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培训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30 17:33:58

医学培训教学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分析了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了池京大学第一医院图书馆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的实践和特点。

循证医学(Evidence一based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循证医学要求医务人员由以理论为基础加经验的医学模式向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模式转变,通过严格的检索、挑选和评价文献来回答临床医护人员提出的问题。使临床医疗人员认识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帮助并指导临床医疗人员检索并利用循证医学资源,是医院图书馆员的职责所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图书馆针对临床开展了一系列的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与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国外临床教学医院的图书馆员较早认识到了图书馆在医院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美国的医院图书馆中开展了基于医院临床的图书馆服务。例如,在克里斯蒂安娜医疗健康系统中,学科馆员通过参加临床查房,开展针对临床实践中的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证据的查找,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资源川;在田纳西州大学医学中心的临床教学医院中,图书馆在指导临床医师及实习医师学习利用循证医学相关资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已开始认识到了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中的作用,通过收集、检索多种循证医学资源,将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传递给临床医师等。

从国内外对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的探讨可以看到,医院图书馆员除了帮助临床医疗专业人员查找循证医学资源外,应让临床医疗人员体会到循证医学资源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能自觉、主动、正确地查找与利用循证医学资源,这就需要对临床医疗人员开展相关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与培训。因此,该院图书馆组织临床学科馆员,开展了针对临床的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

2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的特色

2.1由临床学科馆员担任相关的教学工作学科馆员制度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对口服务模式,是图书馆为开展深层次的学科咨询而采取的最新服务措施。为更好地开展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一方面图书馆组织有医学背景的图书馆员作为临床学科馆员深人到临床科室开办循证医学资源的讲座及培训等,根据临床科室的时间、不同层次的需求,结合科室的相关临床病例,讲授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查找并运用循证医学资源,开展与临床结合的循证医学资源的培训。另一方面由各个科室选出1一3名临床医师担任科室兼职学科馆员,对这些来自不同科室的兼职学科馆员进行包括循证医学资源在内的常用生物医学资源检索等技能培训,解决各自科室经常遇到的相关问题。至今,该院图书馆的临床学科馆员先后开展了近40次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培训。通过这些讲座,临床医师进一步体会到利用循证医学资源的重要性,并积极与图书馆配合,查找临床研究证据,开展循证医学实践。在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与培训中学科馆员与临床科室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2.2不断丰富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与培训内容并进行科学组织除了网络上大量的免费循证医学资源外,该院还购买了一系列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循证医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为临床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便利,但也对临床医疗人员了解和利用循证医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该馆采取了以下措施。

2.2.1制作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并指导临床医师使用。目前,因特网上与循证医学有关的网站已有5000多个,这些网站的内容新颖,且有很多是免费。为了便于临床医师使用,该馆将常用的几十种循证医学网络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做成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放在图书馆主页上,供临床医疗人员检索利用。

2.2.2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数据库。该院先后购置了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如美国临床医学事实型数据库(MICROMEDEXHealthcareSeries),循证医学评论数据库(EBMReviews)、临床实证全文数据库(ClinicalEvidence),MDConsult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许多临床医师却未曾接触过。图书馆临床学科馆员结合不同科室的特点,将这些数据库介绍给临床医师并辅导他们使用。

2.2.3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其他生物医学数据库查找临床研究证据。除了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外,从常用生物医学数据库如CBMdisc,MEDLINE,PubMed等中也能直接查找临床研究证据。特别是当从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中检索不到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或临床医师想更多了解相关临床研究证据时,可以考虑利用这些数据库。将利用这些常用的数据库检索循证医学证据的方法介绍给临床医师,指导他们查找临床研究证据。如介绍如何从CBM-disc,MEDLINE等数据库中检索系统综述、实践指南、随机对照试验、对照临床试验、有关诊断、治疗、病因、预后等循证医学证据。

2.3多种教学形式并重为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资源,该院图书馆根据需要采取了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讲座,深人临床科室教学,举办临床医师短期培训班及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等多种教学与培训形式。

2.3.1开展全院范围内的循证医学资源讲座。图书馆定期举办全院生物医学资源的相关讲座,通过讲座对全院医师进行循证医学资源检索与利用的宣传及培训。这种形式相对比较固定,参加人数较多。

2.3.2深人临床科室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这是最为灵活,也是应用最多的形式。目前该馆已经25次到临床科室讲课。因为不同临床科室有各自的专业需求及时间安排,该馆根据不同科室的时间科学安排讲课时间和教学重点。在介绍循证医学资源当中,结合不同临床科室所熟悉的病例,让临床医师亲身体验通过查找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决策的制定。这样教学形式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随时进行互动交流,既让临床医师认识到了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又调动了临床医师学习利用循证医学资源的积极性。

2.3.3针对临床医师(含进修医师)举办短期培训班。该院临床医师较多,每年进修的医师也较多,他们大多对生物医学资源非常感兴趣,该馆每年分别为本院医师及进修医师举办4期生物医学资源检索与利用的培训。针对参加短期学习班的临床医师,有重点地介绍循证医学相关资源。如进修医师大多来自基层医院,当地数据库资源较少,因此以介绍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中的免费循证医学资源为主,以便进修医师返回基层医院后,能利用自身的网络条件查找免费循证医学资源。新晨

2.3.4开展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循证医学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要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仅靠课堂教学与培训是不够的。因此该馆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临床医师提出的具体问题,开展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如临床医师想查找某方面的循证临床证据,该馆会根据其要求,直接指导临床医师先利用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进行检索,如果对检出结果不满意,再对CBMdisc,MEDLINE,PubMed等进行检索,通过主题词、自由词检索该主题内容,然后结合循证医学筛选临床研究证据的标准,制定进一步的检索策略进行组配,并根据检索出的文献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制定出完善的检索策略,查找出相关的临床研究证据,使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掌握检索和利用循证医学资源。

3在临床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中的发展方向

医院图书馆在临床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实践中,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需不断摸索,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临床医师工作较忙,计算机基础知识有限,外文水平不尽相同等。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分析了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了池京大学第一医院图书馆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的实践和特点。

循证医学(evidence一based medicine, ebm)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循证医学要求医务人员由以理论为基础加经验的医学模式向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模式转变,通过严格的检索、挑选和评价文献来回答临床医护人员提出的问题。使临床医疗人员认识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帮助并指导临床医疗人员检索并利用循证医学资源,是医院图书馆员的职责所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图书馆针对临床开展了一系列的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与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国外临床教学医院的图书馆员较早认识到了图书馆在医院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美国的医院图书馆中开展了基于医院临床的图书馆服务。例如,在克里斯蒂安娜医疗健康系统中,学科馆员通过参加临床查房,开展针对临床实践中的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证据的查找,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资源川;在田纳西州大学医学中心的临床教学医院中,图书馆在指导临床医师及实习医师学习利用循证医学相关资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已开始认识到了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中的作用,通过收集、检索多种循证医学资源,将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传递给临床医师等。

从国内外对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的探讨可以看到,医院图书馆员除了帮助临床医疗专业人员查找循证医学资源外,应让临床医疗人员体会到循证医学资源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能自觉、主动、正确地查找与利用循证医学资源,这就需要对临床医疗人员开展相关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与培训。因此,该院图书馆组织临床学科馆员,开展了针对临床的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

