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5-10 11:17:32

医学健康教育

医学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大多数患者不能满足一般的生活护理,而需要的是健康知识,更想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健康行为,以及疾病愈合及愈合后的问题。高血压病病程长,病情进展程度不一,大部分是良性缓慢过程,但对心、脑、肾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积极预防、治疗可制止和逆转高血压病对靶器官损害,所以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可以改变高血压病患者行为的认识,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在开展整体护理为中心,护理管理为基础而达到护理目标,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在护理上针对性制定适合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有效的进行健康宣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3~2005年我院共收治高血压病患者53例,男40例,女13例;55~70岁38例;合并脑血管病16例,糖尿病7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3例,接近正常13例;2种药物联合口服35例,2种以上药物服用18例;主要联合服用:(1)卡托普利双氢克尿噻。(2)卡托普利维拉帕米。

2方法内容

2.1指定健康宣教计划针对个体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印发成小册子挂于病房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2.2入院健康教育要求主管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及介绍主管医生护士的姓名,病区环境、设施,作息时间,并提供科室健康教育资料,简单介绍疾病的一般知识,让患者感觉到温馨和安全。

2.3住院期间进行卫生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述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清楚高血压病是终生疾病,要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遵医嘱坚持服药,以保持血压稳定。介绍服药方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如双氢克尿噻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水、电解质紊乱、低血钾,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长期服用还可以引起血尿酸、血糖增高,血胆固醇增高,所以要定期监测,要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及测量血压时注意事项,活动后休息10min后再测血压,袖带不要裹得太紧或太松,尽量做到四定:定时、定部位、定血压计、定时做好记录。让患者了解性低血压发生的临床症状,如全身乏力、头晕、心慌、出汗、恶心、呕吐等,不得擅自停药、改药,以免引起血压突变。

2.4出院前继续健康宣教(1)适当运动,但必须是在血压控制满意的情况时再开始循序渐进的活动,以轻体力活动为宜,如快步行走、健身操等有氧运动,避免举重、俯卧撑等力量性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2)忌烟酒,进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饮食,忌食动物内脏、蛋黄,多食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引起血压升高。(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用力,以免发生脑血管疾病。

3体会

通过对53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宣教指导,使患者更加了解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注意事项,解除了心理压力,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和健康知识水平,树立了良好的行为规范,达到了最理想的护理效果。要做好健康宣传,作为医务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知识和护理素质,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按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进行解决问题,科学地运用健康宣教,才能得到完好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姚景鹏,陈卫红,王宜芝,等.内科护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120-123.

医学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来自延边州所辖的辖6市2县,即延吉市、珲春市、图们市、敦化市、龙井市、和龙市、安图县和汪清县下属各乡村的医务人员358人、长春中医药学校的2014年在校学生3522人、延吉市农村居民5236人。

(2)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从整群中随机抽样方法,并且根据具体情况撰写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延边州所辖的辖6市2县,即延吉市、珲春市、图们市、敦化市、龙井市、和龙市、安图县和汪清县各乡村的医务人员做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目的在于了解目前农村医疗机构开展农民健康教育的情况,同时征求他们对于如何有效开展农民健康教育的建议。

2结果

(1)目前农村医疗机构开展农民健康教育的情况:对延边州所辖的辖6市2县的各乡村的医务人员做了问卷调查,问卷中涉及农村医疗机构开展农民健康教育的情况调查结果为:91.4%的从业人员认为目前农村医疗机构开展农民健康教育情况不太令人满意;85.3%的医务人员认为目前造成农民初级卫生的保健知识缺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即缺乏健康教育经费和相应人才;69.8%的从业人员认为基层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和基层医务人员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中应把健康教育作为考核项目之一;78.2%的医务人员认为最有效的开展对农民健康教育的方式是利用高校的医学生假期活动和医护人员上门宣教;80.4%的从业人员认为应大力培训和扶植基层医员,让他们快速成长,有效的服务在医疗第一线上,他们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亲身宣传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2)在假期组织高校的医学生走进社区、深入农村基层开展农村健康教育活动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以脑血栓病为例对农民进行健康教育实验,同时对高校的医学院学生开展有目的、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农村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了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此次研究别邀请了相关专家为学生开展课堂脑血栓病健康教育课。具体授课情况为每班2学时并进行3学时的全校电视讲座,同时也发放了大量的脑血栓病的相关宣传资料。然后,医学生利用在校所学的有关脑血栓病相关知识,根据脑血栓病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对各个乡镇农民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在农村基层完成健康教育宣讲后又一次对之前的调查对象进行再次调查。通过再次调查,反馈健康教育的效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同时也征询农民对于假期组织高校的医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脑血栓病健康教育这种形式的是否满意及相关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满意率达到了85%以上。

