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职员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4 13:57:46

银行职员履职报告

银行职员履职报告范文第1篇

策划年度工作总结(佚名,XX年1月9日,0)

个人年终工作总结(公司财务)(佚名,XX年1月9日,150)

个人思想工作总结(佚名,XX年1月9日,150)

物业管理个人总结&物业管理年终总结(,XX年1月9日,101)

银行储蓄所个人工作总结(,XX年1月5日,183)

人力资源年终工作总结(,XX年12月29日,150)

个人年终总结套写模板(,XX年12月29日,2289)

XX年个人年终总结(公司财务)(,XX年12月29日,159)

XX年终工作总结(人力资源部)(,XX年12月29日,122)

党员个人年终总结范文(,XX年12月29日,145)

XX年驾驶员个人年终总结(,XX年12月31日,684)

[范文]个人年终总结(公务员)(,XX年12月29日,141)

XX年个人年终总结范文(金融)(,XX年12月29日,131)

个人年度工作总结(公安)(,XX年12月28日,366)

新交警个人工作总结(,XX年12月28日,342)

财务处长个人总结(佚名,XX年12月25日,330)

团委个人总结(,XX年12月25日,392)

治安保卫个人总结(佚名,XX年12月25日,202)

县政府办工作人员个人总结(佚名,XX年12月25日,103)

农行财务个人总结范文(佚名,XX年12月25日,535)

财务人员党员评议个人总结(佚名,XX年12月25日,390)

农业部门个人工作及思想情况汇报(总结)(佚名,XX年12月19日,114)

XX年农业局个人工作总结(佚名,XX年12月19日,398)

XX年度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佚名,XX年12月19日,1073)

网管年终总结(佚名,XX年12月13日,1173)

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例二(佚名,XX年12月13日,4579)

年度个人总结(公司秘书)(佚名,XX年12月13日,715)

计生委文职人员个人工作总结(佚名,XX年12月13日,80)

街道司法科秘书的个人工作小结(,XX年12月6日,263)

驾驶员个人年终总结报告(,XX年12月3日,4868)

"公路养护"的年终总结(,XX年12月3日,456)

个人工作总结(例文1)(,XX年11月28日,1740)

XX年终个人工作总结(,XX年11月28日,1020)

个人工作总结(,XX年11月28日,853)

个人业务工作总结(农业系统)(,XX年11月28日,228)

个人业务工作总结(老师年终)(,XX年11月28日,321)

个人业务工作总结(,XX年11月29日,1454)

[秘书写作]办公室秘书个人工作总结(例文)(,XX年11月29日,254)

第二阶段个人总结(,XX年11月26日,216)

第二阶段个人总结(2)(,XX年11月26日,269)

200x年度驾驶员个人工作总结(,XX年11月26日,1433)

副县长XX年上半年个人工作总结(,XX年11月26日,145)

200x年个人工作总结(办公室秘书)(,XX年11月26日,219)

[(计划局)个人总结](,XX年11月26日,126)

党员先进性教育分析评议阶段个人小结(,XX年11月26日,244)

党员先进性分析评议阶段(第二阶段)个人总结(,XX年11月28日,228)

分析评议阶段个人小结(,XX年11月26日,148)

秘书思想工作总结(,XX年11月26日,184)

班主任总结(,XX年11月26日,149)

教育局党委书记分析评议阶段个人总结(,XX年11月26日,169)

先进性教育学校教师分析评议阶段个人总结(,XX年11月26日,201)

保先活动中局长分析评议阶段小结(,XX年11月28日,117)

分析评议阶段个人总结(,XX年11月26日,139)

财政个人工作总结(,XX年11月26日,333)

办公室主任个人半年工作总结(,XX年11月26日,405)

进村入户后的个人总结(,XX年11月26日,114)

XX年上半年个人工作总结(房产公司办公室主任)(,XX年11月26日,241)

XX年度领导个人总结报告(,XX年11月26日,202)

领导干部XX年个人工作总结(,XX年11月26日,190)

个人履职情况小结(县委书记)(,XX年11月26日,143)

个人工作总结(城建路灯所)(,XX年11月26日,258)

公路局工会副主任个人工作总结(,XX年11月25日,149)

区政府办公室秘书个人3年工作总结(,XX年11月25日,168)

公路局助理工程师个人业务工作总结(,XX年11月25日,177)

人寿保险公司开展“规范经营、诚信服务”实践宣传活动…(,XX年11月25日,144)

电力实结(,XX年11月25日,244)

教师个人年终总结一(,XX年11月25日,4772)

教师个人年终总结(,XX年11月25日,967)

医生个人年终总结(,XX年11月25日,1089)

人事科工作总结(,XX年11月25日,225)

银行职员个人年终总结(,XX年11月25日,2610)

老年工作个人总结(,XX年11月25日,137)

金融个人总结材料(,XX年11月25日,547)

公司职员个人年终总结(,XX年11月25日,916)

XX个人年终总结:喜色不少但不足犹存(,XX年11月22日,234)

初任公务员年终小结(法院)(,XX年11月23日,247)

幼儿园教师年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小结(,XX年11月21日,263)

办公室人员个人思想工作剖析(,XX年11月21日,235)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个人全面总结(,XX年11月20日,1080)

先进性教育个人全面总结(,XX年11月14日,359)

个人年终总结_护理部(,XX年11月9日,194)

个人工作总结(教师学期考核用)(,XX年11月9日,199)

老师年终工作总结(,XX年11月9日,157)

个人年终工作总结(,XX年11月9日,319)

回顾与展望:个人总结(,XX年11月9日,201)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个人心得体会(劳动和社会保障版)…(,XX年11月7日,149)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个人总结(,XX年11月7日,317)

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动员阶段个人小结(,XX年11月11日,222)

新录用公务员参加工作半年来的个人总结(,XX年11月6日,214)

人秘部个人工作总结(,XX年10月24日,277)

XX年个人工作总结(幼儿园教师)(,XX年10月21日,912)

[推荐]先进个人总结(,XX年10月21日,2332)

(城管局局长)的个人总结(,XX年10月12日,225)

师德师风评议自查总结(,XX年11月12日,2539)

**镇**社区“九九重阳节”文艺晚会小结(,XX年10月10日,256)

毕业小结(,XX年10月8日,713)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XX年9月26日,254)

公司员工的个人总结(,XX年9月26日,269)