2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的特色

2.1由临床学科馆员担任相关的教学工作学科馆员制度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对口服务模式,是图书馆为开展深层次的学科咨询而采取的最新服务措施。为更好地开展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一方面图书馆组织有医学背景的图书馆员作为临床学科馆员深人到临床科室开办循证医学资源的讲座及培训等,根据临床科室的时间、不同层次的需求,结合科室的相关临床病例,讲授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查找并运用循证医学资源,开展与临床结合的循证医学资源的培训。另一方面由各个科室选出1一3名临床医师担任科室兼职学科馆员,对这些来自不同科室的兼职学科馆员进行包括循证医学资源在内的常用生物医学资源检索等技能培训,解决各自科室经常遇到的相关问题。至今,该院图书馆的临床学科馆员先后开展了近40次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培训。通过这些讲座,临床医师进一步体会到利用循证医学资源的重要性,并积极与图书馆配合,查找临床研究证据,开展循证医学实践。在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与培训中学科馆员与临床科室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2.2不断丰富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与培训内容并进行科学组织除了网络上大量的免费循证医学资源外,该院还购买了一系列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循证医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为临床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便利,但也对临床医疗人员了解和利用循证医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该馆采取了以下措施。

2.2.1制作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并指导临床医师使用。目前,因特网上与循证医学有关的网站已有5 000多个,这些网站的内容新颖,且有很多是免费。为了便于临床医师使用,该馆将常用的几十种循证医学网络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做成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放在图书馆主页上,供临床医疗人员检索利用。

2.2.2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数据库。该院先后购置了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如美国临床医学事实型数据库(micromedex healthcare series ) ,循证医学评论数据库(ebm reviews )、临床实证全文数据库(clinical evidence),md consult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许多临床医师却未曾接触过。图书馆临床学科馆员结合不同科室的特点,将这些数据库介绍给临床医师并辅导他们使用。

2.2.3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其他生物医学数据库查找临床研究证据。除了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外,从常用生物医学数据库如cbmdisc , medline ,pubmed等中也能直接查找临床研究证据。特别是当从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中检索不到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或临床医师想更多了解相关临床研究证据时,可以考虑利用这些数据库。将利用这些常用的数据库检索循证医学证据的方法介绍给临床医师,指导他们查找临床研究证据。如介绍如何从cbm-disc, medline等数据库中检索系统综述、实践指南、随机对照试验、对照临床试验、有关诊断、治疗、病因、预后等循证医学证据。

2.3多种教学形式并重为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资源,该院图书馆根据需要采取了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讲座,深人临床科室教学,举办临床医师短期培训班及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等多种教学与培训形式。

2.3.1开展全院范围内的循证医学资源讲座。图书馆定期举办全院生物医学资源的相关讲座,通过讲座对全院医师进行循证医学资源检索与利用的宣传及培训。这种形式相对比较固定,参加人数较多。

2.3.2深人临床科室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这是最为灵活,也是应用最多的形式。目前该馆已经25次到临床科室讲课。因为不同临床科室有各自的专业需求及时间安排,该馆根据不同科室的时间科学安排讲课时间和教学重点。在介绍循证医学资源当中,结合不同临床科室所熟悉的病例,让临床医师亲身体验通过查找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决策的制定。这样教学形式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随时进行互动交流,既让临床医师认识到了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又调动了临床医师学习利用循证医学资源的积极性。

2.3.3针对临床医师(含进修医师)举办短期培训班。该院临床医师较多,每年进修的医师也较多,他们大多对生物医学资源非常感兴趣,该馆每年分别为本院医师及进修医师举办4期生物医学资源检索与利用的培训。针对参加短期学习班的临床医师,有重点地介绍循证医学相关资源。如进修医师大多来自基层医院,当地数据库资源较少,因此以介绍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中的免费循证医学资源为主,以便进修医师返回基层医院后,能利用自身的网络条件查找免费循证医学资源。

2.3.4开展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循证医学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要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仅靠课堂教学与培训是不够的。因此该馆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临床医师提出的具体问题,开展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如临床医师想查找某方面的循证临床证据,该馆会根据其要求,直接指导临床医师先利用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进行检索,如果对检出结果不满意,再对cbmdisc, medline,pubmed等进行检索,通过主题词、自由词检索该主题内容,然后结合循证医学筛选临床研究证据的标准,制定进一步的检索策略进行组配,并根据检索出的文献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制定出完善的检索策略,查找出相关的临床研究证据,使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掌握检索和利用循证医学资源。

3在临床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中的发展方向

医院图书馆在临床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实践中,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需不断摸索,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临床医师工作较忙,计算机基础知识有限,外文水平不尽相同等。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医学图书馆文献信息检索的开展,使临床医务人员能广泛地收集到国内外的前沿科学信息.以指导实践。教学医院图书馆在对进修医生的文检方面应该给于一定的指导。使他们符合时展的要求。

1引言

医学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储藏地和集散地,是医务人员查找国内外信息的主要来源地。在图书馆内储藏着历年来的文献信息,即全面又连续,给各层次医学人员的查找带来了方便。从事文献资源管理工作者们在长期的信息管理中,对收藏规整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质,为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提供及时的医学科学信息。作为教学医院,每年都要接收大批进修医生进入各临床科室进修培训。对进修医生再教育是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他们通过进修学习,能够更新知识,提高临床技能。这种短期学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医疗行业人员的需求。进修生在这一阶段里一方面要加强实际技能学习,另一方面要寻求理论知识的探索和更新,因此,他们在业余之时常常走进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为此,笔者就医学图书文献检索纳入教学培训进行初步探索。

2文献检索教学培训的必要性

2.1素质差异

医院进修生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受到学历、职称、工作环境、工作年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来自各省、市、自治区,既有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也有县、乡级医院、卫生所,年龄从20岁至50岁不等,学历由中专到研究生,职称从初级到高级均有。由此看来,进修人员水平层次参差不齐。

2.2有助于培养有一定素养的医学进修人才‘

经过多年对进修生到馆查阅文献资料的整体素质的观察和认识,笔者认为,作为临床进修人员除在医疗上有临床导师的带教外,在图书馆文献的查找方面,馆内人员也有责任帮助他们学会有效地掌握和利用纸质和电子资源来寻找相关信息,使进修人员正确而快捷地获取所求,从而在理论上指导其临床应用。

当今大型综合性医院的网络通讯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和利用为临床医、教、研工作提供了完善的支持和保障。因此结合临床进修生的信息需求,在进修生中开展文献检索教学培训,使他们掌握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利用方法,是图书馆人对进修生信息素质教育应所考虑之处。

3开展文献教学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3.1教学培训内容

医疗信息的教学培训目标是使进修生对查找的文献信息系统有全面的了解,掌握基本的信息检索技能,使其能够独立获取所需文献信息。以计算机检索方法为主,以手工检索为辅。教学内容应该包括:第一,讲解文献的类型,包括核心期刊、源期刊的概念;第二,讲解文献查阅的方法,包括手工检索和联机检索;第三,图书馆常用工具,包括国内外手工检索工具及计算机检索系统。目前尚未出版针对进修生教学检索的教材,因此教员只有根据进修生的不同层次,参考国内一些医科大学编写的文献检索教材,筛选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归纳、集中,自编自备教案。

3.2教学培训方法

为使进修生能掌握检索方法,宜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理论教学以多媒体课件方式进行演示,系统介绍本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储藏特点、网络系统的功能、作用与界面的操作,以及medline光盘和网上pub med的联机使用。

手工检索。印刷版资源在图书馆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拥有一大批读者,是数字信息的基础。所以印刷版资源的利用一直是图书馆的重要任务。这一部分采取老师对馆藏、书库进行现场介绍,讲解图书的分类法、期刊的排架法及查找方法等。

联机检索。印刷版资源的掌握有利于进修生对后续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采取老师对联机系统进行演示和示范,让学员上机跟着操作,教与学互动实现,达到掌握检索方法的目的。

4医学文献检索教学培训的可行性

4.1知识的拓展

医学文献检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都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文献检索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过去以手工检索为主,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建设,电子检索越来越带给人们方便,并且逐步过渡计算机检索为主,手工检索为辅。进入21世纪后,各高校数据库资源的共享,为联机带来了无限的便捷。因此,医学图书馆对进修生开展文献检索培训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可以说是知识的拓展,是很有必要的。

