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造过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23:10:14

艺术创造过程论文

艺术创造过程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毕业论文写作 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 意义

在毕业论文写作课堂教学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研讨,不仅是为了有效地提高毕业论文写作的水平,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是为了端正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态度,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摸索毕业论文写作教学指导的方法,寻求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途径。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的研究,有利于经典艺术作品的继承和创新。

同志曾经指出:“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从他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继承和创新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辩证的统一。没有继承就不会有创新,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法捷耶夫在《谈文学》中说:“现代世界进步文学是过去文学发展中一切优秀成就的自然而然的――可以说是――合法的继承者,同时他们又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迈进了新的一步。”海明威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但他并没有去参加授奖仪式,由美国驻瑞典大使代读的书面发言中有这样一段很著名的话:“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成为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到达的领域的一个新起点。他应该永远尝试去做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者他人没有做成的事。”[1]这些论述,阐明了继承和创新的核心精神,就是要求人们不断地去研究、探索、前进。继承和创新不仅延续着传统的艺术特点和优势,创造着新颖鲜活的内容和形式,更应该具备时代的理想和精神。对此,无论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还是艺术家都有过深刻的阐述。马克思曾经指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2]这里我们可以认识到艺术的继承性体现在内容和题材方面。画家吴冠中说:“风筝不断线。”[3]他告诉我们继承和创新必须立足于民族的土壤。“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跨越前人探索过的阶段,并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去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和创造。”[4]从这句话里,我们清楚地看到继承和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历史趋势。艺术是无国界的。任何民族的优秀的艺术成就,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所以继承和创新不仅体现在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对经典艺术作品的专题探讨上,而且体现在平时日常的文化与专业的学习的各个方面。

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不仅仅是对文化艺术继承和创新的尝试,而是要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和已有的知识与专业实践,致力于使自己的学业与社会保持零距离的一次冲刺。所以在毕业论文写作课堂教学中,我们选择舞剧《一把酸枣》作为专题研讨的材料,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研讨以点带面,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文化艺术的海洋,经典作品不计其数,但该剧在舞蹈艺术领域和学术上不仅对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而且曾获得过国家舞台精品剧目等多项大奖,它不仅是舞蹈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山西打造文化强省的一个窗口。如今该剧已成为晋商文化的一个闪亮标志,是全国艺术职业教育走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道路的成功典范。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舞蹈史,人们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舞剧《一把酸枣》在民族文化艺术上的地位和贡献。

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次用歌舞的形式,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历史;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第一次用民族舞的形式,赞扬了丝绸之路上,英娘不畏强权同当地恶霸斗争的故事;《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这三部作品凭着土美、怪美和丑美,歌颂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地方风韵和时代风采;《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第一次用芭蕾舞的形式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土豪、,妇女翻身得解放的故事展示给了观众;舞剧《一把酸枣》却是第一次把晋商搬上了高雅的舞蹈艺术的舞台。

再从艺术职业院校的学习状况看,无论是文化还是专业课的学习,平日里教师们传授的虽都在文化艺术经典的范畴,但是有些学生往往在学习中把教师传授的技巧简单化,一味地只是找窍门;有的遇到一些问题解决不了,就只好把艺术专业的学习“神秘化”,其结果是“望艺兴叹”;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学了一着两势,就感到足可以称“星”了。这些学习现象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的写作。在毕业论文写作课堂教学中,开展舞剧《一把酸枣》的专题研讨,不仅可以继承和创新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可以把日常的学习做个总结和比较,更可以激励学生们发扬舞剧《一把酸枣》的制作精神:“探索、创新、开拓”。在教学的同时突出学院的艺术品牌,体现学院的办学定位,对于形成地方院校的乡土校园文化风格,提高毕业论文程序性认知规律的掌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讨晋商独特精神的生命状态和生存状态,以及晋商对人类文化艺术的贡献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不仅需要继承和创新,而且需要运用写作知识、民族文化常识和艺术概论常识。

“常识是人们普遍掌握的道理。不管到什么时候,艺术总难免要承担普及某些社会常识的任务”。[5]但是这些常识和“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这是技艺,不体验就学不到”。[6]现代社会信息的时代,知识是公益性的,经验才是专利,从知识的学习中获取智慧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就是运用智慧,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毕业论文知识完成毕业论文的一个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运用毕业论文写作知识,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以至于将来步入社会时能“承担普及某些社会常识的任务”,从而体验“写作则能使人精确”,[7]能够自我认识的。正如罗丹所说:“艺术,就是所谓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之同化的心灵的愉快;是智慧的喜悦,在良知照耀下看清世界,而又重现这个世界的智慧的喜悦。”[8]毕业论文写作就是运用语言艺术分析音乐、舞蹈、色彩等艺术现象的一个过程,它是促使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认知过程。因此,在毕业论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像学习艺术专业那样充满感情和耐心,而且要用“锐利的眼光能够发现‘性格’,换句话说,就是能够发现在外形下透露出的内在真理;而这个真理就是美的本身”。[9]这里的“性格”,在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运用就是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所学专业的特色,发现在艺术外形下透露出的内在规律。

在展开经典艺术作品专题研讨时,还要注意区别艺术专业学习与毕业论文写作思维上的不同。艺术,就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10]余秋雨在《艺术创造论》[11]中引用了克尔希奈的一段话:

