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学范文

时间:2023-03-19 11:45:09

英语语言学

英语语言学范文第1篇

近些年来,人们对语言学的研究力度在不断加大,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截至目前,绝大多数高专学校都开设与语言学相关的学科。对于英语教学而言,同样也是如此。在现实中,语言学教学对英语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教师、学生、教学等等。同时,这种影响既包括积极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的影响,也包括消极的影响。英语术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而然也会受到语言学的影响。如何积极利用语言学的积极作用,有效规避语言学的消极作用,切实加强语言学的应用,是英语术语教学必须认真应对和思考的课题。基于以上的论述,本文从语言学概述、应用分析两个角度,对英语术语教学问题作了如下的语言学思考。

1.语言学的基本概述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语言学作了不同的界定。但是总起来说,语言学是一门以语言研究为主导的科学。具体而言,它主要研究语言系统以及语言应用规律。在研究的过程中,语言学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理论,使研究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现实中,研究语言学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探讨与验证各类语言现象,概括与说明各类相关因素。

与其它学科不同,语言学既以语言为研究对象,又以语言为研究工具。正是基于这个特点,语言学被冠以“语言的语言”。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最先将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提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语言学也在不断革新与发展。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向人们详细地介绍了语言的定义、语言的发展、语言的来源、语言的应用等各项问题。

语言学的范畴非常广泛,囊括了语言的方方面面。现如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现象日益显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搞清楚彼此之间的界限。因此,英语术语教学与语言学之间的联系,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现象。

就语言而言,语言学可以研究不同层次的语言系统,如词素、单词、句子等等。在研究语言元素关系的过程中,出现了词法学、音位学、语音学等诸多分支学科。而在研究语言与外部事物的关系时,又出现了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诸多分支学科。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哪种学科,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探讨的是语言学在英语术语教学中的应用,而不是应用语言学,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2.英语术语的语言学思考

在现实中,有些人产生了语言学对英语教学不重要的错误认识。其实,语言学对英语教学,包括英语术语教学的影响,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英语术语教学与语言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加强英语术语教学,离不开语言学的帮助与推动作用。因此,要切实加强语言学在英语术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语言学对英语术语教学的影响。在实践

中,语言学对英语术语教学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通过对语言的描写与阐述,语言学有利于提高教师对英语术语的认知水平。例如,当前,有些学生不知道词缀属于粘附词素,也有些学生不知道词素是语法最小的单位。因此,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学,使学生对英语术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便于学生记忆和应用。其次,语言学也有利于增强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对于英语术语来说,其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与此同时,语言学对英语术语的研究也是多元的。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我们对内容作出正确的选择。而通过语言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的英语术语知识,从而充分调动学习英语术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语言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对于英语教师来说,组织教学过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要正确处理好制定教学计划、组织课堂教学、实施教学反馈等各项具体的工作。虽然我们不能说语言学应用于英语术语教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加强语言学的应用,能够使英语术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第二,语言学与英语术语教学之间是应用与暗示的关系。在实际中,语言学家对语言的描述,可以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各项内容。但是,他们对语言性质的论述,在某种程度上会对英语术语教学产生一种暗示。正如edge j.所说的那样:“如何没有对语言学知识的参考,就不会有英语教学系统的发展。”语言学家对语言的描述性分析,对英语术语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既体现在方方面面。纵使抛开英语教学的心理学理论不谈,语言学对英语术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关于如何提高英语术语教学的问题,结构语言学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方法,如细察、分离、特定分析等等。在实际中,这些方法主要体现正在语言实验室训练与语言方式练习上。可见,语言学对英语术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结束语

英语语言学范文第2篇

英语教学与英语语言学关系密切。英语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如何营造有效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是当前英语教师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而英语语言学不仅能够营造合理语境,还可以提升课堂趣味性。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英语语言学和英语教学的特点。又在此基础上从词形学构词法、语音学、认知语言学等方面分析了英语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运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英语教学日益受到社会各层人士的关注。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我国英语教育者及学者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也归纳出一套有效的英语语言学教学法。由于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教材大纲要求学生必须熟练的掌握听、说、读、写等语言运用技能,因此,英语学习和教学就必须从英语语言学的应用本质出发。英语语言学全面、系统的揭示了英语的发展规律与功能。可见,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联系极为紧密,若要提升英语教学效率,就必须重视英语语言学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1英语语言学和英语教学的特点

1.1英语语言学的特点

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形成、发展、变化规律,了解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语言类型,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语言学主要包括语义学、构词学、语音学、构句学等。英语语言学主要是指西方国家所形成的语言规律及习惯。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英语语言学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在英语教学中若缺乏影响的知识背景和学习氛围,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英语语言学则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英语的发展和演变历程,并认识相关的西方传统文化。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充分了解英语的发展、演变的时代背景,以及语言特色,才能够为英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1.2英语教学的特点

英语教学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放松心情,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在教师墙壁上张贴海报、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改变课桌排列等方式,增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其次,英语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要求英语教学要从“教”转变为“学”。即在英语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主开展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能力和兴趣,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探讨方式,凸显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

2英语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1词形学构词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英语教学涉及到许多抽象、复杂的专业词汇,若要提升学生的词汇记忆效率,就必须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构词法规律。通常情况下,英语构词法包括派生法、复合法和拼缀法等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构词规律剖析课文中遇到的复杂词汇,进而更加快速、准确地记忆词汇。词汇教学时英语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反映英语词汇记忆枯燥无味,且记忆效率低下,成为英语学习的难点。而若合理运用构词法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从而提升英语词汇记忆效率。比如,运用词根记忆法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对单词archaeology,可以将其拆分为后缀logy和前缀archaeo,其中前缀由单词age演变而来,因此,archaeo表示“古老的”。再如后缀logy多表示“学科”,因此,心理学psychology、气象学meteorology、犯罪学criminology等都有这一后缀。学生若能够准确掌握这种词缀法,就可以将一些复杂的词汇拆分成前缀与后缀词根,进而简化记忆,提高单词记忆效率。

2.2语音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发音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元音与辅音的学习是英语语音学的中心环节。掌握音标发音时学好英语的重要基础,音标能够帮助学生自主记忆单词和阅读单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语音学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音标,进而更加有效的记忆单词。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引入语音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元音音标[a:]时,应先从该音标的“字形”着手,它与字母a形状较为相似,就像人门张开的嘴巴,这种比喻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音标形态。此外,还可以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播放音标发音,引导学生观察发音时的口型,进而帮助他们纠正发音。

2.3认知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认知语言学是英语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涉及语言的概念合成、转喻隐喻和范围等理论,主张从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解读语言。简单而言,就是指人们的语言表达习惯会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逐渐变化。比如,英语中就蕴含大量的隐喻修辞。这些隐喻多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教师可以运用认知语言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隐喻方式表达,以加深他们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掌握。

