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法范文

时间:2023-03-05 17:21:55

音乐教学法

音乐教学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音乐活动 愉快教学法 教学经验

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按照自己观察和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认识音乐、理解音乐,通过亲身探索获得知识是极其重要的。

所谓愉快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课堂上学生能否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能否乐意接受新知识,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用脑、用耳、动嘴、动手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老师的教学活动能否真正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的音乐教学法,切实提高了其国民的总体音乐素养。我国引进并采用了国外的一些教学法,使得我们的学生在音乐教育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一直没有形成一种真正体现本国特色的音乐教学法,也未真正与我国的实际和特色相结合,形成一整套科学的教学法体系。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迫切需要我们这些音乐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共同努力来实现新的突破。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与国外的音乐教学法背道而驰、截然不同的另类教学法,而是更应像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一样与世界接轨,全面引进国外成熟的教学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找出更适合我们中国人、中国学生的音乐教学法。在这种教学氛围方法的熏陶和教育下,国人的整体音乐素养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愉快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体系能否担当起这个重任,扮演好这一重要角色呢?笔者觉得很有可能,原因在于愉快音乐教学法总的思路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发展的大趋势。但是愉快音乐教学法目前还不够完善,有待我们进一步总结、归纳、探讨和充实。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得出的一些经验,与同行共同探讨和学习。

一、鼓励学生参与。享受成功喜悦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师生互动中寻找快乐。不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学生,是不可能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体悟在很大程度上是个“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艺术活动,只由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所以我们应该尽量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欣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同时将有关的音乐知识糅合到音乐活动中,使之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例如在进行读谱能力训练时,我们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在地上画上五线谱,让学生在线与间之间走动,请学生说出所在线与间的音如何唱,学生在游戏时便很开心地接受并学会了如何读谱。在试唱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音阶填空法、音程代替法、乐句接龙法等方法学习,这样,就可以变视唱学习中的枯燥为轻松。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应该是充当策划人和欣赏者的角色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很多学生能够做到的事情,教师一定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在成功中享受喜悦。

二、注重审美体验,紧扣音乐核心

音乐教育应该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直白无趣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音乐基础教育的核心在审美。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音乐就必须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而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音乐教师受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动辄就是机械操练,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最后导致厌学在所难免。所以教师的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求选择立意美、情景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的歌曲或乐曲进行教学。美的音乐就像磁石紧紧吸住铁屑般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其感受到审美的愉悦。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学生必然也会受到同化而主动去体验审美。现在的学生多数偏爱流行音乐,事实上流行音乐中也不乏立意鲜明、很有水准的作品,例如《同一首歌》、《美丽的神话》、《年轻的战场》、《常回家看看》等。教师可适当挑选一些流行音乐中的精品带入课堂并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欣赏和学唱这些歌曲,学生也会欣然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学习过程中也就表现得格外用功,课堂气氛自然变得融洽而和谐。当然,这并不意味就要迎合学生口味,那些立意差、品位低的歌曲应坚决不带入课堂教学中。

三、摆脱教学程式,不搞形式主义

过去的音乐教学因为存在太多的教学程式,故而就像裹了脚的女人,走起路来特别费劲。比如,学生必须按照那种桌凳横竖对齐的座位坐;音乐课要么一唱到底,要么一听到底,要么一讲到底;歌曲教学惯用三部曲,一视谱二颂词三唱歌;诸如此类屡见不鲜。试着反思一下,如果坐在下面听课的是我们自己,在这种日复一日单调的音乐课上,我们又能保持几分兴趣呢?愉快教学法要求我们摆脱这些程式,打破这些成规。座位不必拘泥于矩形、圆形、椭圆形等形式,而应该是服从于音乐活动。音乐活动需要什么样的座位,我们就把它整理成什么样的形式,甚至可以把凳子撤了席地而坐。音乐课完全可以像做游戏,把我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巧妙地穿插到游戏活动中。例如在欣赏《拉德兹基进行曲》课上,笔者先给学生听该乐曲多次出现的主题,让他们联想这个节奏和平时的什么动作的节奏比较吻合。同学们达成共识后,紧接着跟着音乐的节奏走起来,并用动作、表情来配合乐曲进行,学生的动作五花八门、情态各异,有的边走边拍手、有的模仿背着小军鼓的样子边走边击。之后笔者问他们什么是进行曲,他们的回答几乎异口同声:和行走节奏吻合的乐曲。问他们这首曲子有什么特点,他们给出的答案也比较准确。

此外。教师在实施愉快音乐教学法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尽量多选择贴近现实生活、学生原本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比如做些PPT、Flash小品、播放音乐会及电影插曲等,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只要教师坚信一点:学生只要有快乐相伴,他们就一定能在广阔无垠的音乐天空自由翱翔,我们的音乐课也一定会变成他们心中神圣的殿堂。

音乐教学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传统音乐教学法;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6-0092-02

一、研究目的

音乐教学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施人文教育和人格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对我们现时的教学方法进行思考,以及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

我们不妨先看看国外的音乐教学情况:国外传统的教学法有高大宜教学法、铃木教学法以及达克罗斯教学法,但在近年来,有可靠数据表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世界范围内逐步被音乐教育者们所认同,根据对美国奥尔夫教学法协会(AOSA)的前执行理事辛迪・伍比格的个人采访(2014/12/23),从2000年到2014年,该协会所公开的会员增长率为168.14%,分会增长率为172.22%,而其他教学法协会的会员人数情况则远不如此。可以说,奥尔夫教学法在国外正逐步成为初级音乐教育的主流。

