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督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0 07:13:23

疫情防控督察报告

疫情防控督察报告范文第1篇

自2009年4月首例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病例确诊以来,疫情在全球迅速扩散蔓延[1],随着病例基数的增加,死亡病例不断出现。截至目前,本部驻地已有确诊病例40余例,严峻的疫情形势给军队和地方的甲流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确保部队全体人员(包括干部、战士及家属)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工作及生活秩序,根据疫情形势和上级要求,结合部队的具体实际情况,狠抓甲流防控工作的防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现将主要做法报告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制订防控方案

在甲流发生初期,部队就成立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部署防控工作;建立“军政主官负全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的长效工作机制,使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得到有效保障。根据部队的具体情况,防控办公室制定下发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从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搞好宣传教育、切实加强相关督察、严格部队营区及人员管理、强化医疗预防工作、保障应急处理及医疗后送、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密切疫情监测、认真做好疫情通报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医院防疫所负责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各单位要密切配合,联防联控形成合力,发挥职能作用。

2组织医护培训,提高诊治水平

通过上课、看视频电视、听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督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中相关人员预防性用药指南(2009年试行版)》、《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及上级传发的各种与甲流有关的相关文件。切实增强了全体医务人员对维护部队全体人员身心健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大提高了全体医务人员对新型传染病的诊断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控能力

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视频电视、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甲流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在全部队营造领导、机关各部门和广大官兵及家属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从而大大提高了部队广大官兵及家属的健康观念和自我防护能力。另外,甲流防控办公室还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完善了措施,并设立了发热门诊和医学观察室,确保疫情发生时能够得到及时、迅速、高效、有序的处置。同时,教育官兵甲流疫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甲流疫情,做到科学防控,避免产生心理恐慌,保证部队安全稳定。

4加强人员管理,消除防控死角

严格控制人员外出,减少人员流动。特别强调外出学习及探亲归队人员,要求他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主动做好个人防护。加强营区大门及门诊发热筛查,外出学习、出差及探亲、休假归队人员进入营区或医院时,积极配合值班卫生员测量体温,一旦发现发热者立即送入发热门诊排查,并留院进行医学观察,对有疑问或医院有处理难度者,及时送往体系医院或送往驻地传染病医院就诊。从而消除了防控死角,有效防止了疫情的发生与传播。

5严格每日消毒措施,落实零报告制度

甲流防控办公室定期向驻地疾控中心了解掌握驻地甲流发病情况,根据疫情防控形式,随时调整防控工作部署。为了将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医院选派卫生员每天对部队营区各个场所进行消毒,对外场及各个外点派卫生员定期进行全面消毒,重点部位重点落实,大力加强部队官兵饮食、饮水卫生的管理,严把病从口入关。利用早交班,防疫所对每天驻地疫情及归队人员体温检测情况,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通报,使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对当地的甲流疫情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对部队的人员流动情况也有全面的掌握。

6加强疫情排查,加大重点人群的防控

医院对于就诊的发热、流感样症状人员,建立首诊负责制,组织专业医疗卫生人员,进行初步诊断;对疑似甲流患者,按照“边处置,边报告”的原则迅速上报。并立即送往体系医院或驻地传染病医院进行鉴别诊断及治疗。根据当前甲流的传播特点,突出对探亲、休假、出差人员,供给采购人员、驾驶员、驻地上班上学的家属及小孩、医务人员等易感人群的防护。医院加强重要任务卫勤保障,指导官兵加强个人防护,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发生群体性发热。

7加强督导检查,保证措施落实

为了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部队预防甲流办公室及医院协调有关人员,到营区各个单位,尤其是各外点、基层连队、食堂、新兵营等进行现场督导检查。主要检查个人卫生习惯养成、预防知识掌握、室内通风、饮食饮水卫生、流感样患者就诊及疫情措施落实等情况。通过经常性的督导检查,有力促进了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参考文献】

疫情防控督察报告范文第2篇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机易造成叫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较大。为此,幼儿园召开了领导班子成员紧急会议,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议,使广大教职工充分认识作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做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严格落实责任,加强督察力度,认真做好各项防治工作,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决不能让手足口病等重大疾病疫情扩散。

二、突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加大宣传及防控工作力度。

为加大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宣传及防控工作力度,幼儿园在门口橱窗内张贴了有关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幼儿园园报、悬挂了宣传横幅,园长对全体家长进行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宣传,让家长提高认识,对幼儿加强健康教育。同时,幼儿园还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使全体教职工掌握手足口的防治知识,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全面落实晨午检制度及卫生消毒制度等措施,并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幼儿正确的吸收方法,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通过在门口橱窗内张贴预防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温馨提示、召开家长会、小喇叭广播等形式,开展“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晒被褥”等为重点的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让家长知道当前的形式及预防知识,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全员参与,全面实施防控。