作者:李秋阳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教务处

参考文献:

[1]彭建武.认知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

英语语言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英语语言学 趣味性 缺失原因 教学设想

一、引言

语言学导论是本科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知识必修课程,通常在大三年级开设。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年),该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1]。其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该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遭遇了尴尬:教者乏味、学者无趣。根据我对乐山师范学院2008级英语本科100名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46%的学生在上这门课程时感觉很无聊,12%的学生则感到心情郁闷,其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同时,近年考研持续升温,报考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无论是哪个方向,初试大都要考语言学的内容,而这成了多数考生复习备考的障碍。因此,从学生的视角而言,改变语言学的教学现状,增强语言学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增强英语语言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将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二、趣味性研究的价值

我在万方数据库中以“英语语言学教学”为主题词,对自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颁布以来的近十年的语言学教学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了调查,发现研究者无一例外的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在探讨语言学的教学,虽然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趣味性的问题,但并非关注的重点。

潘之欣指出英语语言学教学依旧停留在语言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体会不到该课程学习的乐趣和用处,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2]。熊学亮也指出“语言学总是使人打不起精神来,原因无非是抽象和缺乏诱人的情节”[3]。鞠玉梅认为在语言学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语言学课程有趣、有用,他们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激情[4]。教高[2007]1号文件也明确提出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意义。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正是当前语言学这类理论知识课程教学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三、趣味性教学缺失的原因

1.学生的困惑与茫然。

立足于语言学教学枯燥、缺乏趣味性的现状,对学生而言,其理解能力有限,对于英语语言学这样一门难度较大、理论性较强的专业知识课程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挫伤了学生对趣味性活动开展的兴趣。有69%的学生就表示不愿参加有关趣味性教学的任何活动。其次,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较弱,僵化地获取知识,无法对知识进行很好地吸收利用,因此制约了趣味性实施的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学生对语言学的学习目的茫然,大部分学生忙于死记硬背单词、术语和定义,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最终也没有明白语言学学习目的所在,从而扼杀了趣味性教学的实际价值。学生自身的情感和态度无法得到很好的关注,趣味性教学存在片面性。

2.教师的自我中心主义。

虽然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启动了“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但教师的思想观念并未真正转变,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讲座式教学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语言学教学无疑成了教师死板地给对学生灌输语言学术语的过程,学生丧失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平等交流的机会,其能力的培养自然无从谈起。理论知识是研究人员和学者研究的成果和理论,包括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关于人类发展的知识、指导课堂组织的理论知识、教学法知识、评价理论知识、社会文化知识,等等。理论知识为教师的实践提供指导。然而,教师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提高,而忽视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往往思考的是教什么,而不是怎么教的问题,忽视了兴趣的培养和学生的可接受性。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只传递语言学知识,却没有注意学生的接受情况,没有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5]。整个授课过程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果差自然在所难免。

语言学是一门思辨学科,具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性,因为是英语专业,教师通常都采用全英文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从而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进而丧失了对该课程的兴趣。这就使得语言学的趣味性教学在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下很难有效地开展。熊学亮也指出,无论其对象是英语专业学生还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相关的书用中文写较好,相关的课用中文讲较妥。这样可以减少学生或读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在语言转码上精力的追加投入,从而扩大读者面和听众面,因为语言学毕竟不是讲故事,初学语言学的人想要弄懂基本概念,必须重复学习和不断思考,此时再把英语当成信息的载体,中国学生的负担就会加重,学习的效果就会减弱[3]。

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法方法缺乏多样性,也难以激发学习语言学的兴趣。而由于学校的资源有限,硬件设施不够,语言学教学大都没有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根据我的调查问卷,50%的学生表示自己的语言学老师从不使用多媒体教学,25%的学生表示很少使用,只有16%的学生说是经常使用多媒体的。而在传统教室上课,教师缺乏相应的配套资源,如图片、声音、教具,等等。这样,由于教师的教学辅助手段运用不全或运用不到位,导致语言学的课堂的趣味性大打折扣。与此同时,调查中大部分的语言学授课教师都是年轻老师,缺乏经验,他们的语言学课堂大多都是照本宣读,缺乏创新和趣味性。

3.教学资源单一。

高校教材更新缓慢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对于理论课程的教材更是如此。现阶段高校多选择胡壮麟主编的《语言学教程》或戴炜栋、何兆熊主编的《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为英语专业语言学的教材。这两本教材内容详实,知识全面,但是难度较大,不易于理解。袁秀凤曾指出“该书很大程度上是一本专著而非教科书,有些章节在难度上也把握不到位”[6]。在本次问卷调查中,50%的学生认为所用的教材枯燥,37%的学生认为该教材一般,只有8%的学生感到这教材是有趣的。由此可以看出,当前的教材并非令学生满意。此外,当前的教材都是用英文撰写,专业术语过多,有些甚至无法在词典中查到。而且,教材编撰并非是基于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难以激发阅读的兴趣。

很多教师在进行语言学教学时,仅仅立足于语言学的教材本身,往往不厌其烦地把一个个复杂的语言知识点清楚明了地讲解给学生,却很难得到预期的回报,除了有考研意向的学生会认真的听课做笔记,其他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听之任之,并未真正理解吸收知识。这就是教师们没有从广义上去把握教学资源。他们把教学资源定位在教材和仅有的、常见的教学媒体上,而忽视了生活中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忽视了趣味性与实用性的结合。

四、趣味性教学的设想

1.转变观念,“趣”在新理念的运用。

现代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本”是时展所赋予的要求[7]。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就是要把“以学生为本”落到教学的实处,从人的发展和大纲目标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转变师生角色,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合作与探究的精神,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转变理念并非简单地意味着脱离粉笔和课本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如果不真正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大量的图片文字演示并不会减弱语言学本身的枯燥性与抽象性,相反课件频繁点击必然加快课堂节奏,进而模糊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认识与理解,缺少师生互动的课件只不过是纸制课本的电子版本的演示而已,那又是另一种乏味[8]。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增强专业知识,丰富百科知识,才能将一个个的语言学术语讲得绘声绘色、深入浅出,从而降低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的枯燥性,为提升其趣味性和吸引力提供可能。例如,对抽象概念的讲解,除了列举事例,教师还可采用类比和对比方法,使之形象具体,饶有趣味,这样教学效果可能更佳。应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对在实施趣味性教学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以思考,不断总结,提炼出好的方法,加以完善和推广,让语言学充满诱人的香味。此外,转变观念还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单一的考试分数上面,而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个人素质、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评定,促进教学趣味性向多元化、高层次发展。

