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术语范文

时间:2023-03-19 14:23:50

英语术语

英语术语范文第1篇

20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可以认为是认知科学的出现,这一过程甚至被称为“认知革命”。作为认知科学的主要分支,产生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认知语言学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即得到了日趋广泛的关注和普遍认同,成为21世纪最有前景的语言学科。认知语言学把语言看作组织、加工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和人的一种认知能力,致力于解释(而非描写)语言与现实的关系,构建知识结构并阐释语言信息理解和形成过程中知识的概念化组织方式,很多语言现象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部都可以获得全新的、更为接近其本质的解释,术语的认知功能被看作是它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研究术语既为术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认知语言学开辟了新的应用空间。

术语是“用来表示专门的知识或活动领域中的概念的词或词组”。术语有着更为清晰、准确的认知结构,这使得术语研究中的认知途径自然会引起人们特别的兴趣。但是,这方面已做的工作显然是不够的,且不说将术语学与认知语言学这两门都年轻的学科结合起来研究的工作是否有人做过,单就这两门学科自身而言,也都还处于让人们认识和了解的阶段,其中以术语学尤甚。

二、英语术语认知研究的主要内容

1.英语术语的认知心理研究。词的意义是包括哲学、语言学、心理学在内的各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也是认知语言学必然涉及的课题。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范畴和范畴化以及概念模式和认知模式等均引自于认知心理学,但已将其与语言学的研究联系起来,将模式在语言学层面上具体化,借助于语言揭示其实质。以认知心理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剖析英语术语的形成与应用也是本课题将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2.英语术语的认知语义研究。从认知角度看,术语的语义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就是术语的隐喻生成。隐喻在科学认知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术语的系统生成的分析表明,隐喻实际上是开辟了一个将专门词汇划分出来的时期,并且预示着划分专门知识领域过程的开始。由通用词构成术语的隐喻方式的出现,不仅揭示了思维的联想关系,而且由于日常概念与专门概念的假想的类质同源而进行着从日常经验向专门活动领域的过渡。

3.英语术语的构词认知研究。随着语言学中交际――认知研究方向的发展,构词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其中包括术语构词。在对知识结构进行认知操作的同时,人也在完成着交际功能,因为人研究知识结构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这些知识传给他人。传统的构词学研究局限于纯语言学范围内,注意力集中在对词的构成和派生规则的归纳整理上,没有从更深层次去挖掘其潜在的认知理据和交际价值。然而,“构词理论中也要考虑到人的交际需要”,“(构词理论中的)所有概念都应赋予认知依据。”术语的构词较日常词有着更为明显的形式标志和更为清晰的语义结构,从认知角度重新研究术语结构对整个构词学的发展都将具有重要作用。

4.英语术语的形态认知研究。从认知角度讲,参与术语的形态构成,一是承载关于思维运作的最小信息量的术语组成成分;二是能在语言形式中重建该科学领域逻辑-概念范畴的术语模式。对术语成分承载的信息量和术语模式反映逻辑概念范畴的方式和手段进行研究,无论是对于探究学科的本质与内涵,还是对自动化系统中语义生成的研究等应用领域的发展,都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英语术语认知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针对英语术语的认知研究,首先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方法加以借鉴、为我所用;二是在充分考虑到英语特点的情况下,如何初步形成术语认知研究的新的体系。从认知角度研究术语是语言学研究中一个全新的领域,可供借鉴的成果十分有限,这是英语术语认知研究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从内容来说,重点和难点有如下几点:1.如何正确理解术语的认知功能;2.不同类型思维活动之间、某一知识领域概念的不同发展阶段之间存在哪些对应关系;3.能否从认知角度对术语的同义与多义现象给以更好诠释;4.如何在术语中复原认知语义框架;5.术语的认知模式与日常词的认知模式有何不同;6.不同语言思维特点对术语认知的影响。

四、英语术语认知研究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我们的主要观点是:术语是高度凝练的语言,是对人类认知结果的概括和浓缩,同时也是认知成果得以保存和交流的主要媒介。通过认知过程探究术语的意义是认知语言学与术语学的极佳契合点。

把术语学与认知语言学两门均相对“年轻”的学科结合在一起,为术语研究和语言的认知研究均开辟了新的领域。语言的认知作用是哲学著作中探讨已久的话题,而术语的认知作用却很少被人提起,尽管术语所执行的认知功能被看作是术语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因为术语的最重要特征就是表达概念。结合认知语言学研究术语,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概括、增加和传递科学知识,并对促进语言、文化交流,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研究成果能解决外语学习、文化交流的认知心理、认知语义、构词认知和形态认知问题。

参考文献:

[1]梁爱林.关于术语学概念体系研究的发展状况[J].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4).

[2]束定芳.认知语言学论文精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英语术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技名词,英语术语,名词单数

中图分类号:N04;H3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7.01.013

Abstract:Based 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nfusion use of single and plural nouns, different plural/singular form of the same term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e., using singular form of English nouns in scientific terms, English notes, and EnglishChinese indexes.

Keywords:scientific words, English terms, singular nouns

在规范使用科技术语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英语术语――包括等价术语和同义术语单、复数混用的现象比较普遍,表现为绝大多数英语术语用单数,少部分用复数,单、复数使用不统一。用复数的英语术语并不都是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数名词,也不都是一组现象或症状,与该术语数量无明显相关。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医学人体解剖学中12对脑神经的英语等价术语曾有11对脑神经用单数,唯嗅神经用复数olfactory nerves[1]227,但动物学中的嗅神经英语等价术语却是用单数olfactory nerve[2]。对于这些现象,本文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建议如下。

一相近学科的同一术语英语等价术语单、复数形式应统一

不同学科,甚至不同学者使用英语术语单、复数的习惯不同,可导致同一术语在相近学科间的英语等价术语单、复数形式不一,例如:

掌心动脉:人体解剖学用单数palmar metacarpal artery,显微外科学用复数palmar metacarpal arteries。

脑神经: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用单数cranial nerve,人体解剖学用复数cranial nerves。

颈神经:动物学用单数cervical nerve,人体解剖学用复数cervical nerves。

脊神经: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学用单数spinal nerve,人体解剖学用复数spinal nerves。

腰神经:动物学用单数lumber nerve,人体解剖学用复数lumber nerves。

动物学中的荐神经用单数sacral nerve,人体解剖学中的骶神经用复数sacral nerves。

显然,人体解剖学名词遵循“外文名的单、复数均按国际解剖学名词(NA),未予变动”的原则[1]V,但在学科渗透交叉日益深入乃至不断融合的当下,单、复数形式如此不一致显然不利于科技名词的使用和推广,也影响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建议国内按照“英语名词一般用单数”的原则[3]将此类英语名词统一为单数①。

二对应术语的英语名词单、复数形式应统一

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动脉、静脉、神经常成对或对称分布,多以上下、左右、前后、内外、大小、深浅等定位命名,是最常用的医学英语术语,其对应术语的英语名词单、复数形式也应统一。