银行职员履职报告范文第2篇

一、合规管理的内涵、地位和作用

(一)合规的由来及含义合规,字面含义是“合乎规范”;英文称Com2pliance,《牛津高级英汉双语词典》将其解释为“服从、顺从、遵从”。瑞士银行家协会在2002年的内部审计指引中,将其定义为“使公司的经营活动与法律、管制及内部规则保持一致”。日本银行协会在的《伦理》中,也认为“合规”是公司适应法令及社会规范等规则的经营行为。1998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银行业组织内部控制体系框架》中,将“合法和合规性”列为银行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要素之一。2003年10月,还就合规问题专门了《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的指引性文件,明确合规风险管理是一项日趋重要且独立的风险管理职能。2005年4月29日,又修订了《合规与银行合规职能》(com2plianceandthecom2pliancefunctioninbanks)指引,明确指出:银行的活动必须与所适用的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以下统称“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应包括:立法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基本法律、规则和准则;市场惯例;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规则;适用于银行职员的内部行为准则;以及诚信和道德行为准则等。

(二)巴塞尔委员会合规管理指引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合规与银行合规职能》中,不仅提供了银行合规工作的基本指引,包括合规部门、岗位设置、合规风险、合规管理等,而且明确了国际银行监管标准的新趋势。主要原则包括:1、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2、合规应从高层做起,应成为银行文化的一部分。当企业文化强调诚信与正直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由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作出表率时,合规才最为有效。3、合规并不只是专业合规人员的责任,合规是银行内部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4、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应坚持高标准,并始终力求遵循法律的规定与精神。5、银行应以与自身风险管理战略和组织结构相吻合的方式组织合规部门。6、银行应明确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合规方面的特定职责,以及合规部门的地位、职责和工作程序,确保合规部门的独立性,并给予其足够的资源支持,合规部门工作应受到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和独立复查。

(三)合规建设在银行管理中的作用合规建设是指银行主动识别合规风险,持续修订合规管理制度,采取惩戒措施,避免违规事件发生,持续管理合规风险的动态过程。加强合规建设,建立和完善合规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对于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二、加强中资银行合规建设与监管的政策

建议合规管理对于中资银行还是一个创新领域,需要借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合规与银行合规职能》,以及国际先进银行合规建设实践,循序渐进地推进合规风险管理工作。随着中资银行各项改革的持续推进,银行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深入,也为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一)以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为切入点,强化合规风险管理基础第一,明确合规是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战略目标。要切实落实巴塞尔合规原则“合规应从高层做起”(com2pli鄄ancestartsatthetop)。董事会要履行好“看管责任”,审批银行的合规政策,评估合规风险管理效能,监督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工作。高管层应负责制定、传达和及时修订合规政策,识别和评估合规风险,组建一个有效的合规管理部门,向董事会或下设委员会报告重大违规事件。

第二,制定统一的合规政策,提高合规管理透明度。合规建设是系统工程,没有固定模式,不能“一劳永逸”,需要适时根据外部环境、法律法规、银行改革等多种因素,持续改进合规政策,包括:合规文化;董事会和高管层的合规责任;合规部门的职责;识别和管理合规风险的主要程序、报告线路等。合规政策应提交董事会审议并批准,在全行广泛宣传和学习贯彻,成为银行依法合规经营的纲领性文件。

第三,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建立主动合规的激励机制。合规文化重塑是评价合规管理绩效的重要标志,要研究建立先进的合规文化体系,通过加强全员合规培训,在银行内部树立诚信和正直的道德观念,强化“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开放及诚实面对监管部门”等合规文化。对于主动报告合规风险问题或隐患的,银行可视情况减轻违规处罚。

(二)以建立健全合规管理架构为核心,提升合规风险管理水平

第一,建立合规责任体系。要明确合规部门是专门协助银行高管层实施合规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董事会和高管层对银行合规经营负最终责任,业务部门对合规风险负直接责任,每位员工对其业务活动的合规性负责,合规部门承担合规管理责任。对于合规风险及违规问题,要落实“五问”制度,包括经办人职责、领导人职责、前任职责、检查人员职责、用人职责等。

第二,明确与内审部门的职责边界。合规部门负责合规风险的识别、监测和报告,内审部门负责实施合规检查。合规部门设置应与内审部门分离,其履职情况要接受内审部门的监督与检查。

第三,建立部门协作机制。业务部门应支持合规部门实施合规风险监测与评估,合规部门应促进业务部门防控合规风险。业务部门应主动地进行动态合规自我评估;合规部门或合规人员应主动地识别、评估和监测合规风险,加强合规风险提示。合规部门与其他风险管理部门应分别侧重于某一风险领域。应建立合规部门与其他部门在合规管理中的沟通与合作机制。

第四,设置合理的合规部门。中资银行应根据自身经营特点,组建一个与自身风险管理战略和组织结构相一致的合规部门。考虑目前中资银行的授权制度、专业人才等现状,建议在总行及分行设立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在支行及以下机构可设立合规岗位。还应配备足够的、素质较高的合规人员,开发合规管理信息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合规部门绩效考核办法等。

第五,建立清晰的报告线路。要应根据业务管理垂直化和组织机构扁平化的趋势,科学设定合规风险报告线路。在中资银行目前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即业务单元制改造的过渡期,可先行采取“双线”报告制,即在向上级合规部门报告的同时,向所属机构负责人报告。

第六,完善合规部门职能和工作手段。按照独立性、有效性原则,明确合规部门的职能定位;合规风险监控的介入时机;在境外分支机构中落实合规管理职能;建立合规检查表(checklist)或运行指标;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等。

第七,梳理合规风险点,推进合规部门工作计划。要密切跟踪银行适用的法律、规则和准则的最新发展,对照合规风险点,包括:已爆发的合规风险案件;内外审中发现的合规风险隐患;监管当局的合规风险提示等,完善相应的合规操作程序及尽职标准,开发合规风险培训项目,逐步建立合规风险的评估、监测机制。

(三)监管部门应加强窗口指导,改进合规监管

1、借鉴国际监管经验,研究出台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确定监管“名义锚”(nom2inalanchor)。在1991~2000年的10年中,先后有许多国家或地区的监管机构对银行业机构的合规部门作出了规定。进入21世纪后,又根据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新形势,对合规部门提出了新规定。(1)美国。美国货币监理署国民银行监管部专设了合规政策部,负责制定消费者保护法、反洗钱、银行保密法等合规性政策。针对银行合规风险及由此产生的声誉风险,署长朱莉·威廉姆斯要求监管部门注重考察合规部门是否配备了合理的资源?在银行中是否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是否可以与董事会和高管层充分沟通?在识别违规保护银行利益方面是否有效?对并非明显违规的灰色地带活动是否也有所察觉?合规工作信息是否引起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人员的注意?