2.关注学生,“趣”在过程。

实行趣味性教学,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意识、鼓励合作与交流,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引导他们通过课堂辩论、演讲、表演、竞赛、课程设计及现场讲解等诸多形式把学习的注意力放在过程之中,而非一个个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之上。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65%的学生认同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趣味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为教学趣味性的增强奠定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性和发展性,提升教学趣味的全面性。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因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将表现欲的满足转化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十分必要。多给予学生鼓励性和激励性的评价,深化师生感情,树立学生的信心,加强培养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的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去扩展利用课外时间。朱瑶瑶认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出语言学课外读书目录,引导学生课外学习、读书、查阅资料和开展科学研究”[9]。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将语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而不只是死记硬背。比如,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语言学的目的和价值,将语音学与正确掌握发音结合起来,将语义学与词义理解、搭配结合起来;将语用学与提高交际能力和水平结合起来,让他们感受到语言学的趣味性和学习的意义。

3.改进教法,“趣”在参与。

《大纲》指出,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1]。教法新颖多样,自然具有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就能化枯燥为有趣。语言学教学也应该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单一的讲解,可开展课堂活动,像演讲、报告、讨论、专题研究等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结合图片、声音、视频、文字等,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去,才能积极地学到知识。

比如,教师可以以设置任务或布置作业的方式,由学生选择并阐述、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通过书面形式、口头陈述、PPT课件展示或在全班开展交流讨论等形式进行呈现。在收集整理资料、开展调查活动、撰写报告及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资源,既锻炼了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这门课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同时,进行语码转换也是必要的,一味的全英文教学必然加重解码的难度,增加教学的枯燥性,降低其趣味性[10]。在语言学教学中,英语语言学教师充分利用英汉语之间,甚至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转换,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注意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学习效果就会慢慢地改善。

4.丰富教材,“趣”在资源。

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所以编写一本注重基础性、适用性、详略得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索激情的语言学教材尤为重要。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在保持语言学学科本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将教学内容集中在那些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一些语言学基础知识上,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11]。只有学生看懂了,他们才能参与,才会探索。同时,所编写的教材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不同类别的英语专业学生要用不同的教材。比如说,高师英语教材的设计就不能等同于一般类别,在编写教材时要注意师范生的特殊需求。此外,教师要多收集素材,丰富教学资源。例如,短小精湛的文章、语段、电影对白,以及谚语、警句、广告用语、新闻用语、公示语、路牌等社会用语,都能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如讨论明喻、暗喻、隐喻、双关等修辞手法时,可以用我们熟悉的广告语来替代书本上令人眼花缭乱的例子,它们比书上的例子生动得多,有趣得多。教师如果将这些丰富的“教材”在课堂上加以巧妙地运用,那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将不再是一件难事。

五、结语

趣味性教学不是教学的根本,而是增强学习动力和效果的手段,探索语言学的趣味性教学,就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旨归,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才能有效地改变当前语言学教学枯燥乏味的现状,改善学习效果。教师应将趣味性融入到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中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言学的兴趣和激情。有了兴趣和激情,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也才能逐步增强,真正实现语言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语言意识,发展学生理性思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

[2]潘之欣.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类课程设置的调查[J].外语界,2002,(1):53-54.

[3]熊学亮.本科生语言学教学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5):18-19.

[4]鞠玉梅.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的思考关[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31-33.

[5]张廷.谈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128-129.

[6]袁秀凤.探索趣味性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模式[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12-29:62-65.

[7]沈建民,谢利民.以学生为本: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22:48.

[8]唐艺菲.英语语言学课程的互动式多媒体教学[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2):87-89.

[9]朱瑶瑶.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01,(4):216.

[10]王一琼,车勇鹤.谈英语语言学的教学策略:教师的语码转换[J].教学探索,2010,(15):23.

英语语言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言学 英语教学 社会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01-01

1.概要

语言学是一门关于人类语言的科学研究,在外语教学中,传统语言教学注重知识本身的传输,而忽略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对语法和词汇的掌握要好一些,但却不能在正确的语境中恰当地运用语言。

对外语教学而言,最重要的是激发积极的语言学习者。因此,外语教学不应局限于培养具有语言能力的学习者,还应更注重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发展。因此,社会语言学知识的传授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2.语言学和二语习得概略

2.1语言学概述

语言学是一门关于人类语言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语音学、形态学、音位学、词汇学、句法学、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这些分支学科都注重语言的结构本身,是语言学的中心。

这些分支虽然都是语言学研究的中心,但语言的研究远不止此。如果我们将语言研究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就会得到一门新的研究领域――社会语言学。

2.2二语习得概述

“二语习得”是研究人们获得语言能力的机制,是关于人们在习得自己母语后怎样系统的学习第二语言的学科。由于二语习得者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变化多样的交际语言,因此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二语习得影响很大。

社会和文化对二语习得有两方面不直接但却不可避免的影响:第一,社会和文化因素在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态度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语言学习的环境对学习动机有直接影响。第二,限制了许多种类的社会学习环境和机会。理解性的语言输入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目标语。

3.社会语言学的理解

3.1社会语言学的定义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首先兴起了社会语言学这门边缘性学科。它主要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力量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强调的是语言和语言功能是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学习的。同时,它对检验语言、文化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起着一定的作用。

3.2语言变体

语言标准对有效交流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语言变体也是必不可少的。同一种语言并不一定会以同样的方式来表达,同一个体在不同环境下表达也不同。语言的概念不是单一的,同样的语言也存在不同类型和变体。语言的变体即语言普遍概念的表现形式,是由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表现形式。

3.3语言和社会互动

语言是社会活动的基础,其社会性决定了其形式和功能。同时,语言也对社会产生影响,能帮助一种社会信念和思想得到加强。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形成。

在东西方文化和语言表达中,如果缺乏社会语言学知识和跨文化意识,就会造成交流不畅。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人们的交际能力。因此在外语教学中,传授社会语言学知识是必要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传授:设计可行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科书,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师的素质。

4.外语教学中的社会语言学暗示

4.1 教学大纲设计

要想设计好教学大纲,首先就是要认清教学任务。外语教学的任务是激励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自信,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鼓励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教授跨文化交际能力。考虑到这层因素,外语教学大纲应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开发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改进他们的交际能力。

4.2 教科书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工具,这类书应该词汇丰富、语言点多样化、难度适宜,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主义价值。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学到语言知识,还能扩展其眼界,激发其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

在选择教科书时,首先要评估教科书的内容是否和它的专业教学目标相关。其次,还要判断教科书是否违背了受教育者的需求。当然,评估标准还会受到学习者、上级部门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而变化。

4.3教学方法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真实的环境中使用外语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应努力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激发兴趣,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在真实的、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

