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基金业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07:16:17

银行基金业务论文

银行基金业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基金业务、混业经营

一、美国商业银行基金业务发展概况

1、美国商业银行经营基金业务的现状。美国银行的共同基金业务在20世纪90年展迅速,一些规模较大的银行还成立了专门的分支机构经营该业务(如花旗投资服务公司,Citicorp`sInvestmentServices)。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除了承销共同基金外,银行几乎可以开展各种相关的基金业务(在实际运作中,一些州立的非美联储会员银行仍然能够承销基金,这是因为美国州银行的业务等监管权力是在各州银行监管机构手中,而各州的规定不尽相同。)除了自营基金(proprietarymutualfunds)以外,银行和储蓄机构同时也是非自营基金(nonproprietarymutualfunds)的主要销售方,此类基金是由独立的基金公司管理并由银行代为销售的。总体来讲,大型银行在初期更愿意从事基金销售,此后一些小型银行也开始积极加入到基金销售的行列中来。到1997年,近1500家美国银行——约占银行业的1/5——在出售第三方或自营共同基金和年金,其中规模达数10亿美元的银行——本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一些银行——占了销售的大多数(90%强)。

2、美国商业银行自营基金的发展。从基金的管理运作角度可将银行经营的基金分为自营共同基金和非自营共同基金。自营共同基金是指基金的管理与销售均由该银行或其附属的相关机构来负责(商业银行或其附属机构作为基金的投资顾问提出操作建议,并通过与本银行关系密切的证券公司买卖股票,其中有些基金也通过证券经纪商或基金机构销售),经营自营基金的机构大多是大型银行,目前美国大部分大型银行都已开展此项业务。美国的一些大型银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开始开展自营共同基金业务,1992年美联储放松了管制,允许商业银行通过经纪类附属公司来推销自营共同基金,随后设立自营共同基金的商业银行迅速增加了起来。在20世纪90年代,商业银行的自营共同基金数量增长速度逐渐超过了非自营共同基金,形成了以自营共同基金为主的局面,与此同时,银行自营基金资产额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基金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其中银行自营基金对机构投资者的销售所占比重要大一些,其增长幅度也较快。为使银行经营的基金种类齐全,商业银行往往也经营着一些其他金融机构管理的基金。另外,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还出现了商业银行的许多信托资产逐渐转变为自营共同基金的情况,且这一数额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银行和储蓄机构也是非自营基金的重要销售渠道。非自营基金是指基金的管理由独立的基金管理公司负责,而其销售则通过商业银行或其附属机构来完成的基金。对于那些资产管理能力较差的中小银行来说,代销其他金融机构管理的基金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美国的投资公司机构(InvestmentCompanyInstitution,ICI)对1991至1995年这一早期商业银行共同基金的运作与销售情况进行了一个调查,调查表明,商业银行共同基金的销售数量由1991年底的1100只增加到了1995年底的2329只,其中自营共同基金在1995年占银行销售基金的47.9%,而1991年这一数值仅为31.5%。从银行销售的共同基金的结构来看,货币市场基金所占份额有所下降,而股票与债券基金的份额呈现上升趋势。

二、美国商业银行进入基金业的动机

1、银行开展基金业务可以扩大银行同顾客的联系,有利于发展银行的中长期资产运用业务,增强银行同非银行金融机构竞争的能力。尽管销售基金的手续费收入不稳定,然而销售基金能够为银行带来新的客户,从而有希望向这些客户出售其他银行服务。银行业销售投资类金融商品可以发挥其庞大的既有客户信息优势,许多银行都建立了客户信息数据管理系统,这使得银行在销售投资类金融商品时可以便利地获得客户的各种信息。此外,许多银行能够从提供自营基金中赢得更高的声望。美国的实践表明,银行所出售的最受欢迎的非存款投资产品就是共同基金。再有,随着“一站式购物(one-stopshopping)”观念的流行,银行客户越来越希望只与一家金融机构打交道,便可满足其储蓄、保险、投资等多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一站式购物”能够帮助消费者节约时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在吸引客户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从银行经营自营基金的角度来讲,其最初目的在于通过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以吸引客户,此后随着基金销售数量的不断增加,业务收入开始成为开展基金业务的主要目的。银行业通过开展基金业务可以增加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从经纪和其他相关业务中赚取大量的手续费,而且其中一些收入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小于银行存款和贷款。商业银行经营自营共同基金能够为银行提供相对稳定的收入,因为基金的管理费用几乎是固定不变的(按经营规模的固定比例提取)。从销售的基金种类上来看,美国的商业银行销售着诸如货币市场基金、长期债券基金、股票基金等几乎所有的基金种类。基金销售活动实际上是具有证券业务性质的活动,其内部评价及报酬的支付与证券公司的习惯作法相一致。一般来讲,基金商品的风险越高则手续费率就越高,而且银行对于那些销售自营基金的职员会相对给出更高的费用(相对那些销售非自营基金的人员来讲)。

3、与银行经营证券与保险业务一样,经营基金业务可以使得银行业务多元化,为银行创造替代性的收入来源,分散银行的业务经营风险。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其有通过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动力。如果各种金融产品和相关服务之间的风险不是完全相关的,那么银行在风险管理中通过合理设计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分散化组合就会带来收益方面的提高,更容易获得稳定的收入流,实现不同金融服务之间的风险对冲,降低系统与非系统性风险,金融机构应付不确定性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例如“脱媒(disintermediation)”等市场格局的变化对经营多种业务金融机构的影响就相对要小,因为其他业务量的增长会抵消其贷款业务量下降所造成的损失,而这对降低银行经营风险很有好处,因为它可以减少银行从事风险较大业务——如发放低质量贷款——的动机。总之,多样化的业务经营使商业银行内部形成了一种损益互补机制,一些实证分析表明,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扩大有利于银行效率的提高和金融体系的稳定。Gallo,Apilado和Kolari(1996)对美国银行控股公司在1987-1994年间经营基金业务的研究表明,银行控股公司的共同基金活动降低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同时共同基金业务还增加了银行的收入,他们的结论认为,共同基金应当成为银行未来经营的一种重要金融产品。

三、我国银行经营基金业务的对策选择

1、商业银行进入基金业采取的组织模式。银行设立基金公司,从严格意义上讲,就是对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探索。而从各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来看,混业经营的具体组织模式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全能银行模式(universalbankingmodel)、银行母公司模式(bank-parentcompanymodel)和控股公司模式(holdingcompanymodel)。采取全能银行模式的金融机构可依法从事包括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业务在内的广泛的金融服务。这些业务并不要求一定要在法律上与商业银行相隔离的附属公司内开展,各业务部门之间也没有“防火墙(firewall)”的隔离。银行母公司模式是一种介于全能银行与控股公司之间的一种混业经营组织模式。在这一组织模式中,商业银行要开展其他非银行金融业务,必须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以银行为母公司成立附属公司,银行和非银行附属公司之间有着严格的法律界限。在控股公司模式中,商业银行或者与其存在直接投资关系的子公司不得直接经营相关证券业务,如果商业银行想从事法律所禁止的证券、保险等业务,只有以控股公司的形式,即在同一机构框架内通过相互独立的附属公司来从事其他金融业务。

混业经营机构的组织模式将会影响到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保险等业务的潜在收益和成本。在全能银行模式中,银行可以完全整合其所选择从事的各种金融业务,因为银行可以在单一的公司实体内开展几乎所有业务。在银行母公司以及控股公司模式中,银行和证券等业务分别在管理团队和资本均相互分离的几个不同的法律实体(legallydistinctentities)中开展,结果只能进行部分业务的整合。而且当银行和证券、保险等附属机构之间的财务和经营关系存在某种约束时,整合的效果将会进一步受到限制。从另一方面来讲,与全能银行模式相比,控股公司模式与银行母公司模式更能防范由非银行业务所带来的风险,虽然从混业经营获益方面有所不足,但相对来讲要更安全一些,其中控股公司模式是混业经营组织模式中风险最小的一种。考虑到基金业务的风险比证券及保险业务的风险要小,因此监管部门可以让商业银行在控股公司模式与银行母公司模式中自主选择。即使一些银行在经营基金业务中采取了银行母公司模式,这也不会影响到我国未来混业经营采取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许多国家在混业经营过程中对于风险小的业务是放在银行内部或以其子公司的形式来经营的,而对于证券、保险等风险较大的业务则是放在商业银行外部——即以控股公司的形式来经营。