(2)英国。英国金融服务局FSA的监管规章中除了有限篇幅的准入管理规定(regulation)外,大多数是针对银行经营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指导性文件(guide鄄line)。其合规监管与风险监管已不再代表监管的两种理念或两种方法,而是融合为无法分割的有效监管的整体。合规监管是监管人员通过检查银行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和内控的有效性,发现和提示风险、监督银行缓释风险的过程,是风险监管的具体实现方式;风险监管不能脱离合规监管独立存在,须通过合规监管来实现。

银行职员履职报告范文第3篇

(一)合规的由来及含义合规,字面含义是“合乎规范”;英文称Com2pliance,《牛津高级英汉双语词典》将其解释为“服从、顺从、遵从”。瑞士银行家协会在2002年的内部审计指引中,将其定义为“使公司的经营活动与法律、管制及内部规则保持一致”。日本银行协会在的《伦理》中,也认为“合规”是公司适应法令及社会规范等规则的经营行为。1998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银行业组织内部控制体系框架》中,将“合法和合规性”列为银行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要素之一。2003年10月,还就合规问题专门了《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的指引性文件,明确合规风险管理是一项日趋重要且独立的风险管理职能。2005年4月29日,又修订了《合规与银行合规职能》(com2plianceandthecom2pliancefunctioninbanks)指引,明确指出:银行的活动必须与所适用的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以下统称“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应包括:立法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基本法律、规则和准则;市场惯例;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规则;适用于银行职员的内部行为准则;以及诚信和道德行为准则等。

(二)巴塞尔委员会合规管理指引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合规与银行合规职能》中,不仅提供了银行合规工作的基本指引,包括合规部门、岗位设置、合规风险、合规管理等,而且明确了国际银行监管标准的新趋势。主要原则包括:1、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2、合规应从高层做起,应成为银行文化的一部分。当企业文化强调诚信与正直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由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作出表率时,合规才最为有效。3、合规并不只是专业合规人员的责任,合规是银行内部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4、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应坚持高标准,并始终力求遵循法律的规定与精神。5、银行应以与自身风险管理战略和组织结构相吻合的方式组织合规部门。6、银行应明确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合规方面的特定职责,以及合规部门的地位、职责和工作程序,确保合规部门的独立性,并给予其足够的资源支持,合规部门工作应受到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和独立复查。

(三)合规建设在银行管理中的作用合规建设是指银行主动识别合规风险,持续修订合规管理制度,采取惩戒措施,避免违规事件发生,持续管理合规风险的动态过程。加强合规建设,建立和完善合规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对于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二、加强中资银行合规建设与监管的政策

建议合规管理对于中资银行还是一个创新领域,需要借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合规与银行合规职能》,以及国际先进银行合规建设实践,循序渐进地推进合规风险管理工作。随着中资银行各项改革的持续推进,银行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深入,也为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一)以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为切入点,强化合规风险管理基础第一,明确合规是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战略目标。要切实落实巴塞尔合规原则“合规应从高层做起”(com2pli鄄ancestartsatthetop)。董事会要履行好“看管责任”,审批银行的合规政策,评估合规风险管理效能,监督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工作。高管层应负责制定、传达和及时修订合规政策,识别和评估合规风险,组建一个有效的合规管理部门,向董事会或下设委员会报告重大违规事件。第二,制定统一的合规政策,提高合规管理透明度。合规建设是系统工程,没有固定模式,不能“一劳永逸”,需要适时根据外部环境、法律法规、银行改革等多种因素,持续改进合规政策,包括:合规文化;董事会和高管层的合规责任;合规部门的职责;识别和管理合规风险的主要程序、报告线路等。合规政策应提交董事会审议并批准,在全行广泛宣传和学习贯彻,成为银行依法合规经营的纲领性文件。

第三,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建立主动合规的激励机制。合规文化重塑是评价合规管理绩效的重要标志,要研究建立先进的合规文化体系,通过加强全员合规培训,在银行内部树立诚信和正直的道德观念,强化“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开放及诚实面对监管部门”等合规文化。对于主动报告合规风险问题或隐患的,银行可视情况减轻违规处罚。

(二)以建立健全合规管理架构为核心,提升合规风险管理水平

第一,建立合规责任体系。要明确合规部门是专门协助银行高管层实施合规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董事会和高管层对银行合规经营负最终责任,业务部门对合规风险负直接责任,每位员工对其业务活动的合规性负责,合规部门承担合规管理责任。对于合规风险及违规问题,要落实“五问”制度,包括经办人职责、领导人职责、前任职责、检查人员职责、用人职责等。

第二,明确与内审部门的职责边界。合规部门负责合规风险的识别、监测和报告,内审部门负责实施合规检查。合规部门设置应与内审部门分离,其履职情况要接受内审部门的监督与检查。

第三,建立部门协作机制。业务部门应支持合规部门实施合规风险监测与评估,合规部门应促进业务部门防控合规风险。业务部门应主动地进行动态合规自我评估;合规部门或合规人员应主动地识别、评估和监测合规风险,加强合规风险提示。合规部门与其他风险管理部门应分别侧重于某一风险领域。应建立合规部门与其他部门在合规管理中的沟通与合作机制。

第四,设置合理的合规部门。中资银行应根据自身经营特点,组建一个与自身风险管理战略和组织结构相一致的合规部门。考虑目前中资银行的授权制度、专业人才等现状,建议在总行及分行设立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在支行及以下机构可设立合规岗位。还应配备足够的、素质较高的合规人员,开发合规管理信息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合规部门绩效考核办法等。

第五,建立清晰的报告线路。要应根据业务管理垂直化和组织机构扁平化的趋势,科学设定合规风险报告线路。在中资银行目前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即业务单元制改造的过渡期,可先行采取“双线”报告制,即在向上级合规部门报告的同时,向所属机构负责人报告。

第六,完善合规部门职能和工作手段。按照独立性、有效性原则,明确合规部门的职能定位;合规风险监控的介入时机;在境外分支机构中落实合规管理职能;建立合规检查表(checklist)或运行指标;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等。

