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22 18:41:18

音乐艺术教育

音乐艺术教育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音乐艺术教育应该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由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的音乐素质较低。因而,必须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环境。

近期以来,不少教育界、学术界的有识之士呼吁,国民艺术教育应该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作为一名普通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笔者对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有较多的了解和体味,拟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

由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文中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2007年,笔者在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对近千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素质问卷调查,结果为“两多三少”:几乎100%的学生表示喜爱音乐,几乎100%的学生认为在高等师范学校进行音乐教育很有必要。但能够识简谱的学生仅占2.6%,能够熟练掌握一种乐器的占0.2%,系统学习过音乐基本理论的几乎为零。大学生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渴望与实际具有的音乐素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二)造成音乐艺术教育现状的原因

1.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民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重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中,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被庸俗的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圣洁的艺术殿堂被浓厚的“铜臭”所污染;大众艺术被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冲击着学校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部分人审美素质低下、美丑不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在学校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的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河南省而言,只在小学和初中一年级阶段开设“音乐”课,自此到大学前的五年中,音乐教育中断。学生难以系统地接受音乐教育,特别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育,更何况还有不少学生未能升入高等院校。另外,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由于不少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使音乐教育有名无实。一些开设音乐课的学校也因缺乏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对教育质量关注较少。学生进入高校后,又主要接受专业教育、技术教育,音乐教育更显得苍白无力。安排专门师资、课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教育的学校不多,学生的音乐素质不高也就在所难免。

3.在家庭教育方面,对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逼”孩子学习艺术,努力向专业人才发展,导致孩子心灵留下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将孩子的音乐学习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视为“不务正业”,这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音乐艺术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音乐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音乐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古代《晋书·乐志上》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把音乐中的“五音”与人的性情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古人尚知音乐艺术对于陶冶人的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我们更应该认识到音乐对于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意义。

(二)音乐艺术教育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突破口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将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为按照教育规律,以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并不断进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加强音乐教育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举措之一。高等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在高校中加强音乐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高等师范院校更应加强音乐教育,因为它们主要负责中小学的师资培养。而中小学需要的不仅是在某一学科和领域里杰出的专门人才,更多的是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育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具有较高音乐素质的毕业生更能适应中小学的现实需求。因此,加强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音乐艺术教育。

(三)音乐艺术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音乐艺术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中国古代就提倡“礼乐治国”,所谓“礼”,即指行为规范;“乐”就是精神陶冶。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不能只靠主观的自我修养,如面壁独思、扪心自省等,还必须通过教育和外界的影响去实现。把行为规范和艺术陶冶结合起来是中国教育的传统。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下,艺术的陶冶更是不可缺少。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艺术教育,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教育战线的思想文化阵地,把青少年一代铸造成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人。这不仅是教育界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任务。

三、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思路及对策

(一)深化教育改革

要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提高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质,就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法规及配套的规章制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音乐艺术教育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之中,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法制化、规范化。

2.改革音乐艺术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在评价上,将学生合格率与学校升学率分开,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以及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针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之中。

3.转变音乐艺术教育教学方式。要改变中小学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开展社会音乐实践活动。如在校内外定期举行演唱比赛、开展校园歌曲创作征集活动等。在高等学校,尤其是师范院校,要以组织和参与社会、校园音乐艺术活动为主,并对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音乐基本理论和技能教育,使大多数学生音乐素质得以提高,部分学生在音乐演唱、演奏、创作、欣赏、指挥等某一方面达到专业或准专业水平。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上,还要将音乐教学同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结合起来,使音乐教育不仅成为教育事业,而且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一项重要奠基工程。

(二)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1.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当前,音乐教育的薄弱环节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队伍合格率低,且流失现象严重。要解决该问题,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高、中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结构,加大音乐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小学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在岗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学历、学位水平,从而提升音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使现有音乐师资力量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稳定音乐教师队伍。音乐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岗位晋级、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教师平等对待。

2.改进音乐艺术教育教材。如中小学音乐教材除继续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要适度增加作品欣赏、键盘练习以及单旋律创作等方面的内容。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对音乐教材、教法的研究,加大教学实验的力度,推广应用科研新成果,使音乐教育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三)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环境,唤起更多人关心音乐艺术教育。

1.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文化艺术产品生产部门和单位要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以对社会负责、对青少年负责的态度,生产和输送积极、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尤其要创作和推出大量适合青少年及人民大众演唱的歌曲,让积极向上的歌曲充满校园、充满社会。

2.引入高雅的音乐艺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经常组织、邀请文艺团体与音乐工作者深入学校,为学生表演优秀的作品或开设各类艺术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和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共同维护良好的文化环境。教育、文化、宣传出版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面向青少年的各类影视节目和文化出版物的管理,严禁那些污染人们心灵的“精神垃圾”流向学校和社会。严厉打击文化市场的各类犯罪,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几年来,笔者所在的许昌职业技术学院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尝试。一是成立了美育教研室,开设了“音乐基本理论”“视唱”“发声训练”“歌曲创作”“经典作品欣赏”“舞蹈”和“美术”等公共艺术课。二是每学年举办一次“艺术周”活动,动员学校师生共同参与,为广大学生创造了展示音乐艺术素养和才能的机会。三是组建了大学生业余艺术团,定期在校园内开展演出活动,积极参加河南省高校组织的文艺会演及各种社会文艺活动。通过以上途径,使得大学生整体的音乐艺术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不少学生走出校园后,来信叙说大学时期的音乐教育对他们工作实践的重要作用。笔者相信,只要不断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只要各级各类学校重视和加强音乐艺术教育,只要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音乐艺术教育,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奥)爱德华·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M].杨业治,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2](英)阿伦·瑞德莱.音乐哲学[M].王德峰,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德)卡尔·达尔豪斯.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M].杨燕迪,译.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4](英)戴里克·柯克.音乐语言[M].茅于润,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音乐艺术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音乐;艺术教育