2、商业银行进入基金业的方式。银行是否能够成功地进入基金业与其所采取的进入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其涉足基金领域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这些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概括来讲,可分为以下三种方式:新建(start-ups/denovoentries)方式。这种方式指银行通过单独设立一家基金(分)公司或基金部门来进入基金业。采取这种方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银行可以完全控制新建立的基金公司,制定与本企业文化相适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激励机制。采取这种进入方式的缺点在于新建一家基金公司通常需要较大的投资,新公司可能缺乏经营基金业所必需的专业人才与经验,而且通过新建方式进入基金业取得客户的认同需要一定的时间。并购(mergersandacquisitions,M&A)方式。并购方式是指银行通过收购现有的基金公司或与基金公司进行合并来进入基金领域。该方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银行可以完全获得并依靠基金业的专业人才及其所拥有的经验来迅速进入基金业。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基金业的缺点表现在合并后的银行与基金公司可能在企业文化、经营风格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要使二者真正融为一体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与成本。组建合资企业(jointventures)方式。合资企业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公司共同出资建立的一个独立的法律实体,在这里,是指银行与基金公司共同出资建立一家经营基金产品的公司,由银行与基金公司共同控制、共享收益、共担风险。该种方式被采用的原因主要在于它可以避免通过新建或并购方式进入基金业所必须的巨额资金投入,因此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中小银行来讲是一种可行的进入基金业的方式。银行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基金业存在的问题在于合资企业并不是一种稳定的组织机构形式,而且银行与基金公司对于银行基金的战略意图可能存在着分歧,这会引起不小的麻烦。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三种方式既有其特有的优点,也存在很多缺点(表2给出了银行进入基金业各种方式的优缺点比较)。各种不同的进入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银行的经营战略,在这里关键是要与商业银行自身实际相结合。如果银行考虑到与基金公司多家股东谈判过程繁琐,在企业文化及发展战略上的相互融合的不确定性较大,而且银行从财力和人力方面还可以,商业银行已经对基金业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能够依靠自身优势迅速发展,银行则应选择直接发起设立新的基金管理公司。银行在发起设立新的基金公司时要考虑的是如何迅速组建一支成熟的团队。在采取收购方式时,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的目标应是控股,而且商业银行应主要考虑成熟的基金公司。具体采用什么形式设定股权结构,一方面要看监管政策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哪种结构最符合银行自身利益。此外还要考虑到基金业的具体情况,因为现有的一些基金管理公司(特别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基金公司)可能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积极主动寻求银行参股,甚至其控股股东主动放弃控股地位,银行对此应积极加以利用。

3、商业银行进入基金业的具体产品选择。银行进入基金业的具体产品选择应该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即从低风险产品逐步向高风险产品过渡。众所周知,基金的种类有许多,按照投资金融工具的风险大小来划分,不同类型产品基金公司所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从大的分类来看,基金品种可分为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以及期货、期权基金等,因此在允许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后就面临着一个选择的问题。从长期来看,商业银行设立的基金公司在投资方向上与现有基金公司不会也不应存在任何差别,但就短期而言,无论是从商业银行的金融市场经验,遵循商业银行安全稳健的经营原则,还是从法律障碍最小化等方面考虑,银行设立基金公司主要还是以开发低风险产品——货币市场基金或债券型基金为主,其中货币市场基金甚至没有跨越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警戒线,所以应是最为理想的选择。商业银行应先在这一领域不断地摸索和积累经验,然后再向风险较高的股票类甚至衍生产品类基金转化。

银行基金业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核心功能;风险管理;新视角

中图分类号:F83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9-09-0058-02

引言

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资源配置作用。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一直是金融机构的主体,在各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在所有金融机构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自1868年世界上第一只投资基金――“海外和殖民地信托”在英国诞生以来,投资基金在西方发达国家取得长足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势头更为猛烈,并对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形成持续压力。新世纪以来,美国投资基金的资产规模更是超过了长期处于金融系统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由此引发了商业银行是否会消失,转而由投资基金所替代的广泛争论。

一、对传统理论的简要梳理

商业银行的核心价值或者说功能究竟何在,理论界众说纷纭。其中居于主流地位的有以下三种理论:

(一)“资产转换”功能说

“资产转换”功能是由格利和肖在1956年发表的论文《金融中介和储蓄―投资过程》以及托宾在1963年发表的论文《作为货币创造者的商业银行》中提出并作出论述的。他们认为各种金融中介都是为财富拥有者提供资金组合,并通过竞争获得自身在市场中的发展空间,各种金融中介在开展金融业务时,都必须尽可能满足储蓄者与投资者的偏好,这种竞争的方式或满足的方式就是进行资产转换。不同的资产转换方式造就了各种金融中介之间存在的差别,银行主要是通过满足支付要求而提供负债。

(二)“降低交易成本”功能说

1976年乔治・本斯顿和小柯利福德・斯密斯在发表的论文《金融中介理论中的交易成本》中提出交易成本应为金融中介理论分析的核心内容。他们认为,金融产品的制造取决于其未来销售价格能否弥补该产品生产时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金融中介之所以能够制造适应上述特殊要求的金融产品,是因为它有三大优势:其一,专业化生产的规模经济;其二,更容易以低成本获得大量信息;其三,减少搜寻信息的成本。交易成本与金融产品种类、消费者偏好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关系,技术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将使成本发生变化,从而促使商业银行调整产品,因此,降低交易成本将是商业银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三)“信息处理”功能说

20世纪70年代,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对分析金融机构存在和功能的视角产生了很大影响。1977年勒兰与佩勒的论文《信息不对称、金融结构与金融中介》分析了事前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认为借款人如何能够获得信贷,依赖于作为信号的企业内部投资信息非常困难。解决的办法就是将搜集信息的人组成专门的金融中介,以使贷款的资产组合和投资充分吸收这些信息。戴蒙德在1984年发表的经典论文《金融中介与监督》中分析了事后信息不对称问题,认为只有借款人能够无成本地获得投资的最终结果,才会使金融合同对具体借款人活动适用的约束降低。

二、对传统商业银行功能理论的重新认识

(一)对信用中介功能的再认识

信用中介功能是指促进资金融通的功能,即促使货币资金从盈余单位流向赤字单位,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资金融通过程中所涉及的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三大类。由于金融风险的投机性、市场主体风险偏好程度、风险承受能力的差异性、金融风险的可单独交易性,以及学习成本和时间成本的上升超过信息成本的下降,市场主体对金融机构管理金融风险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

(二)对支付中介功能的再认识

支付中介功能是指银行客户进行现金收付或存款划转的功能。虽然支付中介功能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它本身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收入只占极小比例。美国所有商业银行存款账户服务费收入占总收入的平均比例,虽然整体上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之中,但其绝对水平仍然只有4%左右(Fed,2000)。支付中介本身仍然是银行的一个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润中心。银行提供支付中介服务是因为它能使银行增加存款,并从存贷款利差中获得收入。

(三)对信用创造功能的再认识

信用创造功能是商业银行通过其存款和贷款业务,创造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的功能。实际上,信用创造只是银行从事存贷款业务的一种客观结果,而不是其主动追求的一种目标。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也只是其管理金融风险这一核心功能从而寻求利润过程中的的一种附属功能。

(四)对金融服务功能的再认识

金融服务功能是商业银行提供除存贷款业务、支付结算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的功能。大部分金融服务业务,如收付、基金销售、保险销售、基金托管等等,与支付中介业务一样,不是单独的盈利中心。是银行利用其在存贷款等风险管理业务中形成的已有优势,投入少量的变动成本所增设的盈利业务。可以看到,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对银行提供这类服务的需求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之中。

三、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特点――与投资基金的对比分析框架

(一)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个性化工具

1.与投资基金相比,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突出特征是它所使用的工具――贷款是个性化的。严格说,银行所发放的每一笔贷款都是根据借款人的具体需要所设计的,无论是贷款的金额、期限、利率、发放贷款时的信息依据、调查、审查、发放、回收过程,还是其提款安排和偿还安排,都与借款人独特的未来现金流相对应。这种非标准化的特征使得贷款这种工具适合于所有规模、所有类型的企业和消费者。然而,有价证券的标准化与银行贷款的非标准化形成鲜明对照。证券的标准化存在巨额固定成本,且必须要使社会公众普遍认可,这使得证券融资只适用于大企业的巨额融资项目和成熟产品的融资。

2.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实践使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银行在资金融通中的核心作用。贷款证券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非标准化贷款转化成为标准化证券的过程。在贷款证券化后,银行实际上已经基本完成了其以非标准化方式管理风险的全部工作。银行所需要的只是资金以及相应的风险。这实际上是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的表现:银行提供的是管理金融风险的服务,资金本身只是银行管理风险的一种工具一个载体,提供资金本身并不是银行服务的目的。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内化器”的制度设计

1.从对风险的吸收方式来看。投资基金的机制设计就是要由基金持有人分享所有风险收益,同时直接分担所有风险损失,而基金管理人只能收取固定的管理费。商业银行的机制设计要求银行本身承担风险。首先,银行以到期无条件还本并按约定支付利息的承诺从存款人处吸收资金,然后按约定条件将资金贷放给贷款人,其后若贷款人违约,银行不能以此为借口对存款人违约,从而承担了资金融通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其次,银行按约定要保证存款人随时提取存款的需要,却不能因此向贷款人收回未到期贷款,这样银行就承担了资金融通过程中的流动性风险。