在国内,对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出版教材并应用在课堂上则更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奥尔夫教学法与我们传统音乐教学法进行对比分析,并借鉴其优秀的教学理念。

二、两种教学法的定义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法,是在教学上强调从教学大纲出发,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授课的教学方法。教师把教材上的知识传达给学生,教学的目的是以训练专业技能为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只看重知识理念的传授,可以说,音乐教科书就是教学的全部,而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则不被重视,更不用说音乐兴趣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由卡尔・奥尔夫和冈尼尔德・凯特曼开发的音乐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唱歌、肢体动作和演奏乐器,直接参与到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去。卡尔・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乐感,而这种乐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的。奥尔夫坚信,一个孩子的音乐学习过程就是从说话以及母语歌曲开始的。各种童谣、儿歌以及民间音乐等元素共同组成了奥尔夫风格。奥尔夫的首要信条是:“每个孩子的言语和动作一直都是表达音乐节奏的方式,而这正是我们需要发展的方式”。奥尔夫强调,音乐实践体验比抽象理论知识的教育更重要。他还将音乐教育与普通的学校教育进行了类比:老师会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语言沟通后,才去学习如何阅读和写作。从一开始,奥尔夫就强调学生通过身体来感受节拍、速度、音高以及旋律的重要性。孩子应该在正式学习音乐之前先亲身体验和探索音乐。根据奥尔夫的理论,在合奏的环境中音乐体验会最佳,通过卡农、即兴表演、节奏和旋律、肢体打击以及乐器演奏等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溶入到一个音乐整体中去。

三、两种教学法的差异性讨论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智慧,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修养。怀着这样的目的,我们不妨对传统音乐教学法与奥尔夫教学法在教学表现和教学结果的差异性上进行讨论。

(一)教学模式的差异性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可以归纳如下:教学的目的是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制定一定的音乐教学计划;在课堂上,教师教唱,学生学唱,教师教乐理知识,学生学乐理知识;考试的时候,学生唱一首学过的歌曲,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仅与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法不同,与国外一些较流行的教学法(如高大宜教学法、铃木教学法或达克罗斯教学法)也不同,因为奥尔夫教学法其实并不是一种“方法”,因为它无法按部就班地执行,它只有基本的原则、清晰的模型以及基本的过程,教师需要依靠他们的直觉和创造性来组织教学以及传授音乐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形式其实就是基本的日常生活行为,而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奥尔夫教学法以“儿童为中心”进行教学,它就如同母语学习一样:每个孩子都可以在没有既定教学程序的情况下学会说话,同样,孩子们也应该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奥尔夫教学法需要教授的是“基本的,自然的,并且最贴近孩子思维和幻想世界”的音乐,因此也被称为“原生的音乐创作教学”。

(二)音乐表现的差异性

传统音乐教学所教授的歌曲通常都是较为正统的歌曲(不论古典还是现代的),所使用的乐器也是比较正式的乐器(钢琴、手风琴、电子琴等)。在课堂上,较多情况是群组形式的教学活动(如教师带领学生合唱歌曲)。

在奥尔夫式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唱歌、跳舞以及演奏乐器,可以单人表演也可以群组表演,而不论在选用歌曲还是在乐器使用方面,奥尔夫教学都与传统音乐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

奥尔夫教学法所选用的歌曲通常非常简短,且包含固定音型,在演唱部分中经常会以循环或者“A-B-A”的形式进行演绎。另外,这些歌曲有强烈的民族风格,与民谣和童谣有较紧密的联系。奥尔夫音乐很大程度上都基于简单但有力的节奏变化模式,这种非常简单而优美的音乐形式,很容易让儿童和成年人学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奥尔夫认为按节奏敲击是人类对音乐的一种最原始的表达形式,所以奥尔夫教学法会使用小型木琴、马林巴琴、钟琴以及金属木琴等乐器,这些乐器都有打锤和共鸣筒,且易于搬动和放置。在教学中还通常使用各种鼓、录音机以及非尖锐的打击乐器,“使得所演奏的乐曲变得更加丰满”。另外在演奏时还需要学生跟着旋律和节奏进行唱歌、吟诵、拍手、跳舞、轻敲以及打响指。参与奥尔夫方式的音乐演奏――即使是第一次演奏,也非常简单。

(三)培养学生兴趣的差异性

传统音乐教学主要是老师教唱、教音乐知识,学生是被动地接受,一旦授课内容是比较枯燥乏味时(如一些理论性知识),学生的兴趣就会大为降低。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课堂气氛无法活跃起来,学生容易感到困乏。

在教学氛围的塑造方面,奥尔夫教学需要老师创造出类似孩子们玩耍的环境,这样不仅学习过程会轻松许多,同时学生对乐器和音乐技巧也较容易发生兴趣。另外,在奥尔夫式的课堂上,老师会让每个学生分别执行一组简单的教学活动,然后把一系列的活动串联起来,这样每个学生会感受到自己一直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关注当中,丝毫不会感觉到压力,还会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快乐。