还应注意的是,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保证有多种多样的知识输入、适当的节奏控制和能够让学生发挥其学习风格和策略的空间。

4.4教师素质

好的外语教师首先应具有得宜的个人风格,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须不停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同时,还应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随时了解自己专业领域的一些最新科研成果。此外,还应学习其他领域的一些相关知识,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到活学活用。

5.结论

每种语言都是社会的产物,而语言也代表了文化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语言学习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语言学习是一门复杂的社会活动,只有将语言和社会文化因素考虑进去,才能够学好一门语言。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意社会语言学的学习,传授更多的社会和文化知识给学生。同时,为了达成外语教学目的,我们还应遵循二语习得的规则,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可行的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科书,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胡壮麟、姜望琪.语言学高级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Ellis, 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3]Marianne Celce?鄄Murcia.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英语语言学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英语语言学和英语教学的发展历史,重新认识英语语言学在学生专业学习中的作用,重新尝试英语语言学内部学科的课程设置,促使学生的英语专业学习达到最佳水平。

一、引言

广义的语言学包涵每一语种的语言学。这里所探讨的是最为通用的语言——英语的语言学发展历程。

传统上认为20世纪初瑞士学者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诞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这之前就不存在人类对语言学的研究。事实上,从语言产生之时起,人类对语言研究的兴趣就没有停止过。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期。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发生在14世纪至16世纪。这一欧洲历史进程中的伟大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思想核心,从意大利开始,迅速扩展到整个欧洲。当然,和现代语言学研究相比较,语言学家们只能把它称之为“传统语言学”。特别是由于它将语言研究过度拘泥于拉丁式的语法研究框架之中,相对于现代语言学而言,又被称之为“传统语法学”。

二、英语语言学形成初期

英国诗人、戏剧家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1564-1616)以天才和勤奋继承和发扬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成果,并将它推向高峰。他追求语言文学的质朴和富于技巧,以达到对人物的精妙的性格描述;迷醉于创造一种宫廷能够欣赏,各个语言阶层的人们又都喜爱的文学戏剧语言。他拥有广阔的语言意象领域,这是他对社会语言心理和社会心理语言的刻意琢磨和创造性地运用英语词语所得到的。

18世纪初英帝国航海技术和航海事业在欧洲的领先地位,和英国机械师凯伊(John Kay)1733年发明飞梭织布机对英国纺织业所引起的技术革命,使英国在殖民主义的扩张竞争中取得了远远超过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等国的绝对优势。英帝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地。挂着“米”字旗,载着“日不落国”的并不光彩的盛誉的武装航船,耀武扬威地将英国语言强加于它的殖民地而成为压倒当地母语的官方语言。这种被强迫接受的官方英语不久便成为英属殖民地的社会交际语言。英属殖民地在世界各地分布的广泛性,使这一语言发展成为一种国际化的通通交际工具。18世纪中叶以后,世界各地民族独立运动的浪潮开始兴起,“日不落国”的照射范围逐渐缩小。语也正是这样。英帝国主义者虽然从北美大陆撤走了,但英语语言却并不因此而消失,相反地它顺其自然地向更广更深的的领域发展和渗透。这样的情形,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埃及等许多英属殖民地和自治领地也是如此。无论如何,英语作为全球国际通用交际语言的这一地位未被动摇过。它同法语作为国际通用交际语言的地位处于抗衡状态。

18世纪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寓于国际英语语教育之中,包含在反封建残余的英国启蒙主义文学的范畴之内。但在这一时期,英语语言学并没有从启蒙主义文学的包含中分离出去形成它自己独立的研究体系和学派,尽管斯威夫特在他的《给一位青年教师的信》中曾经对英语语言学的问题作过专门的阐述。

19世纪的英语,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语言”。拜伦、雪莱的语言学成就闪烁着历史的光辉。他们的贡献在于对英语语言的提炼和再创造,使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教育职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语言的功能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又反过来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和语言教育。在他们的笔下,古典语言在缓慢地演化,不少曾经属于规范语言的词汇成为庸俗化语言而被淘汰。19世纪英语文学艺术的繁荣和进步所产生的影响,世界各国的语言学研究者注意到了语言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联。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德内(J.Baudouin de Cour Lenay)首次预见性地提出了语言学应该区分为纯粹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他的这一论断对英语语言学在全球进一步发挥其全球覆盖效用,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现代英语语言学的发展

20世纪初至40年代,作为国际交际工具的英语,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获得了无与伦比的语言空间和语言势力范困,不但压了法语,成为国际首席交际语言,而且取代了德语的国际科技共用语言的地位。在各国的教育体制中都将教授英语列为教育政策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英语学习日益显著地成为各国社会、文化、教育的迫切需要。

1916年,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形成,为以后一些语言学流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虽然从今天语言学研究的角度来看,索绪尔对语言的定义和研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缺陷,但是他的“语言是互相界定的实体系统观”对语言学界几大学派的产生有着极大的影响。他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共时和历时、内部和外部,无疑大大丰富了语言学的研究。1957年,乔姆斯基出版了《句法结构》一书,掀起了语言学界的一场革命。乔姆斯基认为人脑有一种普遍的掌握语言的机制,这种机制就是人普遍具有的语言能力;还认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应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这些使得语言学的研究跳出了只关注自身特点而忽略其他非语言因素在语言研究中所起的作用,使语言研究转到了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共同关注上来。这以后,由于各种语言学派、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语言奥秘,人类对语言的本质认识日益深刻,语言学的研究打破了过去的种种局限,开拓视野,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真正进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从文学戏剧语言的包含中脱颖而出,走向自成体系的适路,成长为一个具有自身的专门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独立学科。

1987年,英国南加洲大学语言系卡普兰(Robert B aplan)编辑的《论应用语言学的范围》(On the Sc;ope ofApplied Linguistics)一书集录了当代著名语言家的观点和研究论文。全书的主要意图在于表述应用语言学对从事不同学科工作的人都有特定的益处;同时指出:应用语言学属于科学教育领域,它在语言现象的描述、语言分析与教学大纲、教科书之间,解决关于语言的教育问题和社会文化的语言基础建设的问题。

应用语言学注重把语言研究成果运用到语言教学和其他各种学科领域。而结构语言学则强调句子结构和听说操练,主张采用书而、有声、图象三位一体的视听教学方法。但应用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都认为,语言本身虽然是一个客观的封闭性系统,而更主要的是作为一个开放性系统工作,作为一个社会交际工具被全社会所应用,因此,交际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必须重视语言的社会实践和工具职能,即重视语言的外向性。传统的语言学仅仅把语言当作一个封闭系统,只注意语言的内在性一语音、词义、和语法的内部规律,而忽视其外向性,这是传统的语言学必然衰落的原因。语言的内在性是它本身固有的内部机制;外向性乃语言的存在价值和能量。