3讨论

健康教育是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的重要手段,是解决我国预防问题的1个方面。目前,农民获得医疗保健知识最重要的途径是电视广播,占92.3%。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目前在健康教育中对我国农民的工作距离我们的理想目标还远,效果不理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建立了相应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并在农村扎根了大量的赤脚医生。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处理最常见的疾病,农民适当的健康教育,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这是一次集震惊了世界卫生组织。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农村改革进程正在加快。但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不能跟上,农村的健康教育基本无法进入。现在,国家正在推动建立一个新的农村地区,如果初级卫生保健的贫困农民,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缺点。因此,医学院校在师范教育应重视和加强的培训农村健康教育能力,尤其是带针未来农村全科医生的服务,它应该被用来作为一个重点内容。调查农村医务人员一般认为,最有效的发展对农民进行健康教育:使用的医学院校和大学学生假期活动,职工基本医疗是国内促进教学在农村社区开展健康海报展览,等,通过调查也显示,面对个人交流是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这与我们所学的“三级预防”理论是一致的。农村医疗机构来开展健康教育的初级预防作为一种手段,我们在初级预防投入1万元,二级预防成本8.5元,初级,二级和三级预防投资100元,健康效益可观。因此,我们的政府和合理化建议:应提高对健康教育的投入,投资成本相对较低,以确保农村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发达城市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并发送移动车辆宣传家庭教育,分布健康教育材料,在科学,文化,卫生开展“三下乡”,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在农村地区,农村健康教育工作是生动的,跟上时代步伐。调查显示,农村居民脑血栓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约36.2%,通过高中高职医学生健康教育为农村居民,发现脑血栓疾病相关知识有明显改善,疾病预防的态度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农民度假医科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开展脑血栓疾病的健康教育形式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这些都有利于开展健康教育院校培养了一大批医学学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基层,问他们有很好的理解接受能力,高度的工作热情,并有更高程度的信任是。要组织学生进行义务宣传教育在学校,但也有利于医学生职业道德和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为基层,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医学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医学生; 心理;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293-01

大学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人格因素是影响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而心理素质能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大学生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一个特殊层次,既有大学生心理发展共性趋势,又有其职业定向的个性特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对自身发展是很重要的,在未来的工作中直接影响对病人身心健康的关爱程度。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因此应高度重视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了解学生的人格特征,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大学阶段是人生走向社会的准备时期,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趋于成熟的过渡时期,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健时期,在这个成人化的过渡阶段,必然存在着较多的心理矛盾、感情冲突,在心理健康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心理障碍等问题。

1.1 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因素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人群中,独生子女已占很大比重,因其很少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和心理挫折的考验,常常禁不起打击和挫折;其次,家庭经济的贫富悬殊,给许多大学生的心理,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再者,大学学习方法的变化,带来了大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等等[1]。对于如何处理好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文化素养、个性各异的同学的关系一片茫然,这些诸多因素可能就会引发心理问题如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失眠等。

1.2 高校多侧重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政管理,忽略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工作重心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政管理,觉得心理的问题应该要交给心理咨询中心,因此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此外由于高校扩招后辅导员人数相对较少,一个辅导员可能要管理百名以上学生,因此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大大减少,待出现了问题才去解决,从而无法充分发挥沟通和教育作用。

1.3 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 有一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咨询室,但由于宣传工作跟不上去,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不强,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实质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主动求询的人很少。建立正规的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学校很少,有些学校即使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并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由于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把心理健康教育切实纳入教育管理与素质教育之中,仅满足于应付教学评估,故效果不佳。

2 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帮助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门科学。它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2]。