(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差异性

传统音乐教学以教学大纲上的知识点为目标,欠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只知道如何学好教材上的乐曲,但无法形成独立的乐感和音乐审美能力。

在奥尔夫教学中,所有的音乐理念都是通过‘做’来学习的。奥尔夫教学法提倡以即兴的方式并使用原声创作音乐,这样可以在创作过程中使信心得到累积,感受到音乐的趣味。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亲身体验音乐,这样的课堂不仅能生动地介绍如同节奏和速度这样的抽象概念,还能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审美素质。“奥尔夫教学活动激活了孩子们的完整感知,唤醒了他们的空间、时间、形状、线条、颜色、设计以及情绪的审美素质(这些东西对大多数初学者来说比较难以理解)。

(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在课堂上教师教唱歌、讲解乐理知识的传统音乐教学,只是让学生学会了模仿,并没有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更没有掌握自主学习音乐的方法。

奥尔夫教学因为有简单、即兴、交互性强等特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基本的技巧,与此同时,超越了原始教学活动的即兴方式也很容易被学生创造出来,当学生创作出有趣的音乐时,他们就想把这些音乐录制下来,更进一步,发展音乐技能、学习正统音乐也会悄悄地成为孩子们的愿望。可以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并不是把一切音乐知识和理念都送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殿堂,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领会,自己去发掘。

四、结论和建议

奥尔夫教学相对传统教学是有其优越的一面的,但为什么在我国音乐教学中应用并不广泛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这种教学法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同时缺乏对这方面教学技巧的系统培训。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固步自封,传统就是用来打破的,教学需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

音乐在我国的大多数中职学校并不是主课,所以我们不妨大胆开拓新的教学思路,不要害怕犯错,因为犯错有时也是找到正确途径的方式,不管怎样,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

参考文献:

[1]Miranda.奥尔夫教学法[M].纽约: 全美音乐教育工作者会议, 2009.

[2]Shamrock, Mary.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一种综合的方法[J].音乐教育者杂志,1997(83).

[3]Campbell, Patricia Shehan.音乐家和教师[M].纽约:诺顿出版社, 2008.

[4]Shamrock, Mary.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简史、描述以及在国际上的讨论[M].诺斯布里奇: 大印象出版社, 1995.

音乐教学法范文第3篇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当今世界上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学体系之一,对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奥尔夫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将学生的音乐技巧和音乐天赋发挥到最佳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将奥尔夫教学法融入到教学,对发展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事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概述

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理念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本质有着很大的区别,它强调的不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让音乐教学“诉诸感性、回归人本”。具体来讲,就是让学生摆脱枯燥的课堂一对多授课模式,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自身的感性音乐充分发挥出来,以快乐的形式利用语言、乐器、歌唱、舞蹈等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法。

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优势。传统的音乐教学教师是作为知识传授主体进行授课,奥尔夫教学法老师只是课堂的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这种教学方法将音乐从枯燥的课程回归到音乐本源的情感特性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将教学任务巧妙地贯穿到教学课程当中,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先进的音乐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对学生音乐天赋的引导和挖掘,还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更轻松、快速、稳固。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1. 节奏和语言。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将语言引入音乐教学,语言对于音乐节奏和意境的掌握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汉语作博大精深的语言系统,昂扬顿挫本身就是朗读的基础,汉语发音有着自然的优美和节奏性。将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内涵引入到汉语朗诵中,通过朗诵的过程提取节奏基石,不仅为课堂教学增加了趣味性,打击乐器所奏的优美旋律,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汉语朗诵过程中必然会带有韵律,这种韵律结合着打击乐器的音乐具体表现就是旋律的形成。节奏和旋律作为音乐教学的两大重要任务,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任务。

2. 音乐与形体动作。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动作包括反应训练、体操练习、动作练习、动作组合和动作游戏。使用音乐将动作进行联系,能起到增加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作用。将音乐的节奏、旋律、音高用具体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基本属性的理解,还能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抽象性较强的音乐这与现实性强的形体动作相结合,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

3. 乐器与音乐。利用简单容易学习的乐器促进音乐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特色之一,这些乐器一般都不需要专门的乐器演奏训练就能够掌握。将这类乐器始终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能够和乐器进行更亲密的接触,不仅拉近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乐器对音乐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单乐器的学习和掌握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自信心,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同声部、不同音高乐器的协同演奏,还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得到拓展和提高。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

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音乐教学新课标的联系。音乐新课标的中心内容所体现出的理念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说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教学优势的基本体现之一。我国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我国音乐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外先进音乐教学理念进行了一定的吸收和借鉴,与传统的音乐课程标准有着很大差别。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刚好契合了我国音乐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义务音乐教育领域的运用,对我国音乐教学改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我国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新时期的九年义务音乐教育应该以“感受与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与文化”几大要素为基础,充分加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演奏能力、歌唱能力、音乐创作能力、音乐表演能力。这些培养任务都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学成果的基本体现。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到新课标的音乐教学体系当中,不仅对达成教学任务有帮助,还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当前的音乐教学模式,从而使新时代的义务音乐教学达到国家和社会的要求。

