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范文

时间:2023-02-21 07:05:14

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范文第1篇

尽管在各种渠道的融资类型中,银行贷款的风险是最大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银行贷款始终以最传统的融资手段而被企业作为融资途径的首选。曾有企业称:银行贷款的过程实际上是一次血淋淋的长征。《科学投资》特邀请一家私营科技企业作为体验企业,走了一遭银行融资之路。

扫盲

这家企业是1999年成立的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截止到2001年6月,平均每年利润在80万元以上。在经营了两年市场并且已经建立了自己稳定业务群后,翅膀逐渐硬起来的这家企业期望获得更大的发展,而此时资金成为了他们继续成长的制约。都说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然而血液供给不足,显然迈出的步子也就软弱无力,就算勉强跑起来也跑不出去多远。2002年10月,董事会决定扩大资本进行融资,并且选择从银行贷款50万元。而秦尚辰因为是公司决策层中惟一一个经常与银行打交道的人,自然就成为了这次融资行动的执行者。

秦尚辰从接了任务起,就开始紧锣密鼓的忙活开了。说实话,他虽然没少与银行打交道,但是向银行贷款却是头一遭。

秦尚辰虽然知道从银行获得贷款并不容易,但他以为难就难在怎么让银行相信自己企业的信誉度。这好办,自己的公司楼下有一家工商银行,与自己离得近,监督起来自然容易,再加上一些公关手段,应该不成太大的问题。

他先来到了工商银行的这家分行,提出自己的企业准备贷款,不知道该准备哪些手续。信贷员是个30岁出头的小伙子,他一脸抱歉地对秦尚辰说:“很对不起,虽然在我们的业务种类中,包括了对国营工商企业、集体企业、科研单位、外商投资企业和私人工商企业等的本外币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和科技开发贷款等,但近两年,我们的业务活动主要集中支持大中型国有企业。”

秦尚辰对此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更何况人家的话这么中肯。索性,秦尚辰找了一个这方面的专家,对于申请银行贷款中需要注意的内容进行“特别辅导”。专家很直接了当的说:“对于中小企业和私企来说,寻求贷款应该找地域性比较强的银行,而这两年,民生银行对私企的贷款进展的比较好。另外,要想比较容易获得银行的贷款,第一,在贷款品种方面,一般宜从小到大逐步升级,可先通过有效的质押、抵押或第三方保证担保等手续向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等有了一定实力再申请项目贷款。第二,在贷款金额方面,由于个私经营者一般经济不太富裕,贷款时应量力而行,尽量避免搞大投入。第三在贷款利率方面,目前的基准贷款年利率为6个月(含)以下为5.04%、6―12月(含1年)为5.31%、1―3年(含3年)为5.49%、3―5年(含5年)为5.58%、5年以上为5.76%。根据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各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对个私业者的贷款利率可实行上浮,上浮幅度为30%以内。但各家银行、信用社的上浮幅度并不一致,所以在申请贷款时,可‘货比三家’,尽量选择利率上浮幅度小的金融机构去贷款。第四在贷款期限方面,现行短期贷款分为6个月以内(含6个月)、6―12个月(含1年)两个利率档次,对1年期以下的短期贷款,执行合同利率,不分段计息;中长期贷款分为1―3年、3―5年及5年以上3个档次,对中长期贷款实行分段计息,遇贷款利率调整时,于下一年度1月1日开始执行同期同档贷款新利率。总之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因此应把握贷款利率在两个时间段的‘利差’,在确定贷款期限时尽量不要跨过一个时间段。”

听了专家的介绍后,秦尚辰想就找民生银行贷款吧,可是过去一问方知,在民生银行申请贷款有一大前提,即企业必须在民生银行有固定账户,而且必须达到13个月以上。

跑腿

2001年11月,秦尚辰直奔北京商业银行的信贷科。信贷科里很安静,十多张办公桌却只有两三个工作人员,秦尚辰等了一会儿后,见到一个信贷员。该信贷员看到秦尚辰后,要他拿出申请贷款的资料,秦尚辰马上将一大包包括企业执照复印件、资产核算表之类足足有20多页的资料递了上去。信贷员接过后,眼光在材料上一扫,起身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抽出一张纸递交到秦尚辰的手中,随后说:“你们是第一次申请贷款吧?”不容秦尚辰有任何反应又说:“这是办理贷款手续需要准备的资料,拿回去看看,将资料全部准备齐全后,再约时间谈谈。”第一次的申请就在秦尚辰递出自己名片的一瞬间结束了。

秦尚辰回到公司后认真地学习了一番信贷员交给他的那张纸,上面写得是获得贷款的主要条件也就是借款单位必须具备的几项基本条件,包括须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登记注册,持有营业执照;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即企业有独立从事生产、商品流通和其他经营活动的权力,有独立的经营资金、独立的财务计划与会计报表,依靠本身的收入来补偿支出,独立地计划盈亏,独立对外签订购销合同。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偿还能力;有一定的自有资金。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此方面的要求不同,但显然注册资本仅为10―50万元左右的企业,在创业之初是难以达到此要求的,自然而然被此项条件拒之门外;遵守政策法令和银行信贷、结算管理制度,并按规定在银行开立基本账户和一般存款账户;产品有市场;生产经营要有效益;不挤占挪用信贷资金;恪守信用等十余项内容。

除此外,上面列明企业申请借款还应符合下列条件:有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即原应付贷款本金及利息已偿还,没有偿还的已经做了银行认可的偿还计划;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了年检手续;资产负债率符合银行的要求等等。银行方面声明,只有在上述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企业才可以向银行正式提出借款申请。

秦尚辰看了,虽然觉得头大,但另一方面又觉得有了明确方向,准备起来或许会更容易一些,秦尚辰让公司的财会人员分头准备材料。仅一周时间,各种资料准备齐全。秦尚辰给信贷员打了电话,约了第二次会面的时间。

当秦尚辰将资料全部交给信贷员后,信贷员留下了一份,然而让秦尚辰填写了两份申请贷款情况说明书,然而,当秦尚辰填写完毕后,才发现还需要加盖公司公章,而且需要提供法人的人名章以及法人委托他全权办理贷款手续的委托书。这些他都没有带。好在信贷员很通情达理,将两份申请贷款情况说明书留下了一份,另一份要秦尚辰拿去盖章,并办理委托书,并说:“没关系,下次把盖好章的说明材料和委托书拿来,再带来公司公章和财务公章,一块儿补齐吧。”

秦尚辰从银行一出来,就急忙返回公司,将缺的手续补齐,再次与信贷员联系。秦尚辰又一次将资料交给信贷员,不料这一次信贷员又很抱歉地对秦尚辰说:“说明书还需要再填一份,上次我给拿错了,需要填写新的版本。”

没办法,秦尚辰又是一通忙乎,第四次,终于将资料补齐了。信贷员当着秦尚辰的面,将资料认真看了一遍后,问他:“企业法人的概况带来了吗?”秦尚辰苦笑摇头,心里想,这么折腾人,你为什么不一次把话说清楚呢?秦尚辰告诉信贷员没带。信贷员让他回去拿去。

如此反复之下,秦尚辰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和全部精力投入到准备各种资料和往返于银行与公司之间。后来又跑过几次,他数不过来了,也懒的去数了。因为信贷员告诉他:“我们对于你们企业了解不多,又是第一次打交道,是繁琐一些。而且你们要贷50万元,对于我们来说其实贷50万和500万的成本与手续是差不多的,这就是为什么银行都愿意给国有企业贷500万元。互相谅解吧!”

攻坚

2002年2月,终于信贷员有一天通知秦尚辰到银行去一趟。秦尚辰此时已是一听是贷款的事情头就大了。但他不得不去,因为已经办到现在这种状况了,前前后后公司也已经花去了将近3万多元的成本。

这一次,信贷员给了他一份借款申请表。秦尚辰看到申请表后,终于松了口气,半年下来,他也快变成这方面的专家了,他知道填过这个表就意味着贷款已经八九不离十了。信贷员对秦尚辰说:“填好这个表格,然后,按照所需提交书面文件的细目,一样样将书面文件准备好,一起交过来。”

2002年3月初,秦尚辰第N次一份份仔细检查了银行所需资料,惟恐有所遗漏。这些资料包括:1、法定发证机关办法的年审合格的本企业贷款证;2、贷款申请报告。报告载明了下列内容: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注册资金、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办公地点、联系电话、联系人、主营业务及企业介绍;企业法人概况,包括姓名、性别、文化程度、专业职称、曾经从事的职业及职务、有何业绩等;详细写清借款金额、用途、期限、还款途径及担保形式,以及附上项目可行性报告、购销合同等;企业财务情况,包括货币资金、存货量,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合计、总资产、本期净利润以及最近一年累计利润总额;3、财务报表。包括两方面内容:上年度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本期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4、有关证件、证明(借款人、担保人均须提交)。这些证明包括:营业执照的副本及其复印件;法人身份证及其复印件;如有其他人代替法人签字,还需提交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及法人授权委托书(授权书需有法人亲笔签字并加盖公章);5、保证贷款需提交的资料。即保证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保证单位的财务报表,包括上年度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本期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保证单位同意保证的证明书,需加盖公章;6、抵、质押担保贷款需提交的资料。如:抵、质押物的详细目录和产权或所有权证明;抵押物和动产质押物价值证明;抵押物和动产质押物经银行制定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权利质押物鉴定书;登记机关办理登记的证明文件和证书,等等,厚厚一大摞。

当秦尚辰将厚达87页的所有证明资料及借款申请书交到银行时,企业申请贷款的所有工作总算告一段落。秦尚辰松了一口气。接下来的就是等待银行受理、审批了。银行方面告诉秦尚辰,一般情况下,银行自受理之日起,会按照法定的答复期限(短期贷款20个工作日,中、长期贷款130个工作日)为银行信贷部门审议贷款时间。

等待

截止本文发稿,秦尚辰尚未得到银行的通知。秦尚辰对《科学投资》记者谈到自己的贷款经历时感慨颇多:第一:累。“从开始准备申请贷款起,就一直有一种累的感觉。实际上,我的企业由于对于此贷款的需求还没有特别强烈,因此在手续的准备工作中,准备时间比其他企业要长2个多月,即使是这样,依然会感觉很累,主要原因是,申请贷款并非与银行一家打交道。从工商管理部门、税务部门、中介机构等等,要一个门坎一个门坎地过,少了一家的报告都无法申请贷款,因此哪一家都不能忽视,哪一家都需要至少用去三四个工作日的周旋时间。”

第二:成本高。“申请银行贷款的成本,原先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在内,然而经过这几个月下来,才发现银行贷款的成本实际上是其他融资方式的两倍。各种证明资料的报告书、评估书、鉴定书等等,已经用去了数万元。当然,这其中还不包括一些公关的费用。”

第三:手续繁琐。“申请初期,对于贷款的一些细节了解不太明了,走了一些弯路,特别是一些资料的证明书中,该盖哪些章,不能盖哪些章。一时没有搞明白,就需要从头再来。大概数过一次,申请资料中的各种证明章不下15个。手续实在是太复杂了。”

点评:

据《科学投资》了解,私营企业的贷款成功率占全国商业贷款的20%。虽然这个数字很小,但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即对私营企业的贷款还是有成功先例的。当然,这20%的成功率中大中型私营企业就占去了95%以上。

银行贷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社会关系;教育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428(2006)10-0069-05