语言是记载和传递人们在生活、生产当中的思想行为和生产力成果、思想文化成果的声象载体和文字形象载体。语言如果不参与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就将丧失其存在价值而必然消失。语言的丰富和发展(主要指词汇和表意方式的丰富和发展)恰好是其外向的交际功能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任何一种语言从诞生的时候起,外向的交际功能就已通过它自身的内在规律在它身上凝结了。

正如人类社会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伴随着生产关系一样,只不过生产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变革而改变的,而语言是独立于阶级性和社会变革之外的自在体,它是不能被改变和改造的。我们在运用应用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的观点研究语言和语言教学的时候,认为只有加强语言内在规律的探讨,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外向性的交际功能,才能给语言以充分活跃的生命力。

英语应用语言学就其具体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来说,可分为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词典学、言语和语言病理学等语言学分支,计算机语言也属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新兴的分支。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言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学家们注意力集聚的两个焦点,同英语语言教育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大家极为关注的交际能力和功能意念这两个概念,都源出于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不赞同乔姆斯基提出的所谓“能力”(competence),而主张“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认为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教育的工作目标,从而拟出“意念功能大纲”,以取代纯语言本位的“语法教学大纲”,例如《主导英语》便是“意念功能大纲”指导下的许多教科书的代表作,它采用新颖的视听方法,把学生导入模拟的情景之中,以培养“四会”交际技能。

国外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起我国语言学界的普遍注意。中国科学院曾创办《语言学论文选译》和《语言学资料》。北京外国语言学院曾创办了《语言学译丛》。他们对国外语言学理论的翻译和介绍,对促进我国外语语言的研究,曾作出很大的贡献。把国外社会语言学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成就应言于我国的教育领域,首推黑龙江大学英语专业编写的《功能英语》(Functional English)(1-4)册,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这套教材汲取了国外功能意念法的基本原则,突出语言的交际性教学,按照日常交际的各种功能和交际情景编写教学内容。

四、结语

两次世界大战至今,社会语言学的交际能力观点,结构语言学的语言知识能力观点和心理语言学理论,一直是现代英语语言学研究和发展的总趋势;语言教育实践一直是现代英语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国际交往的现状和未来必将更快地促进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

回顾语言学的历史,也许下面的描述是比较贴切的:语言的研究不是在兜圈子,周而复始,暗示很少或几乎没有进步;而是呈螺旋式上升,尽管自行回转,但每转一圈,其直径不断增大,其圆周也在相应扩大。随着语言科学的发展,一方面,其分化日益加深,内部学科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语言学同其他科学广泛综合,形成了许多边缘学科。语言学和其他科学在科学体系中的相互影响,使得语言学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关键科学。

参考文献

[1]S.PiL Corder.Introducing Applied Linguistics.Penguin Books LLd,1989.

[2]I for Evans.A Short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Penguin Books LLd,1998.

[3]严实.英语语言学的研究与发展[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0(2).

[4]章兼中,等.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5]朱昱.从语言学的课程设置看英语语言教学[J].鸡西大学学报,2008(2).

[6]陈坚林.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李延福.英语语言学基础读本[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8]戴炜栋.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英语语言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英语语言文学 多维视角 哲学角度 政治经济角度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035-01

英语作为世界一种重要的交流沟通手段,越来越受到全世界范围内人们的关注。英语语言文学的研究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人类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语言作为重要媒介,大部分问题都必须靠语言进行解决。特别是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对于国家之间的沟通、减缓矛盾冲突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对于英语语言的研究工作,不仅仅限于交流与沟通浅层面,英语语言文学的研究工作应该注重英语语言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内容、英语语言的深度与广度之间的问题。研究人员应该不断拓展研究的视角,实现英语语言学研究的多为角度,推动英语语言文学的不断发展。

一、为什么要进行英语语言学研究的多维角度研究

(一)英语语言学进行多角度研究重要性

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语言是由人类进行发明创造的,但是语言又制约着人类的活动,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不断推动语言学的发展。近几年来,学术界对于语言文学研究方面工作不断深入,但是真正结合实际进行创新的著作寥寥可数。大部分研究论文的研究角度过窄,不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英语语言学研究过程中,必须反思这种行为,要能够把握学科的主要思想内容,又要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多个角度研究英语语言学。新时期的英语语言学研究工作,必须重视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发展,实现研究的多为角度。

(二)为何进行英语语言学进行多角度研究

从语言发展历史层面来说,语言发展一直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性、种族性。语言发展形成可以代表着一个民族、国家的独立。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开始注重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发展最早是在20世纪初期阶段。英语语言学产生于英语民族与国家,对于英语国家来说研究本民族自己的语言应该是相当得心应手的。对于我国研究人员,在进行英语语言学研究过程中,必须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将英语语言学研究拓展到各个领域,进行学科的综合研究。现阶段,仅仅只是将英语语言作为沟通交流工具已经远远不够,必须联系实际,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例如英语词汇的发展:脸书facebook、博客blogs等。由此可以看出,英语语言的多样性多角度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二、英语语言学进行多维角度研究探析

(一)从哲学角度研究

哲学是人类看待世界发展的一种方式、方法。语言与哲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学术界许多学者在进行语言方面研究的时候,都会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探析。可以说,将英语语言从哲学角度进行研究是一项伟大尝试。20世纪初,英国一位语言哲学家就提出要将语言学问题引入哲学命题。从此,学术界开始重视语言研究的哲学性,这不仅仅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更为语言学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英语语言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述。一般来说,应该从哲学角度进行研究,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有意识无意识的活动都是受到哲学影响,人类社会的活动都可以从哲学角度进行论述。英语语言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具有极其深厚的语言魅力。在进行英语语言研究过程中,必须善于挖掘其中所存在的内涵以及哲学思想。

(二)从政治角度来看

政治与语言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这其中的作用更加不言而喻,英语语言与政治地位关系密不可分。中世纪欧洲,强盛的古罗马帝国统治着世界,当时国际通用语言为拉丁语。18世纪,法国的发展强盛使得法语成为当时的通用语言。19世纪英国的不断发展、殖民扩张,使得英语逐渐取代法语成为通用语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美国地位不断上升,英语语言再一次奠定了其发展。语言往往代表着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各个国家的政治决策都会通过语言进行表达。所以,研究人员在进行研究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从政治角度进行语言的研究,并且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研究不同的语言学发展。

三、结束语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世界不断融合。英语语言已经成为我们迈出国门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沟通的第一步。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必须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英语语言文学的研究一定要重视与社会、人文相结合,探索英语语言学研究的多维角度。