高职院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新生院校,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重视。随着投入的不断增加和社会需求不断增大,我国高职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促使我国的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高职教育定位于职业技能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新时期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对更强调专业性教学而轻视综合素质教育的高职院校是一个新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将音乐欣赏与高职院校教育有机结合。”美育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保证,音乐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最有效途径,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高职人才培养现状迫切要求加强音乐艺术教育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管理者的职责,肩负着培养适应市场需求,能满足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受市场经济实用性思路的影响,高职院校教学活动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教育,这就导致了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多重视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专业性,而忽略了素质教育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高职院校在培养具备良好人文素质的音乐艺术教育方面的匮乏,成为当前高职人才培养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

基础教育阶段,受国家应试教育的制约,屈于升学压力,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课程基本中断,学生不能正常接受系统的艺术教育,使得大部分步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严重缺乏艺术审美的基础和能力。高等教育阶段,出于功利意识,有些高职学生认为音乐艺术教育与就业关系不大,与毕业文凭的获得关系也不大,对音乐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音乐艺术教育课程(如音乐欣赏课)虽有开设,但事实上沦为了学生谋取学分的工具。在高职院校管理层面,许多学校都在加大力度进行专业学科和实训基地建设,而作为素质教育类课程的音乐艺术教育却不能得到足够重视。在课程设置方面,音乐艺术教育课程处境尴尬,此类课程多被排在英语、体育等公共必修课之后作为公共选修课来设置,学生可选可不选,这就造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错觉,没选上的学生也不能接受音乐美的熏陶来完成人格的塑造和精神世界的飞跃,音乐艺术教育的功用不能最大化地发挥。

(二)教学内容和形式急需改进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音乐课教学以音乐欣赏课为主,课程设置单一。在教学内容上不外乎中外著名音乐家及其经典作品。另外,由于各校音乐教师在校时所学的专业和技能各不相同,导致了各高职院校的音乐课基本上是老师擅长什么就开什么,教学内容随意性比较大。在进行教学安排时往往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再加上单一乏味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很被动,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教学变成了灌输式。这些都无法满足学生们日益增长的音乐审美需求,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效果不佳。

二、高职院校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倡导“艺术能养成人有一种美的精神,纯洁的人格”。这里强调了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很强的时代意义。蔡先生指出了艺术教育的目的: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这也与我们目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内涵不谋而合。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人文教育,在人性的培育方面可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具有多层次、多形式、多维特征的艺术功能。柏拉图说:“音乐是一切国民的必修课。”音乐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音乐艺术教育的价值在于通过音乐欣赏、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等审美活动,使学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所吸引陶醉,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一)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是审美性。音乐艺术教育通过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中优秀的音乐作品,使他们掌握音乐艺术教育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力、鉴赏力以及创造力等基本审美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不尽相同,学生的鉴赏能力参差不齐,审美品位有待提高。开展音乐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最终达到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的目的。

(二)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音乐艺术教育通过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形象侵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欣赏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高雅的音乐作品,其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化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样的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工具,它对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进行思想、品德与纪律等方面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激励、净化、升华其精神面貌与思想境界的功能。

(三)促进学生智力开发

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爱因斯坦说过“我的科学成绩很多是从音乐灵感启发来的。”现代神经学家经过研究认为,音乐教育平衡发展了左右脑,是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创造思维,提高人的智能素质的有效方式。实践证明,音乐可以使人的心态产生变化,可以升华思维和理智,产生激情,这种超越语言和文学层次的理性认识,不仅可以开阔知识视野,而且可以使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促进左脑和右脑的互补作用,这也体现了音乐对智能的渗透作用和特殊功能。

(四)调节情绪舒缓心理

音乐具有调节情绪、舒缓心理的功能。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音乐情感的变化,音乐美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去拨动人的心弦,痛苦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逐渐地转化为一种审美体验,使人精神愉快,血液循环加快,舒缓心理,解除疲劳,学生的内心世界也随之相互敞开,彼此沟通,精神上得到升华,人格也因此走向成熟。

三、高职音乐艺术教育应把握的几个环节

音乐艺术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实施音乐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要科学构建课程框架,优化音乐教育课程的形式,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把握好明确的指导思想,使我们设计的课程既具备优秀传统思想的内容、符合具有先进文化方向,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音乐艺术教育课程的主线,在内容与形式上深入挖掘潜藏的新思维、新理念、新信息和新知识,以适应市场经济对高职院校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越来越高的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切实认识到在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转变教育观念,给予音乐教育应有的地位,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做好管理服务工作。

(一)转变教育观念

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即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的问题。加强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首先要转变只注重技能培训和专业教学的教育观念,把音乐教育纳入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合理设置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健全高职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制定并完善规章制度,协调好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保证音乐艺术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创设教育环境

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同时,要力所能及地开设舞蹈、表演等音乐实践课程。大力扶持师生成立学生合唱团、舞蹈协会、乐队等,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开设音乐讲座、举办音乐会等多种形式的音乐艺术活动,以活动来促进教学,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另外还要配置一些必备的教学设备,如:钢琴、音响、多媒体教室、排练室和一些乐器等,让学生想学就有地方学,想练就有场地练,为学生艺术修养的形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加强师资建设

学校首先要重视音乐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在工资、评奖评优、职称、晋职、进修等方面不能存在偏见。另外,还要适当聘请一些优秀的音乐艺术人才来校兼职教学,保证充分的不同年龄和知识结构的教师人员配备。作为教师,要热爱音乐教育,具有钻研精神,把握教育规律,加强同行间的交流与磋商,努力致力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科研水平。

(四)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首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生动活泼,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教学,创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其次,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借助音、视、图等多媒体资源,辅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再现艺术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直观感觉,培养音乐理解力。最后,改革音乐艺术教育课的考核方式,采用考试、考查、表演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评测学生的真实水平。

参考文献

1.窦凯.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艺术教育》(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

2.时茜.《对高职高专音乐艺术素质教育的思考》(J).科技咨询导报,2007(28).