2.从商业银行承担“风险内化器”这一角色的合宜性上看,商业银行风险内化器的制度安排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银行和基金经理与资金盈余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一种委托关系,委托关系的核心是激励机制问题。只有在委托人能够低成本地观察到人的努力程度,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才能采取向人支付固定报酬的激励机制。在不能低成本地观察到人的努力程度的情况下,将人的收益与其努力程度完全挂钩,是一种最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银行的主要资产是非标准化、不透明的贷款。所以,风险内部化是银行与其资金盈余单位之间的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一种委托安排。

3.因为没有考虑风险处理因素,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地位其实是被低估了。大部分商业银行管理风险功能的业务,都没有反映在其资产负债表上。例如,贷款证券化的发展使得银行已经通过调查、审查、设计等方式管理过风险的贷款,不再保留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如果仍然运用资产规模来作为衡量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重要性的标准,必然会低估商业银行应该有的地位。也是近些年商业银行功能弱化说法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论与启示

商业银行的核心价值在于管理资金融通过程中的金融风险。通过商业银行制度与投资基金制度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商业银行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管理金融风险的个性化方式和风险内化器的制度设计。商业银行的未来,归根结底取决于其管理金融风险的能力,尤其是以贷款方式管理风险的能力。尽管迄今为止商业银行制度并不完美,商业银行体系依然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但这只能通过金融改革与创新来加以修正和完善。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学者通过对投资基金制度与商业银行制度的比较分析,得出二者有交叉与融合发展趋势的结论(何德旭,2004;曾康林,2002)。对研究新时期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我们可以在发展投资基金的同时积极发展商业银行,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不断地提高其风险管理的能力,做到二者兼顾。可以预见,在一个不太短的时期内,仍将把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放在一个突出和重要的地位上。

参考文献:

[1]代军勋.商业银行积极风险管理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曾康霖.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基金的兴起是否能取代商业银行[J].财贸经济,2002,(7).

[3]何德旭.商业银行制度与投资基金制度:一个比较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2,(9).

[4]王维强,于振玫.投资基金制度会取代商业银行制度吗――关于两种制度的比较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3,(12).

银行基金业务论文范文第3篇

商业银行的核心价值或者说功能究竟何在,理论界众说纷纭。其中居于主流地位的有以下三种理论:

(一)“资产转换”功能说

“资产转换”功能是由格利和肖在1956年发表的论文《金融中介和储蓄—投资过程》以及托宾在1963年发表的论文《作为货币创造者的商业银行》中提出并作出论述的。他们认为各种金融中介都是为财富拥有者提供资金组合,并通过竞争获得自身在市场中的发展空间,各种金融中介在开展金融业务时,都必须尽可能满足储蓄者与投资者的偏好,这种竞争的方式或满足的方式就是进行资产转换。不同的资产转换方式造就了各种金融中介之间存在的差别,银行主要是通过满足支付要求而提供负债。

(二)“降低交易成本”功能说

1976年乔治·本斯顿和小柯利福德·斯密斯在发表的论文《金融中介理论中的交易成本》中提出交易成本应为金融中介理论分析的核心内容。他们认为,金融产品的制造取决于其未来销售价格能否弥补该产品生产时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金融中介之所以能够制造适应上述特殊要求的金融产品,是因为它有三大优势:其一,专业化生产的规模经济;其二,更容易以低成本获得大量信息;其三,减少搜寻信息的成本。交易成本与金融产品种类、消费者偏好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关系,技术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将使成本发生变化,从而促使商业银行调整产品,因此,降低交易成本将是商业银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三)“信息处理”功能说

20世纪70年代,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对分析金融机构存在和功能的视角产生了很大影响。1977年勒兰与佩勒的论文《信息不对称、金融结构与金融中介》分析了事前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认为借款人如何能够获得信贷,依赖于作为信号的企业内部投资信息非常困难。解决的办法就是将搜集信息的人组成专门的金融中介,以使贷款的资产组合和投资充分吸收这些信息。戴蒙德在1984年发表的经典论文《金融中介与监督》中分析了事后信息不对称问题,认为只有借款人能够无成本地获得投资的最终结果,才会使金融合同对具体借款人活动适用的约束降低。

二、对传统商业银行功能理论的重新认识

(一)对信用中介功能的再认识

信用中介功能是指促进资金融通的功能,即促使货币资金从盈余单位流向赤字单位,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资金融通过程中所涉及的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三大类。由于金融风险的投机性、市场主体风险偏好程度、风险承受能力的差异性、金融风险的可单独交易性,以及学习成本和时间成本的上升超过信息成本的下降,市场主体对金融机构管理金融风险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

(二)对支付中介功能的再认识

支付中介功能是指银行客户进行现金收付或存款划转的功能。虽然支付中介功能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它本身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收入只占极小比例。美国所有商业银行存款账户服务费收入占总收入的平均比例,虽然整体上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之中,但其绝对水平仍然只有4%左右(Fed,2000)。支付中介本身仍然是银行的一个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润中心。银行提供支付中介服务是因为它能使银行增加存款,并从存贷款利差中获得收入。

(三)对信用创造功能的再认识

信用创造功能是商业银行通过其存款和贷款业务,创造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的功能。实际上,信用创造只是银行从事存贷款业务的一种客观结果,而不是其主动追求的一种目标。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也只是其管理金融风险这一核心功能从而寻求利润过程中的的一种附属功能。

(四)对金融服务功能的再认识

金融服务功能是商业银行提供除存贷款业务、支付结算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的功能。大部分金融服务业务,如收付、基金销售、保险销售、基金托管等等,与支付中介业务一样,不是单独的盈利中心。是银行利用其在存贷款等风险管理业务中形成的已有优势,投入少量的变动成本所增设的盈利业务。可以看到,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对银行提供这类服务的需求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之中。转三、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特点——与投资基金的对比分析框架

(一)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个性化工具

1.与投资基金相比,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突出特征是它所使用的工具——贷款是个性化的。严格说,银行所发放的每一笔贷款都是根据借款人的具体需要所设计的,无论是贷款的金额、期限、利率、发放贷款时的信息依据、调查、审查、发放、回收过程,还是其提款安排和偿还安排,都与借款人独特的未来现金流相对应。这种非标准化的特征使得贷款这种工具适合于所有规模、所有类型的企业和消费者。然而,有价证券的标准化与银行贷款的非标准化形成鲜明对照。证券的标准化存在巨额固定成本,且必须要使社会公众普遍认可,这使得证券融资只适用于大企业的巨额融资项目和成熟产品的融资。

2.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实践使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银行在资金融通中的核心作用。贷款证券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非标准化贷款转化成为标准化证券的过程。在贷款证券化后,银行实际上已经基本完成了其以非标准化方式管理风险的全部工作。银行所需要的只是资金以及相应的风险。这实际上是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的表现:银行提供的是管理金融风险的服务,资金本身只是银行管理风险的一种工具一个载体,提供资金本身并不是银行服务的目的。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内化器”的制度设计

1.从对风险的吸收方式来看。投资基金的机制设计就是要由基金持有人分享所有风险收益,同时直接分担所有风险损失,而基金管理人只能收取固定的管理费。商业银行的机制设计要求银行本身承担风险。首先,银行以到期无条件还本并按约定支付利息的承诺从存款人处吸收资金,然后按约定条件将资金贷放给贷款人,其后若贷款人违约,银行不能以此为借口对存款人违约,从而承担了资金融通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其次,银行按约定要保证存款人随时提取存款的需要,却不能因此向贷款人收回未到期贷款,这样银行就承担了资金融通过程中的流动性风险。

2.从商业银行承担“风险内化器”这一角色的合宜性上看,商业银行风险内化器的制度安排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银行和基金经理与资金盈余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一种委托关系,委托关系的核心是激励机制问题。只有在委托人能够低成本地观察到人的努力程度,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才能采取向人支付固定报酬的激励机制。在不能低成本地观察到人的努力程度的情况下,将人的收益与其努力程度完全挂钩,是一种最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银行的主要资产是非标准化、不透明的贷款。所以,风险内部化是银行与其资金盈余单位之间的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一种委托安排。

3.因为没有考虑风险处理因素,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地位其实是被低估了。大部分商业银行管理风险功能的业务,都没有反映在其资产负债表上。例如,贷款证券化的发展使得银行已经通过调查、审查、设计等方式管理过风险的贷款,不再保留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如果仍然运用资产规模来作为衡量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重要性的标准,必然会低估商业银行应该有的地位。也是近些年商业银行功能弱化说法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论与启示

商业银行的核心价值在于管理资金融通过程中的金融风险。通过商业银行制度与投资基金制度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商业银行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管理金融风险的个性化方式和风险内化器的制度设计。商业银行的未来,归根结底取决于其管理金融风险的能力,尤其是以贷款方式管理风险的能力。尽管迄今为止商业银行制度并不完美,商业银行体系依然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但这只能通过金融改革与创新来加以修正和完善。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学者通过对投资基金制度与商业银行制度的比较分析,得出二者有交叉与融合发展趋势的结论(何德旭,2004;曾康林,2002)。对研究新时期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我们可以在发展投资基金的同时积极发展商业银行,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不断地提高其风险管理的能力,做到二者兼顾。可以预见,在一个不太短的时期内,仍将把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放在一个突出和重要的地位上。

参考文献:

[1]代军勋.商业银行积极风险管理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曾康霖.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基金的兴起是否能取代商业银行[J].财贸经济,2002,(7).