2.1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同志特别强调大学生“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既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具有健全的心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培养生理、心理、社会方面都和谐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要求 我国的传统医学教育过分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心理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突出医学专业知识学习,轻视心理素质的培养,许多医学院校开设的人文社会学科的选修课比较少,课程比较单调,造成学生心理卫生知识甚少。医学生成天埋头于医学知识的学习,不注意伦理道德修养,缺乏对社会历史、现实人生和人际关系方面的了解和认识,导致部分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差,遇事容易走极端,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3 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应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对自身健康成长、成才、成功的极为重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躯体疾病或残缺,而是要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完好状态”。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过渡时期,促进身体、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3]。

3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及发展途径

3.1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和心理咨询活动 各医学高等院校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有相应的课时和师资,暂时还没有能力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高校,可以分时段、分群体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医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医学院校各学科教师应普及最基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将其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学校心理咨询的重点应是发展性咨询,同时辅之以障碍性咨询。发展性咨询可分为需要咨询、成长咨询、成功咨询、创新咨询,引导学生成为高素质有创造性的人才[4]。

3.2 为新入校的大学生建立电子心理档案 医学生心理档案主要是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特征(重点是人格特征)。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让辅导员和其他热爱学生工作的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使德育工作能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更注重人格特征[5]。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后,可以针对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生心理问题,安排专题报告,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给予集体的心理咨询。

3.3 结合专业特点,增强心理干预方法训练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医学生所学的许多课程都与心理健康有关,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在其他临床课程的内容中也大量涉及某种疾病的病因、治疗中的心理因素,这是医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条件。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加强心理干预方法的训练,使心理健康教育既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又培养了学生心理干预的能力[6]。

医学院校应充分重视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把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统一起来,科学地加强心理教育。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思考,通过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培养医学生健全的心理、完善的人格,使之成为具有竞争意识,又有协作精神;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健康心灵的医学人才,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章成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5):374-375.

[2] 林涛,李旭良,魏光辉.试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3(4):52-54.

[3] 李站辉,李浩平,郭志强等.临床查房问诊教学与人文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5):90-91.

[4] 林崇德.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31-37.

[5] 曹颖,戴舒霞.护理本科生的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0,15(3):166-168.

医学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健康意识逐步提高。人们对疾病防治、健康保障有了更大的需求。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积极开发中医资源及中医学中朴素的健康教育思想,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人类的健康发挥积极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中医学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摄精神、注意饮食起居、重视锻炼身体、药物预防疾病、人工免疫以及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中医学健康教育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1]。中医养生知识运用于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中,有一定的治疗保健作用,具有适用性[2]。

1 中医学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中医药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医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中医中药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解除了病痛,恢复了健康,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中药文化家喻户晓,中医名人经典故事如华佗“刮骨疗伤”、李时珍“遍尝百草”妇孺皆知。中医提倡药物食物不分家,很多保健小常识非常普及,老百姓张口即来。共同的文化背景使老百姓很容易对中医有认同感,亲切感。中医养生方法简单易学,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普及性,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丰富多样,简单易学且效果显著。

2 中医学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方法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在养生保健和“治未病”方面,都有非常精辟的论述。《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指出能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并对饮食、起居、劳逸作出适当的安排的人,可益寿延年。《素问·四气调神论》有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3]。精辟论述了预防保健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和西医提出的健康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合理运用中医理念,融入中医的技术和方法,常常会有事半功倍之效。人们常说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健康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如何使中医健康教育工作能在社区中开展的有声有色,并对群众的身心健康起到真正有效的作用,工作方法是关键,笔者认为下述方法可以适当应用:

2.1 开展中医药理念的推广; 根据社区居民特点和需求,做到有的放矢,通过与社区居民座谈沟通,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年龄分布,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从让群众读懂“中医药语言”的角度着手,开展系列的中医药理念推广工作。邀请相关专家对学生和社区群众宣传中医药传统文化,向他们介绍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养生保健的常识,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的讲座和咨询。

2.2 开展中医药防治慢性病工作;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制订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方案,并将其融入到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中,使群众学会使用“简、便、效、验”的方法开展自我保健,此外,今年还试开展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哮喘试点工作,注重运用中医药防治理念,使慢性病患者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