例如,丘纹上静脉是 superior thalamostriate vein,丘纹下静脉就应为 inferior thalamostriate vein,而不是inferior thalamostriate veins;鼻腭长神经是 long nasopalatine nerve,鼻腭短神经就应为short nasopalatine nerve,而不是short nasopalatine nerves;下牙槽神是 inferior alveolar nerve,上牙槽神经就应为 superior alveolar nerve, 而不是superior alveolar nerves(值得提出的是:人体解剖学术语“牙槽”和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的“齿槽”亦应统一)。

与英语科技论文撰写时名词多采用复数形式[4]不同,科技术语中的英语名词是独立的专有名词,除必须用复数者,应用单数形式[5]。从单词记忆的角度出发,这些英语名词单、复数形式的不一致也不利于对应记忆。作为审定后的规范科技术语,建议将此类英语单词也统一为单数。

汉英名词并存,尤其正文中关键术语的英语括注与文后汉英名词对照索引是高校教科书和学术著作的两大特色,目的是方便读者查找,强化记忆。因此,无论是文中术语的英语括注,还是文后汉英名词的对照索引,均应该采用像英语辞典那样通用的单数形式。值得提出的是,为数不少的汉语版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常称“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和(或)“英中文名词对照索引”是不恰当、欠准确的,应规范为“汉英名词对照索引” 和(或)“英汉名词对照索引”。此外,编校工作中经常见到英语术语首字母大小写不一的情况,例如脊神经英语括注一词常有spinal nerve、Spinal nerve和Spinal Nerve三种表示形式。作为独立释义的科技名词,应强调英语术语首字母均不大写[6],而统一采用首字母小写的形式。

注释

① 《人体解剖学名词》(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4)上述英语名词均已采用单数形式。

参考文献

[1] 解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人体解剖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2] 动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人体解剖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3] 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医学名词:医学遗传学 免疫学 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Ⅴ.

[4] 杨开英,于洪杰,吕小红,等.英文科技论文中名词单、复数的正确使用与编辑[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1117-1119.

[5] 赵伟.术语探讨[J].中国科技术语,2016(4):19-24.

英语术语范文第3篇

1、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与英语的分类。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爱尔兰人、苏格兰人与英格兰人大批移民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北美地区,在这些地区中新大陆母语种类得以产生。在17世纪,“洋泾浜”英语(pidgen)被奴隶贩子传播到美国南部以及加勒比海地区,奴隶贩子的第二代移民发展洋泾浜英语为克里奥尔语(Cre-ole)。在1776年美国独立之后,其内部大部分的亲英分子(loy-alists)移民到加拿大。在1770年至1850年这段时间之内,又有大批自由移民从苏格兰、英格兰和爱尔兰来到澳大利亚,由于受到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方言影响,他们的混合方言形成了澳大利亚英语变体。从1790年到1890年的百年时间之内,受利益驱动的欧洲商人来到了新西兰淘金,这些商人的混合方言在新西兰毛利语(Maori)的影响之下,发展成为新西兰英语变体。以上的美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加拿大英语和新西兰英语共同组成了“新大陆英语”(newEnglish),对英语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了促进作用。第二个阶段是18世纪至19世纪,在亚洲、非洲的英国殖民地出现了第二语言种类——新型英语(newEnglish)的发展。西非的英语与克里奥尔语和贩奴时期的“洋泾浜”英语的发展有联系,由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英国商人与当地使用方言的土著做生意,他们的交流依靠混合英语来完成,在当今英语在西非已有相当的官方地位之后,“洋泾浜”英语依旧是当地居民的第二语言。在东非,其英语主要是1850年后,在政府、教育以及法律部门得到广泛运用的语言。东非在1960年独立之后,他们的官方语言确定为英语,英语也成为很多人的第二语言。在东南亚以及南太平洋地区,英语的影响在18世纪后期进行的航海探险中才开始体现,主要在英国的保护领地,如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菲律宾群岛等地使用“洋泾浜”英语。在这些地区的世界英语由于其历史渊源相同,并且与英、美语言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语言分类上较难以界定。但是这些世界英语各有特点,并且其口音独特、各不相同,同时,这些世界英语相比标准英语,在词汇的用法、语法以及语篇策略上区别明显,共同构成当今的“新型英语”。以上皆是世界英语形成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中国英语的形成。在当前文化交流逆差且中国民族文化英语术语缺乏的情况下,“中国英语”应运而生。中国英语即能够正确表达中国民族文化的英语术语,是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纯正英语,是符合语言生成规律且被规范英语接受的正式英语。中国英语的产生是改变文化交流逆差现状的有效手段,是进行双向性的文化交流的前提条件。中国英语是承载汉语语言特征的英语变体,从其产生方式上看,它是汉语语言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化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中国英语是用英语表达非英语语言国家特有的社会文化等事物,是能够进入英语交际且不受母语干扰的一种规范英语,它的提出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随着英语在中国的普及,中国英语词汇体系必将形成并且逐渐丰富,从而作为中外文化沟通的又一座桥梁。

3、中国英语在汉译英中的应用。翻译是以目标语言完整并且正确地重新表达出原语言中表达出的意思,从而达到两种文化交流的目的。从翻译的性质而言,两种语言的产生环境不同,具有不同的特色,目标语言无法做到保留原语言所具有的语言特色,而在一定情况下,无法保留原语言的这种特色就不能完整表达出原文的意义。因此,在汉译英中中国英语的运用则必然出现。例如,中国古典诗词是一种完美结合文字的形、音、意三方面内容的艺术形式,在翻译上,不仅要保留其意,更要兼顾其形与音。张英春先生在对刘禹锡的《竹枝词》进行翻译时就极好地表现出诗歌的形音意:扬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Thewillowsalegreen,green,Theriverisserene,There’shissongwaftedtome.Intheeastthesunisrising,Inthewestrainisfalling,Canyouseeifit’sfairorfoul?翻译的目的是帮助两种文化交流的完成,而两种文化的差距会造成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使译语文化难以完全包容原语言文化中具有特色的语言表达,而目的语言需要完整地表达出源语言的特色才能够顺利地完成文化的交流。由此可见,“中国英语”的出现是必然的。

二、中国英语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也愈发频繁,外语在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下,表达中国特色的术语必将不断丰富。从以下四个方面可以分析中国英语在未来的需求。首先,从英语词汇上看,中国英语已经是被广泛接受的客观存在。中国英语的构词规律符合英语词汇学中所说的转义词、音译词、新造词和词义扩大等语言规律。英语中typhoon等词汇就是汉语的音译词。其次,在发音方面,由于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在进行情感表达时,英语使用语调的变化表达,而汉语使用声调的变化表达。由于英语的学习者或多或少地受到母语的影响,会形成一种在词尾不自觉地加入辅音的发音方式。再次,从语法角度来看,汉语是意合语言,通过调换词序或者利用虚词以表示语篇句法,而英语是形合语言,其语篇句法通过词汇本身的词态来表示。在表达习惯上,中国人受到礼法教育的影响,说话方式较为含蓄,而英语语言国家的人说话方式比较直接,句首就会表达出最重要的信息。由此看出,中国英语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三、结束语