4.2师资条件

医学图书馆管理人员都具有一定文献信息资源收集、处理、存储、传输等能力,他们不仅具备一定的图书情报知识,还应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外语知识,同时他们在图书馆这个环境中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提高,在带教中积累经验,完善自己。

5结论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模拟教学法;急救;全科医师

【中图分类号】R4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06―02

急救技术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临床技能,是全科医师需要掌握的重要基本技能之一。医学模拟教学法是利用各种模拟手段再现临床医学场景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在临床技能培训中优势突出[1]。本研究旨在分析该教学培训模式在全科医师转岗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和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2年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学员64名,年龄在25~45岁,男性36名,女性28名。将64名全科医师培训学员随机分为两组,模拟教学组(S组,n=32);传统教学组(C组,n=32)。两组学员的教学均由麻醉学急救培训教师完成,两组教师针对两组学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培训内容间无差异。

1.2 实施方法

模拟教学组(S组)采用模拟场景教学法进行培训,将模拟教学组的32人随机分为4个急救小组,每组8人。学员先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理论、操作流程和要领的详细讲解,讲解完成后观摩心肺复苏的教学录像,教学录像观看完成后进入医学模拟场景教学阶段。复苏操作在多功能模拟系统上进行,模拟内容包括心跳骤停的判断、心肺复苏急救,在模拟急救中,1组练习时另3组成员在旁观摩,急救中及结束后培训老师对每组成员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总结。

传统教学组(C组)采用传统讲授及练习的教学方式,先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理论、操作要领的详细讲解,讲解完成后观摩心肺复苏教学录像,以上内容与模拟教学组相同,最后在多功能模型上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

1.3 培训效果评定

培训成绩:以理论和操作考核的方式进行,理论考核在开始培训前、技能操作培训前、技能操作培训后进行考核,每次考核内容相同。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每项50分,满分共100分。培训效果:在培训结束后由学员按照授课满意度评定、激发学习兴趣、同学间协作能力、应急反应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基本操作能力6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满分60分,每项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以P

2 结果

模拟教学组(S组)与传统教学组(C组)的考核成绩情况:培训开始前S组(54.16±3.11)与C组(52.24±3.6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结束后S组(91.14±8.33)成绩高于C组(78.45±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全国的全科医师普遍学历偏低,理论与临床技能欠全面,其数量和质量均急待提高[2]。实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建立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核心,是培养全科医师,提高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和主要途径。尤其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对于挽救社区心跳骤停病人的生命意义非凡[3]。而急救技术是一项强调理论与操作能力相互结合并综合运用的技能,对医师的急救意识和反应能力要求较高。而全科医师学员在急救技术方面接触较少,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培训方法往往收效甚微。

本研究的模拟场景教学组采用模拟教学培训法,预设病人心肺骤停的急救场景,学员模拟扮演各个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积极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使学员身临其境,通过反复演练,主动参与,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充分发挥学员各种潜能,尤其适用于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的技能培训课程。本项研究中,在经过相同的理论讲解后,模拟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的学员对于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技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而经过实践操作训练后,采用模拟场景培训学员成绩升高更明显,且在培训效果的问卷评分上也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这说明该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全科医师培训学员对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的掌握。

综上,模拟场景教学在全科医师的急救技术培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满意度,有利于学员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动手能力提高。在其他全科医师基本临床技能培训中也可考虑采用模拟场景的医学培训方法。

参考文献:

[1] Issenberg SB, McGaghie WC, Petrusa ER, Lee Gordon D, Scalese RJ. Features and uses of high-fidelity medical simulations that lead to effective learning: a BEME systematic review [J]. Med Teach 2005; 27: 10-28.

[2] 景汇泉, 李君, 孟群.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和思考,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10): 1036-1038.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第5篇

摘要:为了适应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和培养新世纪的合格医学人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了检验医师规培中心,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我们已培养了2批次检验医师。为了更好地培养检验医师,有必要对过去经验进行总结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关键词:检验医师;检验医学;规培教育

进入21世纪来,随着人类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的深入;再加上先进检验仪器和新的检验技术如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质谱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在临床上的应用,医学检验科将会开发出更多的检验项目,它们对人体的健康评估、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和个性化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检验项目由于其专业性强,临床医护人员一时难以理解和应用于临床,这迫切需要即懂医学检验又懂临床诊断的医师型检验人才,检验医师将起到架起检验与临床联系的桥梁作用[1-3]。参照欧美国家检验医师的工作职责,其内容包括督促临床医护人员合理采集标本、各类仪器的校准、检验结果审核及解释、参与临床疾病会诊及接受患者的咨询等服务[4-6]。虽然我国从2003年开始于中国医师协会下设立了检验医师分会[7],但检验医师的培养直到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表现为各省的培训方案存有较大的不同。但共识是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检验医师的必然途径[8]。由于我国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起步较晚,整体上处于探索开拓阶段,远没有形成完整的培训系统。虽然国家卫计委制定了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大纲要求,但细节仍然不详实,各个地方在其框架下按照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执行[9,10]。江西省从2013年就有了检验医师规培,但实际招生人数少且主要集中于几所大型的综合性教学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作为首批江西省检验医师规培基地,通过完整2批次的规培生培养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力求在未来的规培中改进。现报告如下。

1组织管理

本培训基地于2003年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中《检验医学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标准筹建,经过江西省卫计委审核批准,直属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学教育处直接领导。本基地设立了基地负责人和教学主任,下设有教学秘书具体负责制订规范化培训人员培训计划,包括临床科室轮转协调、医学检验科亚专业轮转安排工作。本基地设立了临床血液体液、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和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五个亚专业,同时各亚专业设立一名亚专业负责人,负责本亚专业规范化培训计划的组织实施和确定带教老师,监督带教老师的带教工作。规培人员的临床规培由科学教育处统一安排,轮转规培科室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血液科和肾内科。

2规培导师选拔及学生录取

按照江西省卫计委的要求及南昌大学医学院规定,本基地从2011年开始规培导师的选拔。按照个人申请、组织专家评选、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原则上应该是本基地的高级职称人员,招收专业硕士则需硕士研究生导师。所申请人员应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10年以上,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具有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了解本学科的技术新进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外语水平较好,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期刊。医院根据申请人的情况,组织省内专家按照职称、论文、课题、工作及教学经验从具有规培资格证书的老师进行综合评选,每个专业组选取2-3位均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导师。我院招收的规培生包括医学检验本科专业毕业生及医学检验专业硕士学生。学生的录取采用个人申请,参与国家同一考试及面试,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

3规培内容

检验医师规培包括相关临床轮转规培及检验专业规培的形式进行。临床科室的轮转规培由医院统一安排,按照《医学检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主要轮转到消化内科、血液科、肾内科、呼吸科、内分泌科进规范化培训,每个专科由导师指导,参加具体的分管病人、查房、病历书写、病例讨论和值班,每个专业均要参加教学查房和专科讲座3-4次。检验专业规培要轮转22个月,轮转科室包括检验科以下几个亚专业,例如临床体液血液检验专业、临床免疫学专业、临床化学专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及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培训内容完全参照检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执行。

4检验科入科教育

所有规培人员进入检验科应进行岗前培训,检验科主任或安排其它人员从实验室发展历程、内务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制度、生物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等方面对规培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同时根据ISO15189的需要,所有新入检验科人员熟悉管理制度、掌握技术要素及生物安全要求等方面知识,合格者才可进入科室接受系统培训,所有上述考核内容由教学秘书登记并存档保存。