[3]何德旭.商业银行制度与投资基金制度:一个比较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2,(9).

[4]王维强,于振玫.投资基金制度会取代商业银行制度吗——关于两种制度的比较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3,(12).

[5]肖奎喜,刘建和,杨义群.从金融功能观点解析投资基金能否替代商业银行[J].财经论丛,2004,(9).

摘要:针对近年来金融“脱媒”现象的出现以及投资基金能否替代商业银行的争论。传统的金融机构理论已不足以解释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功能。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指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管理金融风险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个性化工具和风险内化器的制度设计。加快风险管理技术的创新是新时期商业银行的生命线。

银行基金业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央银行;国库管理;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3(3)-0023-03

一、国库独立保管人的信托法理基础——信托财产独立保管人

信托是财产所有者出于增益或者其他特定目的,基于信任而委托他人管理或处分财产的一种制度。美国信托法权威鲍吉特(Bogert)将信托的定义为:“信托是当事人之间的一种信任关系,一方享有财产所有权,并负有衡平法上的为另一人之利益而管理或处分该项财产的义务。” 一般认为,近代信托法律制度,源于13世纪中期英国的土地“用益”(Use)制度,该制度的核心在于信托财产独立性、权利主体与利益主体相分离、责任有限性和信托管理连续性等。耶鲁大学的John H. Langbein 教授指出,把信托作为规范世代间家族赠与工具早已落伍。现代信托法律理念和制度早已从传统遗嘱管理等民事领域扩展到财产管理、资金融通、投资理财和社会公益等方面,近些年来更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理论和制度支撑。因而梅兰特认为,起源于英美衡平法的信托制度被看作是“英国人在法学领域取得的最伟大、对独特的成就。”传统的信托运作模式包括了委托人、受托人与受益人三方当事人,但在现代金融信托业务实践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当事人:信托财产独立保管人(参见图1)。

简单地讲,信托财产独立保管制度是指为确保受益人利益和委托人信托目的的实现,并防止受托人背离信托目的管理处分信托财产,而在证券业务、投资基金业务以及其他金融创新业务中,将受托人的权利和责任加以适当分离,特设专门保管人负责信托财产保管和日常出纳业务的一种新型信托运作法律模式。在金融业务实践中,特设专门保管机构--信托财产独立保管人通常由商业银行担任,并通过其对信托财产账户的管理,实现监督受托人、保护受益人的任务。

现代资产管理的第三方独立保管和监督是普遍的潮流,也是对信托法的创新发展和完善。当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务、信托公司信托业务、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以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等均已建立了第三方独立保管人制度。其中尤以证券投资基金法和集合资金信托管理办法为典型。《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2004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三章专章规定了“基金托管人”,对其资格、条件和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基金托管人由依法设立并取得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担任。基金托管人与基金管理人不得为同一机构,不得相互出资或者持有股份。基金托管人履行安全保管基金财产等十一项职责,其中包括按照规定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基金托管人发现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指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或者违反基金合同约定的,应当拒绝执行,立即通知基金管理人,并及时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报告。基金托管人发现基金管理人依据交易程序已经生效的投资指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或者违反基金合同约定的,应当立即通知基金管理人,并及时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报告。《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7年3月1颁布实行)也规定了信托财产银行保管制。保管银行负有安全保管信托财产的义务,同时,负有监督信托财产管理人及信托公司的职责,遇有信托公司违反法律法规和信托合同、保管协议操作时,保管人应当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信托公司纠正;当出现重大违法违规或者发生严重影响信托财产安全的事件时,保管人应及时报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

二、国库独立保管人的制度构建

(一)国库独立保管人的法律地位

建构国库独立保管人制度,必须以实行委托国库制度为前提。我国现行的国家金库制度就属于委托金库制,即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受托经理国库。而关于国库的“经理”与“”之争,并非是金库制与存款制的争执,而是由谁来代表国家委托中央银行经理国库的“名分”之争,也是关于中央银行如何经理国库的权力之争。有鉴于此,无论“经理”与“”之争的最终结果如何,都不会改变我国实行委托金库制的基本制度架构,这也为建立国库独立保管人制度准备好了制度前提。

建构国库独立保管人制度应以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库独立保管人。也有学者主张可以设立国库银行来解决“经理”与“”之争。本文认为,与其另设国库银行,不若明确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国库独立保管人法律地位更为便捷、有效和稳妥。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库独立保管人参加国库运作的基本模式如下:(参见图2)。

在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模式下,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可将国库资金委托财政部具体管理,财政部在行政上隶属于国务院,同时在财产权利关系上属于受托人,从而形成公法与信托法上的两重约束,以确保其正确履行国库管理的职责。财政部作为国库资金的受托管理人,享有法律上的支配权,负责国库资金的收支拨付的指令下达事项。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库独立保管人,首先负有安全保管国库资金的义务,并受理国库管理人财政部门的收支拨付的指令。但作为独立保管人,人民银行并不是被动的执行指令,而是依据法律、法规和预算及项目计划等对财政部门的拨付指令进行身审查核对。对拨付指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或者违反预算和项目资金计划的,应当拒绝执行,立即通知财政部门,并及时向国务院或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在这里,国库管理人和保管人向委托人即国务院或同级人民政府负责。

(二)国库独立保管人的职责

依据人民银行的国库独立保管人的定位和职能,其职责主要保障国库资金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主要应是:(1)安全保管国库资金;(2)依法国库账户;(3)保存国库业务活动的记录、账册、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4)根据财政部门的收支拨付指令,及时办理;(5)依法监督财政部门的收支拨付等。同时,人民银行发现财政部门的指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或者违反预算和资金计划的的,应当拒绝执行,立即财政部门,并及时向国务院或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应当注意的是,现代信托法中已不再将受托人责任仅(Fiduciary Duty)限于信托合同范围之内,波士顿大学Tamar Frankel教授甚至主张,受托人关系 (Fiduciary Relationship) 是现代资本社会私法关系 (Constitution of Private Power)的宪法。 由此可知受托人责任在英美信托法中的核心地位。一般认为,受托人责任主要包括注意责任(Duty of Care) 和忠实责任 (Duty of Loyalty)两项。那么,在中国人民银行担任国库独立保管人时,是否也要承担上述两项义务,又该如何承担上述两项义务呢?首先,中国人民银行担任的国库独立保管人派生于受托人,因而自然应当承担受托人责任,当然包括了注意责任和忠实责任;其次,作为国库独立财产保管人的中国人民银行的注意责任,要求中国人民银行要正确履行自己作为国库资金独立保管人的所有法定责任、遵守有关业务规则,并承担责任。第三,作为国库独立财产保管人的中国人民银行的忠实责任,则要求其对一切有损国库资金安全的行为加以监督制止,这也是其作为国库独立保管人的监督职责所在。

三、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中删去现行《预算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中央国库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地方国库业务依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办理”的规定有欠妥当,同时新增“国库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一款又显得模糊。为此我们建议二次审议稿增加一款作为第五款:中国人民银行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经理国库。中国人民银行受国务院委托担任国库独立保管人,负责保管国库资金收支并履行国库监督职责。(参见图1对比)

四、结语

运用现代信托观念和信托财产独立保管人的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理国库所蕴含的丰富法学理论和制度智慧。预算法修改中涉及的国库运作与监督实际上涉及三个层面的制度设计选择与相应的社会影响:第一,财政收支技术层面,主要涉及国库在财政资金收支中的效率与准确性;第二,行政权力或者行政权力资源配置,主要涉及包括财政部门和各级中央银行机构之间的行政权力分配和冲突;第三,国库运作监督权力与社会正义判断。从表面上看,无论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还是财政部负责国库运作都是在行政体系内部进行的一种职责划分,但从行政隶属关系而言,同级政府部门之间业务上的隶属必将强化或者削弱其中个别部门的行政权力或者资源影响力,也会为将来埋下行政效率低下甚至权力寻租的机会。引入现代信托的独立第三人保管制度,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库资金的独立保管人,履行国库收支拨付的监督职责,加强过程监督,与人大监督和审计监督相配合,有利于形成科学严谨的国库运作制度。

参考文献

[1]姜莉.我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及发展方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刘贵生.关于中央银行经理国库几个问题的思考[J].西部金融,2012,(2):8-12。

[3]刘桔林.论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4]徐春武.中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张原,陈建奇.中国国库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1,(1):61-64。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w on the Independent

Custodian System of the State Treasury

QIANG Li YANG Weiqiao

Abstract:Learn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the laws and theories on modern trust, the concept and system of the third party independent custodian of investment funds and asset management, under the premise of maintaining the system that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operates the state treasur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creating the independent custodian system of the state treasury should be the correct direction for China to develop and perfect th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system of the state treasury.