从文化的传播来看,语言是文化内涵的载体。随着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孔孟的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化已经受到许多外国学者的关注。中国文化的传播仅靠汉语一种语言途径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有一种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出中国特色民族文化的通用语言。

英语术语范文第4篇

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不断发展,中外在各方面的交流也日益增多,尤其在学术交流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中外科技和信息交流对于促进中国科技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在科学文化交流上一个重要的障碍就是语言障碍。近年来国外在预防医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发表过许多文章,对于我国预防医学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是要获得知识方面的交流一个最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外文文献的阅读,而外文文献的理解和翻译则是这个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一个环节。预防医学文献在汉译英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尤其在专业术语翻译方面,一些小的偏差很可能导致很大的错误。因此,预防医学常见术语的翻译是中外医学交流的重要方面,正是基于这样的作用,文章就预防医学英语术语翻译的问题作出相关探讨。

2预防医学常见英语术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2.1原文理解误差

原文理解偏差是指在预防医学相关文献汉译的过程中,不能够根据整句话或者正片文章的语境去正确理解文章中所涉及的术语的正确意思。从我们历来文章翻译的统计情况来看,“逐词逐字”翻译是英文文献翻译的过程中的一个通病,当然这个问题也存在于预防医学文献翻译中。因此,在阅读或翻译预防医学相关文献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反复推敲,得出文章中术语的正确含义。

2.2术语汉译的偏差

在英语翻译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用词表达,即能够将英文原文中所表达的意思用汉语恰当、准确地表达出来。一般情况下,预防医学专业人员能够清晰地理解英文文献所要表达的实际内容,但是在将英文翻译成汉语使之连贯地表达一句话时却经常出现表达不清晰、原文汉译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在术语汉译的过程中,既要能够准确地理解短语或句子所表达的内容,还要能够选择合适的汉语词将之表达出来。

2.3术语翻译专业性偏差

预防医学所涉及的专业广泛,因此要求预防医学专业人员所要掌握的专业术语的词汇量要十分丰富。在预防医学术语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许多专业词汇可能在英语层面上有多层含义,即一词多义。这就要求预防医学专业人员对词汇有很强的甄别能力,能够第一时间将英语术语与中文词汇的预防医学专业术语相对接,正确地理解词汇所要表达的专业内容。因此,预防医学专业术语英语翻译要求对中文专业术语有广泛的积累,同时需要对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有明确的理解和掌握,以防在遇到一些生僻的专业术语时能够根据语义的解释实现中英文术语的正确匹配。

3预防医学常见英语术语翻译实例

3.1流行病学术语英语翻译

流行病学在预防医学英语翻译方面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对于这一方面英语术语翻译问题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现介绍实例如下:Across_sectionalstudyreportedthatthelikelihoodofbeingobesecouldbereducedbyasmuchasonehalfwithaphysicallyactiveoccupation.在上面例句当中,有人就可能对“cross_sectional”翻译上出现偏差。在英文单词本义来讲,“cross_sectional”是“交叉部分研究”的意思,但是放到预防医学的流行病学科中则不能仅依据表面意思进行翻译。根据我们所知道的流行病学知识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可以得出,这里的“cross_sectional”实际上是“横断面研究”的意思,是描述流行病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另外,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还有许多要注意的问题,如“case_controlstudy”按照英文字义解释为“案例控制研究”,在预防医学中流行病学科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讲则应该翻译为“病例对照研究”,也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一种。

3.2关于Exposure的翻译

“Exposure”是预防医学期刊或文章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汇,在与不同的学术名词搭配中期解释也有所差异,如pollenexposure、chemicalexposure、exposuretoharmfulcontaminant等。对于“expo-sure”的解释,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EnvironmentalHealthCriteria214中给出了明确的定义:Exposureisdefinedascontactovertimeandspacebetweenapersonandoneormorebiologic,chemicalorphysicalagents.即翻译为“exposure被定义为基于人与一种或更多生物的、化学的或者是物理的超越时空概念的接触”。对于“exposure”在预防医学中的具体应用选择其中两个实例解释如下:Exposureassessmentistoidentifyanddefinetheexposuresthatoccur,orarcanticipatedtooccur,inhumanpopulation.此句中,“exposureassessment”是“暴露评估”的意思,是预防医学中一个专业名词。Chronicarsenicexposurefromdrinkingwater(groundwater)wasassociatedwithincreasedincidenceofskinlesions,evenatlowlev-elsofarsenicexposure.“arsenicexposure”是指“砷暴露”,这个名词在一般英语日常用语是不常见的,仅仅可能会在预防医学或卫生医学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词汇,专指程度很高,因此需要在翻译时尤其注意。

3.3病原微生物英语翻译示例

病原微生物在预防医学英语翻译中出现的也比较多,尤其要注意病原微生物这些专业名词在语句中的特殊用法,现将病原微生物的具体翻译实例列举如下:Polymerasechainreactionanalysisisamplifiesnucleicacidsexponentiallyandisparticularlysensitivetothedetectionofinfec-tiousagentssuchas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cytomegalovirus....在上面例句中,对于“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多数情况下人们会忽略其中的语法结构将其翻译为“分枝杆菌肺结核”,实际上在英语语法结构和语言结构中有涉及病原体名称的词语通常情况下要后置,因此在这一方面要尤其注意,以免出现严重偏差导致整个语言结构理解的失误。

4结论

对于预防医学的常见术语的英语翻译除了要注重英文词汇的字面解释和英语语法的基本结构外,还要注意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以及结合预防医学的学科特征,在大量积累中文预防医学常见术语词汇及释义的基础上,通过对英文词汇的字义和解释,全面理解术语所要表达的意思。

英语术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量词 单位名词 英语

语法术语 辨正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143-03

研究者已达成共识,认为英语中有些名词无论是在功能、语义和修辞效果上,还是在受语义制约方面,都与汉语的量词相当。它们既能表示物体的数量,也蕴涵事物一定的语义特征,如a bar of chocolate,a bucket of water,a bunch of carrots,a loaf of bread,a flock of birds中的bar、bucket、bunch、loaf、flock等名词(以下简称bar等词)。但是,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和语言工作者较少针对它们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甚至不确定这些词的名称。哪怕是关注及讨论过它们的研究者或语法学家,也使用不同的术语来指称这些词。国外出现的术语分别有partitive nouns和quantifiers等,国内更是缺乏统一的名称。一方面,研究者使用不同的中文术语。有的接受了前文提到的英语术语,把它们译成相应的中文术语“部分名词”与“量词”;有的使用“英语量词”、“单位词”、“单位名词”的术语。另一方面,相同的术语出现了不同的中文或英文对应词。例如,partitive nouns不仅被译为“部分名词”,还被称为“量词”、“单位词”、“表份词”。相同的中文术语也对应着不同的英语名称,如马丽的“量词”对应partitive nouns,张道真的“量词”对应quantitatives,杨甸虹的“量词”对应unit nouns。章振邦的“单位词”既对应partitives,又对应unit nouns。可以说,用来概况bar等词的术语使用情况非常混乱。因此,针对bar等词的正名研究工作很紧迫,它对进一步的英语学习和研究至关重要。