针对当前手足口病发生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幼儿园制定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预防手足口病卫生保健工作要求、预防手足口病晨检登记表,并把有关手足口病知识上传到幼儿园网站上,让教师、家长利用网络进行了认真学习。同时,幼儿园还加大了管理力度,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

1、各班教师按要求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坚持每天对到园幼儿要注意观察精神状态、体温、手足口部是否有散在点状丘疹、水疱等现象,要及时通知家长隔离,送医疗单位进行诊疗。

2、各班教师认真做好缺勤幼儿登记、调查工作。及时了解因病缺勤患儿的诊断情况,发现手足口病或其他传染病时要及时向园领导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为保持活动室空气清新,各班教师每天早上入园、中午孩子起床后各开窗通风20——30分钟。

4、各班每日对生活用具、玩具、餐具、水杯、手巾等物品用84消毒液浸泡、进行清洗消毒;对地面、门把手、楼梯扶手、活动室墙壁等物体表面每日用84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

5、各班教师教育幼儿养成了吃饭(吃点)前和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引导幼儿用六步洗手法洗手,讲究个人卫生。

6、教师每天按规定带幼儿到室外参加活动锻炼,沐浴阳光。

7、各班通过家长会及接送孩子交流等方式,让家长带幼儿多参加活动锻炼,沐浴阳光,确保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8、为及时掌控缺勤幼儿情况,我们要求各班教师对缺勤一天以上的幼儿家长进行电话询问,并做好相应记录。

疫情防控督察报告范文第3篇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度,是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进一步强化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好职责,推动动物防疫工作由临时性安排向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转变,由疫情发生后的被动应急处置向完善预案、主动防控转变的关键举措。各村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要广泛开展宣传,增强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等从业人员的防疫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效落实防疫监管措施。

二、建立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度,是指对各行政村负责人,履行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职责进行分解落实,并对因工作失职、渎职而导致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有关责任人员实行责任追究的制度。

三、明确防控工作职责

各村村民委员会对本村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负总责,村委主任是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驻村干部是各行政村动物防疫监管责任人。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动物疫病防控巡查和测报责任人,动物防疫监管责任人必须明确工作职责,对所辖区域范围及时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巡查监督,原则上每个季度必须巡查一次。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督促整改,确保动物防疫工作有序到位。其防控职责是:

1、指导并协助村委会落实各项动物防疫措施,检查其履行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工作职责情况。

2、督促所监管村动物饲养场户,完善动物防疫设施条件,落实免疫、消毒、隔离等防疫措施;督促饲养户按规定接受动物检疫、畜产品安全检测。

3、协助防疫员建立动物防疫台帐,落实质量可追溯制度。

4、组织对所监管村群众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并进行防疫检查,督促整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动物防疫技术和疫情信息。

5、发现难以解决的动物防疫问题,及时向乡镇政府分管动物防疫领导报告。

四、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各行政村有下列情形之一,并导致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应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1、按照规定要求组织开展强制免疫工作或免疫密度未达到规定要求的;

2、未建立稳定的村级动物防疫实施小组,致使防控职责不清,强制免疫工作不落实,防疫措施不到位的;

疫情防控督察报告范文第4篇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度,是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进一步强化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好职责,推动动物防疫工作由临时性安排向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转变,由疫情发生后的被动应急处置向完善预案、主动防控转变的关键举措。各村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要广泛开展宣传,增强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等从业人员的防疫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效落实防疫监管措施。

二、建立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度,是指对各行政村负责人,履行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职责进行分解落实,并对因工作失职、渎职而导致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有关责任人员实行责任追究的制度。

三、明确防控工作职责

各村村民委员会对本村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负总责,村委主任是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驻村干部是各行政村动物防疫监管责任人。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动物疫病防控巡查和测报责任人,动物防疫监管责任人必须明确工作职责,对所辖区域范围及时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巡查监督,原则上每个季度必须巡查一次。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督促整改,确保动物防疫工作有序到位。其防控职责是:

1、指导并协助村委会落实各项动物防疫措施,检查其履行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工作职责情况。

2、督促所监管村动物饲养场户,完善动物防疫设施条件,落实免疫、消毒、隔离等防疫措施;督促饲养户按规定接受动物检疫、畜产品安全检测。

3、协助防疫员建立动物防疫台帐,落实质量可追溯制度。

4、组织对所监管村群众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并进行防疫检查,督促整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动物防疫技术和疫情信息。

5、发现难以解决的动物防疫问题,及时向乡镇政府分管动物防疫领导报告。

四、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各行政村有下列情形之一,并导致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应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1、按照规定要求组织开展强制免疫工作或免疫密度未达到规定要求的;

2、未建立稳定的村级动物防疫实施小组,致使防控职责不清,强制免疫工作不落实,防疫措施不到位的;

疫情防控督察报告范文第5篇

人畜共患病,又称共患病,是指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的疾病。根据《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为迅速控制、扑灭人畜共患病疫情,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特点及传播途径。