音乐艺术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音乐 教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6-0254-02

一、音乐艺术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要使艺术教育真正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必须首先解决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拿音乐艺术来说,它把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采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织体,严密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古代《晋书・乐志上》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把音乐中的“五音”与人的性情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见,古人尚知道音乐艺术对于陶冶人们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我们更应该认识到音乐对于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意义。

二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教育改革一个带方向性的大问题。

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把由一切教育活动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向按照教育规律,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全面得到提高为主要目标并不懈地进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作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因此,加强音乐教育,是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教育也是育人,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在高教中加强音乐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加强音乐教育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小学和初高中学校的师资,他们所需要的教师,主要不是在某一学科和领域里高精尖的专业、专门人才(当然绝不是说不需要),而更多地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教育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具有较高音乐素质的毕业生更能适应高中以下学校的现实需求。因此,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就不能不重视音乐艺术教育。

音乐艺术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古代就提倡礼乐治国,所谓礼,即指行为规范,乐就是精神陶冶。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不能只靠主观的自我修养,如面壁独思、扪心自省等,还必须通过教育和外界的影响去实现。把行为规范和艺术的陶冶结合起来,这是中国教育的一种传统。如果我们放弃了音乐艺术教育,就等于放弃了这种传统。在今天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艺术的陶冶更是不可缺少的。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艺术教育,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教育战线的思想文化阵地,把青少年一代铸造成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人,这不仅是教育界的责任,更应当成为全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

二、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思路及对策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提高国民艺术素质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质,首先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法规以及相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笔者认为,当前要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是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将学校的合格率与升学率分开,在评价上脱钩,加快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要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考核的水平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

三是改革音乐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在中小学,要改变单纯地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满足于课堂教学的老方法,以课堂教学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社会音乐实践活动,如在学校内部和校与校之间定期举行演唱比赛,开展校园歌曲创作征集活动等。在高等学校尤其是师范院校,要以组织和参与社会、校园音乐艺术活动为主,同时对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音乐基本理论和技能教育,使大部分学生音乐素质有较大提高,少部分学生在音乐演唱、演奏、创作、欣赏、指挥等某一方面达到专业或准专业水平。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还要把音乐教学同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同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结合起来,使音乐教育不仅成为教育事业,而且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一项重要的奠基工程。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要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当前,音乐教育的一个突出薄弱环节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队伍合格率低,且流失现象严重。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高、中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结构和专业结构,加大音乐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小学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在岗音乐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的学历、学位水平和合格率,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每年都选拔一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三五年的努力,使音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较大提高。三是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使现有音乐师资力量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对音乐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住房、福利待遇等方面,同其他任课教师特别是主科任课教师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基础工作的另一方面,是要进一步改进音乐教材,如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除了继续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要适度增加作品欣赏、键盘练习以及单旋律创作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打下扎实的音乐功底。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对音乐教材、教法的研究,加大教学实验的力度,推广应用科研新成果,使音乐教育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环境,唤起更多的人关心音乐艺术教育。

一是担负着文化艺术产品生产的部门和单位,要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以对社会负责、对青少年负责的态度,多出好作品、精作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和输送积极、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尤其要创作和推出大量的适合于广大青少年和人民大众演唱的歌曲。前几年新闻传媒就曾披露过在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上教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的怪现象,这应该说是我国音乐教育的一种悲哀。近几年来虽有所好转,但这种局面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对此,我们的广大音乐工作者应该有一种深深的“负疚感”和“紧迫感”,尽快深入生活,繁荣创作,让积极向上的歌曲充满校园、充满社会。

二是要把高雅艺术、严肃音乐引入校园,引入青少年学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组织、邀请文艺团体和音乐工作者(包括专业音乐教师)经常深入学校,为学生表演优秀的作品,或开设各类艺术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是宣传、教育、文化、新闻出版以及广播电视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面向青少年的各类影视节目和文化出版物的管理,严禁那些毒害社会、毒害人们灵魂的精神产品流向社会,更不能流向教育、教学领域。对文化市场的各类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要严厉打击,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收稿日期:2011-07-12

作者简介:赵丹(1988-),女,学生,从事音乐教育研究。

Thinking of the music and art education

ZHAO Dan

(Music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Suihua college,Suihua 150026,China)

Abstract: Musicart education should cause high value of the whole society.Wanting to be an important contents that strengthens musicart education to be the education reform, build up and the music arteducation laws of the perfect school and match each other a series of regulation system of the set.To raise music teacher's character, stabilize teacher's troops.Education the research section wants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to the music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method, the strength of the enlargement teaching experiment, expand the new result of applied research, make music the education adapts the demand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continuously.

音乐艺术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字:堪忧;思路;对策

Abstract:Music teaching which takes build the moral education as the leading factor and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s the main line, sports as the basis, can not be neglected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of intellectual, aesthetic, labor education as the main body.

Keywords: worrying mentality;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考查或考试。但是,由于音乐学科一般不受重视 ,许多老师并不把考查环节作为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手段。考查不全面、不到位、不科学、不符合大纲要求, 是当前音乐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因此人才艺术素质如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堪忧

由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尤其是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我这里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由于许多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的负责同志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如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糊弄音乐课,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挤掉音乐课,部分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有名无实。就是开设音乐课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育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问。 音乐素质不高也就在所难免了。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民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的重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

二、音乐艺术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要使艺术教育真正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必须首先解决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拿音乐艺术教育来说,它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采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织体,严密完美的交织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二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教育改革一个带方向性的大问题。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把由一切教育活动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向按照教育规律,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全面得到提高为主要目标并不懈地进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作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矗音乐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音乐教育,是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思路及对策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提高国民艺术素质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质,首先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法规以及相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二是改革音乐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在中小学,要改变单纯地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满足于课堂教学的老方法,以课堂教学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社会音乐实践活动.