【参考文献】

英语语言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语言学 英语教学 应用

英语语言学课程作为高校英语专业在高年级阶段的必修课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将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定为: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把已有的语言知识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都将语言学课程开设在高年级的大三的某学期,学时也多为36课时。而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低年级阶段的语音,基础英语,语法,听力,阅读,写作等课程学习,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很多学生将语言学的课程看成是一门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理论课程,对该课程的学习出现畏难情绪,而其实英语语言学课程对于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来说都有积极的作用,能巩固且提高学生的综合的系统的英语知识和能力。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多选用胡壮麟的《语言学教程》为教材。本文以此书为例,分析语言学的学习和英语学习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语言学教程》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共分为12个章节,分别为引言,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言与认知,语言文化和社会,语用学,语言和文学,语言与计算机,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流派。既包括了语言学的核心基本理论--语音,词汇,句法,语义和语用,又能从宏观的角度涉及到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文学,文化,计算机,外语教学,流派等。教材试图以浅近、通俗、趣味为主,并尽量反映出近十余年来在语言学领域中的新的进展。

语言学首先介绍了什么是语言以及语言的特点。在高校的高年级阶段会进入第二外语的学习阶段,学生总会在选择何种外语时,提出各种疑问,最常见的就是“这种二外是不是比那种简单?”之类的问题。而通过语言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语言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从任意性,二重性,移位性,创造性,文化传播性等角度来看,每一种语言都具有相同的这些区别特征,所以其实不存在哪种语言更简单或者更难的现象。

从语音的角度来说,虽然在大一阶段就设置有语音课,但是教师的教学通常只注重学生的跟读,而没有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英语语音的正确发音位置和发音方式。学生更多的知识通过听力识别教师的语音,并采取老师读一遍学生复述一遍的方式,这样部分学生其实根本没有真正掌握语音的正确发音,甚至因为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还带有浓重的口音,这样不仅达不到语音课的目的,也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听力、口语等能力的培养。通过语言学课程的语音章节的系统全面的学习,学生能通过熟记发音器官的名称及其作用,对英语语音的发音部位、方式、特点进行描述,并对其进行分类,从而纠正自己的发音。再从词汇学的角度来看。在低年级阶段,很多学生对单词的记忆都是处于很散乱的状态,毫无系统性和归纳性。而语言学的词汇学的章节通过研究单词内部结构和构词规则,让学生学习词素的概念,类型,常见的词根和词缀的意义,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单词量,并使其单词结构更具有系统性。而且对语音知识的巩固和修正,能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单词的记忆能力,特别是拼写的准确性上得到很大的提高。

从语义上来看,语义学这个章节重点讲到“意义”的七种意义。学生在记忆单词的词义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对于一词多义或者同形异义的词往往只记得第一个义项,而通过这一章节的归类――连锁型或者发射型,能使学生更好地记忆词义,也是从另一个侧面扩大了学生的单词量。

就句法学来说,了解英语的主要句型、句法特点、句子的生成与转换规则等,对于深入了解英语的结构特性、提高句子组织的能力、理清繁杂的句子结构都有巨大的帮助。

从语言和文学的关系来看。在英语专业的高年级阶段会有英美文学类的课程,大多数学生存在阅读量不够的问题,或者即使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但却不懂得如何分析作品。而语言学从文体学的角度入手,分类别讲解了散文,诗歌,小说,喜剧等类别的赏析技巧。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读的文学作品,能让学生有更浓厚的文学知识学习兴趣。

而语言学最后所涉及到的语言和流派等知识,体现出西方语言学研究中的许多新成果,如有关功能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文体学等方面的新理论和新的研究成果。因为受学时的限制,部分章节采用学生课后自学的方式,让学生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这样既加强了基础训练、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课外阅读、思考、研究和写作实践的综合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下比较扎实的语言基础。

综上所述,英语语言学课程并不是一门孤立的枯燥乏味的理论课程,而是和语言学习的各个环节都息息相关的课程。将语言学相关知识运用到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中去,就一定能从中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鞠玉梅.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语言学导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07

[4]王宗炎.语言学.它的历史.现状和研究领域 [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

[5]王扬.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初探[J].外语研究,2004.

[6]吴格奇.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行动研究与教师知识体系的反思[J].国外外语教学,2005.

英语语言学范文第8篇

语言学与外语都是应用于研究语言的科学,因为语言这一共同点为两种科学带来了密切的联系。语言学在其历史发展中产生了学多流派和理论,这些流派和理论应用于外语科学中的英语并且对其教学带来了诸多便捷。所以语言学作为专门研究语言的一门科学与英语教学之间有着必要的联系。从两者的辩证关系来看,一方面,语言学为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方法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老师与学生的课堂实验,也在从实践的角度检验着这些理论的科学性,同时为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新的灵感与素材。我国的英语教学根本目标不只是要求学生具备简单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是要教育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身的外语交际能力,提高他们英语的综合素质。语言学与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英语教学的诸多方面,主要在英语教学的制定教学大纲,设置课程,编写英语教材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制定教学方法,培训选拔优秀教师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只有在真正了解掌握这门语言后,才能更有深度的认识到我国同西方的文化差异,为了完成这一目标,英语老师就应该认真学习了解语言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流派及代表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深入的带领学生领会学习这门语言文化。在我国教育部门最新颁布的指导文件《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基础英语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基础英语作为大学英语专业最为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一直倍受老师和学生们的重视。无论是开课时间,还是教师队伍的投入,基础英语这门课程在日常课程安排里都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在这种高度重视的课程安排下,基础英语教学的成果却一直不尽人意,学生所获取的知识并未完全达到老师的要求。在长此以往的情况下,老师和同学以及各级教育界人士必须重新审视高校基础英语专业的教学方法,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情况,结合语言学理论,创新教学方法,最终达到基础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语言学影响下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然后分别对不同语言学流派影响下的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进行分析讨论,并结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新编综合英语》,以此来探讨语言学流派与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方法的联系。