立在周围世界一切过程与事物背后的伟大秘密,常常影像似的现出来或可感,如果我们和一人谈话,站在一个风景里,或花及物突然对我们说话。你设想,一个人坐在我对面,而在他诉说他自己的经历时,突然出现这个不可把握的东西。这个不可把握的东西赋予他的面貌以他的最个性的人格,却同时提高他,超过那人格。如果我做到,和他在这个我几乎想称之为狂欢状态里联系上了,我就能画一幅画,而这画,虽然紧紧接近他自己,却是一种对那伟大秘密的描绘,它归根到底不是表现他的个别的人格,而是表现出了世界里荡漾的精神性或情感。这样远的摆脱了自己,以至于和一个别人能进入这项结合,这个可能性。……从这个阶段,用任何手段,例如通过文字或色彩或音调来创作,这就是艺术。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知晓艺术及艺术创作使用的多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通过感性形象来反映和把握事物、创造文学艺术的思维方式。其思维特点是:以表象为思维的中介,形象地反映事物和创造成果。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神与物游”、“思与境谐”;它不排除情感体验的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可以在形象思维中相交织,相渗透;可以借助想象,超越时空界限,跳跃形式逻辑的思维程序,完成新形象的创造。正因为如此,艺术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的思维方式。无论是语言艺术,还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它们都是在刻意创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塑造出一种艺术意象和意境,一种心灵生活的图景。而毕业论文写作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对艺术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导判断,作出结论。王力先生曾说:“撰写论文,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如果没有科学头脑,就写不出科学论文。所谓科学头脑,也就是逻辑的头脑。”[12]逻辑思维要求人们必须冷静客观,周密严谨,认识、分析、总结事物时要剔除表面的东西和偶然的因素,达到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规律的认识。但是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艺术里最高的层次是哲理性的艺术作品”。[13]例如舞剧《一把酸枣》,主人公小伙计虽然历经艰难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但却误食了有毒的酸枣,以致命殇荒漠。这种财富与情感的巨大落差,充满了哲理,给人精神上巨大的震撼和惊醒。其中的《团扇舞》,不仅婀娜多姿,深受观众喜爱,而且表现了中国地域性的某时期的一种特有的人文现象:小脚女人的典雅、端庄。但在我们的习惯思维中,一提起小脚女人便认为那是中国女性耻辱的象征,是很不情愿示人的。鲁迅曾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到:“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舞剧编导抓住了女性这一时期的生存状态,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使观众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历史文化现象。这就是艺术运用哲理的魅力。这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艺术进入哲理的领地,也是人类在审美领域的一种整体性超越。”[14]这样看来,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既要运用形象思维,又要使用逻辑思维。这不仅仅因为“逻辑修辞使人善辩”,[15]而且逻辑思维可以指引你理解艺术

形式的最高境界。

三、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注意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思维方式的运用,有利于改变学习方法,端正文风。

这种研讨可以从课堂结构上改变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任务。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活”。这种结合与改变是“学活”的一次努力,是发现真理的一次锻炼。这种锻炼,主要强调的是亲自动手的能力。这种结合与改变正如第斯多惠所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16]这种结合体现了“教学做三者合一”[17]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的运用将改变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从只听毕业论文写作知识到与教师一起研究材料,从感性地接受模仿到理智地总结分析,从互联网上拼凑材料到专研学院的品牌,从接受法到问题法,从填鸭法到研究法。这些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觉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学习,同时发挥自主性和参与性,提高思维的创造性。从学生的角度说,这是调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某论题研究的一次“实战”,是获得治学能力的一次严格的锻炼,是学习阶段获得最佳学业成绩的最后冲刺、拼搏。从学院来说,是对学生几年来学习成果的一个全面的考查、衡量,是对其独立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舞剧《一把酸枣》的专题研讨,不仅是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强调和看重,而且锻炼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运用,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检验,是对将来职业能力的一个重新认识和定位。它不仅有利于独立思考的形成,更有利于适应社会就业能力的提高。

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不仅使我们的学习方法得到改变,艺术实践与理论分析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端正文风,避免拼凑、堆切、应付、抄袭现象的发生。这样的专题研讨,可以从各个专业的角度,系统地分析、鉴别、对比、吸收经典艺术的精华,收到学习实效。欧、美等国的高等学校对学生写作论文的能力都有严格的要求。像哈佛大学在有关的“校规”中就明文规定:学生论文写作如不及格,必须照章补课。日本的很多大学,毕业论文写作如果不合格,学生是不能毕业的。学生论文写作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位的获得和职业的谋求,因此学生岂敢等闲视之、草率应付,而是视为学习阶段中的一件大事。[18]如今我们国家在“科教兴国”思想的指导下,教育的考核制度渐趋严格。尤其是艺术院校,这几年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撰写逐步规范化,要求也很严格。这样不仅极大地锻炼了学生艺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而且检验了教学,更在全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在许多用人单位把毕业论文写作考核制度的情况作为招才引将的必备条件进行考虑,因为这是提高单位人才素质、提高办事效率的一个非常必要的措施,同时也保持了论文制度的生机和活力,必将会进一步促进院校毕业论文写作及考核制度更加规范合理,使教学结构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德艺双馨、和谐发展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13][14]余秋雨.艺术创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第1版:89,54,75.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28.

[3][4]彭文民.艺术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7,第1版:3,73.

[5][11]余秋雨.艺术创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

第1版:83,81.

[6][7][15][英]弗兰西斯・培根.人生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5,第1版:204,205.

[8][9]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5,第1版:10,2.

[10]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8,第1版:550.

[12]刘锡庆.写作论谭.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

4,第1版:443.

[16]王占魁.《“自在”与“自为”之间》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2007,(10):3.

[17]李和平.《教育的历史变革与现实选择》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2007,(10):10.

[18]刘锡庆.《怎样撰写毕业论》毕业论文指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7:1-3.