5亚专业培训要求

考虑到导师制在规培中的积极作用[11,12],故本科室每个亚专业都设立了导师小组,共计3人组成,导师小组都是由检验及临床经验丰富、资深的检验技师或检验医师组成,每位规培生从其中配置一名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规培生的规培计划,计划内容应包括规培项目、规培时间、实践操作、各仪器检测原理、仪器基本结构及质量控制等要素,同时每个专业组应指导规培人员撰写本专业相关综述1篇和完成一篇英文翻译,此外,导师小组应组织本组规培人员参与教学活动及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对选择的文献或病例进行讨论。各亚专业规培的时间及需要达到的专业要求都不同。例如生化检验专业规培时间为4个月,规培主要为熟练地掌握基本技术操作,仪器的质量控制、精密度及准确度的校准等;微生物检验除开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操作及仪器的质量控制外,对于标本的来源是否合格,临床诊断是否正确,药物敏感报告是否符合规范等内容,规培时间为5各月。细胞分子遗传学组则应具备PCR的操作、染色体核型的正确分析及简单的骨髓报告阅片等。各规培生在检验专业规培中,科室内部还成立了规培学生教育小组,本科室共计人员23人,所有人员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及规培学生临床医师操作技能考核表参与对学生进行理论讲课培训,例如血细胞分析仪直方图分析,便潜血检测及假阳性原因分析等;血培养阳性结果污染的可能性;线性范围验证;精密度和正确度的评价,等等。

6考核与评估

考核内容包括专业组内考核、出科考核、院内考核及结业考核等。专业组考核为检验医师在检验科各专业学习完毕后由各专业的导师小组安排理论及技能考核,考核结果归入检验医师培训档案,由专人保管。此外,检验医师专业规培结束后,检验科将组织一次年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各项规培任务的完成情况,例如综述的书写、专业英语学习情况,全科理论及实验技能考核,其目的是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最后汇总交到医院规培中心保管。院内考核主要为考勤考核和院内组织的各类考试及病例讨论。结业考核为规培生规培结束后,医院根据各专业的特点统一组织考核,包括操作技能、专业英语、专业理论等,成绩合格者将授予规培证书[13],所得成绩归档统一管理。

7存在的问题

7.1检验科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提高

受传统影响,检验科规培老师过多地注重于技术熟练操作及结果准确与否,对于异常结果,更多地仅为复查,排除操作失误,而不注重结果的临床分析,更不关心患者病情的变化而出现结果的异常情况,没有临床思维[14]。

7.2考核标准不明确

检验医师培养国家层面上虽然有培训标准,该标准操作性强,规培导师可根据自身掌握本专业知识来进行理论及实践考核,这种考核可能更多地注重于实践操作,没有从医学整体角度出发思考,故考核作用存在一定的偏差。

7.3规培岗位设定不明确检验科

目前没有形成检验医师有关的岗位设定,检验科亚专业几乎所有岗位都处于规培轮转中,即使该岗位的技术含量较低,后果之一是规培人员没有更多时间精力从事科研、综述撰写等高级脑力活动;

7.4缺乏联系临床机会

虽然国家执行标准中要求检验医师规培生每两周应参与临床查房或临床科室巡诊,然而实际操作中面临许多问题。第一、检验科岗位设定中没有这方面安排,规培人员更多地是参与实践操作及科研训练;第二、临床大夫还没有转变观念,导致少数检验医师规培人员参与了临床查房、会诊,但更多地处于一种被支配角色,最终失去了参与热情。

8改进措施

8.1注重学科建设,培养合格带教老师

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体系是检验医师培养的条件之一,本检验科在这方面处于江西省前列,科室内部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新进人员考核准则[15]。鼓励科室人员积极参与医师资格考试及外出学习,目前为止,本科室每年都有多人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及外出学习参观,正逐步改进了科室人员理论知识结构。

8.2合理规划检验岗位,避免重复规培

作为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本检验科积极开展新项目,目前检测项目近500项。检验科共计人员80余人,每个亚专业设立8-10个岗位,然而这些岗位存在必须设定但技术简单,对于这些岗位,我们要求仅进行一次岗位培训即可。例如急诊检验的各岗位几乎都可在临床血液检验和生化检验专业中找到,故急诊检验组就安排规培人员参与轮岗;生化检测检验由于检测任务繁重,人为地设定了多个岗位,但检测仪器及原理几乎相同,在未来的规培中我们将只安排一个岗位进行规培即可。

8.3加强病例学习,树立临床意识

目前本科室每年开展各类学习,但这种学习更多地关注检测结果准确性培训,具有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和具体验生活病例讨论按排不多,会导致检验人员的思维比较局限。未来我们将从临床角度推介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分析异常检验结果的可能原因,例如血液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我们将分析该结果是否为真正感染,临床大夫为什么开展该检验,是否还有其它指标支持该结果等;与其它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分析比较等,必要时多与临床医师进行面对面沟通。又例如CK-MB升高,需要报告危急值,我们将要求临床医师分析该结果是否与临床相符,如何确认,还有什么项目支持该结果,目前世界上还有什么更好的指标否?等等,从而拓宽规培生及检验人员的视野,扩大思维,习惯性形成临床意识。

8.4学习先进经验,完善规培流程

每年根据需要及个人申请派出各类人员到规培先进地区学习规培的先进经验,学习内容包括组织结构、规培流程、入院入科教育、规培岗位设置、科研思维或病例探究等,从而不断完善本基地的医学检验科的规范化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杨运昌.应重视检验人才培养与医师岗位设置[J].临床检验杂志,1999,17(1):62-64.

[2]高波,张吉才.医学检验毕业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思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6):790-791.

[3]郑磊,王前,王淑娟,等.加强检验与临床结合,培养高素质检验医师[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1:60-61

[5]张曼,胡梅,刘娜.新的检验专科医师培养与要求[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8):53-54.

[6]郑磊,王前,王淑娟,等.多渠道培养高素质检验医师[J].检验医学教育,10(3):32-34.

[7]姜梅杰,魏绪廷.检验医学专业医师化的思考与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7):475.

[8]王斐,齐志宏,崔魏.从检验到临床:中国检验医师职责架起的桥梁[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16;4(2):73-77.

[9]陈川,粟军,秦莉.我国检验医师培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5(3):321-4.

[10]杨建成,苏建荣.检验医学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3):1909-1910.

[11]赵庆斌.导师制在老年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3):469-471.

[12]胡电,贾艳爽,古航,等.导师责任制结合PBL教学模式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初步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3-4.

[13]梅人朗.毕业后医学教育全球标准[J].复旦教育论坛,2003,1(4):73-79.

[14]乔芯,张捷.中国检验医师培养现状浅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5-7.

[15]李炜煊陈斌鸿.建立实验室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J].现代医院,6(8):4-5.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显微外科技术 技能培训 教学模式

Presentation of training modality in microsurgical skills for medical students

Wang Honggang, Gu Liqiang, Qin Bengang, Zheng Jianwen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 China

Abstract: Training in microsurgical skills for medical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in order to learning the knowledge of microsurgery and the basic microsurgical skills. High quality training in microsurgical skills will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overall quality. It will help medical students adapt to clinical work and research in the future.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training modality in microsurgical skills used b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which is available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learn the knowledge of microsurgery and the practical skill, step by step.