第七,梳理合规风险点,推进合规部门工作计划。要密切跟踪银行适用的法律、规则和准则的最新发展,对照合规风险点,包括:已爆发的合规风险案件;内外审中发现的合规风险隐患;监管当局的合规风险提示等,完善相应的合规操作程序及尽职标准,开发合规风险培训项目,逐步建立合规风险的评估、监测机制。

(三)监管部门应加强窗口指导,改进合规监管

1、借鉴国际监管经验,研究出台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确定监管“名义锚”(nom2inalanchor)。在1991~2000年的10年中,先后有许多国家或地区的监管机构对银行业机构的合规部门作出了规定。进入21世纪后,又根据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新形势,对合规部门提出了新规定。(1)美国。美国货币监理署国民银行监管部专设了合规政策部,负责制定消费者保护法、反洗钱、银行保密法等合规性政策。针对银行合规风险及由此产生的声誉风险,署长朱莉·威廉姆斯要求监管部门注重考察合规部门是否配备了合理的资源?在银行中是否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是否可以与董事会和高管层充分沟通?在识别违规保护银行利益方面是否有效?对并非明显违规的灰色地带活动是否也有所察觉?合规工作信息是否引起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人员的注意?(2)英国。英国金融服务局FSA的监管规章中除了有限篇幅的准入管理规定(regulation)外,大多数是针对银行经营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指导性文件(guide鄄line)。其合规监管与风险监管已不再代表监管的两种理念或两种方法,而是融合为无法分割的有效监管的整体。合规监管是监管人员通过检查银行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和内控的有效性,发现和提示风险、监督银行缓释风险的过程,是风险监管的具体实现方式;风险监管不能脱离合规监管独立存在,须通过合规监管来实现。

银行职员履职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方性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内部控制;考核机制

一、甘肃东乡县工行“9.26”案件简介

2015年9月底,甘肃东乡县警方通过电话告知16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存款人,高达2.88亿元的存款因涉及东乡县工行“9.26”贷款诈骗案被全部冻结,由此又一起令人震惊的高息揽储引发的风险大案浮出水面。东乡县经济并不发达,离省会兰州有两个小时的路程,而且东乡县工行门面很小,营业场所很拥挤,看上去像个储蓄所,但就是这样一家银行,2014年至2015年期间累计吸存2.88亿元,储户大都来自浙江、上海、安徽等地,其介绍人即资金掮客也来自各个不同地区,并非同一个人。

“9.26贷款诈骗案”的情况如下:当地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的负责人魏某先以高额贴息的方式吸引浙江等地储户到东乡县工行存款3.12亿元,然后勾结银行高管骗贷。多个资金中介人从中层层拿到数额不等的佣金,远高于存款人的贴息幅度,魏某等人串通银行内部人员,伪造上述存款人的大额存单,户口本、《结婚证》,编造储户家庭信息,伪造储户签名,再以假存单作质押,向银行骗得巨额贷款。据当地银行人士透露,质押贷款一般为存单面额的9折,以此测算骗贷额约2.7亿元。此外,魏某还涉及从兰州银行、当地农行等机构骗贷,累计金额可能高达15亿元左右。

二、地方性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巴塞尔协议》现代银行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协议对操作风险的定义为:因操作流程不完善、人为过失、系统故障或失误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根据协议当前的资本配置比例为:操作风险20%,市场风险占比10%,信用风险70%。由于操作风险的日趋突现,未来资本配置将会提高操作风险的占比至30%。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管理层会议通过了加强银行体系资本要求得改革方案――《巴塞尔协议Ⅲ》,新协议对全球银行业得最低监管标准进行了调整,提高了银行业的最低资本监管标准,将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由4%上调为6%,核心一级资本率下限由2%上调为4.5%,此次调整,充分体现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再次拉紧资本风险管理这根弦,毫不松懈。我国资本市场属于刚刚起步阶段,中国银监会对我国各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比率要求较高,资本充足率下限为11.5%,核心资本充足率7%。

地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主要划分为四大类风险:人员、系统、流程、外部事件。员工风险主要表现为内外勾结,违规操作,违反职业道德触犯法律等。系统风险主要表现在核心系统不完善,漏洞较多。流程风险主要表现为内控制度及流程设计存在缺陷,缺乏可操作性而引发的与内控管理有关的各类风险。外部风险主要表现为外部欺诈、不可抗力风险、外包商、客户纠纷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地方性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繁荣了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也趋向多元化,这使得地方性商业银行面临机遇的同时需要接受更大得挑战,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扩充规模的同时,还需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夯实客户基础,但目前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现状令人堪忧,一方面,地方性商业银行急于扩大规模,出现了恶性竞争,高息揽储,制造噱头吸引客户;另一方面,其内控管理基础薄弱,其从业人员也不乏素质较低人员。为了争得市场的一席之地,地方性商业银行成立初期只能选择粗放式经营,对资本风险、资源配置及内控体系优化建设方面无暇顾及。结果就是出现了诸如东乡“9.26”事件等等。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一)从业人员素质层次不齐,导致内部员工作案风险上升

地方性商业银行尤其是基层分支行缺乏经验丰富的成熟管理人才,银行职员职业道德教育欠缺,内部人员作案比例上升。同时基层行管理人员与客户经理德素质亟待提高,人员培训深度及广度不够,,企业内部还未形成合规文化氛围。另外各机构人员调动频繁,不稳定因素增加。营销部门注重产品创新轻风险把控,客户经理好大喜功,无风险意识,进而导致发生差错、事故甚至违法行为。

(二)地方性商业银行核心系统对风险把控能力不足

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核心系统建立之初,往往很难全面估计业务发展规模、速度及面临的风险,核心在柜面运行过程中频频遭出现企业重要信息泄露、会计信息失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危机,加之会计核算综合核心系统漏洞较多,无法有效防范前台柜面操作业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软件或硬件错误、通讯故障、设备老化等。

(三)柜面操作流程设计不合理,内控管理系统不健全,政出多门

地方性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各个部门制度不衔接,缺乏互相制约机制,业务部门绑架营运部门,误导柜面操作,制度传导出现偏差,员工执行力大打折扣。重要岗位、重要环节关键流程失查,岗位分工授权权限划分界限模糊,操作困难。“9.26”案件突出表现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此类弊端:银行内部员工客户办理结算业务,比如代客户填制凭证、签字或代客户盖票据上的印章、现金存取业务等。对客户提供的资料审查不严,柜员第一道关,识别客户,审核资料失实,流于形式,使内外部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以无效票据或克隆票据欺骗银行经办人员。