一、主流术语之回顾

综观现代英语语法,可发现国外及国内的主流英语语法著作中都讨论过上述bar等词用以表示事物数量的词。不同的语法学家采用不同的术语。此处介绍几个颇有影响力的术语。

(一)Partitive nouns。Partitive nouns是Quirk等人在讨论partitive constructions(表量结构)(partitive constructions即constructions denoting a part of a whole,也被Quirk写做partition。其对应的中文除广泛使用的“表量结构”外,还有“表份结构”)时提出的,主要被译为“部分名词”。 Quirk等人认为,“部分名词”在连接上of短语后能够帮助描绘事物的数量,表示整体中的一部分。为避免重复,他们在论述过程中也用partitives一词来替代partitive nouns。

参照并结合Quirk等人对表量结构所作的分类,即种类结构(partition in respect of quality)、数量结构(partition in respect of quantity),部分名词被相应地分成三类:表示种类、数量及度量的部分名词。表示种类的部分名词主要指kind、sort、type等;表示度量的部分名词涉及精确的数量,主要帮助表明长度、面积、容积、重量等方面的量。例如metre、acre、litre、pound等词是度量部分名词。对涉及数量的部分名词,Quirk依据“部分名词”后of短语所连接的名词的种类(可数或不可数)进一步对部分名词作了划分。首先,用于修饰不可数名词的部分词可以被细分为通用部分名词与典型部分名词。通用部分名词主要指piece、bit、item;典型部分名词在用法上更为严格并且更具描述性,主要用来修饰具体的不可数名词,如bar、blade、block、loaf等。除搭配不可数名词的部分词外,还有诸如crowd、flock、herd等用来修饰复数可数名词的部分词。

(二)Quantifiers。Quantifiers被一些国内的语言学者译为“量词”。英国语言学家D. A. Wilkins曾在其著作中用quantifiers来解释英语中数量表达的语法现象。此处所讨论的quantifiers主要参照著名的认知语法学家Langacker的观点。

首先,Langacker认为quantifiers是用来表明事物的“量”而不是“数”(日常语言中,“数量”一词用来表示“事物的多少”;但在语法中,“数量”一词实际上包括“数”与“量”两个不同的语法范畴),他指出,The role of a quantifier is therefore not to specify the number of instances (which is always just one) but rather to indicate the size of the profiled instance.他把quantifiers分成两大类:起语境定位作用的量词和“真正”的量词,即relative quantifiers(相对量词)和absolute quantifiers(绝对量词)。相对量词主要指的是all、most、any、every等词,它主要是逻辑式的研究对象。

Langacker对量词论述的重点放在绝对量词上。他认为,绝对量词才是真正的量词,这是因为它们仅仅给出所例举事物的数量的大小,而没有任何隐含指称关于事物总体数量的前提。绝对量词既包括指明基本数值的数词,如one、two、three等,也包括数值模糊的many/much、several、numerous、(a)few/little等词。通过详细地认知分析,Langacker进一步认为,一些名词,例如bucket、bunch、loaf、flock等,因为在蕴涵数量表达方面有类似于数词的作用,基于此用法的这些词也应该被看做quantifiers。Langacker依据quantifiers所修饰的名词的种类对绝对量词也作了分类。他认为,绝对量词基本上是用来修饰复数名词和没有复数形式的物质名词。

从根本上说,Quirk对partitive nouns的讨论实际上是紧紧围绕表量结构展开的,也就是说,他讨论部分名词时实际上关注的是“表量结构”,而不是“部分名词”。从这几方面考虑,partitive nouns无法成为bar等词的英文术语。

相对而言,“单位词”确实更能为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所接受。其中“单位”一词确实具有中国特色。bar等词与汉语量词的相似致使英语学习者和研究者拿它们与汉语量词相互比较。“单位”二字也源于它们与汉语量词的对照。了解汉语量词正名的过程就知道,在20世纪50年代,量词最后得以定名之前,曾经被使用过的众多术语中就有王力提出的“单位量词”和吕叔湘提出的“单位词”。两大语言学家所提名称中含有“单位”二字是因为量词用以表示事物的单位或行为的次数。而在章振邦看来,英语中的bar等词也是用来表示人或物的单位。称bar等词为单位词的做法受启发于汉语量词术语的正名过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章振邦混淆“单位词”与“单位名词”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词”与“名词”之间肯定是存在差别的。严格地说,“单位词”或是“单位名词”的上义词。因为就像汉语量词,英语中既有表示人或事物的量的单位词,也应有表示动作、行为的量的单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量的单位词显然不全是名词(赵世开把一些表示动作次数的单位词称为“单位副词”)。出于学术的严谨性,应该对两种表示不同性质的单位词加以区分。

三、“单位名词”之准确性

对于我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单位名词”或许是最适合bar等词的术语。这主要取决于“单位”及“名词”两方面的概括性。

(一)“单位”的概括性。汉语量词是汉藏语系语言的特点,它普遍地存在并应用于汉藏语言中。英语的“数”范畴决定英语在表示可计数的事物前无需类似汉语量词的词,它是非量词性语言。因此,不能简单地参照汉语的词类划分,生硬地把英语语言里数量表达式中出现的一些类似汉语量词的名词称为“量词”。

汉语语法学家普遍认为,汉语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它们的作用在于辅助说明事物的单位以及事物的特点。同样,在认知语言学看来,汉语量词主要反映了人们对事物主要特征的体验、理解和认识,人们通过量词将名词划分为不同范畴的成员。换句话说,汉语量词并不是用来体现事物量的多少的词语。例如,“一块布”其实难以说明物品的量是多少,却暗示了“布”在三维空间的扁平形状。如果汉语量词不是用来表“量”,那么bar等词就更不应该被称为“量词”。

相比之下,“单位”的概念更易于理解。它源于汉语量词的定义描述和语法功能,这与生俱来的“中国特色”使得它更易为我国的英语学习研究者所理解和接受。例如,张道真虽用“量词”的术语,但论述中也有“单位”的概念。在讨论他所认为的固定量词时,他提到这种量词都表示某类东西的一部分,它可以和不可数名词一起使用。和物质名词一起使用时,它里面包含一个表示单位的名词,有时这个名词还说明形状、特点等,如 three blocks of wood,又如two slices of bread。

事实上,国外语法界也认可“单位”。Foley在《人类语言学入门》中讨论英语中的物质名词时,说物质名词“refer to stuff, substances, or material without definite shape or a determinable unit in its own right”。Taylor在《认知语法》一书中也提到:In English, if we wish to refer to a bounded instance of a substance,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mass to be unitized……Similarly, in order to refer to a bounded instance of shu, it is necessary to unitize the Chinese nouns by means of a classifier。两位语言学家在讨论物质名词时所用的unit及unitized即含“单位”之义。由此可见,认为bar等词充当事物计数“单位”的观点是被广泛接受的。