音乐教学法范文第4篇

【 关键词 】快乐教学法 小学音乐 课堂 应用

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快乐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快乐教学法是情感教学方法中的一项基本方法,其要求就是让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不再感到烦躁、压力,而是能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那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快乐教学法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快乐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一遍一遍地教学生每一句的唱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使得学生缺少甚至丢失对待音乐课堂的兴趣,一味反复的练习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不想再学习音乐。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歌曲“小白菜”时,这首歌的基调本来就有点悲伤,如果只是一遍遍让学生跟着学唱,学生就会产生讨厌、不张嘴等一些消极的情绪。

而快乐教学法首先是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环境氛围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非常融洽的关系,从心理上让学生感到轻松,进而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快乐、高兴,同时也学到了相应的知识。比如说:在学习“小白菜”时,先告诉学生它的背景故事,让学生先体会说出自己的感受,是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理解歌曲的内涵,在跟着音乐去学习发音、声调等等。这样通过快乐教学法能够“寓教于乐,融情与景”,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快乐教学法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与设计,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师采用快乐教学法,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其具有时效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审美性的特点。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生的音乐欣赏意识与能力得到锻炼,从而形成基本的艺术修养。并且,运用快乐教学方法,能够延展小学音乐教学的设计,冲破传统音乐教学的设计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在快乐教学法中,学生体验到快乐,这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为学生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快乐教学法的重要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大,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特点,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运用快乐教学法的重要方法有下面几种:

(一)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自古以来,在教学中,师生关系就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处于领导者、教育者的角色地位,学生相对没有自主探究的习惯,甚至有自己想法的学生,也会在教师一味强调的言行下妥协。运用快乐教学法,让学生心理放松、精力集中地来学习,教师以倾听、合作、指导的角色与学生共处,在课堂中充分理解、尊重学生,与学生形成一种十分融洽的学习氛围,带动学生一起学习。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欢乐颂”时,不再沿用以往范唱、齐唱、轮唱等乏味的教学手段,改为让学生自己进行想象,然后填词创作,再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润色、修改,最终让学生一起推广学习。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带动课堂气氛,还可以鼓励学生自我创新。

(二)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兴趣。情景教学是响应新的教育形式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设置的一些特别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产生想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蜗牛与黄鹂鸟”时,教师首先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蜗牛”和“黄鹂鸟”,再让一名学生作为旁白,三个人先演一场话剧,让学生熟悉并记住歌词。如:

旁白:门前有颗葡萄树,嫩绿的叶子刚发芽,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蜗牛:模仿向上爬的动作。

旁白:树上有只黄鹂鸟,哈哈哈哈在笑他。

黄鹂鸟:模仿嘲笑蜗牛的动作。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词修改成歌谣的形式,合上音乐的节拍,让三位学生跟着音乐再演一边,如:

旁白:阿门阿前一颗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啊,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最后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饰演“旁白”、“蜗牛”、“黄鹂鸟”进行对唱。这样学生会注意力非常集中地投入到教学情景中,最终学生很快乐地就能学会这首歌。

(三)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化设备,丰富学生学习内容。现代社会教育形式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地更新着,诸如多媒体等的现代化设备也越来越普及,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气氛中掌握住音乐知识,为自己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欢乐的泼水节”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媒体,为学生下载一些有关泼水节的教学视频,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对泼水节理解的更多,这样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歌曲意思的快速掌握。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关于民族节日的知识,像“塔吉克的节日”、“火把节”、“那达慕之歌”等等。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不感觉到有压力,不觉枯燥乏味,使其从现代化设备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结语:小学音乐课程是培养小学生艺术修养,陶冶小学生艺术情操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应用快乐教学法让学生学的开心、玩的愉快,进而极大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实现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邹倩.快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教师.2012(08)

音乐教学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趣味;音乐快乐;器乐教学;素质教育

音乐趣味教学法又称音乐快乐教学法,它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调动学生内部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由此可见,趣味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音乐教师不注重此类教学方法的研究。他们总是沿袭多年的陈旧教学方法,即:发声、识谱、视唱、教歌、听音、练耳、节奏、齐唱。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早已程式化、呆板化,学生早已厌烦,如不改进,音乐教学怎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我校的器乐教学已有十几年了,它的出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每次都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小河”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我还及时购进了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每次上课总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有吹有打,使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另外,在学唱“黄水谣”、“采茶舞曲”、“梁祝”时,我让同学们亲自将这些小曲吹奏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演奏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尤其当他们演奏成功获得教师的夸赞时,他们更是喜出望外,从而拥有了有一种成功感、胜利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带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演示,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我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并亲自演奏、演唱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了剧中什么人物?什么^***格?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二、因材施教、化难为易。过去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堂课上,老师们要用去多半的精力去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成了名副其实的“音盲”。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认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只要多听几遍范唱,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有关这些节奏的概念,我尽量讲得浅显易懂,并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如“X。X”节奏,让学生边打“XX|”节奏,边模仿知了的叫声:三连音节奏,让学生听着他们所熟悉的“国歌”前奏部分,打2/4拍节奏,或按2/4拍指挥图示指挥:我把“XXX|”节奏变为“XXXX|XX”两小节,让学生按“咚达达|咚达|”的维族舞蹈节奏读谱,然后让学生以铅笔盒当手鼓,敲出这个节奏句,并请能歌善舞的同学到前面表演舞蹈,电视上再播放一些新疆人生活的画面,真是人人参与,各显神通。这些趣味的教法不仅降低了课堂难度,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三、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课时,我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月圆之夜人不归”?为什么“花香之地无和平”?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小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大批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