(四)外部事件引发的风险

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外部事件包括与客户法律纠纷、反欺诈手段落后引起外部欺诈、硬件基础建设滞后,安保方面存在抢劫、盗窃等隐患以及地震、火灾等等不可抗力,都将使地方性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面临较大挑战。另外,新兴的电子银行业务成为新的风险点,随着银行业电子化程度的不段提高,黑客攻击等技术性因素产生的风险愈来愈多。

三、地方性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对策分析

1.加强地方性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观和忠诚度的培养

“9・26”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员工职业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地方性商业银行应坚持以人为本, 形成企业内部合规文化氛围,加强员工合规意识教育,注重员工思想道德、 法律意识的培养及工作技能的培训, 使其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杜绝麻痹大意的思想, 不给任何犯罪分子留可乘之机;通过制度、培训、交流相结合, 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同时抓好员工的警示教育,有针对性地、定期进行员工违规行为排查,对排查出的兼职经商、、社会关系复杂的员工要予以密切关注,防患于未然。人力资源部门吸收高管人才时,须严格筛选,层层把关。人员素质作为关键性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百密一疏,引进人才失误,纵使建起万丈高楼,几只蛀虫会使其毁于一旦。所以,必须不遗余力的加大人员选拔、培训,培养员工对单位忠诚度,提升识别真伪能力和职业敏锐度。同时, 发挥员工在操作风险管理上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员工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使员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与良好的预期, 发挥团队精神; 关注优秀合规员工的人才储备,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 建立全面、科学、可操作的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 使每一位员工成为全行的风险管理制度的参与者。

2.建立机控与人控相结合的制度

加快核心系统的建设,科技信息化发展需赶上业务发展的节奏,这就要求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科技力量具有前瞻性,充分考量现状,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科技系统、核心系统管理制度和防范补救措施,着重关注因新兴业务、机构合并、拆分等需求下,核心系统的规章制度梳理、组织流程及平台建设的真空区。同时,在营业网点应配备先进的电子设备,例如票据鉴别仪、二代身份鉴别仪、电子验印机、本外币票样等等。扩大与系统的联网核实相关信息的范围。在机控的基础上,对前台操作人员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实行用户权限分级及授权管理。进一步强化营业网点负责人及会计主管在柜面操作业务中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各级授权管理, 树立基层营业网点柜面业务授权的权威性, 按照柜面业务的风险等级划分授权权限等级,要建立强化相互制约的柜面业务岗位职责, 加强授权、分权管理, 通过科学合理地分配责权利, 不相容岗位的业务人员岗位职责必须分离。上级主管部门定期做好监督检查核实工作, 真正发挥营业网点会计主管风险把关第一人的作用,防范经济案件事故的发生。

3.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

地方性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一方面,需借鉴国外银行先进管理经验的,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提出三种估计方法: 基础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地方性商业银行应按照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业务条线和操作风险的分类,对操作风险的损失数据进行系统的收集和分析,经过3-5年的努力,建立起使用高级衡量法的数据基础;另一方面,要充分收集一线资料,不能闭门造车。“9・26”案件中,一张无经办柜员签章的假存单就能使上亿元的资金流失,其中的授权环节、岗位分工、不相容岗位制约制、贷款流程、事后监督等制度存在严重漏洞,岗位制约制度的健全亟待解决。通过制定和实施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全部柜面操作风险业务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与纠正的连续动态过程与机制,通过风险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柜面操作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具体表现为:按照业务需要和不相容岗位、职责相分离的原则,明确职责权限,形成各岗位和人员的相互制衡机制。重要岗位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考察和有权部门批准上岗,贷前审核岗与贷后管理岗必须事权划分,互相制约,不得混岗。加大对内控管理层的制约力度,对柜面新业务的推广,应充分评估风险,确保内控制度的可控性,对要害部门、重点岗位实施有效管理,逐步推行轮岗制度、离岗审计制度等。

4.夯实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

地方性商业银行大都建行时间短,社会声誉影响及客户认知度不及国有商业银行,优质客户基础也较薄弱,因此,追根溯源,稳扎稳打的打造百年老店的品牌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才是王道。地方行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对柜面操作风险的认知缺乏,致使管理失效,靠经验直觉、人情关系进行管理。这就要求地方性商业银行要培育合规文化,树立全员合规意识,不靠人情管人,靠制度管人。合规文化的氛围就是要靠员工自律、全员参与。

5.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激励与约束并行

以“责任主体”的角度分析和研究柜面操作风险,建立和完善柜面操作业务的内部检查与报告制度,全面反映营业网点会计基础制度、基层行负责人履职、重要业务及会计核算账务,渠道业务、条线业务、安保等情况,及时提供柜面操作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控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与各级内控管理者签订风险责任书,层层考核,评优评级,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挂钩,同时注重监督检查后的风险点整改工作,防止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1]姜文瑞 王冬梅.《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研究》(j),《金融论坛》2007,(1):52-58

[2]孔德丽. 《商业银行新兴业务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与防范 》(j),《西部论丛》2010,(10):76-77

[3]靳涛伟 .《银行操作风险及管理》(j) 《百度文库》,2015年3月18.

银行职员履职报告范文第5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窗口行业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在以人为本的今天,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必须首先把“道德风险”的防范放在首要位置,从而使政府、银行和企业在诚实守信的金融运行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所谓“道德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银行稳健经营与宏观经济政策》一书的定义是:银行职员因职业道德缺陷而使银行经营隐藏或出现风险,对银行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它包括银行经营者或操作者工作不负责任、贪污欺诈、偷闲、渎职等行为。对此,本文结合农发行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道德风险”形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道德风险的防范谈一浅见。