Key words: microsurgical skill; training of practical skill; teaching modality

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训是当代医学教育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的过程,目前已成为评价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均十分重视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工作。在全国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连续四届取得优异的成绩,可见学校十分重视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显微外科技术作为我校临床技能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已有30余年的历史,自1989年起,每年开设1期以医学本科生为培训对象的显微外科技能培训,并将其列为医学本科生的公选课,至今,已培养了近千名掌握显微外科基本操作技术的本科毕业生。随着显微外科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显微外科不但成为一门独立的三级学科,而且显微外科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技能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包括手外科、骨科、神经外科、五官科、整形外科、移植外科、实验外科等多个领域[1,2]。因此,显微外科技能培训过程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基于多年来显微外科教学的实践,并广泛借鉴国内外显微外科技能培训的先进经验[1,3-6],逐步建立了一套规范、高效、系统的培训模式,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1 培训教材及课程设置

显微外科是一门具备完整理论体系的三级学科。学好显微外科基础理论知识是学习显微外科学的第一步。目前医学本科生学习的《外科学》(第七版)教材中对显微外科内容叙述相对简单,作为掌握背景知识的一般教材是可以的,但要作为培训的专业教材使用不合适。然而,显微外科学一些专业著作,其内容过于丰富、知识量过大,学生短时间内难以接受和掌握。为满足显微外科技能培训的要求,我们以朱家恺教授主编的《显微外科学》和顾玉东院士主编的《显微外科基本理论与操作》为蓝本[1,2],选择显微外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精华,编写了培训教材,该教材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既有主要知识点的讲解,又有图片说明显微操作过程,利于初学者快速学习和掌握显微镜、显微器械的使用,显微外科基本技术,小血管吻合技巧等基础知识。

根据显微外科学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的特点,将整个课程设置为40学时,分理论课和操作课,理论课与操作课的课时比为1:7。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加强理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 基础理论教学

教学采取班主任负责制,由高年资的主治医师担任,集中学习显微外科操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着重讲解显微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设备(如手术显微镜、显微外科器械以及缝合针线的结构、性能及使用)、器械的保养等基础知识。同时,邀请我院显微外科专家对显微外科的发展史及概述、断指再植、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领域、常用的组织瓣的制备、显微外科吻合技术以及显微外科前沿进展等作专题讲座,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显微外科的认识和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广泛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影像、图片资料,以多媒体的形式讲解显微外科学内容。通过给学生播放教学录像,演示和讲解显微外科的操作细节,有针对性地为后续操作培训奠定良好的基础。将一些示范教学手术,如断指再植、皮瓣移植修复等手术,展示给学生观看,让他们直接感受到显微外科的神奇和魅力,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热情。

3 显微操作培训

显微外科是一门对操作要求极高的学科。基于显微外科的自身特点,进行显微外科操作训练时,要从基本操作开始,通过循序渐进地练习,逐步熟悉和掌握基本操作技术[3-6]。显微外科手术是在显微镜下放大数倍或十余倍视野下完成的,学生开始时很难适应镜下操作范围、操作空间的变化,手眼配合不协调,动作幅度和夹持力度也很难把握,甚至将显微器械置于操作视野都很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用“由低到高”(即由低倍镜到高倍镜的适应过程),“由粗到细”(即由粗线、粗大组织/材料到细线、细小组织/血管的训练过程)的培训模式,使学生逐步适应显微镜下操作,掌握显微外科技术。整个培训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四步法”)。

第一步:显微镜、显微器械使用的适应性训练。指导学生调节手术显微镜,掌握目镜瞳距和焦距及物镜焦距的调节,能够在正常立体视野下完成指定的操作任务,适应不同聚焦平面的变换;掌握显微镊、剪、针持等常用器械的使用方法,尽量做到眼睛不离开目镜仍能顺利更换不同的器械,同时做好显微器械的保护,避免意外损坏器械。在纱布垫上用5/0丝线练习夹持针线、进针、出针、收线、打结、剪线等基本操作,要在同一平面上完成上述动作(如图1~3所示)。

图1 培训用显微镜

图2 培训用显微器械、显微缝线及橡皮膜

图3 学生在显微镜下操作训练

第二步:单层橡皮膜缝合训练。将单层手套剪成5.0 cm×5.0 cm大小的橡皮膜,应用橡皮圈将其固定在直径3.0 cm左右的圆形器皿上,在10×显微镜下,应用8/0无损伤缝线完成膜片的缝合(如图2所示)。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手眼分离配合以及协调能力,基本掌握显微操作手法和技巧。要求操作稳健、动作轻柔,掌握正确的进针、出针角度,要垂直橡皮膜进针、出针。逐步适应不同放大倍数和景深的训练。

第三步:离体血管吻合训练。选用鸡中翼动脉(直径1.0~1.5 mm,如图4所示)作为离体血管,在10×或16×显微镜下,应用9/0~10/0无损伤缝线吻合,注意掌握进针和出针角度、边距、针距等,操作要果断,忌反复,防止针尖刺入对侧管壁,避免夹持血管内膜。学生通过离体血管吻合训练,熟练掌握显微外科基本操作技巧,克服操作过程中憋气、单眼视野观察、动作过大、过度用力握持器械等不良习惯。

图4 离体鸡中翼动脉(直径1.0~1.5 mm)

图5 SD大鼠尾中动脉(直径约0.5 mm)

第四步:活体血管吻合训练。活体血管吻合训练是显微外科基本操作技能从实验阶段到临床实践阶段的桥梁。选用体重250~350 g的SD大鼠尾中动脉(直径约0.5 mm,如图5所示)作为活体血管。在16×显微镜下,应用11/0~12/0无损伤缝线吻合鼠尾中动脉,要求掌握正确的吻合方法,保证吻合口通畅,并循序提高血管吻合速度。活体血管吻合时,由于创面组织渗血,缝线常常黏附在创面上,给进针、拉线、打结造成不便,对操作者“稳、准、轻、巧”的吻合技术及与助手的协调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难度明显高于离体血管吻合。因此,要求学生解剖分离血管时,必须做到动作轻快、灵巧,减少对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减轻创面渗血。吻合血管时,不要过度牵拉、夹捏、挤压血管,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影响血管通畅率。通过活体血管吻合训练,学生要掌握操作规范、动作协调的血管吻合技术,为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4 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四个阶段的阶梯式操作训练,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提高。通过培训,学生离体血管吻合通畅率可达90%,血管吻合口对合较平整,无扭转畸形,无漏血现象,纵向剪开血管壁,检查血管内无管壁内翻现象。学生活体血管吻合后,1小时通畅率达到75%,优秀者能达到吻合口通畅,吻合口无漏血,吻合口远端血管搏动正常,剪断后喷血有力。学生对显微外科的认识逐步加深,深刻体会到:吻合血管时,一针一线操作不当都将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导致血管吻合失败。每一针的缝合都要力争准确无误,要求针距、边距均匀一致,避免反复针刺增加血管壁的损伤。学生普遍认为这种循序渐进的培训模式,镜下适应快,短时间训练即能掌握显微外科的基本操作。通过培训,学生可独立完成镜下活体小血管吻合,训练效果显著,易于学生接受。

参考文献

[1] 朱家恺.显微外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顾玉东.显微外科基本理论与操作[M].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 Hino A. Training in microvascular surgery using a chicken wing artery[J].Neurosurgery, 2003,52(6):1495-1498.

[4] Atkins JL, Kalu PU, Lannon DA et al. Training in microsurgical skills: Does course-based learning deliver?[J].Microsurgery, 2005,25(6):481-485.

