模块互相独立,在后续临床实习教学中也未得到有效整合,这种将临床实践能力分为几个独立模块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某项或单独一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量提升。并且传统的临床技能课程过分侧重于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沟通能力等"软实力"的培养。其次,教学形式单一。传统的临床技能教学主要以老师"讲、做"为主,学生仅被动的接受,虽然其间穿插部分学生自主操作,但是无法兼顾到每个学生,且实践练习时间短,收效甚微。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不仅过程枯燥无味,而且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一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最后,临床技能考核方法不完善。传统临床技能考核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以书面试卷为主的理论考核及以单个实验操作为主的实践考核,这种考核方法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分割开来,仅能针对其某一部分能力进行检验,无法对其综合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外科学实习教学中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策略

3.1对临床技能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的临床医学专业主要培养目标是为农村、社会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医师,需要学生具备医疗、护理、预防、保健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要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①开设临床实用操作技术的相关课程,该课程是临床专业中一项重要的技能训练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无菌操作技术、隔离技术、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肉注射、静脉输液、导尿、灌肠法、鼻饲法以及一些基本的抢救技术等。这类基础课程促进了教学与临床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②强化技能培训,可以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自己组织、自己管理,在学生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实验室进行临床技能强化训练。③开展校内临床技能大赛。开展临床技能大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精神,比赛形式可以参照全国大学生技能比赛的形式,分为初赛、复活赛、总决赛等,比赛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拓展其知识面,从而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4]。

3.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弊端尽现,因此临床实习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就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首先,小组合作学习法。该方法是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利用资源,互相支持、互相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估,以激发学习兴趣。外科基本技能培训操作时,可以将3~4名学生分为一个合作小组,老师按照教材及课程标准向学生示范操作手法及基本规范,再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熟练掌握各项基本步骤及过程。其次,CBL教学法。该方法是以实际病例为基础,老师设计一系列问题通过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其核心思想是充分发挥案例及问题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此外,还包括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等等,需要老师不断学习,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选择适用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3.3采用多站式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办法 临床实习阶段,学生临床技能的考核不能仅针对某一项技能操作进行考核,而是要注重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参考高等医学院校的“多站式考核法”[5],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数量设置若干考试站点,每个站点内包括6~8个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试题,每个考生进入站点后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试题,注意每个站点至少有3个以上的老师同时打分,其中理论考核部分可以在最后统一阅卷评分,而实践考核部分则由现场监考教师当场打分,最后综合学生的理论成绩及实践成绩。这种考核方法兼顾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与理论成绩考核,体现出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3.4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除上述针对学生、教学等方在进行改革外,还要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首先,实行集体备课制度,针对一些实习带教、重点及难点课题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对学生进行统一带教。其次,听课制度,即各教研室的老师互相听课,指定本专业的任教老师听课等。再次,师生联系制度,即每个学期均开设师生联系会,学生认真听取老师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而老师则认真听取学生代表对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等提出的意见及建议。最后,教学计划与工作总结每个学年教学组均在开学前期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而每个学期结束后及进行工作总结,将计划与总结进行对照,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张海英,董爱虎,左延莉,等.教师和医学生对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认知调查[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0(3):467-469.

[2]杨棉华,何萍,许杰州,等.构建全程能力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医学生临床能力[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28(4):82-84.

[3]谢锐,梁克,柳建军,等.以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为导向的外科学技能操作教学改革浅探[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18(16):2314-2315.

[4]徐纪,杨超,邢新,等.PBL与SP联合教学法在整形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6(11):103-104.

上一篇:实习生未来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新闻学实习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