一、农发行信贷领域“道德风险”面临的现状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的至理名言,至所以流传不衰。就因为它能规范、约束人与社会、人与单位及经营者之间的信用行为。农发行是以支持粮棉油等农副产品收购、贯彻落实国家农业产业化政策为己任,承担农业领域开发任务,为“三农”经济发展提供综合的农业政策性金融结构。其特点是:贷款投放主/!/要是以信用贷款为主。而随着近年来农发行政策性金融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信贷支持项目、资金投放量的不断增多,各类形式的“道德风险”相伴而增。仅以农发行总行今年4月份案件情况通报为据,截止,全国农发行系统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48件,案件分布在16个省市。其案件总数比和分别上升了26%和153%。案件主要集中在信贷领域,多数属于骗贷、违法违纪、责任心不强所至,案件涉案人员之多、损失之大、影响之坏、教训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已查处的案件中,就其领域、性质、人员来看,其特点突出表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大案要案增加。在去年发生的经济犯罪案件中,大案要案占比大,特别是带有道德风险的违法放贷或严重失职案件,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信贷风险,而且社会影响恶劣。二是案件数量出现反弹。已查处的案件总数,比和分别增加10件和29件,案件数量大幅上升。三是信贷领域案件是重点。在查处的48件案件中与信贷业务相关的40件,占案件总数的83%。主要表现是利用贷款权、职务影响或工作之便收受企业钱物、向企业借款、违规拆借、违规担保、为亲友从企业融资等。四是工作责任心不强、违规操作、失职渎职导致的案件增加。五是基层行和领导干部是重点。去年发生在地县两级行的案件占案件总数的87%,地县两级行领导干部占涉案总数的40%,反映出基层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仍是被腐蚀的重点。

二、农发行信贷领域“道德风险”产生的成因分析农发行道德风险是金融业道德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程度地表现在“金字塔”式信贷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尽管它在不同层次、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的表现形式和风险率不同,但都是不可忽视的风险隐患。从已查处的案件上分析,从客观上看,是由于少数企业不讲诚信、恶意挤占挪用、甚至骗取贷款等所至,究其农发行内部,产生“道德风险”的原因在于:一是经营思想有偏差。近年来随着农发行业务范围和信贷投放量的不断扩大,有的行没有坚持认真落实总行提出的“一手抓信贷资金投放,一手抓信贷三个环节的严格监管”的要求;有的行缺乏稳健经营思想,片面追求业务发展速度,忽视“道德风险”防范。二是履职尽责不到位。有的信贷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飘浮,对承诺的责任不落实,内部管理不规范,只注重树功绩,讲排场,而放松对员工道德品质的教育,对本应严肃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等类似活动,没有把好准入关;有的信贷人员工作讲感情,不讲原则;有的甚至与一些不法企业打成一片,内外勾结,合伙骗贷。三是信贷制度执行不力。有的信贷管理人员对制定的制度、承诺的内容,只停留在“纸上”、“墙上”和“嘴上”;监管制度不健全、制度落实、监督制约、内部控制不到位,监督检查流于形式;有的行对信贷资金用途监管流于形式,对风险防范和操作管理、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管不深入、不细致,甚至是“走马观花”,为风险的产生留下“死角”。四是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如有的行领导、少数信贷员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自律性差;五是信息反馈、风险管理手段落后,尤其是缺少有关借款企业诚信的信用风险管理的技术,对信贷风险的预警提示远达不到管理要求。加之内控机制不健全,内控时效滞后,缺乏真正有效地公开、公正、公平的激励机制,员工自尊需求得不到满足,特别是随着业务的发展、利润的增加,其分配机制与基层行员工的贡献率不相等,存在一定的寻租空间和滋长道德风险的土壤,因而导致了一系列道德风险案件的发生。六是制度执行力不够。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近几年,随着农发行业务的不断扩大、管理规范化手段的不断创新,总行先后出台了数十项改革创新举措,建章立制300多建,去年又对信贷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了规范整合,建立了涵盖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制度体系,各级行也相应地完善和规范了相等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受管理机制、奖惩机制不活的影响,许多制度不同程度的存在“执行不力”、“流于形式”现象,从而为防范道德风险留下了“隐患”。七是法律规范制约滞后。无法可依的法律地位决定了其道德风险控制的艰巨性。自1994年3家政策性银行成立后,关于政策性银行的立法却一直没有出台,对政策性银行经营范围、运行规则、违规处罚等都没有明确规定。政策性银行在无制度约束的情况下,运行了10多年,风险管理缺乏依法治行的“尚方宝剑”。这些行为都为“道德风险”的加剧提供了“繁殖温床”。

三、防范和化解农发行信贷领域“道德风险”的主要对策

1、完善法律体系,规范诚信监管行为。一是要尽快制定《农业政策性银行法》,进一步明确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地位、作用、权利和职责,发挥法律的规范、约束和保护作用,建立符合我国现实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际需要的以法律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以市场为手段的现代农业政策金融体系;合理确立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经营原则和业务范围,规范政策性银行的经营行为,防止农业政策性银行商业化、 财政化,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潜在职能,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利益。二是要建立有效的利益补偿责任制和具有激励效率的分配机制和管理机制。三是要建立诚信制约管理体系。通过法律这个“上方宝剑”严厉惩治、打击信贷领域里的道德风险犯罪行为。四是要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建立征信平台,由政府、银行、工商、税务及司法等部门联合,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收集、整理后,建立信用档案,依法定期向社会披露,或作为信用查证信息,向社会提供完备、权威的信用信息服务,以此推动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2、加强道德风险防范制度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制度建设。要不断夯实员工廉洁从业思想基础,筑牢道德防线。积极探索构建充分发挥教育说服力和制度约束力整体功效的教育机制。要建立完善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和合规教育等制度,提高教育实效。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制度建设。要积极探索加强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建立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要人员、重大事项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的机制。完善重要岗位交流轮岗、前后台制衡、强制休假、换户管理等制度,加强对重大项目资金投放与管理的跟踪监督和“多位一体”的监督机制,形成监督整体合力,增强监督的有效性。三是进一步加强预防制度建设,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切实加强二级分行经营管理基础平台建设。进一步明确贷款营销评估、贷款审查审议、资源配置考核、风险案件防控和队伍建设平台的职能,建立贷款风险和案件排查机制,增强道德风险案件的防控能力。四是进一步加强惩治制度建设。建立信贷项目贷款定期分析制度,针对信贷领域、同质同类企业信贷资金使用情况,认真分析,查找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及薄弱环节,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

3、提高信贷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执行力。一是要加强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要强化各级行领导在制度执行方面的责任,对制度执行特别是信贷领域和信贷关键环节制度执行要定期进行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执行制度的有关要求。要实行行领导制度执行连带责任追究制度,及时解决遇到道德风险隐患,为制度执行营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加大信贷资产责任追究的力度。建立并严格执行对违规经营及形成不良资产的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确切界定信贷项目的责任人,对信贷投放的经办人、审批人、贷后检查人员等要明确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相互牵制和监督的机制。