银行基金业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银行基金业务

互联网金融是今年非常热门的词汇,余额宝的推出又再次将互联网金融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互联网直接推动金融业产生深刻变革,给现有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证券业作为金融机构中发展相对缓慢的行业,如何在互联网金融席卷之时立于不败之地?

1 互联网金融概述

目前还没有机构能够对互联网金融给出权威统一的定义,我个人理解为:互联网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既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更不同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并颠覆传统金融消费者的金融服务。目前互联网金融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第三方支付和网上借贷方式。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积累的大量用户的数据了解了用户在金融方面的需求和偏好,使得金融服务从开始简单的支付渗透到小额信贷、转账汇款、现金管理以及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此外,通过专业的互联网平台,网上借贷机构还能帮助双方确定借贷关系并完成交易手续,从而实现了个人之间和法人之间的小额借贷。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相比,交易成本更低,信息更加透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随着手机客户端软件技术的应用,淡化了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性,使得风险定价、期限匹配等复杂的交易简单化,从而降低了很多交易成本;第二,云计算带来超强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有效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2 互联网金融的功能

第一,平台功能。通过互联网企业搭建的网络金融平台,客户可以自行选择金融产品并进行支付、贷款以及投资等金融活动。此方式由于免除了客户跑腿以及等待的痛苦,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

第二,资源配置功能即融资功能。通过互联网金融模式,不仅能够方便的查询交易对手的交易记录,找到合适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分散的工具,更重要的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深入分析数据全面深入的掌握对手的信息而提高资源配置率。因此,从本质讲,互联网金融是一种直接的融资方式,且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兴起,“自金融”应运而生。

第三,支付功能。通过第三方支付的方式完成商家和客户之间的支付,虽然达到了方便快捷以及降低成本的目的,但同时也会削弱商业银行和传统支付平台的地位。目前,约有200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取得了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2012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3.8万亿元。

第四,信息搜集和处理。在传统金融模式下,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应用是十分困难的,这是由于信息资源分散庞杂造成的。但是人们通过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云计算”原理就能扁平化不对称以及金字塔型的信息,从而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和结构化,并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

3 类余额宝产品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天弘基金与支付宝合作推出的余额宝规模急速膨胀,据媒体报道,目前其规模或已超过600亿元,天弘增利宝可能成为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不过,天弘基金相关人士未确认该数字。而阿里相关人士透露,余额宝推出才几个月累计申购就超过1300亿元。相比传统的基金销售渠道,电商的“吸金”能力惊人。

“支付宝的标尺一立,无论是第三方支付公司或基金公司,都有很高的预期和想法。”上海某基金公司电商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互联网金融时代有很多机会,市场也很大,余额宝仅仅是个开始。

继余额宝之后,类似产品层出不穷,“现金宝”、“活期宝”等也取得较大增量。正因如此,多家基金公司正积极争取与苏宁易购、京东商城、当当网等电商平台展开各类合作。

据了解,8月初,旗下微信平台和财付通联手华夏基金,推出对接华夏现金增利货币基金的“活期通”;苏宁旗下的易付宝将联合汇添富基金推出现金理财产品;也将联合华夏基金推出类似的现金理财产品。

上周,“金融大佬”银联也首度选择和光大保德信基金联合推出“类余额宝”产品,不过,该产品主要针对企业客户。业内预计,继联合光大保德信推出产品后,银联接下来将与多家基金公司推出相关产品。目前,银子签约的基金公司共有48家,在支付机构中签约基金公司最多。

“感觉现在整个行业都很焦虑,因为大家都有短期的目标和业绩压力,都在迎头追赶。”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电商负责人告诉记者,基金公司与互联网的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除了余额宝,还没有其他特别具有震撼力的产品,所以大家都在尝试,包括试错。要做业务模式的探索,只有真正去实践了才会有结果。

4 银行的危机与挑战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银行等传统金融行业正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他们如何应对?有专家认为,余额宝、活期宝等互联网金融的涌现,无疑瓜分了银行的蛋糕。多年来,普通市民对理财的要求,不外乎存取款、结算、买基金等简单化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原来都是由银行来垄断的,现在随着这些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市场的格局将面临着新的变化。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首先冲击了银行存款,尤其是活期和结算类存款,而以往基金买卖,理财产品销售,都是银行的重要业务,银行通过收取可观的手续费从而产生利润,但是这块蛋糕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被分割了,因此,银行也被迫加入了“战局”。比如,工商银行(行情,问诊)正式推出了微信银行,提供包括7×24小时人工咨询、自助查询和资讯获取等服务;建设银行(行情,问诊)则推出善融商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商品批发、零售和支付结算等全面金融服务,希望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积累大量交易数据,开发不同的金融产品;中信银行(行情,问诊)与财付通合作,希望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整合产品,开展网络商户小额信贷,并于近日推出手机近场支付业务。浦发银行(行情,问诊)近期也将推出全功能微信银行。

或许,随后下降的就将是金融业务资费。业内人士表示,基金网店的营业将使基金发行方式彻底颠覆,支付通道也依靠第三方支付方式,将大大降低银行渠道的依赖,相对应的销售成本、尾随佣金等也发生巨大调整。

5 互联网金融考验监管方能力

从此前的小贷业务,到之前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再到如今的余额宝。拥有平台和数据的阿里巴巴,在金融领域的探索已越走越远。 当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也必然会影响传统的金融模式。时任招行行长的马蔚华今年4月份在杂志上发文表示,“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目标客户类型发生了改变,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不同,价值诉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商业银行传统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被彻底颠覆。”

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已意识到互联网对金融机构带来的冲击,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已是大部分银行推出的业务。招商银行还在去年推出了手机钱包业务;建设银行去年推出了“善融商务”电商平台,直接涉足到了电商领域。

有专家表示,最早还是传统金融机构运用更多,只是没有那么多的眼球效应。只是今年跨界的多起来,才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互联网金融需要有互联网信用支持,同时还需要理解金融的本质;而传统金融机构从事互联网金融也必须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以及拥有相应的技术。由于互联网金融这个新领域没有相关法律规定,也可能会有人钻法律空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怎样符合监管?这个问题需要解决。互联网金融的自我约束和自我风险控制机制,应该如何建立?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的命题。

6 结束语

未来不论互联网金融发展如何,能够具有较好发展的,无疑是能够将互联网和金融行业能够进行有机结合的。互联网视客户体验为生命,讲究入口和流量,基金公司要将互联网的思维融合到日常的业务中,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体现竞争力。未来,几个互联网巨头占据流量的入口,他们仍将占据互联网金融的大部分份额。而金融业本质是服务业,客户的需求是多样的,还将有众多中小公司占据细分的互联网金融市场。

参考文献:

[1]黄建欢,柯善咨.因特网环境中网点空间布局对证券公司绩效的影响[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何诚颖.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与业务整合路径[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何诚颖.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与业务整合路径[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银行基金业务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 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金融领域的运用,电子商务正逐步发展起来。如今,电子支付甚至逐渐取代了现金支付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也正在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谢琳和卢建军(2003)提出了第三方支付平台这一概念,介绍了应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电子商务的系统结构和支付流程。第三方支付作为网络交易中的一种第三方中介,可以有效降低交易风险,很好地解决买家与卖家间的信用问题。目前,仅支付宝的平均日交易额已经超过了60亿元人民币,这使任意一家商业银行都不能忽视第三方支付这一领域。

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存在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第三方支付主要针对小客户,是对商业银行大客户群体的一种补充。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也有利于改变消费者支付习惯,为商业银行发展网上支付业务提供基础。也有些人认为第三方支付的迅猛发展会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起到颠覆性影响,尤其是在支付领域上抢占了原本属于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因此,关于如何促进第三方支付与传统商业银行共同发展的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也被视为解决两者间矛盾的有效切入点。

然而,相关学者关于第三方支付与传统商业银行关系的研究结论仍然存在巨大分歧,关于两者如何实现共同发展的研究成果尚不乐观。因此,商业银行如何应对第三方支付的挑战,二者如何共同发展仍然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尝试按商业银行不同业务领域分析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为促进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共同发展提供支持。

一、第三方支付的经营模式与优劣势

目前,第三方支付尚且没有明确的定义。从形式上来看,它是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通过与大银行签约提供网络支付模式而形成的一种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相接口的交易支持平台。换言之,就是第三方支付企业通过与商业银行合作,以支付结算功能为基础,向社会群体提供支付结算和增值业务。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向用户收取基本手续费。第三方支付的具体操作流程就是买方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对选购商品进行支付,第三方支付平台收到货款后随即通知卖家发货;待买方收到商品并检验合格之后,便通知第三方将货款转至卖家账户,卖家收到货款之后交易结束。