[5] Balasundaram I, Aggarwal R, Darzi LA. Development of a training curriculum for microsurgery[J].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10,48(8):598-606.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社区教学基地;全科医学;师资培训

随着当前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的医学院校为医学生开设了社区实践活动,以使学生较早地接触临床服务环境。为了解全科医学社区教学基地的教师的培训需求和探讨全科医学社区教学基地建设策略,我们对正在建设的全科医学教学基地的10名医生进行了调查。现将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我们主要采用了专题小组访谈、知情人物访谈等定性研究技术进行调查。访谈对象为正在建设的全科医学教学基地的10名医生,这些医生在接受本访谈之前经过了广东省卫生厅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考试。知情人物访谈对象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访谈提纲的主要内容包括:目前医生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对诊疗知识有何培训需求、与个人发展相关的培训需求有哪些、对培训形式时间的建议、带教意愿以及对工作待遇的满意程度等。

2 结果

以访谈提纲的主要内容为线索,现将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2.1 服务内容存在局限 经过访谈,90%的医生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医生对患者服务有一定的连续性,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健康教育、慢性病长期管理、计划生育指导、心理咨询、常见病诊治、社区康复、家庭病床服务工作等方面。由于他们缺乏救治危重患者的临床经验和设备,所以比较担心心脑血管病等危重症的救治,在遇到该情况时,被访谈医生一般都采取呼叫救护车转诊的方式,转到上级医疗机构就诊。此外,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进一步的规范培训,所以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不是特别高。

2.2 专业技能培训需求较强

参与访谈的医生100%的认为每月安排3 d左右的专业技能培训十分有必要,并且他们普遍认为对内科的鉴别诊断、常见慢性病和老年病管理规范、急诊急救技术、外科常见病的诊治和包扎缝合技术、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脑卒中的康复技能、心理学知识等专业技能培训有着强烈的需求;70%左右的访谈对象认为应给予健康教育知识和技术、社区常见病并发症的筛检和转诊标准、社区诊断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儿科知识等方面的培训;40%左右的访谈对象认为应加强预防医学、妇幼保健、老年保健、传染病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2.3 医生个人发展培训需求强烈 参与调查的医生都希望在工作中探寻个人发展机会,认为应给予更多的科研设计、论文写作方面的培训,尤其希望通过适当的培训教会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选择科研课题,在日常诊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资料的方法;他们普遍认为缺乏统计学的方法和技能,但75%的人认为学会统计分析方法对他们来说很困难,希望结合具体的课题资料分析给予讲解。

2.4 培训途径比较有限 各机构人员的工作负荷大、经费、家庭负担等因素制约他们外出进修学习。在既往的培训中,他们认为大多数培训内容不能满足他们改进服务的培训需求,或者认为对工作没有帮助;杂志中的部分内容如全科医疗的诊疗思维、案例分析等对他们较有帮助,但具体的临床操作技术需求仍不能满足。

2.5 带教意愿 经统计,75%的被访谈医生认为可以从教学的压力中成长和学习,愿意接受医学院学生的实习带教任务,但同时认为应该加强教学方法的培训。对于不愿意带教的医生,我们了解到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自身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日常工作负荷较大、自身对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疗工作存在的诸多困惑等。

2.6 工作满意度 参与访谈的医生认为他们的收入较工作负荷和因工作内容不断扩展所带来的压力来说,是非常不满意的。他们均比较喜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认为政府在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制度建设和投入,对未来个人的待遇的改善抱有希望,认为将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会跟学生抱怨这些问题。

3 讨论

全科医学社区教学基地不仅承担着医学生的教学,还主要承担着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这一更高层次学员的培训,对教学基地的基本条件要求较高,必须有一定的患者群体和疾病种类,对教师的条件要求也较高,不仅临床知识和技能要宽广扎实,而且人文、社会科学、法律道德的知识也要全面,而且因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内涵要求,预防医学的知识和技能也要足够。此外,我们还要重视教学基地师资的选拔和教学技能的培训,掌握一定教学技巧的医生才能把自身经历和实践经验升华并讲给学生,使学生在社区实习中得到最大的收获!

参 考 文 献

[1] 钱宁,杜雪平,李菁,周海虹.我国全科医学培训中规范化社区教学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中国全科医学, 2005,(15).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超声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361-02

长期以来,我国无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未经二级学科培养,就直接分配到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以后的能力和水平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医院的条件,严重影响了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地方恢复了住院培训的试点工作。经10余年的实践,一套较为完整的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制度和模式已经得到了确定和完善。

超声医学是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X线诊断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等构成了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1]。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诊断在一些临床学科诊疗疾病过程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在某些方面发挥着其他诊疗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临床对适应超声医学影像需要的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适应临床的超声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在开展,以往的超声医学教学方式是否能够适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目前探讨的热点问题。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的目的:通过3年在有资质的培训基地(三甲医院)进行正规化培训,要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医学影像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思维,了解医学影像学范围内放射医学、超声医学和核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诊断及其治疗)。接触大量的临床病例,包括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打下扎实的诊断基础。主要采取在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整个过程着重强调了医师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尤其是知识全面性的培养。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医学影像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超声医学以往教学方式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上级医师对典型病例进行临床示教。采用基于PBL、案例式、导学式、多媒体以及PCAS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也较少。动手能力训练较少,对医师的考核重知识而不重能力,实习医师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还有待提高。此外,可供实习医师使用的超声医学相关教材数量较少。一些关于介绍超声造影、三维重建、弹性成像、血管内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靶向药物治疗等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教材也较少[2]。

基于以上问题,首先,超声医学专业要适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采用系统高效满负荷培养模式

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培训分为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6个月)安排到相关临床科室轮转,根据本专业所涉及的科室安排非指定科室,包括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等;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适当延长在内、外科的轮转时间。第二阶段(7~21个月),在影像科内各专业组之间轮转,第三阶段(22~33个月),住院医师在选定的执业方向的相关专业组内进行培训。主要分为医学影像诊断、超声和核医学三个执业方向。这种培养模式不再局限于医师的专业限制,注重各专业结合,全面扩展医师其他各相关专业知识,打下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拓展医师临床思维。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学科,在教学中也应配合医师的轮转时间,调整培养模式,注重提高医师的学习效率,在本科室轮转期间,尽量让轮转医师多接触临床病例,多进行临床实践操作,让其应用之前在临床科室轮转期间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来独立思考,建立正确的全面的诊断思维模式[3]。笔者科室专门指派多名超声专业上级医师负责超声检查操作技能培训,轮转医师可以随时进行操作和得到带教老师的解惑,轮转医师每天需完成一定多数量的病例操作及诊断,并整理典型病例,随时可以进行病例讨论,训练诊断思维。在第三阶段培训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立“接诊病例-实践操作-结合临床-思考诊断-提出问题-解疑答惑-总结经验”的思维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系统的无缝衔接。

在规培期间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开展教学

在住院医师培训期间,超声医学教学应尽量充分利用超声PACS信息系统、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进行教学。住院医师轮转不仅局限于自己所选的专业领域,仅就超声专业而言,即使所选专业为腹部超声学,但轮转时,心脏、妇产及小器官超声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轮转医师可以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工作站调阅并查获各种典型病例,调取超声图像,获得大量的学习信息,不受科室及患者种类的限制,进行系统的比较、学习。同时,还可以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该患者的ID号从医院“嘉和”电子病历系统中。查阅该患者的其他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指导轮转医师结合临床作诊断,分析影像找到病变,依照病理结果再回头分析病变,体会“同病异影、异病同征”现象。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微格教学 医学院校教师 教学能力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44-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强调“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关系着高校发展的未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未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未来”。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与政策,国内很多高校筹建教师发展中心,开展一系列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研究和探索。微格教学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其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教育改革运动。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些欧美国家的高等师范院校用微格教学的模式来训练未来的教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这种教学方法。本文就微格教学的概念与理论、微格教学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现状以及在医学院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中应用等进行文献综述。