2.3 开展特殊人群中医药健康教育。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生理特点,中医药强调针对人体“生、长、壮、老”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保障方法,据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针对青少年学生,向他们介绍中医药对于青春期保健的认识。针对老年人,向他们介绍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方法。针对妇女,孕妇,向她们介绍中医药对女性生理特点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

2.4 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义诊、咨询、单独会谈、集体讨论,利用板报、宣传册、健康教育处方等易于推广的形式,开展中医学健康教育活动。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技术曾出不穷。健康教育工作也应该不断创新思路,改变工作模式,大力推广中医学在健康教育中应用,惠及更多民众。

参考文献:

[1] 维耀编著.中医的现在与未来.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 江静华.中医养生只是对大信新家园社区生活方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1.

医学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临床路径”是当前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一种指导思想方法和原则。如何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临床路径溶于一体,对特定的患者人群,实施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是当前健康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内,护理工作人员应成为执行的主体,患者作为受体,住院第1天即应做好护理与健康教育方面的记载。一直到出院贯彻始终。而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内也应列入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工作的反馈意见。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生、护士和其他患者人员对一定的诊断和手术作出最适当的、有顺序的和有时间性的照护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完全恢复健康,避免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顾品质,而且这种教育是无偿而能得到的。维护患者的权益,维持优秀的服务照顾品质,健康教育这种形式是最能直接实现的。对患者的照护必须在整体思想观念的指导下。简单地说:“病”是阳性体征,而“人”是心理思维的个性化人。只重视“病”的因素,只注重诊断治疗而忽略了人的心理活动,是违反了整体的医学指导思想,同理:“医”是指医务工作的手段、方法、措施,而“疗”又是心理健康指导,我们不能把“病”和“人”隔裂开来,也不能把“医”和“疗”混淆起来。

2搭建健康教育的交流平台

健康教育是调整患者思维的一种方法,它能满足人对自己目前所患病的治疗及转归的要求。有知情选择的权益,医院有知告的义务,因此搭建健康教育与临床医疗环节中交流的平台,是一件势在必行的工作。以后的各病种中主要护理工作也不能丢弃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有的医院开展对患者的心理辅导,医生与患者沟通,护士与患者沟通,均离不开健康教育方式与方法。健康教育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针对有病的患者,还能够针对健康人或无症状的亚健康人开展一二级预防,大力发展健康教育等卫生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

3共享网络信息的最大化

共享网络能推动医疗服务质量和健康的透明度,患者通过医院信息网络,可以进一步明了自己目前的治疗护理过程。这是直接为患者免费服务的网络平台,不但教育一个人,而且可带动周边人群的认知进而向更多更广的人群,扩大健康理念,一病一防,一病多防的影响,并且能带动医务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健康教育管理机构的监管,现在许多医院的患者,都具有城镇居民健康保险、工伤事故保险、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院为这些管属部门提供健康风险评估,通过为患者的健康干预等服务,医患更和谐,同时弥补管属部门自身管理能力的不足。政府以民生领域服务,争先创优的指导思想,指导医疗卫生机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也是对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要求。健康教育以患者理解和认识为先导,切实制定出单病种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并能贯穿于临床之中,比如对持续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应教育及家属绝对静止卧床的重要性;直流电转复以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患者及家属明白了,就会主动配合在10min之内能得到救治;0~30min卧床、禁食水、心电、血压和血氧监测、静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当病情稍稳定转入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病房。患者的配合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基础。

4把健康教育与医德医风建设结合

医德医风是医学人文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医院的各项创建都是一切为了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充当了医患、护患沟通的“连心桥”。“大医精诚”的大医是胸襟坦荡,廉洁文明行医的楷模,医护人员通过精至诚恳的服务,才能赢得患者的满意度提升。重视对相关人员培训。实施者有敬业精神,有相关知识,懂医学又懂心理学。抓健康教育环节质量。健康教育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带领患者摆脱疾病纠缠的一个手段之一。由把“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使健康教育方法新颖,内容得体,对号入座。有患者说:“医生一句话让我释然了,心情开朗了”。这就是契机与环节上产生了效应。