在教唱“黄水谣”时,我运用前后对比方法告诫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强不息,因为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不受欺负,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激发了学生长大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也是趣味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创造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实践是产生一切创新的基础。所以在音乐课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体现自己,看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成为学习的主人。

音乐教学法范文第6篇

所谓“激发”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采取的一定的有效手段、方法。要激发师生间的互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电化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使学生视听结合,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观察能力(眼动)、思维能力(脑动)以及反应等能力(行动)。

2.音乐与美术整合法。让学生一边唱歌(口动)一边把自己的感受(脑动)通过绘画(眼动、手动)的形式表达出来。俗话说:绘画与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音乐中的每一个音符都代表着不同色彩。著名绘画大师梵高绘画时必听音乐,通过音乐的熏陶与洗礼,绘画将展示出无穷的魅力。

3.自主表演法。在学生已达到有感情(心动)地歌唱(口动)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即兴(脑动)表演(行动)的形式,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用形体动作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歌唱与表演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如:快乐游戏法、谜语竞猜法、写谱比赛法、讨论探究法、比较归纳法……这些都是激发“互动”的好方法。

二、乐于互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讲授乐理知识或开门见山地教唱新歌,也不要在欣赏音乐时,将自己或前人的思维过程或见解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营造一种宽松、平和、平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乐于与教师及学习伙伴们“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例如,在欣赏《赛龙舟》这首曲子时,课前先让参加过龙舟赛的学生谈谈赛龙舟时的热闹场面,交流赛龙舟时的切身感受,然后教师作为参赛者一员,与学生们合作自编自演赛龙舟时的热闹场面。这样结合学生自己生活实际的音乐活动,在没有教师事先安排、也没有教师“主宰”的情景下,学生们就乐于与教师互动起来。因此,“互动”教学方法,不光要求教师讲究教的艺术,还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精心设置、创设适合每节音乐课内容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敢于互动、乐于互动。

三、全体互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机会;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内容与小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学习、活动指导,使学生的音乐体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激励学生主动开发自己学习音乐的潜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体师生人人参与互动的目的。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要事先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或组织学生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文字、图片等资料。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和活动,突破了以往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需求。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注意了学生个体的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体验、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共同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全面互动

1.教与学的互动。重在发挥各具特征的生命个体——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发挥触媒催化作用,以及学生的学对教师的教产生积极主动的能动作用与反应。

2.情感交流的互动。重在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并开发音乐课程资源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激发学生对教师、教材、教学手段产生情感的“共鸣”与“谐振”。

3.信息交流的互动。重在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流畅渠道的调控与疏导作用,同时更重在发展学生积极主动传输、获取、处理、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4.师与生的互动。重在转变教师的角色,建立师生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让学生真正地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自己学习过程中可信赖的亲密伙伴。

5.生与生的互动。重在培养发展学生的交往、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总之,要真正达到音乐“互动”教学的效果,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这四个环节间,必须达到高度的协调一致。如果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或者是某一环节的缺失,都将会影响音乐“互动”教学的效果,甚至会导致音乐“互动”教学的失败。为使“互动”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既能发挥教师作为指导者的作用,又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音乐教学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法;创新

在小学教学内容中,音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听觉艺术,它借助听觉唤起学生内心思考和灵魂体验,通过很多教学手段,如,打击乐器、肢体律动、戏剧表演等外化为情感表达,以此促进学生有所感、有所现,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平衡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一)音乐教学方法的概念内涵

不同的老师对“音乐教学方法”有各自的理解和解释,但对教学方法的实施意义有着一致性:首先教学方法不能脱离学生,依据“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来设计教学;其次,教学方法的支撑和融会贯通的作用,它流动在音乐课程的各个环节,既能服务于教学目标,横向明确目标的方向,又能在纵向丰富教学知识内容。可以说,好的教学方法是课程设置成熟化、人性化、灵活化的关键所在。

“在新课标中,小学生音乐的学习被分为两个阶段,一年级到二年级为低龄阶段,三年级到六年级为高龄阶段,他们在年龄上的差距导致了其在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上的不同,因此,结合不同阶段小学生在生理上的音乐反应能力和心理的接受程度,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应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且,音乐的教学活动必须生动。音乐课不是一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也不是借用音乐直接进行思想道德、纪律教育的严肃课程,而是依据音乐本质,建立一种活泼的、多元的、开放的、动态的音乐教学形式,来体现科学的音乐精神。所以,教学方法也要依据教学对象一般的生理心理变化、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变化。音乐课上也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起来,尽情体现音乐的美、抒发自己的感受。

(二)音乐教学方法分类

国内小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主要为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和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四种。体验性包括“欣赏法”“演示法”等,实践性包括“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语言性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等;探究性主要是以探究、发现为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完成学习、获取经验的一种方法。小学音乐课要有效运用教学方法,抓住关键、把握规律、变“静”为“动”,要结合教师的个人特点灵活展开。