一、微格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一)微格教学的定义。微格教学的英文名称“Microteaching”。由于对微格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有不尽相同的认识,各国对“微格教学”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微格教学创始人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德瓦埃.特.爱伦(W.Allen)博士指出,微格教学是准教师(师范生)集中解决某一个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布朗(G.Brown)根据微格教学的理论基础,提出微格教学应该包括准备课课程、感知教学、课堂教学等三大要素。国内研究者一般认为微格教学能使受训者可以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是建立在视听理论和教学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师范生和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二)微格教学的特点。微格教学提出把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课堂教学分为多个技能和多种方法,在微格教室中逐一地训练。微格教学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规模小,训练时间比较短,训练内容单一集中。受训的人数一般10人左右;每次教学时间一般是10分钟左右;受训者讲授一堂课内容的一部分,对1-2个教学技能进行训练。(2)反馈及时全面。微格教学利用现代视听设备,真实而准确地记录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被训人员可以从记录中还原教学现场,获得自己教学行为的直接反馈。(3)角色转换多元。微格教学冲破了传统的师范教育只是理论知识灌输的培养模式,受训者不再是学习者这个唯一的角色。在微格教学过程中,受训者不断地进行着从学习者到执教者,再到评议者三种角色的转化。(4)心理负担小。微格教学以小组为单位,上课的人数少,教学内容少,可以有效地减轻受训者的紧张和焦虑,减轻受训者的心理压力。

(三)微格教学的教学模式。微格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它将教学技能的培养视为一个个具体教学行为的训练与修正过程。微格教学的基本实施程序包括如下方面:(1)基础理论的学习。受训者学习必要的微格教学理论。学习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教学评价、教学技能分类、课堂教学观察方法等。(2)教学示范。为了使被培训者对所培训的教学技能准确地领会、理解,在正式训练前,通常利用录像或实际角色扮演来对他们提供教学技能示范,并加以具体解释和说明,让他们从感性上对教学技能进行认识。示范的内容可以是完整的一节课,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片段。(3)针对技能训练目标,编写教案。被训练者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详细的教案。微格教案有两个目标:一是课堂教学目标,二是教学技能训练目标。(4)角色扮演。在微格教学过程中,受训者被轮流分配为教师和评议者的角色。作为教师,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授课10-15分钟,并由一名摄像操作人员负责录像。最后,以评议者身份填写自评的评价单。(5)反馈评价。在角色扮演完成后,全体相关人员一起观看录像。首先是教师角色扮演者进行自我分析,然后指导教师与受训者一起讨论分析,对教学过程提出改进的建议。(6)修改教案,再次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反馈,受训者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教案修改完善后,被训者再次进行角色扮演的循环。

二、国内外微格教学及其研究现状

微格教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运动。微格教学创始人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德瓦埃.特.爱伦博士(W. Allen)等在“模拟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现代照相机、录像机等视听仪器现场记录受训对象在课堂的教学行为并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帮助受训对象迅速掌握一个教学技能。微格教学诞生后,在美国各地迅速得到了推广。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些国家在培训教师、准教师(师范生)中,使用微格教学的模式来进行教学技能、能力的培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英国诺丁汉大学George.Brown将微格教学的教学行为加以改进,提出了备课、感知、执教为微格教学的三大元素。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引入微格教学,并在实践中形成悉尼大学微格教学特色:示范―角色扮演―反馈―重教。德国的微格教学在借鉴其他国家的微格教学经验基础上,结合本国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三阶段微格教学实施步骤:设计准备―教学训练―评估反馈。日本对微格教学构成要素的划分与其他国家基本一致,共分解为6个要素:微型课堂、微型课程、反馈、示范、重教,但对某些要素的研究更为深入细致,如示范的选择、反馈技术等。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电化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将微格教学引入中国,后北京师范学院(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率先对微格教学开展学习和研究,并进行了一些实践应用。1990年后,国内的师范大学及其研究人员积极参与了微格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开设微格教学课程。孟宪凯1992年编著《微格教学基本教程》,是国内较早、较权威的微格教学课程资料,并拍摄了第一套微格教学优秀示范录像和开发了有关教师教学技能的评价统计软件和微格教学课堂上师生相互作用的分析软件。2000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同时教育部将微格教学列入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从此,我国微格教学研究与实践进入了新阶段,与微格教学相关的论文和专著大量发表。孟宪凯对微格教学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肯定,指出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微格教学的未来。狄晓雨对微格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列举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的方案,使微格教学贴近实际,方便广大师生参与和操作。刘鹏和安玉洁对微格教学的架构进行了探讨。近年来,微格教学有从高等教育向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发展趋势,同时,微格教学从主要应用于师范生和新教师的授课技能培训也逐渐被应用到各类技能训练中和新职员的技能培训中,体现出广阔的应用空间。

三、微格教学在国内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中应用的现状

近年来,有些研究者将微格教学方法引入医学院校的基础与临床专业教学,取得良好效果。陈勤等选取35岁以下的青年医学基础课教师为训练观察对象,应用微格教学培训青年教师教学语言技能,结果表明微格教学组学员的教学语言技能评分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认为微格教学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语言教学能力。楼丹飞等采用微格教学法联合临床模拟教学对急诊实习医生进行中医急诊临床教学,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应用微格教学法联合临床模拟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王亚君等应用微格教学法评价儿科实习医生临床教学效果,发现微格教学法组的儿科实习医生实习成绩和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方法组。张云萍等以中职护理专业在校生为研究对象,评价微格教学在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微格教学法组的学生对教学效果评分和教师教学技能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组,认为微格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优化教学调控,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微格教学是建立在视听理论和教学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和在职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方法。它能使受训者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国外对微格教学的研究与应用较早并较深入,对其教学理念的理解比较深刻,实施步骤合理性较高,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培训模式。微格教学传入我国后,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微格教学模式逐步成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得到教师和学生欢迎。但是,我国的微格教学往往站在单一的研究视角开展研究和实践,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将微格教学的各个环节分离出来,从单独的理论角度进行描述概括,缺乏整体性及可操作性;二是在追求新技术对微格教学的支持时,缺乏考虑新技术与常规微格教学课的整合问题。因此,我国微格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在深度层面还有待加强。

医学院校青年教师一般非师范专业毕业,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理论,虽然学历水平普遍较高,但由于毕业后直接任职于高校,缺乏实践经验。而学校大多注重强调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培养,较少关注青年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因此,培养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高其教学能力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微格教学法在医学院校的教学实践表明,微格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尤其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微格教学法在医学院校领域的应用刚起步,尚未形成公认的系统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卢俊华.网络环境下微格教学技能培养辅助系统研究与设计――以师范生培养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2]W Allen,W.Eve.Microteaching[M].Theory Into Practice,1968

[3]G Brown.Microteaching[M].London:MethuenNewYork Distributed by harper&Row,1975

[4]毕丽荣.高师数学微格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5]蒋立.利用微格教学提升教师物理教学技能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6]赖小慧.微格教学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培养中的运用与探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7]黄岩.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中的微格教学[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0(2)

[8]王凤桐,陈宝玉.走进微格教学-教学技能培训的策略与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0

[9]汪振海,张东慧.微格教学法在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0(3)

[10]孙立仁.微格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2-14

[11]宣桂鑫.德国的微格教学[M].北京:高等师范教育,1995:24-26

[12]郭友,毕晓白.对日本微格教学发展的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13]孟宪凯.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14]孟宪凯,李涛.中国微格教学20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3)

[15]孟宪凯.对微格教学10年发展的几点反思[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3)

[16]狄晓雨.试论微格教学训练的不利因素及克服的办法[J].肇庆学院学报,2005(3)

[17]刘鹏,安玉洁.微格教学的多元化架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5(9)

[18]陈勤,曾凡才.医学院校教学语言技能训练微格教学法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2)

[19]楼丹飞,李越华,闫国良,等.微格教学法联合临床模拟教学在中医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 2015(9)

[20]王亚君,李晓辉,张国利,等.微格教学法应用于儿科实习医生临床教学中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1)

[21]张云萍,张巧玲.微格教学在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护理研究,2015(4)

[22]郭丹,陈同强.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微格教研初探[J].读与写杂志,2014(10)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5JGB189)