值得注意的是,“单位名词”的“单位”并非狭义的度量衡之单位,也就是说,“单位”不能是仅仅局限于标准量的单位或度量衡单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规定的计量单位,同类大小单位间还有换算公式。这是现实中的共性,在语言上的体现就是任何语言(包括量词语言和非量词语言)都有自己的度量衡单位。“单位名词”术语中的“单位”不限于度量单位,而是基于度量单位体现的认知特点,经过隐喻转喻等认知机制进一步产生而来的“单位”。

(二)“名词”的概括性。“单位名词”术语的另一合理性体现在“名词”二字上。英语里这些类似bar等的词虽然能表示事物数量的单位,并且在多个方面都可比拟汉语量词,但它们终究不是英语里的一个单独词类。语法著作曾分别把它们归为形容词、限定词或名词来讨论,但都没有把它们看成单独的词类。

说它们是“名词”,主要是因为这些词具有英语名词的语法特征。在帮助表示数量时,bar等词也有复数形式,前面也可以用冠词和形容词修饰。另外,这些词主要来源于名词,或从名词转义而来。虽然有些词在表示单位时侧重动作或状态,来源于动词或形容词,但在语言使用时也用做名词。例如,a giggle of girls,a smother of spiders,a drove of sheep中的giggle、smother、drove虽然具有形象生动的动态性特点,但也是作名词用。

结合“单位”和“名词”两者的语义特征、功能表达及语法性质,应该可以把bar等词称为“单位名词”。

通过比较和分析相关术语和名称,笔者认为,“单位名词”不仅更具合理性,也更容易为国内的英语学习者所接受。英语中用做表示事物或人的数量的名词到底该怎么称呼,这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希望更多的英语研究者参与到对这些词的研究中来,以完善英语语法的理论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媛,刘振前.认知语法视角下的英语表量结构分析[J].外语教学,2011(2)

[2]Quirk, R., S.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

[3]Ronald W Langacker.认知语法基础(II)描写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温金海.汉英数量范畴的认知对比分析[J].外语学刊,2012(1)

[5]石毓智.表物体形状的量词的认知基础[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

[6]杨甸虹.英语量词的新用法及翻译[J].中国翻译,1997(3)

[7]张道真,温志达.英语语法大全: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8]王文斌.论汉英形状量词“一物多量”的认知缘由及意象图式的不定性[J].外语教学,2009(2)

[9]董亚芬.大学英语:第一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10]徐莉娜.Unit Noun与汉语量词的比较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1997(4)

[11]白国芳.英语表量结构中的动词性借用单位名词[J].平原大学学报,2006(4)

[12]马丽.汉语量词手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13]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4]薛振铎.英语量词分析[J].青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15]梅德明,杨春雷.英语量词理论的对比研究[J].外国语,2002(5)

[16]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上[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17] John R. Taylor. Cognitive Grammar[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18]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19]王寅,李弘.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词汇和词法成因的解释[J].外语学刊,2004(2)

[20]William A Foley.人类语言学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1]赵世开.汉英对比语法论集[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受广西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经费资助)

【作者简介】唐海琴(1980- ),女,广西全州人,硕士,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外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英语术语范文第6篇

1.语言学的基本概述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语言学作了不同的界定。但是总起来说,语言学是一门以语言研究为主导的科学。具体而言,它主要研究语言系统以及语言应用规律。在研究的过程中,语言学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理论,使研究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现实中,研究语言学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探讨与验证各类语言现象,概括与说明各类相关因素。

与其它学科不同,语言学既以语言为研究对象,又以语言为研究工具。正是基于这个特点,语言学被冠以“语言的语言”。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最先将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提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语言学也在不断革新与发展。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向人们详细地介绍了语言的定义、语言的发展、语言的来源、语言的应用等各项问题。

语言学的范畴非常广泛,囊括了语言的方方面面。现如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现象日益显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搞清楚彼此之间的界限。因此,英语术语教学与语言学之间的联系,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现象。

就语言而言,语言学可以研究不同层次的语言系统,如词素、单词、句子等等。在研究语言元素关系的过程中,出现了词法学、音位学、语音学等诸多分支学科。而在研究语言与外部事物的关系时,又出现了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诸多分支学科。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哪种学科,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探讨的是语言学在英语术语教学中的应用,而不是应用语言学,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2.英语术语的语言学思考

在现实中,有些人产生了语言学对英语教学不重要的错误认识。其实,语言学对英语教学,包括英语术语教学的影响,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英语术语教学与语言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加强英语术语教学,离不开语言学的帮助与推动作用。因此,要切实加强语言学在英语术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语言学对英语术语教学的影响。在实践中,语言学对英语术语教学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通过对语言的描写与阐述,语言学有利于提高教师对英语术语的认知水平。例如,当前,有些学生不知道词缀属于粘附词素,也有些学生不知道词素是语法最小的单位。因此,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学,使学生对英语术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便于学生记忆和应用。其次,语言学也有利于增强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对于英语术语来说,其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与此同时,语言学对英语术语的研究也是多元的。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我们对内容作出正确的选择。而通过语言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的英语术语知识,从而充分调动学习英语术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语言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对于英语教师来说,组织教学过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要正确处理好制定教学计划、组织课堂教学、实施教学反馈等各项具体的工作。虽然我们不能说语言学应用于英语术语教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加强语言学的应用,能够使英语术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第二,语言学与英语术语教学之间是应用与暗示的关系。在实际中,语言学家对语言的描述,可以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各项内容。但是,他们对语言性质的论述,在某种程度上会对英语术语教学产生一种暗示。正如Edge J.所说的那样:“如何没有对语言学知识的参考,就不会有英语教学系统的发展。”语言学家对语言的描述性分析,对英语术语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既体现在方方面面。纵使抛开英语教学的心理学理论不谈,语言学对英语术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关于如何提高英语术语教学的问题,结构语言学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方法,如细察、分离、特定分析等等。在实际中,这些方法主要体现正在语言实验室训练与语言方式练习上。可见,语言学对英语术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结束语

英语术语范文第7篇

法律翻译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中国法制化进程加快,对外交往范围的扩大,对外法律文化交流的增多,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法律文献被译成外文。入世将我国纳入国际一体化的大环境中,由于我国法律制度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为了更好的参与到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中,我国开始也加快了向国际发达国家学习的步伐。这就要求大量翻译外国的法律、法规,以便于学习借鉴。但是受法律翻译人员专业水平和翻译态度的影响,我国法律文件的翻译质量不容乐观。有些法律法规的翻译,在词汇层面并没有尽最大的可能体现出法律文体同其他文体的差异,不符合法律词汇特征的翻译随处可见。为了提高法律翻译的质量,有必要在了解法律术语的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翻译的出路。