人畜共患病是由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原虫和蠕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总称。其特点是:人畜发病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又在流行病学上相关联;可以由动物传染给人类,也可以由人类传染给动物:在易感物种内部传播更加迅速;一般均需借助一定的媒介,通过接触、吸入、叮咬、食入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因此,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在人畜共患病的防控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条人畜共患病的防控。

(一)常见人畜共患病的防治。

1.加大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市民防范意识。各有关工作部门要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消除群众的恐慌心理,提高群众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积极动员群众参与防控工作。同时,要切实做好人员密集场所、易感动物饲养户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早发现: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动物出现人畜共患病的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就医。

早报告:发现人畜共患病病例或疑似病例,及时报告当地医疗机构和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早隔离:对人或动物感染人畜共患病病例或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要按照规定进行隔离或医学观察,以防止疫情扩散。

早治疗:确诊为人或动物感染人畜共患病的个体,应积极开展救治,特别是对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要及早治疗。

2.加强易感人群及易感动物的保护工作,普及人畜共患病防治基本知识。易感人群和易感动物及时接种有关人畜共患病疫苗。对已受人畜共患病威胁或已处于潜伏期的人或动物,进行有效隔离,并进行强制性紧急免疫预防;人间发病要积极进行救治,动物间发病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和蔓延,迅速扑灭疫情(常见人畜共患病的防治要点见附表)。

3.完善各种配套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规范人畜共患病疫情处置程序。

(1)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处置,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依法监测。

(2)从事动物隔离、疫情监测、疫病研究与诊疗、检验检疫以及动物饲养、屠宰加工、运输、经营等工作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出现群体发病或者死亡的,应当立即向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或镇、乡、办事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不得擅自处理,以免疫情扩散。

4.规范不同人群的行为准则,减少人畜共患病疫情的发生。

养殖者发现发病或病死畜禽,不得随便处理,而应迅速告知当地兽医进行诊断,视病因作出无害化处理等科学决策。

经营者不得收购、屠宰发病和病死畜禽。收购畜禽时,必须选择有检疫合格证明的畜禽。

消费者不得购买没有经过兽医检疫人员检疫合格的畜产品,购买畜产品应到正规经营单位进行购买。

(二)人畜共患病疫情报告。

1.基层有关单位和个人发现疑似人畜共患病疫情应当立即向区级相关防疫监督机构或镇、乡、办事处相关防疫监督机构报告,不得擅自处理,以避免疫情扩散。

2.相关防疫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调查核实,初步认为属于人畜共患病疫情的,应当在2小时内将情况逐级报省、市相关防疫监督机构并同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同级卫生主管部门。

3.人畜共患病疫情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1)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2)染疫、疑似染疫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3)流行病学和疫源追踪情况;

(4)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5)报告疫情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第四条人畜共患病疫情处置。

(一)动物确诊感染人畜共患病,应立即进行隔离。经鉴定属于重大动物疫情的,迅速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进行相应的处置,以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二)人员一旦感染人畜共患病,应立即送入相应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同时,禁止接触易感动物和其他人员,防止疫情扩散。相关部门要立即进行评估,决定是否启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第五条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构。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农业局、区畜牧局、区卫生局、工商**分局、****分局、区财政局、药监**分局、区交通局、区城管局等部门负责人及各镇、乡、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区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畜牧局,负责处理全区人畜共患病防控日常事务。各镇、乡、街道办事处及各有关工作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将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各级、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指定专人,加强配合,齐抓共管,互通信息,将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分工如下:

1.各镇、乡、街道办事处: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辖区内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在区畜牧局的配合指导下,宣传人畜共患病防控知识,组织实施人畜共患病强制免疫工作,拔除疫点,扑灭疫情。

2.畜牧兽医部门:指导各镇、乡、街道办事处制定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方案,组织实施易感动物的检疫和强制免疫计划,负责全区兽用人畜共患病疫苗的组织供应及调配,做好人畜共患病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工作。

3.卫生部门:负责全区人用人畜共患病疫苗的供应、患病人员的救治、人畜共患病疫苗预防接种及人际间人畜共患病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工作。

4.**部门:负责依法捕杀流浪易感动物,同时协同有关部门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5.工商部门:负责易感动物及其产品市场经营销售的管理工作。

6.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做好人用人畜共患病及抗血清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查处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人用人畜共患病疫苗等违法行为。

7.宣传部门:负责人畜共患病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防控知识知晓率,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8.城管部门:负责城市内易感动物饲养证审批、发放,并按照市容市貌整治有关要求,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城区动物的管理和扑杀工作。

9.其他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有关工作部门落实人畜共患病预防控制工作。

(三)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卫生部门要加强人畜共患病疫情的监测与疫情报告工作,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报告,并立即派出专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动物疫情监测,科学预测、预警、预报。卫生、**、畜牧和药监等部门要建立信息联络员制度,信息联络员要及时掌握本单位的工作动态和区内外疫情动态,及时向各单位反馈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情报互通。