一、引言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吸引中国经济学家的重要课题,现有的一个普遍观点认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完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由于农户或中小企业缺乏资产作为抵押,同时也缺乏信用记录,导致了无法从正规的商业银行那里获得贷款。基于这种考虑,各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校正这种“市场失灵”。在中国,对这一问题的考虑可以体现在农村扶贫贷款政策上,比如中国每年的几百个亿的农村扶贫资金中有超过一半的资金为贷款,部分是贴息贷款,部分是非贴息贷款。这些贷款的使用对象就包括需要资金支持且又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但是,通过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以支持农业经济的策略至少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那些被确定为支持对象的低收入农户是否需要贷款(包括普通的银行贷款和扶贫贷款)以增加自己的收入?如果需要,那么他们能否真正获得贷款?如果他们能够获得贷款,他们又有机会、有能力进行各种投资经营活动以增加收入吗?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取决于我们对农村金融的一个直觉:那些能够贷款的农户可能并不是最需要得到支持的农户,那些最需要得到支持的农户并不一定能得到支持,那些在政府或银行看来需要获得贷款的农户未必真的有能力捕捉并进行各种投资经营活动。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调查数据提出对这些问题的基本判断。

二、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于2004年组织的农户问卷调查。该调查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了20个省份,并在这20个省份中各随机抽取2-3个村,每个村中再随机抽取20个农户,最后共获得了1000份数据完整的农户问卷。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该调查。

表1给出了问卷在全国的分布情况和有效比例。从表中可以看出,被调查样本基本覆盖了全国大多数地区。

表1样本农户的地区分布

下面针对被调查农户的各种背景资料作一些统计描述:

一般家庭内部的重大事务是由户主决定的,所以样本户主的教育背景对于一个家庭借贷行为可能会有重要影响。表2给出了户主的受教育情况统计。在调查问卷中,我们采取的是户主的受教育年限,下表中则根据受教育年限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文盲是指受教育年限为0,小学是指受教育年限为0-6年,初中是指受教育年限为6-9年,高中是指受教育年限为9-12年,高中以上则为12年以上。从表中可以看出,被调查农户的户主受教育程度大多为小学或初中水平。

表2样本农户的户主受教育程度

农户家庭收入是一个反映家庭背景的重要因素,也可能是影响农户信贷行为的重要因素。我们用被调查农户在2003年的家庭人均总收入作为衡量家庭收入水平的指标,并将家庭收入划分为8个档次,总体收入情况分布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将近一半的家庭的人均收入在869元到4000元之间。

表3样本农户家庭人均总收入水平

一个家庭的社会关系对家庭的各种行为也必然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们在问卷设计中询问了被调查农户有几家亲友在政府部门工作、有几家亲友中有党员、有几家城里有经常联系的亲友、有几家亲友在学校里工作、有几家亲友在医院里工作,以及被调查农户中是否有成员任村干部。表4给出了被调查农户中是否有成员担任村干部、是否有亲友在政府部门、学校、医院工作,以及是否有亲友在城里居住和是否有党员亲友等情况的统计。表4中的比例为有该种社会关系的农户数占样本农户总数的比例。

表4被调查农户社会关系统计

三、农户信贷行为分析

下面,本文针对前面提出的问题,从几个角度对前面提出的几个问题做一些统计性的描述和分析。

(一)什么样的农户申请了银行贷款?

统计显示农户申请银行贷款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在过去四年(2000-2003年)里共有138户农户向银行或信用社申请过254次贷款,平均每年有3.7%的农户向银行或信用社申请了贷款,这些家庭在过去的四年里平均申请了1.84次贷款。另外,我们整理的数据也显示:所有被调查农户中,在2003年共有305户农户还欠亲友的钱,占被调查农户的30.5%,这一数字说明,发生于亲友之间的民间信贷在农村非常活跃。这一方面体现了亲友之间的互相帮助,说明了目前的农户的信贷行为大部分还局限于亲友之间,而亲友之间的这种小范围融资显然存在有资金规模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可能反映了正规的银行贷款的高交易成本以及农户借贷行为的偏好。下面我们主要从户主教育背景、家庭收入、社会关系和地区分布等几个方面针对申请贷款的特征作进一步分析。

1.申请过贷款农户的户主教育程度。

为了观察户主的教育背景对于家庭的投资、借贷行为所产生的可能影响,我们对所有申请过贷款的农户的户主教育背景的分布与全部被调查农户的户主教育背景的分布进行了比较。

表5被调查农户和申请贷款农户的户主受教育程度

我们首先将教育程度数据划分为五个阶段,并描绘出申请贷款农户的户主受教育程度分布,然后描绘出申请过贷款的农户的户主受教育的分布情况。表5表明了这两个分布。从表5中的对比可以看出,对那些申请过贷款的户主而言,户主的教育程度为文盲、小学、高中以上的部分的比例都低于被调查农户的户主的对应文化程度的比例,户主的教育程度为中学和高中的部分的比例都高于被调查农户的户主的对应的文化程度的比例。这一点可能蕴涵着这样的解释:户主为文盲、小学的家庭可能缺乏捕捉投资机会的能力,或者即使捕捉到了投资机会,也未必有使用银行贷款进行投资的经营管理才能,所以他们很少申请贷款;而对于户主为高中以上程度的农户,他们可能会由于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本而有较高的收入作保障,从而不需要进行贷款;而对于那些户主教育程度为中学和高中的家庭,他们可能需要,而且也有能力获得贷款并进行相应的投资经营活动。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用每一受教育水平下申请过贷款的户数除以该教育水平下的被调查总户数,所得比例可以来表示贷款意愿,即在每一教育程度类别中,有多少比例的农户申请过贷款。图1表明:在高中以前,随着户主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家庭申请贷款意愿在不断增强,而户主教育程度为高中以上的农户则只有较低的贷款意愿。

图1不同教育程度家庭的贷款意愿2.家庭收入水平与申请贷款比例。

下面我们来考察农户的收入水平与贷款意愿间的关系。我们依然按照将收入水平划分为八个档次,然后将每个档次中申请过贷款的家庭占该档次中所有家庭的比例与这一档次中所有家庭占全部被调查家庭的比例做一个对比,表6给出了对比的结果。

表6农户收入水平与申请贷款情况

从表6可以看出,在人均收入水平低于6000元的五个档次中,除了第三个档次中,申请过贷款的农户占该档次中全部被调查农户的比例比该档次中的农户占全部被调查农户的比例高出0.42个百分点以外,其他四个档次中,申请过贷款的农户比例都低于该档次农户占全部被调查农户的比例;而在收入水平最高的三个档次中,申请过贷款的农户占该档次中全部被调查农户的比例比该档次中的农户占全部被调查农户的比例都要高出1.3个百分点以上。从这一对比可以得出的一个可能启示是:收入水平越高的农户越有可能进行贷款,可能的解释是收入水平高的农户更有能力偿还贷款,或者他们有自己的部分资金充当投资过程中的流动资金,他们可能会希望借助于银行贷款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或者满足更高水平的消费等目的。

3.农户的社会关系情况。

现有的很多研究都发现,受政府补贴的各种贷款或补助往往都被有社会关系的富人获得了,真正的穷人往往难以获得。那么,这一情况在正式的贷款中是否也存在?下面我们来考察我们所调查的农户的家庭社会关系与该家庭是否申请过银行贷款的关系。

表7的第三行给出了申请贷款者中有社会关系的农户占总申请贷款者的比例,通过与第二行中拥有某种社会关系的农户占全部被调查农户的比例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在拥有每一类社会关系的家庭中,申请过贷款的农户占拥有该类社会关系的农户的比例都高于拥有该类社会关系的家庭占全部被调查家庭的比例,特别是对于那些亲友在政府部门工作和有亲友是党员的家庭而言,这一贷款比例更高。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断,拥有社会关系的农户可能会更有渠道申请并获得贷款。

表7申请贷款者的社会关系与总体社会关系比较

4.申请贷款农户的地区分布。

最后我们再来考察一下申请贷款的农户在东、中、西部的分布,表8和表9给出了我们的调查结果。表8中的申请比例为某地区申请过贷款的家庭占该地区全部被调查家庭的比重,我们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申请银行贷款的家庭比例更高,这可能一方面体现了西部地区的农户更需要得到银行的贷款,另一方面可能体现了西部地区农户普遍收入较低,所以民间信贷相对于东部、中部地区不发达而致使他们向银行寻求更多的贷款。

表8申请贷款家庭的地区分布比较

表9给出了在2000-2003年的254次贷款申请以及被批准的243次贷款在地区间的分布。从申请贷款次数和批准次数来看,从2000-2002年,西部和中部都较东部地区更多,相应的,被批准的贷款次数也就越多;但是2003年却与前三年不同,东部地区的申请次数和批准次数都超过了西部和中部地区。从表9来看,总体而言,地区间的差别并不是特别明显。

表9申请贷款家庭的地区分布比较

(二)什么样的农户获得了贷款

在前文,我们只是从贷款意愿,或者说从农户是否申请了贷款的角度考察了农户的贷款行为与家庭背景的关系。但是,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搞清楚的问题是:到底是什么样的农户最终获得了贷款?他们获得贷款与其家庭的各种背景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结果:在2000年到2003年中,共有138家农户申请过贷款,其中有135家农户的申请被批准,虽然申请者占总被调查者的比例非常低,但是他们总共申请贷款254次,其中共获得了243次贷款,在这四年里只有11次贷款申请没有得到满足,申请贷款的成功率平均高达95.67%,表10给出了这四年中申请贷款和获得贷款的情况:

表10申请者获得贷款情况统计

所以,我们这里已经不需要再按照前面那样,分析每一种家庭背景与该家庭获得贷款之间的关系,因为绝大多数贷款申请都得到了满足。我们可以根据前面关于申请贷款的分析做出如下推断:那些户主教育程度高的农户,收入水平高、拥有一定社会关系的农户会更愿意申请贷款并且更能够获得贷款。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目前中国的农村地区,往往是那些拥有一定的人力资本或者社会关系、从而有经营管理能力和较高收入的农户,才会倾向于去申请贷款,并且也最终获得了贷款;反而那些缺乏人力资本、缺乏社会关系,从而缺乏经营管理能力和较低收入的农户,却不会去申请贷款。所以,如果政府希望通过发展农村金融,从而为那些低收入、低人力资本农户提供贷款,从而促进他们的收入水平的上升和生活状况的改善,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设想可能需要加以改变。因为,这样的贷款实际上最后根本到不了这些人的手中,即使到了,他们也未必有能力使其增值。

(三)农户申请贷款的动机是什么

农户的贷款动机也是了解农户信贷市场的一个关键点,我们在问卷中询问了申请过贷款的农户的贷款动机,并将贷款动机划分为6类:生活消费、农业生产、非农生产、子女教育、养老治病和其他。由于我们在问卷调查中询问了农户从2000年到2003年的贷款动机,从而可以从静态及动态两个角度看出农户信贷动机的结构和结构变动方向。表11给出了我们的调查结果:

表112000-2003年被调查农户申请贷款的动机

表11中的数字显示出了几个明显特征:

第一,从静态上看,农户贷款的主要动机为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而用于消费、养老治病、子女教育(2002和2003年例外)及其他方面的动机较少。这表明了农户的贷款主要动机还是投资性的,特别是用于消费和养老治病等非生产的贷款动机则占非常低的比例。

第二,从动态上看,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在全部贷款动机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从2000年到2003年,农业生产的贷款动机的下降幅度高达16.3个百分点,非农生产贷款动机的下降幅度达9.1个百分点;然而,农户贷款用于子女教育的动机却显示出了一个极快的增长趋势,从2000年的7.5%上升到2003年的23.8%。这一方面可能体现了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导致农户对于农业的投资积极性不高,也可能体现了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使农户不愿意投资于农业及相关产业;对于子女教育贷款动机的上升,可能表明了两个原因: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教育成本的上升导致农户不得不更多地贷款以进行子女教育,另一方面可能也体现了农户对于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的提高,对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或教育的高回报促使他们有积极性通过更多的贷款来培养子女。

第三,用于消费的贷款动机波动较大,但是总体上还是呈现下降趋势,基本保持在5%以下水平;用于养老治病的贷款动机在波动中有所上升,这可能反映了农村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体制、医疗水平的落后,以及人们更加注重养老和健康,从而更多的贷款用于养老和治病。