5建立、完善和发展多种第三方监督、评估方式

医学健康教育范文第6篇

1调摄精神,强调精神因素与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真精元气为生命始生之物质,精神、意志是人的根本。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强烈、反复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从而导致发病。在疾病的过程中,情志不畅可使疾病恶化;而精神愉快,则有利于恢复健康。《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调摄精神、保持精气,可以增强正气、抵抗外邪,益于身心健康。中医也强调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凡未诊病者,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侯王。”说明社会地位的改变,社会遭遇的不同,亦会影响人的情绪,造成心理上的损害,继而导致疾病发生。

现代医学认为,精神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剧,人们的情绪经常处于紧张之中,许多人出现失眠、健忘等神经衰弱症状,甚至导致精神障碍。

2加强锻炼,合理运动

我国提倡仿生医疗体操的历史十分久远,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文物里,就有描绘各种导引动作的帛画《导引图》;汉代的华佗创造了“五禽戏”,即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来锻炼身体;唐代的孙思邈提出“每日必须调气补泄,按摩导引为佳”,其长寿的奥秘是“四体勤奋,每天劳动”[2]。此外,后世不断演变的太极拳、鹤翔桩、易筋经、八段锦等多种健身方法,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预防疾病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适量、持久、合理的运动,对人体各系统和器官以及精神和智能,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饮食起居要有规律,避免劳逸过度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指出能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并对饮食、起居、劳逸作出适当的安排的人,可益寿延年。倘“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精,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生于乐,起居无节”,必会“半百而衰也”。孙思邈注重饮食疗法,强调“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充分说明了合理饮食的重要性[2]。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许多慢性病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如吸烟可引发肺癌、支气管炎、肺气肿、心脏病、消化道溃疡;酗酒可致酒精性肝硬化、恶性肿瘤,并可构成严重的社会问题;食用过多的脂肪、蛋白质、糖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可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结肠癌、肥胖症等。

4预防疾病

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对传染病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3]中提出:“天行瘟疫,取初病衣服,于曾瓦上蒸过,则一家不染。”罗世瑶在《行军方便便方》中写道:“将初病疫气人贴肉布衫,于蒸笼内蒸一柱香久,则全军不染。”唐代对麻风病人已设有“疠人坊”,“收养疠疾,男女别坊,四时供承,务令周给。”清代曾制定了将患天花病者迁移隔离的规定,并设置“查痘章京”之官职以管理此事[4]。近年来,人们运用中草药预防某些疾病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用板蓝根及大青叶预防流感,用茵陈、栀子预防肝炎等。

5人工免疫

我国古代人民在与传染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产生了朴素的免疫概念。东晋医学家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就有民间利用狂犬脑预防狂犬病的记载;张琰著《种痘新书》介绍我国早在公元16世纪初即已推广种人痘,以预防天花;1695年,张路所著《医通》中记载了运用痘浆、旱苗及痘衣等预防天花的情况。17世纪时,我国的人痘接种术流传到了日本、朝鲜、英国、俄国[5]。人痘接种术是人类发明牛痘接种术之前预防天花的有效方法,开了人工免疫法的先河。

6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生活环境的质量和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吕氏春秋》说:“轻水所,多秃于瘿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魏嵇康《养生学》载:“赤居晋而黄”。在夏商,我国劳动人民已知凿井而饮;在殷墟遗址中发现住房附近有排泄废水的水沟;在周代已知通过除害来改善环境卫生;到秦代时,都市已有了下水道、公厕、洒水车等。特别是唐代以来,用开水泡茶之风逐渐盛行,对减少传染病的传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我国古代即养成早晨“盥洗”的好习惯。如《礼记·内则》曰:“鸡初鸣,咸盥洗”;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载:“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元代《饮膳正要》云:“清旦用盐刷牙,无齿疾。”[6~8]。

综上所述,积极开发中医资源及中医学中朴素的健康教育思想,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人类的健康发挥积极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维耀编著.中医的现在与未来.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上海医科大学,河北职工医学院主编.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3][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

[4]钱宇平.流行病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5]耿贯一.流行病学.第二版,第一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6]陈海峰.中国卫生保健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7]甄志亚主编.中国医学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医学健康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学 教育 心理健康