当前,音乐教育的一个突出薄弱环节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队伍合格率低,且流失现象严重。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高、中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结构和专业结构,加大音乐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小学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在岗音乐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的学历、学位水平和合格率,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每年都选拔一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三、五年的努力,使音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较大提高。三是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使现有音乐师资力量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环境,唤起更多的人关心音乐艺术教育。一是担负着文化艺术产品生产的部门和单位,要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以对社会负责、对青少年负责的态度,多出好作品、精作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和输送积极、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尤其要创作和推出大量的适合于广大青少年和人民大众演唱的歌曲。二是要把高雅艺术、严肃音乐引入校园,引入青少年学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组织、邀请文艺团体和音乐工作者(包括专业音乐教师)经常深入学校,为学生表演优秀的作品,或开设各类艺术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三是宣传、教育、文化、新闻出版以及广播电视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面向青少年的各类影视节目和文化出版物的管理,严禁那些毒害社会、毒害人们灵魂的精神产品流向社会,更不能流向教育、教学领域。对文化市场的各类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要严厉打击,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通过以上措施,将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整体音乐艺术素质就会有所提高,我相信,只要不断地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只要各级各类学校都能把音乐艺术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只要全社会都关心、支持音乐艺术教育,音乐教育事业就一定会有大的发展,音乐艺术素质必将会有明显的提高。

音乐艺术教育范文第5篇

摘要:注重音乐教育教学的语言,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冲满活泼生动的气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很重要,更是适应了新课标的理念思想,音乐审美能力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

关键词:语言艺术;审美能力;儿童话;音乐课堂;教育教学;艺术性;音乐教学的语言

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达到“有声有色”,发挥音乐教育教学的“语言”艺术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

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师给学生导语、评价语、过度语等语言都会架起师生间的心灵桥梁,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这么重要的环节上,我们是否重视我们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语言”呢?显然,我们现在的音乐教育教学还在探索中,如何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从教学模式、教学语言上进行研究。研究音乐教学“语言”的艺术和相关的音乐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等,我们该注重音乐教育教学的“语言”艺术性。

通过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让我领悟到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有基本素养,还要具有个人教育“魅力 ”,用自己的个人“魅力”能够驾驭整个音乐教育教学课堂,我认为音乐课的“语言”艺术,也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体现。

一、提炼精美语言,再创艺术空间

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语言和模式。因此,笔者认为音乐课堂教学中设计精美“语言”非常重要。

音乐是一门特色的艺术学科,它有丰富的哲学、文化内涵。音乐艺术课程教学中使用的语言文化日益显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语言艺术也是提高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桥梁。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个观点指出了――语言艺术是开启音乐课堂大门的金钥匙,教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求用好教学的语言,让表达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最后达到艺术的“美”。

二、多用“音乐语言”与学生交流,贴心教育

[1]由于声音的刺激能够直接引起兴奋度、强度、紧张度、时间变化率的情态活动,音乐能使人产生丰富多变、细腻微妙、难以言传的情绪体验,说明了音乐艺术与人类情绪体验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决定了没有任何一种艺术能够如此直接、迅速、灵敏地作用于人的情态变化的世界……由此我们认为,从音乐表现的最直接意义上说“音乐是情绪的艺术”,我们教师多用“儿童话”语言和“音乐语言”与学生交流,在心理上对学生进行贴心教育。

探索音乐常规教学中如何使音乐教学达到“以人为本”,多用“儿童话”语言与学生交流,把最美音乐语言应用到音乐课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目的的一个小片段。

把可爱的动物形象通过教师设计、头饰和用语言手段,形象地描述,给孩子们营造童趣,贴近他们的心灵。我在《青蛙合唱》这课的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理念也有了新的突破,课堂引导语言,把创设情境教学和传授知识相结合,用音乐语言表现《青蛙合唱》音乐故事,即用这首曲中的乐句改成故事台词,可用生动的动物形象描绘,如:“我们来到了,小青蛙王国……”。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你会发现,现在的音乐教学与以前的单一教学模式有很大差别,音乐与多种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对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智力发展有很大帮助。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围绕我们的孩子和音乐教学的本质任务而设计,并为其服务,又不能本末倒置。

三、巧用“导语、评价语、过度语”,让音乐课堂更有活力

教育教学中的“导语、评价语、过度语”,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具体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语言,这种“语言”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评价语、过度语要用得巧妙、生动,这样一来才能使音乐课堂生动活泼。

课堂的开始就是进行音乐教学的开始,你用美的音乐“导语”向学生问好,导进音乐教室。如:播放相关的音乐曲目等内容,听到上课铃响了,问好语是“2/4拍 53 │ 53│54│32│1 -│反复弹(你好,你好,同学们好!师生互相唱)”

比如:音乐歌曲《春天来了》想象在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聆听,“看,我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笔者在这里只能是作青蜓点水的论述,总之,在我们的音乐教育教学中我们探索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研究主题,我们会一步步通过实践来证明、论据我们的观点,希望我们在新课标的路程中探索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才是对我们的学生最好的、最实效的教育教学帮助。

参考文献:

音乐艺术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音乐艺术;教育功能;表现;实现路径

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是用来改善灵魂的品质”。可以说,音乐对人的影响巨大,对人的思想道德有很大的感化作用。孔子也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可见,音乐中蕴含的浓重情感,具有强大的感召力,给欣赏者以极大的心灵触动和感奋,进而产生感动人、教化人的作用。古今中外各国都把音乐当作教育人的重要手段,收到巨大成效。那么,音乐的教育功能到底有哪些?

一、音乐艺术的三大教育功能

培育道德,陶冶情操。《乐记》中说:“先王之为乐也,以治也,善则行象德矣。”《礼记》也说:“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行于外,事故起成也怿。”汉代董仲舒提出:“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化民也著。”近代学者梁启超也说:“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在当代生活中,高尚音乐的演出和传播,是以社会教育形式出现的审美教育活动,它可以对社会成员发生道德伦理的陶冶和教化作用。那些充满低级趣味的“靡靡之音”的不良作用不容忽视。良好的音乐教育和音乐作品,可以使人从中获得真善美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培养人们的道德感知能力,激发人们创造美的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取向。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音乐家总是利用音乐来歌颂伟大的祖国、美丽的家乡、崇高的精神。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使听众与艺术家们的心灵相互沟通,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和强化了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理想得到提升。如多听《我的祖国》《为了谁》等优秀音乐作品,不但能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大自然、热爱人间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而且还能提高欣赏者的精神境界,从而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念。参加音乐大合唱(奏)还能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可见,在浸润、滋养人的心灵世界方面,没有什么艺术形式能与音乐相媲美的。正如冼星海说的:“音乐是人生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溶炉。”