从上面关于农户贷款动机的结构以及变动趋势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农户贷款用于农业生产和非农生产的比重在逐渐降低,而对于子女教育的投入在迅速上升,所以政府完全有理由也有必要大力加强对教育信贷的支持。无论是农户由于教育成本的上升而不得不贷款,还是他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而更积极地贷款,满足了他们的贷款需求,对于农户和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对于促进农户人力资本的积累,进而促进全社会的人力资本积累,从而促进农户收入水平的增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四)被调查农户对获得银行贷款难易程度的评价

在问卷中我们也设计了农户对于贷款获得性难易程度的评价问题,这一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农户信贷市场的发展状况。问卷设计了三个选项:容易、一般、很难。在样本中,评价贷款容易的农户占全部被调查农户的8.26%;评价一般的占31.51%,评价很难的占60.22%。这里我们仅仅根据人们的收入水平作为划分原则,分析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与他们对贷款难易程度的评价之间的关系。

表12给出了每一个收入档次下的农户分别给出“容易”、“一般”、“很难”的评价占该收入档次家庭总数的比例,该比例明显地反映出了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对于贷款难度评价的不同:收入水平越高的农户给出的评价为“容易”和“一般”的比例就越高,给出的评价为“很难"的比例就越低。

表12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对于贷款难度的评价比较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出,在所有八个收入档次中,给出“很难”的评价的农户的比例比“容易"的比例都要高,在前面七个收入档次中,给出“一般”的评价的比例都比“容易"的比例高,而给出“困难”的评价的比例都比“一般”的比例高。

四、总结

第一,贷款倾向高的农户往往是那些户主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农户,教育程度为文盲、小学和高中以上的农户贷款倾向反而低;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农户人力资本过低会使得他们无力捕捉投资机会,或者没有利用贷款进行投资经营管理的能力,或者由于人力资本水平过低而导致收入水平过低,从而无法提供与银行贷款相配套的流动资金;而那些户主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的家庭,由于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因而可以获得较高收入水平,从而不存在贷款需求;

第二,是否申请贷款和能否获得贷款与农户是否具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具有相关性,这说明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农户只有通过社会关系才能够得到银行贷款,没有社会关系的农户可能无法获得贷款;如果还存在着大量的无社会关系但是有足够的人力资本以及投资能力的农户,那么说明现有的农户信贷市场还存在较大的效率改进空间;

第三,真正申请了并获得贷款的农户往往是那些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而那些收入水平最低的农户未必申请了贷款。所以,将目标瞄准于低收入水平的农户的信贷政策(包括扶贫贷款)可能需要再考虑。因为我们所调查的农户的银行贷款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所以,如果低收入农户是由于没有能力捕捉投资机会、缺乏经营管理能力、缺乏与银行贷款相配套的流动资金等原因,不需要获得用于投资活动的贷款的话,那么通过银行贷款使他们通过投资实现收入增长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而如果这些低收入的农户需要贷款以解决临时性的消费、医疗、养老等非生产性方面的难题,那么就要考虑通过其他政策来解决。

第四,农户申请银行贷款的动机主要还是用于农业和非农业生产,用于非生产性的贷款较少。但是近几年里,农户贷款动机中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值得重视:随着农户贷款的农业和非农业生产贷款动机的下降(体现为比例的变动,所以是一种相对下降),伴随着农户用于子女教育贷款的动机的大幅度上升。无论原因是什么,农户用于子女教育的贷款动机的上升,都应该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因为无论是从微观还是从宏观层面看,增加教育投资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我们还发现正规农户信贷市场还是很不完善的,农户通过银行贷款的途径获得资金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小,而通过亲友借款则占有很大比例;同时,农户对于获得银行贷款的评价为“很难”的比重还相当高,农户普遍认为获得银行贷款并不那么容易;这说明目前的农户信贷市场还存在较大的改进余地。

总之,由于我们所调查的是农户的银行贷款这一纯市场行为,它不同于农户获得有贴息的扶贫贷款或无偿的政府援助等,所以,对于认识中国农村的农户信贷市场和制定相关的信贷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深入反思现有的农村金融信贷政策提供了可能。

银行贷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审计费用;审计委员会;审计意见;银行贷款

一、引言

众所周知,银行贷款作为一个重要的间接融资渠道,对企业的经济增长和未来发展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我国,商业银行的惜贷现象明显,企业贷款困难重重,这无疑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企业如何有效的取得银行借款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银行审核企业的所有因素都会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很好的体现,因此企业出具的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成为能否有效获得贷款的有力武器,可见审计质量成为银行发放贷款的可靠凭证。本文通过用审计费用、审计意见来衡量审计质量对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能力进行研究,对如何帮助企业更快速有效的获得银行贷款提供一些建议。

二、文献回顾

Lummer & McConnell(1989)研究了贷款续新和新贷款的市场反应,发现市场对续新公告有反应而对新贷款公告没有反应。Myers(2001)指出银行可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所引致的负债成本,银行也可能更有益于拥有高研发强度的公司。国内的研究如胡奕明、周伟(2006)发现银行贷款政策与企业财务状况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明确。胡奕明、谢诗蕾(2005)认为银行的贷款利率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与借款企业财务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有一定的合理相关关系。高雷、戴勇、张杰(2010)研究认为聘请国际四大或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有助于企业争取银行的短期贷款和提供较少的担保费用比例。

三、理论假设分析

从银行贷款政策方面来说,当银行发现贷款企业审计结果出现问题时,可能采取的措施有提前收贷、不再发放新贷款、提高利率、要求违约补偿、破产申请等。在实际操作中,“提前收贷”和“不再发放新贷款”是比较常见的手段。因此,从银行是否发放新贷款可以看出企业审计状况的好坏,即审计质量也影响着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

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1:审计费用与企业获得的长期贷款正相关。

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2:审计意见与企业获得的长期贷款正相关。

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3:审计费用与企业获得的短期贷款正相关。

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4:审计委员会与企业获得的短期贷款正相关。

四、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样本选自2003年至2008年沪市与深市证券交易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数据来自CCER、CSMAR以及各上市公司年报。

(二)模型设定

我们通过Hausman检验对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比较,检验结果显示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模型如下:

(三)变量名定义及其描述如下表

审计质量与银行借款的变量名及其描述

变量名 变量名描述

因 lloan 长期借款的对数

变 sloan 短期借款的对数

自 lns 审计费用

变 audit_type 审计意见

量 ac 审计委员会

五、实验检验

(一)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各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不大,故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对审计质量与银行长期贷款余额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该模型总体是有效的。审计费用与长期贷款显著正相关,说明较高的审计费用促使企业获得了较高的审计质量,有助于企业获得银行长期贷款。审计意见与长期贷款显著正相关,表明审计意见越好的公司获得的银行长期贷款越多。而审计委员会与长期贷款的关系不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审计委员会设立的时间较短,目前还未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对审计质量与银行短期贷款余额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短期贷款模型在总体上也是有效的。审计费用与短期贷款显著正相关,说明花费较高的审计费用所进行的审计有助于企业获得银行短期贷款。在短期贷款模型中审计意见与短期贷款关系不显著。而在此审计委员会与短期贷款正相关,这说明我国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较短对长期贷款还未有所影响,但审计委员会促使企业有更高的审计质量对企业获得短期贷款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六、结论与启示

根据前文审计质量与银行借款的研究,本文得出来如下主要结论:

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与企业银行贷款密切相关,银行长期贷款对审计费用和审计意见稍敏感一些但与审计委员会关系不紧;银行短期贷款对审计费用和审计委员会稍敏感一些,但与审计意见关系不紧。审计费用、审计意见与银行长期贷款显著正相关,审计费用、审计委员会与银行短期贷款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审计质量影响着企业能否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高质量的审计使企业在银行面前取得信任帮助企业争取更多的银行贷款。企业要想顺利获得银行贷款,则需加强公司治理,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高雷,戴勇,张杰.审计实务影响银行贷款政策吗?――基于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金融研究,2010(5).

[2]胡奕明,周伟.债权人监督、贷款政策与企业财务状况[J].金融研究,2006(4).

[3]Collier,P.and Gregory,A.Audit Committee Effectiveness and the Audit Fee.European Accounting Journal,1996.5(2),177-199.

银行贷款范文第4篇

商业银行贷款中介活动是指商业银行出于对专业分工协作、成本收益比较、信息不对称、业务经营需要等方面考虑,通过签订合同、协议等形式在贷款过程的不同环节引入不同类型中介机构为其贷款业务提供有关服务的商业活动。

目前,商业银行一般在以下贷款环节引入中介机构:企业申请贷款提供的财务报表需审计时引入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对具备贷款条件而无抵押物的企业发放贷款时引入担保公司;抵押物价值认定时引入评估机构;房地产等贷款办理时引入登记机构(主要包括房地产交易所、国土局、工商局、车管所等机构);抵押物登记有瑕疵或有权审批人要求办理公证时引入公证机构(主要是各地公证处、律师事务所);房屋、汽车等抵押财产需要保险时引入保险中介机构;发生贷款纠纷、诉讼时引入律师事务所。

二、商业银行贷款中介活动的社会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社会中介市场发展迅速,但在行业、地区、资质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

目前,参与商业银行贷款中介机构已非常之多,仅与某国有银行广东省分行有业务合作的中介机构就达200多家。由于各家商业银行所处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市场环境不同,很多地方性法规也不一样,中介机构市场发育程度不同,造成商业银行贷款中介活动的社会环境差异很大,十分复杂。

整体而言,除公证机构外,其他类型的中介机构行业准入门槛都比较低,因此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公司资质也参差不齐。同时,目前全国和各地对中介机构基本都没有统

一、成熟、完备的法律规范和行业监管制度,因而,其在运行过程中主要以自律为主,缺乏有效监管。

另外,现实中各种中介机构被简单条块分割,归属不同的行业管理部门,各行业自行规定各种执业资格,如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国土部门管理土地评估机构资质;房管部门管理房地产估价师资质等,甚至有的中介机构(如各种担保机构)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因此,各种管理部门的监管尺度不一,亦存在监管真空。而银行又不得不面对不同行业的中介机构,资质鉴别、机构选择、报告使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

三、商业银行与中介机构的关系

从根本上讲,商业银行与中介机构由于利益关系联系在一起。在贷款活动中,商业银行处于主导地位,中介机构则是被选择和被使用的角色。但是,中介机构对商业银行来讲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在推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防范贷款业务风险方面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如果商业银行对中介机构选择不当、疏于管理或过分依赖,也可能会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因而,商业银行与中介机构的基本关系可归结为:商业银行应该如何选择和变更中介机构;商业银行如何使用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中介机构服务的收费状况(即具体的利益关系);中介机构对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及管理的影响;商业银行对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管理。

1商业银行对中介机构的选择和变更

目前,虽然各家商业银行并没有统一的选择中介机构的制度和模式,但在与中介机构合作中普遍持较为谨慎的态度。

商业银行在筛选中介机构时,具有较为严格的程序和标准。主要考察中介机构的执业资格、资质水平、诚信情况、服务质量、收费合理性等,一般采取公开选聘的方式,通过内部评审小组评定,从综合评级较高、地区排名靠前、实力强、诚信度高、无违规违纪记录的中介机构中选择数家签订合作协议。

同时,大多数商业银行对入选的中介机构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考核和评价,及时淘汰、调整、补充。个别银行还要求中介机构交纳一定额度的保证金,对其执业活动起到约束作用。如发现中介机构提供的报告内容不完整、数据明显不实甚至弄虚作假等现象,将终止合作关系。

不过,也有些银行并不直接对中介机构进行选择和变更,除登记机构由商业银行按法定程序指定外,其他中介机构一般都由借款人自由选择。一般是在中介机构出具的报告对银行审查分析等工作产生较为严重的误导性作用时,商业银行才会建议借款人重新选择中介机构,并重新提供相关报告。