一、医学教育的概述

1.医学教育的总体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医学教育面临着人才竞争和科学技术发展、社会问题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双重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的医学教育要更加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和教育的质量。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出现和发展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不断渗透,目前我国的医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随着基础医学在宏观和微观的双向深入发展,生物学已经从以前的分子水平发展到了量子水平,同时用分子水平的相关研究结果说明了人体结构及其功能,并仔细阐明了有关疾病的机制和疗效。(2)预防医学在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引导下,研发出了一种新且高效安全的预防药物和疫苗。(3)很多的临床医学开始应用一些高科技成果,更新和发展各种诊断、检测、治疗手段和设备,使医学逐渐走向了综合化、多元化和整体化。

2.医学教育的发展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教育应紧跟医学的发展,树立相应的发展观,特别要注意的是创造性思维的教育,这对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智能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相关内容,从科学技术方法的角度来认识医学创新中的想象和灵感,同时教师还应做好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医学教育的平衡观。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岗位为目标,重视的是医学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导致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成为重专业知识、身体建设、专业建设,轻社会知识、心理素质、个性发展,长期下来造成医学教育模式都处于一种比较单一的状态。然而随着社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学教育应该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其医学课程应该和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相结合,培养新时代的新型医学人才,推动医学教育的平衡发展。

二、医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

1.心理健康教育和医学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市场竞争的加大、各种社会矛盾的增多以及工作节奏的加速等因素造成了人们的心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也致使医学心理健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医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名医学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确保其能够克服当代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推动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2.医学心理教育的主要方法。(1)系统的学习医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将提高心理素质与心理理论知识相结合的,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变化规律,学习相关的心理保健方法,使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以此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医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教师必须要重视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一些专题讲座,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心理理论知识、心理疾病的预防知识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相关途径等,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从而提高其适应力和心理素质。(2)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并能够正确地评价自我。同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实施情感教育,深入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此外,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比如在进行护理科目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通过其自身的的演示,在进行护理操作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场景,将学生引入到一个较为真实的环境中,尽量做到准确、规范和语言清晰,同时还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整个医学教育中去,加强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掌握专业技能和沟通知识,并且能在实际临床中自觉地运用。(3)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不仅是解决医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咨询教师通过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采取电话咨询、网络咨询或者个别咨询等形式,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4)医学生面对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激烈的社会竞争,难免会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较大等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这些情况,对学生进行定点联系,通过语言的交流或者谈心的方式,帮助其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此外,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心理情况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及时地发现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防范于未然,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确保其能够更好地面对社会各种压力,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蕾,赵旭东,姚玉红等.构建医学生全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01).

[2]刘葵,陈庆健.开展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国医院.2010(11).

医学健康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前医患关系的影响下,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广泛重视,心理健康教师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创新教学方式,逐渐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医患关系影响下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教师无法根据当前医患关系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发严重。第一,缺乏医患关系分析体系。在我国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还没有全面分析医患关系现状,无法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医患关系类型,难以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矛盾较为突出,部分医护人员经常会受到恶意伤害与攻击,导致医学生受到心理伤害,如果教师不能予以医学生正确的引导,将会影响医学生的就业积极性,甚至导致医学生选择其他行业[1]。第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滞后。部分高校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没有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未能利用积极的教育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导致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不高[2]。同时,教师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教学方式的创新,导致医学生的医患沟通知识欠缺,难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医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受到严重影响。第三,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单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而通常情况下,院校只会设置医学专业和近医专业等专业方面的教学内容,这使得医学生所讨论的话题,以及其视野都存在局限性。基于此,在进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较为重视医学生由于专业方面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会忽视医学生在人际交往等其他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另外,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选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也缺乏针对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取得实效。

二、医患关系影响下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对策

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逐渐创新教学方式,为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与质量。具体教学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高校心理教师必须要重视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对医患关系的分析,加强心理健康与医患关系的教育效果,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关注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在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的情况下,高校需要配置心理健康教育人才与基础设施,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医患关系教育相结合,引导医学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3]。

(二)创新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在医学生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进而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在此期间,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利用情境互动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教学方式与角色扮演教学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医患关系的态度,保证医学生在入职之后可以正确维护医患关系,进而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效率,增强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4]。

(三)丰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必须根据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结合当前医患关系的实际情况,丰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此期间,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必须要在原有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增加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与情商教育等内容,这样可以有效保障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质量,还有助于医学生有效处理医患关系。同时,医学生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引导医学生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状况,提升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达到预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

三、结语

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必须要根据医患关系的实际情况,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有效提升医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叶馨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乔文达.论当前医患关系视角下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9):158-159.