(四)加强监督检查。发生人畜共患病疫情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各镇、乡、街道办事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疫情,不得迟报、漏报、隐瞒不报。区政府督查室组织督察组对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察,重点督查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工作不力导致疫情发生或疫情蔓延的,将进行通报批评。

第六条责任追究。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相应业务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防疫监督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政府有关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或警告;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履行疫情报告职责,瞒报、谎报、迟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阻碍他人报告疫情的;

2.疫情报告期间,不采取临时隔离控制措施,导致动物疫情扩散的;

3.不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不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应急处理建议,或者不按照规定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采取预防、控制、扑灭措施的;

4.不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启动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预案和对疫区进行封锁建议的;

5.对动物扑杀、销毁不进行技术指导或指导不力,或者不组织实施检验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和紧急免疫接种的;

6.其他不履行本方法规定的职责,导致疫情传播、流行,或者对养殖业生产安全和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

(二)截留、挪用疫情应急经费,或者侵占、挪用应急储备物资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违反本办法规定,拒绝、阻碍防疫监督机构进行疫情监测,或者发现动物出现群体发病或死亡,不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给予警告,并处以2000—5000元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采集人畜共患病病料,或者在病原分离时不遵守国家有关生物安全管理规定的,由相关防疫监督机构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疫情防控督察报告范文第6篇

一、兽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防控动物疫情新形势需要:

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尤其是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近年来我国对动物疫情实行了解密,国内外重大动物疫病又时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甚至出现全球蔓延的趋势,我国也先后发生较大规模的禽流感、猪蓝耳病疫情,对局部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05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兽医体制改革的文件。

2、现代养殖业发展新形势需要:

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密集、装备现代、生产标准的现代养殖业,是当前我国养殖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发展现代养殖业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就是:转变兽医工作重心,由简单的保障畜禽健康向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渡;拓展养殖服务领域和养殖业产业链条,促进养殖业向产前、产后两头延伸,提高为新农村建设、生态环保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提升防检监管理能力以及养殖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把握科学防控动物疫病主动性,提升高养殖产品竞争力和公众信任度。为此,急需推进兽医体制改革,转变传统工作机制和方式,提高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控养殖业经济运行的水平,特别要进一步加强动物养殖和防疫体系建设,确保从生产源头到产品上市一条龙全面可追溯管理。

3、我区养殖产业化发展新形势需要:

我区养殖量大,全区载畜禽量3000万头只,居全市前列;以奶牛、生猪、蛋鸡、肉鸡、肉牛、肉羊、鹌鹑等为主导,养殖品种丰富;奶业优势地位明显,稳居全国奶业发展综合实力二十强县(市)行列;标准化生产模式效果突出,建成各类养殖小区200余个;全区近年养殖产值在29亿元左右,占全区大农业总产值的50%。养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加之地处津京冀之间重要交通枢纽位置,动物及产品流通量大,动物疫病防控任务相对就更重。对此,区委、区政府多年来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支持。我区也率先探索推行了区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和六大防疫机制,并取得明显效果,全区动物疫情稳定,推进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梳理总结近年成功发展养殖业和防控重大动物疫情的成功经验,我们深切认识到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解决好村级防疫经费和人员确立已迫在眉睫。

二、兽医体制改革主要举措

1、充分调研分析,谨慎决策,以构建村级防疫员体系为重点进行兽医体制改革

我区有29个乡镇(原为34个乡镇),741个行政村(全部为有畜禽村),区畜牧水产局作为全区养殖行政主管部门,是赋予行政职能的全额事业单位,现全局人员700余人。局下属区级兽医站、区级水产站、区级动检站,为全额事业单位;另局下属34个乡镇兽医站,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上面提到,我区近年努力构建区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和六大防疫机制,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主要是村级防疫人员相对松散,防疫经费无保障。我区原来的三级防疫体系中的村级防疫人员多数为紧急防控期间由各村抽调的人员临时担任,一般为村主任兼职,赋予协助乡镇站开展防疫工作、监督疫情发生和上报疫情动态等职责,但不发放工作经费。所以,实际上村级防疫工作由乡镇兽医站具体实施,其主管部门为区畜牧水产局,而村级防疫员起到协助作用,其主管部门为乡镇政府,这样就存在职责和任务脱节的问题,管理关系不明确。

对此,笔者分析认为:我区原有的区级防疫体系和人员比较稳定,管理关系明确,技术力量较强,此次兽医体制改革的重点应是:突出防检疫执法和疫情管理职能,把重头戏放在乡镇兽医站和村级防疫员体系的构建上,着力解决人员设置、经费来源、职责设定和管理培训等问题,坚持“因地制宜、按需设置、搞好衔接、稳定发展、规范工作”的原则,整合乡镇站资源,达到区乡村三级的紧密垂直管理。