2商业银行对中介机构出具报告的使用及评估

据调查,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一般都会尊重中介机构的服务成果,对符合银行要求的报告,会在信贷评审报告中给予认可,并作为贷款决策的依据之一。

针对有疑问的审计报告,经过银行调查了解,如果确属企业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则一方面将企业的信用等级降级,另一方面将没有尽职的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列入银行内部的黑名单,并通报各级审查部门。视情形严重程度,对出问题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会计师审计的其他企业报告从严审查,或不予采信,并要求贷款方委托其他事务所另行审计。

针对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银行一般会成立内部审核小组对抵质押物进行二次评估。内部审核小组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抵质押物自行进行评估,再将两次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如果差别较大,经核实是评估机构未尽责或故意弄虚作假,则会对该评估机构提供的其他评估报告从严审查或不予采信,并要求贷款方另选评估机构重新评估抵质押物。

3商业银行贷款中介机构的收费状况

现行商业银行贷款中介活动收费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允许客户自由选择中介机构的银行,中介费用一般都由客户承担,银行并不介入收费标准的制定和磋商;二是由银行指定引入的中介机构,其费用标准一般由银行制定或者参照国家有关部委规定。

按市场经济原则,不同中介机构的收费标准也会不同,但由于激烈竞争,同一地区同一性质的中介机构收费差异一般也不会很大。据调查了解,目前中介市场的确并存“收费较高”和“超低价竞争”两种现象。一方面,在有政府强制性规定、行业垄断较高、市场风气不正的地区和中介机构类型中,收费偏高。另一方面,“超低价竞争”在机构数量多、收费缺乏标准的中介市场上相当突出。违背市场原则和成本约束的超低收费,会导致中介机构偷工减料、违反程序、迎合客户、敷衍了事等不良现象丛生,危害中介市场的健康发展。

4中介机构对银行信贷决策及管理的影响

在具体的信贷业务过程中,银行一般会在贷前调查、授信评审、签约核保、抵押登记等环节上进行独立操作,但在决策时会适度参考中介机构提供的信息或数据。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服务特别是贷前的法律审查意见总体上为参考性意见,对银行贷款审批有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性作用。

5商业银行对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管理

商业银行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内容一般包括:中介机构的甄选、资格年审以及退出管理等,并在服务收费、时效性方面提出要求。商业银行在与中介机构的业务合作过程中,会对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员工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评估公平性进行考核。

有些银行会根据总行以及监管部门的有关法规及要求,按照职能分工对中介机构进行监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担保公司的选择。近年,各类型的担保机构发展迅速,但由于其经营风险较大,行业定位不明确,存在资质、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且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等问题。商业银行在办理涉及专业担保公司的信贷业务时,一般都会对专业担保公司进行严格调查,由总行统一授信,并实现限额管理。

四、商业银行贷款中介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银行贷款中介机构诚信意识普遍比较薄弱,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一定风险隐患

目前,由于银行贷款中介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为招揽客户,部分贷款中介机构在利益驱动下,不坚持“诚信为本”的职业宗旨和“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原则,或违规操作,或“偷工减料”,导致中介报告质量不高,甚至采用非法手段欺骗银行,造成银行信贷资金出现风险。

2中介市场竞争环境不够透明规范,中介机构的社会公信力有待提高

银行贷款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贷款损失准备 会计准则 监管政策

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从监管的角度,银行需要维持足够的贷款损失准备以抵御预期风险;从会计计量的角度,银行需要计提减值准备以准确反映贷款资产价值。因此,贷款损失准备一直备受银行业监管部门与会计主管部门的共同关注。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政策主要有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2002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和2005年财政部下发的《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及《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这些法规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准备的定义、种类、范围、计提方法、呆账核销中的会计处理及税收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准备政策体系。与此同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从2001年正式运行以来,加快了国际准则的建设步伐与全球推广,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香港等从2005年开始正式采纳和实施多项国际会计准则,其中包括与银行风险准备密切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39)。

我国财政部为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于2006年2月了39项新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自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其中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密切相关的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本文称为新会计准则)。可以说新会计准则第22号与前述系列规定共同构成了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贷款损失准备政策体系。但是,由于新会计准则第22号在资产分类、计提方法等方面的根本性改变,使其与旧的监管政策在某些具体条款上存在着较大矛盾和冲突。如何积极稳妥地实施新会计准则,尽量减少给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及其监管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当前我国监管当局、商业银行等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与正运行着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症结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实现稳健经营、提升核心竞争力有所裨益。

二、新会计准则与监管政策关于贷款损失准备的基本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实施(3)贷款减值的计量。新会计准则规定,分类为贷款的资产没有活跃市场且近期不用于出售,不具有公允价值,因而可直接采用现值法计量减值,即将其账面价值减计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贷款的原实际利率折现确定,并考虑担保物的价值,其一般表达式为:

PV=(1)

PV为一笔未来某时点到期贷款的现值,Sn表示该笔贷款在n年末时的价值,i表示折现率。计算该笔贷款保证、抵质押物、经营性现金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并与该笔贷款初始本金比较,其差额与该笔贷款初始本金之比即为该笔贷款的损失准备金率。

(4)贷款减值的测试。新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金融资产应当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已发生减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对单项金额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或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金融资产(包括单项金额重大和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应当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再进行减值测试。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已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原确认的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2、监管政策关于贷款损失准备的基本规定

(1)贷款损失准备的分类。《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规定,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三类。一般准备是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要求银行按不低于全部贷款年末余额1%的比例计提,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纳入附属资本;专项准备是定期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并对可能的内在损失进行评估,然后根据分类结果计提的准备,是直接为不良贷款设立的;特种准备则是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贷款的特殊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计提比例。

(2)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规定,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为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具体包括贷款(含抵押、质押保证等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卡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拆出资金等。

(3)贷款损失专项准备的计提方法。《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要求贷款损失专项准备计提采用五级分类法。所谓五级分类法是指商业银行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后,按照2%、25%、50%和100%的比例分别对关注、次级、可疑、损失4类贷款计提专项准备,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的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五级分类计提贷款损失专项准备的通用表达式为:

SP=∑(LP-LD)×a(2)

SP为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LP为每笔贷款余额,LD为该笔贷款抵、质押估值,a为该笔贷款计提的风险系数,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级的计提系数分别为0%、2%、25%、50%和100%。银行在进行贷款风险分类时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人的还款纪录;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贷款的担保;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银行信贷管理。

三、实施新会计准则存在的主要问题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政策的变革表明,贷款减值的会计定位愈来愈清晰,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银行及拟上市银行是势在必行且不断深化。然而,由于新准则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引起了诸多问题,使其顺利实施面临着巨大挑战。

1、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监管政策与会计准则的兼容问题日益突出

从上述《准则》和《指引》对贷款损失准备的基本规定中可以看出,监管规则与会计准则在多处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主要的问题,一是计提理念上的差异。《准则》从维护会计原则的一致性、中立性及持续经营等立场出发,不要求银行对未来预期损失提取减值准备;而《指引》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注重审慎性、强调保护广大存款人的利益,要求银行对未来预期损失提取1%的一般准备。二是损失准备计提技术上的差异。监管当局要求商业银行根据贷款五级分类结果,采用简单的比例法即五级分类法来计算其应提取的专项准备;而新会计准则则要求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计提贷款减值准备。两种计提方法的较大差异必然导致不同的计提结果。如一笔一个亿的贷款,在账上可能表现为一个亿,但是根据未来现金流量的测算,它的折现现金流只有9000万元,那么就需要计提1000万元的贷款减值准备。若按五级分类,假如这笔贷款只是关注类,则只需按2%的比例提取贷款损失专项准备。监管政策与会计准则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地给商业银行的实务操作带来了困惑和难度,因此监管政策与会计准则的兼容问题成为相关部门协调的重点。

2、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当局的监管手段和权威受到挑战

银监会成立以来,一直强调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和贷款五级分类真实性的检查。从实践看,这两个手段对于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树立监管权威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些手段的效果。首先,新会计准则的实行将使得刚性资本约束机制被软化。新会计准则虽然不要求提取属于附属资本的一般准备,但是却在收益、权益的确认上给予商业银行更大的灵活性。这样,在监管当局对银行资本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未变的条件下,若银行发展面临资本约束时,银行就不再有动力去降低风险资产,“分母战略”也不再被重视,而是通过提前确认衍生工具收益、权益,采用现金流套期会计等方式,使银行的资本和资本充足率达到监管要求。其次,会计核算与贷款五级分类脱钩,将使当前的资产质量真实性检查陷入尴尬。新会计准则明确要求,上市银行及拟上市银行从2007年1月1日起必须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减值损失,而不能再用目前普遍采用的五级分类法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这意味着会计核算与贷款五级分类脱钩,贷款五级分类检查对商业银行的约束将流于形式,使监管当局的传统监管手段面临着巨大挑战。监管当局于是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放弃贷款五级分类对商业银行的约束转而寻求其他替代性监管手段,如对银行资产未来现金流预测的审慎性检查;要么将贷款五级分类检查与其他监管手段相结合。无论情况怎样,这两个选择都会影响当前的监管效率。

3、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操作受到考验

新会计准则的特色之一是各种估价技术的运用,如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依据是通过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测算的贷款预计损失。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测算的减值损失比较准确,更能反映贷款的真实价值。然而,目前国内对现金流折现法研究刚刚起步,实际操作中工作人员经验较少,国内也缺乏具有较高权威性的操作指引等,使商业银行在运用中遇到诸多问题。

(1)估价基础信息不能满足实际运用的需要。贷款减值测试的基础是未来现金流量,由于商业银行贷款数量庞大且变动很快,要想顺利完成测试工作,必须依靠现代化的计算机数据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数据信息系统只能满足20%左右的数据信息所需,80%左右的数据信息需要前台客户经理手工录入,对录入数据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不能提供有效保障。另外,现有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还存在着数据分散的问题,给抓取数据带来不便。

(2)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实际运用的需要。贷款损失准备计量是一项主观性较强的会计工作,如果没有明确的计量方法和标准,那么会计人员的判断对贷款损失准备计量结果的影响将是决定性的。如果一项会计信息完全依赖于主观判断的话,那么这种信息的质量是难以保证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相对贷款五级分类法而言,人为主观因素有一定程度减少,但并未完全解决贷款损失准备计量中的主观性问题,有许多指标值的确定还是必须依靠银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经验,如抵质押物的折扣比率、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的回收等重要指标。主观判断要做到恰当,客户经理和复核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还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否则会影响每笔贷款的拨备质量。

(3)未来现金流折现率难以科学确定。新会计准则注重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这个参数,而折现率又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中的关键参数,为便于操作新会计准则规定,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当按照贷款的原实际利率折现确定,并考虑担保物的价值。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将贷款合同利率作为折现率,虽然方便了实务操作,但并不能全面覆盖贷款风险。对于中长期贷款而言,外部经济环境、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都极有可能影响到中长期贷款的偿还,商业银行若单纯以贷款合同利率作为折现率会影响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的运用效果。

四、几点建议

1、全面评估新会计准则变化对银行监管和商业银行经营所造成的影响

要了解商业银行在实施新会计准则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听取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意见和要求,收集、积累监管指标数据,同时了解国外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做法及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为适应新会计准则、制定新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做好准备工作。

2、监管当局要针对各种可能的影响,尽快出台新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

新政策的制定要注意监管政策和会计制度的协调兼容性,除保证有关监管指标符合审慎监管目标外,还应充分利用监管规则和会计制度中相同或相似的要求,以便减少商业银行执行的负担和成本。监管当局还要研究在当前银行监管法规的框架内可供挖掘和组合的潜在手段,在有效整合这些内外监管手段的基础上重塑监管权威,如通过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将基于五级分类所计提的减值准备在税前列支,以部分修复五级分类的约束力。同时督促商业银行做好相关工作,监管商业银行按规定足额提取损失准备,以防范金融风险。

3、财政部门和银行监管部门应尽快合作制定出标准化的系列报表

这主要包括针对会计准则设计的标准化财务报表体系和针对资本充足指标设计的报表体系,统一报表的格式、内容以减轻商业银行编制不同报表的负担,减少各商业银行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内部障碍。

4、商业银行要以实施新会计准则为契机,大力改善内部管理,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银行等金融企业首先要通过借鉴国内外同行经验,加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和完善数据信息系统等措施,以确保新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其次,为适应新的会计准则,体现新的核算、管理理念,银行还应考虑对现有的部门设置、职能划分、流程优化等作出重新安排,从而实现管理的整体改进。

【参考文献】

[1] 孙天琦、杨岚:有关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查报告[J].金融研究,2005(6).