4、建立健全银企廉政共建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银企廉政共建机制。各级营业机构要与所有贷款客户签订廉政共建协议书,信贷人员要公开与企业签订廉政承诺书,加强银企间互相监督,共同履行廉政承诺,防范信贷领域的道德风险。要加强监督检查,通过召开银企座谈会、上门走访、发放征求意见函等方式,听取客户意见建议,加强对协议书和廉洁办贷“十不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到廉洁办贷管贷。二是着力规范员工的职业操守。要把信贷项目调查.信贷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廉洁办贷十不准》、《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员工行为规范(试行)》等制度办法与严格落实《违规积分管理办法》结合起来,实行严格的违规问责制度,实施违规内部责任追究,严格落实合规责任。通过开展合规建设,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防范操作风险,促进依法合规经营,最大限度地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

银行职员履职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社会信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10-0040-04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高度发达的信用体系在防范金融风险、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样,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也会推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趋于完善。但是在我国目前市场环境下,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尚不能跟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认真分析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商业银行经营营管理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于金融市场的繁荣和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可以良性互动的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相互依存的。

第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需要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为保证。

一方面银行的职能之一就是信用中介,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与健康发展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根据传统货币银行学对银行的职能界定,其中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信用中介,即银行充当借贷者之间的信用中介。马克思曾这样表述:银行“以货币资本的实际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中介人的身份出现”。这是最能体现银行特点的职能。银行本身是负债经营,它要对自身的负债守信用。同时它又是通过放贷获取赢利,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它必须要求它的债务人守信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没有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作保障,银行业经营困难、风险加剧,自身的信用也就很难保证。

另一方面,在我国现行体制和市场环境下,信用风险加剧向商业银行集中,而化解风险的方式已市场化,必须依赖于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目前我国分业经营体制决定了商业银行只能主要靠传统的存、贷、汇业务来维持盈利水平。而且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债券市场的不发达,使企业融资仍主要依靠银行信贷。信用风险集中在商业银行的局面短期内难以转变。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和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已多元化,信用主体和信用风险的形势都已多元化,而商业银行已失去了体制因素的保护,处理风险的方式已市场化,更加剧了商业银行防范信用风险的难度,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更加依赖于良好的社会信用风险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落后,实际上不是内部的,而是经营的大环境落后,社会信用体系落后。国内银行职员的素质并不比国外的差,但差在信用环境上。现行的改革,着重于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引进先进经营管理水平、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来改进中国银行业,但还应该加快引进国外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

第二,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需要商业银行的充分参与。

一方面商业银行为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大量的客户信息。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银行业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就是:“银行具有获取信息的优势,能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银行拥有大量的客户信息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客户的经营动态,这就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现在的征信工作正是以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信息为基础逐步加以完善的。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逐步完善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具体表现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已逐步从教训和经验中提高了认识信用风险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约束债务人的违约可能性;同时,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工作中摸索了一套完整的信用评级、风险评价、风险管理等征信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能够为全社会的征信管理工作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帮助。

第三,社会信用体系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能够形成良性互动。

一方面商业银行经营体制和机制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信用主体的违约行为,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了良好的信用基础。商业银行的改革,特别是信贷管理体制的改革,努力避免了客户通过信息不对称来增加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它能够促使客户完善自身的内部管理体制和外部制度,从而减少体制和机制因素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潜在信用风险。国企纷纷改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证。

另一方面,逐步推进的征信管理工作已经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供了诸多支持。信贷记录查询中不仅使商业银行了解到授信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尤其是记录着企业贷款的不良记录,能使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查询及时地发现和防范潜在的信用风险,从而促进自身资产质量的提高。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与社会信用体系构建博弈分析

社会信用建设涉及诸多方面,属于社会效益和社会管理范畴,需要政府来推动,而商业银行作为经营个体,有自身的利益目标,必然存在利益上的博弈。

假定市场上存在一家商业银行,该家商业银行是理性的,即在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果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商业银行就会按照市场规律的运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健发展;反之,商业银行会考虑信贷过程中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经营行为会趋于保守,从而不仅给自身的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带来负面影响,也会扭曲金融市场的发展。

正因为此,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和步骤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博弈现象。征信工作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工作,在征信模式上,存在美国和欧洲两种模式。前者主要通过法律来监督,政府退出市场,只负责相关法律的制定。后者是央行设立征信局,有政府监管。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最终还是由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规范有序的逐步完善。在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下,如果激励约束机制缺失,会将其演化成一个缺乏活力的官僚机构。在此我们只分析政府在不同的激励约束机制下构建信用体系的行为。

情形1:当激励约束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与政府的收益矩阵

从以上的收益矩阵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激励约束机制缺失的情形下,政府面临着一个占优策略:即不管商业银行采取什么措施,政府的最优选择是不作为,即不获得收益的同时也没有任何损失,政府的这种作为直接导致了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考虑政府行为后,为避免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信用风险,其最优的选择将会是经营趋于保守。在经营过程中,信贷资金将会向资信良好的重点企业进行倾斜,从而使大量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而丧失发展的契机,这在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和商业银行收益的同时,也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们还可以看出,由于激励约束机制的缺失,使得商业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博弈结果(保守、不作为)为社会带来的整体收益明显低于(进取、作为)为社会带来的收益,也就是说个体的最优选择未必是整个社会的最优选择。

情形2:当存在激励约束机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与政府的收益矩阵

从以上的收益矩阵中我们可以看到:最终双方博弈的结果是(进取、作为)。在存在激励约束机制情形下,无论商业银行采取何种经营策略,对于政府来说,其最优选择是作为,即通过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获得收益。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最优选择必将是进取,将自身的资金进行最优的配合,从而在风险最小时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个体达到了最优选择,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达到了最优选择(进取、作为)。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应该采取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这样才能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我国目前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状况与存在的障碍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政府逐步意识到征信工作的重要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服务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就牵头成立了“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专题工作小组”,并从2004年起开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已初见成效,并投入使用。截至2008年3月底,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为全国1358万户企业和近6亿人建立了信用档案;2008年一季度,累计对外提供653万次企业信息查询和3443万次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企业和个人日均查询次数分别为10.7万次和52.4万次,单日最高查询次数分别为13.4万次和80.5万次。