法律英语的专门术语是用来准确表达特有的法律概念的专门用语。法律术语为法学专业领域内的交流提供方便。由于法律工作自身的庄严性,使法律工作中的专门化的行业语一律具有科学技术语的精密、明确、语义单一等特点。法律语言专业词汇数量大,应用范围广,总的来说法律术语具有以下特征。

法律术语词义的单一性。法律语言的准确性是无庸置疑的,这既是立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律条文得以实施与操作的前提,法律英语语言也同样具有这种准确性。法律术语最突出的特点是词义单一而固定,每个专业术语所表示的都是一个特定的法律概念,在使用时其他任何词语都不能代替。法律英语的每一个专业词汇都有自己特定的法律含义,绝对不能随意更改,绝非普通意义的词汇所能代替。另外,一个词可能有多种意思,但作为术语,只能作特定理解。

法律术语词义的相对模糊性。在现实中,法律语言总是存在相对的模糊性。有限的法律规范是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社会现象和关系的,同时,在法律活动中,由于人们的概念、认知背景、推理方法和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不同,都会导致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以此来使立法和法律的适用留有一定的余地。因此有些法律词汇只能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才能适用。而离开特定的语境和条件,就会产生歧义。法律模糊语言包括:模糊附加词即附加在意义明确的表达形式之前后,可使本来意义明确的大概念变模糊的词,如about,or so;模糊词语,即有些词和表达形式本身就是模糊的,如reasonable,good;模糊蕴涵,即有的词概念清晰确含有模糊意义,如night在英国法律中指“日落后一小时至日出前一小时”,但是各地所处时区不一样,实际上还是难以把握。

法律术语的对义性。词语的对义性是指词语的意义互相矛盾、互相对立,即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在逻辑上具有一种矛盾或对立的关系。如“一般”与“特殊”、“上面”与“下面”等。在民族共同语中,这类意义相反或对应的词,属于反义词的范畴。在法律语言中,我们称之为对义词。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法律工作必须借助一组表示矛盾、对立的事物或表示对立的法律行为的词语来表示各种互相对立的法律关系。在法律专业术语中,这一点英语和汉语有一致性。例如:plaintiff原告与defendant被告,right权力与obligation义务等等。法律专业术语这类对义现象是由法律工作本身的性质所赋予的。因为法律工作的对象往往是利害关系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刑事案件中的行为人和受害人,民事案件中的原告和被告,经济合同中的甲方和乙方等。这就决定了法律专业术语不可避免的存在大量的对义词。

英语术语范文第8篇

由于计算机已经被人们认可,它在教育界的地位也逐步升高,甚至有些人认为:“一位优秀的好老师,必须能做出新颖性的精典课件,”许多老师非常喜欢利用flash制作课件,可是当用到Action语句时,就不会了,怎么也学懂,例如:random(产生0到指定数间的随机数),scroll(文本框中的起始滚动行),String(将参数转换成字符串),targetPath(返回指定实例MC的路径字符串)等等。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会使我们认识到没有过硬的计算机英语知识也很难制作出引人入胜的课件。

许多计算机的操作命令都来自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些英语的词汇,如果英语基础不好,对这些命令、名词、概念是无法进行理解的。如果英语基础好对这些词也要仔细揣摩才能加以理解。例如:DEL(删除文件命令)=Delete(删除),CLS(清除屏幕命令)=ClearScreen(清除屏幕),CHKDSK(检查磁盘状态命令)=CheckDisk(检查磁盘)等等。

在计算机中有一些很重要的、经常用到的术语、软件名称、略写形式的专有名词,都来源于计算机英语单词的首写字母。例如:PC(个人计算机),MPC=Mutimedia PersonalCompute(r多媒体个人计算机),RAM=RandomAccessMemor(y内存).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forInformationInterchange(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KB=KiloByte(千字节).B=Byte表示字节),它是计算机最小的存储单位(每两个字节可存放一个汉字)。当了解这些英语单词后对这些缩写的专用名词一定会做到心领神会的。

计算机操作统、应用软件的底层开发编程语言文字都是用英语写的,没有计算机英语知识,要想深入搞懂程序设计是完全不可能的;更无法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都是用英文版的,其理论及相应的技术也是用英文发表的。再有许多最新版本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研究软件的界面都是用英语描述的,因此,计算机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到计算机操作。所以,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英语,对参加工作和社会生活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学习计算机英语知识同时,也对计算机的知识会产生新的认识,当你对计算机英语知识有所领悟时,你会发现一些别人认为关于计算机高难度的软件对懂计算机英语的人来说是非常容易。不信你来试试看。

概而言之,至从计算机在我国广泛应用后,已开发出了大量汉化的软件,但是由于我国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底子薄,采用国外先进软件进行汉化也需要一段时间,要想利用国外的先进软件,如果等到汉化后再使用是跟不上经济的发展速度的。所以,不管计算机发展多快、多先进;也不管汉化版本是否过时,只要我们了解计算机英语知识,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工具,熟练的操作它,让它更好的为我们中国人服务。

英语术语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生理学;术语英译;思考

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材英语术语现状

近年来我国新建了不少高职高专院校,多数是在中等专业学校的基础上升格而成,师资力量、教学条件都存在一定缺陷。至于学生的条件,实事求是地说,英语高考成绩一般都在90分以下,也就是说不及格或英语成绩不合格。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材中,大都会在重要的专业术语后附有专业英语词汇,书末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汇总到一起,少则200~300,多至近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制一般三年,其中有一年时间要在医院实习,因此实际在校学习时间仅有两年。我校学生在校期间开设两学期英语课程,不单独开设《医学英语》。

关于大多数专业教材中的英语术语,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三个方面:①所谓的“专业英语”不专业;②英语术语数量过大,一个字:“滥”;③英语语法不地道。

二、《生理学》英语专业术语评价

1.英语专业术语词汇总量

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使用的是白波,高明灿主编的《生理学》,英语专业术语词汇总量600余,数量首先偏多,不利于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如果去除多余部分,保留150余,效果会好一些。

2.英语专业术语评价

(1)《生理学》专业术语界限不清,有些词汇本属于普通词汇或是常用词,该书也作为“英语专业术语”列出,例如:

蛋白质protein;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暗适应dark adaptation;快波fast wave;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慢波slow wave;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血压blood pressure;血液blood 等等。

(2)“英语专业术语”不规范。关于英语专业术语语法要规范的问题,笔者曾在“《基础护理学》术语英译得失”一文中有所提及,今天老调重弹,再来说说《生理学》英语专业术语的语法问题。

首先,看一下最为常见也最为普遍的现象――名词堆砌,例如:

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sleep within fast phase; sleep within slow phase

其次,非所有格人名作定语: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参考同一本书中的“李氏腺Liberkubn’s crypt”)。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3) 越俎代庖。

出胞exocytosis;入胞endocytosis;吞噬phagocytosis;吞饮pinocytosis;

液态镶嵌模型;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舞蹈病chorea 等等。

以上英语专业术语,学生在第一学期的《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课程中刚刚学过,《生理学》又不厌其烦地收录,实在是有点越俎代庖。