[2] 王建军、杨坤、郗永春: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J].上海金融,2008(1).

[3] 杨华:金融企业新会计准则应用与讲解[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4] 中国人民银行: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S].2002.

[5] 杨家新:贷款减值准备研究[J].金融会计,2007(11).

[6] 李杰、孟祥军:贷款损失准备:会计与监管规则的冲突和协调[J].现代财经,2007(11).

[7] 扬州银监局课题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与五级分类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差异[J].金融会计,2008(2).

[8] 胡冬鸣:贷款损失准备两种主要会计方法的运行问题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7).

银行贷款范文第6篇

汽车消费贷款

汽车消费贷款,是目前向银行借钱买车的最直接的方式,已经成为众多普通百姓借钱购车的主要途径。

汽车消费贷款的最高贷款金额一般不超过所购汽车售价的80%;期限一般为1~3年,最长不超过5年。还款方式上可选择一次性还本付息法和分期还款。但由于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呆坏账率居高不下,所以银行会将汽车消费贷款的利率定得稍高一些,一般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30%。

从目前的贷款方式来看,汽车消费贷款有两种模式:间客式和直客式。间客式汽车消费贷款,是指借款人在与银行合作的经销商处购买汽车并由经销商提供担保,而直客式汽车贷款则由借款人向银行申请,并自主选择经销商和担保机构。但银行认可的优质客户,一般是不用提供第三方担保的。相反的,一些被银行认定为信用不良的客户,在申请汽车消费贷款时,银行一般会被要求提供第三方担保。一些专业担保机构的担保费用通常为购置车辆费的3%。

王若可是一位2007年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他选择了自主创业。今年年初,由于商务上的需要,他需要配备一辆较为高档的商务用车,但刚创业不久的他,有限的资金都要用在生意上。所以,他选择了向银行申请汽车消费贷款的方式来购买商务车,但银行认为他没有稳定的职业,要求他提供第三方担保,且利率上浮10%。他看中的一款商务车的经销商还没有与银行签定合作协议,他只能采取直客式的模式向银行申请13万元的汽车消费贷款;同时,由于他找不到银行认可的担保人,只好找了一家专业的担保机构,支付了3900元(13万元×3%)的担保费用。

个人消费贷款

申请个人消费贷款也是目前向银行借款买车的主要方式。从表面上看,个人消费贷款与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相同,但在银行的操作上,却有着实质性的不同。特别是在2009年银行信贷规模宽裕的环境中,一些银行推出了不问用途(只要求承诺贷款不投向证券市场)的个人消费贷款。这就为利用向银行申请个人消费贷款来圆购车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陈大项是某移动公司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显然他是银行的优质客户。今年4月末,他想更换一辆新车,但又不想将现有的投资资金收回一部分来购车。于是,他决定向银行贷款买车。在详细咨询经常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客户经理后,陈大项选择了申请个人消费贷款,而不是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因为陈大项是银行的VIP客户,可申请免担保的信用贷款,且执行基准利率。他只向银行承诺不将贷款作为投资资金后,就轻松地拿到了15万元的个人消费贷款。而他用这15万元贷款购买了一辆新车。相反的,他如果直接向银行申请汽车消费贷款,按这家银行的汽车消费贷款利率至少上浮10%的政策,他就得至少多支付10%的利息。

由此可见,不要简单地将个人消费贷款等同于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由于汽车是损耗品,银行对于专门用于购买汽车的汽车消费贷款会有更严格的借款条件,且在形式上可能比单纯的个人消费贷款更为复杂。在申请个人消费贷款中,有的银行虽然没有“不问资金用途”的便利,但也只要求借款人提供一份与汽车经销商的购车协议,手续也便利。

因此,你若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在向银行贷款买车时,你理智的做法应该是先申请个人消费贷款;只有银行强行要求你要申请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情况下,你才申请汽车消费贷款。这不仅有手续上的便利,还有利率上的优惠。

信用卡一次性刷卡

向银行借钱买车,除了向银行申请消费贷款外,还有一种很便利的方式,那就是直接用信用卡刷卡支付购车款。目前,刷卡买车日渐被社会所认同。

由于多年频繁地持卡消费,且信用状况良好,又是知名外企的高管人员,徐新章自然被多家银行认定为优质的持卡客户。因此,银行给他的信用额度很高,他手上的3张信用卡的额度加总起来在20万元以上。

2008年11月,徐新章看到自己心仪已久的一款新车在搞促销活动,大幅降价。这个促销活动时间只是一个月。他想,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绝不能错过。于是,他立即向银行咨询汽车消费贷款的事,但一家银行告知汽车消费贷款业务暂停了,另一家银行则说审批较为严格,可能时间要一个月,且利率要上浮10%。徐新章等不急了,他想到了手上的信用卡,他决定刷卡买车,于是他算准了日期,选择了2张能享受50天左右免息期的信用卡,共刷卡16万元,买下了那款新车。

在享受新车的同时,他还算了一笔经济账。16万元享受50天的免息期,按当时3年期5.67%的年利率计算,上浮10%,年利率就是6.137%。如此,16万元50天的利息就是1364元。也就是说,他刷信用卡买车,在到期还款日来临的年末岁首,用企业发放的2008年度的奖金还上16万元的透支款,就赚到1364元。对他这个乐于刷卡的人来说,刷信用卡买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此外,银行还推出了一种透支余额分期付款业务,也就是说当持卡人的透支消费超过一定额度(例如1000元),他就可以向银行申请将该笔透支额进行分期付款。因此,就徐新章16万元的买车透支数额来说,他也可以选择分期付款,但就不能享受免息待遇,且要支付一定比率的分期付款手续费。

当然,选择刷卡买车,刷卡额度肯定不能超出信用卡的信用额度。一般来讲,目前信用卡的透支额度都在5万元以内,所以通过在经销商处刷信用卡买车再一次性或分期偿还只适合缺少少量购车资金的消费者。不过,随着目前多家银行不断推出具有高额透支额度的信用卡,能够用信用卡一次性刷卡买车的人群也会不断增加。

信用卡购车分期付款

信用卡购车分期付款业务,是指在持卡人同意支付首付款的情况下,向银行申请用其信用卡在银行指定的经销商购买家用汽车;经银行核准后,将审批通过金额平均分成若干期。由持卡人在约定期限内按月还款,并支付一定手续费的业务。

目前银行推出的信用卡购车分期付款业务品种,多数为“零利息,低手续费”,也就是说一般不收取利息,但要一次性(即第一个月账单)收取3%~10%不等的手续费(分期不同手续费不同),也有一些银行按月收取手续费。不过目前有一些发卡银行和汽车企业合作开展的促销车款,甚至免收手续费。付款的期限一般有12期、18期、24期等。

信用卡分期购车也比银行汽车消费贷款更容易操作。只要持卡人信用良好、有稳定收入即可,一般没有户籍和财产方面的限制。一些银行甚至表示,最快几个小时即可完成审批。信用卡分期购车的首付金额一般要大于等于车价的

30%,贷款额度要高于3万元。首付部分须用现金或存款支付,不能使用信用卡的透支金额。

廖永世看中了一款10万元的轿车,按信用卡购车分期付款业务的规定,他支付了30%(3万元)的首付款,余下的7万元分24期(24个月)平均还款,每月偿还2917元。同时,还要一次性收取7%的分期付款手续费4900元。

目前,大多数的银行在办理信用卡分期购车业务时,要求持卡人与银行签订抵押协议,将所购车辆抵押给银行,待偿还完全部分期款项后解除抵押。

银行不仅对信用良好的信用卡持卡人办理该项业务,对于那些工作行业效益佳、工作稳定的人(例如公务员、教师、医生、律师等),即使没有信用卡,也可以申办信用卡购车分期付款业务(即同时申办信用卡和信用卡购车分期付款业务)。可见,利用信用卡购车分期付款业务是一个手续极为简便的向银行借钱买车的好途径,而且所支付的手续费一般都低于同期限的汽车消费贷款利息。

信用卡现金分期付款

蔡大伟想利用信用卡的透支业务买一辆6万元的经济型家用轿车,但无奈的是他信用卡的信用额度很低,只有1.5万元,一次性刷卡买车肯定是行不通的。在此情况下,他本可以借助信用卡购车分期付款业务来实现自己的购车梦。但遗憾的是,信用卡购车分期付款业务是要购买指定经销商的车型。蔡大伟看中的那款车,偏偏又不是银行指定经销商所卖的。

这种情况,怎么办?还好的是,银行推出了一项全新的信用卡业务――信用卡现金分期付款业务。

所谓信用卡现金分期付款业务,是指持卡人向银行提出申请后,银行将一定金额的款项转入持卡人在该银行开户的非贷记卡账户内,由客户自由支配,客户按选定的期限分期归还该笔款项。现金分期付款免抵押、免担保、免利息,只要一次性支付一定的手续费(例如4%或7%的手续费)。持卡人提出申请后,银行将根据每个持卡人的信用、消费、职业、对银行的贡献度等情况,在几个工作日内核定一定数额分期付款额度(例如2万元到10万元)。目前,银行推出的大多是6期和12期的现金分期付款业务。

在费用和费用支付方式上,现金分期付款业务类似于信用卡购车分期付款业务。例如,某持卡人申请3万元、6期(手续费率为4%)的信用卡现金分期付款业务,那么他每月归还透支本金5000元,同时得一次性支付2000元的手续费。

银行贷款范文第7篇

由于美国银行业和金融制度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无以伦比的地位和威望,研究其贷款理论演变将成为一种可靠的依托,这种演变经历了:

1.实票论和商业贷款理论。在历史上,美国的贷款实践仿效了英国银行业的模式。英国的理论被称为“实票论”,而其美国的变体则被称为“商业贷款理论”。这两种理论都认为贷款是资金的主要来源,并认为需要有资金的流动性,以应付预料不到的提款需要。因此,最好是只发放短期贷款,因为贷款理论认为,长期投资的资金应来自长期资源,如留存收益,发行新的股票以及长期债券。“商业贷款理论”的缺点在于:第一,这一理论并不适用于整个银行业务系统――虽然它可能适用于个别银行,以库存货物作低押发放一笔贷款,借款人只有把货物出售后才能清偿贷款。其二,如果借款人找不到买主,这位顾客也会借一笔款去完成这笔交易。这样,虽然个别银行可能预期贷款到期通常会增加银行的资金流动性,而对于整个银行系统来说,则未必如此。再次,整个银行系统的脆弱性,在长时间中,可能影响个别银行的资金流动性。

2.转换论。1918年,产生了H.G.莫尔顿的“转换论”,这一理论认为,把可用资金(存款)的一部分投放于二级市场的贷款与证券,可以满足银行资金流动性的需要。流动性的需要增大时,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这些资产(包括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美国短期国库券等)。转换理论的实际应用,增加了新流动性来源,并证明银行可以发放较长期的贷款,这样就延长了各种贷款的平均期限。但是,“转换论”也同样具有“商业贷款理论”的那种局限性,此外,贷款平均期限的延长会增加银行的全面流动性风险。