应该说,我们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已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毕竟我国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低,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建设也就严重滞后,我们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落后于市场经济国家100余年,市场经济秩序还比较混乱,存在很多制约,具体表现在:

(一)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信用状况不佳,制约了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顺利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首先是至今仍有政府干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行为发生。表现在一味地追求贷款规模的扩张,通过各种形式督促银行发放贷款。其次,地方保护主义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信贷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国企经营上出现问题时,政府一般会采取保护政策,不让,不让保全、不让执行债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市场规则,严重损害银行利益。再次,政府部门的公务员行为不规范,导致了银行经营风险加剧。有些地方的房产、地产、工商等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与企业法人合伙以假手续或重复的抵押登记手续,企业虚假注册等获取银行贷款,给商业银行增加了信用风险。另外,基层地方政府自身信用记录不甚良好,有政府背景的贷款违约率高。

(二)法制建设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需要,市场游戏规则失序,使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防范不能完全有效地得到法律保障。

一是法制建设不健全。尤其是对各类失信行为不能从法律上进行有效的追究和惩戒。二是法律体系不严密。与市场交易密切相关的《合同法》、《票据法》、《公司法》、《担保法》、《破产法》、《刑法》等法律之间的严密性不够,导致失信行为能通过钻法律空子而免责。三是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不规范等现象屡有发生。使针对银行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追究,银行债权得不到有效保护。

(三)部分企业信用缺失,制约了企业信用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首先,部分国企仍是计划经济的体制,在对商业银行融资过程中出现的违约不会对管理层的经营业绩和职务升迁产生影响,因此助长了企业领导层的道德风险。其次,部分民营企业诚信意识差,内部管理不规范,逃避债现象较为明显,在市场经济的重复博弈中必然被淘汰。最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投机行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加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有的企业上新项目,目的是为了从各家银行获得贷款,建成后再转卖,至于项目贷款何时能还清、他不考虑。如有的公路、桥梁、电力项目就存在这些现象,有的企业上市只是为了能从股市上募集一笔巨额资金,而并没有从长远经营去考虑企业的机制转换、治理结构完善和战略发展规划,以至于上市三年后就成了ST。

(四)个人诚信意识差,增加了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难度。

一是部分个体把致富的门道放在如何获取银行贷款上,通过各种手段取得银行工作人员的信任,贷款到手后或挪用、或挥霍、或转移。有的人钻银行管理的空子,与银行工作人员内外勾结,直接盗取客户资金。黑龙江中行案件、山西建行案件就是典型。二是经济交易行为中合同诈骗、不履约、欠债不还等行为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影响了经济运行效率,加大了社会管理成本,也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三是个人按揭贷款、贷记卡业务中提供虚假资料或贷款不还的行为较普遍。也给商业银行的个人银行业务发展带来了较大风险。

(五)商业银行的管理层为避免风险的发生而过于保守,使得金融市场无法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无法支持社会信用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目前商业银行管理中存在“三难”(上存款难、存款多了贷不出去也难,贷出去收不回来更难)、“三怕”(一怕经营指标完不成,二怕贷款尤其是大额贷款收不回,三怕案件的发生)。这迫使商业银行管理层在经营管理中采取趋于保守的措施。这种行为对于个体是最优选择,但是对于整个金融市场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是次优选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起到了负面作用。

四、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设想

信用体系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包括:政府职能的界定和行为的规范,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信用法规体系建设和执法公信力的提升;企业和个人征信管理;社会信用约束机制、惩戒机制的建立,社会诚信意识的培养等多个方面。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动用各方面的资源和管理手段,强化组织协调,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

(一)加快信用立法工作

完备的信用管理法律体系是信用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基础和必然要求。一是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在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以比较完备的行政管理规定的形式颁布,尽早为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奠定制度框架。二是抓紧研究、率先出台与信用行业直接相关的基本法,如可先出台《信用报告法》,对信用行业的管理定下基本的制度框架,以促进信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三是在执法方面应设置科学的程序条款。四是要保持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和行业协作,推进社会信用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实现社会信用信息资源的共同开发和共同享用

我国各行业都在加强自己的信息化建设。央行有“金卡”工程、税务有“金税”工程、公安有“金盾”工程、海关有“金关”工程。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也都在推进自身的信息化进程,目的都是将自身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纳入信息化管理。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家都习惯于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甚至相互封锁,缺乏合作意识,不能形成信息的网络化,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政府应加大组织调力度,牵头组织这些部门加强合作,推动信息的采集、加工、、利用,更加全面、真实、科学、有效。

(三)加快征信系统建设,推进信用体系标准化管理,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社会管理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这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所在

社会信用主体主要是企业和个人,当然还有行政、司法等部门。但企业和个人信用是基础,如何采集、加工、、管理、利用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是一项复杂而又繁重的任务。人民银行承担征信的任务,不能仅依靠银行业自身的优势,还应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合作。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来说,比贷款信息更重要的是企业经营状况的真实性。因此,建议国务院牵头,将工商、税务、央行三家联合起来,从企业注册到经营过程、投融资行为和财务状况全面纳入信息化管理,并严格规范三家管理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

(四)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换,提高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要规范公务员的履职行为,提升基层政府的公信力。推动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起带头和表率作用。坚持以树立政府信用为重点,倡导“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风尚,决不出台失信于民的政策,不做失信于民的事情。

(五)加强全民诚信意识教育,提高全民的诚信意识

从目前情况看,诚信意识好的地方有江、浙、上海一带,其他地方都要差一些。这可能跟这些地方的人文历史背景有关(江、浙、沪一带历史上都是商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同时也跟当地政府重视全民诚信意识教育有关。诚信浙、诚信苏是提得最早的口号。而且他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杭州市成立了信用管理会,市政府还出台了《杭州市信用评级管理办法》,说明他们醒悟得早,动手早,见效也就明显。我们很多地方都提打造诚信××口号,但实际上没做什么工作,仅仅是喊喊口号而已,这起不到作用。

参考文献:

[1]Peggy L.Twohig.New Battlegrounds for Credit Reporting 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2004.09.24.

[2]Paolo Marullo Reedtz.Using Credeit Register data in theSuperviser Process(The case of the Bank of Italy)2004.09.28.

[3]茅于轼.道德、信用、制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4]喻敬明.国家信用管理体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陈洪隽.我国社会信用建设的回顾、问题、展望[J].经济研究参考,2002,(44).

上一篇:委派会计履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高管履职评价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