三、英语专业术语产生错误的原因

造成英语专业术语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客观原因, 有时候主观方面也难辞其咎。

1.缺乏英语专业术语采录标准

由于国家出版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没有制定出明确的英语专业术语采录标准,并且没有必须是规范化的英语的限制性要求,各行业、各学校、各个编者各自为政,形成了高校教科书中英语专业术语的混乱局面。

大多数医学专业教科书的编者并不具备判断英语专业术语正确与否的能力,自行其是,反正又不承担任何责任,乐得装点门面。

2. 编者的主观动机

迫于晋升职称的压力,一部分资质不够格的编者也千方百计地参与编写教材,而且字数凑得越多越好,导致编写出来的东西质量不高。

3. 编者的治学态度

遇有编者的英语水平不高,于是东抄抄,西拼拼,真可谓“编”教材,最后画虎不成反类犬,编出来的东西不像东西。

四、关于高校教材英语专业术语的思考

(1) 国家出版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规范高校教科书英语专业术语的采用标准,使得教材编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提高教材编写者和专业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教材编写过程中,要适合国情,适合校情,英语术语宁缺勿滥,一定要规范化。

(3)专业课考试应增加英语专业术语的内容,学以致用。

五、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教材中英语专业术语编写的几点建议

1.端正编者的编写态度,提高著者(原创作者)的英语水平

笔者认为教材的编者在专业知识精而通的情况下,应努力提高英语水平,基本的英语常识必须铭记在心,不要犯基本性语法错误。了解所用英语术语的基本意义,务必与汉语意义一致,避免出现语义不清,生搬硬套的错误。如果专业课编者自己的英语水平实在蹩脚的话,干脆聘请英语专业的老师参加,审阅英语专业术语,把好质量关。

2.把握教材层次与学生接受能力

应把握好高职高专学制学时,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求,遴选英语术语的范围、数量、难度,达到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效果。

3.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英语水平

要想实现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好专业英语的目标,当务之急是迅速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最可行的办法是引进研究生,专业教师课外参加英语培训,英语教师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拓宽专业知识等等。随着科任老师英语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步实现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白波,高明灿主编.《生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11月第6版

英语术语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文章在分析英汉法律术语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要实现法律术语翻译的准确性,译文必须符合法律术语的特征和目标文本的语言习惯,并且在法律内涵上和原文保持一致,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准确传递原法律文本的信息。

在原始社会中,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而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规范是风俗和习惯。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作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手段和工具的法律也就相伴而生了。法律作为治理社会的有效方法和机制之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法律是人类社会阶段性的政治制度、人类的精神高度、财富分配形态和方式、生产发展水平的体现。

法律翻译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中国法制化进程加快,对外交往范围的扩大,对外法律文化交流的增多,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法律文献被译成外文。入世将我国纳入国际一体化的大环境中,由于我国法律制度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为了更好的参与到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中,我国开始也加快了向国际发达国家学习的步伐。这就要求大量翻译外国的法律、法规,以便于学习借鉴。但是受法律翻译人员专业水平和翻译态度的影响,我国法律文件的翻译质量不容乐观。有些法律法规的翻译,在词汇层面并没有尽最大的可能体现出法律文体同其他文体的差异,不符合法律词汇特征的翻译随处可见。为了提高法律翻译的质量,有必要在了解法律术语的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翻译的出路。

一、法律术语的特征分析

法律英语的专门术语是用来准确表达特有的法律概念的专门用语。法律术语为法学专业领域内的交流提供方便。由于法律工作自身的庄严性,使法律工作中的专门化的行业语一律具有科学技术语的精密、明确、语义单一等特点。法律语言专业词汇数量大,应用范围广,总的来说法律术语具有以下特征。

1.法律术语词义的单一性。法律语言的准确性是无庸置疑的,这既是立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律条文得以实施与操作的前提,法律英语语言也同样具有这种准确性。法律术语最突出的特点是词义单一而固定,每个专业术语所表示的都是一个特定的法律概念,在使用时其他任何词语都不能代替。法律英语的每一个专业词汇都有自己特定的法律含义,绝对不能随意更改,绝非普通意义的词汇所能代替。另外,一个词可能有多种意思,但作为术语,只能作特定理解。

2.法律术语词义的相对模糊性。在现实中,法律语言总是存在相对的模糊性。有限的法律规范是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社会现象和关系的,同时,在法律活动中,由于人们的概念、认知背景、推理方法和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不同,都会导致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以此来使立法和法律的适用留有一定的余地。因此有些法律词汇只能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才能适用。而离开特定的语境和条件,就会产生歧义。法律模糊语言包括:模糊附加词即附加在意义明确的表达形式之前后,可使本来意义明确的大概念变模糊的词,如about,orso;模糊词语,即有些词和表达形式本身就是模糊的,如reasonable,good;模糊蕴涵,即有的词概念清晰确含有模糊意义,如night在英国法律中指“日落后一小时至日出前一小时”,但是各地所处时区不一样,实际上还是难以把握。

3.法律术语的对义性。词语的对义性是指词语的意义互相矛盾、互相对立,即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在逻辑上具有一种矛盾或对立的关系。如“一般”与“特殊”、“上面”与“下面”等。在民族共同语中,这类意义相反或对应的词,属于反义词的范畴。在法律语言中,我们称之为对义词。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法律工作必须借助一组表示矛盾、对立的事物或表示对立的法律行为的词语来表示各种互相对立的法律关系。在法律专业术语中,这一点英语和汉语有一致性。例如:plaintiff原告与defendant被告,right权力与obligation义务等等。法律专业术语这类对义现象是由法律工作本身的性质所赋予的。因为法律工作的对象往往是利害关系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刑事案件中的行为人和受害人,民事案件中的原告和被告,经济合同中的甲方和乙方等。这就决定了法律专业术语不可避免的存在大量的对义词。

4.法律术语的严谨性。法律词汇具有明显的保守特征。由于法律英语的用词正式,语义严谨,法律英语词汇保留了大量的古英语和中古英语词汇,这也是法律英语词汇庄重肃穆的标志之一,只不过这些词汇很久以来已经脱离了普通用法的意义。在各种法律文献中,最常见的古体词如aforesaid如前所述,hereinafter在下文,hereunder在…以下等常出现在法律条文中,它们能使语言精练,直观,而现代英语的其他领域中,这类“文言文”用语已逐渐减少。古词汇的使用大大增强了法律英语的正式性和严肃性,能避免重复,使句子结构紧凑精炼,并且使得法律英语与日常英语在词汇方面轻易区别开来。法律语言有时采用几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连用来表达统一的法律概念。这种表达的目的是使法律概念更加严密,表述更加准确,尽最大可能地避免歧义和疏漏。