[2]尚爻,李爽,王明滨,等.医学生视角下医患关系的现状和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3):383-385.

[3]李小艳,陈国栋,欧阳瑶,等.患者及家属视角下关于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不足的分析及改进措施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216-218.

医学健康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86-02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如何面向现实,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日益成为时代的使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1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1 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说

我国学者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成果基本上趋于一致,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了内容,充分发扬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个性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恋爱与性心理、择业心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又融入了网络心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面的内容。[1]但是,在具体的内容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我国学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研究方面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这必然要求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和发展这一方面的研究,争取取得好的研究成果。

1.2 从心理健康教育者说

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所涉领域的不断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单单表示一种教育方法或一种教育技术,更多的时候已经代表了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但是仍然有人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心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而已,与其他部门和人员并无密切关联。事实上,高校除了与外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外,校园内部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等。生活在高校内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必然受到校园的空间环境和人际环境的影响,而营造校园心理和谐氛围的主体应该是学校内的全体教职员工。[2]因此,作为高校的一员,无论在什么岗位,只要从事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并确保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心态正常[3]。

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2.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教书育人,幸福有成”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学校的根本使命是教书育人,传统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少数问题学生或学生的问题,无法解决教书育人的根本问题,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的主方向,偏离了学校的主目标,自然得不到校长和教师应有的重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不仅“危机干预,保证防线”,还旗帜鲜明地提出“幸福有成”,“幸福”体现“育人”的境界,“有成”标志“教书”的追求,具体讲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开发全脑潜能,使教师爱教、会教、教会,使学生爱学、会学、学会;有效克服厌教厌学,使全体师生减负增效,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学习与工作,愉悦地收获成功,为深化素质教育提供了抓手,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支点”。[4]

2.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在积极人格理论的引导下,结合实际情况,转变工作方式,扩大教育领域,更新教育理念,采用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教育方式去塑造和培养全体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使大学生学会积极地自我调适,从而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6]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健康,将“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摆在了“克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前面,主张通过发展来化解问题,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发展性、预防;最大亮点是:明确提出“开发潜能,减负增效”,与“塑造积极向上心态和奠基幸福人生”的学校使命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了与学校教学活动主旋律的紧密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学两分离的被动局面。[7]

参考文献:

[1] 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30(2):485-488

[2] 仲稳山.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与成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2):225-227.

[3] 仲稳山.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运行与评估[J].职业教育研究, 2010(2): 23-24.

[4] 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基幸福有成人生[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4-12

[5] 任俊,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120-126.

[6] 王承清,崔立中.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 扬州大学学报,2008(2):31-34

医学健康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字】医学研究生 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高层次人才群体, 研究生在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时, 缺乏足够的心理基础, 使得这一群体出现不良心理状况的人越来越多,而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又有其特殊性。

经调查统计,各重点医学院校研究生心理存在问题的比例为:南方医科大学17.17%,(女生18.10%和男生16.73%)1,武汉大学医学院21.8%2,山西医科大学14.08%3,昆明医学院34.16%4。各院校总体比例在10-30%不等。而且不同类型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1) 性别差异。女生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而男生在敌对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则明显高于女生,且均有显著性差异。该结果说明女生的心理反应比男生更广泛、更明显,应有性别针对性地对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 年级差异。三年级、一年级、二年级逐渐增高。二年级作为研究生阶段的中期, 正着手学位课题的研究,工作繁杂、艰难, 需要查阅大量文献, 并需要与较多与实验相关的人员相处, 处于这一时期的研究生心理压力较大, 情绪容易波动, 心理健康状况最应引起关注, 因此研究生阶段的第二年应当被作为心理教育的重点。一年级新生由于刚到一个新环境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同时基础课学业负担较重,特别是期末临近考试,对考试的恐惧使得部分学生心情焦躁,因此这一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样也应该受到重视。