二、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影响音乐教学法的因素

首先,课改是音乐教学法改变和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课改后,音乐课要求变学生为课堂主体,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求音乐课程的设置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其次,2010年国家公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于教育的公平和质量提出重要指示。质量问题就是指小学课程能否有完好的质量,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音乐是实践的、直接的学科,学生要从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但是单纯地让学生听,让学生做,是无法让他们完全理解音乐美的,因此,音乐教学法的选择需要技巧,更有一定的难度。一种教学方法不能贯穿一堂课,更不能完成整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教学方法并没有一个万能法则,只有靠教师经验的积累来掌握。”教师是教法实施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中要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来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音乐,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音乐教学法的创新体现

20世纪以来,各国的音乐教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引入中国,对各种优秀教学方法的借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音乐教育,至今,还有深刻、广泛的影响。

1.对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借鉴

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本人创立的教育体系,本质是“原本性音乐教育”。它是一种综合的音乐教育,将音乐、语言、动作和舞蹈结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教学,通过音乐培养一个感性理性平衡发展的人。就如奥尔夫本人所言,“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精神的探讨。”该教学法参与性强,要求学生在唱、奏、动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乐句、结构、情绪、要素、风格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符合小学生爱动的生理特征和“做中学”的认知方式,让小学生能够以一种有效的、有趣的手段参与到音乐的感知、体验和表现中来,体现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并让学生在即兴表演过程中激发创造力,从中体验音乐的乐趣。奥尔夫教学法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教学法之一,目前,被我国小学音乐教师广泛借鉴。

2.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的借鉴

至今仍被一线教师不断运用的瑞士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依据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让他们在本能的基础上进行的音乐教学。“体态律动”是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进行的音乐教学,内容包括“节奏教学”“视唱练耳”和“即兴”。该教学法不仅丰富教师的课堂手段,重要的是将音乐与学生自身结合,让学生在教师有意义的引导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学生的体态动作和音乐有着紧密关联,通过动作可感知音乐的乐句、节奏、结构、情绪、风格、要素等,这一切来源于人的本身。

3.对柯达伊“集体歌唱”教学的借鉴

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是以集体歌唱为主的全民教育,而音乐的歌唱教学是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以首调唱名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借用柯达伊的重要手势――科尔文手势,即用不同的手部动作在垂直空间上做高低变化,由低到高依次表示七个基本音级“Do、Re、Mi、Fa、Sol、La、Si”和首调唱名法,可便于学生熟悉音级关系、建立音高概念,通过视听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音高变化和音程关系。

上述三种有影响力的教学法,需要结合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对象特点灵活运用。教师的融会贯通不仅丰富了教学方法,还促进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法的不断创新和长足发展。

总之,小学音乐的教学方法比较丰富,选择好的教学方法可让学生在放松的音乐课堂中轻松地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带领学生发现音乐的美和真谛。同时,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对国外教学方法的借鉴,让我们更清楚音乐教育的目的。它不是为音乐而音乐,而是通过音乐培养和完善一个完整的人、有独立人格的人、有创新意识的人,这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好的教学方法就好比通向终极目标的桥梁,通过它,可让学生沉浸在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中,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最终达到教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

[1]郁文武,谢家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尹爱青.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音乐教学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内容;原理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综合式、即兴式”的音乐,是奥尔夫强调的一个重要原则。卡尔?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于是他发明了一套“元素性”的奥尔夫乐器(一组很容易掌握的打击乐器)。同时,他还充分运用人体各部位可能发出的声音参与演奏,并冠以“人体乐器”的美称。

二、奥尔夫教学法的内容

1.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

奥尔夫音乐能紧紧抓住人的心理特征,尤其是能抓住儿童的心理需求。幼儿,他们天性纯真、创造力强、想象丰富。他们总能用各种动作来表现他们所听到的音乐。要提高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寓教于乐,把音乐的学习与舞蹈节奏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音乐转化为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想象,把对音乐的各种感觉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有机结合,从而把他们从对传统音乐理解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从而快乐地进入音乐世界。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参与性

对音乐即兴做出身体动作的反应,这种即兴表演促进了学生自我表现和创作的欲望,是培养创造力与参与能力的最简单有效、最好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遵循的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原理是:综合性;即兴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从本土文化出发;从儿童出发等。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1.综合性

奥尔夫教学法新颖独特,从各方面锻炼了儿童的表现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精神、随机性、即兴创作等方面的能力。

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

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大都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因此他们天生对音乐有一定的创造性。他们可以用音乐把一副图画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音乐,而让孩子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发挥想像力,也是奥尔夫音乐的重要内容。在奥尔夫教学中,一些平时与音乐无关的物品,例如,手、脚、筷子等也可以作为一种乐器来参与音乐,更加显现了奥尔夫音乐的独特魅力。

3.原本性教学

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人们没有适合的方法去培养,而奥尔夫却能很好地调动人们的情商。它通过孩子的视、听、唱,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

4.从本土文化的相结合

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所体现的观念与原理,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个原理,所谓原理,必须放诸于本土文化才能大发光芒。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中国本地的童谣、语言、音乐,所以音乐更加具有中国的特色,更易被中国的儿童所接受。奥尔夫音乐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使中国的奥尔夫音乐具有很强的本土化性质。

5.从儿童开始学习音乐

音乐并不是只针对成人化的教育,奥尔夫音乐强调从儿童的音乐教育出发,体现了原本性的思想观点。音乐更容易被儿童接受,这是人所共知的。每个孩子都有学习音乐的权利,而每个孩子都有对艺术的感染力,所以奥尔夫音乐从儿童出发更加贴合了音乐的这种特点。

我们亲自参与活动,亲自探索发现和创造音乐艺术,这更培养了我们的各种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先进经验与先进方法,贴合了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该在传播奥尔夫音乐的同时,吸收其精华,做到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进行再创新,真正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中用,在美育的道路上,闯出自己的实践路子来,这样才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音乐教育做出贡献,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国音乐教学法!