艺术创造过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创作;教学改革

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创作是艺术设计各专业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掌握的各种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一次综合检验,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或进一步研究生学习深造的重要前站。如何加强艺术设计各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能与实际紧密结合地创新设计能力,是艺术设计各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和难点。

一、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创作的现状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创作是本科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是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创作两门实践性课程可以对学生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训练和基本能力的练习。一方面,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创作实践性课程的完善与否,对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证研究水平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另一方面,毕业作品创作质量的高低, 不仅反映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本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小, 而且也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在高校艺术设计各专业的实践性课程采取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创作相分离的模式,即学生除了要完成艺术设计作品的创作之外,与其他的文科专业一样,还要求写一篇与艺术设计各专业相关联的论文,实行毕业论文和作品创作相结合的形式,其中毕业论文和毕业创作分别有各自的学分,而且分值相同。

二、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创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艺术设计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相对特殊强调创造设计实践的学科,注重学生实践活动及能力的培养。而且社会一般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并且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上都偏向于设计的实践。目前艺术设计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创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创作相分离的模式给学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作带来了双重挑战

对于毕业论文偏文科性的研究方式,艺术设计各专业学生无法达到文科类的理论研究水平。因此,在毕业论文撰写实践中学生就会从一些较大的理论框架出发,不能很好地与自己作品创作相结合。这种相分离的模式,需要花费学生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为了毕业论文撰写,往往占用了学生毕业设计创作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毕业创作的质量。

2.此模式也不能很好的发挥理论指导实践创作的作用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往往因为找不到与创作结合的恰当切入点,加之大部分学生理论水平并不高,最终只能靠拼凑或照搬一些已有的理论充数,写一些与毕业创作不相关的毕业论文。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反而会影响了学生毕业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与艺术设计各专业教师的交流沟通,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一致认为艺术设计各专业实践性课程的设置需要予以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三、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创作合二为一模式的具体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符合高校实践性课程改革要求及学分不变的情况下,提出关于艺术设计学科以突出实物作品为形式的艺术设计各专业毕业设计的课程改革: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创作单行分离模式修改完善为合二为一的以突出实物作品为形式的毕业设计模式即毕业设计实行毕业创作和毕业设计报告相结合的模式,设计报告要和作品的创作紧密相结合,提供创作的定位等依据。此模式将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体措施包括以下三点:

1.确定选题

这与原先的模式相类似,此模式更加注重设计作品的应用性与创新性,充分体现出前沿的设计理念;实现教学课程、专业技能的训练成果与现实产业的紧密结合。对毕业设计报告要求更加突出体现理论学习、应用能力、设计创作与实践能力;体现与现实的结合、成果的效益等应用价值。

2.撰写毕业设计报告及作品的创作与设计

作品的创作应与设计报告紧密相结合,用毕业设计报告替代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报告内容应包含设计调研报告、文献研究报告、设计实践报告与成果自评报告等方面。

3.毕业设计成果的展示

由于选题的灵活性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成果进行展示。根据高校本科实践性教学计划结合艺术设计学科各专业的特点,主要通过毕业设计报告与毕业设计作品展来展现。这不仅完成了毕业创作与毕业设计(论文),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创新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强调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创作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衡量本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通过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创作合二为一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设计创造潜力,提高专业素质与毕业作品质量,完善本科艺术设计各专业实践性课程,切实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和层次,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适应社会地进步与时代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锋荣,周申立.对毕业论文(设计)选题问题的重新认识[J].中国教育刊,2008(10):83-84

[2]张兰萍,田丰春.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现状的分析与改革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5):61-63

[3]杨平,王志萍,李平.论大学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122-124

[4]高玉华,丁涛,李刚等.高校毕业设计(论文) 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5]陈家新.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2,18(2):43-44

[6]张红,易崇英.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新余高专学报,2009(10)

作者简介:

黄航星(1982~),男,浙江东阳人,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教学管理与实践研究。

丁丰华(1982~),男,浙江义乌人,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研究。

艺术创造过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美术教师;必备素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33-01

1.应有一定的拓展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①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②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端正科研态度,全面提高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得倡导的观念和学风。

2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美术教师一定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在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还要通晓美术教育学和艺术心理学,因为美术教育有着自身的独特性。美术教育学和艺术心理学是在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交叉学科,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可以很好地指导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这种交往是双向互动的。面对新时代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师生共同面对互联网,完全是开放的、平等的信息资源,教师所起的是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的信息获取要有一定的指导,避免迷失方向、浪费精力,又要避免学生对信息的过分依赖,滋长惰性,抹杀创造力。

美术教育最能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一个懂得艺术心理学的教师,一定不会忽视美术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善于把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通过感性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内在兴趣,发展知、情、意。有效把握学生在各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让教学有较强的针对性,既不能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也不能滞后,没有新鲜感,同样会没有学习积极性。新课程的内容较以往有更大的灵活性,给予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展开教学,但这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心理有更多的认识。

3.应有学术修养和团结协作精神

学术精神促进美术教师成长。学术精神包括学习精神、敏锐的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学习精神对教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有限的师范教育学习跨入广阔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的是众多的信息资源和视觉文化,一个教师必须学会终生学习,在美术领域和教育领域中继续深入的研究,才能给自己补充新鲜给养,把握住时代的脉络,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美术教师要有创造精神。美术本身是极富创造力的科学,新课程标准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空间和创造空间,要求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和资源,如何用自己的头脑来建构新的知识,是富有挑战性的。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每个教师都是这项工作的工程师,需要通过合作,相互团结,共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努力,这也是教师职业的道德要求。具有这种师德,教师才能在工作中处理领导和被领导、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如果教师相互不团结协作,文人相轻,必定导致工作相互扯皮拆台,最终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教育质量的提高。