启迪智慧,丰富想象。音乐是培养、发展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激发人的无穷思维和丰富想象力。生理学家认为音乐对促进大脑左右半球均衡发育、合理运用,有明显的协调作用。长期受到音乐启迪的人,其精力更集中、思维更敏捷、创造力更强大,这是因为音乐实践时能使人的多种器官协调、综合、灵活运用,使人的头脑更加聪慧。法国作家雨果说过:“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人物都喜欢音乐,如孔子、爱因斯坦等,他们都把学习音乐当成对自己事业的催化剂,从音乐中启发灵感,启迪智慧。爱因斯坦甚至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来的。”音乐的本质是人的心灵借助想象力,用曲调、节奏、和声来表达,每一首乐曲都表达一定的内容,都能把人的内心世界引入无拘无束的想象活动的高峰,并产生形形经历过的再现和对美好未来的幻想与渴求,欣赏者长期得到音乐环境的熏陶,必能提高想象和创新的能力。经常接近音乐的人,其想象力更丰富,智力更胜人一筹。

磨练意志,增强体质。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磨练。久而久之,必然能磨练出坚强的毅力和信心。同时,音乐的技术性很强,要求精确度比较高,要想较好的完成学业,必须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因此可以培养持久的耐心和极度的细心。此外,音乐教育还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精神。音乐还能强身健脑,主要表现为:一是能解乏,当人疲劳时听听音乐可以放松身心。二是能健身,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均可使人的肌体、呼吸得到锻炼。三是能提高人的协调性、平衡性、准确性、敏锐性和感知能力、反应能力,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四是当音乐与体操、舞蹈等运动项目配合时,可以增强锻炼效果,达到健与美的目的。五是可以用于治疗人的某些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精神性疾病等。六是可以促进胎儿发育更加健全。音乐的诸多教化功能要求我们要把音乐作为一种终身的、经常的、常态的教育手段,在全社会广为普及,以不断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音乐教育功能实现的三大路径

普及家庭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健康发育成长。胎教音乐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实施家庭音乐教育,有助于缓解人们的压力,使身心得到自然的释放,有利于人们个性的成长和发展。正如我国古代名医朱震亨说:“乐者,亦为药也”。应把家庭音乐教育纳入公民素质教育内容,制定计划、编写教材,全面推动,形成气候。

强化学校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所展示的艺术美,能提高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表达力和创造力,能促进学生心理平衡、身心健康,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得到和谐的调节,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在美国艺术教育早已被列入核心学科,其标准正式通过立法程序。然而我国的音乐教育在学校地位仍然不高。对此,教育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坚决按照音乐新课标要求配齐师资、排足课程,保障学生起码的音乐教育权利,同时应经常性地举办各类音乐竞赛活动,增强教育效果。

发展社会音乐教育。柏拉图曾说过:“音乐是一切国民的必修课”。也就是说,音乐教育具有其他教育所无法代替的育人功能。当今社会,音乐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涌现出了家庭音乐、社交音乐、节庆音乐、政治音乐等形形的种类。音乐具有凝心聚魂的作用,可以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可以团结人民,增强民族自尊心。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民族文化传统的反映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学习、表演和鉴赏优秀音乐尤其是民族民间音乐,不仅可以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而且还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荀子在《乐论》中写到:“乐者,乐也。”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的社会教育的教材,一方面要积极举办各种音乐知识培训,提高群众的音乐鉴赏能力,另一方面要以我们的节日为平台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器乐比赛活动,在轰轰烈烈、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社会性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教育群众,提高群众整体素质。

《史记·乐书》中所言:“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和谐的人生与音乐艺术自然相随相伴。音乐是最原始的艺术,却也是最高级的艺术。作为人类最高层次的精神艺术,音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具有多层次、多形式、多维特征的音响世界,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晓燕.论音乐的教育功能[J].艺术评论,2011(02).

[2]刘毅,罗斌.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 优化育人环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2).

[3]徐晓云.音乐教育功能在现代社会的表现[J].大舞台,2011(05).

[4]魏萌.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02).

[5]贾剑蕾.孟子音乐思想探析[J].管子学刊,2012(01).

音乐艺术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音乐能力 幼儿发展 节奏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1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与幼儿教育的交融

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它科目的教育一样,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各个科目的教育又有各自的科目特点,把握科目特点施教,是获得教育成效的关键。同时,各个科目的教育随着科目特点之不同,其教育功能也有所侧重。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引导幼儿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

幼儿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在音乐活动中有素质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要细心地、反复地观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接受音乐教育时的一些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做好教育工作。因此,要使音乐教育完成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教师应当熟悉幼儿教育的原理、原则、方法,把握幼儿教育的特点,还必须熟悉和把握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和音乐教育的特点,即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与幼儿教育的交融,是具有音乐艺术特色的教育。音乐艺术与教育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脱节而形成互不相干的“两张皮”。当然,要做到这一切,离不开幼儿教育部门的领导对音乐教育的正确认识、关心和指导,离不开幼儿教师正确的音乐教育指导思想和音乐教育业务能力,这是不言而喻的,无须赘述。

2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不能仅仅满足于拍节奏

近几年我国举办过多种外国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班,如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依教学法、达尔柯罗兹体态律动学、综合音乐感等培训,帮助我们了解国外音乐教育动态,开阔了眼界。拍节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常见的、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方法。进行节奏训练为的是培养节奏感,因此,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幼儿动作协调、合拍、整齐地拍节奏,更要在节奏性活动中引导幼儿从运动神经上获得节奏感觉,这是形成节奏感不可忽视的条件。节奏感是以运动性为基础的,是在节奏性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可分为一般节奏感和音乐节奏感。

什么是音乐节奏感呢?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这样的解释:“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音乐节奏感不仅具有运动性,而且也具有情绪性,作为其基础的是音乐表现力的知觉,因此如果脱离开音乐,则既不能觉醒,也行能发展。”在音乐教育中主要是培养音乐节奏感,如果只是用拍节奏来培养音乐节奏感就会感到不足了。在幼儿园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最佳方式是在音乐伴随下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在引导幼儿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关系,感受音乐节奏韵律美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引导幼儿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节奏,在用美的节奏性动作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