2、原乡镇兽医站人员唱主角,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资金捆绑使用,确保村级防疫队伍质量。

对于村级防疫队伍人员来源:考虑到我区原乡镇兽医人员数量较大,又有多年防疫工作实践经验,所以可以采取在现有“武清区畜牧水产局”乡镇兽医人员中过渡的办法,由原乡镇兽医站人员唱主角,接受乡镇兽医站的业务指导、培训、考核和监督。村级动物防疫员人员配置应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可以依据各站人员数量、辖区养殖数量、品种和养殖方式等不同,科学综合测算,合理灵活变动。这样做,一是稳定原局内人员队伍,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确保改革前后防疫工作不脱节;二是确保村级防疫员队伍技术水平,便于主管部门管理和培训,防疫网络比较紧密。

对于村级防疫经费的使用,笔者认为村级防疫经费和其它防疫经费捆绑使用,统一接受原兽医站的调拨。

对于村级防疫员的职责,笔者认为一是由于村级防疫员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是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志加挂、免疫

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所以村级防疫员主要任务是对所辖村动物的强制免疫、疫情报告、监督病死动物的处理、协助产地检疫的报检、建立动物防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畜牧生产统计等工作。二是由于我区村级防疫员由乡镇兽医站人员产生,所以还要接受所在站的具体工作分工。3、加强区、乡、村三级防疫工作垂直管理,构建新兽医体制下的防疫机制,进一步规范防疫工作。

一是政府支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我区政府对防疫工作一直高度重视,近年防疫经费逐年增长。兽医体制改革后,区财政仍需每年足额划拨专项防疫经费,并应新增村级防疫员经费项目。

二是垂直管理,建立防疫督察机制。我区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区乡村逐级垂直管理,明确职责,全面推行责任追究制度和百分考核制度,逐级制定完善新兽医体制的配套制度。同时,逐级成立督察组,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有督察的工作模式,确保防疫工作扎实、有序、高效进行。

三是科学防疫,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我区建立村级防疫员队伍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一支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的专业防疫队伍,为此要把提高村级防疫业务素质能力纳入了全区动物防疫人员整体培训计划,并制定专门的培训方案,特别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量化指标,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对村级防疫员职责任务由所在站进行量化,实行目标管理考评、服务对象直评、乡镇站初步评定、局主管综合评定等“四结合”的考评机制。村级防疫员每次入户服务均记录在档,由户签字并可随时提出意见或建议直评,所在乡镇站定期进行初评考核,然后由局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对乡镇站整体防疫工作的考核),并将评价结果与乡站防疫经费、个人报酬补贴和晋级挂钩,纳入人事考核档案,奖优罚劣。

疫情防控督察报告范文第7篇

防控禽流感已成为我们当前一项重大工作任务,今天这个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 月 日市召开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紧急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当前a区禽流感防控工作。等一下区长还作重要指示,下面我就禽流感防控工作先讲几点意见。

一、传达 市防控高致病禽流感紧急会议精神

月 日, 市召开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会议,就a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进行部署。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认识,采取强有力措施,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a市委常委、副市长 ,副市长 出席会议并分别作了讲话。会议通报了a市近段时间以来禽流感防控工作情况。自 月 日a市在 召开禽流感防控工作紧急会议后,各级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采取了有力措施,抓好各项防控工作的落实,确保a市目前无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会议指出,当前a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个别乡镇领导认识不到位,工作流于一般化,没有认真抓、具体抓;部分县的应急贮备不足;免疫工作存在诸多隐患,一些规模养禽场和农户认识不到位,不愿给饲养的家禽进行免疫;个别养殖户私自到市场上购买疫苗,免疫质量效果无法保证;家禽交易市场的监管、检疫等不到位;村防疫员的补助政策得不到较好的落实等。针对当前a市禽流感防控工作还存在的问题,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提高认识,切实把高致病禽流感防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实、抓细、抓好,务必把防控措施落到实处,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要层层建立动物防疫责任追究制度。县、乡主要负责人要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部署工作,认真解决问题,对因工作不力导致疫情爆发的,要严肃追究领导人和当事人的责任;要切实做好应对疫情的准备,按要求补齐补足应急贮备金及各种应急物资,落实应急处理预备队;要制定和完善突发人感染禽流感应急预案和有关防治方案;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在 月底前完成家禽免疫密度达到100%的任务。

a市委 部、 局、 局、 局、 局、 局、 委等有关部门领导以及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 局、 局局长等参加了会议。