4.应切实提高自身业务文化素质

艺术创造过程论文范文第4篇

1 拓展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1.1 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要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1.2 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

2 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塑造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随时随地都以自身的“身教”和“言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现代美术教师必需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有总的、整体的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风格的作品。其次,要有良好的视觉感官,美术教学是通过视觉来进行的,教师评判学生的作业也是靠视觉感官去把关的,美术教师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视觉去准确指导学生创作中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能使科研与美术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教与和谐的原则当作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源,提出了“黄金分割”的理论,并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自古希腊开始以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例如,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成就。达·芬奇把几何学、透视学的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中。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现代美术教师,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教学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文化改变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艺术教学的发展。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有两个突出特征:即信息传递方式的单向性和人格的不平等性,长期以来,知识一直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从而形成了严格的教师关系。同时,中国文化一直传颂“师道尊严”、“一朝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把教育者看成是施教的主体,而教育对象则被看作是被动的客体。这种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教育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扭曲了他们的人格,根本谈不上学生的个性自由,而学美术者恰恰需要的是创造性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承认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人意识的与教师同等的个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艺术创造过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艺术类 毕业教学展示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078-01

一 成人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改革取得的成效

长期对成人艺术类学生毕业论文的考核形式现今已显露出弊端。成人艺术类学生应更多在毕业考核中展示其专业实际能力,以适应职业需求。在多年的教学中,艺术类教师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摸索出将幼儿艺术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这一形势改为毕业教学展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利用自我设计,探究性、多种艺术门类课程选择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艺术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实际演练和体验型科学,通过多种艺术门类课程的选择,学生与导师可以共同探究幼儿艺术各课程之间的联系,通过了解最终决定教学展示题目、形式。一切工作都由学生主导完成,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实际授课能力是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往往只是简单地说大话、喊口号,甚至抄袭,没有积极的思维、实际的演练和创新。利用自己设计性或探究性授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幼儿艺术教学知识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和探究性的毕业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作用是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无法取代的。

2.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知识相联系

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幼儿艺术专业教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把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育儿知识相联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利用各种不同的音乐来调节幼儿的情绪;生活中的不同季节可用不同的装饰画去表示,用来作教室装饰或家居装饰。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又与教学密不可分的知识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并动手实践和创新。

3.在教学展示中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使学生更有兴趣

在导师引导毕业教学展示中,学生们还应加入一系列与幼儿互动的实践性活动,如幼儿参与的律动游戏、手工、讲故事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们意识到,这是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变得更为积极主动。怎么带动幼儿?怎么通过自己的引导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应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使学生增加知识,拓展视野,开发智力,激发学生研讨教学问题的浓厚兴趣。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堂实践性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4.毕业教学展示提高学生就业自信心

通过教学展示学生们纷纷表示有难度,但这个过程受益匪浅,真的有提高,能学到知识。据对毕业班学生的调查,60%以上的学生将这次毕业展示运用到了求职或工作中去,80%的学生认为通过这样的毕业教学展示,授课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这样的毕业形式改革很实用,符合现在就业的需求。

二 成人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改革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创造性

幼儿艺术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通过高中毕业考入的,对自己缺乏自信。实际上,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而且经过某种训练后,完全可以学会并更具创造性。创新并不与知识成正比,所以需要导师更多的耐心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教会她们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消极的思想

从已毕业的幼师学生来看,持有积极心态的毕业生,积极进取,最终创出一片新天地,而持消极心态的毕业生,遇事退缩,在困守中一事无成。由于几乎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展示是一项相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难度的事,做起来肯定困难重重,心态若不积极,遇到困难,便容易退缩。因此,导师关注学生的心态,是帮助他们成长的有效手段之一。

3.不了解创新的方法

实际上,创新的方法有很多,但学生没有头绪,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时不断渗透,逐步训练,在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教会他们合理运用创新方法,进一步实现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毕业教学展示。

艺术创造过程论文范文第6篇

一.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与撰写目的

1.文理结合紧密。它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相互渗透,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融,是科学技术与美学及经济学共同编制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它既反映了学科自身具有强烈的创造想象的特性,又具有逻辑思维的严密性,还具备各学科相互交融的系统化、条理化的逻辑性。

2.涉及知识面广。它包括:产品造型、形态学、色彩学、设计学、仿生学、价值工程学、心理学、生理学、人机学、美学、构成学等学科。

3.设计实践性强。这是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最为显著的特点。它在思维方式上与文学相同,但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文学是用语言和文字表达思想,而艺术设计则多运用图形和少量的文字表达视觉艺术。因此,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论文都是从设计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综上所述,撰写艺术设计学院各毕业论文的目的如下:

(1)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视觉表述与理论阐述能力。

(4)学会科学的艺术设计研究方法。

(5)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

二、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论文的撰写程序

根据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建议将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论文的撰写程序分为七个阶段。在确定论文题目,充分地阅读与论文相关的信息材料后,作者头脑中已经基本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便可以进行构思,拟定撰写提纲、形成初稿、修改审定论

文,按照毕业答辩的要求,准备论文。

(一)确定选题阶段

在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毕业论文撰写的前期,如何选择论文的选题是学生所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论文题目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因此如何选择好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论文成败的关键。建议在撰写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学术论文的选题定位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l.选择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性。

选择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论文题目,应有较强的目的性。一篇专业论文,要解决什么问题,对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有多大可能性,都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在选择题目上,还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从对题目的理解能力、感兴趣的程度出发,来筛选课题。切记不宜选择

离自己所学的知识面较远,而且还很陌生的、毫无基础、没有深刻理解和认识,况且自己又不感兴趣的题目。

2.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重要性。

在选题的过程中,要选择人们关心的课题,要紧密结合当前艺术设计界发展的潮流以及各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关系。