3音乐能力是具体体现在幼儿各项音乐活动中的综合能力

音乐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幼儿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不同的实践活动需要不同的实践能力。比如唱歌,需要唱得音调准确,节奏正确,吐字清楚,这就要培养唱歌技能;不仅要有动听的歌声,还要运用唱歌技能做到会用歌声的变化表达感情,因此需要培养有声、有情、有表现力的唱歌能力。比如,欣赏音乐需要用听觉感受音乐的情绪情感,感知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手段的表情作用,需要从情感体验中领悟音乐的内涵,需要会听辨人声和乐器的音色,感受音乐美,这就需要培养音乐听觉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等一系列欣赏音乐的能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譬如上面提到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节奏感、音乐表达能力以及唱歌能力、欣赏能力等等,都是在反复多次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这些音乐能力贯穿于唱歌或音乐伴随下活动、音乐欣赏、节奏乐等各种音乐活动之中,是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接受教育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这些能力是互有关联、相辅相成的。儿童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技能,将促进音乐能力的发挥与发展,反之,儿童具有一定的音乐能力,又将促进音乐知识技能的运用与掌握。

音乐艺术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影音乐高师音乐教育审美价值

国家艺术课程标准规定:“艺术课程重视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创造美和鉴赏美的实践。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学科的综合与联系,使学生的艺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列宁指出:“一切艺术部门中最最重要的便是电影。”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将源于生活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通过演员的表演,用声、光、影等动态手段再现到银幕上,在运动的时空里的一种视听艺术审美活动,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具有广泛性、时代性、号召性、通俗性、直观性的特点。而音乐是电影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影音乐的好坏往往也会决定一部电影的成败,因此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片头音乐,主题歌,插曲,背景音乐,是根据电影不同的内容、风格、形式、人物与画面的视觉形像相融合的听觉形像,提高了电影艺术的美学功能,体现出电影综合性的美学原则。为什么世界各地的电影评选活动都专门设置音乐奖项呢?这也是对音乐在电影中价值的认可吧!可以看出“音乐在当代电影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电影音乐成为电影产业催生出的一种独立的文化产品。”这里面音乐为电影增添光彩,电影为音乐的普及传播提供途径,电影音乐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审美价值。

作为电影艺术中声音中重要构成元素之一的电影音乐,随着电影放映而被观众所感知,在音响与画面的有机结合中给人形成一个立体的视听感受。电影在视听艺术里是一个比较老的艺术形式,在电视,网络出现之前,它是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体,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接受教育和娱乐的通俗艺术。电影音乐受电影艺术发展的影响,其作用日趋突显,人们用视觉感受电影的同时,也身临其境的欣赏到有动人的音乐。特别是现代电影宽视野、数字化、立体声、高保真技术的应用,其独特的效果是电视、网络等同类媒体所不能比的。当我们在观看《刘三姐》、《阿诗玛》、《洪湖赤卫队》等歌剧片,以及各种反映祖国大好河山的风光片时,人们在不断变换的画面中,更深刻透彻理解、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内心情感与人生哲理,达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对于大学生来说则更易于产生美感。因为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不单是一种知识的传授,也不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而是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别能力、审美能力,塑造良好的道德观和世界观的综合素质,其中心任务是审美教育,由于电影音乐在表现上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因而它是高师音乐审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一、电影音乐高度概括影片思想内容,深化主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对大学生具有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者莱辛认为“剧院应当成为道德世界的学校”,说明剧场艺术的德育功能之强大,而且,电影作为一个社会先进文化载体,代表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电影音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电影《生活的颤音》这部音乐抒情片,把小提琴协奏曲《抹去吧,眼角的泪》作为影片音乐主题贯穿全剧,使音乐起了灵魂的作用,这里音乐成为刻画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感情的重要手段,寄托了人民对的哀思。不同时期的电影音乐有着不同的思想情感,早期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日战争中,曾激励无数知识分子从象牙塔奔向抗日救国第一线,随后的几十年,它一直伴着祖国的发展强盛,人民的生活富裕,成为不朽的艺术篇章。还有《毕业歌》,(影片《桃李劫》主题歌),歌剧《洪湖赤卫队》,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等电影音乐,凝聚了各历史时期的英雄群像,是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建设史的缩影,观众在影剧院里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斗争历史,它以中国革命历史的各个阶段的革命历史歌曲作为各场音乐的基本主题,形象地描绘了中国人民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下进行的革命斗争和建设的光辉历程,这些不同时期的电影音乐曾激励无数大学生投入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二、高师电影音乐审美教育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以及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有积极意义

电影的发展也反映出一个国家文化的进步,同时电影的发展更需要一批有文化。有艺术审美能力的接纳对象,那么,电影音乐也需要有一定音乐审美能力的欣赏者,在高等教育日趋发达的今天,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都将是电影音乐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许多影片音乐的素材取自于民族民间音乐,象电影《刘三姐》、《阿诗玛》、《冰山上的来客》源于广西壮族民歌、云南大理撒尼族民歌、天山南北的新疆民歌,这些电影音乐都具有很强的地方民族音乐特色。作为“教师摇篮”的高等师范院校来说,他们所培养的对象是未来知识与文化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因而应该担负起我国电影音乐审美教育的重担,进而推动我国电影艺术的向前发展,使民族音乐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三、电影音乐在电影艺术特性及表现形式上具有高度的号召性、启迪性、哲理性,它的表现形式适合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电影音乐在电影这个综合艺术载体的支持下,在流动中的视觉与听觉进程中传达感情思想,在电影院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剧场音效更易于激发观众的审美情趣,具有内心的震撼性,智慧的启迪性,人生的哲理性。它的号召性给予大学生生活情操的升华。影片《桃李劫》主题歌《毕业歌》在“九一八”后,号召一代热血青年走上爱国救亡道路,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它的启迪性,哲理性让受教育者勤思善辨。一曲《诚实的眼睛》电影《苦恼人的笑》插曲启发观众发自内心对人性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深刻思索,更赋予大学生们对人生世界观的思考空间。