3.预期收益理论。1949年,赫伯特·V·普罗克提出了“贷款流动性的预期收益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稳定的贷款必须有适当的归还日期表,这个日期表以借款的预期收益或现金收入为依据。这一理论与先前的一些理论是一致的,但增加了宽广度。“实票论”认为银行应满足工商业的借款需要,“转换论”认为,如果银行的投资是高质量的,那么贷款的期限并不影响它的安全性。“预期收益理论”认为,稳定的贷款应该建立在现实的归还期限与贷款的证券担保的基础上。这样,联邦储备体系就成为资金流动性的最后来源保障了。

二、现代商业银行贷款政策和程序

(一)贷款政策。

制定贷款的重要性在于为银行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提供适当的信用标准,使之遵守各项法规,保证贷款决策一致性,向顾客和公众披露银行现行信贷策略的有关信息等,最终控制和调整银行贷款的的规模和结构,实现经营目标。制定适宜的贷款政策,银行需权衡以下因素:①银行经济的战略目标。贷款政策文件通常以一般性说明开始阐述银行的目标,以及贷款政策如何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②放款的三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大原则是最基本的因素。③资本状况。银行的资本起着保护存款账户资金的缓冲作用,资本的规模与存款的关系影响着银行能够承担风险的程度。自有资本占资产总额比例较大的银行,才能承做期限较长、风险较大的放款。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某一时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紧缩和放松,直接影响到银行放款利率的高低,必然对银行的信贷规模起到抑制和促进作用。⑤存款的稳定性。存款是放款的基础,存款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放款的规模。⑥服务地区的经济条件。稳定的经济环境要比受季节性、周期性波动影响的经济环境更利于银行采取积极和宽松的信贷方针。

根据以上考虑,一个典型的商业银行制定的贷款政策应对以下内容作出说明:①有关借款和借款人说明。没有完整和准确的信息,就不能做出正确的贷款决策。书面贷款政策应该列出估计借款者及时归还贷款的意愿和能力所需的文件。完整的贷款记录应包括以下项目:借款者个人品格、借款用途等,核心档案还应收藏与借款者的通信、电话会谈记录、现场走访的详细报告和有关借款者的广告和报刊剪辑。为容纳与日俱增的记录卷册和有关文件处理问题,许多银行已经或正在转向记录档案电子计算机化。②贷款种类。贷款政策应当包括关于适当与不适当贷款的简要说明,应该拒绝不适当贷款,这些贷款通常带有某些投机因素。商业银行应当对贷款类别进行定期检查,因为贷款的分类受经济周期变动影响较大。③合格的抵押品。贷款政策应规定可充作抵押的各种抵押品及其额度。例如:以一批应收账款作抵押的贷款,其金额不得超过九十天期以上的应收账款的70%;以国家注册的法团债券、市政债券和美国政府债券作抵押的贷款,其金额不得超过市场价格的65%;负债不应超过原材料和制成品成本的60%.④对贷款集中化的限制。稳健的银行经营实践要求贷款政策对贷款种类、行为和地域的集中化方面作出某些限制,以减少整个资金运用的风险。⑤信贷额度。正式贷款政策应区分信贷最高限额、指导性限额(或内部掌握限额)、贷款承担额和循环贷款协议之间的关系。⑥需集体磋商的例外情况。具有同等能力的信贷主管人员。面临一系列相同的环境,可能会做出不同的信贷决策。贷款政策文件不可能为处理所有此类问题都订立规则,但它应该包括某些一般性准则。遇到这种情况,通常的做法是,同有关部门磋商后才做决定。这些例外的情况包括:对原来没有往来关系客户的贷款;收购、兼并贷款;对新业务的贷款;本区域外贷款;对新业务的贷款;本区域外贷款;以价格跌落、不适销或不上市的股票作抵押的贷款;新业务的贷款,等等。⑦贷款定价。

此外,贷款政策最后文本中还应包括以下内容:①银行经营目标的说明;②贷款权力归属部门及组织原则;③银行现有业务的地域限制;④有关法律的考虑;⑤借款人的贷款承诺、清偿和业务量规模。

(二)贷款程序。

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将遵循既定的程序制度,目的是为了保障贷款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使贷款政策是得到最恰当的执行。贷款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贷款的审核与检查。这主要由贷款权力归属部门负责执行,目的在于保持贷款政策执行的客观性,其标准在于:确定贷款是否符合管理方针和法令规定;批准贷款的主管人员是否按照银行贷款政策办事;信贷档案是否齐全;贷款申请书是否说明抵押品的种类和金额;全部必要的债券利息是否完整无缺;还款来源是否象清单所列明的那样足以清偿贷款。具体而言,对贷款的审核与检查包括对借款申请书的审查和对贷款项目本身的调查。前者要说明:借款的目的和用途,银行通常要在审查借款人的借款目的是否与贷款方针的要求相符;借款的数额,银行要审查借款人的借款数额是否与实际需求相符,是否超过法定的贷款限额;借款期限;还款的方法及来源;担保的方法,银行通常愿意接受市场价格稳定、易销售的财产作为抵押品。后者的目的在于确定:该项贷款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或地区经济发展是否有利;贷款的利益;借款人的资信能力;合法人;放款规模。

2.签订贷款合同。如果银行信贷部门对借款人和贷款项目本身审查合格,则依双方协商内容最终将订立法律文本,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该合同书也将是未来有关纠纷和贷款具体执行的法律依据。这一合同将包括:①贷款总则,总则中规定贷款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贷款的基本要素;②贷款条件,银行为了保证贷款能够安全收回,对贷款企业的资金运用、生产管理、投资方向、投资数额等生产条件;③担保品的选择;④财务报告,为了准确掌握借款方的财务状况和贷款的使用情况,银行在贷款合同中通常要求借款企业在使用贷款期间,提供各种与贷款有关的财务报告和统计资料;⑤违约条款,主要是解决拖欠贷款或破产时的债务清偿问题;⑥还款方法,银行可能要求借款人一次全部还清贷款,也可能同意分期摊还。

3.放款的偿还。本环节涉及的结果有按期、提前、延期偿还和无力清偿四种状况。后二者将涉及到银行对借款者资信的评价和利息惩罚等问题,前二者可能会有相应的奖励措施。

4.有问题贷款的催收和注销。主要是涉及上述的后二种情况,银行应该采取补救措施。情况不良征兆的显现,要依靠银行对有关报警信号的敏感反应能力和既定应急方案,这些报警信号诸如:收到财务报表、支付报表或其他文件时间的不正常推延;来自其他金融机构有关借款者的意外贷款需要;借款者态度的变化(即:拒绝回电话或经常不在办公室);当地经营环境的变化(即大企业关门或加入新的竞争者);借款者的不负责行为(即旷工或过度的酗酒);透支额增加;借款者的企业发生罢工或其他停工事件;违法行为被揭发;对借款者的意外判决(即侵权赔偿或税款留置)。银行贷款管理者一旦发现这种潜在的违约风险,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使损失最小,任何拖延都会使损失增加。处理逾期账户总的原则是:争取借款人的最佳合作,抢先接管抵押品,主动与借款人合作使贷款得以偿还。对于确认无法回收的贷款应提留呆账准备金,但这并不意味着催收的停止。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贷款政策和程序规定了有关银行贷款业务的明确做法,但过分僵化的刚性规定将不利于员工创造力的发挥。因此,银行应该鼓励有关员工对贷款业务的积极参与,具体贷款政策和程序也应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尤其是在银行内外部环境变动多端的情况下。

三、贷款的种类

贷款种类是银行制定贷款政策时的主要考虑因素。这种划分因标准不同而有差异,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类,其一是按不同用途分批发贷款和零售贷款,前者是为了经营企业的目的,后者主要是对个人。这类划分将在确定贷款定价时显示其作用。其二是根据贷款规定或条件划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抵押贷款。

1.信用贷款。指单凭借款人的信誉,而不需提供任何抵押品的放款。这种放款可使借款人在不提供任何有价物的情况下取得贷款。获得追加资本,因而信用放款是一种资本放款。由于信用放款只凭借款人的信誉,因而银行对借款人必须熟悉,并充分了解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和信誉程度。这种放款的利率较高,并且附加一定的条件。例如,要求借款人提供企业资产负债表,并说明经营情况和借款用途等,这样,银行便可以通过这种放款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控制。其种类主要有:①普通限额贷款。一些企业常常与银行订立一种非正式协议,以确定一个贷款限额,在限额内,企业可随时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②透支放款。对这种放款,银行与客户之间没有书面协议,往往凭客户与银行之间存在的默契行事,特别是对信用较好的客户,银行经常提供透支上的便利,这种便利被视为银行对客户所承担的合同之外的“附加义务”。③备用贷款承诺。是一种比较正式的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银行与企业签订正式合同,在合同中银行承诺在指定期限和限额内向企业提供相应贷款,企业要为银行的承诺提供费用,其费用率通常相当于限额未用部分或全部限额的0.25%-0.75%.④消费者贷款。消费者放款是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的放款。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这种贷款时,要进行多方面的审查,主要包括:借款人的职业;借款人的生活收支状况;借款人的财产状况;借款人的品德。⑤票据贴现贷款。票据贴现贷款,是顾客将未到期的票据提交银行,由银行扣除自贴现日起至到期日止的利息而取得现款。可贴现的票据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期票、银行本票和汇票等。目前商业银行贴现业务已扩展到政府债券。

2.担保贷款。其产生源于:①借款企业的负债率较高,显示出其财力脆弱;②借款企业没有建立起使人满意的和稳定的收益记录;③借款企业的股本未能销售出去;④借款人是新的客户;⑤企业的经营环境恶化;⑥贷款的期限很长,等等。然而有时银行并不寻求担保,而是借款人主动提供担保,这时借款人目的通常是为了获得优惠利率待遇。根据充当担保物的不同,担保贷款又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担保品贷款。充当担保的可以是:股票和债券;保函、商品、地产、人寿保险单、汇票、本票以及其他物权凭证;第

二、甚至第三抵押权,等等。由于后一类担保品一般都缺少作为合格贷款担保所必需的条件,银行一般不愿接受。担保品在未来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抵补贷款损失,往往取决于担保品的质量,银行当然要选择质量高的担保品。影响担保品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市场价格是否稳定;是否容易销售;是否易于保管;进行鉴定所需要的技术是否复杂。由此看来,商品最适合于作为担保品,有价证券次之,不动产最差。按照银行对担保品取得的权利的不同,担保可以分为:①取得留置权。银行扣留债务人的财产直到他欠银行的债务还清为止。②取得质押权。其内在规定性与留置权略有不同:其中之一是,在质押方式下,受质押人(银行)在债务清偿前拥有全部占有债务人用作抵押财产的权力,在某些情况下,受质押人还有出卖该财产的权力。与留置权不同的是,质押权是一种特别赋予的所有权。③抵押。拽债务人将其拥有法定权利或衡平法权利的不动产或动产转让给债权人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对财产拥有衡平法权利的人,最多只能要求从这些财产中取得赔偿,而无权出售它们,因为他不是财产的所有者,银行应注意此点。在抵押方式下,受抵押人(银行)对财产有特定的权益并有出卖权,银行的抵押文件一般载有变卖担保品的明确规定。

另一种是保证书担保贷款。指由第三者出具保证书担保的放款。保证书是保证人为借款人作贷款担保与银行的签约性文件。保证书担保放款的实务操作通常比较简单,银行只要取得经保证人签字的银行拟定的标准模式保证书,即可向借款人发放贷款。所以,保证书是银行可以接受的最简单的担保形式。由于保证人替借款人承担了实际的部分义务,因而成为这一贷款方式的特色,其权利和义务将成为贷款政策的重要内容。保证人的义务总是发生在债务到期时,即从债务到期日起保证人就负有义务,当主债务人无力清偿债务,或者只能清偿部分债务时,保证人必须保证全部债务得到清偿。在下列情况下,保证人的责任得到解除:已付款;订立放宽贷款期限的协议;保证合约发生变更;主要合同发生变更;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改变。保证人不同,保证书的出具程序也是不同的;银行在接受时必须对股份制、合伙制、单个制公司等加以区分。保证书在银行陈述虚伪、保证人出于误解、保证人受到不正当的影响三种情况下失效。