另外,选择的题目应是人们颇为关注的课题,注重焦点问题,尤其是目前学术界争议较大的课题。课题的选择是一篇论文成败的关键。题目的重要作用就在于读者、引导读者,使人看上去有一种“新、奇、特”的感觉,从而使人们对这个选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说,主题应鲜明,而不能泛泛无味。

3.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合理性。

毕业论文题目合理与否,是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写好论文的前提。论文题目的命题关系到一篇文章所涉猎的范畴。按常规推论,指导都是虚拟一些课题后,提供给学生参考,但并不完全是合理的题目,为它与每个学生的知识层面、自身特点,以及所涉猎的范畴很难相应对号。因此,学生应根据导师的选题范围,斟酌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选题的大范围内,给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相对的课题,再反馈给指导老师。

这里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选题的过程中,题目不宜过大或过于含糊。通常,在设计毕业论文的选题上“宜小不大”,因为小题也可以做大文章。但是,毕业论文的选题不宜过窄或过小。我们前面所说的论文题目宜小不宜大、小题也可以做文章,这个“小”是应有尺度,如果太小了,也会出现设计师平淡的现象。例如:“浅析水龙头的色彩设计”、“谈谈移动电话的商标设计”、“暖水瓶功能的探讨”等等,这样的题目由于过小过窄,内容就很难展开。因此,我们说,毕业论文选题大了固然不好,小了也不适当,一定要在大小的选择上有一个适当的定位,这样才能达到论文题目的合理性。

4.选择论文题目的学术性。

做好一篇毕业论文,首先是选择的课题要有意义,还要做到能够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是做好论文的基本要求。具体地说,(1)选取有学术价值的课题。就是在艺术设计学科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为研究内容,对学科的丰富和发展是否有意义。学术性是学术论文的灵魂,没有学术性的论文是称不上是学术论文。(2)了解本学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比如前人提出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研究、解决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或是本学科当前正在研究什么问题,取得了哪些进展,学术上有什么分歧,选取那些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或是热点问题,这样才能走在学术研究的前列。如果选取了别人已经提出并解决了的问题,重复别人己经阐述的观点,甚至达不到别人的研究水平,这就没有什么学术价值。

5.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创新性。

时代在发展,设计在进步。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过程中,应注意论文题目的创新性,充分发挥想象力,使论文的题目给以全新超前的感受。在现代设计领域,人类智慧的升华,是优秀论文题目产生的开端。那些传统的选题方式己经很难跟上现代设计理论研究的步伐,也不适应艺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学科的特点。例如:“论陶瓷的传统工艺”、“浅淡几种包装的设计方法”。题目似乎合情合理,但却显得平淡无味,缺乏创新精神和现代气息。题目的创新应是各学科相互渗透中产生,跟上时代的步伐亦是关键所在。例如:“信息时代中产品设计的研讨”、“服装款式的流行之我见”。

6.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实用性。

具有实用性的毕业论文题目也是选题的重要因素之一。题目是否实用,是否切合实际,直接关系到一篇论文的价值。一篇好的毕业论文能引导学生的观念,指导其今后的设计实践。因为理论的研究最终还要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产生设计理论,理论又指导着实践,反过来实践又验证理论,这样的论文就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二)收集资料、信息阶段

撰写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毕业论文,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资料基础。当题目选择好后,首先我们应考虑到的是收集与题目相关的材料与信息。只有广泛地收集资料,收集与题目相关的各个层面、各种类型,各种特色的参考资料,才可能拓开思路,探索新的知识领域,探索新的设计与意识。根据各种资料中的感受、经验与联想,按照自身独立的思考方式,将不完整的观点,分散的想法、系统地总结,理清整体的思路,使之抒情达意,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完美地表现所构想的学术论点,使得虚拟的设想变为撰写的现实。

1.收集和掌握与选题有关的设计资料

收集资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市场调查法、访问会谈法、文字资料收集法、网络资料收集法等等。这些方法是围绕着选题所进行的,选择与选题内容有关的国内外、古往今来的信息资料,进行广泛、全面的收集,认真的分析比较,这种分析比较的方法就是研究、撰写论文的开端。分析比较的方法是在了解前人对选题不同层面的论述基础上进行的。

2.了解和掌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术信息

要想撰写出优秀的论文,首先应了解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在国内外的学术动态,掌握与选题有关的信息。了解前人在此方面的论述,解决了哪些问题,另外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我们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去探索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为选题的内容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准备

在了解和掌握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现状后,我们就应该首先考虑到选题和文章的组织结构,是否是前人没有论述的问题。如前人所谈的课题同我们的选题重复,我们一定要将前人的论述理解清楚,认真地分析,看一下还有没有新的问题,新的视角再去切入。否则我们将做无用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样的文章意义不大。

在撰写毕业论文的前期,我们一定要查清所有与论文题目有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首先是考虑前人所没有研究过的课题,掌握前人所没发现的规律。而自己对此课题又有独特的见解。这种独特的见解必须在学术界是先进水平,哪怕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再向前推进一下。目前,从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的毕业论文的调研情况来看,学生在大学的几年中,学到了一些专业知识,但是,这些专业知识还没有在真正的实践中应用,因此很难有自己的独立看法,形成独立的创见。尤其是在艺术设计学科的广阔海洋中,要想形成自己的见解并不容易,往届的毕业论文,我们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

(1)谈出了自己的看法,但题目的选择面很窄小,论文的组织不系统,大白话,学术语言甚少。

(2)文章的题目选择后,对此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照书本、或别人的文章乱抄一通,甚至不加思考将很多别人的东西照抄照搬。对此没有理解,不能将学习别人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变成自己的东西。造成一种混乱的被动局面。