四、电影音乐图文并茂,具象性强,包含强烈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容易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电影中诱人的故事情节和不同命运主人公的动态具象,在电影音乐的烘托下产生的情感因素,很容易打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中国上映的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曾打动无数观众的心,主人公花妮、顺姬姐妹的悲惨命运,在那优美的旋律、哀婉动听的歌声中感动过多少观众泪湿衣襟,其中的主题歌《春天年年到人间》那委婉质朴的旋律,饱含辛酸的人生,进一步突出了一个纯洁、可爱的卖花姑娘的形象,即使在今天听者也无不动情。电影《海外赤子》中一首《我爱你中国》,唱出了改革开放初期多少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思念,成为后人传唱的不朽佳作。体现了洋溢着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特别为青年学生所喜爱。这些音乐使影片中的人物与故事更加动人,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

电影音乐具有通俗的直观性、可视性优势,现实中得以广泛流传的艺术作品很多是通过视觉媒体传播的,常言说:耳听为虚,眼看为实。在常人中,视觉上往往比听觉更易于理解、易于记忆、易于产生美感。虽然人们都说去听音乐而不说看音乐,但是对于音乐艺术审美能力尚不完善的学生来说,看,可以延伸听的思维,拓展听的想象,帮助欣赏者理解音乐内容,感受音乐形象。试想,如果你从未见过鸭子,小乌、猫等小动物,那么你又怎么能在音乐故事《彼得与狼》中,感受到鸭子那步态蹒跚、晃晃悠悠的姿态,还有机灵的小鸟和那好吃懒惰又怯强欺弱的猫的形象呢?可见,直观性、可视性的电影音乐非常适合学校课堂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艺术教育范文第9篇

艺术实践就是根据改造不同的客观事物来迎合主观需求,是一种间接实现的对象化的活动。这种实践是围绕教学目的而开展的,其目的在于强化教学质量,激发实践能力,提升技术技巧,拓宽艺术视野的社会活动。采用这样一种形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艺术实践知识,从而更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更好地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引导其成长。同时也可以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弊端或不足,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用科学的思维角度改变简单的学习习惯,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可以说,艺术实践的特点在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比如专业技能课堂、课后的自由练习或是专业技术的考核都可以称之为艺术实践。但这种艺术实践是围绕着日常教学课堂而存在,只是单纯的培养技术能力的一种简单实践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中真正所需要的艺术实践方式与上述所提到的课堂实践完全不同,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技能以及其他多种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更为广泛的实践形式。艺术实践活动是音乐专业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特定、固定的学习内容,而是极为独立、相对的学科。通过真正的艺术实践来检验、考核课堂中的学习成果,同时达到培养教学成果的目的,为学生创造独特的学习氛围及环境,在开发学生自主创新及能力方面有着无法超越的优势。

二、音乐专业学生艺术实践的常见形式

音乐专业学生艺术实践的常见形式分为以下几种:1.在专业学科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举办个人音乐会,包括独唱、合唱、舞蹈以及乐器演奏形式汇报的晚会。2.学生自主创意,并组织实现,比如音乐会或综艺形式的文艺晚会。3.受学校或其他组织要求的活动,或者是参加学校当地一些机关部门、教育部门等组织的大型晚会或者文艺演出等。比如歌咏比赛,大学生年度艺术节,或者是具有单位主题意义等的文艺演出。4.学校之间的互相学习支持,比如结合自身的实际长处到其他学校或者单位进行协助排练、实践。形式包括合唱的指挥、节目的编排或者参与演出等。5.通过休息时间,如寒假或者节假日,到一些事业单位、少年宫、艺术馆等具有文化艺术的教育单位,参与其中的艺术专业培训,辅助教学、编排节目等一系列工作。6.乐队、管弦乐队的合奏排练或与和声、合唱指挥、歌曲作法、民族民间音乐、小乐队配器、电脑音乐作曲与编配等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演唱、演奏、新作品试唱试奏音乐会等。7.与合唱队的排练,比如男生、女生小合唱、二重唱、大型合唱等形式的排练。8.有主题的汇报演出,比如新年晚会、新生欢迎会、毕业生汇报音乐会,或者是钢琴、声乐、器乐的专题晚会。9.参加国内外或者学校组织的各种赛事。10.走出学校,进行最直接的实践体会感受,将民间采风及独特的艺术活动纳入艺术实践。

三、艺术实践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艺术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活动能力

1.艺术实践的成果可以在小范围或者是一定范围中获得对于自身艺术水平以及专业能力的认可,同时也可以清楚的分辨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更为直接的了解艺术本身。因此,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水平,高效地进行实践活动,是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精准、契合实际的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更能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有效的艺术实践活动还可对学生在舞台形象上的提升有重要效果。舞台的艺术表现力作为衡量高校艺术生专业能力最重要的标尺,如何能组织更多有效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在舞台上展现自我的机会,是教育工作者应逐步解决的问题。3.通过实践提升学生全方面的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内容,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比如活动的组织能力、宣传能力等,全方面促进学生成为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4.通过实践可以更好地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把握今后要选择的职业。另外,累积的实践经验也可以让学生以一种相对轻松的态度融入到日后工作中,可以让其快速稳定地开展实际工作。

(二)艺术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1.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学生可通过这一良好的方式全面了解校园以外的社会发展现状,以及校园以外的音乐需求,加强在校学生的紧迫感以及使命感,提升其进取与竞争的意识。2.通过艺术实践,传播爱国主义教育,并对学生产生正确的引导及教育目的。在关键时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做出贡献。3.通过实践增加学生之间的必然联系,加强集体合作以及团队意识,提高思想道德品质。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艺术实践活动,是音乐艺术教育中的一个特定的、与其他教育互为补充与制约的有效方式,其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还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这种优势是其他任何教学活动所无法比拟的。作为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中艺术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与意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音乐艺术人才。

音乐艺术教育范文第10篇

《乐记》中说:“先王之为乐也,以治也,善则行象德矣。”古代的“先王”制乐,其目的就在于治理国家,是治国的一种方法。以乐治国,可以使民心向善,其行为表现就会有更高的道德水准。《礼记》中说:“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行于外,事故起成也怿。”汉代董仲舒提出:“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化民也着。”近代学者梁启超也说道:“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他们都强调音乐在培养人的内在的道德修养、精神品质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使人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的同时,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境界中,人的道德修养得到提高、人格品质得到完善、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情感