二、基础英语传统教学方法反思

传统基础英语教学方法简称为“3P”教学法,是属于交际语言学理论的产物。这种教学方法产生于我国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了更好的适应基础英语教学,它细致地将语言学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即演示———操练———成果。在基础英语的课堂上具体展示为,以老师为课堂中心,通过反复呈现和练习的手段达到学生掌握基础英语知识的目的,然后再让在课堂中处在受控制或受半控制之下的学生进行假设交际,最终完成基础英语中的语言输出。在我国的传统基础英语课堂上,对这种传统基础英语教学方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一个方面,那就是语法翻译。语法翻译的本意是为了在基础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章阅读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赞成文章中语言的机械对比,翻译时主张逐词逐句翻译,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能使学生熟练记忆各种语法结构,达到老师所想要看到的效果。另一方面却无疑使得英语老师成为课堂的中心,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给予的标准进行翻译与记忆。语法翻译教学把语言看作需要传播的知识,注重字词句的枯燥训练,在学习方法上强调死记硬背。但是,这样的教学手段是老师强制的授予,学生被动的接受,不仅会使学生感觉枯燥,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死板,更对于学生对英语语法的掌握无太大益处。在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长期使用这一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得上外语聋哑病,所以基础英语的这一教学方法值得反思,需要改进。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同传统的“3P”基础英语教学方法一样,任务型教学法也是在交际语言学流派下影响产生的。只不过两者不同的是,传统基础英语教学方法是弱版交际语言学教学方法的分支,而任务型基础英语教学方法则是强版任务型语言学基础英语教学法的代表教学模式。与传统基础英语教学方法不同,在任务型教学方法中,老师不再承担课堂中的中心位置,而是转变身份,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这样的教学设计,在一开始就将学生设计为基础英语课堂的认知主体,通过完成任务的手段,让学生先以完成课堂任务为开始,等到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后,再将其课堂注意吸引到任务完成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英语语言上来,而在学生掌握这些语言的同时,老师只需要对学生的语言错误进行点明和指正。这种基础英语教学方法不再是单一的老师传授,学生接纳的被动单一模式,而是通过双向语言信息传递,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行探究学习,并且最终评估一开始的任务是否完成。基础英语教学的这种双向模式,不仅能打破传统基础英语教学方法的枯燥乏味,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高效果。下面笔者就以张维友、舒白梅总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新编综合英语》第二册第四单元Reading1课文“TheBeauCatcher”为例来说明怎样具体实施任务型教学。这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综合英语》,是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工程学院等多个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使用的教材,它所编写的第一册到第四册主要是应用于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英语课堂的。这套教材包括说明文、叙述文、描述文、议论文等不同的文体,主题更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多个方面领域。每个单元都设计有不同的任务版块,所有活动设计都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要作为示例的“TheBeauCatcher”是一篇记叙文,第三人陈讲述了一个不自信的女孩变得自信而美丽的故事。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运用交际语言学下的任务型教学法,本片文章可以被划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课堂设计。第一阶段,老师通过任务的形式,分派学生收集内在美的故事以及如何变得自信的建议,并且让每个搜集材料的小组各派一个同学通过幻灯片的形式上台演示讲解。第二阶段,让学生熟悉这篇课文,老师布置任务,允许各小组间用中文交流课文内容。第三阶段,老师下达任务,学生详细了解课文内容,以此来培养考察学生的使用典型语言能力。第四阶段,主要任务围绕课文内容通过完成练习熟悉语法词汇和句子,这是采用的结构型任务设计模式。第五阶段,要求学生将课文故事改编为英语话剧,并在课堂上分组表演,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活跃气氛,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基础英语课堂中去,让其尽情的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能力,提高基础英语教学成果。通过这篇课文示例,笔者简单地介绍了如何在基础英语课堂中应用交际语言学来进行基础英语教学,以此来达到基础英语教学最佳效果的目的。

四、交际教学法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交际教学法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直被应用至今,它在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社会语言学流派指导下的基础英语教学方法。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美国的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他的“交际能力”理论指出了人对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在他之后,也有许多社会语言学家对其“交际能力”概念进行了发展扩充,他们将这一概念划分为四个部分: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交际策略。值得肯定的是,交际教学法的产生,对基础英语教学方法是一次重大的飞跃。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交际教学法不再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是强调基础英语教学要在运用中学习,其要求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本国传统,而是要与国际化接轨,改变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哑巴英语”,培养更适合国际化发展的专门语言人才。

在基础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交际教学法十分适用于全面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功。交际教学法的语言能力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听说读写的专业技巧。它强调学生在基础英语课堂上的语言能力,注重词汇和语法,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语法上,将听说读写也划进了能力教学范围内,对基础英语教学的语言教学有很大帮助。在社会语言能力方面,交际教学法在基础英语的教学模式上开创了新的教学方式,即对场合、身份、性别等因素综合运用,增加学生的情景代入感,激发学生的交流能力,使之对英语熟练掌握。再者,交际教学法注重话语能力,在基础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解和生成语篇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全面综合培养专业英语人才。最后,是交际教学法的交际策略。众所周知,基础英语教学除了要培养专业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以后同国际化接轨、交流。而交际策略作为基础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注重培养学生理解、猜测以及语体转换的能力。

基础英语教学在交际教学法的指导下进行实践一年后,对笔者所在学校120名同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显示。据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交际教学法指导下的基础英语教学,学生对掌握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明显。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交际教学法在基础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并不完全依附于一种理论和方法,所以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并不像任务型教学法一样有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它体现的更多的是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精神和原则,所以,交际教学法在日后的基础英语教学法中要解放理论,结合基础英语教学的实际课堂情况,探索出属于自己语言学流派的理论,创造出更加适用于基础英语教学的方法。

五、结语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大学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教学依据语言学理论的不同,跟随语言学不同流派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提出新的观点,使教育方式从工具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这种质的飞跃让教育界人士看到外语教育的新希望,使英语教学方法更加适应于时代的潮流,对于教育、老师、学生都是一件有益之事。

英语语言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语言学课堂和谐课堂的构建

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激活学生的脑细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如何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有效地促进教学,是每个英语教学者都必然关注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由此可见,一个成功的课堂与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息息相关。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了听说读写这些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地了解现代语言学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最主要、最有影响的语言理论和原则,从而加深对人类语言这一人类社会普遍现象的理性认识,并具备一定的运用语言学理论解释语言现象、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和学习语言的能力。

一、英语语言学课程的特点

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向学生讲授英语语言的属性、功能、起源和内部层次,掌握英语语言学基本特征和主要分支的基本概念,了解语言在时空中的变异及其与社会、文化、语境、思维等外部因素的关系,同时了解部分主要语言学流派。英语语言学的教学内容宽泛,不易深细,主要包括英语语言和英语语言学领域中各分支的基础理论,如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基本内容,也包括了语言的变异及其与外部因素的关系。

二、英语语言学的授课对象

英语语言学教程的授课对象是学习英语的高等院校学生,因此在讲解过程中大部分采用了英语。学习英语的高等院校学生对人类语言具备一定的理性认识,懂得一点语言学的知识和语言理论是完全必要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包括母语和外语)。目前我国几乎所有没有英语专业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语言学课程,探讨语言学和谐课堂的构建必将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英语语言学和谐课堂

所谓“和谐”,就是“配合得适当”,如和谐的节奏、和谐的气氛。

和谐的课堂气氛,主要是指各种教学要素和关系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和谐,教师以一名“学子”的身份置身于学生中间,同学生一起探求知识的奥秘,学生心情愉悦地在教学中,诸如: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艺术,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等等,都是和谐课堂的重要体现。