(3)自己没有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又不善于收集资料信息,找出往届毕业生论文,去头加尾、敷衍了事。这样的毕业论文,很难达到培养学生、锻炼学生、检验学生、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的目的。带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上述倾向,指导学生步入正规的航线,让艺术设学院各专业的毕业论文,能够驶向理想的彼岸。

(三)构思、创意阶段

构思的过程也就是想象、创造的过程。想象是能过已知走向未知的思维活动方式。每一个已知都伴随着一个新的未知而诞生。所以想象活动始终处于己知和未知的中界线。它包括着过去,预知未来,总结旧的经验,创造新的理论和新的认识。

(四)拟定提纲阶段

拟定毕业论文提纲,首先应根据选题的要求、设立于标题,按照各标题的设置,把材料加以分类,从中心观点出发,考虑协调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系统、规范地拟出一个总的策划。这个提纲的拟定,通常由略到详、由粗到细。经过系统的分析、思考推敲,最后形成较完整、详实的提纲。

(五)形成初稿阶段

初稿的形成是根据提纲进行的,在拟定的过程中要从大局出发,使论文统一协调,同时也要考虑文章结构的严谨性、各部分的层次性、文字表达的流畅性等方面。论文的结构是作者有目的地设定起来的,是作者根据设计专业的发展规律、学术动向及其它学科相互的内在联系,按照选题、中心思想的需求,将构思好的设想,加以分类组织、调整,使其条理分明,整体与局部相互和谐、统一。从整体到局部,又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反复细致的地推敲。初稿的形成是提纲展开,对文章内容的深化。

(六)修改、审定阶段

初稿完成后,需要认真地修改审定。论文的修改审定应注意四个方面,一是审定论文题目选择是否合理;二是文章的组织结构是否完善,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三是论文的语言是否准确流畅、简洁通俗;四是论文是否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条理化。

(七)准备答辩阶段

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毕业论文一般要求4000字以上。论文答辩的要求:一是要准备大约1000—2000字的论文提要,将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论证表述在提要中。答辩时以论文提要为主要阐述材料;二是将论文语言规范化。毕业论文是比较严肃的学术论文,从整体来看,应是严谨、朴实的。不直追求华丽的词藻。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也可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段和展示一些图片,使其更加生动。

三、艺术设计学院各毕业论文的要求

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符合客观的发展规律,用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它的题目应有鲜明的论点和详实的论据。理论观点正确,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己学的专业知识和收集到的一些专业信息,经过大脑贮存。分析、综合,建立起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因此,在论文的格式方面、参考文献方面以及所插入的图表方面有其不同要求。

(一)毕业论文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1.论点正确

2.论据充分

3.论证准确

4.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5.语言准确、简洁流畅

(二)毕业论文的格式

毕业论文一般由题目、内容提要、关键词、主体、参考文献、注释等部分构成,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题目。毕业论文的题目是直接表达或揭示论文主题思想或中心论点的,因而要鲜明、准确,使读者一看题目,就能基本上了解论文的基本观点。避免用一些偏僻、怪异的词句做题目。

2.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要能够反映出全文的精华,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以及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研究的目的:简明指出研究工作的目的(目标)及研究范围(对毕业设计(论文)而言,主要指任务书中所提出的要求)

(2)研究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做法,包括研究对象、材料、方法等要素。

(3)研究结果:简要列出主要结果、数据、统计学意义等,并说明其价值和局限性。

(4)结论:简要说明从该项研究结果取得的正确观点、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推广前景。

(避免将摘要写成序言、评论或反映的仅是研究中某一部分的信息)

3.关键词。指论文中所涉及或是属于作者原创的中心词。

4.主体。毕业论文的主体由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绪论在正文的开头,目的在于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和动机,介绍写作论文的指导思想和论文的基本内容,也可以对论文的结构作必要的解释。绪论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宜太长。本论是论文最主要的部分,应该充分论证、分析绪论中提出的基本观点。可以是正面论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通过反驳对立的观点以阐明自己的观点。本论部分在全文中所占篇幅最大,应该注意结构的严谨。结论部分是论文的收尾部分。在结论中提出的基本观点,经过本论部分的分析论证之后,结尾部分要作出答案,总结全文。一般情况下,结论比绪论所占篇幅还要小些。

5.参考文献。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参阅别人的研究成果,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作者产生创见的出发点。作者采用的参考文献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毕业论文后面附参考文献,可以使读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论文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是为研究相同课题的人提供材料索引。

艺术创造过程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美术教师教学理念科研能力和谐关系

美术教育处于艺术和教育的交缘领域,既有艺术属性,又有科学的内涵。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门学科,所以作为现代美术教师,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必须具备拓展科研的能力。

美术教师要体现科研能力,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从艺术创作和科研论文撰写上体现,也可以是艺术实践,或体现在所教学生的艺术成就上。

一、拓展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①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②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端正科研态度,全面提高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得倡导的观念和学风。

二、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塑造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随时随地都以自身的“身教”和“言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现代美术教师必需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有总的整体的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风格的作品。其次,要有良好的视觉感官,美术教学是通过视觉来进行的,教师评判学生的作业也是靠视觉感官去把关的,美术教师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视觉去准确指导学生创作中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能使科研与美术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教与和谐的原则当作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源,提出了“黄金分割”的理论,并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自古希腊开始以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例如,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成就。达·芬奇把几何学、透视学的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中。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现代美术教师,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教学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文化改变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艺术教学的发展。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有两个突出特征:即信息传递方式的单向性和人格的不平等性,长期以来,知识一直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从而形成了严格的教师关系。同时,中国文化一直传颂“师道尊严”“一朝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把教育者看成是施教的主体,而教育对象则被看作是被动的客体。这种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教育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扭曲了他们的人格,根本谈不上学生的个性自由,而学美术者恰恰需要的是创造性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承认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人意识的与教师同等的个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威廉姆·多尔(W.DOLL)对教师的界定是“平等首席”,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作为独立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思考者、创造者。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创造、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严、信任、理解、宽容、友情。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所以,美术教师在工作之余,不仅要拓展科研,还要进行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从中培养自己的审美素质和创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利用当代社会高度的信息化使美术教育在完善个性、培养创造力、增强学生独立性等方面有所作为。这些都是现代美术教师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学过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2]朱洁贞.教师伦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7.