音乐本来就是情感的艺术,《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焉”,“感于物而动,故行于声”,中国民间也有“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因感而歌,由情而发”的说法。音乐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情感不仅是因感而发的,同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给欣赏者以极大的心灵触动和感奋,进而产生感动人、教化人的作用。

任何一部好的音乐作品都是艺术家们的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音乐家们总是用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来歌唱伟大的祖国、美丽的家乡、真挚的情感、伟大的人格、崇高的精神,而欣赏这些音乐作品则是听众与艺术家们的心灵沟通,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和强化欣赏者同样的美好的感情。所以说,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多欣赏好的音乐作品,能培养人们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大自然、热爱人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情感。

三、音乐教育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美”是音乐的灵魂。音乐的形式是美的,它有美的音色、美的旋律、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结构;音乐的内容是美的,它有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美的心灵;音乐所创造的意境是美的,巍巍高山,潺潺流水,艳艳山花,飘飘落叶,甜甜笑脸,喳喳山鸟,啾啾鸣蝉……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欣赏,都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音乐家在自然、社会、人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发现美的东西,便进行审美创造和表现,欣赏者则对音乐家的审美创造进行欣赏、理解、感悟,美的心灵、美的情趣、审美的能力就在这种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发展起来。正像柏拉图所说“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弃;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

审美教育是当代教育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它是要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形式,使人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价值取向。可以说,音乐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自然可以使人从中获得真善美的理解和认识能力,也一定可以激发人创造美的能力。

四、音乐教育促进人形成良好心态

在张扬个性,注重自我的今天,心平气和的良好心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心、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等,已渐渐走向萎靡,而这却又是现代人心理健康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音乐教育则能在矫正人的这种心态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习音乐和学习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差别,无论是学习声乐,还是学习器乐,都是一种技术性很强劳动,这首先就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磨练,久之必然能锻炼出坚强的毅力和信心,同时它要求精确度比较高,要想较好地完成学业,必须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持久的耐心和极度的细心。

音乐还是培养人的团结协作精神的有效手段。因为音乐其实是一种需要精诚合作来完成的艺术,合唱、重唱、齐唱,合奏、重奏、齐奏,只有协调一致,才能成就一个精美的艺术品。即使是独唱、独奏这样的形式,也要伴以和谐的伴奏或伴唱来完成。尤为重要的是,音乐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最根本的功能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心灵的沟通,实现的是人的心灵上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培养的是人的合作精神和共处意识。

可见在浸润、滋养人的心灵世界方面,没有什么艺术形式能与音乐相媲美。

五、音乐教育可以发展人的创造力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人类智慧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创造力。

人的创造力的物质基础是高度发达的大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的发达源于手的发达,俗话说的“心灵手巧”,实际上阐明了手和脑的相互关系,心灵(大脑思维发达)必然促进手巧,反过来手巧必然促进心灵。音乐教育就是一种由训练“手巧”到促进“心灵”的教育过程,这突出表现在器乐的学习过程中。如钢琴、电子琴一类的键盘乐器的学习,其技巧性主要表现在手指的灵活性、准确性、敏感性、平衡性、分寸感等的严格训练上,随着乐器学习的程度的提高,手指的灵活性、灵敏性也不断提高,大脑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会不断提高。人的创造力的心理基础是高度发达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研究同样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创造性思维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的结果,而前者更重要一些。这是因为创造性思维的加工对象,一般不是现成的东西,它需要通过大脑中的想象使其具体化,这种想象便是形象思维。

世界着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较高,因而他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他在高度抽象的理论物理领域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创造性科学成果,经常是借助于形象思维获得的。他的思维活动往往不是借助于语言来进行,而是借助于图形来进行,可以说形象思维是他的创造力的最初源泉。

音乐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具体的创造性活动,是创作者在理性(抽象)思维的制约下,较多地运用感性(形象)思维进行的“一度创作”。音乐表演(演奏、演唱)被称为“二度创作”,表演者是在音乐原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对原作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把原作创造性地再现出来,这当然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的结果。音乐欣赏则被称作“三度创作”,是欣赏者通过对表演者二度创作的作品的感知,结合自己的经历、阅历、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在音乐的作用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艺术画面,独特的情感体验的结果。

六、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音乐可以锻炼提高人体机能、人的体质。经常练习唱歌如同是在做口腔体操,使面部肌肉经常运动,也能锻炼呼吸功能,增强肺活量。学习各种乐器时,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准确性、敏锐性,锻炼人的感觉能力。视唱练耳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视、听觉的感知能力、反应能力更加敏锐、协调的发展。音乐与体操、舞蹈、武术、太极等运动项目配合,可以全面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达到健与美的结合。

音乐是一种精神体操,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有助于人们精神和身体放松,消除人的精神和身体的疲劳,起到一种精神欢娱的作用,达到良好的休息状态。

音乐可以促进人的健康发育成长。胎教音乐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俄罗斯有家产科医院,发明了一种胎儿保健新方法——定期组织孕妇进行大合唱训练,而对出生婴儿的测验表明:他们的身体健康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均超过出生前未进行过音乐胎教的新生儿。日本一个幼儿开发协会进行的实验表明,经常进行音乐熏陶的幼儿,他们总是笑眯眯的,不怕生人,说话比别的孩子早些,眼睛也特别有神,长大以后,智商和情商水平较高,创造性较强。

音乐还可以治疗人的某些疾病。当前,音乐治疗学已初具规模,高血压症、心脏疾病、精神疾病、心理疾病、语言障碍等,都可以通过音乐疗法进行有效治疗,甚而至于“音乐打倒了癌症”这样的报道,也时而见诸报端。可见音乐的治疗效果有多么显着。

总而言之,音乐在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所具备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这提醒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以严肃的态度、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音乐教育工作中,为提高国民素质而努力。

[论文关键词]音乐教育道德修养情感审美能力心态创造力

上一篇:饮水工程论文范文 下一篇:英语教研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