还有调查表明, 影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排名是学习、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男、女生分别以学习问题和生活习惯问题最为突出。硕士、博士生分别以学习问题和家庭问题最突出。一年级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受人际关系影响最大, 二年级研究生受学习问题影响最大, 而三年级研究生的情绪则最易受就业问题的困扰。所以,如果抓住这样的几个影响学生情绪的原因,对不同层次的人群进行引导和帮助,就一定会最大限度的去防范学生走向极端。

由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施行行之有效的对策是医学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中心工作。

1.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要把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与本科生同样的高度上来。研究生作为较高层次的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是研究生教育必不可少的培养目标。一定要扭转一些人认为的“高学历人员作为社会人群中的佼佼者,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外,必然具备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因而忽视了对他们的培养”等如此类似的认识误区,高度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只有首先在思想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中落实。

A,增强医学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医学研究生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客体又是主体, 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取决于其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 因此应不断增强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增强研究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好设为必修课, 并保证足够的课时。如果设为选修课, 很多学生可能由于认识的问题而不选修, 失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心理卫生知识讲座是增强研究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补充形式。可针对研究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有针对性地举办心理健康标准、人际交往、调整自我、健全人格等讲座。通过讲座, 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 了解自我,正确定位, 调整心态, 充满自信, 以达到正确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5。

B, 构建五级心理健康工作组织网络

着力构建五级心理健康工作组织网络――院长,辅导员,学生会干部,寝室长,个人。在上级机构的领导下,下级有针对性地对研究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服务。各级组织由下而上定期汇报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成立学生会干部和寝室长心理健康小组, 应由志愿为同学服务且心理素质较好的研究生组成, 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中, 给予那些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帮助, 并将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情况及时地向组织反映, 避免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起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C,注意三个侧重

由于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女生差于男生, 硕士生差于博士生, 二年级研究生差于一、三年级的特点, 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该注意三个侧重: 侧重于女生, 侧重于硕士生, 侧重于二年级研究生。应改变过去守株待兔式的被动工作方式, 主动热情地为学生服务,在每个研究生进校时即为其建立完整的心理档案, 并定期进行心理测量, 以普遍掌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此基础上, 必须针对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 有所侧重地进行认真调查分析,及早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尽快与这些学生进行思想交流, 弄清症结所在, 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 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

针对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目的明确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重点解决好学习、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学习问题在男生、硕士生和二年级研究生身上较为突出, 其原因可能是硕士阶段需掌握一整套与本科阶段截然不同的学习、科研方法, 一些学生会不太适应, 而二年级研究生的学习、科研负担在三个年级中是最重的, 因此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学习问题影响最大; 人际关系问题则主要体现在一年级新生身上, 这是因为一年级新生刚到一个新环境, 在融入一个新群体的过程中, 人际关系必然会左右其心理健康状况; 三年级研究生以就业问题最为突出, 就业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 它对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冲击可想而知。只有针对心理障碍的成因对症下药, 心理健康教育才可能取得显著成效。

2.发挥研究生会等研究生社团的功能。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艺术和体育活动,使研究生能够在繁忙的学习、科研之余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走出自我封闭、孤立的小圈子,扩大其交际面,加强研究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研究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的岗位,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和环境,缓解研究生尤其是自费研究生由于经济拮据、生活困难带来的压力。

3.要重视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生群体内部的较大差异性,导致了培养单位、教管部门等不可能采用整齐划一的措施应对研究生所有的心理问题,而在针对性和时效性上,导师能够弥补其不足。

帮助医学研究生自己维护和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 ,创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 ,这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深化和拓展。

参考文献

【1】邢晓辉, 凌朝辉等,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教育对策. 中山大学学报2006;2(10):86-89

【2】余芬,吴磊等,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校医 2006;19(3):264-266

【3】孟小平,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初探,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9 (1):109-112

【4】史太平,何朝阳等,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6;33 (9) :1638-1642

【5】唐峥华,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753-754

作者简介

上一篇:财政税收制度范文 下一篇:实践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