二、当前a区防控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

自a市 月 日在 县召开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紧急会议以来, 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市有关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文件精神,认真部署和组织各部门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狠抓各项防控措施和经费投入的落实,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得到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并取得了很好成效。 区家禽存栏 万羽,其中鸡 万羽,鸭鹅等水禽 万羽。截止 月 日,a区共已投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 万元,已购进猪、牛、羊w疫苗 万毫升,禽流感疫苗 万毫升,消毒药 公斤,已免疫家禽 万羽,免疫率达 %。在做法上,我比较了各乡镇的经验,觉得好的办法是实行乡村干部分片负责制、大力宣传发动和张贴告示、村头集中定期定时免疫、解决村好兽医员的劳务报酬、实行免费注射等等。a镇工作扎实到位,进展较好。镇政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执行疫情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镇三家班子成员、镇政府干部职工和兽医站人员进行分片包干到村,村干部分片包干到屯、户;加强培训,深入村屯广泛宣传;在财力较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项资金 元用于禽流感防控,药品由镇兽医站统一调拨;各工作人员走家进户开展免疫工作,家禽免疫密度达100%;建立禽流感防控应急机制,制定并印发了《a镇主要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 镇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各村(居)委会也相应成立了防治应急机制。

我区防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距防治要求仍有较大差距。11月中旬市政府组织督察组到我区开展禽流感防控督查。据各督查组的反馈,我区禽流感防控工作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麻痹思想。有的认为这是一般的鸡瘟,小题大做,防控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如(a镇)个别村兽医人员没有及时发放免疫证;还有的认为我区各村屯以散养为主,家禽饲养量少,分散地域广,不会出大问题,防疫意识还不够高。

二是一些地方经费落实不到位,乡村干部和兽医人员配合不协调,发动宣传不力,造成群众配合不积极,一些农户没有保管好自己的免疫证。

三是家禽交易市场防疫监督、消毒、检疫工作不到位,存在脏乱差现象。督查组在检查中发现没有免疫证、检疫证、产地不明的家禽也流进入市场交易,交易场地也没有实施消毒,问题比较严重。

四是免疫工作正值农民忙于 工作,大多数免疫工作只能在早上7点钟前和晚上进行,加之基层兽医站工作人员少,村级防治员待遇低,工作面广,工作量大,这也是大部分地方不能完成100%免疫密度的原因之一。

三、当前防控工作重点和要求

1、对未完成免疫密度的村屯继续进行查漏补缺,尽快地完成任务,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各乡镇要切实落实免疫工作责任制,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禽、禽不漏针”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和工作方法,确保逐户、逐禽免疫到位,不留死角。没有落实好村级防治员补助政策的要抓紧落实,充分调动乡村兽医员积极性,务必 月 日前免疫密度要达到100%。

2、加强集市活禽的检疫力度以及流动道口的查堵工作,杜绝来自疫区或来历不明家禽进入市场,对没有免疫标识、档案的家禽一律不准上市并依法处理,并建立消毒制度开展家禽交易市场的消毒。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家禽产地、销售等场所的防疫监管,认真做好产地检疫和市场活禽及水盆鸡鸭的监督检查,对未经检疫并且没有合法免疫证的家禽及其产品,一律禁止调运、屠宰、销售。工商部门要加大市场整顿力度,规范活禽交易市场,严厉打击违法经营畜禽和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行为,要建立市场消毒制度,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3、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和检疫工作力度,并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和零汇报制度。各动物疫情测报站、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要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和a市的有关规定,做好疫情测报预警工作;卫生部门要认真开展边境地区及有关重点人群、高危人群禽流感疫情的监控工作,严防禽流感向人间传播;林业部门要加强对野生鸟类尤其是迁徙侯鸟集中分布地区的观察和监控;验检疫部门要加强对出入境禽类及其产品的疫情监测和检验检疫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早控制。同时,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管理,严格按规定的程序、途径、方式和时限报告疫情,对瞒报、迟报、谎报、阻碍他人报告疫情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加强防控工作的督察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4、做好突发疫情应急准备工作。我们不能确保疫情不发生。但我们必须确保发生疫情时的迅速应急反应。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行突发疫情应急反应的练习,做到心中有数。要完善突发人感染禽流感应急预案和有关防治方案,落实应急处置队伍。要按照“早、快、严”的原则,一旦发生禽流感疫情,迅速启动预案,做到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置,坚决把疫情控制、扑灭在疫点,严防疫情的扩散蔓延、感染到人。

5、继续加强宣传力度,特别是山区村屯,提高群众的防治意识和自控能力。各级各部门要及时传达有关防控工作精神,并积极利用圩日设置防治咨询服务或深入村屯发放宣传资料、书写宣传栏、挂横幅、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性、症状及防控知识,提高了群众自防意识和自控能力,积极配合政府的各项防控工作,充分体现了群防群控的目的。

疫情防控督察报告范文第8篇

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及三间分布情况

2011年我市报告手足口病患者342例,发病率50.69/10万。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24例(EV71感染8例;CoxA16感染15例;其他肠道病毒感染1例),重症病例3例。无死亡病例。