【作者简介】李英利(1975― ),男,壮族,广西钦州人,工商管理硕士,桂林医学院总会计师,广西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正高级会计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医院财务管理、投融资。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学法 护理临床技能 培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191-02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围绕病例进行的讨论式教学形式,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材料、论证假设和总结5个基本环节。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指在诊疗过程中当,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使用所获得的最佳的相关文献依据,结合临床医师的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对患者的价值和意愿进行考虑,做出合理的临床决策,即制订、施行有科学依据的诊断以及治疗计划的过程。在护理本科和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护理临床技能培训,采用PBL+EBM的教学法可以获得临床教学效率高、学生掌握快、教学成果优异的效果。因此,本文试分析PBL+EBM教学法及其特征以及以该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应用的优势,提出PBL+EBM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应用的具体教学措施,并进行反思与总结。

一、PBL+EBM教学法及其特征

PBL+EBM一方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教学,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探索性、主动性。

PBL+EBM教学法具有如下特征:(1)问题的特点与重要作用,问题的情景是真实的,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不断进展。(2)学生在教学中的特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主动对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并独立搜集治疗、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教师在教学中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的起教练、引导、辅助、合作、协调的作用。

使用PBL+EBM教学法,让护生身临其境直接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思考、联系实际、灵活使用所学到的知识,这可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在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上就会习惯于使用最好的方式解决新问题,这是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同时,教师通过使用PBL+EBM教学法,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也能指导学生发挥自己长处,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二、PBL+EBM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应用的优势

PBL教学和EBM教学都以需要解决的问题做作为基础,目的都是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把EBM的教学理念引入到PBL教学法中,将更加有益于学生准确运用研究证据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也能够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PBL教学法是一种启发性的教育方式,它的基础是临床问题,先导是具体病例,主体是护理学生,导向是教师。它把复杂的医学知识以“疾病”链接起来,将与其相关的医学基础和临床技能、知识进行联系和重新整合,使得护理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到临床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习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这是培养现代护理人才最有效途径之一。在临床技能培训中也发现,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可以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护理技能教学和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被明显缩短了。循证医学教学法在缩小课堂教学与临床实习教学之间的距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最好的临床科研成果和个人的临床经验和病人将被综合考虑以满足患者对现代护理的更高的标准要求。EBM教学法通过实践改变了护理学生的临床思维方式,使他们真正掌握了在临床上学习的方法,增强了护理学生的临床评判思维能力,同时使护理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

PBL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临床问题的解决,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锻炼学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而循证护理的理念,就是以提出问题、搜集材料证据、评价证据、运用证据、解决问题为主要步骤,最终的落脚点也是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将PBL和EBM两种教学方法联系起来,运用于护理技能培训过程中能够相得益彰。用PBL与循证医学教学理论进行基础护理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PBL+EBM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应用的具体教学措施

(一)培训方法

笔者根据多年护理技能培训经验,联系PBL+EBM教学法的特点,概括归纳出一套护理技能培训方式:第一,向参加培训的护生集中介绍PBL+EBM教学方式的意义和操作过程。第二,将参加培训的同学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分组,每组5-8人。第三,每组学生分管一个临床病人。第四,学生需要根据分管到的病人的相关情况(包括病史、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该病人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五,学生围绕所提出的问题,通过文献工具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最好的临床证据,相应工具有:计算机检索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VIP 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ENTRAL数据库搜索与问题有关的材料。第六,收集相关具有可靠性和应用价值的判断依据。根据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证据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五个层次(可靠性逐级下降):一级,即全部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评价体系分析;二级,即单个样本量充足的 随机对照试验;三级,即一个控制组,但不使用随机方式分组的研究;四级,即无对照组;五级,即专家意见。最后,从上述方法发现一级的临床研究的证据6个。第七,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生临床专业知识,对搜集结果运用RevMan5.2软件进行 Meta分析,将现有最佳的结果应用到患者诊断及诊疗决策中。

(二)教师根据学生水平进行引导

实行PBL+EBM的教学模式后,教师将告别以往传统教学的模式,即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再以教师讲解和操作为主,而是将发言和操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1.学生水平不同。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主要面对的学生有护理本科、护理硕士研究生,这两类学生在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完全不同。护理本科在大学时期完成了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学习,但是没有经历太多临床,可以说临床技能比较欠缺。而且护理本科对科研能力的要求比较低,所以学生查阅文献和分析文献的能力非常有限。对他们的培训主要偏重临床操作技能的掌握,让他们明白临床操作的意义和注意事项。而护理硕士研究生则不同,他们有的是经历了一年的临床轮转实习,对各科室各病种护理方式都比较熟悉,有的则是工作数年后再重回学校攻读硕士研究生,他们对临床护理操作可以说非常熟练。再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护理硕士研究生比护理本科生多的不仅仅是对临床的熟悉,更是一定的科研能力,所以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技能培训任务是在巩固临床操作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促使他们主动发现临床上的问题并通过查阅文献或者进行相关实验进行提高。

2.学生水平不等提问的深度不同。护理本科的学生的知识面多以课本为主,科研能力有限,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给他们的问题就不能太深入,以偏重临床操作为主。例如,给他们的问题可以是“留置针穿刺时对血管有何要求? 有哪些注意事项和有何技巧?”“糖尿病病人日常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中药烫疗的操作方法是什么?注意事项有那些?”等。而护理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面相对广,同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对护理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有一定了解。对他们进行提问时则可结合现代护理学的先进研究进展进行提问,促使其进一步研究。如可以问他们“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国内外有哪些最新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对抗血小板的临床效果如何?”“斜扳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何?”等。

3.学生水平不同引导方式不同。护理专业的本科学生,科研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也不能像研究生一样熟练掌握各种查阅文献的技巧。教师针对他们的特点,可以指导他们阅读一些相对显浅的文献、著作,也可以教师先收集有关文献,然后对文献资料的内容进行概括后再给本科学生进行查阅学习,由本科学生再对材料进行进一步浓缩和概括。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对浓缩概括的文献材料加以总结形成答案。教师通过这种方法促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和汇总材料,同时也促进学生科研思维的形成,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渴望。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掌握好临床知识,也可以学到一些专业著作、文献的阅读方法。而护理硕士研究生通过多年的学习知识框架比较完整,对他们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临床技能上,还需要对他们科研能力进行培养。因此,要求研究生在针对问题进行文献资料收集的时候能够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所有科研常用的文献资料收集方法都可以鼓励他们去运用。最后学生在小组内对所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提炼、总结,形成问题的答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参与讨论,以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这样可以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

四、反思与总结

传统的护理临床技能培训方法是教师按培训大纲要求,带领学生在示教室对着模型进行护理技能培训。虽然具有知识系统框架完整、培训速度快的优点,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掌握好临床技能的操作要领,而且整个过程知识大半是单向传输,这样就降低了护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将PBL+EMB的教学法运用到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直接将培训地点放在病房,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冷冰冰的教学道具,而是活生生的病人,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会不自主地融入到现实的护理情境,切身实地感受护理工作,从而进一步发现问题、查阅资料、解决问题。这使得整个过程印象深刻,对临床技能的掌握也更加扎实。

通过笔者多年运用PBL+EMB教学进行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发现,采用与传统培训方式有别的PBL+EMB教学法,可以促进护理本科学生临床技能水平明显提高,同时也能初步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而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临床技能水平在得到巩固的同时其科研水平也得到了一定提升和巩固。可以说,PBL+EMB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技能的培训中是切实有效的。同时,该教学法的运用对教师水平也提出了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在本身具有扎实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功底的同时,也需要时刻关注护理学发展动向,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护理临床技能培训,培养更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卢红艳,常明,王秋霞,等.PBL结合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4)

[2]徐明芳,EBM+PBL在外科学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2(24)

[3]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

[4]张华.PBL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9

【基金项目】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院级教学研究项目(RKP201039)

上一篇:高中辅导教育范文 下一篇:专科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