参考文献:

1.李妲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音乐教学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法;创新

在小学教学内容中,音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听觉艺术,它借助听觉唤起学生内心思考和灵魂体验,通过很多教学手段,如,打击乐器、肢体律动、戏剧表演等外化为情感表达,以此促进学生有所感、有所现,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平衡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一)音乐教学方法的概念内涵

不同的老师对“音乐教学方法”有各自的理解和解释,但对教学方法的实施意义有着一致性:首先教学方法不能脱离学生,依据“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来设计教学;其次,教学方法的支撑和融会贯通的作用,它流动在音乐课程的各个环节,既能服务于教学目标,横向明确目标的方向,又能在纵向丰富教学知识内容。可以说,好的教学方法是课程设置成熟化、人性化、灵活化的关键所在。“在新课标中,小学生音乐的学习被分为两个阶段,一年级到二年级为低龄阶段,三年级到六年级为高龄阶段,他们在年龄上的差距导致了其在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上的不同,因此,结合不同阶段小学生在生理上的音乐反应能力和心理的接受程度,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应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且,音乐的教学活动必须生动。音乐课不是一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也不是借用音乐直接进行思想道德、纪律教育的严肃课程,而是依据音乐本质,建立一种活泼的、多元的、开放的、动态的音乐教学形式,来体现科学的音乐精神。所以,教学方法也要依据教学对象一般的生理心理变化、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变化。音乐课上也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起来,尽情体现音乐的美、抒发自己的感受。

(二)音乐教学方法分类

国内小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主要为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和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四种。体验性包括“欣赏法“”演示法”等,实践性包括“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语言性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等;探究性主要是以探究、发现为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完成学习、获取经验的一种方法。小学音乐课要有效运用教学方法,抓住关键、把握规律、变“静”为“动”,要结合教师的个人特点灵活展开。

二、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影响音乐教学法的因素

首先,课改是音乐教学法改变和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课改后,音乐课要求变学生为课堂主体,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求音乐课程的设置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其次,2010年国家公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于教育的公平和质量提出重要指示。质量问题就是指小学课程能否有完好的质量,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音乐是实践的、直接的学科,学生要从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但是单纯地让学生听,让学生做,是无法让他们完全理解音乐美的,因此,音乐教学法的选择需要技巧,更有一定的难度。一种教学方法不能贯穿一堂课,更不能完成整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教学方法并没有一个万能法则,只有靠教师经验的积累来掌握。”教师是教法实施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中要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来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音乐,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音乐教学法的创新体现

20世纪以来,各国的音乐教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引入中国,对各种优秀教学方法的借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音乐教育,至今,还有深刻、广泛的影响。

1.对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借鉴

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本人创立的教育体系,本质是“原本性音乐教育”。它是一种综合的音乐教育,将音乐、语言、动作和舞蹈结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教学,通过音乐培养一个感性理性平衡发展的人。就如奥尔夫本人所言,“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精神的探讨。”该教学法参与性强,要求学生在唱、奏、动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乐句、结构、情绪、要素、风格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符合小学生爱动的生理特征和“做中学”的认知方式,让小学生能够以一种有效的、有趣的手段参与到音乐的感知、体验和表现中来,体现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并让学生在即兴表演过程中激发创造力,从中体验音乐的乐趣。奥尔夫教学法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教学法之一,目前,被我国小学音乐教师广泛借鉴。

2.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的借鉴

至今仍被一线教师不断运用的瑞士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依据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让他们在本能的基础上进行的音乐教学。“体态律动”是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进行的音乐教学,内容包括“节奏教学“”视唱练耳”和“即兴”。该教学法不仅丰富教师的课堂手段,重要的是将音乐与学生自身结合,让学生在教师有意义的引导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学生的体态动作和音乐有着紧密关联,通过动作可感知音乐的乐句、节奏、结构、情绪、风格、要素等,这一切来源于人的本身。

参考文献:

[1]郁文武,谢家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尹爱青.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王英奎主编.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义务教育阶段)[M].开明出版社,2003.

音乐教学法范文第10篇

早在1970年,美国音乐教育家乔治·罗曼诺夫就提倡一种音乐背景记忆法,即在乐声中进行学习、创 作或记忆。实践证明,教师在优美的古典音乐旋律中朗诵英语课文,能使学生的记忆力提高10倍,可以在7 2小时之内掌握2000多个单词。经过反复试验,乔治·罗曼诺夫得出结论:不管在任何时候,音乐都能直 接刺激大脑神经,引起兴奋,并由此产生创造灵感。