四、贷款定价

贷款利率即贷款价格。贷款利率的确定需考虑下列因素:央行贴现率;放款期限;存贷利率;放贷利率风险;管理贷款成本;优惠利率;银企关系。其中的基础是对风险的分析,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1.信用风险。对这种风险的分析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简称6C):①品德(Character)。指个人或企业借款者对其所欠债务是否愿意归还,一般通过考察其过去的资信情况,了解谁介绍他来借款以及通过同借款人面谈来做出谈判。②经营才干(Capacity)。主要是通过审查其财务报表,看其资金的流入流出是否正常,以及经营业绩怎样。③资本(Capital)。指借款人财务报表上的总资产总负债情况、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相抵后的净值,即借款人的财富状况。④担保品(Collateral)。指借款人用作借款担保品的质量。⑤经营环境(Condition)。指借款人在经济衰退及其他事件中的脆弱性,或说他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的还款能力。⑥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指借款人能否在日益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此外,借款人的财务报表对银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要注意,这些报表毕竟是反映着企业的过去,因此应用时要作信用调查,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此外,近几十年来,还发展了许多观察企业经营的方法。如1977年由阿尔曼等人提出的Z分析模型,使用了五个比率:X1为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X2为留成利润与总资产比率;X3为支付利息及税款前的收益与总资产比率;X4为股票的市场价与总负债值比率;X5为销售收入与总资产比率。因此:

Z=a1×X1+a2×X2+a3×X3+a4×X4+a5×X5,

(其中,Z代表企业经营状况,a为各项资产的信用权数(或系数),利用统计方法求出系数后,

Z=1.2X1+1.4X2+3.3X3+0.6X4+1.0X5,

若Z<2.675,则该企业将有很大问题;若Z≥2.675,则说明企业经营良好。

2.利率风险。目前,防止利率风险的方法,主要是采取浮动利率,风险的方法,主要是采取浮动利率,定期调整。

3.搭配不当的风险。一是利率与时间搭配不当,短借长用,形成损失。二是币种搭配不当,形成汇率风险。对国外放款,常常涉及不同货币的汇率风险。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的远期交易为抵销此种风险提供了可能。

贷款定价的目标在于确保预期收益率的实现。为此,银行贷款管理者必须考虑发放贷款的预期收入、给借款者提供资金的成本、管理和收贷费用,以及借款者的风险等级。下列简单公式可以说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贷款收益-贷款费)/应摊产权成本=税前产权资本预期(目标)收益率

其中:应摊产权成本=银行全部产权资本对贷款的比率×未清偿贷款余额

若贷款收益低于目标比率,那么,该笔贷款或该类贷款将不得不重新定价。

贷款重新定价的主要方法是调整放款利率。此外,还有其他几种方法:

银行贷款范文第8篇

商业银行贷款增长过快既有宏观环境的客观原因,也有商业银行自身的主观原因。从客观原因看,主要有两个:

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党的十六大以后,特别是全国各地各级政府换届以后,对当地的发展都作出了宏伟的规划,新一轮经济建设的高潮蓬勃兴起;同时,前几年国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开始显现。经济建设需要投资,而近年来股市持续低迷,直接融资的渠道不畅,银行贷款成为投资的主要渠道。今年不同于往年,往年商业银行的感觉是需求不足,找不到好项目,今年商业银行各级机构普遍感觉需求旺盛,好项目很多。

商业银行对国家以往监管政策的一种滞后反应。从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看,1994年以来监管的力度越来越大,推动了商业银行内部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使金融环境和金融秩序有了很大的改善。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过去、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主要风险,监管的重点放在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上无疑是正确的。不良资产比率下降的幅度是衡量银行经营状况改善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对银行的评价比较偏重不良率的下降幅度。我们知道,不良资产比率是不良授信余额与同期的授信余额之比,不良授信余额(分子)的减少和授信余额(分母)的增加都可以降低不良资产的比率。银行的不良资产是历史形成的,分子要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消化,这无论是采取清收还是核销手段都是很困难的,于是很多商业银行分支行采取扩大分母即增加贷款投放的方法,以达到降低不良率的目的。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在季末特别是年末“冲时点”就是证明,因为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不良率的考核是时点数。

但是,今年贷款的过快增长尽管有“冲时点”的因素,但不起主导作用。因为它不能解释为什么前几年监管部门也有不良率下降幅度的要求,而今年贷款增长这么快,商业银行有的分行已经超额完成不良率下降的指标还在大力发放贷款的原因,在上述两个原因中第一个是主要的。

从商业银行自身的主观方面看,也有两条主要原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增强和加快业务发展的要求推动贷款快速增长。近些年来,商业银行在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风险的防范意识和管理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经过实践检验这些制度是有效的。商业银行新发放的贷款质量不断提高,违规违纪案件不断减少,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准也有很大提高。因此,很多人认为,只要风险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业务发展越快越好。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抓住当前宏观环境提供的机遇,加快发展成为主流,推动了贷款快速增长。

商业银行以利润为中心的考核机制驱动贷款投放加大。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都建立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业绩考核机制,利润在考核指标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历史包袱比较沉重,不良资产损失的核销和非信贷资产损失的核销、各种风险准备金的提取以及资本金的增加等都取决于经营利润的多少。同时,各商业银行都想在加人世贸组织后的5年过渡期内尽快甩掉历史包袱,把自己做大做强,以应对更强大对手的挑战。因此,各行给自己定的利润计划都是需要努力才能够实现的,再加上层层分解,层层加码,利润指标完成的好坏与单位和个人收入挂钩,因此,各级行及员工都有完成和超额完成利润指标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从银行的收人结构看,由于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低,甚至都不足以弥补电子化投入的成本,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贷款的利息收入,占80%以上。由于同业竞争不断升级,存款的利率普遍上浮,外汇大额存款的利率甚至达LIBOR+20个基本点,成本越来越高;而贷款的利率普遍下浮,外汇贷款的利率甚至降至LIBOR+25个基本点,利差越来越小。为了完成利润指标,只有把贷款的量做大,薄利多销。这是很多基层行虽然上半年已完成不良率下降的任务,下半年仍继续扩大贷款投放的另一原因。

商业银行贷款增长过快的对策及建议

要控制商业银行贷款过快增长,使商业银行稳健经营,进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应从以资产质量监管为主向以资本充足率监管为主过渡。目前普遍认为,今年年初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快不是全局性的,是局部的、个别行业性的,中央银行控制货币总量,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进行指导是正确的。但是要注意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相协调,二者之间的导向应一致。货币政策要控制货币的总量,控制商业银行贷款的过快增长,那么监管政策就要相应地完善对商业银行不良率指标的考核,不仅考核不良率下降这个相对数指标,还应考核不良余额下降这个绝对数指标。从长远看,应该创造条件,逐步向以资本充足率监管为主过渡,这是一个长治久安的办法。资本充足率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是银行的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银行的资本是由银行的自有资金和靠自己的信誉在市场上筹集的长期资本性债券组成,风险资产是银行表内各项资产和或有资产经过风险权重调整以后的资产,不良授信资产已经包含在其中。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还把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也列入风险资产的范围,并占有相当的权重。资本充足率的高低反映银行最终抵补风险的能力。用资本充足率来考核和评价商业银行是比较全面和科学的,它对商业银行的导向是:要增加贷款总量,或者调整资产结构,从风险权重高的资产向风险权重低的资产转移,或者增加资本金。总之,银行资产(贷款总量)的扩张最终受资本金多寡的制约。

目前国际银行业都把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成为跨国银行的第二营业执照,它代表了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方向。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承诺逐步对外开放金融业,我国的银行也要不断地走出国门。国外的银行监管部门会严格按照他们的标准监管我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甚至他们近年来不断加强对母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因此,我国的银行监管部门要按照同一标准(平等国民待遇)监管国内外银行。

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监管,可以促进商业银行建立自我约束机制。从资本金看,国有银行的资本金都是国家无偿拨付的,因此,使用者久缺回报的意识。而对于非国有银行来说,特别是上市公司,资本金则是最贵的资金,它的回报率低,增募资本金股民会用脚来投票。因此,如果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比率没有要求,那么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非国有银行的所有者都不会主动增资,因为资本充足率低的银行,反而资本回报率会高。不同银行只有在资本充足率同等的前提下,考核资本回报率才有意义。如果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明确的要求,商业银行就会认真考虑怎么经济地使用资本金,根据自己的资本实力安排授信规模,拓展低风险的服务性业务。

我国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自1996年以来一直进行监测,但对国有银行的考核力度不够,没有摆上重要的位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如果按照国际标准计算,普遍达不到8%的一般要求,因此,有些人认为,达不到标准的指标没有考核意义。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虽然有国家信誉作后盾,资本充足率达不到8%的要求可以照常经营,但是面临很大的风险,而且风险最终是国家的。达不到8%,就不考核或者在考核中摆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会逐渐拉大与标准的距离。因为考核是指挥棒,尽管暂时达不到考核要求,但可以培育人的意识,明确努力的方向。因此,应该按照审慎监管的原则,参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修改和完善现行的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制定规划限期达到监管要求,并根据各行的资本充足状况采取不同措施,促进国有银行建立自我约束机制,提高全面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实现稳健发展。否则,寅吃卯粮的发展是要付出代价的。

要逐步理顺银行服务性收费的价格,使其能够弥补成本并有合理的利润。现代先进的银行服务性收费一般占收入的40%甚至更多,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只有1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服务性收费价格太低,有些传统业务是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价格,一直未作调整,已经大大低于成本。所以,要在考虑大众的接受程度的前提下逐步把价格调整到位,扩大我国银行服务性收费在收人中的比重,使银行的收入多元化,减少银行对利差收入的过分依赖,改变银行靠放贷收息过日子的传统经营模式。

从商业银行内部看:

应特别注意流动性风险。近些年商业银行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绝不能掉以轻心。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不仅面对信用风险,还面对其他风险,当前要特别注意防范流动性风险。传统的观点认为,流动性风险是银行不能支付到期的债务而引起的挤兑或倒闭,而现代管理水平较高的银行则把在经营中出现按照市场利率水平以上的成本筹集所需要的资金就视为出现流动性风险。过去我们对流动性风险重视不够,特别是在过去的体制下,国有银行可以不考虑资金来源和资金成本发放贷款,倒逼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引起通货膨胀,给银行和国家的发展都带来不良后果,欲速则不达,我们至今还不得不消化上个世纪90年代初银行超负荷运转留下的历史包袱。近年来,国内的金融体制和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央银行在治理通货膨胀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注重对货币总量的控制,并且有了很多经济手段。国有银行向商业化转变也迈出了很大的步伐,因此,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应该有新的认识和更高的管理水平。应该认识到,国有银行使用中央银行的再贷款是有条件、有期限和有成本的,它受当时宏观货币政策的左右;。一般商业银行资金紧张的时候也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总量的时候,即使能够得到资金支持,一定是期限短、利率高。按照现代银行的观点,已经是流动性出了问题。因此,一个经营稳健的银行不能在资金上对中央银行有任何依赖,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规划和运筹好自己的资产负债,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预案,保证在各种情况下能够支付到期债务。

现代银行内部的流动性管理,已不仅仅局限于几个简单的资产负债之间的比例。在电子通讯技术发达的今天,在一个法人内部层层搞比例分解是不可取的,这虽然可以做到层层资金平衡,却不能保证资源的最优配置,它即使作为流动性管理的最后手段使用时,也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供的便利合理摆布、灵活调动资金。为了做到这一点,光靠行政手段是不够的,要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利用商业银行内部联行利率杠杆,引导内部资金的流向,调控贷款的总量。在以效益为核心的考核机制下,各级机构对利率很敏感,在不授权分支机构进入当地同业市场的前提下,当希望扩大贷款总量时,可降低分行上存及向总行借款的利率;当希望控制贷款增长时,可提高分行上存及向总行借款的利率。