年龄及性别分布:男227例,女115例,男女之比约2:1。发病年龄1个月~24岁。0~3岁发病209例(61.11%);3~5岁发病99例(28.95%);5~7岁发病24例(7.02%);7岁以上发病10例(2.92%)。5岁以下儿童发病308例(90.06%)。

地区分布:疫情波及我市24个乡镇街,发病例数居前5位的乡镇街依次是:新和镇(41例);一座营镇(33例);杏岭乡(27例);康大营镇(19例);山城镇(19例)。

职业分布:幼托儿童67例(19.59%);散居儿童259例(75.73%);学生6例(1.75%);农民1例、其他9例。

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情况

2009年全国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情况:EV71感染47.89%;CoxA16感染31.38%;其他肠道病毒20.72%。吉林省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情况:EV71感染42.85%;CoxA16感染37.66%;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占19.48%。2010年全国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情况:EV71感染52.73%;CoxA16感染27.98%;其他肠道病毒感染19.29%。吉林省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情况:EV71感染37.33%;CoxA16感染37.94%;其他肠道病毒感染24.73%。全国手足口病病原学结果显示,EV71感染比例呈现上升态势。吉林省EV71感染比例呈现下降态势。

手足口病由EV71感染比例较全国及吉林省明显偏低,且没有上升态势。见表1。

2010年重症病例中,81.66%EV71感染,3.73% CoxA16感染,14.61%为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死亡病例中。92.32% EV71感染,0.78% CoxA16感染,6.90%为其他肠道病毒感染。

2010年全国手足口病重症发病率1.58%;吉林省重症发病率1.07%;梅河口市重症发病率1.58%。

手足口病疫情流行规律分析

手足口病疫情预测预报:手足口病疫情在2008年未列入丙类管理前呈现较低发病水平,列入丙类管理后,报告发病率呈现上升态势,2009年达到发病最高峰后连续两年呈现了明显下降及低发态势,手足口病疫情在没有抗体儿童聚集增多后即会出现一次高发,即2~3年会出现1次大流行。我市已连续两年呈现低发态势,今年截至2月13日,无手足口病病例报告,而去年同期已报告7例。由此分析,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仍不会出现高发。见图1。

手足口病疫情流行规律分析:见图2。

本市手足口病疫情自6月下旬开始出现上升态势,7月下旬开始出现缓慢下降,8月下旬出现迅速下降态势。流行高峰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

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认真做好预防性消毒:要保持手部清洁,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保健人员在晨检时接触不同儿童时应进行彻底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儿童活动室、教室、寝室等要保持良好通风;对玩具、桌椅等物品及食堂、卫生间、教室、寝室等场所每天消毒1次;衣物、被褥等要勤洗勤晒;每天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发病班级物品必须与其他班级物品分开消毒和保存。

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预防知识:托幼机构应依据儿童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活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近期要特别加强对家长有关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并做好在园儿童离园后的保健管理。

疫情防控督察报告范文第9篇

一、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认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按照“预防为主、联防联控、及时处置”的原则,建立高效工作和快速反应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及时、科学、有效地处置,以控制疫情蔓延扩散,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二、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

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为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出现校内感染病例三类。

第一类是指在学校内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

第二类是指在学校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但传播链清晰,病例感染来源为学校外部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其污染的环境,疾病危害尚不严重。

第三类分三种情况:

情况1:在学校一个班级内发现散发的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二代病例。

情况2:在学校内出现多起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形成学校局部疫情暴发,且有流行趋势。学校局部疫情暴发,指在同一学校同一个年级两至三个班级,14天内,出现多个甲型H1N1流感校内感染病例的确诊病例,且病例呈现明显的聚集性。

情况3:在学校内出现甲型H1N1流感流行,疫情迅速在全校扩散,且有波及学校周边地区的趋势。学校流行,指在14天内,在不同年级或同一年级三个班级以上,出现多起甲型H1N1流感学校局部疫情暴发,且有持续传播现象。

三、防控措施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

1.校医或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员参加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和演练。

2.保障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必须的物资、场所、人员与经费;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3.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倡导环境卫生、科学洗手等卫生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4.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的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学校为每个班配备一支温度计。发现有出现感冒发烧症状的,班主任要及时报告学校。

6.各班落实晨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发现流感样疫情要在第一时间向校医报告,学校在半小时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7.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卫生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联系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24小时信息畅通。

8.加强门卫管理,实行校外人员进校登记制度。

9.实行学生、教职员工外出请假登记及回校报告制度。

(二)学校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

配合医疗卫生机构,采取以控制传染源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及时发现输入病例,追踪和管理密切接触者,严防疫情传播。

1.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及时接受隔离治疗。

2.对学生中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3.加强晨、午检工作,加强对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样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诊治可疑病例。

4.对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场所进行消毒。采取消毒、感染控制等措施,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5.及时公布疫情和防控措施信息,稳定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情绪。

6.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保卫处负责)

7.如疫情传播风险较大,经政府批准同意,可按照由班级到年级的原则采取临时停课措施。

8.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三)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