艺术创造过程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7-0055-01

长期以来,一些美术教师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失去了自我探究的动力和习惯,严重压抑了自身潜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被压抑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当前美术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美术教学中应更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对美术没有兴趣,因此学习与生活脱离,还有就是对美术理论知识的缺乏,不知道怎样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对美术失去兴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增强其艺术表现欲和创作欲。

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论文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论文的短暂关注和学习激情,而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有一个长久而系统的计划,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习惯和个性心理,采用能使学生快乐,符合学生认知习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论文形式、教学论文内容、教学论文办法,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并能长久的保持下去。

二、诱发想象,发挥创造性

想象是学生思维的翅膀。学生一旦张开想象的翅膀,便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翔在形象思维的天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教师要通过精炼而艺术的语言,生动又直观的教学及创设好的艺术氛围,积极诱发学生大胆想象,包括对美术创作的内容、色彩等的想象。英国诗人雪莱说:“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作品就缺乏学生自己的特色。

三、鼓励求异,保护创新思维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范画及优秀作品的欣赏,对于作画大都心中有数。但是,许多学生喜欢“依样葫芦”,尽管有些学生表现得还相当不错,但就作品而言缺乏创造性、缺少个性。教师在肯定的同时,应多鼓励他们标新立异,突破定势思维的影响,突破范画等的约束,敢于独辟蹊径,与众不同(当然,适量的临摹练习在美术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便有的学生作品显得幼稚、荒诞或丑陋,但这恰恰是他们的创新意识的流露,有的说不定还体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教师应及时予以保护和激励,切不可挖苦,讽刺学生或将这“一棒子打死”,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加强指导,培养创造能力

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并非毫无约束的自由发展,创造力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之功,这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及学生的不断努力。就指导而言,1、指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鉴赏及艺术感染,提高艺术修养及审美情趣;2、在绘画等技能、方法、步骤及构形、着色、想象等方面强化指导;3、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用实物实景以指导,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4、通过课外活动加强指导等。通过教师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思维的源泉,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艺术创造过程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美术教师 教学理念 科研能力 和谐关系

美术教育处于艺术和教育的交缘领域,既有艺术属性,又有科学的内涵。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门学科,所以作为现代美术教师,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必须具备拓展科研的能力。

美术教师要体现科研能力,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从艺术创作和科研论文撰写上体现,也可以是艺术实践,或体现在所教学生的艺术成就上。

一、拓展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①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②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端正科研态度,全面提高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得倡导的观念和学风。

二、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塑造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随时随地都以自身的“身教”和“言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现代美术教师必需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有总的整体的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风格的作品。其次,要有良好的视觉感官,美术教学是通过视觉来进行的,教师评判学生的作业也是靠视觉感官去把关的,美术教师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视觉去准确指导学生创作中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能使科研与美术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教与和谐的原则当作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源,提出了“黄金分割”的理论,并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自古希腊开始以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例如,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成就。达・芬奇把几何学、透视学的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中。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现代美术教师,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教学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文化改变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艺术教学的发展。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有两个突出特征:即信息传递方式的单向性和人格的不平等性,长期以来,知识一直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从而形成了严格的教师关系。同时,中国文化一直传颂“师道尊严”“一朝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把教育者看成是施教的主体,而教育对象则被看作是被动的客体。这种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教育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扭曲了他们的人格,根本谈不上学生的个性自由,而学美术者恰恰需要的是创造性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承认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人意识的与教师同等的个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威廉姆・多尔(W.DOLL)对教师的界定是“平等首席”,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作为独立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思考者、创造者。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创造、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严、信任、理解、宽容、友情。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艺术创造过程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内容摘要: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等重要。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对知识的广泛接纳和吸收,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当今大多重技能、轻理论的情况下,加强对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投入,是一项艰巨而又意义深远的工程。

我国1998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而,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设计人才。“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其中“道”是无形的、本源的物质本身所遵照的运动规律;“器”是有形的、现象的技能、技法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犹如“道”和“器”,创新精神是实践能力的根本、源泉。创新精神从何而来?它来自于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培养。

一、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任务

1.艺术设计理论概述

艺术设计理论是一门对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做专门综合探讨的知识体系,主要包含艺术设计史的研究、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的研究、设计批评、艺术设计实践理论的研究等内容。艺术设计史的研究包括:通史通论——中外设计史、中外美术史等,专史专论——中外广告史、中外服装史、中外陶瓷史、平面设计史、工业设计史等。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包括:设计概论、艺术概论、设计心理学、设计方法学、设计文化学、设计美学、艺术美学、艺术心理学、设计艺术原理等。设计批评是对与设计相关的对象的评价和判断。艺术设计实践理论是针对每一门具体设计专业的专业理论,这种理论不是简单的对技法和工艺的概述,而是对技法和工艺一般规律的总结,是对技法和工艺本质及外延的研究。艺术设计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边缘学科,其知识体系涵盖了哲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生态学、仿生学、人体工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因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开设,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指导学生设计实践的重要途径。