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细化成本核算体系。商业银行内部对利润的考核,要全面、多角度,不仅要考核绝对数,还要考核相对数。在资本金没有公平分配的前提下,考核资本利润率的意义不大,可以采取收占用费等方法剔除资本金的影响。为了控制资产贷款的过快增长,可加大对资产利润率的考核,避免薄利多销。可加大对人均利润的考核,促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商业银行要主动做好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准备,自加压力,向国际上先进的银行看齐,因为我们将要与他们竞争,迟早要走这条路。现在要着手研究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调整资产结构;客户结构,控制风险资产的增长。

利润的来源除了增收还有节支这个渠道,商业银行要加强成本核算,把核算工作做细,做到能够分客户、分产品核算成本,做到合理定价、合理让利,理性参与竞争,避免盲目扩大规模,“增产不增收”。

银行贷款范文第9篇

银行贷款居间合同范文一

甲方:

乙方:

双方代表经磋商后,一致同意订立本合同书。

一、 甲方委托乙方向银行联系和安排约借款(具体借贷金额由银行评估审批后确定),用于个人消费或装修,乙方接受委托。

二、 甲方职责:

1、 提供借贷所需的真实性资料。

2、 积极配合办理相关手续。

3、 维护乙方权益。

三、 乙方职责:

1、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认真负责加速办理所有借款手续,在金融机构审批后,借款全额汇入甲乙双方共管账号即视为成功。

2、 全面协调甲方与金融机构的关系。

3、 维护甲方权益。

四、 甲方需承担的费用:

1、 利息(详见甲方与贷款银行间签订的相关合同、协议约定);

2、 公证费、共管账户开户费用(详见甲方与公证处、银行间签订的相关合同、协议约定);

3、居间服务费:税后元,甲方须在银行贷款审批成功,在房管局办理他项权利证后一次性将贷款总额的居间服务费从共管账户中提取。

五、 违约责任:

1、 本合同生效后如任何一方擅自撤销委托则视作违约。违约方即须支付人民币

2、 银行贷款审批完毕在房管局办理他项权利证后,甲方保证配合乙方从共管账户中提取全部居间服务费,每延误一天甲方按申请贷款总额千分之五向乙方支付滞纳金。

3、如因国家政策调整及甲方未能达到担保或银行贷款条件造成银行无法放贷的,乙方对此不承担违约责任。

六、 其它:

1、 本合同甲乙双方签字盖章,贷款项目银行受理审批后即生效,在履约完毕后自行终止;

2、 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 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协商解决;

4、本合同内容双方均有义务保守机密,不得擅自对外泄露;

5、每笔贷款因不可抗力因素未能办成收取元劳务费,其余费用全部退还。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银行贷款居间合同范文二

甲 方: 乙 方: 双方代表经协商后,一致同意订立本合同书。

一、甲方委托乙方向金融机构或个人联系和安排约1000万元人民币的借款(具体借贷金额由出借方评估审批后确定),用于经营周转及消费或装修,乙方接受委托。

二、甲方职责:

1.提供借贷所需的真实性材料;

2.积极配合办理相关手续;

3.维护乙方权益。

三、乙方职责:

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认真负责加速办理所有借款手续,在金融机构或个人审批同意后,借款全额汇入甲方指定的帐号即视为成功;

2.全面协调甲方与金融机构的关系;

3.维护甲方权益。

四、甲方须承担的费用:

1.利息(详见甲方与出借方问签订的相关合同、协议约定);

2.评估费、公证费、融资费、监管费及相关费用;

3.定金4万元;

4.居间服务费为贷款总额的5%,甲方须在出借方审批成功后一次性将贷款总额的居问费支付乙方。

五、违约责任:

1.本合同生效后任何一方擅自撤销委托则视为违约;违约方即须支付人民币10万元给守约方作为违约金;

2.出借方贷款审批完毕后,甲方保证支付全部居间服务费到乙方指定的帐号,每延误一天甲方按申请贷款总额百分之一向乙方支付滞纳金;

3.如因国家政策调整及甲方未能达到担保或金融机构及个人贷款条件造成无法贷款的,乙方对此不承担违约责任。

六、其他:

1.本合同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即生效,在履约完毕后自行终止;

2.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4.本合同内容双方均有义务保守机密,不得擅自对外泄露;

5.身份证复印件附后

以上内容全部审过完全审过,完全同意。

甲方:(盖章) 法人:(签字)

乙方:签字

年 月 日

银行贷款居间合同范文三

甲乙双方为发挥双方的优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双方充分协商,依据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就乙方为甲方提供融资居间服务达成如下协议条款,以资共同遵守:

1、甲方承诺

1.1、甲方提供的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文件、资质、报表及陈述均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甲方承诺在融资活动中所署公章、财务印章、法人章真实、有效,否则自愿承担融资不能的责任。

1.2、甲方在本协议有关的融资活动中委托人已经获得甲方特别授权,有权代表甲方签署与融资有关的全部法律文书,甲方对其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1.3、甲方在本协议项下的全部意思表示是自愿、真实的。

2、乙方承诺

2.1、乙方是依法成立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具有签订和履行本协议所必须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2、乙方在本协议项下的全部意思表示是自愿、真实的。

3、委托事项

3.1、甲方委托乙方寻找、介绍融资方,乙方接受甲方委托,为甲方融资贷款提供居间服务。

3.2、乙方接受委托,为甲方介绍引荐符合其融资条件的机构或个人(以下简称目标融资人),为甲方与目标融资人进行斡旋和谈判,并协助促成甲方与目标融资人签定融资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借款、贷款等融资性协议或合同)。

3.3、乙方居间服务内容包括:甲方按乙方要求将所需资料提交给乙方,以甲方的 作抵押(质押),为甲方融资 万元人民币(大写: )左右的资金(最终以目标融资方审批贷款金额为准),为前述事宜的借款提供居间服务。

3.4、甲方借款期限为 个月,若采取先息后本方式,每月借款利率为 %左右;若采取等额本息方式,每月借款利率为 %左右,每 付一次利息。前述月利率最终以目标融资方实际审批利率为准。

3.5、乙方对甲方所融资借款事项不承担任何性质的担保责任。

4、居间报酬、费用及支付方式

4.1、若乙方促成目标融资人与甲方签署(包括但不限于贷款、借款等)融资合同,甲方按其与目标融资人签署协议中约定贷款或借款总金额的 %(大写:百分之 )向乙方支付居间费。

4.2、甲方支付的居间费的有关税款均由甲方承担(包括但不限于应由乙方交纳的所得税、营业税等税费)。

4.3、甲方应在目标融资人向其发放首笔贷款到达甲方账户或甲方指定账户的两个工作日内,将居间费一次性支付到乙方指定账户,否则属违约。

5、居间成功的认定

5.1、乙方引荐的目标融资方与甲方签订贷款(借款)协议时,即为本合同居间服务成功,甲方应与乙方签订《融资居间服务成功确认书》。

5.2、如甲、乙双方未签订《融资居间服务成功确认书》,则乙方引荐的目标融资方向甲方账户或甲方指定账户转款时,即为本合同居间服务成功,甲乙双方不再签订《融资居间服务成功确认书》。

6、甲方权利、义务

6.1、甲方应向乙方提供办理融资贷款事宜所需的一切相关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资质、报表、审计报告、评估报告等),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有效性负责。乙方对甲方提供的全部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不承担责任。

6.2甲方提供办理融资贷款事宜相关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资质、报表、审计报告、评估报告等)的费用由甲方自行承担,乙方不予垫付。如甲方不能提供有效文件,导致融资不能,由甲方自行承担责任。

6.3、未经乙方事先书面同意,甲方不得将本协议的内容和履行本协议过程中所获取的目标融资人的信息(属于公共领域的信息除外)向本协议居间业务直接相关人员之外的任何第三方泄露或非因履行本协议而使用。

6.4、不得与乙方介绍的意向融资人或目标融资人进行私下交易。

6.5、甲方不得要求乙方做出有违国家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的事项。

7、乙方权利、义务

7.1、乙方在履行本合同的过程中,可以向第三方表明其为甲方的居间人,并可以向第三方介绍甲方融资的相关情况。

7.2、乙方认真完成甲方的委托事项,即按照本合同的约定为甲方寻求机会,并为甲方与目标融资人签署合同或协议提供联络、协助、撮合等服务。

7.3、乙方在甲方的委托事项过程中,因甲方的过错造成损失时,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承担赔偿责任。

7.4、甲方应配合乙方与融资目标人的谈判,不得无故推迟或拒绝。

7.5、乙方居间成功后,有权要求甲方应按本协议向乙方支付相应居间费。

7.6、如乙方居间未成功,不得要求甲方支付误工费、差旅费、交通费、招待费、酬金等任何居间费用;甲方不得以居间未成功而要求乙方支付其提供融资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审计报告、评估报告、财务报表等)、交通费、差旅费、误工费等因融资而产生的费用。

8、违约责任

8.1、如甲方与乙方介绍的意向融资人或目标融资人进行私下交易时,视为乙方完成甲方委托的融资居间服务,由甲方按本合同约定向乙方全额支付居间费。

8.2、 乙方向目标融资方提供甲方借款资料,并经过目标融资方审批同意借款(贷款)给甲方后,如甲方放弃借款(贷款),则视为乙方居间成功,甲方应按本合同约定向乙方全额支付居间费。

8.3、甲方在目标融资人向其发放首笔借款(贷款)资金到甲方账户或甲方指定账户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未按时、足额向乙方支付居间费,则自应支付之日起,每逾期一天,按未支付金额的千分之叁向乙方支付惩罚性违约金,直到付清全部居间费及违约金时为止。甲方自愿放弃请求降低违约金的抗辩理由。

8.4、若甲方违反本合同之约定,未及时、足额向乙方支付居间费时,乙方为追要居间费而产生的一切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误工费、差旅费、诉讼费等)均由甲方承担。

9、合同的生效、解除

9.1、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9.2、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甲方或乙方需通过书面形式通知对方解除本合同。

9.2.1、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

9.2.2、国家政策法规调整致使本合同履行可能违法的。

10、争议解决及其他

10.1、若在履行本合同中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合同签订地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提讼解决。

10.2、未尽事宜由双方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条款理解不一致时,以补充协议为准。

10.3、 本合同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贰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银行贷款范文第10篇

我们近期的调查显示,民间借贷的银行信贷资金来源呈以下特点:

民间借贷的银行信贷资金来源占比较高。据对将乐县民间借贷较为活跃的3个乡镇30户监测对象的调查,民间借贷中出借资金者70%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有贷款,其借出资金与从银行(社)贷款资金的比例有的达到1∶1。这表明,在农村民间借贷关系中,虽然自有资金是主要来源,但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

银行信贷资金转向民间借贷的渠道,一是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工作人员或部分信用度较高的人,利用个人消费贷款获取资金,在金融机构利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以受法律保护的利率倍数转用于民间借贷,获取收益。二是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基层信用社部分工作人员或干部,以正常渠道从信用社贷出资金,以受法律保护的利率倍数转用于民间借贷,获取收益;或以名为“参股”实际为借出资金的方式进行投资,获取高于筹资成本的收益。三是农户小额贷款。部分农户从金融机构贷出资金后,在到期之前把小额贷款出借给外出务工人员或其他资金急需者,获取利差。

当前,农村民间借贷的隐匿性、小规模、松散型已出现向规模化、组织化转向的迹象。把银行贷款转而投向民间借贷,一旦资金链断裂,民间借贷的风险将转嫁到银行业金融机构,很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我们建议:

加强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用途的管理。要做好贷前、贷中、贷后三查,同时,灵活合理运用利率浮动手段引导资金用途,遏制用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民间借贷套取利差的行为。

上一篇:小额贷款范文 下一篇:信用贷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