(一)第三方支付的经营模式。根据研究机构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按照经营模式分类可大致分为两种:PayPal模式与支付网关模式。

1.PayPal模式。在PayPal模式中,第三方支付平台充当了信用中介角色,不但为银行完成支付功能,还为用户提供账号以便进行交易资金代管服务,完成支付后再定期统一与银行结算。PayPal模式可分类为监管型和非监管型两种账户支付模式。监管型账户支付模式下,第三方支付公司在买家确认收到商品并检验合格之前,为买卖双方提供暂时保管货款服务。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支付宝”。而非监管型账户支付模式的特征是网上款项的支付以虚拟资金为介质完成,这种方式使得支付的整个过程只在支付平台系统内部进行循环,其典型代表是“快钱”。

2.支付网关模式。在支付网关模式中,第三方支付作为第三方银行支付网关,通过与银行合作,即与多家银行实现几十种银行卡的直通服务,充当起用户和商家的第三方支付桥梁。这种模式主要特征是注重与银行合作,并帮助商家吸引更多消费者选择在线支付的方式。这种模式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用户不仅仅是消费者,还有商家与银行,其收益来自按每笔交易额向商家收取的服务费以及银行的利益分成。

(二)第三方支付相对于商业银行的优势。第三方支付之所以迅猛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其具备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所不具备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三方支付交易成本低。就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而言,不同商业银行间的业务,例如跨行转账、取款等需要按照交易金额支付手续费。而对于第三方支付来说,例如“支付宝”,若运用手机银行进行金额100万元以下的跨行转账,没有交易费用,因此其交易成本低。这也是第三方支付迅猛发展、吸引大量用户的主要原因之一。

2.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减少电子商务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商业银行传统支付方式通常以货到付款或者是款到发货的形式完成交易,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信用风险,而第三方支付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买方进行交易的前提是将货款打到第三方支付的账户内,支付平台会保留货款直到消费者收到货物并验货,才会将货款转至卖方账户中。同时,交易双方的详细交易记录还会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内保存,这可以防止交易中任意一方的抵赖行为,还可以为后续交易中可能出现的售后问题提供证据。

3.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资金流动性强。对于消费者来说,大家都追求利益最大化,但放入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收益很低,用户又不能把存款全部转化为定期存款或者是理财产品。因此第三方支付是用户的很好选择。例如,存入“余额宝”的资金除收益率高于银行活期存款收益率外,同时具有非常强的流动性,用户可以随时转入或转出资金。

(三)商业银行相对于第三方支付的优势。第三方支付虽然发展迅猛,但它仍然不能颠覆商业银行的统治地位,因为商业银行也具备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具备的优势:

1.商业银行服务具有主动性,可以提供最终的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企业在消费者、商家与银行之间充当着一种中介,用户若想以第三方支付为媒介完成交易,必须以在银行开设账户并存入资金为前提。换言之,银行是一切交易的起点。第三方支付想要提供服务也必须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因此,银行在交易中占有主动权。当出现了不利于银行的局面时,银行可以选择终止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作。

综上,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其优势与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信用卡网上和移动收单业务,分流了信用卡用户,对商业银行线下收单业务收入造成了较大影响。

(三)对中间业务的影响。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以及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所占比重非常大,将近80%,而中间业务占比就相对较小,但近年来中间业务占比也有了上升的趋势,拓展空间非常广阔。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或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主要包括结算清算业务、理财、资产托管、担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主要业务有转账付款、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基金代销、资金托管等,基本涵盖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因此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冲击比较大。

1.挤压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和收付业务。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我国互联网用户最常使用的支付方式是网上银行直接支付以及第三方网上支付,而第三方支付所占比重最大。且大部分用户偏好选择快捷支付和账户余额支付的方式进行付款,只有小部分用户选择跳转至银行卡进行支付业务。这说明,用户的支付习惯已经发生了改变,在互联网支付方面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相比缺乏竞争力。

单从手续费的角度来看,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发展初期采用免手续费的方式进行市场拓展,这一举动为第三方支付积累了大量用户,同时也减少了客户使用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的频率。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改变策略,开始对电脑端转账收取小额手续费,而手机端仍然是转账免费策略。面对第三方支付的挑战,商业银行自2014年8月开始下调网上银行转账手续费,2016年2月底又对手机银行转账手续费进行了调整。

通过对建设银行、“支付宝”以及“财付通”三个平台转账手续费的对比可知(见表2),自商业银行进行价格调整以来,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优势已不那么明显,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优势。比如“财付通”具有在规定额度内免收手续费的特点,且“支付宝”与“财付通”都可以对到账时间进行选择。这种快捷且低成本的产品对客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2.冲击基金代销业务。销售基金和保险业务一直以来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商业银行由于具备良好的信誉保障机制,在基金代销领域一直处于垄断地位。但自2011年6月起,随着中国证监会放宽了基金销售机构的准入条件,“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先后取得了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大量客户选择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购买基金。较低的手续费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主要优势之一。以“天天盈”为例,其手续费是正常费率的4折,而银行代销基金手续费却是正常费率的8折。同时,用户还可以将原本存放在各行的闲置资金用来购买基金,这一行为实现了资金的跨行归集。近年来,商业银行在基金代销数量方面虽有所增长,但其收益却在下降,这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抢占市场有很大关系。

以“余额宝”为例,由于“支付宝”客户群体非常大而且客户粘性也非常强,这就使“余额宝”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广泛使用。同时,由于其募集资金的规模庞大,与其他货币市场基金相比,“余额宝”的基金公司管理费率、银行的托管费率和销售服务费率都比较低(见表3)。这也是其吸引广大用户,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原因之一。

三、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造成挑战的同时,也推动着商业银行进行业务转型与创新。从商业银行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以及中间业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第三方支付会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造成分流,挑战定期存款和理财基金;抢占小微企业贷款份额,分流信用卡用户;挤压支付结算业务、基金代销业务等。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减少了小微企业贷款给银行带来的运营成本,还能促进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

(二)政策建议。

1.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推进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第三方支付平台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有效弥补了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的不足。商业银行通过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可以掌控资金流与信息流,在风险控制基础上实现针对小微企业信贷的新模式。在新模式下,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弥补资金不足的劣势,商业银行也可以提高盈利水平,实现业务的多元化,最终达到促进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商业银行共同发展的目标。商业银行也应该改善自身服务质量,使得服务更加人性化。比如,商业银行可以在合理程度内使得贷款审批程序更加简单、审批时间更短,充分考虑小微企业需求,积极拓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这将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市场中的竞争力。

2.创新中间业务,实现产品人性化。中间业务尤其是支付结算收入是商业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虚拟化成为人们娱乐方式的发展趋势。这一生活方式的转变,使支付业务的利润变得引人注目。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着较低甚至免费的支付价格开展支付业务,操作流程简单便捷,成本低廉,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虽然第三方支付的迅猛发展对商业银行造成了挑战,分流了市场,但是商业银行在支付领域的核心地位仍然未被动摇。为了应对第三方支付的挑战,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推进中间业务领域的创新,为客户提供方便、安全的能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的产品。

3.推进与拓展资金托管业务。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结算服务量的增加,沉淀资金也随之增加。但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不能办理存款、结算业务,不是金融机构,大部分第三方支付企业选择与银行合作,进行资金托管。通过积极吸收第三方支付平台备付金存款,商业银行拓宽了负债来源,为商业银行增加低成本银行存款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支付宝”目前已经选择了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备付金存管银行,这为工商银行带来了大量沉淀资金。其他商业银行可以参考这一途径,并且在此基础上双方合作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到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等方面,这有利于双方共同发展。J

参考文献:

[1]谢琳,卢建军.电子商务中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分析[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12):149-151.

[2]王琪.第三方支付企业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与合作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12.

[3]彭锐.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的问题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4.

[4]薛丽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7.

[5]马刚,李洪心.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6]何燕岗.第三方支付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西南金融,2012,(3):71-73.

[7]马广奇.余额宝的金融创新及其影响分析[J].武汉金融,2014,(3):21-25.

[8]王硕,兰婷.论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2,(9):70-73.