1983年召开中日教育交流恳谈会期间,我国代表团在考察日本幼儿园时看到,幼儿在学画乌龟之前, 教师先引导他们听一段表现乌龟律动的音乐,并要求他们按音乐节奏模仿乌龟爬行的动作,然后再让他们进行 绘画创作。这种教法,旨在通过音乐刺激,使幼儿更好地激发起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由此,我们认为,音乐以其明快的旋律,能够改变美术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而美术则以其清晰的画面, 也能使抽象的音乐语言增强形象性。因此,实施美术、音乐互补教学法,即在美术课教学中注入音乐内容,在 音乐课教学中加进美术欣赏,使这两门课中都做到“声中有画,画中有声”,两者和谐统一,从而既有利于创 设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又有利于学生愉悦身心、激发灵感、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

近几年来,我们在实施美术、音乐互补教学法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那就是抓住“视、 听、唱、奏、动、写、记、创”这八个要素,启发学生“画歌意、唱画境”,即用画笔把歌曲的意境描画出来 ,用歌曲把图画的意境抒唱出来。

例如二年级上一节以“一群小鸭子”为课题的美术课,开始,教师把走的、跑的、站的、飞的等各具形态 的小鸭子画像贴在黑板上,先给学生以美的视觉享受。接着,教师播放小鸭子叫声各异的录音,并加一段“小 鸭子戏水”的录音故事。主讲人活灵活现的讲演,使同学们浮想联翩,小鸭子戏水的画图在他们脑子里已具雏 型。继而,教师再按录音机,一曲《小鸭子》的欢快旋律划破了教室的静谧,学生活跃起来了,情不自禁地和 着歌曲,踏着节奏,挥动两手,模仿着小鸭子的动作。当学生安定下来,教师又引导他们观察小鸭子(画像) 的头形、身形、眼睛及颜色,然后再播放歌曲《小鸭子》。随着轻快的乐曲,同学们尽情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池塘、浮莲、远山、追逐嬉戏着的鸭子……至此,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已是水到渠成了。

又如六年级一节音乐课,教唱一支云南撒尼族民歌《转圆圈》。这支民歌情调纯朴,尽管音域不宽,但节 奏轻快、动静有致,富于浓厚的撒尼民族色彩。教师教授这支歌时,把预先绘制好的云南风情画贴在黑板上, 使画中的竹楼、远山、草坪、月亮和欢乐的人群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向学生简单地介绍撒尼族的风俗习 惯后,即作了表演般的范唱。刹时,学生犹如置身于草坪上的人群里,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来。一阵激情后 ,教师又启发学生根据绘画的意境和《转圆圈》的歌词展开想象:一轮明月由东升起,宁静的山村,微风轻轻 地吹拂着树梢;远处群山朦朦胧胧,近处小溪潺潺流着。正当同学们沉醉在美好的意境中之时,不知哪位学生 情不自禁地唱起来:“月亮出来了!”于是,全体同学也情不自禁地齐声和着:“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 ”有些学生还拿起牧童笛吹起来。一时间,“视、听、唱、奏、动、写、记、创”要素中的大多数都在课 堂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欢乐的气氛中,一位学生指出黑板上那幅绘画仍未完全体现《转圆圈》所蕴含的意境 ,并要求老师批准他索性到黑板上作画。果然,他的想象画丰富多了:竹楼、群山、月亮、小溪、泉水、草坪 ,还有一群小朋友和站在竹楼窗台上呼喊着“月亮出来了”的小妹妹。画中情景交融,歌入画境,令人神往。

由上可见,美术、音乐互补教学法根据小学生好动、爱唱、爱画的特点,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把美术、音 乐的因素和谐地融为一体,以达到活跃气氛、愉悦身心、陶冶情趣、诱发灵感、开发智力的教学目的。经过多 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实施此法已得到显著的效果。

实施美术、音乐互补教学法,激发起学生学习艺术学科的兴趣,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过去,由于偏面追 求升学率,美音这块园地几成荒芜,沉重的课业负担把学生的童真夺走了。但美术、音乐互补教学法实验的成 功开展,又把学生学习艺术学科的兴趣激发起来,由此推动了琴乐歌声、绘画书法等艺术活动的开展。如今, 我校每年都组织一次小燕子音乐会和传统美术比赛,使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气氛。

美术、音乐互补教学法实验的成功开展,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了他们的个性特长,培养了一批艺 术人才苗子。这种教学法以其形象性、生动性和启发性,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积极调动了他 们的非智力因素,从而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如六年级吕千山同学,原来较为散慢,学习成绩也不好 ,但他后来通过美术、音乐互补教学法的促进,不仅对艺术有很大的兴趣,能写一手好字,能画一手好画,能 歌善舞,而且仪表大方,文明有礼,学习成绩也屡居同学前茅。事实上,我校凡是美音互补教学法抓得好的班 ,班风都较好,学生都活泼而知识面广。此外,通过美音互补教学法实验,我校还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苗子 。近几年来,我校有30多人次参加艺术竞赛荣获部级或省级奖励。其中有5位学生的美术作品被选送日本 展出,4位学生的音乐、美术作品在省《第二课堂》刊登。学校管弦乐队参加江门市少儿音乐花会比赛也获一 等奖。

我校的美术、音乐互补教学法,几年来先后经受了省市的领导和教师、港澳同行及外国教育专家听课考查 ,受到一致好评。这一教学法被认为方向是对的,效果是显著的,过程也是可学可行的。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梁 得灵来我校听完课后说:“这是一堂乐趣结合、美音结合、演创结合、师生和谐共处、同有高尚美感的艺术课 。”

上一篇:机电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课堂游戏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