2.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任务

①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李砚祖先生认为艺术设计是“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造物活动,是人为实现实用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物化劳动形态。这种造物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因而是一种艺术质的造物”。①诸葛凯先生也认为艺术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的艺术”。②从以上的观点中可以分析出艺术设计的两大要素:“造物”体现的科学精神,造物之“美”蕴含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艺术设计实用功能性决定了它必须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进行造物,因而科学精神是艺术设计的内涵之一。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价值的维护、追求,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艺术设计具有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体现了其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和重视。若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很好地融入到艺术设计中、渗透到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中,需要合理解决科技发展与文化心理之间的矛盾,需要学习生态学、仿生学、人体工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需要研究历史、哲学、美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民族民俗学等相关内容。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体系涵盖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方方面面,因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树立、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使艺术设计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渠道。

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当今时代,一方面人们对艺术设计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越来越多样,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多种风格与流派并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若想设计出既符合大众需要又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需要的是创新精神。创新需要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艺术设计理论包含艺术设计史知识、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设计批评、艺术设计实践理论知识等内容——知识体系庞大而丰富,所以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扩大学 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论修养的根本途径。

艺术设计教育不是培养技术工人,而是培养具有理论修养,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艺术设计教育不应只传授技法、技能,同时也应传授“道”(即技法之外的艺术设计创新的本质、内涵),重在授之以“渔”而非“鱼”。 艺术设计理论揭示艺术设计的客观运行规律、总结艺术设计现象背后的本质,因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指导设计实践的基础。

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现状

1.对待艺术设计理论不够重视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甚至是一部分老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认为理论可有可无。这与有些人的浮躁、急功近利思想分不开。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活动中,学生更偏爱能够迅速带来设计成果的设计实践课,而艺术设计理论课相对枯燥乏味,不能立即物化出设计成果,较少受到学生的喜欢、重视。事实上,没有艺术理论知识做支撑的艺术设计作品,不过是没有灵魂的视觉元素的简单组合。艺术设计教育,不是仅仅教会学生能创作成果,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创作成果的方式、方法、规律和内涵等本质性的东西。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是教学的显性课程,教给学生的是“形而下”的“器”;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培养的是设计师的气质、创造意识和设计的综合素质,教给学生的是“形而上”的“道”,所以应加强学生的理论意识。同时,教师的艺术设计理论意识也有待提高。教师在进行艺术设计实践课程的教学时,可用相关理论知识来指导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授技的同时,也要传“道”,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重视。

2.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设置不大科学

目前高校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理论课程开设参差不齐,有的高校只开设了设计史、设计概论和中国工艺美术史。科学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基础理论课,如设计概论、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方法学等;艺术设计史论课,包括通史通论(如中外设计史)和专史专论(如工业设计史、平面设计史);相关的设计批评课程和艺术设计实践理论课程等。

3.授课方法单调

传统的艺术设计理论课一般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教学效果较差。现在多媒体引入教学,但是教学方式依然是灌输式的,多媒体成了第二黑板。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因为理论课往往是以合班形式的大班上课,听课人数众多,限制了互动式、灵活式教学手段的实施。另外,多媒体教学依然局限于狭小的教室空间,学生缺乏消化理论知识的身临其境的客观环境条件。

三、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改革措施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艺术设计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因此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对教师综合素养的要求就相当高。不仅仅是艺术设计理论课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艺术设计实践课老师也同样要具备。由于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必须紧密联系设计实践,所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双重的:既要懂设计理论知识,又要会从事设计实践活动。专职的艺术设计理论课教师,在专心研究、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相关的艺术设计实践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入到艺术设计理论研究的本质问题,避免纸上谈兵的尴尬。专职的艺术设计实践课老师,在掌握和教授设计技能、技法的同时,也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不仅仅包括设计实践课的专业理论,也包括基础理论、艺术设计史论及设计批评等。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核心,只有教师的全面发展,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提高教师素质、建设教师队伍是教育的大计。

2.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艺术设计理论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所以理论课教学在形式上要更为开放与自由,使学生由以前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室范围,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安排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针对现成作品进行理论讲解和分析;也可以针对某一艺术设计理论观点,进行课堂辩论或讨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为理论而理论,艺术设计理论知识要和艺术设计实践紧密结合,要提炼出设计观、美学思想及其对现代设计实践的影响与实用价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理论课程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最终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写论文或闭卷笔试。写论文并不能检验学生真正的学习效果,因为历年来的学生论文抄袭现象较严重,很多学生的论文都没有实质性内容;试卷考核方式考查的只是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所以艺术设计理论课的考核方式需要改革,可以以论文加设计作品或试题加设计作品的方式来考核。论文加设计作品,是在写论文的同时,要学生根据所写论文的论点,设计出能反映论点思想或与论点思想相关的作品,并把作品附在论文后面;试题加设计作品,就是把传统的题型变化一下,把纯文字型的试题,改为根据已知理论来设计相应作品的画图题或者是分析图片作品的分析题。这样,才能真正考核出学生理解、分析、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运用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价值。

结语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综合素质中很大一块是艺术设计理论修养。设计师不可能都是设计理论家,但只要是在专业设计上有一定成就的设计师,就一定是具备相当理论素养的人。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应抛弃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应加强对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注释:

①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13.

②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65.

参考文献:

[1]曾小红.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朱和平,王美艳.谈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7(2).

[3]尉迟姝毅.论设计理论、设计批评与设计实践的关系[J].电影评介,2007(3).

上一篇:小学美术学科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国艺术作品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