银行基金业务论文范文第7篇

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年金业务

一、国有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中的定位

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各金融机构在企业年金市场上的角色定位如下表:

表中:A=商业银行;B1=保险公司;B2=养老金公司;C=证券公司;D=资产管理公司;E=基金公司;F=信托公司等。目前,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格认定,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制度中承担受托人、账户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三项职责。

二、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年金业务发展现状

(一)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年金业务行业现状分析

1、政策层面的制度机遇

2013年,我国企业年金的政策制定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有关扩大企业年金投资范围、信息披露、合同备案、数据交换等多个文件,对推动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改革及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均在深度推进中。

2、经济层面的支持保障

(1)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推动企业年金需求。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与发展,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以北京市为例,从2007 年到2012 年社会平均工资从4 万元增长至6.3 万元,涨幅57%。

(2)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年金业务发展。2013 年12 月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了《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103 号文),标志着我国企业年金税收制度与国际惯用的EET 模式接轨。

(二)、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年金市场情况分析

1、受托市场分析

随着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快速发展,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受托管理基金规模从907.44 亿元迅速攀升到3413.87 亿元,增量超过2500 亿元,增幅达到276.2%。

2、账户管理市场分析

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管理个人账户从1116 万户增长到2002.3 万户,增长886万户,增幅79.4%。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个人账户数也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个人账户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3%,略高于全行业的复合增长率1.6%。

3、托管市场分析

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托管基金规模从1974.89 亿元增长到5793.87 亿元,增长3819 亿元,增幅193.4%。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国有商业银行托管基金规模也呈现直线增长态势。

综合以上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账户管理市场领先优势明显;在企业年金托管市场始终占据领先地位,但必须时刻警惕股份制商业银行挖转存量优质客户才能继续保持目前的优势。

三、商业银行年金市场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分析

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市场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

(一)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可能是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市场中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之一。因为保险公司以年金保险的方式最早进入了企业年金业务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保险公司所具有的优势还包括:强大的机构网络和商业营销能力;雄厚的精算及成熟的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技术;较强的帐户管理优势。

(二)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的主要优势首先在于投资领域。一方面,证券公司对股票、可转换债等产品一直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争取投资管理人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大型综合类证券公司拥有完善的信息系统和众多的营业网点,因此在争夺账户管理人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基金管理公司

基金管理公司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首先是基金管理公司有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严格的风险管理、内控机制,这使得基金运作透明度相对较高;其次是基金管理公司具有以投资组合方式管理巨额资金的能力和经验。

(四)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在我国信托型的企业年金市场中可以承担企业年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甚至是托管人的职能,基本不存在担任角色方面的政策限制。

四、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年金业务的发展建议

(一)积极参加职业年金业务

商业银行开展职业年金业务可采用“统一管理、集中操作、属地服务“的经营原则,做好组织推动工作,促进业务平稳发展。结合企业年金业务运作经验,构建职业年金业务组织架构,为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业务提供各项金融服务。

(二)进一步加强竞争情报工作

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竞争情报已成为继资金、人力资源、产品之后的第四大生产要素,“控制情报就是控制企业的命运,失去情报就会失去一切”已成为银行业的普遍共识。包括掌握企业年金业务竞争环境、掌握同业竞争对手和客户信息、构建竞争情报搜集渠道、对竞争情报进行整理加工并最终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三)要切实做好企业年金客户的维护工作

国有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要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切实做好账户管理、资产保管、资金清算、估值核算、投资监督、托管报告基础服务工作,加强托管系统建设,认真细致的办理每一笔业务,加强风险控制,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安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燕绥.企业年金理论与实务[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邓大松,刘昌平.中国企业年金年度研究(修订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叶定定.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年金业务发展研究-以A银行为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银行基金业务论文范文第8篇

摘要:本文在介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证券投资基金对银行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商业银行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策略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商业银行;影响;策略

一、证券投资基金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同样具有双向影响效应,一方面,它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中间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到我国的金融稳定。

1.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和利润增长有积极影响。

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中有利于组织低成本的存款。无论是基金开户还是基金投资前的沉淀,基金的存款都是低成本稳定的资金来源。而且不论基金是商业银行通过为基金提供销售、交易服务,在银行系统内部十分简便地以低成本直接将存款划转为基金,这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为自己扩大了客户源。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可以收取基金托管费,获取中间业务收入。由于证券投资基金是发起、管理、托管三权分立的机制,根据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基金托管业务必须由商业银行担任。但基金托管要求托管人有熟悉托管业务的专职人员,而且要具备安全保管基金资产的条件,托管人必须有安全、高效的清算、交割能力,以保证基金发行、运营、赎回与清算的效率和质量,目前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来担任,一些资本实力雄厚而且业务能力强的股份制银行也加入这一行列,所以基金托管业务将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业务,具体见下表。从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托管费收入来看,托管费收入上升速度很快,已经从1998年的1600万元上升到2006年的10.53亿元。商业银行通过介入基金托管业务,既可以改善其自身的资产结构,促进商业银行中介业务的发展,增加无风险业务收入,改善业务收入结构,也可以促进新型商业银行业务人员素质提高与知识结构的改善,为商业银行现代资本市场金融业务发展拓宽空间。

2.证券投资基金对银行业的消极影响。

首先,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带来了冲击。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品种,具有强大的专业理财功能,它的出现顺应了降低资源配置成本的需要,使得投资者和融资者都愿意通过直接融资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出现存款“脱媒”

现象,使得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样具有转型经济国家的一般特征,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间接融资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短期内迅速削弱其传统业务,中间业务又无法迅速跟上,银行的不稳定性增加,将会对我国的金融稳定产生冲击。进而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其次,证券投资基金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投资基金的发展和变化,对传统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制度下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使货币政策中的M1、M2、M3等形式的货币定义不断发生变化。毫无疑问,证券投资基金对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增加了货币控制的难度,对央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提出了新的考验。此外,由于证券投资基金带来的低风险高盈利效应,银行同业竞争加剧,对银行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挑战。

二、商业银行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对策。

①发挥商业银行优势,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鉴于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带来的积极影响,大力发展基金托管业务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加强基金托管业务的市场开拓,不断增加托管基金的数量和资产总量;另一方面,要加强银行基金销售业务的市场开拓,目的是将销售的基金按照协议的要求推介出去、销售出去。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销售基金,顺应潮流尽快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便利投资人投资的方式,让投资者享受安全、高效、便利的基金代销服务。还可以借鉴美国筹建类似于“基金超市”网站,销售各个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也要充分考虑银行卡在基金销售中的作用,还可以通过电话银行销售基金,给投资者带来便利。②商业银行争取在政策指导下成立银行系基金,开展多元化经营。2005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公布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4月6日,确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为首批直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银行。交银施罗德、建信基金、工银瑞信等银行系基金应运而生。到2008年底,这3家基金公司的排名大幅上升,管理规模逆势增长,其中交银施罗德排名12位,建信基金排名20位,工银瑞信成为2008年规模增长最快公司,而且赢得市场和不俗的业绩。商业银行可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对银行业带来了新机遇,不仅有利于在分业框架下推动金融机构的多元化经营,而且有助于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商业银行的储蓄和资产的多元化。大量的储蓄资金将有可能通过购买银行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证券市场,有效转化为投资性基金,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因此,各家商业银行要积极争取尽快尽早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减少存差,促进储蓄———投资的转化。一旦今后政策允许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银行就可以转换角色,成为基金管理人,直接管理经营基金业务。

③向开放式基金提供融资便利,进行业务创新,为混业经营创造条件。证券投资基金的相关规定中允许基金管理人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条件,向商业银行申请短期融资,这使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又增加了一个途径。由于开放式基金可能面临非正常巨额赎回压力而产生流动性需要,往往需要借助于银行的短期资金支持,在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银证合作的前景十分看好。这也是商业银行积极进行业务创新,为将来实现混业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④为证券投资基金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托管业务服务。基金托管要求银行在财务核算系统软件、清算网络、监控手段、整体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提供快捷、便利、周到的基金销售和服务。商业银行庞大的储蓄网点、丰富的储户资源、先进的网络设备、良好的信誉等软硬件条件,不仅为基金提供了理想的基金销售平台,而且商业银行拥有完善的清算结算网络系统、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和完善的系统结构,完全可以承担基金托管人的职责。在基金托管业务服务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发挥银行的优势,为证券投资基金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服务。

⑤加强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目前基金托管业务存在的很大问题是商业银行托而不管,过分注重基金的清算交割和保管功能,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职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监督管理基金规范运行,避免发生风险,影响金融稳定性,同样是商业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银行基金业务论文范文第9篇

>> 中信证券的国际梦 中国梦,吉大行 大行 中信证券梦断华尔街 失踪的大行星 三大行业的转型之道 大行唱空汇丰的阴谋 中原大行的谋变之道 大行其道的“弱智”游戏 孩子最反感父母的大行为 大行业中的小企业 小不点的大行动(1) 小不点的大行动(7) 小不点的大行动(10) 减寿的六大行为 万人免费援助大行动让广大读者最快实现创富梦 时尚的瞬间错觉 Fast Fashion大行其道 四大行的期中考 机构最看好的十大行业 坚定的调控之下难有大行情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中信的“大行梦” 中信的“大行梦”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王春梅")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中信银行这三四年的努力用一个关键词概括就是“转型”。

中信银行2015年三季报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净利润同比仅增长2%,排在8家已上市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最末位。