众所周知法律术语的翻译是法律翻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法律翻译涉及到两个学科领域:法学和语言学。法学这个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的领域要求其文本的翻译者通晓原语言和目标语的不同的法律制度,了解由此而产生的法律概念的差异。在语言表述方面,由于法律文体明显区别于其他文体,法律文本的语言表述必须表现其特殊性,这就要求译者认真研究法律术语的语言特征,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翻译质量。作为法律翻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术语的翻译必须考虑到在语言风格、法律制度、法律文化的框架下形成的差异,寻求搭建这些差异的桥梁和通道,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准确传递原法律文本的信息。每个国家或地区法律有其自身的术语和潜在的概念结构,本身的分类规则,法律渊源及社会经济原则。每个法律体系本身有其表达概念的词汇,不同类别的规则,及解释规则的方法。法律翻译中术语的翻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术语翻译的好坏、准确与否常常关系到翻译质量的好坏。法律术语翻译准确,即使在其他方面如文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也许还过得去,不至于引起太大的误解;而如果术语的翻译错了,就可能造成误解,甚至酿成纠纷。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能只注意到术语其中的某个含义,忽略了其他含义,或是只注意到其常用含义,忽略了其在特殊语境中所具有的特殊含义,或者是由于选择用词时把握不准确而造成了失误。因此,提高法律术语的翻译质量还有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由于法律语言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其他语体的翻译研究成果并不完全适用于法律翻译。法律翻译需要适合其自身专业特点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和其他文体的翻译一样,法律翻译的基本要求也是“准确”,但是对“准确”度的要求更高。法律翻译中的“准确”是指尽最大可能地再现原文本的所有法律信息,译文所传递的法律信息没有遗漏、添加和歧义,客观上不令译文读者产生误解和困惑,并且保持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但是任何法律翻译都面临由于不同法律制度所产生的法律概念的差异,这使得译文准确地反映原法律文本的信息并非易事,如果译者在法律术语翻译中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原则,就可以使译文最大程度和原文保持一致。二、法律术语翻译的原则

1.法律术语翻译的公正性。法律的最重要准则是公正性,因此法律翻译也必须体现这一原则。法律英语是以英语共同语为基础,在立法和司法等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律专业特点的语言。因此,在法律英语中不仅有众多的具有法律专门意义的特殊词汇,而且由于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法令或契约等法律文书所表述的内容必须准确、严密、客观和规范,不容许丝毫的引伸、推理或抒发和表达感情,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必须考虑其属于法律范畴的义项。因此译文的语言必须反映出目标语中法律语言的特点。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在句子结构上毕竟还有相同点,大体上都具有是“主、谓、宾”的基本框架。只要英语句子可以按其原有的成分排列顺序转换成结构大体相同的汉语句子,翻译时就应当照办,而不能随意偏离翻译的基本原则,把翻译当作释义。例如一些法规将“但是”翻译成“but”或者“however”,这样的翻译不符合法律英语的特点,应该改译成更符合法律英语语体的“providedthat”。另外,有些日常用语在法律语境下失去了原来的民族共同语义项,甚至与民族共同语义项大相径庭。

2.法律术语翻译的一致性。译文在词汇的选择和表达形式上都必须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译文只有符合目标语法律语言的词汇特征,才能在目标语的读者面前像原文本的读者一样保持法律的庄严和权威性。对于英文原法律文本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连用形式的翻译,由于英汉语言的区别,并不是每一个在意义上有细微差别的英语同义词或近义词都有相应的汉语对等词汇,因此,并没有必要把原文中的每一个同义词和近义词都翻译出来。法律语言间词语使用的一致性,必须由使用法律语言的双方认可,而且不像日常生活或自然科学中词语的使用容易达到相同的理解。总的来说,人们并不需要追求完全等同的词语,应该基于法律体系的框架寻找近似的词语,这需要翻译者做出词语合适性的至关重要的判断。并不是所有的法律用语都能根据字面意义直接翻译成目标语,如果贸然直译原法律文本中的词汇,而译文表达的法律概念却在目标法律体系中根本不存在,或者恰巧和目标法律体系的某个法律表达吻合但却表述完全不同的法律概念,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目标法律文本读者对译文产生困惑和误解。解决这类问题的出路在于认真理解原法律文本术语内在的法律含义,用目标文本中带有相同法律含义的法律术语翻译。

3.法律术语翻译的创新性。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同和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发展,新的事物的产生要求用新的法律术语来表达。在汹涌的全球化和新的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原有的常规字词已经不能确切表达许多最新发生的社会法律现象,因而法律英语中生成大量新的词汇。新词的形成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复合法、派生法、字义转换、文法功能引申、缩略法、造新词等。新词的制造大部分出于新闻媒体记者的生花妙笔,少部分则出自学者专家的巧思,通过社会大众的广泛接受,正式成为“新词”。对于发展的事物,可以采用已有的民族共同语但给其赋予新的法律含义,如“计划生育”、“引渡”等;对于由于法律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新的法律概念可以借用外来语。但是创造新的法律术语必须谨慎,最好由法律翻译权威机构制定统一的标准,以使新的法律术语的表达统一而规范。

三、法律术语翻译的方法

专门的法律术语是法律英语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精确的翻译法律术语是必需的。首先,正确理解原词在上下文中的确切意义。专门术语的作用在于以最简洁的词或词组叙述一项普遍接受的复杂的法律概念、学说,或法则,使法律工作者能用较简洁的语言相互交流沟通,因此词的内在意义通常要比起外在形式复杂得多。译者如果单就字面意义直译,或望文生义,就无法将词的真正含义正确完整的表达出来。而且,词的意义常随上下文而变动。其次,尽量寻求在本国法律中与原词对等或接近对等的专门术语。英语和汉语中的法律术语都各有其特定的法律上的意义与效果,不可随便改变形式。为了达到法律上的效果对等,译者应尽量寻求在本国法律中与词源对等或接近对等的正式用语而不是任意自创新词,以免误导读者,引起歧义或解释上的争议。同时,由于法律制度的差异,英美法中许多术语所指涉的概念、原理或规范在本国制度中是完全不存在的,因此也无对等或接近的对等语,遇到此种情形,译者不妨通过对原词的意义与内涵作正确理解后将之译为非法律专业用语的中性词以免发生混淆。与此同时,英美法中有许多术语,虽有特定的意思,却无明确的定义,其适用范围也无清晰的界定,因而其确切含义不明确。法律及合同中的含混词目的在于保持条文执行或履行时的灵活性。日后如果发生争执,其最终解释权属于法院,译者无权对此作任何解释或澄清。因此,译者在法律功能对等的前提下,对含混词应采取的翻译策略是以模糊对模糊。相反的,对于含义明确的原词则应确切翻译,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模糊。总之,要实现法律术语翻译的准确性,译文必须符合法律术语的特征和目标文本的语言习惯,并且在法律内涵上和原文保持一致,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准确传递原法律文本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赵宝河.法律语言的语言特征[J].池州师专学报,2005(2)

2.熊松.英语法律文书的文体特征及翻译要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3)

3.金朝武,胡爱平.试论我国当前法律翻译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翻译,2004(3)

上一篇:英语口试范文 下一篇:英语测试论文范文