及时调整防控策略,采取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链、保护高危人群等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防止或减缓疫情扩散,减少病例,减轻疫情危害。

1.在卫生部门指导、协助下,开展晨、午检和疫情日报、零报告。

2.加强校内环境消毒。

3.加强对隔离观察者的管理,要求其主动接受监测,每日定时报告身体状况。

4.按照卫生部门要求,对重点或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

5.学校停止举办校内各种大型师生集会和会议等活动。

6.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7.根据政府的决定,采取临时停课或暂时关闭措施。

8.加强放假学生的校内外管理,避免学生聚集活动;并做好被隔离师生的日常生活保障。重点做好被停课学生的日常生活保障。

9.早发现、早诊治,确保防控工作科学、有序、有效。

四、防控领导组织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防控领导小组,并设专职联络员,负责日常的情况收集与上报。

学校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表)

领导组职责:按照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并落实防控甲型H1N1流感措施,做好全校师生的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学生因病缺勤要采取病因追查登记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发动师生做好室内外的教学、生活场所卫生,加强食堂管理和学生公寓管理;主动配合、协助当地政府和卫生、教育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快速处置校园内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因甲型H1N1流感疫情原因实施停课时,做好停课期间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五、实行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建立督察制度和奖惩制度

疫情防控督察报告范文第10篇

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为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出现校内感染病例三类。

第一类是指在学校内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

第二类是指在学校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但传播链清晰,病例感染来源为学校外部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其污染的环境,疾病危害尚不严重。

第三类分三种情况:

情况1:在学校一个班级内发现散发的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二代病例。

情况2:在学校内出现多起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形成学校局部疫情暴发,且有流行趋势。学校局部疫情暴发,指在同一学校同一个年级两至三个班级,14天内,出现多个甲型H1N1流感校内感染病例的确诊病例,且病例呈现明显的聚集性。

情况3:在学校内出现甲型H1N1流感流行,疫情迅速在全校扩散,且有波及学校周边地区的趋势。学校流行,指在14天内,在不同年级或同一年级三个班级以上,出现多起甲型H1N1流感学校局部疫情暴发,且有持续传播现象。

二、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认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按照“预防为主、联防联控、及时处置”的原则,建立高效工作和快速反应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及时、科学、有效地处置,以控制疫情蔓延扩散,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三、防控措施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

1.校医或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员参加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和演练。

2.保障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必须的物资、场所、人员与经费;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3.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导,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倡导环境卫生、科学洗手等卫生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4.增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的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学校为每个班配备一支温度计。发现有出现感冒发烧症状的,班主任要及时报告学校。

6.各班落实晨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发现流感样疫情要在第一时间向校医报告,学校在半小时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导行政部门。

7.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卫生部门及教导主管部门联系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24小时信息畅通。

8.增强门卫治理,实行校外人员进校登记制度。

9.实行学生、教职员工外出请假登记及回校报告制度。

(二)学校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

配合医疗卫生机构,采取以控制传染源治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及时发现输入病例,追踪和治理密切接触者,严防疫情传播。

1.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及时接受隔离治疗。

2.对学生中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3.增强晨、午检工作,增强对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样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诊治可疑病例。

4.对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场所进行消毒。采取消毒、感染控制等措施,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5.及时公布疫情和防控措施信息,稳定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情绪。

6.增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治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保卫处负责)

7.如疫情传播风险较大,经政府批准同意,可按照由班级到年级的原则采取临时停课措施。

8.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三)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

及时调动防控策略,采取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链、保护高危人群等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防止或减缓疫情扩散,减少病例,减轻疫情危害。

1.在卫生部门指导、协助下,开展晨、午检和疫情日报、零报告。

2.增强校内环境消毒。

3.增强对隔离观察者的治理,要求其主动接受监测,每日定时报告身体状况。

4.按照卫生部门要求,对重点或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

5.学校停止举办校内各种大型师生集会和会议等活动。

6.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增强宣传教导工作。

7.根据政府的决定,采取临时停课或暂时关闭措施。

8.增强放假学生的校内外治理,避免学生聚集活动;并做好被隔离师生的日常生活保障。重点做好被停课学生的日常生活保障。

9.早发现、早诊治,确保防控工作科学、有序、有效。

四、防控领导构造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防控领导小组,并设专职联络员,负责日常的情况收集与上报。

学校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表)

领导组职责:按照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导行政部门的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并落实防控甲型H1N1流感措施,做好全校师生的防控知识宣传教导,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学生因病缺勤要采取病因追查登记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发动师生做好室内外的教学、生活场所卫生,增强食堂治理和学生公寓治理;主动配合、协助当地政府和卫生、教导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快速处置校园内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因甲型H1N1流感疫情原因实施停课时,做好停课期间学生的教导和治理工作。

五、实行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建立督察制度和奖惩制度

上一篇:小学疫情督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部门政治督察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