“虽然这一增速相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上半年分别有所下降,但是中信银行整体盈利水平稳中有升,业务规模稳步增长,资产质量总体可控。”中信银行在书面回复《财经国家周刊》的采访时称,“增速放缓,主要原因是经济下行,不良贷款多发,不良贷款拨备计提增多,‘吞噬’掉部分利润。此外,利息收入增长较低也对利润增速产生不利影响。”

中信银行三季报的净息差比去年同期下降 0.04 个百分点至2.33%。虽然今年以来央行多次降息,但与2014年报相比,8家上市股份行中的6家净息差均上升,只有民生和中信下滑。

但行业衰退及业绩不振均未泯灭中信的理想。业内人士称,在中信内部有一种说法,即不能仅以追赶招行为目标,还要有更远大的追求,要力争成为五家国有大行之外的第六大行。

有志于此,中信银行这三四年的努力用一个关键词概括就是“转型”,伴随转型的突出特点就是高管频繁更迭。近两任更换的行长均来自国有大行,均曾分管过零售业务,这或许可视为中信零售业务转型之迫切。

然而,理想与现实尚存差距,从曾经的紧跟招行、到现在离招行的距离越来越远,中信已经跌至8家上市股份行的中间位置,“大行梦”仍是任重道远。

业绩

在8家上市股份行里,背靠中信集团实体产业的独特优势曾为中信银行打造出最强大的对公业务板块,也使其最有实力挑战招行的领头羊位置。

但最新业绩显示,在股份行净利润同比增速排名中,中信由上半年的倒数第二位进一步下滑到最末位,同比仅增长2%,低于招行5.89%的同比增速,更远低于排首位的平安13%的同比增速。

同时,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74.53亿,同比增加16.08%,仅高于华夏银行、排在倒数第二位。

当然,如果与五大国有银行比起来,中信还算说得过去,毕竟五大行中除交行净利润同比增加1%之外, 其余4家已经全部“破1”,若从单季度来看,中行和交行甚至出现了净利润同比二季度“负增长”的情况。

很明显,近日央行再次实施降息以及存款利率市场化一并完成之后,存款成本上升、伴之企业信贷需求的持续低迷,下半年净息差继续收窄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不良贷款方面,中信整体表现还不错,截至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337.63亿元,同比增速14.73%,远低于其它7家股份行。

中银国际在研报中强调:中信2015上半年213亿的不良贷款拨回和转移,相当于2014年全年拨回的81%。但其关注类和逾期类贷款占比较高,说明在当前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不良贷款余额可能进一步上升。

国泰君安分析师邱冠华认为,中信是业内较早暴露资产质量问题的银行之一,其借助集团优势积极处置不良,但需关注不良贷款生成率下降能否持续。

转型

中信与民生,近一两年高管离职都备受关注,只不过,与民生中高管“出走式”的离职潮有所不同、中信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自主式的、主动的高管更替。

2012年8月,来自建行、曾分管过零售业务的朱小黄出任中信银行行长。此后半年,其对中信总、分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进行人事调整和部门重设,包括对前台公司、零售、金融市场、交易金融四大板块的重新设置。

朱小黄对中信的改造也多有建行等国有大行的影子浮现,例如参考大型银行的职务体系,设立首席、总监等职务;再例如在公司业务条线上新建了集团客户部和机构业务部等部门,而建行等大行也有类似集团客户部等部门设置。其对公业务的目标就是要力争用3-5年时间使公司业务接近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水平。

同时,朱小黄为这家一向以对公业务为强项的银行首次提出要打造“大零售”板块的目标,并提出“再造一个网上中信银行”,未来将以网络银行、消费金融、零售旗舰店为新的战略抓手。

但上任才一年多,朱即被调离行长之职,转任中信集团监事长。“朱小黄的霹雳手”(市场说法)戛然而止。

2014年5月,李庆萍出任新行长,她可以算半个空降,几个月前才从农行加盟中信集团。

新行长的关键词仍然是“转型”。曾在农行工作多年,且也曾分管零售业务的李庆萍上任后,对组织架构和高管层又一次进行调整,这次调整,再现对大行的效仿。

比如,农行将互联网金融职能归到电子银行部,中信也将此前的网络银行部改为电子银行部。 《中信银行2015-2017年战略规划》提出了“大协同、大资管、大交易”三个概念。

零售业务仍被视为利润增长点,作为转型的重中之重。李提出,自2014年8月起,全面启动零售战略二次转型,包括投入大量经费进行“网点转型”,甚至细化到对68家专业支行的改造计划,更换logo、更换工服、重新装修支行网点等。

但二次转型的效果尚不明显,根据2015年半年报,公司银行业务税前利润占比43.9%,零售银行业务占比仅为10.6%。

优势

“任何战略的落实都将是一个逐步发力的过程。”中信银行在给本刊的回复中解释,提升零售利润贡献度是转型战略的重要内容,目前正在多管齐下,例如通过六大特色单品引领市场;推动互联网金融与手机银行业务,推出直销银行,加快智慧社区O2O建设;强化与电子商务平台、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机构、数据提供商等跨界合作,实现批量获客与创收等。

“我认为中信银行最大的问题是体制。”9月8日,在“知乎”上一个关于中信业绩的讨论帖中,一位自称曾在中信工作7年刚离开、署名“王剑”的人士分析说,中信作为国企,“管理方法落后,业务创新跟不上市场变化……但也有好处,就是不会因为战略错误导致出现重大风险。”

对此说法,中信银行在给《财经国家周刊》的书面回复中未做置评。

不过此前在9月17日的银行业例行会上,中信副行长郭党怀曾提到,未来中信将探索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

确实,今年以来,中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做得风生水起,陆续推出了B2C供应链金融平台以及互联网投融资平台,并联合了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小米、顺丰等开展了一系列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

很明显,中信也希望以互联网金融为突破口,加快创新步伐。不过,这些改革和创新对利润的贡献可能还要假以时日,且很可能面临同质化竞争。

另一方面,中信似乎已经意识到,回过头去重新巩固其强大的对公业务的重要性。上半年报显示,其公司业务对利润贡献的占比仍高达40%多。李庆萍提出,要紧扣国家政策导向,例如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自贸区等制定金融服务方案。

中信银行在给本刊的回复中表示,已为此设立了“一带一路”基金,中信银行全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作为管理人,按照母基金方式进行运作,首期规模200亿元,力争5年内规模达到1000亿元,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5000亿元,并拟与兄弟公司中信建设合资成立海外“一带一路”基金。

截至目前,该基金所投资的呼和浩特轨道交通基金、广州花都棚户区改造基金、浙江余杭保障房基金、杭州未来科技城创业基金项目等合计规模逾150亿元。

《中信银行2015-2017年战略规划》提出了“大协同、大资管、大交易”三个概念。中信银行拥有中信集团强大的综合经营优势,可以整合集团内产融优质资源进行总体投融资安排,这一点可能是其它几家股份行制商业银行所难以匹敌的。

银行基金业务论文范文第10篇

该书是由我国资深金融史专家、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史专业委员会主任洪葭管研究员用多年时间殚精竭力编纂而成。这部史料以旧中国特大型金融机构为研究对象,把近代中国一个垄断性强、规模巨大、权力震惊中外的中央银行,用大量的第一手档案史料予以符合实际的、有力的刻画,使其真实性充分显露出来,供学术界研究利用,供当代银行家们借鉴,供广大金融工作者了解,供全国读书爱好者一睹为快。(本书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主编:洪葭管定价200.00元)

发达国家资本账户自由化的经验

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的惨痛经历表明,在推进资本账户自由化的过程中,同时采取其他的配套改革措施和提高对金融部门的监管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本市场稳定并富有效率,使金融风险降到最低,确保本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同时获得最大收益。

本书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定期论文系列中的一篇(214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长期关注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实现资本市场自由化的问题。为此,他们专门延请了两位来自荷兰中央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撰写了此文,对发达国家运用的资本管制手段和放开资本账户的经历进行了逐个的、详细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考察了发达国家自20世纪中期以来采取的资本管制措施和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的进程,总结出这些国家几十年来资本账户自由化的经验和教训,并对得出的经验和教训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当前的形势进行了探讨,为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本书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作者:艾格・贝克,布赖恩・查普定价22.00元)

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丛书

综合经营是指商业银行不仅能经营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汇兑业务等传统银行业务,还能经营股票发行和股票买卖、基金管理、资产管理、销售保险等原属于投资银行或保险公司的一些业务,以及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和金融互换等衍生金融业务,并且成为这些业务领域中的主要参与者。商业银行通过综合经营可以使银行充分利用资源存量,开辟新的收入来源,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通过开展各类金融业务,增加新的业务收入来源,加大内源性融资力度,扩大银行资本规模,提高抵御风险和化解风险的实力。随着金融市场条件的改善,综合经营会成为银行业必然的选择。

上一篇:传统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下一篇:编辑课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