英语语言学和谐课堂应该是一个把课程特点、学生、教材、教师、教学手段诸多变量综合考虑的整合过程。尤其是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这些相对于教师来说的客观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手段。

四、和谐英语语言学课堂的构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和被认可。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千变万化,各种创新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然而,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打造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模式,让全体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并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呢?本人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和谐教学

为转变教育观念,构建新的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体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三为主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做为教师,也积累了经验,深化了认识,提高了新教法的执教能力。

(1)教师为主导

“教师为主导”是指通过教师运用教学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记忆、分析和创造能力;不仅指导学生“学会”,重要的是“会学”。要通过引导、诱导、辅导、指导、疏导,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为难”变为“喜欢”。

(2)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应体现在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养成参与习惯。课堂上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家进行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得以解决。也要引导学生进行争论,表扬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学生,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积极参与,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特别要注意中下游学生的参与。例如:发言面要大,小组讨论要轮流主持,分角色朗读要以小组为单位,要让所有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⑶训练为主线

①端正学生的思想:英语是一门技能,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教师在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时,要让学生在思想上接受这种方法,以后的课堂上他们都会更好地配合教师。

②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英语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控制使用汉语,是英语教学目的所决定的。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学中加强英语实践,多使用英语,让学生大量接触英语,并沉浸在使用英语的氛围中,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语的干扰,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尽快地习惯于听陌生的外语语音。

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中的趣味性问题是很重要的。教师要用热情、投入、精力、认真细致的备课,让全班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并渴望使用英语,不论在哪些教学方式上都不停留过久,以免学生厌烦失望。

2.和谐环境

努力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尽可能把自已扮演成“导演’’的角色,指导学生“演好”每一出“戏”。做到放得开,收得拢,既热烈活泼,又井然有序。教师平时还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统一起来,教师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⑴要精心打造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这其中包括仪表大方得体,洒脱自然,精神饱满,目光亲切.教态自然和谐,上课时面带微笑,这样你才会有亲和力。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一脸严肃,生伯学生不听他的,总是盛气凌人,放不下架子,这样学生就会渐渐疏远你,那么对你的课也就不愿上,更谈不上营造课上师生融洽的互动气氛了。所以我总是以愉快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数学中去。

⑵提问的技巧是打造和谐课堂的又一关键。我在课上提出的问题总是紧扣课本所讲,而且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还设计了一定数量的趣味性问题。提问采用递进式的,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本科的真实水平让他们回答问题,难易适度,分出梯度,这样他们在课堂上都会有所表现,我也会抓住适当时机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

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既注重学习本学科的知识,也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讲到天气,就讲相关的地理知识;讲到足球,就会讲到比赛规则,也会讲足球明星;讲流行音乐,还会与同学们一起共鸣,师生同唱,其乐融融。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英语语言学教学经验对新时代英语语言学和谐构建的一点粗浅见解。我一直反对填鸭式的语言学教学模式,试图找到民主和谐、合作默契、情感相融的语言学课堂构建的方法与可行性。目的是更好地加强语言学这项基础学科的教学,增强学生学习语言学的兴趣。

本文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得到专家学者同仁的批评建议,共勉之。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刘显国.课堂组织艺术[H].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湛蓊才,课堂教学艺术[H].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王道傻,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昊云.走出牛津[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6.

[5]Jgr.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黄兵.民族院校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的需求分析[H].广西教育出版社.

英语语言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翻译语言学 模型 理论

1 翻译思想与语言学紧密联系研究的概况

翻译研究的语言学途径所涉及的一些因素和问题可以从《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中看出。伴随着对西方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引进,中国翻译研究者们在20世纪的后20年开拓了语言学派的翻译研究,产生了本土的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因此,语言学和翻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种联系进行深究后,本文提出英语翻译语言学模型。

2 英语翻译语言学模型的建立

英语翻译语言学模型如下

2.1 翻译研究的语言学基础。翻译语言学注重语言学理论基础。语言学一向与翻译研究关系密切,当代语言学,尤其是语篇语言学,更有可能为翻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模式。翻译研究所要拥抱的是集语言与文化分析于一体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模式。以言语行为理论作为语言学基础,以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为理论指导,才能构建起翻译学的理论体系。语义的指称论、观念论、功用论、替代论、关系论都有各自的翻译观,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弥补这些翻译理论之不足。

2.2 翻译过程的语言学描写方法。翻译语言学运用语义取向法、话语分析取向法、语用学取向法、语篇语言学取向法和语料库取向法等语言学方法描述翻译过程。奈达认为,翻译科学研究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种研究应以语义为核心,要在动态对等的层次上进行比较。话语分析已发展成语言学的一支新兴学科,话语分析的成果(主位推进、衔接连贯、问题—解决模式及宏观语篇结构)也逐步深入地运用到翻译研究中来。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流派,语篇分析在对翻译研究发生影响。例如,在具体的篇章中,存在由于语境制约而导致的所指义偏离、贬损义偏离、褒奖义偏离和情感义偏离。随着语用学的发展,语用翻译理论也在不断成熟。维索尔伦的语境动态顺应论不仅可将翻译理论纳入一个连贯统一的框架,而且动态顺应也为拓宽翻译研究的发展空间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对翻译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只有解决好了语料的代表性问题,语料库翻译研究才能更好地健康发展。

2.3 翻译的语言学标准。翻译研究只有以语言学的理论作为主干框架,才会对翻译活动有本质的认识。对翻译问题的学术探讨,可以采用不同的途径,既不能够把它们作简单的比较,更不能用甲的标准(规则)来衡量乙的做法。[13]翻译的标准是语言学理论。当理性意义与联想意义一致时,翻译是确定的,直译可达到“信”“忠实”的标准;当理性意义与联想意义不一致时,可采用翻译的一些软标准,如:不违背知识的客观性;理解的合理性与解释的普遍有效性;译文的普遍可接受性;符合原文文本的定向性。

参考文献

[1]黄国文.关于翻译研究语言学探索的几个问题[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3).

李林波.中国语言学模式翻译研究的发展历程回顾[J].外语教学,2007(5).

张美芳,黄国文.语篇语言学与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2(3).

司显柱.试论翻译研究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

吕俊.普遍语用学的翻译观——一种交往理论的翻译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7).

李弘,王寅.语义理论与翻译研究——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的解释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0).

黄兴军.从奈达的翻译思想看语言学与翻译研究[J].科技资讯,2007(32).

沈伟栋.话语分析与翻译[J].中国翻译,2000(6).

姚喜明,焦俊峰.翻译中的词义偏离[J].外语教学,2003(2).

上一篇:语言训练范文 下一篇:vhdl语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